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23932B - 一种新风净化机以及新风净化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净化机以及新风净化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23932B
CN107023932B CN201710427414.6A CN201710427414A CN107023932B CN 107023932 B CN107023932 B CN 107023932B CN 201710427414 A CN201710427414 A CN 201710427414A CN 107023932 B CN107023932 B CN 1070239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eturn
air inlet
duct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2741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23932A (zh
Inventor
乔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ao Zhi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42741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239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023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239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239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239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4Air-mixing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24F11/58Remote control using Internet commun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24F2013/1433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with electric mo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风净化机以及新风净化房,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入口、回风入口、进风出口和回风出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进风道和回风道;所述进风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风入口和所述进风出口连接,所述回风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回风入口和所述回风出口连接;所述进风道内设置有进风风轮组件,所述回风道内设置有回风风轮组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室外的洁净空气与室内的污浊空气进行交换,与现有技术中通过滤芯过滤的方式相比,这种外循环的净化方式可以彻底的将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排出,使室内的空气变得洁净,还免去了替换滤芯的麻烦。

Description

一种新风净化机以及新风净化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风净化机以及新风净化房。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器又称"空气清洁器"、空气清新机和净化器等,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PM2.5、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和过敏原等),并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主要分为家用、商用、工业和楼宇等。
现有的空气净化器一般是通过内循环,并依靠滤芯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过滤的,就是说,空气净化器会促使室内的空气流动,进入空气净化器内的滤芯中,通过滤芯将空气中的污染物过滤掉以后再排放至室内,通过不断的重复这种动作而不断的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
但是,这种内循环的净化方式虽然能够对室内的空气起到净化作用,可是被过滤的污染物却依然留在滤芯内,必须要勤换滤芯才能够彻底清除掉室内空气中所掺杂的污染物,进而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持续的处在一个良好的水平上,若更换滤芯的频率不够,室内的空气质量仍会受到二次污染,也因此无法彻底解决室内空气掺杂污染物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净化机以及新风净化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内循环的空气净化方式无法彻底解决室内空气掺杂污染物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风净化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入口、回风入口、进风出口和回风出口;
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进风道和回风道;所述进风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风入口和所述进风出口连接,所述回风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回风入口和所述回风出口连接;
所述进风道内设置有进风风轮组件,所述回风道内设置有回风风轮组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室内空气净化方式,通过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的交换,而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将所述新风净化机放置在室内,并将所述进风入口与室外连通。
此时,所述进风道内的进风风轮组件通过转动可以驱动空气流动,继而将室外的洁净空气从所述进风入口吸入,沿着所述进风道从所述进风出口进入到室内,在该过程中可以将室外的洁净空气吸入至室内。
与此同时,所述回风道内的回风风轮组件通过转动可以驱动空气流动,继而将室内的污浊空气从所述回风入口吸入,沿着所述回风道从所述回风出口排出到室外,在该过程中可以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至室外。
通过上述两个过程的动作,即可以将室外的洁净空气与室内的污浊空气进行交换,与现有技术中通过滤芯过滤的方式相比,这种外循环的净化方式可以彻底的将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排出,使室内的空气变得洁净,还免去了替换滤芯的麻烦。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冷热交换器;所述进风道和所述回风道均与所述冷热交换器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回风道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至室外的过程中,会经过所述冷热交换器,所以虽然室内的污浊空气会顺利排出,但是所述冷热交换器会将室内的污浊空气中的热量保存下来,当进风道将室外的洁净空气吸入室内的过程中,经过所述冷热交换器的时候,会顺便将保存在所述冷热交换器中的热量再次带入至室内,从而保证了室内的温度不会因外循环式的净化过程而被大量的带走。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进风道包括进风导入腔和进风导出腔,所述进风导入腔和所述进风导出腔位于所述冷热交换器的进风路两侧;
和\或,所述回风道包括回风导入腔和回风导出腔,所述回风导入腔和所述回风导出腔位于所述冷热交换器的回风路两侧。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导入腔内设置有缓风结构,用于调整进入所述进风导入腔的风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室外的洁净空气沿着所述进风道进入室内的过程中,所述缓风结构可以对这些空气的流速进行控制,将急风变缓,从而减少对新风净化机内部的冲击,获得更好的空气净化效果。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导入腔内设置有滤网,和\或,所述回风导入腔内设置有滤网。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滤网可对从室内到室外的空气,以及从室外到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以排除掉空气中的污染物,防止室内的空气和室外的空气受到污染。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导出腔内设置有挡风壁,且所述挡风壁将所述进风导出腔分隔为第一急风区和第一均风区;所述挡风壁与所述进风导出腔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缝隙,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急风区和第一均风区;所述进风风轮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均风区;
和\或,所述回风导出腔内设置有挡风壁,且所述挡风壁将所述回风导出腔分隔为第二急风区和第二均风区;所述挡风壁与所述回风导出腔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缝隙,用于连通所述第二急风区和第二均风区;所述回风风轮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均风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空气会通过进风风轮组件的驱动从所述第一急风区流进,当空气进入第一急风区时流速还是很大的,接着由于所述第一急风区与所述第一均风区之间只有所述缝隙连通,所以流速较大的空气只能够通过进风风轮组件的驱动从所述缝隙进入第一均风区,而空气经过缝隙再进入第一均风区以后,风速就会被大大降低,并且进入第一均风区后空气整体的流速也变得均匀了,使空气达到均匀并且缓和的效果。
另外,在所述回风导出腔中的原理与上述同理。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挡风壁围绕所述进风风轮组件设置。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挡风壁围绕所述回风风轮组件设置。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挡风壁宽度方向的侧边与所述进风导入腔或所述回风导出腔的内壁之间形成有所述缝隙。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撑组件;
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挡风壁宽度方向的侧边与所述进风导入腔或所述回风导出腔的内壁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支撑组件可以用于稳固所述缝隙,使所述挡风壁经过急风冲击后不会产生位移。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和支撑柱;
所述支撑座设置在所述挡风壁,所述支撑柱连接在所述支撑座和所述进风导入腔或所述回风导出腔的内壁。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包括电动伸缩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电动伸缩杆伸缩动作可以调整所述缝隙的大小。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和无线模块,所述无线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用于将所述控制器与预设的终端无线连接;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动伸缩杆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动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无线模块可以无限接收手机或电脑等终端的控制命令,远程的控制所述电动伸缩杆来调整所述缝隙的大小。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挡风壁长度方向的两端连接在所述回风导出腔的内壁,且与所述回风导出腔的出风口相对应。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进风风轮组件包括电机和风轮,所述风轮通过所述电机驱动旋转。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回风风轮组件包括电机和风轮,所述风轮通过所述电机驱动旋转。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入口和所述回风出口的通风横截面的面积比值大于1。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进风入口的风量大于回风出口的风量时,可以保证室内与室外之间产生一种微正压,这种微正压可以将室内的空气向室外压迫,这是为了防止由于房屋简陋,有漏风的缝隙,而如果室外的空气处于不好的质量时,防止室外的空气从缝隙内窜入至室内。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进风入口和所述回风出口的通风横截面的面积比为6:4。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调风机构;
所述调风机构包括管体和调节板,所述调节板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内部,并将所述管体的内部分隔为进风侧和出风侧;
所述进风侧与所述进风入口连通,所述出风侧与所述回风出口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调风机构可以连通所述进风入口和所述回风出口,用于合理的控制进风入口的风量与回风出口的风量之间的比例,进而控制微正压的大小。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调节板与所述管体的中心线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板可拆卸式连接在所述管体内。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进风侧的横截面积与所述出风侧的横截面积的比值大于1。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进风侧的横截面积与所述出风侧的横截面积之比为6:4。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混风风阀;
所述混风风阀设置在所述进风道和所述回风道之间,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进风道和所述回风道之间的连通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混风风阀可以连通所述进风道和回风道,当混风风阀打开时,可以允许部分或全部的回风道内的风重新进入进风道,并沿着进风道重新进入室内,这是为了防止室外空气质量差时,有过多的室外空气进入室内而影响室内空气的整体质量而设置的。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混风风阀设置在所述进风导入腔和所述回风导出腔之间,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进风导入腔和所述回风导出腔之间的连通口。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混风风阀包括用于与所述回风导出腔连通的第一风口、用于与所述进风导入腔连通的第二风口以及用于与所述回风出口连通的第三风口;
所述第一风口、所述第二风口和所述第三风口均与所述混风风阀的内腔连通;所述混风风阀的内腔设置有导风部件,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风口或所述第三风口。
进一步的,在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导风部件包括转轴和遮挡元件;
所述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混风风阀的内腔中,所述遮挡元件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转轴通过定轴转动而驱动所述遮挡元件在所述第二风口和所述第三风口之间往复运动,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风口或所述第三风口。
进一步的,在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混风风阀设置有电机;
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转轴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阀体采用了电机来控制,电机的控制可以更加方便有效的调整遮挡元件的运动,进而方便调整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风量调整。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电机包括步进电机、伺服电机、力矩电机、同步电机和异步电机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在发明的实施例中,混风风阀还包括与所述电机电连接的控制机构;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器和无线模块,所述无线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用于将所述控制器与预设的终端无线连接;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机电连接,用于控制电机的转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无线模块可以将控制器与手机、电脑等终端无线连接,通过手机或电脑等来向控制器发送控制指令,使所述控制器按照控制指令控制电机的转动。
进一步的,在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电机的转动模式数据;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存储模块电连接,用于获取所述转动模式数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对应室外的空气质量状况预设多个电机的转动模式,根据室外的控制质量变化来调整不同的转动模式,自动的控制室外和室内的空气循环。
进一步的,在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遮挡元件上设置有密封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密封层可以在遮挡元件接触第二风口或第三风口时提高接触的密封性,防止空气漏掉。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新风净化房,包括所述新风净化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新风净化房可以部分或全部的采用所述新风净化机进行初步或整体的空气净化,使新风净化房内的空气质量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新风净化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进风道和回风道流向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新风净化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新风净化机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新风净化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三;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调风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进风导出腔和回风导出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混风风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混风风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1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混风风阀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壳体;
11-进风入口;12-回风入口;13-进风出口;14-回风出口;15-进风道;16-回风道;17-冷热交换器;18-滤网;
151-进风风轮组件;152-进风导入腔;153-进风导出腔;154-缓风结构;
161-回风风轮组件;162-回风导入腔;163-回风导出腔;
2-挡风壁;
21-第一急风区;22-第一均风区;23-缝隙;24-第二急风区;25-第二均风区;26-支撑组件;
261-支撑座;262-支撑柱;
3-调风机构;
31-管体;32-调节板;33-进风侧;34-出风侧;
4-混风风阀;
41-第一风口;42-第二风口;43-第三风口;44-导风部件;
441-转轴;442-遮挡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新风净化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进风道和回风道流向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新风净化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新风净化机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新风净化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三。
首先需要结合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风净化机,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具有进风入口11、回风入口12、进风出口13和回风出口14。
其中,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进风道15和回风道16;所述进风道1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风入口11和所述进风出口13连接,所述回风道1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回风入口12和所述回风出口14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所述新风净化机可以采用一种外循环的方式,即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至室外,再将室外的洁净空气吸入室内,将室内外的空气进行循环式的替换,进而通过室外的洁净空气来替换掉室内的污浊空气,实现室内空气的彻底净化效果。
所述进风道15内设置有进风风轮组件151,所述回风道16内设置有回风风轮组件161,所述进风风轮组件151和回风风轮组件161就是对室内和室外空气进行驱动流动的结构,当将所述进风入口11和所述回风出口14与室外接通后,再将所述回风入口12和所述进风出口13连通至室内。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进风风轮组件151包括电机和风轮,所述风轮通过所述电机驱动旋转。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回风风轮组件161包括电机和风轮,所述风轮通过所述电机驱动旋转。
此时,参考如图2所示的进风道15和回风道16的流向,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的进风道15和回风道16的流向仅仅是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而并不证明实际的进风道15和回风道16就只能够如此设置。
根据如图2的实施例而言,所述进风道15内的进风风轮组件151通过转动可以驱动空气流动,使室外的洁净空气从所述进风入口11吸入,沿着如图2所示的流向,即沿着所述进风道15从所述进风出口13进入到室内,在该过程中可以将室外的洁净空气吸入至室内。
与此同时,所述回风道16内的回风风轮组件161通过转动可以驱动空气流动,并沿着如图2所示的流向流动,将室内的污浊空气从所述回风入口12吸入,沿着所述回风道16从所述回风出口14排出到室外,在该过程中可以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至室外。
通过上述两个过程的动作,在室外的洁净空气进入到室内的同时,室内的污浊空气也被排出到了室外,即可以将室外的洁净空气与室内的污浊空气进行交换。
上述的净化方式与现有技术中通过滤芯过滤的方式相比,这种外循环的净化方式可以彻底的将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排出,使室内的空气变得洁净。
进一步的,继续参考图1和图2,还包括冷热交换器17;所述进风道15和所述回风道16均与所述冷热交换器17连通。
所述冷热交换器17是起到了一种节约能源的效果,可以将室内的温度保留,防止由于外循环式的净化过程而被大量的排出至室外。
如图1和2所示,当回风道16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至室外的过程中,会经过所述冷热交换器17,所以从回风道16流动的污浊空气虽然会从室内被排出至室外,但是当污浊空气经过所述冷热交换器17时会将室内的污浊空气中存在的热量保存下来。
而当室外的洁净空气经过所述进风道15被吸入室内的过程中,经过所述冷热交换器17的时候,会顺便将保存在所述冷热交换器17中的热量再次带入至室内,这样所述冷热交换器17就能够起到保存室内热量,然后又通过进风道15将热量重新导入至室内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室内的温度不会因外循环式的净化过程而被大量的排出至室外。
进一步的,优选的,如图1-5所示,所述进风道15和所述回风道16具体采用了如下结构:
所述进风道15包括进风导入腔152和进风导出腔153,所述进风导入腔152和所述进风导出腔153位于所述冷热交换器17的进风路两侧。
所述回风道16包括回风导入腔162和回风导出腔163,所述回风导入腔162和所述回风导出腔163位于所述冷热交换器17的回风路两侧。
进一步的,如图1-4所示,所述进风导入腔152内设置有缓风结构154,用于调整进入所述进风导入腔152的风速。
因为当室外的空气被驱动流动,并沿着进风道15大量的进入室内的过程中,所述进风道15内的空气流速一定会很大,而为了缓解这种高速的空气流速,所以在所述进风道15内设置了所述缓风结构154。
根据图4所示,这种缓风结构154就是一个内部中空的腔,当室外的洁净空气沿着所述进风道15进入室内的过程中,空气会首先进入缓风结构154的中空腔内,当高速的空气进入缓风结构154的中空腔内后,空气流速就会被限制,当再次流出至缓风结构154并进入进风道15的后半段时,整个空气流速就会被大大降低,所以,所述缓风结构154可以对这些空气的流速进行控制,将急风变缓,从而减少对新风净化机内部的冲击,获得更好的空气净化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4所示,所述进风导入腔152内设置有滤网18,和\或,所述回风导入腔162内设置有滤网18。在室外的空气进入室内的过程中,以及室内的空气排出至室外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设置在进风道15和回风道16内的滤网18来对流过的空气进行过滤,因为室外的空气也会存在质量差的情况,室内的空气本身就是需要进行净化的,这样就能够保证室外进入室内的空气不会污染室内的空气,同时,也会使室内排出至室外的空气不会污染室外的空气,增强了新风净化机对室内空气的净化,也避免了过量的造成污染外界大气的问题。
滤网18可对从室内到室外的空气,以及从室外到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以排除掉空气中的污染物,防止室内的空气和室外的空气受到污染。
进一步的,如图1-5,并同时参考图8所示,所述进风导出腔153和所述回风导出腔163具体包括如下结构:
所述进风导出腔153内设置有挡风壁2,且所述挡风壁2将所述进风导出腔153分隔为第一急风区21和第一均风区22;所述挡风壁2与所述进风导出腔153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缝隙23,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急风区21和第一均风区22;所述进风风轮组件151位于所述第一均风区22。
所述回风导出腔163内设置有挡风壁2,且所述挡风壁2将所述回风导出腔163分隔为第二急风区24和第二均风区25;所述挡风壁2与所述回风导出腔163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缝隙23,用于连通所述第二急风区24和第二均风区25;所述回风风轮组件161位于所述第二均风区25。
所述进风导出腔153和回风导出腔163的结构和功能原理类似,都是通过缝隙23的结构对进入进风道15和回风道16的高速空气进行缓冲,使流出的空气速度能够变得缓和以及均匀的,以此来提高新风净化机的使用效果,所以,本申请中仅以所述进风导出腔153的结构作为例子对其原理进行阐述和说明:
在所述进风导出腔153中,当空气进入所述进风导出腔153的时候,空气的流速相对较大,而此时空气首先会进入进风导出腔153的第一急风区21,接着,由于所述第一急风区21与所述第一均风区22之间只有所述缝隙23连通,所以流速较大的空气只能够通过进风风轮组件151的驱动从所述缝隙23进入第一均风区22,然后才能够排出去。
所以,当空气经过缝隙23再进入第一均风区22的过程中,空气流速就会被一定程度的限制下来,使风速被大大降低,所以空气进入第一均风区22后,空气整体的流速也变得均匀了,以此来使空气达到均匀并且缓和的效果。
其中,优选的,所述挡风壁2围绕所述进风风轮组件151设置,当挡风壁2围绕在所述进风风轮组件151的时候,所述缝隙23也是如图1所示的沿着所述进风风轮组件151的周围的,这样空气沿着缝隙23进入第一均风区22的时候,是从四面八方均匀的进入所述第一均风区22的,所以这种设置的结构更加能够让空气的流速变得均匀。
另外,在所述回风导出腔163中的原理与上述同理。
其中,优选的,所述挡风壁2围绕所述回风风轮组件161设置。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挡风壁2宽度方向的侧边与所述回风导出腔163的内壁之间形成有所述缝隙23,结合所述挡风壁2围绕所述风轮组件设置的结构,并如图1所示,这样将会使缝隙23的长度拉大,使空气能够沿着更长的缝隙23均匀的进入至均风区内,会进一步的提高空气流动的均匀性。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还包括支撑组件26;所述支撑组件26设置在所述挡风壁2宽度方向的侧边与所述进风导入腔152或所述回风导出腔163的内壁之间,如图6所示,所述支撑组件26固定在所述缝隙23处支撑连接所述挡风壁2,可以用于稳固所述缝隙23,使所述挡风壁2经过急风冲击后不会产生位移。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挡风壁2长度方向的两端连接在所述回风导出腔163的内壁,且与所述回风导出腔163的出风口相对应,这样所述挡风壁2上就不用再开口与出风口连通了,直接通过所述挡风壁2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开口就能够使风从所述出风口排出。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26包括支撑座261和支撑柱262;其中,所述支撑座261设置在所述挡风壁2,所述支撑柱262连接在所述支撑座261和所述进风导入腔152或所述回风导出腔163的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262包括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可以伸长或者缩短,所以,通过电动伸缩杆伸长或者缩短的性能,就能够用来调整挡风壁2与风机外壳的内壁之间的大小。
根据使用的需求,所调整的风量大小等因素,电动伸缩杆可以人为的做伸缩动作,以调整所述缝隙23的大小。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和无线模块,所述无线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用于将所述控制器与预设的终端无线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动伸缩杆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动作。
根据上述电连接结构,无线模块可以无限接收手机或电脑等终端的控制命令,所以,用户就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等终端远程的输入控制命令,然后将这些控制命令远程的发送至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就可以远程的控制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了,进而就调整了所述缝隙23的大小。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入口11和所述回风出口14的通风横截面的面积比值大于1,通过调整所述进风入口11和所述回风出口14的通风横截面即调整了进风入口11和回风出口14之间的相对大小,所以就能够使进风的风量大于回风的风量。
当进风入口11的风量大于回风出口14的风量时,可以使进入室内的空气量大于排出至室外的空气量,所以室内的空气进入的多排出的少,就会造成室内会保持一种空气持续较多的状态,这样就能够使室内产生一种微正压,这种微正压可以将室内的空气向室外压迫,进而防止由于房屋简陋、质量不好,房屋具有漏缝时,外界的空气会沿着这些漏缝进入,而不是从新风净化机进入的。
这种结构是适合于室外空气不好的时候采用的,如果室外的空气处于不好的质量时,就不会使室外污浊的空气从房屋的漏缝处漏进到室内了。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进风入口11和所述回风出口14的通风横截面的面积比为6:4。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还包括调风机构3;所述调风机构3包括管体31和调节板32,所述调节板32设置在所述管体31的内部,并将所述管体31的内部分隔为进风侧33和出风侧34;如图1所示的结构,所述进风侧33与所述进风入口11连通,所述出风侧34与所述回风出口14连通。
其中,所述进风侧33的横截面积与所述出风侧34的横截面积的比值大于1。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调节板32与所述管体31的中心线平行设置。
所述调节板32设置在所述管体31的内部,并将所述管体31的内部分隔为进风侧33和出风侧34;其中,将所述进风侧33的横截面积与所述出风侧34的横截面积之比设置为大于1,这样就能够使通过所述进风侧33进入室内的风量大于通过所述出风侧34排出至室外的风量,使所述进风侧33的进风量大于所述出风侧34的出风量。
通过控制进风量大于出风量以后,通过所述调风机构3就可以使室内的空气量密度到达与室外的空气密度,进而使室内的气压大于室外的气压,所以室内的空气会向外压迫,即使房屋存在漏缝,也不会造成室外污浊空气从漏缝中窜入至室内的问题。
在使用的时候,如图7所示,并参考图4和图5,所述调风机构3装配在相关技术中的采用内循环方式净化室内空气的新风净化机中后,由于所述进风侧33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出风侧34的横截面积,所以需要配合进风风轮组件151和回风风轮组件161,使进风风轮组件151的转速大于回风风轮组件161,这样使进入室内的风速大于排出至室外的风速,配合所述调风机构3的进风侧33和出风侧34,就可以实现使室内进入室外的风量的大于从室外排出至室内的风量,所以,室内的空气量总是能够达到一种饱和的状态,并使室内的气压高于室外的气压,所以室外的空气是无法从房屋的漏缝出窜入至室内的,只能够通过新风净化机来调整室内外空气的流动。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进风侧33的横截面积与所述出风侧34的横截面积之比为6:4,优选的采用了进风侧33的横截面积与出风侧34的横截面积之比为6:4的设计结构,这种结构能够使室内具有高于室外百分之20左右的微正压,这种微正压正适合防止室外的污浊空气从房屋的漏缝处窜入,而也并不会使室内的空气压力造成让人不舒适的感觉。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板32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管体31的内壁,调节板32可拆卸能够更方便的替换调节板32,这种可拆卸的方式具有至少如下好处,即,首先可以通过更换调节板32来调整所述进风侧33的横截面积与所述出风侧34的横截面积之比,根据房屋的漏缝严重情况以及其他的情况来调整室内的微正压大小,也即相当于进入室内的风量和排除至室外的风量的差值大小;另外,还方便更换部件,当结构损坏时不必全部更换,更减少了使用的成本。
在室外的空气进入室内的过程中,以及室内的空气排出至室外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设置在进风道15和回风道16内的过滤组件来对流过的空气进行过滤,因为室外的空气也会存在质量差的情况,室内的空气本身就是需要进行净化的,这样就能够保证室外进入室内的空气不会污染室内的空气,同时,也会使室内排出至室外的空气不会污染室外的空气,增强了新风净化机对室内空气的净化,也避免了过量的造成污染外界大气的问题。
其中,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但不限于设置在进风道15和回风道16内的滤网18,还可以利用其它的具有过滤功能的结构实现对空气的过滤。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管体31的内壁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条调节板32固定槽(未示出),利用所述调节板32固定槽,所以所述调节板32就可以插接在所述调节板32固定槽内,以这种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管体31的内部将所述管体31分隔成进风侧33和出风侧34,具体结构可参考图5所示的结构,参考这种结构中,所述调节板32是可以调整在所述管体31内部的位置的。
在具体使用的时候,所述管体31内部可以设置多个调节板32固定槽,当调节板32插入在不同的调节板32固定槽内的时候,所述进风侧33和出风侧34的相对大小就会改变,也即所述进风侧33的横截面积与所述出风侧34的横截面积之比都会发生改变,所以,设置所述调节板32固定槽的结构,就是为了方便的调整所述调节板32在管体31内部的位置,以此就能够调整室内的微正压大小,也即相当于进入室内的风量和排除至室外的风量的差值大小。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管体31的横截面为矩形(未示出);基于这种结构,就可以在矩形的所述管体31的内壁沿宽度方向设置有滑轨,所述调节板32上设置有滑块,利用所述滑块和所述滑轨之间的滑动配合,就可以使所述调节板32通过所述滑块沿所述滑轨移动。
基于上述结构,目的也是为了方便的调整所述调节板32在管体31内部的位置,当所述管体31设置为矩形的时候,所述调节板32就可以顺利的通过滑块和滑轨沿管体31的宽度方向移动,从而直接通过调节板32本身的位移来调整所述进风侧33与所述出风侧34的横截面积,以此来调整室内的微正压大小,也即相当于进入室内的风量和排除至室外的风量的差值大小。
其目的可参考采用所述调节板32固定槽的结构,两者都是为了方便调整室内的微正压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9-11,还包括混风风阀4;所述混风风阀4设置在所述进风道15和所述回风道16之间,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进风道15和所述回风道16之间的连通口。
所述混风风阀4在打开所述进风道15和所述回风道16之间的连通口时,可以将室内的部分或者全部空气重新导入至进风道15中,进而就减少了室外空气从进风道15进入至室内的空气量。
这种结构是防止由于室外空气质量差的时候,大量的污浊空气进入室内,反而会对室内的空气造成污染,而不会起到净化空气的效果,所以,根据室外空气的质量情况,随着空气质量的不好程度,打开所述进风道15和所述回风道16之间的连通口,使室内的空气重新由进风道15返回至室内中,减少室外污浊空气的进入量。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混风风阀4设置在所述进风导入腔152和所述回风导出腔163之间,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进风导入腔152和所述回风导出腔163之间的连通口。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混风风阀4包括用于与所述回风导出腔163连通的第一风口41、用于与所述进风导入腔152连通的第二风口42以及用于与所述回风出口14连通的第三风口43;
所述第一风口41、所述第二风口42和所述第三风口43均与所述混风风阀4的内腔连通;所述混风风阀4的内腔设置有导风部件44,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风口42或所述第三风口43。
根据上述结构,所述混风风阀4可以安装在所述空气净化器中,具体的,将所述第一风口41连接在该种空气净化器的回风道16中,同时将所述第二风口42连接在该种空气净化器的进风道15,将所述第三风口43连接在该种空气净化器的回风道16的回风出口14处。
但当安装完毕以后,就可以通过所述导风部件44来进行调整,具体的,所述导风部件44可以遮挡所述第二风口42和第三风口43,即可以连通所述第一风口41和所述第二风口42,或者连通所述第一风口41和所述第三风口43,下面分两个情况来对所述导风部件44的工作动作进行阐述:
第一,当室外空气质量好的时候,可以按照正常的工作来进行室内和室外的空气交换,利用室外的洁净空气替换掉室内的污浊空气,此时,所述导风部件44遮挡在所述第二风口42出,这样所述第一风口41就是与回风出口14连通的状态,也即相关技术中的新风净化机的使用状态。
第二,当室外的空气质量很差时,这是就需要调整所述导风部件44遮挡在所述第三风口43出,进而使所述回风道16与回风出口14之间不连通,此时,所述回风道16是与进风道15连通的,室内的空气不会由回风道16排出至室外,而是再次通过进风道15返回至室内,这样就减少了室外空气流入室内空气的空气量,还是通过室内的空气内循环的进行流动。
基于这种方式,根据室外空气的质量,还可以调整导风部件44遮挡所述第三风口43的大小,室外空气质量越大,遮挡的面积越大,进而就会使室内的空气越少的排除至室外,反而重新进入室内。
进一步的,在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导风部件44包括转轴441和遮挡元件442;所述遮挡元件442可以采用任何与第二风口42和第三风口43适配的结构,对遮挡元件442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
所述转轴441转动设置在所述混风风阀4的内腔中,所述遮挡元件442与所述转轴441连接,所述转轴441通过定轴转动而驱动所述遮挡元件442在所述第二风口42和所述第三风口43之间往复运动,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风口42或所述第三风口43。
进一步的,在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混风风阀4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转轴441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轴441转动,所述阀体采用了电机来控制,电机的控制可以更加方便有效的调整遮挡元件442的运动,进而方便调整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的风量调整。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电机包括步进电机、伺服电机、力矩电机、同步电机和异步电机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在发明的实施例中,混风风阀4还包括与所述电机电连接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器和无线模块,所述无线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用于将所述控制器与预设的终端无线连接;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机电连接,用于控制电机的转动。
根据上述电连接结构,无线模块可以无限接收手机或电脑等终端的控制命令,所以,用户就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等终端远程的输入控制命令,然后将这些控制命令远程的发送至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就可以远程的控制电机的转动。
进一步的,在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电机的转动模式数据;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存储模块电连接,用于获取所述转动模式数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对应室外的空气质量状况预设多个电机的转动模式,根据室外的控制质量变化来调整不同的转动模式,自动的控制室外和室内的空气循环。
进一步的,所述遮挡元件442上设置有密封层,所述密封层可以在遮挡元件442接触第二风口42或第三风口43时提高接触的密封性,防止空气漏掉。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新风净化房,包括所述新风净化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新风净化房可以部分或全部的采用所述新风净化机进行初步或整体的空气净化,使新风净化房内的空气质量大大提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3)

1.一种新风净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具有进风入口(11)、回风入口(12)、进风出口(13)和回风出口(14);
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进风道(15)和回风道(16);所述进风道(1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风入口(11)和所述进风出口(13)连接,所述回风道(1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回风入口(12)和所述回风出口(14)连接;
所述进风道(15)内设置有进风风轮组件(151),所述回风道(16)内设置有回风风轮组件(161);
还包括冷热交换器(17),所述进风道(15)和所述回风道(16)均与所述冷热交换器(17)连通;
所述进风道(15)包括进风导入腔(152)和进风导出腔(153),所述进风导入腔(152)和所述进风导出腔(153)位于所述冷热交换器(17)的进风路两侧;
和\或,所述回风道(16)包括回风导入腔(162)和回风导出腔(163),所述回风导入腔(162)和所述回风导出腔(163)位于所述冷热交换器(17)的回风路两侧;
所述进风导入腔(152)内设置有缓风结构(154),所述缓风结构(154)为一个中空腔,用于调整进入所述进风导入腔(152)的风速;
所述进风导出腔(153)内设置有挡风壁(2),且所述挡风壁(2)将所述进风导出腔(153)分隔为第一急风区(21)和第一均风区(22);所述挡风壁(2)与所述进风导出腔(153)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缝隙(23),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急风区(21)和第一均风区(22);所述进风风轮组件(151)位于所述第一均风区(22);
和\或,所述回风导出腔(163)内设置有挡风壁(2),且所述挡风壁(2)将所述回风导出腔(163)分隔为第二急风区(24)和第二均风区(25);所述挡风壁(2)与所述回风导出腔(163)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缝隙(23),用于连通所述第二急风区(24)和第二均风区(25);所述回风风轮组件(161)位于所述第二均风区(25);
还包括调风机构(3);所述调风机构(3)包括管体(31)和调节板(32),所述调节板(32)设置在所述管体(31)的内部,并将所述管体(31)的内部分隔为进风侧(33)和出风侧(34);
所述进风侧(33)与所述进风入口(11)连通,所述出风侧(34)与所述回风出口(14)连通;
所述进风侧(33)的横截面积与所述出风侧(34)的横截面积之比为6:4;
还包括混风风阀(4),所述混风风阀(4)设置在所述进风道(15)和所述回风道(16)之间,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进风道(15)和所述回风道(16)之间的连通口;
所述混风风阀(4)包括用于与所述回风导出腔(163)连通的第一风口(41)、用于与所述进风导入腔(152)连通的第二风口(42)以及用于与所述回风出口(14)连通的第三风口(43);所述混风风阀(4)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441)连接,所述混风风阀(4)还包括与所述电机电连接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器和无线模块,所述无线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用于将所述控制器与预设的终端无线连接;
所述混风风阀(4)的内腔设置有导风部件(44),所述导风部件(44)包括转轴(441)和遮挡元件(442),所述转轴(441)转动设置在所述混风风阀(4)的内腔中,所述遮挡元件(442)与所述转轴(441)连接,所述转轴(441)通过定轴转动而驱动所述遮挡元件(442)在所述第二风口(42)和所述第三风口(43)之间往复运动,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风口(42)或所述第三风口(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导入腔(152)内设置有滤网(18),和\或,所述回风导入腔(162)内设置有滤网(18)。
3.一种新风净化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净化机。
CN201710427414.6A 2017-06-08 2017-06-08 一种新风净化机以及新风净化房 Active CN1070239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27414.6A CN107023932B (zh) 2017-06-08 2017-06-08 一种新风净化机以及新风净化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27414.6A CN107023932B (zh) 2017-06-08 2017-06-08 一种新风净化机以及新风净化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23932A CN107023932A (zh) 2017-08-08
CN107023932B true CN107023932B (zh) 2023-06-23

Family

ID=59531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27414.6A Active CN107023932B (zh) 2017-06-08 2017-06-08 一种新风净化机以及新风净化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2393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6838A (zh) * 2010-08-13 2010-11-17 重庆星能建筑节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自循环涵洞式自然通风装置
CN105387524A (zh) * 2015-12-24 2016-03-09 江苏中科睿赛污染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多功能新风净化风机
CN106288125A (zh) * 2016-10-21 2017-01-04 击风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全热回收新风净化系统
CN207065801U (zh) * 2017-06-08 2018-03-02 乔治 一种新风净化机以及新风净化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6838A (zh) * 2010-08-13 2010-11-17 重庆星能建筑节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自循环涵洞式自然通风装置
CN105387524A (zh) * 2015-12-24 2016-03-09 江苏中科睿赛污染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多功能新风净化风机
CN106288125A (zh) * 2016-10-21 2017-01-04 击风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全热回收新风净化系统
CN207065801U (zh) * 2017-06-08 2018-03-02 乔治 一种新风净化机以及新风净化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23932A (zh) 2017-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145501A1 (zh) 一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空调器
KR20200035086A (ko) 스탠드형 공기 조화기
KR101611603B1 (ko) 창문형 환기 및 공기정화장치
CN214370713U (zh) 一种具有温度调节装置的通风系统
CN103486674A (zh) 一种壁挂式新风净化器
KR101758644B1 (ko) 공청형 전열교환기
CN104110814A (zh) 冷风扇
CN213019946U (zh) 新风系统和空调机组
CN205026805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KR102079212B1 (ko) 대용량 필터가 구비된 전열교환기
CN104764099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控制方法
CN107023932B (zh) 一种新风净化机以及新风净化房
CN111928355A (zh) 用于湿度调节的装置
CN107166618B (zh) 微正压调风机构、新风净化机及其调风方法
CN212390490U (zh) 空调器
CN213480476U (zh) 新风机
CN111928352A (zh) 用于湿度调节的装置
CN111928353A (zh) 用于湿度调节的装置
CN111928357A (zh) 用于湿度调节的装置
CN111928356A (zh) 用于湿度调节的装置
CN207065801U (zh) 一种新风净化机以及新风净化房
CN218820712U (zh) 洁净式空调机组
CN212720059U (zh) 用于湿度调节的装置
CN212720060U (zh) 用于湿度调节的装置
CN213272960U (zh) 用于湿度调节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Qiao Zhi

Inventor before: Qiao Zhi

Inventor before: Liu Li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30

Address after: 010000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Wulanchabu Saihan District of Hohhot City Road Council compound No. 19 unit 3 No. 13

Applicant after: Qiao Zhi

Address before: 101149 floor 7, building No. 4, hospital No. 60, Xinhua West Street, Beijing, Tongzhou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GAODING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