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5339A - 用于处置无线电通信中反馈过程的方法和第一节点 - Google Patents

用于处置无线电通信中反馈过程的方法和第一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05339A
CN107005339A CN201480083729.8A CN201480083729A CN107005339A CN 107005339 A CN107005339 A CN 107005339A CN 201480083729 A CN201480083729 A CN 201480083729A CN 107005339 A CN107005339 A CN 1070053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data
transmission
transfer mode
latency requir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837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05339B (zh
Inventor
E.埃里克斯森
F.林德奎斯特
O.N.C.伊马兹
M.赫斯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7005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53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053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533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 H04L1/0018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based on latency requir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in which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a statistical approach
    • H04L1/002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in which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a statistical approach in which the algorithm uses adaptive threshol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85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in response to a specific request, e.g. to a polling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09Selective-repeat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4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77Buffer management for semi-reliable protocols, e.g. for less sensitive applications like streaming vide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ultimedia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用于处置反馈过程的方法和第一节点(700),反馈过程要求反馈消息的传送,反馈消息指示数据的正确接收的确认ACK或非确认NACK,所述数据在与无线电网络中的第二节点(702)的无线电通信中的前向链路上被传送。第一节点(700)获得(300)无线电通信的等待时间要求,所述等待时间要求对应从数据的传送直到数据变成过期的时间。第一节点(700)进一步在等待时间要求高于等待时间阈值时应用(304)采用所述反馈过程的第一传送模式,且在等待时间要求低于所述等待时间阈值时应用(306)省略所述反馈过程的第二传送模式。

Description

用于处置无线电通信中反馈过程的方法和第一节点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用于处置反馈过程的方法和第一节点,反馈过程要求反馈消息的传送,反馈消息指示数据的正确接收的确认ACK或非确认NACK,所述数据在与第二节点的无线电通信中被传送。
背景技术
一些年以来,用于无线通信的不同类型的无线电网络已被发展以在不同区域中提供用于各种无线终端的无线电接入。无线电网络不断地被改善以提供更好的覆盖和容量以满足来自使用愈加高级的服务和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的订户的需求,其可要求相当可观数量的带宽和资源以用于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对于无线电网络的容量的限制因素是可用的无线电资源的数量(例如在时间、频率带宽和传送功率方面)且无线电网络的容量被此类无线电资源的更高效使用来改善。
在移动或无线通信的领域中,术语“无线装置”常常被使用且将在此公开中被使用以表示能通过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与无线电网络进行无线电通信的任何通信实体,诸如例如移动电话、平板和膝上型计算机。该领域中的另一个普通术语是“用户装备(UE)”。该上下文中的无线装置能还是自动操作的机器对机器类型的装置(诸如传感器、计数器或测量的实体),其被配置成在无线电网络上发送报告,例如在某些间隔或依据(upon)某些事件。进一步地,术语“网络节点”在此处被用于表示被布置成与无线装置传递无线电信号的无线电网络的任何节点。该上下文中的网络节点有时还被称为基站、无线电节点、e-NodeB、eNB、NB、基收发器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等等。
采用所谓的“机器对机器”(M2M)装置(其典型地在某些位置被安装以通过根据预定义的行为发送和接收数据自动地操作)正变成愈加普通。例如,装备和过程已被发展以用于监视需要被监控的各种位置、区域和功能,其中M2M装置能在监视的区域内不同位置被安装以执行某一预定义的操作的任务,诸如测量、计数、检测或传感以及典型地向中央服务器或诸如此类报告结果。这些装置可被配置成测量或观测感兴趣的的某一度量或参数,诸如温度、压力、电压、电池电平、光、动作、声音、对象(object)的存在、烟的存在(以提到少许说明性示例)。
M2M装置安装的一些普通示例包含公共的和私人的建筑、基础设施、交通工具、工业场所(industrial premise)、机器、通信网络、等等。装置常常在无线电网络上使用无线电接入以将包括关于其测量和观测的信息的传感器数据报告到服务器,例如在定期间隔或被事件的发生(例如,检测到动作、声音、振动、光、烟、温度上升、等等)来触发。服务器可进一步将各种命令和指令发送回到装置以控制其操作。该情景能被采用以用于取得“工厂自动化”或相似概念(similar)。
用于监视具体区域的布置的示例在图1中被示意地示出,其中多个M2M装置“D”被分布在示意地示出的监视区域100内不同位置,所述装置D被配置成在其相应位置执行各种测量和观测并在无线电网络102上发送报告到中央服务器104,如箭头“R”所指示的。服务器104可还发送各种命令以控制装置D的操作,如相对的箭头“C”所指示的。
如在上面所提到的,通过尽可能高效地利用可用的无线电资源来改善网络运营商的网络中的容量对于他们来说是感兴趣的。感兴趣的另一个区域是在数据被传送往或来于无线装置(例如M2M装置)时确保可靠性,使得在传递的信息中没有错误出现(如果这被认为是重要的)。这能通过在传送中添加额外的控制比特而被取得,所述控制比特能被用于错误纠正和/或用于校验在接收的数据中不存在错误(例如在做出错误纠正的尝试后)。对于错误检测的普通方法是公知的循环冗余校验(CRC),其中传送的数据的总和基本上可被校验。
如果数据接收节点确定(例如通过使用CRC或其它错误检测方法)数据未从数据发送节点被正确地接收,则其可将错误指示消息作为反馈发送到数据发送节点,数据发送节点随后可再一次将相同的数据发送到数据接收节点,这称为重传。用于能够实现错误接收数据的重传的普通使用的处理是公知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HARQ)处理。如果在接收时数据正确是重要的(诸如在测量和观测的M2M报告(reporting)中),则重传可被采用。在另一方面,某一数量的错误在语音或视频数据中通常能被容忍且重传可能在该情况中是没有动机被做的(motivated)。如果应用是延迟敏感的(诸如实时语音和视频),则重传和反馈的处理可能简直(simply)占用太长时间。
HARQ处理或相似处理一般要求从另一个节点接收数据的节点通过发送反馈消息到数据发送节点来指示数据的传送的组块是否已被恰当接收和解码。在该描述中,术语“前向链路(forward link)”指的是用于运送数据的链路且术语“反向链路(reverse link)”指的是用于运送反馈消息的链路。
图2示出了HARQ处理或相似处理如何被基本地执行的简单示例。在第一动作2:1中,由数据发送器200指代的数据发送节点在前向链路上传送一段(a piece of)数据到由数据接收器202指代的数据接收节点。数据发送器200可以是网络节点且数据接收器202可以是无线装置,或反之亦然,且该过程可在任一方向中被应用。在另一个动作2:2中,在已接收了数据时,数据接收器202校验数据是否具有任何错误(例如通过使用上面提到的CRC以用于错误检测)。在下一个动作2:3中,数据接收器202因此随后在反向链路上返回反馈消息到数据发送器200。
反馈消息是确认ACK(其确证数据的正确接收)或非确认NACK(其指示在接收的数据中的错误或根本没有接收),这取决于动作2.2的结果。在接收NACK时,数据发送器200被要求重传数据的相同组块(如被可选的动作2:4所指示的),以能够实现数据接收器202对接收和解码的另一个尝试。HARQ处理在该领域中被广泛地知道为是如此且任何进一步详细地描述以理解以下公开是不必要的。
然而,在一些应用或服务中,传送的数据在接收器节点必须被处理或以其它方式被使用(在数据已在其传送后变成废弃的或过时的之前)是问题。如果在初始的传送后太多时间已流逝,则数据不再是有效的且因此是无用的。在这方面,在未输送的数据和太晚输送的数据之间不存在性能中的差别。未及时被接收和解码的数据可因此被认为是丢失的数据。应用或服务可仍是错误敏感的,其要求错误率被保持低于最大容忍的级别。
对于此类错误敏感的应用或服务,即使在无线电条件不好时,低数据错误率可仍通过使用用于前向链路上数据传送的相对大量的无线电资源而被取得(例如通过采用添加的错误纠正比特和/或高传送功率),以确保正确的数据接收。为了总是取得此,对于数据的无线电资源必须被定尺寸(dimensioned)以用于“最坏情况情景”,其可能要求与比对于大约比如说99%的时间正常所需要的10倍更多的无线电资源类似的某资源(something)。因此,大量的无线电资源将常常完全无用地(to no avail)被占据,这也是问题。
发明内容
解决在上面概述的至少一些问题和难题是本文中所描述实施例的目的。通过使用如随附独立权利要求中所定义的方法和第一节点来取得该目的和其它目的是可能的。
根据一个方面,一种方法被第一节点执行以用于处置反馈过程,反馈过程要求反馈消息的传送,反馈消息指示数据的正确接收的确认ACK或非确认NACK,所述数据在与无线电网络中的第二节点的无线电通信中的前向链路上被传送。第一节点可以是服务无线装置的网络节点或被网络节点服务的无线装置。在该方法中,第一节点获得无线电通信的等待时间(latency)要求,所述等待时间要求对应从数据的传送直到数据变成过期的时间。第一节点随后在等待时间要求高于等待时间阈值时应用采用所述反馈过程的第一传送模式,且在等待时间要求低于所述等待时间阈值时应用省略所述反馈过程的第二传送模式。
从而,仅在数据在重传被做出时将不是过期的情况下,第一节点才会应用第一传送模式和反馈过程,因为否则反馈过程不是值得做的。如果数据在重传被做出时将无论如何是过期的(使得反馈过程不是值得做的),则第一节点将因此应用第二传送模式且省略反馈过程。以此方式,能避免无线电资源完全无用地被浪费。
根据另一个方面,一种第一节点被布置成处置反馈过程,反馈过程要求反馈消息的传送,反馈消息指示数据的正确接收的确认ACK或非确认NACK,所述数据在与无线电网络中的第二节点的无线电通信中的前向链路上被传送。第一节点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包括所述处理器可运行的指令,借此(whereby)第一节点操作以获得无线电通信的等待时间要求,所述等待时间要求对应从数据的传送直到数据变成过期的时间。第一节点还操作以在等待时间要求高于等待时间阈值时应用采用所述反馈过程的第一传送模式,且以在等待时间要求低于所述等待时间阈值时应用省略所述反馈过程的第二传送模式。
在另一个方面中,所述网络节点包括配置成获得无线电通信的等待时间要求(其对应从数据的传送直到数据变成过期的时间)的获得模块。所述网络节点进一步包括配置成在等待时间要求高于等待时间阈值之上时应用采用所述反馈过程的第一传送模式、以及在等待时间要求低于所述等待时间阈值时应用省略所述反馈过程的第二传送模式的应用模块。
上面的方法和第一节点可根据不同的可选实施例而被配置和实现以完成要在下面描述的进一步特征和益处。
还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所述指令在至少一个处理器上被运行时促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实行上面的方法。还提供一种含有上面的计算机程序的载体,其中所述载体是电信号、光信号、无线电信号、或非有形的计算机可读的存储媒体之一。
附图说明
解决方案现在将借助于示范性实施例并参考附图被更详细地描述,其中:
图1是通信情景,其根据现有技术示出无线M2M装置与中央服务器通信。
图2是信令图,其根据现有技术示出基本的HARQ处理。
图3是流程图,其根据一些可能的实施例示出第一节点中的过程。
图4是另一个流程图,其根据进一步可能的实施例示出在解决方案被使用时的过程的更详细示例。
图5是图表,其示出对于不同CRC长度,数据的无线电通信中的错误概率可如何取决于比特错误率。
图6是图表,其示出分别对于CRC的使用和非使用,无线电链路上的块错误率BLER可如何取决于信号对噪声比。
图7是框图,其根据进一步可能的实施例更详细地示出第一节点。
具体实施方式
简要来描述,解决方案被提供以确保数据在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中被运送,而没有数据在正确接收之前变成废弃的或过时的(尤其是如果无线电通信在某一“最终期限”(其将被称为等待时间要求)之前要求数据的正确接收)。实施例还被提供以确保数据以不比无线电通信能容忍的错误率更高的错误率被运送。贯穿该描述,第一节点可以是网络节点且第二节点可以是无线装置,或第一节点可以是无线装置且在该情况中第二节点可以是网络节点。本文中所描述的实施例指的是无线电通信但它们能还被应用于数据的有线线路通信,其中反馈过程能以本文中所描述的方式被应用,诸如在数字订户线路DSL通信中。
在该解决方案中,无线电通信或其它相似通信可具有某一等待时间要求已因此被认可,该等待时间要求对应从数据的传送直到数据变成过期的(即废弃的、无效的或过时的)的时间。等待时间要求因此指的是从数据的传送起的持续时间,在其之后数据被认为是无用的且因此被丢失,其能被看作对于数据的输送的“硬”最终期限。示例可以是从包括某个参数(其波动非常迅速且被用作用于动态地控制例如机器或相似对象中某一功能的基础)的测量的M2M装置传送的数据。如果该参数可能在比方说10 ms(毫秒)期间或多或少显著地改变,则测量值在该情况中可在该时间之后被认为是废弃的和无用的。
如果第一节点根据在上面所描述的反馈过程发现无线电通信的等待时间要求对应于比其在数据的传送和数据的重传之间占用的时间更短的持续时间,则采用反馈过程根本不是明智的。这是因为每次NACK在反馈消息中被指示,重传的数据不会及时被接收,即在最终期限根据等待时间要求而到期之前。因此,重传在该情况中是无用的且永不能矫正不正确接收的数据。在另一方面,如果等待时间要求在数据变成过期的之前允许数据的至少一个重传,则第一节点将选取采用反馈过程,例如以便于满足无线电通信中的错误要求。
已进一步认识到,相当可观的数量的无线电资源可能完全无用地被花费(在反馈过程被采用时),因为某一数量的额外无线电资源必须被分配于反向链路上,其可能是无用的(假使在前向链路上无线电条件是良好的且数据的重传不被需要)。当在无线电通信中没有错误发生因而实际上每次都指示ACK时,反馈过程仍要求数据接收器还保持发送反馈消息到数据发送器。因此,前向链路上的错误概率可还被用作用于判定是否应用反馈过程的基础。
在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反馈过程被采用,因此在反向链路上不要求任何额外无线电资源,则确保错误概率没有超过如在无线电通信中所要求的错误限制是必要的。这可通过采用添加的错误纠正比特代替否则用于反馈过程的错误检测比特而被取得。
解决方案可如何被采用的示例现在将参考图3中的流程图被描述,该流程图示出带有第一节点执行的动作的过程。第一节点操作以处置反馈过程,反馈过程要求反馈消息的传送,反馈消息指示数据的正确接收的确认(ACK)或非确认(NACK),所述数据在与无线电网络中的第二节点的无线电通信中的前向链路上被传送。在一可能的实施例中,反馈过程可包括HARQ处理。如在上面提到的,第一节点可以是网络节点且第二节点可在该情况中是无线装置,或第一节点可以是无线装置且第二节点可在该情况中是网络节点,使得本文中所描述的解决方案和其实施例能在网络节点或无线装置中被实现。
第一动作300示出第一节点获得无线电通信的等待时间要求,等待时间要求对应从数据的传送直到数据变成过期的时间。这可基于要被传递的数据的类型或特性和/或数据所属于的服务的类型而被获得。等待时间要求可进一步取决于数据的目的地或源。例如,数据的某一目的地(诸如控制服务器)可已定义对于被发送到服务器的数据的等待时间要求。另一个示例可以是来自某一源(诸如输送时间关键的测量的M2M装置)的数据应符合预定义的等待时间要求,等等。在进一步的示例中,控制服务器可已定义对于时间关键的控制消息(其被发送到诸如M2M装置的无线装置)的等待时间要求。
在下一个动作302中,第一节点确定获得的等待时间要求是否高于某一阈值,此处称为“等待时间阈值”。如果是,则第一节点应用采用上述反馈过程的第一传送模式(在动作304中)。如果获得的等待时间要求不高于所述等待时间阈值,则第一节点应用省略所述反馈过程的第二传送模式(在动作306中)。等待时间阈值可被设置使得反馈过程仅在有动机做时被应用,但是否则不应用,以取得满意的性能和数据通信中无线电资源的高效利用,其将在下面进一步详细地被解释。应被理解,某一数量的无线电资源必须被分配以用于能够实现反馈消息的通信。即使如此的ACK或NACK的指示对于每个反馈消息要求仅一个比特(1或0),仍需要相当可观的数量的开销(除了用于能够实现该处理的那个比特之外)。
在一可能的实施例中,在第一传送模式被应用(例如响应于从第二节点接收NACK)时,第一节点可基于在数据的初始传送和数据的重传之间预期的时间来设置等待时间阈值。例如,在初始传送和重传之间的时间可从用于数据传送的前向链路的特性被估计,其可包含等待对于数据和对于反馈消息所调度的无线电资源的时间。在初始传送和重传之间的时间也可通过使用测试信号被获得。某一处理时间应还被添加,例如以迎合(cater for)对于数据接收节点做解码尝试和判定NACK或ACK是否应被发送所占用的时间,以及还有对于数据发送节点处理反馈消息和运行重传所占用的时间。应被注意到,在之前已被传送数据的重传中,其可能不确切是重传的相同数据或比特。例如,相同的信息比特可被传送但带有附连的不同冗余比特,这取决于实现。
以该方式,第一节点仅在等待时间要求超过在初始传送和重传之间的预期时间的情况下才会应用第一传送模式和反馈过程,因为反馈过程仅在重传被做出时数据不过期的情况下才是值得做的。在另一方面,如果等待时间要求低于初始传送和重传之间的预期时间(这暗示数据在重传被做出前将无论如何是过期的,使得反馈过程不是值得做的且仅是无线电资源的浪费),则第一节点将应用第二传送模式且省略反馈过程。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可获得对于数据的估计错误概率和在对于数据的估计错误概率低于对于数据的错误目标时将等待时间阈值调节到高于等待时间要求。对于数据的估计错误概率可还被称为预期数据错误率。该实施例可如何被使用的示例现在将参考在图4中的流程图更详细地被解释和描述,该流程图示出带有第一节点在与第二节点的无线电通信中执行的动作的另一个过程。
第一动作400示出第一节点基于在数据的初始传送和相同数据的重传之间的预期时间来设置等待时间阈值,例如根据在上面所描述的示例。另一个动作402示出第一节点获得无线电通信的等待时间要求(该要求对应从数据的传送直到数据变成过期的时间),动作402基本地对应在上面所描述的动作300。
第一节点随后确定对于数据的估计错误概率是否低于某一错误目标(在动作404中)。在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可通过在前向链路上的信号测量来获得估计错误概率,所述信号测量包括以下的至少一个:信号对噪声比SNR、信号对干扰和噪声比SINR、和信号强度。在该上下文中,普通使用的术语SNR和SINR应被理解为在接收的“想要的”信号(如从数据发送节点传送)和任何“不想要的”能量接收(其可包含噪声以及如果存在则恰好也被接收的任何干扰信号)之间的比率。换句话说,第一节点可因此基于测量的SNR或SINR和/或基于测量的信号强度来估计错误概率。
例如,如果通过使用本领域中公知的所谓Q函数而知道SNR,则预期的数据错误率(即估计错误概率)可被确定。在统计学的领域中,Q函数一般描述标准正态(高斯)分布的尾部概率。在应用Q函数以用于估计对于数据的错误概率的该上下文中,以下Q函数可被采用:
其中Eb是每比特接收的能量,且N0是噪声功率谱密度。比率Eb/N0能因此被认为是SNR的有用测量或量。虽然如此,估计对于数据的错误概率的任何其它适合方式可还被使用且解决方案在这方面不受限制。
错误目标可已被设置为无线电通信能容忍而不要求错误接收的数据的重传的最大数据错误率。换句话说,无线电通信要求传递的数据中的错误率必须不超过错误目标,其能备选地被称为错误要求或最大可接收的数据错误率。因此,如果对于数据的估计错误概率低于错误目标,则错误目标能被满足而没有重传且使用反馈过程因此不是必要的。在该情况中,无线电资源能通过采用省略反馈过程的第二传送模式被节省,即使等待时间要求允许重传(即,没有数据在重传时变成过期)。这可因此改善谱效率,因为无线电资源在无线电网络中典型地是非常有限的。
因此,在对于数据的估计错误概率低于对于数据的错误目标时,第一节点将等待时间阈值调节(在动作406中)到高于等待时间要求。从而,第二传送模式将被选择,因为在对应上面的动作302的下一个动作408中等待时间要求将不超过等待时间阈值。
在动作408中,第一节点因此确定获得的等待时间要求是否高于等待时间阈值。如果是,则第一节点应用采用所述反馈过程的第一传送模式(在动作410中)。如果不是,则第一节点应用省略上述反馈过程的第二传送模式(在动作412中)。动作408-412能以对于动作302-306在上面所描述的方式被执行,它们在此将不被重复。
在用于由第一节点处置反馈过程的任何在上面所描述的过程中使用的进一步实施例是可能的,其将在下面被概述。上面提到过,数据接收节点可使用CRC或任何其它方法以用于检测在接收的数据中是否存在错误,这被用用于将反馈消息(ACK或NACK)发送到数据发送节点的基础。数据接收节点典型地使用特定的错误检测比特,数据发送节点已添加这些错误检测比特到数据以能够实现在数据接收节点的错误检测,这是公知的技术,本身不必要以任何细节在此描述。在一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可确定应在第一传送模式中的传送前被添加到数据的错误检测比特的数量,使得添加的错误检测比特的数量和数据中比特的数量之间的比率低于预设置的限制,这能通过限制开销的数量而提高谱效率。例如,错误检测比特可以是CRC比特。在另一个示例中,反馈过程可包括HARQ处理。
某些错误敏感的应用可要求数据错误率不超过错误目标。作为示例,在使用36个错误检测比特的第一传送之后,带有10-9的错误要求或目标的6字节数据消息可已经取得数据错误率<10-6。在该情况中,如果第二传送模式被使用则所述36个错误检测比特能被移去,且如果所述36个比特被用于数据编码而不是错误检测(其固有地减少数据错误率),则数据错误率<10-9能被取得。错误概率(即预期数据错误率)可通过使用在上面所描述的Q函数而被估计。
在第一传送模式被应用时,在无线电通信中减少数据错误经历未检测出(goundetected)的概率也是感兴趣的,这可通过在传送数据时增加CRC比特的数量而基本上被做到。长期演进LTE网络中的错误检测性能在图5中被示出,图5示出未检测出的错误的概率是如何取决于对于不同的CRC长度L(以比特)和块大小(以比特)的比特错误率。块大小因此指示在传送的数据中比特的数量。能被看出,如果比特错误率增加,则未检测出的错误的低概率能通过使用高L(例如L=24)而基本上被取得。在另一方面,在低的L=8被使用时,未检测出的错误的概率对于52和104的两个块大小是高的。
图6示出在带有和不带有CRC的错误敏感的通信(其中总的块大小是96比特)中,按照数据错误率的性能能够如何借助于错误纠正而被改善。该图因此示出在14比特CRC被使用(右曲线)时和在没有CRC被使用但更多比特对于编码和错误纠正是可用的(左曲线)时,块错误率BLER如何取决于SNR。因此,对于给定的SNR,在没有CRC被使用时的BLER比在14比特CRC被使用时的BLER更低。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如果多个无线电承载(bearer)在无线电通信中被使用,则第一节点可对于每个无线电承载单独地执行处置反馈过程的上面描述的方法。换句话说,第一节点判定在该实施例中是将第一传送模式还是第二传送模式分别地应用于每个无线电承载,这具有使传送模式单独地适合于最好结果而不是通过将相同传送模式于应用于无线电通信中的所有无线电承载来进行折衷的优点。
在已选择第一或第二传送模式后,第一节点需要对第二节点指示模式选择,这可以不同方式被完成。在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可贯穿无线电通信对于第二节点半静态地(semi-statically)配置被应用的第一或第二传送模式,例如使用更高层信令。在一备选的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可对第二节点动态地配置被应用的第一或第二传送模式。
例如,如果第一节点是网络节点,则它可在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动态地将所应用的第一或第二传送模式用信令通知到第二节点,该信令显式地在资源许可中,或隐式地被编码于传输块大小信令中,使得大于预定义的大小阈值的用信令通知的传输块大小暗示第一传送模式且小于该大小阈值的用信令通知的传输块大小暗示第二传送模式。从而,没有额外的比特被要求用于该信令且第二传送模式能通过低于该大小阈值的小传输块大小被容易地用信令通知以用于无线电通信,而第一传送模式能通过高于该大小阈值的更大传输块大小被用信令通知以用于无线电通信。
图7中的块图示出第一节点700可如何被构造以致使(bring about)在上面所描述的解决方案和其实施例的详细的但非限制的示例。在该图中,第一节点700可因此配置成根据采用如在上面所描述的(在合适之处)和如下的解决方案的任何示例和实施例来操作。第一节点700被示出为包括处理器“P”、存储器“M”和通信电路“C”,它们带有适合的装备以用于以本文中所描述的方式传送和接收带有数据和消息的信号。
第一节点700中的通信电路C因此包括被配置用于使用适合于无线电通信的协议(取决于实现)在无线电接口上与第二节点702通信的装备。如在上面所讨论的示例中,本文中所描述的第一节点700可以是网络节点或无线装置。第一节点700包括配置或布置成以上面所描述的方式相应地执行图3和4中的流程图的动作300-306和400-412中至少一些动作的部件。这些动作可借助于处理器P(在第一节点700中)中如下的功能模块被执行。
第一节点700被布置成处置反馈过程,反馈过程要求反馈消息的传送,反馈消息指示数据的正确接收的确认ACK或非确认NACK,所述数据在与无线电网络中的第二节点702的无线电通信中的前向链路上被传送。
第一节点700因此包括处理器P和存储器M,上述存储器包括上述处理器可运行的指令,借此:
第一节点700操作以获得无线电通信的等待时间要求,该等待时间要求对应从数据的传送直到数据变成过期的时间。该获得活动可由第一节点700中的获得模块700a执行,例如以在上面对于动作300所描述的方式。
第一节点700还操作以在等待时间要求高于等待时间阈值时应用采用所述反馈过程的第一传送模式,且在等待时间要求不高于所述等待时间阈值时应用省略所述反馈过程的第二传送模式。这些应用活动可由第一节点700中的应用模块700b执行,例如以在上面对于动作302-306所描述的方式。
应被注意到,图7示出在网络节点700中的一些可能的功能的模块且技术人员能使用适合的软件和硬件在实践中实现这些功能的模块。因此,解决方案一般不被限制于网络节点700的所示出的结构,且功能的模块700a-c可配置成在合适之处根据本公开中所描述的任何特征来操作。
本文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和特征可因此在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中被实现,所述指令在至少一个处理器上运行时促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实行上面的动作,例如如对于图3和4中的任何图所描述的。进一步地,在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可在含有在上面的计算机程序的载体中被实现,其中所述载体是电信号、光信号、无线电信号、或计算机可读的存储媒体之一。计算机可读的存储媒体可以是紧致盘或适合于保存计算机程序的其它载体。计算机程序和载体能如何在实践中被实现的一些示例在下面且进一步参考图7被概述。
处理器P可包括单个中央处理单元(CPU),或能包括两个或更多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P可包含通用微处理器、指令集合处理器和/或相关芯片集合和/或特殊用途微处理器,诸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处理器P可还包括用于缓存用途的存储装置。
存储器M可包括上面所提到的计算机可读的存储媒体或载体,计算机程序被存储在其上,例如以计算机程序模块或诸如此类的形式。例如,存储器M可以是闪速存储器、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或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程序模块能在备选的实施例中在网络节点700内以存储器的形式在不同的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被分布。
虽然解决方案已参考特定的示范实施例被描述,但该描述一般仅旨在示出发明的概念且不应被当作为限制解决方案的范畴。例如,术语“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反馈过程”、“等待时间要求”、“等待时间阈值”、“错误概率”和“错误检测比特”已贯穿该公开被使用,然而具有此处描述的特征和特性的任何其它对应的实体、功能、和/或参数也能被使用。解决方案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来定义。

Claims (25)

1.一种由第一节点(700)执行的方法,用于处置要求反馈消息的传送的反馈过程,所述反馈消息指示数据的正确接收的确认ACK或非确认NACK,所述数据在与无线电网络中的第二节点(702)的无线电通信中的前向链路上被传送,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300)所述无线电通信的等待时间要求,所述等待时间要求对应从所述数据的传送直到所述数据变成过期的时间,
-在所述等待时间要求高于等待时间阈值时应用(304)采用所述反馈过程的第一传送模式,以及
-在所述等待时间要求不高于所述等待时间阈值时应用(306)省略所述反馈过程的第二传送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传送模式被应用时,所述第一节点(700)基于在数据的初始传送和所述数据的重传之间的预期时间来设置所述等待时间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节点(700)获得对于所述数据的估计错误概率,且在对于所述数据的所述估计错误概率低于对于所述数据的错误目标时将所述等待时间阈值调节到高于所述等待时间要求。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节点(700)通过所述前向链路上的信号测量来获得所述估计错误概率,所述信号测量包括以下的至少一个:信号对噪声比SNR、信号对干扰和噪声比SINR、和信号强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节点(700)确定所述第一传送模式中的传送前应被添加到所述数据的错误检测比特的数量,使得在添加的错误检测比特的数量与所述数据中比特的数量之间的比率低于预设置的限制。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所述错误检测比特是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多个无线电承载被用于所述无线电通信中且所述第一节点(700)对于每个无线电承载单独地执行所述方法。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反馈过程包括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节点(700)贯穿所述无线电通信对于所述第二节点(702)半静态地配置所应用的第一或第二传送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节点(700)对所述第二节点(702)动态地配置所应用的第一或第二传送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节点(700)对所述第二节点(702)用信令通知所应用的第一或第二传送模式,所述信令显式地在资源许可中,或隐式地被编码于传输块大小信令中,使得大于大小阈值的用信令通知的传输块大小暗示所述第一传送模式,且小于所述大小阈值的用信令通知的传输块大小暗示所述第二传送模式。
12.一种第一节点(700),布置成处置要求反馈消息的传送的反馈过程,所述反馈消息指示数据的正确接收的确认ACK或非确认NACK,所述数据在与无线电网络中的第二节点(702)的无线电通信中的前向链路上被传送,所述第一节点(700)包括处理器(P)和存储器(M),所述存储器包括所述处理器可运行的指令,借此所述第一节点(700)操作以:
-获得所述无线电通信的等待时间要求,所述等待时间要求对应从所述数据的传送直到所述数据变成过期的时间,
-在所述等待时间要求高于等待时间阈值时应用采用所述反馈过程的第一传送模式,以及
-在所述等待时间要求不高于所述等待时间阈值时应用省略所述反馈过程的第二传送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第一节点(700),其中,在所述第一传送模式被应用时,所述第一节点(700)操作以基于在数据的初始传送和所述数据的重传之间的预期时间来设置所述等待时间阈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的第一节点(700),其中,所述第一节点(700)操作以获得对于所述数据的估计错误概率且在对于所述数据的所述估计错误概率低于对于数据的错误目标时将所述等待时间阈值调节到高于所述等待时间要求。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第一节点(700),其中,所述第一节点(700)操作以通过所述前向链路上的信号测量来获得所述估计错误概率,所述信号测量包括以下的至少一个:信号对噪声比SNR、信号对干扰和噪声比SINR、和信号强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2-15中任一项的第一节点(700),其中,所述第一节点(700)操作以确定在所述第一传送模式中的传送前应被添加到所述数据的错误检测比特的数量,使得在添加的错误检测比特的数量与所述数据中比特的数量之间的比率低于预设置的限制。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第一节点(700),其中,所述错误检测比特是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
18.根据权利要求12-17中任一项的第一节点(700),其中,多个无线电承载被用于所述无线电通信中,且所述第一节点(700)操作以对于每个无线电承载单独地执行所述方法。
19.根据权利要求12-18中任一项的第一节点(700),其中,所述反馈过程包括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处理。
20.根据权利要求12-19中任一项的第一节点(700),其中,所述第一节点(700)操作以贯穿所述无线电通信对于所述第二节点(702)半静态地配置所应用的第一或第二传送模式。
21.根据权利要求12-19中任一项的第一节点(700),其中,所述第一节点(700)操作以对所述第二节点(702)动态地配置所应用的第一或第二传送模式。
22.根据权利要求21的第一节点(700),其中,所述第一节点(700)操作以对所述第二节点(702)用信令通知所应用的第一或第二传送模式,所述信令显式地在资源许可中,或隐式地被编码于传输块大小信令中,使得大于大小阈值的用信令通知的传输块大小暗示所述第一传送模式,且小于所述大小阈值的用信令通知的传输块大小暗示所述第二传送模式。
23.一种第一节点(700),布置成处置要求反馈消息的传送的反馈过程,所述反馈消息指示数据的正确接收的确认ACK或非确认NACK,所述数据在与无线电网络中的第二节点(702)的无线电通信中的前向链路上被传送,所述第一节点(700)包括:
-获得模块(700a),配置成获得所述无线电通信的等待时间要求,所述等待时间要求对应从数据的传送直到所述数据变成过期的时间,以及
-应用模块(700b),配置成在所述等待时间要求高于等待时间阈值时应用采用所述反馈过程的第一传送模式,以及在所述等待时间要求不高于所述等待时间阈值时应用省略所述反馈过程的第二传送模式。
24.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所指令在至少一个处理器上被运行时促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实行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的所述方法。
25.一种含有权利要求24的计算机程序的载体,其中所述载体是电信号、光信号、无线电信号、或计算机可读的存储媒体之一。
CN201480083729.8A 2014-09-29 2014-09-29 用于处置无线电通信中反馈过程的方法和第一节点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053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4/070773 WO2016050262A1 (en) 2014-09-29 2014-09-29 Method and first node for handling a feedback procedure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5339A true CN107005339A (zh) 2017-08-01
CN107005339B CN107005339B (zh) 2020-02-14

Family

ID=51626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8372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005339B (zh) 2014-09-29 2014-09-29 用于处置无线电通信中反馈过程的方法和第一节点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158450B2 (zh)
EP (1) EP3202070B1 (zh)
CN (1) CN107005339B (zh)
WO (1) WO201605026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82204A (zh) * 2020-01-22 2022-08-30 发那科株式会社 工业机械的控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54331B2 (en) 2015-05-15 2020-02-04 Nokia Technologies Oy Quality of service driven receiver selective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or point-to-multipoint communication
WO2017047875A1 (ko) 2015-09-16 2017-03-23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EP3381147A1 (en) * 2015-11-27 2018-10-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devices employing retransmission schemes
US20180367262A1 (en) * 2017-06-14 2018-12-20 Mediatek Inc. Techniques of transmitting harq-ack feedback by user equipment
US10812590B2 (en) * 2017-11-17 2020-10-20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System for generating distributed cloud data storage on disparate devices
CN110958083B (zh) 2018-09-26 2022-06-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20342866A1 (en) * 2021-03-31 2022-10-27 Nutanix, Inc. File analytics systems and methods including receiving and processing file system event data in order
US11811464B2 (en) 2021-07-02 2023-1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babilistic estimation repor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9951A (zh) * 2001-01-15 2004-09-15 西门子公司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反馈传输的方法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台站
US20060050666A1 (en) * 2001-01-05 2006-03-09 Odenwalder Joseph 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adaptive multi-rate (AMR) data in a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80123518A1 (en) * 2006-11-27 2008-05-29 Putzolu David M System and method of data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20080209297A1 (en) * 2005-10-21 2008-08-2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ansmission management for reliable hybrid arq process
US20140254351A1 (en) * 2013-03-08 2014-09-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acknowledgement and retransmission mechanis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15667A (en) * 1995-11-28 1998-09-29 Ncr Corporation Circuits and methods for intelligent acknowledgement based flow control in a processing system network
US20020089959A1 (en) * 2001-01-11 2002-07-11 Fischer Michael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selectable retry strategy for frame-based communications
GB2372172B (en) * 2001-05-31 2002-12-24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Congestion handling in a packet data network
US20030103459A1 (en) * 2001-11-16 2003-06-05 Connors Dennis P. Method and implementation for a flow specific modified selective-repeat ARQ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106757B2 (en) * 2001-12-19 2006-09-12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reaming multimedia over packet networks
US7177274B2 (en) * 2002-06-19 2007-02-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of transmitting data packets without exceeding a maximum queue time period and related devices
US7680038B1 (en) * 2005-04-25 2010-03-16 Electronic Arts, Inc. Dynamic bandwidth detection and response for online games
US8054826B2 (en) * 2005-07-29 2011-11-08 Alcatel Lucent Controlling service quality of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on a downlink channel in high-speed wireless data networks
EP2036266B1 (en) * 2006-06-30 2018-08-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Enhanced packet service for telecommunications
EP2036377A4 (en) * 2006-07-04 2012-07-2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BROADCAST AND MULTICAST ON HIGH SPEED DOWNLINK CHANNELS
ES2738311T3 (es) * 2006-10-31 2020-01-2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Sistema de telecomunicaciones y control de errores en tal sistema
US8014336B2 (en) 2006-12-18 2011-09-06 Nokia Corporation Delay constrained use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or multi-hop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090006910A1 (en) 2007-06-27 2009-01-01 Belal Hamzeh Selective hybrid arq
US8559319B2 (en) * 2007-10-19 2013-10-15 Voxer Ip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al-time synchronization across a distributed service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782274B2 (en) * 2007-10-19 2014-07-15 Voxer Ip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gressively transmitting a voice message from sender to recipients across a distributed service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250181B2 (en) * 2007-10-19 2012-08-21 Voxer Ip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ar real-time synchronization of voice communications
US8099512B2 (en) * 2007-10-19 2012-01-17 Voxer Ip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al-time synchronization across a distributed service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699383B2 (en) * 2007-10-19 2014-04-15 Voxer Ip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l-time synchronization of voice communications
US8199758B2 (en) * 2008-02-13 2012-06-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Variable abort timer
WO2009120825A1 (en) * 2008-03-26 2009-10-01 Conexant System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tecting dsl systems against impulse noise
US8732265B2 (en) * 2008-06-27 2014-05-20 Microsoft Corporation Reconciliation and remediation with communication archives
US20100162070A1 (en) * 2008-12-19 2010-06-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a retry limit for multimedia systems that are prone to errors
US10270564B2 (en) * 2013-03-12 2019-04-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layer protocol selection
US9344218B1 (en) * 2013-08-19 2016-05-17 Zoom Video Communications, Inc. Error resilience for interactive real-time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US10015776B2 (en) * 2016-03-10 2018-07-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latency point to multipoint communication techniqu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50666A1 (en) * 2001-01-05 2006-03-09 Odenwalder Joseph 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adaptive multi-rate (AMR) data in a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529951A (zh) * 2001-01-15 2004-09-15 西门子公司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反馈传输的方法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台站
US20080209297A1 (en) * 2005-10-21 2008-08-2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ansmission management for reliable hybrid arq process
US20080123518A1 (en) * 2006-11-27 2008-05-29 Putzolu David M System and method of data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20140254351A1 (en) * 2013-03-08 2014-09-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acknowledgement and retransmission mechanism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82204A (zh) * 2020-01-22 2022-08-30 发那科株式会社 工业机械的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5339B (zh) 2020-02-14
WO2016050262A1 (en) 2016-04-07
US20170237529A1 (en) 2017-08-17
EP3202070B1 (en) 2018-08-01
US10158450B2 (en) 2018-12-18
EP3202070A1 (en) 2017-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004127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using feedback
CN107005339A (zh) 用于处置无线电通信中反馈过程的方法和第一节点
CN107005368B (zh)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和enodb
AU2005241659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packet radio system, controller and user terminal
US828120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bundling
CN109964431B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基站、用户设备和系统以及相应的方法
US8995328B2 (en) Multicast service
CN107624227B (zh) 用于在通信中处理束大小的配置的设备和方法
KR20170134627A (ko)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1682912A (zh) 用于无线分组数据系统中的上行链路传输的半持久性资源分配方法
EP3453209B1 (en) Network node,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for handling radio resources
CN109716699B (zh) 用于混合自动重复请求过程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8075859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168982A (zh) 自适应多harq实体设计
CN102340385A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方法及装置
KR102317679B1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단말 및 기지국
CN108023690A (zh) 动态harq-ack反馈的方法及装置
EP3202071B1 (en)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for handling a feedback procedure
CN111490855B (zh) 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2237980A (zh) 多载波系统中ack/nack信息数量的指示方法和设备
US996089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cheduling of feedback
WO2017111678A1 (en) Methods and nodes for communication of data over a radio link
CN114826521A (zh) 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