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92845A -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92845A
CN106992845A CN201710192826.6A CN201710192826A CN106992845A CN 106992845 A CN106992845 A CN 106992845A CN 201710192826 A CN201710192826 A CN 201710192826A CN 106992845 A CN106992845 A CN 1069928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onfirmation
data transmission
queue
s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9282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92845B (zh
Inventor
陈锡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Guangzhou Shiru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9282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9284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92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92845A/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03439 priority patent/WO2018176765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928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928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5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involving copying of the display data of a local workstation or window to a remote workstation or window so that an actual copy of the data is displayed simultaneously on two or more displays, e.g. tele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3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8Interfacing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originating from a server, e.g. retrieving encoded video stream packets from an IP network
    • H04N21/4383Accessing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2Monitoring of processes or resources, e.g. detecting the failure of a recording device, monitoring the downstream bandwidth, the number of times a movie has been viewed, the storage space available from the internal hard disk
    • H04N21/44213Monitoring of end-user related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80Generation or 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by content creator independently of the distribution process; Content per se
    • H04N21/81Monomedia components thereof
    • H04N21/8146Monomedia components thereof involving graphical data, e.g. 3D object, 2D graph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ocial Psycholog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上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确认信息的过程中,检测接收端的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中是否存在确认数据包;其中,所述确认数据包为接收端接收到播放数据后生成的确认信息;若所述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不存在确认数据包,则生成空白数据包,并将所述空白数据包发送至确认信息发送队列;将所述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中的队列内容发送至发送端。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可以提高相应播放数据和确认数据包的传输效率,从而提高接收端显示或者播放相应播放数据的效果。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
背景技术
多个智能显示设备之间可以通过传屏设备相互连接,实现各个智能显示设备之间播放数据(如音频数据、视频数据和/或图像数据等等)的实时传输,使用户可以通过其中一个智能显示设备观看到其他智能显示设备当前所显示的内容,使用户可以更为便利的获取上述智能显示设备所显示的内容。
在智能显示设备通过传屏设备接收其他显示设备发送的播放数据进行显示的过程中,发送播放数据的智能显示设备可以称为发送端,接收其他显示设备发送的播放数据进行显示的智能显示设备可以称为接收端。传统方案中,接收端的数据接收通道和发送通道传输带宽不稳定,利用率低,同时接收端在接收相应播放数据后反馈确认信息的过程需要消耗较多的时间使传屏过程中的数据传输效率低,容易引起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播放数据进行显示的过程中,相关多媒体数据卡顿的技术问题,影响接收端显示或者播放相应播放数据的效果。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方案使智能显示设备间数据传输效率低,容易引起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播放数据进行显示的过程中,多媒体数据卡顿的技术问题,影响接收端显示质量问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确认信息的过程中,检测接收端的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中是否存在确认数据包;其中,所述确认数据包为接收端接收到播放数据后生成的确认信息;
若所述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不存在确认数据包,则生成空白数据包,并将所述空白数据包发送至确认信息发送队列;
将所述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中的队列内容发送至发送端。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在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确认信息的过程中,检测接收端的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中是否存在确认数据包;其中,所述确认数据包为接收端接收到播放数据后生成的确认信息;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若所述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不存在确认数据包,则生成空白数据包,并将所述空白数据包发送至确认信息发送队列;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中的队列内容发送至发送端。
上述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在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确认信息的过程中,检测接收端的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不存在确认数据包时,可以生成空白数据包,并将所述空白数据包发送至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使上述空白数据包占用相应传屏设备的传输带宽,相应传屏设备的数据传输通道持续占用传输带宽(即持续开启),可以保持传输带宽的稳定,提高确认数据包的传输速率,从而提升接收播放数据的效率,避免在接收端进行发送端播放数据显示的过程中,相关多媒体数据卡顿等技术问题的出现,提高了接收端显示或者播放相应播放数据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接收端与发送端之间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速率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描述。
参考图1,图1所示为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包括如下步骤:
S10,在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确认信息的过程中,检测接收端的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中是否存在确认数据包;其中,所述确认数据包为接收端接收到播放数据后生成的确认信息;
在智能显示设备通过传屏设备连接其他显示设备,进行传屏的过程中,发送播放数据至其他显示设备,使其显示界面的内容在其他显示设备显示的智能显示设备为发送端,接收发送端通过传屏设备发送的播放数据以对发送端当前的显示界面进行显示的智能显示设备为接收端。在多个智能显示设备的传屏过程中,发送端和接收端是可变的,如某个智能显示设备当前将其显示界面的播放数据发送至其他显示设备进行显示,则此时,该智能显示设备为发送端;在某时间段,若该智能显示设备接收其他显示设备发送的播放数据,显示其他显示设备的显示界面时,这个智能显示设备则为接收端。连接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传屏设备可以为USB设备等可以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进行稳定传屏的设备。上述步骤中,接收端可以通过检测确认信息发送队列是否为空,实现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中是否存在确认数据包的检测,若上述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为空,表明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中不存在确认数据包,若上述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不为空,则表明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中存在确认数据包。
上述接收端与发送端之间数据传输示意图可以如图2所示,如图2,通过相应传输设备在发送端51和接收端52之间可以形成两条数据传输通道:播放数据传输通道和确认信息传输通道;发送端51通过播放数据传输通道向接收端52发送该发送端51当前显示界面的播放数据,接收端52在接收到上述播放数据后,生成确认数据包,将上述确认数据包发送至确认信息发送队列通过确认信息传输通道传输给发送端51,发送端51在接收到接收端52反馈的确认数据包后,利用播放数据传输通道继续进行相应播放数据的发送。
S20,若所述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不存在确认数据包,则生成空白数据包,并将所述空白数据包发送至确认信息发送队列;
接收端在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不存在确认数据包(RE包),生成空白数据包(NAP包),将NAP包发送至确认信息发送队列,占用确认信息的传输带宽,以保持相应的确认信息传输通道开启,保持上述确认信息传输通道的传输速率。
参考图2所示,在上述接收端52接收播放数据和发送确认数据包的过程中,其可以启用两个线程:线程一用于发送NAP包和RE包,实现对确认信息传输通道的控制,线程二用于接收多媒体数据包等播放数据。当播放数据到来时,线程二控制其状态值进入队列FIFO(状态数据存储队列)。此时线程一可以进行确认信息发送队列的出队列操作,如果队列有状态值(存在RE包),则标记为RE包,将确认信息发送队列的队列内容传输至发送端;如果没有状态值,则向上述确认信息发送队列发送NAP包,进行相应的传输。
S30,将所述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中的队列内容发送至发送端。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在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确认信息的过程中,检测接收端的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不存在确认数据包时,可以生成空白数据包,并将所述空白数据包发送至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使上述空白数据包占用相应传屏设备的传输带宽,相应传屏设备的数据传输通道持续占用传输带宽(即持续开启),可以保持传输带宽的稳定,提高确认数据包的传输速率,从而提升接收播放数据的效率,避免在接收端进行发送端播放数据显示的过程中,相关多媒体数据卡顿等技术问题的出现,提高了接收端显示或者播放相应播放数据的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
通过播放数据传输通道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播放数据,在接收到所述播放数据时,生成确认数据包;
将所述确认数据包发送至确认信息发送队列。
本实施例中,接收端在接收到播放数据时,生成确认数据包,并进行相应的发送,使发送端可以及时获取其播放数据得到顺利传输的确认信息,以便发送端可以根据这一确认信息进行后续播放数据的发送,保证了相应传屏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
若播放数据传输通道中不存在发送端发送的播放数据,保持所述播放数据传输通道打开。
本实施例在播放数据传输通道中不存在发送端发送的播放数据时,保持所述播放数据传输通道打开,以便快速进入后续播放数据的传输,可以节省播放数据的传输时间,提高其传输效率。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保持所述播放数据传输通道打开的过程可以包括:
执行中断回调函数,在所述中断回调函数返回之前,向发送端发送显示请求信息;其中,发送端接收所述显示请求信息后,通过所述播放数据传输通道向接收端发送播放数据。
本实施例中,接收端进入中断回调函数,在函数返回之前再次向发送显示请求信息以请求发送相应的播放数据,从而保证接收端一直处于接收数据准备就绪的状态,即播放数据传输通道保持开启,可以进一步提高接收端接收相应播放数据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将所述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中的内容通过传屏设备发送至发送端的过程之后,还可以包括:
发送端通过传屏设备接收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中的队列内容,在所述队列内容中识别到确认数据包后,通过所述播放数据传输通道向接收端发送播放数据。
本实施例中,发送端接收的队列内容包括NAP包和RE包,若发送端从中识别到RE包,需要根据上述RE包进行后续播放数据的发送,以保证相应传屏工作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
检测触摸数据存放队列是否为空,若所述触摸数据存放队列为空,则控制触摸回传通道进入休眠状态。
上述触摸回传通道为用于将接收端读取的触摸操作回传至发送端的数据通道,如用于回传触摸数据的相关线程等等。上述接收端可以为触摸显示设备,接收端显示发送端显示界面时,其触摸屏所读取的触摸操作可以通过传屏设备回传至相应的发送端,在上述发送端显示相应用户在接收端对其显示界面所进行的触摸操作。
在上述触摸操作的传输过程中,接收端通过触摸回传通道控制上述触摸操作所对应的触摸数据的传输,上述触摸数据通常通过相应的触摸数据存放队列进行相应的传输,若上述触摸数据存放队列不为空(触摸数据存放队列存在触摸数据),表明在接收端此时正在发生触摸操作,触摸回传通道处于激活状态,若上述触摸数据存放队列为空(触摸数据存放队列不存在触摸数据),表明此时接收端没有发生触摸动作,可以控制触摸回传通道进入休眠状态,以避免触摸回传通道过多占用接收端的系统资源,提高上述传屏设备的数据处理速率。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
接收端的触摸驱动捕捉到触摸数据时,检测当前的触摸数据存放队列是否为空,若否,则直接将所述触摸数据存入触摸数据存放队列。
本实施例中,若当前的触摸数据存放队列是不为空,表明相应的触摸回传通道处于工作状态,可以直接将触摸数据存入触摸数据存放队列,使触摸回传通道控制上述触摸数据的传输,可以保证上述触摸数据的传输效率,使接收端及时接收到上述触摸数据,实现对发送端当前触摸操作的显示。
作为一个实施例,若当前的触摸数据存放队列为空,则激活所述触摸回传通道,将所述触摸数据存入触摸数据存放队列。
本实施例中,当前的触摸数据存放队列为空,表明触摸回传通道处于休眠状态,此时需要对触摸回传通道进行激活,以保证相应触摸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顺利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某一时间段内,发送端可以为计算机,接收端可以为智能平板终端,计算机和智能平板终端直接通过传屏设备连接,将上述计算机当前的播放数据通过传屏设备发送至智能平板终端,在智能平板终端上实现计算机当前显示界面内播放数据的显示(或者播放),智能平板终端在接收到计算机发送的播放数据后,发送RE包至确认信息发送队列,若没有接收到计算机发送的播放数据,则发送NAP包至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使相应的数据传输通道持续开启,避免产生其他额外消耗时间。上述播放数据的传输过程中,采用NAP包带宽占用机制,传输过程带宽相对稳定,智能平板终端的显示过程流畅,无卡顿。
智能平板终端显示计算机显示界面时,若在智能平板终端进行触摸操作,可以采用休眠唤醒机制,将智能平板终端读取的触摸数据回传至计算机进行相应的显示,在NAP包带宽占用的机制下,同样可以保证上述触摸数据的实时回传,并且不干扰音视频等播放数据的播放流畅度。
本实施例在上述计算机和智能平板终端传屏过程(兼随机的触摸操作)中,分别采用传统数据传输方案,以及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案进行数据传输速率的测试,两者对应的数据传输速率示意图可以如图3所示,图3中,横坐标表示时间,单位为s(秒),纵坐标表示传输速率,单位为Kb/s(千位每秒),图中,实线表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案所对应的传输速率,虚线表示采用传统数据传输方案所对应的传输速率。如图3所示,采用传统数据传输方案,不带NAP包传输播放数据时,平均传输速率约为0.5MB/s(512Kb/s左右),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案,生成相应的NAP包实现相应播放数据的传输时,平均传输速率可达2MB/s(2014Kb/s左右),可见,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案进行有线数据传输,可以有效提高相应的传输速率。
参考图4所示,图4为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结构示意图,包括:
检测模块10,用于在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确认信息的过程中,检测接收端的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中是否存在确认数据包;其中,所述确认数据包为接收端接收到播放数据后生成的确认信息;
第一生成模块20,用于若所述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不存在确认数据包,则生成空白数据包,并将所述空白数据包发送至确认信息发送队列;
第一发送模块30,用于将所述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中的队列内容发送至发送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数据传输系统,还可以包括: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通过播放数据传输通道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播放数据,在接收到所述播放数据时,生成确认数据包;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确认数据包发送至确认信息发送队列。
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与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一一对应,在所述数据传输方法的实施例阐述的技术特征及其有益效果均适用于数据传输系统的实施例中,特此声明。
参考图5所示,图5为一个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结构示意图,包括分别与接收端63和发送端61进行通信连接的传屏设备62;
所述传屏设备62在检测到接收端63和发送端62之间的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中不存在确认数据包时,生成空白数据包,并将所述空白数据包发送至接收端63;所述空白数据包在接收端63中被传输至确认信息发送队列。
上述接收端63接收所述空白数据包后,可以将所述空白数据包发送至确认信息发送队列,并将所述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中的队列内容发送至发送端,以使传屏设备62产生的空白数据包占用相应传屏设备的传输带宽,保持确认信息传输通道开启,提高传输带宽的通信稳定性。
上述传屏设备62可以包括处理器和相关的存储设备,通常情况下,上述处理器可以检测接收端63和发送端61之间的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中是否存在确认数据包,在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中存在确认数据包时,生成空白数据包发送至接收端63,还可以检测接收端63和发送端61之间的其他状态;上述存储设备可以存储用于检测接收端63和发送端61之间的各个状态的相关指令。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可以在检测到接收端63和发送端62之间的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中不存在确认数据包时,生成空白数据包发送至接收端63,使接收端63可以将上述空白数据包发送至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从而通过上述空白数据包占用相应传屏设备的传输带宽,以保持传输带宽的稳定,提高确认数据包的传输速率,从而提升接收端接收播放数据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发送端61和接收端63之间可以通过传屏设备62形成两条数据传输通道:播放数据传输通道和确认信息传输通道;发送端61通过播放数据传输通道向接收端63发送该发送端61当前显示界面的播放数据,接收端63在接收到上述播放数据后,生成确认数据包,将上述确认数据包发送至确认信息发送队列通过确认信息传输通道传输给发送端61,发送端61在接收到接收端63反馈的确认数据包后,利用播放数据传输通道继续进行相应播放数据的发送。
上述传屏设备62检测上述播放数据传输通道中是否存在发送端发送的播放数据,若播放数据传输通道中不存在发送端发送的播放数据,传屏设备62可以保持所述播放数据传输通道打开,以便快速进入后续播放数据的传输,节省播放数据的传输时间,提高其传输效率。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传屏设备可以执行中断回调函数,在所述中断回调函数返回之前,向发送端发送显示请求信息,使上述播放数据传输通道保持打开。
上述发送端接收所述显示请求信息后,可以通过所述播放数据传输通道向接收端发送播放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传屏设备可以检测触摸数据存放队列是否为空,若所述触摸数据存放队列为空,则控制触摸回传通道进入休眠状态。
上述触摸回传通道为用于将接收端读取的触摸操作回传至发送端的数据通道,如用于回传触摸数据的相关线程等等。上述接收端可以为触摸显示设备,接收端显示发送端显示界面时,其触摸屏所读取的触摸操作可以通过传屏设备回传至相应的发送端,在上述发送端显示相应用户在接收端对其显示界面所进行的触摸操作。
本实施例中,若上述触摸数据存放队列不为空(触摸数据存放队列存在触摸数据),表明在接收端此时正在发生触摸操作,触摸回传通道处于激活状态,若上述触摸数据存放队列为空(触摸数据存放队列不存在触摸数据),表明此时接收端没有发生触摸动作,此时传屏设备可以控制触摸回传通道进入休眠状态,以避免触摸回传通道过多占用接收端的系统资源,提高上述传屏设备的数据处理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传屏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检测接收端和发送端之间的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中是否存在确认数据包,在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中存在确认数据包时,生成空白数据包发送至接收端。
上述处理器可以为具备数据处理功能的控制设备。本实施例通过上述处理器进行接收端和发送端之间的相关检测和控制工作,有利于保证其中检测或控制工作的准确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确认信息的过程中,检测接收端的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中是否存在确认数据包;其中,所述确认数据包为接收端接收到播放数据后生成的确认信息;
若所述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不存在确认数据包,则生成空白数据包,并将所述空白数据包发送至确认信息发送队列;
将所述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中的队列内容发送至发送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播放数据传输通道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播放数据,在接收到所述播放数据时,生成确认数据包;
将所述确认数据包发送至确认信息发送队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播放数据传输通道中不存在发送端发送的播放数据,保持所述播放数据传输通道打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所述播放数据传输通道打开的过程包括:
执行中断回调函数,在所述中断回调函数返回之前,向发送端发送显示请求信息;其中,发送端接收所述显示请求信息后,通过所述播放数据传输通道向接收端发送播放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中的内容通过传屏设备发送至发送端的过程之后,还包括:
发送端通过传屏设备接收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中的队列内容,在所述队列内容中识别到确认数据包后,通过所述播放数据传输通道向接收端发送播放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触摸数据存放队列是否为空,若所述触摸数据存放队列为空,则控制触摸回传通道进入休眠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端的触摸驱动捕捉到触摸数据时,检测当前的触摸数据存放队列是否为空,若否,则直接将所述触摸数据存入触摸数据存放队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当前的触摸数据存放队列为空,则激活所述触摸回传通道,将所述触摸数据存入触摸数据存放队列。
9.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在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确认信息的过程中,检测接收端的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中是否存在确认数据包;其中,所述确认数据包为接收端接收到播放数据后生成的确认信息;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若所述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不存在确认数据包,则生成空白数据包,并将所述空白数据包发送至确认信息发送队列;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确认信息发送队列中的队列内容发送至发送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通过播放数据传输通道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播放数据,在接收到所述播放数据时,生成确认数据包;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确认数据包发送至确认信息发送队列。
CN201710192826.6A 2017-03-28 2017-03-28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 Active CN1069928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92826.6A CN106992845B (zh) 2017-03-28 2017-03-28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
PCT/CN2017/103439 WO2018176765A1 (zh) 2017-03-28 2017-09-26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92826.6A CN106992845B (zh) 2017-03-28 2017-03-28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92845A true CN106992845A (zh) 2017-07-28
CN106992845B CN106992845B (zh) 2020-05-01

Family

ID=59413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92826.6A Active CN106992845B (zh) 2017-03-28 2017-03-28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92845B (zh)
WO (1) WO201817676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76765A1 (zh) * 2017-03-28 2018-10-04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
WO2019192190A1 (zh) * 2018-04-04 2019-10-10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传屏触摸回传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9940A (zh) * 2007-07-27 2010-08-18 晶像股份有限公司 互连网络中对数据流的带宽预留
CN105553943A (zh) * 2015-12-07 2016-05-04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传屏软件的传输方法、传屏方法、设备及数据传输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11956B2 (en) * 2007-07-27 2011-03-22 Silicon Image, Inc. Packet level prioritization in interconnection networks
CN103731886A (zh) * 2012-10-11 2014-04-1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带宽分配系统、方法和装置
CN104812097A (zh) * 2015-05-21 2015-07-29 北京深思数盾科技有限公司 蓝牙设备及其通信方法
CN106992845B (zh) * 2017-03-28 2020-05-01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9940A (zh) * 2007-07-27 2010-08-18 晶像股份有限公司 互连网络中对数据流的带宽预留
CN105553943A (zh) * 2015-12-07 2016-05-04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传屏软件的传输方法、传屏方法、设备及数据传输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76765A1 (zh) * 2017-03-28 2018-10-04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
WO2019192190A1 (zh) * 2018-04-04 2019-10-10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传屏触摸回传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76765A1 (zh) 2018-10-04
CN106992845B (zh) 2020-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124400A1 (en) Interactive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in live room
CN103561308B (zh) 一种智能手机遥控智能电视的交互方法
CN112929366B (zh) 无线游戏协议
CN105138270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式
CN103281580A (zh) 分离用户界面的电视机遥控方法及其系统
WO2021031908A1 (zh) 传输方法、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08260013A (zh) 一种视频播放控制方法及终端
WO2021197202A1 (zh) Harq-ack反馈的触发方法、反馈方法及设备
CN105280204B (zh) 多媒体文件播放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992845A (zh)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装置
WO2021098630A1 (zh) 进入休眠行为的方法和终端
CN110134237A (zh) 界面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601178B (zh) 视频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764891B (zh) 电子终端及控制应用的方法
CN101673194B (zh) 一种处理用户通知消息的装置及方法
CN112399211B (zh) 一种操作方法及融合网关
CN103856558B (zh) 一种用于终端应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21218842A1 (zh) 下行接收触发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N109743609A (zh) 电视设备显示的控制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6775289A (zh) 信息共享装置及方法
CN105812246A (zh) 即时通讯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196946A (zh) 传输过程中的退避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2663079A (zh) 网页中的控制方法及网页中的播放装置
WO2023272982A1 (zh) 业务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144354B (zh) 旋转播放器视图层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