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35563B - 发动机水套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水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35563B
CN107035563B CN201710338949.6A CN201710338949A CN107035563B CN 107035563 B CN107035563 B CN 107035563B CN 201710338949 A CN201710338949 A CN 201710338949A CN 107035563 B CN107035563 B CN 1070355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jacket
cylinder
jacket
cylinder h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3894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35563A (zh
Inventor
赵礼飞
胡必谦
穆立侠
郑久林
高巧
徐勋
喻昆
兰剑
林欣欣
李贺柱
刘芯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33894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355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0355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355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355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355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02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 F02F1/1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for liquid cooling
    • F02F1/14Cylinders with means for directing, guiding or distributing liquid strea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cylinders or cylinder hea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24Cylinder heads
    • F02F1/26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 F02F1/36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for liquid cooling
    • F02F1/40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for liquid cooling cylinder heads with means for directing, guiding, or distributing liquid strea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cylinders or cylinder heads
    • F01P2003/027Cooling cylinders and cylinder heads in parall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水套,包括缸盖水套和缸体水套,缸盖水套上设置有出水口和水套缸孔,缸体水套上设置有进水口,其中,进水口设置在缸体水套的排气侧,且进水口与缸体水套的排气侧通道和进气侧通道连通;出水口设置在缸盖水套的中间位置,且出水口的轴线低于缸体水套所在平面。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水套,实现了冷却水同时进入排气侧通道和进气侧通道,有效缩短了水流的流程,使水流阻力减小,提高了冷却效果;此外,出水口设置在了缸体水套的中间位置,可以使水流经过缸盖火力面后迅速流到出水口,有效缩短了缸盖水套的水流流程,同时将出水口设置在缸盖水套下方较低的位置,可以增大排气侧气门桥处的流速,从而增大了对气门桥的冷却速度。

Description

发动机水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水套。
背景技术
发动机水套包括缸盖水套与缸体水套,水套直接冷却缸孔、缸盖气门桥,通过水套出水来冷却EGR等。但是由于水套的结构特点,水套各个部分的水流量大小不同,因此水套的各部分冷却能力也有差别。为了保证整点部位的冷却(例如排气侧气门桥),要求水套的水压降低<0.9bar,气门桥水流量为1.5-2.0m/s,缸体水套水流量为0.2-0.5m/s。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缸体水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缸盖水套的结构示意图,同时参照图1和图2,该缸体水套包括进水口1,该进水口1设置在缸体水套上与进气侧和排气侧垂直的一侧上,缸盖水套包括排水口,该排水口与缸盖水套在同一平面内,冷却水从进水口1流入缸体水套的进气侧,并从进气侧流入排气侧,再从缸盖水套的一端流入,并在缸盖水套中依次流经各个部位,最终从缸盖水套上的排水口流出,以此循环达到冷却效果。但现有发动机缸体缸盖水套进出水口2压力损失过大,说明水套内水流阻力大,不利于冷却。缸盖进气侧水流量小,缸盖排气侧气门桥冷却水流速最小为1.0m/s,流速低,且水套水压降低>0.9bar,水流阻力大,冷却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水套,以减小水流阻力,减小水流压降,提高缸盖排气侧气门桥的冷却流量,提高冷却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水套,包括缸盖水套和缸体水套,所述缸盖水套上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缸体水套上设置有进水口和水套缸孔,其中:
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缸体水套的排气侧,且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缸体水套的排气侧通道和进气侧通道连通;
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缸盖水套的中间位置,且所述出水口的轴线低于所述缸体水套所在平面。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水套,其中,优选的是,在相邻所述水套缸孔的连接处设置有流道,所述进气侧通道和所述排气侧通道通过所述流道连通。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水套,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水套缸孔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套缸孔、第二水套缸孔、第三水套缸孔和第四水套缸孔,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套缸孔上,所述流道包括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和第四流道,所述第一流道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套缸孔和所述第二水套缸孔的连接处,所述第二流道设置在所述第二水套缸孔和所述第三水套缸孔的连接处,所述第三流道设置在所述第三水套缸孔和所述第四水套缸孔的连接处,所述第四流道设置在所述第四水套缸孔上远离所述第三水套缸孔的一侧边缘上。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水套,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流道的进水口设置在所述排气侧,所述第一流道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进气侧,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三流道和所述第四流道的进水口设置在所述进气侧,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三流道和所述第四流道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排气侧。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水套,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缸体水套上设置有第一上水孔和第二上水孔,所述第一上水孔设置在所述缸体水套的排气侧,所述第二上水孔设置在所述缸体水套的进气侧,且所述缸体水套和所述缸盖水套通过所述第一水套缸孔和所述第二水套缸孔连通。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水套,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上水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上水孔的直径。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水套,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上水孔和所述第二上水孔的数量各为四个,且四个所述第一上水孔分别设置在四个水套缸孔上,四个所述第二上水孔分别设置在四个水套缸孔上。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水套,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缸体水套上还设置有第三上水孔,所述第三上水孔设置在所述第四流道上。
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水套,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三上水孔的数量为一个。
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水套,实现了冷却水同时进入排气侧通道和进气侧通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冷却水依次流经进气侧通道和排气侧通道,而导致排气侧的冷却滞后的问题,该发动机水套有效缩短了水流的流程,使水流阻力减小,提高了冷却效果;此外,出水口设置在了缸体水套的中间位置,可以使水流经过缸盖火力面后迅速流到出水口,有效缩短了缸盖水套的水流流程,同时将出水口设置在缸盖水套下方较低的位置,可以增大排气侧气门桥处的流速,从而增大了对气门桥的冷却速度。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第一上水孔、第二上水孔和第三上水孔,实现了对缸盖水套上各部位的冷却,提高了冷却水的流量和流速,进而提高了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缸体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缸盖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水套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缸体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缸体水套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进水口 2-出水口 100-缸体水套
101-第一流道 102-第二流道 103-第三流道
104-第四流道 105-第一上水孔 106-第二上水孔
107-第三上水孔 110-第一水套缸孔 120-第二水套缸孔
130-第三水套缸孔 140-第四水套缸孔 150-进水口
200-缸盖水套 210-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同时参照图3至图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水套,包括缸盖水套200和缸体水套100,缸盖水套200上设置有出水口210和水套缸孔,缸体水套100上设置有进水口150,其中,进水口150设置在缸体水套100的排气侧,且进水口150与缸体水套100的排气侧通道和进气侧通道连通;出水口210设置在缸盖水套200的中间位置,且出水口210的轴线低于缸体水套100所在平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水套在工作过程中,从进水口150进入的冷却水可以同时流入缸体水套100的排气侧通道和进气侧通道,相对于现有技术,该发动机水套可以使缸体水套100的排气侧和进气侧同时实现冷却,无需使冷却水依次流经进气侧通道和排气侧通道,而导致排气侧的冷却滞后,该发动机水套有效缩短了水流的流程,使水流阻力减小,提高了冷却效果。此外,出水口210设置在了缸体水套100的中间位置,可以使水流经过缸盖火力面后迅速流到出水口210,有效缩短了缸盖水套200的水流流程,同时将出水口210设置在缸盖水套200下方较低的位置,可以增大排气侧气门桥处的流速,从而增大了对气门桥的冷却速度。
进一步地,在相邻水套缸孔的连接处设置有流道,进气侧通道和排气侧通道通过流道连通,水流可以在流道中流动,从而可以使发动机缸孔周围温度加速降低,提高冷却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水套缸孔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套缸孔110、第二水套缸孔120、第三水套缸孔130和第四水套缸孔140,进水口150设置在第一水套缸孔110上,为了提高各水套缸孔附近的冷却效果,流道可以包括第一流道101、第二流道102、第三流道103和第四流道104,第一流道101设置在第一水套缸孔110和第二水套缸孔120的连接处,第二流道102设置在第二水套缸孔120和第三水套缸孔130的连接处,第三流道103设置在第三水套缸孔130和第四水套缸孔140的连接处,第四流道104设置在第四水套缸孔140上远离第三水套缸孔130的一侧边缘上。
进一步地,第一流道101的进水口150设置在排气侧,第一流道101的出水口210设置在进气侧,第二流道102、第三流道103和第四流道104的进水口150设置在进气侧,第二流道102、第三流道103和第四流道104的出水口210设置在排气侧,在冷却水从进水口150进入到缸体水套100的过程中,冷却水分别进入到排气侧通道和进气侧通道,同时,排气侧通道中的冷却水可以通过第一流道101流入进气侧通道,且进气侧通道的冷却水可以通过第二流道102、第三流道103和第四流道104流入排气侧通道,从而可以加速缸体水套100中冷却水的流动,增强了冷却水在缸体水套100中的可循环性。
进一步地,缸体水套100上设置有第一上水孔105和第二上水孔106,第一上水孔105设置在缸体水套100的排气侧,第二上水孔106设置在缸体水套100的进气侧,且缸体水套100和缸盖水套200通过第一水套缸孔110和第二水套缸孔120连通,即冷却水可以通过第一上水孔105和第二上水孔106流入缸盖水套200中,从而可以同时对缸盖水套200的进气侧和排气侧进行冷却,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冷却水需要从缸盖的水套一端进入并依次流经各个部位,有效提高了冷却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排气侧的温度高于进气侧的温度,故为了加速排气侧的冷却,第一上水孔105的直径大于第二上水孔106的直径,由此可以使从缸体水套100排气侧进入缸盖水套200中的水流量大于进气侧,从而可以使进入缸盖水套200中的冷却水迅速向排气侧气门桥周围扩散,有效提高了对排气侧气门桥的冷却,使气门桥的冷却水流速由现有技术中的1.0m/s增大到2.0m/s。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上水孔105的直径为12mm,第二上水孔106的直径为3mm。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缩短冷却水进入到缸盖水套200各部位的时间,提高对缸盖水套200各部位冷却的均匀性,第一上水孔105和第二上水孔106的数量可以各为四个,且四个第一上水孔105分别设置在四个水套缸孔上,四个第二上水孔106也分别设置在四个水套缸孔上。
进一步地,缸体水套100上还设置有第三上水孔107,第三上水孔107设置在第四流道104上,冷却水可以从第三上水孔107进入到缸盖水套200中,从而可以加强对缸盖水套200后端的冷却。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缸盖水套200后端的水流量较小,第三上水孔107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且第三上水孔107的直径为6mm。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水套,实现了冷却水同时进入排气侧通道和进气侧通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冷却水依次流经进气侧通道和排气侧通道,而导致排气侧的冷却滞后的问题,该发动机水套有效缩短了水流的流程,使水流阻力减小,提高了冷却效果;此外,出水口设置在了缸体水套的中间位置,可以使水流经过缸盖火力面后迅速流到出水口,有效缩短了缸盖水套的水流流程,同时将出水口设置在缸盖水套下方较低的位置,可以增大排气侧气门桥处的流速,从而增大了对气门桥的冷却速度。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第一上水孔、第二上水孔和第三上水孔,实现了对缸盖水套上各部位的冷却,提高了冷却水的流量和流速,进而提高了冷却效率。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发动机水套,包括缸盖水套和缸体水套,所述缸盖水套上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缸体水套上设置有进水口和水套缸孔,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缸体水套的排气侧,且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缸体水套的排气侧通道和进气侧通道连通;
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缸盖水套的中间位置,且所述出水口的轴线低于所述缸体水套和所述缸盖水套配合的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水套,其特征在于,在相邻所述水套缸孔的连接处设置有流道,所述进气侧通道和所述排气侧通道通过所述流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套缸孔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套缸孔、第二水套缸孔、第三水套缸孔和第四水套缸孔,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套缸孔上,所述流道包括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和第四流道,所述第一流道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套缸孔和所述第二水套缸孔的连接处,所述第二流道设置在所述第二水套缸孔和所述第三水套缸孔的连接处,所述第三流道设置在所述第三水套缸孔和所述第四水套缸孔的连接处,所述第四流道设置在所述第四水套缸孔上远离所述第三水套缸孔的一侧边缘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的进水口设置在所述排气侧,所述第一流道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进气侧,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三流道和所述第四流道的进水口设置在所述进气侧,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三流道和所述第四流道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排气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水套上设置有第一上水孔和第二上水孔,所述第一上水孔设置在所述缸体水套的排气侧,所述第二上水孔设置在所述缸体水套的进气侧,且所述缸体水套和所述缸盖水套通过所述第一水套缸孔和所述第二水套缸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水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上水孔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水孔和所述第二上水孔的数量各为四个,且四个所述第一上水孔分别设置在四个水套缸孔上,四个所述第二上水孔分别设置在四个水套缸孔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水套上还设置有第三上水孔,所述第三上水孔设置在所述第四流道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上水孔的数量为一个。
CN201710338949.6A 2017-05-15 2017-05-15 发动机水套 Active CN1070355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38949.6A CN107035563B (zh) 2017-05-15 2017-05-15 发动机水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38949.6A CN107035563B (zh) 2017-05-15 2017-05-15 发动机水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35563A CN107035563A (zh) 2017-08-11
CN107035563B true CN107035563B (zh) 2019-04-16

Family

ID=59537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38949.6A Active CN107035563B (zh) 2017-05-15 2017-05-15 发动机水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355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89711A (zh) * 2017-12-27 2018-05-04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缸柴油机气缸体的冷却水套
CN110836138A (zh) * 2018-08-17 2020-02-25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和车辆
CN111852682B (zh) * 2020-06-04 2022-04-05 浙江义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冷却水套系统、发动机冷却方法及车辆
CN114046210B (zh) * 2021-12-29 2023-09-1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油机冷却水套结构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59222Y (zh) * 2007-04-04 2008-05-14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单缸一盖双层水套
KR20090008641A (ko) * 2007-07-18 2009-01-2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엔진의 냉각수 순환 구조
CN202746025U (zh) * 2012-09-07 2013-02-20 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发动机冷却水套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03271935U (zh) * 2013-04-26 2013-11-06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气缸盖双层水套型芯
CN203383916U (zh) * 2013-08-01 2014-01-08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缸体水套
CN103883382A (zh) * 2014-04-18 2014-06-25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及其小循环冷却系统
DE102015202491A1 (de) * 2015-02-12 2016-08-1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Kühlmittelmantel für einen Zylinderkopf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59222Y (zh) * 2007-04-04 2008-05-14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单缸一盖双层水套
KR20090008641A (ko) * 2007-07-18 2009-01-2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엔진의 냉각수 순환 구조
CN202746025U (zh) * 2012-09-07 2013-02-20 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发动机冷却水套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03271935U (zh) * 2013-04-26 2013-11-06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气缸盖双层水套型芯
CN203383916U (zh) * 2013-08-01 2014-01-08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缸体水套
CN103883382A (zh) * 2014-04-18 2014-06-25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及其小循环冷却系统
DE102015202491A1 (de) * 2015-02-12 2016-08-1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Kühlmittelmantel für einen Zylinderkopf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35563A (zh) 2017-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35563B (zh) 发动机水套
CN103867332B (zh) 一种水冷发动机及其气缸盖
CN201326468Y (zh) 带有冷却水套的缸盖
CN107956590B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其冷却方法
CN109184935A (zh) 复合式气缸盖的高位冷却水套结构
CN204163873U (zh) 一种低速柴油机用活塞的冷却结构
CN113202567B (zh) 一种高压涡轮导向冷却叶片缘板的冷却结构设计方法
CN105673089A (zh) 一种燃气轮机涡轮无冠气膜冷却转子叶片
CN109931114A (zh) 一种新型冲击冷却扰流结构
CN106337753A (zh) 气缸盖精确冷却方法
CN206513451U (zh) 一种高效冷却的四气门发动机气缸盖
CN210889137U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
CN205260151U (zh) 发动机缸盖的冷却结构
CN107044356A (zh) 四缸两气门柴油机的水套结构
CN203730252U (zh) 一种车用空气压缩机冷却结构
CN208870705U (zh) 复合式气缸盖的高位冷却水套结构
CN205445688U (zh) 一种燃气轮机涡轮无冠气膜冷却转子叶片
CN205154366U (zh) 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其发动机
CN207004666U (zh) 消除冷却死角的发动机缸体水道
CN102705099A (zh) 发动机气缸盖的冷却结构
CN202690241U (zh) 发动机气缸盖的冷却结构
CN203515787U (zh) 消防柴油机用中冷器
CN102392751B (zh) 柴油机及其气缸盖
CN210660332U (zh) 一种分层冷却气缸盖
CN208236511U (zh) 带有中隔板的气缸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