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5512A - 解调上行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解调上行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05512A
CN107005512A CN201580067247.8A CN201580067247A CN107005512A CN 107005512 A CN107005512 A CN 107005512A CN 201580067247 A CN201580067247 A CN 201580067247A CN 107005512 A CN107005512 A CN 1070055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pusch
millisecond
tti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724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05512B (zh
Inventor
邵家枫
马莎
李超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05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55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055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55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04L1/003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ther detection of signalling, e.g. detection of TFCI explicit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H04L1/203Details of error rate determination, e.g. BER, FER or 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10Frequency-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i.e. using frequency-shift keying
    • H04L27/14Demodulator circuits; Receiver circuits
    • H04L27/144Demodulator circuits; Receiver circuits with demodulation using spectral properties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y using frequency selective- or frequency sensi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解调上行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通信技术领域。通过为终端设备选取MCS索引后,根据预设的MCS索引回退指数对MCS索引进行回退处理,并将回退后的MCS索引指示给终端设备,并通过记录的历史频率偏移值对终端设备进行频率偏移估计,并在频率偏移估计之后解调终端设备根据回退后的MCS索引发送PUSCH。通过预先记录的历史频率偏移值确定频率偏移值,无需如现有方式中在0.5毫秒TTI中增加DM‑RS符号的方式来确定频率偏移值,因此降低了资源的占用,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并降低了参考信号的系统开销。

Description

解调上行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解调上行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接收信号的正交性依赖于发射机和接收机工作于完全相同的频率参考点,若不完全相同则子载波的正交性就会遭到破坏引起子载波泄露。为了避免子载波泄露,基站需要对终端设备进行频率偏移估计,并使用估计出来的频率偏移值对该终端设备进行校准。
当前LTE系统的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传输时间间隔)为1毫秒。当前LTE系统的上行链路中,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每个1ms TTI中有两个SC-FDMA(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符号上发送DM-RS(DeModulation RS,解调参考信号)用于基站测量估计上行信道,并且基站会根据这两个DM-RS符号的相位差对终端设备发送的PUSCH进行频率偏移估计和频率校准。
为了实现更短的往返时间和更短的数据传输时延,目前LTE系统演进方案已经提出了将TTI长度设置成0.5毫秒或更短的场景。相应的,当LTE系统的TTI长度由1毫秒变为0.5毫秒后,根据现有技术中的信号结构,用于估计上行频率的DM-RS仅在一个符号上发送了,这样基站无法通过一个符号上的DM-RS来对终端设备的进行准确的上行频率偏移估计和校准。
为了解决0.5毫秒TTI解调上行信息的问题,最直观的解决方案就是在0.5毫秒TTI中再增加一列DM-RS符号,基站就可以利用这两个DM-RS符号上的DM-RS来进行准确的上行频率偏移估计
然而,由于在0.5毫秒TTI中增加了一列DM-RS符号,因此,这额外的参考信号开销会导致在该0.5毫秒TTI中可以传输数据的容量变小这种方式降 低了数据传输的效率,提高了参考信号的系统开销。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解调上行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调上行信息的方法,包括:
基站根据终端设备的信道质量和/或所述终端设备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接收目标块差错率BLER,为所述终端设备选取第一调制编码方法MCS索引;
所述基站根据MCS索引回退值和所述第一MCS索引,确定第二MCS索引,其中,所述MCS索引回退值用于对所述第一MCS索引进行减小处理从而得到所述第二MCS索引;
所述基站将所述第二MCS索引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对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进行频率偏移校准,其中,所述历史频率偏移值为所述基站存储的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MCS索引发送的上行信息,并根据频率偏移校准之后的频率解调PUSCH。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进行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传输后,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1毫秒TTI的PUSCH中的DM-RS,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基站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资源指示信息,所述第一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其中,所述基站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终端设备的MCS变化均值,所述终端设备的MCS方差,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的BLER,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重传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 媒体介入控制MAC包/无线链路控制RLC包/传输控制协议TCP包/因特网协议IP包的错误率或错误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自动重传请求ARQ次数,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的服务质量QoS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达到了指定阈值;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其中,所述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中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物理资源块PRB索引或者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资源块组RBG索引,所述两个0.5毫秒TTI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n*0.5毫秒,n为非零的正整数;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中的两个DM-RS,或者根据所述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中相同的PRB索引或相同的RBG索引的频域上的两个DM-RS,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基站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模式指示信息;所述模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发送0.5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转变到发送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
其中,所述基站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终端设备的MCS变化均值,所述终端设备的MCS方差,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的BLER,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的HARQ重传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RLC包/TCP包/IP包的错误率或错误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ARQ次数,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的QoS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达到了指定阈值;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1毫秒TTI的PUSCH;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1毫秒TTI的PUSCH中的DM-RS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基站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后,在与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相邻的预设时间间隔内,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至 少一个第二资源指示信息,所述第二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其中,所述基站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终端设备的MCS变化均值,所述终端设备的MCS方差,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的BLER,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的HARQ重传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RLC包/TCP包/IP包的错误率或错误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ARQ次数,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的QoS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达到了指定阈值;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0.5毫秒TTI的PUSCH,以及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SRS;其中,所述0.5毫秒TTI发送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与所述SRS所在的上行频域资源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频域资源,所述预设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m*0.5毫秒,m为非零的整数;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SRS以及所述0.5毫秒TTI的PUSCH中的DM-RS,或者根据所述SRS和所述0.5毫秒TTI的PUSCH中相同的频域资源上的DM-RS和SRS,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基站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后,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过程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终端设备的MCS变化均值,所述终端设备的MCS方差,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的BLER,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的HARQ重传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RLC包/TCP包/IP包的错误率或错误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ARQ次数,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的QoS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达到了指定阈值;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过程指示信息发送的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中的DM-RS和/或前序Preamble序列,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其中所述上行信道包括: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和/或PUSCH;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 偏移值。
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在检测到自身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后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其中所述上行信道包括:PRACH和/或PUSCH;所述第二评估门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MCS索引与MCS索引期望值之差,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MCS索引与所述终端设备上报信道质量指示CQI对应的MCS索引之差中的一种或多种达到指定阈值;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在检测到自身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后触发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其中所述上行信道包括:PRACH和/或PUSCH;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调上行信息的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第二调制编码方法MCS索引,其中,所述第二MCS索引为基站根据MCS索引回退值对第一MCS索引进行减小处理得到的,所述第一MCS索引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信道质量和/或所述终端设备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接收目标块差错率BLER选取的;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MCS索引发送上行信息。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至少一个第一资源指示信息,所述第一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其中,所述两个0.5毫秒TTI发送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中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物理资源块PRB索引或者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资源块组RBG索引,所述两个0.5毫秒TTI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n*0.5毫秒,n为非零的正整数;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资源指示信息在所述两个0.5毫秒TTI中发送PUSCH。
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模式指示信息;所述模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发送0.5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转变到发送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模式指示信息从发送0.5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转变到发送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
所述终端设备发送1毫秒TTI的PUSCH。
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至少一个第二资源指示信息,所述第二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资源指示信息在所述0.5毫秒TTI发送PUSCH以及发送SRS;
其中,所述0.5毫秒TTI发送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与所述SRS所在的上行频域资源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PRB索引或者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RBG索引,所述预设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m*0.5毫秒,m为非零的整数。
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通过PDCCH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过程指示信息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其中所述上行信道包括:PRACH和/或PUSCH。
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检测自身是否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其中,所述第二评估门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MCS索引与MCS索引期望值之差,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MCS索引与所述终端设备上报信道质量指示CQI对应的MCS索引之差中的一种或多种达到指定阈值;
当所述终端设备检测到自身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后,发送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其中所述上行信道包括:PRACH和/或PUSCH。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包括:
选取模块,用于根据终端设备的信道质量和/或所述终端设备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接收目标块差错率BLER,为所述终端设备选取第一调制编码方法MCS索引;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MCS索引回退值和所述第一MCS索引,确定回退后的第二MCS索引,其中,所述MCS索引回退值用于对所述第一MCS索引进行减小处理从而得到所述第二MCS索引;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MCS索引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校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对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进行频率偏移校准,所述历史频率偏移值为存储的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MCS索引发送的上行信息,并根据频率偏移校准之后的频率解调PUSCH。
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进行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传输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1毫秒TTI的PUSCH中的DM-RS,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资源指示信息,所述第一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其中,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终端设备的MCS变化均值,所述终端设备的MCS方差,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的BLER,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重传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媒体介入控制MAC包/无线链路控制RLC包/传输控制协议TCP包/因特网协议IP包的错误率或错误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自动重传请求ARQ次数,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的服务质量QoS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达到了指定阈值;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其中,所述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中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物理资源块PRB索引或者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资源块组RBG索引,所述两个0.5毫秒TTI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n*0.5毫秒,n为非零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中的两个DM-RS,或者根据所述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中相同的PRB索引或相同的RBG索引的频域上的两个DM-RS,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终 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模式指示信息;所述模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发送0.5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转变到发送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
其中,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终端设备的MCS变化均值,所述终端设备的MCS方差,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的BLER,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的HARQ重传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RLC包/TCP包/IP包的错误率或错误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ARQ次数,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的QoS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达到了指定阈值;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1毫秒TTI的PUSCH;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1毫秒TTI的PUSCH中的DM-RS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后,在与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相邻的预设时间间隔内,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二资源指示信息,所述第二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其中,所述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终端设备的MCS变化均值,所述终端设备的MCS方差,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的BLER,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的HARQ重传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RLC包/TCP包/IP包的错误率或错误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ARQ次数,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的QoS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达到了指定阈值;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0.5毫秒TTI的PUSCH,以及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SRS;其中,所述0.5毫秒TTI发送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与所述SRS所在的上行频域资源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 频域资源,所述预设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m*0.5毫秒,m为非零的整数;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SRS以及所述0.5毫秒TTI的PUSCH中的DM-RS,或者根据所述SRS和所述0.5毫秒TTI的PUSCH中相同的频域资源上的DM-RS和SRS,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后,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过程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终端设备的MCS变化均值,所述终端设备的MCS方差,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的BLER,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的HARQ重传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RLC包/TCP包/IP包的错误率或错误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ARQ次数,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的QoS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达到了指定阈值;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过程指示信息发送的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中的DM-RS和/或前序Preamble序列,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其中所述上行信道包括: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和/或PUSCH;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在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在检测到自身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后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其中所述上行信道包括:PRACH和/或PUSCH;所述第二评估门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MCS索引与MCS索引期望值之差,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MCS索引与所述终端设备上报信道质量指示CQI对应的MCS索引之差中的一种或多种达到指定阈值;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在检测到自身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后触发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 值,其中所述上行信道包括:PRACH和/或PUSCH;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调制编码方法MCS索引,其中,所述第二MCS索引为基站根据MCS索引回退值对第一MCS索引进行减小处理得到的,所述第一MCS索引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信道质量和/或所述终端设备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接收目标块差错率BLER选取的;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MCS索引发送上行信息。
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第一资源指示信息,所述第一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其中,所述两个0.5毫秒TTI发送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中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物理资源块PRB索引或者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资源块组RBG索引,所述两个0.5毫秒TTI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n*0.5毫秒,n为非零的正整数;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资源指示信息在所述两个0.5毫秒TTI中发送PUSCH。
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转变模块,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模式指示信息;所述模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发送0.5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转变到发送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
所述转变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模式指示信息从发送0.5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转变到发送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发送1毫秒TTI的PUSCH。
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第二资源指示信息,所述第二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资源指示信息在所述0.5毫秒TTI发送PUSCH以及发送SRS;
其中,所述0.5毫秒TTI发送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与所述SRS所在 的上行频域资源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PRB索引或者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RBG索引,所述预设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m*0.5毫秒,m为非零的整数。
在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通过PDCCH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指示信息;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过程指示信息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其中所述上行信道包括:PRACH和/或PUSCH。
在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自身是否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其中,所述第二评估门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MCS索引与MCS索引期望值之差,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MCS索引与所述终端设备上报信道质量指示CQI对应的MCS索引之差中的一种或多种达到指定阈值;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当检测到自身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后,发送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其中所述上行信道包括:PRACH和/或PUSCH。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处理器,发送器,接收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终端设备的信道质量和/或所述终端设备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接收目标块差错率BLER,为所述终端设备选取第一调制编码方法MCS索引;根据MCS索引回退值和所述第一MCS索引,确定第二MCS索引,其中,所述MCS索引回退值用于对所述第一MCS索引进行减小处理从而得到所述第二MCS索引;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对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进行频率偏移校准,其中,所述历史频率偏移值为自身存储的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根据频率偏移校准之后的频率解调PUSCH;
所述发送器,用于将所述第二MCS索引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MCS索引发送的上行信息。
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进行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传输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1毫秒TTI的PUSCH中的DM-RS,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在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资源指示信息,所述第一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其中,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终端设备的MCS变化均值,所述终端设备的MCS方差,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的BLER,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重传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媒体介入控制MAC包/无线链路控制RLC包/传输控制协议TCP包/因特网协议IP包的错误率或错误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自动重传请求ARQ次数,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的服务质量QoS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达到了指定阈值;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其中,所述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中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物理资源块PRB索引或者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资源块组RBG索引,所述两个0.5毫秒TTI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n*0.5毫秒,n为非零的正整数;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中的两个DM-RS,或者根据所述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中相同的PRB索引或相同的RBG索引的频域上的两个DM-RS,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在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模式指示信息;所述模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发送0.5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转变到发送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其中,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终端设备的MCS变化均值,所述终端设备的MCS方差,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的BLER,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的HARQ重传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RLC包/TCP包/IP包的错误率或错误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ARQ次数,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的QoS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达到了指定阈值;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1毫秒TTI的PUSCH;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1毫秒TTI的PUSCH中的DM-RS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 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在第五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后,在与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相邻的预设时间间隔内,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二资源指示信息,所述第二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其中,所述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终端设备的MCS变化均值,所述终端设备的MCS方差,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的BLER,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的HARQ重传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RLC包/TCP包/IP包的错误率或错误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ARQ次数,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的QoS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达到了指定阈值;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0.5毫秒TTI的PUSCH,以及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SRS;其中,所述0.5毫秒TTI发送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与所述SRS所在的上行频域资源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频域资源,所述预设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m*0.5毫秒,m为非零的整数;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SRS以及所述0.5毫秒TTI的PUSCH中的DM-RS,或者根据所述SRS和所述0.5毫秒TTI的PUSCH中相同的频域资源上的DM-RS和SRS,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在第五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后,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过程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终端设备的MCS变化均值,所述终端设备的MCS方差,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的BLER,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的HARQ重传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RLC包/TCP包/IP包的错误率或错误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ARQ次数,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的QoS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达到了指定阈值;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过程指示信息发送的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中的DM-RS和/或前序Preamble序列,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其中 所述上行信道包括: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和/或PUSCH;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在第五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在检测到自身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后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其中所述上行信道包括:PRACH和/或PUSCH;所述第二评估门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MCS索引与MCS索引期望值之差,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MCS索引与所述终端设备上报信道质量指示CQI对应的MCS索引之差中的一种或多种达到指定阈值;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在检测到自身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后触发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其中所述上行信道包括:PRACH和/或PUSCH;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发送器,接收器;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第二调制编码方法MCS索引,其中,所述第二MCS索引为基站根据MCS索引回退值对第一MCS索引进行减小处理得到的,所述第一MCS索引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信道质量和/或所述终端设备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接收目标块差错率BLER选取的;
所述发送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MCS索引发送上行信息。
在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第一资源指示信息,所述第一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其中,所述两个0.5毫秒TTI发送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中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物理资源块PRB索引或者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资源块组RBG索引,所述两个0.5毫秒TTI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n*0.5毫秒,n为非零的正整数;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资源指示信息在所述两个0.5毫秒TTI中发送PUSCH。
在第六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处理器,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模式指示信息;所述模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从发送0.5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转变到发送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模式指示信息从发送0.5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转变到发送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发送1毫秒TTI的PUSCH。
在第六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第二资源指示信息,所述第二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资源指示信息在所述0.5毫秒TTI发送PUSCH以及发送SRS。
其中,所述0.5毫秒TTI发送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与所述SRS所在的上行频域资源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PRB索引或者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RBG索引,所述预设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m*0.5毫秒,m为非零的整数。
在第六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通过PDCCH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指示信息;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过程指示信息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其中所述上行信道包括:PRACH和/或PUSCH。
在第六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检测自身是否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其中,所述第二评估门限包括:的移动速度,接收的MCS索引与MCS索引期望值之差,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MCS索引与所述终端设备上报信道质量指示CQI对应的MCS索引之差中的一种或多种达到指定阈值;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当检测到自身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后,发送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其中所述上行信道包括:PRACH和/或PUSCH。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解调上行信息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基站和终端设备,
所述基站包括:
选取模块,用于根据终端设备的信道质量和/或所述终端设备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接收目标块差错率BLER,为所述终端设备选取第一调制编码方法MCS索引;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MCS索引回退值和所述第一MCS索引,确定第二MCS索引,其中,所述MCS索引回退值用于对所述第一MCS索引进行减 小处理从而得到所述第二MCS索引;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MCS索引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校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对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进行频率偏移校准,其中,所述历史频率偏移值为存储的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MCS索引发送的上行信息,并根据频率偏移校准之后的频率解调PUSCH;
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MCS索引,其中,所述第二MCS索引为基站根据MCS索引回退值对第一MCS索引进行减小处理得到的,所述第一MCS索引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信道质量和/或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目标块差错率BLER选取的;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MCS索引发送上行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为终端设备选取MCS索引后,根据预设的MCS索引回退指数对MCS索引进行回退处理,并将回退后的MCS索引指示给终端设备,并通过记录的历史频率偏移值对终端设备进行频率偏移估计,并在频率偏移估计之后解调终端设备根据回退后的MCS索引发送PUSCH。通过预先记录的历史频率偏移值确定频率偏移值,无需如现有方式中在0.5毫秒TTI中增加DM-RS符号的方式来确定频率偏移值,因此降低了资源的占用,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并降低了参考信号的系统开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解调上行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解调上行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解调上行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解调上行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解调上行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解调上行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解调上行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解调上行信息的方法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8提供的解调上行信息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系统,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ireless,宽带码分多址)系统,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等。
终端设备(Terminal Device),也可称之为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移动终端设备等,可以经无线接入网(例如,RAN(Radio Access Network,居民接入网))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
基站,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本发明实施例并不进行限定。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解调上行信息的方法,参见图1。
其中,该方法包括:
101:基站根据终端设备的信道质量和/或终端设备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接收目标块差错率BLER,为终端设备选取第一调制编码方法MCS索引。
102:基站根据MCS索引回退值和第一MCS索引,确定第二MCS索引,其中,MCS索引回退值用于对第一MCS索引进行减小处理从而得到第二MCS索引。
其中,上行信息可以包括:参考信号,探测信号以及物理信道。
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并非对终端设备的上行信息进行实时的频率偏移估计,终端设备可能应为当前的移动速度以及信道质量等因素的影响,造成eNodeB根据预先记录的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对终端设备的频率进行频率偏移校准不准确,进而造成解调终端设备的PUSCH不准确。
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预先在eNodeB中设置有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编码方法)索引回退值,将根据终端设备的信道质量和/或终端设备的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接收BLER(Block Error Rate,目标块差错率)确定的MCS索引,通过MCS索引回退值将MCS索引进行减法处理,降低向终端设备发送的MCS索引数值。即:MCS索引=n;预设的MCS索引回退值=x;第二MCS索引=n-x。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根据终端设备的信道质量确定的MCS索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基站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确定的MCS索引,或者基站根据终端设备上报RSRP(Reference Singal Received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确定的MCS索引,或者基站根据终端设备上报RSRQ(Reference Singal Received Quality,参考信号接收质量)确定的MCS索引,基站根据终端设备上报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信道探测参考信号)确定的MCS索引,或者基站确定其他可表征终端设备信道质量的方式确定的MCS索引,这里并不做限定。
其中,将第二MCS索引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或EPDCCH(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增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103:基站将第二MCS索引发送给终端设备。
104:基站根据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对终端设备的频率进行频率偏 移校准,其中,历史频率偏移值为基站存储的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
eNodeB中记录有各个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的模块,eNodeB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得到每个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在终端设备进行随机接入过程中得到,或者在终端设备发送的1毫秒传输时间间隔的上行信息中得到;或者,
检测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后进行指定方式的调度或配置或指示后,通过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信息得到;或者,
根据终端设备在检测到自身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后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时得到。
105:基站接收终端设备根据第二MCS索引发送的上行信息,并根据频率偏移校准之后的频率解调PUSCH。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为终端设备选取MCS索引后,根据预设的MCS索引回退指数对MCS索引进行减小处理,并将减小后的MCS索引指示给终端设备,并通过记录的历史频率偏移值对终端设备进行频率偏移估计,并在频率偏移估计之后解调终端设备根据减小后的MCS索引发送PUSCH。通过预先记录的历史频率偏移值进行频率校准,无需如现有方式中在每个0.5毫秒TTI中增加DM-RS符号的方式来确定频率偏移值,因此降低了参考信号资源的占用,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并降低了参考信号的系统开销。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解调上行信息的方法,参见图2。
其中,该方法包括:
201:终端设备接收第二MCS索引,其中,第二MCS索引为基站根据MCS索引回退值对第一MCS索引进行减小处理得到的,第一MCS索引为基站根据终端设备的信道质量和/或终端设备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接收目标块差错率BLER选取的;
202:终端设备根据第二MCS索引发送上行信息。
其中,上行信息可以包括:参考信号,探测信号以及物理信道。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终端设备根据减小后的MCS索引发送上行信息,使得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上行信息的速率降低,便于在基站使用历史频率偏移值进行频率校准不准确的情况下,提高上行信息的可靠性,从而提高终端设备发送 的上行信息的准确率。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解调上行信息的方法中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的方法,参见图3。该方法包括:
301:当终端设备进行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传输后,基站根据终端设备发送的1毫秒TTI的PUSCH中的DM-RS,确定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
其中,触发终端设备进行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传输的方式并不限定。
eNodeB在该终端设备进行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传输时,即可以通过该终端设备在1毫秒TTI发送PUSCH中的两个DM-RS的相位差确定频率偏移值。
302:基站根据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其中,本实施例中,PUSCH是用来承载所述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的物理信道,也可以用来传输所述终端设备的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上行控制信息)。
其中,基站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的方式可以包含但不限于:基站通过两个DM-RS的相位差计算出频率偏移值,并将此频偏偏移值储存或替换此终端设备的历史频偏偏移值。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终端设备进行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传输,基于该1毫秒TTI的PUSCH中的DM-RS,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无需如现有方式中在每个0.5毫秒TTI中增加DM-RS符号的方式来确定频率偏移值,因此降低了参考信号资源的占用,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并降低了参考信号的系统开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解调上行信息的方法中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的方法,参见图4。该方法包括:
401:当基站检测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后,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资源指示信息,第一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
其中,基站检测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包括: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终端设备的MCS变化均值,终端设备的MCS方差,终端设备的PUSCH 接收的BLER,终端设备的PUSCH的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终端设备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重传次数,终端设备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介入控制)包/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包/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包/IP(Internet Protocol,因特网协议)包错误率或错误次数,终端设备的MAC包ARQ(Automatic Repeat reQ终端设备st,自动重传请求)次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达到了指定阈值。
其中,eNodeB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资源指示信息具体可以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或者高层信令。高层信令(higher layer signalling)可以包含但不限于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信令,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MAC信令,或者广播消息中携带的信令。在此种方式下,eNodeB在不同时刻通过PDCCH或EPDCCH向终端设备发送两个DCI,一个DCI指示终端设备在一个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或者,eNodeB在相同时刻通过PDCCH或EPDCCH向终端设备发送一个DCI或至少一个高层信令,一个DCI或至少一个高层信令指示终端设备在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其中,终端设备在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需要满足具备至少一个相同的频域资源。
402:终端设备接收至少一个第一资源指示信息,第一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
其中,两个0.5毫秒TTI发送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中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索引或者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资源块组RBG(Resource Block Group,资源块组)索引,两个0.5毫秒TTI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n*0.5毫秒,n为非零的正整数。
403:终端设备根据第一资源指示信息在两个0.5毫秒TTI中发送PUSCH。
404: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其中,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中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物理资源块PRB索引或者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资源块组RBG索引,两个0.5毫秒TTI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n*0.5毫秒,n为非零的正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可扩展的:若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两个0.5毫秒TTI的时间间隔大于n*0.5毫秒,n为非零的正整数,那么基站将不会执行 步骤405和步骤406,即不会确定或更新终端设备的频偏偏移值。
405:基站根据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中的两个DM-RS,或者根据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中相同的PRB索引或相同的RBG索引的频域上的两个DM-RS,确定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
其中,本实施例中,PUSCH是用来承载所述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的物理信道,也可以用来传输所述终端设备的UCI。
eNodeB可以根据该终端设备在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中的两个DM-RS的相位差确定频率偏移值,其中,每个0.5毫秒TTI的PUSCH中会包括一个DM-RS;或者,根据两个0.5毫秒TTI的相同的PRB索引或RBG索引的频率上的两个DM-RS的相位差确定频率偏移值。
其中,两个0.5毫秒TTI发送PUSCH中相同的PRB索引或相同的RBG索引的频域上的两个DM-RS可以不是全部的DM-RS的码子序列,即只是PUSCH上的DM-RS的部分码子序列。基站可以根据该相同的PRB索引或相同RBG索引的频域上两个DM-RS的部分码子序列的相位差确定频率偏移值。码子序列可以是任何数字序列,这里不做限定。示例性的如ZC(Zadoff-Chu)序列。
406:基站根据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中说明只有当两个0.5ms TTI的两个PUSCH包含相同的频域资源,如PRB索引相同或RBG索引相同时,基站才会根据两个0.5ms TTI上的DM-RS的相位差确定频率偏移值。可理解为若两个0.5ms TTI的两个PUSCH不包含相同的频域资源时,基站就不会去根据两个0.5ms TTI上的DM-RS的相位差确定频率偏移值。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指示终端设备在两个0.5毫秒TTI中发送PUSCH,基站基于接收到的两个0.5毫秒TTI中发送PUSCH的两个DM-RS,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无需如现有方式中在每个0.5毫秒TTI中增加DM-RS符号的方式来确定频率偏移值,因此降低了参考信号资源的占用,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并降低了参考信号的系统开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解调上行信息的方法中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的方法,参见图5。该方法包括:
501:当基站检测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后,向终端设备发送模 式指示信息;模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从发送0.5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转变到发送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
其中,该上行信息包括但不限于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USCH,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其中,基站检测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包括: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终端设备的MCS变化均值,终端设备的MCS方差,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的BLER,终端设备的PUSCH的HARQ重传次数,终端设备的MAC包/RLC包/TCP包/IP包的错误率或错误次数,终端设备的MAC包ARQ次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的QoS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达到了指定阈值。
502:终端设备接收模式指示信息;模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从发送0.5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转变到发送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
503:终端设备根据模式指示信息从发送0.5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转变到发送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根据模式指示信息从发送0.5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转变到发送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可以是收到模式指示信息后立即转变为发送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也可以是经过X个时隙后再转变为发送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其中X是大于或等于6的正整数。
504:终端设备发送1毫秒TTI的PUSCH;
505: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1毫秒TTI的PUSCH;
506:基站根据终端设备发送的1毫秒TTI的PUSCH中的DM-RS确定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
eNodeB在该终端设备进行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传输时,即可以通过该终端设备在1毫秒TTI发送PUSCH中的两个DM-RS的相位差确定频率偏移值。
其中,本实施例中,PUSCH是用来承载所述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的物理信道,也可以用来传输所述终端设备的UCI。
507:基站根据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指示终端设备在1毫秒TTI的PUSCH,基站基于接收到的1毫秒TTI的PUSCH的两个DM-RS,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无需如现有方式中在每个0.5毫秒TTI中增加DM-RS符号的方式来确定频率 偏移值,因此降低了参考信号资源的占用,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并降低了参考信号的系统开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解调上行信息的方法中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的方法,参见图6。该方法包括:
601:当基站检测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后,在与终端设备发送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相邻的预设时间间隔内,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二资源指示信息,第二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
其中,检测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包括: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终端设备的MCS变化均值,终端设备的MCS方差,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的BLER,终端设备的PUSCH的HARQ重传次数,终端设备的MAC包/RLC包/TCP包/IP包的错误率或错误次数,终端设备的MAC包ARQ次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的QoS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达到了指定阈值;
其中,在此种方式下,eNodeB通过PDCCH或EPDCCH向终端设备发送DCI,并在DCI中指示终端设备在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其中,终端设备在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需要满足与终端设备发送的SRS具备相同的频域资源。
由于eNodeB了解各个终端设备的周期或非周期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信道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时间,因此可以针对终端设备在发送SRS之前或之后预设时间间隔内对终端设备进行调度发送PUSCH,以实现通过终端设备在发送SRS的上行频率资源和终端设备被调度PUSCH的上行频率资源具备相同的频率资源,从而确定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
602:终端设备接收至少一个第二资源指示信息,第二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
603:终端设备根据第二资源指示信息在0.5毫秒TTI发送PUSCH以及发送SRS。
其中,0.5毫秒TTI发送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与SRS所在的上行频域资源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PRB索引或者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RBG索引,预设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m*0.5毫秒,m为非零的整数;
其中,若m为负整数,则表示PUSCH在SRS所在符号之前发送,若m 为正整数,则表示PUSCH在SRS所在符号之后发送。
604: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0.5毫秒TTI的PUSCH,以及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SRS;其中,0.5毫秒TTI发送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与SRS所在的上行频域资源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频域资源,预设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m*0.5毫秒,m为非零的整数;
其中,频域资源可以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RBG索引或者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RBG索引。
其中,本实施例中,PUSCH是用来承载所述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的物理信道,也可以用来传输所述终端设备的UCI。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可扩展的:若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0.5毫秒TTI的PUSCH,以及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SRS的时间间隔大于m*0.5毫秒,m为非零的整数,那么基站将不会执行步骤605和步骤606,即不会确定或更新终端设备的频偏偏移值。
605:根据SRS以及0.5毫秒TTI的PUSCH中的DM-RS,或者根据SRS和0.5毫秒TTI的PUSCH中相同的频域资源上的DM-RS和SRS,确定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
eNodeB在该终端设备发送的SRS的上行频域资源和终端设备在0.5毫秒TTI中发送PUSCH中的DM-RS的相位差确定频率偏移值;或者,eNodeB在该终端设备发送的SRS的上行频域资源和该终端设备在0.5毫秒TTI中相同的PRB索引或相同的RBG索引的频率上的DM-RS的相位差确定频率偏移值。
其中,SRS的上行频域资源中包含一个SRS全部的码子序列;终端设备在0.5毫秒TTI中发送PUSCH中包括一个DM-RS全部的码子序列,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这两个码子序列的相位差频率偏移值。
其中,在0.5毫秒TTI发送的PUSCH和SRS相同的PRB索引或相同RBG索引的频域资源上的DM-RS的码子序列可以不是全部的DM-RS的码子序列,即只是PUSCH上的DM-RS的部分码子序列。或者,在0.5毫秒TTI发送PUSCH和SRS相同的PRB索引或相同的RBG索引的频域上的SRS的码子序列可以不是全部的SRS的码子序列,即只是PUSCH上的SRS的部分码子序列。终端设备根据SRS的码子序列和DM-RS码子序列的相位差频率偏移值,SRS的码子序列可以是上述的全部的SRS码子序列也可以是部分的SRS的码子序列,DM-RS码子序列可以是上述的全部的DM-RS码子序列也可以是部分的 DM-RS的码子序列。
码子序列可以是任何数字序列,这里不做限定。示例性的如ZC(Zadoff-Chu)序列。
终端设备在0.5毫秒TTI中相同的PRB索引或RBG索引的频率上包含一个DM-RS。
606:基站根据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指示终端设备在0.5毫秒TTI发送PUSCH以及发送SRS,基站基于接收到的0.5毫秒TTI的PUSCH的DM-RS以及SRS,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无需如现有方式中在每个0.5毫秒TTI中增加DM-RS符号的方式来确定频率偏移值,因此降低了参考信号资源的占用,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并降低了参考信号的系统开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解调上行信息的方法中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的方法,参见图7。该方法包括:
701:当基站检测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后,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过程指示信息;
其中,检测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包括: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终端设备的MCS变化均值,终端设备的MCS方差,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的BLER,终端设备的PUSCH的HARQ重传次数,终端设备的MAC包/RLC包/TCP包/IP包的错误率或错误次数,终端设备的MAC包ARQ次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的QoS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达到了指定阈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指示终端设备触发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来确定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
702:终端设备接收通过PDCCH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指示信息;
703:终端设备根据随机接入过程指示信息发送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其中上行信道包括:PRACH和/或PUSCH。
其中,本实施例中,PUSCH是用来承载所述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的物理信道,也可以用来传输所述终端设备的UCI;PRACH是用于终端发起与基站的通信,终端随机接入时发送preamble信息,基站通过PRACH接收并确定接入终端身份并计算该终端的延迟。
704:基站接收终端设备根据随机接入过程指示信息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 中的上行信道;
705:根据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中的DM-RS和/或前序Preamble序列,确定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其中上行信道包括:PRACH和/或PUSCH;
其中,在终端设备触发了随机接入过程后发送的PRACH和/或PUSCH,会进行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传输。相应的,eNodeB在该终端设备进行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传输时,通过终端设备发送PRACH的Preamble序列偏移或PUSCH的两个DM-RS的相位差确定频率偏移值。示例的,基站根据随机接入过程中Preamble序列的偏移情况判断终端设备的上行频率偏移值。
706:根据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指示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基站基于接收到的该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中的DM-RS,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无需如现有方式中在每个0.5毫秒TTI中增加DM-RS符号的方式来确定频率偏移值,因此降低了参考信号资源的占用,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并降低了参考信号的系统开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解调上行信息的方法中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的方法,参见图8。该方法包括:
801:终端设备检测自身是否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其中,第二评估门限包括: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终端设备接收的MCS索引与MCS索引期望值之差,终端设备接收的MCS索引与终端设备上报CQI对应的MCS索引之差中的一种或多种达到指定阈值。
其中,预先在终端设备中设定的第二评估门限。
关于终端设备检测到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包括: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终端设备接收的MCS索引与MCS索引期望值之差,终端设备接收的MCS索引与终端设备上报CQI对应的MCS索引之差中的一种或多种达到指定阈值。
802:当终端设备检测到自身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后,发送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其中上行信道包括:PRACH和/或PUSCH。
803: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在检测到自身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后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其中上行信道包括:PRACH和/或PUSCH;其中,第二评估门限包括: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终端设备接收的MCS索引与MCS 索引期望值之差,终端设备接收的MCS索引与终端设备上报CQI对应的MCS索引之差中的一种或多种达到指定阈值。
804:基站根据终端设备在检测到自身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后触发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确定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其中上行信道包括:PRACH和/或PUSCH;
其中,本实施例中,PUSCH是用来承载所述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的物理信道,也可以用来传输所述终端设备的UCI;PRACH是用于终端发起与基站的通信,终端随机接入时发送preamble信息,基站通过PRACH接收并确定接入终端身份并计算该终端的延迟。
其中,在终端设备触发了随机接入过程后发送的PRACH和/或PUSCH,会进行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传输。相应的,eNodeB在该终端设备进行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传输时,通过终端设备发送PRACH的Preamble序列偏移或PUSCH的两个DM-RS的相位差确定频率偏移值。
805:基站根据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本发明实施例在终端设备自身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时触发了发送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基站基于该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无需如现有方式中在每个0.5毫秒TTI中增加DM-RS符号的方式来确定频率偏移值,因此降低了参考信号资源的占用,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并降低了参考信号的系统开销。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参见图9。
其中,该基站包括:
选取模块901,用于根据终端设备的信道质量和/或终端设备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接收目标块差错率BLER,为终端设备选取第一调制编码方法MCS索引;
第一确定模块902,用于根据MCS索引回退值和第一MCS索引,确定第二MCS索引,其中,MCS索引回退值用于对第一MCS索引进行减小处理从而得到第二MCS索引;
第一发送模块903,用于将第二MCS索引发送给终端设备;
校准模块904,用于根据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对终端设备的频率进 行频率偏移校准,其中,历史频率偏移值为存储的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
第一接收模块905,用于接收终端设备根据第二MCS索引发送的上行信息,并根据频率偏移校准之后的频率解调PUSCH。
其中,上行信息可以包括:参考信号,探测信号以及物理信道。
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并非对终端设备的上行信息进行实时的频率偏移估计,终端设备可能应为当前的移动速度以及信道质量等因素的影响,造成eNodeB根据预先记录的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对终端设备的频率进行频率偏移校准不准确,进而造成解调终端设备的PUSCH不准确。
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预先在eNodeB中设置有MCS索引回退值,将根据终端设备的信道质量和/或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BLER确定的MCS索引,通过MCS索引回退值将MCS索引进行减法处理,降低向终端设备发送的MCS索引数值。即:MCS索引=n;预设的MCS索引回退值=x;第二MCS索引=n-x。
其中,将第二MCS索引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PDCCH或EPDCCH。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根据终端设备的信道质量确定的MCS索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基站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CQI确定的MCS索引,或者基站根据终端设备上报RSRP确定的MCS索引,或者基站根据终端设备上报RSRQ确定的MCS索引,基站根据终端设备上报SRS确定的MCS索引,或者基站确定其他可表征终端设备信道质量的方式确定的MCS索引,这里并不做限定。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基站,可以实现如本发明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流程。
可选的,第一确定模块902,还用于当终端设备进行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传输后,根据终端设备发送的1毫秒TTI的PUSCH中的DM-RS,确定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
可选的,第一确定模块902,还用于根据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其中,本实施例中,PUSCH是用来承载所述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的物理信道,也可以用来传输所述终端设备的UCI。
其中,基站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的方式可以包含但不限于:基站通过两个DM-RS的相位差计算出频率偏移值,并将此频偏偏移值储存或替 换此终端设备的历史频偏偏移值。
其中,基于上述模块,本实施例中的基站,还可以实现如本发明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流程。
可选的,第一发送模块903,还用于当检测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后,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资源指示信息,第一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其中,检测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包括: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终端设备的MCS变化均值,终端设备的MCS方差,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的BLER,终端设备的PUSCH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重传次数,终端设备的媒体介入控制MAC包/无线链路控制RLC包/传输控制协议TCP包/因特网协议IP包的错误率或错误次数,终端设备的MAC包自动重传请求ARQ次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的服务质量QoS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达到了指定阈值;
可选的,第一接收模块905,还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其中,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中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物理资源块PRB索引或者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资源块组RBG索引,两个0.5毫秒TTI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n*0.5毫秒,n为非零的正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可扩展的:若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两个0.5毫秒TTI的时间间隔大于n*0.5毫秒,n为非零的正整数,那么基站将不会执行第一确定模块902中确定或更新终端设备的频偏偏移值的步骤。
可选的,第一确定模块902,还用于根据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中的两个DM-RS,或者根据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中相同的PRB索引或相同的RBG索引的频域上的两个DM-RS,确定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
可选的,第一确定模块902,还用于根据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eNodeB可以根据该终端设备在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中的两个DM-RS的相位差确定频率偏移值。其中,每个0.5毫秒TTI的PUSCH中会包括一个DM-RS;或者,根据两个0.5毫秒TTI的相同的PRB索引或RBG索引的频率上的两个DM-RS的相位差确定频率偏移值。
其中,两个0.5毫秒TTI发送PUSCH中相同的PRB索引或相同的RBG索引的频域上的两个DM-RS可以不是全部的DM-RS的码子序列,即只是 PUSCH上的DM-RS的部分码子序列。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这相同的PRB索引或相同RBG索引的频域上两个DM-RS的部分码子序列的相位差频率偏移值。码子序列可以是任何数字序列,这里不做限定。示例性的如ZC(Zadoff-Chu)序列。
其中,本实施例中,PUSCH是用来承载所述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的物理信道,也可以用来传输所述终端设备的UCI。
其中,基于上述模块,本实施例中的基站,还可以实现如本发明图4所示实施例中基站侧实现的流程。
可选的,第一发送模块903,还用于当检测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后,向终端设备发送模式指示信息;模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从发送0.5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转变到发送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
其中,检测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包括: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终端设备的MCS变化均值,终端设备的MCS方差,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的BLER,终端设备的PUSCH的HARQ重传次数,终端设备的MAC包/RLC包/TCP包/IP包的错误率或错误次数,终端设备的MAC包ARQ次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的QoS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达到了指定阈值;
可选的,第一接收模块905,还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1毫秒TTI的PUSCH;
可选的,第一确定模块902,还用于根据终端设备发送的1毫秒TTI的PUSCH中的DM-RS确定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
可选的,第一确定模块902,还用于根据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其中,本实施例中,PUSCH是用来承载所述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的物理信道,也可以用来传输所述终端设备的UCI。
其中,基于上述模块,本实施例中的基站,还可以实现如本发明图5所示实施例中基站侧实现的流程。
可选的,第一发送模块903,还用于当检测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后,在与终端设备发送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相邻的预设时间间隔内,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二资源指示信息,第二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0.5毫秒 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其中,检测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包括: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终端设备的MCS变化均值,终端设备的MCS方差,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的BLER,终端设备的PUSCH的HARQ重传次数,终端设备的MAC包/RLC包/TCP包/IP包的错误率或错误次数,终端设备的MAC包ARQ次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的QoS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达到了指定阈值;
可选的,第一接收模块905,还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0.5毫秒TTI的PUSCH,以及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SRS;其中,0.5毫秒TTI发送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与SRS所在的上行频域资源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频域资源,预设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m*0.5毫秒,m为非零的整数;
其中,在此种方式下,eNodeB通过PDCCH或EPDCCH向终端设备发送DCI,并在DCI中指示终端设备在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其中,终端设备在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需要满足与终端设备发送的SRS具备相同的频域资源。
其中,本实施例中,PUSCH是用来承载所述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的物理信道,也可以用来传输所述终端设备的UCI。
由于eNodeB了解各个终端设备的周期或非周期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信道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时间,因此可以针对终端设备在发送SRS之前或之后预设时间间隔内对终端设备进行调度发送PUSCH,以实现通过终端设备在发送SRS的上行频率资源和终端设备被调度PUSCH的上行频率资源具备相同的频率资源,从而确定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
可选的,第一确定模块902,还用于根据SRS以及0.5毫秒TTI的PUSCH中的DM-RS,或者根据SRS和0.5毫秒TTI的PUSCH中相同的频域资源上的DM-RS和SRS,确定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
eNodeB在该终端设备发送的SRS的上行频域资源和终端设备在0.5毫秒TTI中发送PUSCH中的DM-RS的相位差确定频率偏移值;或者,eNodeB在该终端设备发送的SRS的上行频域资源和该终端设备在0.5毫秒TTI中相同的PRB索引或相同的RBG索引的频率上的DM-RS的相位差确定频率偏移值。
其中,SRS的上行频域资源中包含一个SRS全部的码子序列;终端设备在0.5毫秒TTI中发送PUSCH中包括一个DM-RS全部的码子序列,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这两个码子序列的相位差频率偏移值。
其中,在0.5毫秒TTI发送的PUSCH和SRS相同的PRB索引或相同RBG索引的频域资源上的DM-RS的码子序列可以不是全部的DM-RS的码子序列,即只是PUSCH上的DM-RS的部分码子序列。或者,在0.5毫秒TTI发送PUSCH和SRS相同的PRB索引或相同的RBG索引的频域上的SRS的码子序列可以不是全部的SRS的码子序列,即只是PUSCH上的SRS的部分码子序列。终端设备根据SRS的码子序列和DM-RS码子序列的相位差频率偏移值,SRS的码子序列可以是上述的全部的SRS码子序列也可以是部分的SRS的码子序列,DM-RS码子序列可以是上述的全部的DM-RS码子序列也可以是部分的DM-RS的码子序列。
码子序列可以是任何数字序列,这里不做限定。示例性的如ZC(Zadoff-Chu)序列。
可选的,第一确定模块902,还用于根据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可扩展的:若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0.5毫秒TTI的PUSCH,以及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SRS的时间间隔大于m*0.5毫秒,m为非零的整数,那么基站将不会通过第一确定模块902执行该模块流程步骤,即不会确定或更新终端设备的频偏偏移值。
其中,基于上述模块,本实施例中的基站,还可以实现如本发明图6所示实施例中基站侧实现的流程。
可选的,第一发送模块903,还用于当检测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后,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过程指示信息;其中,检测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包括: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终端设备的MCS变化均值,终端设备的MCS方差,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的BLER,终端设备的PUSCH的HARQ重传次数,终端设备的MAC包/RLC包/TCP包/IP包的错误率或错误次数,终端设备的MAC包ARQ次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的QoS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达到了指定阈值;
可选的,第一接收模块905,还用于接收终端设备根据随机接入过程指示信息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
可选的,第一确定模块902,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中的DM-RS和/或前序Preamble序列,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 率偏移值,其中上行信道包括: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和/或PUSCH;
可选的,第一确定模块902,还用于根据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其中,在终端设备触发了随机接入过程后发送的PRACH和/或PUSCH,会进行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传输。相应的,eNodeB在该终端设备进行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传输时,通过终端设备发送PRACH的Preamble序列偏移或PUSCH的两个DM-RS的相位差确定频率偏移值。示例的,基站根据随机接入过程中Preamble序列的偏移情况判断终端设备的上行频率偏移值。
其中,本实施例中,PUSCH是用来承载所述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的物理信道,也可以用来传输所述终端设备的UCI;PRACH是用于终端发起与基站的通信,终端随机接入时发送preamble信息,基站通过PRACH接收并确定接入终端身份并计算该终端的延迟。
其中,基于上述模块,本实施例中的基站,还可以实现如本发明图7所示实施例中基站侧实现的流程。
可选的,第一接收模块905,还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在检测到自身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后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其中上行信道包括:PRACH和/或PUSCH;第二评估门限包括: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终端设备接收的MCS索引与MCS索引期望值之差,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MCS索引与终端设备上报CQI对应的MCS索引之差中的一种或多种达到指定阈值
可选的,第一确定模块902,还用于根据终端设备在检测到自身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后触发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确定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其中上行信道包括:PRACH和/或PUSCH;
可选的,第一确定模块902,还用于根据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其中,本实施例中,PUSCH是用来承载所述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的物理信道,也可以用来传输所述终端设备的UCI;PRACH是用于终端发起与基站的通信,终端随机接入时发送preamble信息,基站通过PRACH接收并确定接入终端身份并计算该终端的延迟。
其中,基于上述模块,本实施例中的基站,还可以实现如本发明图8所示实施例中基站侧实现的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为终端设备选取MCS索引后,根据预设的MCS索引回退指数对MCS索引进行回退处理,并将回退后的MCS索引指示给终端设备,并通过记录的历史频率偏移值对终端设备进行频率偏移估计,并在频率偏移估计之后解调终端设备根据回退后的MCS索引发送PUSCH。通过预先记录的历史频率偏移值进行频率校准,无需如现有方式中在0.5毫秒TTI中增加DM-RS符号的方式来确定频率偏移值,因此降低了资源的占用,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并降低了参考信号的系统开销。
另外,通过在终端设备进行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传输,基于该1毫秒TTI的PUSCH中的DM-RS,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或者,指示终端设备在两个0.5毫秒TTI中发送PUSCH,基站基于接收到的两个0.5毫秒TTI中发送PUSCH的两个DM-RS,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或者,指示终端设备在1毫秒TTI的PUSCH,基站基于接收到的1毫秒TTI的PUSCH的两个DM-RS,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或者,指示终端设备在0.5毫秒TTI发送PUSCH以及发送SRS,基站基于接收到的0.5毫秒TTI的PUSCH的DM-RS以及SRS,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或者,指示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基站基于接收到的该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中的DM-RS,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或者,在终端设备自身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时触发了发送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基站基于该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基站通过上述各种确定历史频率偏移值,无需如现有方式中在0.5毫秒TTI中增加DM-RS符号的方式来确定频率偏移值,因此降低了资源的占用,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并降低了参考信号的系统开销。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参见图10。
其中,该终端设备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1001,用于接收第二调制编码方法MCS索引,其中,第二MCS索引为基站根据MCS索引回退值对第一MCS索引进行减小处理得到的,第一MCS索引为基站根据终端设备的信道质量和/或终端设备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接收目标块差错率BLER选取的;
第二发送模块1002,用于根据第二MCS索引发送上行信息。
其中,上行信息可以包括:参考信号,探测信号以及物理信道。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实现如本发明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流程。
可选的,第二接收模块1001,还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第一资源指示信息,第一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其中,两个0.5毫秒TTI发送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中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物理资源块PRB索引或者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资源块组RBG索引,两个0.5毫秒TTI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n*0.5毫秒,n为非零的正整数;
可选的,第二发送模块1002,还用于根据第一资源指示信息在两个0.5毫秒TTI中发送PUSCH。
其中,本实施例中,PUSCH是用来承载所述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的物理信道,也可以用来传输所述终端设备的UCI。
其中,基于上述模块,本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实现如本发明图4所示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实现的流程。
可选的,装置还包括:转变模块1003,
可选的,第二接收模块1001,还用于接收模式指示信息;模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从发送0.5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转变到发送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根据模式指示信息从发送0.5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转变到发送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可以是收到模式指示信息后立即转变为发送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也可以是经过X个时隙后再转变为发送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其中X是大于或等于6的正整数。
可选的,转变模块1003,用于根据模式指示信息从发送0.5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转变到发送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
可选的,第二发送模块1002,还用于发送1毫秒TTI的PUSCH。
其中,本实施例中,PUSCH是用来承载所述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的物理信道,也可以用来传输所述终端设备的UCI。
其中,基于上述模块,本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实现如本发明图5所示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实现的流程。
可选的,第二接收模块1001,还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第二资源指示信息,第二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
可选的,第二发送模块1002,还用于根据第二资源指示信息在0.5毫秒TTI发送PUSCH以及发送SRS。
其中,0.5毫秒TTI发送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与SRS所在的上行频域资源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PRB索引或者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RBG索引,预设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m*0.5毫秒,m为非零的整数;
其中,若m为负整数,则表示PUSCH在SRS所在符号之前发送,若m为正整数,则表示PUSCH在SRS所在符号之后发送。
其中,本实施例中,PUSCH是用来承载所述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的物理信道,也可以用来传输所述终端设备的UCI。
其中,基于上述模块,本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实现如本发明图6所示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实现的流程。
可选的,第二接收模块1001,还用于接收通过PDCCH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指示信息;
可选的,第二发送模块1002,还用于根据随机接入过程指示信息发送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其中上行信道包括:PRACH和/或PUSCH。
其中,在终端设备触发了随机接入过程后发送PRACH和/或PUSCH,会进行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传输。
其中,本实施例中,PUSCH是用来承载所述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的物理信道,也可以用来传输所述终端设备的UCI;PRACH是用于终端发起与基站的通信,终端随机接入时发送preamble信息,基站通过PRACH接收并确定接入终端身份并计算该终端的延迟。
其中,基于上述模块,本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实现如本发明图7所示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实现的流程。
可选的,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1004,
检测模块1004,用于检测自身是否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其中,第二评估门限包括: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终端设备接收的MCS索引与MCS索引期望 值之差,终端设备接收的MCS索引与终端设备上报CQI对应的MCS索引之差中的一种或多种达到指定阈值;
可选的,第二发送模块1002,还用于当检测到自身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后,发送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其中上行信道包括:PRACH和/或PUSCH。
其中,在终端设备触发了随机接入过程后发送的PRACH和/或PUSCH,会进行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传输。
其中,本实施例中,PUSCH是用来承载所述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的物理信道,也可以用来传输所述终端设备的UCI;PRACH是用于终端发起与基站的通信,终端随机接入时发送preamble信息,基站通过PRACH接收并确定接入终端身份并计算该终端的延迟。
其中,基于上述模块,本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实现如本发明图8所示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实现的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终端设备根据减小后的MCS索引发送上行信息,使得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上行信息的速率降低,便于在基站使用历史频率偏移值进行频率校准不准确的情况下,提高上行信息的可靠性,从而提高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信息的准确率。
实施例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参见图11。
其中,该基站包括:处理器1101,发送器1102,接收器1103;
处理器1101,用于根据终端设备的信道质量和/或终端设备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接收目标块差错率BLER,为终端设备选取第一调制编码方法MCS索引;根据MCS索引回退值和第一MCS索引,确定回退后的第二MCS索引,其中,MCS索引回退值用于对第一MCS索引进行减小处理从而得到第二MCS索引;根据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对终端设备的频率进行频率偏移校准,历史频率偏移值为自身存储的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根据频率偏移校准之后的频率解调PUSCH;
发送器1102,用于将第二MCS索引发送给终端设备;
接收器1103,用于接收终端设备根据第二MCS索引发送的上行信息。
其中,上行信息可以包括:参考信号,探测信号以及物理信道。
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并非对终端设备的上行信息进行实时的频率偏移 估计,终端设备可能应为当前的移动速度以及信道质量等因素的影响,造成eNodeB根据预先记录的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对终端设备的频率进行频率偏移校准不准确,进而造成解调终端设备的PUSCH不准确。
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预先在eNodeB中设置有MCS索引回退值,将根据终端设备的信道质量和/或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BLER确定的MCS索引,通过MCS索引回退值将MCS索引进行减法处理,降低向终端设备发送的MCS索引数值。即:MCS索引=n;预设的MCS索引回退值=x;第二MCS索引=n-x。
其中,将第二MCS索引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PDCCH或EPDCCH。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根据终端设备的信道质量确定的MCS索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基站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CQI确定的MCS索引,或者基站根据终端设备上报RSRP确定的MCS索引,或者基站根据终端设备上报RSRQ确定的MCS索引,基站根据终端设备上报SRS确定的MCS索引,或者基站确定其他可表征终端设备信道质量的方式确定的MCS索引,这里并不做限定。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基站,可以实现如本发明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流程。
可选的,处理器1101,还用于当终端设备进行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传输后,根据终端设备发送的1毫秒TTI的PUSCH中的DM-RS,确定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根据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基站,还可以实现如本发明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流程。
其中,基站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的方式可以包含但不限于:基站通过两个DM-RS的相位差计算出频率偏移值,并将此频偏偏移值储存或替换此终端设备的历史频偏偏移值。
可选的,发送器1102,还用于当检测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后,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资源指示信息,第一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其中,检测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包括: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终端设备的MCS变化均值,终端设备的MCS方差,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的BLER,终端设备的PUSCH的混合自 动重传请求HARQ重传次数,终端设备的媒体介入控制MAC包/无线链路控制RLC包/传输控制协议TCP包/因特网协议IP包的错误率或错误次数,终端设备的MAC包自动重传请求ARQ次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的服务质量QoS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达到了指定阈值;
可选的,接收器1103,还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其中,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中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物理资源块PRB索引或者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资源块组RBG索引,两个0.5毫秒TTI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n*0.5毫秒,n为非零的正整数;
可选的,处理器1101,还用于根据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中的两个DM-RS,或者根据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中相同的PRB索引或相同的RBG索引的频域上的两个DM-RS,确定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根据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eNodeB可以根据该终端设备在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中的两个DM-RS的相位差确定频率偏移值。其中,每个0.5毫秒TTI的PUSCH中会包括一个DM-RS;或者,根据两个0.5毫秒TTI的相同的PRB索引或RBG索引的频率上的两个DM-RS的相位差确定频率偏移值。
其中,两个0.5毫秒TTI发送PUSCH中相同的PRB索引或相同的RBG索引的频域上的两个DM-RS可以不是全部的DM-RS的码子序列,即只是PUSCH上的DM-RS的部分码子序列。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这相同的PRB索引或相同RBG索引的频域上两个DM-RS的部分码子序列的相位差频率偏移值。码子序列可以是任何数字序列,这里不做限定。示例性的如ZC(Zadoff-Chu)序列。
其中,本实施例中,PUSCH是用来承载所述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的物理信道,也可以用来传输所述终端设备的UCI。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基站,还可以实现如本发明图4所示实施例中基站侧实现的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可扩展的:若基站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两个0.5毫秒TTI的时间间隔大于n*0.5毫秒,n为非零的正整数,那么处理器将不会执行确定或更新终端设备的频偏偏移值的步骤。
可选的,发送器1102,还用于当检测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后, 向终端设备发送模式指示信息;模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从发送0.5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转变到发送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其中,检测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包括: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终端设备的MCS变化均值,终端设备的MCS方差,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的BLER,终端设备的PUSCH的HARQ重传次数,终端设备的MAC包/RLC包/TCP包/IP包的错误率或错误次数,终端设备的MAC包ARQ次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的QoS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达到了指定阈值;
可选的,接收器1103,还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1毫秒TTI的PUSCH;
可选的,处理器1101,还用于根据终端设备发送的1毫秒TTI的PUSCH中的DM-RS确定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根据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其中,本实施例中,PUSCH是用来承载所述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的物理信道,也可以用来传输所述终端设备的UCI。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基站,还可以实现如本发明图5所示实施例中基站侧实现的流程。
可选的,发送器1102,还用于当检测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后,在与终端设备发送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相邻的预设时间间隔内,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二资源指示信息,第二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其中,检测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包括: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终端设备的MCS变化均值,终端设备的MCS方差,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的BLER,终端设备的PUSCH的HARQ重传次数,终端设备的MAC包/RLC包/TCP包/IP包的错误率或错误次数,终端设备的MAC包ARQ次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的QoS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达到了指定阈值;
可选的,接收器1103,还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0.5毫秒TTI的PUSCH,以及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SRS;其中,0.5毫秒TTI发送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与SRS所在的上行频域资源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频域资源,预设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m*0.5毫秒,m为非零的整数;
可选的,处理器1101,还用于根据SRS以及0.5毫秒TTI的PUSCH中的DM-RS,或者根据SRS和0.5毫秒TTI的PUSCH中相同的频域资源上的DM-RS 和SRS,确定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根据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其中,在此种方式下,eNodeB通过PDCCH或EPDCCH向终端设备发送DCI,并在DCI中指示终端设备在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其中,终端设备在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需要满足与终端设备发送的SRS具备相同的频域资源。
由于eNodeB了解各个终端设备的周期或非周期SRS的发送时间,因此可以针对终端设备在发送SRS之前或之后预设时间间隔内对终端设备进行调度发送PUSCH,以实现通过终端设备在发送SRS的上行频率资源和终端设备被调度PUSCH的上行频率资源具备相同的频率资源,从而确定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
eNodeB在该终端设备发送的SRS的上行频域资源和终端设备在0.5毫秒TTI中发送PUSCH中的DM-RS的相位差确定频率偏移值;或者,eNodeB在该终端设备发送的SRS的上行频域资源和该终端设备在0.5毫秒TTI中相同的PRB索引或相同的RBG索引的频率上的DM-RS的相位差确定频率偏移值。
其中,SRS的上行频域资源中包含一个SRS全部的码子序列;终端设备在0.5毫秒TTI中发送PUSCH中包括一个DM-RS全部的码子序列,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这两个码子序列的相位差频率偏移值。
其中,在0.5毫秒TTI发送的PUSCH和SRS相同的PRB索引或相同RBG索引的频域资源上的DM-RS的码子序列可以不是全部的DM-RS的码子序列,即只是PUSCH上的DM-RS的部分码子序列。或者,在0.5毫秒TTI发送PUSCH和SRS相同的PRB索引或相同的RBG索引的频域上的SRS的码子序列可以不是全部的SRS的码子序列,即只是PUSCH上的SRS的部分码子序列。终端设备根据SRS的码子序列和DM-RS码子序列的相位差频率偏移值,SRS的码子序列可以是上述的全部的SRS码子序列也可以是部分的SRS的码子序列,DM-RS码子序列可以是上述的全部的DM-RS码子序列也可以是部分的DM-RS的码子序列。
码子序列可以是任何数字序列,这里不做限定。示例性的如ZC(Zadoff-Chu)序列。
其中,本实施例中,PUSCH是用来承载所述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的物理信道,也可以用来传输所述终端设备的UCI。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基站,还可以实现如本发明图6所示实施例中基站侧实现的流程。
可选的,发送器1102,还用于当检测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后,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向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过程指示信息;其中,检测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包括: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终端设备的MCS变化均值,终端设备的MCS方差,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的BLER,终端设备的PUSCH的HARQ重传次数,终端设备的MAC包/RLC包/TCP包/IP包的错误率或错误次数,终端设备的MAC包ARQ次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的QoS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达到了指定阈值;
可选的,接收器1103,还用于接收终端设备根据随机接入过程指示信息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
可选的,处理器1101,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中的DM-RS和/或前序Preamble序列,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其中上行信道包括: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和/或PUSCH;根据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其中,在终端设备触发了随机接入过程后发送的PRACH和/或PUSCH,会进行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传输。相应的,eNodeB在该终端设备进行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传输时,通过终端设备发送PRACH的Preamble序列偏移或PUSCH的两个DM-RS的相位差确定频率偏移值。示例的,基站根据随机接入过程中Preamble序列的偏移情况判断终端设备的上行频率偏移值。
其中,本实施例中,PUSCH是用来承载所述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的物理信道,也可以用来传输所述终端设备的UCI;PRACH是用于终端发起与基站的通信,终端随机接入时发送preamble信息,基站通过PRACH接收并确定接入终端身份并计算该终端的延迟。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基站,还可以实现如本发明图7所示实施例中基站侧实现的流程。
可选的,接收器1103,还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在检测到自身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后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其中上行信道包括:PRACH和/或PUSCH;第二评估门限包括: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终端设备接收的MCS索 引与MCS索引期望值之差,终端设备接收的MCS索引与终端设备上报CQI对应的MCS索引之差中的一种或多种达到指定阈值;
可选的,处理器1101,还用于根据终端设备在检测到自身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后触发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确定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其中上行信道包括:PRACH和/或PUSCH;根据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其中,本实施例中,PUSCH是用来承载所述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的物理信道,也可以用来传输所述终端设备的UCI;PRACH是用于终端发起与基站的通信,终端随机接入时发送preamble信息,基站通过PRACH接收并确定接入终端身份并计算该终端的延迟。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基站,还可以实现如本发明图8所示实施例中基站侧实现的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为终端设备选取MCS索引后,根据预设的MCS索引回退指数对MCS索引进行回退处理,并将回退后的MCS索引指示给终端设备,并通过记录的历史频率偏移值对终端设备进行频率偏移估计,并在频率偏移估计之后解调终端设备根据回退后的MCS索引发送PUSCH。通过预先记录的历史频率偏移值进行频率校准,无需如现有方式中在0.5毫秒TTI中增加DM-RS符号的方式来确定频率偏移值,因此降低了资源的占用,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并降低了参考信号的系统开销。
另外,通过在终端设备进行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传输,基于该1毫秒TTI的PUSCH中的DM-RS,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或者,指示终端设备在两个0.5毫秒TTI中发送PUSCH,基站基于接收到的两个0.5毫秒TTI中发送PUSCH的两个DM-RS,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或者,指示终端设备在1毫秒TTI的PUSCH,基站基于接收到的1毫秒TTI的PUSCH的两个DM-RS,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或者,指示终端设备在0.5毫秒TTI发送PUSCH以及发送SRS,基站基于接收到的0.5毫秒TTI的PUSCH的DM-RS以及SRS,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或者,指示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基站基于接收到的该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中的DM-RS,确定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或者,在终端设备自身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时触发了发送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基站基于该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确定终端设备的 历史频率偏移值。基站通过上述各种确定历史频率偏移值,无需如现有方式中在0.5毫秒TTI中增加DM-RS符号的方式来确定频率偏移值,因此降低了资源的占用,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并降低了参考信号的系统开销。
实施例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参见图12。
其中,该终端设备包括:发送器1201,接收器1202;
接收器1202,用于接收第二调制编码方法MCS索引,其中,第二MCS索引为基站根据MCS索引回退值对第一MCS索引进行减小处理得到的,第一MCS索引为基站根据终端设备的信道质量和/或终端设备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接收目标块差错率BLER选取的;
发送器1201,用于根据第二MCS索引发送上行信息。
其中,上行信息可以包括:参考信号,探测信号以及物理信道。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实现如本发明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流程。
可选的,接收器1202,还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第一资源指示信息,第一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其中,两个0.5毫秒TTI发送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中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物理资源块PRB索引或者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资源块组RBG索引,两个0.5毫秒TTI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n*0.5毫秒,n为非零的正整数;
可选的,发送器1201,还用于根据第一资源指示信息在两个0.5毫秒TTI中发送PUSCH。
其中,本实施例中,PUSCH是用来承载所述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的物理信道,也可以用来传输所述终端设备的UCI。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实现如本发明图4所示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实现的流程。
可选的,终端设备还包括:处理器1203,
可选的,接收器1202,还用于接收模式指示信息;模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从发送0.5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转变到发送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 式;
可选的,处理器1203,用于根据模式指示信息从发送0.5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转变到发送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根据模式指示信息从发送0.5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转变到发送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可以是收到模式指示信息后立即转变为发送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也可以是经过X个时隙后再转变为发送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其中X是大于或等于6的正整数。
可选的,发送器1201,还用于发送1毫秒TTI的PUSCH。
其中,本实施例中,PUSCH是用来承载所述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的物理信道,也可以用来传输所述终端设备的UCI。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实现如本发明图5所示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实现的流程。
可选的,接收器1202,还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第二资源指示信息,第二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
可选的,发送器1201,还用于根据第二资源指示信息在0.5毫秒TTI发送PUSCH以及发送SRS。
其中,0.5毫秒TTI发送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与SRS所在的上行频域资源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PRB索引或者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RBG索引,预设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m*0.5毫秒,m为非零的整数;
其中,若m为负整数,则表示PUSCH在SRS所在符号之前发送,若m为正整数,则表示PUSCH在SRS所在符号之后发送。
其中,本实施例中,PUSCH是用来承载所述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的物理信道,也可以用来传输所述终端设备的UCI。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实现如本发明图6所示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实现的流程。
可选的,接收器1202,还用于接收通过PDCCH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指示信息;
可选的,发送器1201,还用于根据随机接入过程指示信息发送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其中上行信道包括:PRACH和/或PUSCH。
其中,在终端设备触发了随机接入过程后发送PRACH和/或PUSCH,会进行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传输。
其中,本实施例中,PUSCH是用来承载所述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的物理信道,也可以用来传输所述终端设备的UCI;PRACH是用于终端发起与基站的通信,终端随机接入时发送preamble信息,基站通过PRACH接收并确定接入终端身份并计算该终端的延迟。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实现如本发明图7所示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实现的流程。
可选的,终端设备还包括:处理器1203,
可选的,处理器1203,用于检测自身是否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其中,第二评估门限包括:的移动速度,接收的MCS索引与MCS索引期望值之差,终端设备接收的MCS索引与终端设备上报CQI对应的MCS索引之差中的一种或多种达到指定阈值;
可选的,发送器1201,还用于当检测到自身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后,发送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其中上行信道包括:PRACH和/或PUSCH。
其中,在终端设备触发了随机接入过程后发送的PRACH和/或PUSCH,会进行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传输。
其中,本实施例中,PUSCH是用来承载所述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的物理信道,也可以用来传输所述终端设备的UCI;PRACH是用于终端发起与基站的通信,终端随机接入时发送preamble信息,基站通过PRACH接收并确定接入终端身份并计算该终端的延迟。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实现如本发明图8所示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实现的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终端设备根据减小后的MCS索引发送上行信息,使得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上行信息的速率降低,便于在基站使用历史频率偏移值进行频率校准不准确的情况下,提高上行信息的可靠性,从而提高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信息的准确率。
实施例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解调上行信息的系统,参见图13。
其中,系统包括:基站1301和终端设备1302,
基站1301包括:
选取模块,用于根据终端设备的信道质量和/或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BLER,为终端设备选取第一MCS索引;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MCS索引回退值和第一MCS索引,确定第二MCS索引,其中,MCS索引回退值用于对第一MCS索引进行减小处理从而得到第二MCS索引;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第二MCS索引发送给终端设备;
校准模块,用于根据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对终端设备的频率进行频率偏移校准,其中,历史频率偏移值为存储的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设备根据第二MCS索引发送的上行信息,并根据频率偏移校准之后的频率解调PUSCH;
终端设备1302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MCS索引,其中,第二MCS索引为基站根据MCS索引回退值对第一MCS索引进行减小处理得到的,第一MCS索引为基站根据终端设备的信道质量和/或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目标块差错率BLER选取的;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根据第二MCS索引发送上行信息。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系统,可以实现如本发明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中基站和终端设备侧实现的流程。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系统,还可以实现如本发明图3至图8所示实施例中基站和终端设备侧实现的确定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的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为终端设备选取MCS索引后,根据预设的MCS索引回退指数对MCS索引进行减小处理,并将减小后的MCS索引指示给终端设备,并通过记录的历史频率偏移值对终端设备进行频率偏移估计,并在频率偏移估计之后解调终端设备根据减小后的MCS索引发送PUSCH。通过预先记录的历史频率偏移值进行频率校准,无需如现有方式中在每个0.5毫秒TTI中增加DM-RS符号的方式来确定频率偏移值,因此降低了参考信号资源的占用,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并降低了参考信号的系统开销。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终端设备根据减小后的MCS索引发送上行信息,使得终端设备向基站发送上行信息的速率降低,便于在基站使用历史频率偏移 值进行频率校准不准确的情况下,提高上行信息的可靠性,从而提高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信息的准确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0)

  1. 一种解调上行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根据终端设备的信道质量和/或所述终端设备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接收目标块差错率BLER,为所述终端设备选取第一调制编码方法MCS索引;
    所述基站根据MCS索引回退值和所述第一MCS索引,确定第二MCS索引,其中,所述MCS索引回退值用于对所述第一MCS索引进行减小处理从而得到所述第二MCS索引;
    所述基站将所述第二MCS索引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对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进行频率偏移校准,其中,所述历史频率偏移值为所述基站存储的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MCS索引发送的上行信息,并根据频率偏移校准之后的频率解调PUSCH。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进行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传输后,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1毫秒TTI的PUSCH中的DM-RS,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基站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资源指示信息,所述第一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其中,所述基站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终端设备的MCS变化均值,所述终端设备的MCS方差,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的BLER,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重传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媒体介入控制MAC包/无线链路控制RLC包/传输控制协议TCP包/因特网协议IP包的 错误率或错误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自动重传请求ARQ次数,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的服务质量QoS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达到了指定阈值;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其中,所述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中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物理资源块PRB索引或者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资源块组RBG索引,所述两个0.5毫秒TTI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n*0.5毫秒,n为非零的正整数;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中的两个DM-RS,或者根据所述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中相同的PRB索引或相同的RBG索引的频域上的两个DM-RS,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基站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模式指示信息;所述模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发送0.5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转变到发送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
    其中,所述基站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终端设备的MCS变化均值,所述终端设备的MCS方差,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的BLER,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的HARQ重传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RLC包/TCP包/IP包的错误率或错误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ARQ次数,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的QoS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达到了指定阈值;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1毫秒TTI的PUSCH;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1毫秒TTI的PUSCH中的DM-RS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基站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后,在与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相邻的预设时间间隔内,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至 少一个第二资源指示信息,所述第二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其中,所述基站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终端设备的MCS变化均值,所述终端设备的MCS方差,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的BLER,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的HARQ重传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RLC包/TCP包/IP包的错误率或错误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ARQ次数,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的QoS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达到了指定阈值;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0.5毫秒TTI的PUSCH,以及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SRS;其中,所述0.5毫秒TTI发送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与所述SRS所在的上行频域资源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频域资源,所述预设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m*0.5毫秒,m为非零的整数;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SRS以及所述0.5毫秒TTI的PUSCH中的DM-RS,或者根据所述SRS和所述0.5毫秒TTI的PUSCH中相同的频域资源上的DM-RS和SRS,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基站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后,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过程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终端设备的MCS变化均值,所述终端设备的MCS方差,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的BLER,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的HARQ重传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RLC包/TCP包/IP包的错误率或错误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ARQ次数,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的QoS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达到了指定阈值;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过程指示信息发送的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中的DM-RS和/或前序Preamble序列,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其中所述上行信道包括: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和/或PUSCH;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在检测到自身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后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其中所述上行信道包括:PRACH和/或PUSCH;所述第二评估门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MCS索引与MCS索引期望值之差,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MCS索引与所述终端设备上报信道质量指示CQI对应的MCS索引之差中的一种或多种达到指定阈值;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在检测到自身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后触发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其中所述上行信道包括:PRACH和/或PUSCH;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8. 一种解调上行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第二调制编码方法MCS索引,其中,所述第二MCS索引为基站根据MCS索引回退值对第一MCS索引进行减小处理得到的,所述第一MCS索引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信道质量和/或所述终端设备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接收目标块差错率BLER选取的;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MCS索引发送上行信息。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至少一个第一资源指示信息,所述第一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其中,所述两个0.5毫秒TTI发送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中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物理资源块PRB索引或者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资源块组RBG索引,所述两个0.5毫秒TTI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n*0.5毫秒,n为非零的正整数;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资源指示信息在所述两个0.5毫秒TTI中发送PUSCH。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模式指示信息;所述模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发送0.5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转变到发送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模式指示信息从发送0.5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转变到发送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
    所述终端设备发送1毫秒TTI的PUSCH。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至少一个第二资源指示信息,所述第二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资源指示信息在所述0.5毫秒TTI发送PUSCH以及发送SRS;
    其中,所述0.5毫秒TTI发送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与所述SRS所在的上行频域资源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PRB索引或者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RBG索引,所述预设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m*0.5毫秒,m为非零的整数。
  12.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通过PDCCH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指示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过程指示信息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其中所述上行信道包括:PRACH和/或PUSCH。
  13.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检测自身是否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其中,所述第二评估门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MCS索引与MCS索引期望值之差,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MCS索引与所述终端设备上报信道质量指示CQI对应的MCS索引之差中的一种或多种达到指定阈值;
    当所述终端设备检测到自身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后,发送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其中所述上行信道包括:PRACH和/或PUSCH。
  14. 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
    选取模块,用于根据终端设备的信道质量和/或所述终端设备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接收目标块差错率BLER,为所述终端设备选取第一调制编码方法MCS索引;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MCS索引回退值和所述第一MCS索引,确定第二MCS索引,其中,所述MCS索引回退值用于对所述第一MCS索引进行减小处理从而得到所述第二MCS索引;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MCS索引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校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对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进行频率偏移校准,其中,所述历史频率偏移值为存储的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MCS索引发送的上行信息,并根据频率偏移校准之后的频率解调PUSCH。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进行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传输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1毫秒TTI的PUSCH中的DM-RS,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资源指示信息,所述第一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其中,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终端设备的MCS变化均值,所述终端设备的MCS方差,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的BLER,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重传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媒体介入控制MAC包/无线链路控制RLC包/传输控制协议TCP包/因特网协议IP包的错误率或错误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自动重传请求ARQ次数,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的服务质量QoS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达到了指定阈值;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其中,所述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中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物理资源块PRB索引或者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资源块组RBG索引,所述两个0.5毫秒TTI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n*0.5毫秒,n为非零的正整数;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中的两个DM-RS,或者根据所述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中相同的PRB索引或相同的RBG索引的频域上的两个DM-RS,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17.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模式指示信息;所述模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发送0.5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转变到发送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
    其中,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终端设备的MCS变化均值,所述终端设备的MCS方差,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的BLER,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的HARQ重传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RLC包/TCP包/IP包的错误率或错误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ARQ次数,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的QoS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达到了指定阈值;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1毫秒TTI的PUSCH;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1毫秒TTI的PUSCH中的DM-RS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18.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后,在与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相邻的预设时间间隔内,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二资源指示信息,所述第二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0.5 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其中,所述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终端设备的MCS变化均值,所述终端设备的MCS方差,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的BLER,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的HARQ重传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RLC包/TCP包/IP包的错误率或错误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ARQ次数,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的QoS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达到了指定阈值;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0.5毫秒TTI的PUSCH,以及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SRS;其中,所述0.5毫秒TTI发送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与所述SRS所在的上行频域资源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频域资源,所述预设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m*0.5毫秒,m为非零的整数;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SRS以及所述0.5毫秒TTI的PUSCH中的DM-RS,或者根据所述SRS和所述0.5毫秒TTI的PUSCH中相同的频域资源上的DM-RS和SRS,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19.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后,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过程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终端设备的MCS变化均值,所述终端设备的MCS方差,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的BLER,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的HARQ重传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RLC包/TCP包/IP包的错误率或错误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ARQ次数,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的QoS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达到了指定阈值;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过程指示信息发送的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中的DM-RS和/或前序Preamble序列,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其中所述上行信道包括: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和/或PUSCH;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终 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20.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在检测到自身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后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其中所述上行信道包括:PRACH和/或PUSCH;所述第二评估门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MCS索引与MCS索引期望值之差,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MCS索引与所述终端设备上报信道质量指示CQI对应的MCS索引之差中的一种或多种达到指定阈值;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在检测到自身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后触发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其中所述上行信道包括:PRACH和/或PUSCH;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21. 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调制编码方法MCS索引,其中,所述第二MCS索引为基站根据MCS索引回退值对第一MCS索引进行减小处理得到的,所述第一MCS索引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信道质量和/或所述终端设备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接收目标块差错率BLER选取的;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MCS索引发送上行信息。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第一资源指示信息,所述第一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其中,所述两个0.5毫秒TTI发送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中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物理资源块PRB索引或者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资源块组RBG索引,所述两个0.5毫秒TTI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n*0.5毫秒,n为非零的正整数;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资源指示信息在所述两个0.5毫秒TTI中发送PUSCH。
  23.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转变模块,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模式指示信息;所述模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发送0.5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转变到发送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
    所述转变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模式指示信息从发送0.5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转变到发送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发送1毫秒TTI的PUSCH。
  24.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第二资源指示信息,所述第二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资源指示信息在所述0.5毫秒TTI发送PUSCH以及发送SRS;
    其中,所述0.5毫秒TTI发送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与所述SRS所在的上行频域资源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PRB索引或者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RBG索引,所述预设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m*0.5毫秒,m为非零的整数。
  25.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通过PDCCH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指示信息;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过程指示信息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其中所述上行信道包括:PRACH和/或PUSCH。
  26.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自身是否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其中,所述第二评估门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MCS索引与MCS索引期望值之差,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MCS索引与所述终端设备上报信道质量指示CQI对应的MCS索引之差中的一种或多种达到指定阈值;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还用于当检测到自身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后,发送随 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其中所述上行信道包括:PRACH和/或PUSCH。
  27. 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处理器,发送器,接收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终端设备的信道质量和/或所述终端设备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接收目标块差错率BLER,为所述终端设备选取第一调制编码方法MCS索引;根据MCS索引回退值和所述第一MCS索引,确定第二MCS索引,其中,所述MCS索引回退值用于对所述第一MCS索引进行减小处理从而得到所述第二MCS索引;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对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进行频率偏移校准,其中,所述历史频率偏移值为自身存储的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根据频率偏移校准之后的频率解调PUSCH;
    所述发送器,用于将所述第二MCS索引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MCS索引发送的上行信息。
  28.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进行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传输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1毫秒TTI的PUSCH中的DM-RS,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29.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一资源指示信息,所述第一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其中,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终端设备的MCS变化均值,所述终端设备的MCS方差,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的BLER,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重传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媒体介入控制MAC包/无线链路控制RLC包/传输控制协议TCP包/因特网协议IP包的错误率或错误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自动重传请求ARQ次数,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的服务质量QoS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达到了指定阈值;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两个0.5毫秒TTI的 PUSCH;其中,所述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中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物理资源块PRB索引或者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资源块组RBG索引,所述两个0.5毫秒TTI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n*0.5毫秒,n为非零的正整数;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中的两个DM-RS,或者根据所述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中相同的PRB索引或相同的RBG索引的频域上的两个DM-RS,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30.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模式指示信息;所述模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发送0.5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转变到发送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其中,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终端设备的MCS变化均值,所述终端设备的MCS方差,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的BLER,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的HARQ重传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RLC包/TCP包/IP包的错误率或错误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ARQ次数,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的QoS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达到了指定阈值;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1毫秒TTI的PUSCH;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1毫秒TTI的PUSCH中的DM-RS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31.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后,在与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信道探测参考信号SRS相邻的预设时间间隔内,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第二资源指示信息,所述第二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其中,所述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终端设备的MCS变化均值,所述终端设备的MCS方差,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的BLER,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的HARQ重传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RLC包/TCP包/IP包 的错误率或错误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ARQ次数,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的QoS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达到了指定阈值;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0.5毫秒TTI的PUSCH,以及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SRS;其中,所述0.5毫秒TTI发送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与所述SRS所在的上行频域资源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频域资源,所述预设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m*0.5毫秒,m为非零的整数;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SRS以及所述0.5毫秒TTI的PUSCH中的DM-RS,或者根据所述SRS和所述0.5毫秒TTI的PUSCH中相同的频域资源上的DM-RS和SRS,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32.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后,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过程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检测到所述终端设备达到了第一评估门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终端设备的MCS变化均值,所述终端设备的MCS方差,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接收的BLER,所述终端设备的PUSCH的HARQ重传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RLC包/TCP包/IP包的错误率或错误次数,所述终端设备的MAC包ARQ次数,所述终端设备对应的业务的QoS中的一种或多种参数达到了指定阈值;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过程指示信息发送的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中的DM-RS和/或前序Preamble序列,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其中所述上行信道包括: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和/或PUSCH;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33.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在检测到自身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后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其中所述上行信道包括:PRACH和/或PUSCH;所述第二评估门限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移动速度,所述终端设备接 收的MCS索引与MCS索引期望值之差,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MCS索引与所述终端设备上报信道质量指示CQI对应的MCS索引之差中的一种或多种达到指定阈值;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在检测到自身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后触发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其中所述上行信道包括:PRACH和/或PUSCH;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频率偏移值,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历史频率偏移值。
  34. 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发送器,接收器;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第二调制编码方法MCS索引,其中,所述第二MCS索引为基站根据MCS索引回退值对第一MCS索引进行减小处理得到的,所述第一MCS索引为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信道质量和/或所述终端设备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接收目标块差错率BLER选取的;
    所述发送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MCS索引发送上行信息。
  35. 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第一资源指示信息,所述第一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两个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其中,所述两个0.5毫秒TTI发送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中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物理资源块PRB索引或者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资源块组RBG索引,所述两个0.5毫秒TTI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n*0.5毫秒,n为非零的正整数;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资源指示信息在所述两个0.5毫秒TTI中发送PUSCH。
  36. 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处理器,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模式指示信息;所述模式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从发送0.5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转变到发送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模式指示信息从发送0.5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转变到发送1毫秒TTI的上行信息的模式;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发送1毫秒TTI的PUSCH。
  37. 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第二资源指示信息,所述第二资源指示信息用于指示0.5毫秒TTI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资源指示信息在所述0.5毫秒TTI发送PUSCH以及发送SRS;
    其中,所述0.5毫秒TTI发送的PUSCH的上行频域资源与所述SRS所在的上行频域资源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PRB索引或者包含至少一个相同的RBG索引,所述预设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m*0.5毫秒,m为非零的整数。
  38. 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通过PDCCH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指示信息;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过程指示信息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其中所述上行信道包括:PRACH和/或PUSCH。
  39. 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检测自身是否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其中,所述第二评估门限包括:的移动速度,接收的MCS索引与MCS索引期望值之差,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的MCS索引与所述终端设备上报信道质量指示CQI对应的MCS索引之差中的一种或多种达到指定阈值;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当检测到自身达到了第二评估门限后,发送随机接入过程中的上行信道,其中所述上行信道包括:PRACH和/或PUSCH。
  40. 一种解调上行信息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4-2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站和权利要求21-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
CN201580067247.8A 2015-09-14 2015-09-14 解调上行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70055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5/089502 WO2017045096A1 (zh) 2015-09-14 2015-09-14 解调上行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5512A true CN107005512A (zh) 2017-08-01
CN107005512B CN107005512B (zh) 2019-11-29

Family

ID=58288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7247.8A Active CN107005512B (zh) 2015-09-14 2015-09-14 解调上行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374770B2 (zh)
EP (1) EP3340555A4 (zh)
CN (1) CN107005512B (zh)
WO (1) WO201704509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8800A (zh) * 2018-01-15 2019-07-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mcs等级的调整方法及基站
WO2021159484A1 (en) * 2020-02-14 2021-08-19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pusch or pdsc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37709B2 (en) * 2017-01-16 2020-04-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methods for frequency offset estimation using reference signals
CN109842466A (zh) * 2017-11-28 2019-06-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及网络设备
US11510249B2 (en) * 2018-02-16 2022-11-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lexible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for MSG3
US10693713B1 (en) * 2019-02-22 2020-06-2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ervice coverage with a measurement-based dynamic threshold adjustment
CN113015258A (zh) * 2019-12-20 2021-06-2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3168A (zh) * 2008-12-19 2010-06-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对移动通信系统的频偏进行校正的方法及系统
WO2011006352A1 (zh) * 2009-07-13 2011-01-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频偏预校准方法和设备
CN102835149A (zh) * 2009-09-15 2012-12-19 岩星比德科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的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方案调整
WO2014015829A1 (zh) * 2012-07-27 2014-01-3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mcs指示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4641582A (zh) * 2012-09-16 2015-05-20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考虑天线端口关系发送/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3168A (zh) * 2008-12-19 2010-06-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对移动通信系统的频偏进行校正的方法及系统
WO2011006352A1 (zh) * 2009-07-13 2011-01-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频偏预校准方法和设备
CN102835149A (zh) * 2009-09-15 2012-12-19 岩星比德科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的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方案调整
WO2014015829A1 (zh) * 2012-07-27 2014-01-3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mcs指示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4641582A (zh) * 2012-09-16 2015-05-20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考虑天线端口关系发送/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8800A (zh) * 2018-01-15 2019-07-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mcs等级的调整方法及基站
WO2021159484A1 (en) * 2020-02-14 2021-08-19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pusch or pdsc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74770B2 (en) 2019-08-06
US20180205517A1 (en) 2018-07-19
CN107005512B (zh) 2019-11-29
WO2017045096A1 (zh) 2017-03-23
EP3340555A1 (en) 2018-06-27
EP3340555A4 (en) 2018-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36092B (zh) 具有调度请求和信道状态信息的低等待时间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US10045313B2 (en) Controlling power in non-licensed band
EP323836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ing aperiodic channel state indication reference signals for lte operation
EP369115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ing aperiodic channel state indication reference signals for lte operation
CN107005512B (zh) 解调上行信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AU2013326163B2 (en) Configuration by a network node of in-device coexistent IDC capable user equipment for the conditional performance of radio measurements according to the received IDC configuration
EP3304794B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s in contention-based spectrum
US10206116B2 (en) Radio base station, user terminal,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RU2019123147A (ru) Системы и способы сигнализации для полустатической конфигурации в безгрантовых передачах по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CN108352909B (zh) 用于执行信道状态测量的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节点
JP2019521601A5 (zh)
EP3451732B1 (en)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CN109479247B (zh) 用于报告功率余量的方法和设备
CN108886700B (zh) 用于基于rssi的测量的质量感知报告以避免rssi窗口分割的方法
JP2020526139A (ja) Pdoaに基づいて位置測定を行う方法及び装置
CN108702685B (zh) 传输模式的信息的传输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和系统
WO2017138870A1 (en) Controlling the channel occupancy measurement quality
WO2016128870A1 (en) Measurements in licensed-assisted access system
CN110943812B (zh) 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方法、网络单元
KR20230007967A (ko) Pusch 전송 처리 디바이스
KR101922040B1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12242881B (zh) 下行控制信息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JP2021029010A5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