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91261B - 一种基于nx的多工位冲压模具工程图设计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nx的多工位冲压模具工程图设计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91261B
CN106991261B CN201710358158.XA CN201710358158A CN106991261B CN 106991261 B CN106991261 B CN 106991261B CN 201710358158 A CN201710358158 A CN 201710358158A CN 106991261 B CN106991261 B CN 1069912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stamping die
station stamping
layer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5815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91261A (zh
Inventor
恽庞杰
张东民
褚忠
瞿伟
陈剑
李嘉伟
王文博
张天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1035815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912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91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912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912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912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7Mechanical parametric or variational desig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ounting, Exchange, And Manufacturing Of Dies (AREA)
  • Shaping Metal By Deep-Drawing,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NX的多工位冲压模具工程图设计方法及系统,包括图层分类、孔属性赋予、图纸一体化、孔位置标注、孔信息注释、快速尺寸和导出图纸等功能,针对多工位冲压模具三维图转二维图所需实现的加工信息和位置标注,以功能集成导向式进行工程图设计。本发明实现将多工位冲压模具从三维图向二维图转换,较好地满足模具设计人员的设计习惯,提高模具工程图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NX的多工位冲压模具工程图设计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图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NX的多工位冲压模具工程图设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以及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概念的提出,对多工位冲压模具设计和制造的交互式图形系统和CNC技术的研究,模具CAD系统由开始的二维系统发展成实体造型、基于特征设计和CAD/CAM高度集成为特征的三维系统,向着高度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由于三维设计的优越性,模具设计趋势逐渐从AutoCAD二维系统设计转为NX等三维系统设计,但目前企业仍是以AutoCAD二维设计为主流,适用的是二维设计经验与习惯,而NX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如果采用系统提供完全交互式功能对于多工位冲压模具设计还不能做到自动化,对于企业原有的工作经验以及成功案例不能很好的应用到,影响模具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企业在多工位冲压模具工程图设计过程中由于零件孔的类型多,相同类型孔的直径和深度也有区别,导致孔属性赋予不能按批次进行,需要一个一个选择孔,非常繁琐,浪费时间。在制图环境零件基本视图中孔的位置坐标由于孔数量很多而显得杂乱无章,无法清晰地表示。目前NX二维工程制图环境对孔进行注释时,孔的符号表示位置不统一,模具工程图表示不清晰,也影响了设计效率。
目前,机械行业针对多工位冲压模具设计的NX二次开发,只是对其设计过程进行研究开发,而对于多工位冲压模具工程图设计缺少相应的开发工具,影响三维模具设计推广应用和效果发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将多工位冲压模具由NX等三维系统设计转换为AutoCAD二维系统设计。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NX的多工位冲压模具工程图设计方法,包括步骤:
S1,在建模环境中将多工位冲压模具的各个零件按类型分布于各个图层;
S2,将各图层的零件上的所有孔进行筛选并根据筛选结果按类别分批次赋予属性;
S3,在制图环境中将各图层的零件的基本视图分别按不同的区域放置在同一张图纸页上;
S4,将孔圆心坐标显示于设定位置处;
S5,读取赋予孔的属性并将孔的加工信息显示于设定位置处;
S6,将图纸页导出,使多工位冲压模具由NX三维系统设计转为AutoCAD二维系统设计。
进一步地,步骤S1包括:在建模环境中将多工位冲压模具各零件按类型分布于32个图层,且每个图层分别对应一种颜色。
进一步地,步骤S2包括:在建模环境中按照孔类型和孔尺寸进行双层筛选,将多工位冲压模具的零件上的所有孔进行筛选并根据筛选结果按类别分批次赋予属性。
进一步地,步骤S3包括:在制图环境中将32个图层的零件的基本视图放置于一张图纸页,将图纸页按图层类别划分为32个区域,分别放置32个图层中零件的基本视图以及加工信息。
进一步地,步骤S4包括:在制图环境中对零件的基本视图中孔的圆心和不规则形状弧线的圆心进行识别,框选视图时过滤弧线圆心识别孔圆心,并将识别的孔圆心坐标显示于设定位置处。
进一步地,步骤S5包括:在制图环境中框选零件的基本视图,一键注释孔的加工信息,且每个孔的加工信息位于各孔的右上角45°处。
一种基于NX的多工位冲压模具工程图设计系统,包括:
在建模环境中将多工位冲压模具的各个零件按类型分布于各个图层的图层模块;
将各图层的零件上的所有孔进行筛选并根据筛选结果按类别分批次赋予属性的孔属性赋予模块;
在制图环境中将各个图层的零件的基本视图分别按不同的区域放置在同一张图纸页上的图纸一体化模块;
将孔圆心坐标显示于设定位置处的孔位置标注模块;
读取赋予孔的属性并将对应的孔的加工信息显示于设定位置处的孔信息注释模块;
将图纸页导出的导出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图层模块包括32个图层,每个图层分别由一种颜色标识。
进一步地,所述图纸一体化模块包括划分为32个区域的图纸页,图纸页大小为5000×10000,图纸页的32个区域用以分别放置32个图层中零件的基本视图以及孔的加工信息。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对多工位冲压模具的零件图层分类、孔类型和孔尺寸双层筛选、图纸区域一体化、孔位置标注优化、孔信息注释标准化来实现多工位冲压模具由三维图向二维图转换,较好满足模具设计人员设计习惯,提高模具工程图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基于NX的多工位冲压模具工程图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基于NX的多工位冲压模具工程图设计系统的流程图。
图中,1-图层模块;2-孔属性赋予模块;3-图纸一体化模块;4-孔位置标注模块;5-孔信息注释模块;6-导出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NX的多工位冲压模具工程图设计方法,包括步骤:
S1,图层分类
在建模环境中将多工位冲压模具各零件按类型进行分层,且每层对应一种颜色,包括1-工作层、10-产品层、11-上机床台面、12-下机床台面、13-排样图、14-修改前零件、15-修改前模具、20-上定位板-66、21-上垫脚-66、22-上模板-66、23-第一上垫板-124、24-第二上垫板-124、25-固定板-140、26-卸料背板-124、27-卸料板-144、28-固定板镶板-129、29-卸料板镶板-201、30-上非标件-127、31-上标准件-181、40-下模-165、41-下顶板-144、42-下固定板-140、43-第一下垫板-124、44-第二下垫板-124、45-下模板-66、46-下垫脚-66、47-下定位板-66、48-下模镶板-112、49-下固定板镶板-129、50-下非标件-127、51-下标准件-181、52-间接顶板-55、上面表述格式为层数-层名-颜色ID。这种分层方法适用于企业多工位冲压模具三维设计,更方便设计人员的设计过程。
S2,孔属性赋予
在建模环境中按照孔类型和孔尺寸(孔直径和孔深度)进行双层筛选,孔类型包括通孔、盲孔、正面沉头孔、背面沉头孔和线切割,同类型孔的孔尺寸也不完全相同,因此通过双层筛选将多工位冲压模具零件上的所有孔进行筛选并根据筛选结果分别对同一类型、同一尺寸的孔批次赋予属性。
S3,图纸一体化
在制图环境中将所有图层的基本视图均放置于同一张图纸页,图纸页大小为5000×10000,图纸页按照图层类别划分为32个区域,每个区域对应一个图层,分别放置32个图层中零件的基本视图以及加工信息。
S4,孔位置标注
在制图环境中对多工位冲压模具零件的基本视图中的孔的圆形和不规则形状弧线的圆心进行识别,找出孔圆心与弧线圆心的区别,框选视图时忽略弧线圆心的选择,对孔圆心坐标位置进行标注并对标注进行优化,以零件基本视图的中心为标准,X、Y轴坐标轴将基本视图平分为四个部分,包括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每个象限中的所有孔坐标的标注置于相近视图外部相同距离处,即将视图内部的标注整齐排列于视图外部。
S5,孔信息注释
在制图环境中框选零件基本视图,一键注释孔的加工信息,将通过NX自带功能对孔信息注释时由符号位于不同位置转换为统一位于各孔右上角45°处,符合企业工程图设计习惯。
S6,导出图纸
一体化导出所有零件的基本视图,使多工位冲压模具由NX三维系统设计转为AutoCAD二维系统设计。
本发明通过多工位冲压模具零件图层分类、孔类型和孔尺寸双层筛选后进行属性赋予、图纸区域一体化、优化孔位置标注、孔信息注释标准化来实现多工位冲压模具三维图向二维图转换,较好满足模具设计人员设计习惯,提高模具工程图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如图2所示,一种基于NX的多工位冲压模具工程图设计系统,包括:
在建模环境中将多工位冲压模具的各个零件按类型分布于各个图层的图层模块1;
将各图层的零件上的所有孔进行筛选并根据筛选结果按类别分批次赋予属性的孔属性赋予模块2;
在制图环境中将各个图层的零件的基本视图分别按不同的区域放置在同一张图纸页上的图纸一体化模块3;
将孔圆心坐标显示于设定位置处的孔位置标注模块4;
读取赋予孔的属性并将对应的孔的加工信息显示于设定位置处的孔信息注释模块5;
将图纸页导出的导出模块6。
进一步地,图层模块1包括32个图层,每个图层分别由一种颜色标识。32个图层分别为1-工作层、10-产品层、11-上机床台面、12-下机床台面、13-排样图、14-修改前零件、15-修改前模具、20-上定位板-66、21-上垫脚-66、22-上模板-66、23-第一上垫板-124、24-第二上垫板-124、25-固定板-140、26-卸料背板-124、27-卸料板-144、28-固定板镶板-129、29-卸料板镶板-201、30-上非标件-127、31-上标准件-181、40-下模-165、41-下顶板-144、42-下固定板-140、43-第一下垫板-124、44-第二下垫板-124、45-下模板-66、46-下垫脚-66、47-下定位板-66、48-下模镶板-112、49-下固定板镶板-129、50-下非标件-127、51-下标准件-181、52-间接顶板-55、上面表述格式为层数-层名-颜色ID。这种分层适用于企业多工位冲压模具三维设计,更方便设计人员的设计过程。
进一步地,图纸一体化模块3包括划分为32个区域的图纸页,图纸页大小为5000×10000,图纸页的32个区域用以分别放置32个图层中零件的基本视图以及孔的加工信息。
本发明将图层分类、孔属性赋予、图纸一体化、孔位置标注、孔信息注释、快速尺寸和导出图纸等7项功能集成于一体,其中快速尺寸与导出图纸功能为NX自有功能,其中图层分类、孔属性赋予、图纸一体化、孔位置标注、孔信息注释为针对企业经验对NX原有功能进行优化设计,解决NX操作时的不足之处,按照操作步骤以及操作习惯导航式进行多工位冲压模具工程图设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基于NX的多工位冲压模具工程图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在建模环境中将多工位冲压模具的各个零件按类型分布于各个图层;
S2,将各图层的零件上的所有孔进行筛选并根据筛选结果按类别分批次赋予属性;
S3,在制图环境中将各图层的零件的基本视图分别按不同的区域放置在同一张图纸页上;包括:在制图环境中将32个图层的零件的基本视图放置于一张图纸页,将图纸页按图层类别划分为32个区域,分别放置32个图层中零件的基本视图以及加工信息;
S4,将孔圆心坐标显示于设定位置处;包括:在制图环境中对零件的基本视图中孔的圆心和不规则形状弧线的圆心进行识别,框选视图时过滤弧线圆心识别孔圆心,并将识别的孔圆心坐标显示于设定位置处;
S5,读取赋予孔的属性并将孔的加工信息显示于设定位置处;
S6,将图纸页导出,使多工位冲压模具由NX三维系统设计转为AutoCAD二维系统设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NX的多工位冲压模具工程图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包括:在建模环境中将多工位冲压模具各零件按类型分布于32个图层,且每个图层分别对应一种颜色。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NX的多工位冲压模具工程图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包括:在建模环境中按照孔类型和孔尺寸进行双层筛选,将多工位冲压模具的零件上的所有孔进行筛选并根据筛选结果按类别分批次赋予属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NX的多工位冲压模具工程图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包括:在制图环境中框选零件的基本视图,一键注释孔的加工信息,且每个孔的加工信息位于各孔的右上角45°处。
5.一种基于NX的多工位冲压模具工程图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建模环境中将多工位冲压模具的各个零件按类型分布于各个图层的图层模块;
将各图层的零件上的所有孔进行筛选并根据筛选结果按类别分批次赋予属性的孔属性赋予模块;
在制图环境中将各个图层的零件的基本视图分别按不同的区域放置在同一张图纸页上的图纸一体化模块;包括:在制图环境中将32个图层的零件的基本视图放置于一张图纸页,将图纸页按图层类别划分为32个区域,分别放置32个图层中零件的基本视图以及加工信息;
将孔圆心坐标显示于设定位置处的孔位置标注模块;包括:在制图环境中对零件的基本视图中孔的圆心和不规则形状弧线的圆心进行识别,框选视图时过滤弧线圆心识别孔圆心,并将识别的孔圆心坐标显示于设定位置处;
读取赋予孔的属性并将对应的孔的加工信息显示于设定位置处的孔信息注释模块;
将图纸页导出的导出模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NX的多工位冲压模具工程图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层模块包括32个图层,每个图层分别由一种颜色标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NX的多工位冲压模具工程图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纸一体化模块包括划分为32个区域的图纸页,图纸页大小为5000×10000,图纸页的32个区域用以分别放置32个图层中零件的基本视图以及孔的加工信息。
CN201710358158.XA 2017-05-19 2017-05-19 一种基于nx的多工位冲压模具工程图设计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69912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58158.XA CN106991261B (zh) 2017-05-19 2017-05-19 一种基于nx的多工位冲压模具工程图设计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58158.XA CN106991261B (zh) 2017-05-19 2017-05-19 一种基于nx的多工位冲压模具工程图设计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91261A CN106991261A (zh) 2017-07-28
CN106991261B true CN106991261B (zh) 2023-09-19

Family

ID=59420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58158.XA Active CN106991261B (zh) 2017-05-19 2017-05-19 一种基于nx的多工位冲压模具工程图设计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9126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34549A (ja) * 1994-06-11 1995-12-22 Rohm Co Ltd Cad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寸法自動記入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8033875A (ja) * 2006-07-03 2008-02-14 Bigvan Inc Cad製図データのレイヤ振分け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装置、並びにそのレイヤ振分けシステム、cad製図基準データチェック装置
CN101452498A (zh) * 2007-11-29 2009-06-1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冲压模具垫脚自动添加系统及方法
CN101452281A (zh) * 2007-12-03 2009-06-1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冲压模具孔注解系统及方法
CN102147825A (zh) * 2011-03-08 2011-08-10 中北大学 梁结构件快速出图与图纸优化方法
CN105302930A (zh) * 2014-06-30 2016-02-03 上海神机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纵横梁的工程图纸识别系统及方法、排模系统及方法
CN106326565A (zh) * 2016-08-25 2017-01-11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设计工程图快速转换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34549A (ja) * 1994-06-11 1995-12-22 Rohm Co Ltd Cad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寸法自動記入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8033875A (ja) * 2006-07-03 2008-02-14 Bigvan Inc Cad製図データのレイヤ振分け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装置、並びにそのレイヤ振分けシステム、cad製図基準データチェック装置
CN101452498A (zh) * 2007-11-29 2009-06-1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冲压模具垫脚自动添加系统及方法
CN101452281A (zh) * 2007-12-03 2009-06-1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冲压模具孔注解系统及方法
CN102147825A (zh) * 2011-03-08 2011-08-10 中北大学 梁结构件快速出图与图纸优化方法
CN105302930A (zh) * 2014-06-30 2016-02-03 上海神机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纵横梁的工程图纸识别系统及方法、排模系统及方法
CN106326565A (zh) * 2016-08-25 2017-01-11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设计工程图快速转换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恒兰 ; 王宜君 ; .基于NX的产品三维标注.山东工业技术.2016,(第19期),全文. *
马良成 ; 吴高 ; .Autodesk Inventor工程图标注的技巧和方法(一).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09,(第05期),全文. *
高征兵 ; 秦永法 ; 张军 ; 陈书乔 ; .SolidWorks工程图的标准化研究与应用.制造业自动化.2015,(第04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91261A (zh) 2017-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75165B (zh) 一种利用三维工艺加工零件的方法
CN101794280B (zh) 一种基于表格模板集的表格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02722615B (zh) 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工艺信息表达方法
CN102722614B (zh) 一种动态三维工艺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06981089A (zh) 一种三维检测文件的生成方法及检测方法
CN108710760A (zh) 一种船舶mbd完整性定义方法
CN105426590B (zh) 一种机加工艺特征树及其构建方法
Zhang et al. Overview of 3D printing technologies for reverse engineering product design
CN106295032A (zh) 一种陶瓷瓷砖模具设计软件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CN105551077A (zh) 钣金加工三维工艺模型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02819238B (zh) 一种图文信息轮廓的雕刻方法
CN103631996A (zh) 一种基于模型成熟度的产品结构设计与工艺设计并行设计方法
CN104036551A (zh) 面向机加工艺的三维工艺模型建模方法
CN106991261B (zh) 一种基于nx的多工位冲压模具工程图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01625712A (zh) 标牌制作计算机绘图系统及绘图方法
CN1766888A (zh) 模具设计系统及方法
CN105589867B (zh) 一种三维机加工艺文件快速生成方法
CN112231841A (zh) 一种舾装零件的加工方法
CN112733345A (zh) 一种航空螺栓自动三维标注方法及系统
Ghatrehnaby et al. Automatic piloting in progressive dies using medial axis transform
CN106296807A (zh) 一种基于3d技术的工艺美术品快速设计系统
Jia et al. Study on the correlated design method of plate holes for progressive dies based on functional feature
CN112489199B (zh) 一种基于mbd的数控加工工序模型的创建与标注方法
CN114186428A (zh) 应用于标准件的快速装配设计方法、出图方法及设计系统
CN111797444B (zh) 一种gd&t图信息数据化导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