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5638A - 电子设备、拍摄装置和拍摄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拍摄装置和拍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05638A
CN107005638A CN201580064891.XA CN201580064891A CN107005638A CN 107005638 A CN107005638 A CN 107005638A CN 201580064891 A CN201580064891 A CN 201580064891A CN 107005638 A CN107005638 A CN 1070056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oting condition
shooting
image
subject
electronic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489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05638B (zh
Inventor
土谷聪志
浅野友希
吉川修平
野田伊织
盐野谷孝
神原敏之
并河爱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k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k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kon Corp filed Critical Nikon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114407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90993A/zh
Publication of CN107005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56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056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56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2Control of parameters via user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18Signals indicating condition of a camera member or suitability of ligh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4Computer-aided capture of images, e.g. transfer from script file into camera, check of taken image quality, advice or proposal for image composition or decision on when to take im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4N25/76Addressed sensors, e.g. MOS or CMOS 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 Indication In Cameras, And Counting Of Exposure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使显示部显示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显示控制部,所述第一图像是拍摄入射到拍摄元件的第一区域的光而生成的,所述第二图像是拍摄入射到所述拍摄元件的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的光而生成的;和选择部,根据所述显示部所显示的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选择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要改变拍摄条件的区域。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拍摄装置和拍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拍摄装置和拍摄系统。
背景技术
提出有由拍摄芯片和信号处理芯片构成的拍摄元件(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6-493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现有技术中,存在难以对每个区域设定拍摄条件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控制部,其使显示部显示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所述第一图像是对入射到拍摄元件的第一区域的光进行拍摄而生成的图像,所述第二图像是对入射到所述拍摄元件的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的光进行拍摄而生成的图像;和选择部,其根据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选择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要改变拍摄条件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在第一方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包括设定部,其设定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由所述选择部选择出的区域的拍摄条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在第二方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所述设定部通过设定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由所述选择部选择出的区域的拍摄条件,来设定未被所述选择部选择的区域的拍摄条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式,在第三方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所述显示控制部使所述显示部显示第三图像和第四图像,所述第三图像是以所述设定部所设定的拍摄条件对入射到所述第一区域的光进行拍摄而生成的图像,所述第四图像是以所述设定部所设定的拍摄条件对入射到所述第二区域的光进行拍摄而生成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式,在第三或者第四方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所述设定部将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由所述选择部选择出的区域的拍摄条件设定成与未被所述选择部选择的区域的拍摄条件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式,在第三至第五中任一方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所述显示控制部使所述显示部显示设定图像,该设定图像是为了设定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由所述选择部选择出的区域的拍摄条件而使用的,所述设定部根据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所述设定图像来设定拍摄条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控制部,其使显示部显示由拍摄部拍摄到的被摄体图像,其中针对多个拍摄区域的每一个以规定的拍摄条件控制所述拍摄部;和分割部,其将所述被摄体图像至少分割成一个部分区域,所述显示控制部使所述显示部显示部分图像和所述被摄体图像,所述部分图像是由与所述部分区域对应的所述拍摄区域的所述拍摄部拍摄到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式,在第七方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还包括对与所述部分区域对应的所述拍摄区域的拍摄条件进行设定的设定部,所述显示控制部使所述部分图像与所述被摄体图像重叠地显示,所述设定部选择所述被摄体图像上的所述部分区域,设定与对应的所述拍摄区域相关的拍摄条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式,在第七方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还包括对与所述部分区域对应的所述拍摄区域的拍摄条件进行设定的设定部,所述显示控制部使所述部分图像显示到所述显示部中与显示有所述被摄体图像的区域不同的区域,所述设定部选择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所述部分图像,设定与所选择的所述部分图像对应的拍摄区域的拍摄条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式,在第九方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所述显示控制部使所述部分区域显示到通过所述显示部显示的所述被摄体图像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式,在第九或者第十方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所述分割部将所述被摄体图像分割成多个部分区域,所述显示控制部使与所述多个部分区域对应的多个部分图像放大地显示到所述显示部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式,在第九或者第十方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所述分割部将所述被摄体图像分割成多个部分区域,所述显示控制部使与所述多个部分区域对应的多个部分图像一览显示到所述显示部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式,在第八~十二中任一方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所述显示控制部基于由所述设定部设定的所述拍摄条件,使由与所述部分区域对应的所述拍摄区域的所述拍摄部拍摄到的所述被摄体图像显示到所述显示部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式,在第七~十三中任一方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所述分割部具有从所述被摄体图像中检测规定的被摄体的被摄体检测部,将与由所述被摄体检测部检测出的规定的被摄体对应的区域分割为所述部分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式,在第七~十三中任一方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所述分割部具有从由所述显示控制部显示的所述被摄体图像中选择所期望的区域的外部操作部,将由所述外部操作部选择出的所期望的区域分割为所述部分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方式,在第七~十五中任一方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所述拍摄条件包括所述拍摄区域的电荷蓄积时间和所述拍摄区域的放大率中的至少一者。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方式,在第八~十三中任一方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包括:拍摄部,针对多个拍摄区域的每一个以规定的拍摄条件控制所述拍摄部;拍摄控制部,其针对所述多个拍摄区域的每一个以所述规定的拍摄条件进行控制;和将由所述拍摄部拍摄到的被摄体图像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记录部,所述拍摄控制部以由所述设定部设定的拍摄条件控制对应的所述拍摄区域,并生成所述被摄体图像,所述记录部将所述被摄体图像记录在所述记录介质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方式,拍摄系统包括第八~十三中任一方式的电子设备和拍摄装置,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能够与所述拍摄装置通信的第一通信部,所述拍摄装置包括:拍摄部,针对多个拍摄区域的每一个以规定的拍摄条件控制所述拍摄部;拍摄控制部,其针对所述多个拍摄区域的每一个以所述规定的拍摄条件进行控制,并生成被摄体图像;和能够与所述电子设备通信的第二通信部,所述第二通信部经由所述第一通信部将所述被摄体图像发送至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第一通信部将由所述显示控制部所显示的所述被摄体图像中由所述设定部针对每个部分区域设定的拍摄条件发送至所述拍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九方式,电子设备包括:拍摄元件,其具有第一区域和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以第一拍摄条件拍摄所入射的光而生成第一信号,在所述第二区域以第二拍摄条件拍摄所入射的光而生成第二信号;和改变部,其通过改变所述第一拍摄条件来改变所述第二拍摄条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方式,在第十九方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所述改变部根据所述第一拍摄条件的改变量来改变所述第二拍摄条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一方式,在第十九或者第二十方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拍摄条件的改变量与所述第一拍摄条件的改变量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二方式,在第十九方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所述改变部根据向所述第二区域入射的光来改变所述第二拍摄条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三方式,在第二十二方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包括检测从所述拍摄元件输出的所述第二信号的检测部,所述改变部根据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改变所述第二拍摄条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四方式,在第二十三方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所述改变部根据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被摄体来改变所述第二拍摄条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五方式,在第十九~二十四中任一方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所述改变部在所述第二信号不会超过规定明亮度的阈值的范围内改变所述第二拍摄条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六方式,在第十九~二十五中任一方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包括为了改变所述第一拍摄条件而使用的操作部,所述改变部通过操作所述操作部来改变所述第二拍摄条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七方式,在第十九~二十六中任一方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包括显示为了改变所述第一拍摄条件而使用的图像的显示部,所述改变部根据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图像来改变所述第二拍摄条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八方式,电子设备包括:设定部,其设定对入射到拍摄元件的第一区域的光进行拍摄的第一拍摄条件和对入射到所述拍摄元件的第二区域的光进行拍摄的第二拍摄条件,所述第二区域是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区域;和改变部,其通过改变所述第一拍摄条件来改变由所述设定部设定的所述第二拍摄条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十九方式,在第二十八方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包括为了改变所述第一拍摄条件而使用的操作部,所述改变部通过操作所述操作部来改变所述第二拍摄条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十方式,在第二十八或者第二十九方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包括显示为了改变所述第一拍摄条件而使用的图像的显示部,所述改变部根据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图像来改变所述第二拍摄条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十一方式,在第十九~三十中任一方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还包括禁止部,该禁止部禁止所述改变部进行的、使所述第二区域的拍摄信号脱离规定范围的所述第二拍摄条件的改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十二方式,在第三十一方式的电子设备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区域与被摄体的最暗部和被摄体的最亮部中的至少一者对应,所述禁止部禁止所述第一区域的拍摄信号与所述第二区域的拍摄信号的大小关系调换这种所述第二拍摄条件的改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十三方式,拍摄装置包括第十九~三十二中任一方式的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构成的框图。
图2的(a)是示意地表示拍摄元件的拍摄面的俯视图,图2的(b)是将拍摄面的一部分区域放大的俯视图。
图3的(a)是表示在判断为信息终端装置的姿态为纵向位置的信息终端装置中被摄体图像被显示在液晶显示器上的状态的示意图。图3的(b)是表示在被摄体图像上重叠主要被摄体区域来明确地显示,并且显示部分图像的显示形态的例子的图。图3的(c)是表示显示了图3的(a)中的部分图像的主要被摄体的放大图像的显示形态的例子的图。图3的(d)是表示显示了图3的(a)中的部分图像的主要被摄体的放大图像的显示形态的例子的图。
图4的(a)是表示在由姿态检测部判断为信息终端装置的姿态为纵向位置的信息终端装置中人物较大地映现在液晶显示器上的显示形态的例子的图。图4的(b)是表示在被摄体图像上显示主要被摄体区域的轮廓的显示形态的例子的图。
图5的(a)是表示在由姿态检测部判断为信息终端装置的姿态为纵向位置的信息终端装置中液晶显示器显示的人物较小的情况下的显示形态的例子的图。图5的(b)是表示显示了被摄体图像中的主要被摄体的放大图像的显示形态的例子的图。
图6的(a)是表示在由姿态检测部判断为信息终端装置的姿态为横向位置的信息终端装置中被摄体图像被显示在液晶显示器上的状态的示意图。图6的(b)是表示在被摄体图像上重叠主要被摄体区域来明确地显示,并且显示了部分图像的显示形态的例子的图。图6的(c)是表示显示了图6的(b)中的部分图像的主要被摄体的放大图像的显示形态的例子的图。图6的(d)是表示显示了图6的(b)中的部分图像的主要被摄体的放大图像的显示形态的例子的图。
图7是关于按照每个主要被摄体设定拍摄条件并拍摄被摄体像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信息终端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9的(a)是示意地表示使用者用手指触摸了液晶显示器所显示的被摄体图像中的人物的状态的图。图9的(b)是表示在被摄体图像上重叠主要被摄体区域来明确地显示,并且显示了放大图像的显示形态的例子的图。
图10的(a)是示意地表示使用者用两根手指触摸了液晶显示器所显示的被摄体图像中的人物的状态的图。图10的(b)是针对液晶显示器所显示的框线的操作进行说明的图。图 10的(c)是针对液晶显示器所显示的框线的操作进行说明的图。图10的(d)是针对液晶显示器所显示的框线的操作进行说明的图。图 10的(e)是针对液晶显示器所显示的框线的操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11的(a)是针对使沿着用手指描绘的轨迹的线显示于液晶显示器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图11的(b)是针对使沿着用手指描绘的轨迹的线显示于液晶显示器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图12是表示变形例的图。
图13是表示变形例的图。
图14是表示变形例的图。
图15是表示变形例的图。
图16是表示变形例的图。
图17是表示变形例的图。
图18是表示变形例的图。
图19是表示变形例的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21是示意性表示被摄体和被摄体的亮度分布的图。
图22的(a)是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都不存在的情况下的每个单位组的亮度的柱状图。图22的(b)是存在曝光不足而不存在曝光过度的情况下的每个单位组的亮度的柱状图。图22的(c)是存在曝光过度而不存在曝光不足的情况下的每个单位组的亮度的柱状图。图22的(d)是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都存在的情况下的每个单位组的亮度的柱状图。
图23是变形例7的说明图。
图24是变形例8的说明图。
图25是层叠型拍摄元件的剖视图。
图26是说明拍摄芯片的像素排列和区块的图。
图27是与拍摄芯片的单元对应的电路图。
图28是表示拍摄元件的功能性构成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搭载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例如拍摄装置10)的拍摄元件22。拍摄元件22是记载于本申请申请人在先申请的日本国特愿2012-139026号的元件。图25是拍摄元件22的剖视图。拍摄元件22包括输出与入射光对应的像素信号的拍摄芯片2113、处理像素信号的信号处理芯片2111、存储像素信号的存储器芯片2112。拍摄芯片2113、信号处理芯片2111和存储器芯片2112层叠,利用Cu等具有导电性的凸块2109而相互电连接。
再者,如图示,入射光主要向由空心箭头表示的Z轴正方向入射。本实施方式中,拍摄芯片2113中,将入射光入射的一侧的面称为背面。此外,如坐标轴所示,将与Z轴正交的纸面左方向作为X轴正方向,将与Z轴和X轴正交的纸面近前方向作为Y轴正方向。在后面的几张图中,以图25的坐标轴为基准,以各个图的朝向明确的方式显示坐标轴。
拍摄芯片2113的一个例子是CMOS图像传感器。具体而言,是背面照射型的CMOS图像传感器。PD(PhotoDiode,光电二极管)层2106配置于布线层2108的背面侧。PD层2106具有二维地配置的、蓄积与入射光对应的电荷的多个光电二极管2104和与光电二极管2104对应地设置的晶体管2105。即,PD层2106包括具有将光转换成电荷的光电转换功能的多个光电二极管2104和用于将通过蓄积于光电二极管2104的电荷而生成的信号向布线层2108读出的多个晶体管2105。
在PD层2106的入射光的入射侧隔着钝化膜2103设置有彩色滤光片2102。彩色滤光片2102具有使相互不同的波段透射的多个种类,与各个光电二极管2104对应地具有特定的排列。即,彩色滤光片2102具有分光特性不同的多种滤光片,光电二极管2104接收透射过滤光片的光。关于彩色滤光片2102的排列将在后叙述。彩色滤光片2102、光电二极管2104和晶体管2105的组形成一个像素。
在彩色滤光片2102的入射光的入射侧,与各个像素对应地设置有微透镜2101。微透镜2101使入射光向对应的光电二极管2104聚光。
布线层2108具有将来自PD层2106的像素信号传送到信号处理芯片2111的布线2107。布线2107可以是多层,此外,也可以设置被动元件和主动元件。
在布线层2108的表面配置有多个凸块2109。使该多个凸块2109与设置于信号处理芯片2111的相对面上的多个凸块2109对位,并对拍摄芯片2113和信号处理芯片2111进行加压等,由此对位后的凸块2109彼此接合而电连接。
同样,在信号处理芯片2111和存储器芯片2112的相互相对的面上配置有多个凸块2109。使这些凸块2109相互对位,并对信号处理芯片2111和存储器芯片2112进行加压等,由此对位后的凸块2109彼此接合而电连接。
再者,对于凸块2109间的接合,不限定于通过固相扩散进行的Cu凸块接合,也可以采用通过熔融焊料进行的微凸块结合。此外,凸块2109例如对后述的一个区块设置一个左右即可。因此,凸块2109的大小可以比光电二极管2104的间距大。此外,也可以在排列有像素的像素区域以外的周边区域一并设置比与像素区域对应的凸块2109大的凸块。
信号处理芯片2111具有将分别设置于表背面的电路相互连接的TSV(ThroughSilicon Via,硅贯通电极)2110。TSV2110优选设置于周边区域。此外,TSV2110也可以设置于拍摄芯片2113的周边区域以及存储器芯片2112。
图26是说明拍摄芯片113的像素排列的图。特别是,表示从背面侧观察拍摄芯片2113的状态。在像素区域,例如矩阵状地排列有800万个以上的像素。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由相邻的2像素×2像素的4像素形成1个区块2131。而且,由相邻的2区块×2区块的4区块形成1个单位组32。图的网格线表示集中相邻的像素而形成区块2131和单位组32的概念。形成区块2131的像素的数量和形成单位组32的区块2131的数量不限定于上述例子,可以为其以上也可以为其以下。
如像素区域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区块2131在上下左右内包4个所谓的拜耳阵列,该拜耳阵列由绿色像素Gb、Gr、蓝色像素B和红色像素R这4个像素形成。绿色像素是作为彩色滤光片2102而具有绿色滤光片的像素,接收入射光之中绿色波段的光。同样地,蓝色像素是作为彩色滤光片2102而具有蓝色滤光片的像素,接收蓝色波段的光,红色像素是作为彩色滤光片2102而具有红色滤光片的像素,接收红色波段的光。
本实施方式中,对于1个区块2131以至少包括一组Gb、Gr、B和R这4个像素的方式定义了多个区块2131。各区块2131分别能够以对各区块2131确定的控制参数来控制区块2131内的4个像素。也就是说,能够通过包含在某区块2131中的像素组和包含在其他区块2131中的像素组来获得拍摄条件不同的拍摄信号。即,对于包含在某区块2131中的像素组的拍摄条件,能够以与包含在其他区块2131中的像素组不同的拍摄条件进行拍摄动作。控制参数的例子是帧频、增益、间除率、对像素信号进行加法运算的加法运算行数或者加法运算列数、电荷的蓄积时间或者蓄积次数、数字化的比特数等。而且,控制参数也可以是从像素获取图像信号后的图像处理中的参数。即,对于包含在某区块2131中的像素组的帧频、增益、间除率、对像素信号进行加法运算的加法运算行数或者加法运算列数、电荷的蓄积时间、电荷的蓄积次数和数字化的比特数,能够以与包含在其他区块2131中的像素组不同的帧频、增益、间除率、对像素信号进行加法运算的加法运算行数或者加法运算列数、电荷的蓄积时间、电荷的蓄积次数和数字化的比特数进行拍摄动作。
图27是与拍摄芯片2113的1个单位组32对应的电路图。图27中,代表性地以虚线包围的矩形表示与一个像素对应的电路。此外,以点划线包围的矩形与1个区块2131对应。再者,以下说明的各晶体管的至少一部分与图25的晶体管2105对应。
如上所述,单位组32由4个区块2131形成。单位组32中包含的像素的复位晶体管2303以区块2131为单位导通/截止。此外,单位组32中包含的像素的传输晶体管2302也以区块2131为单位导通/截止。图27所示的例子中,设置有用于使与左上区块2131-1对应的4个复位晶体管2303导通/截止的复位布线2300-1,还设置有用于对与该区块2131-1对应的4个传输晶体管2302供给传输脉冲的TX布线2307-1。
同样,用于使与左下区块2131-3对应的4个复位晶体管2303导通/截止的复位布线2300-3与上述复位布线2300-1单独地设置。此外,用于对与该区块2131-3对应的4个传输晶体管2302供给传输脉冲的TX布线2307-3与上述TX布线2307-1单独地设置。
对于右上区块2131-2和右下区块2131-4也同样地,在各个区块2131分别设置有复位布线2300-2和TX布线2307-2、以及复位布线2300-4和TX布线2307-4。
与各像素对应的16个光电二极管2104分别与对应的传输晶体管2302连接。经由各个上述区块2131的TX布线对各传输晶体管2302的栅极供给传输脉冲。各传输晶体管2302的漏极与对应的复位晶体管2303的源极连接,并且传输晶体管2302的漏极与复位晶体管2303的源极间的所谓浮置扩散FD与对应的放大晶体管2304的栅极连接。
各复位晶体管2303的漏极共同地连接于被供给电源电压的Vdd布线2310。经由各个上述区块2131的复位布线对各复位晶体管2303的栅极供给复位脉冲。
各放大晶体管2304的漏极共同地连接于被供给供给电源电压的Vdd布线2310。此外,各放大晶体管2304的源极与对应的选择晶体管2305的漏极连接。在各选择晶体管2305的栅极上连接被供给选择脉冲的译码器布线2308。本实施方式中,译码器布线2308针对16个选择晶体管2305分别独立地设置。而且,各个选择晶体管2305的源极与共用的输出布线2309连接。负载电流源2311对输出布线2309供给电流。即,对选择晶体管2305设置的输出布线2309由源极跟随器形成。此外,负载电流源2311可以设置于拍摄芯片2113侧,也可以设置于信号处理芯片2111侧。此外,在单位组32中包含的像素为1个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选择晶体管2305。
此处,对从电荷的蓄积开始至蓄积结束后的像素输出为止的流程进行说明。若通过每个上述区块2131的复位布线对复位晶体管2303施加复位脉冲、同时通过每个上述区块2131的TX布线对传输晶体管2302施加传输脉冲,则针对每个上述区块2131使光电二极管2104和浮置扩散FD的电位复位。
各光电二极管2104在传输脉冲的施加解除时将接收的光转换成电荷并蓄积。之后,在没有施加复位脉冲的状态下再次施加传输脉冲时,蓄积于光电二极管2104的电荷向浮置扩散FD传输。浮置扩散FD的电位从复位电位成为电荷蓄积后的信号电位。即,浮置扩散FD的电位成为与蓄积于光电二极管2104的电荷对应的电位。而且,在通过译码器布线2308对选择晶体管2305施加选择脉冲时,浮置扩散FD的信号电位的变动经由放大晶体管2304和选择晶体管2305传递到输出布线2309。即,在通过译码器布线2308对选择晶体管2305施加选择脉冲时,由浮置扩散FD的电位生成的信号传递到输出布线2309。由此,与复位电位和信号电位对应的像素信号被从单位像素输出到输出布线2309。
如上述,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形成区块2131的4个像素,复位布线和TX布线是公用的。即,复位脉冲和传输脉冲分别同时对该区块2131内的4个像素施加。因此,形成某区块2131的全部的像素在同一定时开始电荷蓄积,在同一定时结束电荷蓄积。但是,通过对各个选择晶体管2305依次施加选择脉冲,与蓄积的电荷对应的像素信号被选择性地从输出布线2309输出。
这样,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对每个区块2131控制电荷蓄积开始定时。换言之,在不同的区块2131之间,能够在不同的定时进行拍摄。
图28是表示拍摄元件22的功能性构成的框图。模拟的多路复用器2411依次选择形成单位组32的16个光电二极管2104,使各自的像素信号向与该单位组32对应地设置的输出布线2309输出。多路复用器2411与光电二极管2104一起形成于拍摄芯片2113。
经由多路复用器2411输出的像素信号通过形成于信号处理芯片2111并进行相关双采样(CDS:Correlated Double Sampling)及模拟/数字(A/D:Analog/Digital)转换的信号处理电路2412,进行CDS和A/D转换。A/D转换后的像素信号传递到去多路复用器2413,并存储在与各个像素对应的像素存储器2414中。去多路复用器2413和像素存储器2414形成于存储器芯片2112。
运算电路2415对存储于像素存储器2414的像素信号进行处理并传递到后级的图像处理部。运算电路2415可以设置于信号处理芯片2111,也可以设置于存储器芯片2112。而且,图28中表示1个单位组32的部分的连接,但是实际上这些按每个单位组32而存在,且并行地进行动作。但是,运算电路2415也可以不按每个单位组32而设置,例如,也可以是,一个运算电路2415一边依次参照与各个单位组32对应的像素存储器2414的值一边顺序地进行处理。
如上述,与各个单位组32对应地设置有输出布线2309。由于拍摄元件22层叠有拍摄芯片2113、信号处理芯片2111和存储器芯片2112,所以通过对这些输出布线2309使用应用了凸块2109的芯片间的电连接,能够在不使各芯片在面方向上变大的情况下对布线进行排布。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构成的框图。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子设备的一个例子,以具有拍摄功能的信息终端装置10为例进行说明。信息终端装置10是例如平板型的信息终端装置那样,厚度薄、在前表面设有大型的液晶显示器并在背面侧具有拍摄光学系统的装置。信息终端装置10包括拍摄光学系统21、拍摄元件22、控制部23、液晶显示器24、存储卡25、操作部26、DRAM27、闪存28和姿态检测部29。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针对信息终端装置10的各种功能和构成之中与拍摄相关的功能和构成进行说明,省略对其他功能和构成的说明。
拍摄光学系统21由多个透镜构成,在拍摄元件22的拍摄面使被摄体像成像。而且,图1中,将拍摄光学系统21图示为1个透镜。
拍摄部即拍摄元件22对通过拍摄光学系统21成像了的被摄体像进行拍摄并输出拍摄信号。拍摄元件22具有排列有多个拍摄像素的拍摄面30。控制部23是控制信息终端装置10的各部分的电子电路,由CPU和其周边电路构成。在作为非易失性的记录介质的闪存28中预先写入规定的控制程序。控制部23通过从闪存28读取控制程序并执行,进行各部分的控制。该控制程序将作为易失性的记录介质的DRAM27用作作业用区域。
作为显示部的液晶显示器24是利用了液晶面板的显示装置。控制部23每隔规定周期(例如60分之一秒)反复操作拍摄元件22对被摄体像进行拍摄。然后,对从拍摄元件22输出的拍摄信号实施各种图像处理而生成被摄体图像,并显示到液晶显示器24上。在液晶显示器24上除了显示上述的被摄体图像以外,还显示例如后述的拍摄图像数据和对拍摄条件进行设定的设定画面等。此外,显示装置除了液晶显示器24以外还可以是例如利用了有机EL面板的显示装置。
姿态检测部29例如是加速度传感器,检测信息终端装置10的姿态。控制部23基于从姿态检测部29输出的信号,判断信息终端装置10的姿态是拍摄纵长的图像的纵向位置还是拍摄横长的图像的横向位置。
控制部23对从拍摄元件22输出的拍摄信号实施各种图像处理而生成拍摄图像数据,并将图像数据记录在作为便携性的记录介质的存储卡25中。操作部26具有下压按钮等各种操作部件,根据操作这些操作部件的情况对控制部23输出操作信号。而且,液晶显示器24是触摸屏式的显示装置,构成操作部26的一部分。控制部23进行使液晶显示器24显示由拍摄元件22拍摄的被摄体图像的显示控制。
控制部23通过软件方式而包括物体识别部23a、加权设定部23b、区域分割部即区域划分部23c、拍摄条件设定部23d、图像处理部23e和拍摄控制部23f。这些各部分通过控制部23执行存储于闪存28中的规定的控制程序,而在软件上实现。而且,也能够将这些各部分构成为电子电路。
物体识别部23a通过例如公知的所谓模板匹配处理等方法,从由拍摄元件22拍摄到的被摄体图像中识别或者检测人物、其脸部分、狗、猫等动物、自行车、汽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盛在盘子中的食物、玩具、其他预先规定的特定的被摄体物体、即被摄体要素。
加权设定部23b对由物体识别部23a识别出的被摄体物体进行加权。具体而言,加权设定部23b针对每个由物体识别部23a识别出的被摄体物体,按人物、人脸、动物、交通工具、食物、玩具等进行规定的加权。例如,加权设定部23b对人物和人脸赋予最大的加权,接着,对动物赋予其次大的加权,对交通工具赋予再次大的加权,对食物和玩具等赋予小的加权。这样,加权设定部23b通过对物体识别部23a识别出的被摄体物体赋予预先确定的规定的加权,对被摄体物体进行排序。
区域分割部23c判断由物体识别部23a识别且由加权设定部23b进行了规定的加权的被摄体物体的个数是否超过预先确定的规定数,在被摄体物体的个数在规定数以内的情况下,将由物体识别部23a识别出的被摄体物体全部决定为主要被摄体,在被摄体物体的个数超过规定数的情况下,从排序相对高的物体开始选择被摄体物体选择直至规定数,将规定数的被摄体物体决定为主要被摄体。此外,使用者能够通过操作部26预先设定该规定数。
区域分割部23c进一步确定以上述方式决定的主要被摄体存在于被摄体图像内的哪个位置、即哪个区域,将被摄体图像内的主要被摄体的区域分割(划分)为部分区域。如后述,在液晶显示器24显示着被摄体图像的情况下,以由区域分割部23c划分出的主要被摄体的区域、具体而言表示主要被摄体的外形线或者轮廓线的框线与被摄体图像重叠的方式进行显示。此外,区域分割部23c在被摄体图像上对主要被摄体的区域进行划分是指,在拍摄元件22的拍摄面中确定即划分出对主要被摄体进行拍摄而形成的拍摄区域。
拍摄条件设定部23d设定拍摄元件22的拍摄条件,并且如后面详述那样设定对于主要被摄体的图像处理条件。图像处理部23e对被摄体图像实施多个图像处理。拍摄控制部23f相互独立地控制多个拍摄区域(该多个拍摄区域分别包括拍摄元件22的至少1个拍摄像素)的各个区域。即,拍摄控制部23f如上述那样按每个拍摄元件22的单位组32控制曝光时间、放大率、帧频等拍摄条件。而且,也可以在拍摄元件22设置拍摄控制部23f的功能。
图2的(a)是示意地表示拍摄元件22的拍摄面30的俯视图,图2的(b)是将拍摄面30的一部分区域30a放大的俯视图。如图2的(b)所示,在拍摄面30上二维状地排列有多个拍摄像素31。拍摄像素31分别具有未图示的彩色滤光片。彩色滤光片包括红(R)、绿(G)、蓝(B)3种,图2的(b)中的“R”、“G”和“B”这样的标记表示拍摄像素31具有的彩色滤光片的种类。如图2的(b)所示,在拍摄元件22的拍摄面30上按照所谓拜耳阵列排列有具有这样的各彩色滤光片的拍摄像素31。
具有红色滤光片的拍摄像素31对入射光之中红色波段的光进行光电转换并输出受光信号(光电转换信号)。同样地,具有绿色滤光片的拍摄像素31对入射光之中绿色波段的光进行光电转换并输出受光信号。此外,具有蓝色滤光片的拍摄像素31对入射光之中蓝色波段的光进行光电转换并输出受光信号。
本实施方式的拍摄元件22构成为能够对每个拍摄区域(由相邻的2像素×2像素共计4个拍摄像素31构成)即单位组32分别进行控制。例如,在对相互不同的两个单位组32同时开始了电荷蓄积时,能够在一个单位组32从电荷蓄积开始1/30秒后进行电荷的读取,即进行受光信号的读取,在另一单位组32从电荷蓄积开始1/15秒后进行电荷的读取。此外,也可以使一个单位组32采用与另一个单位组32的电荷蓄积的开始定时不同的电荷蓄积的开始定时。换言之,拍摄元件22能够在1次拍摄中对每个单位组32设定不同的曝光时间(所谓的快门速度)。
除了上述曝光时间以外,拍摄元件22还能够使受光信号的放大率(所谓ISO灵敏度)按每个单位组32而不同。拍摄元件22能够按照每个单位组32使开始电荷蓄积的定时、读取受光信号的定时变化。拍摄元件22能够按照每个单位组32使动态图像拍摄时的帧频变化。图1所示的控制部23的拍摄控制部23f按每个单位组32控制曝光时间、放大率、帧频等拍摄条件。
综上所述,拍摄元件22构成为能够按照每个单位组32使曝光时间、放大率、帧频等拍摄条件不同。
这样构成的信息终端装置10构成为,能够与其以外的被摄体部分例如被摄体背景等的拍摄条件另行地,手动设定针对由物体识别部23a检测出的重要的被摄体物体即主要被摄体的拍摄条件。下面,详细说明。
图3的(a)是表示在由姿态检测部29判断为信息终端装置的姿态为纵向位置的信息终端装置10中被摄体图像110被显示在液晶显示器24上的状态的示意图。以下说明中,作为被摄体的一个例子,在信息终端装置10的拍摄范围内存在两个人物101,102、小动物103、桌子105、作为食物放置于盘子上的蛋糕104。而且,从信息终端装置10侧观察,两个人物101,102位于桌子105的另一侧,在桌子105之下有小动物103,在桌子105之上放置有盛在盘子里的蛋糕104。而且,为了方便说明,设定为在被摄体图像110的背景部分106不存在能够作为其他被摄体要素提取的被摄体。此外,该被摄体图像110是基于被摄体亮度的测光值而得到的曝光条件或者由使用者手动设定的曝光条件,对所有单位组32即拍摄面30整体以相同的拍摄条件(曝光时间、放大率、帧频)拍摄而成的。
物体识别部23a从在液晶显示器24上显示的被摄体图像110中识别出特定的被摄体物体即两个人物101,102、小动物103、盛在盘子里的蛋糕104、桌子105。物体识别部23a通过从拍摄元件22输出的、表示被摄体图像110的图像数据进行被摄体检测。被摄体检测的结果是,物体识别部23a识别出特定的被摄体物体、即两个人物101,102、小动物103、盛在盘子里的蛋糕104、桌子105。
由物体识别部23a检测到多个被摄体物体时,加权设定部23b对由物体识别部23a检测出的多个被摄体物体的每一个进行加权。此处,加权设定部23b对两个人物101,102赋予最大的权重,对小动物103赋予第二大的权重,对盛在盘子里的蛋糕104赋予第三大的权重,对桌子105赋予第四大的权重。
区域分割部23c将由物体识别部23a检测出的5个被摄体物体之中由加权设定部23b加权后的排序例如为上位的4个决定为主要被摄体,将被摄体图像内的4个主要被摄体的位置、即4个主要被摄体的区域确定或者划分为主要被摄体区域。以下的说明中,将主要被摄体区域的确定或者划分也称为区域分割。
当由区域分割部23c确定或者划分了主要被摄体区域时,如图3的(b)所示,控制部23使4个主要被摄体区域与在显示区域111所显示的被摄体图像110A重叠来明确地显示。例如,控制部23使在被摄体图像110A上以虚线表示的方式显示4个主要被摄体区域的轮廓101a、102a、103a、104a。代替如图示那样以虚线显示轮廓,该轮廓显示101a、102a、103a、104a也可以使各主要被摄体区域整体与其他区域相比明亮且高亮显示、或着色并高亮显示。
控制部23根据被摄体图像110A生成主要被摄体101~104的部分图像181。控制部23,除了在被摄体图像110A上的主要被摄体区域的轮廓101a、102a、103a、104a的显示,如图3的(b)所示,还在被摄体图像110A的下方位置,具体而言在液晶显示器24的下部设置部分图像显示区域190,使各主要被摄体101~104的部分图像181进行显示。即控制部23使由区域分割部23c确定了的部分区域作为主要被摄体区域的轮廓101a、102a、103a、104a来显示,并且显示被摄体图像内的与主要被摄体的区域对应的部分图像181。此外,控制部23使液晶显示器24的显示画面的右上显示区域114显示主要被摄体的拍摄条件的设定画面130。这样,使部分图像181显示到使用者的手指容易对部分图像等进行选择操作等的显示画面下侧。设定画面130以使用者容易进行拍摄条件的设定等的方式在使用者的惯用手侧显示。图3的(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假设了使用者的惯用手为右手的情况,使用者的惯用手为左手的情况下,在显示画面左侧进行显示。此外,即使将设定画面130和部分图像显示区域190设于被摄体图像110A内,控制部23也以被摄体图像110A的长宽比(被摄体图像110A的纵向长度与横向长度的比)不会改变的方式控制显示。此外,控制部23通过使部分图像181显示到显示画面下侧,而使被摄体图像110A不易被使用者的手指隐藏,被摄体图像110A的可视性提高。
主要被摄体的拍摄条件的设定画面130,作为拍摄条件的一个例子即拍摄条件的设定项目131的一个例子,例如能够举出从上依次为“快门速度”、“ISO灵敏度”、“图像处理效果”。而且,图像处理效果是指例如在进行用于得到考虑了美白的美肤修正、黑白色调的图像和怀旧色调的图像等的图像处理时设定的设定项目。这样,在设定画面130的设定项目131中存在作为拍摄条件的“快门速度”和“ISO灵敏度”、作为图像处理条件的“图像处理效果”,但是在以下的说明中,也仅表现为“拍摄条件”。而且,在进行动态图像拍摄的情况下,作为拍摄条件的设定项目131还在设定画面130中追加显示“帧频”。由此,能够进行针对主要被摄体的帧频的设定改变。
作为各设定项目131,分别显示项目显示131a、设定状态显示131b、向上按钮显示131c、向下按钮显示131d。例如以“快门速度”为例进行说明时,在项目显示131a中显示表示作为设定项目的快门速度的“快门速度”的文字,在设定状态显示131b中显示表示快门速度的当前设定状态的“1/125秒”的文字。向上按钮显示131c和向下按钮显示131d是用于改变当前的设定状态的显示按钮。当触碰向上按钮显示131c或者向下按钮显示131d时,设定状态被依次改变。此外,在显示区域114的右下显示用于确定所设定的拍摄条件的决定按钮132。对于“ISO灵敏度”也同样。而且,直到由后述的使用者选择主要被摄体区域而使主要被摄体区域的拍摄条件改变为止,为将设定状态对于全部的单位组32即拍摄面30整体设定成相同的“快门速度”、“ISO灵敏度”。
在由使用者选择某一个部分图像181时,如图3的(c)所示,控制部23使所选择的部分图像181的主要被摄体的放大图像显示到液晶显示器24的下侧。即控制部23使被摄体图像内的与主要被摄体的区域对应的部分图像显示为放大图像。控制部23使部分图像显示区域190的图像与显示在显示区域111的被摄体图像110A的表示主要被摄体的图像相比放大地进行显示。图3的(c)表示图3的(b)中人物101的部分图像181被选择,且人物101的放大图像121显示在部分图像显示区域190的状态。图3的(d)表示图3的(b)中关于蛋糕104的部分图像181被选择,且蛋糕104的放大图像124显示在部分图像显示区域190的状态。即,通过使关于显示在部分图像显示区域190的蛋糕104的图像与显示在显示区域111的被摄体图像110A的表示主要被摄体的图像相比放大地进行显示,来表示选择了蛋糕104。这样,通过使液晶显示器24显示主要被摄体的放大图像,即使被摄体图像110A中的主要被摄体的显示很小,由于主要被摄体的放大图像的可视性良好,所以使用者也容易进行所期望的设定。
控制部23使部分图像显示区域190显示放大图像,并且使液晶显示器24的右下显示返回按钮182。由使用者操作返回按钮182时,控制部23使部分图像显示区域190的显示形态返回图3的(b)所示的显示形态。
如图3的(c)所示,在部分图像显示区域190显示着主要被摄体101的放大图像的状态下,对于主要被摄体设定130的各种设定项目131a,使用者触碰向上按钮显示131c和向下按钮显示131d来设定拍摄条件例如快门速度等。
例如,图3的(c)中表示了如下所述的例子,即,由于人物101在拍摄时有动的可能性,所以使快门速度的设定值从1/125秒向1/250秒改变,以拍起来显白的方式将图像处理效果设定为美白模式。
当显示区域114的右下的决定按钮132被操作时,拍摄条件设定部23d将显示区域114所显示的拍摄条件设定为针对人物101的拍摄条件。具体而言,拍摄条件设定部23d根据设定好的快门速度和ISO灵敏度对拍摄控制部23f设定与由区域分割部23c进行区域分割得到的作为主要被摄体的人物101对应的拍摄元件22的多个单位组32的曝光时间(电荷蓄积时间)和放大率。更详细而言,拍摄条件设定部23d将在拍摄元件22的拍摄面30中对于多个单位组32(这多个单位组32输出与作为主要被摄体的人物101相关的图像信号)的曝光时间和放大率对拍摄控制部23f设定。同时,拍摄条件设定部23d针对主要被摄体对图像处理部23e设定美白模式。
拍摄元件22针对主要被摄体生成以由拍摄条件设定部23d设定的拍摄条件拍摄得到的被摄体图像。图像处理部23e对主要被摄体实施由拍摄条件设定部23d设定的美白处理。控制部23使对主要被摄体进行了美白处理的被摄体图像显示到液晶显示器24上。使用者能够通过被摄体图像确认自己设定的拍摄条件和图像处理条件的效果。
之后,当未图示的释放按钮或者指示拍摄的按钮被操作时,控制部23生成以通过拍摄条件设定部23d分别设定的拍摄条件和图像处理条件对各个主要被摄体进行拍摄和图像处理而得到的被摄体图像数据,并记录在存储卡25中。
在主要被摄体设定130中,在使用者设定主要被摄体的拍摄条件时,从多个部分图像181选择一个部分图像,控制部23使该所选择的部分图像放大显示后设定该该主要被摄体的拍摄条件,但也可以取而代之,在由使用者选择了一个部分图像时,能够不显示放大图像地设定该主要被摄体的拍摄条件,进而,也可以在不显示多个部分图像的情况下,针对用手指对通过图3的(b)的实时取景图像的虚线所高亮显示的主要被摄体进行选择得到的主要被摄体,设定拍摄条件。
上述说明中,对主要被摄体为多个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在主要被摄体为1个或者两个等数量少的情况下,关于针对主要被摄体的拍摄条件的设定,控制部23以下述方式控制各部分。图4的(a)、图5的(a)是表示在由姿态检测部29判断为信息终端装置的姿态为纵向位置的信息终端装置10中关于1个人物106的被摄体图像被显示在液晶显示器24上的状态的示意图。图4的(a)中,是在液晶显示器24上较大地显示人物106的状态,也就是人物106占液晶显示器24的显示区域的比例比规定比例大的状态。图5的(a)中,是在液晶显示器24上显示的人物106较小地显示的状态,也就是人物106占液晶显示器24的显示区域的比例比规定比例小的状态。
在图4的(a)、图5的(a)所示的状态下,物体识别部23a提取人物106作为被摄体物体,加权设定部23b对人物106赋予最大的权重。区域分割部23c将被摄体物体106决定为主要被摄体。此外,在关于人物106、107的被摄体图像显示于液晶显示器24的状态的情况下,分别将人物106、107决定为主要被摄体。
如图4的(a)所示,控制部23在主要被摄体仅为1个且该主要被摄体占拍摄范围的比例比规定比例大的情况下,在进行了上述区域分割后,如图4的(b)所示,控制部23使主要被摄体区域的轮廓106a显示在被摄体图像110B上。此外,控制部23使液晶显示器24显示针对作为主要被摄体的人物106的拍摄条件的设定画面130A。控制部23例如使液晶显示器24的右上显示针对作为主要被摄体的人物106的拍摄条件的设定画面130A。也就是说,控制部23在被摄体图像110B不显示图3的(b)等所示的设定画面130和部分图像显示区域190。
在控制部23使各设定项目131的设定状态显示131b改变且决定按钮132被触碰时,拍摄条件设定部23d将改变后的拍摄条件设定为针对人物106的拍摄条件。
其结果是,使被摄体图像110B中的人物106按照所设定的拍摄条件和图像处理条件进行显示。而且,虽然未图示,但在主要被摄体为两个、且该主要被摄体占拍摄范围的比例比规定比例大的情况也同样。该情况下,当作为主要被摄体的人物106的图像被选择时,能够设定针对人物106的拍摄条件,当人物107的图像被选择时,能够设定针对人物107的拍摄条件。
当在图4的(b)所示的状态下未图示的释放按钮或者指示拍摄的按钮被操作时,控制部23生成以通过拍摄条件设定部23d设定的拍摄条件和图像处理条件对主要被摄体进行了拍摄和图像处理而得到的被摄体图像数据,并记录在存储卡25中。
如图5的(a)所示,控制部23在主要被摄体仅为1个且该主要被摄体占拍摄范围的比例为规定比例以下的情况下进行了上述的区域分割后,如图5的(b)所示,控制部23除了在被摄体图像110C上的主要被摄体区域的轮廓106a的显示,还在被摄体图像110C的下方位置,具体而言在液晶显示器24的下部使部分图像显示区域190显示作为主要被摄体的人物106的放大图像125。在画面的右上显示区域114显示针对作为主要被摄体的人物106的拍摄条件的设定画面130A。
在控制部23使各设定项目131的设定状态显示131b改变且决定按钮132被操作时,拍摄条件设定部23d将改变后的拍摄条件设定为针对人物106的拍摄条件。
其结果是,控制部23使被摄体图像110C中的人物106和放大图像125中的人物106按照所设定的拍摄条件和图像处理条件进行显示。
当在图5的(b)所示的状态下未图示的释放按钮或者指示拍摄的按钮被操作时,控制部23生成以通过拍摄条件设定部23d设定的拍摄条件和图像处理条件对主要被摄体进行了拍摄和图像处理而得到的被摄体图像数据,并记录在存储卡25中。而且,虽然未图示,但是主要被摄体为两个且该主要被摄体占拍摄范围的比例比规定比例小的情况也同样。
---信息终端装置10的姿态为横向位置的情况---
在由姿态检测部29判断为信息终端装置10的姿态为横向位置的情况下,控制部23例如使液晶显示器24显示图6的(a)所示那样的被摄体图像110E。以下的说明中,作为被摄体的一个例子,在信息终端装置10的拍摄范围存在两个人物101,102、小动物103、桌子105A,105B,105C、作为食物放置在盘子上的蛋糕104A,104B。物体识别部23a将两个人物101,102、小动物103、桌子105A,105B,105C、蛋糕104A,104B识别为被摄体物体,加权设定部23b对8个被摄体物体分别进行规定的加权而对各被摄体物体进行排序。区域分割部23c从该被排序的8个被摄体物体中,将5个被摄体物体、即人物101,102、小动物103和蛋糕104A、104B决定为主要被摄体。
图6的(b)是包括被决定为主要被摄体的5个被摄体物体101、102、103、104A、104B以虚线被高亮显示的被摄体图像在内的液晶显示器24的显示画面。此外,图6的(b)是由姿态检测部29判断为信息终端装置10的姿态为纵向位置的情况下的与图3的(b)相当的图。在由姿态检测部29判断为信息终端装置10的姿态为横向位置的情况下,在液晶显示器24的左侧的显示区域146~148分别显示5个主要被摄体之中的3个部分图像126~128。在画面的右侧,显示主要被摄体的拍摄条件的设定画面130。此外,当显示区域146、148的操作标记115、116被操作时,控制部23将在显示区域146~148显示的3个主要被摄体的图像依次替换成剩余的两个主要被摄体的部分图像。
此处,例如在图6的(b)所示的状态下显示于显示区域148的蛋糕104A的图像128被选择时,如图6的(c)所示,控制部23使液晶显示器24的左侧的部分图像显示区域149显示蛋糕104A的放大图像129。由此,使用者能够从设定画面130适当改变针对作为主要被摄体的蛋糕104A的拍摄条件。由于显示蛋糕104A的放大图像129,所以放大图像129的可视性良好,使用者所期望的设定变得容易。
此外,也可以是,控制部23以使得成为拍摄条件的设定对象的蛋糕104A的被摄体图像110D不被部分图像显示区域149、设定画面130隐藏的方式,如图6的(d)所示,控制部23适当改变被摄体图像110D的显示范围。如图6的(d)所示,表示了如下所述的例子,即,控制部23以在部分图像显示区域149与设定画面130之间的显示被摄体图像的显示区域152中显示蛋糕104A的被摄体图像的方式,改变了液晶显示器24中的被摄体图像110D的显示范围。此外,如图6的(d)所示,也可以通过使拍摄条件的设定画面130的显示区域不显示被摄体图像110E,来使设定画面130的可视性提高。
当显示区域151的右下的决定按钮132被操作时,拍摄条件设定部23d将显示区域151上显示的拍摄条件设定成针对蛋糕104A的拍摄条件。其结果是,使被摄体图像110E中的蛋糕104A和显示区域149的放大图像129中的蛋糕104A按照所设定的拍摄条件和图像处理条件显示。与其他主要被摄体相关的拍摄条件和图像处理条件的设定也同样。对于与主要被摄体相关的拍摄条件和图像处理条件的设定后的被摄体图像的显示和释放动作,与前述的例子相同。而且,也可以当在图6的(c)中显示区域149的放大图像129在短时间内被操作2次时,液晶显示器24的显示形态返回图6的(b)所示的状态。
再者,在主要被摄体为1个且该主要被摄体占拍摄范围的比例为规定比例以下的情况下的液晶显示器24的显示形态也同样。该情况下,画面左侧的放大图像显示于上下方向的中央。此外,在主要被摄体为1个或者两个等数量少且该主要被摄体占拍摄范围的比例比规定比例大的情况下的液晶显示器24的显示形态是与图4的(a)、图4的(b)同样的显示形态。
---流程图---
图7是对于按每个上述主要被摄体设定拍摄条件并拍摄被摄体像的处理的流程图。信息终端装置10的电源接通时,图7表示处理的程序起动,并由控制部23执行。步骤S1中,控制部23起动拍摄用的应用程序并进入步骤S3。步骤S3中,拍摄控制部23f以使拍摄元件22的拍摄像素31的电荷蓄积时间和放大率针对所有单位组32均成为例如基于被摄体亮度的亮度所决定的同一值的方式,控制拍摄像素31,使基于来自这样被控制的拍摄像素31的拍摄信号而得到的被摄体图像显示到液晶显示器24上。
步骤S7中,物体识别部23a从作为被摄体图像110显示于液晶显示器24的被摄体图像110识别或者提取出被摄体物体即被摄体要素,并进入步骤S9。物体识别部23a根据表示从拍摄元件22输出的被摄体图像110的图像数据识别或者提取出被摄体物体即被摄体要素。步骤S9中,加权设定部23b进行由物体识别部23a提取出的被摄体要素的加权并进入步骤S11。步骤S11中,区域分割部23c将由物体识别部23a提取出的各被摄体要素之中、由加权设定部23b设定的重要度为上位的规定数量的要素决定为主要被摄体,进行区域分割并进入步骤S15。
步骤S15中,控制部23以在被摄体图像上明确地显示主要被摄体、例如以虚线显示或者高亮显示主要被摄体的轮廓的方式控制各部分,并进入步骤S17。步骤S17中,控制部23判断主要被摄体是否存在多个。而且,本实施方式中,如果主要被摄体的数量为规定个数例如3个以上,则设为主要被摄体存在多个。在步骤S17是肯定判断时,在步骤S19中,控制部23例如图3的(b)所示那样使液晶显示器24显示被摄体图像110A和主要被摄体的部分图像181等,并进入步骤S21。步骤S21中,控制部23根据使用者的操作来设定针对各主要被摄体的拍摄条件,并进入步骤S23。此外,关于步骤S21中的与使用者的操作相应的液晶显示器24的显示转换和拍摄条件的设定,如上述。
步骤S23中,控制部23判断是否有来自使用者的拍摄指示,即判断是否操作了未图示的释放按钮或者指示拍摄的按钮。在步骤S23是肯定判断时进入步骤S25,在步骤S23为否定判断时返回步骤S21。
步骤S25中,控制部23以如上述那样按每个主要被摄体设定的拍摄条件对各主要被摄体进行拍摄的方式控制拍摄元件22,并且对如上述那样进行拍摄得到的被摄体图像的主要被摄体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并生成拍摄图像数据,且记录在存储卡25中。
步骤S27中,控制部23判断是否继续拍摄。例如,控制部23判断是否有结束拍摄用的应用程序的指示。当在步骤S27中判断为继续拍摄时返回步骤S7,当判定为结束拍摄时,结束拍摄用的应用程序。
若步骤S17为否定判断,即判断为主要被摄体的个数为1个或者两个,则进入步骤S31。步骤S31中,控制部23判断主要被摄体占拍摄范围的比例是否比规定比例大,即判断主要被摄体的图像是否比规定的大小大。在步骤S31为否定判断时,即主要被摄体占拍摄范围的比例为规定比例以下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9。
在步骤S31是肯定判断时,即主要被摄体占拍摄范围的比例比规定比例大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5。步骤S35中,控制部例如图4的(b)所示,使液晶显示器24显示被摄体图像110B和拍摄条件的设定画面130,并进入步骤S21。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实现下面的作用效果。
(1)构成为,将被摄体图像内的主要被摄体的区域分割成部分区域,在液晶显示器24上显示主要被摄体的部分图像和/或放大图像、和被摄体图像。由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识别主要被摄体,因此便利性提高,所以能够提供使用便利性良好的电子设备。
(2)构成为,在液晶显示器24上显示主要被摄体的部分图像和/或放大图像、和被摄体图像,并且能够手动设定与部分图像对应的拍摄区域的拍摄条件。然后,将与主要被摄体对应的拍摄元件22的多个单位组32的拍摄条件设定成手动设定的拍摄条件。由此,能够提供使用者可按每个拍摄区域适当地设定拍摄条件的用户界面。
(3)构成为,控制部23使主要被摄体区域在被摄体图像明确地显示。由此,即使主要被摄体在液晶显示器24上较小地显示,使用者也能够容易地识别主要被摄体,便利性高。
(4)构成为,主要被摄体的图像作为部分图像181而与被摄体图像相独立地显示于液晶显示器24。由此,主要被摄体的图像的一览性提高,使用者容易进行想要改变拍摄条件的主要被摄体的选择。
(5)构成为,主要被摄体的图像作为放大图像而与被摄体图像相独立地显示于液晶显示器24。由此,主要被摄体的可视性提高,拍摄条件容易改变,并且容易确认使用者设定的拍摄条件和图像处理条件的效果。
(6)构成为,物体识别部23a从作为被摄体图像110显示于液晶显示器24的被摄体图像中识别特定的被摄体物体。而且,将由物体识别部23a检测出的被摄体物体之中、由加权设定部23b加权后的排序为上位的物体决定为主要被摄体,且成为拍摄条件的手动设定的对象。由此,即使物体识别部自动识别出多个被摄体物体,也能够将主要被摄体的个数限制为规定数。
(7)构成为,也能够对主要被摄体改变图像处理效果。由此,容易得到使用者想要的被摄体图像画质的被摄体图像。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8~图9的(b),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以下的说明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添加相同的附图标记,主要说明不同点。对于没有特别说明的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第一实施方式的物体识别部23a从被摄体图像自动地将规定的被摄体物体识别成主要被摄体,或者从被摄体图像将规定的被摄体物体识别成主要被摄体。即,是检测该被摄体物体的区域或者范围的物体识别部。第二实施方式的物体识别部23a在使用者将被摄体图像中的一点或者一个部位指定为主要被摄体的一部分时,基于该指定的部位的被摄体图像的颜色信息自动检测主要被摄体的区域或者范围,或者基于该指定的部位的被摄体图像的颜色信息检测主要被摄体的区域或者范围。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信息终端装置10A的构成的框图。第二实施方式的信息终端装置10A中,不具有加权设定部23b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信息终端装置10不同。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信息终端装置10相同。
图9的(a)是示意地表示使用者用手指161触碰了液晶显示器24上显示的被摄体图像110中的人物101的状态的图。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的(a)所示,使用者将被摄体图像110中的一点或者一个部位选择为主要被摄体的一部分时,物体识别部23a基于该选择的部位的被摄体图像110的颜色信息,自动地检测具有与该颜色信息大致相同的颜色信息的图像的区域或者范围。例如,在使用者如图9的(a)所示那样触碰被摄体图像110中的人物101的脸的一部分时,物体识别部23a基于脸的肤色信息检测肤色部分的扩展,由此检测人物101的脸区域。在由使用者指定液晶显示器24上显示的被摄体图像110的一部分区域时,物体识别部23a将包括该指定的区域的特定区域识别为主要被摄体。例如,在由使用者指定被摄体图像110上显示的人物区域的一部分时,物体识别部23a将该人物区域识别为特定区域。此外,物体识别部23a也可以在液晶显示器24上显示有多个人物来作为被摄体图像110的情况下,当由使用者指定了1个人物区域的一部分时,将多个人物区域识别为特定区域。即,也可以是,即使在由使用者指定了1个区域的情况下,物体识别部23a例如也根据该指定的区域的颜色信息或者亮度信息、该指定的区域的被摄体信息(人物、脸等),将多个区域识别为特定区域。
在由物体识别部23a检测到主要被摄体的区域时,区域分割部23c在被摄体图像110A内划分主要被摄体区域。由此,控制部23如图9的(b)所示,在被摄体图像110A上如虚线所示那样使人脸即主要被摄体高亮显示。同样,通过使用者在被摄体图像110A上触碰其他部位,来基于其颜色信息检测其他主要被摄体的区域,并使其在被摄体图像110A上高亮显示。
对于这之后的、从主要被摄体的拍摄条件的设定画面130进行的拍摄条件的改变,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
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还实现下面的作用效果。
(1)构成为,当使用者触碰了作为主要被摄体的一部分的被摄体图像中的一点或者一个部位时,自动地检测主要被摄体。由此,使用者能够任意指定主要被摄体,所以容易得到使用者想要的被摄体图像画质的被摄体图像。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10的(a)~图11的(b),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以下说明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添加相同的附图标记,主要说明不同点。对于没有特别说明的点,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第三实施方式中,主要在当使用者指示被摄体的范围时将所指示的范围内的被摄体设定为主要被摄体方面,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不同。
第三实施方式的信息终端装置10A的构成与图8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信息终端装置10A的构成相同。
图10的(a)是示意地表示使用者用2根手指161触碰了液晶显示器24上显示的被摄体图像110中的人物101的状态的图。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图10的(a)所示在被摄体图像110显示于液晶显示器24的状态下由使用者指示液晶显示器24的任意两个位置时,如图10的(b)所示,控制部23使以所指示的两个位置为对角线的矩形的框线171显示到液晶显示器24。
控制部23在如图10的(c)所示那样进行放大操作时使框线171放大,在如图10的(d)所示进行缩小操作时使框线171缩小。此外,2根手指161的相对位置变化时,与由手指161触碰的位置对应地使框线171的纵横的长宽比改变。此外,控制部23通过框线171或者框线171内侧的区域被手指161进行长按操作来选择框线171,在该状态下手指161在液晶显示器24的显示面上移动了的情况下,如图10的(e)所示,根据手指161的动作使框线171的位置移动。
此外,在判断为如图11的(a)所示液晶显示器24的显示面被一根手指161触碰且在该状态下该手指161在显示面上沿着箭头A的方向描画时,控制部23使液晶显示器24显示沿着描画的轨迹的线172。若在该状态下如图11的(b)的箭头B所示用手指161描画液晶显示器24的显示面,则控制部23沿着手指161的轨迹使线172进行显示。而且,当线172的起点与手指161的轨迹重叠时,控制部23将封闭的线172设定为框线171(未图示)。再者,即使在线172的起点与手指161的轨迹重叠之前手指161从液晶显示器24的显示面离开,只要起点与手指161离开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短,控制部23就自动地封闭线172而设定为框线171。
当像这样指定框线171时,物体识别部23a从显示在液晶显示器24上的被摄体图像110检测框线171内的被摄体物体。然后,区域分割部23c将由物体识别部23a检测出的被摄体物体决定为主要被摄体,将被摄体图像110内的主要被摄体的位置、即主要被摄体的区域确定或者划分为主要被摄体区域。对于这之后的、从主要被摄体的拍摄条件的设定画面130进行的拍摄条件的改变,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
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除了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之外,还实现下面的作用效果。
(1)构成为,通过对液晶显示器24的显示面的触碰来描画框线171或线172。然后,检测由框线171或线172指定的区域内的被摄体物体。由此,使用者能够按照想法指定主要被摄体,所以容易得到使用者想要的被摄体图像。
---变形例---
(1)上述说明中,构成为,通过物体识别部23a识别特定的被摄体物体,而能够对主要被摄体的轮廓内侧的区域改变拍摄条件。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能够使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框线171内的区域整体的拍摄条件改变。
(2)也可以根据液晶显示器24的画面的大小来改变显示形态。例如,如平板电脑终端装置那样画面尺寸大的情况下,与智能手机那样的终端装置相比较大地显示主要被摄体,所以只要不是例如非常小的主要被摄体,就可以不进行放大图像的显示。换言之,控制部23也可以判断显示的主要被摄体的大小是否为规定的大小,根据其判断结果,控制显示形态。
(3)也可以根据被摄体的种类来改变拍摄条件的设定项目131的显示顺序。例如,如果主要被摄体是人物,则对关于人物的亮度的设定进行改变的可能性高,所以作为设定项目131,控制部23也可以优先显示与亮度的改变相关的设定项目。由此,设定改变的操作性提高。
(4)上述说明中,液晶显示器24是触摸面板式的显示装置,构成操作部26的一部分,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操作部26设置操作键或者操作拨盘、鼠标等操作装置,能够通过使液晶显示器24的显示画面中的光标或者指针等移动到所期望的位置,来指示显示画面上的任意位置。
(5)在显示主要被摄体的放大图像等情况下,存在显示被摄体图像的区域的长宽比与原本的被摄体图像不同的情况,该情况下,可以缩小地显示被摄体图像整体,也可以从被摄体图像适当地对图像进行裁剪后显示。
(6)上述说明中,作为拍摄条件的设定项目131的一个例子,例如列举了“快门速度”、“ISO灵敏度”、“帧频”、“图像处理效果”,但这些只是示例,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只要将作为拍摄条件的“快门速度”、“ISO灵敏度”和“帧频”中的至少任一者包含于设定项目131即可。此外,例如,作为图像处理条件的“图像处理效果”可以不包含于设定项目131。作为设定项目131也可以包含上述以外的其他项目。
(7)上述说明中,信息终端装置10采用例如平板电脑型的信息终端装置那样,厚度薄且在前表面设有大型的液晶显示器、在背面侧具有拍摄光学系统的装置,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信息终端装置10可以是拍摄装置即透镜一体型的相机,也可以是在相机机身上可拆装可更换透镜的透镜可更换式的相机。
(8)上述说明中,针对具有拍摄元件22和控制部23的单一的电子设备即信息终端装置10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这样的实施方式。例如,也能够将本发明适用于对设于外部的拍摄元件22进行控制的电子设备。以下,针对在外部设置拍摄元件22的形态进行详细叙述。
图12是示意地表示本变形例的拍摄系统的构成的框图。图12所示的拍摄系统1000包括拍摄单元1001和电子设备1002。拍摄单元1001包括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撮影光学系统21和拍摄元件22,还包括第一通信部1003。此外,电子设备1002包括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控制部23、液晶显示器24、存储卡25、操作部26、DRAM27、闪存28和姿态检测部29,还包括第二通信部1004。第一通信部1003和第二通信部1004能够通过例如公知的无线通信技术或光通信技术等进行双向的数据通信。此外,也可以是通过拍摄单元1001和电子设备1002利用有线电缆等的有线连接,而使第一通信部1003和第二通信部1004进行双向的数据通信的结构。
本变形例的拍摄系统1000中,控制部23通过经由第二通信部1004和第一通信部1003的数据通信来进行拍摄元件22的控制。例如,通过在与拍摄单元1001之间发送接收规定的控制数据,来对每个单位组32设定不同的拍摄条件,或者从各个单位组32读取拍摄信号。
如以上叙述那样,拍摄系统1000中,进行按每个单位组32的控制的是控制部23。电子设备1002不具有拍摄元件22,但通过对设于电子设备1002外部的拍摄元件22(拍摄单元1001)进行控制,可进行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控制。也就是说,本发明能够适用于不具有拍摄元件22的电子设备。
(9)上述放大图像的显示形态为一个例子,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图13的(a)所示,也可以在主要被摄体(人物101)的旁边显示标注201,在标注201之中显示主要被摄体的放大图像。而且,标注的位置不限定于主要被摄体的旁边,也可以是其上下,还可以是其斜方的位置。此外,标注的形状也可以不是图13的(a)所示那样的矩形,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多边形。此外,还可以不显示标注的轮廓线。此外,也可以与主要被摄体的放大图像一起或者代替主要被摄体的放大图像,显示表示对主要被摄体当前设定的拍摄条件的图像。
(10)作为用于改变各设定项目131的设定的滑动条,例如图13的(b)所示,也可以显示使滑块(旋钮)201a沿着用于使主要被摄体放大显示的标注201的轮廓线移动的滑动条。图13的(b)所示的例子中,沿着圆形的标注201的轮廓线设置有刻度线201b。而且,也可以构成为,能够通过使用者使滑块201a沿着标注201的轮廓线移动,来改变规定的设定项目131的设定值。再者,图13的(b)中省略了主要被摄体的图示。此外,也可以与标注201一起、或者代替标注201地显示滑动条和滑块201a。
(11)作为被摄体图像中明确地显示主要被摄体的显示形态的其他例子,也可以使主要被摄体以看上去好像从画面浮起那样的方式显示。图14的(a)是表示在液晶显示器24显示有被摄体图像110的例子的图。例如,也可以使该被摄体图像101中作为主要被摄体的人物101的图像,如图14的(b)所示的人物101的图像101b那样稍微(例如1.2倍左右)放大地显示等,使得人物101看上去好像从画面浮起那样。
(12)上述说明中,部分图像181或放大图像的显示区域和被摄体图像的显示区域由直线隔开,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由曲线隔开。
(13)例如图15的(a)所示,也可以在被摄体图像110中作为主要被摄体的人物101的图像被触碰时,在人物101的图像的周围显示用于选择拍摄条件的设定项目的图标202。此外,如图15的(b)所示,也可以在被摄体图像110中作为主要被摄体的人物101的图像被触碰时,在人物101的图像周围显示用于改变拍摄条件的各设定项目的设定的滑动条203。通过这样做,能够直接对主要被摄体改变拍摄条件的设定。该情况下,也可以利用滑动条203显示对主要被摄体当前设定的拍摄条件。
(14)例如图16所示,也可以与被摄体图像110一起显示表示要改变拍摄条件的主要被摄体区域位于被摄体图像110内的哪里的图204。即,如图16所示,也可以在液晶显示器24的例如右上区域显示表示成为拍摄条件的改变对象的主要被摄体区域的图(区域显示图)204。图16所示的例子中,例如在信息终端装置10的拍摄范围存在桌子105、放置在盘子上的蛋糕104、小盒子109。放置于盘子上的蛋糕104和小盒子109放置在桌子105上。而且,假设成为要改变拍摄条件的主要被摄体区域即拍摄条件的改变对象的主要被摄体是桌子105。
区域显示图204中,与被摄体图像110中的背景部分108对应的区域、与被摄体图像110中的桌子105以外的区域对应的区域,例如被遮蔽,或者变暗地显示等。由此,区域显示图204中,成为拍摄条件的改变对象的桌子105与其他区域相比被明确地显示。因此,使用者通过查看区域显示图204就能够容易地识别要改变拍摄条件的主要被摄体是桌子105这一情况。通过对在区域显示图204的下方显示的滑动条203进行操作,能够改变对于桌子105的拍摄条件。该情况下,也可以利用滑动条203显示对主要被摄体当前设定的拍摄条件。
(15)例如图17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在两个显示区域194、195中的一个(例如显示区域194)显示改变拍摄条件的设定前的主要被摄体(人物101)的图像,在另一个(例如显示区域195)显示改变了拍摄条件的设定后的主要被摄体(人物101)的图像。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设定改变前后的图像确认例如快门速度和ISO灵敏度等的设定改变引起的图像微细变化的情况。
(16)例如图18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在液晶显示器24一起显示被摄体图像110和用于对每个主题设定主要被摄体的图标,该图标被选择时,与对应于该图标的主题一致的被摄体被设定为主要被摄体。图18中,在液晶显示器24的画面下侧显示有用于对每个主题设定主要被摄体的图标205a、205b、205c。
例如图标205a被触碰时,控制部23以将被摄体图像110中的人物106、107设定为主要被摄体的方式控制各部分。例如图标205b被触碰时,控制部23以将被摄体图像110中的车辆206设定为主要被摄体的方式控制各部分。例如图标205c被触碰时,控制部23以将被摄体图像110中的背景部分108设定为主要被摄体的方式控制各部分。通过这样地构成,每个主题的主要被摄体的设定和拍摄条件的改变变得容易。
(17)例如图19所示,也可以使液晶显示器24一起显示被摄体图像110和用于将被摄体图像110中的人物按照个人物设定为主要被摄体的图标,该图标被选择时,与该图标对应的人物被设定为主要被摄体。图19中,在液晶显示器24的画面下侧显示有用于按照个人物设定主要被摄体的图标221~223。
即,控制部23以从作为被摄体图像显示的被摄体图像检测人脸的方式控制各部分。然后,当检测到人脸时,基于检测出的脸的图像,生成用于将该人物设定为主要被摄体的图标并在液晶显示器24显示。图19所示的例子中,控制部23从作为被摄体图像所显示的被摄体图像中检测到3个人物211~213的脸。然后,基于各人物211~213的脸的图像,生成图标221~223并在液晶显示器24显示。
例如,控制部23以在与人物211对应的图标221被触碰时将被摄体图像110中的人物211设定为主要被摄体的方式控制各部分。例如,控制部23以在与人物212对应的图标222被触碰时将被摄体图像110中的人物212设定为主要被摄体的方式控制各部分。例如,控制部23以在与人物213对应的图标223被触碰时将被摄体图像110中的人物213设定为主要被摄体的方式控制各部分。通过这样构成,是否将被摄体图像110中的人物按照个人物设定为主要被摄体的选择变得容易。
(18)上述说明中,由姿态检测部29检测出的信息终端装置10的姿态与被摄体图像的显示方向相同,也就是说,如果由姿态检测部29检测出信息终端装置10的姿态为横向位置则以被摄体图像的显示方向为横向位置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定于此。即使由姿态检测部29检测出信息终端装置10的姿态为横向位置,在使用者预先进行了使被摄体图像的显示方向为纵向位置的设定的情况下,控制部23也将被摄体图像的显示方向设为纵向位置方向,并进行之后的控制。
(19)上述说明中,对于作为部分区域的分割的最小单位没有特别言及,但是例如也可以使作为部分区域的分割的最小单位为1个单位组32,例如可以为1个像素。
(20)上述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也可以分别组合。
---第四实施方式---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的构成的框图。拍摄装置3010是透镜一体型的相机。拍摄装置3010包括拍摄光学系统21、拍摄元件22、控制部33、液晶显示器24、存储卡25、操作部26、DRAM27、闪存28和录音部34。
关于拍摄光学系统21、拍摄元件22、液晶显示器24、存储卡25、操作部26、DRAM27和闪存28,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控制部33基于从拍摄元件22输出的拍摄信号,生成后述的图像文件,并将图像文件记录到作为可拆装的记录介质的存储卡25中。操作部26具有下压按钮等各种操作部件,根据这些操作部件被操作的情况对控制部33输出操作信号。录音部34例如由麦克风等构成,将环境音转换成声音信号并输入到控制部33。
接着,依次对控制部33执行的拍摄处理进行说明。
(1)预备拍摄
控制部33在正式拍摄之前进行预备性的拍摄。以下说明中,将该预备性的拍摄称为预备拍摄。预备拍摄中,控制部33使每个单位组32的拍摄条件为通过公知的自动曝光控制决定了的规定拍摄条件。通过预备拍摄能够得到1个被摄体图像。
(2)最暗部、最亮部和主要部的确定
控制部33根据由预备拍摄得到的被摄体图像来测量每个单位组32的被摄体亮度、即被摄体的亮度分布。以下,参照图21进行说明。
现在,拍摄图21的(a)示意地示出的被摄体。图21的(a)所示的拍摄画面1100中,映入有人物1104、建筑物1102、地面1101、天空1103、太阳1105。此外,在地面1101存在建筑物1102的影子1106。图21的(b)表示通过预备拍摄对该被摄体进行拍摄而得到的被摄体的亮度分布的例子。图21的(b)所示的亮度分布图67中的1个小四边形表示1个单位组32。此外,记载在四边形之中的数值表示1个单位组32中检测出的亮度值(Bv值)。
控制部33根据图21的(b)例示的被摄体的亮度分布图67来确定被摄体的最暗的部分(最暗部)和被摄体的最明亮的部分(最亮部)。图21的(b)中,建筑物1102的影子1106所位于的区域1109中,检测出“4”这一最小的亮度值。也就是说,图21的(a)例示的被摄体的最暗部是影子1106所位于的区域1109(以下,标记为最暗部1109)。此外,图21的(b)中,太阳1105所位于的区域1108中,检测出“8”这一最大的亮度值。也就是说,图21的(a)例示的被摄体的最亮部是太阳1105所位于的区域1108(以下,标记为最亮部1108)。
接着,控制部33对通过预备拍摄得到的被摄体图像实施规定的主要被摄体检测处理。主要被摄体检测处理是利用例如所谓的脸识别技术检测被摄体人物的脸,并确定该被摄体人物存在的位置和范围的处理。例如图21的(a)所示的被摄体中,首先检测人物1104的脸1107,基于此,确定人物1104所位于的区域1110。此处将检测到的人物1104存在的区域1110称为被摄体的主要部(以下,标记为主要部1110)。
而且,也可以将基于上述的脸识别技术的检测被摄体人物的处理以外的处理作为主要被摄体检测处理。例如,也可以基于拍摄光学系统21的焦点位置和被摄体的颜色信息等确定被摄体的主要部。此外,也可以利用公知的特征量检测和图案匹配等技术来确定被摄体的主要部。或者,也可以将最暗部1109和最亮部1108以外的所有部分看作主要部。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控制部33分别确定了最亮部1108、最暗部1109和主要部1110,但是根据被摄体图像,存在主要部1110成为最亮部1108、或者主要部1110成为最暗部1109的情况。例如,逆光场景中,主要被摄体变暗而使主要部1110和最暗部1109成为相同的区域。这样的情况下,控制部33不用确定最亮部1108、最暗部1109、主要部1110这3个,只要确定主要部1110(=最亮部1108)和最暗部1109这两个、或者主要部1110(=最暗部1109)和最亮部1108这两个即可。
(3)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的检测
接着,控制部33调查在最暗部1109是否存在曝光不足。换言之,控制部33判断属于最暗部1109的单位组32内的任一单位组32中通过预备拍摄得到的被摄体图像的亮度值(像素值)是否低于规定的下限值。
同样,控制部33调查在最亮部1108是否存在曝光过度。换言之,控制部33判断位于最亮部1108的单位组32内的任一单位组32中通过预备拍摄得到的被摄体图像的亮度值是否高于规定的上限值。例如亮度值由0~255的整数表现的情况下,将下限值设定为1、上限值设定为254。
控制部33进行的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的检测结果为下面某一者:(A)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都不存在、(B)存在曝光不足而不存在曝光过度、(C)存在曝光过度而不存在曝光不足、(D)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都存在。
(4)初始条件的设定
控制部33基于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的检测结果,决定:对正式拍摄中属于最暗部1109的单位组32设定的拍摄条件的初始值(初始条件);对正式拍摄中属于最亮部1108的单位组32设定的拍摄条件的初始值(初始条件);对正式拍摄中属于主要部1110的单位组32设定的拍摄条件的初始值(初始条件)。针对控制部33进行的初始条件的决定方法,后面详述。
(5)拍摄条件的改变操作的受理
接着,控制部33在液晶显示器24显示通过预备拍摄得到的被摄体图像。然后,给予使用者从上述初始条件改变每个单位组32的拍摄条件的机会。具体而言,受理对于未图示的操作部件的规定的改变操作。
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不使操作变得复杂,仅对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受理改变操作。换言之,使用者能够明确地改变的仅是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最暗部1109和最亮部1108的拍摄条件基本上由控制部33根据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的改变操作而自动地改变。也就是说,最暗部1109和最亮部1108的拍摄条件与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联动。针对控制部33进行的拍摄条件的改变方法,后面详述。
控制部33在液晶显示器24显示的被摄体图像中强调显示主要部1110。例如,显示包围主要部1110的虚线,或者闪烁显示主要部1110。此外,当最暗部1109、最亮部1108和主要部1110中至少1个拍摄条件改变时,在液晶显示器24上显示反映了该拍摄条件的改变的被摄体图像。换言之,在液晶显示器24上反映拍摄条件的改变。例如,在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被改变成将主要部1110拍摄得更明亮那样的拍摄条件的情况下,在液晶显示器24显示的被摄体图像中,主要部1110被更明亮地显示。
(6)正式拍摄
将拍摄条件设定为所期望的值(条件)的使用者对未图示的操作部件进行规定的拍摄操作(例如释放开关的全按操作)时,控制部33使拍摄元件22进行被摄体像的拍摄,生成被摄体的图像数据(正式拍摄)。此时,分别对属于最暗部1109的单位组32、属于最亮部1108的单位组32、属于主要部1110的单位组32独立地设定拍摄条件。控制部33将通过正式拍摄生成的图像数据记录在例如存储卡25中、和/或在液晶显示器24上显示。
以上是控制部33进行的拍摄处理。而且,以上说明的拍摄条件例如可以是快门速度、ISO灵敏度、光圈值等曝光条件,也可以是动态图像的帧频等拍摄条件。
接着,针对上述拍摄处理之中(4)初始条件的设定和(5)拍摄条件的改变操作的受理,按照(3)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的检测的结果分情况进行说明。
(A)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都不存在的情况(通常图像)
图22的(a)中表示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都不存在的情况下的每个单位组32的亮度的柱状图。图22的(a)中横轴表示亮度(像素值)、纵轴表示具有该亮度的单位组32的个数(频率)。而且,图22的(a)中示意地图示了属于最暗部1109的单位组32的集合1121、属于最亮部1108的单位组32的集合1123、属于主要部1110的单位组32的集合1122。
再者,集合1121、1122、1123在图22的(a)中以各自的亮度没有重叠的方式图示,但是在例如各个集合1121、1122、1123的亮度值具有幅度、或者最暗部1109的集合110与主要部亮度的集合1122几乎没有亮度差等情况下,有时集合1121、1122、1123也会重叠。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如后述,控制部33也能够使集合1121、1122、1123独立地在亮度轴的左右方向上改变。
在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都不存在、即画面整体的亮度收在规定的范围内(下限值~上限值的范围内)的情况下,以上3个集合1121、1122、1123全部收敛于规定的下限值1120与规定的上限值1130间。该情况下,控制部33将最暗部1109、最亮部1108和主要部1110的初始条件设定为与预备拍摄相同的拍摄条件、即由控制部33决定的规定的拍摄条件。例如,将快门速度(电荷蓄积时间)、光圈值、ISO灵敏度(放大率)等曝光条件设定为通过自动曝光控制而决定的规定的曝光条件。
当使用者进行以使主要部1110变暗(主要部1110的亮度变低)的方式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的改变操作(例如使主要部1110的快门速度加快的操作)时,控制部33以保持最暗部1109的集合1121与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的亮度差D1的方式改变最暗部1109的拍摄条件。也就是说,将最暗部1109的拍摄条件改变成将最暗部1109拍摄得更暗那样的拍摄条件(例如更高速的快门速度)。换言之,图22的(a)中,当使用者要使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向亮度轴的左方移动时,控制部33与其联动地使最暗部1109的集合1121向亮度轴的左方移动。即,控制部33在从使用者接收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的操作时,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和最暗部1109的拍摄条件。控制部33通过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来改变最暗部1109的拍摄条件。
但是,控制部33以使最暗部1109的亮度不会低于规定的下限值1120的方式改变最暗部1109的拍摄条件。也就是说,控制部33在最暗部1109的亮度达到规定的下限值1120时停止(禁止)最暗部1109的拍摄条件的改变。换言之,图22的(a)中,当使用者要使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向亮度轴的左方移动时会导致最暗部1109的集合1121超过规定的下限值1120的情况下,控制部33仅使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向亮度轴的左方移动,使最暗部1109的集合1121停止在下限值1120处不移动。该情况下,最暗部1109的集合1121与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的亮度差D1发生变化。
进而,控制部33以使主要部1110的亮度不会低于规定的下限值1120的方式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也就是说,控制部33在主要部1110的亮度到达规定的下限值1120时停止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的改变。换言之,图22的(a)中,在使用者要使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向亮度轴的左方移动时会导致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超过规定的下限值1120的情况下,控制部33使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停止不移动。
此外,在改变为使上述主要部1110变暗(主要部1110的亮度变低)的改变操作中,最亮部1108的拍摄条件不改变。换言之,图22的(a)中,在使用者要使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向亮度轴的左方移动时,最亮部1108的集合1123停止不移动。
另外,在使用者进行以使主要部1110变亮(主要部1110的亮度变高)的方式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的改变操作(例如使主要部1110的快门速度变慢的操作)时,控制部33以保持最亮部1108的集合1123与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的亮度差的方式改变最亮部1108的拍摄条件。也就是说,将最亮部1108的拍摄条件改变成将最亮部1108拍摄得更明亮那样的拍摄条件(例如更低速的快门速度)。换言之,图22的(a)中,在使用者要使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向亮度轴的右方移动时,控制部33与其联动地使最亮部1108的集合1123向亮度轴的右方移动。即,当控制部33从使用者接收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的操作时,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与最亮部1108的拍摄条件。控制部33通过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来改变最亮部1108的拍摄条件。
但是,控制部33以使最亮部1108的亮度不会超过规定的上限值1130的方式改变最亮部1108的拍摄条件。也就是说,控制部33在最亮部1108的亮度到达规定的上限值1130时停止最亮部1108的拍摄条件的改变。换言之,图22的(a)中,在使用者要使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向亮度轴的右方移动时会导致最亮部1108的集合1123超过规定的上限值1130的情况下,控制部33仅使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向亮度轴的右方移动,使最亮部1108的集合1123停止不再移动。该情况下,最亮部1108的集合1123与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的亮度差D2发生变化。
进而,控制部33以使主要部1110的亮度不会超过规定的上限值1130的方式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也就是说,控制部33在主要部1110的亮度到达了规定的上限值1130时停止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的改变。换言之,图22的(a)中,在使用者要使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向亮度轴的右方移动时会导致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超过规定的上限值1130的情况下,控制部33使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停止不移动。
在改变成使上述主要部1110变亮(主要部1110的亮度变高)的改变操作中,最暗部1109的拍摄条件不改变。换言之,图22的(a)中,在使用者要使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向亮度轴的右方移动时,最暗部1109的集合1121停止不移动。
而且,控制部33也可以根据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的改变来改变最暗部1109的拍摄条件。例如,当认为在最暗部1109产生一定量以上的高灵敏度噪声的情况下,也可以以消除噪声的方式改变最暗部1109的拍摄条件。
(B)存在曝光不足而不存在曝光过度的情况(曝光不足图像)
图22的(b)表示存在曝光不足而不存在曝光过度的情况下的每个单位组32的亮度的柱状图。存在曝光不足而不存在曝光过度,即最亮部1108与主要部1110的亮度收敛在规定的范围内(下限值~上限值的范围内),但是最暗部1109的亮度脱离该范围的情况下,最亮部1108的集合1123与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a收敛于规定的下限值1120和规定的上限值1130间,最暗部1109的集合1121a的至少一部分超过规定的下限值1120而位于其左侧。该情况下,控制部33将最亮部1108的初始条件设定成与预备拍摄相同的拍摄条件、即通过自动曝光控制所决定的规定的拍摄条件。
控制部33将最暗部1109的初始条件设定成不存在曝光不足的拍摄条件。也就是说,与通过自动曝光控制决定的规定的拍摄条件相比,设定成将最暗部1109拍摄得明亮那样的拍摄条件。由此,图22的(b)所示的最暗部1109的集合1121a移动到与规定的下限值1120相邻的、比规定的下限值1120靠右侧的位置(图22的(b)中由实线表示的集合1121)。
此外,控制部33将主要部1110的初始条件设定成与最暗部1109的初始条件和最亮部1108的初始条件对应的拍摄条件。具体而言,将通过自动曝光控制决定的规定的拍摄条件中的最暗部1109的亮度的众数与主要部1110的亮度的众数之差的绝对值设为D1、将该拍摄条件中的主要部1110的亮度的众数与最亮部1108的亮度的众数之差的绝对值设为D2、将通过自动曝光控制决定的规定的拍摄条件中的最暗部1109的亮度的众数与上述初始条件中的最暗部1109的亮度的众数之差的绝对值设为da时,将主要部1110的亮度变大(变亮)由下式(1)定义的D3那样的拍摄条件设定成主要部1110的初始条件。
D3=(da×D2)/(D1+D2)···(1)
也就是说,以在保持通过自动曝光控制决定的规定的拍摄条件中的最暗部1109的亮度、主要部1110的亮度和最亮部1108的亮度之间的相对关系的状态下消除曝光不足的方式,设定最暗部1109和主要部1110的初始条件。由此,图5所示的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a向亮度轴的右方移动D3(图22的(b)中由实线表示的集合1122)。
在使用者进行以使主要部1110变暗(主要部1110的亮度变低)的方式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的改变操作时,控制部33以保持最亮部1108的集合1123与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的亮度差D2’的方式改变最亮部1108的拍摄条件。也就是说,将最亮部1108的拍摄条件改变为将最亮部1108拍摄得更暗那样的拍摄条件。换言之,图22的(b)中,在使用者要使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向亮度轴的左方移动时,控制部33与其联动地使最亮部1108的集合1123向亮度轴的左方移动。即,控制部33在从使用者接收到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的操作时,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和最亮部1108的拍摄条件。控制部33通过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来改变最亮部1108的拍摄条件。
但是,控制部33以使主要部1110的亮度不会低于规定的下限值1120的方式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也就是说,控制部33在主要部1110的亮度到达规定的下限值1120时停止(禁止)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的改变。换言之,图22的(b)中,在使用者要使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向亮度轴的左方移动时导致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超过规定的下限值1120的情况下,控制部33使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停止不移动。
此外,在使用者进行以使主要部1110变亮(主要部1110的亮度变高)的方式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的改变操作时,控制部33以保持最亮部1108的集合1123与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的亮度差的方式改变最亮部1108的拍摄条件。也就是说,将最亮部1108的拍摄条件改变成将最亮部1108拍摄得更明亮那样的拍摄条件。换言之,图22的(b)中,在使用者要使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向亮度轴的右方移动时,控制部33与其联动地使最亮部1108的集合1123向亮度轴的右方移动。即,控制部33在从使用者接收到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的操作时,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和最亮部1108的拍摄条件。控制部33通过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来改变最亮部1108的拍摄条件。
但是,控制部33以使最亮部1108的亮度不会超过规定的上限值1130的方式改变最亮部1108的拍摄条件。也就是说,控制部33在最亮部1108的亮度到达规定的上限值1130时停止最亮部1108的拍摄条件的改变。换言之,图22的(b)中,在使用者要使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向亮度轴的右方移动时会导致最亮部1108的集合1123超过规定的上限值1130的情况下,控制部33仅使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向亮度轴的右方移动,使最亮部1108的集合1123停止不移动。该情况下,最亮部1108的集合1123与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的亮度差D2’发生变化。
进而,控制部33以使主要部1110的亮度不会超过规定的上限值1130的方式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也就是说,控制部33在主要部1110的亮度到达规定的上限值1130时停止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的改变。换言之,图22的(b)中,在使用者要使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向亮度轴的右方移动时会导致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超过规定的上限值1130的情况下,控制部33使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停止不移动。
而且,在以上的改变操作中,最暗部1109的拍摄条件不改变。换言之,图22的(a)中,即使在使用者要使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向亮度轴的左右任一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最暗部1109的集合1121也不移动。
(C)存在曝光过度而不存在曝光不足的情况(曝光过度图像)
图22的(c)表示存在曝光过度而不存在曝光不足的情况下的每个单位组32的亮度的柱状图。在存在曝光过度而不存在曝光不足、即最暗部1109与主要部1110的亮度收敛在规定的范围内(下限值~上限值的范围内),但是最亮部1108的亮度脱离该范围的情况下,最暗部1109的集合1121和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a收敛于规定的下限值1120和规定的上限值1130间,最亮部1108的集合1123a的至少一部分超过规定的上限值1130而位于右侧。该情况下,控制部33将最暗部1109的初始条件设定成与预备拍摄相同的拍摄条件、即通过自动曝光控制决定的规定的拍摄条件。
控制部33将最亮部1108的初始条件设定成不存在曝光过度的拍摄条件。也就是说,与通过自动曝光控制决定的规定的拍摄条件相比,设定成将最亮部1108拍摄得较暗那样的拍摄条件。由此,图22的(c)所示的最亮部1108的集合1123a移动到与规定的上限值1130相邻的、比规定的上限值1130靠左侧的位置(图22的(c)中由实线表示的集合1123)。
此外,控制部33将主要部1110的初始条件设定成与最暗部1109的初始条件和最亮部1108的初始条件对应的拍摄条件。具体而言,将通过自动曝光控制决定的规定的拍摄条件中的最暗部1109的亮度的众数与主要部1110的亮度的众数之差的绝对值设为D1、将该拍摄条件中的主要部1110的亮度的众数与最亮部1108的亮度的众数之差的绝对值设为D2、将通过自动曝光控制决定的规定的拍摄条件中的最亮部1108的亮度的众数与上述初始条件中的最亮部1108的亮度的众数之差的绝对值设为db时,将主要部1110的亮度减小(变暗)由下式(2)定义的D4那样的拍摄条件设定成主要部1110的初始条件。
D4=(db×D1)/(D1+D2)···(2)
也就是说,以在保持通过自动曝光控制决定的规定的拍摄条件中的最暗部1109的亮度、主要部1110的亮度和最亮部1108的亮度之间的相对关系的状态下消除曝光过度的方式,设定最亮部1108和主要部1110的初始条件。由此,图22的(c)所示的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a向亮度轴的左方移动D4(图22的(c)中由实线表示的集合1122)。
在使用者进行以使主要部1110变暗(主要部1110的亮度变低)的方式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的改变操作时,控制部33以保持最暗部1109的集合1121与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的亮度差D1’的方式改变最暗部1109的拍摄条件。也就是说,使最暗部1109的拍摄条件改变成将最暗部1109拍摄得更暗那样的拍摄条件。换言之,图22的(c)中,在使用者要使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向亮度轴的左方移动时,控制部33与其联动地使最暗部1109的集合1121向亮度轴的左方移动。即,控制部33在从使用者接收到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的操作时,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和最暗部1109的拍摄条件。控制部33通过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来改变最暗部1109的拍摄条件。
但是,控制部33以使最暗部1109的亮度不会低于规定的下限值1120的方式改变最暗部1109的拍摄条件。也就是说,控制部33在最暗部1109的亮度到达规定的下限值1120时停止最暗部1109的拍摄条件的改变。换言之,图22的(c)中,在使用者要使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向亮度轴的左方移动时会导致最暗部1109的集合1121超过规定的下限值1120的情况下,控制部33仅使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向亮度轴的左方移动,最暗部1109的集合1121停止不移动。该情况下,最暗部1109的集合1121与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的亮度差D1’发生变化。
进而,控制部33以使主要部1110的亮度不会低于规定的下限值1120的方式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也就是说,控制部33在主要部1110的亮度到达规定的下限值1120时停止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的改变。换言之,图22的(c)中,在使用者要使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向亮度轴的左方移动时会导致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超过规定的下限值1120的情况下,控制部33使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停止不移动。
此外,在使用者进行以主要部1110变亮(主要部1110的亮度变高)的方式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的改变操作时,控制部33以保持最暗部1109的集合1121与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的亮度差的方式改变最暗部1109的拍摄条件。也就是说,将最暗部1109的拍摄条件改变成将最暗部1109拍摄得更亮那样的拍摄条件。换言之,图22的(c)中,在使用者要使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向亮度轴的右方移动时,控制部33与其联动地使最暗部1109的集合1121向亮度轴的右方移动。即,控制部33在从使用者接收到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的操作时,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和最暗部1109的拍摄条件。控制部33通过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来改变最暗部1109的拍摄条件。
但是,控制部33以使主要部1110的亮度不会超过规定的上限值1130的方式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也就是说,控制部33在主要部1110的亮度到达规定的上限值1130时停止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的改变。换言之,图22的(c)中,在使用者要使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向亮度轴的右方移动时会导致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超过规定的上限值1130的情况下,控制部33使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停止不移动。
而且,在以上的改变操作中,最亮部1108的拍摄条件不改变。换言之,图22的(c)中,即使在使用者要使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向亮度轴的左右任一方移动的情况下,最亮部1108的集合1123也不移动。
(D)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都存在的情况
图22的(d)表示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都存在的情况下的每个单位组32的亮度的柱状图。在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都存在、即主要部1110的亮度收敛在规定的范围内(下限值~上限值的范围内),但是最暗部1109的亮度和最亮部1108的亮度脱离该范围的情况下,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a收敛于规定的下限值1120和规定的上限值1130间,最暗部1109的集合1121a的至少一部分超过规定的下限值1120而位于左侧,最亮部1108的集合1123a的至少一部分超过规定的上限值1130而位于右侧。
该情况下,控制部33在保持相对的位置关系(亮度的关系)的状态下将最暗部1109、最亮部1108和主要部1110的初始条件设定成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都不存在那样的拍摄条件。也就是说,与通过自动曝光控制决定的规定的拍摄条件相比,控制部33将最暗部1109的初始条件设定成最暗部1109被明亮地拍摄那样的拍摄条件,并且与通过自动曝光控制决定的规定的拍摄条件相比,将最亮部1108的初始条件设定成将最亮部1108拍摄得较暗那样的拍摄条件。由此,图22的(d)中由虚线表示的初始条件中的最暗部1109的集合1121a和最亮部1108的集合1123a分别移动到下限值1120~上限值1130的范围内(分别是图22的(d)中由实线表示的集合1121、1123)。主要部1110的初始条件设定成与最暗部1109的初始条件和最亮部1108的初始条件对应的拍摄条件。
具体而言,将通过自动曝光控制决定的规定的拍摄条件中的最暗部1109的亮度的众数与主要部1110的亮度的众数之差的绝对值设为D1、将该拍摄条件中的主要部1110的亮度的众数与最亮部1108的亮度的众数之差的绝对值设为D2、将通过自动曝光控制决定的规定的拍摄条件中的最暗部1109的亮度的众数与上述初始条件中的最暗部1109的亮度的众数之差的绝对值设为da、将通过自动曝光控制决定的规定的拍摄条件中的最亮部1108的亮度的众数与上述初始条件中的最亮部1108的亮度的众数之差的绝对值设为db时,将主要部1110的亮度变化由下式(3)定义的D5那样的拍摄条件设定成主要部1110的初始条件。
D5=(db×D1-da×D2)/(D1+D2)···(3)
也就是说,以保持通过自动曝光控制决定的规定的拍摄条件中的最暗部1109的亮度、主要部1110的亮度和最亮部1108的亮度之间的相对关系的状态下消除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的方式,设定最暗部1109、主要部1110和最亮部1108的初始条件。
在使用者进行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的改变操作时,控制部33不改变最暗部1109和最亮部1108的拍摄条件,而仅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换言之,图22的(d)中,在使用者要使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在亮度轴的左右方向上移动时,控制部33在固定了最暗部1109的集合1121和最亮部1108的集合1123的状态下仅使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向使用者所期望的亮度轴的方向移动。
但是,控制部33以使主要部1110的亮度不会低于规定的下限值1120且不会超过规定的上限值1130的方式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也就是说,控制部33既禁止主要部1110的亮度低于规定的下限值1120那样的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的改变,也禁止主要部1110的亮度超过规定的上限值1130那样的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的改变。换言之,图22的(d)中,在使用者要使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向亮度轴的左方移动时会导致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超过规定的下限值1120的情况下,控制部33使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停止不移动。此外,在使用者要使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向亮度轴的右方移动时会导致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超过规定的上限值1130的情况下,控制部33使主要部1110的集合1122停止不移动。
此外,以上的说明中,将拍摄条件的初始值设为由控制部33根据公知的自动曝光控制自动决定的值,但是也可以将其设为使用者指定的手动值。
根据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能够得到下面的作用效果。
(1)拍摄元件22(拍摄部)构成为,能够分别对多个单位组32(拍摄区域)设定不同的拍摄条件。控制部33使设定了第一拍摄条件的单位组32拍摄被摄体的主要部1110,使设定了第二拍摄条件的第二其他单位组32拍摄被摄体的最暗部1109和最亮部1108。控制部33根据使用者的操作来改变第一拍摄条件,并且基于该改变来改变第二拍摄条件。由此,能够提供可容易地对各个拍摄区域设定所期望的拍摄条件的、使用便利性良好的拍摄装置3010。
(2)控制部33在基于使用者操作进行的第一拍摄条件的改变之前,设定拍摄主要部1110的单位组32的拍摄信号、拍摄最暗部1109和最亮部1108的单位组32的拍摄信号都在下限值1120~上限值1130的范围内的第一拍摄条件的初始值和第二拍摄条件的初始值。由此,拍摄图像的动态范围提高。换言之,能够得到动态范围大的拍摄图像。
(3)控制部33禁止拍摄最暗部1109和最亮部1108的单位组32的拍摄信号脱离下限值1120~上限值1130的范围的第二拍摄条件的改变。由此,不会因拍摄条件的改变而产生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所以使用者能够不用担心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地自由设定拍摄条件。
(4)控制部33禁止主要部1110的拍摄信号、最暗部1109的拍摄信号和最亮部1108的拍摄信号的大小关系调换那样的第二拍摄条件的改变。由此,不会生成亮度不自然的拍摄图像。
(5)控制部33基于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的改变量来决定最暗部1109的拍摄条件和最亮部1108的拍摄条件的改变量。由此,能够容易地对各个拍摄区域设定所期望的拍摄条件。
下面那样的变形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也能够将变形例的一个或者多个与上述实施方式组合。
(变形例1)
针对根据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的改变操作,最暗部1109和最亮部1108的拍摄条件怎样改变、并且什么样的改变是被禁止的而进行了说明,但是以上的说明是一个例子,也可以以与这些不同的模式改变拍摄条件或者禁止拍摄条件的改变。
例如,在使用者进行了以将主要部1110拍摄得更明亮的方式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的改变操作的情况下,控制部33也可以以使最暗部1109和最亮部1108两者被更明亮(或者更暗)地拍摄的方式改变最暗部1109的拍摄条件和最亮部1108的拍摄条件。即,控制部33在从使用者接收到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的操作时,进行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最亮部1108的拍摄条件和最暗部1109的拍摄条件的改变。控制部33通过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来改变最亮部1108的拍摄条件和最暗部1109的拍摄条件。此时,也可以使由使用者改变了的亮度的等级(例如快门速度的级数)与最暗部1109和最亮部1108中改变的亮度的等级(例如快门速度的级数)不同。
但是,不管什么样的模式,最暗部1109中产生曝光不足那样的拍摄条件和最亮部1108中产生曝光过度那样的拍摄条件都应被禁止。此外,期望避开如下所述的模式:与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的改变(例如将主要部1110的快门速度提高1级)联动地对最暗部1109和最亮部1108两者的拍摄条件赋予与该改变相同的改变(例如将最暗部1109和最亮部1108两者的快门速度提高1级)。
(变形例2)
针对拍摄条件被改变了时使液晶显示器24上显示的被摄体图像中反映该改变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在主要部1110和其以外的部分(最暗部1109、最亮部1108),对反映改变的定时设置差。例如,也可以在拍摄条件改变时,首先仅在主要部1110中反映该改变,自此数秒后在最暗部1109和最亮部1108中反映改变。
(变形例3)
在对拍摄条件的改变中,进行了基于最暗部1109的亮度的众数、最亮部1108的亮度的众数和主要部1110的亮度的众数的说明,但是这些各值也可以不是众数。例如,可以是亮度的中央值,也可以是平均值。
(变形例4)
也可以在上述(C)存在曝光过度而不存在曝光不足的情况下,根据位于最亮部1108的被摄体的种类,使拍摄条件的改变量不同。即,控制部33在从使用者接收到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的操作时,进行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和最亮部1108的拍摄条件的改变。该情况下,也可以使最亮部1108的拍摄条件为与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的改变量不同的改变量。例如,控制部33根据拍摄距离等信息来辨别位于最亮部1108的被摄体。此处,在判断为最亮部1108中存在天空的情况下,根据进行以将主要部1110拍摄得更亮的方式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的改变操作的情况,控制部33以将天空的亮度即最亮部1108的亮度拍摄得更小(更暗)的方式使天空的部分(最亮部1108)的拍摄条件改变相同的量。
此外,在判断为在最亮部1108存在建筑物的情况下,也同样地,根据进行了以将主要部1110拍摄得更亮的方式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的改变操作的情况,控制部33以将建筑物的亮度即最亮部1108的亮度拍摄得更小(更暗)的方式改变建筑物的部分(最亮部1108)的拍摄条件。此时,该改变量比主要部1110的改变量小。例如,在进行了使主要部1110的快门速度慢1级的操作的情况下,使最亮部1108的快门速度快1/3级。但是,期望最亮部1108的拍摄条件以不会产生图像模糊的方式进行改变。也就是说,在产生图像模糊的可能性为一定以上较高的情况下,禁止最亮部1108的拍摄条件的改变。
通过采用以上方式,能够得到例如天空的蓝天更被强调了的、鲜明的拍摄结果。
(变形例5)
也可以在上述(B)存在曝光不足而不存在曝光过度的情况下,根据位于最暗部1109的被摄体的种类,使拍摄条件的改变量不同。即,控制部33在从使用者接收到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的操作时,进行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和最暗部1109的拍摄条件的改变。该情况下,也可以使最暗部1109的拍摄条件为与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的改变量不同的改变量。例如,控制部33根据拍摄距离等信息判断位于最暗部1109的被摄体。此处,在判断为在最暗部1109存在建筑物的情况下,根据进行了以将主要部1110拍摄得更亮的方式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的改变操作的情况,控制部33以将建筑物的亮度即最暗部1109的亮度拍摄得更大(更明亮)的方式使建筑物的部分(最暗部1109)的拍摄条件改变相同的量。但是,期望最暗部1109的拍摄条件以不会产生图像模糊的方式进行改变。也就是说,在产生图像模糊的可能性为一定以上较高的情况下,禁止最暗部1109的拍摄条件的改变。
此外,在判断为在最暗部1109存在天空(夜空)的情况下,也同样地,根据进行了以将主要部1110拍摄得更亮的方式改变主要部1110的拍摄条件的改变操作的情况,控制部33以将天空的亮度即最暗部1109的亮度拍摄得更大(更明亮)的方式改变天空的部分(最暗部1109)的拍摄条件。此时,该改变量比主要部1110的改变量小。例如,在进行了使主要部1110的快门速度慢1级的操作的情况下,使最暗部1109的快门速度慢1/3级。但是,期望最暗部1109的拍摄条件以不会产生高灵敏度噪声和图像模糊的方式进行改变。也就是说,在产生高灵敏度噪声和/或图像模糊的可能性为一定以上较高的情况下,禁止最暗部1109的拍摄条件的改变。
通过采用以上方式,能够防止成为例如夜空过亮的不自然的拍摄图像。
(变形例6)
上述实施方式中,根据被摄体的亮度分布判断被摄体的主要部和作为被摄体的背景部的最暗部及最亮部,根据主要部的拍摄条件的改变来改变作为背景部的最暗部和最亮部的拍摄条件。也可以基于被摄体的亮度分布以外的信息来判断被摄体的主要部和被摄体的背景部。例如,也可以基于被摄体的速度分布(移动分布)来判断被摄体的主要部和背景部。
例如,能够使被摄体之中速度快的部分为主要部,使速度慢的部分为背景部(拍摄交通工具的情况等)。该情况下,控制部33在从使用者接收到改变主要部的拍摄条件的操作时,进行主要部的拍摄条件和背景部的拍摄条件的改变。该情况下,也可以使背景部的拍摄条件为与主要部的拍摄条件的改变量不同的改变量。例如,控制部33通过以使主要部的快门速度变快的方式改变拍摄条件,来使背景部的快门速度也配合地加快,但是其变化量比主要部小。此外,通过以使主要部的快门速度变慢的方式改变拍摄条件,来使背景部的快门速度也配合地变慢,但是其变化量比主要部大。
作为其他例子,能够使被摄体之中速度慢的部分为主要部,使速度快的部分为背景部。该情况下,控制部33在从使用者接收到改变主要部的拍摄条件的操作时,进行主要部的拍摄条件和背景部的拍摄条件的改变。该情况下,也可以使背景部的拍摄条件为与主要部的拍摄条件的改变量不同的改变量。例如,控制部33在使主要部的快门速度变快时,也使背景部的快门速度配合地变快,但是其变化量比主要部小。此外,在使主要部的快门速度变慢时,也使背景部的快门速度配合地变慢,但是其变化量比主要部大。
而且,在任何情况下,都期望以不会产生图像模糊的方式设定背景部的快门速度的下限。此外,期望禁止主要部的快门速度和背景部的快门速度的大小关系调换那样的改变。
(变形例7)
上述实施方式中,拍摄条件的改变通过对操作部件接收规定的改变操作来进行,但是拍摄条件的改变操作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具有接收来自使用者的输入操作的触摸传感器的液晶显示器24上显示拍摄条件的改变中使用的操作画面。具体而言,如图23所示,在液晶显示器24上显示接收拍摄条件的改变操作的操作用图像1111。操作用图像1111包括调整用条1112和滑块1113。拍摄条件的设定由滑块1113相对于调整用条1112的位置来决定。拍摄条件的改变操作通过使用者实施的滑块操作来进行。例如,在作为拍摄条件的改变操作而想要改变主要部的亮度的情况下,使滑块1113相对于调整用条1112的位置移动。在由使用者使滑块1113移动到调整用条的左端侧的情况下,主要部以成为与当前的拍摄条件相比变暗的方式被设定拍摄条件。该情况下,通过改变主要部的拍摄条件,主要部以外的拍摄区域的拍摄条件也改变。此外,在由使用者使滑块1113移动到调整用条的右端侧的情况下,主要部以成为与当前的拍摄条件相比变亮的方式被设定拍摄条件。该情况下,通过改变主要部的拍摄条件,主要部以外的拍摄区域的拍摄条件也改变。
(变形例8)
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被摄体的主要部和作为被摄体的背景部的最暗部及最亮部进行了拍摄条件的改变,但是改变拍摄条件的对象不限定于此。例如,如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所示,也可以在由物体识别部23a提取了多个被摄体的情况下,针对多个被摄体之中所选择的主要被摄体和其以外的被摄体进行拍摄条件的改变。即,也可以通过对由物体识别部23a提取的多个被摄体中的1个被摄体改变拍摄条件,来进行其他所提取的被摄体的拍摄条件的改变。该情况下,在由物体识别部23a所提取的被摄体之中、所选择的被摄体和其以外的被摄体,改变拍摄条件的改变量也可以不同。此外,也可以在由使用者选择了1个被摄体的情况下,通过对所选择的被摄体进行拍摄条件的改变,来进行被摄体中包含的其他被摄体(例如人物、脸、建筑物、天空等)的拍摄条件的改变。这样,第四实施方式也能够适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由此,即使在存在多个被摄体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对1个被摄体进行拍摄条件的改变来进行其他被摄体的拍摄条件的改变,因此能够缩短拍摄条件的改变操作。此外,能够缩短进行拍摄条件的改变的被摄体的选择操作。
(变形例9)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针对具有拍摄元件22和控制部33的单一的电子设备即拍摄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这样的实施方式。例如,在对设于外部的拍摄元件22进行控制的电子设备中也能够适用本发明。以下,详述在外部设置拍摄元件22的形态。
图24是示意地表示变形例9的拍摄系统的构成的框图。图24所示的拍摄系统4000包括拍摄单元4001和电子设备4002。拍摄单元4001包括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拍摄光学系统21和拍摄元件22,还包括第一通信部4003。此外,电子设备4002包括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控制部33、液晶显示器24、存储卡25、操作部26、DRAM27、闪存28和录音部34,还包括第二通信部4004。第一通信部4003和第二通信部4004能够利用例如公知的无线通信技术或光通信技术等进行双向的数据通信。
变形例9的拍摄系统4000中,控制部33通过经由第二通信部4004和第一通信部4003的数据通信,进行拍摄元件22的控制。例如,通过在与拍摄单元4001之间接收发送规定的控制数据,对每个单位组32设定不同的拍摄条件,或者从各个单位组32读取拍摄信号。
而且,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定,包含各种构造的电子设备,其包括:显示控制部,在显示部显示由拍摄部拍摄到的被摄体图像,该拍摄部按多个拍摄区域的每一个而被以规定的拍摄条件控制;和将被摄体图像至少分割成一个部分区域的分割部,显示控制部使显示部显示由与部分区域对应的拍摄区域的拍摄部拍摄到的部分图像和被摄体图像。
此外,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定,包含各种构造的拍摄装置,其包括:上述电子设备;按多个拍摄区域的每一个被以规定的拍摄条件控制的拍摄部;对多个拍摄区域的每一个以规定的拍摄条件进行控制的拍摄控制部;在记录介质记录由拍摄部拍摄到的被摄体图像的记录部,拍摄控制部以由设定部设定的拍摄条件控制对应的拍摄区域,生成被摄体图像,记录部将被摄体图像记录在记录介质中。
此外,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定,包含各种构造的拍摄系统,其包括上述电子设备和拍摄装置,电子设备还包括能够与拍摄装置通信的第一通信部,拍摄装置还包括:按多个拍摄区域的每一个被以规定的拍摄条件控制的拍摄部;拍摄控制部,按多个拍摄区域的每一个以规定的拍摄条件进行控制来生成被摄体图像;能够与电子设备通信的第二通信部,第二通信部经由第一通信部对电子设备发送被摄体图像,第一通信部将在由显示控制部显示的被摄体图像中由设定部对每个部分区域设定的拍摄条件发送到拍摄装置。
如以上所述,拍摄系统4000中,进行按每个单位组32的控制的是控制部33。电子设备4002不具有拍摄元件22,但通过控制设置于电子设备4002外部的拍摄元件22(拍摄单元4001),来进行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控制。也就是说,本发明能够适用于不具有拍摄元件22的电子设备。
只要无损本发明的特征,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想到的其他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下面的优先权基础申请的公开内容作为引用文编入此处。
日本国专利申请2014年第202104号(2014年9月30日申请)
日本国专利申请2014年第202105号(2014年9月30日申请)
附图标记说明
10信息终端装置、21拍摄光学系统、22拍摄元件、23、33控制部、23a物体识别部、23b加权设定部、23c区域分割部(区域划分部)、23d拍摄条件设定部、23e图像处理部、23f拍摄控制部、24液晶显示器、25存储卡、26操作部、27 DRAM、28闪存、29姿态检测部、34录音部、3010拍摄装置。

Claims (33)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控制部,其使显示部显示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所述第一图像是对入射到拍摄元件的第一区域的光进行拍摄而生成的图像,所述第二图像是对入射到所述拍摄元件的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的光进行拍摄而生成的图像;和
选择部,其根据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选择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要改变拍摄条件的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设定部,其设定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由所述选择部选择出的区域的拍摄条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部通过设定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由所述选择部选择出的区域的拍摄条件,来设定未被所述选择部选择的区域的拍摄条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控制部使所述显示部显示第三图像和第四图像,所述第三图像是以所述设定部所设定的拍摄条件对入射到所述第一区域的光进行拍摄而生成的图像,所述第四图像是以所述设定部所设定的拍摄条件对入射到所述第二区域的光进行拍摄而生成的图像。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部将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由所述选择部选择出的区域的拍摄条件设定成与未被所述选择部选择的区域的拍摄条件不同。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控制部使所述显示部显示设定图像,该设定图像是为了设定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中由所述选择部选择出的区域的拍摄条件而使用的,
所述设定部根据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所述设定图像来设定拍摄条件。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控制部,其使显示部显示由拍摄部拍摄到的被摄体图像,其中针对多个拍摄区域的每一个以规定的拍摄条件控制所述拍摄部;和
分割部,其将所述被摄体图像至少分割成一个部分区域,
所述显示控制部使所述显示部显示部分图像和所述被摄体图像,所述部分图像是由与所述部分区域对应的所述拍摄区域的所述拍摄部拍摄到的图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对与所述部分区域对应的所述拍摄区域的拍摄条件进行设定的设定部,
所述显示控制部使所述部分图像与所述被摄体图像重叠地显示,
所述设定部选择所述被摄体图像上的所述部分区域,设定与对应的所述拍摄区域相关的拍摄条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控制部还包括对与所述部分区域对应的所述拍摄区域的拍摄条件进行设定的设定部,
所述显示控制部使所述部分图像显示到所述显示部中与显示有所述被摄体图像的区域不同的区域,
所述设定部选择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所述部分图像,设定与所选择的所述部分图像对应的拍摄区域的拍摄条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控制部使所述部分区域显示到通过所述显示部显示的所述被摄体图像上。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割部将所述被摄体图像分割成多个部分区域,
所述显示控制部使与所述多个部分区域对应的多个部分图像放大地显示到所述显示部上。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割部将所述被摄体图像分割成多个部分区域,
所述显示控制部使与所述多个部分区域对应的多个部分图像一览显示到所述显示部上。
13.如权利要求8~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控制部基于由所述设定部设定的所述拍摄条件,使由与所述部分区域对应的所述拍摄区域的所述拍摄部拍摄到的所述被摄体图像显示到所述显示部上。
14.如权利要求7~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割部具有从所述被摄体图像中检测规定的被摄体的被摄体检测部,将与由所述被摄体检测部检测出的规定的被摄体对应的区域分割为所述部分区域。
15.如权利要求7~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割部具有从由所述显示控制部显示的所述被摄体图像中选择所期望的区域的外部操作部,将由所述外部操作部选择出的所期望的区域分割为所述部分区域。
16.如权利要求7~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拍摄条件包括所述拍摄区域的电荷蓄积时间和所述拍摄区域的放大率中的至少一者。
17.一种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8~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
拍摄部,针对多个拍摄区域的每一个以规定的拍摄条件控制所述拍摄部;
拍摄控制部,其针对所述多个拍摄区域的每一个以所述规定的拍摄条件进行控制;和
将由所述拍摄部拍摄到的被摄体图像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记录部,
所述拍摄控制部以由所述设定部设定的拍摄条件控制对应的所述拍摄区域,并生成所述被摄体图像,
所述记录部将所述被摄体图像记录在所述记录介质中。
18.一种拍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8~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和
拍摄装置,
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能够与所述拍摄装置通信的第一通信部,
所述拍摄装置包括:
拍摄部,针对多个拍摄区域的每一个以规定的拍摄条件控制所述拍摄部;
拍摄控制部,其针对所述多个拍摄区域的每一个以所述规定的拍摄条件进行控制,并生成被摄体图像;和
能够与所述电子设备通信的第二通信部,
所述第二通信部经由所述第一通信部将所述被摄体图像发送至所述电子设备,
所述第一通信部将由所述显示控制部所显示的所述被摄体图像中由所述设定部针对每个部分区域设定的拍摄条件发送至所述拍摄装置。
1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拍摄元件,其具有第一区域和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以第一拍摄条件拍摄所入射的光而生成第一信号,在所述第二区域以第二拍摄条件拍摄所入射的光而生成第二信号;和
改变部,其通过改变所述第一拍摄条件来改变所述第二拍摄条件。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改变部根据所述第一拍摄条件的改变量来改变所述第二拍摄条件。
21.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拍摄条件的改变量与所述第一拍摄条件的改变量不同。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改变部根据向所述第二区域入射的光来改变所述第二拍摄条件。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检测从所述拍摄元件输出的所述第二信号的检测部,
所述改变部根据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改变所述第二拍摄条件。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根据所述第二信号检测被摄体,
所述改变部根据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被摄体来改变所述第二拍摄条件。
25.如权利要求19~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改变部在所述第二信号不会超过规定明亮度的阈值的范围内改变所述第二拍摄条件。
26.如权利要求19~2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为了改变所述第一拍摄条件而使用的操作部,
所述改变部通过操作所述操作部来改变所述第二拍摄条件。
27.如权利要求19~2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显示为了改变所述第一拍摄条件而使用的图像的显示部,
所述改变部根据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图像来改变所述第二拍摄条件。
2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定部,其设定对入射到拍摄元件的第一区域的光进行拍摄的第一拍摄条件和对入射到所述拍摄元件的第二区域的光进行拍摄的第二拍摄条件,所述第二区域是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区域;和
改变部,其通过改变所述第一拍摄条件来改变由所述设定部设定的所述第二拍摄条件。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为了改变所述第一拍摄条件而使用的操作部,
所述改变部通过操作所述操作部来改变所述第二拍摄条件。
30.如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显示为了改变所述第一拍摄条件而使用的图像的显示部,
所述改变部根据显示在所述显示部上的图像来改变所述第二拍摄条件。
31.如权利要求19~3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禁止部,该禁止部禁止所述改变部进行的、使所述第二区域的拍摄信号脱离规定范围的所述第二拍摄条件的改变。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区域与被摄体的最暗部和被摄体的最亮部中的至少一者对应,
所述禁止部禁止所述第一区域的拍摄信号与所述第二区域的拍摄信号的大小关系调换这种所述第二拍摄条件的改变。
33.一种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9~3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
CN201580064891.XA 2014-09-30 2015-09-30 电子设备和拍摄装置 Active CN1070056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44079.1A CN113890993A (zh) 2014-09-30 2015-09-30 拍摄元件和拍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02104 2014-09-30
JP2014-202105 2014-09-30
JP2014202105 2014-09-30
JP2014202104 2014-09-30
PCT/JP2015/077787 WO2016052640A1 (ja) 2014-09-30 2015-09-30 電子機器、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システム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44079.1A Division CN113890993A (zh) 2014-09-30 2015-09-30 拍摄元件和拍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5638A true CN107005638A (zh) 2017-08-01
CN107005638B CN107005638B (zh) 2021-10-22

Family

ID=5563066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44079.1A Pending CN113890993A (zh) 2014-09-30 2015-09-30 拍摄元件和拍摄装置
CN201580064891.XA Active CN107005638B (zh) 2014-09-30 2015-09-30 电子设备和拍摄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44079.1A Pending CN113890993A (zh) 2014-09-30 2015-09-30 拍摄元件和拍摄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689798B2 (zh)
EP (1) EP3203721B1 (zh)
JP (3) JP6642440B2 (zh)
CN (2) CN113890993A (zh)
WO (1) WO201605264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00385A1 (zh) * 2018-06-29 2020-01-02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设备、云台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57439B (zh) * 2017-07-26 2019-05-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及移动终端
US11889179B2 (en) 2019-09-05 2024-01-30 Sony Group Corporation Image capturing progra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changing an image capturing parameter of a camera
US11258988B1 (en) * 2020-07-21 2022-02-22 Vivian J. Douglas Dudley Body-viewing camera system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65010B1 (en) * 1998-07-21 2003-12-16 Intel Corporation Controlling integration times of pixel sensors
US20080024624A1 (en) * 2006-07-25 2008-01-31 Fujifilm Corporation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and exposure control method
TW200821742A (en) * 2006-11-08 2008-05-16 Altek Corp Flash controll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back-lighted shot
CN101820504A (zh) * 2009-02-26 2010-09-01 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WO2012008229A1 (ja) * 2010-07-16 2012-01-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放射線撮像装置、放射線撮像システム、放射線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20069212A1 (en) * 2010-09-16 2012-03-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capture with adjustment of imaging properties at transitions between regions
US20130002928A1 (en) * 2011-06-28 2013-01-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djustment of imaging properties for an imaging assembly having light-field optics
US20130113960A1 (en) * 2004-04-06 2013-05-09 Nikon Corporation Electronic camera with self-adjusting flash and image-capture sensitivity
JP2013258438A (ja) * 2012-05-18 2013-12-26 Olympus Imaging Corp 撮像装置
JP2014143645A (ja) * 2013-01-25 2014-08-07 Nikon Corp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プログラム
CN103997599A (zh) * 2013-02-14 2014-08-2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拾取设备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WO2014133076A1 (ja) * 2013-02-27 2014-09-04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像素子および電子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49232B2 (ja) 2004-07-30 2009-10-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半導体モジュール及びmos型固体撮像装置
TW201101476A (en) * 2005-06-02 2011-01-01 Sony Corp Semiconductor image sensor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7228019A (ja) * 2006-02-21 2007-09-06 Olympus Corp 撮像装置
JP2008187462A (ja) * 2007-01-30 2008-08-14 Victor Co Of Japan Ltd 撮像装置
US8441535B2 (en) * 2008-03-05 2013-05-14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ependent image sensor parameter control in regions of interest
JP2011114788A (ja) * 2009-11-30 2011-06-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JP5907738B2 (ja) 2012-01-23 2016-04-2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表示方法、プログラム
JP5370555B2 (ja) * 2012-09-07 2013-12-1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65010B1 (en) * 1998-07-21 2003-12-16 Intel Corporation Controlling integration times of pixel sensors
US20130113960A1 (en) * 2004-04-06 2013-05-09 Nikon Corporation Electronic camera with self-adjusting flash and image-capture sensitivity
US20080024624A1 (en) * 2006-07-25 2008-01-31 Fujifilm Corporation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and exposure control method
TW200821742A (en) * 2006-11-08 2008-05-16 Altek Corp Flash controll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back-lighted shot
CN101820504A (zh) * 2009-02-26 2010-09-01 日立民用电子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WO2012008229A1 (ja) * 2010-07-16 2012-01-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放射線撮像装置、放射線撮像システム、放射線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20069212A1 (en) * 2010-09-16 2012-03-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capture with adjustment of imaging properties at transitions between regions
US20130002928A1 (en) * 2011-06-28 2013-01-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djustment of imaging properties for an imaging assembly having light-field optics
JP2013258438A (ja) * 2012-05-18 2013-12-26 Olympus Imaging Corp 撮像装置
JP2014143645A (ja) * 2013-01-25 2014-08-07 Nikon Corp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プログラム
CN103997599A (zh) * 2013-02-14 2014-08-20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拾取设备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WO2014133076A1 (ja) * 2013-02-27 2014-09-04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像素子および電子機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博华: "基于仿真技术的驾驶员标志视认安全性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00385A1 (zh) * 2018-06-29 2020-01-02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设备、云台及存储介质
CN110709813A (zh) * 2018-06-29 2020-01-17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设备、云台及存储介质
CN110709813B (zh) * 2018-06-29 2024-05-14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设备、云台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42440B2 (ja) 2020-02-05
JP2022031703A (ja) 2022-02-22
EP3203721A4 (en) 2018-05-16
US11689798B2 (en) 2023-06-27
WO2016052640A1 (ja) 2016-04-07
US20230283881A1 (en) 2023-09-07
JPWO2016052640A1 (ja) 2017-08-31
JP2020065280A (ja) 2020-04-23
US20180176458A1 (en) 2018-06-21
CN107005638B (zh) 2021-10-22
EP3203721A1 (en) 2017-08-09
JP6977759B2 (ja) 2021-12-08
EP3203721B1 (en) 2022-06-01
CN113890993A (zh) 2022-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5641A (zh) 拍摄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程序
CN105075234B (zh)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程序
CN105637856B (zh)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US11290652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control program
CN105474627B (zh) 电子设备
CN105814882B (zh) 摄像模块及摄像装置
US2023028388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image-capturing device, and image-capturing system
CN110418057A (zh) 电子设备
KR101822661B1 (ko) 비전 인식 장치 및 방법
CN108141532A (zh) 摄像装置及图像处理装置
CN109196855A (zh) 摄像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40089402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reproduction device, reproduction method, recording medium, and recording method
CN107005637A (zh) 电子设备及图像处理方法
CN107005636A (zh) 电子设备
EP3442215A1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playback device, playback program, and playback method
CN107736009A (zh) 运算方法、运算程序和拍摄装置
US20170318256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reproduction device, reproduction method, recording medium, and recording method
EP3203719B1 (en) Electronic imaging apparatus
EP3203717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reproduction device, reproduction method, recording medium, and recording method
JP7151756B2 (ja) 撮像素子および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