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0507A - 包括由两个层制成的胎体增强件的轮胎 - Google Patents

包括由两个层制成的胎体增强件的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00507A
CN107000507A CN201580068344.9A CN201580068344A CN107000507A CN 107000507 A CN107000507 A CN 107000507A CN 201580068344 A CN201580068344 A CN 201580068344A CN 107000507 A CN107000507 A CN 1070005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arcass reinforcement
tire
bead
reinforc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834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00507B (zh
Inventor
M·弗朗西亚
Y·波坦
F·维尔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Original Assignee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Switzerland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Switzerland,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filed Critical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Switzerland
Publication of CN1070005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05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005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05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009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 B60C15/0018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not folded around the bead core, e.g. floating or down p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009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 B60C15/0054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with ply turn-up portion parallel and adjacent to carcass main por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60C15/0603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bead filler or apex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60C15/0628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omprising a bead reinforcing layer
    • B60C15/0635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omprising a bead reinforcing layer using chippers between the carcass layer and chafer rubber wrapped around the b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02Carcasses
    • B60C9/0238Carcass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carcass p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02Carcasses
    • B60C9/0238Carcass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carcass ply
    • B60C2009/0246Modulus of the p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02Carcasses
    • B60C9/0238Carcass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carcass ply
    • B60C2009/0246Modulus of the ply
    • B60C2009/0253Modulus of the ply being different between adjacent pl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02Carcasses
    • B60C2009/0269Physical properties or dimensions of the carcass coating rubber
    • B60C2009/0276Modulus; Hardness; Loss modulus or "tangens delt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4Bead cores
    • B60C2015/044Bead cores characterised by a wrapping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60C2015/0617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omprising a cushion rubber other than the chafer or clinch rubber
    • B60C2015/0621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comprising a cushion rubber other than the chafer or clinch rubber adjacent to the carcass turnup por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所述轮胎具有不低于6巴的充气压力并且由增强元件的至少两个层(2、6)制成。第一层(2)围绕胎圈线反向折叠并且第二层(6)从一个胎圈延伸至另一个胎圈,其端部沿轴向位于每个胎圈线的轴向最外点的外部。根据本发明,胎体增强件的每个层(2、6)具有大于2250daN/dm的每单位宽度的断裂强度,对于小于10%的伸长测得的胎体增强件的第二层的每单位宽度的最小刚度严格地大于等于对于小于10%的伸长测得的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的每单位宽度的最小刚度的20%的值,两个胎体增强件层的增强元件具有小于750特克斯的丝线支数,第二胎体增强件层的增强件层在20daN的力作用下的伸长大于4%并且在拉力作用下在10%伸长下的割线弹性模量Mt、Mj满足关系Mt/Mj>1。

Description

包括由两个层制成的胎体增强件的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由增强元件的两个层制成的径向胎体增强件的轮胎。
背景技术
尽管不限制于这种类型的应用,然而还是更具体地参考旨在安装至轻型货物车辆(轻型卡车)类型的车辆(例如卡车或货车)的轮胎描述本发明。
通常地,在轻型卡车类型的轮胎中,胎体增强件的每一侧在胎圈区域中锚固并且沿径向被胎冠增强件覆盖。
胎体增强件通常由织物增强元件的两个层制成。有利地,当胎冠增强件的两个层围绕胎圈线卷边时,每个层的卷边的端部沿径向偏离从而避免增强元件的层的端部过于接近,已知过于接近会造成聚合物配混物内的干扰区域。
胎冠增强件由至少两个层制成,所述至少两个层重叠并且由丝线或帘线形成,所述丝线或帘线在每个层内平行并且从一个层至下一个层交叉,与周向方向形成在10°和45°之间的角度。形成工作增强件的所述工作层还可以被至少一个被称作保护层的层覆盖,所述保护层由增强元件形成,所述增强元件有利地可伸展并且由金属制成并且被称为弹性的。其还可以包括低伸展性金属丝线或帘线的层,所述金属丝线或帘线与周向方向形成在45°和90°之间的角度,被称为三角层的所述层在径向上位于胎体增强件和被称为工作层的第一胎冠层之间,所述工作层由丝线或帘线形成,所述丝线或帘线平行并且角度绝对值至多等于45°。三角层与至少所述工作层形成三角增强件,所述三角增强件在其经受的各种应力负荷下显示出较小变形,三角层的关键作用是抵抗轮胎的胎冠区域中所有增强元件经受的横向压缩负荷。
当帘线在等于断裂力的10%的拉伸力下显示出至多等于0.2%的相对伸长时,所述帘线被称为是不可伸展的。
当帘线在等于断裂负荷的拉伸力的作用下显示出至少等于3%的相对伸长和小于150GPa的最大切线模量时,所述帘线被称为是弹性的。
周向增强元件是与周向方向形成+2.5°至-2.5°(相对于0°)范围内的角度的增强元件。
轮胎的周向方向或纵向方向,是对应于轮胎的外周并且由轮胎的运行方向限定的方向。
轮胎的横向方向或轴向方向平行于轮胎的旋转轴线。
径向方向是与轮胎的旋转轴线相交并且与其垂直的方向。
轮胎的旋转轴线是轮胎在正常使用时绕其旋转的轴线。
径向平面或子午平面是包含轮胎的旋转轴线的平面。
周向正中平面或赤道平面是垂直于轮胎的旋转轴线并且将轮胎分为两半的平面。
文献WO 97/27070描述了用于轻型卡车类型的车辆的轮胎的示例,所述轮胎的胎体增强件由两个层制成,每个层围绕每个胎圈中的胎圈线卷边。为了让卷边的端部径向偏离,对应于胎体增强件的每个层的半成品具有不同的尺寸。由于需要具有更多数目的半成品,所述轮胎的生产需要使用复杂设备从而铺设胎体增强件的两个不同层。
文献EP 1 792 752描述了用于轻型卡车类型的车辆的轮胎,所述轮胎的胎体增强件由两个层制成,其中只有一个层围绕每个胎圈中的胎圈线卷边。第二层在胎圈区域中覆盖第一层的每个卷边。通过所述设计,不存在卷边端部邻近的问题,但是特别由于承载的负荷,在某些工作状态下,胎体增强件的轴向最外层的保留更为棘手。
文献WO 97/27070描述了用于轻型卡车类型的车辆的轮胎,所述轮胎的胎体增强件由两个层形成,所述两个层与更短的第三层相联,所述第三层将所有层固定至胎圈线,其需要不同尺寸的半成品层并且制造过程相对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轻型卡车类型的车辆的轮胎,所述轮胎相比于常规轮胎重量更轻同时提供特别是耐久性方面的令人满意的轮胎性能。
根据本发明通过用于轻型卡车类型的车辆的轮胎实现该目的,所述轮胎具有径向胎体增强件并且充气压力大于或等于6巴,所述轮胎包括胎冠增强件,所述胎冠增强件本身在径向上被胎面覆盖,所述胎面通过两个胎侧连接至两个包括胎圈线的胎圈,所述胎体增强件由织物增强元件的两个层制成,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围绕每个胎圈中的胎圈线卷边,胎体增强件的所述第一层的端部沿径向位于每个胎圈中的胎圈线的径向最外点的外部并且胎体增强件的第二层从一个胎圈延伸至另一个胎圈而不存在围绕每个胎圈中的胎圈线的任何卷边,胎体增强件的第二层的端部沿轴向位于每个胎圈中的胎圈线的轴向最外点的外部,所述轮胎在每个胎侧中包括第一填充元件,所述第一填充元件沿轴向位于胎侧的外表面的内部并且沿轴向位于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的卷边的外部并且由橡胶配混物制成,制成第一填充元件的橡胶配混物在拉力作用下在10%伸长下的割线弹性模量为Mj,每个胎圈包括第二填充元件,所述第二填充元件沿径向朝向外部延伸胎圈线芯并且由橡胶配混物制成,制成第二填充元件的橡胶配混物在拉力作用下在10%伸长下的割线弹性模量为Mt,胎体增强件的每个层的每单位宽度的断裂力高于2250daN/dm,对于小于10%的伸长测得的胎体增强件的第二层的每单位宽度的最小强度严格地大于对于小于10%的伸长测得的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的每单位宽度的最小强度的20%的值,胎体增强件的两个层的增强元件具有小于750特克斯的丝线支数,胎体增强件的第二层的增强元件在20daN的力作用下的伸长大于4%并且在拉力作用下在10%伸长下的割线弹性模量的值Mt、Mj满足关系Mt/Mj≥1。
在本发明的意义上,径向胎体增强件表示胎体增强件的层的增强元件位于与径向平面形成小于或等于10°的角度的平面中,这两个平面沿着垂直于旋转轴线的轴线正割。
通过在增强元件上进行的测量和层中的增强元件的密度确定增强元件的层的每单位宽度的断裂力和增强元件的层的每单位宽度的强度,所述密度本身由每单位宽度的增强元件的数目限定。
通过视觉计算10cm宽的未变形织物样本上存在的丝线的数目进行密度测量。计算的丝线数目直接是单位为根丝线/dm的织物密度值。在轮胎的胎圈区域沿径向在胎圈线的内部进行测量。
当考虑织物丝线或帘线时,在已经经受在先调节的纤维上测量机械性质。“在先调节”表示纤维在测量之前在根据欧洲标准NF EN ISO139的标准气氛(20+/-2℃的温度;65+/-4%RH的相对湿度)下储存至少48小时。根据特定测量方法使用INSTRON或ZWICK制造的经校准的静态拉伸试验机测量在伸长下的机械性质(破裂时的断裂力,负荷下的伸长)。丝线在夹具之间的400mm的初始长度上以200mm/min的标称速度经受拉力。试验结果的表现方式取决于试验的丝线:试验结果可以是单个单独值或5个单独值的平均。通过伸长曲线在0和10%之间在2%范围上的最小梯度确定最小强度测量。
在崭新轮胎上测量织物增强元件的机械性质。
根据本发明的因此限定的轮胎可以安装至轻型卡车类型的车辆并且比常规轮胎的重量更轻,并且耐久性方面的性能至少与更常规的轮胎一样好。
根据本发明优选地,在子午平面中,沿轴向在轮胎的外表面和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的卷边之间在如下区域中存在增强元件的单个层,所述区域的径向外部被穿过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的卷边的端部的轴向方向限定并且径向内部被穿过交叉点的轴向方向限定,所述交叉点是穿过轮胎的承载在旨在接收轮胎的轮辋凸缘上的区域的曲率中心O并且与轴向方向形成45°的角度的直线和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的卷边的交叉点。
为了形成胎体增强件层,通常的实践是将制成胎体增强件层的半成品元件的端部焊接在一起。通常的实践还有在两个端部之间形成重叠从而增强所述焊缝。在本发明的意义上,重叠区域仅形成单个单独层,即使存在两倍厚度的所述层。
在满足所述轮胎的特别是耐久性方面的设计标准的同时,由于轮胎的材料和结构,使用根据本发明制成的织物增强元件的两个层形成胎体使得能够提出一种比常规轮胎重量更轻的轮胎。特别地,本发明人特别能够证实选择织物增强元件的两个层形成本发明提出的轮胎的胎体增强件得到比常规轮胎更具柔性的轮胎结构,因此能够形成更轻质的胎圈。特别地,为了使轮胎具有令人满意的耐久性,通常的实践是使轮胎的下方区域变硬,这通常造成相对大的胎圈厚度,这会使得轮胎明显变得更重。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轮胎只包括围绕胎圈线卷边的胎体增强件的一个层,这改进了耐久性方面的结果,因为在支撑在轮辋凸缘上的胎圈区域中不存在彼此接近的多个层端部。
胎体增强件的每个层的高于2250daN/dm的每单位宽度的断裂力的值特别使得轮胎能够承受充气压力。
根据本发明有利地,胎体增强件的每个层具有大于或等于2900daN/dm的每单位宽度的断裂力,特别是在特别恶劣的使用情况下。
在胎体增强件的层之间对于小于10%的伸长测量的每单位宽度的最小刚度的条件还表示吸收的负荷在胎体增强件的层之间的分布使得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不会促使胎圈区域中的周围橡胶配混物的过度剪切,因此不有损于耐久性方面的性能。
有利地,对于小于10%的伸长测得的胎体增强件的第二层的每单位宽度的最小强度小于或等于对于小于10%的伸长测得的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的每单位宽度的最小强度的100%的值,从而进一步优化耐久性方面的性能。
选择胎体增强件的第二层的增强元件在20daN的力作用下显示出大于4%的伸长进一步有助于耐久性方面的性能,特别是因为当轮胎行驶时增强元件更能承受压缩。
选择胎体增强件的两个层的增强元件具有低于750特克斯的丝线支数有助于相比于常规轮胎减轻轮胎的重量,同时保证特别是耐久性方面的令人满意的轮胎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的增强元件具有高于300特克斯,优选高于400特克斯的丝线支数。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的替代形式,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的增强元件与胎体增强件的第二层的增强元件相同。
选择使模量值Mt和Mj满足关系Mt/Mj≥1进一步有助于促进轮胎的耐久性性能。
根据本发明有利地,轮胎具有严格高于99,还有利地大于110,优选大于或等于118的负荷指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实施方案,胎体增强件的第二层由增强元件制成,所述增强元件夹在两个由橡胶配混物形成的表层之间,所述橡胶配混物在拉力作用下在10%伸长下的割线弹性模量为Mc2,在拉力作用下在10%伸长下的割线弹性模量的值Mc2、Mj满足关系0.6≤Mc2/Mj≤4并且优选满足关系Mc2/Mj<4。
当考虑橡胶配混物时,模量的测量在拉伸条件下根据1988年9月的标准AFNOR-NFT-46002进行:在10%伸长条件下,在二次伸长中(即在适应循环之后)测量标称割线模量(或表观应力,单位MPa)(根据1979年12月的标准AFNOR-NFT-40101中的标准温度和湿度条件)。
在崭新轮胎上进行橡胶配混物的模量测量。
胎体增强件的第二层的表层和第一填充元件的刚度之间的所述关系特别通过限制所述橡胶配混物之间的剪切效应来促进良好的轮胎耐久性性能。
特别地,当轮胎经受例如在负荷方面特别恶劣的行驶条件时,在拉力作用下在10%伸长下的割线弹性模量值Mc2、Mj满足关系1≤Mc2/Mj。
根据本发明还有利地,为了促进轮胎的耐久性性能,胎体增强件的层由增强元件制成,所述增强元件夹在两个由橡胶配混物形成的表层之间,所述橡胶配混物在拉力作用下在10%伸长下的割线弹性模量分别对于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表示为Mc1并且对于胎体增强件的第二层表示为Mc2,在拉力作用下在10%伸长下的割线弹性模量值Mc1、Mc2满足关系Mc2/Mc1≤4.6。
特别地,当轮胎经受例如在负荷方面特别恶劣的行驶条件时,在拉力作用下在10%伸长下的割线弹性模量值Mc1、Mc2满足关系1≤Mc2/Mc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在子午平面中,在每个胎圈中,轮胎包括由芳族聚酰胺制成的增强元件的层,所述层在其整个长度上与胎体增强件的所述第一层接触,至少一部分沿径向位于胎圈线的内部并且端部沿径向位于胎圈线的几何中心的外部,并且胎体增强件的所述第一层介于胎圈线和由芳族聚酰胺制成的增强元件的层之间。
所述由芳族聚酰胺制成的增强元件的层使得能够在延长的行驶过程中保护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所述第一层在胎圈区域中特别是在胎圈线的下方经受明显的温度增加,其增强元件经受收缩现象。特别地,由芳族聚酰胺制成的增强元件的层首先针对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形成热保护,此外由于由芳族聚酰胺制成的增强元件对温度不太敏感并且由于其较大的刚度,因此其保护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的增强元件免受收缩现象。
由芳族聚酰胺制成的增强元件的层还促进轮胎的特别是在延长的行驶过程中的耐久性性能。
实施方案的一个替代形式还提出,在任何子午平面中,在每个胎圈中,轮胎包括围绕胎圈线的保留增强件和与胎圈线直接接触的一定体积的橡胶配混物。有利地,保留增强件是由基本上沿径向定向的芳族聚酰胺纤维制成的增强元件的层。所述保留增强件例如描述于专利EP 2370275。
特别是当轮胎经受极高有效负荷和/或高充气压力时,所述围绕胎圈线的保留层和与胎圈线直接接触的一定体积的橡胶配混物还特别通过限制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由于胎圈线而缩入的现象来促进轮胎的耐久性性能。
根据本发明有利地,胎圈线是六边形形状的圆线包胎圈线TPFR类型。
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替代形式还提出,特别是当在极端条件下并且特别是在重型负荷下行驶时,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形成在两个胎圈线之间的主要部分和在每个胎圈中的卷边,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的卷边在至少15mm的长度上与主要部分的距离d在0.5和3.2mm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该替代形式,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的卷边牢固地挤压在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的主要部分上。胎体增强件的第二层因此更接近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的主要部分,因此远离轮胎的承载在轮辋凸缘上的区域;因此在运行过程中受到更小的压缩负荷。因此改进了耐久性方面的性能。此外,这种类型的设计还有助于抵抗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脱落的风险。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穿过轮胎的承载在旨在接收轮胎的轮辋凸缘上的区域的曲率中心O和由芳族聚酰胺制成的增强元件的层的轴向外端的方向与轴向方向形成在0和45°之间的角度α。
根据本发明还优选地,穿过轮胎的承载在旨在接收轮胎的轮辋凸缘上的区域的曲率中心O和由芳族聚酰胺制成的增强元件的层的轴向内端的方向与轴向方向形成在0和20°之间的角度β。
由芳族聚酰胺制成的增强元件的层的端部的这种定位进一步促进轮胎的耐久性方面的性能。
根据本发明还优选地,再次为了改进的耐久性性能,在任何子午平面中,在每个胎圈中,胎体增强件的第二层的端部沿轴向位于胎圈线的几何中心的外部,并且穿过胎圈线的几何中心和胎体增强件的第二层的端部的方向与轴向方向形成小于50°的角度θ。
本发明的有利的替代形式进一步提出,胎体增强件的第二层的端部和由芳族聚酰胺制成的增强元件的层的轴向最外端之间的距离大于5mm。还有利地,胎体增强件的第二层和由芳族聚酰胺制成的增强元件的层之间的重叠为至少5mm。
附图说明
下文将通过参考图1至4的本发明的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使本发明的其它细节和有利特征变得显而易见,在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实施方案的第一替代形式的胎圈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实施方案的第二替代形式的胎圈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实施方案的第三替代形式的胎圈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实施方案的第四替代形式的胎圈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易于理解,附图没有按比例绘制。
图1为尺寸7.50R16的轻型卡车类型的轮胎的胎圈1的横截面示意图。在轮胎的该胎圈1处,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2的一部分围绕胎圈线3缠绕从而形成具有端部5的卷边4。还显示了胎体增强件的第二层6的一部分,所述部分的端部7沿轴向位于胎圈线3的几何中心8的外部。
穿过胎圈线的几何中心和胎体增强件的第二层的端部的方向9和轴向方向A形成的角度θ等于30°,因此小于50°。
胎体增强件的层2和6由增强元件制成,所述增强元件夹在两个由橡胶配混物制成的表层之间,所述橡胶配混物在拉力作用下在10%伸长下的割线弹性模量值分别对于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为Mc1并且对于胎体增强件的第二层为Mc2
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2在拉力作用下在10%伸长下的割线弹性模量Mc1等于3.3MPa。
胎体增强件的第二层6在拉力作用下在10%伸长下的割线弹性模量Mc2等于12.5MPa。
比例Mc2/Mc1等于3.8,因此完全低于4.6。
该图1还显示了第一填充元件10,所述第一填充元件10沿轴向位于胎侧的内部并且沿轴向位于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的卷边4的外部并且由橡胶配混物制成,所述橡胶配混物在拉力作用下在10%伸长下的割线弹性模量Mj等于7.8MPa。
比例Mc2/Mj等于1.6,因此实际上被包括在0.6和4之间。
胎圈1还包括第二填充元件11,所述第二填充元件11沿径向朝向外部延伸胎圈线芯并且由橡胶配混物制成,所述橡胶配混物在拉力作用下在10%伸长下的割线弹性模量Mt等于7.8MPa。第二填充元件11在任何子午平面中具有基本上三角形横截面。
比例Mt/Mj等于1,因此实际上大于或等于1。
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实施方案的第二替代形式的胎圈1的横截面示意图。该第二替代形式与图1显示的第一替代形式的区别在于,存在由芳族聚酰胺制成的增强元件的层12。由芳族聚酰胺制成的增强元件的该层12被设置成在其整个长度上与胎体增强件的所述第一层2接触使得层12的至少一部分沿径向位于胎圈线3的内部并且使得层12的端部13、14沿径向位于胎圈线的几何中心的外部。层12的位置被设置成使得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2介于胎圈线3和由芳族聚酰胺制成的增强元件的层12之间。
穿过旨在接收轮胎的轮辋的凸缘的曲率中心O和由芳族聚酰胺制成的增强元件的层12的轴向外端13的方向15和轴向方向A形成的角度α等于20°。角度α因此被包括在0和45°之间。
穿过旨在接收轮胎的轮辋的凸缘的曲率中心O和由芳族聚酰胺制成的增强元件的层12的轴向内端14的方向16和轴向方向A形成的角度β等于10°。角度β因此被包括在0和20°之间。
图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实施方案的第三替代形式的胎圈1的横截面示意图。该第三替代形式与图2显示的第二替代形式的区别在于,每个胎圈中存在围绕胎圈线3的保持增强件17和与胎圈线直接接触的一定体积的橡胶配混物18。
图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实施方案的第四替代形式的胎圈1的横截面示意图。该第四替代形式与图3显示的第三替代形式的区别在于,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2的卷边4的一个端部5沿径向远离胎圈线。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该第四替代形式,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2的卷边4被牢固地挤压在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2的主要部分上。该牢固挤压造成在等于20mm的长度L上至多等于1.9mm的距离d。在20mm的该长度上,距离d在1.2和1.9mm之间变化。
在与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2的卷边4和主要部分的表面正交的方向上在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2的主要部分的增强元件的母线和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2的卷边4的增强元件的母线之间测得所述距离d。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这些替代形式的任一者或根据本发明的任何其它构造,根据第一个实施方案,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2的增强元件与胎体增强件的第二层6的增强元件相同。
根据该第一替代形式的轮胎使用支数为334/2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帘线制得。
在20daN的力作用下,支数为334/2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帘线的伸长等于9.6%,因此大于4%。
每单位宽度的胎体增强件的层的断裂力等于3280daN/dm,因此大于2250daN/dm。通过增强元件的等于80根丝线/dm的密度和一个增强元件的等于41daN的断裂力的乘积确定所述层的断裂力。
对于小于10%的伸长测得的胎体增强件的层的每单位宽度的最小刚度等于123daN/dm/%。通过增强元件的等于80根丝线/dm的密度和一个增强元件的等于1.54daN/%的最小刚度的乘积确定所述每单位宽度的最小刚度。
根据第二个实施方案,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2的增强元件不同于胎体增强件的第二层6的增强元件。
根据该第二个实施方案的轮胎的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2使用支数为334/2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帘线制得,并且胎体增强件的第二层使用支数为210/3的芳族聚酰胺帘线制得。
在20daN的力作用下,支数为210/3的脂族聚酰胺制得的帘线的伸长等于14.5%,因此大于4%。
每单位宽度的胎体增强件的第二层的断裂力等于4028daN/dm,因此大于2250daN/dm。通过增强元件的等于75根丝线/dm的密度和一个增强元件的等于53.7daN的断裂力的乘积确定所述第二层的断裂力。
对于小于10%的伸长测得的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的每单位宽度的最小刚度等于123daN/dm/%。通过增强元件的等于80根丝线/dm的密度和一个增强元件的等于1.54daN/%的最小刚度的乘积确定所述每单位宽度的最小刚度。
对于小于10%的伸长测得的胎体增强件的第二层的每单位宽度的最小刚度等于55daN/dm/%。通过增强元件的等于75根丝线/dm的密度和一个增强元件的等于0.73daN/%的最小刚度的乘积确定所述每单位宽度的最小刚度。
对于小于10%的伸长测得的胎体增强件的第二层的每单位宽度的最小刚度因此等于对于小于10%的伸长测得的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的每单位宽度的最小刚度的45%,因此严格地大于对于小于10%的伸长测得的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的每单位宽度的最小刚度的20%的值。
使用根据本发明制备的轮胎进行试验并且其他的试验使用被称为参考轮胎的轮胎进行。
进行试验的根据本发明的轮胎为根据图1所示的轮胎。
根据上文说明的第一个实施方案制备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系列的轮胎,胎体增强件的层的帘线为支数为334/2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帘线。
根据上文说明的第二个实施方案制备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系列的轮胎,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2的帘线为支数为334/2的PET帘线并且胎体增强件的第二层的帘线为支数为210/3的脂族聚酰胺帘线。
参考轮胎为相同尺寸的标准轮胎,其包括胎体增强件的单个层,所述单个层与图1显示的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2相似地围绕胎圈线卷边并且包括12.18型金属帘线。
在试验机上进行耐久性试验,所述试验机迫使每个轮胎在标称负荷和1.9倍标称负荷之间变化的负荷下并且在0.7倍标称压力和1.1倍标称压力之间变化的充气压力下以从50至110km/h变化的速度(轮胎评定的推荐速度为120km/h)直线行驶。
限定覆盖距离的阈值水平从而能够考虑轮胎是否足够耐用。
试验的所有轮胎由于超过设定的阈值而通过该试验。
根据本发明的轮胎因此得到特别是耐久性方面的令人满意性能。
参考轮胎的质量为21.9kg。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系列的轮胎(胎体增强件的两个层中的帘线相同)的质量等于19.7kg。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系列的轮胎(胎体增强件的两个层中的帘线不同)的质量等于19.7kg。

Claims (16)

1.一种具有径向胎体增强件的轮胎,所述轮胎充气压力大于或等于6巴,所述轮胎包括胎冠增强件,所述胎冠增强件本身在径向上被胎面覆盖,所述胎面通过两个胎侧连接至两个包括胎圈线的胎圈,所述胎体增强件由织物增强元件的两个层制成,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围绕每个胎圈中的胎圈线卷边,胎体增强件的所述第一层的端部沿径向位于每个胎圈中的胎圈线的径向最外点的外部并且胎体增强件的第二层从一个胎圈延伸至另一个胎圈而不存在围绕每个胎圈中的胎圈线的任何卷边,胎体增强件的第二层的端部沿轴向位于每个胎圈中的胎圈线的轴向最外点的外部,所述轮胎在每个胎侧中包括第一填充元件,所述第一填充元件沿轴向位于胎侧的外表面的内部并且沿轴向位于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的卷边的外部并且由橡胶配混物制成,制成第一填充元件的橡胶配混物在拉力作用下在10%伸长下的割线弹性模量为Mj,每个胎圈包括第二填充元件,所述第二填充元件沿径向朝向外部延伸胎圈线芯并且由橡胶配混物制成,制成第二填充元件的橡胶配混物在拉力作用下在10%伸长下的割线弹性模量为Mt,其特征在于,胎体增强件的每个层的每单位宽度的断裂力高于2250daN/dm,对于小于10%的伸长测得的胎体增强件的第二层的每单位宽度的最小强度严格地大于等于对于小于10%的伸长测得的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的每单位宽度的最小强度的20%的值,胎体增强件的两个层的增强元件具有小于750特克斯的丝线支数,胎体增强件的第二层的增强元件在20daN的力作用下的伸长大于4%并且在拉力作用下在10%伸长下的割线弹性模量的值Mt、Mj满足关系Mt/Mj≥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在子午平面中,沿轴向在轮胎的外表面和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的卷边之间在如下区域中存在增强元件的单个层,所述区域的径向外部被穿过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的卷边的端部的轴向方向限定并且径向内部被穿过交叉点的轴向方向限定,所述交叉点是穿过轮胎的承载在旨在接收轮胎的轮辋凸缘上的区域的曲率中心O并且与轴向方向形成45°的角度的直线和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的卷边的交叉点。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胎体增强件的每个层具有大于2900daN/dm的每单位宽度的断裂力。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的增强元件具有高于300特克斯,优选高于400特克斯的丝线支数。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具有严格高于99的负荷指数。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胎体增强件的第二层由增强元件制成,所述增强元件夹在两个由橡胶配混物形成的表层之间,所述橡胶配混物在拉力作用下在10%伸长下的割线弹性模量为Mc2,其特征在于,在拉力作用下在10%伸长下的割线弹性模量的值Mc2、Mj满足关系0.6≤Mc2/Mj≤4并且优选满足关系Mc2/Mj<4。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胎体增强件的层由增强元件制成,所述增强元件夹在两个由橡胶配混物形成的表层之间,所述橡胶配混物在拉力作用下在10%伸长下的割线弹性模量分别对于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表示为Mc1并且对于胎体增强件的第二层表示为Mc2,其特征在于,在拉力作用下在10%伸长下的割线弹性模量的值Mc1、Mc2满足关系Mc2/Mc1≤4.6。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在子午平面中,在每个胎圈中,轮胎包括由芳族聚酰胺制成的增强元件的层,所述层在其整个长度上与胎体增强件的所述第一层接触,至少一部分沿径向位于胎圈线的内部并且端部沿径向位于胎圈线的几何中心的外部,并且胎体增强件的所述第一层介于胎圈线和由芳族聚酰胺制成的增强元件的层之间。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在任何子午平面中,在每个胎圈中,轮胎包括围绕胎圈线的保留增强件和与胎圈线直接接触的一定体积的橡胶配混物。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形成在两个胎圈线之间的主要部分和在每个胎圈中的卷边,其特征在于,在任何子午平面中,在每个胎圈中,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的卷边在至少15mm的长度L上与主要部分的距离d在0.5和3.2mm之间。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胎体增强件的第一层的增强元件与胎体增强件的第二层的增强元件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穿过轮胎的承载在旨在接收轮胎的轮辋凸缘上的区域的曲率中心O和由芳族聚酰胺制成的增强元件的层的轴向外端的方向与轴向方向形成在0和45°之间的角度α。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穿过轮胎的承载在旨在接收轮胎的轮辋凸缘上的区域的曲率中心O和由芳族聚酰胺制成的增强元件的层的轴向内端的方向与轴向方向形成在0和20°之间的角度β。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穿过胎圈线的几何中心和胎体增强件的第二层的端部的方向与轴向方向形成小于50°的角度θ。
15.根据权利要求8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胎体增强件的第二层的端部和由芳族聚酰胺制成的增强元件的层的轴向最外端之间的距离大于5mm。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用于轻型卡车类型的车辆的用途。
CN201580068344.9A 2014-12-16 2015-12-04 包括由两个层制成的胎体增强件的轮胎 Active CN1070005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462469A FR3029840B1 (fr) 2014-12-16 2014-12-16 Pneumatique comportant une armature de carcasse formee de deux couches
FR1462469 2014-12-16
PCT/EP2015/078721 WO2016096490A1 (fr) 2014-12-16 2015-12-04 Pneumatique comportant une armature de carcasse formee de deux couch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0507A true CN107000507A (zh) 2017-08-01
CN107000507B CN107000507B (zh) 2018-11-06

Family

ID=52692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8344.9A Active CN107000507B (zh) 2014-12-16 2015-12-04 包括由两个层制成的胎体增强件的轮胎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654322B2 (zh)
EP (1) EP3233535B1 (zh)
JP (1) JP2017537839A (zh)
CN (1) CN107000507B (zh)
FR (1) FR3029840B1 (zh)
WO (1) WO201609649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2892A (zh) * 2018-09-20 2021-04-16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具有由单个织物增强元件层形成的胎体增强件的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53927B1 (fr) * 2016-07-12 2018-07-13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Pneumatique comportant une armature de carcasse formee de deux couches associee a une couche additionnelle
FR3083742B1 (fr) * 2018-07-11 2020-07-17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Pneumatique comportant des flancs renforces
FR3096933B1 (fr) * 2019-06-06 2021-05-14 Michelin & Cie Pneumatique comportant des flancs optimises et une armature de sommet constituee de deux couches de sommet de travail et d’une couche d’elements de renforcement circonferentiels
FR3133339B1 (fr) * 2022-03-11 2024-03-15 Michelin & Cie Pneumatique avec une armature de carcasse simplifié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07970A1 (fr) * 1981-06-19 1982-12-24 Uniroyal Englebert Gmbh Pneumatique de vehicule
US5056575A (en) * 1987-10-24 1991-10-15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Heavy duty pneumatic radial tires with three piece rubber stocks
EP0463273A1 (en) * 1990-06-23 1992-01-02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Radial ply tire
EP1792752A1 (en) * 2004-09-24 2007-06-06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radial tire for small-sized truck
FR2953459A1 (fr) * 2009-12-09 2011-06-10 Michelin Soc Tech Bourrelet de pneumatique pour vehicule lourd de type genie civil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86102A (en) * 1977-12-19 1979-07-09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Radial tire for heavy loading
FR2632252B1 (fr) * 1988-04-28 1994-09-16 Bridgestone Corp Pneumatique radial renforce a haute pression interne
JPH0224202A (ja) * 1988-07-12 1990-01-26 Bridgestone Corp 高内圧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786804B2 (ja) * 1993-12-10 1998-08-1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高速重荷重用タイヤ
WO1997027070A1 (en) 1996-01-25 1997-07-31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An on/off road radial pneumatic light truck or automobile tire
FR2821794B1 (fr) * 2001-03-09 2004-02-27 Michelin Soc Tech Armature de carcasse pour pneumatique d'avion
US7484545B2 (en) * 2005-12-20 2009-02-03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 Radial tire for aircraft with specified merged cords
FR2938793B1 (fr) 2008-11-27 2011-11-11 Michelin Soc Tech Pneumatique ayant un bourrelet perfectionne
RU2496655C1 (ru) * 2012-03-29 2013-10-27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Холдинговая Компания "ЛОйл НЕФТЕХИМ" Покрышка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ой шины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07970A1 (fr) * 1981-06-19 1982-12-24 Uniroyal Englebert Gmbh Pneumatique de vehicule
US5056575A (en) * 1987-10-24 1991-10-15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Heavy duty pneumatic radial tires with three piece rubber stocks
EP0463273A1 (en) * 1990-06-23 1992-01-02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Radial ply tire
EP1792752A1 (en) * 2004-09-24 2007-06-06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radial tire for small-sized truck
FR2953459A1 (fr) * 2009-12-09 2011-06-10 Michelin Soc Tech Bourrelet de pneumatique pour vehicule lourd de type genie civil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2892A (zh) * 2018-09-20 2021-04-16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具有由单个织物增强元件层形成的胎体增强件的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33535A1 (fr) 2017-10-25
FR3029840B1 (fr) 2018-04-20
FR3029840A1 (fr) 2016-06-17
JP2017537839A (ja) 2017-12-21
US20170326921A1 (en) 2017-11-16
WO2016096490A1 (fr) 2016-06-23
EP3233535B1 (fr) 2018-11-21
US10654322B2 (en) 2020-05-19
CN107000507B (zh) 2018-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0508B (zh) 包括由两个层制成的胎体增强件的轮胎
CN107000507B (zh) 包括由两个层制成的胎体增强件的轮胎
US20170080757A1 (en) A pneumatic radial tire with hybrid cord reinforcement
CN109414966A (zh) 具有减轻重量胎圈区域的轮胎
JP2019533093A (ja) 補強要素、エラストマー複合体、及び該補強要素を含むタイヤ
CN103507572A (zh) 具有分段覆盖层的轮胎
CN102975580A (zh) 飞机轮胎
EP2463124A2 (en) Pneumatic tire
WO2017110635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20241237A1 (ja) タイヤ
CN109476189B (zh) 具有减轻重量胎圈区域的轮胎
US10005323B2 (en) Reinforced bias- or radial-carcass tire
CN109689399B (zh) 包括三个工作层的轮胎
US9254717B2 (en) Motorcycle tire having a hybrid construction
JP5168801B2 (ja)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4340912A (zh) 充气轮胎
JP2017121868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9365079B2 (en) Radial tire for motorcycle
EP3898276B1 (en) Tyre for vehicle wheels
US20180186190A1 (en) Tire comprising three working layers
US10076935B2 (en) Reinforced cross-ply or radial tire
JP6790846B2 (ja)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0914076A (zh) 具有减轻重量胎圈区域的轮胎
EP3895911B1 (en) Pneumatic tire
US20230098208A1 (en) Wraparound structure for a belt package of a ti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22

Address after: French Clermont Ferrand

Applicant after: Compagnie General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Address before: French Clermont Ferrand

Applicant before: Compagnie General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Applicant before: Michelin Research & Technology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