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88774A - 用于地下空间建筑的下沉式风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地下空间建筑的下沉式风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88774A
CN106988774A CN201710205522.9A CN201710205522A CN106988774A CN 106988774 A CN106988774 A CN 106988774A CN 201710205522 A CN201710205522 A CN 201710205522A CN 106988774 A CN106988774 A CN 1069887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derground space
space building
ventilating shaft
sunk type
r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055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青山
刘娜娜
王雪琴
刘清秀
陈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Real Estate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Real Estate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Real Estate College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Real Estate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171020552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88774A/zh
Publication of CN1069887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887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00Ventilation of mines or tunnels; Distribution of ventilating curr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6/00Drainag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7/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use in mines or tunnels, not covered elsewhere
    • E21F17/103Dams, e.g. for venti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用于地下空间建筑的下沉式风井,该下沉式风井的顶面是户外道路路面的一段,其余部分均沉入地下。本发明中,在所述顶面下方有与该顶面固连在一起而构成风井上通风腔体的四块侧墙板,在与道路平行的两块侧墙板的外侧有平行于道路的上方盖有水篦子的路边排水沟;这两块侧墙板的上部有连通路边排水沟和上通风腔体的导风窗口;上通风腔体下方最终与地下空间建筑内的排风排烟风机连通。本发明具有维护的次数极少,行人和车辆在上面行走和行驶时平稳而安全等优点。本发明同样适用于需要通风的地下商场、地下仓库等各种地下建筑的下沉式风井的建造。

Description

用于地下空间建筑的下沉式风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给地下空间建筑通风的风井,尤其是其顶面与路面齐平的风井。
背景技术
为节省建筑用地,许多车库和一些商场、仓库等都建造在楼房、绿化地和路面之下而成为地下空间建筑,大多还配套建造有若干个用于通风的风井以保证地下空间建筑内的空气质量达到相应标准。目前,由于风井上部的出风口部分都是高出地面的,所以,就要占据一些绿化地和/或其他地面来进行建造。这从节省建筑用地角度看,显然就有一些遗憾;另外,高出地面的风井上部,对写字楼和/或住宅小区的景观也多少有些破坏。于是,为克服这些缺陷,授权公告号为CN104563449B、名称为《景观风井及建筑》的发明专利,就提供了一种将风井上部也沉入地下,并让其出风口朝上而让其顶面与地面齐平的技术方案(参见图1,该图也是《景观风井及建筑》的图1)。该风井的顶面是盖在这一发明中的风井腔体301顶部开口处的盖板36,出风口就是这盖板36上的栅格孔。该盖板既可踩踏、也可车压(图1中绘制出了婴儿车压在该盖板36上的情景)。这就是说,该现有技术中的带栅格孔的盖板36,同时也是供车行和/或人走的路面。然而,该现有技术就因这样的结构而存在有如下三个不足:一、车轮上和人们鞋子底面上的脏物,必然会通过该盖板36的栅格孔掉入其风井腔体301内,时间稍长一些就必然会将风井腔体301底部的级配石层38的缝隙全部堵死,进而造成雨水不能顺着其排水盲沟37排走的问题——这就自然增大了维护、清除脏物的次数,且每次清除级配石层38缝隙中的脏物时,其工作强度还比较大。二、该盖板36只能是以随时可揭开的方式来盖在其风井腔体301的开口处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应当能够注意得到,在公路上和人行道上用这种方式所盖着的各种井盖,总会出现一些盖得并不平稳、甚至很不平稳的。当车轮压上或人踩上这些井盖的一边后,另一边常常会被撬起来,离开后又会“咚”一下落下去。这样,轻则会造成井口的磨损,严重时还会对车轮造成损伤、对行人造成伤害。三、女士(尤其是年青女士)中穿高跟鞋的相当多,而且许多高跟鞋的后跟还做得非常细,不小心将这种后跟踩进各种孔洞中的情形就偶有发生。该现有技术将带栅格的孔盖板36作为路面的一部分,就把“偶有发生”的事变成了“时时发生”了,这样,不仅会损坏高跟鞋,更会崴伤女士的脚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样并不凸出于地面,但对其维护的次数极少,行人和车辆在上面行走和行驶时平稳而安全,且不易发生损坏高跟鞋以及崴伤女士脚的事之用于地下空间建筑的下沉式风井。
实现所述发明目的之技术方案是这样一种用于地下空间建筑的下沉式风井,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方面是,该下沉式风井的顶面是户外道路路面的一段,其余部分均沉入地下。其改进之处是,在所述顶面下方有与该顶面固连在一起而构成风井上通风腔体的四块侧墙板,在与道路平行的两块侧墙板的外侧有平行于道路的上方盖有水篦子的路边排水沟;这两块侧墙板的上部有连通路边排水沟和上通风腔体的导风窗口;所述上通风腔体下方最终与地下空间建筑内的排风排烟风机连通。
除盖在路边排水沟上的水篦子之外,本发明的其他部分既可以事先在预制场制作好,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施工现场浇注,总之,本发明除水篦子之外的其他部分是一个整体(当然,在现场浇注时,完全可以与其他建筑结构结合在一起浇注)。在上通风腔体的下方最终与地下空间建筑内的排风排烟风机连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连通方式及相应结构)之后,再接通排风排烟风机的电源即可试着或正式地给地下空间建筑通风换气(排风排烟风机是一种双速风机,承担着地下建筑的平时通风及发生火灾后排烟功能)了。从排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送出的空气输送到上通风腔体后,再通过导风窗口进入两边的路边排水沟,最后就从在路边排水沟上方的水篦子的栅格孔处分散到大气中。
从技术方案中可以看出,也带有栅格孔在实质上与现有技术的盖板相当的水篦子,在本发明中已经被改到了户外道路的两边了。这样一来,在道路上行走的人和/或行驶的车,就极不容易把脏物弄进本发明的路边排水沟内,自然也就大大地减少了维护、清除路边排水沟内脏物的次数。由于水篦子是盖在道路两边的,故在道路路面上再也没有了随时可揭开的各种形式的盖板,也就没有了一压或一踩就容易撬起来的板类物,于是,不仅路边排水沟上部的边沿极不容易磨损,更重要的是车辆和行人在道路上行驶和行走时,就不会发生损伤车轮和伤害行人的事故。十分显然的是,由于本发明中的水篦子是位于道路两边的,在道路中央也就已经没有了现有技术中那种带栅格孔的盖板。这样一来,不仅再不会发生因路面问题而损坏高跟鞋的事,更不可能发生因路面问题而导致的崴伤女士脚踝的事了。简言之,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维护的次数极少,行人和车辆在上面行走和行驶时平稳而安全的优点。
十分显然的是,本发明同样适用于需要通风的地下商场、地下仓库等各种地下建筑的下沉式风井的建造。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结构和在应用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一种应用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4——本发明另一种应用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5——图3的俯视图。
特别说明:图2、3、4、5并非实际施工时需按比例绘制的设计图,仅仅只是为适应在A4纸的版芯中来表达的示意图,故,图中各技术特征的关系并未按实际施工时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用于地下空间建筑的下沉式风井(参考图2、3、4),该下沉式风井的顶面是户外道路路面的一段,其余部分均沉入地下。在本发明中,在所述顶面4下方有与该顶面4固连在一起而构成风井上通风腔体3的四块侧墙板8,在与道路平行的两块侧墙板8的外侧有平行于道路的上方盖有水篦子1的路边排水沟6;这两块侧墙板8的上部有连通路边排水沟6和上通风腔体3的导风窗口5;所述上通风腔体3下方最终与地下空间建筑14内的排风排烟风机11连通。
披露至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再结合对本发明有益效果的了解,肯定能够根据不同的地下空间建筑以及相应的路面道路情况,具体建造出其技术实质与本发明相同的各种下沉式风井来。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上通风腔体3下方最终与地下空间建筑14内的排风排烟风机11连通之具体构造如下(参考图3):在所述的四块侧墙板8的下方有与它们对齐且立于地下空间建筑14地面上以构成下通风腔体13的四块支撑墙板12,其中一块支撑墙板12上有引风洞10,该引风洞10直接对着排风排烟风机11的出风口。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清楚,所谓“该引风洞10直接对着排风排烟风机11的出风口”,显然不包括两者间有间隙的情形;应当如图3所示意的那样,要让排风排烟风机11出风口的口沿,紧紧地固定在带引风洞10的这一块侧墙板8上。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上通风腔体3下方最终与地下空间建筑14内的排风排烟风机11连通之具体构造,还可以是如下形式(参考图4):在所述上通风腔体3的下方,有至少支撑一块侧墙板8且自身立于地下空间建筑14地面上的立柱或承重墙121;在这种情况下的上通风腔体3的下部有开了一个导风洞101的封底板,该导风洞101直接对着排风排烟风机11的出风口。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清楚,所谓“该导风洞101直接对着排风排烟风机11的出风口”,同样不包括两者间有间隙的情形;应当如图4所示意的那样,要让排风排烟风机11出风口的口沿,紧紧地固定在封底板上。仅就示意图而言,图4所示的排风排烟风机11出风口,比图3的多了一段绘制成圆弧形的延长段。
进一步讲,当从紧邻上通风腔体3两侧的水篦子栅格孔中吹出风的风速超过相关规定时,本发明应当作进一步改进,具体是(参考图3、5):在与道路垂直的一块或两块侧墙板8上(与道路垂直的侧墙板的附图标记8标注在图5中),有其下沿与所述导风窗口5等高的散风窗口51,在相对于上通风腔体3而言的该散风窗口51之外有散风通道31,该散风通道31的两端与道路两侧的路边排水沟6相通;该散风通道31的底部中段比散风窗口51的下沿低至少10cm,这底部中段又高过该散风通道31两端至少10 cm。
显然,为节省建材,在只有一个散风通道31就可满足风速要求的情况下,就不必两侧都设置(在图5也仅绘制出了一个散风通道31)。确定散风通道31底部高度相对于散风窗口51下沿的位置和不同处的高度变化(参见图3中由虚线所绘制的部分),目的和作用是防止从水篦子栅格孔落入的雨水飘进散风通道31内,进而通过散风窗口51流进不应积水的腔体。
同样显然的是,当户外场地受限,只能在道路的一侧设置路边排水沟6时,在与道路垂直的两块侧墙板8外均设置散风通道31就很可能是必要的。当然,在这种情况下的散风通道31,除一端与仅有的那条路边排水沟6相通之外,另一端是封闭的——关于导风窗口5的设置同理。
更进一步讲,若因某种原因导致导风窗口5距水篦子1太近(因图幅大小关系,图3、4均按此情形绘制),则应当是,在导风窗口5的窗口内安装有防止雨水飘进上通风腔体3的百叶窗2。
再进一步讲,从技术方案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路边排水沟6比较深,且导风窗口5的下沿到路边排水沟6的底部也应当有足够的距离。因此,如果出现不能满足这两个条件的路边排水沟可以利用的情形,或者本发明的这一段路边排水沟6中的雨水不能正常地通过相邻段的路边排水沟排走的问题,则应当在本发明中另外增加从中引出雨水的构造,具体(参考图3)是:在路边排水沟6的底部安装有地漏9,连接在该地漏9下方的是导水管15,该导水管15的最下端通向地下空间建筑排水沟16。
当然,为了更进一步减少清扫、维护路边排水沟6的次数,在路边排水沟6的底部还应当设置沉渣凼,或者用顶部带盖而在侧面开孔的高位排水管口91并将其设置为孔洞下沿高过路边排水沟6底部一定距离的程度(图4按采用高位排水管口91的情形绘制,在这种情况下,整个路边排水沟6的底部就相当于一个大的沉渣凼了)。
另外,从绿化环境的角度考虑,在具体实施本发明时(参考图2、3、4、5),在两条排水沟6的外侧,还应有:能够无缝地与承载覆土7的地下空间建筑的顶板连接在一起的延长部分。故,除水篦子1之外,本发明的其他部分最好是与地下空间建筑顶板一起,同时进行浇注。
为防止忽然发生路面拥挤或其他情况而有穿高跟鞋的行人走在了道路两边的水篦子1上面而出现意外,在实施本发明时就最好选用格栅孔小而密布的水篦子。在必要时,还可以在水篦子1上再盖上一层由不锈钢丝编制成的“筛网”(由于将“筛网”盖在水篦子上面的方式在相当多的住宅小区内都能够见到,故在附图中没有绘制出来)。

Claims (9)

1.用于地下空间建筑的下沉式风井,该下沉式风井的顶面是户外道路路面的一段,其余部分均沉入地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面(4)下方有与该顶面(4)固连在一起而构成风井上通风腔体(3)的四块侧墙板(8),在与所述道路平行的两块侧墙板(8)的外侧有平行于道路的上方盖有水篦子(1)的路边排水沟(6);这两块侧墙板(8)的上部有连通路边排水沟(6)和上通风腔体(3)的导风窗口(5);所述上通风腔体(3)下方最终与地下空间建筑(14)内的排风排烟风机(1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地下空间建筑的下沉式风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四块侧墙板(8)的下方有与它们对齐且立于地下空间建筑(14)地面上以构成下通风腔体(13)的四块支撑墙板(12),其中一块支撑墙板(12)上有引风洞(10),该引风洞(10)直接对着所述排风排烟风机(11)的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地下空间建筑的下沉式风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通风腔体(3)的下方,有至少支撑一块侧墙板(8)且自身立于地下空间建筑(14)地面上的立柱或承重墙(121);在这种情况下的上通风腔体(3)的下部有开了一个导风洞(101)的封底板,该导风洞(101)直接对着所述排风排烟风机(11)的出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用于地下空间建筑的下沉式风井,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道路垂直的一块或两块侧墙板(8)上,有其下沿与所述导风窗口(5)等高的散风窗口(51),在相对于上通风腔体(3)而言的该散风窗口(51)之外有散风通道(31),该散风通道(31)的两端与道路两侧的路边排水沟(6)相通;该散风通道(31)的底部中段比所述散风窗口(51)的下沿低至少10cm,这底部中段又高过该散风通道(31)两端至少10 cm。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用于地下空间建筑的下沉式风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风窗口(5)的窗口内安装有防止雨水飘进所述上通风腔体(3)的百叶窗(2)。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用于地下空间建筑的下沉式风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路边排水沟(6)的底部安装有地漏(9),连接在该地漏(9)下方的是导水管(15),该导水管(15)的最下端通向地下空间建筑排水沟(16)。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地下空间建筑的下沉式风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风窗口(5)的窗口内安装有防止雨水飘进所述上通风腔体(3)的百叶窗(2)。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用于地下空间建筑的下沉式风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路边排水沟(6)的底部安装有地漏(9),连接在该地漏(9)下方的是导水管(15),该导水管(15)的最下端通向地下空间建筑排水沟(16)。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用于地下空间建筑的下沉式风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路边排水沟(6)的底部安装有地漏(9),连接在该地漏(9)下方的是导水管(15),该导水管(15)的最下端通向地下空间建筑排水沟(16)。
CN201710205522.9A 2017-03-31 2017-03-31 用于地下空间建筑的下沉式风井 Pending CN1069887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05522.9A CN106988774A (zh) 2017-03-31 2017-03-31 用于地下空间建筑的下沉式风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05522.9A CN106988774A (zh) 2017-03-31 2017-03-31 用于地下空间建筑的下沉式风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88774A true CN106988774A (zh) 2017-07-28

Family

ID=59414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05522.9A Pending CN106988774A (zh) 2017-03-31 2017-03-31 用于地下空间建筑的下沉式风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8877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68078A (zh) * 2018-11-28 2019-02-22 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 基于末端处理技术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收集箱
CN111188399A (zh) * 2020-01-20 2020-05-22 华侨大学 一种阻水排水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2781A (zh) * 2007-08-06 2008-05-21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一种用于综合管沟的通风口
CN201190291Y (zh) * 2008-02-02 2009-02-04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地面集水型窗井通风结构
CN201202487Y (zh) * 2008-04-23 2009-03-04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矿用风井排风口的除尘降噪装置
CN202430966U (zh) * 2011-12-16 2012-09-12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地面排风口结构
CN204199803U (zh) * 2014-11-11 2015-03-11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柴油发电机地下车库下沉式进风结构
CN204370766U (zh) * 2014-12-30 2015-06-03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景观风井及建筑
CN204730379U (zh) * 2015-06-25 2015-10-28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用于地铁项目的下沉式冷却塔布置结构
CN206681771U (zh) * 2017-03-31 2017-11-28 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 用于地下空间建筑的下沉式风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2781A (zh) * 2007-08-06 2008-05-21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一种用于综合管沟的通风口
CN201190291Y (zh) * 2008-02-02 2009-02-04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地面集水型窗井通风结构
CN201202487Y (zh) * 2008-04-23 2009-03-04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矿用风井排风口的除尘降噪装置
CN202430966U (zh) * 2011-12-16 2012-09-12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地面排风口结构
CN204199803U (zh) * 2014-11-11 2015-03-11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柴油发电机地下车库下沉式进风结构
CN204370766U (zh) * 2014-12-30 2015-06-03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景观风井及建筑
CN204730379U (zh) * 2015-06-25 2015-10-28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用于地铁项目的下沉式冷却塔布置结构
CN206681771U (zh) * 2017-03-31 2017-11-28 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 用于地下空间建筑的下沉式风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68078A (zh) * 2018-11-28 2019-02-22 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 基于末端处理技术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收集箱
CN111188399A (zh) * 2020-01-20 2020-05-22 华侨大学 一种阻水排水系统
CN111188399B (zh) * 2020-01-20 2024-04-30 华侨大学 一种阻水排水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78393B (zh) 一种隧道二次衬砌水压力控制结构
CN101182781B (zh) 一种用于综合管沟的通风口
CN206681771U (zh) 用于地下空间建筑的下沉式风井
CN106988774A (zh) 用于地下空间建筑的下沉式风井
JP2007138707A (ja) 透水性舗装用歩車道境界ブロック及び透水性舗装の排水構造
CN207537844U (zh) 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JP2008127834A (ja) トンネル内部の構築工法およびプレキャスト床版
US20210180267A1 (en) Road gutter having dust collection function
KR20170099093A (ko) 옥상방수시스템
JP6041118B2 (ja) 噴砂防止構造
CN206646766U (zh) 用于地下空间非独立出地面新风井结构
CN204370766U (zh) 一种景观风井及建筑
CN105113621A (zh) 立式栅栏网格井盖
JP2015025253A (ja) 津波避難ステージ
KR100612082B1 (ko) 도로의 경계블록 설치구조
KR101096195B1 (ko) 조립식 보도블록 시스템
CN104563449B (zh) 景观风井及建筑
CN207828803U (zh) 一种结合挡土墙的排水箱涵
JP5269520B2 (ja) 階段ブロック、階段および施工方法
CN217517387U (zh) 一种公路混凝土盖板涵
JP4475905B2 (ja) 雨水排水構造
KR100647210B1 (ko) 경계석과 일체로 구성된 측구
CN214219741U (zh) 一种改进的抗浮的地下车库
CN105735350A (zh) 一种侧向敞开的城市地下道路结构形式
CN212202067U (zh) 一种带综合管廊的隧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72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