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85473A - 一种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85473A
CN106985473A CN201710105875.1A CN201710105875A CN106985473A CN 106985473 A CN106985473 A CN 106985473A CN 201710105875 A CN201710105875 A CN 201710105875A CN 106985473 A CN106985473 A CN 1069854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modified
hickie
color printing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0587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化洁
王冬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i Xiao New Mstar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i Xiao New Mstar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i Xiao New Mstar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i Xiao New Mstar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0587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85473A/zh
Publication of CN106985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854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15/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5/09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ing metho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39/00Containers; Receptacles
    • B32B2439/70Food packag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Wrap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包装材料,具体涉及一种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及其制备方法,其产品包括金属基板,金属基板的外表面附着有预彩印复合膜,金属基板的内表面附着有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预彩印复合膜由面层抗白斑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经凹版印刷后油墨面经胶水与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粘合而成,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与金属基板贴合;其方法公开了产品经高温覆膜后还需要进行感应箱二次加热。本发明的产品可满足135摄氏度高温蒸煮要求;可满足蒸汽杀菌无结晶白斑要求;可满足三片罐焊接,补涂等工艺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包装材料,具体涉及一种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饮料包装的需求量将快速增长。特别是功能饮料、食品罐头的快速增加,为金属包装罐提供更多机会。目前,世界公认金属包装容器是最安全环保的产品,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我国金属包装业现已形成包括印涂铁、制罐、制盖、制桶等产品的完整金属包装工业体系。近年来,我国金属包装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覆膜金属板是一种食品饮料用新型复合金属包装材料,采用的是在金属板两边热贴PET薄膜工艺,PET塑料是通过美国FDA认证可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具有价格低、透明性好、无毒无味、阻隔性好等特性,同时,PET作为包装材料在加工过程中无需添加任何增塑剂或添加剂,加工过程环保,这些特性使得PET非常适用于包装材料。且其表面的聚酯复合薄膜性能优越,阻隔腐蚀介质渗透的能力以及耐加工性能远远优于传统的马口铁用涂料,能够有效延长食品保质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覆膜铁将全面替代传统金属包装材料,提升金属包装产品的卫生质量,消除由于金属包装产品耐腐蚀性不足而可能导致的食品安全隐患。覆膜铁的生产无大量溶剂废气排出,干法成型的生产技术工艺,从而省略了涂装烤干工艺,确立了环保的生产系统,是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一款高性能,绿色,环保的新型复合材料。
现有技术中,(1)浅冲DRD罐体:工艺一:下料→裁剪→涂布/印铁→烘烤→冲压,工艺二:下料→覆膜→裁剪→印铁→烘烤→冲压;(2)罐盖:工艺一:下料→裁剪→涂布/印铁→烘烤→冲压,工艺二:下料→覆膜→裁剪→印铁→烘烤→冲压;(3)三片罐罐身:工艺一:下料→裁剪→涂布/印铁→烘烤→裁剪→焊接→焊缝补涂→封口→内全喷,工艺二:下料→覆膜→裁剪→印铁→烘烤→裁剪→焊接→焊缝补涂→封口。
工艺一为传统制罐工艺,工艺二为现有的覆膜工艺,工艺二的主要采用的是透明/白色/金色聚酯薄膜经熔融或粘合工艺贴合于金属基板表面,如需图案,则采用传统的印铁上光工艺。印铁上光工艺的高温烘烤条件为150~200度30min,严重降低了覆膜铁的产品性能。而工艺一与内容物接触的部分涂布环氧类化学品,势必造成食品安全方面存在隐患。
故,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实有必要进行研究,以研究出一种安全环保的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其预彩印复合膜事先印刷了图案,且该图案被密封于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和面层抗白斑改性共挤聚酯薄膜之间,显著提升了金属基板用于包装罐上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包括金属基板,金属基板的外表面附着有预彩印复合膜,金属基板的内表面附着有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
优选地,预彩印复合膜由面层抗白斑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经凹版印刷后油墨面经胶水与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粘合而成,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与金属基板贴合。
优选地,面层抗白斑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由两种树脂构成,为三层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
第一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厚度比为5%~30%;
第二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一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0~70)∶(30~100),厚度比为40%~90%,
第三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一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0~70)∶(30~100),厚度比为5%~30%,
第一层为预彩印复合膜的最外层,第三层为印刷油墨面且与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粘合。
优选地,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为透明膜或白膜,透明膜由两种树脂构成,为三层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面层、第一中间层和第一贴合层,第一面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0~100)∶(0~100),厚度比为5%~30%,第一中间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0~100)∶(0~100),厚度比为40%~90%,第一贴合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0~100)∶(0~100),厚度比为5%~30%,第一贴合层与金属基板连接;
优选地,白膜由三种树脂构成,为三层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面层、第二中间层和第二贴合层,第二面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0~100)∶(0~50)∶(0~100),厚度比为5%~30%,第二中间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0~95)∶(5~50)∶(0~95),厚度比为40%~90%,第二贴合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0~100)∶(0~50)∶(0~100),厚度比为5%~30%,第二贴合层与金属基板连接。
优选地,面层抗白斑改性聚酯薄膜、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的厚度均为8~30um。
优选地,第一改性聚酯的改性成分包括间苯二甲酸、辛戊二醇和丁二醇,第一改性聚酯的改性成分所占第一改性聚酯的摩尔比为5%~100%。
优选地,第二改性聚酯的改性成分包括间苯二甲酸和辛戊二醇,第二改性聚酯的改性成分占第二改性聚酯的摩尔比为5%~50%。
优选地,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改性成分为二氧化钛,改性成分占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质量百分比为50%~60%。
优选地,金属板选自镀铬薄钢板、镀锡薄钢板、镀锌薄钢板、镀镍薄钢板、镀锡镍合金薄钢板、铝板或铜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0,覆膜点为150℃-300℃、压力范围为300kg-5000kg,在金属基板上的外表面附着预彩印复合膜,在金属基板的内表面附着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
S20,进行感应箱二次加热,温度范围为200℃-300℃。
采用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通过合理的膜层配方和配比,提高了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在高温蒸煮条件下与金属基板之间的附着力,可满足高温蒸煮无结晶白斑的要求。
2、本发明的金属基板上贴合有预彩印复合膜,该预彩印复合膜事先印刷了图案,且该图案被密封于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和面层抗白斑改性共挤聚酯薄膜之间,高分子薄膜阻隔性良好,有效避免了化学物质的迁出,不再需要进行涂布/印铁,显著提升了金属基板用于包装罐上的安全性。
3、本发明的预彩印复合膜由面层抗白斑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经凹版印刷后油墨面经胶水与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粘合而成,油墨层密封于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和面层抗白斑改性共挤聚酯薄膜之间,与油墨层直接贴合于金属基板上的技术方案相比,降低了对印刷图案大小和均匀程度的要求,提高了印刷质量与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的工艺流程图;
标记说明:F1-第一层;F2-第二层;F3-第三层;P-凹版印刷油墨/胶水层;M-金属基板;C1-第一/第二面层;C2-第一/第二中间层;C3-第一/第二贴合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包括金属基板,金属基板的外表面附着有预彩印复合膜,金属基板的内表面附着有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其中,预彩印复合膜由面层抗白斑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经凹版印刷后油墨面经胶水与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粘合而成,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与金属基板贴合。
本发明所用的预彩印复合膜,面层抗白斑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经凹版印刷,印刷颜色大于1色,面层抗白斑改性共挤聚酯薄膜与贴合所用的胶水一般为双组份溶剂型干式复合胶,或无溶剂复合胶。印刷图案采用预变形设计,根据薄膜宽度和厚度的不同,图案的纵向,也就是MD向尺寸压缩0-5%,横向也就是TD向加大0-5%。关于预彩印复合膜的成型设备,裁剪线需具备抓电眼功能,可抓取印刷图案,按照图案节距尺寸进行精确裁剪。
在本实施例中,面层抗白斑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由两种树脂构成,为三层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第一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厚度比为5%;第二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一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70∶30,厚度比为90%,第三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一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0∶100,厚度比为5%,第一层为预彩印复合膜的最外层,第三层为印刷油墨面且与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粘合。
在本实施例中,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为透明膜或白膜,但不局限于透明膜或白膜,另有金色等其他颜色的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
若选用透明膜,透明膜由两种树脂构成,为三层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面层、第一中间层和第一贴合层,第一面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50∶50,厚度比为20%,第一中间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50∶50,厚度比为70%,第一贴合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0∶100,厚度比为10%,第一贴合层与金属基板连接。
若选用白膜,白膜由三种树脂构成,为三层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面层、第二中间层和第二贴合层,第二面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50∶10∶40,厚度比为20%,第二中间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0∶25∶75,厚度比为70%,第二贴合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25∶25∶50,厚度比为10%,第二贴合层与金属基板连接。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改性成分为二氧化钛,改性成分占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质量百分比为50%。
在本实施例中,面层抗白斑改性聚酯薄膜、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的厚度均为8-30um。第一改性聚酯的改性成分包括间苯二甲酸、辛戊二醇和丁二醇,第一改性聚酯的改性成分所占第一改性聚酯的摩尔比为5%。第二改性聚酯的改性成分包括间苯二甲酸和辛戊二醇,第二改性聚酯的改性成分占第二改性聚酯的摩尔比为50%。
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板选自镀铬薄钢板、镀锡薄钢板、镀锌薄钢板、镀镍薄钢板、镀锡镍合金薄钢板、铝板或铜板中的一种。
如图2所示,上述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0,覆膜点为200℃、压力为5000kg,在金属基板上的外表面附着预彩印复合膜,在金属基板的内表面附着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S20,进行感应箱二次加热,温度为300℃,经二次加热后,去除薄膜内应力,提高附着力。
通过以上设置的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可满足减薄率为30%以内的容器的冲压变形;可满足135摄氏度高温蒸煮要求;可满足蒸汽杀菌无结晶白斑要求;可满足三片罐焊接,补涂等工艺要求。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包括金属基板,金属基板的外表面附着有预彩印复合膜,金属基板的内表面附着有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其中,预彩印复合膜由面层抗白斑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经凹版印刷后油墨面经胶水与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粘合而成,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与金属基板贴合。
本发明所用的预彩印复合膜,面层抗白斑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经凹版印刷,印刷颜色大于1色,面层抗白斑改性共挤聚酯薄膜与贴合所用的胶水一般为双组份溶剂型干式复合胶,或无溶剂复合胶。印刷图案采用预变形设计,根据薄膜宽度和厚度的不同,图案的纵向,也就是MD向尺寸压缩0-5%,横向也就是TD向加大0-5%。关于预彩印符合膜的成型设备,裁剪线需具备抓电眼功能,可抓取印刷图案,按照图案节距尺寸进行精确裁剪。
在本实施例中,面层抗白斑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由两种树脂构成,为三层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第一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厚度比为30%;第二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一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20∶80,厚度比为40%,第三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一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70∶30,厚度比为30%,第一层为预彩印复合膜的最外层,第三层为印刷油墨面且与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粘合。
在本实施例中,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为透明膜或白膜,但不局限于透明膜或白膜,另有金色等其他颜色的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
若选用透明膜,透明膜由两种树脂构成,为三层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面层、第一中间层和第一贴合层,第一面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100∶0,厚度比为15%,第一中间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0∶100,厚度比为65%,第一贴合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50∶50,厚度比为20%,第一贴合层与金属基板连接。
若选用白膜,白膜由三种树脂构成,为三层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面层、第二中间层和第二贴合层,第二面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25∶25∶50,厚度比为25%,第二中间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50∶50∶0,厚度比为50%,第二贴合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50∶10∶40,厚度比为25%,第二贴合层与金属基板连接。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改性成分为二氧化钛,改性成分占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质量百分比为60%。
在本实施例中,面层抗白斑改性聚酯薄膜、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的厚度均为8-30um。第一改性聚酯的改性成分包括间苯二甲酸、辛戊二醇和丁二醇,第一改性聚酯的改性成分所占第一改性聚酯的摩尔比为60%。第二改性聚酯的改性成分包括间苯二甲酸和辛戊二醇,第二改性聚酯的改性成分占第二改性聚酯的摩尔比为5%。
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板选自镀铬薄钢板、镀锡薄钢板、镀锌薄钢板、镀镍薄钢板、镀锡镍合金薄钢板、铝板或铜板中的一种。
如图2所示,上述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0,覆膜点为250℃、压力为300kg,在金属基板上的外表面附着预彩印复合膜,在金属基板的内表面附着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S20,进行感应箱二次加热,温度为250℃,经二次加热后,去除薄膜内应力,提高附着力。
通过以上设置的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可满足减薄率为30%以内的容器的冲压变形;可满足135摄氏度高温蒸煮要求;可满足蒸汽杀菌无结晶白斑要求;可满足三片罐焊接,补涂等工艺要求。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包括金属基板,金属基板的外表面附着有预彩印复合膜,金属基板的内表面附着有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其中,预彩印复合膜由面层抗白斑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经凹版印刷后油墨面经胶水与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粘合而成,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与金属基板贴合。
本发明所用的预彩印复合膜,面层抗白斑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经凹版印刷,印刷颜色大于1色,面层抗白斑改性共挤聚酯薄膜与贴合所用的胶水一般为双组份溶剂型干式复合胶,或无溶剂复合胶。印刷图案采用预变形设计,根据薄膜宽度和厚度的不同,图案的纵向,也就是MD向尺寸压缩0-5%,横向也就是TD向加大0-5%。关于预彩印符合膜的成型设备,裁剪线需具备抓电眼功能,可抓取印刷图案,按照图案节距尺寸进行精确裁剪。
在本实施例中,面层抗白斑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由两种树脂构成,为三层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第一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厚度比为15%;第二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一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70∶30,厚度比为65%,第三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一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0∶100,厚度比为20%,第一层为预彩印复合膜的最外层,第三层为印刷油墨面且与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粘合。
在本实施例中,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为透明膜或白膜,但不局限于透明膜或白膜,另有金色等其他颜色的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
若选用透明膜,透明膜由两种树脂构成,为三层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面层、第一中间层和第一贴合层,第一面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0∶100,厚度比为30%,第一中间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100∶0,厚度比为40%,第一贴合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0∶100,厚度比为30%,第一贴合层与金属基板连接。
若选用白膜,白膜由三种树脂构成,为三层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面层、第二中间层和第二贴合层,第二面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50∶0∶50,厚度比为15%,第二中间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50∶25∶25,厚度比为65%,第二贴合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0∶50∶50,厚度比为20%,第二贴合层与金属基板连接。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改性成分为二氧化钛,改性成分占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质量百分比为55%。
在本实施例中,面层抗白斑改性聚酯薄膜、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的厚度均为8-30um。第一改性聚酯的改性成分包括间苯二甲酸、辛戊二醇和丁二醇,第一改性聚酯的改性成分所占第一改性聚酯的摩尔比为100%。第二改性聚酯的改性成分包括间苯二甲酸和辛戊二醇,第二改性聚酯的改性成分占第二改性聚酯的摩尔比为25%。
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板选自镀铬薄钢板、镀锡薄钢板、镀锌薄钢板、镀镍薄钢板、镀锡镍合金薄钢板、铝板或铜板中的一种。
如图2所示,上述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0,覆膜点为300℃、压力为1000kg,在金属基板上的外表面附着预彩印复合膜,在金属基板的内表面附着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S20,进行感应箱二次加热,温度为240℃,经二次加热后,去除薄膜内应力,提高附着力。
通过以上设置的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可满足减薄率为30%以内的容器的冲压变形;可满足135摄氏度高温蒸煮要求;可满足蒸汽杀菌无结晶白斑要求;可满足三片罐焊接,补涂等工艺要求。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包括金属基板,金属基板的外表面附着有预彩印复合膜,金属基板的内表面附着有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其中,预彩印复合膜由面层抗白斑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经凹版印刷后油墨面经胶水与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粘合而成,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与金属基板贴合。
本发明所用的预彩印复合膜,面层抗白斑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经凹版印刷,印刷颜色大于1色,面层抗白斑改性共挤聚酯薄膜与贴合所用的胶水一般为双组份溶剂型干式复合胶,或无溶剂复合胶。印刷图案采用预变形设计,根据薄膜宽度和厚度的不同,图案的纵向,也就是MD向尺寸压缩0-5%,横向也就是TD向加大0-5%。关于预彩印符合膜的成型设备,裁剪线需具备抓电眼功能,可抓取印刷图案,按照图案节距尺寸进行精确裁剪。
在本实施例中,面层抗白斑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由两种树脂构成,为三层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第一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厚度比为20%;第二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一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70∶30,厚度比为70%,第三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一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70∶30,厚度比为10%,第一层为预彩印复合膜的最外层,第三层为印刷油墨面且与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粘合。
在本实施例中,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为透明膜或白膜,但不局限于透明膜或白膜,另有金色等其他颜色的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
若选用透明膜,透明膜由两种树脂构成,为三层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面层、第一中间层和第一贴合层,第一面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50∶50,厚度比为5%,第一中间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50∶50,厚度比为90%,第一贴合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50∶50,厚度比为5%,第一贴合层与金属基板连接。
若选用白膜,白膜由三种树脂构成,为三层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面层、第二中间层和第二贴合层,第二面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25∶15∶60,厚度比为5%,第二中间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25∶35∶40,厚度比为90%,第二贴合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25∶0∶75,厚度比为5%,第二贴合层与金属基板连接。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改性成分为二氧化钛,改性成分占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质量百分比为55%。
在本实施例中,面层抗白斑改性聚酯薄膜、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的厚度均为8-30um。第一改性聚酯的改性成分包括间苯二甲酸、辛戊二醇和丁二醇,第一改性聚酯的改性成分所占第一改性聚酯的摩尔比为45%。第二改性聚酯的改性成分包括间苯二甲酸和辛戊二醇,第二改性聚酯的改性成分占第二改性聚酯的摩尔比为35%。
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板选自镀铬薄钢板、镀锡薄钢板、镀锌薄钢板、镀镍薄钢板、镀锡镍合金薄钢板、铝板或铜板中的一种。
如图2所示,上述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0,覆膜点为250℃、压力为2500kg,在金属基板上的外表面附着预彩印复合膜,在金属基板的内表面附着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S20,进行感应箱二次加热,温度为260℃,经二次加热后,去除薄膜内应力,提高附着力。
通过以上设置的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可满足减薄率为30%以内的容器的冲压变形;可满足135摄氏度高温蒸煮要求;可满足蒸汽杀菌无结晶白斑要求;可满足三片罐焊接,补涂等工艺要求。
实施例5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包括金属基板,金属基板的外表面附着有预彩印复合膜,金属基板的内表面附着有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其中,预彩印复合膜由面层抗白斑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经凹版印刷后油墨面经胶水与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粘合而成,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与金属基板贴合。
本发明所用的预彩印复合膜,面层抗白斑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经凹版印刷,印刷颜色大于1色,面层抗白斑改性共挤聚酯薄膜与贴合所用的胶水一般为双组份溶剂型干式复合胶,或无溶剂复合胶。印刷图案采用预变形设计,根据薄膜宽度和厚度的不同,图案的纵向,也就是MD向尺寸压缩0-5%,横向也就是TD向加大0-5%。关于预彩印符合膜的成型设备,裁剪线需具备抓电眼功能,可抓取印刷图案,按照图案节距尺寸进行精确裁剪。
在本实施例中,面层抗白斑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由两种树脂构成,为三层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第一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厚度比为25%;第二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一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30∶70,厚度比为50%,第三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一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30∶70,厚度比为25%,第一层为预彩印复合膜的最外层,第三层为印刷油墨面且与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粘合。
在本实施例中,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为透明膜或白膜,但不局限于透明膜或白膜,另有金色等其他颜色的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
若选用透明膜,透明膜由两种树脂构成,为三层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面层、第一中间层和第一贴合层,第一面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50∶50,厚度比为25%,第一中间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50∶50,厚度比为50%,第一贴合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50∶50,厚度比为25%,第一贴合层与金属基板连接。
若选用白膜,白膜由三种树脂构成,为三层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面层、第二中间层和第二贴合层,第二面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65∶35∶0,厚度比为30%,第二中间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75∶0∶25,厚度比为40%,第二贴合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75∶25∶0,厚度比为30%,第二贴合层与金属基板连接。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改性成分为二氧化钛,改性成分占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质量百分比为57%。
在本实施例中,面层抗白斑改性聚酯薄膜、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的厚度均为8-30um。第一改性聚酯的改性成分包括间苯二甲酸、辛戊二醇和丁二醇,第一改性聚酯的改性成分所占第一改性聚酯的摩尔比为100%。第二改性聚酯的改性成分包括间苯二甲酸和辛戊二醇,第二改性聚酯的改性成分占第二改性聚酯的摩尔比为48%。
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板选自镀铬薄钢板、镀锡薄钢板、镀锌薄钢板、镀镍薄钢板、镀锡镍合金薄钢板、铝板或铜板中的一种。
如图2所示,上述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0,覆膜点为270℃、压力为4000kg,在金属基板上的外表面附着预彩印复合膜,在金属基板的内表面附着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S20,进行感应箱二次加热,温度为280℃,经二次加热后,去除薄膜内应力,提高附着力。
通过以上设置的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可满足减薄率为30%以内的容器的冲压变形;可满足135摄氏度高温蒸煮要求;可满足蒸汽杀菌无结晶白斑要求;可满足三片罐焊接,补涂等工艺要求。
应当理解,本文所述的示例性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尽管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通过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形式和细节的改变。

Claims (10)

1.一种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包括金属基板,其特征在于,金属基板的外表面附着有预彩印复合膜,金属基板的内表面附着有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彩印复合膜由面层抗白斑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经凹版印刷后油墨面经胶水与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粘合而成,所述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与金属基板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抗白斑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由两种树脂构成,为三层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第一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厚度比为5%~30%;第二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一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0~70)∶(30~100),厚度比为40%~90%,第三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一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0~70)∶(30~100),厚度比为5%~30%,所述第一层为预彩印复合膜的最外层,第三层为印刷油墨面且与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粘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为透明膜或白膜,
所述透明膜由两种树脂构成,为三层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面层、第一中间层和第一贴合层,第一面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0~100)∶(0~100),厚度比为5%~30%,第一中间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0~100)∶(0~100),厚度比为40%~90%,第一贴合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0~100)∶(0~100),厚度比为5%~30%,所述第一贴合层与金属基板连接;
所述白膜由三种树脂构成,为三层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面层、第二中间层和第二贴合层,第二面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0~100)∶(0~50)∶(0~100),厚度比为5%~30%,第二中间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0~95)∶(5~50)∶(0~95),厚度比为40%~90%,第二贴合层为常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第二改性聚酯的混合层,混合比为(0~100)∶(0~50)∶(0~100),厚度比为5%~30%,所述第二贴合层与金属基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抗白斑改性聚酯薄膜、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的厚度均为8~30u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改性聚酯的改性成分包括间苯二甲酸、辛戊二醇和丁二醇,第一改性聚酯的改性成分所占第一改性聚酯的摩尔比为5%~10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改性聚酯的改性成分包括间苯二甲酸和辛戊二醇,所述第二改性聚酯的改性成分占所述第二改性聚酯的摩尔比为5%~50%。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改性成分为二氧化钛,所述改性成分占所述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质量百分比为50%~60%。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选自镀铬薄钢板、镀锡薄钢板、镀锌薄钢板、镀镍薄钢板、镀锡镍合金薄钢板、铝板或铜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0,覆膜点为150℃-300℃、压力范围为300kg-5000kg,在金属基板上的外表面附着预彩印复合膜,在金属基板的内表面附着贴合层改性共挤聚酯薄膜;
S20,进行感应箱二次加热,温度范围为200℃-300℃。
CN201710105875.1A 2017-02-24 2017-02-24 一种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69854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05875.1A CN106985473A (zh) 2017-02-24 2017-02-24 一种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05875.1A CN106985473A (zh) 2017-02-24 2017-02-24 一种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85473A true CN106985473A (zh) 2017-07-28

Family

ID=59412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05875.1A Pending CN106985473A (zh) 2017-02-24 2017-02-24 一种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85473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01660A (ja) * 1999-04-19 2000-10-31 Nisshin Steel Co Ltd エンボス調petフィルムラミネート鋼板
JP2008308231A (ja) * 2007-05-15 2008-12-25 Daiwa Can Co Ltd フィルム貼着金属缶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070882A (zh) * 2009-11-24 2011-05-25 北京奥瑞金新美制罐有限公司 用于贴合在金属薄板表面的聚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2825863A (zh) * 2012-09-17 2012-12-19 奥瑞金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覆膜金属板及其生产方法
CN106079744A (zh) * 2016-05-19 2016-11-09 上海梓霄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包装用覆膜薄铝板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01660A (ja) * 1999-04-19 2000-10-31 Nisshin Steel Co Ltd エンボス調petフィルムラミネート鋼板
JP2008308231A (ja) * 2007-05-15 2008-12-25 Daiwa Can Co Ltd フィルム貼着金属缶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070882A (zh) * 2009-11-24 2011-05-25 北京奥瑞金新美制罐有限公司 用于贴合在金属薄板表面的聚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2825863A (zh) * 2012-09-17 2012-12-19 奥瑞金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覆膜金属板及其生产方法
CN106079744A (zh) * 2016-05-19 2016-11-09 上海梓霄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包装用覆膜薄铝板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21166B (zh) 带螺纹的罐容器
KR900005074B1 (ko) 딥드로잉(deep drawing)성형용기 및 그 제조법
EP2240387A1 (de) Deckel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CA2422809A1 (en) A packaging laminate for a retortable packaging container
Kerry Aluminium foil packaging
US20050247712A1 (en) Peelable lid structure
JP4816883B2 (ja) 包装袋
EP1324929A1 (en) A packaging laminate for a retortable packaging carton
CN102849324A (zh) 易拉罐的封口结构及加工工艺
CN102825862B (zh) 一种印刷覆膜金属板及其生产方法
CN106985473A (zh) 一种金属包装用抗白斑预彩印金属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79744A (zh) 一种金属包装用覆膜薄铝板及其制备方法
CN201456502U (zh) 耐高温蒸煮用bopet在线涂布复合聚酯薄膜
CN202847005U (zh) 一种低定量高阻隔性多层复合膜
CN209240613U (zh) 一种新型hd杯酱油易揭膜
JP6645640B2 (ja) ヒートシール蓋及び缶
CN206271767U (zh) 一种变色铝塑封装膜
CN105480571A (zh) 一种干净剥离铝箔易揭盖
CN202608167U (zh) 食品饮品用无胶覆膜卷钢板
CN214453270U (zh) 一种耐穿刺的油墨袋
JP3134133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ム積層缶体
CN105480553A (zh) 一种易揭热封膜及其应用
CN201419872Y (zh) 铝塑易开式食品罐
CN105620900B (zh) 数码防伪垫片
CN205631604U (zh) 一种耐高温的纸基复合片材及食物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7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