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46845A - 促进果树深根生长的果园林地耕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促进果树深根生长的果园林地耕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46845A
CN107046845A CN201710470944.9A CN201710470944A CN107046845A CN 107046845 A CN107046845 A CN 107046845A CN 201710470944 A CN201710470944 A CN 201710470944A CN 107046845 A CN107046845 A CN 1070468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rden
forest land
soil
fruit tree
organic ma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7094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46845B (zh
Inventor
尤海舟
李联地
任启文
王超
毕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Academy of forestry and grassland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Academy of Forestry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Academy of Forestry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Hebei Academy of Forestry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71047094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4684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046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468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468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468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DIN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FERTILISERS PRODUCING CARBON DIOXIDE
    • C05D3/00Calcareous fertilisers
    • C05D3/02Calcareous fertilisers from limestone, calcium carbonate, calcium hydrate, slaked lime, calcium oxide, waste calcium produc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1/00Other organic fertilis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05G3/80Soil conditione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果树深根生长的果园林地耕作方法,是对华北地区果园林地实行“秋季深埋秸秆还田,春季种植草格并覆盖腐熟有机质,雨季前打孔集流透气”的耕作模式。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获得的促进果树深根生长的果园林地耕作方法,是在依据华北地区果园林地所处气候带的特性的基础上,通过三季一周期的特定配合耕作,有效改善林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对水分、养分的保有率,进而提高土壤肥力和对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促进果树的深根生长,满足果树的营养需求和抗风能力,使果树稳产增产,同时实现对果园林地的可持续耕作,利于果园林地的耕作管理。

Description

促进果树深根生长的果园林地耕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果园林地的耕作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促进果树深根生长的果园林地耕作方法。
背景技术
果园林地耕作管理是果树生产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通过采用一系列的水土保持、土壤改良和水分管理等方法,为果树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以期满足果树生长对土壤水分、温度、养分及空气的需求。果园土壤耕作管理作为整个果树栽培与管理的基础,对果树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果树周年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华北地区的农业林业种植区域绝大部分位于半干旱或半湿润偏旱的气候带,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471.3mm,而且该气候带的降水量具有季节分布不均、年度变化率大的特点,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汛期降水量通常为392.6mm,占全年降水量的83.3%。因此,在华北地区气候条件下,发展林果产业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实施可持续的耕作体系,实现对该区域果园水土的高效持续利用。因地制宜地开发华北地区的土壤耕作模式,是提高华北地区林地自然降水利用效率、改善林地水分状况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传统的早春翻耕耕作方式,在华北旱作区域的典型季节性干旱、降雨的特点下,加之早春果树刚发芽,遮阴度小,蒸发量大,对于果园林地水分、养分的蓄养极其不利,必然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及果实的产量与质量,不利于林果产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果树深根生长的果园林地耕作方法,通过在华北地区的果园林地实行“秋季深埋秸秆还田,春季种植草格并覆盖腐熟有机质,雨季前打孔集流透气”的耕作模式,实现林地的可持续耕作,促进果树的深根生长,使果树稳产增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促进果树深根生长的果园林地耕作方法,用于华北地区果园林地的耕作,包括以下步骤:
a、深埋秸秆还田:秋季,在果园林地的林带行间开沟,将当季收获的农作物秸秆以分层铺覆的方式整株平铺于沟内,每铺一层撒入秸秆腐熟剂,平铺2~4层,然后回填塇土掩埋秸秆层,使沟内回填的塇土高出地面10~15cm;所述秸秆层的层深为15~20cm,所述回填塇土层的厚度为40~50cm;
b、种植草格并覆盖腐熟有机质:春季,在果园林地的行间、株间种植20~30cm宽的活草带,形成草格,使果树处于草格中心;在草格间的裸露土壤表面覆盖腐熟有机质;
c、打孔集流透气:雨季开始前,在果园林地的树盘内于果树两侧30~50cm处取土钻孔,使孔深达80~100cm,将3~5根长度略大于孔深的玉米秸秆成束垂直插到孔底部。
本发明的耕作方法,依据华北地区果园林地所处气候带的特性,对林地实行“秋季深埋秸秆还田,春季种植草格并覆盖腐熟有机质,雨季前打孔集流透气”的耕作模式,通过三季一周期的特定配合耕作,有效改善林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对水分、养分的保有率,进而提高土壤肥力和对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促进果树的深根生长,满足果树的营养需求和抗风能力,使果树稳产增产。在耕作方法中,以秋季刚收获的富含水分的秸秆通过特定形式的层铺深埋方式埋于林带行间的耕作,来有效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及水分,解决果园林地因化肥施用过多造成的土壤板结、根系分布浅(较多分布于距表层40~50cm处)的问题,促进深层土壤的改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有效改善土壤结构;以春季在林地行间、株间种植适当宽度活草带形成草格的耕作,并结合在草格间覆盖腐熟有机质的方式来调节土壤温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同时避免活草带面积过大对果树生长水分的争夺,此外,有机质的腐熟操作能杀死有害昆虫的卵及幼虫,活草带能提供天敌昆虫的产卵、躲避天敌及迁徙的场所,利于天敌昆虫的生长生活;以雨季前对树盘内果树两侧的打孔处理,增加果树根部的透气性,解决因土地板结造成透气性差、限制果树生长等问题,使根系可以进行有氧呼吸,既利于深根系的生长,又利于将降水尽可能多地入渗到表土层以下,有效利用天然降水资源;通过三季耕作的有序、有机配合,有效改良土壤,促进果树的深根生长,实现果树稳产增产和果园林地的可持续耕作目的。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对于处于坡地的果园林地,步骤a所述林带行间开沟操作只沿等高线方向进行形成单向沟;对于处于平原的果园林地,步骤a所述林带行间开沟操作通过一周期沿等高线方向进行,下一周期沿与等高线垂直方向进行,形成网格状沟。
位于山地或坡地的果园,只沿等高线单方向开沟即可,垂直等高线开沟会导致水土流失;位于平原的果园,在上周期的秸秆还田耕作2年后,垂直与之前秸秆深埋方向重复进行秸秆深埋还田,使整个果园形成网格状秸秆深埋还田沟,进行两个周期的秸秆深埋还田可以保证整个果园5~6年的有机质等营养成分供应。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步骤a所述开沟深度为100~120cm,宽度为50~100cm;所述秸秆需压实铺敷填满沟深的三分之二。
开深沟,铺敷若干秸秆层,利于给土壤补充足够的有机质养分,并在铺敷秸秆层时需压实秸秆,避免后期秸秆的严重下沉,影响土壤结构。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步骤a所述回填塇土操作中,需将熟土置上生土置下,并使熟土厚度不小于20cm。
耕作层土壤经过人为的耕作、施肥,土壤熟化程度高,属于熟土,将熟土置上可使土壤疏松、结构较好、较易耕作,具有良好的通气透水性和较高的肥力。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步骤b所述活草带的植草品种为苜蓿、草木樨、三叶草、扁茎黄芪、或毛叶苕子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步骤b所述活草带的草种播种量为0.5~2kg/亩,播种深度为1~1.5cm,播种草种时需混入5~7.5kg/亩的沙子,混匀后均匀播种。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步骤b所述草格间覆盖的腐熟有机质厚5~10cm。
活草带的草种播种量不易太密,并进一步限定草格间覆盖的腐熟有机质厚度,更利于发挥对果园林地土壤的水分、养分、温度调节。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步骤b所述腐熟有机质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将有机物平铺一层,层厚20~30cm,保持含水量50~70%,将人畜粪尿喷淋在有机物层表面,在非碱性土壤地区于有机物层表面再泼撒石灰水,在碱性土壤地区无需泼撒泼石灰水;按如上操作得到2~3层的有机物堆肥;
(2)在有机物堆肥表面覆盖塑料布或抹层泥进行密封,然后发酵,发酵5~6天有机物堆肥的温度达到50℃以上,有机物堆肥在温度50~60℃下维持10天,形成腐熟有机质。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步骤(1)所述有机物包括作物秸秆、杂草、树叶。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限定,步骤(2)所述有机物堆肥温度的测量以温度计探头深入到有机物堆肥内部20cm以上进行测量。
进一步提供腐熟有机质的制备方法,以利于减少有机质中有害昆虫的卵及幼虫的数量,适宜天敌昆虫的生长生活,更利于发挥腐熟有机质对草格的助益作用。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获得的促进果树深根生长的果园林地耕作方法,是依据华北地区果园林地所处气候带的特性,对林地实行“秋季深埋秸秆还田,春季种植草格并覆盖腐熟有机质,雨季前打孔集流透气”的耕作模式,通过三季一周期的特定配合耕作,有效改善林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对水分、养分的保有率,进而提高土壤肥力和对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促进果树的深根生长,满足果树的营养需求和抗风能力,使果树稳产增产,同时实现对果园林地的可持续耕作,利于果园林地的耕作管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本实施例涉及促进果树深根生长的果园林地耕作方法。
实施例1.1
位于平原的果园林地,以邯郸馆陶苹果园为试验林地,其耕作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a、深埋秸秆还田:秋季,在果园林地的林带行间方向机械深开沟,开沟深度为100~120cm,宽度为50~100cm,将当季收获的富含水份的农作物秸秆如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等以分层铺覆的方式整株平铺于沟内,使每层秸秆层深度为15~20cm,每铺一层撒入适量的秸秆腐熟剂,平铺三层即可,压实秸秆避免后期秸秆的严重下沉,并以铺敷填满沟深的三分之二为宜。然后将开出的沟土回填掩埋秸秆层,使沟内回填的塇土高出地面10~15cm,回填塇土层的厚度为40~50cm;回填塇土时,需将熟土置上生土置下,并使熟土厚度不小于20cm,使土壤疏松、结构较好、较易耕作,具有良好的通气透水性和较高的肥力;另外,开沟产生的多余土可以堆到果树周围,形成树坑,利于集水;
b、种植草格并覆盖腐熟有机质:第二年春季,在果园林地的行间、株间种植20~30cm宽的活草带,形成草格,使果树处于草格中心;在草格间的裸露土壤表面覆盖5~10cm厚的腐熟有机质;所述活草带的植草品种可以为苜蓿、草木樨、三叶草、扁茎黄芪或毛叶苕子,草种播种量以0.5~2kg/亩为宜,不宜过密,播种深度为1~1.5cm,播种草种时需混入5~7.5kg/亩的沙子,混匀后均匀播种;
其中,腐熟有机质包括作物秸秆、杂草、树叶等有机物,由于华北平原是小麦、玉米的主产区,一般由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得到腐熟有机质进行覆盖,腐熟有机质按以下方法制备:
(1)将收集的有机物平铺一层,层厚20~30cm,保持含水量50~70%,将人畜粪尿喷淋在有机物层表面,在非碱性土壤地区于有机物层表面再泼撒一些石灰水,在碱性土壤地区无需泼撒泼石灰水;按如上操作再平铺下一层,得到2~3层的有机物堆肥;
(2)在有机物堆肥表面覆盖塑料布或抹一层厚度为2~3cm的泥进行密封,然后发酵,发酵5~6天有机物堆肥的温度即可达到50℃以上,有机物堆肥在温度50~60℃下维持10天即可,如果堆肥的温度骤然下降,则应及时补充水分。待堆肥的温度降低到40℃以下时,高温堆肥中的有机物大部分形成为腐殖质,即形成腐熟有机质。
c、打孔集流透气:雨季开始前,在果园林地的树盘内于果树两侧30~50cm处取土钻孔,使孔深达80~100cm,将3~5根长度略大于孔深的玉米秸秆成束垂直插到孔底部。
2年后,垂直与之前秸秆深埋方向重复进行秸秆深埋还田,使整个果园形成网格状秸秆深埋还田沟,进行两个周期的秸秆深埋还田可以保证整个果园5~6年的有机质等营养成分供应。
在上述耕作方法中,鉴于果园存在由于化肥施用量多,土壤板结严重,果树根系大多于距地面40~50cm处分布较多的问题,采用秸秆深埋还田耕作促进深层土壤的改良,既可有效补充和平衡土壤水分和养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又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果树根系向深处发展和正常生长,满足营养和防风抗风的需求,促进作物的生长,达到作物增产稳产的目的。由于华北地区降雨量少,且存在典型的季节性干旱特点,所以果园一般不适合全园生草,因为草本植物的生长本身需要耗用一定的土壤水分,存在与果树争夺水分的情况,因此本发明的耕作方法中采用种植草格的方式,且草带不宜过宽,并覆盖腐熟有机物。这种将生草和覆草结合起来的草格种植方法,一方面活草带的存在既有利于天敌昆虫的生长生活,例如为螳螂、瓢虫、猎蝽、蜘蛛等天敌昆虫提供产卵、躲避天敌及迁徙的场所;又可以固定林下覆盖的腐熟有机质,减少水分的蒸发。另一方面覆盖腐熟有机质可以调节土壤低温和高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保持水土,培肥地力等功能;将有机质腐熟可以减少有害昆虫的卵及幼虫数量。目前华北平原果园普遍存在表面土地板结严重,透气性差等问题,打孔的耕作既可以增加果树根部的透气性,使根系可以进行有氧呼吸,有利于深根系的生长,又可以将降水尽可能多地入渗到表土层以下,有效利用天然降水资源(100cm深孔洞的水平有效保水半径为120cm)。通过三季耕作的有序、有机配合,使各季耕作方式的有益效果得到相互促进,能够有效改良土壤,促进果树的深根生长,实现果树稳产增产和果园林地的可持续耕作目的。
经上述耕作2年后,对试验林地的土壤和果实生长情况进行检测,并选择清耕制林地为对照进行对比。清耕制是指对果园土壤进行中耕除草,常年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的一种土壤管理方法,为传统的耕作方法。长期采用清耕法管理果园,会加速果园土壤有机质消耗,破坏土壤结构,导致果园土壤肥力下降,需要施用较多的化肥才能维持树体生长和果实产量,不仅增加果园经费投入,还引起果实品质下降,果实口味变差。
于7月份,在本实验林地和清耕制林地的距离主干90cm处挖1条长1m、深1.2m的土壤剖面,每个剖面划分为3层(垂直方向每40cm为一层),每层取环刀5个,并取适量混合土样带回,测定土壤理化性质。于果实成熟后,测定本实验林地和清耕制林地的果实产量及果实品质,其中2块林地浇水次数相同,且测量前1个月不进行浇水。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见,本发明耕作方法处理的林地较清耕林地,苹果百果重高1.11kg,含糖量高2.27%,土壤孔隙度高2.18%,含水率高4.05%,入渗能力高0.07mm/min,有机质含量高3.64g/kg。
在本实验林地和清耕制林地的距离主干90cm处挖1条长1m、深1.2m的土壤剖面观测根系,每个剖面划分为3层(垂直方向每40cm为一层),在每层土壤在剖面上画30cm×20cm网格,并将30cm×30cm×20cm范围内的土壤取出,筛选出其中的根系,洗净后计算条数、根长,烘干计算生物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结果可见,本发明耕作方法处理的林地较清耕林地,根系数量、总根长和生物量有极大的提高,尤其80~120cm土层中,细根和中根的数量、总根长和生物量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因此本发明的耕作方法对于根系生长尤其是深根生长有显著效果。
实施例1.2
位于坡地的果园林地,以邯郸涉县核桃园为试验林地,其耕作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a、深埋秸秆还田:秋季,在果园林地的林带行间沿等高线单方向机械深开沟,开沟深度为100~120cm,宽度为50~100cm,将当季收获的富含水份的农作物秸秆如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等以分层铺覆的方式整株平铺于沟内,使每层秸秆层深度为15~20cm,每铺一层撒入适量的秸秆腐熟剂,平铺2~4层,以3层为宜,压实秸秆避免后期秸秆的严重下沉,并以铺敷填满沟深的三分之二为宜。然后将开出的沟土回填掩埋秸秆层,使沟内回填的塇土高出地面10~15cm,回填塇土层的厚度为40~50cm;回填塇土时,需将熟土置上生土置下,并使熟土厚度不小于20cm,使土壤疏松、结构较好、较易耕作,具有良好的通气透水性和较高的肥力;另外,开沟产生的多余土可以堆到果树周围,形成树坑,利于集水;
b、种植草格并覆盖腐熟有机质:第二年春季,在果园林地的行间、株间种植20~30cm宽的活草带,形成草格,使果树处于草格中心;在草格间的裸露土壤表面覆盖5~10cm厚的腐熟有机质;所述活草带的植草品种可以为苜蓿、草木樨、三叶草、扁茎黄芪或毛叶苕子,草种播种量以0.5~2kg/亩为宜,不宜过密,播种深度为1~1.5cm,播种草种时需混入5~7.5kg/亩的沙子,混匀后均匀播种;
其中,腐熟有机质包括作物秸秆、杂草、树叶等有机物,由于华北平原是小麦、玉米的主产区,一般由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得到腐熟有机质进行覆盖,腐熟有机质按以下方法制备:
(1)将收集的有机物平铺一层,层厚20~30cm,保持含水量50~70%,将人畜粪尿喷淋在有机物层表面,在非碱性土壤地区于有机物层表面再泼撒一些石灰水,在碱性土壤地区无需泼撒泼石灰水;按如上操作再平铺下一层,得到2~3层的有机物堆肥;
(2)在有机物堆肥表面覆盖塑料布或抹一层厚度为2~3cm的泥进行密封,然后发酵,发酵5~6天有机物堆肥的温度即可达到50℃以上,有机物堆肥在温度50~60℃下维持10天即可,如果堆肥的温度骤然下降,则应及时补充水分。待堆肥的温度降低到40℃以下时,高温堆肥中的有机物大部分形成为腐殖质,即形成腐熟有机质。
c、打孔集流透气:雨季开始前,在果园林地的树盘内于果树两侧30~50cm处取土钻孔,使孔深达80~100cm,将3~5根长度略大于孔深的玉米秸秆成束垂直插到孔底部。
经上述耕作2年后,对试验林地的土壤和果实生长情况进行检测,并选择清耕制林地为对照进行对比。
于7月份,在本实验林地和清耕制林地的距离主干90cm处挖宽度1m的纵剖面,深度以根深下限为标准,每个剖面划分为3层,以剖面左上角为原点,测定每个根的距原点水平和垂直距离,用游标卡尺测定根的粗度,统计径级根系的数量;之后,每层取环刀土样5个,并取适量混合土样带回,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在果实成熟后,测定量林地的果实产量,其中2块林地浇水次数相同,且测量前1个月不进行浇水。测定结果见下表:
注:上表中*为总计。
由上表可见,本发明耕作方法处理的林地较清耕林地,果实产量增加500kg/hm2,土壤容重降低0.09g/cm3,含水率增加2.4%,土壤孔隙度增大6.21%,入渗性能增大0.08mm/min,有机质含量增多2.94g/kg,根系数量增多21条,其中60~90cm土层根系数量增多9条,占清耕制根系数(7条)的128.57%。因此,本发明的耕作方法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加强深根系的生长,进而增加果树产量。
对比例
本对比例采用秸秆还田、种植草带与打孔集流透气的简单结合耕作方法,对位于平原的果园林地,以邯郸馆陶苹果园为试验林地,进行耕作,并与清耕林地、本发明的耕作林地进行对比。
该对比例的耕作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a、秸秆还田:春季,在果园行间距离树干0.5m的范围外铺设秸秆,秸秆厚度为1~5cm,撒入适量的秸秆腐熟剂,按说明施入,20~30日后进行翻耕,翻耕深度为20~30cm;
b、种植草带:翻耕后,果园行间植草,植草带宽度0.5~3m,所述活草带的植草品种为苜蓿或三叶草,草种播种量以0.5~2kg/亩为宜,不宜过密,播种深度为1~1.5cm,播种草种时需混入5~7.5kg/亩的沙子,混匀后均匀播种;播种后浇水,使水分渗入地表8~10cm,待发芽整齐后再次浇透水;
c、打孔集流透气:待2次浇水前,在果园林地的树盘内于果树两侧30~50cm处取土钻孔,使孔深达80~100cm,将3~5根长度略大于孔深的玉米秸秆成束垂直插到孔底部。
经上述耕作,试验林地表层土壤结构和肥力明显改善,60cm以下土壤结构和肥力与清耕制差异不大,20~60cm土层根系数量显著增加,60cm以下根系数量没有明显改善。果树长势低于本发明的耕作方法,而且果实产量和品质显著较本发明较差。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促进果树深根生长的果园林地耕作方法,采用秸秆深埋还田耕作促进深层土壤的改良,可有效补充和平衡土壤水分和养分;在果树株、行间种植草格,树盘清耕覆盖腐熟有机质,果树根部没有草与其争夺养分,而行间的果树根系在地表下约20~30cm层,草根则在地表下20cm以上,处于土壤的不同阶层,这样就不会出现草与果树争肥、争水的现象;果树行间种植的草可以通过释氧固氮,与微生物共同将空气中氮素转为有机氮素,提高土壤氮素含量,可有效抑制盐碱上移,防止盐渍化发生,适用于土壤改良。目前华北平原果园普遍存在表面土地板结严重,透气性差等问题,打孔的耕作既可以增加果树根部的透气性,使根系可以进行有氧呼吸,有利于深根系的生长,又可以将降水或浇水尽可能多地入渗到表土层以下。通过三季一周期的特定配合耕作,能够有效改善林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对水分、养分的保有率,进而提高土壤肥力和对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促进果树的深根生长,满足果树的营养需求和抗风能力,使果树稳产增产,同时实现对果园林地的可持续耕作,利于果园林地的耕作管理。相较于传统的耕作方式,本发明在果园林地的可持续耕作方面及果树稳产丰产方面的均具有显著的优势:耕作6年内,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高于清耕林;土壤容重持续降低;孔隙度和入渗性能持续增大;根系继续深根生长,60cm以下根系所占比例持续增大;果实产量和品质显著改善,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6年后进行下一周期的本发明耕作,真正实现果园的可持续耕作管理。

Claims (10)

1.一种促进果树深根生长的果园林地耕作方法,用于华北地区果园林地的耕作,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深埋秸秆还田:秋季,在果园林地的林带行间开沟,将当季收获的农作物秸秆以分层铺覆的方式整株平铺于沟内,每铺一层撒入秸秆腐熟剂,平铺2~4层,然后回填塇土掩埋秸秆层,使沟内回填的塇土高出地面10~15cm;所述秸秆层的层深为15~20cm,所述回填塇土层的厚度为40~50cm;
b、种植草格并覆盖腐熟有机质:春季,在果园林地的行间、株间种植20~30cm宽的活草带,形成草格,使果树处于草格中心;在草格间的裸露土壤表面覆盖腐熟有机质;
c、打孔集流透气:雨季开始前,在果园林地的树盘内于果树两侧30~50cm处取土钻孔,使孔深达80~100cm,将3~5根长度略大于孔深的玉米秸秆成束垂直插到孔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果树深根生长的果园林地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处于坡地的果园林地,步骤a所述林带行间开沟操作只沿等高线方向进行形成单向沟;对于处于平原的果园林地,步骤a所述林带行间开沟操作通过一周期沿等高线方向进行,下一周期沿与等高线垂直方向进行,形成网格状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果树深根生长的果园林地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开沟深度为100~120cm,宽度为50~100cm;所述秸秆需压实铺敷填满沟深的三分之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果树深根生长的果园林地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回填塇土操作中,需将熟土置上生土置下,并使熟土厚度不小于2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果树深根生长的果园林地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活草带的植草品种为苜蓿、草木樨、三叶草、扁茎黄芪、或毛叶苕子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果树深根生长的果园林地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活草带的草种播种量为0.5~2kg/亩,播种深度为1~1.5cm,播种草种时需混入5~7.5kg/亩的沙子,混匀后均匀播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果树深根生长的果园林地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草格间覆盖的腐熟有机质厚5~1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果树深根生长的果园林地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腐熟有机质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将有机物平铺一层,层厚20~30cm,保持含水量50~70%,将人畜粪尿喷淋在有机物层表面,在非碱性土壤地区于有机物层表面再泼撒石灰水,在碱性土壤地区无需泼撒泼石灰水;按如上操作得到2~3层的有机物堆肥;
(2)在有机物堆肥表面覆盖塑料布或抹层泥进行密封,然后发酵,发酵5~6天有机物堆肥的温度达到50℃以上,有机物堆肥在温度50~60℃下维持10天,形成腐熟有机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促进果树深根生长的果园林地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有机物包括作物秸秆、杂草、树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促进果树深根生长的果园林地耕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有机物堆肥温度的测量以温度计探头深入到有机物堆肥内部20cm以上进行测量。
CN201710470944.9A 2017-06-20 2017-06-20 促进果树深根生长的果园林地耕作方法 Active CN1070468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70944.9A CN107046845B (zh) 2017-06-20 2017-06-20 促进果树深根生长的果园林地耕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70944.9A CN107046845B (zh) 2017-06-20 2017-06-20 促进果树深根生长的果园林地耕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46845A true CN107046845A (zh) 2017-08-18
CN107046845B CN107046845B (zh) 2019-07-12

Family

ID=59595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70944.9A Active CN107046845B (zh) 2017-06-20 2017-06-20 促进果树深根生长的果园林地耕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4684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91087A (zh) * 2017-11-17 2018-02-16 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果园培肥地力的方法
CN109005725A (zh) * 2018-08-10 2018-12-18 成都惠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秸秆还田改良土壤的方法及农作物种植方法
CN109328589A (zh) * 2018-10-30 2019-02-15 甘肃齐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果树开沟建园的方法
CN114600696A (zh) * 2022-03-16 2022-06-10 江门市广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新会柑存活率的种植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4460A (zh) * 2012-02-29 2012-07-18 大连利群农业专业合作社 一种以鸡粪和秸秆为基质的果树肥料生产技术
CN103524270A (zh) * 2013-10-30 2014-01-22 安徽万利生态园林景观有限公司 一种果树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18866A (zh) * 2015-03-17 2015-06-24 山东农业大学 果园土壤通气施肥方法
CN105210768A (zh) * 2015-10-09 2016-01-06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果树园套种药蔬的栽培方法
CN105993478A (zh) * 2016-05-24 2016-10-12 北京百丰天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果园间作植草方法
EP3257365A1 (de) * 2016-06-14 2017-12-20 Wald21 GmbH Kombinationsverfahren für die plantagenwirtschaft (kurzumtriebsplantage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4460A (zh) * 2012-02-29 2012-07-18 大连利群农业专业合作社 一种以鸡粪和秸秆为基质的果树肥料生产技术
CN103524270A (zh) * 2013-10-30 2014-01-22 安徽万利生态园林景观有限公司 一种果树专用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18866A (zh) * 2015-03-17 2015-06-24 山东农业大学 果园土壤通气施肥方法
CN105210768A (zh) * 2015-10-09 2016-01-06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果树园套种药蔬的栽培方法
CN105993478A (zh) * 2016-05-24 2016-10-12 北京百丰天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果园间作植草方法
EP3257365A1 (de) * 2016-06-14 2017-12-20 Wald21 GmbH Kombinationsverfahren für die plantagenwirtschaft (kurzumtriebsplantagen)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91087A (zh) * 2017-11-17 2018-02-16 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果园培肥地力的方法
CN109005725A (zh) * 2018-08-10 2018-12-18 成都惠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利用秸秆还田改良土壤的方法及农作物种植方法
CN109328589A (zh) * 2018-10-30 2019-02-15 甘肃齐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果树开沟建园的方法
CN114600696A (zh) * 2022-03-16 2022-06-10 江门市广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新会柑存活率的种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46845B (zh) 2019-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61446B (zh) 大花红景天种子育苗方法及栽培方法
CN102067773B (zh) 一种鄂东1号山药的栽培方法
CN102792846B (zh) 基于暗管排水排盐的中度盐碱地小麦玉米两熟高产栽培方法
CN104584976A (zh) 一种葡萄种植方法
CN105660305B (zh) 一种丘陵坡地新建葡萄园土壤轻简高效管理的方法
CN107046845B (zh) 促进果树深根生长的果园林地耕作方法
CN105917903B (zh) 一种土壤薄层石质山地侵蚀陡坡的水土保持治理方法
CN105638187A (zh) 魔芋的栽培种植方法
CN102986429A (zh) 猕猴桃和魔芋立体种植方法
CN103210783A (zh) 山药的种植方法
CN106613644A (zh) 一种油茶高产种植栽培方法
CN105638344A (zh) 一种盐粳13号栽培方法
CN104813882A (zh) 一种用于丘陵山区冬水田的水稻直播栽培方法
CN105027945A (zh) 一种芦笋水肥诱导限根高产高效栽培法
CN103718816B (zh) 一种盐碱地种植沙枣绿化林的方法
CN106069493A (zh) 一种大面积油茶与映山红混种造林栽培技术
CN105474949A (zh) 一种富含硒锌优质茶叶的新型种植方法
CN107278740A (zh) 一种大石山区水稻种植新技术
CN105746111A (zh) 一种芋头、黑塌菜的轮作方法
CN106233848A (zh) 一种盐碱地甘薯与地肤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
CN110036852A (zh) 一种长山药横生高产的种植方法
CN105325228A (zh) 一种红豆杉的种植方法
CN107750883A (zh) 一种牡丹的种植方法
CN103988659B (zh) 黄花矶松的覆膜种植方法
CN105993262B (zh) 紫色土丘岗缓坡蜂窝状坡面林草复合种植高效利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Ren Qiwen

Inventor after: You Haizhou

Inventor after: Li Liandi

Inventor after: Wang Chao

Inventor after: Bi Jun

Inventor before: You Haizhou

Inventor before: Li Liandi

Inventor before: Ren Qiwen

Inventor before: Wang Chao

Inventor before: Bi Ju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050061 No. 75, Xuefu Road, Shijiazhuang, Hebei

Patentee after: Hebei Academy of forestry and grassland Sciences

Address before: 050061 No. 75, Xuefu Road, Shijiazhuang, Hebei

Patentee before: HEBEI ACADEMY OF FORESTRY SCIENC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