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46366B - 电源变换器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源变换器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46366B
CN107046366B CN201610083739.2A CN201610083739A CN107046366B CN 107046366 B CN107046366 B CN 107046366B CN 201610083739 A CN201610083739 A CN 201610083739A CN 107046366 B CN107046366 B CN 1070463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substrate
via hole
pin
inductive component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837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46366A (zh
Inventor
曾剑鸿
张钰
周敏
周锦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8373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46366B/zh
Priority to US15/409,666 priority patent/US10389241B2/en
Publication of CN107046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463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463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463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01F17/0013Printed inductances with stacked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1/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pedance networks whose electrical mode of operation is not specified or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type of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1/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pedance networks whose electrical mode of operation is not specified or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type of network
    • H03H1/0007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pedance networks whose electrical mode of operation is not specified or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type of network of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impedance networks, resonating circuits, resonato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13Electrical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1/0216Reduction of cross-talk, noise 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 H05K1/023Reduction of cross-talk, noise 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using auxiliary mounted passive compon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 H05K1/0231Capacitors or dielectric substan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13Electrical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1/0216Reduction of cross-talk, noise 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 H05K1/023Reduction of cross-talk, noise 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using auxiliary mounted passive compon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 H05K1/0233Filters, inductors or a magnetic substanc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1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15Via connections; Lands around holes or via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6Printed circuits incorporating 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e.g. printed resistor, capacitor, inductor
    • H05K1/165Printed circuits incorporating 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e.g. printed resistor, capacitor, inductor incorporating printed i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181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associated with surface mounted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0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 H05K3/303Surface mounted components, e.g. affixing before soldering, aligning means, spac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0Forming 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038Through-connections; Vertical interconnect access [VIA]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01F17/0013Printed inductances with stacked layers
    • H01F2017/002Details of via hol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006Printed inductances
    • H01F17/0013Printed inductances with stacked layers
    • H01F2017/0026Multilayer LC-filte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1/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pedance networks whose electrical mode of operation is not specified or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type of network
    • H03H2001/0014Capacitor filters, i.e. capacitors whose parasitic inductance is of relevance to consider it as filte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1/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pedance networks whose electrical mode of operation is not specified or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type of network
    • H03H2001/0021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3H2001/0057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prising magnet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1/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pedance networks whose electrical mode of operation is not specified or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type of network
    • H03H2001/0021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3H2001/0078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prising spiral inductor on a substrate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源变换器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一电感组件以及一功率组件;所述电感组件包括:一第一磁性基板,设有第一过孔,其第一面上设有第一引脚;一第二磁性基板,设有第二过孔,其第一面上设有第二引脚;一电感线圈,设于所述第一磁性基板第一面与第二磁性基板第一面之间;所述电感线圈第一端形成于所述第一过孔并与所述第一引脚连接、第二端形成于所述第二过孔并与所述第二引脚连接;以及一填充部,至少部分的填充于所述第一过孔与第二过孔;所述功率组件与所述电感组件层叠设置,所述功率组件与所述电感组件接触,并通过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电感组件耦接。本公开非常易于实现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且适用于大电流应用。

Description

电源变换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电力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源变换器以及该电源变换器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个人移动终端成为信息传播网络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人们通过个人移动终端与信息中心实时保持信息交互。于此同时,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满足人们的日常吃穿住行基本需求外,让人们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关注自身的健康需求,一系列的可穿戴设备也应运而生。
所有上述设备都具备的两个重要特征是可便捷的移动性和可持久的工作性。针对此类产品的需求,设计体积紧凑并且具备高变换效率的电源系统将会有利于系统满足这两个特征。
在开关电源变换方案中,通常有一个磁性元件起储能的作用,通常有若干容性元件起滤波作用,通常有若干个开关器件起斩波的作用。由于这些元件的存在,很难将开关电源变换方案做成类似于线性稳压那样在一个硅片上实现所有功能的高度集成性。
由上可知,提供一种高功率密度和高变换效率的电源变换器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功率密度和高变换效率的电源变换器以及该电源变换器的制备方法,从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公开的其它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源变换器,包括一电感组件以及一功率组件;其中,所述电感组件包括:
一第一磁性基板,设有第一过孔;第一磁性基板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其第一面上设有第一引脚;
一第二磁性基板,设有第二过孔;第二磁性基板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其第一面上设有第二引脚且其第二面与所述第一磁性基板的第二面相对;
一电感线圈,设于所述第一磁性基板第一面与第二磁性基板第一面之间;所述电感线圈第一端形成于所述第一过孔并与所述第一引脚连接、第二端形成于所述第二过孔并与所述第二引脚连接;以及
一填充部,至少部分的填充于所述第一过孔与第二过孔;
所述功率组件与所述电感组件层叠设置,所述功率组件与所述电感组件接触,并通过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电感组件耦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变换器包含多个所述电感线圈,所述多个电感线圈均连接于所述第一过孔或所述第二过孔。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变换器结构还包括:
第三引脚,设于所述第一磁性基板第一面且耦接所述功率组件;
第四引脚,设于所述第二磁性基板第一面;
引线,沿所述电感组件外侧设置且连接所述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引脚、第四引脚以及引线为一体结构且所述电源变换器具有一组或多组所述一体结构。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电感线圈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过孔的第一导体部、形成在所述第一磁性基板与第二磁性基板之间的第二导体部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二过孔的第三导体部。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基板或者第二磁性基板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二导体部设于所述容置槽。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电感线圈的第二导体部包括一层或多层线圈。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电感组件的电感量相关于所述填充部的磁导率以及厚度。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正对或错开。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脚设于所述第一过孔处,以及,所述第二引脚设于所述第二过孔处。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功率组件包括一半桥桥臂,所述半桥桥臂中点与所述第一引脚耦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变换器结构的工作频率为大于或等于3MHz,输出电压为小于或等于2.5V,所述电源变换器结构的总体高度小于或等于2mm。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变换器结构还包括:
一电容;
一滤波电感,与所述功率组件和所述电容耦接,并与所述电容形成一LC滤波器,所述第一磁性基板设有第三过孔以及所述第二磁性基板上设有第四过孔,所述滤波电感设于所述第一磁性基板与第二磁性基板之间且所述滤波电感的第一端形成于所述第三过孔、第二端形成于所述第四过孔。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源变换器,包括一电感组件以及一功率组件;其中,所述电感组件包括:
一第一磁性基板,设有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第一磁性基板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其第一面上设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
一第二磁性基板;
一电感线圈,设于所述第一磁性基板与第二磁性基板之间;所述电感线圈第一端形成于所述第一过孔并与所述第一引脚连接、第二端形成于所述第二过孔并与所述第二引脚连接;以及
一填充部,至少部分的填充于所述第一过孔与第二过孔;
所述功率组件与所述电感组件层叠设置,所述功率组件与所述电感组件接触,并通过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电感组件耦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变换器结构还包括:
第三引脚,设于所述第一磁性基板且耦接所述功率组件;
第四引脚;
引线,沿所述电感组件外侧设置且连接所述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变换器结构还包括:
一电容;
一滤波电感,与所述功率组件和所述电容耦接,并与所述电容形成一LC滤波器,所述第一磁性基板设有第三过孔以及第四过孔,所述滤波电感设于所述第一磁性基板与第二磁性基板之间且所述滤波电感的第一端形成于所述第三过孔、第二端形成于所述第四过孔。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源变换器,包括一电感组件以及一功率组件;其中,所述电感组件包括:
一预烧结成型的磁性基板,设有一过孔;所述磁性基板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上设有第一引脚,所述第二面设有第二引脚;以及,
一电感线圈,形成于所述过孔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连接;
所述功率组件与所述电感组件层叠设置,所述功率组件与所述电感组件接触并通过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电感组件耦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变换器结构还包括:
第三引脚,设于所述磁性基板第一面且耦接所述功率组件;
第四引脚,设于所述磁性基板第二面;
引线,沿所述电感组件外侧设置且连接所述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变换器结构还包括:
一电容;
一滤波电感,与所述功率组件和所述电容耦接,并与所述电容形成一LC滤波器,其中,所述第一磁性基板设有另一过孔且所述滤波电感形成于所述另一过孔。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源变换器结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一电感组件以及提供一功率组件;其中,所述制备一电感组件包括:
提供一预烧结成型的第一磁性基板,在所述第一磁性基板开设第一过孔;所述第一磁性基板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在其第一面上形成第一引脚;
提供一预烧结成型的第二磁性基板,在所述第二磁性基板开设第二过孔;所述第二磁性基板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在其第一面上形成第二引脚;
在所述第一磁性基板与第二磁性基板之间形成一电感线圈,其中,所述电感线圈第一端形成于所述第一过孔并与所述第一引脚连接、第二端形成于所述第二过孔并与所述第二引脚连接;以及
形成一填充部填充所述第一过孔与第二过孔;
使所述功率组件与所述电感组件层叠设置,所述功率组件与所述电感组件接触,并通过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电感组件耦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制备所述电感组件包括:
所述电感组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在两个所述电感组件之间的所述第一磁性基板和所述第二磁性基板开设一通孔;以及
经由所述通孔切割所述第一磁性基板以及第二磁性基板得到多个所述电感组件,被切割的所述通孔形成沿所述电感组件外侧设置的一引线。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变换器结构制备方法还包括制备多个滤波电感;其中,所述制备多个滤波电感包括:
在所述第一磁性基板开设多个第三过孔;
在所述第二磁性基板开设多个第四过孔;以及
在所述第三过孔与第四过孔形成所述滤波电感。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电源变换器结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一电感组件以及提供一功率组件;其中,所述制备一电感组件包括:
提供一预烧结成型的磁性基板,在所述磁性基板上开设第一过孔;所述磁性基板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在其第一面上形成第一引脚,在其第二面上形成第二引脚;以及,
在所述第一过孔形成一电感线圈,所述电感线圈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引脚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引脚连接;
使所述功率组件与所述电感组件层叠设置,所述功率组件与所述电感组件接触,并通过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电感组件耦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制备所述电感组件包括:
所述电感组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在两个所述电感组件之间的所述磁性基板开设一通孔;以及
经由所述通孔切割所述磁性基板得到多个所述电感组件,被切割的所述通孔形成沿所述电感组件外侧设置的一引线。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变换器结构制备方法还包括制备多个滤波电感;其中,所述制备多个滤波电感包括:
在所述磁性基板开设多个第二过孔;
在所述第二过孔形成所述滤波电感。
综上所述,在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电源变换器及其制备方法,电感组件中的磁性基板采用预先烧结成型的磁件,因此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磁材料和组合方式,以实现优秀的磁性能。而且,由于磁性基板可以预先完成烧结,因此电感线圈可以选择性价比较高的金属导电材料。同时,过孔穿透的线圈方式可以有助于实现大电流需求。此外,上述电源变换器中,几乎不浪费任何空间即可实现引脚的机械固定以及将功率组件与电感组件层叠设置,可以提升整体结构空间利用率。因此,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中的电源变换器非常易于实现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且适用于大电流应用。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中一种电源变换器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中一种电源变换器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中一种电源变换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4A是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中一种电源变换器的侧剖示意图。
图4B是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中一种电源变换器的侧剖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中电源变换器的一种出脚方式示意图。
图6A至图6I是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中一种电源变换器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中一种复合磁性基板分割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中一种电源变换器的输入部分电路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中一种电源变换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中一种电源变换器的感应磁场示意图。
图11A至图11C是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中电感线圈的截面示意图。
图12A至图12C是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中一种电源变换器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中一种电源变换器的功率组件连接示意图。
图14A至图14C是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中一种电源变换器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中一种电源变换器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中一种电源变换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17是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中一种电源变换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18是图16中电源变换器电路的实现结构的侧剖示意图。
图19是图17中电源变换器电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中一种电源变换器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中一种电源变换器的分割方式示意图。
图22是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中一种电源变换器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3中电源变换器电路的一种实现结构的侧剖示意图。
图24A至图24F是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中一种电源变换器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图25是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中一种电源变换器的感应磁场示意图。
图26是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中一种电源变换器的功率组件连接示意图。
图27是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中一种电源变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中一种电源变换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29是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中一种电源变换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中一种电源变换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结构、部件、步骤、方法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部件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
为了提供一种高功率密度和高变换效率的电源变换器,可以如图1中所示,将一个功率组件21,放置在一电感组件10之上,且通过低温陶瓷工艺实现电感组件的制成。这样可能导致:因为电感组件10的磁性基板101需要多层堆叠成型后烧结形成,电感组件10的电感线圈102的金属材料和磁性基板101的磁性材料的选择都受限制,而不能自由选择性能最优秀的材料;也正因为此,其中电感组件10的电感线圈102的金属层往往很薄,匝数很多,因此不适合需求日益广泛的大电流应用,需要通过更加合理的结构减小寄生参数,提升开关频率,并且减少电源输出到负载芯片的回路长度,以适应大电流应用。
参考图2中所示,本示例实施方式中首先提供了一种电源变换器,该电源变换器主要包括一电感组件10以及一功率组件21。其中,电感组件10主要包括一第一磁性基板11、一第二磁性基板12、一电感线圈13以及一填充部14。第一磁性基板11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例如图示中第一磁性基板1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第一磁性基板11第一面上设有第一引脚131;并且,第一磁性基板11上设有第一过孔111。所述过孔不局限于通孔,也可以是盲孔、半盲孔等不同形式。第二磁性基板12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例如图示中第二磁性基板12的下表面和上表面),第二磁性基板12第一面上设有第二引脚132;并且,第二磁性基板12上设有第二过孔121。第一磁性基板11和第二磁性基板12相对设置,例如,第一磁性基板11的第二面与第二磁性基板12的第二面相对。电感线圈13设于第一磁性基板11第一面与第二磁性基板12第一面之间(包含第一磁性基板11与第二磁性基板12之内),并且,电感线圈13的第一端形成于第一过孔111并与第一引脚131连接,例如通过对第一过孔111的表面覆铜或填充导电物等,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电感线圈13的第二端形成于第二过孔121并与第二引脚132连接,例如通过对第一过孔111的表面覆铜或填充导电物等,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填充部14至少部分的填充于第一过孔111和/或第二过孔121,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功率组件21可以集成在一个IPM模块中,功率组件21与电感组件10层叠设置,功率组件21与电感组件10接触,并通过第一引脚131与电感组件10耦接。
在上述电源变换器中,电感组件10中的第一磁性基板11以及第二磁性基板12可以例如为预先烧结成型的磁件,因此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磁性材料,如铜等,和合适的组合方式,以实现优秀的磁性性能。同时,上述第一过孔111以及第二过孔121可以有助于实现大电流需求设计。此外,在上述电源变换器中,几乎不浪费任何空间即可实现引脚(例如第一引脚131、第二引脚132)的机械固定以及将功率组件21与电感组件10层叠设置,可以提升整体结构空间利用率。因此,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的电源变换器非常易于实现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且适用于大电流应用。举例的,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电源变换器由于空间利用率极高,也适合极高频应用,如工作频率可以大于或等于3MHz,例如为3MHz,甚至5MHZ、10MHZ以上;举例的,电源变换器适合低压大电流输出,输出电压例如等于或小于2.5V;举例的,该电源变换器总体高度极薄,比如总体高度等于或小于2mm甚至1mm;举例的,该电源变换器容易实现极高的功率密度,比如功率密度大于2000W/inch3甚至3000W/inch3。此外,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的电源变换器适合多路电源变换器的整合(可参考后叙实施例),如多路电源变换器并联成一路大电流输出,或者多路电源变换器组合成多路输出等。
继续参考图2中所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过孔111、第二过孔121以及电感线圈13可以形成一电感绕组组合,根据实际需求,电感绕组组合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电感线圈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多个电感线圈可以分别设置对应的多个第一过孔111和/或第二过孔121,也可以共同连接于一第一过孔111和/或第二过孔121。此外,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电源变换器结构还可以包括第三引脚133、第四引脚134以及引线135;其中,第三引脚133设于第一磁性基板11第一面且耦接功率组件21,第四引脚134设于第二磁性基板12第一面,引线135可以沿电感组件10外侧设置且连接第三引脚133和第四引脚134。根据实际需求,第三引脚133、第四引脚134以及引线135可以为一体结构且电源变换器可以具有一组或多组所述一体结构。以下,将通过一具体实例对电源变换器的各部分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以图3为例,该电源变换器可以用于一降压式变换电路或一升压式变换电路。电源变换器可以包含开关管、电感以及电容(基于不同的电路拓扑,开关管的数量也会有所不同,不仅仅局限于图示中的两个),其中电感组件10和输出到负载的电流路径可以是电路中电流最大的部分。图4A为对应图3中电源变换器的实际结构的侧剖视图。该电源变换器主要包括:包含图3中开关管M1以及开关管M2形成的一半桥桥臂的功率组件21;电感组件10;电源变换器的网络节点P1(即图4A中第一引脚131),网络节点P1主要用于连接功率组件21中开关管M1与开关管M2的中点(即所述半桥桥臂的中点)和电感组件10;功率组件21可以通过焊锡层211电性连接至第一引脚131;位于相邻的焊锡层211之间的阻焊绝缘层212;第四引脚134;第三引脚133;电容30;第一磁性基板11以及第二磁性基板12,电感组件10的电感线圈13的第二导体部可以附着在第二磁性基板12和第一磁性基板11之间,例如由铜线、铜箔或电路板走线等形成一层或多层线圈,电感组件10的电感线圈13的第一导体部和第二导体部可以分别形成于第一过孔111和第二过孔121,例如通过覆铜或填充物等形成,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位于第一磁性基板11和第二磁性基板12之间的填充层15,其可由导磁材料或者非导磁材料构成,也可以填充空气或其他气体,具体选择依据可以取决于图3中电路所需的电感量,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并且,如果填充层15选用具有粘性的材料,第一磁性基板11和第二磁性基板12可以通过填充层15接合;电感组件10的输出端子可以位于第二磁性基板12的下表面或者第一磁性基板11的上表面,取决于输出引脚的实现方式,本示例实施方式中,输出端子位于第二磁性基板12的下表面。图3中所示为一个电源变换器,如果有多个电源变换器,则可以相应的有多个输入端子或者输出端子。多个输入端子或者输出端子可以并联或者不并联。
此外,在图4A中,所述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可以错开,但所述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也可以正对,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在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正对时,位于第一磁性基板11和第二磁性基板12之间的电感线圈13依然可以为各种形状,并不受限于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是否正对。而且例如参考图4B中所示,在本公开的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图4A中的第一过孔111设计成如图4B中所示的111’的形式,同时,也可以将第二过孔121设计成如图4B中所示的121’的形式,此时,第一磁性基板11和第二磁性基板12可以具有两个或以上过孔,电感组件10的电感线圈13的第二导体部可以自由选择电性连接至第一磁性基板11的上表面和/或第二磁性基板12的下表面。在一实施例中,也可以结合图4A和图4B的设计,采用正对通孔和错开的半通孔的组合等,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的电源变换器可以从第一磁性基板11的上表面以及第二磁性基板11的下表面出脚。例如,参考图5中所示,第一磁性基板11的上表面具有第三引脚133,第二磁性基板12的下表面具有第四引脚134,引线135连接第三引脚133与第四引脚134,焊锡层211用于将功率组件21和第一载板50电性连接,电源或者控制信号可以通过设置在模块外侧的引线135电性连接至电源变换器。第一引脚131和第二引脚132也可以用于电源变换器的出脚连接,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第一载板50承载电源变换器并且实现电源变换器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和第一载板50上其他功能模块间的电气连接。
图6A至图6I示出了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电源变换器中电感绕组的实现方式。
如图6A中所示,提供第一磁性基板11以及第二磁性基板12,并可以在第一磁性基板11以及第二磁性基板12之间放置第二导体部1302,其中,第二导体部1302可以符合图3中所示的电感组件10的设计需求。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将第二导体部1302放置在第一磁性基板11以及第二磁性基板12之间,如可以采用预制铜层、电镀以及印刷等多种方式。
如图6B中所示,在第一磁性基板11与第二磁性基板12形成填充层15,填充层15可以是非导磁材料或者导磁材料,填充层15的材料选择以及厚度可以由图3中电感组件10的电感量来决定。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具有粘合力的填充层15,在填充层15上放置第一磁性基板11。第一磁性基板11和第二磁性基板13可以通过填充层15接合。
如图6C中所示,在需要实现电气连接的位置形成过孔,例如上述第一过孔111以及第二过孔121,此时,由于第一磁性基板11以及第二磁性基板12是预烧结的,打孔等动作将易于实施。过孔可不限定于通孔,也可以是半通孔或盲孔等,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6D中所示,对过孔的孔壁以及第一磁性基板11的上表面和第二磁性基板12的下表面进行电镀,形成导电的孔壁,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第一导体部1301可以例如是形成在所述第一过孔111孔壁的导体层,第三导体部1303可以例如是形成在所述第二过孔121孔壁的导体层,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6E所示,对各过孔进行填充,得到填充部14。填充部14可以采用非导电材料如树脂,也可以采用导电材料如铜浆、银浆等,采用导电材料可以进一步增加过孔的导电能力。
如图6F所示,可以对第一磁性基板11的上表面、第二磁性基板12的下表面以及填充部14的表面进行电镀,得到用于形成引脚的电路层130。
如图6G中所示,根据电路连接的需要对用于形成引脚的电路层130进行蚀刻,形成图示的各引脚图案。并且,在第一磁性基板11的上表面、第二磁性基板12的下表面以及需要绝缘的电路层上形成绝缘层。如果不需要第二磁性基板12的下表面的电路层,可以在电镀的时候用相关的材料覆盖第二磁性基板的下表面以防止其被镀上导电材料。
如图6H中所示,在电感组件10表层的电路层的相应位置贴装元器件,例如功率组件21等。
如图6I中所示,对图6H中的复合基板进行分割后可以获得多个电源变换器结构。举例而言,电感组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图6I中为两个),在两个电感组件之间的第一磁性基板11和所述第二磁性基板12上开设有一通孔112,在通孔112孔壁上形成有导体材料,例如铜;若经由通孔112切割第一磁性基板11以及第二磁性基板12得到多个所述电感组件(图6I中切割后可得到两个),被切割的通孔112形成沿电感组件外侧设置的引线135。该方法适合于批量生产,图6I中分割后的电源变换器结构即可以为如图4B中所示的电源变换器结构。
除了采用图6I所示的方式在复合磁性基板上分割获得电源变换器结构的方式之外,还可采用图7中所示的方式分割复合磁性基板。在图7中,第一磁性基板11上开设多个第三过孔115,在第二磁性基板12上开设多个第四过孔116,在第三过孔115和第四过孔116孔壁上形成有导体材料,例如铜。若不经由第三过孔115和第四过孔116处进行切割,由于第三过孔115以及第四过孔116被第一磁性基板11以及第二磁性基板12包围,在输入电流流经第三过孔115以及第四过孔116时可以等效成一个滤波电感L,因此可以在输入端与电容30形成一个如图8所示的LC滤波器。举例而言,如图7中所示,在第一磁性基板11可以设有第三过孔115以及在第二磁性基板12上可以设有第四过孔116,滤波电感L设于第一磁性基板11与第二磁性基板12之间且滤波电感L的第一端形成于第三过孔115、第二端形成于第四过孔116,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例如也可以是在第一磁性基板11设有第三过孔以及第四过孔,滤波电感L设于第一磁性基板11与第二磁性基板12之间且滤波电感L的第一端形成于第一磁性基板11的第三过孔、第二端形成于第一磁性基板11第四过孔等,并不局限于本示例实施方式中所列举的方式。LC滤波器也可以形成于输出端或电路的其他位置,电容30也不限于连接于输入端,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滤波电感L的材质以及结构可以类似其他电感组件10的设计。所形成的LC滤波器可以通过走线或者飞线等方式和其他连接点连接;通过LC滤波器可以抑制开关器件产生的高频开关电流,减少电源变换器对外围电路的电磁干扰。
上述LC滤波器中,电容30可以连接于图3中开关管M1以及开关管M2形成的半桥桥臂的两端;电容30例如可以为Buck输入电容或者Boost输出电容等,且并不以此为限。滤波电感L可以连接于图3中开关管M1以及开关管M2形成的半桥桥臂的中点。
由于所应用的环境不同,电感组件10的电感量、电感的通流能力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所以电感组件10的设计方法也有不同之处。对于高频大电流的应用,所需电感量一般较小,通流能力要求强;对于低频小电流的应用,所需电感量一般较大,通流能力要求弱。为获取不同电感量可以通过调整电感组件10等效磁芯截面积、磁导率、磁路长度等方式来实现,为获取不同的通流能力可以通过调整电感线圈13的线长和横截面等方式来实现。以下,将对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的电感组件10的参数调整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电感量大小、负载电流大小,电感线圈13具有多种设计的形式。针对大电流、高频的应用,所需的电感量较小,而为了减少大电流下电感线圈13的导通损耗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设计线圈。
如图9中所示,其中在第二磁性基板121上形成有电感线圈的第二导体部1302,第二导体部1302构成电感线圈的一部分,对于高频大电流的应用环境,通常1匝线圈即可满足电感量的应用需求;各过孔113可以用于在电气上联通表层的功率组件21和底层的输出引脚,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10所示,输出引脚,即所述第二引脚132位于第二磁性基板12的下表面,箭头方向为电流从功率组件21到输出引脚的流通方向,在电流流经图10中第二导体部1302的时候在第一磁性基板11以及第二磁性基板12中产生如图所示的磁通,其中X表示磁通是垂直进入纸面的方向,点表示磁通是垂直出纸面的方向,可见,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体部1302通过的电流在第一磁性基板11以及第二磁性基板12中产生的磁通方向相反,图10中即构成了一个适合于大电流高频应用环境下的电感组件。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例如第二引脚132也可以位于第一磁性基板11的上表面。
为了适应不同应用环境中对不同电感量的需求,电感线圈的形状还可以有如图11A至图11C下所示的多种设计方式,其中11A为L形线圈设计,11B为螺旋形线圈设计,该形状可以用于实现多匝绕组,图11C为S形线圈设计,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设计出更多的不同形状。不同的线圈长度对应图10所示的不同的等效磁芯截面积。由于电感线圈的长度、截面积各不相同,各个电感线圈的通流能力也各不相同。
此外,也可以通过调整第一磁性基板11和第二磁性基板12的间隙调整电感量。如图10所示,第一磁性基板11和第二磁性基板12之间具有间隙,间隙的高度为h,可以根据实际的电感量需求调整间隙的高度h,也可以根据实际的电感量需求选择导磁材料和非导磁材料作为间隙的填充层。电感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1
其中,n为电感组件中电感线圈的匝数;l为电感线圈在磁性基板中等效路径长度;h为图10中所示的间隙的高度;μa为磁性基板的相对磁导率;μb为间隙填充层15的相对磁导率;μo为真空磁导率;Ae为等效磁芯面积。
由公式1可以得知,调整图10中间隙填充层15的磁导率和间隙的高度h确实可以调整电感量。当间隙填充层15的磁导率由小变大时,电感量也随之由小到大而变化;当间隙的高度h由小变大时,电感量随之由大到小而变化。此外,也可以直接调整磁性基板的磁导率,当磁性基板的磁导率由小到大变化时,电感量也随之由小到大而变化。
在图10的结构下,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来获得更大的电感。例如,参考图12A中所示,在第二磁性基板12需要布置第二导电部1302的位置开设容置槽122;参考图12B中所示,在容置槽122的位置预制或电镀第二导体部1302;参考图12C中所示,将第一磁性基板11和第二磁性基板12结合在一起,并通过后续工艺制备得到电源变换器模块。由于第二导电部1302埋在第二磁性基板12之内,故第一磁性基板11可以很紧密的贴合在第二磁性基板12之上,图10中的间隙的高度h在图12C中被大大压缩,由公式1可知,在其他参数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大幅增加电感组件10的电感量。
在电感组件10制备完成后,可以通过多种封装形式将含有开关管的功率组件21贴装在电感组件10上。例如,如图13中所示,可以采用BGA(Ball Grid Array,焊球阵列封装)的封装形式;又例如,还可以采用引脚封装方式或者QFN(Quad Flat No-leadPackage,方形扁平无引脚封装)封装形式等其他封装形式。
由图2中所示的电源变换器可知,其中除了包括电感组件10、开关器件外还有电容30等其他器件,因此,还可以利用第一磁性基板11表面的电路层130作为元器件贴装的焊盘或者联通导线,贴装电容30等其他器件。对于比较复杂的线路,也可以采用印刷电路板作为线路的载体,将印刷线路板的下表面贴装在电感组件10上,并在印刷线路板的上板表面贴装上述功率组件21、电容30以及其他器件。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电感线圈13的第二导体部1302还可以包括多层线圈。例如,如图14A中所示,在第一磁性基板11的下表面形成第一层导体层1302A,在第二磁性基板12的上表面形成第二层导体层1302B;如此,即可得到包括两层线圈的电感线圈13;如图14B中所示,在第一层导体层1302A和第二层导体层1302B之间填充具有粘合作用的绝缘物质15,将第一磁性基板11和第二磁性基板12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功能模块;如图14C中所示,通过图示中的各过孔,可以连接第一层导体层1302A以及第二层导体层1302B等各层导体层。
进一步的,如图15中所示,还可以在第一磁性基板11和第二磁性基板13之间增加多层PCB板40,在PCB板40上设置更多层的第二导体部1302,例如,设置第三层导体层1302C以及第四层导体层1302D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加电感组件10的电感线圈的层数,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在第一磁性基板11和第二磁性基板12之间增加多层电路连接扩充了电感线圈13在垂直方向上的空间利用率,有利于多匝线圈的实现,该多匝线圈既可以串联也可以并联,不同导体层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过孔实现。同时该方式又无需增加磁性基板的数量和电源变换器整体加工工艺的复杂度。
图3中所示电路是由一级电源变换器电路构成。在本公开的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其也可以由多级电源变换器电路构成。例如,参考图16中,从输入到输出由两级电路构成,每一级电路结构至少包含一个电感组件10和一组开关器件,电路输入端有电容30,在第一级和第二级之间有母线电容;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其中每一级电路并不限于图中所示的拓扑。如图17中所示,从输入到输出同样由两级电路并联而成。
如图18中所示,为图16中两级电路的具体实现结构。该结构由两个电源变换器模块级联形成。其中第一级电源变换器模块的电感线圈13由第一导体部1301、第二导体部1302以及第三导体部1303实现,第一级电源变换器模块的电感线圈13通过第一引脚131和功率组件21连接。第二级电源变换器模块的电感线圈由第一导体部1301’、第二导体部1302’以及第三导体部1303’实现。第二级电源变换器模块的电感线圈通过第一引脚131’和功率组件21’连接。第一级和第二级电源变换器模块可以通过模块表面或内部的电路电性连接。
如图19中所示,为图17中两级电路的具体实现结构的俯视顶层。其中功率组件21具有SW1和SW2至少两个输出端。在第一磁性基板11上表面的电路层130上可见SW1和SW2的连接焊盘。输出端SW1和SW2导电焊盘可以通过第一引脚131连接到电感组件10,电感组件10的输出端为O1和O2。
在上述电源变换器中,是从第一磁性基板11的上表面以及第二磁性基板12的下表面出脚,但在本公开的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从第一磁性基板11的上表面出脚或第二磁性基板12的下表面出脚。例如,参考图20中所示的电源变换器,其包括一电感组件10以及一功率组件21。其中,电感组件包括一第一磁性基板11、一第二磁性基板12、一电感线圈13以及一填充部14;第一磁性基板11设有第一过孔111和第二过孔121;第一磁性基板11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其第一面上设有第一引脚131和第二引脚132;第二磁性基板12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电感线圈13设于第一磁性基板11第一面与第二磁性基板12第一面之间;电感线圈13第一端形成于第一过孔111并与第一引脚131连接、第二端形成于第二过孔121并与第二引脚132连接;填充部14至少部分的填充于第一过孔111与第二过孔121,填充部14可以例如是导电或不导电的物质,如铜或空气等。功率组件21与电感组件10层叠设置,功率组件21与电感组件10接触,并通过第一引脚131与电感组件10耦接。继续参考图20中所示,除此之外,与图4A以及图4B中电源变换器结构类似,电源变换器结构还包括第三引脚133、第四引脚134以及引线135。第三引脚133设于第一磁性基板11且耦接功率组件21;第四引脚134设于电感组件10下方;引线135,沿电感组件10外侧设置且连接第三引脚133和第四引脚134。该电源变换器的其他部分以及制备方法与图4A以及图4B中电源变换器结构类似,例如,参考图21中所示可知,将图6H中的复合磁性基板进行如图21中的分割,即可得到从第一磁性基板11的上表面出脚或第二磁性基板12的下表面出脚的方式,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电源变换器中,均包括第一磁性基板11以及第二磁性基板12,在本公开的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也可能是电源变换器中仅包括一个磁性基板。例如,参考图22中所示,电源变换器包括一电感组件10以及一功率组件21。其中,电感组件包括一预烧结成型的第一磁性基板11以及一电感线圈13;预烧结成型的第一磁性基板11设有一第一过孔111;第一磁性基板11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其第一面上设有第一引脚131,其第二面设有第二引脚132;电感线圈13形成于第一过孔111并分别与第一引脚131和第二引脚132连接,例如通过对第一过孔111表面覆铜或填充导电物等,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功率组件21与电感组件10层叠设置,功率组件21与电感组件10接触并通过第一引脚131与电感组件10耦接。
在图22中所示的电源变换器中,电感组件10中的第一磁性基板11例如可以是预先烧结成型的磁件,因此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磁材料,以实现优秀的磁性能。而且,由于第一磁性基板11预先完成烧结,因此电感线圈13可以选择性价比较高的金属导电材料,如铜等。同时,上述第一过孔111穿透的线圈方式可以有助于实现大电流需求设计。此外,上述电源变换器中,几乎不浪费任何空间即可实现引脚(例如第一引脚131、第二引脚132)的机械固定以及将功率组件21与电感组件10层叠设置,均可以提升整体结构空间利用率。因此,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的电源变换器非常易于实现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且适用于大电流应用。
继续参考图22中所示,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过孔111以及电感线圈13可以形成一电感绕组组合,根据实际需求,电感绕组组合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此外,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电源变换器结构还可以包括第三引脚133、第四引脚134以及引线135;其中,第三引脚133设于第一磁性基板11第一面且耦接功率组件21,第四引脚134设于第一磁性基板11第二面,引线135可以沿电感组件10外侧设置且连接第三引脚133和第四引脚134。根据实际需求,第三引脚133、第四引脚134以及引线135可以为一体结构且电源变换器可以具有一组或多组所述一体结构。以下,将通过一具体实例对该类型电源变换器的各部分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23为对应图3中电源变换器另一实施例的实际结构的侧剖视图。电源变换器模块可以从第一磁性基板11的下表面出脚。例如,第一磁性基板11的上表面具有第三引脚133,第一磁性基板11的下表面具有第四引脚134,引线135连接第三引脚133与第四引脚134,焊锡层211用于将功率组件21和第一载板50电性连接,电源或者控制信号可以通过设置在模块外侧的引线135电性连接至电源变换器。第一引脚131和第二引脚132也可以用于电源变换器的出脚连接,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第一载板50承载电源变换器并且实现电源变换器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和第一载板50上其他功能模块间的电气连接。
图24A至图24F示出了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另一种电源变换器中电感绕组的实现方式。
如图24A中所示,提供第一磁性基板11,并在需要形成电感的位置形成过孔,例如图24中所示的第一过孔111,此时,由于第一磁性基板11是预烧结的,打孔等动作将易于实施。
如图24B中所示,对第一过孔11的孔壁以及第一磁性基板1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电镀,形成导电的孔壁,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第一导体部1301例如可以是形成在所述第一过孔111孔壁的导体层。
如图24C所示,对各过孔进行填充,得到填充部14。填充部14可以采用非导电材料如树脂,也可以采用导电材料如铜浆、银浆等,采用导电材料可以进一步增加过孔的导电能力。
如图24D所示,可以对第一磁性基板11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填充部14的表面进行电镀,得到电路层130。
如图24E所示,根据电路连接的需要对电路层130进行蚀刻,形成图示的各引脚。并且,在第一磁性基板11的上表面、第二磁性基板12的下表面以及需要绝缘的电路层上形成绝缘层。
如图24F中所示,在电感组件12表层的电路层的相应位置贴装元器件,例如功率组件21等。如果需要同时形成多个电源变换器结构,可对得到的图24F中的复合基板进行分割。举例而言,电感组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图24F中为两个),在两个电感组件之间的磁性基板11上开设有一通孔112,在通孔112的孔壁上形成有导电材料,如铜等;若经由通孔112切割磁性基板11,可以得到多个所述电感组件(图24F中切割后可得到两个),被切割的通孔112形成沿电感组件外侧设置的引线135。该方法适合于批量生产,图24F中分割后的电源变换器结构即可以为如图23中所示的电源变换器结构。
如图25所示,箭头方向为电流从功率组件21到输出引脚的流通方向,在电流流经图25中第一导体层1301的时候在第一磁性基板11中产生如图所示的磁通,其中X表示磁通是垂直进入纸面的方向,点表示磁通是垂直出纸面的方向。电感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2
其中,n为电感组件中电感线圈的匝数;l为电感线圈在第一磁性基板11中等效路径长度;μa为第一磁性基板11的相对磁导率;μo为真空磁导率;Ae为等效磁芯面积。
由公式2可以得知,调整第一磁性基板11的磁导率以及第一磁性基板11的高度h可以调整电感量。当第一磁性基板11的高度h由小变大时,Ae由小变大,电感量随之由小到大而变化。此外,直接调整磁性基板的磁导率时,当磁性基板的磁导率由小到大变化时,电感量也随之由小到大而变化。
在电感组件10制备完成后,可以通过多种封装形式将含有开关管的功率组件21贴装在第一磁性基板11上。例如,如图26中所示,可以采用BGA(Ball Grid Array,焊球阵列封装)的封装形式;又例如,还可以采用引脚封装方式或者QFN(Quad Flat No-leadPackage,方形扁平无引脚封装)封装形式等其他封装形式。
电源变换器除了包括电感组件10、开关器件外,还可以包含电容30等其他器件,可以采用印刷电路板作为线路的载体,将印刷线路板的下表面贴装在第一磁性基板11,并在印刷线路板的上板表面贴装上述功率组件21、电容30以及其他器件。
如图27中所示,在本公开的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另一过孔117的导体层部分也可以等效成一个滤波电感L,因此可以与电容30在输入端获得一个LC滤波器,可以抑制开关器件产生的高频开关电流,减少电源变换器对外围电路的电磁干扰。LC滤波器也可以形成于输出端或电路的其他位置,电容30也不限于连接于输入端,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如图27中所示,在所述第一磁性基板11可以设有另一过孔117,所述滤波电感L形成于过孔117。滤波电感L的材质以及结构可以类似上述电感组件10。在批量生产时,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可以是在磁性基板11上开设有多个过孔117,在过孔117的孔壁上形成有导电材料,如铜等;若经由过孔117处进行切割,可得到包括多个电感组件10的电源变换器结构,且被切割的通孔117可以形成沿电感组件外侧设置的引线135;若不经由过孔117处进行切割,可得到多个由过孔117形成的滤波电感L,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如可以另设过孔形成滤波电感。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用于形成滤波电感或用于切割后形成外部导线的过孔/通孔可以采用统一的方法制成,或根据产品需求各自设计,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图3中所示的电源变换器包含一个电感组件10。如图28中所示,在本公开的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电源变换器也可以接多个电感组件10形成输出端子O1、O2等。如图29中所示,电感组件10的端子O1和O2位于功率组件21的下方,即可采用如图所示的方式连接电感组件10和功率组件21。如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有更多的电感组件10,可以采用图30中wirebond(引线键合)的方式连接功率组件21的输出和电感组件10的端子。
综上所述,在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电源变换器及其制备方法,电感组件中的磁性基板采用预先烧结成型的磁件,因此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磁材料和组合方式,以实现优秀的磁性能。而且,由于磁性基板可以预先完成烧结,因此电感线圈可以选择性价比较高的金属导电材料。同时,过孔穿透的线圈方式可以有助于实现大电流需求。此外,上述电源变换器中,几乎不浪费任何空间即可实现引脚的机械固定以及将功率组件与电感组件层叠设置,可以提升整体结构空间利用率。因此,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中的电源变换器非常易于实现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且适用于大电流应用。
本公开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公开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公开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公开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21)

1.一种电源变换器,包括一电感组件以及一功率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电感组件包括:
一第一磁性基板,设有第一过孔;第一磁性基板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其第一面上设有第一引脚;
一第二磁性基板,设有第二过孔;第二磁性基板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其第一面上设有第二引脚且其第二面与所述第一磁性基板的第二面相对;
一电感线圈,设于所述第一磁性基板第一面与第二磁性基板第一面之间;所述电感线圈第一端形成于所述第一过孔并与所述第一引脚连接、第二端形成于所述第二过孔并与所述第二引脚连接;以及
一填充部,至少部分的填充于所述第一过孔与第二过孔;
所述功率组件与所述电感组件层叠设置,所述功率组件与所述电感组件接触,并通过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电感组件耦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变换器包含多个所述电感线圈,所述多个电感线圈均连接于所述第一过孔或所述第二过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变换器结构还包括:
第三引脚,设于所述第一磁性基板第一面且耦接所述功率组件;
第四引脚,设于所述第二磁性基板第一面;
引线,沿所述电感组件外侧设置且连接所述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引脚、第四引脚以及引线为一体结构且所述电源变换器具有一组或多组所述一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线圈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过孔的第一导体部、形成在所述第一磁性基板与第二磁性基板之间的第二导体部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二过孔的第三导体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基板或者第二磁性基板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二导体部设于所述容置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线圈的第二导体部包括一层或多层线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组件的电感量相关于所述填充部的磁导率以及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正对或错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设于所述第一过孔处,以及,所述第二引脚设于所述第二过孔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组件包括一半桥桥臂,所述半桥桥臂中点与所述第一引脚耦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变换器结构的工作频率为大于或等于3MHz,输出电压为小于或等于2.5V,所述电源变换器结构的总体高度小于或等于2mm。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变换器结构还包括:
一电容;
一滤波电感,与所述功率组件和所述电容耦接,并与所述电容形成一LC滤波器,所述第一磁性基板设有第三过孔以及所述第二磁性基板上设有第四过孔,所述滤波电感设于所述第一磁性基板第一面与第二磁性基板第一面之间且所述滤波电感的第一端形成于所述第三过孔、第二端形成于所述第四过孔。
14.一种电源变换器,包括一电感组件以及一功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组件包括:
一第一磁性基板,设有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第一磁性基板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其第一面上设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
一第二磁性基板;
一电感线圈,设于所述第一磁性基板与第二磁性基板之间;所述电感线圈第一端形成于所述第一过孔并与所述第一引脚连接、第二端形成于所述第二过孔并与所述第二引脚连接;以及
一填充部,至少部分的填充于所述第一过孔与第二过孔;
所述功率组件与所述电感组件层叠设置,所述功率组件与所述电感组件接触,并通过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电感组件耦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源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变换器结构还包括:
第三引脚,设于所述第一磁性基板且耦接所述功率组件;
第四引脚;
引线,沿所述电感组件外侧设置且连接所述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变换器结构还包括:
一电容;
一滤波电感,与所述功率组件和所述电容耦接,并与所述电容形成一LC滤波器,所述第一磁性基板设有第三过孔以及第四过孔,所述滤波电感设于所述第一磁性基板与第二磁性基板之间且所述滤波电感的第一端形成于所述第三过孔、第二端形成于所述第四过孔。
17.一种电源变换器结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一电感组件以及提供一功率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制备一电感组件包括:
提供一预烧结成型的第一磁性基板,在所述第一磁性基板开设第一过孔;所述第一磁性基板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在其第一面上形成第一引脚;
提供一预烧结成型的第二磁性基板,在所述第二磁性基板开设第二过孔;所述第二磁性基板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在其第一面上形成第二引脚;
在所述第一磁性基板与第二磁性基板之间形成一电感线圈,其中,所述电感线圈第一端形成于所述第一过孔并与所述第一引脚连接、第二端形成于所述第二过孔并与所述第二引脚连接;以及
形成一填充部填充所述第一过孔与第二过孔;
使所述功率组件与所述电感组件层叠设置,所述功率组件与所述电感组件接触,并通过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电感组件耦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源变换器结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制备所述电感组件包括:
所述电感组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在两个所述电感组件之间的所述第一磁性基板和所述第二磁性基板开设一通孔;以及
经由所述通孔切割所述第一磁性基板以及第二磁性基板得到多个所述电感组件,被切割的所述通孔形成沿所述电感组件外侧设置的一引线。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源变换器结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变换器结构制备方法还包括制备多个滤波电感;其中,所述制备多个滤波电感包括:
在所述第一磁性基板开设多个第三过孔;
在所述第二磁性基板开设多个第四过孔;以及
在所述第三过孔与第四过孔形成所述滤波电感。
20.一种电源变换器结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一电感组件以及提供一功率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制备一电感组件包括:
提供一预烧结成型的磁性基板,在所述磁性基板上开设第一过孔;所述磁性基板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在其第一面上形成第一引脚,在其第二面上形成第二引脚;以及,
在所述第一过孔形成一电感线圈,所述电感线圈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引脚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引脚连接;
使所述功率组件与所述电感组件层叠设置,所述功率组件与所述电感组件接触,并通过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电感组件耦接;
其中,所述制备所述电感组件还包括:
所述电感组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在两个所述电感组件之间的所述磁性基板开设一通孔;以及
经由所述通孔切割所述磁性基板得到多个所述电感组件,被切割的所述通孔形成沿所述电感组件外侧设置的一引线。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源变换器结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变换器结构制备方法还包括制备多个滤波电感;其中,所述制备多个滤波电感包括:
在所述磁性基板开设多个第二过孔;
在所述第二过孔形成所述滤波电感。
CN201610083739.2A 2016-02-05 2016-02-05 电源变换器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70463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83739.2A CN107046366B (zh) 2016-02-05 2016-02-05 电源变换器及其制备方法
US15/409,666 US10389241B2 (en) 2016-02-05 2017-01-19 Power supply convert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83739.2A CN107046366B (zh) 2016-02-05 2016-02-05 电源变换器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46366A CN107046366A (zh) 2017-08-15
CN107046366B true CN107046366B (zh) 2019-06-04

Family

ID=59498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83739.2A Active CN107046366B (zh) 2016-02-05 2016-02-05 电源变换器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389241B2 (zh)
CN (1) CN1070463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52293B (zh) * 2019-05-15 2022-07-01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功率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US11277067B2 (en) 2016-03-03 2022-03-15 Delta Electronics, Inc. Power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0485091B2 (en) * 2016-11-29 2019-11-19 Nxp Usa, Inc. Microelectronic modules with sinter-bonded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s and methods for the fabrication thereof
US10104759B2 (en) 2016-11-29 2018-10-16 Nxp Usa, Inc. Microelectronic modules with sinter-bonded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s and methods for the fabrication thereof
KR101987213B1 (ko) * 2017-09-20 2019-06-1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부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US10396046B2 (en) * 2017-12-29 2019-08-27 Intel Corporation Substrate assembly with magnetic feature
CN110121237B (zh) * 2018-02-07 2020-05-26 欣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线路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12490721A (zh) * 2018-03-07 2021-03-12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引脚组合件及信号引脚组合件的制作方法
CN109639140B (zh) * 2019-01-11 2020-06-02 武汉精立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dc-dc开关电源的pcb板
JP6804115B1 (ja) * 2019-08-09 2020-12-23 板橋精機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基板
CN110932530A (zh) * 2020-01-16 2020-03-27 联振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3d型电源模块的新型耦合电感
CN114334382A (zh) * 2020-09-25 2022-04-12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功率转换模块及其磁性组件
CN112687448A (zh) * 2020-12-09 2021-04-20 奇力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感及电源模块
CN115020081A (zh) 2021-03-04 2022-09-06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电源模块及一体成型电感
CN115020076A (zh) 2021-03-04 2022-09-06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电源模块及多绕组电感
CN113518515B (zh) * 2021-03-15 2023-09-08 江西宇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断节金属化边制作方法和电路板
CN114284237B (zh) * 2021-12-23 2022-07-19 长电集成电路(绍兴)有限公司 具有电源管理功能的金属布线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5631A (zh) * 2003-01-16 2004-09-01 富士电机电子设备技术株式会社 超小型功率变换装置
CN101110293A (zh) * 2006-06-20 2008-01-23 富士电机电子设备技术株式会社 超小型电力变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1266868A (zh) * 2007-01-11 2008-09-17 富士电机电子设备技术株式会社 超小型电力变换装置
JP4202902B2 (ja) * 2003-12-24 2008-12-24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積層基板、複数種類の積層基板の設計方法、及び同時焼結積層基板
CN101354947A (zh) * 2007-07-27 2009-01-28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磁性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263495A (zh) * 2007-01-19 2011-11-3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用于dc-dc转换器的磁体基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14613B2 (en) * 2002-11-18 2008-01-01 Maxygen, Inc. Interferon-alpha polypeptides and conjugates
CN101009970A (zh) 2006-01-24 2007-08-01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多功能复合基板结构
JP2007250924A (ja) 2006-03-17 2007-09-27 Sony Corp インダクタ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インダクタ素子を用いた半導体モジュール
US7843302B2 (en) 2006-05-08 2010-11-30 Ibiden Co., Ltd. Inductor and electric power supply using it
US20080186123A1 (en) 2007-02-07 2008-08-07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nductor devices
TWI384739B (zh) * 2008-01-03 2013-02-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組合式電路及電子元件
JP5084801B2 (ja) 2009-08-31 2012-11-2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インダクタおよびdc−dcコンバータ
CN103443879B (zh) 2011-04-11 2016-01-2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型电感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2867615A (zh) 2011-07-04 2013-01-09 官淑燕 低构形高功率电感器
JP6215518B2 (ja) 2011-08-26 2017-10-18 ローム株式会社 磁性金属基板および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JP5892430B2 (ja) 2011-09-02 2016-03-2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及び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6062691B2 (ja) 2012-04-25 2017-01-18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状インダクタ、積層基板内蔵型インダクタ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5871329B2 (ja) 2013-03-15 2016-03-01 サムソン エレクトロ−メカニックス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インダ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039093B (zh) 2014-06-25 2017-01-25 惠州市金百泽电路科技有限公司 磁芯层压式盲孔电磁感应多层印制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CA2973668C (en) * 2015-01-16 2023-10-17 Antonius Eduard Dominicus Maria Van Der Heijden Synthesis of carbamate or urea compounds
CN207801761U (zh) * 2015-05-29 2018-08-3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Dc-dc转换器、开关ic以及电感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5631A (zh) * 2003-01-16 2004-09-01 富士电机电子设备技术株式会社 超小型功率变换装置
JP4202902B2 (ja) * 2003-12-24 2008-12-24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積層基板、複数種類の積層基板の設計方法、及び同時焼結積層基板
CN101110293A (zh) * 2006-06-20 2008-01-23 富士电机电子设备技术株式会社 超小型电力变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1266868A (zh) * 2007-01-11 2008-09-17 富士电机电子设备技术株式会社 超小型电力变换装置
CN102263495A (zh) * 2007-01-19 2011-11-3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用于dc-dc转换器的磁体基板
CN101354947A (zh) * 2007-07-27 2009-01-28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磁性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89241B2 (en) 2019-08-20
US20170229963A1 (en) 2017-08-10
CN107046366A (zh) 2017-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46366B (zh) 电源变换器及其制备方法
US6903938B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TWI384739B (zh) 組合式電路及電子元件
CN101375383A (zh) 具有开放式框架封装的大功率模块
CN103795384A (zh) 开关电路封装模块
US20120062207A1 (en) Powder Core Material Coupled Inductor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CN107171532B (zh) 功率模块
CN101483381B (zh) 组装结构
US11227856B2 (en) Multi-chip package power module
KR20150050306A (ko) 코일 부품과 그 제조 방법, 코일 부품 내장하는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압조절 모듈
CN207217523U (zh) 复合电子部件、电路模块以及dcdc转换器模块
CN116682799B (zh) 一种高频高功率密度模块电源、并联组合、制作方法及软硬结合组件
CN208753094U (zh) 模块部件以及多层基板
CN111415925B (zh) 电源模块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98701A (zh) Dc‑dc转换器中的电流分布
US11316438B2 (en) Power supply module and manufacture method for same
CN218826567U (zh) 电感结构
CN116525244A (zh) 一种磁性元件和制造方法,及应用其的电源电路
CN113628852B (zh) 电源模块、供电系统以及多相反耦合电感
JP2004194377A (ja) 直流電源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019083A (ja) 電子複合部品
CN214315037U (zh) 电压变换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20294339A1 (en) Power conversion module and magnetic device thereof
CN115050703B (zh) 功率器件封装结构及功率变换器
US20230395305A1 (en) Inductors Embedded in Package Substrate and Board and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