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98090A - 一种单手易拔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手易拔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98090A
CN106998090A CN201710400254.6A CN201710400254A CN106998090A CN 106998090 A CN106998090 A CN 106998090A CN 201710400254 A CN201710400254 A CN 201710400254A CN 106998090 A CN106998090 A CN 1069980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on
impeller
extensible member
housing
char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0025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福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40025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98090A/zh
Publication of CN1069980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980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3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by mechanical pressure, e.g. spring for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手易拔充电器,包括本体、电路板、插头和输出插口;本体包括壳体和固定在壳体上的附着件,附着件和壳体的侧壁之间形成有收容腔;收容腔内设置有呈波浪形的伸缩件,伸缩件包括多块首尾依次枢接的刚性件,相邻两块刚性件之间通过枢接轴枢接,枢接轴上套装有复位扭簧;多块刚性件中位于最上方的刚性件的上部与本体枢接,多块刚性件中位于最下方的刚性件的下部枢接有推动件,推动件通过沿上下方向单自由度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本体上;本体的侧壁上安装有用于挤压伸缩件的按键。本发明在使用时能够利用单手拔取,且使用方便、快捷、安全、寿命长,在拔取时能够顺畅的运行,同时有效缓解了具有助拔功能的充电器的周向尺寸过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单手易拔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器,具体涉及一种单手易拔充电器。
背景技术
充电器一直插在插座上不仅会浪费电,还会引起充电器发热,存在爆炸和燃烧的隐患,为了安全与节能,充完电后拔下充电器就尤为重要;由于移动插座具有移动方便的优点,在生活和工作中人们会大量使用移动插座,但是移动插座没有被固定,因此从移动插座上拔出充电器时需要一手固定移动插座一手拔充电器,十分不方便,特别是对于仅能利用单手操作的伤员或残疾人士来说,往往无法将充电器从移动插座上拔出。
为了解决单手拔取充电器不方便的问题,就有人提出了一些具有辅助结构的充电器,例如申请号为CN201210590750X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提出了一种助拔充电器,其通过齿轮、齿条传动结构来驱动推动部顶起充电器,但是齿轮、齿条传动结构具有以下缺点:易受外物干扰运行不顺畅,导致容易卡住和无法自动回位、使用寿命短,同时在使用时操作者需要向按键施加一个较大的力才能够驱动齿轮、齿条传动结构,会存在齿牙受力易变形、手感差的问题,又因齿轮齿条传动机构需求精度高,该方案虽然能够实施,但是实际使用的感受差、寿命短,无法进行有效商业推广。
又例如申请号为CN2016105117078的中国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插头助拔构件及带有该构件的易拔式插头,其通过一个设置在插头外部的助拔构件来辅助拔取插头,虽然也可以通过在充电器的外部设置该助拔构件来辅助拔取充电器,但是助拔构件过度的增大了充电器的周向尺寸,导致充电器在插座上占用了过多的空间,同时助拔构件设置在充电器的外部非常不美观,基于上述两点,该申请提出的方案的适用范围很窄,不利于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推广。
根据上述两个例子和分析现有技术中具有助拔功能的插头或充电器的结构特征,现有技术中具有助拔功能的插头或充电器存在周向尺寸过大、无法顺畅运行、手感差的缺点,这些方案难以推广,因此目前并未发现具有助拔功能的充电器在销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单手易拔充电器,拔取充电器时方便、快捷、安全,在拔取时能够顺畅的运行,且寿命长,同时能够有效缓解周向尺寸过大的问题。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单手易拔充电器,包括本体、安装在所述本体内部的电路板、设置在所述本体下端的插头和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输出插口,所述插头和所述输出插口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本体包括壳体和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附着件,所述附着件和所述壳体的侧壁之间形成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内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呈波浪形的伸缩件,所述伸缩件包括多块自上而下首尾依次枢接的刚性件,相邻两块所述刚性件之间通过枢接轴枢接在一起,所述枢接轴上套装有用于保持相邻两块所述刚性件的夹角的复位扭簧;多块所述刚性件中位于最上方的刚性件的上部与所述本体枢接,多块所述刚性件中位于最下方的刚性件的下部枢接有推动件,所述推动件通过沿上下方向单自由度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本体上;所述本体的侧壁上安装有用于挤压所述伸缩件的按键,所述按键位于所述伸缩件的外侧,按压所述按键能够驱使所述伸缩件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伸长,以驱使所述推动件向下伸出于所述本体的下端面。
进一步,所述枢接轴上均套装有能够绕所述枢接轴转动的滚轮。
进一步,所述按键的内侧以及所述收容腔面向所述按键的腔壁上均设有筋条,所述筋条均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筋条均与所述伸缩件上的所述滚轮相应设置,所述按键挤压所述伸缩件时,所述伸缩件上的所述滚轮在与该滚轮相应的筋条上滚动。
进一步,所述刚性件上设有用于限定相邻两块所述刚性件之间的最小夹角的限位凸台。
进一步,所述按键和所述本体之间设置有直线导向结构,所述直线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柱以及与所述导向柱滑动配合的导向孔。
进一步,所述按键和所述本体之间安装有向外顶所述按键的第一弹簧。
进一步,所述推动件和所述本体之间安装有向上顶所述推动件的第二弹簧。
进一步,所述附着件为套在所述壳体外的外壳。
进一步,所述本体内设有两个所述收容腔,两个所述收容腔以所述本体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相对设置,每个所述收容腔内均安装有所述伸缩件,每个所述伸缩件的外侧均设有所述按键,每个所述伸缩件上各枢接有一个所述推动件或者两个所述伸缩件同时与一个所述推动件枢接。
进一步,两个所述伸缩件同时与一个所述推动件枢接,所述推动件包括套在所述壳体的下部且与所述壳体的下部滑动配合的套环,所述套环上设有两个向上延伸的支耳,两个所述支耳分别与两个所述伸缩件枢接;所述套环向下伸出于所述本体的下端面时,其伸出的部分环绕在所述插头的外围。
本发明在使用时能够利用单手拔取,且使用方便、快捷、安全、寿命长;在拔取时能够顺畅的运行,按键受力均匀,具有良好的手感;同时有效缓解了具有助拔功能的充电器的周向尺寸过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工作示意图;
图4为伸缩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伸缩件的爆炸图;
图6为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推动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0为本发明的爆炸图;
图11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推动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3为本发明与充电线的连接示意图;
图14为波浪形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外壳;3—插头;4—输出插口;5—收容腔;6—伸缩件;7—推动件;8—按键;9—第一弹簧;10—第二弹簧;11—刚性件;12—扭簧;13—限位凸台;14—滚轮;15—枢接轴;16—上枢接轴;17—下枢接轴;18—下滚轮;19—扭簧槽;20—盲孔柱;21—通孔柱;22—弧形槽;23—限位条;24—电路板;25—安装槽;26—滑孔;27—下端部;28—筋条;29—导向孔;30—第一弹簧座;31—凸耳滑槽;32—条形滑槽;33—卡块;34—插槽;35—导向柱;36—第二弹簧座;37—凸耳;38—滑槽;39—插脚过孔;40—上限位槽;41—通孔;42—按键孔;43—卡槽;44—插条;45—内凸缘;46—第一弹簧槽;47—下弹簧座;48—台阶面;49—第二弹簧槽;50—条形滑块;51—枢接块;52—套环;53—支耳;54—外凸缘;55—盖板;56—导电簧片;57—内腔;58—内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单手易拔充电器,包括本体、安装在本体内部的电路板24、设置在本体下端的插头3和设置在本体上的输出插口4,插头3和输出插口4均与电路板24电连接;本体包括壳体1和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壳体1上的附着件,附着件和壳体1的侧壁之间形成有收容腔5;收容腔5内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呈波浪形的伸缩件6,如图4和图5所示,伸缩件6包括多块自上而下首尾依次枢接的刚性件11,相邻两块刚性件11之间通过枢接轴15枢接在一起,枢接轴15上套装有用于保持相邻两块刚性件11的夹角的复位扭簧12;多块刚性件11中位于最上方的刚性件11的上部与本体枢接,多块刚性件11中位于最下方的刚性件11的下部枢接有推动件7,推动件7通过沿上下方向单自由度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本体上;本体的侧壁上安装有用于挤压伸缩件6的按键8,按键8位于伸缩件6的外侧,按压按键8能够驱使伸缩件6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伸长,以驱使推动件7向下伸出于本体的下端面。上述的刚性件11可以为板状件、框状件等上下具有枢接边沿并在枢接边沿之间形成刚性连接的零部件。
采用上述结构,在拔取充电器时,操作者挤压按键8,使得伸缩件6在上下方向上展开,驱使推动件7向下伸出于本体的下端面,如图3所示,此时推动件7会顶住插座并使充电器向上逐渐脱离插座,操作者利用单手便可完成上述动作。伸缩件6由多块刚性件11依次枢接而成,并沿上下方向布置,利用波浪形的伸缩件6将按键8在本体的侧壁的壁厚方向上的行程转换成推动件7的下端在上下方向上的行程,具体为,相邻两个刚性件11构成一个V形结构,挤压V形结构能够将按键8在本体的侧壁的壁厚方向上的行程转换成推动件7在上下方向上的行程,同时充分利用了充电器的高度,在充电器的高度方向上设置由多个上述V形结构构成的伸缩件6,在按键8按压行程一定的情况成倍的增加了推动件7在上下方向上的行程,使得在按键8在按压行程较小的情况下,推动件7在上下方向上也能够获得足够的行程,因此本单手易拔充电器相对于普通的充电器来说并不会增大过多的厚度;呈波浪形的伸缩件6在受挤压时,具有运动顺畅的优点,同时现有技术中的扭簧12即可提供足够大的弹力来实现每个V形结构的复位,相邻两个刚性件11之间均设置有扭簧12,使得伸缩件6能够自如的复位;扭簧12在其扭转方向上的抗永久变形的能力强,使得伸缩件6在长时间使用后不会变松。在操作者按压按键8时,按键8受到伸缩件6的作用力均匀,因此具有良好的手感。
作为一种改进,如图4和图5所示,枢接轴15上均套装有能够绕枢接轴15转动的滚轮14,在按键8挤压伸缩件6时,伸缩件6会伸长,相邻两块刚性件11的枢接处会与按键8或收容腔5的腔壁发生摩擦,通过设置滚轮14,能够将一部分滑动摩擦转变成滚动摩擦,减小了伸缩件6伸长或复位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同时减少了按键8、伸缩件6以及收容腔5的腔壁的磨损。
进一步,如图6和图7所示,按键8的内侧以及收容腔5面向按键8的腔壁上均设有筋条28,筋条28均沿上下方向延伸,筋条28均设置在相应的滚轮14的滚动路径上;筋条28均与伸缩件6上的滚轮14相应设置,按键8挤压伸缩件6时,伸缩件6上的滚轮14在与该滚轮14相应的筋条28上滚动;设置筋条28能够使得在按键8挤压伸缩件6时,伸缩件6仅通过滚轮14在筋条28上滑动,伸缩件6上的其它移动的部位不会与按键8的内侧以及收容腔5的腔壁发生滑动摩擦,进一步减小了伸缩件6伸长或复位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少了按键8、伸缩件6以及收容腔5的腔壁的磨损。显然,每条枢接轴15上可以套装一个滚轮14,也可以套装多个滚轮14,每条枢接轴15上可以装有一个扭簧12,也可以装有多个扭簧12。
作为一种改进,如图4和图5所示,刚性件11上设有用于限定相邻两块刚性件11之间的最小夹角的限位凸台13,这个最小夹角即为相邻两块刚性件11之间的初始角度,限位凸台13的存在也使得每一个相邻两个刚性件11构成的V形结构的初始角度保持一至成为可能,初始角度的一致性也保证了按键8能够顺畅运动。限位凸台13可以是设置在相邻两块刚性件11中的一块刚性件11上,当相邻两块刚性件11的夹角处于预设值时,一块刚性件11上的限位凸台13与另外一块刚性件11抵触,使得两块刚性件11之间的夹角无法继续变小;显然也可以在两块刚性件11上均设置一个限位凸台13,两个限位凸台13抵触时,两块刚性件11之间的夹角处于预设值。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伸缩件6由4块刚性件11构成,相邻两块刚性件11的枢接边沿处均设有孔柱,一个枢接边沿的两端设有盲孔柱20,另一个枢接边沿的中部设有通孔柱21,枢接轴15与盲孔柱20配合且枢接轴15穿过通孔柱21,实现了相邻两块刚性件11之间的枢接,这些孔柱之间留有扭簧12和滚轮14的安装空间,上述的限位凸台13设置在枢接边沿处,最上方的刚性件11的上边沿处设有上通孔柱21,最下方的刚性件11的下边沿处设有下通孔柱21,与上通孔柱21配合的上枢接轴16将伸缩件6枢接在本体上,与下通孔柱21配合的下枢接轴17将推动件7枢接在伸缩件6上,为了方便装配,盲孔柱20的侧壁上可以设有侧面开口,枢接轴15可通过该侧面开口直接压装进盲孔柱20内。
作为一种优选,如图4和图5所示,刚性件11上均设有与扭簧12的支脚相对应的扭簧槽19,扭簧槽19的尺寸大于扭簧12的支脚的尺寸,扭簧12的支脚位于相应的扭簧槽19内,扭簧槽19对扭簧12的支脚进行限位。
作为一种优选,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块块刚性件11的通孔柱21的外壁上设有弧形槽22,在与其相邻的另一块刚性件11的边沿设有与该弧形槽22相互配合的限位条23,限位条23与弧形槽22滑动配合,以防止相邻的两块刚性件11在枢接轴15的轴线方向上发生相对运动,从而避免了扭簧12和滚轮14受到挤压。作为一种优选,在下枢接轴17上也可以套装一个下滚轮18,下滚轮18能够绕枢接轴15旋转,并可以在下滚轮18的滚动路径上设置与其对应的筋条28。
作为一种改进,按键8和本体之间设置有直线导向结构,直线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柱35以及与导向柱35滑动配合的导向孔29。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个具体示例中,4个导向柱35设置在按键8的内侧壁上,本体上形成有与导向柱35一一对应的导向孔29。设置直线导向结构保证了按键8能够沿直线方向运动,保证了按键8不会发生翻转或卡住的现象,有利于对伸缩件6实现均匀的挤压。作为一种优选,导向柱35的外壁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槽,以减小导向柱35和导向孔29的接触面积,降低摩擦力。
作为一种改进,如图1所示,按键8和本体之间安装有向外顶按键8的第一弹簧9,在复位时,第一弹簧9为按键8提供向外移动的助力。
作为一种改进,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推动件7和本体之间安装有向上顶推动件7的第二弹簧10,在复位时第二弹簧10为推动件7提供向上移动的助力。
作为一种优选,本体内设有两个收容腔5,两个收容腔5以本体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相对设置,每个收容腔5内均安装有伸缩件6,每个伸缩件6的外侧均设有按键8,每个伸缩件6上各枢接有一个推动件7或者两个伸缩件6同时与一个推动件7枢接。采用上述结构,操作者通过按压两个按键8来实现充电器的拔取,十分省力,符合人体工程学。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2-图10所示,两个伸缩件6同时与一个推动件7枢接,推动件7包括套在壳体1的下部且与壳体1的下部滑动配合的套环52,套环52上设有两个向上延伸的支耳53,两个支耳53分别与两个伸缩件6枢接;套环52向下伸出于本体的下端面时,其伸出的部分环绕在插头3的外围。采用上述结构,套环52在拔出充电器的过程中能够挡住插头3,避免操作者误触通电的插头3,同时通过按压两个按键8来推动该推动件7,能够避免拔出过程中充电器发生倾斜的现象。为了受力均匀,该推动件7和本体之间可以设置两个或多个第二弹簧10,第二弹簧10在周向上均匀分布。
作为一种优选,如图1和图10所示,附着件为套在壳体1外的外壳2。外壳2套在壳体1外部形成双重保护结构,使用更加安全。
作为一个具体示例,如图1-图10所示,电路板24固定安装在壳体1的内腔57内,插头3由插脚构成,壳体1上端卡接有覆盖内腔57上端开口的盖板55,盖板55上设有与输出插口4对应的孔,壳体1的下端面上设有与插脚配合的插脚过孔39,外壳2的上端被盖板55遮盖,且盖板55的边缘与外壳2的上端的边缘相匹配,外壳2的下端与壳体1的下端面平齐,壳体1和外壳2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壳体1的外壁上设有卡块33和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插槽34,外壳2的内壁上设有与卡块33对应的卡槽43以及与插槽34对应的插条44,卡块33和卡槽43卡合,以避免外壳2和壳体1在上下方向上发生相对运动,插槽34和插条44配合避免外壳2和壳体1在周向上发生相对运动。外壳2的内壁上还可以设置一个朝上的台阶面48,台阶面48用于与壳体1的下端部27与壳体1的中部之间的台阶部相配合,从而形成限位结构。
如图6和图11所示,壳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伸缩件6的安装槽25,安装槽25的上部设有与上枢接轴16配合的通孔41,安装槽25的下壁上设有与推动件7配合的滑孔26,外壳2覆盖安装槽25以形成收容腔5,外壳2上设有与安装槽25相连通的按键孔42,按键8安装在按键孔42处,在安装槽25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弹簧座30和导向孔29。导向孔29可以通过设置在安装槽25底壁上的筒形结构来实现,如图7所示,在按键8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弹簧座36,第一弹簧9的一端安装在第一弹簧座30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弹簧座36上,第一弹簧座30和第二弹簧座36用于对第一弹簧9的两端形成支撑和限位。
如图6和图7所示,按键8内侧的边缘上设有数个凸耳37,安装槽25的侧壁上设有与凸耳37一一配合的凸耳滑槽31,凸耳37与凸耳滑槽31配合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同时凸耳37还能够防止按键8向外脱出按键孔42。按键8的内端面58与安装槽25的底壁面的贴合决定了推动件7的最大行程。进一步,在按键8的外表面和外壳2的外表面上均可设置防滑条纹。
如图11所示,可以在安装槽25的上壁设置一个上限位槽40,与上枢接轴16配合的通孔41设置在上限位槽40处,上限位槽40对伸缩件6的上端部进行限位,防止伸缩件6在上枢接轴16的轴向上移动。
如图2、图8和图9所示,第二弹簧10装配在外壳2和推动件7之间,外壳2的内壁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一弹簧槽46,推动件7的外壁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弹簧槽49,第一弹簧槽46和第二弹簧槽49组成一个用于容纳第二弹簧10的空间,并且在第一弹簧槽46的底部设有下弹簧座47,在第二弹簧槽49的顶部设有上弹簧座,第二弹簧10的上端与上弹簧座配合,第二弹簧10的下端与下弹簧座47配合,上弹簧座和下弹簧座47用于对第二弹簧10的端部起到支撑或定位的作用。
如图6所示,插脚和电路板24之间可通过导电簧片56实现电连接,导电簧片56的上部与电路板24电连接,导电簧片56的下部设有卡接孔,插脚的上端设有与卡接孔配合的卡子结构以及与壳体1的下端面配合的台阶结构,通过卡子结构与卡接孔卡合,从而将插脚、导电簧片56和壳体1固定在一起。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如图2-图10所示,两个伸缩件6同时与一个推动件7枢接,推动件7包括套在壳体1的下端部27且与壳体1的下端部27滑动配合的套环52,套环52上设有两个向上延伸的支耳53,支耳53上设置有枢接块51,枢接块51上设有与下枢接轴17配合的盲孔或通孔,为了方便安装,可以在盲孔或通孔的侧壁开口,使得下枢接轴17能够通过该开口压装入盲孔或通孔内,支耳53通过滑孔26伸入收容腔5内。为了避免套环52发生周向上的转动,可以在壳体1的下端部27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条形滑槽32,套环52的内壁上设有与条形滑槽32相配合的条形滑块50,两者配合起导向和限位作用。与此同时,当两个伸缩件6对推动件7的作用力不同步时,条形滑块50与条形滑槽32的配合还起到防止推动件7产生侧倾斜及运动不顺畅的作用,也间接保证了两个按键8同步联动挤压伸缩件6,同步联动下推推动件7。进一步,外壳2的下部环绕在套环52的外部,外壳2的下边沿处设有内凸缘45,套环52上设有外凸缘54,外凸缘54能够提升推动件7的强度,内凸缘45用于辅助阻挡外凸缘54,以预防推动件7与伸缩件6的枢接失效意外脱离本体。为了美观,外壳2下端与壳体1下端之间的间隙与套环52的结构相匹配。在套环52收入本体内时,套环52的下端填满该间隙,且外壳2下端面、壳体1的下端面和套环52的下端面平齐。
作为另外一种实现方式,如图11和图12所示,每个伸缩件6上各枢接有一个推动件7,如图12所示,推动件7呈板状,其顶部设有枢接块51,枢接块51上设有与下枢接轴17配合的盲孔或通孔,推动件7的上部通过滑孔26伸入收容腔5内,从而实现与伸缩件6的枢接。如图11所示,为了避免推动件7发生出现摆动的情况,可以在壳体1的下端部27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条形滑槽32,推动件7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条形滑槽32相配合的条形滑块50,两者配合起导向和限位作用。与该推动件7相对应的壳体1的下端部27设有滑槽38,伸缩件6与滑槽38滑动配合,滑槽38对伸缩件6起避让及辅助定位作用,条形滑槽32设置在滑槽38的底壁上。
采用上述结构,具有安装方便的优点,安装时,将伸缩件6、推动件7、第一弹簧9、第二弹簧10装配在壳体1上之后,从下往上将外壳2套在壳体1外即可,在此过程中仅需要按压按键8以避让外壳2。
如图13所示,本发明中的输出插口4可以为USB插口,将USB充电线插入输出插口4来实现充电器与待充电设备之间的连接。
如图14所示,在试验时,发明人曾利用波浪形弹片来代替上述的伸缩件6,虽然也可以工作,但是由于材料和工艺的限制,以及波浪形弹片的结构特征,在经过长时间试验后,波浪形弹片会逐渐发生不可逆的变形,导致复位效果差,同时波浪形弹片在壳体1厚度方向上的弹性变形的行程有限,若过度按压会导致波浪形弹片发生塑性变形,因此在按键8行程一定的情况下,由于波浪形弹片要预留防止塑性变形的空间,所以波浪形弹片在壳体1厚度方向上所占的空间比本发明中的伸缩件6在壳体1厚度方向上所占的空间要大。并且利用本发明中的伸缩件6进行长时间试验后,依然能够稳定的复位,这体现了本发明的优点。

Claims (10)

1.一种单手易拔充电器,包括本体、安装在所述本体内部的电路板(24)、设置在所述本体下端的插头(3)和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输出插口(4),所述插头(3)和所述输出插口(4)均与所述电路板(24)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壳体(1)和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壳体(1)上的附着件,所述附着件和所述壳体(1)的侧壁之间形成有收容腔(5);所述收容腔(5)内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呈波浪形的伸缩件(6),所述伸缩件(6)包括多块自上而下首尾依次枢接的刚性件(11),相邻两块所述刚性件(11)之间通过枢接轴(15)枢接在一起,所述枢接轴(15)上套装有用于保持相邻两块所述刚性件(11)的夹角的复位扭簧(12);多块所述刚性件(11)中位于最上方的刚性件(11)的上部与所述本体枢接,多块所述刚性件(11)中位于最下方的刚性件(11)的下部枢接有推动件(7),所述推动件(7)通过沿上下方向单自由度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本体上;所述本体的侧壁上安装有用于挤压所述伸缩件(6)的按键(8),所述按键(8)位于所述伸缩件(6)的外侧,按压所述按键(8)能够驱使所述伸缩件(6)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伸长,以驱使所述推动件(7)向下伸出于所述本体的下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手易拔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轴(15)上均套装有能够绕所述枢接轴(15)转动的滚轮(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手易拔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8)的内侧以及所述收容腔(5)面向所述按键(8)的腔壁上均设有筋条(28),所述筋条(28)均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筋条(28)均与所述伸缩件(6)上的所述滚轮(14)相应设置,所述按键(8)挤压所述伸缩件(6)时,所述伸缩件(6)上的所述滚轮(14)在与该滚轮(14)相应的筋条(28)上滚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手易拔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件(11)上设有用于限定相邻两块所述刚性件(11)之间的最小夹角的限位凸台(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手易拔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8)和所述本体之间设置有直线导向结构,所述直线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柱(35)以及与所述导向柱(35)滑动配合的导向孔(2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手易拔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8)和所述本体之间安装有向外顶所述按键(8)的第一弹簧(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手易拔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7)和所述本体之间安装有向上顶所述推动件(7)的第二弹簧(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手易拔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件为套在所述壳体(1)外的外壳(2)。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单手易拔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设有两个所述收容腔(5),两个所述收容腔(5)以所述本体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相对设置,每个所述收容腔(5)内均安装有所述伸缩件(6),每个所述伸缩件(6)的外侧均设有所述按键(8),每个所述伸缩件(6)上各枢接有一个所述推动件(7)或者两个所述伸缩件(6)同时与一个所述推动件(7)枢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单手易拔充电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伸缩件(6)同时与一个所述推动件(7)枢接,所述推动件(7)包括套在所述壳体(1)的下部且与所述壳体(1)的下部滑动配合的套环(52),所述套环(52)上设有两个向上延伸的支耳(53),两个所述支耳(53)分别与两个所述伸缩件(6)枢接;所述套环(52)向下伸出于所述本体的下端面时,其伸出的部分环绕在所述插头(3)的外围。
CN201710400254.6A 2017-05-31 2017-05-31 一种单手易拔充电器 Pending CN1069980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00254.6A CN106998090A (zh) 2017-05-31 2017-05-31 一种单手易拔充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00254.6A CN106998090A (zh) 2017-05-31 2017-05-31 一种单手易拔充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98090A true CN106998090A (zh) 2017-08-01

Family

ID=59436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00254.6A Pending CN106998090A (zh) 2017-05-31 2017-05-31 一种单手易拔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9809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10925A (zh) * 2017-12-20 2018-04-13 江西佰仕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充电器
CN108199193A (zh) * 2018-01-30 2018-06-22 河南小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插头可以伸缩的智能手机充电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01904A (ja) * 2011-10-18 2013-05-23 Zenshiro Yoshimura コンセントプラグの補助具
CN203119202U (zh) * 2012-12-13 2013-08-07 单峰 单手可拔插头
CN204011961U (zh) * 2014-07-22 2014-12-10 佳木斯大学 插座插头辅助拔出工具
JP6115899B1 (ja) * 2015-12-22 2017-04-19 太文 長尾 離間動作補助構造
CN206790171U (zh) * 2017-05-31 2017-12-22 赵福林 一种单手易拔充电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01904A (ja) * 2011-10-18 2013-05-23 Zenshiro Yoshimura コンセントプラグの補助具
CN203119202U (zh) * 2012-12-13 2013-08-07 单峰 单手可拔插头
CN204011961U (zh) * 2014-07-22 2014-12-10 佳木斯大学 插座插头辅助拔出工具
JP6115899B1 (ja) * 2015-12-22 2017-04-19 太文 長尾 離間動作補助構造
CN206790171U (zh) * 2017-05-31 2017-12-22 赵福林 一种单手易拔充电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10925A (zh) * 2017-12-20 2018-04-13 江西佰仕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充电器
CN107910925B (zh) * 2017-12-20 2023-05-02 江西佰仕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器
CN108199193A (zh) * 2018-01-30 2018-06-22 河南小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插头可以伸缩的智能手机充电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33350U (zh) 一种插脚金属片可移动插头
CN106998090A (zh) 一种单手易拔充电器
CN206790171U (zh) 一种单手易拔充电器
CN106998011A (zh) 一种单手易拔电源插头
CN207069129U (zh) 一种基于插座的旋转机构
CN102427186A (zh) 可调整形状的插座
CN206442494U (zh)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盒组合结构
CN206116254U (zh) 一种按钮开关
CN206727336U (zh) 一种单手易拔电源插头
CN201192852Y (zh) 一种电动剃须刀
CN201118184Y (zh) 伸缩式自动卷线盘
CN201017793Y (zh) 一种耐用金属按钮开关
CN101207269B (zh) 电源模块及笔记本电脑
CN208603548U (zh) 一种电梯轿厢扶手结构
CN203983095U (zh) 电动车按钮开关
CN206727322U (zh) 一种弹射型易拔插座
CN206992024U (zh) 一种断路器
CN202423640U (zh) 一种防触电插座
CN218548851U (zh) 一种点烟器取电插头
CN201904474U (zh) 一种防触电插排
CN206976749U (zh) 转换插头
CN206816631U (zh) 一种升降机构及风扇
CN205723798U (zh) 一种自适应调整的铁函
CN215497328U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接电锻件
CN220021783U (zh) 辅助弹出式插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