CN107048637B - 折叠伞防翻转伞骨结构 - Google Patents

折叠伞防翻转伞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48637B
CN107048637B CN201611202020.2A CN201611202020A CN107048637B CN 107048637 B CN107048637 B CN 107048637B CN 201611202020 A CN201611202020 A CN 201611202020A CN 107048637 B CN107048637 B CN 1070486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
umbrella
bone
positioning part
riveting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0202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48637A (zh
Inventor
吴增荣
陈先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yang Rongshuang Umbrella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yang Rongshuang Umbrell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yang Rongshuang Umbrell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yang Rongshuang Umbrell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0202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4863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0486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486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486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486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B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LADIES' OR LIKE FANS
    • A45B25/00Details of umbrellas
    • A45B25/22Devices for increasing the resistance of umbrellas to win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B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LADIES' OR LIKE FANS
    • A45B25/00Details of umbrellas
    • A45B25/02Umbrella frames

Landscapes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折叠伞防翻转伞骨结构,包括内主骨、内连接骨、中主骨和支骨,内主骨内端与设置在中棒上的上巢连接,内主骨外端与中主骨内端铆接而形成一第一铆接点,支骨内端与设置在中棒上的下巢连接,支骨外端与内主骨的中部铆接而形成一第二铆接点,支骨近外端与中主骨内端之间设有内连接骨,内连接骨内端与支骨近外端铆接而形成一第三铆接点,内连接骨外端与中主骨内端铆接而形成一第四铆接点,内主骨在第一铆接点之内侧设有定位部,并在内连接骨的外端上或近外端处设有与定位部相配合的卡扣部,伞骨在展开时,卡扣部同步与定位部形成卡扣状态,用以使内主骨与中主骨结合成一刚性体以避免中主骨向上翻转的情形,藉以达成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使用安全、寿命长及防止翻转等优点。

Description

折叠伞防翻转伞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折叠伞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折叠伞防翻转伞骨结构。
背景技术
伞具作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是一种提供阴凉环境、遮蔽风雨、阻挡阳光的工具,多少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欢,特别是多折折叠伞如自动开收伞、自动开伞、自动收伞或手动开收伞,由于其可以折叠放置,携带方便,目前使用者较多。现有的折叠伞一般都包括有伞柄、伞尾、中棒、上巢、下巢、内主骨、中主骨、支骨、内连接骨、外圆骨、珠尾和伞衣等部件,其中与本发明折叠伞防翻转伞骨结构有关的主要部件如图19所示但不限制,包括:内主骨1、内连接骨2、中主骨3和支骨4,所述内主骨1内端与设置在中棒上的上巢连接,所述内主骨1外端与中主骨3内端铆接,所述支骨4内端与设置在中棒上的下巢连接,所述支骨4外端与内主骨1的中部铆接,所述支骨4近外端与中主骨3内端之间设有内连接骨2,所述内连接骨2内端与支骨4近外端铆接,所述内连接骨2外端与中主骨3内端铆接。
然,当折叠伞在使用中突然遇到瞬间逆向大风时如图19中箭头C所示,惯用折叠伞的伞骨容易向上折弯而造成伞骨翻转(即向上反向翻转),如图20中箭头B所示,所述中主骨3相对于所述内主骨1向上翻转,以致失去撑伞的遮雨效果,且同时容易造成伞骨变形弯曲而损坏,影响折叠伞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伞防翻转伞骨结构,其系在内主骨上设有定位部,并在内连接骨的外端上或近外端处设有与所述定位部相配合的卡扣部,使伞骨在展开时,所述卡扣部得同步与所述定位部形成卡扣状态,用以使所述内主骨与中主骨结合成一刚性体以避免所述中主骨向上翻转的情形。
本发明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折叠伞防翻转伞骨结构,包括内主骨、内连接骨、中主骨和支骨,所述内主骨内端与设置在中棒上的上巢连接,所述内主骨外端与中主骨内端铆接而形成一第一铆接点,所述支骨内端与设置在中棒上的下巢连接,所述支骨外端与内主骨的中部铆接而形成一第二铆接点,所述支骨近外端与中主骨内端之间设有内连接骨,所述内连接骨内端与支骨近外端铆接而形成一第三铆接点,所述内连接骨外端与中主骨内端铆接而形成一第四铆接点,其中当伞骨在展开状态时所述第四铆接点是位于所述第一铆接点的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主骨在第一铆接点之内侧设有定位部,并在所述内连接骨的外端上或近外端处设有与所述定位部相配合的卡扣部,其中当伞骨在展开时,所述卡扣部得同步与所述定位部形成卡扣状态,用以使所述内主骨与所述中主骨结合成一刚性体,藉以防止所述第四铆接点绕着所述第一铆接点向下枢转以避免所述中主骨相对于所述内主骨向上翻转的情形,达成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使用安全、寿命长及防止翻转等优点。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部是设在所述内连接骨的外端上。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部是设在所述内连接骨的近外端处。
进一步地,所述内连接骨为由一块板制成的一体成形结构,或由两块板首尾贴合且中部留有间隙的贴合结构,或由一圆杆材制成的一体成形结构,或由两块板首尾贴合且中部留有间隙及一块板结合在两块板外端的组合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部是位于内主骨内,所述定位部距离内主骨与中主骨的所述第一铆接点一定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部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长圆形,所述定位部的形状根据需要可以为圆形柱状、椭圆形柱状和长圆形柱状。
进一步地,所述内连接骨在与所述中主骨铆接的所述第四铆接点设有长圆形铆接孔,而藉由所述长圆形铆接孔的设置,使伞骨在展开或折叠过程中所述内连接骨得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自我调节位置,藉以确保所述卡扣部能够进入定位部并钩住定位部,进而确保伞骨结构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长圆形铆接孔位于卡扣部的外侧,长圆形铆接孔在外部的设置,能有效确保卡扣部能钩住定位部,确保伞骨结构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针对所述定位部设有一回位弹簧,用以使所述定位部在与所述卡扣部形成卡扣状态的过程中,能相对于所述卡扣部具有位置调节功能,藉以提升开伞及收伞操作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内主骨与内连接骨之间设有折叠收伞弹簧,所述内主骨内设有弹簧柱,所述弹簧柱位于定位部的内侧,所述内连接骨上设有弹簧钩,所述弹簧钩距离内连接骨首端一定距离,所述折叠收伞弹簧的一端挂在弹簧钩上,另一端挂在弹簧柱上。收伞过程中,藉由折叠收伞弹簧的作用,使伞具得快速自动折叠收伞。
进一步地,所述中主骨的末端与圆骨接头铆接,所述圆骨接头与外圆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主骨末端与圆骨接头之间设有中连接骨,所述中主骨中部设有用于抵住中连接骨的挡柱,所述中连接骨的一端通过挂钩与内主骨连接,另一端从挡柱与中主骨之间穿过后与圆骨接头首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伞包含自动开收伞、自动开伞、自动收伞、手动开收伞。
本发明折叠伞防翻转伞骨结构,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第一、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本发明折叠伞防翻转伞骨结构主要在内主骨内设置一定位部,并在所述内连接骨的外端上或近外端处设有与所述定位部相配合的卡扣部,其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使伞骨结构实现防翻转功能,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第二、具有防翻转功能、使用安全,内主骨内定位部以及内连接骨上卡扣部的增设,在伞骨展开过程中,卡扣部逐渐扣住定位部,当伞具遇到大风或恶劣环境时,卡扣部钩住定位部,使所述内主骨与中主骨能结合成一刚性体而无法翻转,具有防翻转功能,使用安全,用户体验好;
第三、伞骨结构连接稳定,使用寿命长,内连接骨上长圆形铆接孔的设置,使伞骨在展开或折叠过程中内连接骨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自我调节位置,藉以确保卡扣部能够进入定位部并钩住定位部,进而确保伞骨结构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卡扣部设在内连接骨的外端上)内连接骨上的卡扣部准备进入内主骨上定位部的状态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内连接骨上的卡扣部进入定位部使内主骨与中主骨形成一刚性体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伞骨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应用在自动开收伞上的撑开状态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6的收伞状态示意图;
图9为图6在遇到瞬间逆风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14分别为本发明中内连接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卡扣部设在内连接骨的近外端处)内连接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卡扣部设在内连接骨的近外端处)内连接骨上的卡扣部准备进入内主骨上定位部的状态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内连接骨上的卡扣部进入定位部使内主骨与中主骨形成一刚性体的状态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中定位部设有一回位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传统伞具在遇到瞬间逆风而容易造成翻转的状态示意图;
图20为图19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内主骨
2 内连接骨
3 中主骨
3a 第一铆接点
3b 第二铆接点
3c 第三铆接点
3d 第四铆接点
4 支骨
5 上巢
6 下巢
7 定位部
8 卡扣部
8a 卡扣部
9 长圆形铆接孔
10 折叠收伞弹簧
11 弹簧柱
12 弹簧钩
13 圆骨接头
14 外圆骨
15 中连接骨
16 挡柱
17 挂钩
18 回位弹簧
19 定位点
20 长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图式对本发明产品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15所示,其系用以说明本发明折叠伞防翻转伞骨结构之第一实施例,其中所述卡扣部8是设在所述内连接骨2的外端上。本第一实施例之折叠伞防翻转伞骨结构是以应用于一自动开收伞上为例说明,但非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所述折叠伞得应用于自动开收伞、自动开伞、自动收伞、手动开收伞。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内」是指朝向伞具中棒的一侧,「外」是指离开伞具中棒的相对侧。
本第一实施例包括:内主骨1、内连接骨2、中主骨3和支骨4,其中,所述内主骨1内端与设置在中棒上的上巢5连接,所述内主骨1外端与中主骨3内端铆接而形成一第一铆接点3a,所述支骨4内端与设置在中棒上的下巢6连接,所述支骨4外端与内主骨1的中部铆接而形成一第二铆接点3b,所述支骨4近外端与中主骨3内端之间设有内连接骨2,所述内连接骨2内端与支骨4近外端铆接而形成一第三铆接点3c,所述内连接骨2外端与中主骨3内端铆接而形成一第四铆接点3d,其中当伞骨在展开状态时所述第四铆接点3d是位于所述第一铆接点3a的内侧。
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在于:所述内主骨1在第一铆接点3a之内侧设有定位部7,并在所述内连接骨2上设有与所述定位部7相配合的卡扣部8,其中当伞骨在展开时,所述卡扣部8得同步与所述定位部7形成卡扣状态,用以使所述内主骨1与所述中主骨3结合成一刚性体,藉以防止所述第四铆接点3d绕着或相对于所述第一铆接点3a向下枢转,避免所述中主骨3相对于所述内主骨1向上翻转的情形。
在本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内主骨1在所述第一铆接点3a之内侧设有定位部7,并在所述内连接骨2的外端上设有与所述定位部7相配合的卡扣部8。当伞骨在展开时,所述卡扣部8得同步与所述定位部7形成卡扣状态,例如在伞骨展开过程中所述支骨4向上撑开如图1、图3中箭头A所示,内连接骨2上的卡扣部8准备或逐渐进入内主骨1上的定位部7如图1、图2所示,最后在伞骨展开完成时卡扣部8已扣住定位部7如图3、图4所示,此时当伞具遇到瞬间逆风时如图9中箭头C所示,由于卡扣部8已卡扣住定位部7,此时所述内主骨1与所述中主骨3结合成一刚性体,使所述中主骨3不会相对于所述内主骨1产生翻转,达成防翻转功效;此时瞬间逆风可沿着被向上吹动的圆骨接头13与外圆骨14而向外引导排出(如图9箭头C所示),不会影响遮雨效果。此外,由于所述定位部7是位于内主骨1内,且所述定位部7距离内主骨1与中主骨3的所述第一铆接点3a有一段距离,因此当卡扣部8卡扣住定位部7之后,能相对于所述第一铆接点3a产生较强的杠杆力,藉以增加中主骨3向上翻转的反作用力,进而提升防止中主骨3向上翻转的功效。
此外,所述内连接骨2的结构型态并不限制,例如:可由一块板制成的一体成形结构如图11所示,或由两块板首尾贴合且中部留有间隙的贴合结构如图12所示,或由一圆杆材制成的一体成形结构如图13所示,或由两块板首尾贴合且中部留有间隙及一块板结合在两块板外端的组合结构如图14所示,如此可以增添伞骨结构或制造的多样性。
此外,所述内连接骨2在与中主骨3铆接连接位置,即所述内连接骨2的第四铆接点3d,是设有长圆形铆接孔9如图2、图4及图11-14所示,且在所述内连接骨2上所述长圆形铆接孔9是位于卡扣部8的外侧,因此透过所述长圆形铆接孔9的设置,使伞骨在展开或折叠过程中如图6-8所示,内连接骨2得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自我调节位置,即所述内连接骨2得相对于第四铆接点3d产生内外方向的移动,其一方面确保卡扣部8能够逐渐进入定位部7并钩住定位部7,进而确保伞骨结构连接稳定,展开时不会出现翻转情况,另一方面,保证了内连接骨2与中主骨3铆接连接处(即第四铆接点3d)的灵活性,减少了该处的受力,有效提高了折叠伞的使用寿命。
再参考图9、图15至图17,其系用以说明本发明折叠伞防翻转伞骨结构之第二实施例。本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间的主要不同处在于:所述卡扣部8a是设在所述内连接骨2的近外端处如图15所示,也就是所述卡扣部8a设在所述内连接骨2上的位置是离开所述内连接骨2的外端(即第四铆接点3d或长圆形铆接孔9)有一段距离,当然在本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内主骨1在所述第一铆接点3a之内侧所设定位部7的位置也是相对离开所述内主骨1的外端(即第一铆接点3a)有一段距离,以使所述卡扣部8a在伞骨展开时得同步与所述定位部7形成卡扣状态,例如在伞骨展开过程中,内连接骨2上的卡扣部8a准备或逐渐进入内主骨1上的定位部7如图16所示,最后在伞骨展开完成时卡扣部8a已扣住定位部7如图17所示,此时当伞具遇到瞬间逆风时如图9中箭头C所示时,由于卡扣部8a已卡扣住定位部7,亦可使伞骨无法翻转以达成如同第一实施例的防翻转功效。
此外,所述定位部7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长圆形,如以铆钉形成但不限制,亦可在内主骨1上以机械加工方法形成一钩状定位部7(图未示);又所述卡扣部8是形成与所述定位部7能对应卡扣的定位钩或定位槽,但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此外,以自动开收伞(或自动收伞)而言如图5-8所示,所述内主骨1与内连接骨2之间设有折叠收伞弹簧10,所述内主骨1内设有弹簧柱11但不限制,所述弹簧柱11位于定位部7的内侧,所述内连接骨2上设有弹簧钩12,所述弹簧钩12距离内连接骨2内端一定距离,所述折叠收伞弹簧10的一端挂在弹簧钩12上,另一端挂在弹簧柱11上,收伞过程中,在折叠收伞弹簧10的作用下,伞具可快速折叠收伞,方便使用;所述中主骨3的外端与圆骨接头13铆接,所述圆骨接头13与外圆骨14连接;所述内主骨1外端与圆骨接头13之间设有中连接骨15,所述中主骨3中部设有用于抵住中连接骨15的挡柱16,所述中连接骨15的一端通过挂钩17与内主骨2连接,另一端从挡柱16与中主骨3之间穿过后与圆骨接头13内端转动连接。
此外,所述定位部7进一步可设计为可活动定位部7,如图18所示,在所述内主骨1之两侧壁上分别机械加工出一长形槽20供容纳一可活动圆柱型定位部7(如铆钉),再针对所述可活动定位部7设有一回位弹簧18,如图18所示的线型回位弹簧18但不限制,并使线型回位弹簧18固定在所述内主骨1内部一定位点19上但固定方式并不限制;所述回位弹簧18在成型时具有设定的张开角度,当受力压缩所述的张开角度时,所述回位弹簧18即会相对产生反作用力,供作为所述可活动定位部7的回位弹力如图18中箭头D所示,如此可使所述卡扣部8(8a)在与所述定位部7形成卡扣状态的过程中,所述可活动定位部7能相对于所述卡扣部8(8a)产生位置的弹性调节功能,藉以提升开伞及收伞操作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发明;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折叠伞防翻转伞骨结构,包括内主骨、内连接骨、中主骨和支骨,所述内主骨内端与设置在中棒上的上巢连接,所述内主骨外端与中主骨内端铆接而形成一第一铆接点,所述支骨内端与设置在中棒上的下巢连接,所述支骨外端与内主骨的中部铆接而形成一第二铆接点,所述支骨近外端与中主骨内端之间设有内连接骨,所述内连接骨内端与支骨近外端铆接而形成一第三铆接点,所述内连接骨外端与中主骨内端铆接而形成一第四铆接点,其中当伞骨在展开状态时所述第四铆接点是位于所述第一铆接点的内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主骨上且在所述第一铆接点之内侧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为固定设在所述内主骨上的铆钉,并在所述内连接骨上设有与所述定位部相配合的卡扣部,所述卡扣部为设在所述内连接骨上的定位钩或定位槽,所述的卡扣部是设在所述内连接骨的近外端上而离开所述内连接骨的外端一段距离, 所述内连接骨在与所述中主骨铆接的所述第四铆接点位置设有长圆形铆接孔,且所述长圆形铆接孔是位于所述卡扣部的外侧, 其中当伞骨在展开时,在伞骨展开过程中所述支骨向上撑开,所述内连接骨上的卡扣部准备或逐渐进入所述内主骨上的定位部,最后在伞骨展开完成时, 所述卡扣部已扣住所述定位部, 使所述卡扣部与所述定位部形成卡扣状态,使所述内主骨与所述中主骨结合成一刚性体,藉以防止所述第四铆接点绕着或相对于所述第一铆接点向下枢转,并避免所述中主骨相对于所述内主骨产生向上翻转的情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伞防翻转伞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连接骨为由一块板制成的一体成形结构;或由两块板首尾贴合且中部留有间隙的贴合结构;或由一圆杆制成的一体成形结构;或由两块板首尾贴合且中部留有间隙及一块板结合在两块板尾端的组合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伞防翻转伞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是位于内主骨内,且所述定位部距离所述第一铆接点一定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伞防翻转伞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的横截面为圆形、或长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伞防翻转伞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为设在所述内主骨上的可活动定位部,其中在所述内主骨之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一长形槽供容纳所述的可活动定位部,且所述可活动定位部设有一回位弹簧,用以使所述卡扣部在与所述定位部形成卡扣状态的过程中,所述可活动定位部能相对于所述卡扣部弹性调节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折叠伞防翻转伞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伞包含自动开收伞、手动开收伞。
CN201611202020.2A 2016-12-23 2016-12-23 折叠伞防翻转伞骨结构 Active CN1070486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02020.2A CN107048637B (zh) 2016-12-23 2016-12-23 折叠伞防翻转伞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02020.2A CN107048637B (zh) 2016-12-23 2016-12-23 折叠伞防翻转伞骨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48637A CN107048637A (zh) 2017-08-18
CN107048637B true CN107048637B (zh) 2020-07-07

Family

ID=59619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02020.2A Active CN107048637B (zh) 2016-12-23 2016-12-23 折叠伞防翻转伞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4863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9130U (zh) * 1988-10-19 1989-06-14 王胜和 多折伞骨的推拉片结构
CN2110394U (zh) * 1991-12-25 1992-07-22 黄文城 结构改良的三折自动收折伞骨
CN201948170U (zh) * 2011-04-27 2011-08-31 惠阳荣双制伞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伞伞骨的改良结构
CN206284526U (zh) * 2016-12-23 2017-06-30 惠阳荣双制伞工业有限公司 折叠伞防翻转伞骨结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9130U (zh) * 1988-10-19 1989-06-14 王胜和 多折伞骨的推拉片结构
CN2110394U (zh) * 1991-12-25 1992-07-22 黄文城 结构改良的三折自动收折伞骨
CN201948170U (zh) * 2011-04-27 2011-08-31 惠阳荣双制伞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伞伞骨的改良结构
CN206284526U (zh) * 2016-12-23 2017-06-30 惠阳荣双制伞工业有限公司 折叠伞防翻转伞骨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48637A (zh) 2017-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48777B2 (en) Collapsible support frame for furniture
TW201628524A (zh) 具有抗反轉機構的傘
JP6556124B2 (ja) 改善された柄および骨組立体を有する傘
US7942159B2 (en) Foldable tent frame
US5975099A (en) Collapsible umbrella with reinforced rib structure
JP2020501958A (ja) キャノピーポールシステム
US20180084878A1 (en) Automatic inversely foldable umbrella
US9844250B1 (en) Anti-turning umbrella frame
CN107048637B (zh) 折叠伞防翻转伞骨结构
TWI594710B (zh) Folding umbrella anti-flip umbrella structure
CN206284526U (zh) 折叠伞防翻转伞骨结构
US7011100B2 (en) Skeleton for ear-shaped umbrella
US11044972B2 (en) Umbrella having an exterior stretcher frame
KR20170002746U (ko) 자동으로 밖으로 뒤집히는 우산
CN211129959U (zh) 一种折叠伞防翻转伞骨结构
CN109577743B (zh) 冰箱把手和冰箱
CN109982599B (zh) 具有防翻转机构的伞
CN217658495U (zh) 一种反转式折伞结构
JP3106001U (ja)
TWI824792B (zh) 無關節傘具結構
CN219857518U (zh) 一种钓鱼船用遮阳棚支撑机构
KR20220017795A (ko) 개량형 접이식 파라솔
TWM614214U (zh) 傘具雙層安全傘珠結構
KR20090001337U (ko) 접는 옷걸이
HU206253B (en) Umbrella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cheap produ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u Zengrong

Inventor after: Chen Xianrong

Inventor before: Wu Zengrong

Inventor before: Chen Rongshua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