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5788A - 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卡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卡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05788A
CN107005788A CN201580060173.5A CN201580060173A CN107005788A CN 107005788 A CN107005788 A CN 107005788A CN 201580060173 A CN201580060173 A CN 201580060173A CN 107005788 A CN107005788 A CN 1070057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rt
sim car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bile terminal
communicat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017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057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57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5Cordless tele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5Transfer to or from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SIM卡及移动终端,涉及电子设备技术开发领域,所述SIM卡包括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和SIM卡本体,SIM卡本体包括第一主控模块,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与第一主控模块相连;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建立与移动终端之间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连接,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连接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通信指令,向第一主控模块发送通信指令;第一主控模块,用于执行通信指令对应的操作。本发明通过在SIM卡与主板之间建立无线通信连接来实现数据交互,解决了SIM卡与主板之间的PIN脚接触不良而造成的移动终端与SIM卡之间无法实现数据交互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卡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开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卡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识别模块)卡是用户身份识别卡,移动电话机必须安装此卡方能使用,SIM卡中存储有电话号码,加密密钥和用户电话薄等内容,移动电话机在打电话、发短信或连接无线通信网络等场景下都需要与SIM卡进行数据交互。
目前SIM卡上包括多个PIN(引脚),移动电话机内设有卡槽,该卡槽中设有多个信号端子,将该SIM卡插入该卡槽中,并使该SIM卡上的PIN与该卡槽中的信号端子接触,这样移动电话机可以通过该卡槽中的信号端子与该SIM卡进行数据交互。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SIM卡上的PIN与移动电话机上的信号端子是接触连接,有时会出现SIM卡上的PIN与移动电话机上的信号端子接触不良,导致移动电话机与SIM卡无法进行数据交互。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识别模块SIM卡及移动终端。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识别模块SIM卡,所述SIM卡包括:
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和SIM卡本体,所述SIM卡本体包括第一主控模块,所述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相连;
所述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建立与移动终端之间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连接,通过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通信指令,向所述第一主控模块发送所述通信指令;
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用于执行所述通信指令对应的操作。
在第一方面中,由于SIM卡通过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与移动终端通过建立短距离无线通信连接以及通过该短距离无线通信连接与移动终端交互数据,从而无需在SIM卡上设置PIN,也无需在移动终端上设置信号端子,解决了PIN与信号端子接触不良而造成的移动终端与SIM卡之间无法实现数据交互的问题。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为近场通信NFC芯片或无线射频识别RFID芯片。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SIM卡集成在除所述SIM卡以外的其他移动终端外置卡中。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于SIM卡与其他移动终端外置卡集成在一起,所以在插入移动终端时SIM卡和其他外置卡共用一个卡槽,通过将SIM卡与插入移动终端内的其它外置卡集成在一张卡上,可以省去为SIM卡设置卡槽,节省移动终端的内部空间,增加移动终端的布板面积。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通信指令为读取指令或存储指令。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根据移动终端发送的读取指令读取SIM卡存储的信息,或者,可以根据移动终端发送的存储指令向SIM卡内存储信息。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主板和卡槽,所述主板包括第二主控模块,所述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主控模块相连,所述卡槽位于所述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的信号覆盖范围内;
所述卡槽,用于插放用户识别模块SIM卡;
所述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用于与所述SIM卡建立短距离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第二主控模块发送的通信指令,通过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SIM卡发送所述通信指令,所述通信指令用于触发所述SIM卡执行其对应的操作。
在第二方面中,由于移动终端通过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与SIM卡通过建立短距离无线通信连接以及通过该短距离无线通信连接与SIM卡交互数据,无需在移动终端上设置信号端子,也无需在SIM卡上设置PIN,解决了PIN与信号端子接触不良而造成的移动终端与SIM卡之间无法实现数据交互的问题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的感应位置与插放在所述卡槽内的SIM卡中的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的感应位置相对应。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的感应位置与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的感应位置相对应,可以保证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与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之间建立更可靠的连接。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位于所述卡槽的下方且设置在所述主板上。
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设置在主板上,且位于卡槽的下方不仅可以保证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与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之间建立更可靠的连接,同时简化了移动终端的内部结构。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主板上或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外壳内壁上。
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卡槽可以设置在主板上或设置在移动终端的外壳内壁上,来使卡槽内的SIM卡的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的感应位置与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的感应位置相对应,保证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与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之间建立更可靠的连接。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卡槽具有屏蔽信号功能,所述卡槽靠近所述主板的侧面上设有无线信号感应区,所述无线信号感应区能被无线信号穿透,所述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位于所述无线信号感应区的正下方。
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卡槽可以将主板上的其它的电子元件产生的电磁波信号屏蔽在外,避免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和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产生的无线信号受到干扰。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无线信号感应区为通孔、为网状结构或其材料为能被所述无线信号穿透的材料。
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无线信号感应区可以为通孔、为网状结构或其材料为能被无线信号穿透的材料,避免无线信号感应区对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与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之间的通信产生影响。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SIM卡中的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位于所述无线信号感应区的正上方。
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SIM卡中的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设置在无线信号感应区的正上方,保证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与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之间建立更可靠的连接,使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和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产生信号直接通过无线信号感应区进行发送和接收,减小了不必要的信号传播路径,保证了信号的强度。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第六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为近场通信NFC芯片或无线射频识别RFID芯片。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第六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SIM卡集成在除所述SIM卡以外的其他移动终端外置卡中,所述卡槽用于插放所述其他移动终端外置卡。
在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于SIM卡与其它移动终端外置卡集成在一起,所以在插入移动终端时SIM卡和其他外置卡共用一个卡槽,通过将SIM卡与插入移动终端内的其它外置卡集成在一张卡上,可以省去为SIM卡设置卡槽,节省移动终端的内部空间,增加移动终端的布板面积。
结合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第六种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通信指令为读取指令或存储指令。
在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移动终端可以发送读取指令读取SIM卡存储的信息,或者,移动终端可以发送存储指令向SIM卡内存储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示出的SIM卡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示出的移动终端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示出的卡槽、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和主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示出的卡槽、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和主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示出的SIM卡、卡槽和主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示出的SIM卡、卡槽、主板和移动终端的外壳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示出的SIM卡、卡槽、主板和移动终端的外壳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示出的卡槽靠近主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示出的卡槽靠近主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
A SIM卡,B移动终端,
1 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
2 SIM卡本体,21第一主控模块,
3 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
4 主板,41第二主控模块,
5 卡槽,
6 导线,
7 移动终端的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SIM卡A,该SIM卡A包括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1和SIM卡本体2,SIM卡本体2包括第一主控模块21,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1与第一主控模块21相连;
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1,用于建立与移动终端之间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连接,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连接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通信指令,向第一主控模块21发送通信指令;
第一主控模块21,用于执行通信指令对应的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1与SIM卡本体2的第一主控模块21连接,使得SIM卡A的第一主控模块21可以通过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1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通信指令,根据该通信指令执行对应的操作,通过使用无线通信技术来实现SIM卡A与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交互,无需在SIM卡上设置PIN,也无需在移动终端上设置信号端子,解决了PIN与信号端子接触不良而造成的移动终端与SIM卡之间无法实现数据交互的问题,同时使用无线通信实现数据交互也解决了多种SIM卡尺寸标准、大小无法归一,当SIM卡与移动终端的SIM卡槽不匹配时用户需要对SIM卡进行剪卡的问题,移动终端也无需设计SIM卡托,简化了SIM卡托的设计,节约了成本。
可选地,SIM卡A与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交互过程可以如下:
当移动终端需要读取SIM卡A的数据时,移动终端向SIM卡A发送通信指令,该通信指令为读取指令,该读取指令可以携带读取数据类型,例如,该读取数据类型可以为读取短信信息或者读取联系人信息,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1接收该读取指令,第一主控模块21通过该读取指令读取SIM卡A的短信信息或者联系人信息;
当移动终端需要向SIM卡A内存储数据时,移动终端向SIM卡A发送通信指令,该通信指令为存储指令,该存储指令可以携带待存储的数据类型,例如,该待存储的数据类型可以为添加联系人信息,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1接收该存储指令,第一主控模块21通过该存储指令将联系人信息存入该SIM卡A中。
可选地,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1可以集成在SIM卡本体2上。
可选地,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1可以为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芯片或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芯片。
可选地,SIM卡A可以集成在除SIM卡A以外的其他移动终端外置卡中。
例如,移动终端外置卡可以为存储卡,可以将SIM卡A集成在插入移动终端的存储卡上,SIM卡A与移动终端之间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来实现数据交互。
由于SIM卡A与其它移动终端外置卡集成在一起,所以在插入移动终端时SIM卡A和其他外置卡共用一个卡槽,通过将SIM卡A与插入移动终端内的其它外置卡集成在一张卡上,可以省去为SIM卡A设置卡槽,节省移动终端的内部空间,增加移动终端的布板面积。
可选地,第一主控模块21可以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单片机或PF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1与SIM卡本体2的第一主控模块21连接,使得SIM卡A的第一主控模块21可以通过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1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通信指令,根据该通信指令执行对应的操作,通过使用无线通信技术来实现SIM卡A与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交互,无需在SIM卡上设置PIN,也无需在移动终端上设置信号端子,解决了PIN与信号端子接触不良而造成的移动终端与SIM卡之间无法实现数据交互的问题,同时使用无线通信实现数据交互也解决了多种SIM卡尺寸标准、大小无法归一,当SIM卡与移动终端的SIM卡槽不匹配时用户需要对SIM卡进行剪卡的问题,移动终端也无需设计SIM卡托,简化了SIM卡托的设计,节约了成本。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B,该移动终端B包括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3、主板4和卡槽5,主板4包括第二主控模块41,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3与第二主控模块41相连,卡槽5位于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3的信号覆盖范围内;
卡槽5,用于插放用户识别模块SIM卡A;
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3,用于与SIM卡A建立短距离无线通信连接,接收第二主控模块41发送的通信指令,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向SIM卡A发送通信指令,通信指令用于触发SIM卡A执行其对应的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3与移动终端B的第二主控模块41连接,使得移动终端B可以通过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3向SIM卡A发送通信指令,SIM卡A的第一主控模块21根据该通信指令执行对应的操作,通过使用无线通信技术来实现SIM卡A与移动终端B之间的数据交互,无需在移动终端上设置信号端子,也无需在SIM卡上设置PIN,解决了PIN与信号端子接触不良而造成的移动终端与SIM卡之间无法实现数据交互的问题,同时使用无线通信实现数据交互也解决了多种SIM卡尺寸标准、大小无法归一,当SIM卡与移动终端的SIM卡槽不匹配时用户需要对SIM卡进行剪卡的问题,移动终端也无需设计SIM卡托,简化了SIM卡托的设计,节约了成本。
可选地,该移动终端B与SIM卡A之间的数据交互过程可以如下:
当移动终端B需要读取SIM卡A的数据时,移动终端B通过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3向SIM卡A发送通信指令,该通信指令为读取指令,该读取指令可以携带读取数据类型,例如,该读取数据类型可以为读取短信信息或者读取联系人信息,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1接收该读取指令,第一主控模块21通过该读取指令读取SIM卡A的数据,并将该数据通过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1发送给移动终端B,移动终端B的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3接收该数据,第二主控模块41对该数据进行处理转化成用户可以读取的形式;
当移动终端B需要向SIM卡A内存储数据时,通过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3向SIM卡A发送通信指令,该通信指令为存储指令,该存储指令可以携带待存储的数据类型,例如,该待存储的数据类型可以为添加联系人信息,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1接收该存储指令,第一主控模块21通过该存储指令将联系人信息存入该SIM卡A中。
可选地,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3的感应位置与插放在卡槽5内的SIM卡A中的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1的感应位置相对应。
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1的感应位置与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3的感应位置相对应,可以保证无线信号可以在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1与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3之间建立更可靠的连接。
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3可以位于卡槽5的下方且设置在主板4上。
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3设置在主板4上,且位于卡槽5的下方不仅可以保证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1与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3之间建立更可靠的连接,同时简化了移动终端B的内部结构。
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3可以位于卡槽5上。
例如,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3可以位于卡槽5的侧壁上,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3通过导线6与主板4相连,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3与卡槽5的具体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只要保证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3能与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1之间实现数据交互即可,并不限定于本实施例所列举的位置。
可选地,如图5所示,卡槽5可以设置在主板4上。
若卡槽5设置在主板4上,SIM卡A置于卡槽5内,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1位于SIM卡A上,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3位于主板4上且位于卡槽正下方,保证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1与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3之间建立更可靠的连接。
可选地,卡槽5可以通过焊接或者点胶固定在主板4上。
可选地,如图6所示,卡槽5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B的外壳7的内壁上。
如图6所示,且参见图7,若卡槽5设置在移动终端B的外壳7内壁上,SIM卡A位于卡槽5内,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1位于SIM卡A上,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3位于主板4上时,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1的感应位置与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3的感应位置相对应,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1与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3之间的距离要保证无线信号可以在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1和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3之间进行接收和发送。
可选地,卡槽5可以通过焊接或者点胶固定在移动终端B的外壳7的内壁上。
可选地,卡槽5具有屏蔽信号功能,如图8所示,且参见图6,卡槽5靠近主板4的侧面上设有无线信号感应区51,无线信号感应区51能被无线信号穿透,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3位于无线信号感应区51的正下方。
将卡槽5设置成具有屏蔽信号功能的卡槽5,可以将主板4上的其它的电子元件产生的电磁波信号屏蔽在外,避免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1和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3产生的无线信号受到干扰,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1和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3之间产生的无线信号通过无线信号感应区51进行接收和发送。
可选地,如图8所示,且参见图6,无线信号感应区51位于卡槽5靠近主板4的侧面上且为通孔、如图9所示,且参见图6,无线信号感应区51为网状结构或其材料为能被无线信号穿透的材料,避免无线信号感应区51对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1与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3之间的通信产生影响。
可选地,能被无线信号穿透的材料可以为塑料、陶瓷或者玻璃。
无线信号感应区的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并不限定于本附图中的形状。
可选地,卡槽5可以为金属卡槽5或者是外表面设有金属涂层的塑料卡槽5。
可选地,SIM卡A中的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1位于无线信号感应区51的正上方。
将SIM卡A中的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1设置在无线信号感应区51的正上方,保证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1与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3之间建立更可靠的连接,使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1和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3产生的信号直接通过无线信号感应区51进行发送和接收,减小了不必要的信号传播路径,保证了信号的强度。
可选地,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3可以为NFC芯片或RFID芯片。
可选地,第二主控模块21可以为CPU、单片机或PFGA。
可选地,SIM卡A集成在除SIM卡A以外的其他移动终端外置卡中,卡槽5用于插放其他移动终端外置卡。
例如,SIM卡A可以集成在存储卡中,将集成了SIM卡A的存储卡放置在卡槽5中,其中,SIM卡A可以通过短距离无线通信与移动终端B之间进行数据交互,存储卡与移动终端B的主板4之间可以通过PIN脚连接,将SIM卡A与存储卡集成在一起,可以通过一张卡同时实现用户身份识别和存储数据的功能。
由于SIM卡A与其它移动终端外置卡集成在一起,所以在插入移动终端B时SIM卡A和其他外置卡共用一个卡槽,通过将SIM卡A与插入移动终端B内的其它外置卡集成在一张卡上,可以省去为SIM卡A设置卡槽,节省移动终端B的内部空间,增加移动终端B的布板面积。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3与移动终端B的第二主控模块41连接,使得移动终端B可以通过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3向SIM卡A发送通信指令,SIM卡A的第一主控模块21根据该通信指令执行对应的操作,通过使用无线通信技术来实现SIM卡A与移动终端B之间的数据交互,无需在移动终端上设置信号端子,也无需在SIM卡上设置PIN,解决了PIN与信号端子接触不良而造成的移动终端与SIM卡之间无法实现数据交互的问题,同时使用无线通信实现数据交互也解决了多种SIM卡尺寸标准、大小无法归一,当SIM卡与移动终端的SIM卡槽不匹配时用户需要对SIM卡进行剪卡的问题,移动终端也无需设计SIM卡托,简化了SIM卡托的设计,节约了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用户识别模块SIM卡,其特征在于,所述SIM卡包括:
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和SIM卡本体,所述SIM卡本体包括第一主控模块,所述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相连;
所述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建立与移动终端之间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连接,通过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通信指令,向所述第一主控模块发送所述通信指令;
所述第一主控模块,用于执行所述通信指令对应的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M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为近场通信NFC芯片或无线射频识别RFID芯片。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SIM卡,其特征在于,所述SIM卡集成在除所述SIM卡以外的其他移动终端外置卡中。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SIM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指令为读取指令或存储指令。
5.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主板和卡槽,所述主板包括第二主控模块,所述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主控模块相连,所述卡槽位于所述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的信号覆盖范围内;
所述卡槽,用于插放用户识别模块SIM卡;
所述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用于与所述SIM卡建立短距离无线通信连接,接收所述第二主控模块发送的通信指令,通过所述短距离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SIM卡发送所述通信指令,所述通信指令用于触发所述SIM卡执行其对应的操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的感应位置与插放在所述卡槽内的SIM卡中的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的感应位置相对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位于所述卡槽的下方且设置在所述主板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主板上或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外壳内壁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具有屏蔽信号功能,所述卡槽靠近所述主板的侧面上设有无线信号感应区,所述无线信号感应区能被无线信号穿透,所述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位于所述无线信号感应区的正下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信号感应区为通孔、为网状结构或其材料为能被所述无线信号穿透的材料。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SIM卡中的第一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位于所述无线信号感应区的正上方。
12.如权利要求5至11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为近场通信NFC芯片或无线射频识别RFID芯片。
13.如权利要求5至11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SIM卡集成在除所述SIM卡以外的其他移动终端外置卡中,所述卡槽用于插放所述其他移动终端外置卡。
14.如权利要求5至11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指令为读取指令或存储指令。
CN201580060173.5A 2015-12-25 2015-12-25 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卡及移动终端 Pending CN1070057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5/099002 WO2017107202A1 (zh) 2015-12-25 2015-12-25 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卡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5788A true CN107005788A (zh) 2017-08-01

Family

ID=59088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0173.5A Pending CN107005788A (zh) 2015-12-25 2015-12-25 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卡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05788A (zh)
WO (1) WO2017107202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5654A (zh) * 2006-01-16 2007-07-25 严晓敏 分体式无线电话手机
US20080099559A1 (en) * 2006-10-31 2008-05-01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Dual Interface SIM Card Adapter with Detachable Antenna
US20100069118A1 (en) * 2008-09-12 2010-03-18 Pen-Lo Wang Modular Structure to Expand and Enhance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Card Functionality
CN101719227A (zh) * 2009-11-13 2010-06-02 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工业用智能卡芯片的通信模块
CN104135572A (zh) * 2014-08-13 2014-11-05 华东理工大学 Sim卡无线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94976A (ja) * 2007-05-28 2008-12-04 Nec Corp 携帯端末、携帯端末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ータ保存方法
CN101719943B (zh) * 2009-11-10 2013-01-30 钱袋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分离式手机卡贴
CN101729676B (zh) * 2009-12-29 2013-06-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近场通信功能的手机
CN102111465A (zh) * 2011-01-25 2011-06-29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双界面sim卡的耦合式射频识别手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5654A (zh) * 2006-01-16 2007-07-25 严晓敏 分体式无线电话手机
US20080099559A1 (en) * 2006-10-31 2008-05-01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Dual Interface SIM Card Adapter with Detachable Antenna
US20100069118A1 (en) * 2008-09-12 2010-03-18 Pen-Lo Wang Modular Structure to Expand and Enhance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Card Functionality
CN101719227A (zh) * 2009-11-13 2010-06-02 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工业用智能卡芯片的通信模块
CN104135572A (zh) * 2014-08-13 2014-11-05 华东理工大学 Sim卡无线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07202A1 (zh) 2017-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98199B2 (en) Dual universal integrated circuit card (UICC) system for a portable device
CN203287939U (zh) 支持单线传输协议的移动支付全卡
US9577743B2 (en) Communications system having a secure credentials storage device
JP2010514307A (ja) 携帯電話機と非接触リーダ装置との間の無線周波数電波通信ローカルインタフェース
CN105868978A (zh) 一种nfc移动支付方法及其系统
KR101221381B1 (ko) 기능 정지 정보 통지 방법 및 이동 통신 단말 장치
US9697396B2 (en) Interactive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4240080A (zh) 移动支付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KR20110042549A (ko) 스마트카드 및 스마트카드와 휴대단말기 간의 데이터 통신방법
CN203084761U (zh) 具天线的微型存储卡
WO2009039535A2 (en) A multiple integrated circuit card system
CN102750567A (zh) 一种支持多账户能用于远程移动支付和近程通信的sd卡
CN107005788A (zh) 一种用户识别模块卡及移动终端
JP2010020513A (ja) Simカード、携帯端末及びリーダライタ装置
CN105356898A (zh)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盒
JP6272992B2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端末
CN203733149U (zh) 具有双感应天线结构的外插卡及记忆卡
CN202720685U (zh) 基于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及桥接天线片的移动支付系统
KR20120089973A (ko) 휴대단말기의 RF 안테나 장치와 접속되는 Micro-SD 메모리
CN205281539U (zh) 智能安全sim卡
KR20110125758A (ko) 근거리 무선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데이터 저장 장치
CN111314078A (zh) 一种双芯片设计sim型密码卡系统
CN104517150B (zh) 具天线的用户身份模块卡
CN102136078B (zh) 手持阅读终端、感应装置及阅读信息系统
CN102801848A (zh) 带nfc功能的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