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17765A - 一种具有串并联结构的包络线跟踪电源、芯片及通信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串并联结构的包络线跟踪电源、芯片及通信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17765A
CN107017765A CN201710214182.6A CN201710214182A CN107017765A CN 107017765 A CN107017765 A CN 107017765A CN 201710214182 A CN201710214182 A CN 201710214182A CN 107017765 A CN107017765 A CN 1070177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mos transistor
transistor
nmos pass
power supply
gr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141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云芳
林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nchip Tianj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anchip Tianj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nchip Tianj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Vanchip Tianj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1418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17765A/zh
Publication of CN107017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17765A/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20457 priority patent/WO2018176968A1/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串并联结构的包络线跟踪电源、芯片及通信终端。该包络线跟踪电源包括线性调制器和开关电源,其中线性调制器的输入端与输入信号包络连接,线性调制器的输出端与开关电源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开关电源的第二输入端与带宽限制的输入信号包络连接,开关电源的第一输出端与开关电源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开关电源的第二输出端为线性调制器提供偏置。该包络线跟踪电源通过将线性调制器与开关电源组合在一起,不仅为射频功率放大器提供可变幅值的电源电压,而且还通过开关电源来调制线性调制器的偏置以减小其功率损耗,提高了线性调制器及整个包络线跟踪电源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串并联结构的包络线跟踪电源、芯片及通信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络线跟踪电源,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射频功率放大器、具有串并联结构的包络线跟踪电源,同时也涉及包括该包络线跟踪电源的集成电路芯片及相应的通信终端,属于射频集成电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宽带技术的日益发展,对无线传输的数据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实际用于传输的频谱资源却是有限的。所以,4G以及更高级的通信服务应运而生,这些新型通信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采用更高的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来发送信号。
对于传统的功率放大器(PA)而言,高PAPR信号会迫使功率放大器工作在大电源功率回退状态,虽然这样能使功率放大器实现较好的线性度,但会导致较大的功率损耗,使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效率降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其中一种方法是采用可变的动态偏置电压,如图1所示,功率放大器本身用于放大输入信号,同时射频输入信号通过一个包络放大器为功率放大器提供偏置电压。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根据基带信号的包络连续调整功率放大器的电源电压,相当于使功率放大器一直偏置在接近饱和的状态,提高了其工作效率。如果需要处理的是一个宽带信号,那么就需要一个高效率的开关模式电源(SMPS)以提供大部分在直流偏置附近的功率。与此同时,还需要一个高带宽、低效率的线性稳压器提供较远端频率点的剩余功率。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包络跟踪电源提高功率放大器的效率。如图2所示,现有的包络跟踪电源由一个线性放大器与一个开关放大器并联构成。射频输入信号包络连接到线性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其输出端通过一个反馈系数为β的环路反馈回到反向输入端。开关放大器由控制电路和输出级构成,输出级连接一个电感L,放大器的输出同样通过一个反馈环路作用于输入端。线性放大器的输出信号作为开关放大器的输入信号,同时该输入信号为射频功率放大器提供根据包络变化的电源偏置。在这种结构中,线性放大器的瞬时效率与峰值输出和电源电压的比例成正比。这个现象引起了线性放大器输出级的功率损耗,也是这种结构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如果LTE信号具有高峰值平均功率比和功率谱密度,那么线性放大器有很大可能性工作在低效率区。通过额外增加的开关电源来调制线性放大器的偏置以提高其工作效率的方法虽然有效,但是其电路非常复杂,而且引入了额外的电感元件,在功耗、面积等方面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首要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串并联结构的包络线跟踪电源。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该包络线跟踪电源的集成电路芯片及相应的通信终端。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串并联结构的包络线跟踪电源,包括线性调制器和开关电源;
所述线性调制器的输入端与输入信号包络连接,输出端与所述开关电源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开关电源的第二输入端与输入信号包络连接,所述开关电源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开关电源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电源的第二输出端为线性调制器提供偏置。
其中较优地,所述线性调制器采用线性放大器,所述线性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与所述输入信号包络连接,所述线性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一个反馈系数为β的环路反馈回到所述线性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所述线性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射频功率放大器以及所述开关电源的第一输入端连接,通过所述线性放大器对接收的所述输入信号包络进行放大,并输出与所述输入信号包络的幅值相应的电压。
其中较优地,所述线性放大器的输入级采用折叠式共源共栅电路,所述折叠式共源共栅电路由多个PMOS晶体管与NMOS晶体管叠连在一起组成,其中,第四PMOS晶体管的源极与电源电压连接,所述第四PMOS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偏置电压连接,所述第四PMOS晶体管的漏极分别与第五PMOS晶体管、第六P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五PMOS晶体管与所述第六PMOS晶体管的栅极为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输入信号包络,所述第五PMOS晶体管的漏极分别与第二NMOS晶体管的漏极、第四N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六PMOS晶体管的漏极分别与第三NMOS晶体管的漏极、第五N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晶体管与所述第三NMOS晶体管的源极分别接地,所述第二NMOS晶体管与所述第三N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在一起后与第二偏置电压连接,所述第四NMOS晶体管与所述第五N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在一起后与第三偏置电压连接,所述第四NMOS晶体管的漏极分别与第七PMOS晶体管的漏极、第九PMOS晶体管的栅极、第十P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五NMOS晶体管的漏极与第八P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在一起组成所述线性放大器输入级的输出端,所述第七PMOS晶体管与所述第八P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七PMOS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九P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八PMOS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十P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九PMOS晶体管与第十PMOS晶体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电源电压连接。
其中较优地,所述线性放大器的中间级采用由多个PMOS晶体管与NMOS晶体管组成的跨导级,其中,第十一PMOS晶体管与第十二PMOS晶体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电源电压连接,所述第十一PMOS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线性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一PMOS晶体管的漏极与第十三P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十二PMOS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九P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十二PMOS晶体管的漏极与第十四P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十三PMOS晶体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七PMOS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八PMOS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十四P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十三PMOS晶体管的漏极与第八NMOS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十四PMOS晶体管的漏极与第六N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六NMOS晶体管的栅极与第四偏置电压连接,所述第六NMOS晶体管的源极与第七N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七NMOS晶体管与所述第八NMOS晶体管的源极接地。
其中较优地,所述线性放大器的输出级由多个PMOS晶体管与NMOS晶体管组成,其中,第十五PMOS晶体管、第十六PMOS晶体管、第十七PMOS晶体管、第十八PMOS晶体管、第二十PMOS晶体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开关电源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五PMOS晶体管、所述第十六PMOS晶体管、所述第十七P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在一起后分别与所述第十五PMOS晶体管的漏极、第九N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九NMOS晶体管的栅极分别与第六NMOS晶体管的漏极、第七N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九NMOS晶体管、第十NMOS晶体管、第十一NMOS晶体管、第十二NMOS晶体管、第十四NMOS晶体管的源极分别接地,所述第十NMOS晶体管、所述第十一NMOS晶体管的栅极分别与第八N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十NMOS晶体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十六PMOS晶体管的漏极、第十九PMOS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十八PMOS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二十P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十一NMOS晶体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十七PMOS晶体管的漏极、第十三NMOS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十二NMOS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十四N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十二NMOS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十三N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十三NMOS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五偏置电压连接,所述第十九PMOS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十八P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十九PMOS晶体管的栅极与第六偏置电压连接,所述第二十PMOS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十四N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
所述第九NMOS晶体管、所述第十五PMOS晶体管用于将所述线性放大器的跨导级输出的电流镜像到所述线性放大器的所述输出级,并通过所述开关电源的第二输出端输出的电压为所述线性放大器的输出级进行供电。
其中较优地,所述开关电源包括控制电路与输出级,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接收来自所述线性调制器输出的电压,并根据所述电压产生控制信号,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接收所述带宽限制的输入信号包络,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输出级为所述线性调制器提供偏置电压,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输出级为射频功率放大器低频功率。
其中较优地,所述输出级包括反相器与开关级,所述反相器与所述开关级通过电感串接在一起,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实现放大所述控制电路输出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输出与所述输入信号包络的幅值相应的电流;所述开关级通过所述控制电路实现将流过所述电感的电流分配给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
其中较优地,所述反相器由第一PMOS晶体管与第一NMOS晶体管二者互补形式组成,所述第一PMOS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N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在一起组成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PMOS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N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在一起组成所述反相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PMOS晶体管的源极接电源电压,所述第一NMOS晶体管M2的源极接地。
其中较优地,所述开关级由两个并联在一起的开关组成,所述开关分别采用第二PMOS晶体管和第三PMOS晶体管,所述第二PMOS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三P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在一起后与所述电感连接,所述第二PMOS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PMOS晶体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二PMOS晶体管与所述第三PMOS晶体管的漏极对应与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
其中较优地,所述第一输出端将低频功率提供给所述射频功率放大器,并通过所述线性调制器吸收所述第一输出端的开关纹波,所述第二输出端为所述线性调制器提供一个包络因变量,用于减少所述线性调制器输出级的功率损失;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对应与输出滤波器的一端连接,所述输出滤波器由电容与电阻并联组成,所述输出滤波器的另一端接地。
其中较优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误差放大器、第二误差放大器、第一比较器、第二比较器以及三角波发生器,所述第一误差放大器与所述第二误差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分别与对应输出滤波器连接,所述第一误差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接收来自第二输出端输出的电流,所述第二误差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与所述带宽限制的输入信号包络连接,所述第一误差放大器与所述第二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对应与所述第一比较器、所述第二比较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所述第二比较器的另一个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三角波发生器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PMOS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三P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与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其中包括有上述具有串并联结构的包络线跟踪电源。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终端,其中包括有上述具有串并联结构的包络线跟踪电源。
本发明所提供的包络线跟踪电源通过将线性调制器与开关电源组合在一起,不仅能够使输出的电压跟踪射频输入信号包络的变化而变化,为射频功率放大器提供可变幅值的电源电压,而且还通过开关电源来调制线性调制器的偏置以减小其功率损耗,提高线性调制器及整个包络线跟踪电源的工作效率。同时,还避免了使用高精度的开关调制器和电感等元件,节约了芯片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包络调制放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包络跟踪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包络线跟踪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包络线跟踪电源中,线性调制器采用AB类放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包络线跟踪电源中,开关电源采用单电感双输出开关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所提供的包络线跟踪电源包括线性调制器和开关电源,线性调制器的输入端与输入信号包络连接,线性调制器的输出端与开关电源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开关电源的第二输入端与带宽限制的输入信号包络连接,开关电源的第一输出端与开关电源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开关电源的第二输出端为线性调制器提供偏置。通过本具有串并联结构的包络线跟踪电源不仅能够实现输出的电压跟踪射频输入信号包络的变化而变化,为射频功率放大器(RF PA)提供可变幅值的电源电压,而且还通过开关电源来调制线性调制器的偏置以减小其功率损耗,实现提高线性调制器的工作效率。
其中,如图3所示,线性调制器可以采用线性放大器,线性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与输入信号包络连接,线性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一个反馈系数为β的环路反馈回到其反向输入端,线性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射频功率放大器以及开关电源的第一输入端连接。通过线性放大器对接收的输入信号包络进行放大,并输出与输入信号包络的幅值相应的电压,该输出的电压与输入信号包络的幅值之间呈线性变化,即,当输入信号包络的幅值增大时,线性放大器输出的电压值也随之增大;当输入信号包络的幅值减小时,线性放大器输出的电压值也随之减小。线性放大器输出的电压将分别提供给射频功率放大器作为其电源电压。线性放大器的效率可以表示为:
由公式(1)可以得出:线性放大器的效率在输出电压较低时会急剧下降,为了尽量减少功率损耗,线性放大器的输出需要密切跟踪其电源电压。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包络线跟踪电源中,如图3所示,开关电源可以包括控制电路、输出级,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输出级连接。其中,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可以接收来自线性调制器输出的电压,并根据该输出的电压产生控制信号,控制信号与该输出的电压的大小有关;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可以接收带宽限制的输入信号包络。输出级可以包括反相器与开关级,反相器与开关级通过电感L串接在一起。通过将反相器的输入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可以实现放大控制电路输出的控制信号,并且反相器可以根据该控制信号输出与输入信号包络的幅值相应的电流,该电流通过电感L进行储存,并通过开关级进行输出。反相器由第一PMOS晶体管M1ˊ与第一NMOS晶体管M2ˊ二者互补形式组成,其中,第一PMOS晶体管M1ˊ的栅极与第一NMOS晶体管M2ˊ的栅极连接在一起组成反相器的输入端,第一PMOS晶体管M1ˊ的漏极与第一NMOS晶体管M2ˊ的漏极连接在一起组成反相器的输出端,第一PMOS晶体管M1ˊ的源极接电源电压VDD,第一NMOS晶体管M2ˊ的源极接地。开关级可以由两个并联在一起的开关组成,两个开关可以分别采用第二PMOS晶体管M3ˊ和第三PMOS晶体管M4ˊ,第二PMOS晶体管M3ˊ的源极与第三PMOS晶体管M4ˊ的源极连接在一起后与电感L连接;第二PMOS晶体管M3ˊ的栅极与第三PMOS晶体管M4ˊ的栅极分别与控制电路连接,通过控制电路调节第二PMOS晶体管M3ˊ与第三PMOS晶体管M4ˊ,完成将电流分配到两个不同的输出端,并且,为了跟踪LTE的信号包络,可以通过控制电路实现两个开关之间的快速切换。第三PMOS晶体管M4ˊ的漏极为开关电源的第一输出端Vout1反馈回到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二PMOS晶体管M3ˊ的漏极为开关电源的第二输出端Vout2反馈给线性调制器,用于给线性调制器提供偏置,提高线性调制器的工作效率。开关电源的输出电流可以根据误差信号ERR1和ERR2加权计算得到。
开关电源大部分的低频功率通过开关电源的第一输出端Vout 1提供给射频功率放大器,并通过检测流出线性调制器的电流实现对功率的调节。线性调制器为射频功率放大器提供高频电流,并通过周边的反馈结构使电流值尽可能地小。此外,线性调制器的输出具有低阻抗的特性,所以开关电源的第一输出端Vout1的开关纹波能够被吸收掉。开关电源的第二输出端Vout2为线性调制器提供了一个包络因变量,减少了线性调制器输出级的功率的损失。
下面以线性放大器采用一个具有三级并带有嵌套密勒补偿的AB类放大器,开关电源采用单电感双输出开关电源为典型实施例,并结合图4和图5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包络线跟踪电源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线性放大器的输入级可以采用折叠式共源共栅电路,该折叠式共源共栅电路由多个PMOS晶体管与NMOS晶体管组成。其中,第四PMOS晶体管M0的源极与电源电压VDD连接,第四PMOS晶体管M0的栅极与偏置电压VB1连接,第四PMOS晶体管M0的漏极分别与第五PMOS晶体管M1、第六PMOS晶体管M2的源极连接,第五PMOS晶体管M1与第六PMOS晶体管M2的栅极为输入端(Vip与Vin),可以用于接收输入信号包络;第五PMOS晶体管M1的漏极分别与第二NMOS晶体管M3的漏极、第四NMOS晶体管M5的源极连接,第六PMOS晶体管M2的漏极分别与第三NMOS晶体管M4的漏极、第五NMOS晶体管M6的源极连接,第二NMOS晶体管M3与第三NMOS晶体管M4的源极分别接地,第二NMOS晶体管M3与第三NMOS晶体管M4的栅极连接在一起后与偏置电压VB2连接;第四NMOS晶体管M5与第五NMOS晶体管M6的栅极连接在一起后与偏置电压VB3连接,第四NMOS晶体管M5的漏极分别与第七PMOS晶体管M7的漏极、第九PMOS晶体管M9的栅极、第十PMOS晶体管M10的栅极连接,第五NMOS晶体管M6的漏极与第八PMOS晶体管M8的漏极连接在一起组成线性放大器输入级的输出端;第七PMOS晶体管M7与第八PMOS晶体管M8的栅极连接在一起,第七PMOS晶体管M7的源极与第九PMOS晶体管M9的漏极连接,第八PMOS晶体管M8的源极与第十PMOS晶体管M10的的漏极连接,第九PMOS晶体管M9与第十PMOS晶体管M1的源极分别与电源电压VDD连接。通过该折叠式共源共栅电路提高线性放大器的增益。
线性放大器的中间级可以采用由多个PMOS晶体管与NMOS晶体管组成的跨导级。其中,如图4所示,第十一PMOS晶体管M11与第十二PMOS晶体管M12的源极分别与电源电压VDD连接,第十一PMOS晶体管M11的栅极与线性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十一PMOS晶体管M11的漏极与第十三PMOS晶体管M13的源极连接,第十二PMOS晶体管M12的栅极与第九PMOS晶体管M9的栅极连接,第十二PMOS晶体管M12的漏极与第十四PMOS晶体管M14的源极连接;第十三PMOS晶体管M13的栅极分别与第七PMOS晶体管M7的栅极、第八PMOS晶体管M8的栅极、第十四PMOS晶体管M14的栅极连接,第十三PMOS晶体管M13的漏极与第八NMOS晶体管M16的漏极,第十四PMOS晶体管M14的漏极与第六NMOS晶体管M15的漏极连接;第六NMOS晶体管M15的栅极与偏置电压VB5连接,第六NMOS晶体管M15的源极与第七NMOS晶体管M17的漏极连接;第七NMOS晶体管M17与第八NMOS晶体管M16的源极接地。通过该跨导级可以实现将线性放大器的输入级输出的电压转换成电流。
线性放大器的输出级可以采用由多个PMOS晶体管与NMOS晶体管组成。其中,如图4所示,第十五PMOS晶体管M19、第十六PMOS晶体管M20、第十七PMOS晶体管M23、第十八PMOS晶体管M24、第二十PMOS晶体管PM1的源极分别与开关电源的第二输出端Vout2连接,第十五PMOS晶体管M19、第十六PMOS晶体管M20、第十七PMOS晶体管M23的栅极连接在一起后分别与第十五PMOS晶体管M19的漏极、第九NMOS晶体管M18的漏极连接,第九NMOS晶体管M18的栅极分别与第六NMOS晶体管M15的漏极、第七NMOS晶体管M17的栅极连接,第九NMOS晶体管M18、第十NMOS晶体管M21、第十一NMOS晶体管M22、第十二NMOS晶体管M27、第十四NMOS晶体管PM2的源极分别接地;第十NMOS晶体管M21、第十一NMOS晶体管M22的栅极分别与第八NMOS晶体管M16的栅极连接,第十NMOS晶体管M21的漏极分别与第十六PMOS晶体管M20的漏极、第十九PMOS晶体管M25的漏极、第十八PMOS晶体管M24的栅极、第二十PMOS晶体管PM1的栅极连接;第十一NMOS晶体管M22的漏极分别与第十七PMOS晶体管M23的漏极、第十三NMOS晶体管M26的漏极、第十二NMOS晶体管M27的栅极、第十四NMOS晶体管PM2的栅极连接;第十二NMOS晶体管M27的漏极与第十三NMOS晶体管M26的源极连接,第十三NMOS晶体管M26的栅极与偏置电压VB6连接;第十九PMOS晶体管M25的源极与第十八PMOS晶体管M24的漏极连接,第十九PMOS晶体管M25的栅极与偏置电压VB7连接;第二十PMOS晶体管PM1的漏极与第十四NMOS晶体管PM2的漏极连接。通过第九NMOS晶体管M18、第十五PMOS晶体管M19可以将线性放大器的跨导级输出的电流镜像到线性放大器的输出级,通过开关电源的第二输出端Vout2输出的电压为线性放大器的输出级进行供电。
当电源电压VDD达到VT+2VDSsat电压时,线性放大器仍然工作在饱和区,其中VT是晶体管的阈值电压,VDSsat是晶体管的最小漏源电压。线性放大器通过将补偿电容Cc与线性放大器输入级的输出端串接在一起,可以实现调整线性放大器的增益带宽,并通过输出元件第二十PMOS晶体管PM1和第十四NMOS晶体管PM2的寄生电容来对线性放大器的输出级进行补偿。通过该线性放大器不仅能够实现高增益,还能实现调整增益带宽,为射频功率放大器提供可变幅值的电源电压,同时还通过开关电源来调制线性调制器的偏置以减小其功率损耗,实现提高线性调制器的工作效率。
单电感双输出开关电源也是由控制电路与输出级组成,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输出级连接。如图5所示,控制电路可以包括第一误差放大器AMP1、第二误差放大器AMP2、第一比较器CMP1、第二比较器CMP2以及三角波发生器。输出级可以包括反相器与开关级,反相器与开关级通过电感L串接在一起。其中,反相器由第一PMOS晶体管M1ˊ与第一NMOS晶体管M2ˊ二者互补形式组成,其连接关系同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开关级包括两个开关与输出滤波器,每一个开关与对应的输出滤波器连接,实现输出稳定的电压。两个开关可以分别采用第二PMOS晶体管M3ˊ和第三PMOS晶体管M4ˊ,第二PMOS晶体管M3ˊ的源极与第三PMOS晶体管M4ˊ的源极连接在一起后与电感L连接;第二PMOS晶体管M3ˊ的栅极与第三PMOS晶体管M4ˊ的栅极分别与第一比较器CMP1的输出端连接,第三PMOS晶体管M4ˊ的漏极为开关电源的第一输出端Vout1,第二PMOS晶体管M3ˊ的漏极为开关电源的第二输出端Vout2。输出滤波器由电容与电阻并联在一起组成的,输出滤波器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输出端Vout1、第二输出端Vout2连接,输出滤波器的另一端接地,通过输出滤波器分别接收来自第一输出端Vout1、第二输出端Vout2输出的电流,并对该电流进行滤波并以电压形式进行输出。
单电感双输出开关电源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描述如下:带宽限制的输入信号包络与第二误差放大器AMP2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第一误差放大器AMP1与第二误差放大器AMP2的反向输入端分别与对应的输出滤波器连接,第一误差放大器AMP1的正向输入端接收来自第二输出端Vout2输出的电流,第一误差放大器AMP1与第二误差放大器AMP2的输出端对应与第一比较器CMP1、第二比较器CMP2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一比较器CMP1、第二比较器CMP2的另一个输入端分别与三角波发生器连接,第一比较器CMP1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PMOS晶体管M3ˊ的栅极与第三PMOS晶体管M4ˊ的栅极连接,第二比较器CMP2的输出端与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由第一误差放大器AMP1、第二误差放大器AMP2、第一比较器CMP1、第二比较器CMP2以及三角波发生器共同产生两个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S1和S2),脉冲宽度调制信号S1通过反相器进行放大,脉冲宽度调制信号S2以及脉冲宽度调制信号S2的反向信号S2b对应控制第二PMOS晶体管M3ˊ开关和第三PMOS晶体管M4ˊ开关处于导通或关断状态,并根据误差信号ERR1和ERR2加权后的计算结果分配电感电流到两个输出端。第一输出端Vout1为射频功率放大器提供电流,第二输出端Vout2用于驱动线性放大器的输出级,并通过开关电源的输出端引出的两路反馈环路对开关电源的行为起调节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包络线跟踪电源优选在14nm HV工艺下实现,并能够提供20MHz LTE包络信号下的精确包络跟踪,其峰值输出功率达到30.5dBm。
本发明所提供的包络线跟踪电源通过将线性调制器与开关电源组合在一起,不仅能够使输出的电压跟踪射频输入信号包络的变化而变化,为射频功率放大器提供了可变幅值的电源电压,而且还通过开关电源来调制线性调制器的偏置以减小其功率损耗,提高了线性调制器及整个包络线跟踪电源的工作效率。同时,还避免使用高精度的开关调制器和电感等元件,节约了芯片面积。
本发明所提供的包络线跟踪电源可以被用在集成电路芯片(例如射频前端芯片)中。对于该射频前端芯片中的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具体结构,在此就不再一一详述了。
另外,上述具有串并联结构的包络线跟踪电源还可以被用在通信终端中,作为射频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所说的通信终端是指可以在移动环境中使用,支持GSM、EDGE、TD_SCDMA、TDD_LTE、FDD_LTE等多种通信制式的计算机设备,包括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车载电脑等。此外,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也适用于其他射频电路应用的场合,例如通信基站等。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包络线跟踪电源、芯片及通信终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发明实质精神的前提下对它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将属于本发明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具有串并联结构的包络线跟踪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性调制器和开关电源;
所述线性调制器的输入端与输入信号包络连接,输出端与所述开关电源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开关电源的第二输入端与输入信号包络连接,所述开关电源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开关电源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电源的第二输出端为线性调制器提供偏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络线跟踪电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性调制器采用线性放大器;所述线性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与所述输入信号包络连接,所述线性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一个环路反馈回到所述线性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所述线性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射频功率放大器以及所述开关电源的第一输入端连接,通过所述线性放大器对接收的所述输入信号包络进行放大,并输出与所述输入信号包络的幅值相应的电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络线跟踪电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性放大器的输入级采用折叠式共源共栅电路;所述折叠式共源共栅电路由多个PMOS晶体管与NMOS晶体管叠连在一起组成,其中,第四PMOS晶体管的源极与电源电压连接,所述第四PMOS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偏置电压连接,所述第四PMOS晶体管的漏极分别与第五PMOS晶体管、第六P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五PMOS晶体管与所述第六PMOS晶体管的栅极为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输入信号包络,所述第五PMOS晶体管的漏极分别与第二NMOS晶体管的漏极、第四N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六PMOS晶体管的漏极分别与第三NMOS晶体管的漏极、第五N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晶体管与所述第三NMOS晶体管的源极分别接地,所述第二NMOS晶体管与所述第三N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在一起后与第二偏置电压连接,所述第四NMOS晶体管与所述第五N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在一起后与第三偏置电压连接,所述第四NMOS晶体管的漏极分别与第七PMOS晶体管的漏极、第九PMOS晶体管的栅极、第十P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五NMOS晶体管的漏极与第八P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在一起组成所述线性放大器输入级的输出端,所述第七PMOS晶体管与所述第八P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七PMOS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九P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八PMOS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十P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九PMOS晶体管与第十PMOS晶体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电源电压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络线跟踪电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性放大器的中间级采用由多个PMOS晶体管与NMOS晶体管组成的跨导级;其中,第十一PMOS晶体管与第十二PMOS晶体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电源电压连接,所述第十一PMOS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线性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一PMOS晶体管的漏极与第十三P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十二PMOS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九P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十二PMOS晶体管的漏极与第十四P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十三PMOS晶体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七PMOS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八PMOS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十四P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十三PMOS晶体管的漏极与第八NMOS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十四PMOS晶体管的漏极与第六N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六NMOS晶体管的栅极与第四偏置电压连接,所述第六NMOS晶体管的源极与第七N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七NMOS晶体管与所述第八NMOS晶体管的源极接地。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络线跟踪电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性放大器的输出级由多个PMOS晶体管与NMOS晶体管组成;其中,第十五PMOS晶体管、第十六PMOS晶体管、第十七PMOS晶体管、第十八PMOS晶体管、第二十PMOS晶体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开关电源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五PMOS晶体管、所述第十六PMOS晶体管、所述第十七P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在一起后分别与所述第十五PMOS晶体管的漏极、第九N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九NMOS晶体管的栅极分别与第六NMOS晶体管的漏极、第七N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九NMOS晶体管、第十NMOS晶体管、第十一NMOS晶体管、第十二NMOS晶体管、第十四NMOS晶体管的源极分别接地,所述第十NMOS晶体管、所述第十一NMOS晶体管的栅极分别与第八N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十NMOS晶体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十六PMOS晶体管的漏极、第十九PMOS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十八PMOS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二十P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十一NMOS晶体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十七PMOS晶体管的漏极、第十三NMOS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十二NMOS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十四N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十二NMOS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十三N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十三NMOS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五偏置电压连接,所述第十九PMOS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十八P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十九PMOS晶体管的栅极与第六偏置电压连接,所述第二十PMOS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十四N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
所述第九NMOS晶体管、所述第十五PMOS晶体管用于将所述线性放大器的跨导级输出的电流镜像到所述线性放大器的所述输出级,并通过所述开关电源的第二输出端输出的电压为所述线性放大器的输出级进行供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络线跟踪电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电源包括控制电路与输出级;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接收来自所述线性调制器输出的电压,并根据所述电压产生控制信号,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接收所述带宽限制的输入信号包络,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输出级为所述线性调制器提供偏置电压,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输出级为射频功率放大器低频功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络线跟踪电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级包括反相器与开关级,所述反相器与所述开关级通过电感串接在一起,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放大所述控制电路输出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输出与所述输入信号包络的幅值相应的电流;所述开关级通过所述控制电路将流过所述电感的电流分配给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络线跟踪电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相器由第一PMOS晶体管与第一NMOS晶体管二者互补形式组成,所述第一PMOS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N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在一起组成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PMOS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N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在一起组成所述反相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PMOS晶体管的源极接电源电压,所述第一NMOS晶体管的源极接地。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络线跟踪电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级由两个并联在一起的开关组成,所述开关分别采用第二PMOS晶体管和第三PMOS晶体管,所述第二PMOS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三P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在一起后与所述电感连接,所述第二PMOS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PMOS晶体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二PMOS晶体管与所述第三PMOS晶体管的漏极对应与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络线跟踪电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出端将低频功率提供给所述射频功率放大器,并通过所述线性调制器吸收所述第一输出端的开关纹波,所述第二输出端为所述线性调制器提供一个包络因变量,用于减少所述线性调制器输出级的功率损失;
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对应与输出滤波器的一端连接,所述输出滤波器由电容与电阻并联组成,所述输出滤波器的另一端接地。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络线跟踪电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误差放大器、第二误差放大器、第一比较器、第二比较器以及三角波发生器,所述第一误差放大器与所述第二误差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分别与对应输出滤波器连接,所述第一误差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接收来自第二输出端输出的电流,所述第二误差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与所述带宽限制的输入信号包络连接,所述第一误差放大器与所述第二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对应与所述第一比较器、所述第二比较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所述第二比较器的另一个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三角波发生器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PMOS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三P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与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
12.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电路芯片中包括有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包络线跟踪电源。
13.一种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中包括有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包络线跟踪电源。
CN201710214182.6A 2017-04-01 2017-04-01 一种具有串并联结构的包络线跟踪电源、芯片及通信终端 Withdrawn CN1070177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14182.6A CN107017765A (zh) 2017-04-01 2017-04-01 一种具有串并联结构的包络线跟踪电源、芯片及通信终端
PCT/CN2017/120457 WO2018176968A1 (zh) 2017-04-01 2017-12-31 一种具有串并联结构的包络线跟踪电源、芯片及通信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14182.6A CN107017765A (zh) 2017-04-01 2017-04-01 一种具有串并联结构的包络线跟踪电源、芯片及通信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17765A true CN107017765A (zh) 2017-08-04

Family

ID=59445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14182.6A Withdrawn CN107017765A (zh) 2017-04-01 2017-04-01 一种具有串并联结构的包络线跟踪电源、芯片及通信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17765A (zh)
WO (1) WO2018176968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22047A (zh) * 2018-02-11 2018-07-2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滞环电流控制的包络线跟踪电源及控制方法
CN108347226A (zh) * 2018-01-29 2018-07-31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包络跟踪方法、系统及装置
WO2018176968A1 (zh) * 2017-04-01 2018-10-04 唯捷创芯(天津)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串并联结构的包络线跟踪电源、芯片及通信终端
CN110995168A (zh) * 2019-11-22 2020-04-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功率放大器的包络调制器及方法
CN111381624A (zh) * 2018-12-26 2020-07-0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源电路
CN111585515A (zh) * 2020-06-10 2020-08-25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包络跟踪电源
WO2020238899A1 (zh) * 2019-05-27 2020-12-03 陕西亚成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反馈的用于射频功率放大器的电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1636B (zh) * 2019-06-29 2023-05-30 复旦大学 应用于包络跟踪电源调制器的高带宽高摆幅线性放大器
CN110988432B (zh) * 2019-12-13 2021-09-28 东南大学 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开环解调及半波电压跟踪方法
CN111628735B (zh) * 2020-06-11 2023-08-22 上海传卓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的线性霍尔传感器读出电路
CN114374376B (zh) * 2022-01-12 2023-04-2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高频硅基GaN单片集成PWM电路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7153A (zh) * 2008-03-13 2008-08-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功放效率的方法及其数字预失真宽带发信机
CN101588125A (zh) * 2009-06-23 2009-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功率放大装置
CN101669280A (zh) * 2007-03-13 2010-03-10 雅达电子国际有限公司 提供输出电压的超快调制的电源
CN101867284A (zh) * 2010-05-31 2010-10-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快速跟踪电源的控制方法、快速跟踪电源及系统
CN102478873A (zh) * 2010-11-25 2012-05-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调制器
CN103597760A (zh) * 2011-06-23 2014-02-1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噪声消除的电源发生器
CN104426558A (zh) * 2013-09-06 2015-03-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发射器及电子设备
CN105659494A (zh) * 2013-10-23 2016-06-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功率放大设备和方法
CN106549564A (zh) * 2015-09-18 2017-03-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供给调制的功率放大设备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56512B2 (en) * 2013-07-29 2016-05-31 Broadcom Corporation Envelope tracking power supply with direct connection to power source
CN104993697B (zh) * 2015-07-14 2017-11-1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串并联组合结构包络线跟踪电源
CN107017765A (zh) * 2017-04-01 2017-08-04 唯捷创芯(天津)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串并联结构的包络线跟踪电源、芯片及通信终端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9280A (zh) * 2007-03-13 2010-03-10 雅达电子国际有限公司 提供输出电压的超快调制的电源
CN101247153A (zh) * 2008-03-13 2008-08-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功放效率的方法及其数字预失真宽带发信机
CN101588125A (zh) * 2009-06-23 2009-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功率放大装置
CN101867284A (zh) * 2010-05-31 2010-10-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快速跟踪电源的控制方法、快速跟踪电源及系统
CN102478873A (zh) * 2010-11-25 2012-05-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调制器
CN103597760A (zh) * 2011-06-23 2014-02-1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噪声消除的电源发生器
CN104426558A (zh) * 2013-09-06 2015-03-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发射器及电子设备
CN105659494A (zh) * 2013-10-23 2016-06-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功率放大设备和方法
CN106549564A (zh) * 2015-09-18 2017-03-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供给调制的功率放大设备和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76968A1 (zh) * 2017-04-01 2018-10-04 唯捷创芯(天津)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串并联结构的包络线跟踪电源、芯片及通信终端
CN108347226A (zh) * 2018-01-29 2018-07-31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包络跟踪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8347226B (zh) * 2018-01-29 2020-02-28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包络跟踪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8322047A (zh) * 2018-02-11 2018-07-2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滞环电流控制的包络线跟踪电源及控制方法
CN111381624A (zh) * 2018-12-26 2020-07-0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源电路
CN111381624B (zh) * 2018-12-26 2022-04-0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电源电路
WO2020238899A1 (zh) * 2019-05-27 2020-12-03 陕西亚成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反馈的用于射频功率放大器的电源
CN110995168A (zh) * 2019-11-22 2020-04-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功率放大器的包络调制器及方法
CN111585515A (zh) * 2020-06-10 2020-08-25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包络跟踪电源
CN111585515B (zh) * 2020-06-10 2023-05-05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包络跟踪电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76968A1 (zh) 2018-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17765A (zh) 一种具有串并联结构的包络线跟踪电源、芯片及通信终端
US8289084B2 (en) RF power amplifier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CN107508558A (zh) 功率放大电路
CN107863939B (zh) 低功耗反馈型功率放大电路
Nam et al. The Doherty power amplifier with on-chip dynamic bias control circuit for handset application
He et al. A review on supply modulators for envelope-tracking power amplifiers
Onizuka et al. A 2.4 GHz CMOS Doherty power amplifier with dynamic biasing scheme
Yang et al. 26.5 A watt-level quadrature switched/floated-capacitor power amplifier with back-off efficiency enhancement in complex domain using reconfigurable self-coupling canceling transformer
Park et al. CMOS linear power amplifier with envelope tracking operation
US20240056032A1 (en) Power supply circuit for power amplifier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6505901B (zh) 一种线性-谐振复合式超高频逆变器
Sahu et al. System-level requirements of DC-DC converters for dynamic power supplies of power amplifiers
CN106982033A (zh) 一种基于升压技术的功率放大器
CN108599730B (zh) 一种基于紧凑型谐振器的高效率f类堆叠功率放大器
Asbeck et al. CMOS handset power amplifiers: Directions for the future
CN105896983A (zh) 宽频带输出的包络线跟踪电源
Li et al. High efficiency wide bandwidth power supplies for GSM and EDGE RF power amplifiers
CN110086439A (zh) 适用5g网络的f类异相功率放大电路及射频功率合成器
CN215344507U (zh) 一种宽带包络跟踪功率放大器
Mariappan et al. The evolution of integrated CMOS power amplifiers for next generation mobile wireless transceivers
Liu et al. A class-E RF power amplifier with a novel matching network for high-efficiency dynamic load modulation
Wei et al. A novel VSWR-protected and controllable CMOS class E power amplifier for Bluetooth applications
López et al. A high-efficiency linear polar transmitter for EDGE
Anabtawi et al. A single switcher combined series parallel hybrid envelope tracking amplifier for wideband RF power amplifier applications
Banerjee et al. Efficiency improvement techniques for RF power amplifiers in deep submicron CMO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