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1015B - 一种报文广播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报文广播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81015B
CN108881015B CN201810510508.4A CN201810510508A CN108881015B CN 108881015 B CN108881015 B CN 108881015B CN 201810510508 A CN201810510508 A CN 201810510508A CN 108881015 B CN108881015 B CN 1088810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leaf node
node
local
im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105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81015A (zh
Inventor
刘昱
王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51050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810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81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10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810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10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2Flo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5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multipoint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2Miscellaneous aspects
    • H04L47/825Involving tunnels, e.g. MP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报文广播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应用于本端Leaf节点,该方法为:针对待广播报文,确定本端Leaf节点至远端Leaf节点之间的、用于转发该待广播报文的VXLAN隧道;将确定出的VXLAN隧道的目的IP地址与预先记录的IP地址列表进行匹配;当该远端Leaf节点为DR系统的成员节点时,IP地址列表记录有该远端Leaf节点的组IP地址;针对匹配该IP地址列表的目的IP地址,将该待广播报文通过该目的IP地址对应的VXLAN隧道进行转发。该方法能够减少Leaf节点对广播报文的头端复制工作,提高Leaf节点的工作效率,解决DRNI无peerlink组网中存在的BUM报文泛洪多份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报文广播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报文广播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DRNI(Distributed Resilient Network Interconnect,分布式弹性网络互连)是一种跨设备链路聚合技术,将两台物理设备在聚合层面虚拟成一台设备来实现跨设备链路聚合,从而提供设备级冗余保护和流量负载分担。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报文广播方法和装置,用以解决DRNI无peerlink组网内广播报文接收多份的问题。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报文广播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本端Leaf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针对待广播报文,确定本端Leaf节点至远端Leaf节点之间的、用于转发所述待广播报文的VXLAN隧道;
将确定出的VXLAN隧道的目的IP地址与预先记录的IP地址列表进行匹配;当所述远端Leaf节点为DR系统的成员节点时,所述IP地址列表记录有所述远端Leaf节点的组IP地址;
针对匹配所述IP地址列表的目的IP地址,将所述待广播报文通过该目的IP地址对应的VXLAN隧道进行转发。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报文广播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本端Leaf节点,所述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包括:
隧道确定单元,用于针对待广播报文,确定本端Leaf节点至远端Leaf节点之间的、用于转发所述待广播报文的VXLAN隧道;
匹配单元,用于将确定出的VXLAN隧道的目的IP地址与预先记录的IP地址列表进行匹配;当所述远端Leaf节点为DR系统的成员节点时,所述IP地址列表记录有所述远端Leaf节点的组IP地址;
报文转发单元,用于针对匹配所述IP地址列表的目的IP地址,将所述待广播报文通过该目的IP地址对应的VXLAN隧道进行转发。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包括通信接口、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所述通信接口、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总线相互连接;所述处理器通过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逻辑指令,执行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报文广播方法。
本申请能够减少Leaf节点对广播报文的头端复制工作,提高Leaf节点的工作效率,以及能够解决DRNI无peerlink组网中存在的BUM报文泛洪多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DRNI无peerlink组网的示意图;
图2a至图2d是现有技术中DRNI无peerlink组网内的报文广播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广播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MP_REACH_NLRI属性包括的主要字段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DRNI无peerlink组网内的报文广播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功能模块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6所示装置的硬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描述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之前,先介绍一种DRNI无peerlink(对等链路,一种物理链路)组网:
参见图1,为一种DRNI无peerlink组网,该组网采用了“骨干(Spine)节点+叶子(Leaf)节点”架构,其中Leaf节点负责接入主机,Spine节点负责连接Leaf节点。
图1中,Leaf1节点和Leaf2节点使能DRNI协议,二者组成一个DR(DistributedRelay,分布式聚合)系统;Leaf3节点未使能DRNI协议。Leaf1节点和Leaf2节点之间不再有peerlink,而是建立一条专用的隧道(tunnel)来实现peerlink的功能,本申请将这条tunnel称之为IPL(Intra-Portal Link,内部控制链路)tunnel。Leaf1节点上建立的IPLtunnel默认绑定Leaf1节点上全部的VXLAN(Virtual eXtensible Local Area Network,可扩展虚拟局域网络),Leaf2节点上建立的IPL tunnel默认绑定Leaf2节点上全部的VXLAN。
由于IPL tunnel的存在,组成DR系统的Leaf1节点和Leaf2节点分别各自有1个实IP地址,Leaf1节点和Leaf2节点作为一个DR系统整体具有1个共同的虚IP地址;而Leaf3节点由于不属于任何DR系统,故只有1个IP地址。所谓实IP地址,为DR系统的两个成员节点各自环回口的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地址,即该两个成员节点作为两个独立的物理节点时对外体现的IP地址;所谓虚IP地址,也可称为组(Group)IP地址,为DR系统的两个成员节点共有环回口的IP地址,即该两个成员节点对外体现出一台逻辑节点时该逻辑节点的IP地址。
图1中,各Leaf节点上的tunnel情况如下:
Leaf1节点上存在如下两个隧道:
IPL tunnel_1:到Leaf2节点的IPL tunnel,源IP地址为Leaf1节点的实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Leaf2节点的实IP地址;
tunnel_2:到Leaf3节点的tunnel,源IP地址为Leaf1/Leaf2(如无特殊说明,本文中使用的“/”均表示“和/或”)节点的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Leaf3节点的IP地址。
Leaf2节点上存在如下两个隧道:
tunnel_2:到Leaf3节点的tunnel,源IP地址为Leaf1/Leaf2节点的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Leaf3节点的IP地址;
IPL tunnel_3:到Leaf1节点的IPL tunnel,源IP地址为Leaf2节点的实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Leaf1节点的实IP地址。
Leaf3节点上存在如下三个隧道:
tunnel_4:到Leaf1节点的tunnel,源IP地址为Leaf3节点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Leaf1节点的实IP地址;
tunnel_5:到Leaf2节点的tunnel,源IP地址为Leaf3节点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Leaf2节点的实IP地址;
tunnel_6:到Leaf1节点和Leaf2节点组成的DR系统的tunnel,源IP地址为Leaf3节点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Leaf1/Leaf2节点的组IP地址。
基于图1所示的组网,如图2a所示,假设有主机1双归属接入Leaf1节点和Leaf2节点,主机2单接入Leaf2节点,主机3单接入Leaf3节点,主机1、主机2和主机3接入同一个VXLAN网络。基于此,现有的报文广播路径是:
当主机1发出BUM(Broadcast&Unknown-unicast&Multicast,广播&未知单播&组播)报文时(本公开中也称BUM报文为待广播报文),该BUM报文可以负载分担至Leaf1节点或Leaf2节点。如果该BUM报文负载分担到Leaf1节点,则Leaf1节点可以复制一份BUM报文通过上述tunnel_2发送给Leaf3节点;以及,Leaf1节点可以复制一份BUM报文通过上述IPLtunnel_1发送给Leaf2节点,以此保证Leaf2节点下的单挂主机(如主机2)可以正常接收该BUM报文。如图2b所示,当主机1发出BUM报文时,如果该BUM报文负载分担到Leaf2节点,则Leaf2节点同样复制一份BUM报文通过tunnel_2发送给Leaf3节点,以及复制一份通过IPLtunnel_3发送给Leaf1节点。
如图2c所示,当主机2发出BUM报文时,该BUM报文进入Leaf2节点。Leaf2节点可以复制一份BUM报文通过tunnel_2发送给Leaf3节点,以及复制一份通过IPL tunnel_3发送给Leaf1节点。
当主机3发出BUM报文时,该BUM报文进入Leaf3节点,Leaf3节点可以复制三份BUM报文分别通过tunnel_4、tunnel_5和tunnel_6发送出去,如图2d所示。在这一场景下,双归接入Leaf1和Leaf2节点的主机1,以及单独接入Leaf2节点的主机2均会收到多份BUM报文。
现有实现中,Leaf节点在找到BUM广播表后,会采用头端复制的方式,将待广播报文进行复制并通过BUM广播表记录的所有隧道发送给属于同一VXLAN网络的所有远端Leaf节点。但由于BUM广播表中可能记录了本端Leaf节点到同一远端Leaf节点的多条隧道,所以可能会造成广播报文泛洪多份的问题。
为解决DRNI无peerlink组网中存在的BUM报文泛洪多份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如图3所示的流程:
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报文广播方法的示范性实施例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DRNI无peerlink组网中的任一Leaf节点,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针对待广播报文,本端Leaf节点确定本端Leaf节点至远端Leaf节点之间的、用于转发该待广播报文的VXLAN隧道。
待广播报文,即上文所说的BUM报文。
这里,本端Leaf节点可通过以下方式确定用于转发该待广播报文的VXLAN隧道:确定本端Leaf节点上负责接收该待广播报文的接口,查找该接口所关联的VSI(VirtualSwitch Instance,虚拟交换实例)实例,该VSI实例的BUM广播表内便保存了与该VSI实例关联的、本端Leaf节点至远端Leaf节点之间的所有VXLAN隧道。BUM广播表是依靠EVPN的第3类路由,即IMET(InclusiveMulticast Ethernet Tag Route,包含性组播以太网标签)路由建立的,此路由也可用于Leaf节点的自动发现、自动建立VXLAN隧道等。特别的,如果本端Leaf节点是DR系统的成员节点,那么这里找到的BUM广播表内还包括本端Leaf节点至另一DR成员节点的IPL tunnel。
步骤302:本端Leaf节点将确定出的VXLAN隧道的目的IP地址与预先记录的IP地址列表进行匹配;当上述远端Leaf节点为DR系统的成员节点时,IP地址列表记录有该远端Leaf节点的组IP地址。
在另一个例子中,当该远端Leaf节点不为DR系统的成员节点时,IP地址列表记录有该远端Leaf节点的IP地址。
本申请中,IP地址列表记录有第一类IP地址、第二类IP地址、第三类IP地址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第一类IP地址为当本端Leaf节点为DR系统的成员节点时另一成员节点的实IP地址;如果本端Leaf节点不为DR系统成员节点,则本端Leaf节点记录的IP地址列表中便不会保存第一类IP地址。比如图1中,Leaf1节点和Leaf2节点就是DR系统的成员节点,Leaf3节点就不是DR系统的成员节点,所以Leaf1节点的IP地址列表中记录有Leaf2节点的实IP地址,Leaf2节点的IP地址列表中记录有Leaf1节点的实IP地址。
第二类IP地址为本端Leaf节点之外的DR系统的组IP地址。比如图1中,Leaf1和Leaf2组成一个DR系统,Leaf3节点在该DR系统之外,所以Leaf3节点保存的IP地址列表中记录有Leaf1和Leaf2节点的组IP地址(或者可以表达为:Leaf1和Leaf2节点所属DR系统的组IP地址)。此外,如果图1中还包括一个由Leaf4和Leaf5节点组成的DR系统,那么Leaf1、Leaf2和Leaf3节点保存的IP地址列表中还将记录Leaf4和Leaf5节点的组IP地址。
第三类IP地址为不属于DR系统的Leaf节点的IP地址。比如图1中,Leaf3节点不属于任何DR系统,所以Leaf1和Leaf2节点保存的IP地址列表中便记录有Leaf3节点的IP地址。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IP地址列表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得到:
任一个Leaf节点在发送IMET路由时,如果该Leaf节点为DR系统的成员节点,则对外发布两条IMET路由,其中一条IMET路由的下一跳地址为该Leaf节点组IP地址,该组IP地址的IMET路由的指定字段值为第一预设值,另一条IMET路由的下一跳地址为该Leaf节点实IP地址,该实IP地址的IMET路由的指定字段值为第二预设值。另一种情况下,如果该Leaf节点不为DR系统的成员节点,则只对外发布一条IMET路由,该IMET路由的指定字段的值为第一预设值,该IMET路由的下一跳地址为该Leaf节点的IP地址。
任一个Leaf节点,可以判断自己是否为DR系统的成员节点,如果是,则将与自己同属一个DR系统的另一Leaf节点的实IP地址添加到IP地址列表中。此外,该Leaf节点在接收到其它Leaf节点发送的IMET路由后,首先判断自己与该其它Leaf节点是否同属一个DR系统,如果是,则不处理该IMET路由(这里不作处理的一个原因,是为了避免在自己与另一DR系统成员节点之间重复建立IPL tunnel),如果不是则执行以下处理:
判断收到的IMET路由中的指定字段值是第一预设值还是第二预设值;如果是第一预设值,则表示该IMET路由的下一跳地址是上文定义的第二类IP地址或第三类IP地址,从而将该下一跳地址添加到IP地址列表中;如果是第二预设值,则表示该IMET路由的下一跳地址是上文定义的三类IP地址之外的第四类IP地址,即本Leaf节点之外的DR系统中的成员节点的实IP地址,从而禁止将该下一跳地址添加到IP地址列表中。
参见图4,IMET路由中的MP_BGP_NLRI(多协议可达NLRI)属性包括以下主要字段:
地址族标识(Address Family Identifier):用于携带网络层协议的地址族标识,例如IPv4的值为1,IPv6的值为2;
子地址族标识(Subsequent Address Family Identifier):本字段提供了网络层可达性信息(Network Layer Reachability Information,NLRI)类型的附加信息;
下一跳字节长度(Length of Next Hop Network Address):用于表示“下一跳地址(Network Address of Next Hop)”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
下一跳地址:用于表示路由的下一个节点的IP地址,其中,本字段长度可变;
保留字段(Reserved):占1字节,保留为今后使用;
网络层可行性信息:本字段用于携带可达路由列表。
在一个例子中,可以利用IMET路由的Reserved字段来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即将上文所说的指定字段携带在IMET路由的Reserved字段中。例如,可以约定当Reserved字段为0x00时,表明下一跳地址为上述第二类或第三类IP地址;当Reserved字段为0x01时,表明下一跳地址为上述第四类IP地址。
步骤303:针对匹配上述IP地址列表的匹配目的IP地址,本端Leaf节点将上述待广播报文通过该匹配目的IP地址对应的VXLAN隧道进行转发。
仍以图1为例,对于Leaf1节点而言,它找到的BUM广播表中记录了目的IP地址分别是Leaf2节点的实IP地址、Leaf3节点的IP地址的两个隧道;且这两个隧道的目的IP地址均被记录在Leaf1节点的IP地址列表中,故最终Leaf1节点会将待广播报文复制两份,一份通过目的IP地址是Leaf2节点实IP地址的隧道发送给Leaf2节点,一份通过目的IP地址是Leaf3节点IP地址的隧道发送给Leaf3节点,这样接入Leaf2节点和Leaf3节点的主机都可以正确收到广播报文。
对于Leaf2节点而言,它找到的BUM列表中记录了目的IP地址分别是Leaf1节点的实IP地址、Leaf3节点的IP地址的两个隧道;且这两个隧道的目的IP地址均被记录在Leaf2节点的IP地址列表中,故最终Leaf2节点会将待广播报文复制两份,一份通过目的IP地址是Leaf1节点实IP地址的隧道发送给Leaf1节点,一份通过目的IP地址是Leaf3节点IP地址的隧道发送给Leaf3节点,这样接入Leaf2节点和Leaf3节点的主机都可以正确收到广播报文。
对于Leaf3节点而言,它找到的BUM列表中记录了目的IP地址分别是Leaf1节点的实IP地址、Leaf2节点的实IP地址,和Leaf1/Leaf2节点的组IP地址的三个隧道;但这三个隧道的目的IP地址中,只有Leaf 1/Leaf2节点的组IP地址被记录在IP地址列表中,故最终Leaf3节点只会将待广播报文通过目的IP地址是Leaf1/Leaf2节点的组IP地址的这个隧道发送出去,这样,无论是双归接入Leaf1节点、Leaf2节点的主机也好,还是单独接入Leaf1节点或Leaf2节点的主机也好,都只会收到一份广播报文。
至此,完成图3所示流程。
通过图3所示流程能够减少Leaf节点对广播报文的头端复制工作,提高Leaf节点的工作效率。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白,下面通过更为具体的例子来阐述本申请各种优势。
从图2d可见,现有DRNI无peerlink组网中,属于DR系统的Leaf节点其下挂主机会收到多份BUM报文。而在同一场景下,实施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具体的报文广播路径参考图5所示。
参见图5,其场景架构和图2d相同:主机1双归接入Leaf1节点和Leaf2节点,主机2单接入Leaf2节点,主机3单接入Leaf3节点,主机1、主机2和主机3接入同一个VXLAN网络;Leaf1节点的实IP地址为1.1.1.1,Leaf2节点的实IP地址为2.2.2.2,Leaf1节点和Leaf2节点的组IP地址为4.4.4.4,Leaf3节点的IP地址为3.3.3.3。
基于图5所示场景,各Leaf节点执行以下过程:
Leaf1节点向Spine节点发送IMET路由时,将发送2条IMET路由,具体如下:下一跳地址为1.1.1.1、MP_REACH_NLRI置位为0x01的路由,以及下一跳地址为4.4.4.4、MP_REACH_NLRI的Reserved字段置位为0x00的路由。
Leaf2节点向Spine节点发送IMET路由时,将发送2条IMET路由,具体如下:下一跳地址为2.2.2.2、MP_REACH_NLRI的Reserved字段置位为0x01的路由,以及下一跳地址为4.4.4.4、MP_REACH_NLRI的Reserved字段置位为0x00的路由。
Leaf3节点向Spine节点发送IMET路由时,将发送1条IMET路由,具体如下:下一跳地址为3.3.3.3、MP_REACH_NLRI的Reserved字段置位为0x00的路由。
Leaf1节点收到Spine节点反射的IMET路由后,对来自Leaf2节点的IMET路由不作处理;这里不作处理的其中一个原因,是避免重复建立Leaf1节点到Leaf2节点的IPLtunnel;针对来自Leaf3节点的IMET路由,将置位为0x00的路由中的下一跳地址,即3.3.3.3,记录到本地的IP地址列表中。此外,Leaf1节点的IP地址列表中还预先记录有Leaf2节点的实IP地址2.2.2.2。
Leaf2节点收到Spine节点反射的IMET路由后,对来自Leaf1节点的IMET路由不作处理,对来自Leaf3节点的IMET路由进行处理后将3.3.3.3记录到本地的IP地址列表中。此外,Leaf2节点的IP地址列表中还预先记录有Leaf1节点的实IP地址1.1.1.1。
Leaf3节点收到Spine节点反射的来自Leaf1和Leaf2节点的IMET路由后,将置位为0x00的IMET路由中的下一跳地址,即4.4.4.4,记录到IP地址列表中。
当主机3发出BUM报文时,该BUM报文进入Leaf3节点。Leaf3节点通过查找BUM广播表,可以找到本节点和Leaf1节点、本节点和Leaf2节点之间的VXLAN隧道共3条VXLAN隧道,目的IP地址分别是1.1.1.1、2.2.2.2和4.4.4.4。Leaf3节点通过将这3个IP地址与IP地址列表进行匹配,发现只有4.4.4.4匹配命中IP地址列表,从而只通过目的地址是4.4.4.4的这条隧道进行广播报文的转发,其它隧道不处理。
Leaf3节点发出的BUM报文到达Spine节点后,Spine节点可以将其负载分担至Leaf1节点或Leaf2节点。这里假设BUM报文负载到Leaf1节点(BUM报文负载到Leaf2节点时,Leaf2节点执行的操作和Leaf1节点相同,所以不作赘述),则Leaf1节点可以将该BUM报文在本地AC(Attachment Circuit,接入电路)口和IPL tunnel进行复制转发;主机1可通过接入Leaf1节点的接口接收到BUM报文,而从IPL tunnel泛洪到Leaf2节点的BUM报文由于IPLtunnel和DR接口(双归接入主机与DR系统成员节点之间的接口)的隔离性,仅会在Leaf2节点的非DR接口进行复制转发,从而单接入Leaf2节点的主机2可正常接收到BUM报文,双归接入Leaf2节点的主机1不会再次收到BUM报文。
比较图5和图2d可见,利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在保证主机1和主机2接收报文正确性的前提下,解决主机1和主机2收到多份相同BUM报文的问题。
以上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装置进行描述。
参见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报文广播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本端Leaf节点,所述装置可以包括:
隧道确定单元601,用于针对待广播报文,确定本端Leaf节点至远端Leaf节点之间的、用于转发所述待广播报文的VXLAN隧道;
匹配单元602,用于将确定出的VXLAN隧道的目的IP地址与预先记录的IP地址列表进行匹配;当所述远端Leaf节点为DR系统的成员节点时,所述IP地址列表记录有所述远端Leaf节点的组IP地址;
报文转发单元603,用于针对匹配所述IP地址列表的目的IP地址,将所述待广播报文通过该目的IP地址对应的VXLAN隧道进行转发。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远端Leaf节点不为DR系统的成员节点时,所述IP地址列表记录有所述远端Leaf节点的IP地址。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本端Leaf节点为DR系统的成员节点时,所述IP地址列表还记录有与本端Leaf节点同属一个DR系统的另一Leaf节点的实IP地址。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IP地址列表构建单元,用于:
若本端Leaf节点为DR系统的成员节点,则将第一类IP地址添加到IP地址列表中,所述第一类IP地址为与本端Leaf节点同属一个DR系统的另一Leaf节点的实IP地址;
当接收到其它Leaf节点发送的包含性组播以太网标签IMET路由时,若所述其它Leaf节点与本端Leaf节点同属一个DR系统,则不处理所述IMET路由;若所述其它Leaf节点与本端Leaf节点不同属一个DR系统,则执行以下处理:
若所述IMET路由的指定字段的值为第一预设值,则将所述IMET路由的下一跳地址添加到IP地址列表中;所述第一预设值用于指示所述IMET路由的下一跳地址为所述第二类IP地址或第三类IP地址,所述第二类IP地址为本端Leaf节点之外的DR系统的组IP地址,所述第三类IP地址为不属于DR系统的Leaf节点的IP地址;
若所述IMET路由的指定字段的值为第二预设值,则禁止将所述IMET路由的下一跳地址添加到IP地址列表中;所述第二预设值用于指示所述IMET路由的下一跳地址是第四类IP地址,所述第四类IP地址为本端Leaf节点之外的DR系统中的成员节点的实IP地址。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路由发布单元,用于:
若本端Leaf节点为DR系统的成员节点,则对外发布两条IMET路由,其中该两条IMET路由包括:下一跳地址为本端Leaf节点组IP地址的IMET路由,该IMET路由的指定字段值为第一预设值;以及,下一跳地址为本端Leaf节点实IP地址的IMET路由,该IMET路由的指定字段值为第二预设值;
若本端Leaf节点不为DR系统的成员节点,则对外发布一条IMET路由,该IMET路由的指定字段的值为第一预设值。
至此,完成图6所示装置的功能模块描述。
对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了图6所示装置的硬件结构。参见图7,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图6所示报文广播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通信接口701、处理器702、存储器703和总线704;其中,通信接口701、处理器702、存储器703通过总线7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上述总线7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70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信接口701用于本端Leaf节点与其他Leaf节点之间的通信。
存储器703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存储器703中可以存储有报文广播逻辑指令。
处理器7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处理器702可以执行存储器703中存储的报文广播逻辑指令,以实现上述图3所示的方法。
至此,完成图7所示装置的硬件结构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报文广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本端Leaf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针对待广播报文,确定本端Leaf节点至远端Leaf节点之间的、用于转发所述待广播报文的可扩展虚拟局域网络VXLAN隧道;
将确定出的VXLAN隧道的目的IP地址与预先记录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列表进行匹配;当所述远端Leaf节点为分布式聚合DR系统的成员节点时,所述IP地址列表记录有所述远端Leaf节点的组IP地址;
针对匹配所述IP地址列表的目的IP地址,将所述待广播报文通过该目的IP地址对应的VXLAN隧道进行转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远端Leaf节点不为DR系统的成员节点时,所述IP地址列表记录有所述远端Leaf节点的IP地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本端Leaf节点为DR系统的成员节点时,所述IP地址列表还记录有与本端Leaf节点同属一个DR系统的另一Leaf节点的实IP地址;所述另一Leaf节点的实IP地址,为所述另一Leaf节点的环回口的IP地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P地址列表通过以下步骤得到:
若本端Leaf节点为DR系统的成员节点,则将第一类IP地址添加到IP地址列表中,所述第一类IP地址为与本端Leaf节点同属一个DR系统的另一Leaf节点的实IP地址;所述另一Leaf节点的实IP地址,为所述另一Leaf节点的环回口的IP地址;
当接收到其它Leaf节点发送的包含性组播以太网标签IMET路由时,若所述其它Leaf节点与本端Leaf节点同属一个DR系统,则不处理所述IMET路由;若所述其它Leaf节点与本端Leaf节点不同属一个DR系统,则执行以下处理:
若所述IMET路由的指定字段的值为第一预设值,则将所述IMET路由的下一跳地址添加到IP地址列表中;所述第一预设值用于指示所述IMET路由的下一跳地址为第二类IP地址或第三类IP地址,所述第二类IP地址为本端Leaf节点之外的DR系统的组IP地址,所述第三类IP地址为不属于DR系统的Leaf节点的IP地址;
若所述IMET路由的指定字段的值为第二预设值,则禁止将所述IMET路由的下一跳地址添加到IP地址列表中;所述第二预设值用于指示所述IMET路由的下一跳地址是第四类IP地址,所述第四类IP地址为本端Leaf节点之外的DR系统中的成员节点的实IP地址;其中,所述本端Leaf节点之外的DR系统中的成员节点的实IP地址,为所述本端Leaf节点之外的DR系统中的成员节点的环回口的IP地址。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本端Leaf节点为DR系统的成员节点,则对外发布两条IMET路由,其中该两条IMET路由包括:下一跳地址为本端Leaf节点组IP地址的IMET路由,该IMET路由的指定字段值为第一预设值;以及,下一跳地址为本端Leaf节点实IP地址的IMET路由,该IMET路由的指定字段值为第二预设值;所述本端Leaf节点实IP地址为本端Leaf节点环回口的IP地址;
若本端Leaf节点不为DR系统的成员节点,则对外发布一条IMET路由,该IMET路由的指定字段的值为第一预设值。
6.一种报文广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本端Leaf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隧道确定单元,用于针对待广播报文,确定本端Leaf节点至远端Leaf节点之间的、用于转发所述待广播报文的可扩展虚拟局域网络VXLAN隧道;
匹配单元,用于将确定出的VXLAN隧道的目的IP地址与预先记录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列表进行匹配;当所述远端Leaf节点为分布式聚合DR系统的成员节点时,所述IP地址列表记录有所述远端Leaf节点的组IP地址;
报文转发单元,用于针对匹配所述IP地址列表的目的IP地址,将所述待广播报文通过该目的IP地址对应的VXLAN隧道进行转发。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远端Leaf节点不为DR系统的成员节点时,所述IP地址列表记录有所述远端Leaf节点的IP地址。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本端Leaf节点为DR系统的成员节点时,所述IP地址列表还记录有与本端Leaf节点同属一个DR系统的另一Leaf节点的实IP地址;所述另一Leaf节点的实IP地址,为所述另一Leaf节点的环回口的IP地址。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IP地址列表构建单元,用于:
若本端Leaf节点为DR系统的成员节点,则将第一类IP地址添加到IP地址列表中,所述第一类IP地址为与本端Leaf节点同属一个DR系统的另一Leaf节点的实IP地址;所述另一Leaf节点的实IP地址,为所述另一Leaf节点的环回口的IP地址;
当接收到其它Leaf节点发送的包含性组播以太网标签IMET路由时,若所述其它Leaf节点与本端Leaf节点同属一个DR系统,则不处理所述IMET路由;若所述其它Leaf节点与本端Leaf节点不同属一个DR系统,则执行以下处理:
若所述IMET路由的指定字段的值为第一预设值,则将所述IMET路由的下一跳地址添加到IP地址列表中;所述第一预设值用于指示所述IMET路由的下一跳地址为第二类IP地址或第三类IP地址,所述第二类IP地址为本端Leaf节点之外的DR系统的组IP地址,所述第三类IP地址为不属于DR系统的Leaf节点的IP地址;
若所述IMET路由的指定字段的值为第二预设值,则禁止将所述IMET路由的下一跳地址添加到IP地址列表中;所述第二预设值用于指示所述IMET路由的下一跳地址是第四类IP地址,所述第四类IP地址为本端Leaf节点之外的DR系统中的成员节点的实IP地址;其中,所述本端Leaf节点之外的DR系统中的成员节点的实IP地址,为所述本端Leaf节点之外的DR系统中的成员节点的环回口的IP地址。
10.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路由发布单元,用于:
若本端Leaf节点为DR系统的成员节点,则对外发布两条IMET路由,其中该两条IMET路由包括:下一跳地址为本端Leaf节点组IP地址的IMET路由,该IMET路由的指定字段值为第一预设值;以及,下一跳地址为本端Leaf节点实IP地址的IMET路由,该IMET路由的指定字段值为第二预设值;所述本端Leaf节点实IP地址为本端Leaf节点环回口的IP地址;
若本端Leaf节点不为DR系统的成员节点,则对外发布一条IMET路由,该IMET路由的指定字段的值为第一预设值。
CN201810510508.4A 2018-05-24 2018-05-24 一种报文广播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88810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10508.4A CN108881015B (zh) 2018-05-24 2018-05-24 一种报文广播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10508.4A CN108881015B (zh) 2018-05-24 2018-05-24 一种报文广播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1015A CN108881015A (zh) 2018-11-23
CN108881015B true CN108881015B (zh) 2021-04-27

Family

ID=64333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10508.4A Active CN108881015B (zh) 2018-05-24 2018-05-24 一种报文广播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8101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70887A1 (en) * 2013-12-11 2016-09-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virtual extensible local area network
CN106059923A (zh) * 2016-05-30 2016-10-2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6998302A (zh) * 2016-01-26 2017-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7094110A (zh) * 2017-04-19 2017-08-2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dhcp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7547337A (zh) * 2017-05-16 2018-01-0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隧道切换方法、叶子节点自动发现路由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7947989A (zh) * 2017-11-28 2018-04-20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动态ac生成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53798B2 (en) * 2013-04-23 2017-01-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system of updating conversation allocation in link aggregat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70887A1 (en) * 2013-12-11 2016-09-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virtual extensible local area network
CN106998302A (zh) * 2016-01-26 2017-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流量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6059923A (zh) * 2016-05-30 2016-10-2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7094110A (zh) * 2017-04-19 2017-08-2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dhcp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7547337A (zh) * 2017-05-16 2018-01-0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隧道切换方法、叶子节点自动发现路由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7947989A (zh) * 2017-11-28 2018-04-20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动态ac生成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1015A (zh) 2018-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18178B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网络设备
US10778464B2 (en) NSH encapsulation for traffic steering establishing a tunnel between virtual extensible local area network (VxLAN) tunnel end points (VTEPS) using a NSH encapsulation header comprising a VxLAN header whose VNI field has been replaced by an NSH shim
CN108574616B (zh) 一种处理路由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US9871721B2 (en) Multicasting a data message in a multi-site network
US11652735B2 (en) Multicast data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0798403B (zh) 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
WO2014205784A1 (zh) 一种在nvo3网络中处理组播报文的方法、装置和nvo3网络
CN110445702B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设备
CN108306806B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2887229B (zh) 一种会话信息同步方法及装置
EP380640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avoiding loop
US20220255847A1 (en) Packet Sending Method and First Network Device
US11356372B2 (en) Data traffic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WO2019128612A1 (zh) 路由协议报文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881015B (zh) 一种报文广播方法和装置
WO2022206405A1 (zh) 一种BIERv6报文的处理方法、设备以及系统
CN111654558B (zh) Arp交互与内网流量转发方法、装置和设备
EP3913865B1 (en) Message decapsulation method and device, message encapsulation method and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324247B (zh) 三层组播网络中的组播转发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72667A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装置、节点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06780A (zh) 报文转发的方法、设备以及系统
WO2015100644A1 (zh) 一种处理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US9712650B2 (en) PIM fast failover using PIM graft message
CN111385215B (zh) 传输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WO2022133646A1 (zh) 一种路由传输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