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98302A - 一种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98302A
CN106998302A CN201610051922.4A CN201610051922A CN106998302A CN 106998302 A CN106998302 A CN 106998302A CN 201610051922 A CN201610051922 A CN 201610051922A CN 106998302 A CN106998302 A CN 1069983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f node
path
paths
physical link
response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519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98302B (zh
Inventor
鞠文彬
姚学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Huakun Zheny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5192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98302B/zh
Priority to JP2018557175A priority patent/JP6608545B2/ja
Priority to PCT/CN2017/070658 priority patent/WO2017128945A1/zh
Priority to EP17743560.9A priority patent/EP3393094A4/en
Publication of CN106998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98302A/zh
Priority to US16/045,373 priority patent/US10735323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983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983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31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root cause analysis; using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notifications, alarms or events based on decision criteria, e.g. hierarchy, tree or time analysis
    • H04L41/065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root cause analysis; using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notifications, alarms or events based on decision criteria, e.g. hierarchy, tree or time analysis involving logical or physical relationship, e.g. grouping and hierarch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1Identifying congestion
    • H04L47/115Identifying congestion using a dedicated pack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5Link aggregation, e.g. trun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0Routing based on monitoring resul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41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acting on aggregated flows or lin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领域,能够保证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各条路径之间达到业务流量的均衡,从而保证报文不会丢失。第一叶子节点分别通过第一叶子节点上的连接骨干节点的多条物理链路中的每条物理链路周期性地发送探测报文;对于每条物理链路,第一叶子节点通过该物理链路接收返回的响应报文,每个响应报文为通过该物理链路发送的探测报文到达第二叶子节点后由第二叶子节点回复的;对于每条路径,第一叶子节点根据从该路径上接收到的多个响应报文,计算该路径的传输参数,以得到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第一叶子节点根据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在多条物理链路上分配待传输的业务流量。

Description

一种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采用两层叶子-骨干(英文:leaf-spine)拓扑架构的数据中心网络中,为了提高数据中心网络的可靠性和服务质量,通常在交换机和服务器之间配置多条物理链路,为了使得业务流量在多条物理链路上同时传输,通常会将多条物理链路聚合成一个逻辑链路,该逻辑链路可称为链路聚合组(英文:link aggregation group,缩写:LAG)。
为了防止数据中心网络中某些物理链路阻塞导致报文被丢弃,通常需要在LAG中的各条物理链路上均匀分配业务流量。具体地,如图1所示,假设服务器1需经叶子节点2、骨干节点3和叶子节点4向服务器5发送报文,当叶子节点2接收到服务器1发送的报文后,若叶子节点2在其存储的流表中查找到与该报文所属业务流对应的表项(包括该业务流的标识、出接口和该业务流的第一个报文到达叶子节点2的时间戳),则叶子节点2通过该表项中的出接口将该报文发送出去;若叶子节点2在该流表中没有查找到该表项,则叶子节点2可根据叶子节点2支持的物理链路的带宽利用率和队列长度为该报文选择一个最优的物理链路(例如带宽利用率和队列占用比例最低的物理链路),并通过该物理链路的出接口将该报文发送出去,且在上述流表中添加与该报文所属业务流对应的表项。
然而,在上述分配业务流量的方法中,由于叶子节点2只能根据叶子节点2上的物理链路的带宽利用率和队列长度为需要转发的报文选择一个最优的物理链路,即叶子节点2只能保证在叶子节点2上的各条物理链路之间达到业务流量的均衡,而该报文还需要通过骨干节点3发往叶子节点4,因此当骨干节点3与叶子节点4之间的物理链路出现阻塞时,也可能会导致该报文在骨干节点3与叶子节点4之间的物理链路上丢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及装置,能够保证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各条路径之间达到业务流量的均衡,从而保证报文不会丢失。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所述分配方法包括:
第一叶子节点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叶子节点上的连接骨干节点的多条物理链路中的每条物理链路周期性地发送探测报文;
对于每条物理链路,所述第一叶子节点通过所述物理链路接收返回的响应报文,每个响应报文为通过所述物理链路发送的探测报文到达第二叶子节点后由所述第二叶子节点回复的;
对于每条路径,所述第一叶子节点根据从所述路径上接收到的多个响应报文,计算所述路径的传输参数,以得到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其中,同一路径上接收到的响应报文中包含的路径的标识相同,每条路径包括至少两段物理链路,所述多条物理链路属于不同的路径;
所述第一叶子节点根据所述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在所述多条物理链路上分配待传输的业务流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由于第一叶子节点可以通过发送探测报文探测到第一叶子节点与第二叶子节点之间所有路径的传输参数,因此第一叶子节点再根据这些路径的传输参数分配待传输的业务流量,不仅可以保证第一叶子节点上的各条物理链路之间达到业务流量的均衡,而且也能保证这些路径中各条路径上的其他物理链路也达到业务流量的均衡,从而能够保证源节点(例如第一叶子节点)和目的节点(例如第二叶子节点)之间的各条路径之间达到业务流量的均衡,进而保证报文不会丢失。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子节点根据所述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在所述多条物理链路上分配待传输的业务流量,包括:
所述第一叶子节点根据所述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确定所述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
所述第一叶子节点根据所述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在所述多条物理链路上分配所述待传输的业务流量。
由于第一叶子节点确定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是第一叶子节点与第二叶子节点之间的所有路径(每条路径都包括多段物理链路)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因此第一叶子节点在传输待传输的业务流量时,可以按照这些业务流量分配比例,在第一叶子节点上的多条物理链路上分配相应的待传输的业务流量,如此不仅可以保证第一叶子节点上的每条物理链路之间达到业务流量的均衡,而且也能保证第一叶子节点与第二叶子节点之间的所有路径中各条路径上的其他物理链路也达到业务流量的均衡,进而防止报文在由第一叶子节点传输到第二叶子节点时丢失。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路径的传输参数包括所述路径的时延、所述路径的抖动率以及所述路径的丢包率中的至少一个。
示例性的,假设第一叶子节点与第二叶子节点之间有多条路径,第一叶子节点在计算这多条路径的传输参数时,针对每条路径,第一叶子节点计算的传输参数相同,例如针对这多条路径分别计算相同类的传输参数。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子节点根据从所述路径上接收到的多个响应报文,计算所述路径的传输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叶子节点根据接收到的响应报文中包含的路径的标识,确定从所述路径上接收到的响应报文,得到从所述路径上接收到的多个响应报文;
所述第一叶子节点根据从所述路径上接收到的多个响应报文,计算所述路径的传输参数,包括:
所述第一叶子节点根据从所述路径上接收到的多个响应报文的报文特征,计算所述路径的传输参数。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从所述路径上接收到的多个响应报文中的每个响应报文的报文特征包括:所述路径的标识、所述响应报文的序列号、所述响应报文的源网际互连协议IP地址、所述响应报文的目的IP地址、所述响应报文的四层源端口号、所述响应报文的四层目的端口号、所述响应报文到达所述第一叶子节点的时间以及与所述响应报文对应的探测报文离开所述第一叶子节点的时间。
其中,每个响应报文中包括的路径的标识可以用于标识该响应报文是通过哪条路径传输的。例如,该路径的标识可以由发送与该响应报文对应的探测报文的设备(例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叶子节点)的接口名称或该设备的接口标识,以及一个哈希值组成。该哈希值可以用于表示该路径中除第一叶子节点与骨干节点之间的物理链路之外的另一段物理链路,该哈希值是网络部署完成后,第一叶子节点根据其遍历的第一叶子节点与第二叶子节点之间的所有路径,通过哈希算法计算得到的。
由于从某条路径上接收到的响应报文,可以用于确定该路径的传输参数,因此第一叶子节点可以分别根据其确定的从每条路径上接收到的多个响应报文的报文特征,计算该路径的传输参数,如此第一叶子节点针对每条路径分别进行计算后,可以得到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子节点根据所述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确定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包括:
所述第一叶子节点对所述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分别进行量化;
所述第一叶子节点根据量化后的所述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确定所述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叶子节点通过对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分别进行量化,然后第一叶子节点再根据量化后的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确定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可以简化确定业务流量分配比例的过程,降低实现的复杂度。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叶子节点根据量化后的所述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确定所述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的方法可以采用下述的任意一种实现:
(1)第一叶子节点以路径为单位,将每条路径量化后的各个传输参数相加,得到每条路径的总传输参数;第一叶子节点再根据每条路径的总传输参数,确定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
(2)第一叶子节点以路径为单位,将每条路径量化后的各个传输参数的3个比特拼接成一个序列,该序列的值即可表示每条路径的总传输参数;第一叶子节点再根据每条路径的总传输参数,确定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
通过上述两种确定业务流量分配比例的方法,可以更加灵活、方便地确定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从而灵活、方便地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叶子节点可以循环执行上述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如此,第一叶子节点能够实时地确定出第一叶子节点与第二叶子节点之间的所有路径的传输参数,从而能够提高第一叶子节点根据这些传输参数,在第一叶子节点的多条物理链路上分配待传输的业务流量的准确性。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流量的分配装置,所述分配装置为第一叶子节点,所述分配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叶子节点上的连接骨干节点的多条物理链路中的每条物理链路周期性地发送探测报文;
接收单元,用于对于每条物理链路,通过所述物理链路接收返回的响应报文,所述响应报文为通过所述物理链路发送的探测报文到达第二叶子节点后由所述第二叶子节点回复的;
计算单元,用于对于每条路径,根据所述接收单元从所述路径上接收到的多个响应报文,计算所述路径的传输参数,以得到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其中,同一路径上接收到的响应报文中包含的路径的标识相同,每条路径包括至少两段物理链路,所述多条物理链路属于不同的路径;
分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单元计算的所述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在所述多条物理链路上分配待传输的业务流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流量的分配装置,该分配装置为第一叶子节点,由于第一叶子节点可以通过发送探测报文探测到第一叶子节点与第二叶子节点之间所有路径的传输参数,因此第一叶子节点再根据这些路径的传输参数分配待传输的业务流量,不仅可以保证第一叶子节点上的各条物理链路之间达到业务流量的均衡,而且也能保证这些路径中各条路径上的其他物理链路也达到业务流量的均衡,从而能够保证源节点(例如第一叶子节点)和目的节点(例如第二叶子节点)之间的各条路径之间达到业务流量的均衡,进而保证报文不会丢失。
可选的,所述分配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单元计算的所述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确定所述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并根据所述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在所述多条物理链路上分配所述待传输的业务流量。
可选的,所述路径的传输参数包括所述路径的时延、所述路径的抖动率以及所述路径的丢包率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的,所述分配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计算单元根据从所述路径上接收到的多个响应报文,计算所述路径的传输参数之前,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响应报文中包含的路径的标识,确定从所述路径上接收到的响应报文,得到从所述路径上接收到的多个响应报文;
所述计算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从所述路径上接收到的多个响应报文的报文特征,计算所述路径的传输参数。
可选的,所述接收单元从所述路径上接收到的多个响应报文中每个响应报文的报文特征包括:所述路径的标识、所述响应报文的序列号、所述响应报文的源网际互连协议IP地址、所述响应报文的目的IP地址、所述响应报文的四层源端口号、所述响应报文的四层目的端口号、所述响应报文到达所述第一叶子节点的时间以及与所述响应报文对应的探测报文离开所述第一叶子节点的时间。
可选的,所述分配单元,具体用于对所述计算单元计算的所述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分别进行量化;并根据量化后的所述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确定所述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
对于上述第二方面的各种可选方式带来的技术效果的描述具体可参见上述对第一方面的相应的各种可选方式带来的技术效果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流量的分配装置,所述分配装置为第一叶子节点,所述第一叶子节点为交换机,所述交换机包括处理器、接口电路、存储器和系统总线;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所述接口电路和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系统总线相互连接,当所述交换机运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以使所述交换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各种可选方式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分配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流量的分配装置,该分配装置为第一叶子节点,该第一叶子节点为交换机,由于该交换机可以通过发送探测报文探测到该交换机与其他交换机之间所有路径的传输参数,因此该交换机再根据这些路径的传输参数分配待传输的业务流量,不仅可以保证该交换机上的各条物理链路之间达到业务流量的均衡,而且也能保证这些路径中各条路径上的其他物理链路也达到业务流量的均衡,从而能够保证该交换机和其他交换机之间的各条路径之间达到业务流量的均衡,进而保证报文不会丢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数据中心网络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中心网络的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流量的分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流量的分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流量的分配装置的硬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者”的关系。例如,A/B可以理解为A或者B。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例如,第一叶子节点和第二叶子节点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叶子节点,而不是用于描述叶子节点的特征顺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条物理链路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理链路。
此外,本发明的描述中所提到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其他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概念。
本发明的下述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及的路径均是指网络路径,例如第一叶子节点到第二叶子节点之间的路径是指第一叶子节点到第二叶子节点之间的网络路径。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可以应用于数据中心网络中,该数据中心网络可以为具有两层叶子-骨干拓扑架构的数据中心网络,该数据中心网络也可以为具有核心-汇聚-接入(英文:core-aggregation-access)拓扑架构的数据中心网络,还可以为其他具有更为复杂的拓扑架构的数据中心网络,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为一种具有两层叶子-骨干拓扑架构的数据中心网络。为了描述方便,图2中仅以该数据中心网络中包括两台服务器(分别为服务器10和服务器11)、两个叶子节点(分别为叶子节点12和叶子节点13)和两个骨干节点(分别为骨干节点14和骨干节点15)为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在如图2所示的数据中心网络中,为了使得数据中心网络支持业务流量的均衡,通常,可将节点之间的多条物理链路聚合成一个逻辑链路,即形成一个LAG(例如如图2中所示的物理链路①、物理链路②、物理链路③和物理链路④形成一个LAG;物理链路⑤、物理链路⑥、物理链路⑦和物理链路⑧形成一个LAG)。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以多条物理链路形成一个LAG为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实际应用中,多条物理链路还可以形成等价路由(英文:equal cost multipath routing,缩写:ECMP)或非等价路由(英文:unequal cost multipath routing,缩写:UCMP),本发明实施例不再一一详述。
如图2所示,为了保证数据中心网络的可靠性和服务质量,通常一个叶子节点可以为由多个接入交换机组成的集群(cluter)或堆叠(stack),例如叶子节点12为由交换机120和交换机121组成的集群或堆叠;叶子节点13为由交换机130和交换机131组成的集群或堆叠。这样,服务器10与叶子节点12之间可以通过两条物理链路(其中,一条物理链路作为主用物理链路,另一条物理链路作为备用物理链路,或者两条物理链路采用LAG负载分担方式)连接,服务器11与叶子节点13之间也可以类似地通过两条物理链路连接,当服务器与叶子节点之间的主用物理链路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将待传输的业务切换到备用物理链路上传输,从而保证业务传输的连续性。叶子节点12与骨干接点14和骨干节点15之间通过多条物理链路连接,叶子节点13与骨干接点14和骨干节点15之间也通过多条物理链路连接。当服务器10需向服务器11发送业务流量时,该业务流量需经过叶子节点12、骨干节点14或骨干节点15,以及叶子节点13的转发和分担。例如,叶子节点12接收到服务器10发送的业务流量后,叶子节点12可能需要将该业务流量分配到不同的路径上传输,其中,每条路径由从叶子节点12到叶子节点13需经过的多段物理链路组成。
示例性的,在图2中,假设服务器10与叶子节点12中的交换机120之间的物理链路为主用物理链路,且当服务器10通过该主用物理链路向叶子节点12发送业务流量时,由于每个叶子节点和两个骨干节点之间均通过多条物理链路连接,因此由叶子节点12到叶子节点13之间的路径有多条,该多条路径分别为:
路径1:叶子节点12中的交换机120—骨干节点14—叶子节点13中的交换机130(即图2中的物理链路①+物理链路⑤);
路径2:叶子节点12中的交换机120—骨干节点14—叶子节点13中的交换机131(即图2中的物理链路①+物理链路⑥);
路径3:叶子节点12中的交换机120—骨干节点15—叶子节点13中的交换机130(即图2中的物理链路②+物理链路⑦);
路径4:叶子节点12中的交换机120—骨干节点15—叶子节点13中的交换机131(即图2中的物理链路②+物理链路⑧)。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当服务器10与叶子节点12中的交换机121之间的物理链路为主用物理链路,且当服务器10通过该主用物理链路向叶子节点12发送业务流量时,叶子节点12到叶子节点13之间的多条路径分别为:
路径5:叶子节点12中的交换机121—骨干节点14—叶子节点13中的交换机130(即图2中的物理链路③+物理链路⑤);
路径6:叶子节点12中的交换机121—骨干节点14—叶子节点13中的交换机131(即图2中的物理链路③+物理链路⑥);
路径7:叶子节点12中的交换机121—骨干节点15—叶子节点13中的交换机130(即图2中的物理链路④+物理链路⑦);
路径8:叶子节点12中的交换机121—骨干节点15—叶子节点13中的交换机131(即图2中的物理链路④+物理链路⑧)。
由于上述图2中,叶子节点12到叶子节点13之间的每条路径均由两段(实际应用中也可能为多段)物理链路组成,且现有技术中叶子节点12只能按照叶子节点12上的物理链路的带宽利用率和队列长度为需要转发的业务流量中的报文选择一个最优的物理链路,因此叶子节点12只能保证在叶子节点12上的各条物理链路之间达到业务流量的均衡,而当骨干节点14与叶子节点13,或者骨干节点15与叶子节点13之间的物理链路出现阻塞时,可能也会导致业务流量中的报文在从叶子节点12到叶子节点13的路径上传输时丢失。
本发明实施例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该分配方法通过第一叶子节点向第二叶子节点发送探测报文,收到探测报文的第二叶子节点再向发送探测报文的第一叶子节点回复响应报文,第一叶子节点根据第一叶子节点通过每条路径接收到的响应报文,分别计算出每条路径(包括组成该路径的多段物理链路)的传输参数,最后第一叶子节点再根据计算出的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在第一叶子节点上的各条物理链路上分配待传输的业务流量。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叶子节点可以通过发送探测报文探测到该叶子节点与其他叶子节点之间所有路径的传输参数,因此该叶子节点再根据这些路径的传输参数分配待传输的业务流量,不仅可以保证该叶子节点上的各条物理链路之间达到业务流量的均衡,而且也能保证这些路径中各条路径上的其他物理链路也达到业务流量的均衡,从而能够保证源节点(例如第一叶子节点)和目的节点(例如第二叶子节点)之间的各条路径之间达到业务流量的均衡,进而保证报文不会丢失。
基于上述如图2所示的具有两层叶子-骨干拓扑架构的数据中心网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如图3所示,该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可以包括:
S101、第一叶子节点分别通过第一叶子节点上的连接骨干节点的多条物理链路中的每条物理链路周期性地发送探测报文。
其中,第一叶子节点上的多条物理链路包括第一叶子节点与至少一个骨干节点中的每个骨干节点之间的物理链路。例如,第一叶子节点上的多条物理链路具体可以包括如图2所示的物理链路①、物理链路②、物理链路③和物理链路④,则所述第一叶子节点在每个发送周期内,分别通过物理链路①、物理链路②、物理链路③和物理链路④发送探测报文,即所述探测报文被发送了4份。
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叶子节点可以为如图2所示的数据中心网络中的叶子节点12;至少一个骨干节点可以为如图2所示的数据中心网络中的骨干节点14和骨干节点15。
本发明实施例中,探测报文可以为支持虚拟可扩展局域网(英文:virtual extensible local area network,缩写:VXLAN)协议的报文,其具体格式与现有技术中的VXLAN协议报文的格式相同,本发明实施例不再赘述。
可选的,为了区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探测报文与通常其他功能的探测报文,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探测报文中设置一个标识,用于指示该探测报文用于探测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路径的传输参数。其中,该标识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置,本发明不作具体限定。
S102、每个骨干节点接收第一叶子节点通过连接骨干节点的物理链路发送的探测报文。
S103、每个骨干节点分别通过连接第二叶子节点的物理链路向第二叶子节点发送其接收到的探测报文。
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叶子节点可以为如图2所示的数据中心网络中的叶子节点13。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每个骨干节点与第二叶子节点之间可能存在多条物理链路,因此为了使得业务流量在多条物理链路之间达到均衡,骨干节点向第二叶子节点发送其接收到的探测报文时,可以采用对称哈希业务流量分配方法(也称对称哈希负载分担方法)发送。具体地,第一叶子节点可以根据其遍历的第一叶子节点与第二叶子节点之间的所有路径,通过哈希算法计算出与每个路径对应的哈希值,每个哈希值可以用于表示骨干节点与第二叶子节点之间的某条物理链路;当骨干节点接收到第一叶子节点发送的探测报文后,骨干节点可以根据其保存的转发表(包括哈希值和骨干节点与第二叶子节点之间的物理链路的对应关系)确定出与该探测报文中包含的哈希值对应的物理链路,并将该探测报文从该物理链路的出接口发送出去。
S104、第二叶子节点通过第二叶子节点上的多条物理链路接收每个骨干节点发送的探测报文。
其中,第二叶子节点上的多条物理链路包括第二叶子节点与至少一个骨干节点中的每个骨干节点之间的物理链路。例如,第二叶子节点上的多条物理链路具体可以包括如图2所示的物理链路⑤、物理链路⑥、物理链路⑦和物理链路⑧。
S105、第二叶子节点分别生成与每个探测报文对应的响应报文。
具体的,第二叶子节点根据其接收到的一个探测报文生成与该探测报文对应的响应报文的方法可以为:
第二叶子节点接收到一个探测报文后,可通过将该探测报文中的源媒体接入控制(英文:media access control,缩写: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互换生成与该探测报文对应的响应报文。
或者,第二叶子节点可通过将该探测报文中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互换,并将该探测报文中的源IP地址与目的IP地址互换,以及将该探测报文中的四层源端口号和四层目的端口号互换生成与该探测报文对应的响应报文。
或者,第二叶子节点可通过将该探测报文中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互换,并将该探测报文中的源设备标识和目的设备标识互换生成与该探测报文对应的响应报文。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探测报文中除了上述第二叶子节点互换的几个字段外,其他字段/字段的数值可以继续原封不动地保留在响应报文中。即响应报文中除了上述第二叶子节点互换的几个字段外,其他字段/字段的数值均与探测报文相同。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叶子节点和第二叶子节点所属的虚拟局域网(英文: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缩写:VLAN)、广播域或者IP网段可能不同,因此可能会使得叶子节点(包括第一叶子节点和第二叶子节点)和与其交互的骨干节点之间的网络不同,从而第二叶子节点根据其接收到的一个探测报文生成与该探测报文对应的响应报文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具体的,若第一叶子节点和第二叶子节点所属的VLAN、广播域或者IP网段相同,则叶子节点和与其交互的骨干节点之间的网络为二层网络或多链接透明互联(英文:transparent interconnection of lotsof links,缩写:TRILL)网络;若第一叶子节点和第二叶子节点所属的VLAN、广播域或者IP网段不同,则叶子节点和与其交互的骨干节点之间的网络为三层网络。以下分别以叶子节点和骨干节点之间的网络为这三种网络为例,对第二叶子节点根据其接收到的一个探测报文生成与该探测报文对应的响应报文的方法再进行详细地描述。
(1)叶子节点和骨干节点之间的网络为二层网络
如果叶子节点和骨干节点之间的网络为二层网络,则由于二层网络并不涉及IP地址,因此第二叶子节点根据其接收到的一个探测报文生成与该探测报文对应的响应报文时将该探测报文中的原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互换。
(2)叶子节点和骨干节点之间的网络为三层网络
如果叶子节点和骨干节点之间的网络为三层网络,则第二叶子节点根据其接收到的一个探测报文生成与该探测报文对应的响应报文时将该探测报文中的原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互换,并将该探测报文中的源IP地址与目的IP地址互换,以及将该探测报文中的四层源端口号和四层目的端口号互换。
(3)叶子节点和骨干节点之间的网络为TRILL网络
如果叶子节点和骨干节点之间的网络为TRILL网络,则第二叶子节点根据其接收到的一个探测报文生成与该探测报文对应的响应报文时将该探测报文中的原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互换,并将该探测报文中的源设备标识和目的设备标识互换。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叶子节点和骨干节点之间的网络除了上述列举的三种网络之外,还可以为集群系统网络、虚拟专用局域网业务(英文:virtual private lan service,缩写:VPLS)网络、VXLAN、使用通用路由封装的网络虚拟化(英文:network virtualization using genericrouting encapsulation,缩写:NVGRE)网络以及无状态的传输隧道(英文:stateless transport tunneling,缩写:STT)网络等,本实施例不再一一详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响应报文可以为支持VXLAN协议的报文,其具体格式与现有技术中的VXLAN协议报文的格式相同。
进一步地,下面再详细说明一下探测报文和响应报文的地址及端口号等。以图2为例,假设探测报文从叶子节点12经物理链路①到骨干节点14,再经物理链路⑤或者物理链路⑥到叶子节点13;且响应报文再按照原路返回,则从叶子节点12到骨干节点14,探测报文的源MAC地址为叶子节点12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为骨干节点14的MAC地址;源IP地址为叶子节点12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叶子节点13的IP地址;四层源端口号为叶子节点12的四层源端口号,四层目的端口号为叶子节点13的四层目的端口号。从骨干节点14到叶子节点13,探测报文的源MAC地址为骨干节点14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为叶子节点13的MAC地址,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四层源端口号以及四层目的端口号均与从叶子节点12到骨干节点14的探测报文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四层源端口号以及四层目的端口号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探测报文还包括生存周期(英文:time to live,缩写:TTL)字段,当探测报文在三层网络转发时,每转发一次探测报文的TTL字段中的TTL值就减一。相应的,探测报文的IP头校验字段(英文:checksum)的值和报文的校验字段(英文:CRC)的值会同步更新。
相应的,本领域技术人员都知道,与上述探测报文对应的响应报文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均与探测报文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相反,响应报文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均与探测报文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相反,响应报文的四层源端口号和四层目的端口号均与探测报文的四层源端口号和四层目的端口号相反。
S106、第二叶子节点分别通过第二叶子节点上的连接骨干节点的多条物理链路发送响应报文。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叶子节点根据其接收到的探测报文生成与该探测报文对应的响应报文后,第二叶子节点可将该响应报文从接收该探测报文的四层端口发送出去,即保证响应报文能够按照探测报文的传输路径返回第一叶子节点,如此能够保证第一叶子节点准确地计算第一叶子节点与第二叶子节点之间的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
S107、每个骨干节点接收第二叶子节点通过连接骨干节点的物理链路发送的响应报文。
S108、每个骨干节点分别通过连接第一叶子节点的物理链路向第一叶子节点发送其接收到的响应报文。
与S103类似,S108中,至少一个骨干节点中的每个骨干节点向第一叶子节点发送其接收到的响应报文时,可以采用对称哈希业务流量分配方法发送,即骨干节点接收到第一叶子节点发送的探测报文时,骨干节点记录其接收到探测报文的物理链路,然后骨干节点再将其接收到的多个响应报文按照与这些响应报文对应的探测报文传输的物理链路发送给第一叶子节点(即每个响应报文均按照与其对应的探测报文的传输路径原路返回到第一叶子节点)。如此,可以保证一个探测报文和与其对应的响应报文均在一条路径上传输,从而可以提高第一叶子节点计算第一叶子节点与第二叶子节点之间的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的准确率。
S109、第一叶子节点通过第一叶子节点上的多条物理链路接收每个骨干节点发送的响应报文。
S110、对于每条路径,第一叶子节点根据从该路径上接收到的多个响应报文,计算该路径的传输参数,以得到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
其中,同一路径上接收到的响应报文中包含的路径的标识相同;第一叶子节点上的多条物理链路属于不同的路径,第二叶子节点上的多条物理链路也属于不同的路径;第一叶子节点上的一条物理链路和第二叶子节点上的一条物理链路属于同一条路径,即示例性的,基于上述如图2所示的数据中心网络,第一叶子节点(例如叶子节点12)上的一条物理链路和第二叶子节点(例如叶子节点13)上的一条物理链路组成一条路径。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可以包括该路径的时延、该路径的抖动率以及该路径的丢包率中的至少一个。示例性的,在上述如图2所示的叶子节点12和叶子节点13之间总共有8条路径,具体为上述描述的路径1至路径8,第一叶子节点可分别根据其从这8条路径中的每条路径上接收到的响应报文,计算出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具体的,第一叶子节点可以根据其从路径1上接收到的响应报文,计算出路径1的传输参数;根据其从路径2上接收到的响应报文,计算出路径2的传输参数;……;根据其从路径8上接收到的响应报文,计算出路径8的传输参数。如此,第一叶子节点可以得到这8条路径的传输参数。
S111、第一叶子节点根据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在第一叶子节点上的多条物理链路上分配待传输的业务流量。
第一叶子节点计算出第一叶子节点和第二叶子节点之间的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之后,第一叶子节点可以根据这些路径的传输参数,合理地在第一叶子节点上的多条条物理链路上分配待传输的业务流量。
示例性的,假设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包括该路径的时延、该路径的抖动率以及该路径的丢包率。则第一叶子节点计算出每条路径的时延、每条路径的抖动率和每条路径的丢包率之后,第一叶子节点可以根据每条路径的时延、每条路径的抖动率和每条路径的丢包率,以及待传输的业务流量的实际传输需求,在第一叶子节点上的多条物理链路上分配待传输的业务流量。
例如,假设第一叶子节点与第二叶子节点之间有4条路径,分别为路径1、路径2、路径3和路径4。路径1的传输参数分别为:时延1、抖动率1和丢包率1;路径2的传输参数分别为:时延2、抖动率2和丢包率2;路径3的传输参数分别为时延3、抖动率3和丢包率3;路径4的传输参数分别为:时延4、抖动率4和丢包率4。其中,时延1和时延2大于预设的时延阈值,时延3和时延4小于该时延阈值;抖动率1大于预设的抖动率阈值,抖动率2、抖动率3和抖动率4小于该抖动率阈值;丢包率1、丢包率2和丢包率4小于预设的丢包率阈值,丢包率3大于该丢包率阈值。当待传输的业务对丢包率要求较高(即要求丢包率小于预设的丢包率阈值)时,第一叶子节点可将待传输的业务流量分配到路径1、路径2和路径4上传输(具体第一叶子节点可将待传输的业务流量分配到第一叶子节点上属于路径1、路径2和路径4的各条物理链路上传输)。
上述时延阈值、抖动率阈值和丢包率阈值均是根据实际的网络架构和网络的传输环境确定的,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自行设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由第一叶子节点通过第一叶子节点上的连接骨干节点的多条物理链路中的每条物理链路周期性地发送探测报文;并且对于每条物理链路,第一叶子节点通过该物理链路接收返回的响应报文,每个响应报文为通过该物理链路发送的探测报文到达第二叶子节点后由第二叶子节点回复的;然后对于每条路径,第一叶子节点根据从该路径上接收到的多个响应报文,计算该路径的传输参数,以得到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最后第一叶子节点再根据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在该多条物理链路上分配待传输的业务流量。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第一叶子节点可以通过发送探测报文探测到第一叶子节点与第二叶子节点之间所有路径的传输参数,因此第一叶子节点再根据这些路径的传输参数分配待传输的业务流量,不仅可以保证第一叶子节点上的各条物理链路之间达到业务流量的均衡,而且也能保证这些路径中各条路径上的其他物理链路也达到业务流量的均衡,从而能够保证源节点(例如第一叶子节点)和目的节点(例如第二叶子节点)之间的各条路径之间达到业务流量的均衡,进而保证报文不会丢失。
可选的,结合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中,上述S111具体可以包括:
第一叶子节点根据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确定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以及第一叶子节点根据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在第一叶子节点上的多条物理链路上分配待传输的业务流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叶子节点计算出第一叶子节点与第二叶子节点之间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之后,第一叶子节点可以根据这些路径的传输参数,确定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
示例性的,假设以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为丢包率为例,第一叶子节点计算出每条路径的丢包率之后,第一叶子节点可以确定丢包率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丢包率阈值的路径比较拥塞,丢包率小于该丢包率阈值的路径比较空闲,如此第一叶子节点可以确定丢包率大于或者等于该丢包率阈值的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较低,丢包率小于该丢包率阈值的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较高。例如,假设有2条路径,分别为路径1和路径2,路径1的丢包率为1%,路径2的丢包率为5%,预设的丢包率阈值为2%,则第一叶子节点可以确定路径1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为90%,路径2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为1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以及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的描述及举例,均是对其进行示例性的说明。即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对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以及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的选择及确定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定,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第一叶子节点确定出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之后,第一叶子节点可以根据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在第一叶子节点上的多条物理链路上分配待传输的业务流量。由于第一叶子节点确定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是第一叶子节点与第二叶子节点之间的所有路径(每条路径都包括多段物理链路)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因此第一叶子节点在传输待传输的业务流量时,可以按照这些业务流量分配比例,在第一叶子节点上的多条物理链路上分配相应的待传输的业务流量,如此不仅可以保证第一叶子节点上的每条物理链路之间达到业务流量的均衡,而且也能保证第一叶子节点与第二叶子节点之间的所有路径中各条路径上的其他物理链路也达到业务流量的均衡,进而防止报文在由第一叶子节点传输到第二叶子节点时丢失。
可选的,结合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中,在S109之后,S110之前,该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还可以包括:
针对每条路径,第一叶子节点根据接收到的响应报文中包含的路径的标识,确定从该路径上接收到的响应报文,得到该路径上接收到的多个响应报文。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同一条路径上接收到的响应报文中包含的路径的标识相同,因此第一叶子节点可以根据其接收到的响应报文中包含的路径的标识,分别确定出从每条路径上接收到的多个响应报文。
S110具体可以包括:
第一叶子节点根据从该路径上接收到的多个响应报文的报文特征,计算该路径的传输参数。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从每条路径上接收到的多个响应报文中每个响应报文的报文特征包括:该路径的标识、该响应报文的序列号、该响应报文的源IP地址、该响应报文的目的IP地址、该响应报文的四层源端口号、该响应报文的四层目的端口号、该响应报文到达所述第一叶子节点的时间以及与该响应报文对应的探测报文离开所述第一叶子节点的时间。
其中,每个响应报文中包括的路径的标识可以用于标识该响应报文是通过哪条路径传输的。该路径的标识可以由发送与该响应报文对应的探测报文的设备(例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叶子节点)的接口名称或该设备的接口标识,以及一个哈希值组成。
示例性的,该设备的接口名称可以为第一叶子节点中的某个接入交换机的名称;该设备的接口标识可以为第一叶子节点中的某个接入交换机的标识;该哈希值可以用于表示该路径中除第一叶子节点与骨干节点之间的物理链路之外的另一段物理链路,该哈希值是网络部署完成后,第一叶子节点根据其遍历的第一叶子节点与第二叶子节点之间的所有路径,通过哈希算法计算得到的。具体可参见上述S103中对该哈希值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路径的标识中包括一个哈希值只是以如图2所示的具有两层拓扑架构的数据中心网络为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对于具有三层或三层以上拓扑架构的数据中心网络,路径的标识中可以包括多个哈希值,每个哈希值分别对应该路径中除第一条物理链路(即探测报文经过的第一条物理链路)之外的其他物理链路中的一条物理链路。其实现原理与如图2所示的具有两层拓扑架构的数据中心网络的实现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由于从某条路径上接收到的响应报文,可以用于确定该路径的传输参数,因此第一叶子节点可以分别根据其确定的从每条路径上接收到的多个响应报文的报文特征,计算该路径的传输参数,如此第一叶子节点针对每条路径分别进行计算后,可以得到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时延可以由第一叶子节点计算发送一个探测报文到接收到与该探测报文对应的响应报文的时间差得到(具体可以为上述响应报文到达第一叶子节点的时间减去与该响应报文对应的探测报文离开第一叶子节点的时间得到);抖动率可以由第一叶子节点将相邻两个报文延迟时间差除以这两个报文的序列号差得到;丢包率可以由第一叶子节点将一段时间内第一叶子节点发送的探测报文的数量与第一叶子节点接收到的响应报文的数量差除以第一叶子节点发送的探测报文的数量得到。
具体的,为了提高计算精度,上述时延也可以由第一叶子节点统计一段时间内时延的平均值得到;上述抖动率也可以由第一叶子节点统计一段时间内抖动率的平均值得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第一叶子节点计算时延所涉及到的响应报文到达第一叶子节点的时间以及与该响应报文对应的探测报文离开第一叶子节点的时间均可以携带在响应报文中。例如,第一叶子节点在发送探测报文时可以在该探测报文中增加一个时间戳,用于指示该探测报文离开第一叶子节点的时间;第一叶子节点在接收到响应报文后也可以再在该响应报文中增加一个时间戳,用于指示该响应报文到达第一叶子节点的时间。
相应的,上述第一叶子节点计算抖动率时涉及到的相邻两个报文延迟时间差可以由这两个报文的时延相减得到;这两个报文的序列号是由第一叶子节点在发送探测报文时为探测报文添加的,每个报文的序列号用于唯一标识该报文,每个报文的序列号可以携带在该报文中。
相应的,上述第一叶子节点计算丢包率时涉及到的第一叶子节点一段时间内发送的探测报文的数量与第一叶子节点接收到的响应报文的数量可以由第一叶子节点统计得到。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中,上述第一叶子节点根据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确定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具体可以包括:
第一叶子节点对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分别进行量化;以及第一叶子节点根据量化后的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确定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
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实现和计算,第一叶子节点计算出第一叶子节点和第二叶子节点之间的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后,第一叶子节点可先对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分别进行量化,然后第一叶子节点根据量化后的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确定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叶子节点对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进行量化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下面以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例,对第一叶子节点对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进行量化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假设第一叶子节点与第二叶子节点之间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均包括该路径的时延、该路径的抖动率和该路径的丢包率,那么可以预先设置一个时延与时延量化值的对应关系、抖动率与抖动率量化值的对应关系,以及丢包率与丢包率量化值的对应关系,在第一叶子节点计算出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之后,第一叶子节点可以根据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和这些对应关系,确定出对每条路径的各个传输参数量化后的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时延与时延量化值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下述表1来表示,抖动率与抖动率量化值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下述表2来表示,丢包率与丢包率量化值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下述表3来表示。
表1
时延(μs) 时延量化值
0~1.5 0
1.5~3.0 1
3.0~6.0 2
6.0~15.0 3
15.0~30.0 4
30.0~50.0 5
50.0~100.0 6
>100.0 7
示例性的,参照表1,若第一叶子节点计算出某条路径的时延为7.0μs,则第一叶子节点可将该时延量化为3。
表2
抖动率(μs) 抖动率量化值
0~1.0 0
1.0~2.0 1
2.0~8.0 2
8.0~32.0 3
32.0~128.0 4
128.0~512.0 5
512.0~1024.0 6
>1024.0 7
示例性的,参照表2,若第一叶子节点计算出某条路径的抖动率为7.0μs,则第一叶子节点可将该抖动率量化为2。
表3
丢包率(10-6) 丢包率量化值
<1 0
<10 1
<100 2
<1000 3
<10000 4
<100000 5
<500000 6
≥500000 7
示例性的,参照表3,若第一叶子节点计算出某条路径的丢包率为10000×10-6=0.01(即1%),则第一叶子节点可将该抖动率量化为4。
其中,实际应用中,时延量化值、抖动率量化值和丢包率量化值均可以用三个比特表示。例如,0可以表示为000;1可以表示为001;2可以表示为010;3可以表示为011;4可以表示为100;5可以表示为101;6可以表示为110;7可以表示为111。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叶子节点根据量化后的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确定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的方法可以为下述的一种:
(1)第一叶子节点以路径为单位,将每条路径量化后的各个传输参数相加,得到每条路径的总传输参数;第一叶子节点再根据每条路径的总传输参数,确定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
示例性的,假设有3条路径,分别为路径1、路径2和路径3;3条路径中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分别包括时延、抖动率和丢包率;且路径1的时延量化值为2,路径1的抖动率量化值为5,路径1的丢包率量化值为3;路径2的时延量化值为5,路径2的抖动率量化值为2,路径2的丢包率量化值为0;路径3的时延量化值为3,路径3的抖动率量化值为0,路径3的丢包率量化值为2。则第一叶子节点可将路径1的时延量化值、路径1的抖动率量化值和路径1的丢包率量化值相加得到路径1的总传输参数(即2+5+3=10);并将路径2的时延量化值、路径2的抖动率量化值和路径2的丢包率量化值相加得到路径2的总传输参数(即5+2+0=7);以及将路径3的时延量化值、路径3的抖动率量化值和路径3的丢包率量化值相加得到路径3的总传输参数(即3+0+2=5);然后第一叶子节点再根据路径1的总传输参数、路径2的总传输参数和路径3的总传输参数,确定路径1、路径2和路径3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如此可以保证路径1、路径2和路径3都能够达到业务流量的均衡。
(2)第一叶子节点以路径为单位,将每条路径量化后的各个传输参数的3个比特拼接成一个序列,该序列的值即可表示每条路径的总传输参数;第一叶子节点再根据每条路径的总传输参数,确定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
示例性的,假设有3条路径,分别为路径1、路径2和路径3;3条路径中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分别包括时延、抖动率和丢包率;且路径1的时延量化值为2(表示为010),路径1的抖动率量化值为5(表示为101),路径1的丢包率量化值为3(表示为011);路径2的时延量化值为5(表示为101),路径2的抖动率量化值为2(表示为010),路径2的丢包率量化值为0(表示为000);路径3的时延量化值为3(表示为011),路径3的抖动率量化值为0(表示为000),路径3的丢包率量化值为2(表示为010)。则第一叶子节点可将路径1的时延量化值的3个比特、路径1的抖动率量化值的3个比特和路径1的丢包率量化值的3个比特拼接成一个序列得到路径1的总传输参数(即010101011=171);并将路径2的时延量化值的3个比特、路径2的抖动率量化值的3个比特和路径2的丢包率量化值的3个比特拼接成一个序列得到路径2的总传输参数(即101010000=336),以及将路径3的时延量化值的3个比特、路径3的抖动率量化值的3个比特和路径3的丢包率量化值的3个比特拼接成一个序列得到路径3的总传输参数(即011000010=200),然后第一叶子节点再根据路径1的总传输参数、路径2的总传输参数和路径3的总传输参数,确定路径1、路径2和路径3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如此可以保证路径1、路径2和路径3都能够达到业务流量的均衡。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叶子节点根据路径1的总传输参数、路径2的总传输参数和路径3的总传输参数,确定路径1、路径2和路径3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具体包括:第一叶子节点根据路径1的总传输参数、路径2的总传输参数和路径3的总传输参数,确定路径1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第一叶子节点根据路径1的总传输参数、路径2的总传输参数和路径3的总传输参数,确定路径2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以及第一叶子节点根据路径1的总传输参数、路径2的总传输参数和路径3的总传输参数,确定路径3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
具体的,第一叶子节点根据路径1的总传输参数、路径2的总传输参数和路径3的总传输参数,确定路径1、路径2和路径3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的具体实现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选择相应的算法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例如,假设上述(1)中路径1的总传输参数为10;路径2的总传输参数为7;路径3的总传输参数为5,则第一叶子节点可以计算出10、7和5所占的百分比,然后按照该百分比确定路径1、路径2和路径3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由于路径1的总传输参数最大,路径2的总传输参数次之,路径3的总传输参数最小,因此第一叶子节点可认为路径1的传输性能最差,路径2的传输性能次之,路径3的传输性能最好,这样第一叶子节点可确定路径1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最小,路径2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次之,路径3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最大,如此,由于可以根据各条路径的传输参数获知各条路径的传输性能,因此根据各条路径的传输参数确定各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可以保证各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达到均衡。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叶子节点可以只执行一次上述如图3所示的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具体的,当第一叶子节点计算出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时,可以由用户将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配置在第一叶子节点中,若第一叶子节点需要传输业务,则第一叶子节点可以根据预先配置的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在第一叶子节点上的各条物理链路上分配待传输的业务流量。或者,当第一叶子节点根据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确定出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时,可以由用户将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配置在第一叶子节点中,若第一叶子节点需要传输业务,则第一叶子节点可以根据预先配置的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在第一叶子节点上的各条物理链路上分配待传输的业务流量。如此也能够保证第一叶子节点和第二叶子节点之间的各条路径之间达到业务流量的均衡,进而保证报文不会丢失。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的第一叶子节点只执行一次上述如图3所示的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只适用于数据中心网络的架构基本固定,不会有较大变化(即数据中心网络部署完成后,其架构不会有较大的变化)的应用场景。
可选的,对于数据中心网络的架构动态变化的应用场景,第一叶子节点可以循环执行上述如图3所示的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具体的,第一叶子节点可以不断循环执行上述如图3所示的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或者第一叶子节点可以以一个固定周期循环执行上述如图3所示的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定,本发明不作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由于第一叶子节点可以通过发送探测报文探测到第一叶子节点与第二叶子节点之间所有路径的传输参数,因此第一叶子节点根据这些路径的传输参数分配待传输的业务流量,不仅可以保证第一叶子节点上的各条物理链路之间达到业务流量的均衡,而且也能保证这些路径中各条路径上的其他物理链路也达到业务流量的均衡,从而能够保证源节点(例如第一叶子节点)和目的节点(例如第二叶子节点)之间的各条路径之间达到业务流量的均衡,进而保证报文不会丢失。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流量的分配装置,所述分配装置为第一叶子节点,所述分配装置用于执行以上方法中的第一叶子节点所执行的步骤。所述分配装置可以包括相应步骤所对应的模块。示例的,所述分配装置可以包括:
发送单元20,用于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叶子节点上的连接骨干节点的多条物理链路中的每条物理链路周期性地发送探测报文;接收单元21,用于对于每条物理链路,通过所述物理链路接收返回的响应报文,所述响应报文为通过所述物理链路发送的探测报文到达第二叶子节点后由所述第二叶子节点回复的;计算单元22,用于对于每条路径,根据所述接收单元21从所述路径上接收到的多个响应报文,计算所述路径的传输参数,以得到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其中,同一路径上接收到的响应报文中包含的路径的标识相同,每条路径包括至少两段物理链路,所述多条物理链路属于不同的路径;分配单元23,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单元22计算的所述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在所述多条物理链路上分配待传输的业务流量。
可选的,所述分配单元2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单元22计算的所述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确定所述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并根据所述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在所述多条物理链路上分配所述待传输的业务流量。
可选的,所述路径的传输参数包括所述路径的时延、所述路径的抖动率以及所述路径的丢包率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的,结合图4,如图5所示,所述分配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24,
所述确定单元24,用于在所述计算单元22根据从所述路径上接收到的多个响应报文,计算所述路径的传输参数之前,根据所述接收单元21接收到的响应报文中包含的路径的标识,确定从所述路径上接收到的响应报文,得到从所述路径上接收到的多个响应报文;所述计算单元2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确定单元24确定的从所述路径上接收到的多个响应报文的报文特征,计算所述路径的传输参数。
可选的,所述接收单元21从所述路径上接收到的多个响应报文中每个响应报文的报文特征包括:所述路径的标识、所述响应报文的序列号、所述响应报文的源网际互连协议IP地址、所述响应报文的目的IP地址、所述响应报文的四层源端口号、所述响应报文的四层目的端口号、所述响应报文到达所述第一叶子节点的时间以及与所述响应报文对应的探测报文离开所述第一叶子节点的时间。
可选的,所述分配单元23,具体用于对所述计算单元22计算的所述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分别进行量化;并根据量化后的所述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确定所述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分配装置/所述第一叶子节点可以为交换机、所述第二叶子节点和所述骨干节点也可以为交换机。具体的,第一叶子节点和第二叶子节点可以作为两层叶子-骨干拓扑架构的数据中心网络中的叶子交换机,骨干节点可以为两层叶子-骨干拓扑架构的数据中心网络中的骨干交换机。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的分配装置可对应于上述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的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中的第一叶子节点,并且本实施例的分配装置中的各个模块的划分和/或功能等均是为了实现如图3所示的方法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流量的分配装置,该分配装置为第一叶子节点,由于第一叶子节点可以通过发送探测报文探测到第一叶子节点与第二叶子节点之间所有路径的传输参数,因此第一叶子节点再根据这些路径的传输参数分配待传输的业务流量,不仅可以保证第一叶子节点上的各条物理链路之间达到业务流量的均衡,而且也能保证这些路径中各条路径上的其他物理链路也达到业务流量的均衡,从而能够保证源节点(例如第一叶子节点)和目的节点(例如第二叶子节点)之间的各条路径之间达到业务流量的均衡,进而保证报文不会丢失。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流量的分配装置,所述分配装置为第一叶子节点,所述第一叶子节点为交换机(具体的该交换机可以作为两层叶子-骨干拓扑架构的数据中心网络中的叶子交换机),所述交换机包括处理器30、接口电路31、存储器32和系统总线33。
所述存储器3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30、所述接口电路31和所述存储器32通过所述系统总线33相互连接,当所述交换机运行时,所述处理器30执行所述存储器32存储的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以使所述交换机执行如图3所示的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具体的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可参见上述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可以包括所述存储器32。
所述处理器30可以为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缩写:CPU)。所述处理器30还可以为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英文: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处理器30可以为专用处理器,该专用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芯片、射频处理芯片等中的至少一个。进一步地,该专用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具有交换机其他专用处理功能的芯片。
所述存储器3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 memory,缩写:RAM);所述存储器32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缩写:ROM),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 memory),硬盘(英文:hard disk 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英文:solid-state drive,缩写:SSD);所述存储器32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所述系统总线33可以包括数据总线、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信号状态总线等。本实施例中为了清楚说明,在图6中将各种总线都示意为系统总线33。
所述接口电路31具体可以是交换机上的收发器。该收发器可以为无线收发器。所述处理器30通过所述接口电路31与其他设备,例如其他交换机之间进行报文的收发。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如图3所示的方法流程中的各步骤均可以通过硬件形式的处理器30执行存储器32中存储的软件形式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叶子节点和所述骨干节点也可以为交换机。具体的,第二叶子节点可以作为两层叶子-骨干拓扑架构的数据中心网络中的叶子交换机,骨干节点可以为两层叶子-骨干拓扑架构的数据中心网络中的骨干交换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流量的分配装置,该分配装置为第一叶子节点,该第一叶子节点为交换机,由于该交换机可以通过发送探测报文探测到该交换机与其他交换机之间所有路径的传输参数,因此该交换机再根据这些路径的传输参数分配待传输的业务流量,不仅可以保证该交换机上的各条物理链路之间达到业务流量的均衡,而且也能保证这些路径中各条路径上的其他物理链路也达到业务流量的均衡,从而能够保证该交换机和其他交换机之间的各条路径之间达到业务流量的均衡,进而保证报文不会丢失。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所述存储介质是非短暂性(英文:non-transitory)介质,包括:快闪存储器、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方法包括:
第一叶子节点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叶子节点上的连接骨干节点的多条物理链路中的每条物理链路周期性地发送探测报文;
对于每条物理链路,所述第一叶子节点通过所述物理链路接收返回的响应报文,每个响应报文为通过所述物理链路发送的探测报文到达第二叶子节点后由所述第二叶子节点回复的;
对于每条路径,所述第一叶子节点根据从所述路径上接收到的多个响应报文,计算所述路径的传输参数,以得到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其中,同一路径上接收到的响应报文中包含的路径的标识相同,每条路径包括至少两段物理链路,所述多条物理链路属于不同的路径;
所述第一叶子节点根据所述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在所述多条物理链路上分配待传输的业务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子节点根据所述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在所述多条物理链路上分配待传输的业务流量,包括:
所述第一叶子节点根据所述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确定所述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
所述第一叶子节点根据所述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在所述多条物理链路上分配所述待传输的业务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路径的传输参数包括所述路径的时延、所述路径的抖动率以及所述路径的丢包率中的至少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子节点根据从所述路径上接收到的多个响应报文,计算所述路径的传输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叶子节点根据接收到的响应报文中包含的路径的标识,确定从所述路径上接收到的响应报文,得到从所述路径上接收到的多个响应报文;
所述第一叶子节点根据从所述路径上接收到的多个响应报文,计算所述路径的传输参数,包括:
所述第一叶子节点根据从所述路径上接收到的多个响应报文的报文特征,计算所述路径的传输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路径上接收到的多个响应报文中的每个响应报文的报文特征包括:所述路径的标识、所述响应报文的序列号、所述响应报文的源网际互连协议IP地址、所述响应报文的目的IP地址、所述响应报文的四层源端口号、所述响应报文的四层目的端口号、所述响应报文到达所述第一叶子节点的时间以及与所述响应报文对应的探测报文离开所述第一叶子节点的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子节点根据所述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确定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包括:
所述第一叶子节点对所述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分别进行量化;
所述第一叶子节点根据量化后的所述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确定所述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
7.一种业务流量的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装置为第一叶子节点,所述分配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叶子节点上的连接骨干节点的多条物理链路中的每条物理链路周期性地发送探测报文;
接收单元,用于对于每条物理链路,通过所述物理链路接收返回的响应报文,所述响应报文为通过所述物理链路发送的探测报文到达第二叶子节点后由所述第二叶子节点回复的;
计算单元,用于对于每条路径,根据所述接收单元从所述路径上接收到的多个响应报文,计算所述路径的传输参数,以得到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其中,同一路径上接收到的响应报文中包含的路径的标识相同,每条路径包括至少两段物理链路,所述多条物理链路属于不同的路径;
分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单元计算的所述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在所述多条物理链路上分配待传输的业务流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计算单元计算的所述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确定所述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并根据所述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在所述多条物理链路上分配所述待传输的业务流量。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路径的传输参数包括所述路径的时延、所述路径的抖动率以及所述路径的丢包率中的至少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计算单元根据从所述路径上接收到的多个响应报文,计算所述路径的传输参数之前,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响应报文中包含的路径的标识,确定从所述路径上接收到的响应报文,得到从所述路径上接收到的多个响应报文;
所述计算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从所述路径上接收到的多个响应报文的报文特征,计算所述路径的传输参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从所述路径上接收到的多个响应报文中每个响应报文的报文特征包括:所述路径的标识、所述响应报文的序列号、所述响应报文的源网际互连协议IP地址、所述响应报文的目的IP地址、所述响应报文的四层源端口号、所述响应报文的四层目的端口号、所述响应报文到达所述第一叶子节点的时间以及与所述响应报文对应的探测报文离开所述第一叶子节点的时间。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单元,具体用于对所述计算单元计算的所述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分别进行量化;并根据量化后的所述每条路径的传输参数,确定所述每条路径上的业务流量分配比例。
13.一种业务流量的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装置为第一叶子节点,所述第一叶子节点为交换机,所述交换机包括处理器、接口电路、存储器和系统总线;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所述接口电路和所述存储器通过所述系统总线相互连接,当所述交换机运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以使所述交换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分配方法。
CN201610051922.4A 2016-01-26 2016-01-26 一种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9983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51922.4A CN106998302B (zh) 2016-01-26 2016-01-26 一种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JP2018557175A JP6608545B2 (ja) 2016-01-26 2017-01-09 サービストラヒック分配方法及び装置
PCT/CN2017/070658 WO2017128945A1 (zh) 2016-01-26 2017-01-09 一种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EP17743560.9A EP3393094A4 (en) 2016-01-26 2017-01-09 Method and device for allocating service traffic
US16/045,373 US10735323B2 (en) 2016-01-26 2018-07-25 Service traffic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51922.4A CN106998302B (zh) 2016-01-26 2016-01-26 一种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98302A true CN106998302A (zh) 2017-08-01
CN106998302B CN106998302B (zh) 2020-04-14

Family

ID=59397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51922.4A Active CN106998302B (zh) 2016-01-26 2016-01-26 一种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735323B2 (zh)
EP (1) EP3393094A4 (zh)
JP (1) JP6608545B2 (zh)
CN (1) CN106998302B (zh)
WO (1) WO2017128945A1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1015A (zh) * 2018-05-24 2018-11-23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广播方法和装置
CN109194575A (zh) * 2018-08-23 2019-01-11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9600322A (zh) * 2019-01-11 2019-04-09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电力骨干通信网的流量负载均衡控制方法
CN109802879A (zh) * 2019-01-31 2019-05-24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路由方法及装置
WO2019218786A1 (zh) * 2018-05-17 2019-11-21 北京大米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隧道技术的路由探测方法、路由节点和中心服务器
WO2020063339A1 (zh) * 2018-09-25 2020-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869163A (zh) * 2018-03-19 2020-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故障检测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0244486A1 (zh) * 2019-06-04 2020-1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分担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12152872A (zh) * 2020-08-31 2020-12-29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亚健康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2491700A (zh) * 2020-12-14 2021-03-12 成都颜创启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路径调整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91702A (zh) * 2020-11-17 2021-03-12 广州西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vpp路由器的多链路智能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12787925A (zh) * 2020-10-12 2021-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拥塞信息收集方法、确定最优路径方法、网络交换机
CN114448865A (zh) * 2021-12-23 2022-05-06 东莞市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报文的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18284B1 (ko) * 2017-03-14 2021-10-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데이터 전송 경로의 혼잡 탐지 방법 및 장치
US10419539B2 (en) 2017-05-19 2019-09-17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Data transfer path selection
US10848413B2 (en) 2017-07-12 2020-11-24 Nicira, Inc. Self-expansion of a layer 3 network fabric
US11334546B2 (en) * 2019-05-31 2022-05-17 Cisco Technology, Inc. Selecting interfaces for device-group identifiers
CN112583729B (zh) * 2019-09-27 2023-1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径的流量分配方法、网络设备及网络系统
CN113079090A (zh) 2020-01-06 2021-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传输的方法、节点和系统
US11811638B2 (en) * 2021-07-15 2023-11-07 Juniper Networks, Inc. Adaptable software defined wide area network application-specific probing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57514A (ja) * 2003-08-05 2005-03-03 Nec Corp マルチホーミング負荷分散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01335689A (zh) * 2007-06-26 2008-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跟踪路由的实现方法及设备
US20100149979A1 (en) * 2008-12-11 2010-06-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adaptive load sharing to balance network traffic
US8203954B1 (en) * 2005-05-09 2012-06-19 Cisco Technology, Inc. Link policy routing based on link utilization
JP2012124720A (ja) * 2010-12-08 2012-06-28 Fujitsu Ltd 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US20130259049A1 (en) * 2012-02-09 2013-10-03 Marvell Israel (M.I.S.L) Ltd. Clock synchronization using multiple network paths
CN104092628A (zh) * 2014-07-23 2014-10-0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分配方法和网络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12896B1 (en) * 1998-04-20 2006-03-14 Alcatel Dedicated bandwidth data communication switch backplane
US7154858B1 (en) * 1999-06-30 2006-12-26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latency of a selected path of a computer network
US6662223B1 (en) * 1999-07-01 2003-12-09 Cisco Technology, Inc. Protocol to coordinate network end points to measure network latency
JP2001298482A (ja) * 2000-04-13 2001-10-26 Nec Corp 分散型障害回復装置及びシステムと方法並びに記録媒体
US8675502B2 (en) * 2008-01-30 2014-03-18 Cisco Technology, Inc. Relative one-way delay measurements over multiple paths between devices
JP5789947B2 (ja) * 2010-10-04 2015-10-07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データ転送装置
CN102118319B (zh) * 2011-04-06 2013-09-1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流量负载均衡方法和装置
US9898317B2 (en) * 2012-06-06 2018-02-20 Juniper Networks, Inc. Physical path determination for virtual network packet flows
JP6101114B2 (ja) * 2013-03-01 2017-03-22 日本放送協会 パケット伝送装置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US9325622B2 (en) * 2013-12-03 2016-04-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utonomic traffic load balancing in link aggregation groups
CN104796346B (zh) * 2014-01-16 2018-11-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实现l3vpn业务负载分担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825839B (zh) * 2014-03-17 2017-12-29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聚合链路的报文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4363181B (zh) * 2014-08-28 2018-05-0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流量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0218629B1 (en) * 2014-12-23 2019-02-26 Juniper Networks, Inc. Moving packet flows between network paths
CN105119778B (zh) * 2015-09-09 2018-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测量时延的方法和设备
US9923828B2 (en) * 2015-09-23 2018-03-20 Cisco Technology, Inc. Load balancing with flowlet granularity
CN106921456B (zh) * 2015-12-24 2018-06-19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基于ptp协议的多跳无线回程网络时间同步误差补偿方法
CN107547418B (zh) * 2016-06-29 2019-07-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拥塞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634912B (zh) * 2016-07-19 2020-04-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0715446B2 (en) * 2016-09-12 2020-07-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ata center load balancing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57514A (ja) * 2003-08-05 2005-03-03 Nec Corp マルチホーミング負荷分散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US8203954B1 (en) * 2005-05-09 2012-06-19 Cisco Technology, Inc. Link policy routing based on link utilization
CN101335689A (zh) * 2007-06-26 2008-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跟踪路由的实现方法及设备
US20100149979A1 (en) * 2008-12-11 2010-06-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adaptive load sharing to balance network traffic
JP2012124720A (ja) * 2010-12-08 2012-06-28 Fujitsu Ltd 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US20130259049A1 (en) * 2012-02-09 2013-10-03 Marvell Israel (M.I.S.L) Ltd. Clock synchronization using multiple network paths
CN104092628A (zh) * 2014-07-23 2014-10-0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分配方法和网络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OHAMMAD ALIZADEH, TOM EDSALL, SARANG DHARMAPURIKAR ET AL: "CONGA: Distributed Congestion-Aware Load Balancing for Datacenters", 《SIGCOMM 2014,ACM》 *
WATANABE MASAMI: "load balancing function", 《TOSHIBA TECHNOLOGY BULLETIN》 *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69163A (zh) * 2018-03-19 2020-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故障检测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869163B (zh) * 2018-03-19 2022-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故障检测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9218786A1 (zh) * 2018-05-17 2019-11-21 北京大米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隧道技术的路由探测方法、路由节点和中心服务器
CN108881015B (zh) * 2018-05-24 2021-04-27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广播方法和装置
CN108881015A (zh) * 2018-05-24 2018-11-23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广播方法和装置
CN109194575A (zh) * 2018-08-23 2019-01-11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选择方法及装置
WO2020063339A1 (zh) * 2018-09-25 2020-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600322A (zh) * 2019-01-11 2019-04-09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电力骨干通信网的流量负载均衡控制方法
CN109802879A (zh) * 2019-01-31 2019-05-24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路由方法及装置
CN109802879B (zh) * 2019-01-31 2021-05-2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路由方法及装置
WO2020244486A1 (zh) * 2019-06-04 2020-1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分担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12152872A (zh) * 2020-08-31 2020-12-29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亚健康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2152872B (zh) * 2020-08-31 2022-05-27 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亚健康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2787925A (zh) * 2020-10-12 2021-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拥塞信息收集方法、确定最优路径方法、网络交换机
CN112491702A (zh) * 2020-11-17 2021-03-12 广州西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vpp路由器的多链路智能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12491700A (zh) * 2020-12-14 2021-03-12 成都颜创启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路径调整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48865A (zh) * 2021-12-23 2022-05-06 东莞市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报文的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48865B (zh) * 2021-12-23 2024-01-02 东莞市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报文的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735323B2 (en) 2020-08-04
JP2019503153A (ja) 2019-01-31
US20180331955A1 (en) 2018-11-15
CN106998302B (zh) 2020-04-14
JP6608545B2 (ja) 2019-11-20
EP3393094A1 (en) 2018-10-24
EP3393094A4 (en) 2018-12-19
WO2017128945A1 (zh) 2017-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98302A (zh) 一种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JP7417825B2 (ja) スライスベースルーティング
CN104335537B (zh) 用于层2多播多路径传送的系统和方法
CN105450555B (zh) 一种片上网络系统,及片上网络通信链路的建立方法
CN105144627B (zh) 操作网络节点以负载均衡的技术
CN106559324A (zh) 一种基于等价多路径转发报文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6105130A (zh) 携带熵头的源路由
CN111490937B (zh) 一种建立跨域转发路径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206753A (zh) 一种检测时延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JP7250871B2 (ja) 伝送パスを決定する方法およびノード
CN106656843A (zh) 一种负载分担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03200100A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和设备
CN103825834A (zh) 一种evi中调整流量负载分担的方法及网络交换装置
CN105052092A (zh) 具有孤立端口的多节点虚拟交换机中的路径优化
CN102970240A (zh) 一种spb网络中的流量均衡方法及设备
US20030156536A1 (en) Node, an optical/electrical path integrated network using the node, and a program which controls the node
CN106900174A (zh) 无线局域网网状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035741B (zh) 一种环形拓扑网络中单播报文的转发方法及设备
CN102158422A (zh) 一种用于二层环网中的报文转发的方法和设备
US10205661B1 (en) Control messages for scalable satellite device clustering control in a campus network
CN105814850A (zh) 路由数据包的方法、节点和通信系统
CN117176546A (zh) 故障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CN113595809B (zh) 流量监控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5900383B (zh) 通信系统、控制节点和通信方法
CN106936651A (zh) 一种数据流的确定方法及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7

Address after: No. 1-9, 24th Floor, Unit 2, Building 1, No. 28, North Section of Tianfu Avenue, High tech Zone,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610000

Patentee after: Sichuan Huakun Zheny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