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90855B - 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90855B
CN111490855B CN201910074942.7A CN201910074942A CN111490855B CN 111490855 B CN111490855 B CN 111490855B CN 201910074942 A CN201910074942 A CN 201910074942A CN 111490855 B CN111490855 B CN 1114908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terminal
feedback mode
resources
feedback
channel qua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749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90855A (zh
Inventor
刘志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Pinecone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Pinecone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Pinecone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Pinecone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7494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908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90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08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908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08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包括根据接入的用户终端数量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将循环冗余校验CRC结果全部反馈所需的资源数目N;若所述资源数目N不大于当前可用的资源数目M,将所述接入的用户终端的反馈模式全都配置为全反馈模式,其中,所述全反馈模式为对所有CRC结果都进行反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当前可用的资源数目,与将用户终端的所有CRC结果都进行反馈所需要的资源数目之间的大小关系来对各个用户终端的反馈模式进行配置,从而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传输效率,避免对传输正确的数据重复传输。

Description

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长期演进LTE使用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ARQ机制传输数据时,接收端在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之后,需要对接收情况进行反馈,发送端则需要根据接收端的反馈,决定是否需要对之前发送过的数据进行重传。目前LTE协议时分双工TDD制式采用时分方式对上下行资源进行复用。以上下行子帧配比2为例,每5个传输子帧中,有4个下行子帧,1个上行子帧;其中每个下行子帧可以同时传输2个码块,因此共有4子帧*2码块=8码块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结果需要在同一个上行子帧进行反馈。这样就会出现反馈资源数目有限无法对所有CRC结果都进行反馈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LTE定义了两种HARQ反馈的编码方式Bunding和复用,具体如下:
Bunding模式,不同子帧的码字0进行与操作,码字1进行与操作,共得到2个bit的结果进行反馈;
复用模式,每个子帧内部的码字0,码字1先进行与操作,四个子帧共得到4个bit的结果进行反馈。
但是上述反馈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每次对码字CRC结果进行反馈时,需要先经过编码之后才能反馈给发送端,这样会导致部分正确的CRC结果也被发送端认为需要重传,从而降低了传输效率。例如,即使在某一次反馈中只有一个码字CRC错误,由于反馈的是相关码字的编码结果,无法得知具体是哪一个码字CRC错误,从而会导致相关的码字全部重传,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传输效率。在UE数目较少的情况下,比如,极限情况时只有一个UE,则会造成发送资源的浪费,因为此时的上行资源可以满足每个码字都上报CRC结果,没有必要进行编码操作。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从而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传输效率,避免对传输正确的数据重复传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接入的用户终端数量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将循环冗余校验CRC结果全部反馈所需的资源数目N;
若所述资源数目N不大于当前可用的资源数目M,将所述接入的用户终端的反馈模式全都配置为全反馈模式,其中,所述全反馈模式为对所有CRC结果都进行反馈。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资源数目N大于所述资源数目M,则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确定每一用户终端的CRC结果反馈模式。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确定每一用户终端的CRC结果反馈模式包括:
若所述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处于第一预设范围内,则将该用户终端的反馈模式配置为编码反馈模式,其中,所述编码反馈模式为对所述CRC结果进行编码压缩后再进行反馈;
若所述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处于第二预设范围内,则将该用户终端的反馈模式配置为全反馈模式;
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的信道质量好于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内的信道质量。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接入的用户终端数量发生变化时,返回所述根据接入的用户终端数量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将CRC结果全部反馈所需的资源数目N的步骤。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接入的用户终端数量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将循环冗余校验CRC结果全部反馈所需的资源数目N;
配置模块,用于,若所述资源数目N不大于当前可用的资源数目M,将所述接入的用户终端的反馈模式全都配置为全反馈模式,其中,所述全反馈模式为对所有CRC结果都进行反馈。
可选地,所述配置模块还用于:
若所述资源数目N大于所述资源数目M,则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确定每一用户终端的CRC结果反馈模式。
可选地,所配置模块还用于:
若所述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处于第一预设范围内,则将该用户终端的反馈模式配置为编码反馈模式,其中,所述编码反馈模式为对所述CRC结果进行编码压缩后再进行反馈;
若所述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处于第二预设范围内,则将该用户终端的反馈模式配置为全反馈模式;
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的信道质量好于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内的信道质量。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监控模块,用于当所述接入的用户终端数量发生变化时,返回所述根据接入的用户终端数量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将CRC结果全部反馈所需的资源数目N的步骤。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上所述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方法的步骤。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当前可用的资源数目,与将用户终端的所有CRC结果都进行反馈所需要的资源数目之间的大小关系来对各个用户终端的反馈模式进行配置,从而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传输效率,避免对传输正确的数据重复传输。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01和步骤102。
在步骤101中,根据接入的用户终端数量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将循环冗余校验CRC结果全部反馈所需的资源数目N。接入的用户终端数量能够直接获取得到;每个用户终端需要反馈的CRC结果所需的资源数目即为该用户终端接收到的由基站发送的资源数目,因此根据接入的用户终端的数量就能够来计算所有用户终端将所有CRC结果都全部直接进行反馈所需的资源数目N。
在步骤102中,若所述资源数目N不大于当前可用的资源数目M,将所述接入的用户终端的反馈模式全都配置为全反馈模式,其中,所述全反馈模式为对所有CRC结果都进行反馈。当前可用的资源数目M是可配置的,具体可根据单位时间内可以并发调度的用户终端的数目进行配置,例如可以配置为8或者16,支持并发调度的能力越强的基站,其配置的可用于CRC结果反馈的资源数目越多。
在确定当前可用于用户终端进行CRC结果反馈的资源数目M之后,判断资源数目N是否大于资源数目M,如果资源数目N不大于资源数目M,则表示,当前可用于用户终端进行CRC结果反馈的资源数目M能够满足所有用户终端对所有的CRC结果直接全部进行反馈。在这种情况下,将所有用户终端的反馈模式都配置为全反馈模式,即使得所有的用户终端在对CRC结果进行反馈时,无需对其进行编码等压缩操作,能够直接将该CRC结果全部进行反馈。
通过上述技术防范,根据全部反馈的CRC结果,发送端就能够准确知道哪些数据需要重传,哪些数据无需重传,因此就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传输效率,避免对传输正确的数据重复传输。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除了包括图1中所示的步骤101,还包括步骤201至步骤203。
在步骤201中,判断若所述资源数目N是否不大于所述资源数目M;如果是,则转至步骤202,如果否,则转至步骤203。
在步骤201中,将接入的用户终端的反馈模式全都配置为全反馈模式。
在步骤203中,根据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确定每一用户终端的CRC结果反馈模式。在判定接入的所有用户终端对所有CRC结果进行反馈所需要的资源数目N大于当前可用于用户终端进行CRC结果反馈的资源数目M时,表示当前可用于用户终端进行CRC结果反馈的资源数目M不足以支持将所有用户终端都配置为全反馈模式。此时,可以根据信道质量对用户终端进行反馈模式的配置,从而使得能够充分利用当前可用的资源数目M来完成对CRC结果的反馈,使得数据传输速率能够达到最大。
其中根据信道质量对用户终端的反馈模式进行配置可以是将部分用户终端配置为全反馈模式,将另一部分用户终端配置为需要资源数目较少一点的反馈模式。例如,如图3所示,所述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301至步骤303。
在步骤301中,判断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是否处于第一预设范围,如果是,则转至步骤302,如果否,则转至步骤303。
在步骤302中,将该用户终端的反馈模式配置为编码反馈模式,其中,所述编码反馈模式为对所述CRC结果进行编码压缩后再进行反馈。编码反馈模式可以为上述的Bunding模式或者复用模式。这样,能够减少CRC结果反馈时需要的资源数目,以避免可用的反馈资源数目不够的情况发生。
在步骤303中,若所述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处于第二预设范围内,则将该用户终端的反馈模式配置为全反馈模式。
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的信道质量好于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内的信道质量。当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处于第一预设范围内时,说明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较好,此时数据传输的错误率不高,CRC结果大部分都是正确的,此时将其配置为编码反馈模式即可,因为即使配置为全反馈模式也不会有明显的增益。当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处于第二预设范围内时,说明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较差,此时数据传输的错误率过高,CRC结果大量错误,因此需要将该用户终端配置为全反馈模式,对CRC结果全部进行反馈,这样才能保证在数据重传时能够将所有传输错误的数据都进行重新传输。
所述第一预设范围与第二预设范围可以为两个连续的范围区间,例如,当根据BLER(块差错率)来对信道质量进行评价时,第一预设范围可以为[0%,50%),第二预设范围可以为[50%,100%]。即,信道质量(块差错率)在[0%,50%)内时,表示信道质量较好,无需配置全反馈模式,而当信道质量(块差错率)在[50%,100%]内时,表示信道质量较差,编码反馈模式会造成数据传输速率的降低,因此需要将相应的用户设备配置为全反馈模式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方法还包括:当所述接入的用户终端数量发生变化时,返回所述根据接入的用户终端数量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将CRC结果全部反馈所需的资源数目N的步骤。即,对接入的用户终端的数量进行实时的监控,当接入的用户终端数量发生变化时,将所有接入的用户终端都配置为全反馈模式所需要的资源数目N也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在该接入的用户终端数量发生变化时,会返回计算用户终端将CRC结果全部反馈所需的资源数目N的步骤,对各个用户终端的反馈模式进行重新配置更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发生变化时,对该用户终端的反馈模式进行重新配置。其中,信道质量发生变化可以是例如从属于第一预设范围变为属于第二预设范围,当所述信道质量用块差错率来表示时,该信道质量发生变化也可以为:信道质量的变化量超过预设阈值,例如从之前的30%变为之后的50%,而预设阈值为15%,则该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即为发生了变化。此时就需要根据信道质量发生变化的用户终端的变化之后的信道质量重新对该用户终端的反馈模式进行配置。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所述装置包括:计算模块10,用于根据接入的用户终端数量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将循环冗余校验CRC结果全部反馈所需的资源数目N;配置模块20,用于,若所述资源数目N不大于当前可用的资源数目M,将所述接入的用户终端的反馈模式全都配置为全反馈模式,其中,所述全反馈模式为对所有CRC结果都进行反馈。
通过上述技术防范,根据全部反馈的CRC结果,发送端就能够准确知道哪些数据需要重传,哪些数据无需重传,因此就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传输效率,避免对传输正确的数据重复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配置模块20还用于:若所述资源数目N大于所述资源数目M,则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确定每一用户终端的CRC结果反馈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配置模块20还用于:若所述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处于第一预设范围内,则将该用户终端的反馈模式配置为编码反馈模式,其中,所述编码反馈模式为对所述CRC结果进行编码压缩后再进行反馈;若所述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处于第二预设范围内,则将该用户终端的反馈模式配置为全反馈模式;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的信道质量好于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内的信道质量。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监控模块30,用于当所述接入的用户终端数量发生变化时,返回所述根据接入的用户终端数量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将CRC结果全部反馈所需的资源数目N的步骤。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600的框图。例如,电子设备600可以被提供为一服务器。参照图6,电子设备600包括处理器622,其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以及存储器632,用于存储可由处理器622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存储器63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每一个对应于一组指令的模块。此外,处理器622可以被配置为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方法。
另外,电子设备600还可以包括电源组件626和通信组件650,该电源组件626可以被配置为执行电子设备600的电源管理,该通信组件650可以被配置为实现电子设备600的通信,例如,有线或无线通信。此外,该电子设备60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I/O)接口658。电子设备600可以操作基于存储在存储器632的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 ServerTM,Mac OSXTM,UnixTM,LinuxTM等等。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程序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方法的步骤。例如,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为上述包括程序指令的存储器632,上述程序指令可由电子设备600的处理器622执行以完成上述的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方法。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6)

1.一种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接入的用户终端数量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将循环冗余校验CRC结果全部反馈所需的资源数目N;
若所述资源数目N不大于当前可用的资源数目M,将所述接入的用户终端的反馈模式全都配置为全反馈模式,其中,所述全反馈模式为对所有CRC结果都进行反馈;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资源数目N大于所述资源数目M,则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确定每一用户终端的CRC结果反馈模式;
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确定每一用户终端的CRC结果反馈模式包括:
若所述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处于第一预设范围内,则将该用户终端的反馈模式配置为编码反馈模式,其中,所述编码反馈模式为对所述CRC结果进行编码压缩后再进行反馈;
若所述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处于第二预设范围内,则将该用户终端的反馈模式配置为全反馈模式;
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的信道质量好于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内的信道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接入的用户终端数量发生变化时,返回所述根据接入的用户终端数量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将CRC结果全部反馈所需的资源数目N的步骤。
3.一种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接入的用户终端数量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将循环冗余校验CRC结果全部反馈所需的资源数目N;
配置模块,用于,若所述资源数目N不大于当前可用的资源数目M,将所述接入的用户终端的反馈模式全都配置为全反馈模式,其中,所述全反馈模式为对所有CRC结果都进行反馈;
其中,所述配置模块还用于:
若所述资源数目N大于所述资源数目M,则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确定每一用户终端的CRC结果反馈模式;
所述配置模块用于:
若所述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处于第一预设范围内,则将该用户终端的反馈模式配置为编码反馈模式,其中,所述编码反馈模式为对所述CRC结果进行编码压缩后再进行反馈;
若所述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处于第二预设范围内,则将该用户终端的反馈模式配置为全反馈模式;
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的信道质量好于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内的信道质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监控模块,用于当所述接入的用户终端数量发生变化时,返回所述根据接入的用户终端数量计算所述用户终端将CRC结果全部反馈所需的资源数目N的步骤。
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或2所述方法的步骤。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或2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910074942.7A 2019-01-25 2019-01-25 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4908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74942.7A CN111490855B (zh) 2019-01-25 2019-01-25 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74942.7A CN111490855B (zh) 2019-01-25 2019-01-25 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0855A CN111490855A (zh) 2020-08-04
CN111490855B true CN111490855B (zh) 2023-08-15

Family

ID=71812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74942.7A Active CN111490855B (zh) 2019-01-25 2019-01-25 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90855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6015A (zh) * 2006-09-30 2007-04-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重传数据块大小的方法及基站、数据传输方法
CN102014510A (zh) * 2009-11-03 2011-04-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配置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684853A (zh) * 2012-04-17 2012-09-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ack反馈模式选择方法和装置
CN103843388A (zh) * 2011-10-31 2014-06-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一种信道质量信息的计算方法、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5991248A (zh) * 2015-01-30 2016-10-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息发送的方法及数据接收端
CN107483160A (zh) * 2017-08-17 2017-12-15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重传反馈方法、基站、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8401480A (zh) * 2017-05-05 2018-08-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Harq反馈方法及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17155B1 (en) * 2008-05-06 2014-03-19 Godo Kaisha IP Bridge 1 Control channel signalling for triggering the independent transmission of a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WO2010123215A2 (en) * 2009-04-24 2010-10-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easing uplink radio resour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6015A (zh) * 2006-09-30 2007-04-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重传数据块大小的方法及基站、数据传输方法
CN102014510A (zh) * 2009-11-03 2011-04-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配置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843388A (zh) * 2011-10-31 2014-06-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一种信道质量信息的计算方法、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2684853A (zh) * 2012-04-17 2012-09-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ack反馈模式选择方法和装置
CN105991248A (zh) * 2015-01-30 2016-10-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息发送的方法及数据接收端
CN108401480A (zh) * 2017-05-05 2018-08-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Harq反馈方法及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483160A (zh) * 2017-08-17 2017-12-15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重传反馈方法、基站、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TE系统中重传资源调度算法研究;黄琼;《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0855A (zh) 2020-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8250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liable transmission in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10419158B2 (en)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7624227B (zh) 用于在通信中处理束大小的配置的设备和方法
US11057923B2 (en)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EP3414855A1 (en) Robustness enhancements of efficient harq feedback
EP2103000B1 (en) Power for uplink acknowledgment transmission
US20180176939A1 (en) Feedback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EP3577815A1 (en) Retransmission for punctured signals
WO2010115295A1 (zh) 请求重传方法、重传方法及其设备
CN109152071B (zh) 数据传输指示及数据传输方法、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JP7305726B2 (ja) 通信方法、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および端末
WO2018113589A1 (en) Ack/nack bund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EP3226455A1 (en)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side device, user equipment and system
US20220272669A1 (en)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CN107733551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150380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EP3621234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data is damaged
CN114285531A (zh) 反馈信息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和装置
CN111490855B (zh) 混合式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140317B (zh) 解码部分无线电传送
CN110192362B (zh) 传输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网络侧设备和终端设备
US20200195408A1 (en) Puncturing of 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EP428390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0933767B (zh) 竞争窗口大小调节方法和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