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26687B - 通信装置以及控制通信装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以及控制通信装置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26687B
CN107026687B CN201610837108.5A CN201610837108A CN107026687B CN 107026687 B CN107026687 B CN 107026687B CN 201610837108 A CN201610837108 A CN 201610837108A CN 107026687 B CN107026687 B CN 1070266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antenna
received signal
present disclosure
signal str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371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26687A (zh
Inventor
俞炫硕
金度润
金钒坤
朴焕
李在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26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266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266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266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0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81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based on current reception conditions, e.g. switching to different antenna when signal level is below thresho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 H04B17/12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of transmit antennas, e.g. of the amplitude or ph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1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for calibration; for correcting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and antenna path selection
    • H04B7/08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multiple receivers and antenna path selection selecting best antenna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3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based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subscriber speed or 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4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subgroups of receive antennas
    • H04B7/0877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subgroups of receive antennas switching off a diversity branch, e.g. to save pow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装置以及一种控制通信装置的方法。所述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接收器,被配置为连接到用于接收第一信号的第一天线以及用于接收第二信号的第二天线;处理器,电耦接到所述至少一个接收器,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对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校准操作来测量第一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基于测量出的第一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来选择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一个天线,并控制所述至少一个接收器通过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被选择的一个天线来接收信号。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以及控制通信装置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通信装置以及一种控制所述通信装置的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在减小功耗的同时具有分集功能(也称为分集)的性能优点的通信装置以及控制所述通信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尽管用户设备(UE)已经在尺寸和重量上减小,但是需要用于通过一个终端提供针对各种频带的移动通信服务的功能。此外,在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是,在移动通信领域,分集天线被用于缓解由多路径信号传播导致的衰减。
提供了各种接收天线分集方法,例如,等增益合并(EGC)、最大比合并(MRC)、空时分组码(STBC)、空频分组码(SFBC)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常,当存在通话中断的顾虑时或者当在弱的电气条件下接收到具有高服务质量(QoS)的信号时,尽管功耗增大,但是UE执行分集功能。此外,在良好的电气条件下或者当不存在具有特别高的QoS的服务时,UE考虑到电池消耗而禁用分集功能。
由于在两个或更多个射频(RF)集成电路(IC)路径中存在独立的噪声组件,因此分集性能的优点在于信噪比(SNR)可在接收器执行合并的情况下被提高。此外,当一个天线的SNR在其它天线的SNR高时下降时,可通过其它天线来防止接收包的丢失。
为了使用分集,至少两个天线(例如,至少两条路径)应处于使能状态(例如,“开启状态”),这增加了功耗。由于功耗增加,在实际使用UE时所有天线路径可被使能以进行分集的时间受限,因此,可实现分集性能优点的时间受限。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其中,所述通信装置可通过以下操作来持续实现分集性能优点:根据基于校准处理或估计出的多普勒频率而确定的信号质量的测量周期来测量天线的信号接收状态并控制具有较高性能的天线接收信号,并可通过当信号被接收到时仅使用一个(或使用更多个)天线来减小功耗。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通信装置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通信装置的方法可通过以下步骤来持续实现分集性能优点:根据基于校准处理或估计出的多普勒频率而确定的信号质量的测量周期来测量天线的信号接收状态并控制具有较高性能的天线接收信号,并可通过当信号被接收到时仅使用一个(或使用更多个)天线来减小功耗。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包括通信装置的UE,其中,所述UE可通过以下操作来持续实现分集性能优点:根据基于校准处理或估计出的多普勒频率而确定的信号质量的测量周期来测量天线的信号接收状态并控制具有较高性能的天线接收信号,并可通过当信号被接收到时仅使用一个(或使用更多个)天线来减小功耗。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包括通信装置的UE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包括通信装置的UE的方法可通过以下步骤来持续实现分集性能优点:根据基于校准处理或估计出的多普勒频率而确定的信号质量的测量周期来测量天线的信号接收状态并控制具有较高性能的天线接收信号,并可通过当信号被接收到时仅使用一个(或使用更多个)天线来减小功耗。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接收器,被配置为连接到用于接收第一信号的第一天线以及用于接收第二信号的第二天线;处理器,电耦接到所述至少一个接收器,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对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校准操作来测量第一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基于测量出的第一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来选择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一个天线,并控制所述至少一个接收器通过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被选择的一个天线来接收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通信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对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校准来测量第一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其中,第一天线用于接收第一信号,第二天线用于接收第二信号;基于测量出的第一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来选择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一个天线;通过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被选择的一个天线来接收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通信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测量由第一天线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质量;基于通信装置的速度,确定用于测量由第二天线接收到的第二信号的质量的周期;根据确定出的用于测量的周期来测量第二信号的质量,并基于测量出的第一信号的质量和测量出第二信号的质量来选择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用于接收信号的一个天线。
附图说明
从下面的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以上和其它方面、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显,其中,在附图中:
图1A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框图;
图1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包括通信装置的UE的框图;
图2A和图2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控制通信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的子帧格式;
图4和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效果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然而,应理解的是,不存在将本公开限于这里所公开的特定形式的意图;相反,意图在于,本公开应被解释为覆盖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各种修改、等同物和/或替代物。在描述附图的过程中,相似的附图标号可用于指定相似的元件。
如在这里所使用,术语“具有”、“可具有”、“包括”或“可包括”指示相应特征(例如,数值、功能、操作或诸如组件的元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
在本公开中,术语“A或B”、“A和/或B中的至少一项”或者“A和/或B中的一项或更多项”包括所列项的所有可能的组合。例如,术语“A或B”、“A和B中的至少一项”或者“A或B中的至少一项”指示:(1)包括至少一个A,(2)包括至少一个B,或者(3)包括至少一个A和至少一个B。
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所述第一”或“所述第二”可修饰各种组件,而不考虑顺序和/或重要性,但并不意图限制相应组件。例如,尽管第一用户装置和第二用户装置两者是用户装置,但是第一用户装置和第二用户装置指示不同的用户装置。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被称为第一元件。
当陈述一个元件(例如,第一元件)“与”另一元件(例如,第二元件)“(可操作地或通信地)耦接”/“被耦接到”另一元件或者“被连接到”另一元件时,意在被解释为一个元件与所述另一元件直接连接或者一个元件经由又一元件(例如,第三元件)被间接连接到所述另一元件。相反,可理解的是,当元件(例如,第一元件)被称为“直接连接到”/“直接耦接到”另一元件(例如,第二元件)时,不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元件(例如,第三元件)。
在本公开中陈述的术语“被配置为”可根据情形与例如“适用于”、“具有…的能力”、“被设计为”、“被调整为”、“被制作为”或者“能够…”互换使用。术语“被配置为”可不必指示在硬件上“被专门设计为”。可选地,在一些情形下,术语“设备被配置为”可指示设备连同其它装置或组件一起“能够…”。例如,术语“被调整为(或被配置为)执行A、B和C的控制模块”可指示仅用于执行相应操作的专用控制模块(例如,嵌入式控制模块)或可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模块中的一个或更多个软件程序来执行相应操作的通用控制模块(例如,中央处理器(CPU)或应用处理器(AP))。
这里陈述的术语仅用于描述本公开的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意图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如这里所陈述,除非上下文清楚地另有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也可包括复数形式。除非另有限定,否则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领域中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如在通常使用的词典中限定的这些术语可被解释为具有与相关技术的领域中的上下文含义相同的含义,并且除非在本公开中被清楚地进行了限定,否则不意在被解释为具有理想或过于正式的含义。在一些情况下,即使在本公开中限定的术语也不应被解释为排除本公开的实施例。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和用户终端。在本公开中,术语“用户”可指使用通信装置的人、使用通信装置的设备(例如,人工智能电子装置)、使用用户终端的人或使用用户终端的装置。
图1A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00的框图。
参照图1A,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100可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一个或更多个接收器101a和101b、连接到所述一个或更多个接收器101a和101b的天线(例如,第一天线104a和第二天线104b)、处理器102以及存储器103。
所述一个或更多个接收器101a和101b可在例如通信装置100与外部装置(例如,图1B中示出的第一外部电子装置130、第二外部电子装置140或服务器150)之间建立通信。接收器101a和101b可通过第一天线104a和第二天线104b接收从外部装置130至外部装置150输出的各种信号。例如,所述一个或更多个接收器101a和101b可通过无线通信或有线通信连接到图1B中示出的网络120,并可从外部装置接收信号。
无线通信可使用例如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作为蜂窝通信协议:长期演进(LTE)、先进的LTE(LTE-A)、CDMA、宽带CDMA(WCDMA)、通用移动电话通信系统(UMTS)、无线宽带(WiBro)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此外,无线通信可包括例如短距离通信。短距离通信可根据使用区域、带宽等而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无线保真(Wi-Fi)、蓝牙、近场通信(NFC)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GNSS可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北斗导航卫星系统(“Beidou”)和基于卫星的欧洲全球导航系统(“Galileo”)。“GPS”可与“GNSS”互换使用。有线通信可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SB)、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推荐标准232(RS-232)和普通老式电话服务(POTS)。图1B中示出的网络120可包括诸如计算机网络(例如,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互联网和电话网络的通信网络中的至少一个通信网络。
图1A示出第一天线104a连接到一个接收器101a的情况。然而,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多个天线可连接到一个接收器101a,并且所述一个或更多个接收器101a和101b可用一个或更多个收发器来替代。术语“接收器101a和接收器101b”以及“收发器”可与诸如“通信模块”或“通信接口”的各种术语互换使用。此外,尽管图1A中天线的数量是2,但是这仅是用于描述本公开的示例,并且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天线(例如,四个天线)。
所述一个或更多个接收器101a和101b可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用于处理接收信号的RF IC、模数转换器(ADC)、低通滤波器(LPF)和信道估计器。
处理器102可包括通信处理器(CP)。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处理器102可包括CPU和AP中的一项或更多项。处理器102可执行例如与通信装置100的至少一个其它元件的控制和/或通信相关的操作或数据处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术语“处理器”可与诸如“控制模块”、“控制单元”和“控制器”的各种术语互换。
处理器102可包括以下模块中的至少一个模块: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估计模块、信干噪比(SINR)估计模块、多普勒估计模块和天线切换控制模块。
存储器103可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器103可存储例如与通信装置100的至少一个其它元件相关的指令或数据。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存储器103可存储软件和/或程序。程序可包括例如内核、中间件、应用编程接口(API)和/或应用程序(或“应用”)。尽管图1A示出通信装置100中包括存储器103,但是这仅是用于描述本公开的示例。可在制造通信装置100的过程中省略存储器103。
图1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包括通信装置100的UE 110的框图。
参照图1B,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UE 110可包括通信装置100、显示器120和输入/输出接口114。
显示器112可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E)显示器和电子纸显示器。显示器112可向用户显示例如各种类型的内容(例如,文本、图像、视频、图标或符号)。显示器112可包括触摸屏,并可接收例如使用电子笔或用户身体的部位进行的触摸输入、手势输入、接近输入或悬停输入。
输入/输出接口114可用作可将从用户或外部装置输入的指令或数据传输到UE110的另一元件的接口。此外,输入/输出接口114可向用户或另一外部装置输出从UE 110的另一元件接收的指令或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UE 110还可包括存储模块(例如,存储器)或处理器(例如,应用处理器)。
图2A和图2B是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控制通信装置100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2A,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控制通信装置100的方法可包括通过第一天线104a接收第一信号的步骤200。在本公开中,术语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用于在由第一天线104a和第二天线104b接收的信号之间进行区分,但是信号不限于不同的信号。也就是说,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可以是相同的信号或不同的信号。此外,在步骤200,第二天线104b处于禁用状态并且仅第一天线104a处于启用状态的情况作为示例被描述。
在本公开中,有时,第一天线104a可指示当前处于启用状态的天线,第二天线104b可指示当前处于禁用状态(例如,“关闭”状态)的天线。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控制通信装置100的方法可包括确定通信装置100所连接到的网络的类型是否是N-频率网络类型的步骤205。可基于指示N-频率网络类型的指示符(例如,“N-频率指示符”)来执行步骤205。更具体地,处理器102可根据是否从基站(BS)接收到N-频率指示符或者接收到的N-频率指示符是否指示N-频率类型(例如,在N-频率网络类型的情况下“N-频率指示符=1”,在1-频率网络类型的情况下“N-频率指示符=0”)来确定网络类型是否是N-频率网络类型。N-频率指示符可被插入到第一信号中并可被发送到通信装置100,或者可通过与接收第一信号所通过的路径不同的路径而被发送到通信装置100。在TD-SCDMA中,N-频率网络类型(例如,网络环境)可指频率F1(例如,主频率)与频率F2(例如,工作频率)不相同的网络类型。
图3示出TD-SCDMA的子帧。
参照图3,主频率(F1)可指分配给子帧的时隙(TS)#0和专用时隙(SS)的频率,工作频率(F2)可指分配给下行TS(例如,TS#1至TS#6)的频率。此外,根据本公开的1-频率网络类型可指频率F1与频率F2是相同频率的网络类型。
基于步骤205中的确定的结果,当网络类型不是N-频率网络类型时(也就是说,当网络类型是1-频率网络类型时),处理器102可执行确定是否执行了对第一天线104a和第二天线104b的校准(例如,直流(DC)校准)的步骤210。可由经由处理器102控制的所述一个或更多个接收器101a和101b执行对第一天线104a和第二天线104b的校准。当接收路径的相位或残余DC偏移特性根据例如频移或频率改变而被改变时,可执行校准以校准(或修正)改变的相位或残余DC偏移特性。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控制通信装置100的方法可包括分别测量通过第一天线接收的第一信号和通过第二天线接收的第二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步骤215。为了执行校准,第一天线104a和第二天线104b两者应被设置为处于启用状态。步骤215可在第一天线104a和第二天线104b两者处于启用状态时被执行以执行校准。在执行校准之后,处理器102可进行控制以在第一天线104a和第二天线104b中的一个天线进入禁用状态之前执行步骤215。为此,处理器102可根据预定时间延长第一天线104a和第二天线104b两者处于启用状态的时间,以执行校准。可选地,处理器102可进行控制以同时执行校准和步骤215。可由RSSI估计模块执行步骤215。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控制通信装置100的方法可包括将测量出的第一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和测量出的第二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行比较的步骤220。控制通信装置100的方法可包括步骤225:基于在步骤220中的确定的结果,当第一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强于第二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时,处理器102保持对第一天线104a的选择并通过第一天线104a接收信号。控制通信装置100的方法可包括步骤230:基于在步骤220的确定的结果,当第一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第二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时,处理器102选择第二天线104b并通过第二天线104b接收信号。接收信号强度可基于例如RSSI来确定(或测量)。
如以上参照图2A描述的控制通信装置100的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在使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处于启用状态的同时执行校准时,测量所述两个(或更多个)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并根据测量出的接收信号强度来选择天线,这创建了使用分集性能优点的同时还减小功耗的效果。此外,由于TS#0的频率与下行TS(例如,TS#1至TS#6)的频率相同(即,F1=F2),因此可以选择高可靠性天线。
与图2A不同,图2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控制通信装置100而不考虑执行校准(例如,校准不被执行)的方法的流程图,其中,在该方法中,频率F1不同于频率F2。
参照图2B,所述方法可包括步骤235:基于在步骤205的确定的结果,当网络类型是N-频率网络类型时,测量第一信号的质量。第一信号的质量可包括例如SINR或SNR。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测量第一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步骤可与测量信号的质量的步骤235同时被执行,或者可代替步骤235而被执行。步骤235可由处理器102或SINR估计模块执行。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控制通信装置100的方法可包括依据根据多普勒估计而估计出的多普勒频率来确定用于测量第二信号的质量的周期的步骤240。测量周期可随着估计出的多普勒频率增大而减小,并可随着估计出的多普勒频率减小而增大。估计出的多普勒频率与测量周期之间的相关性可以以映射表的形式存储在UE 110中。处理器102可参照映射表来确定测量周期。可例如以子帧或时间为单位来确定测量周期。可基于承诺信息速度(CIR)分接位置(tap position)或SINR变化来估计多普勒频率。步骤240可由例如处理器102或多普勒估计模块执行。为了根据确定出的测量周期来测量第二信号的质量,处理器102可控制一个或更多个接收器101a和101b将第二天线104b的状态切换到启用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控制通信装置100的方法可包括根据确定出的测量周期来测量第二信号的信号质量的步骤245。与以上对于步骤235的描述类似,第二信号的信号质量可包括SINR或SNR。测量第一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步骤可与测量第二信号的质量的步骤245同时被执行,或者可代替步骤235而被执行。步骤245可由处理器102或SINR估计模块执行。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控制通信装置100的方法可包括将测量出的第一信号的质量与测量出的第二信号的质量进行比较的步骤250。步骤250可额外地或可选地包括将第一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与第二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进行比较的步骤。步骤250可由处理器102执行。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控制通信装置100的方法可包括步骤255:基于在步骤250中的确定的结果,当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比第二信号的信号质量好时(例如,当第一信号的SINR大于第二信号的SINR时),处理器102保持对第一天线104a的选择并通过第一天线104a来接收信号。控制通信装置100的方法可包括步骤260:当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比第二信号的信号质量差时(例如,当第一信号的SINR小于或等于第二信号的SINR时),处理器102选择第二天线104b并通过第二天线104b来接收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控制通信装置100的方法还可包括在步骤235之前初始化参数的步骤。参数可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例如测量周期、关于当前处于启用状态的天线的信息以及关于当前处于禁用状态的天线的信息。
如以上参照图2B描述的控制通信装置100的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即使当不执行校准和/或当TS#0的频率和下行TS(例如,TS#1至TS#6)的频率不同时,也根据基于估计出的多普勒频率而确定的测量周期来周期性地测量处于禁用状态的天线的信号质量并选择天线,这创建了使用分集性能优点同时还减小功耗的效果。
尽管已描述了与图2A和图2B有关的本公开的实施例在TD-SCDMA系统中被执行,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可被等同地或类似地应用于诸如LTE系统、LTE-A系统等的各种通信系统。
图4和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效果的图表。
图4示出在专用物理信道(DPCH)12.2kbps和高速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HS-PDSCH)16正交幅度调制(16-QAM)类别13中的性能测量结果。在图4中,第一天线104a被称为主接收(Rx)路径(PRX),第二天线104b被称为分集rx路径(DRX)。此外,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DPCH具有2个信道化码和8个正交信道噪声仿真器(OCNS),HS-PDSCH具有12个信道化码并且无OCNS。假设衰落信道使用3GPP的传播信道类型PA3、VA30和VA120并且训练序列模式是默认模式,Kcell=8。
参照图4,通过测量结果400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测量结果410和420之间的比较,注意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测量结果与测量结果400相比具有更小的块误率(BLER)。
类似地,图5示出TD-SCDMA的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16-QAM吞吐量仿真结果。当测量周期与10个子帧相应时,注意到,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性能增益510和性能增益520比相应的性能增益500大2dB到3dB或更多。
如这里所陈述的术语“模块”可例如指示包括硬件、软件和固件中的一项或者硬件、软件和固件中的两项或更多项的组合的单元。术语“模块”可与例如术语“单元”、“逻辑”、“逻辑块”、“组件”或“电路”互换使用。术语“模块”可以是集成组件元件的最小单元或集成组件元件的一部分。术语“模块”可指示用于执行一个或更多个功能或部分功能的最小单元。术语“模块”可指示可在机械上或在电学上被实现的装置。例如,根据本公开的术语“模块”可包括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以及用于执行已知的或将被开发的操作的可编程逻辑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装置(例如,模块或模块的功能)或方法(例如,操作)中的至少一些装置或方法可通过以程序模块形式存储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命令来实现。当由控制模块(例如,处理器102)执行时指令可使一个或更多个控制模块执行与该指令相应的功能。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例如存储器103。
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记录存储介质可包括硬盘、软盘、磁介质(例如,磁带)、光学介质(例如,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和数字通用盘(DVD))、磁光介质(例如,软光盘)、硬件装置(例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存存储器)等。此外,程序指令可包括可通过使用解释器在计算机中执行的高级语言代码以及由编译器产生的机器代码。前述硬件装置可被配置为作为一个或更多个软件模块进行操作以便执行本公开的操作,反之亦可。
根据本公开的程序模块可包括前述组件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组件,或者还可包括附加组件,或者可省略前述组件中的一些组件。由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模块、程序模块或其它组件元件执行的操作可被顺序地、并行地、重复地或以启发式方式执行。此外,一些操作可根据另一顺序被执行或可被省略,或者其它操作可被添加。
提供这里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仅用于容易地描述本公开的技术细节并帮助理解本公开,而不是意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因此,意图是,本公开被解释为基于本公开的所有修改和改变或者修改和改变的形式落入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的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接收器,被配置为连接到用于接收第一信号的第一天线以及用于接收第二信号的第二天线;
处理器,电耦接到所述至少一个接收器,
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对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校准操作来测量第一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基于测量出的第一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来选择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一个天线;控制所述至少一个接收器通过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被选择一个天线来接收信号;以及基于指示符是否指示一种频率类型来执行校准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指示符包括在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中的一个信号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处理器还被配置为:如果指示符指示一种频率类型,则执行校准操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处理器还被配置为:基于具有测量出的第一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之中的较高的接收信号强度的信号来选择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一个天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处理器还被配置为:在执行校准操作之前控制所述至少一个接收器通过第一天线接收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测量出的第一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包括估计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
7.一种控制通信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对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校准来测量第一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其中,第一天线用于接收第一信号,第二天线用于接收第二信号;
基于测量出的第一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来选择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一个天线;
通过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被选择一个天线来接收信号,
其中,所述校准基于指示符是否指示一种频率类型而被执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指示符包括在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中的一个信号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指示符指示一种频率类型,则所述校准被执行。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选择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一个天线的步骤包括:基于具有测量出的第一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之中的较高的接收信号强度的信号来选择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一个天线。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执行所述校准之前,通过第一天线接收信号。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测量出的第一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包括估计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
CN201610837108.5A 2015-09-21 2016-09-21 通信装置以及控制通信装置的方法 Active CN1070266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133231 2015-09-21
KR1020150133231A KR102375636B1 (ko) 2015-09-21 2015-09-21 통신 디바이스 및 그 제어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26687A CN107026687A (zh) 2017-08-08
CN107026687B true CN107026687B (zh) 2021-02-12

Family

ID=58283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37108.5A Active CN107026687B (zh) 2015-09-21 2016-09-21 通信装置以及控制通信装置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05583B2 (zh)
KR (1) KR102375636B1 (zh)
CN (1) CN1070266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32292B2 (en) * 2017-12-11 2019-10-01 Apple Inc. Adaptive multiplexing and transmit/receive diversity
EP3930201A1 (en) * 2020-06-26 2021-12-29 Hirschmann Car Communication GmbH Operating method for a receiver uni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70369B1 (en) * 1999-06-23 2002-04-09 Sony International (Europe) Gmbh Network device and method employing omni-directional and directional antennas
CN102842769A (zh) * 2011-03-15 2012-12-26 英特尔公司 带有极化分集的mm波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
CN103379553A (zh) * 2012-04-28 2013-10-30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通信速率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71149A1 (en) * 2005-09-27 2007-03-29 Linbo Li Maximum ratio combining in broadcast OFDM systems based on multiple receive antennas
US7843333B2 (en) 2007-01-26 2010-11-30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 Ab System,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controlling electronic appliances within a local area
US20110249760A1 (en) * 2009-12-21 2011-10-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Antenna selection based on measurements in a wireless device
US20110250926A1 (en) * 2009-12-21 2011-10-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antenna select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WO2011147052A1 (en) * 2010-05-28 2011-12-0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antenna calibration
US8577392B1 (en) 2012-06-13 2013-11-05 Apple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location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persons for controlling/adjusting operation of devices based on the location
US8891598B1 (en) * 2013-11-19 2014-11-18 Magnolia Broadband Inc.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calibration for obtaining the channel reciprocity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MIMO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70369B1 (en) * 1999-06-23 2002-04-09 Sony International (Europe) Gmbh Network device and method employing omni-directional and directional antennas
CN102842769A (zh) * 2011-03-15 2012-12-26 英特尔公司 带有极化分集的mm波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
CN103379553A (zh) * 2012-04-28 2013-10-30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通信速率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70034659A (ko) 2017-03-29
KR102375636B1 (ko) 2022-03-17
US20170085310A1 (en) 2017-03-23
CN107026687A (zh) 2017-08-08
US9705583B2 (en) 2017-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1640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1649535B1 (ko) 전송을 관리하는 라디오 노드, 사용자 장비, 및 방법
EP3053281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 antenna switching
KR102288804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안테나를 선택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20150022834A (ko) 초기 획득 절차를 위한 안테나 스위칭 접근법에 대한 시스템들, 장치, 및 방법들
US10009854B2 (en)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for improved time-of-flight performance
KR101517467B1 (ko) Ultd의 ue 기반 조건적 인에이블링
KR20130006879A (ko) 릴레이 노드의 송신 전력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US11382106B2 (en) Network symbol display for dual connectivity networks
CN108541061B (zh) 用于lte定位的增强参考信号时间差的方法和设备
KR20170041744A (ko) 무선 다중 액세스 방식들 간의 동적 스위칭
KR20140127266A (ko) 다중 안테나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파일럿 전력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KR102246608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송신 전력을 제어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7026687B (zh) 通信装置以及控制通信装置的方法
EP3301818B1 (en) A receiver,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receiver, and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11489958B2 (en) User equipment, method by a user equipment, and network node for generating a grip pattern notification through a user interface based on radio characteristics
US11824611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including antenna modules and operating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90045400A1 (en) Adaptive and Proactive Feedback for Power and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WO2018006636A1 (zh) 上行天线选择方法及装置
JPWO2007037151A1 (ja) 移動機、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アンテナベリフィケーション方法
US20170034814A1 (en) Adaptive user equipment implementation in diversity tune away scenarios
CN109600199B (zh) 反馈多用户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JP2011114386A (ja) 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周波数補正方法
US9800486B2 (en) Throughput characterization
WO2018182970A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radio commun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u Xuanshuo

Inventor after: Jin Durun

Inventor after: Jin Fankun

Inventor after: Park Huan*

Inventor after: Li Zaihe

Inventor before: Yu Xuanshuo

Inventor before: Jin Durun

Inventor before: Jin Fankun

Inventor before: Park Huan

Inventor before: Li Zaihe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