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45291B - 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45291B
CN107045291B CN201610080928.4A CN201610080928A CN107045291B CN 107045291 B CN107045291 B CN 107045291B CN 201610080928 A CN201610080928 A CN 201610080928A CN 107045291 B CN107045291 B CN 1070452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rule
private control
parameters
parameter
r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809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45291A (zh
Inventor
郭涛
应闻达
徐龙杰
王斌
朱丽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8092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452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0452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452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452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452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5/00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 G05B15/02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electric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6Pc applications
    • G05B2219/2642Domotique, domestic, home control, automation, smart hou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方法、装置和系统,涉及智慧家庭领域。其中的方法包括:接收私有控制规则,确定其所适用的控制对象并获取相关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确定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判断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比例信息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如果是,形成控制对象的公共控制规则;将控制对象的公共控制规则推荐给智能终端。通过收集控制对象相关的私有控制规则,基于对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和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和统计结果形成公共控制规则并推荐给智能终端,降低了用户在使用智能终端时的学习成本和操作复杂度,并且能够灵活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Description

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慧家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智慧家庭应用场景中,用户可以使用移动终端通过云端智能终端控制系统控制家庭中的智能终端,例如设置空调、电视等电器的温度、开关等状态参数,享受便利的智能生活体验。
目前,智能终端的控制方法为:用户登录云端控制系统,然后通过控制系统中的菜单设置参数,例如选择打开或关闭智能终端、将温度设置为26度等等。
用户每次进行控制操作时,需要考虑每种智能终端是否要打开,或者把智能终端的状态参数设置在何种范围内合适,并进行手动设置。此外,受天气、时间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用户设置的参数状态可能需要动态调整,对控制系统的学习和操作的成本较高,不便于用户使用智能终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降低用户在使用智能终端时的复杂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方法,包括:接收私有控制规则;确定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所适用的控制对象;获取控制对象相关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确定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判断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比例信息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如果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根据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和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形成控制对象的公共控制规则;将控制对象的公共控制规则推荐给控制对象类型对应的智能终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接收私有控制规则之后方法还包括:对私有控制规则进行规范化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私有控制规则进行规范化处理包括:获取私有控制规则所适用的控制对象的类型;按照私有控制规则所适用的控制对象的类型对应的预设参数顺序排列私有控制规则中的参数的顺序。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包括:获取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中的参数和已有私有控制规则中的参数;将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中与已有私有控制规则中相应参数的参数值相同的参数的数量确定为匹配参数数量;根据匹配参数数量确定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包括:获取私有控制规则所适用的控制对象的指定参数;将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中与已有私有控制规则中指定参数的参数值相同的指定参数的数量确定为匹配参数数量;根据匹配参数数量确定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匹配参数数量确定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包括:将匹配参数数量与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中参数数量的比值确定为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或者,将匹配参数数量与已有的私有控制规则中参数数量的比值确定为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或者,将匹配参数数量与预设的匹配基数的比值确定为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比例信息是指: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数量与控制对象相关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数量的比值,或者,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数量与所有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数量的比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和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形成控制对象的公共控制规则包括:获取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和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中所有参数的参数值;根据每个参数对应的所有参数值分别计算该参数的推荐参数值;根据每个参数的推荐参数值形成控制对象的公共控制规则。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每个参数对应的所有参数值计算每个参数的推荐参数值包括:将每个参数对应的所有参数值的平均值作为该参数的推荐参数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智能终端接收公共控制规则;响应于用户采纳公共控制规则的操作,智能终端按照公共控制规则进行智能控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装置,包括:规则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私有控制规则;控制对象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所适用的控制对象;相关规则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控制对象相关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匹配度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预设条件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比例信息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规则形成模块,用于当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比例信息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根据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和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形成控制对象的公共控制规则;推荐模块,用于将控制对象的公共控制规则推荐给控制对象类型对应的智能终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规范化模块,用于对规则接收模块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进行规范化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规范化模块包括:控制对象类型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私有控制规则所适用的控制对象的类型;排序单元,用于按照私有控制规则所适用的控制对象的类型对应的预设参数顺序排列私有控制规则中的参数的顺序。
在一个实施例中,匹配度确定模块包括:第一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中的参数和已有私有控制规则中的参数;第一参数匹配单元,用于将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中与已有私有控制规则中相应参数的参数值相同的参数的数量确定为匹配参数数量;第一匹配度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匹配参数数量确定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匹配度计算单元包括第一计算子单元、第二计算子单元和第三计算子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将匹配参数数量与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中参数数量的比值确定为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将匹配参数数量与已有的私有控制规则中参数数量的比值确定为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第三计算子单元用于将匹配参数数量与预设的匹配基数的比值确定为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匹配度确定模块包括:第二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私有控制规则所适用的控制对象的指定参数;第二参数匹配单元,用于将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中与已有私有控制规则中指定参数的参数值相同的指定参数的数量确定为匹配参数数量;第二匹配度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匹配参数数量确定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匹配度计算单元包括第四计算子单元、第五计算子单元和第六计算子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第四计算子单元用于将匹配参数数量与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中参数数量的比值确定为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第五计算子单元用于将匹配参数数量与已有的私有控制规则中参数数量的比值确定为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第六计算子单元用于将匹配参数数量与预设的匹配基数的比值确定为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比例信息是指: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数量与控制对象相关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数量的比值,或者,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数量与所有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数量的比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规则形成模块包括:参数值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和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中所有参数的参数值;推荐参数值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每个参数对应的所有参数值分别计算该参数的推荐参数值;公共控制规则形成单元,用于根据每个参数的推荐参数值形成控制对象的公共控制规则。
在一个实施例中,推荐参数值计算单元用于将每个参数对应的所有参数值的平均值作为该参数的推荐参数值。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系统,包括:前述任意一种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装置和智能终端。智能终端用于向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装置发送私有控制规则以及接收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装置发送的公共控制规则。
在一个实施例中,智能终端包括:公共规则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公共控制规则;用户操作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采纳或拒绝公共控制规则的操作;规则执行模块,用于在用户采纳公共控制规则时按照公共控制规则进行智能控制。
通过收集控制对象相关的私有控制规则,基于对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和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和统计结果形成公共控制规则并推荐给智能终端,降低了用户在使用智能终端时的学习成本和操作复杂度,并且能够灵活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发明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示出本发明确定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示出本发明确定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的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示出本发明公共控制规则形成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示出本发明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6示出本发明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7示出本发明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8示出本发明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参考图1描述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方法。
图1为本发明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S102,接收私有控制规则。
私有控制规则是指能够代表智能终端当前状态的若干参数的集合,例如空调的私有控制规则可以为“空调={西城区,12:00,26℃,制冷}”或者“空调={地点:西城区,时间:12:00,温度:26℃,模式:制冷}”或者“{空调,西城区,12:00,26℃,制冷}”等等。根据需要,规则中也可以包含两个或以上的智能终端当前状态的参数集合,例如“空调和加湿器={西城区,12:00,26℃,制冷,45%,中档}”。本领域计算人员应当清楚,上述私有控制规则的示例并非限制性地,根据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其他数据格式、智能终端类型和参数内容定义私有控制规则,这里不再赘述。
私有控制规则可以由智能终端发送,也可以由智能终端控制系统在收集各个智能终端的状态参数后由智能终端控制系统发送,还可以由其他具有通信功能的装置发送。当私有控制规则由智能终端以外的设备发送时,发送设备可以根据需要对收集的智能终端的状态参数进行添加、删除或修改。例如,某些智能终端不具有地理定位功能,发送设备可以利用自身的定位功能将当前位置添加到私有控制规则中。上述发送行为可以是响应于用户的请求发送,可以是在设定的时间发送,也可以是周期性地发送。
步骤S104,确定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所适用的控制对象。
控制对象可以指私有控制规则所对应的智能终端的类型,例如可以为“空调”、“空气净化器”、“电视”等等,也可以指两种或以上类型的智能终端或泛指一个大类的智能终端,例如可以为“空调和风扇”、“影音设备”等等。
步骤S106,获取控制对象相关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
例如,当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适用的控制对象为“空调”时,可以收集已有的私有控制规则中适用的控制对象同样为“空调”的所有规则。根据需要,还可以进一步收集适用的控制对象与空调相关的规则,例如“制冷设备”的规则、“空气调节设备”的规则等等。
步骤S108,确定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
由于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适用控制对象是相同或相关的,因此对于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中的全部或大部分参数,都可以在若干已有私有控制规则中找到对应参数,从而进行匹配度确定计算。
步骤S110,判断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比例信息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
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可以为一种区间判断条件,例如匹配度大于某个阈值、小于某个阈值或者在某段阈值范围之间的条件,也可以为一种点判断的条件,例如匹配度等于某个值的条件。
判断匹配度是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目的是比较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之间的相似性,而进行第二预设条件判断的目的是判断这些相似规则是否为大多数用户选择或设置的规则。
步骤S112,如果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根据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和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形成控制对象的公共控制规则。
虽然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和匹配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是相似度较高的规则,但是彼此之间仍然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将这些控制规则进行进一步处理,形成公共控制规则,以更好地代表这些规则的特征。
步骤S114,将控制对象的公共控制规则推荐给控制对象类型对应的智能终端。
例如,当公共控制规则适用的控制对象为“空调”时,将该规则直接推荐给空调,或者通过其他设备或控制系统推荐给空调。被推荐的空调可以为发送私有控制规则的空调,也可以为某个区域的所有空调,也可以根据公共控制规则中包含的时间、地点、型号等参数信息推荐给相应的空调。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接收推荐的具体智能终端,只要该终端能够适用推荐的公共状态规则即可。
在智能终端接收公共控制规则之后,用户还可以选择是否采纳该推荐,如果用户采纳,则智能终端按照公共控制规则进行智能控制。
通过收集控制对象相关的私有控制规则,基于对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和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和统计结果形成公共控制规则并推荐给智能终端,降低了用户在使用智能终端时的学习成本和操作复杂度,并且能够灵活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在步骤S102接收私有控制规则之后,本发明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对私有控制规则进行规范化处理。通过规范化私有控制规则,可以统一私有控制规则的格式,能够提高后续匹配操作的效率。例如,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规范化处理:首先,获取私有控制规则所适用的控制对象的类型;然后,按照私有控制规则所适用的控制对象的类型对应的预设参数顺序排列私有控制规则中的参数的顺序。通过采用这种方法,能够使进行匹配度计算的两条私有控制规则在对应位置具有相同的参数,提高了匹配效率。
对于未经过规范化处理的私有控制规则,例如可以通过查找关键字、正则匹配等方法确定对应的参数。根据需要,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确定,这里不再赘述。
在步骤S108确定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时,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下面结合图2和图3以及实施例,示例性地介绍两种匹配度确定方法。
下面参考图2描述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确定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的方法。
图2为本发明确定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S2082,获取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中的参数和已有私有控制规则中的参数。
步骤S2084,将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中与已有私有控制规则中相应参数的参数值相同的参数的数量确定为匹配参数数量。
其中,相应参数指具有相同含义的参数。例如,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中的“温度”参数与已有私有控制规则中的“温度”参数即为相应参数。
步骤S2086,根据匹配参数数量确定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
根据相应参数的参数值相同的参数数量计算匹配度,能够从整体上反映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相似程度,匹配范围广,灵活性强。
下面示例性地说明上述匹配度确定方法的实现方法。例如,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使用的控制对象为“空气净化器”,该私有控制规则为{北京市,15:00,120,低档,加湿},为了便于说明,将该规则简称为A1。设控制对象相关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有三条,将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简称为B1、B2和B3,规则的具体内容分别如下:B1={海口市,15:00,30,高档,普通},B2={北京市,15:00,120,高档,加湿},B3={北京市,12:00,120,高档,加湿}。根据步骤S2084,A1与B1、B2和B3的匹配参数数量分别为1、4和3。
在确定了匹配参数数量之后,可以根据该匹配参数数量计算匹配度,例如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为:将匹配参数数量与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中参数数量的比值确定为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
第二种方法为:将匹配参数数量与已有的私有控制规则中参数数量的比值确定为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
当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已有的私有控制规则中参数的数量相等时,前两种方法可以视为同一种方法。例如,对于前述的控制对象为“空气净化器”的示例,采用该方法确定的A1与B1、B2和B3的匹配度分别为0.2、0.8和0.6。而当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已有的私有控制规则中参数的数量不相等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第一种方法或第二种方法。
第三种方法为:将匹配参数数量与预设的匹配基数的比值确定为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
这种计算方法不关心私有控制规则中的参数数量,而是将预设的匹配基数作为参考。
下面参考图3描述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确定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的方法。
图3为本发明确定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的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S3082,获取私有控制规则所适用的控制对象的指定参数。
指定参数指在匹配过程中所关注的参数。例如,对于控制对象为“空气净化器”的规则{北京市,15:00,120,低档,加湿},可以预先将“时间”和“地点”作为指定参数。根据需要,也可以将其他参数作为指定参数,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S3084,将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中与已有私有控制规则中指定参数的参数值相同的指定参数的数量确定为匹配参数数量。
步骤S3086,根据匹配参数数量确定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
通过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更指定参数,从而获得更精准的结果。
下面示例性地说明上述匹配度确定方法的实现方法。例如,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为A1={北京市,15:00,120,低档,加湿},控制对象相关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分别为:B1={海口市,15:00,30,高档,普通},B2={北京市,15:00,120,高档,加湿},B3={北京市,12:00,120,高档,加湿}。如果指定参数为“地点”和“时间”,则A1与B1、B2和B3的匹配参数数量分别为1、2和1。
在根据匹配参数数量进行匹配度计算时,例如可以采用前文所述的第三种匹配度计算方法,即将匹配参数数量与预设的匹配基数的比值确定为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的方法。由于指定参数有2个,因此可以将匹配基数设置为2,使结果更具有参考性。从而,A1与B1、B2和B3的匹配度分别为0.5、1和0.5。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根据需要,可以将匹配基数设置为其他值,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匹配度计算方法,这里不再赘述。
在确定了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并通过第一预设条件进行判断之后,即获得了与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匹配的、相似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在确定这些私有规则的比例信息时,例如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为:将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数量与控制对象相关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数量的比值确定为比例信息。第二种方法为:将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数量与所有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数量的比值确定为比例信息。以上两种方法并非限制性地,根据需要,也可以将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数量与其他数值的比值确定为比例信息。
在确定了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后,将根据这些私有控制规则形成公共控制规则。下面参考图4描述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公共控制规则形成方法。
图4为本发明公共控制规则形成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步骤S4122,获取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和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中所有参数的参数值。
步骤S4124,根据每个参数对应的所有参数值分别计算该参数的推荐参数值。
其中,可以将每个参数对应的所有参数值的平均值作为该参数的推荐参数值。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的其他统计特性,采用其他方法计算推荐参数值,这里不再赘述。
例如,对于包含有“温度”这一参数的若干私有控制规则,统计这些私有控制规则中的“温度”参数的具体数值,再根据这些具体数值计算出“温度”的推荐参数值,例如求平均值等等。
对于参数内容并非数字类型的参数,例如制冷/制热、高档/中档/低档等选择模式类型的参数值,可以根据各个参数值出现的次数生成推荐值,也可以将它们转换为数字进行计算,再将计算获得的数字结果对应为具体的选择模式。
步骤S4126,根据每个参数的推荐参数值形成控制对象的公共控制规则。
通过采用这种方法,能够基于对私有控制规则中各个参数的统计结果,将更合理的公共控制规则推荐给用户。
下面参考图5描述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系统。
图5为本发明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的系统包括: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装置52和智能终端54。智能终端54用于向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装置52发送私有控制规则以及接收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装置52发送的公共控制规则。
下面参考图6描述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装置。
图6为本发明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的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装置52包括:规则接收模块622,用于接收私有控制规则;控制对象确定模块624,用于确定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所适用的控制对象;相关规则获取模块626,用于获取控制对象相关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匹配度确定模块628,用于确定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预设条件判断模块630,用于判断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比例信息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规则形成模块632,用于当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比例信息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根据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和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形成控制对象的公共控制规则;推荐模块634,用于将控制对象的公共控制规则推荐给控制对象类型对应的智能终端。
通过采用规则接收模块622收集控制对象相关的私有控制规则,规则形成模块632基于对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和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和统计结果形成公共控制规则并推荐给智能终端,降低了用户在使用智能终端时的学习成本和操作复杂度,并且能够灵活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下面参考图7描述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装置。
图7为本发明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7所示,该实施例的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装置52还包括规范化模块722,用于对规则接收模块622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进行规范化处理。
其中,规范化模块722可以包括:控制对象类型获取单元7222,用于获取私有控制规则所适用的控制对象的类型;排序单元7224,用于按照私有控制规则所适用的控制对象的类型对应的预设参数顺序排列私有控制规则中的参数的顺序。
匹配度确定模块628可以包括:第一参数获取单元7282,用于获取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中的参数和已有私有控制规则中的参数;第一参数匹配单元7284,用于将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中与已有私有控制规则中相应参数的参数值相同的参数的数量确定为匹配参数数量;第一匹配度计算单元7286,用于根据匹配参数数量确定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
其中,第一匹配度计算单元7286例如可以包括第一计算子单元72862、第二计算子单元72864和第三计算子单元72866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计算子单元72862用于将匹配参数数量与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中参数数量的比值确定为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第二计算子单元72864用于将匹配参数数量与已有的私有控制规则中参数数量的比值确定为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第三计算子单元72866用于将匹配参数数量与预设的匹配基数的比值确定为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
匹配度确定模块628还可以包括:第二参数获取单元7288,用于获取私有控制规则所适用的控制对象的指定参数;第二参数匹配单元7290,用于将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中与已有私有控制规则中指定参数的参数值相同的指定参数的数量确定为匹配参数数量;第二匹配度计算单元7292,用于根据匹配参数数量确定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
其中,第二匹配度计算单元7292包括第四计算子单元72922、第五计算子单元72924和第六计算子单元72926中的至少一个;第四计算子单元72922用于将匹配参数数量与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中参数数量的比值确定为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第五计算子单元72924用于将匹配参数数量与已有的私有控制规则中参数数量的比值确定为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第六计算子单元72926用于将匹配参数数量与预设的匹配基数的比值确定为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比例信息可以是指: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数量与控制对象相关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数量的比值,或者,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数量与所有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数量的比值。
规则形成模块632可以包括:参数值获取单元7322,用于获取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和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中所有参数的参数值;推荐参数值计算单元7324,用于根据每个参数对应的所有参数值分别计算该参数的推荐参数值;公共控制规则形成单元7326,用于根据每个参数的推荐参数值形成控制对象的公共控制规则。
其中,推荐参数值计算单元7324可以用于将每个参数对应的所有参数值的平均值作为该参数的推荐参数值。
下面参考图8描述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系统。
图8为本发明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如图8所示,该实施例的系统中的智能终端54还包括:公共规则接收模块842,用于接收公共控制规则;用户操作接收模块844,用于接收用户采纳或拒绝公共控制规则的操作;规则执行模块846,用于在用户采纳公共控制规则时按照公共控制规则进行智能控制。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还可以实现为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有用于执行本发明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的计算机程序。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将明白的是,结合这里的公开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逻辑块、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可以被实现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两者的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私有控制规则,其中,私有控制规则包括能够代表智能终端当前状态的若干参数的集合;
确定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所适用的控制对象;
获取控制对象相关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
确定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其中,所述匹配度是根据匹配参数数量确定的,所述匹配参数数量是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中与已有私有控制规则中相应参数的参数值相同的参数的数量、或者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中与已有私有控制规则中指定参数的参数值相同的指定参数的数量;
判断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比例信息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其中,比例信息是指:所述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数量与所述控制对象相关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数量的比值,或者,所述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数量与所有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数量的比值;
如果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根据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和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形成控制对象的公共控制规则;
将控制对象的公共控制规则推荐给控制对象类型对应的智能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私有控制规则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私有控制规则进行规范化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私有控制规则进行规范化处理包括:
获取所述私有控制规则所适用的控制对象的类型;
按照所述私有控制规则所适用的控制对象的类型对应的预设参数顺序排列所述私有控制规则中的参数的顺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包括:
获取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中的参数和已有私有控制规则中的参数;
将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中与已有私有控制规则中相应参数的参数值相同的参数的数量确定为匹配参数数量;
根据所述匹配参数数量确定所述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包括:
获取所述私有控制规则所适用的控制对象的指定参数;
将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中与已有私有控制规则中指定参数的参数值相同的指定参数的数量确定为匹配参数数量;
根据所述匹配参数数量确定所述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匹配参数数量确定所述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包括:
将所述匹配参数数量与所述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中参数数量的比值确定为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
或者,将所述匹配参数数量与所述已有的私有控制规则中参数数量的比值确定为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
或者,将所述匹配参数数量与预设的匹配基数的比值确定为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和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形成控制对象的公共控制规则包括:
获取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和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中所有参数的参数值;
根据每个参数对应的所有参数值分别计算该参数的推荐参数值;
根据每个参数的推荐参数值形成控制对象的公共控制规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个参数对应的所有参数值计算所述每个参数的推荐参数值包括:
将每个参数对应的所有参数值的平均值作为该参数的推荐参数值。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智能终端接收所述公共控制规则;
响应于用户采纳所述公共控制规则的操作,所述智能终端按照所述公共控制规则进行智能控制。
10.一种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规则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私有控制规则,其中,私有控制规则包括能够代表智能终端当前状态的若干参数的集合;
控制对象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所适用的控制对象;
相关规则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控制对象相关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
匹配度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其中,所述匹配度是根据匹配参数数量确定的,所述匹配参数数量是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中与已有私有控制规则中相应参数的参数值相同的参数的数量、或者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中与已有私有控制规则中指定参数的参数值相同的指定参数的数量;
预设条件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比例信息是否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其中,比例信息是指:所述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数量与所述控制对象相关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数量的比值,或者,所述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数量与所有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数量的比值;
规则形成模块,用于当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比例信息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根据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和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形成控制对象的公共控制规则;
推荐模块,用于将控制对象的公共控制规则推荐给控制对象类型对应的智能终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规范化模块,用于对所述规则接收模块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进行规范化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规范化模块包括:
控制对象类型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私有控制规则所适用的控制对象的类型;
排序单元,用于按照所述私有控制规则所适用的控制对象的类型对应的预设参数顺序排列所述私有控制规则中的参数的顺序。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度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中的参数和已有私有控制规则中的参数;
第一参数匹配单元,用于将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中与已有私有控制规则中相应参数的参数值相同的参数的数量确定为匹配参数数量;
第一匹配度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匹配参数数量确定所述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匹配度计算单元包括第一计算子单元、第二计算子单元和第三计算子单元中的至少一个;
第一计算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匹配参数数量与所述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中参数数量的比值确定为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
第二计算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匹配参数数量与所述已有的私有控制规则中参数数量的比值确定为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
第三计算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匹配参数数量与预设的匹配基数的比值确定为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度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私有控制规则所适用的控制对象的指定参数;
第二参数匹配单元,用于将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中与已有私有控制规则中指定参数的参数值相同的指定参数的数量确定为匹配参数数量;
第二匹配度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匹配参数数量确定所述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匹配度计算单元包括第四计算子单元、第五计算子单元和第六计算子单元中的至少一个;
第四计算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匹配参数数量与所述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中参数数量的比值确定为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
第五计算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匹配参数数量与所述已有的私有控制规则中参数数量的比值确定为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
第六计算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匹配参数数量与预设的匹配基数的比值确定为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与每条已有私有控制规则的匹配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则形成模块包括:
参数值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接收的私有控制规则和匹配度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已有私有控制规则中所有参数的参数值;
推荐参数值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每个参数对应的所有参数值分别计算该参数的推荐参数值;
公共控制规则形成单元,用于根据每个参数的推荐参数值形成控制对象的公共控制规则。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荐参数值计算单元用于将每个参数对应的所有参数值的平均值作为该参数的推荐参数值。
19.一种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0-18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装置,
和,智能终端,用于向所述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装置发送私有控制规则以及接收所述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装置发送的公共控制规则。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包括:
公共规则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公共控制规则;
用户操作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采纳或拒绝所述公共控制规则的操作;
规则执行模块,用于在用户采纳所述公共控制规则时按照所述公共控制规则进行智能控制。
CN201610080928.4A 2016-02-05 2016-02-05 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方法、装置和系统 Active CN1070452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80928.4A CN107045291B (zh) 2016-02-05 2016-02-05 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方法、装置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80928.4A CN107045291B (zh) 2016-02-05 2016-02-05 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45291A CN107045291A (zh) 2017-08-15
CN107045291B true CN107045291B (zh) 2020-05-08

Family

ID=59542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80928.4A Active CN107045291B (zh) 2016-02-05 2016-02-05 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4529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54089B (en) * 1999-09-08 2003-09-17 Sony Uk Lt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user profiling
JP5246073B2 (ja) * 2009-07-07 2013-07-24 富士通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及びコンテンツのレコメンド方法
US8812425B2 (en) * 2011-12-14 2014-08-19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ule-based context acquisition
CN102694706A (zh) * 2012-03-21 2012-09-26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云服务功能的物联网家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116336B (zh) * 2013-01-14 2015-04-29 从兴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家居控制终端自动管理受控设备方法及装置
CN103354518A (zh) * 2013-07-24 2013-10-16 江苏晓山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Web日志挖掘的智能家居网关及系统
CN104468161B (zh) * 2013-09-17 2018-05-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防火墙规则集的配置方法、装置及防火墙
CN104748286B (zh) * 2013-12-25 2018-07-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259870A (zh) * 2014-07-17 2016-01-20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位置信息与习惯规则的智能控制方法
CN104597761B (zh) * 2014-12-31 2018-01-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家用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579873B (zh) * 2015-01-27 2017-09-22 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 对智能家居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CN104633865B (zh) * 2015-02-09 2018-03-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898447B (zh) * 2015-05-29 2018-09-25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设备控制方法和智能家居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45291A (zh) 2017-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87928B (zh) 消息推送方法及装置
CN109918205B (zh) 一种边缘设备调度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726231B (zh) 空调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672888B (zh) 图片压缩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536753B (zh) 重复信息的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9726885A (zh) 用电量异常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375168B (zh) 一种调节空气调节设备的方法
CN106444412A (zh) 一种联网的家庭环境控制系统
CN110661888B (zh) 家电设备的语音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7181825B (zh) 终端设备数据的在线处理方法
CN104866650B (zh) 一种创建抽象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CN112486105A (zh) 一种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045291B (zh) 智能终端控制规则的形成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388238A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331190A (zh) 智能设备及其自建语音命令的方法、装置
CN106707741B (zh) 一种电器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253679A (zh) 用于遥控器家居控制的方法及装置、遥控器
CN107819761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4483880A (zh) 一种数据采集方法及数据采集服务器
CN104730952B (zh) 一种数据输出方法及控制设备
CN111459037A (zh) 智能家居系统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306798B (zh) 智能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6015068A (zh) 家用风扇控制方法、装置、家用风扇装置及系统
CN111966142A (zh) 智能温度检测方法、装置及智能控制装置
CN111355653A (zh) 一种即时通信关系建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