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90866A -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90866A
CN106990866A CN201710217641.6A CN201710217641A CN106990866A CN 106990866 A CN106990866 A CN 106990866A CN 201710217641 A CN201710217641 A CN 201710217641A CN 106990866 A CN106990866 A CN 1069908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foot
lead
signal
tran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1764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90866B (zh
Inventor
王佳仁
秦锋
周九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1764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908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908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908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908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908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M×N个呈矩阵排布的触控电极块;与各触控电极块一一对应的信号线组,并且至少一个信号线组包括至少两条信号线,各信号线与对应的触控电极块电连接,各信号线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集成电路,集成电路包括与各信号线对应的引脚,每条信号线与对应的引脚电连接;并且,包括至少两条信号线的信号线组中,各信号线电连接的各引脚之间相互电连接。在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同一信号线组中的各信号线通过对应的引脚并联,降低了包括多条信号线的信号线组的总电阻,提高了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Description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一般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包括该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触控显示技术已经逐渐取代按键技术成为移动终端等的主流技术。目前触控显示装置的应用范围非常的广阔,主要的产品包括触控类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以及工业自动化行业的人机显示装置等。
现有的触控显示面板通常可以如图1所示,现有的触控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多个呈矩阵排布的触控电极块101,以及通过通孔与触控电极块101电连接的信号线102。触控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集成电路103,集成电路103可以通过信号线102为对应的触控电极块101提供信号,使得触控显示面板100可以进行触控或显示。但是,由于不同的触控电极块101到集成电路103的距离存在差异,如图1所示,不同行的触控电极块101到集成电路103的距离不同,因此与各触控电极块101电连接的信号线102的长度不同,各信号线102的电阻也会存在差异,这就使得各触控电极块101接收到的集成电路103输出的信号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衰减,从而导致触控显示面板100出现显示不均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包括该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显示装置,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M×N个呈矩阵排布的触控电极块,其中,M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与各触控电极块一一对应的信号线组,并且至少一个信号线组包括至少两条信号线,各信号线与对应的触控电极块电连接,各信号线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集成电路,集成电路包括与各信号线对应的引脚,每条信号线与对应的引脚电连接;并且,包括至少两条信号线的信号线组中,各信号线电连接的各引脚之间相互电连接。
可选地,集成电路还包括:与信号线组一一对应的多个引脚线组,每个引脚线组包括至少一条引脚线,且同一引脚线组中的引脚线与对应的信号线组中的信号线一一对应,各引脚线通过引脚与对应的信号线电连接;与包含至少两条引脚线的引脚线组一一对应的多个晶体管组,每个晶体管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晶体管,任一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与对应的引脚线组中的两条引脚线电连接,且引脚线组中的各引脚线在对应的晶体管组中的各第一晶体管导通时相互电连接。
可选地,集成电路通过与每个信号线组对应的引脚线组中的引脚线为各信号线提供触控扫描信号。
可选地,集成电路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晶体管,各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与不同的引脚线组中的两条引脚线电连接,且各信号线在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导通时相互电连接。
可选地,集成电路用于在触控阶段为各第一晶体管的栅极提供导通信号,且为各第二晶体管的栅极提供关断信号。
可选地,各触控电极块在显示阶段复用为公共电极,集成电路用于在显示阶段为公共电极提供公共电压信号。
可选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环绕显示区的边框区;各信号线沿第一方向贯穿显示区域。
可选地,各信号线通过对应的通孔与触控电极块电连接,且各信号线从对应的通孔到与之电连接的引脚之间的长度为有效长度;信号线组中的信号线的数量随着信号线的有效长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上述触控显示面板中的集成电路还包括与信号线组一一对应的多个引脚线组,每个引脚线组包括至少一条引脚线,且同一引脚线组中的引脚线与对应的信号线组中的信号线一一对应,各所述引脚线通过所述引脚与对应的所述信号线电连接,与包含至少两条引脚线的引脚线组一一对应的多个晶体管组,每个晶体管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晶体管,任一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与对应的引脚线组中的两条引脚线电连接,且引脚线组中的各引脚线在对应的晶体管组中的各第一晶体管导通时相互电连接;驱动方法包括:向各第一晶体管的栅极提供导通信号,包含至少两条引脚线的引脚线组中的各引脚线电连接,包括至少两条信号线的信号线组中的各信号线并联。
可选地,触控显示面板中的集成电路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晶体管,各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与不同的引脚线组中的两条引脚线电连接,且各信号线在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导通时相互电连接;驱动方法进一步包括:在触控阶段,向各第二晶体管的栅极提供关断信号,不同信号线组中的信号线电性绝缘,各信号线向对应的触控电极块输出触控扫描信号;在显示阶段,向各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提供导通信号,各触控电极块相互电连接,信号线向相互电连接的触控电极块输出公共电压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M×N个呈矩阵排布的触控电极块,与各触控电极块一一对应电连接的信号线组,至少存在一个信号线组包括至少两条信号线,各信号线与集成电路的引脚电连接,集成电路中与包括至少两条信号线的信号线组中的信号线电连接的引脚相互电连接,使得同一触控电极块对应的信号线并联,降低了包括多条信号线的信号线组的总电阻,提高了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A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B示出了图2A中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C示出了图2A中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D示出了图2A中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再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E示出了图2A中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又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触控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和特征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2A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面板200可以包括触控电极块201、信号线组和集成电路203。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触控显示面板200可以包括M×N个触控电极块201,各触控电极块201可以呈矩阵排布。这里,M可以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N也可以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例如,M和N可以均为4,此时触控显示面板可以包括4×4个呈矩阵排布的触控电极块201,如图2A所示。上述触控显示面板200还可以包括与各触控电极块201一一对应的信号线组,并且其中至少存在一个信号线组包括至少两条信号线202,例如,如图2A所示,与第一行的各触控电极块201对应的信号线组可以包括4条信号线202,与第二行的各触控电极块201对应的信号线组可以包括3条信号线202,与第三行的各触控电极块201对应的信号线组可以包括2条信号线202,而与第四行的各触控电极块201对应的信号线组可以包括一条信号线202。各信号线202可以与其所在的信号线组对应的触控电极块201电连接,如图2A所示,且各信号线202可以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且沿第二方向D2排列。这里,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垂直,如图2A所示。上述触控显示面板200还可以包括集成电路203,集成电路203还可以包括与上述各信号线202对应的引脚2031,且每条信号线202可以与对应的引脚2031电连接,如图2A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包括至少两条信号线202的信号线组,与该信号线组中的各信号线202电连接的各引脚2031之间可以相互电连接,且同一信号线组中的各信号线202在对应的触控电极块201处相互电连接,使得同一信号线组中的各信号线202并联在集成电路203和对应的触控电极块201之间。这里,集成电路203中需要相互电连接的各引脚2031可以在该集成电路203的内部进行电连接,从而使得同一信号线组中的各信号线202并联。而现有的触控显示面板通常是通过打孔连接跨线的方式将同一信号线组中的各信号线直接连接来实现同一信号线组中的信号线的并联,此种连接方式会占用较大的触控显示面板边框区域的空间,并且打孔连接跨线会降低触控显示面板中线路连接的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在集成电路203内部将同一信号线组中各信号线202并联的方式无需占用触控显示面板200中边框区域的面积,且提高了触控显示面板200中的线路的稳定性。
这里,可以选取图2A中与第二列中的各触控电极块201对应的各信号线组对在集成电路203内部将同一信号线组中的各信号线202进行并联的方式进行说明。如图2B所示,其示出了图2A中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其示出了触控显示面板200中的虚线圈204内的结构,虚线圈204示出了图2A中的第二列触控电极块201对应的各信号线组中的信号线202的一种并联方式。可以理解的是,在如图2B所示的局部结构图中,沿第二方向D2依次排列的第一至第四条信号线202为该列中的第一行触控电极块201对应的信号线组,沿第二方向D2依次排列的第五至第七条信号线202为该列中的第二行触控电极块201对应的信号线组,沿第二方向D2依次排列的第八条信号线202和第九条信号线202为该列中的第三行触控电极块201对应的信号线组,沿第二方向D2排列的第十条信号线202为该列中的第四行触控电极块201对应的信号线组,可见,与上述第一至第四条信号线202对应的引脚2031之间可以相互电连接,如图2B所示,与上述第五至第七条信号线202对应的引脚2031之间可以相互电连接,与上述第八和第九条信号线202对应的引脚2031可以相互电连接,从而使得上述第一至第四条信号线202可以并联,上述第五至第七条信号线202可以并联,上述第八和第九条信号线202可以并联。可以理解,上述触控显示面板200中的每一列触控电极块201对应的信号线组中的信号线202均可以采用上述的方式进行并联,从而可以降低包括至少两条信号线202的信号线组的总电阻,降低了对应的触控电极块201接收到的信号的衰减。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集成电路203还可以包括与各信号线组一一对应的多个引脚线组,各引脚线组可以包括至少一条引脚线2032。进一步地,同一引脚线组中的引脚线2032与对应的信号线组中的信号线202一一对应。可见,各引脚线2032可以通过引脚2031与对应的信号线202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集成电路203还可以包括与包含至少两条引脚线2032的引脚线组一一对应的多个晶体管组,每个晶体管组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晶体管T1。并且任一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可以分别与对应的引脚线组中的两条引脚线2032电连接,使得包括至少两条引脚线2032的引脚线组中的各引脚线2032在对应的晶体管组中各第一晶体管T1导通时,该引脚线组中的各引脚线2032可以相互电连接,即可以使得与该引脚线组对应的信号线组中的各信号线202可以并联。
下面,以图2A中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C所示,其具体示出了触控显示面板200中的虚线圈204内的另一具体结构,即示出了触控显示面板200中与第二列中的各触控电极块201对应的各信号线组中的信号线202的另一种并联方式。如图2C所示,沿第二方向D2依次排列的第一至第四条信号线202为与该列中第一行触控电极块201对应的信号线组,该信号线组在集成电路203中存在一对应的引脚线组,该引脚线组可以如图2C所示,包括沿第二方向D2依次排列的第一至第四引脚线2032,且该引脚线组中的各引脚线2032与上述第一至第四条信号线202一一对应电连接,如图2C所示,上述第一至第四条信号线202可以通过对应的引脚2031与对应的引脚线2032电连接。进一步地,与沿第二方向D2依次排列的第一至第四条引脚线2032组成的引脚线组对应的晶体管组可以包括三个第一晶体管T1,如图2C所示,并且该晶体管组中的各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可以依次电连接在上述第一至第四条引脚线2032之间。同样地,在图2C中,沿第二方向D2依次排列的第五至第七条信号线202与该列中的第二行触控电极块201电连接,沿第二方向D2依次排列的第五至第七条引脚线2032组成的引脚线组与上述第五至第七条信号线202组成的信号线组对应,且上述第五至第七条信号线202可以通过对应的引脚2031与上述第五至第七条引脚线202电连接,与上述第五至第七条引脚线2032对应的晶体管组可以包括两个第一晶体管T1,且各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可以依次电连接在上述第五至第七条引脚线2032之间。在图2C中,沿第二方向D2依次排列的第八和第九条信号线202与该列中的第三行触控电极块201电连接,沿第二方向D2依次排列的第八和第九条引脚线2032组成的引脚线组与上述第八和第九条信号线202组成的信号线组对应,且上述第八和第九条信号线202可以通过对应的引脚2031与上述第八和第九条引脚线202电连接,与上述第八和第九条引脚线2032对应的晶体管组可以包括一个第一晶体管T1,且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可以电连接在上述第八和第九条引脚线2032之间。因此,当该晶体管组中的各第一晶体管T1导通时上述第一至第四条引脚线2032相互电连接,上述第五至第七条引脚线2032相互电连接,上述第八和第九条引脚线2032相互电连接,从而使得上述第一至第四条信号线202并联,上述第五至第七条信号线202并联,上述第八和第九条信号线202并联,即减小了与该列中第一行至第三行触控电极块201对应的信号线组的各信号线202的总电阻。同样地,触控显示面板200中其它列触控电极块201对应的包括至少两条信号线202的信号线组中的各信号线202也可以通过上述方式进行并联电连接。可以理解,上述集成电路203自身可以为位于其中的各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提供控制第一晶体管T1导通或关断的控制信号。
当触控显示面板200中的虚线圈204中的具体结构如图2C所示时,上述触控显示面板200的驱动方法可以如下所述。在触控阶段时,上述集成电路203可以控制各第一晶体管T1导通,使得包含至少两条引脚线2032的引脚线组中的各引脚线2032可以电连接,进一步地使得包括至少两条信号线202的信号线组中的各信号线202可以并联。例如,图2C中,沿第二方向D2,第一条信号线202至第四条信号线202实现并联,第五条信号线202至第七条信号线202实现并联,第八条信号线202至第九条信号线202实现并联。上述集成电路203还可以通过与每个信号线组对应的引脚线组中的各引脚线2032为各信号线202提供触控扫描信号,使得触控电极块201接收对应信号线202传输的触控扫描信号。当触控显示面板200上发生触控操作时,发生触控操作位置对应的触控电极块201与地构成的自电容会发生改变,与该触控电极块202对应的信号线202可以将向集成电路203发送扫描结果,从而集成电路203可以确定触控显示面板200上发生触控操作的具体位置。
在显示阶段时,上述集成电路203可以控制各第一晶体管T1导通,使得包括至少两条信号线202的信号线组中的各信号线202并联。上述各触控电极块201可以复用为公共电极,上述集成电路203可以通过与每个信号线组对应的引脚线组中的各引脚线2032为各信号线202提供公共电压信号,上述公共电极上的公共电压信号与触控显示面板200中的像素电极之间可以形成控制液晶偏转的电场,从而使得触控显示面板200可以显示预定的画面。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集成电路203可以包括上述引脚线组、上述晶体管组以及第二晶体管。各引脚线组可以与信号线组一一对应,且每个引脚线组可以包括至少一条引脚线2032,且同一引脚线组中的引脚线2032与对应的信号线组中的信号线202一一对应,各引脚线2032可以通过引脚2031与对应的信号线202电连接。上述晶体管组可以与包含至少两条引脚线2032的引脚线组一一对应,每个晶体管组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晶体管T1,任一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与对应的引脚线组中的引脚线2032电连接,且引脚线组中的各引脚线2032在对应的晶体管组中的各第一晶体管T1导通时可以相互电连接。上述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可以分别电连接在不同的引脚线组中的两条引脚线2032之间,可见上述各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在导通时触控显示面板200中的各信号线202可以相互电连接。
例如,如图2D所示,图2D示出了图2A中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再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其具体示出了触控显示面板200中的虚线圈204内再一结构,虚线圈204示出了图2A中的第二列触控电极块201对应的各信号线组中的各信号线202的再一种并联方式。进一步地,图2D还示出了相邻引脚线组之间的连接关系。图2D中沿第二方向D2依次排列第一至第四条信号线202组成的信号线组与该列第一行触控电极块201对应,且该信号线组与沿第二方向D2依次排列的第一至第四条引脚线2032组成的引脚线组对应,沿第二方向D2依次排列的第五至第七条信号线202组成的信号线组与该列第二行触控电极块201对应,且该信号线组与沿第二方向D2依次排列的第五至第七条引脚线2032组成的引脚线组对应。上述第二晶体管T2可以电连接在上述第一至第四条引脚线2032组成的引脚线组中的任一引脚线2032与上述第五至第七条引脚线2032组成的引脚线组中的任一引脚线,如图2D所示,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可以电连接在上述第四和第五条引脚线2032,从而使得该列中的第一行触控电极块201和第二行触控电极块201可以在上述第二晶体管T2导通时相互电连接。
可以理解,上述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可以分别电连接在不同的引脚线组中的两条引脚线2032之间,目的是使得上述各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在导通时触控显示面板200中的各信号线202可以相互电连接。可见,上述第二晶体管T2是用于将不同的引脚线组电连接,各第二晶体管T2可以电连接在相邻的引脚线组中相邻的引脚线2032之间,例如,在图2D中,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可以电连接在沿第二方向D2排列的第四和第五条引脚线2032之间、第七和第八引脚线2032之间、以及第九第十条引脚线2032之间。或者,各第二晶体管T2还可以电连接在相邻的引脚线组中不相邻的引脚线2032之间,例如,如图2E所示,第二晶体管T2电连接在沿第二方向D2排列的第三和第五条引脚线2032之间、第六和第八条引脚线2032之间、以及第八和第十条引脚线2032之间。图2E示出了图2A中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又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上述各第二晶体管T2还可以电连接不相邻的引脚线组之间,这里不再赘述。
同样地,触控显示面板200中的其余各触控电极块201也可以通过在不同的引脚线组电连接第二晶体管T2来使得各触控电极块201可以相互电连接。可以理解,上述集成电路203自身可以为位于其中的各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和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提供控制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导通或关断的控制信号。
当触控显示面板200中的虚线圈204中的具体结构如图2D或图2E所示时,上述触控显示面板200的驱动方法可以如下所述。在触控阶段时,上述集成电路203可以控制各第一晶体管T1导通,且控制各第二晶体管T2关断,使得包括至少两条信号线202的信号线组中的各信号线202可以并联,且不同信号线组中的信号线202之间电性绝缘。上述集成电路203还可以通过与每个信号线组对应的引脚线组中的各引脚线2032为各信号线202提供触控扫描信号线,使得触控电极块201可以通过信号线202接收触控扫描信号,从而确定触控显示面板200上发生触控操作的具体位置。在显示阶段时,各触控电极块201可以复用为公共电极,上述集成电路203可以控制各第一晶体管T1和第二晶体管T2导通,上述各触控电极块201相互电连接,集成电路203可以为上述公共电极提供公共电压信号,使得触控显示面板200可以进行显示。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触控显示面板200可以包括显示区205和环绕显示区205的边框区206,如图2A所示。上述各信号线202沿第一方向D1可以贯穿显示区域205,各触控电极块201对应的信号线202在显示区205内的长度可以相等,这可以避免因显示区205内的信号线202的长度不等造成触控显示面板200的显示质量下降。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各信号线202可以通过通孔与对应的触控电极块201电连接,各信号线202从对应的通孔到与之电连接的引脚2031之间的长度可以为该信号线202的有效长度。上述各信号线组中的信号线202的数量可以随着信号线202的有效长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从而使得各信号线组中的信号线202的总电阻可以不随着该信号线组中的信号线202的有效长度的增加而增加,降低了与各触控电极201对应的信号线组的总电阻的差异,提高了触控显示面板200的显示质量。
例如,如图2A所示,在触控显示面板200中,沿第一方向D1排列的第一至第四行触控电极块201对应的信号线202的有效长度逐渐减小,并且第一行各触控电极块201对应的信号线组中可以包括四条并联的信号线202,第二行各触控电极块201对应的信号线组中可以包括三条并联的信号线202,第三行各触控电极块201对应的信号线组中可以包括两条并联的信号线202,第四行各触控电极块201对应的信号线组中可以包括一条信号线202。可见,上述各行触控电极块201对应的信号线组中信号线202的数量可以随着信号线202的有效长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且同一信号线组中的各信号线202并联可以降低该信号线组中的各信号线202的总电阻,从而使得触控显示面板200中的包括至少两条信号线202的信号线组中的各信号线202并联后的总电阻与仅包含一条信号线202的信号线组中的信号线202的电阻大致相等,提高了触控显示面板200的显示质量。可以理解,本申请中的触控显示面板200中包括的触控电极块201的行数可以远大于四行,此时为了能在有效的空间内布开数量较大的信号线202,某些相邻行的触控电极块201对应的信号线组包含的信号线202的数量可以相等,但是各行触控电极块201对应的信号线组中的信号线202的数量整体变化趋势是随着信号线202的有效长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200,包括呈矩阵排布的触控电极块201,与触控电极块201一一对应的信号线组,其中存在至少一个信号线组包括至少两条信号线202,各信号线202与集成电路203的引脚2031电连接,并且与包括至少两条信号线202的信号线组中的各信号线202电连接的引脚2031之间相互电连接,从而使得包括至少两条信号线202的信号线组中的各信号线202可以并联,降低了包括多条信号线202的信号线组的总电阻,提高了触控显示面板200的显示质量。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300,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触控显示面板。这里,如图3所示,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触控显示装置300可以为如图3所示的具有触控功能的手机,并且该触控显示装置300中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和功能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可以为具有触控功能的电脑、电视、穿戴式智能设备等,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1)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M×N个呈矩阵排布的触控电极块,其中,M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与各所述触控电极块一一对应的信号线组,并且至少一个所述信号线组包括至少两条信号线,各所述信号线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块电连接,各所述信号线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集成电路,所述集成电路包括与各所述信号线对应的引脚,每条所述信号线与对应的所述引脚电连接;并且,包括至少两条所述信号线的信号线组中,与各所述信号线电连接的各引脚之间相互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电路还包括:
与所述信号线组一一对应的多个引脚线组,每个引脚线组包括至少一条引脚线,且同一所述引脚线组中的引脚线与对应的所述信号线组中的信号线一一对应,各所述引脚线通过所述引脚与对应的所述信号线电连接;
与包含至少两条引脚线的所述引脚线组一一对应的多个晶体管组,每个晶体管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晶体管,任一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引脚线组中的两条引脚线电连接,且所述引脚线组中的各引脚线在对应的所述晶体管组中的各第一晶体管导通时相互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电路通过与每个信号线组对应的引脚线组中的引脚线为各所述信号线提供触控扫描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电路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晶体管,各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与不同的引脚线组中的两条引脚线电连接,且各所述信号线在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导通时相互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电路用于在触控阶段为各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提供导通信号,且为各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提供关断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触控电极块在显示阶段复用为公共电极,所述集成电路用于在显示阶段为所述公共电极提供公共电压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环绕所述显示区的边框区;
各所述信号线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显示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信号线通过对应的通孔与所述触控电极块电连接,且各所述信号线从对应的通孔到与之电连接的所述引脚之间的长度为有效长度;
所述信号线组中的信号线的数量随着所述信号线的有效长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9.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10.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中的集成电路还包括与所述信号线组一一对应的多个引脚线组,每个引脚线组包括至少一条引脚线,且同一所述引脚线组中的引脚线与对应的所述信号线组中的信号线一一对应,各所述引脚线通过所述引脚与对应的所述信号线电连接,与包含至少两条引脚线的所述引脚线组一一对应的多个晶体管组,每个晶体管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晶体管,任一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引脚线组中的两条引脚线电连接,且所述引脚线组中的各引脚线在对应的所述晶体管组中的各第一晶体管导通时相互电连接;
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向各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提供导通信号,包含至少两条引脚线的所述引脚线组中的各引脚线电连接,包括至少两条信号线的信号线组中的各所述信号线并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中的集成电路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晶体管,各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与不同的引脚线组中的两条引脚线电连接,且各所述信号线在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导通时相互电连接;
所述驱动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触控阶段,向各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提供关断信号,不同信号线组中的所述信号线电性绝缘,各所述信号线向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块输出触控扫描信号;
在显示阶段,向各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提供导通信号,各所述触控电极块相互电连接,所述信号线向相互电连接的触控电极块输出公共电压信号。
CN201710217641.6A 2017-04-05 2017-04-05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Active CN1069908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17641.6A CN106990866B (zh) 2017-04-05 2017-04-05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17641.6A CN106990866B (zh) 2017-04-05 2017-04-05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90866A true CN106990866A (zh) 2017-07-28
CN106990866B CN106990866B (zh) 2020-01-21

Family

ID=59415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17641.6A Active CN106990866B (zh) 2017-04-05 2017-04-05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9086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91303A (zh) * 2017-08-02 2017-10-2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7390942A (zh) * 2017-08-17 2017-11-2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718201A (zh) * 2019-10-24 2020-01-21 厦门飞盈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管脚数量的液晶驱动芯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4068A (zh) * 2014-12-09 2015-04-0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触摸功能的嵌入式显示屏、终端及触摸检测方法
CN105224131A (zh) * 2015-10-08 2016-01-06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触控屏和触控显示装置
US20160328075A1 (en) * 2015-05-08 2016-11-10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Touch display panel, driving method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4068A (zh) * 2014-12-09 2015-04-0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触摸功能的嵌入式显示屏、终端及触摸检测方法
US20160328075A1 (en) * 2015-05-08 2016-11-10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Touch display panel, driving method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5224131A (zh) * 2015-10-08 2016-01-06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触控屏和触控显示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91303A (zh) * 2017-08-02 2017-10-2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7291303B (zh) * 2017-08-02 2020-09-2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7390942A (zh) * 2017-08-17 2017-11-2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718201A (zh) * 2019-10-24 2020-01-21 厦门飞盈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管脚数量的液晶驱动芯片
CN110718201B (zh) * 2019-10-24 2021-09-28 厦门骏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减少管脚数量的液晶驱动芯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90866B (zh) 2020-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77942B (zh) 触控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3309070B (zh) 触控式液晶显示装置
CN105609037A (zh) 一种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4765501B (zh) 触控显示面板、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6020584B (zh) 显示装置
CN103927070B (zh) 一种内嵌式电磁触摸显示屏以及触摸显示装置
CN109979396A (zh) 栅极驱动电路、触控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05244005A (zh)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4951162B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驱动方法
CN104898340A (zh) 显示面板
CN106990869A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5373259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808862A (zh)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阵列基板的驱动方法
CN106354340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驱动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7783700A (zh) 显示装置、输入检测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105427775B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08831368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521609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3488331B (zh) 触控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8563362A (zh) 触控显示面板
CN108196716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面板控制方法
CN205680370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055151A (zh) 触摸屏、显示装置以及触摸屏的驱动方法
CN106990866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7564453A (zh) 显示面板驱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