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48150A - 一种魔芋制品异味脱除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魔芋制品异味脱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48150A
CN107048150A CN201710108425.8A CN201710108425A CN107048150A CN 107048150 A CN107048150 A CN 107048150A CN 201710108425 A CN201710108425 A CN 201710108425A CN 107048150 A CN107048150 A CN 1070481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ylinder
fixing axle
peculiar smell
konjak products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084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玮滋
李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SAFE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SAF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SAFE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SAF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0842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4815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0481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481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reparation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有效、不破坏魔芋营养的魔芋制品异味脱除方法。该方法包括酸洗、低醇溶液洗、干燥、醇洗和二次干燥。用质量分数为1%~1.4%的柠檬酸溶液,按照魔芋制品与柠檬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4~6进行混合,搅拌1~3h,然后离心过滤,排出酸液。然后用低醇溶液混合、搅拌,并离心过滤,在搅拌时缓慢过滤并补充醇溶液,逐步提高醇溶液的质量分数,再经过干燥、醇洗、二次干燥即得脱除异味的魔芋制品。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简单有效、不破坏魔芋营养,能够减少醇溶剂的消耗,使魔芋制品能够彻底脱除异味。

Description

一种魔芋制品异味脱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魔芋制品异味脱除方法。
背景技术
魔芋是有益的碱性食品,对食用动物性酸性食品过多的人,搭配吃魔芋,可以达到食品酸、碱平衡,对人体健康有利。魔芋中主要成分魔芋葡甘聚糖属水溶性半纤维素,能发挥膳食纤维对营养不平衡的调节作用,它能参与人体的代谢作用及影响肠道菌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变化。魔芋除含有大量葡甘聚糖外,还含有生物碱、果胶、17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10种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丰富的食物纤维,是生物界唯一含有大量葡甘聚糖的植物,对高血脂、高胆固醇、糖尿病、肥胖病、便秘症等现代富贵病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是中老年人理想的健康食品,深受世界保健食品市场的青睐。
天然魔芋带有较浓烈的腥气,这种腥气主要来自于魔芋中的三甲胺成分。三甲胺本身具有鱼腥恶臭,有毒,对人的眼、鼻、咽喉和呼吸道均有刺激作用,可见,魔芋的异味不仅影响了魔芋食品的口感和风味,制约魔芋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拓展,而且对人的身体健康不利。现有技术的除异味方法采用酸中和或低浓度亲水性有机溶剂洗涤的方法,这样要么会破坏魔芋的成分,影响其营养价值;要么清除异味不彻底,在魔芋制品中依然有异味残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有效、不破坏魔芋营养的魔芋制品异味脱除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魔芋制品异味脱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酸洗:制备质量分数为1%~1.4%的柠檬酸溶液,按照魔芋制品 与柠檬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4~6进行混合,并在30~40℃、转速80~100r/min条件下搅拌1~3h,然后离心过滤,排出酸液;
2)低醇溶液洗:用质量分数为12%~15%的醇溶液与魔芋制品按体积分数为1:7~10的比例进行混合,并在50~60℃、转速40~60r/min条件下搅拌6~8h;在所述搅拌过程的同时缓慢过滤并补充醇溶液,使与魔芋制品进行混合的醇溶液的质量分数逐步升高至45%~50%,然后离心过滤,排出醇溶液;
3)干燥:在70~75℃下摊匀,减压干燥45~70min;
4)醇洗:将干燥后的魔芋制品与乙醇或异丙醇按照体积分数1:2~3的比例进行混合,在20~28℃、转速230~300r/min条件下搅拌10~20min,离心过滤,排出醇溶剂;
5)二次干燥:在60~65℃下摊匀,减压干燥20~30min,即得脱除异味的魔芋制品。
优选的:所述的酸洗、低醇溶液洗和醇洗步骤均通过魔芋异味脱除装置完成,所述魔芋异味脱除装置包括除味筒和机架,所述除味筒呈圆筒状并由内筒和外筒构成;所述外筒通过固定架与机架固定,外筒底部与内筒底部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内筒靠近底部的侧壁上设有开孔,内筒内壁上与开孔相对的区域覆盖有过滤介质;
所述除味筒的顶部中央设有中空的转轴,所述转轴穿过外筒伸入内筒内部,转轴与外筒通过轴承连接,与内筒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伸出外筒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相连,另一端伸入内筒内部的部分设有多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边固定在转轴上,另一边固定在内筒的内壁上;所述转轴上设置料门,所述料门位于外筒与驱动电机之间;
所述除味筒的底部中央设有中空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通过支撑架固定在机架上,所述固定轴伸入内筒内部,固定轴与内筒相接触的部位设有护套,所述护套与内筒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固定轴伸入内筒的部分设有多个向内筒底部倾斜的回液管,所述回液管与固定轴相 连的接口内侧设有回流挡片;
所述固定轴上靠近内筒顶部的一端为封闭端面,固定轴上设有冷凝盘管,所述冷凝盘管位于封闭端面与回液管之间,冷凝盘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沿固定轴穿过护套伸出内筒底部;所述固定轴位于除味筒外侧的一端连有接液瓶,所述接液瓶与除味筒之间设有支管;
所述内筒底部设有出料门,外筒底部设有废液管和回收管,所述机架上对应回收管的位置设置水浴锅,水浴锅中设有蒸馏瓶;所述水浴锅与固定轴之间的位置设有连接支座,所述连接支座上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将蒸馏瓶与支管连通,且连接套中设有驱动机构可带动蒸馏瓶转动而不影响与支管的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连接套包括转管接头和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的一端与支管相连,另一端与转管接头相连,所述转管接头远离旋转接头的一端与水浴锅中的蒸馏瓶连接,所述转管接头与驱动机构相连,转管接头能够带动蒸馏瓶旋转。
优选的:所述的护套的位置高于内筒底部,使内筒底部呈中心向筒内凹陷的环形。
优选的:所述的机架上设有蒸馏瓶架,所述蒸馏瓶架位于水浴锅的一侧,能够将蒸馏瓶固定在回收管下方。
优选的:所述的酸洗采用1.2%的柠檬酸溶液,按照魔芋制品与柠檬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5进行混合,在35℃、90r/min条件下搅拌2h。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简单有效、不破坏魔芋营养,能够减少醇溶剂的消耗,使魔芋制品能够彻底脱除异味。具体来说,本发明先后经过酸洗、低醇溶液洗和醇洗,能够彻底清除魔芋制品中的异味,在酸洗步骤中采用低浓度的柠檬酸,既可达到较好的除异味效果,又不会破坏魔芋的营养成分,可以温和有效地使魔芋制品脱除异味。在低醇溶液洗的步骤中,逐步提高醇溶液浓度,可以在使异味清除更加彻底,也减少魔芋制品与水分的混合,便于后期干燥。在此过程中, 过滤后的溶剂经过蒸馏回收可以重复利用,这样有利于减少溶剂的消耗,做到节能降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采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C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酸洗、低醇溶液洗和醇洗步骤均通过魔芋异味脱除装置完成,如图1-4所示的一种魔芋异味脱除装置,包括除味筒1和机架2,所述除味筒1呈圆筒状并由内筒4和外筒3构成。所述外筒3通过固定架5与机架2固定,外筒3底部与内筒4底部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使内筒4可以相对于外筒3旋转。如图2所示,所述内筒4靠近底部的侧壁上设有开孔6,内筒4内壁上与开孔6相对的区域覆盖有过滤介质,开孔6和过滤介质构成了过滤结构,使内筒4在高速旋转中将液体滤出。所述的过滤介质可以是天然纤维、聚酯纤维等材料编织的滤布,也可以是金属丝编织的滤网,只要能够使魔芋制品留在内筒4中,而使洗剂离开内筒4即可。为达到更好的离心过滤效果,如图1所示,所述的内筒4侧壁设有开孔6的区域呈锥面,内筒4为顶部宽、底部窄的结构。
为了使物料与洗剂混合均匀,要对物料进行搅拌,所述除味筒1的顶部中央设有中空的转轴7,所述转轴7穿过外筒3伸入内筒4内部,转轴7与外筒3通过轴承连接,与内筒4固定连接。这样外筒3可以保持固定,转轴7带动内筒4旋转,达到搅拌和离心的目的。所述转轴7伸出外筒3的一端与驱动电机8相连,另一端伸入内筒4内部的部分设有多个连接板10,所述连接板10的一边固定在转轴7上,另一边固定在内筒4的内壁上。所述转轴7上设置料门9,所述料门9位于外筒3与驱动电机8之 间。
由于转轴7为中空结构,物料可以通过料门9进入内筒4内部,转轴7在驱动电机8的驱动作用下旋转,并通过与内筒4的固定连接及连接板10的作用带动内筒4同步旋转。连接板10可以设3~6个,连接板10的功能可以通过多种结构实现,例如,连接板10为长条形板材,长条形板材的一端嵌设或焊接在转轴7上,另一端嵌设或焊接在内筒4内壁上。或者连接板10为梯形板材,梯形板材的上底面焊接在转轴7上,下底面焊接在内筒4内壁上,这样可以使转轴7与内筒4之间更加牢固、稳定。
如图1所示,所述除味筒1的底部中央设有中空的固定轴11,所述固定轴11通过支撑架12固定在机架2上,所述固定轴11伸入内筒4内部,固定轴11与内筒4相接触的部位设有护套13,所述护套13与内筒4之间通过轴承连接。这样在内筒4进行旋转时,固定轴11可以保持不动。进一步的,所述的护套13的位置高于内筒4底部,使内筒4底部呈中心向筒内凹陷的环形,这样有利于最终产品出料。
如图1、3所示,所述固定轴11伸入内筒4的部分设有多个向内筒4底部倾斜的回液管14,所述回液管14与固定轴11相连的接口内侧设有回流挡片。所述回流挡片为弧形挡片,该弧形挡片的一端连接在固定轴22与回流管14相接的位置,另一端弯曲向上,将固定轴22中凝结成液态的溶剂引导入回液管14。所述回液管14可以设置2~8个,在内筒4转动对物料和溶剂进行混合时,回液管14保持不动,回液管14对物料起到搅拌效果。
为了防止物料和溶剂在进料时落入固定轴11中,所述固定轴11上靠近内筒4顶部的一端为封闭端面,固定轴11上设有冷凝盘管15,所述冷凝盘管15位于封闭端面与回液管14之间,冷凝盘管15的进水端和出水端沿固定轴11穿过护套13伸出内筒4底部。这样回液管14和冷凝盘管15就构成了补充溶剂的结构,回收的溶剂呈气态沿固定轴11上升,在冷凝盘管15处凝结成液态沿固定轴11流下,回流挡片将液态溶剂导入回 液管14中,使回收溶剂通过回液管14补充到内筒4中。而水浴锅的温度无法使水通过蒸馏回收,使含有三甲胺的水溶液停留在蒸馏瓶22中,这就使内筒4内的醇溶液质量分数逐步升高。所述固定轴11位于除味筒1外侧的一端连有接液瓶16,接液瓶16可收集未导入回液管14的液体溶剂,固定轴11的端口与除味筒1之间设有支管17。
为了使进料更加顺利,避免有物料停留在固定轴11的封闭端面上,所述的固定轴11外径小于转轴7内径,所述的封闭端面伸入转轴7内部,且封闭端面为锥面,锥面的顶点位于固定轴11的轴线上。这样既不会因为转轴7和固定轴11的设置使内筒4的高度过高,又不会影响进料,使该除味装置的结构更加完善。
如图1、4所示,所述内筒4底部设有出料门18,所述外筒3底部设有废液管19和回收管20,废液管19和回收管20处均设有阀门,每次离心过滤后的滤液均从废液管19排出。所述机架2上对应回收管20的位置设置水浴锅21,水浴锅21中设有蒸馏瓶22。所述蒸馏瓶22从回收管20收集所回收的溶剂,然后通过水浴锅21加热,将纯溶剂通过蒸馏作用回到内筒4中,实现溶剂的重复利用。
为了方便使用,所述的水浴锅包括内锅和外锅,所述内锅和外锅之间设置升降机构,内锅的高度可以通过升降机构调整。所述的升降机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升降机构可以是利用蜗轮和蜗杆传动实现升降,或者内锅与外锅之间设置剪式升降台,内锅固定在剪式升降台上。进一步地,所述的机架2上设有蒸馏瓶架,所述蒸馏瓶架位于水浴锅21的一侧,能够将蒸馏瓶22固定在回收管20下方。所述水浴锅21与固定轴11之间的位置设有连接支座23,所述连接支座23上设有连接套24,所述连接套24将蒸馏瓶22与固定轴11的支管17连通,且连接套24中设有驱动机构可带动蒸馏瓶22转动而不影响与支管17的连接。这样从蒸馏瓶22中蒸出的溶剂通过连接套进入固定轴11中,形成溶剂的循环补充通路。
连接套24的功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连接套24包括套管和转管,所述套管的一端与支管17相连,另一端与转管通过轴承连接,转管与驱动机构相连,转管不与套管相连的一端与蒸馏瓶相接。或者更好的是,所述的连接套24包括转管接头25和旋转接头26,所述旋转接头26的一端与支管17相连,另一端与转管接头25相连,所述转管接头25远离旋转接头26的一端与水浴锅21中的蒸馏瓶22连接,所述转管接头25与驱动机构相连,转管接头25能够带动蒸馏瓶22旋转。这样转管接头25可以带动蒸馏瓶22旋转,使蒸馏瓶22均匀受热,更好地对溶剂进行蒸馏,同时又不影响与固定的支管17之间的连接。所述的驱动机构可以是设置在转管接头25上的传送皮带,传送皮带的另一端与连有电机的转盘相连,这样电机驱动转盘时传送皮带转动,就可以实现转管接头25的旋转。或者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转管接头25上的齿圈和与齿圈相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固定在电机输出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效果。
实施例一
1)酸洗:制备质量分数为1.2%的柠檬酸溶液,按照魔芋制品与柠檬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5的比例将物料从料门9送入内筒4内,然后开启驱动电机8,带动内筒4转动,使魔芋制品与柠檬酸溶液混合均匀。在35℃、转速90r/min条件下搅拌2h,然后加快转速进行离心过滤,将酸液从废液管19排出。
2)低醇溶液洗:向料门9中通入质量分数为13%的醇溶液,所通入的量是魔芋制品体积的8倍,并在55℃、转速50r/min条件下搅拌7h。在所述搅拌过程中,打开回收管20的阀门,用蒸馏瓶22收集渗出的溶剂,然后通过水浴锅21加热使纯溶剂从转管接头25通过旋转接头26进入固定轴11的支管17,进而回到内筒4中,而含有三甲胺的水溶液则停留在蒸馏瓶22中,醇溶液的质量分数逐步升高。待内筒4中醇溶液的质 量分数逐步升高至48%,然后加快转速进行离心过滤,排出醇溶液。
3)干燥:将魔芋制品从出料门18排出,在70~75℃下摊匀,减压干燥60min;
4)醇洗:将干燥后的魔芋制品与乙醇或异丙醇按照体积分数1:2.5的比例通入料门9,在25℃、转速260r/min条件下搅拌15min,加快转速进行离心过滤,排出醇溶剂;
5)二次干燥:将魔芋制品从出料门18排出,在60~65℃下摊匀,减压干燥25min,即得脱除异味的魔芋制品。
实施例二
1)酸洗:制备质量分数为1%的柠檬酸溶液,按照魔芋制品与柠檬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4的比例将物料从料门9送入内筒4内,然后开启驱动电机8,带动内筒4转动,使魔芋制品与柠檬酸溶液混合均匀。在30℃、转速80r/min条件下搅拌1h,然后加快转速进行离心过滤,将酸液从废液管19排出。
2)低醇溶液洗:向料门9中通入质量分数为12%的醇溶液,所通入的量是魔芋制品体积的7倍,并在50℃、转速40r/min条件下搅拌6h。在所述搅拌过程中,打开回收管20的阀门,用蒸馏瓶22收集渗出的溶剂,然后通过水浴锅21加热使纯溶剂从转管接头25通过旋转接头26进入固定轴11的支管17,进而回到内筒4中,而含有三甲胺的水溶液则停留在蒸馏瓶22中,醇溶液的质量分数逐步升高。待内筒4中醇溶液的质量分数逐步升高至45%,然后加快转速进行离心过滤,排出醇溶液。
3)干燥:将魔芋制品从出料门18排出,在70~75℃下摊匀,减压干燥45min;
4)醇洗:将干燥后的魔芋制品与乙醇或异丙醇按照体积分数1:2的比例通入料门9,在20℃、转速230r/min条件下搅拌10min,加快转速进行离心过滤,排出醇溶剂;
5)二次干燥:将魔芋制品从出料门18排出,在60~65℃下摊匀, 减压干燥20min,即得脱除异味的魔芋制品。
实施例三
1)酸洗:制备质量分数为1.4%的柠檬酸溶液,按照魔芋制品与柠檬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6的比例将物料从料门9送入内筒4内,然后开启驱动电机8,带动内筒4转动,使魔芋制品与柠檬酸溶液混合均匀。在40℃、转速100r/min条件下搅拌3h,然后加快转速进行离心过滤,将酸液从废液管19排出。
2)低醇溶液洗:向料门9中通入质量分数为15%的醇溶液,所通入的量是魔芋制品体积的10倍,并在60℃、转速60r/min条件下搅拌10h。在所述搅拌过程中,打开回收管20的阀门,用蒸馏瓶22收集渗出的溶剂,然后通过水浴锅21加热使纯溶剂从转管接头25通过旋转接头26进入固定轴11的支管17,进而回到内筒4中,而含有三甲胺的水溶液则停留在蒸馏瓶22中,醇溶液的质量分数逐步升高。待内筒4中醇溶液的质量分数逐步升高至50%,然后加快转速进行离心过滤,排出醇溶液。
3)干燥:将魔芋制品从出料门18排出,在70~75℃下摊匀,减压干燥70min;
4)醇洗:将干燥后的魔芋制品与乙醇或异丙醇按照体积分数1:3的比例通入料门9,在30℃、转速300r/min条件下搅拌20min,加快转速进行离心过滤,排出醇溶剂;
5)二次干燥:将魔芋制品从出料门18排出,在60~65℃下摊匀,减压干燥30min,即得脱除异味的魔芋制品。
产品检验
为验证本发明所提供的异味脱除方法的效果,现对异味脱除后的产品进行检验。将产品中三甲胺成分作为异味成分的代表,纤维素成分作为营养成分的代表,按照现有专利CN1188050C公开的方法对魔芋飞粉进行处理,得到的魔芋飞粉作为对照组,与实施例一、二、三制得的魔芋制品共同进行三甲胺的含量测定和纤维素含量。三甲胺的含量 测定采用凯氏定氮蒸馏法测定,以质量分数表示三甲胺含量X,计算公式:
式中,C为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单位为mol/L;V0为空白试验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mL;V为试样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mL;M为试样的质量。
纤维素含量测定是将试样与硝酸-乙醇混合液混合,在沸水浴上加热4h,然后过滤,先后用硝酸乙醇和热水洗涤残渣,将残渣干燥至恒重,用干燥后的重量除以原试样的干重得到纤维素百分含量。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检测内容 实施例一 实施例二 实施例三 对照组
三甲胺含量(%) 0 0 0 0.24
纤维素含量(%) 25.7 26.4 24.8 21.9
有上表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彻底清除魔芋制品中的三甲胺成分,完全脱除魔芋制品的异味,且不影响最终得到的魔芋产品中纤维素含量。

Claims (6)

1.一种魔芋制品异味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酸洗:制备质量分数为1%~1.4%的柠檬酸溶液,按照魔芋制品与柠檬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4~6进行混合,并在30~40℃、转速80~100r/min条件下搅拌1~3h,然后离心过滤,排出酸液;
2)低醇溶液洗:用质量分数为12%~15%的醇溶液与魔芋制品按体积分数为1:7~10的比例进行混合,并在50~60℃、转速40~60r/min条件下搅拌6~8h;在所述搅拌过程的同时缓慢过滤并补充醇溶液,使与魔芋制品进行混合的醇溶液的质量分数逐步升高至45%~50%,然后离心过滤,排出醇溶液;
3)干燥:在70~75℃下摊匀,减压干燥45~70min;
4)醇洗:将干燥后的魔芋制品与乙醇或异丙醇按照体积分数1:2~3的比例进行混合,在20~28℃、转速230~300r/min条件下搅拌10~20min,离心过滤,排出醇溶剂;
5)二次干燥:在60~65℃下摊匀,减压干燥20~30min,即得脱除异味的魔芋制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魔芋制品异味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酸洗、低醇溶液洗和醇洗步骤均通过魔芋异味脱除装置完成,所述魔芋异味脱除装置包括除味筒(1)和机架(2),所述除味筒(1)呈圆筒状并由内筒(4)和外筒(3)构成;所述外筒(3)通过固定架(5)与机架(2)固定,外筒(3)底部与内筒(4)底部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内筒(4)靠近底部的侧壁上设有开孔(6),内筒(4)内壁上与开孔(6)相对的区域覆盖有过滤介质;
所述除味筒(1)的顶部中央设有中空的转轴(7),所述转轴(7)穿过外筒(3)伸入内筒(4)内部,转轴(7)与外筒(3)通过轴承连接,与内筒(4)固定连接;所述转轴(7)伸出外筒(3)的一端与驱动电机(8)相连,另一端伸入内筒(4)内部的部分设有多个连接板(10),所述连接板(10)的一边固定在转轴(7)上,另一边固定在内筒(4)的内壁上;所述转轴(7)上设置料门(9),所述料门(9)位于外筒(3)与驱动电机(8)之间;
所述除味筒(1)的底部中央设有中空的固定轴(11),所述固定轴(11)通过支撑架(12)固定在机架(2)上,所述固定轴(11)伸入内筒(4)内部,固定轴(11)与内筒(4)相接触的部位设有护套(13),所述护套(13)与内筒(4)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固定轴(11)伸入内筒(4)的部分设有多个向内筒(4)底部倾斜的回液管(14),所述回液管(14)与固定轴(11)相连的接口内侧设有回流挡片;
所述固定轴(11)上靠近内筒(4)顶部的一端为封闭端面,固定轴(11)上设有冷凝盘管(15),所述冷凝盘管(15)位于封闭端面与回液管(14)之间,冷凝盘管(15)的进水端和出水端沿固定轴(11)穿过护套(13)伸出内筒(4)底部;所述固定轴(11)位于除味筒(1)外侧的一端连有接液瓶(16),所述接液瓶(16)与除味筒(1)之间设有支管(17);
所述内筒(4)底部设有出料门(18),外筒(3)底部设有废液管(19)和回收管(20),所述机架(2)上对应回收管(20)的位置设置水浴锅(21),水浴锅(21)中设有蒸馏瓶(22);所述水浴锅(21)与固定轴(11)之间的位置设有连接支座(23),所述连接支座(23)上设有连接套(24),所述连接套(24)将蒸馏瓶(22)与支管(17)连通,且连接套(24)中设有驱动机构可带动蒸馏瓶(22)转动而不影响与支管(17)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魔芋制品异味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套(24)包括转管接头(25)和旋转接头(26);所述旋转接头(26)的一端与支管(17)相连,另一端与转管接头(25)相连,所述转管接头(25)远离旋转接头(26)的一端与水浴锅(21)中的蒸馏瓶(22)连接,所述转管接头(25)与驱动机构相连,转管接头(25)能够带动蒸馏瓶(22)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魔芋制品异味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套(13)的位置高于内筒(4)底部,使内筒(4)底部呈中心向筒内凹陷的环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魔芋制品异味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2)上设有蒸馏瓶架,所述蒸馏瓶架位于水浴锅(21)的一侧,能够将蒸馏瓶(22)固定在回收管(20)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魔芋制品异味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酸洗采用1.2%的柠檬酸溶液,按照魔芋制品与柠檬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5进行混合,在35℃、90r/min条件下搅拌2h。
CN201710108425.8A 2017-02-27 2017-02-27 一种魔芋制品异味脱除方法 Pending CN1070481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08425.8A CN107048150A (zh) 2017-02-27 2017-02-27 一种魔芋制品异味脱除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08425.8A CN107048150A (zh) 2017-02-27 2017-02-27 一种魔芋制品异味脱除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48150A true CN107048150A (zh) 2017-08-18

Family

ID=59621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08425.8A Pending CN107048150A (zh) 2017-02-27 2017-02-27 一种魔芋制品异味脱除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48150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0374A (zh) * 2018-08-10 2018-12-28 黔西南州宇飞农业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将魔芋边角料用于鱼饲料加工的方法
CN109105641A (zh) * 2018-08-10 2019-01-01 黔西南州宇飞农业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将魔芋边角料用于饲料加工的方法
CN113575848A (zh) * 2021-08-05 2021-11-02 屏山美美粮油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精品白魔芋挂面生产工艺
JP2022028736A (ja) * 2019-05-08 2022-02-16 Future Technology株式会社 加熱式揮発物吸引カートリッジ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22A (zh) * 1994-06-03 1995-08-02 华南农业大学 脱除魔芋粉异味的方法
CN1298658A (zh) * 2000-12-04 2001-06-13 郑正炯 一种制取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方法
CN1372838A (zh) * 2002-03-13 2002-10-09 西南农业大学 消除魔芋飞粉中生物碱及异味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22A (zh) * 1994-06-03 1995-08-02 华南农业大学 脱除魔芋粉异味的方法
CN1298658A (zh) * 2000-12-04 2001-06-13 郑正炯 一种制取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方法
CN1372838A (zh) * 2002-03-13 2002-10-09 西南农业大学 消除魔芋飞粉中生物碱及异味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晴晴 等: "柠檬酸去除魔芋飞粉中三甲胺的工艺优化", 《贵州农业科学》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0374A (zh) * 2018-08-10 2018-12-28 黔西南州宇飞农业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将魔芋边角料用于鱼饲料加工的方法
CN109105641A (zh) * 2018-08-10 2019-01-01 黔西南州宇飞农业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将魔芋边角料用于饲料加工的方法
JP2022028736A (ja) * 2019-05-08 2022-02-16 Future Technology株式会社 加熱式揮発物吸引カートリッジ
CN113575848A (zh) * 2021-08-05 2021-11-02 屏山美美粮油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精品白魔芋挂面生产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48150A (zh) 一种魔芋制品异味脱除方法
CN204111719U (zh) 富含大麻二酚的工业大麻精油提取设备
CN209286182U (zh) 一种中药提取浓缩装置
CN209612258U (zh) 一种植物天然活性成分的球形超声提取装置
CN105707294A (zh) 一种养胃育阴瓜蒌子油的炼制方法
CN112403023A (zh) 一种中药有效成分提取设备及其提取方法
CN204763257U (zh) 一种全自动脐橙果肉搅拌抽取机
CN103053720A (zh) 一种低咖啡因、高gaba保健茶
CN106279462B (zh) 黄芪多糖的提取方法及兽用黄芪多糖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CN104522190A (zh) 一种儿童专用牡丹油
CN109221530A (zh) 一种茶叶中γ-氨基丁酸提取纯化工艺
CN208562278U (zh) 一种山茶油的提取装置
CN206729127U (zh) 一种魔芋异味脱除装置
CN207694374U (zh) 一种中药快速固液分离装置
CN109486646A (zh) 一种纯米醋的生产方法
CN102133231A (zh) 鲨鱼软骨制备的补钙和促进软骨代谢发育的产品及其制法
CN210786315U (zh) 一种山楂提取物成分萃取装置
CN115154485A (zh) 一种鹿鞭酒的制备方法及鹿鞭酒
CN107184546A (zh) 尼可刹米注射液制备方法
CN113952780A (zh) 一种中药包加工用药渣过滤回收装置
CN204466815U (zh) 一种混合果酱的加工装置
CN108339311A (zh) 蜂蜜过滤器
CN104782781A (zh) 一种β-环糊精的回收方法
CN107913543A (zh) 一种中药快速固液分离装置
CN110732523A (zh) 一种糯米酒生产用清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