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36830B - 转向架试验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转向架试验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036830B CN107036830B CN201710148743.7A CN201710148743A CN107036830B CN 107036830 B CN107036830 B CN 107036830B CN 201710148743 A CN201710148743 A CN 201710148743A CN 107036830 B CN107036830 B CN 10703683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gie
- acting
- test equipment
- active force
- alo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8—Railway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向架试验设备,包括:支撑装置、多个作动装置和多个感应部件,支撑装置设置在转向架的下方,用于与转向架可拆卸地连接以将转向架支撑至预设高度;多个作动装置的一端与固定基础连接,多个作动装置的另一端与转向架的多个第一预设部位可拆卸地连接,多个作动装置用于沿多个不同的方向向转向架的多个第一预设部位施加预设大小的作用力;多个应力感应部件贴附在转向架的多个第二预设部位,以在多个作动装置向转向架的多个第一预设部位施加作用力时感应转向架的多个第二预设部位的应力变化数值,从而能够对构架式转向架进行整体测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转向架试验设备无法对整体构架式转向架进行全面试验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试验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向架试验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铁路货物列车已经向高速货运列车发展,高速货运列车的重点在于转向架的研制,之前的货运列车的转向架为三大件式转向架,随着高速货运列车的发展,整体构架式转向架已经将三大件式转向架逐步替代。
新研制的转向架必须进行试验,通过长时间的载荷模拟试验测试出各阶段参数,依据试验获得的技术数据找出设计缺陷,并判断实体转向架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最终获得符合标准的转向架。
之前的三大件式转向架载荷试验多以分体形式进行试验,即将摇枕和侧架单独作为载荷获取试验中各阶段参数,而目前的整体构架式转向架没有相应的试验设备,采用的现有的试验设备无法对整体构架式转向架进行全面的试验,严重制约了产品的研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架试验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转向架试验设备无法对整体构架式转向架进行全面试验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向架试验设备,包括:支撑装置,设置在转向架的下方,用于与转向架可拆卸地连接以将转向架支撑至预设高度;多个作动装置,多个作动装置的一端与固定基础连接,多个作动装置的另一端与转向架的多个第一预设部位可拆卸地连接,多个作动装置用于沿多个方向向多个第一预设部位施加预设大小的作用力;多个应力感应部件,多个应力感应部件贴附在转向架的多个第二预设部位,以在多个作动装置向多个第一预设部位施加作用力时感应多个第二预设部位的应力变化数值。
进一步地,支撑装置包括:多个脚支座,每个脚支座均位于转向架的侧架的端部下方,用于通过侧架支撑转向架;中心支撑座,设置在转向架的下方并位于各个脚支座之间,用于与转向架的牵引销座可拆卸地连接以对转向架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多个作动装置包括:第一作动装置,设置在转向架的侧方,用于向转向架施加沿转向架的横向的作用力。
进一步地,转向架试验设备还包括:横向梁,沿转向架的横向设置,并与转向架可拆卸地连接;其中,第一作动装置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作动装置分别与横向梁的两端连接以通过横向梁向转向架施加沿转向架的横向的作用力。
进一步地,横向梁的下部沿横向梁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两个位置可调的顶头,两个顶头用于在锁紧状态下与转向架的预设部位抵接,以向转向架施加沿转向架的横向的作用力。
进一步地,作动装置还包括:第二作动装置,设置在转向架的上方,用于向转向架施加沿转向架的竖直方向的作用力。
进一步地,转向架试验设备还包括:横向梁,沿转向架的横向可拆卸地支撑连接在转向架的两个侧架上;其中,第二作动装置为两个,两个第二作动装置分别与横向梁的两个端部的上方抵接以通过横向梁向转向架的两个侧架施加竖直方向的作用力。
进一步地,横向梁的两端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二维滚柱,两个第二作动装置分别通过二维滚柱与横向梁的两端抵接,横向梁的两端分别通过二维滚柱与转向架的两个侧架抵接。
进一步地,转向架试验设备还包括:两个第三作动装置,两个第三作动装置用于与转向架的前端和/或后端连接,用于向转向架施加沿转向架的纵向的作用力。
进一步地,转向架试验设备还包括:两根牵引梁,两根牵引梁沿转向架的横向分别设置在转向架的前端和后端,每个第三作动装置与对应的一根牵引梁连接;多个假转臂,每个假转臂的第一端与对应的一个侧架铰接,每个假转臂的第二端与对应的牵引梁连接,以使第三作动装置通过牵引梁和假转臂向转向架施加沿转向架的纵向的作用力。
进一步地,每个假转臂对应设置在一个脚支座的上方;其中,每个假转臂下部设置有滚轮,每个假转臂通过滚轮与对应的脚支座的上端面可滚动地抵接;每个假转臂上部与侧架的端部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无极调整垫,无极调整垫用于调节假转臂和侧架的端部之间的间距;脚支座通过假转臂和无极调整垫支撑侧架的端部。
进一步地,转向架试验设备还包括:第四作动装置,设置在侧架的任意一个端部的上方,用于沿竖直方向向侧架的的端部施加作用力。
进一步地,转向架试验设备还包括:两个第五作动装置;其中,转向架的两个侧架上均具有沿转向架的横向突出的栓耳,每个第五作动装置与对应的一个侧架上的栓耳连接用于向转向架施加沿转向架的纵向的作用力。
进一步地,转向架试验设备还包括:多个第六作动装置;多个第六作动装置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的多个第六作动装置与转向架的前端的制动器吊座连接,另一组的多个第六作动装置与转向架的后端的制动器吊座连接,其中,两组的多个第六作动装置在竖直方向沿相反方向向制动器吊座施加相应的作用力。
进一步地,作动装置上设置有外置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外置力传感器用于监测作动装置向转向架的第一预设部位的施力大小,位移传感器用于监测作动装置的作动杆的位移量。
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转向架试验设备,包括:支撑装置、多个作动装置和多个感应部件,支撑装置设置在转向架的下方,用于与转向架可拆卸地连接以将转向架支撑至预设高度;多个作动装置的一端与固定基础连接,多个作动装置的另一端与转向架的多个第一预设部位可拆卸地连接,多个作动装置用于沿多个方向向多个第一预设部位施加预设大小的作用力;多个应力感应部件贴附在转向架的多个第二预设部位,以在多个作动装置向多个第一预设部位施加作用力时感应多个第二预设部位的应力变化数值,从而能够对构架式转向架进行整体测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转向架试验设备无法对整体构架式转向架进行全面试验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的一种转向架试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的一种转向架试验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的一种转向架试验设备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的一种转向架试验设备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的一种转向架在转向架试验设备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支撑装置;11、中心支撑座;12、脚支座;20、转向架;21、侧架;22、栓耳;23、制动器吊座;30、作动装置;31、第一作动装置;32、第二作动装置;33、第三作动装置;34、第四作动装置;35、第五作动装置;36、第六作动装置;40、横向梁;41、顶头;42、二维滚柱;50、牵引梁;60、假转臂;61、滚轮;70、无极调整垫;80、顶杆;90、主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向架试验设备,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支撑装置10、多个作动装置30和多个应力感应部件,支撑装置10设置在转向架20的下方,用于与转向架20可拆卸地连接以将转向架20支撑至预设高度;多个作动装置30的一端与固定基础连接,多个作动装置30的另一端与转向架20的多个第一预设部位可拆卸地连接,多个作动装置30用于沿多个方向向多个第一预设部位施加预设大小的作用力;多个应力感应部件贴附在转向架20的多个第二预设部位,以在多个作动装置30向多个第一预设部位施加作用力时感应多个第二预设部位的应力变化数值。
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转向架试验设备,包括:支撑装置10、多个作动装置30和多个感应部件,支撑装置10设置在转向架20的下方,用于与转向架20可拆卸地连接以将转向架20支撑至预设高度;多个作动装置30的一端与固定基础连接,多个作动装置30的另一端与转向架20的多个第一预设部位可拆卸地连接,多个作动装置30用于沿多个方向向多个第一预设部位施加预设大小的作用力;多个应力感应部件贴附在转向架20的多个第二预设部位,以在多个作动装置30向多个第一预设部位施加作用力时感应多个第二预设部位的应力变化数值,从而能够对构架式转向架进行整体测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转向架试验设备无法对整体构架式转向架进行全面试验的问题。
具体实施时,作动装置30采用液压伺服加载器,该液压伺服加载器为两通道电液伺服加载器,能够沿相对的两个方向对操作对象施加预设大小的作用力。
支撑装置10包括:多个脚支座12,每个脚支座12位于转向架20的侧架21的端部下方,用于通过侧架21支撑转向架20。具体地,脚支座12设置有四个,每个侧架21的两个端部下方各设置一个脚支座12将侧架21支撑。
为了在试验过程中对转向架20的纵向移动进行限位,进一步地,在转向架20的牵引销座的下方设置有中心支撑座11,中心支撑座11由钢板材焊接而成固定在地面上,中心支撑座11的上端设置有方轴,方轴两侧面为对称梯型面,前后端面为垂直面,方轴套入在一个外圆内方孔的轴套中,轴套可插入转向架20的牵引销座内以从转向架20的中心部位以限制转向架20的纵向移动,中心支撑座11与转向架20形成纵向位移自由度约束,扭转和摆动自由度无约束的关系。
为了模拟车辆横摆情况下转向架20的受力情况,进一步地,多个作动装置30包括:第一作动装置31,第一作动装置31设置在转向架20的侧方并沿转向架20的横向布置,第一作动装置31的后端设置有一个固定座,第一作动装置31的后端铰接在固定座上,第一作动装置31前端的液压作动杆从转向架20的侧方向转向架20施加推力或拉力,对转向架20加载正负载荷从而使转向架20往复式向两侧摆动以模拟车辆的横摆过程,通过设置在转向架20上的相应的感应部件感应转向架20的相应部位的应力变化,考核转向架20横向受力后的内部结构的变化。
具体地,为了能够更好地向转向架20施加横向的作用力,进一步地,转向架试验设备还包括:横向梁40,横向梁40沿转向架20的横向设置在转向架20的上方并与转向架20可拆卸地连接;可选地,第一作动装置31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作动装置31前端的液压作动杆分别与横向梁40的两端铰接,以通过横向梁40向转向架20施加沿转向架20的横向的作用力,两个第一作动装置31工作时,其中一个第一作动装置31通过横向梁40向转向架20施加推力,另一个第一作动装置31通过横向梁40向转向架20施加拉力,之后两个第一作动装置31动作相反,从而使转向架20向两侧往复摆动。
如图3所示,横向梁40的下部设置有顶头41,可选地,顶头41为两个,两个顶头41沿横向梁40的长向相对设置,两个顶头41从两个相对的方向与转向架20的预设部位抵接,从而使横向梁40的作用力传递到转向架20上。
为了便于装配横向梁40,两个顶头41沿横向梁40的长度方向位置可调地设置在横向梁40的下方,从而能够根据装配需要调节两个顶头41之间的间距。在安装时,先将两个顶头41之间的间距调小,以便两个顶头41可以卡入转向架20的两根纵向梁之间,随后调节两个顶头41的间距使两个顶头41分别与转向架20的两根纵向梁抵接,最后通过锁紧部件将顶头41锁紧即可。
为了能够对转向架20在载重情况下的应力情况进行测试,进一步地,作动装置30还包括:第二作动装置32;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转向架试验设备的上方和外围设置有主框架90,第二作动装置32位于横向梁40的上方并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作动装置3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主框架90上,第二作动装置32的另一端的液压作动杆作用在横向梁40上,通过横向梁40向转向架20施加预设大小的作用力以模拟车辆载重情况下转向架20的载荷,并通过相应的应力感应部件感应在载重情况下转向架20相应部位的应力变化。
为了能够测试转向架20在单侧或双侧载荷情况下的应力变化,进一步地,横向梁40的两端分别支撑连接在转向架20的两个侧架21上,第二作动装置32为两个,两个第二作动装置32分别通过顶杆80与横向梁40的两端抵接以向转向架20的两个侧架21施加竖直方向的作用力;测试单侧载荷下的应力变化时,只需一个第二作动装置32工作,测试双侧载荷下的应力变化时,两个第二作动装置32同时工作即可。
为了不对其他方向的测试过程影响,进一步地,横向梁40的两端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二维滚柱42,该二维滚柱42能够使横向梁40具有横向和纵向的自由度,两个第二作动装置32分别通过二维滚柱42与横向梁40的两端抵接,横向梁40的两端分别通过二维滚柱42与转向架20的两个侧架21抵接,从而在满足对车辆载重情况下转向架20应力变化的测试的情况下,不影响对转向架20横向摆动和纵向牵拉时应力变化的测试。
为了测试转向架20在列车牵引状况下各个相应部位的应力变化,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地,转向架试验设备还包括:两个第三作动装置33,两个第三作动装置33分别设置在转向架20的前端和后端并沿转向架20的纵向设置,通过第三作动装置33向与转向架20施加沿其纵向的作用力从而能够模拟转向架20在牵引状况下受力。
具体地,在转向架20的前端和后端沿转向架20的横向分别设置有一根牵引梁50,牵引梁50的两端分别与转向架20的两个侧架连接,第三作动装置33通过牵引梁50向转向架20的两个侧架21施力,通过设置在转向架20相应部位的多个应力感应部件即可感应转向架20在牵引状况的应力变化情况。
为了模拟转向架20的轮对的作用,转向架试验设备还包括:多个假转臂60,具体地,假转臂60为四个,每个假转臂60的第一端的轴套通过橡胶节点与对应的一个侧架21的端部铰接,每个假转臂60的第二端与牵引梁50刚性连接,即每个牵引梁50通过两个假转臂60与转向架20的侧架连接,第三作动装置33通过牵引梁50和假转臂60向转向架20施加作用力,从而起到模拟轮对作用。
每个假转臂60与一个脚支座12对应,每个假转臂60设置在对应的一个脚支座12的上方;其中,每个假转臂6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滚轮61,每个假转臂60通过滚轮61与对应的脚支座12的上端面可滚动地抵接从而使滚轮61与脚支座12的上端面滚动接触。脚支座12的上端面上卡设有卡槽,卡槽能够将滚轮61的两侧卡住用于约束滚轮61的横向位移,进而约束了转向架20的横向自由度。
在假转臂60上端面和侧架的端部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无极调整垫70;无极调整垫70设置在假转臂60和侧架21的端部之间,通过旋转无极调整垫70上的支垫螺纹可以调节假转臂60和侧架21的端部之间的间距,脚支座12通过假转臂60和无极调整垫70支撑侧架21的端部。通过无极调整垫70支撑在转向架20的一系弹簧支撑处,无极调整垫70与假转臂60间有滚轮61支撑起到横向滚动减小磨擦。
如图2所示,为了模拟转向架20在扭曲作用下的应力变化,如图2所示,转向架试验设备还包括:第四作动装置34,第四作动装置34可以随主框架90在转向架20的上方移动,第四作动装置34用于在转向架20的其他三个角固定的情况通过附件向转向架20的侧架21的任意一个端部由上至下施加沿竖直方向的作用力,使转向架20发生扭曲,通过设置转向架20相应部位的应力感应部件感应转向架20在发生扭曲时的应力变化情况。
为了对转向架20在沿横向扭转摆动情况下的应力变化进行测试,如图1、图3和图5所示,转向架试验设备还包括:两个第五作动装置35;其中,转向架20的两个侧架21上均具有沿转向架20的横向突出的栓耳22,每个第五作动装置35与对应的一个侧架21上的栓耳22连接用于向转向架20施加沿转向架20的纵向的作用力,在测试过程中,一个第五作动装置35的将转向架20的一侧向前推,另一个第五作动装置35将转向架20的另一侧向后拉,或者相反,从而使转向架20沿横向扭转摆动,通过设置在转向架20相应部位上的多个应力感应部件即可获取转向架20在横向扭转摆动作用下的应力变化。
为了对列车制动时转向架20的应力变化进行测试,如图1至图5所示,转向架试验设备还包括:多个第六作动装置36,多个第六作动装置36与转向架20的制动器吊座23连接,用于向制动器吊座23施加竖直方向的作用力。
具体地,多个第六作动装置36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的多个第六作动装置36与转向架20的前端的制动器吊座23连接,另一组的多个第六作动装置36与转向架20的后端的制动器吊座23连接,其中,两组的多个第六作动装置36在竖直方向沿相反方向向制动器吊座23施加相应的作用力,一组各个第六作动装置36将前端的制动器吊座23向下拉,另一组的各个第六作动装置36将后端的制动器吊座23向上顶,从而模拟列车在作动时转向架20受力的作用力并测试其受到的应力变化。
为了在对各个作动装置30的施力大小以及施力时液压作动杆的位移进行监控,进一步地,各个作动装置30上均设置有外置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外置力传感器用于监测作动装置30向转向架20的第一预设部位的施力大小,位移传感器用于监测作动装置30的液压作动杆的位移量。采用编程软件计算机参数设定,根据计算机预先设定的参数实施力加载,时时跟踪外置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的数据,记录存储在计算机内,保证工况试验合理性,获取试验数据准确性。
在具体测试时,将四个假转臂组成连同节点轴一同装入转向架20内,同时完成牵引梁50、牵引销座、无极调整垫70等装配工作。组装后的转向架20吊入试验台,转向架20的牵引销座插入中心支撑座11的方轴套内,方轴垂向以及横向两侧都有间隙,而纵向无间隙。吊入横向梁40并进行装配,调整顶头41与转向架20的相应部位卡紧至无间隙。推入四个脚支座12至相应部位,调整好无极调整垫70,牵引梁50连接两假转臂60,连接所有作动装置30。在转向架20的关键部位粘贴应力感应片,接入信号采集器和计算机,试验观察与存储应力变化数据。
启动第二作动装置32,即铅垂作动器向下,通过横向梁40对转向架20加载单侧或双侧载荷以模拟车辆载重,考核转向架20受力后的应力变化。
启动第一作动装置31,即横向作动器,第一作动装置31通过横向梁40下部的顶头41对转向架20加载正负载荷以模拟车辆横摆,考核转向架20整体和相应节点的受力;由于横向梁40在铅垂施力处设有二维滚柱42,横向梁40无约束且滚动磨擦,第一作动装置31输出力与实际载荷力更接近,检测更准确。
启动第三作动装置33,即纵向作动器,第三作动装置33通过牵引梁50、假转臂60对转向架20加载正负载荷以模拟车辆牵引工况,考核转向架20、牵引梁50、牵引销座以及各节点受力,由于横向梁40在铅垂施力处设有二维滚柱42,横向梁40也无纵向约束且滚动磨擦,第三作动装置33输出力与实际载荷力更接近,检测更准确。
调整无极调整垫70使转向架20的一角悬空,启动第四作动装置34,即扭曲作动器,通过附件对转向架20的侧架一端加载正负载荷以模拟车辆扭曲工况,测试转向架20的扭曲受力。
将假转臂60更换为一个真转臂,调整无极调整垫70,无极调整垫70和附件与转向架20之间间隙安装,启动扭曲作动器向下,通过无极调整垫70对真转臂弹簧承台面加载荷,考核真转臂弹簧承台面受力。依据标准要求,作超常载荷、疲劳载荷试验,获取检测数据。
启动两个第五作动装置35,即横向扭转摆动作动器,对转向架20的两侧施加相反的作用力,使转向架20发生横向扭转摆动,测试其应力变化。
启动多个第六作动装置36,即制动器连梁作动器,对转向架20的前端和后端的各个制动器吊座沿竖直方向施加相反的作用力,使转向架20的前端下拉、后端上翘或者前端上翘、后端下拉以模拟列车制动时转向架20的受力。
各个作动装置30单项开启可做单项模拟,各个作动装置30多项同时开启可做综合模拟试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转向架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装置(10),设置在转向架(20)的下方,用于与所述转向架(20)可拆卸地连接以将所述转向架(20)支撑至预设高度;所述支撑装置(10)包括:多个脚支座(12),每个所述脚支座(12)均位于所述转向架(20)的侧架(21)的端部下方,用于通过所述侧架(21)支撑所述转向架(20);
多个作动装置(30),多个所述作动装置(30)的一端与固定基础连接,多个所述作动装置(30)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向架(20)的多个第一预设部位可拆卸地连接,多个所述作动装置(30)用于沿多个方向向多个所述第一预设部位施加预设大小的作用力;
多个应力感应部件,多个所述应力感应部件贴附在所述转向架(20)的多个第二预设部位,以在多个所述作动装置(30)向多个所述第一预设部位施加作用力时感应多个所述第二预设部位的应力变化数值;
两个第三作动装置(33),两个所述第三作动装置(33)用于与所述转向架(20)的前端和/或后端连接,用于向所述转向架(20)施加沿所述转向架(20)的纵向的作用力;
两根牵引梁(50),两根所述牵引梁(50)沿所述转向架(20)的横向分别设置在所述转向架(20)的前端和后端,每个所述第三作动装置(33)与对应的一根牵引梁(50)连接;
多个假转臂(60),每个所述假转臂(60)的第一端与对应的一个所述侧架(21)铰接,每个所述假转臂(60)的第二端与对应的牵引梁(50)连接,以使所述第三作动装置(33)通过所述牵引梁(50)和假转臂(60)向所述转向架(20)施加沿所述转向架(20)的纵向的作用力;
每个所述假转臂(60)对应设置在一个所述脚支座(12)的上方;
其中,每个所述假转臂(60)下部设置有滚轮(61),每个所述假转臂(60)通过所述滚轮(61)与对应的所述脚支座(12)的上端面可滚动地抵接;
每个所述假转臂(60)上部与所述侧架(21)的端部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无极调整垫(70),所述无极调整垫(70)用于调节所述假转臂(60)和所述侧架(21)的端部之间的间距;
所述脚支座(12)通过所述假转臂(60)和所述无极调整垫(70)支撑所述侧架(21)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10)包括:
中心支撑座(11),设置在所述转向架(20)的下方并位于各个所述脚支座(12)之间,用于与所述转向架(20)的牵引销座可拆卸地连接以对所述转向架(20)进行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作动装置(30)包括:
第一作动装置(31),设置在所述转向架(20)的侧方,用于向所述转向架(20)施加沿所述转向架(20)的横向的作用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架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试验设备还包括:
横向梁(40),沿所述转向架(20)的横向设置,并与所述转向架(20)可拆卸地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作动装置(3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作动装置(31)分别与所述横向梁(40)的两端连接以通过所述横向梁(40)向所述转向架(20)施加沿所述转向架(20)的横向的作用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架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梁(40)的下部沿所述横向梁(40)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两个位置可调的顶头(41),两个所述顶头(41)用于在锁紧状态下与所述转向架(20)的预设部位抵接,以向所述转向架(20)施加沿所述转向架(20)的横向的作用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装置(30)还包括:
第二作动装置(32),设置在所述转向架(20)的上方,用于向所述转向架(20)施加沿所述转向架(20)的竖直方向的作用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架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试验设备还包括:
横向梁(40),沿所述转向架(20)的横向可拆卸地支撑连接在所述转向架(20)的两个侧架(21)上;
其中,所述第二作动装置(32)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作动装置(32)分别与所述横向梁(40)的两个端部的上方抵接以通过所述横向梁(40)向所述转向架(20)的两个所述侧架(21)施加竖直方向的作用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向架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梁(40)的两端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二维滚柱(42),两个所述第二作动装置(32)分别通过所述二维滚柱(42)与所述横向梁(40)的两端抵接,所述横向梁(40)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二维滚柱(42)与所述转向架(20)的两个所述侧架(21)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试验设备还包括:
第四作动装置(34),设置在所述侧架(21)的任意一个端部的上方,用于沿竖直方向向所述侧架(21)的的端部施加作用力。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试验设备还包括:
两个第五作动装置(35);
其中,转向架(20)的两个侧架(21)上均具有沿所述转向架(20)的横向突出的栓耳(22),每个所述第五作动装置(35)与对应的一个所述侧架(21)上的栓耳(22)连接用于向所述转向架(20)施加沿所述转向架(20)的纵向的作用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试验设备还包括:
多个第六作动装置(36);
多个第六作动装置(36)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的多个所述第六作动装置(36)与所述转向架(20)的前端的制动器吊座(23)连接,另一组的多个所述第六作动装置(36)与所述转向架(20)的后端的制动器吊座(23)连接,其中,两组的多个所述第六作动装置(36)在竖直方向沿相反方向向所述制动器吊座(23)施加相应的作用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架试验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装置(30)上设置有外置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所述外置力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作动装置(30)向所述转向架(20)的所述第一预设部位的施力大小,所述位移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作动装置(30)的作动杆的位移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148743.7A CN107036830B (zh) | 2017-03-13 | 2017-03-13 | 转向架试验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148743.7A CN107036830B (zh) | 2017-03-13 | 2017-03-13 | 转向架试验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036830A CN107036830A (zh) | 2017-08-11 |
CN107036830B true CN107036830B (zh) | 2019-06-04 |
Family
ID=59534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148743.7A Active CN107036830B (zh) | 2017-03-13 | 2017-03-13 | 转向架试验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03683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68917B (zh) * | 2017-11-10 | 2020-03-31 |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用于测试转向架构架承载能力的加载装置及测试系统 |
CN110108391B (zh) * | 2019-04-08 | 2021-01-22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轨力检测装置的安装架 |
CN110057603B (zh) * | 2019-05-22 | 2020-12-22 |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转向架试验台 |
CN113933077B (zh) * | 2021-09-22 | 2024-01-23 |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转向架构架测试用加载装置及转向架构架测试系统 |
CN113804465B (zh) * | 2021-09-22 | 2024-04-19 |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构架疲劳测试用约束装置及构架疲劳测试系统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16376A (zh) * | 2008-01-16 | 2008-07-09 | 吉林大学 | 四柱式轨道车辆转向架刚度检测系统 |
KR100946322B1 (ko) * | 2008-08-29 | 2010-03-08 | 한국기계연구원 | 대차프레임 시험장치용 저널결합구조 |
JP2011046243A (ja) * | 2009-08-26 | 2011-03-10 | Railway Technical Res Inst | 鉄道車両の組立台車枠及びその亀裂検出システム |
KR20120050297A (ko) * | 2010-11-10 | 2012-05-18 | 한국철도기술연구원 | 수평대변형을 고려한 유연구조 복합소재 대차프레임 하중시험용 지그장치 |
CN203455177U (zh) * | 2013-08-27 | 2014-02-26 |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车体强度试验转向架加载装置 |
CN104406803A (zh) * | 2014-11-20 | 2015-03-11 |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转向架构架强度试验的辅助加载装置 |
CN105136488A (zh) * | 2015-08-05 | 2015-12-09 | 北京新联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磁悬浮列车转向架检测的试验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
-
2017
- 2017-03-13 CN CN201710148743.7A patent/CN10703683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16376A (zh) * | 2008-01-16 | 2008-07-09 | 吉林大学 | 四柱式轨道车辆转向架刚度检测系统 |
KR100946322B1 (ko) * | 2008-08-29 | 2010-03-08 | 한국기계연구원 | 대차프레임 시험장치용 저널결합구조 |
JP2011046243A (ja) * | 2009-08-26 | 2011-03-10 | Railway Technical Res Inst | 鉄道車両の組立台車枠及びその亀裂検出システム |
KR20120050297A (ko) * | 2010-11-10 | 2012-05-18 | 한국철도기술연구원 | 수평대변형을 고려한 유연구조 복합소재 대차프레임 하중시험용 지그장치 |
CN203455177U (zh) * | 2013-08-27 | 2014-02-26 |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车体强度试验转向架加载装置 |
CN104406803A (zh) * | 2014-11-20 | 2015-03-11 |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转向架构架强度试验的辅助加载装置 |
CN105136488A (zh) * | 2015-08-05 | 2015-12-09 | 北京新联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磁悬浮列车转向架检测的试验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036830A (zh) | 2017-08-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36830B (zh) | 转向架试验设备 | |
CN101788392B (zh) | 疲劳与振动实验台及系统 | |
US7461556B2 (en) | Test system for dynamically analyzing a vehicle under simulated road conditions | |
RU2546913C2 (ru) | Испытательный и монтажный стенд | |
EP2372334B1 (en) | Vehicle-body integrated test bench | |
CN107314896A (zh) | 用于车辆悬架钢板弹簧三向动态性能试验设备及其应用 | |
KR100872072B1 (ko) | 철도차량 대차프레임 시험장치 지지구조 | |
CN108491594B (zh) | 一种基于轨侧布置应变片采集数据反求车轮与钢轨间作用力的方法 | |
CN104406803A (zh) | 转向架构架强度试验的辅助加载装置 | |
CN102235943A (zh) | 一种加载试验装置 | |
CN101788391B (zh) | 疲劳与振动实验模块 | |
CN101813567A (zh) | 基于模拟车架的轨道车辆转向架二系悬挂参数测量装置 | |
CN110823535B (zh) | 一种转向架试验台 | |
EP3265772A1 (de) | Mehrfachkonfigurationswindkanalwaage und verfahren zum umrüsten der windkanalwaage | |
CN112611579B (zh) | 一种两通道台架耐久测试方法 | |
CN106706343A (zh) | 一种弹性车轮的径向和轴向刚度测试方法及工装 | |
CN204241242U (zh) | 转向架构架强度试验的辅助加载装置 | |
CN110057603B (zh) | 一种轨道转向架试验台 | |
CN106053097B (zh) | 一种高精度平板式制动检验台 | |
EP2705344B1 (de) | Verfahren zum prüfen eines drehgestells eines schienenfahrzeugs sowie prüfstand für ein drehgestell eines schienenfahrzeugs | |
CN113865837B (zh) | 挂车牵引测试装置 | |
CN214373379U (zh) | 一种非承载式车身的车架台架耐久试验装置 | |
CN103543023A (zh) | 转向架副构架可靠性试验装置 | |
CN108168917B (zh) | 用于测试转向架构架承载能力的加载装置及测试系统 | |
CN201436576U (zh) | 基于多维力传感器的双轴悬架特性试验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