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16338B - 移动终端、指纹模组及指纹防误触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指纹模组及指纹防误触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16338B
CN107016338B CN201710112901.3A CN201710112901A CN107016338B CN 107016338 B CN107016338 B CN 107016338B CN 201710112901 A CN201710112901 A CN 201710112901A CN 107016338 B CN107016338 B CN 1070163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fingerprint
environment
sensor
tou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1290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16338A (zh
Inventor
张海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1290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163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016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163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163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163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06Sensors therefor non-optical, e.g. ultrasonic or capacitive sen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指纹模组及处理器,所述指纹模组包括指纹传感器以及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所述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用于检测导电物体的接触,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环境传感器,用于侦测移动终端所处的环境并产生侦测结果;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环境传感器产生的侦测结果确定移动终端处于第一环境时,控制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中第一预设个数的检测感应板使能并以第一触控灵敏度进行工作,以及控制所述指纹传感器禁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指纹模组及指纹防误触方法。本发明可有效避免移动终端处于口袋等环境中容易导致指纹模组误触发的问题。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指纹模组及指纹防误触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指纹模组的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的指纹模组及指纹防误触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指纹识别技术已经成为手机、平板电脑等主流移动终端的标配,目前的指纹模组都是电容触摸式,且指纹识别中检测手指触摸的方式,是通过指纹模组每隔一段时间发射一连串方波信号,检测手指是否触摸指纹模组,如果检测到手指触摸,则会产生中断,唤醒系统。这种检测方式会造成只要是导电物体触摸指纹模组,都会唤醒移动终端的CPU,会带来系统功耗的增加。例如,当夏天用户穿上很薄的裤子,指纹模组触碰到皮肤便会唤醒CPU而一直处于高功耗模式,特别是现在指纹模组一般为间隔6秒左右发射一连串方波信号,如果放在很薄裤子的口袋中,一直会碰到皮肤,就会每间隔6秒就被唤醒,将会导致非常高的功率损耗。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误触发,增加了接近传感器作为指纹模组的辅助工具,然而,现有的指纹模组,在通过收到外部电容感应检测到手指触摸之后,立马会启动指纹的解锁流程,整个系统都会唤醒,然后再利用接近传感器去检测是否在口袋中。然而,这个时候系统唤醒起来后的功耗已经很高的,再去利用接近传感器做判断已经意义不大了,不能有效避免误触导致的功率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指纹模组及指纹防误触的方法,能够有效避免移动终端处于口袋等遮蔽环境中时所述指纹模组的误触发。
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指纹模组及处理器,所述指纹模组包括指纹传感器以及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所述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用于检测导电物体的接触,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环境传感器,用于侦测移动终端所处的环境并产生侦测结果;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环境传感器产生的侦测结果确定移动终端处于第一环境时,控制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中第一预设个数的检测感应板使能并以第一触控灵敏度进行工作,以及控制所述指纹传感器禁能。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指纹模组,所述指纹模组包括指纹传感器以及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所述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中预设个数的检测感应板用于在特定环境下先于所述指纹传感器使能,并在均检测到导电物体的接触后触发指纹传感器使能。
再一方面,提供一种指纹防误触方法,用于防止移动终端的指纹模组的误触,所述方法包括步骤:接收环境传感器侦测移动终端所处的环境产生的侦测结果;根据所述侦测结果确定移动终端所处的环境;当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第一环境时,控制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中第一预设个数的检测感应板使能并以第一触控灵敏度进行工作,以及控制所述指纹传感器禁能。
本发明中的移动终端、指纹模组及指纹防误触的方法,通过在指纹模组上增加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并在移动终端处于遮蔽状态等第一环境时,先启动预设个数的检测感应板,在预设个数的检测感应板均检测到导电物体的接触时,才使能指纹模组的指纹传感器,从而避免了误触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指纹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环境传感器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环境传感器在第二实施例中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发明移动终端的环境传感器在第三实施例中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的正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指纹防误触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指纹防误触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为移动终端100的结构框图。所述移动终端100包括指纹模组1、环境传感器2及处理器3。
所述指纹模组1包括指纹传感器11及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12。所述指纹传感器11用于感应指纹触摸输入。
如图2所示,所述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12设置于所述指纹传感器11的周缘,所述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12用于检测导电物体的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检测感应板12电容触摸板,具体可为自电容结构的电容板,即每一检测感应板12包括若干电极,至少一个电极对应一触摸点位置,通过电极感应导电物体接触引起的电参数的变化而指示对应的触摸点位置发生了触摸。其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12可为所述指纹传感器11上通过逻辑划分的至少一个检测感应区域。
其中,所述环境传感器11用于侦测移动终端100所处的环境并产生侦测结果。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100所处的环境包括第一环境和第二环境。
所述处理器3用于根据所述环境传感器11产生的侦测结果确定移动终端100处于第一环境时,控制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12中第一预设个数的检测感应板12使能并以第一触控灵敏度进行工作,以及控制所述指纹传感器11禁能,并在所述第一预设个数的检测感应板12均侦测到导电物体的接触时,控制所述指纹传感器11使能,指纹传感器11开始工作。即,所述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12中预设个数的检测感应板12在移动终端100处于第一环境这一特定环境下先于所述指纹传感器11使能,并在使能的预设个数检测感应板12均检测到导电物体的接触后触发指纹传感器11使能。
所述处理器3用于根据所述环境传感器11产生的侦测结果确定移动终端100处于第二环境时,控制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12中第二预设个数的检测感应板12使能并以第二触控灵敏度进行工作,以及控制所述指纹传感器11禁能。所述处理器3并在所述第二预设个数的检测感应板12均侦测到导电物体的接触时,控制所述指纹传感器11使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境为移动终端100处于遮蔽或半遮蔽状态的环境,例如第一环境为位于口袋中、背包中等环境。所述第二环境为移动终端100处于非遮蔽状态的环境中,例如第二环境为位于用户手中,桌子上等环境。
其中,所述第二预设个数小于所述第一预设个数,所述第二触控灵敏度高于第一触控灵敏度。例如,如图2所示,所述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12的个数为四个,第一预设个数可为两个、三个或四个。所述第二预设个数可为小于第一预设个数的数目,例如可为一个、两个、三个。
其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3根据所述环境传感器11产生的侦测结果确定移动终端100处于第二环境时,控制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12中所有的检测感应板12禁能,以及控制所述指纹传感器11使能。此时,当所述移动终端100处于第二环境时,指纹模组1仅有指纹传感器11工作,与现有的电容式指纹模组的工作方式相同。
从而,当移动终端100位于口袋、背包等第一环境中时,需要以第一触控灵敏度工作的第一预设个数的检测感应板12全部感测到触摸才会使能指纹传感器11,此时,需要感测到触摸的检测感应板12越多,且触控灵敏度越低时需要触摸程度越充分检测感应板12才会感测到触摸。从而,当移动终端100位于口袋等遮蔽的环境中时,需要先接触更多的检测感应板12以及接触地更充分,才会启动指纹传感器11进行工作,大大降低甚至避免了指纹传感器11被误触所导致的功率损耗。
而当移动终端100位于非遮蔽的环境中,例如用户手持,放在桌子上等环境中时,通过接触更少的灵敏度更高的检测感应板12即可触发所述指纹传感器11,甚至可以直接禁用所述检测感应板12而直接使能所述指纹传感器11,使得与普通的指纹模组一样,不妨碍移动终端100在非遮蔽的环境中的正常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指纹传感器11为电容触摸式指纹传感器。从而,所示指纹传感器11为被动侦测导电物体,例如手指的触摸,而不是周期性地主动发送脉冲信号,进一步避免了功率的损耗。此外,由于本申请的所述指纹模组1不再发送脉冲信号,同时也避免了对移动终端100的天线信号的干扰。
请参阅图3,为环境传感器2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所述环境传感器2包括接近传感器21,所述接近传感器21侦测移动终端的预设距离(例如5厘米)内是否有物体遮挡。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3在接近传感器21产生的侦测结果为移动终端的预设距离内有物体遮挡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100处于第一环境中,即处于口袋或背包等遮蔽环境中。所述处理器3在接近传感器21产生的侦测结果为移动终端的预设距离内无物体遮挡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100处于第二环境。
请参阅图4,为环境传感器2在第二实施例中的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所述环境传感器2包括光传感器22,所述光传感器22侦测周围环境的亮度是否低于预设亮度值,例如是否低于10LUX(勒克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3在光传感器21产生的侦测结果为周围环境的亮度低于所述预设亮度值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100处于第一环境中,即处于口袋或背包等遮蔽环境中。所述处理器3在光传感器21产生的侦测结果为周围环境的亮度不低于所述预设亮度值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100处于第二环境中。
请参阅图5,为环境传感器2在第三实施例中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所述环境传感器2同时包括接近传感器21及光传感器22。如前所述,所述接近传感器21侦测移动终端100的预设距离内是否有物体遮挡,所述光传感器22侦测移动终端100的周围环境的亮度是否低于预设亮度值。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3在所述接近传感器21的侦测结果为有物体遮挡且所述光传感器21产生的侦测结果为移动终端100的周围环境的亮度低于所述预设亮度值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100处于第一环境中,即处于口袋或背包等遮蔽环境中。否则,确定所述移动终端100处于第二环境中,即,所述处理器3在所述接近传感器21的侦测结果为移动终端100的预设距离内无物体遮挡和/或所述光传感器21产生的侦测结果为移动终端100的周围环境的亮度不低于所述预设亮度值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100处于第二环境中。
从而,根据上述参考图3-5的描述可知,本申请中,所述环境传感器2包括接近传感器21和/或光传感器22,所述接近传感器21用于侦测到移动终端100的预设距离内是否有物体遮挡,所述光传感器22用于侦测移动终端100的周围环境的亮度是否低于预设亮度值,所述处理器3在接近传感器21产生的侦测结果为有移动终端100的预设距离内有物体遮挡和/或所述光传感器22产生的侦测结果为移动终端100的周围环境的亮度低于所述预设亮度值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100处于第一环境中,所述处理器3在接近传感器21产生的侦测结果为移动终端100的预设距离内无物体遮挡和/或所述光传感器22产生的侦测结果为移动终端100的周围环境的亮度高于所述预设亮度值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100处于第二环境。
请返回参考图2,所述指纹模组1的指纹传感器11可为位于指纹模组1正中间的区域,所述指纹传感器11可为带有圆弧倒角的矩形。所述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12分布于所述指纹传感器11的边缘处,例如,如图3所示,所述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12的个数为四个,分别分布于指纹传感器11的四个顶角处。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四个检测感应板12为长条形,且对称分布在指纹传感器11的四个顶角处。其中,每一检测感应板12与长边所平行且相邻的检测感应板12之间的距离为3.2mm(毫米),每一检测感应板12与短边所平行且相邻的检测感应板12之间的距离为0.85m(毫米),每一检测感应板12的长度为3.5mm。显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感应板12也可为其他形状尺寸,且相邻检测感应板12的距离也可为其他的值。
如图2所示,所述指纹模组1还包括围绕所述指纹传感器11的保护部14,所述保护部14外周为椭圆跑道形,所述保护部14的内周与指纹传感器11的外周的形状及尺寸大致相同,而紧密包裹所述指纹传感器11。所述保护部14为非触摸区域,不包括任何电路,仅仅用于保护所述指纹传感器11,所述保护部14具体可为树脂材料、橡胶材料、金属材料等材料。
请返回参考图1,如图1所示,所述指纹模组1还包括指纹识别电路13,所述指纹识别电路13可为指纹模组1的数字电路、指纹芯片等。所述指纹识别电路13可位于所述指纹传感器11下方。所述处理器3用于发送使能禁能控制指令至所述指纹识别电路13,以触发所述指纹识别电路13来控制使能或禁能所述指纹传感器11,或者使能或禁能所述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12。所述处理器3还用于发送灵敏度调节指令至所述指纹识别电路13,以触发所述指纹识别电路13调节当前使能的检测感应板12的触控灵敏度。
从而,所述处理器3在移动终端100处于第一环境时,控制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12中第一预设个数的检测感应板12使能并以第一触控灵敏度进行工作,以及控制所述指纹传感器11禁能,并在所述第一预设个数的检测感应板12均侦测到导电物体的接触时,控制所述指纹传感器11使能,包括:所述处理器3在移动终端100处于第一环境时,发送对应的使能禁能控制指令至所述指纹识别电路13,触发所述指纹识别电路13来控制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12中第一预设个数的检测感应板12使能以及控制所述指纹传感器11禁能,并发送对应的灵敏度调节指令至所述指纹识别电路13,触发所述指纹识别电路13来控制将所述使能的第一预设个数的检测感应板12的触控灵敏度调节为所述第一触控灵敏度。所述处理器3,并在所述第一预设个数的检测感应板12均侦测到导电物体的接触时,发送对应的使能禁能控制指令至所述指纹识别电路13,触发所述指纹识别电路13来控制所述指纹传感器11使能。
所述处理器3在移动终端100处于第二环境时,控制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12中第二预设个数的检测感应板12使能并以第二触控灵敏度进行工作,以及控制所述指纹传感器11禁能,并在所述第二预设个数的检测感应板12均侦测到导电物体的接触时,控制所述指纹传感器11使能,包括:所述处理器3在移动终端100处于第二环境时,发送对应的使能禁能控制指令至所述指纹识别电路13,触发所述指纹识别电路13来控制所述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12中的第二预设个数的检测感应板12使能以及控制所述指纹传感器11禁能,并发送对应的灵敏度调节指令至所述指纹识别电路13,触发所述指纹识别电路13来控制将所述使能的第二预设个数的检测感应板12的触控灵敏度调节为所述第二触控灵敏度。所述处理器3并在所述第二预设个数的检测感应板12均侦测到导电物体的接触时,发送对应的使能禁能控制指令至所述指纹识别电路13,触发所述指纹识别电路13来控制所述指纹传感器11使能。
请一并参阅图6,为移动终端100的正面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指纹模组1可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100正面的靠近底部的位置。所述环境传感器2可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100正面的靠近顶部的位置。所述环境传感器2的接近传感器21侦测移动终端100的预设距离内是否有物体遮挡为侦测移动终端100的正面的预设距离内是否有物体遮挡。
请一并参阅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指纹防误触的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应用于前述的移动终端100中。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接收环境传感器11侦测移动终端100所处的环境产生的侦测结果(S701)。
根据所述侦测结果确定移动终端100所处的环境(S70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侦测结果包括移动终端100的预设距离内是否有物体遮挡和/或移动终端100的周围环境的亮度是否低于预设亮度值,所述步骤S703包括:在所述侦测结果为移动终端100的预设距离内有物体遮挡和/或移动终端100的周围环境的亮度低于预设亮度值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第一环境中;以及在所述侦测结果为移动终端100的预设距离内无物体遮挡和/或移动终端100的周围环境的亮度高于所述预设亮度值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环境。
当确定所述移动终端100处于第一环境时,控制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12中第一预设个数的检测感应板12使能并以第一触控灵敏度进行工作,以及控制所述指纹传感器11禁能(S705)。
当确定所述移动终端100处于第二环境时,控制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12中第二预设个数的检测感应板12使能并以第二触控灵敏度进行工作,以及控制所述指纹传感器11禁能(S707)。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705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所述第一预设个数的检测感应板12均侦测到导电物体的接触时,控制所述指纹传感器11使能(S708)。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707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所述第二预设个数的检测感应板12均侦测到导电物体的接触时,控制所述指纹传感器11使能(S709)。
请一并参阅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一种指纹防误触的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应用于前述的移动终端100中。其中,图8所示的方法与图7所示的方法相比,仅仅在于其中个别步骤的变换。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接收环境传感器11侦测移动终端100所处的环境产生的侦测结果(S801)。
根据所述侦测结果确定移动终端100所处的环境(S80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侦测结果包括移动终端100的预设距离内是否有物体遮挡和/或移动终端100的周围环境的亮度是否低于预设亮度值,所述步骤S803包括:在所述侦测结果为移动终端100的预设距离内有物体遮挡和/或移动终端100的周围环境的亮度低于预设亮度值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第一环境中;以及在所述侦测结果为移动终端100的预设距离内无物体遮挡和/或移动终端100的周围环境的亮度高于所述预设亮度值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环境。
当确定所述移动终端100处于第一环境时,控制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12中第一预设个数的检测感应板12使能并以第一触控灵敏度进行工作,以及控制所述指纹传感器11禁能(S805)。
当确定所述移动终端100处于第二环境时,控制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12中所有的检测感应板12禁能,以及控制所述指纹传感器11使能(S807)。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805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所述第一预设个数的检测感应板12均侦测到导电物体的接触时,控制所述指纹传感器11使能(S808)。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指纹模组及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模组包括指纹传感器以及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所述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用于检测导电物体的接触,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为独立于指纹传感器且与指纹信息采集识别无关的感应板;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环境传感器,用于侦测移动终端所处的环境并产生侦测结果;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环境传感器产生的侦测结果确定移动终端处于第一环境时,控制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中第一预设个数的检测感应板使能并以第一触控灵敏度进行工作,以及控制所述指纹传感器禁能,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环境传感器产生的侦测结果确定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环境时,控制所述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中第二预设个数的检测感应板使能并以第二触控灵敏度进行工作,以及控制所述指纹传感器禁能;其中,所述第一环境为移动终端处于遮蔽或半遮蔽状态的环境,所述第二环境为移动终端处于非遮蔽状态的环境,所述第一预设个数和所述第二预设个数不同,所述第一触控灵敏度和所述第二触控灵敏度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个数小于所述第一预设个数,所述第二触控灵敏度高于第一触控灵敏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传感器包括接近传感器和/或光传感器,所述接近传感器用于侦测移动终端的预设距离内是否有物体遮挡,所述光传感器用于侦测移动终端的周围环境的亮度是否低于预设亮度值,所述处理器在接近传感器产生的侦测结果为移动终端的预设距离内有物体遮挡和/或所述光传感器产生的侦测结果为移动终端的周围环境的亮度低于所述预设亮度值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第一环境中,所述处理器在接近传感器产生的侦测结果为移动终端的预设距离内无物体遮挡和/或所述光传感器产生的侦测结果为移动终端的周围环境的亮度高于所述预设亮度值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环境。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模组的指纹传感器位于指纹模组正中间的区域,所述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分布于所述指纹传感器的边缘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传感器为带有圆弧倒角的矩形,所述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包括四个检测感应板,所述四个检测感应板为长条形,且对称分布在指纹传感器的四个顶角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模组还包括围绕所述指纹传感器的保护部,所述保护部的内周与指纹传感器的外周的形状及尺寸相同,而紧密包裹所述指纹传感器。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传感器为电容触摸式指纹传感器。
8.一种指纹模组,所述指纹模组包括指纹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为独立于指纹传感器且与指纹信息采集识别无关的感应板;所述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中第一预设个数的检测感应板用于在第一特定环境下先于所述指纹传感器使能并以第一触控灵敏度工作,并在均检测到导电物体的接触后触发所述指纹传感器使能;所述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中第二预设个数的检测感应板用于在第二特定环境下先于所述指纹传感器使能并以第二触控灵敏度进行工作,并在均检测到导电物体的接触后触发所述指纹传感器使能,其中,所述指纹模组应用于移动终端中,所述第一特定环境为移动终端处于遮蔽或半遮蔽状态的环境,所述第二特定环境为移动终端处于非遮蔽状态的环境,所述第一预设个数和所述第二预设个数不同,所述第一触控灵敏度和所述第二触控灵敏度不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模组的指纹传感器位于指纹模组正中间的区域,所述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分布于所述指纹传感器的边缘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传感器为带有圆弧倒角的矩形,所述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包括四个检测感应板,所述四个检测感应板为长条形,且对称分布在指纹传感器的四个顶角处。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模组还包括围绕所述指纹传感器的保护部,所述保护部的内周与指纹传感器的外周的形状及尺寸相同,而紧密包裹所述指纹传感器。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指纹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传感器为电容触摸式指纹传感器。
13.一种指纹防误触方法,用于防止移动终端的指纹模组的误触发,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接收环境传感器侦测移动终端所处的环境产生的侦测结果;
根据所述侦测结果确定移动终端所处的环境;
当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第一环境时,控制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中第一预设个数的检测感应板使能并以第一触控灵敏度进行工作,以及控制所述指纹传感器禁能,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为独立于指纹传感器且与指纹信息采集识别无关的感应板;
当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环境时,控制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中第二预设个数的检测感应板使能并以第二触控灵敏度进行工作,以及控制所述指纹传感器禁能;其中,所述第一环境为移动终端处于遮蔽或半遮蔽状态的环境,所述第二环境为移动终端处于非遮蔽状态的环境,所述第一预设个数和所述第二预设个数不同,所述第一触控灵敏度和所述第二触控灵敏度不同。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当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环境时,控制至少一个检测感应板中所有的检测感应板禁能,以及控制所述指纹传感器使能。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个数小于所述第一预设个数,所述第二触控灵敏度高于第一触控灵敏度。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根据所述侦测结果确定移动终端所处的环境”包括:
在所述侦测结果为移动终端的预设距离内有物体遮挡和/或移动终端的周围环境的亮度低于预设亮度值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第一环境中;以及
在所述侦测结果为移动终端的预设距离内无物体遮挡和/或移动终端的周围环境的亮度高于所述预设亮度值时,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第二环境。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所述第一预设个数的检测感应板均侦测到导电物体的接触时,控制所述指纹传感器使能。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所述第二预设个数的检测感应板均侦测到导电物体的接触时,控制所述指纹传感器使能。
CN201710112901.3A 2017-02-28 2017-02-28 移动终端、指纹模组及指纹防误触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163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12901.3A CN107016338B (zh) 2017-02-28 2017-02-28 移动终端、指纹模组及指纹防误触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12901.3A CN107016338B (zh) 2017-02-28 2017-02-28 移动终端、指纹模组及指纹防误触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16338A CN107016338A (zh) 2017-08-04
CN107016338B true CN107016338B (zh) 2019-10-01

Family

ID=59440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1290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16338B (zh) 2017-02-28 2017-02-28 移动终端、指纹模组及指纹防误触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163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50248A (zh) * 2019-09-27 2020-01-03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的防误触碰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666446A (zh) * 2020-12-22 2022-06-24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提示方法和装置
CN114024777B (zh) * 2022-01-05 2022-03-25 北京顶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设备指纹是否碰撞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1402A (zh) * 2015-12-18 2016-06-01 麦克思商务咨询(深圳)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及方法
CN106020671A (zh) * 2016-05-27 2016-10-1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传感器响应灵敏度的调节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8410B (zh) * 2014-11-18 2018-09-11 上海思立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传感器的感应单元扫描方法及其指纹识别方法
CN105302278B (zh) * 2015-10-19 2018-08-0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传感器串行外设接口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和移动终端
US9454259B2 (en) * 2016-01-04 2016-09-27 Secugen Corporation Multi-level command sensing apparatus
CN106022072B (zh) * 2016-06-03 2019-03-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实现指纹解锁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1402A (zh) * 2015-12-18 2016-06-01 麦克思商务咨询(深圳)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及方法
CN106020671A (zh) * 2016-05-27 2016-10-1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传感器响应灵敏度的调节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16338A (zh) 2017-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7226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power mode of a display of a device
US7583092B2 (en) Capacitive sensing apparatus that uses a combined guard and sensing electrode
CN106775084B (zh) 一种触摸屏的防误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US911657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data input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equipped with a touch screen
TWI793085B (zh) 手寫資訊處理裝置、手寫資訊處理方法及手寫資訊處理程式
KR101982423B1 (ko) 모바일 단말기
CN108780369B (zh) 用于触控笔的软触摸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CN104363012B (zh) 一种在电容式触摸屏侧面实现触摸按键的便携终端及实现方法
CN107016338B (zh) 移动终端、指纹模组及指纹防误触的方法
JP2016062205A (ja) センサ信号処理回路及びセンサ信号処理方法
KR101698967B1 (ko) 터치패널 제어방법
KR101984737B1 (ko) 광 터치 패널과 터치 펜을 포함하는 터치 시스템 및 터치 시스템에서 간섭 광신호 제어 방법
CN107850974A (zh) 识别误触摸操作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3941977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1213274A1 (zh) 移动终端防误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357458A (zh) 触摸按键的响应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WO2012093657A1 (ja) 手書き文字入力装置および携帯端末
US2019008738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 of fingerprint sensor,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9101180A (zh) 一种屏幕电子设备交互方法及其交互系统和电子设备
WO2018233233A1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6791047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异物检测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7407996B (zh) 悬浮触控装置及方法
CN105045431B (zh) 用于触摸屏终端的智能传感器及其触摸检测方法
JP2015169948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US9519386B2 (en)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Address before: 523860 No. 18, Wu Sha Beach Road, Changan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