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82088A - 3d mimo系统中一种基于csi‑rs端口的多流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3d mimo系统中一种基于csi‑rs端口的多流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82088A
CN106982088A CN201710238474.3A CN201710238474A CN106982088A CN 106982088 A CN106982088 A CN 106982088A CN 201710238474 A CN201710238474 A CN 201710238474A CN 106982088 A CN106982088 A CN 1069820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rtical
matrix
channel
precoding
horizont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3847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82088B (zh
Inventor
解培中
支航
李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23847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820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820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820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820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820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3D MIMO系统中一种基于CSI‑RS端口的多流传输方法,首先构建3D MIMO系统模型,然后基于WINNER II信道模型设计,利用克罗内克积构造3D预编码码本;接着基于CSI‑RS的3D MIMO预编码的理论进行推导,并根据信道相关矩阵推导出3D预编码W3D设计方案:基于CSI‑RS设计垂直维多流传输方案,首先对信道矩阵H3D进行水平方向分组,水平方向虚拟等效为其次对不同水平分组进行垂直预编码WV,最后,对水平方向元素进行预编码WH。最后反馈最优预编码矩阵,在接收端,对于垂直方向进行选取最优预编码矩阵WV,对于水平方向进行选取最优预编码矩阵Wh,每一路数据反馈所对应的PMI。本发明可以实现多路数据流的复用,充分利用垂直信道信息,可以更好地提高信道容量。

Description

3D MIMO系统中一种基于CSI-RS端口的多流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将CSI-RS端口和预编码结合的多流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MIMO作为LTE-A系统中下行物理层的核心技术,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同时配置多根天线,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吞吐量和频谱效率。然而,MIMO受到基站天线配置的限制,只能实现空间分布水平平面上的信号控制。现如今,通过使用有源天线系统(Active AntennaSystem,AAS),均匀矩形阵列(Uniform Rectangular Array,URA)天线结构能够自适应地控制天线的水平维和垂直维。2012年,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3GPP)正式提出研究3D MIMO技术。简单来说,基于二维结构的3D MIMO天线阵列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垂直维的空间自由度,这将有助于减少用户之间的干扰和提高系统性能。
在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al,FDD)系统中,用户使用不同的频带向基站反馈下行链路信道信息。LTE-A系统在Rel-10版本中引入了CSI-RS(Channel State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s)的概念,CSI-RS是一种下行公共导频信号,用户可以利用CSI-RS来估计信道状态信息。基站端为CSI-RS的使用提供了最多8个端口,用户需要根据CSI-RS的测量值,计算并反馈最优的预编码矩阵索引(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信道质量索引(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和秩索引(Rank Indicator,RI)。如果直接将这种反馈机制进行扩展以支持3D天线阵列,天线数量增加的同时还要利用信道空间的垂直维,如果再为每根发送天线分配独立的CSI-RS端口,这样不仅会受到有效CSI-RS端口个数的限制还会增加系统的反馈开销。因此,如何更高效地利用CSI-RS直接决定了系统的容量和反馈开销。
为了提升3DMIMO系统的性能,现有预编码技术通常采用下述方法
(1)基于CSI-RS设计的预编码方法,垂直方向上,发送端使用了多个CSI-RS资源,每个CSI-RS资源由一个垂直波束向量进行赋形,这些垂直波束向量分别对应不同的垂直区域。也就是说,为不同的垂直区域分别配置不同的CSI-RS垂直波束向量。接收端可以充分的利用垂直信道信息并且将准确的3D CQI反馈给发送端。
(2)独立的CSI-RS设计预编码方法,即用两个一维阵列结构分别测量水平CSI和垂直CSI。基站端使用两类CSI-RS端口,第一步,将天线阵列虚拟等效成一列天线端口,对其中每一行的天线元素用wh进行加权。第二步,将天线阵列虚拟等效成一行天线端口,对其中每一列的天线元素用wv进行加权。反馈时分别反馈两组独立的CSI,基站端根据反馈的CSI,利用克罗克内积得出联合预编码矩阵。
(3)将CSI-RS端口的设计和基于克罗内克积的预编码相结合的方法,在水平方向上虚拟等效为多个CSI-RS逻辑端口,垂直方向上虚拟等效成一个CSI-RS逻辑端口,但是提供多个垂直波束来选择。
上述方法利用垂直信道信息可以区分相同水平方向不同高度的用户,而垂直方向上的数据流等效成一路,但这样并不能充分利用垂直信道信息。同时,也不能使信道容量达到最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3D MIMO系统如何在水平维和垂直维同时实现多流传输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CSI-RS端口的设计和基于克罗内克积的预编码相结合的多流传输方案。
为此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3D MIMO系统中一种基于CSI-RS端口的多流传输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构建3D MIMO系统模型
在3D MIMO下行链路系统中,用户接收到的信号为:y=H3Dw3Dx+n,式中,H3D是基站到用户之间的3D信道矩阵,w3D是维数为MN×Ns的3D MIMO预编码矩阵;
步骤2:基于WINNER II信道模型设计
从发送天线元素s到簇n的接收天线元素u的3D信道矩阵元素为h,发送端到接收端3D信道矩阵示为H3D
步骤3:利用克罗内克积设计3D码本
根据3D信道水平方向信息设计水平DFT码本WH,根据3D信道垂直方向信息设计垂直动态DFT码本Wv,利用克罗内克积构造3D预编码码本;
步骤4:基于CSI-RS的3D MIMO预编码的理论进行推导
根据信道相关矩阵推导出3D预编码W3D设计方案:
步骤5:基于CSI-RS设计垂直维多流传输方案
首先,对信道矩阵H3D进行水平方向分组,水平方向虚拟等效为其次,对不同水平分组进行垂直预编码WV,最后,对水平方向元素进行预编码WH
步骤6:反馈最优预编码矩阵
在接收端,对于垂直方向进行选取最优预编码矩阵WV,对于水平方向进行选取最优预编码矩阵Wh,每一路数据反馈所对应的PMI。
进一步,上述步骤1中,考虑单用户下行场景,基站配置均匀平面矩阵阵列,M根水平方向天线,其水平天线之间距离为dh;N根垂直方向天线,其垂直天线之间距离为dv;发送天线数目为M×N,在接收端,采用Nr根接收天线,信道矩阵H的维度为Nr×(MN),等效成水平方向可以写为:H=[H1,H2,...,HM],其中Hi的维数为Nr×N。
上述步骤3中,利用克罗内克积3D预编码码本W3D的构造,包括如下步骤:
3.1,水平方向码本为:
其中,水平方向DFT码字为:
NH表示水平码本中的码字个数和表示第nH个水平码字;
3.2,垂直方向码本为:
其中,垂直方向DFT码字为:
NV表示垂直码本中的码字个数和表示第nV个垂直码字;
3.3,3D码本可以表示为:
其中,表示克罗内克积。WH为水平方向码本,WV为垂直方向码本。
上述步骤4中,所述信道相关矩阵可以表示为:假设天线的水平域和垂直域是相互独立的,其中,Rh为水平方向的信道相关矩阵,Rv为垂直方向的信道相关矩阵,根据克罗内克积的特征向量的定理,Rh的第l个特征向量是一个M×1的向量Rv的第k个特征向量是一个N×1的向量是R的特征向量,即:
上述步骤5中,假设只有一根接收天线的情况下,信道矩阵H3D可以表示为:将信道矩阵在垂直方向上均匀等效成P组,首先考虑信道矩阵的水平维,3D信道矩阵水平方向虚拟等效为:其次考虑信道矩阵的垂直维,垂直方向上矩阵元素采用动态DFT预编码加权因子进行加权,其中0为波长,0为垂直方向俯仰角,第一组垂直方向加权向量为wv1同样,第P组垂直方向加权向量为wvp因此,经过垂直预编码后的水平方向等效信道矩阵可写成:
式中,Wv=[wv1,wv2,...,wvp],Wv为垂直方向预编码矩阵,维数为:M×P,
最后,对Heqh进行水平方向预编码,经过水平方向预编码后的3D等效信道矩阵为:
Wh为水平方向预编码矩阵,维数为:N/P×PM。
上述步骤6中,接收端对于每一路垂直数据流,用户可以根据最大信道容量准则选取出垂直预编码矩阵:同样,根据最大信道容量准则选取出水平预编码矩阵:其中“Cap(·)”表示信道容量函数,Ch,Cv是水平码本和垂直码本,反馈时,每一路垂直数据流分别反馈所对应的PMI,水平方向选取信道容量最大的PMI反馈给发送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实现多路数据流的复用,充分利用垂直信道信息,可以更好地提高信道容量。
(2)可以根据垂直方向不同的需要调整垂直方向上的多路复用数,这样可以更好的区分相同水平方向不同垂直方向上的用户。
(3)相比较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端口使用数N/P+P-1,相比较正交设计方案M×N,以及垂直方向单流设计端口使用数Q×N,端口使用个数得到了节省,并且实现方式简单,信道容量得到了更好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 3D MIMO系统预编码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本发明多流传输方案3D信道矩阵等效示意图。
图3本发明CSI-RS端口使用分配设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效果,现将结合实时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阐述。
本实施例给出了3D MIMO系统中一种基于CSI-RS端口的多流传输方法。
如图1所示,步骤1首先分析发送端,考虑单用户下行场景,基站配置均匀平面矩阵阵列,M根水平方向天线,N根垂直方向天线,发送天线数目为M×N。在接收端,采用Nr根接收天线。为了不失一般性,假设接收端的天线数目为1根。因此,3D MIMO系统模型中用户接收到的信号为:y=H3Dw3Dx+n。
步骤2,采用WINNER II信道模型构建3D信道模型,从发送天线元素s到簇n的接收天线元素u的3D信道矩阵元素为h,h可由下式生成:
因此,在一根接收天线的情况下,信道矩阵H3D可以表示为:
步骤3:利用克罗内克积设计3D码本
根据3D信道水平方向信息设计水平DFT码本WH,根据3D信道垂直方向信息设计垂直动态DFT码本Wv,利用克罗内克积构造3D预编码码本。
具体流程如下:
a)水平方向码本为:
其中,水平方向DFT码字为:
NH表示水平码本中的码字个数和表示第nH个水平码字。
b)垂直方向码本为:
其中,垂直方向DFT码字为:
NV表示垂直码本中的码字个数和表示第nV个垂直码字。
c)3D码本可以表示为:
步骤4:基于CSI-RS的3D MIMO预编码的理论推导
根据信道相关矩阵根据克罗内克积的特征向量的定理,Rh的第l个特征向量是一个M×1的向量Rv的第k个特征向量是一个N×1的向量是R的特征向量。即:
推导出3D预编码W3D设计方案:
步骤5:基于CSI-RS设计垂直维多流传输方案
首先,对信道矩阵H3D进行水平方向分组,水平方向虚拟等效为其次,对不同水平分组进行垂直预编码WV;最后,对水平方向元素进行预编码WH
具体流程如下:
如图2所示,将信道矩阵在垂直方向上均匀等效成P组。首先考虑信道矩阵的水平维,3D信道矩阵水平方向虚拟等效为:
其次考虑信道矩阵的垂直维,垂直方向上矩阵元素采用动态DFT预编码加权因子进行加权,其中0为波长,0为垂直方向俯仰角。第一组垂直方向加权向量为wv1同样,第P组垂直方向加权向量为wvp因此,经过垂直预编码后的水平方向等效信道矩阵可写成:
式中,Wv=[wv1,wv2,...,wvp],Wv为垂直方向预编码矩阵,维数为:M×P。
最后,对Heqh进行水平方向预编码,经过水平方向预编码后的3D等效信道矩阵为:
Wh为水平方向预编码矩阵,维数为:N/P×PM。
CSI-RS端口的设计方式如图3所示,对于每一组垂直方向上所采用的CSI-RS端口均与其他垂直方向上CSI-RS端口不同,对于不同组水平方向上可采用相同的CSI-RS端口,且与垂直方向上CSI-RS端口不同。
步骤6:接收端,对于每一路垂直数据流,用户可以根据最大信道容量准则选取出垂直预编码矩阵:同样,根据最大信道容量准则选取出水平预编码矩阵:其中“Cap(·)”表示信道容量函数,Ch,Cv是水平码本和垂直码本。反馈时,每一路垂直数据流分别反馈所对应的PMI,水平方向选取信道容量最大的PMI反馈给发送端。

Claims (6)

1.3D MIMO系统中一种基于CSI-RS端口的多流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构建3D MIMO系统模型
在3D MIMO下行链路系统中,用户接收到的信号为:y=H3Dw3Dx+n,式中,H3D是基站到用户之间的3D信道矩阵,w3D是维数为MN×Ns的3D MIMO预编码矩阵;
步骤2:基于WINNER II信道模型设计
从发送天线元素s到簇n的接收天线元素u的3D信道矩阵元素为h,发送端到接收端3D信道矩阵示为H3D
步骤3:利用克罗内克积设计3D码本
根据3D信道水平方向信息设计水平DFT码本WH,根据3D信道垂直方向信息设计垂直动态DFT码本Wv,利用克罗内克积构造3D预编码码本;
步骤4:基于CSI-RS的3D MIMO预编码的理论进行推导
根据信道相关矩阵推导出3D预编码W3D设计方案:
步骤5:基于CSI-RS设计垂直维多流传输方案
首先,对信道矩阵H3D进行水平方向分组,水平方向虚拟等效为其次,对不同水平分组进行垂直预编码WV,最后,对水平方向元素进行预编码WH
步骤6:反馈最优预编码矩阵
在接收端,对于垂直方向进行选取最优预编码矩阵WV,对于水平方向进行选取最优预编码矩阵Wh,每一路数据反馈所对应的PM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 MIMO系统中一种基于CSI-RS端口的多流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考虑单用户下行场景,基站配置均匀平面矩阵阵列,M根水平方向天线,其水平天线之间距离为dh;N根垂直方向天线,其垂直天线之间距离为dv;发送天线数目为M×N,在接收端,采用Nr根接收天线,信道矩阵H的维度为Nr×(MN),等效成水平方向可以写为:H=[H1,H2,...,HM],其中Hi的维数为Nr×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 MIMO系统中一种基于CSI-RS端口的多流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利用克罗内克积3D预编码码本W3D的构造,包括如下步骤:
3.1,水平方向码本为:
其中,水平方向DFT码字为:
w h n H = 1 N t H 1 e j 2 πn H N H ... e j 2 π ( N t H - 1 ) n H N H T ; n H = 0 , 1 , ... , N H - 1 ,
NH表示水平码本中的码字个数和表示第nH个水平码字;
3.2,垂直方向码本为:
其中,垂直方向DFT码字为:
w v n V = 1 N t V 1 e j 2 πd v c o s θ λ ... e j 2 π ( N t V - 1 ) d v c o s θ λ T ; n V = 0 , 1 , ... , N V - 1 ,
NV表示垂直码本中的码字个数和表示第nV个垂直码字;
3.3,3D码本可以表示为:
W 3 D = W H ⊗ W V = [ w h 1 , w h 2 , ... , w h N H ] ⊗ [ w v 1 , w v 2 , ... , w v N V ]
其中,表示克罗内克积。WH为水平方向码本,WV为垂直方向码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 MIMO系统中一种基于CSI-RS端口的多流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述信道相关矩阵可以表示为:假设天线的水平域和垂直域是相互独立的,其中,Rh为水平方向的信道相关矩阵,Rv为垂直方向的信道相关矩阵,根据克罗内克积的特征向量的定理,Rh的第l个特征向量是一个M×1的向量Rv的第k个特征向量是一个N×1的向量是R的特征向量,即:
W 3 D = [ w h 1 , w h 2 , ... w h L ] ⊗ [ w v 1 , w v 2 , ... w v K ] = W h ⊗ W v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 MIMO系统中一种基于CSI-RS端口的多流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假设只有一根接收天线的情况下,信道矩阵H3D可以表示为:将信道矩阵在垂直方向上均匀等效成P组,首先考虑信道矩阵的水平维,3D信道矩阵水平方向虚拟等效为:其次考虑信道矩阵的垂直维,垂直方向上矩阵元素采用动态DFT预编码加权因子进行加权,其中λ为波长,θ为垂直方向俯仰角,第一组垂直方向加权向量为wv1同样,第P组垂直方向加权向量为wvp因此,经过垂直预编码后的水平方向等效信道矩阵可写成:
H e q h = [ ( h 11 , h 12 , ... h 1 M ) w v 1 , ... , ( h P 1 , h P 2 , ... h P M ) w v p ] = H 3 D h ( I ⊗ W v )
式中,Wv=[wv1,wv2,...,wvp],Wv为垂直方向预编码矩阵,维数为:M×P,
最后,对Heqh进行水平方向预编码,经过水平方向预编码后的3D等效信道矩阵为:
H 3 D ′ = H e q h W h = H 3 D h ( I ⊗ W v ) ( W h ⊗ 1 ) = H 3 D h ( W h ⊗ W v )
Wh为水平方向预编码矩阵,维数为:N/P×P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 MIMO系统中一种基于CSI-RS端口的多流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接收端对于每一路垂直数据流,用户可以根据最大信道容量准则选取出垂直预编码矩阵:同样,根据最大信道容量准则选取出水平预编码矩阵:其中“Cap(·)”表示信道容量函数,Ch,Cv是水平码本和垂直码本,反馈时,每一路垂直数据流分别反馈所对应的PMI,水平方向选取信道容量最大的PMI反馈给发送端。
CN201710238474.3A 2017-04-13 2017-04-13 3d mimo系统中一种基于csi-rs端口的多流传输方法 Active CN1069820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38474.3A CN106982088B (zh) 2017-04-13 2017-04-13 3d mimo系统中一种基于csi-rs端口的多流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38474.3A CN106982088B (zh) 2017-04-13 2017-04-13 3d mimo系统中一种基于csi-rs端口的多流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82088A true CN106982088A (zh) 2017-07-25
CN106982088B CN106982088B (zh) 2021-01-01

Family

ID=59345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38474.3A Active CN106982088B (zh) 2017-04-13 2017-04-13 3d mimo系统中一种基于csi-rs端口的多流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8208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02389A (zh) * 2017-08-28 2017-10-27 南京科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mu‑mimo预编码矩阵构造方法及装置
CN107342799A (zh) * 2017-08-28 2017-11-10 南京科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mu‑mimo预编码矩阵构造方法及装置
WO2022000345A1 (zh) * 2020-06-30 2022-0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8592A (zh) * 2013-08-02 2015-02-11 夏普株式会社 配置csi过程的方法和基站以及csi反馈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4506281A (zh) * 2015-01-14 2015-04-0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3d-mimo系统的射频与基带混合预编码方法
CN104601209A (zh) * 2015-01-26 2015-05-0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适用于3d-mimo系统的协作多点传输方法
US20150341101A1 (en) * 2014-05-22 2015-11-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esti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515732A (zh) * 2014-09-24 2016-04-20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3d mimo通信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48592A (zh) * 2013-08-02 2015-02-11 夏普株式会社 配置csi过程的方法和基站以及csi反馈方法和用户设备
US20150341101A1 (en) * 2014-05-22 2015-11-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esti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515732A (zh) * 2014-09-24 2016-04-20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3d mimo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4506281A (zh) * 2015-01-14 2015-04-0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3d-mimo系统的射频与基带混合预编码方法
CN104601209A (zh) * 2015-01-26 2015-05-0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适用于3d-mimo系统的协作多点传输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02389A (zh) * 2017-08-28 2017-10-27 南京科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mu‑mimo预编码矩阵构造方法及装置
CN107342799A (zh) * 2017-08-28 2017-11-10 南京科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mu‑mimo预编码矩阵构造方法及装置
WO2022000345A1 (zh) * 2020-06-30 2022-0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82088B (zh) 2021-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52716B (zh) 用于高级csi反馈开销减少的可配置码本
KR102059125B1 (ko) 셀룰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한 채널 상태 정보 코드워드 구성 장치 및 방법
CN106656292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基站及终端
US8861639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recoding matrix and corresponding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WO2016141796A1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和反馈方法及发送端和接收端
US10630353B2 (en) Two-stage pre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7819500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的操作方法
JP2015513280A (ja) ユーザごとの仰角mimoのための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
US10469142B2 (en) Advanced CSI reporting for hybrid class A/B operation
CN106953676A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CN107888269A (zh) 一种报告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WO2017043902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랭크 지시자의 비트 사이즈 결정 방식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7689823A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以及一种用户设备和基站
JP6208370B2 (ja) チャンネル情報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基地局及び端末
WO2017116119A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이 기지국으로 참조 신호 지시자를 보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4935365B (zh) 用于多用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EP3484061B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method, receiv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4601209A (zh) 一种适用于3d-mimo系统的协作多点传输方法
CN104348575A (zh) 一种预编码矩阵反馈方法和终端
CN108631837A (zh) 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4836647B (zh) 信道状态信息测量方法和装置
CN103973351B (zh)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码本进行通信的方法及基站
Song et al. CSI-RS design for 3D MIMO in future LTE-advanced
CN106982088B (zh) 3d mimo系统中一种基于csi-rs端口的多流传输方法
KR101807931B1 (ko) 이동국 및 보고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