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80421A - 集成触摸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集成触摸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80421A
CN106980421A CN201611114461.7A CN201611114461A CN106980421A CN 106980421 A CN106980421 A CN 106980421A CN 201611114461 A CN201611114461 A CN 201611114461A CN 106980421 A CN106980421 A CN 1069804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ommon electric
electric voltage
touch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11446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80421B (zh
Inventor
金铉镐
金旻甫
徐东敏
金仁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9804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804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804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804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包括多个触摸电极、多条感测线和多个晶体管。在显示装置中,每个触摸电极包括位于第一层的各个像素区域中的多个公共电压电极,每个触摸电极的所述多个公共电压电极在同一行中彼此连接并且在不同的行中彼此间隔开。此外,每条感测线位于第二层中,所述感测线通过接触孔电连接在各自的触摸电极中彼此间隔开的公共电压电极,并且将触摸驱动信号传送到每个触摸电极。此外,每个晶体管将数据电压传输到像素电极。

Description

集成触摸显示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15年12月30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5-0189203号的优先权,为了所有目的通过参考将该专利申请结合在此,如同在此完全阐述一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触摸显示装置,在该集成触摸显示装置中触摸电极位于显示面板内部。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对于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的各种需求正在增长。进来,已经使用各种类型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诸如是液晶显示(LCD)装置、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装置。
在这些显示装置中,LCD装置包括具有晶体管的阵列基板、具有滤色器和/或黑矩阵的上基板、和形成在阵列基板以及上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并且LCD装置通过根据施加在像素区域的一对电极之间的电场控制液晶层的取向状态因此控制透光率而显示图像。
LCD装置的显示面板界定为将图像提供给用户的有效区(AA)和邻近AA的非有效区(NA)。通常通过将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结合来制造显示面板。第一基板是阵列基板,在该阵列基板中形成典型晶体管并且限定像素。第二基板是上基板,在该上基板中形成黑矩阵和/或滤色器。
其中形成有晶体管的阵列基板或第一基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栅极线(GL)、和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条数据(DL)。由每条栅极线和每条数据线限定一个像素区域(P)。在一个像素区域(P)中,形成一个或多个晶体管,并且每个晶体管的栅极和源极连接至每条栅极线和数据线。
此外,为了给每条栅极线和数据线提供驱动每个像素所需的扫描信号和数据电压,在NA或面板外部形成栅极驱动器和数据驱动器等。
同时,近年来,显示面板通常具有检测手写笔或用户手指的触摸输入的功能,并且已开发其上安装有单独制造的触摸屏的显示面板和在制造时将触摸识别所需的触摸电极设置在其中的集成触摸显示面板。
在这些显示面板中,集成触摸显示面板可通过将公共电压电极(Vcom)处理为特定形式而使用公共电压电极作为触摸电极,该公共电压电极典型地提供公共电压至显示面板的像素。
比起像素,触摸电极不需要密集地分布。因此,典型地,一个触摸电极设置在多个像素区域之上。如果公共电压电极配置为触摸电极,则分别对应于像素区域的多个公共电压电极形成一个触摸电极。
然而,在传统的显示面板中,当触摸电极设置在多个像素区域之上时,位于触摸电极外围的公共电压电极的尺寸与位于触摸电极内部的公共电压电极的尺寸不同。触摸电极彼此间隔开预定的分离距离,以便不彼此电连接。在传统的显示面板中,通过减小位于触摸电极外围的公共电压电极的尺寸来确保触摸面板之间的分离距离。然而,位于触摸电极内部的公共电压电极不需要确保分离距离,从而保持其自身的尺寸。
同时,位于像素区域中的晶体管电容耦合至公共电压电极。这里,用于耦合的电容量根据公共电压电极的尺寸而变化。
然而,如上所述,在传统的显示面板中,位于触摸电极外围的公共电压电极的尺寸与位于触摸电极内部的公共电压电极的尺寸不同。因此,在位于触摸电极外围的晶体管与位于触摸电极内部的晶体管之间存在耦合电容的差异。
晶体管的电容,特别是形成在栅极中的电容影响栅-源电压。具体地,随着栅极的电容增加,栅-源电压降低。如果晶体管不具有足够的栅-源电压,则数据电压不能完全传送到像素电极,并且相应的像素被识别为缺陷。在一些情况下,位于触摸电极外围的像素可能同时被识别为缺陷,因此可能发生水平线缺陷。
在传统的显示面板中,位于触摸电极外围的公共电压电极与位于触摸电极内部的公共电压电极之间的尺寸差异引起这种像素缺陷或水平线缺陷。
发明内容
在这些情况下,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去除在集成触摸显示装置的触摸电极外围发生的水平线缺陷的技术。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均衡包括在集成触摸显示装置的触摸电极中的各个像素区域的公共电压电极的尺寸的技术。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减少位于集成触摸显示装置的触摸电极内部和外部的晶体管之间的电容差异的技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多个触摸电极、多条感测线和多个晶体管。在显示装置中,每个触摸电极包括位于第一层的各个像素区域中的多个公共电压电极,每个触摸电极的所述多个公共电压电极在同一行中彼此连接并且在不同的行中彼此间隔开。此外,每条感测线位于第二层中,所述感测线通过接触孔电连接在各自的触摸电极中彼此间隔开的公共电压电极,并且将触摸驱动信号传送到每个触摸电极。此外,每个晶体管将数据电压传输到像素电极。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去除在集成触摸显示装置的触摸电极外围发生的水平线缺陷。此外,根据本发明,可以均衡包括在集成触摸显示装置的触摸电极中的各个像素区域的公共电压电极的尺寸。此外,根据本发明,可以减小位于集成触摸显示装置的触摸电极内部和外部的晶体管之间的电容差异。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时,将从下面的详细描述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方面、特征和其它优点,其中:
图1是表示在传统的显示面板中设置的触摸电极的图;
图2是表示在晶体管和邻近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容的图;
图3是表示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和在该显示面板中设置的触摸电极的图;
图4是图3的区域C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6是沿图5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
图7是沿图5的线II-II’截取的截面图;和
图8是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构造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应当注意,当附图标记指代每个附图的部件时,尽管在不同的附图中示出相同的部件,但是相同的部件由尽可能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此外,如果认为对相关已知配置或功能的描述可能混乱本发明的要点,则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此外,在描述本发明的部件时,可使用诸如第一、第二、A、B、(a)和(b)的术语。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部件与其他部件。因此,相应部件的性质、顺序、次序等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应当理解,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到”或“耦合到”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合到另一个元件,或者连接或耦合到另一个元件且具有再一个元件“连接”或“耦合”在二者之间。在相同的上下文中,应当理解,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其可直接耦合在另一个元件“上”或“下”,或者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下”,或者可间接耦合在另一个元件“上”或“下”,或者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下”且具有再一个元件介于二者之间。
图1是表示在传统的显示面板中设置的触摸电极的图。
参考图1,多个触摸电极20设置在传统显示面板10中。在传统显示面板10中的触摸电极20的每一个都由多个公共电压电极结合形成。在用于触摸电极20的区域中,公共电压电极彼此连接。因此,设置在用于触摸电极20的区域中的所有电极可称为公共电压电极。然而,下面将要描述的公共电压电极分别指对应于像素区域的部分。换句话说,公共电压电极不形成在整个触摸电极20之上,而指的是分别对应于像素区域的部分。如果在触摸电极20中设置N×M个像素(其中N和M是自然数),则在触摸电极20中设置N×M个公共电压电极。这种公共电压电极的解释不仅可以应用于对传统显示面板的说明,而且还应用于对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的说明。
同时,图1表示对应于第一触摸电极20a和第二触摸电极20b的外围部分的区域A和对应于第一触摸电极20a的内部的区域B的放大图。
参考区域A的放大图,第一触摸电极20a和第二触摸电极20b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以便不彼此电连接。这里,为了确保触摸电极之间的分离距离,公共电压电极的一部分被开口。公共电压电极电容耦合到位于公共电压电极下方的晶体管TR。位于触摸电极外围的晶体管TR可以具有相对小的耦合电容量,因为公共电压电极的一部分是开口的。
参考区域B的放大图,由于不需要确保第一触摸电极20a内的分离距离,因此形成宽的公共电压电极。此外,不仅为了分离距离而且为了与邻近公共电压电极的连接,设置在触摸电极内部的公共电压电极必须比设置在触摸电极外围的公共电压电极宽。
通过比较区域A和区域B,位于区域B中的像素的公共电压电极的尺寸大于位于区域A中的像素的公共电压电极的尺寸。因此,位于区域B中的晶体管TR具有比位于区域A中的晶体管TR更大的耦合到公共电压电极的电容量。
图2是表示在晶体管和邻近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容的图。
参考图2,晶体管TR的漏极DE连接到数据线DL,源极SE连接到像素电极PE。漏极DE和源极SE可以彼此替换。例如,晶体管TR的源极SE可以连接到数据线DL。此外,晶体管TR的栅极GE可以连接到栅极线GL。
参考图2,电容Cgd可形成在栅极GE与漏极DE之间,并且电容Cgs可形成在栅极GE与源极SE之间。此外,电容Csc可形成在源极SE与公共电压电极20之间,电容Cgc可形成在栅极GE与公共电压电极20之间,并且电容Cdc可形成在漏极DE和与共电压电极20之间。
晶体管TR响应于传送到栅极GE的扫描信号而导通,并且提供给数据线DL的数据电压被传送到像素电极PE。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形成在栅极GE中的栅电压可能受耦合到栅极GE的电容量的影响。例如,如果耦合到栅极GE的电容量小,则对电容充电所需的功率量小,因此栅电压增加。在相反的情况下,栅电压降低。
在参考图1描述的传统显示面板10中,设置在触摸电极外围和触摸电极内部的像素区域的公共电压电极的尺寸不同。在这种情况下,电容Csc,Cdc和Cgc的量改变,并且这种改变影响栅电压。
如果栅电压减小,则数据电压不能被完全传送到像素电极PE,因此灰度级可能减小。否则,即使保持栅电压,当耦合到栅极GE的电容量增加时,需要很长时间来导通晶体管TR。因此,相应像素的灰度级可能比其他像素的灰度级更晚地改变。
这可被识别为像素缺陷、水平线缺陷等。
根据下面要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可以通过相对均衡设置在触摸电极内部的公共电压电极和设置在触摸电极外围的公共电压电极的尺寸来解决上述问题。
图3是示意性表示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和设置在该显示面板中的触摸电极。
参考图3,多个触摸电极320可设置在显示面板310中。
每个触摸电极320可包括多个公共电压电极。在触摸电极320内,公共电压电极可在同一行中彼此连接。如果由彼此连接的公共电压电极形成的行被称为公共电压电极行,则在触摸电极320中可包括多个公共电压电极行。
公共电压电极可以在同一行中彼此连接,并且可以在不同的行中彼此间隔开。基于上述公共电压电极行,公共电压电极行可彼此间隔开。
更具体地,位于触摸电极320外围的第一公共电压电极行322a和位于触摸电极320内部的第二公共电压电极行322b可以彼此间隔开。因为每行中的公共电压电极彼此间隔开,所以位于触摸电极内部的公共电压电极和位于触摸电极外围的公共电压电极可以尺寸相等。
触摸电极320内的所有公共电压电极需要电连接。在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310中,被配置为将触摸驱动信号传送到触摸电极320的感测线SL电连接彼此间隔开的公共电压电极。
在触摸电极320内,公共电压电极在感测线SL的纵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感测线SL位于与公共电压电极不同的层中,并且通过接触孔324电连接在触摸电极320内彼此间隔开的公共电压电极。
因为感测线SL电连接彼此间隔开的公共电压电极,所以公共电压电极在与感测线SL交叉的方向上彼此不隔开而是彼此连接。在该方面中,上述公共电压电极行被设置在与感测线SL交叉的方向上。
一条感测线SL可连接到一个触摸电极320。因为多个公共电压电极行设置在一个触摸电极320中,所以一条感测线SL通过接触孔324连接到设置在一个触摸电极320中的所有公共电压电极行。
设置在一个公共电压电极行中的多个公共电压电极在同一层中彼此连接。因此,感测线SL可以仅连接到包括在公共电压电极行中的一个公共电压电极。在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感测线SL可连接到设置在公共电压电极行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公共电压电极。
同时,触摸电极320内不同行中的公共电压电极之间的分离距离D1可大致等于触摸电极之间的分离距离D2。
在另一方面,多个公共电压电极在与感测线SL交叉的方向上彼此连接,因此,当形成公共电压电极行时,公共电压电极行可设置为在感测线SL的纵向方向上以相同的距离彼此隔开。此外,感测线SL连接M个公共电压电极行,因此彼此连接的公共电压电极行形成一个触摸电极。
利用该配置,设置在触摸电极320内部的公共电压电极和设置在触摸电极320外围的公共电压电极均以相同的距离与另一公共电压电极间隔开,并且具有相同的尺寸。
图4是图3的区域C的放大图。
参考图4,设置在触摸电极320外围的第一公共电压电极行322a和设置在触摸电极320内部的第二公共电压电极行322b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此外,第一公共电压电极行322a中的第一公共电压电极420a和第二公共电压电极行322b中的第二公共电压电极420b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
在触摸电极之间形成用于电隔离触摸电极的分离空间430a。分离空间430a可以具有与用于分离公共电压电极行的分离空间430b大致相同的形状。
同时,在触摸电极内彼此间隔开的公共电压电极可以通过位于另一层中的感测线SL彼此连接。参考图4,接触孔324形成在第一公共电压电极行322a中的第一公共电压电极420a和第二公共电压电极行322b中的第二公共电压电极420b中。此外,感测线SL可以通过接触孔324将第一公共电压电极行322a和第二公共电压电极行322b彼此连接。
图5是表示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的平面图,图6是沿图5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图7是沿图5的线II-II’截取的截面图,
参考图5至图7,显示面板500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在基板502上的多条栅极线GL、沿第二方向设置在基板502上的多条数据线DL、以及平行于数据线DL设置在基板502上的感测线SL。
通过栅极线GL和数据线DL之间的交叉,在基板502上限定多个像素区域。
晶体管TR设置在像素区域中的栅极线GL和数据线DL之间的交叉处。晶体管也可以称为薄膜晶体管(TFT)。
晶体管TR可包括栅极518、半导体层516、源极512和漏极514。
栅极518通过延伸栅极线GL形成。
半导体层516形成晶体管TR的有源区。半导体层516可由非晶硅(a-Si)或诸如氧化锌(ZnO)基氧化物的氧化物半导体形成,例如IGZO(铟镓锌氧化物)、ZTO(锌锡氧化物)、ZIO(锌铟氧化物)和类似物,但不限于此。
源极512通过延伸数据线DL形成,漏极514连接到像素电极PE。
基于堆叠位置,栅极线GL形成在基板502上,并且栅极绝缘层504形成在栅极线GL上。此外,在栅极绝缘层504上形成数据线DL、源极512、漏极514和像素电极PE。
在其上形成有数据线DL,晶体管TR和像素电极PE的栅极绝缘层504上形成用作层间绝缘层和保护层的有机保护层530。
有机保护层530可由诸如光丙烯酸、丙烯酸酯、聚酰胺、苯并环丁烯(BCB)和类似物的材料形成,但不限于此。
在有机保护层530上,在与数据线DL不同的层中由与数据线DL不同的材料形成与数据线DL重叠的感测线SL。
这里,感测线SL可由诸如铝(Al)、铝-钕(AlNd)、铜(Cu)、钼(Mo)、钼-钛(MoTi)、铬(Cr)和类似物的低电阻金属或合金形成,但不限于此。
在其上形成有感测线SL的有机保护层530上形成用作层间绝缘层和附加保护层的无机保护层540。
无机保护层540可由诸如氮化硅(SiNx)或二氧化硅(SiO2)的无机绝缘材料形成,但不限于此。
公共电压电极520形成在无机保护层540上。
公共电压电极520可通过穿过无机保护层540的接触孔524电连接到感测线SL。
在上述描述中,栅极线或栅极的栅极金属层或源极/漏极金属层可由诸如铝(Al)、铝合金(AlNd)、铜(Cu)、铜合金、钼(Mo)和钼合金(MoTi)的低电阻金属材料的一种形成,或它们中的两种或更多种形成。
此外,在上述描述中,公共电压电极520可以是透明电极,并且可以由具有相对高功函数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例如,诸如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的金属氧化物或例如ZnO:Al或SnO2:Sb的金属和氧化物的结合。
此外,在上述描述中,栅极绝缘层504和无机保护层540可由诸如氧化硅(SiO2)或氮化硅(SiNx)的无机绝缘材料形成,但不限于此,并且也可由其他电绝缘材料形成。
同时,再次参考图5,用于提供扫描信号的多条栅极线GL设置在显示面板500中。在触摸电极内,公共电压电极520在与栅极线GL的纵向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彼此连接。此外,公共电压电极520在与栅极线GL的纵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沿与栅极线GL的纵向方向平行的方向在公共电压电极520之间形成分离空间510。在传统的显示面板10中,这样的分离空间仅存在于触摸电极之间,而不形成在触摸电极内。因此,在传统的显示面板10中,在触摸电极内的公共电压电极520重叠于栅极线GL之上,使得连接到栅极线GL的栅极518具有相对大的电容量。
在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500中,无论在触摸电极内部和在触摸电极外围,分离空间510都形成在与栅极线GL平行的方向上。因此,无论在触摸电极内部还是在触摸电极外围,栅极518的电容变得均匀。
在公共电压电极520的不同行之间形成的分离空间510(即,分离区域)可以对应于栅极线GL的线区域。具体地,在如图5所示的示例实施方式中,公共电压电极520可以在设置有栅极线GL的区域中开口。栅极线GL和邻近的电极极大地影响栅极518的电容。为了显著增加晶体管TR的反应时间,需要降低栅极518的电容。为此,理想的是将分离空间510定位在栅极线GL上。
公共电压电极520的对应于晶体管TR的沟道区域的部分可以开口。在图5所示的示例实施方式中,分离空间510可以形成在与设置半导体层516的区域(即,沟道区域)对应的部分中。该结构具有减小在公共电压电极520和栅极518、源极512、漏极514之间形成的电容,并且因此降低栅极518的电容的效果。
同时,尽管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液晶层可设置在像素电极PE和公共电压电极520上。像素电极PE和公共电压电极520位于液晶周围一侧上的结构称为面内结构。在面内结构中,公共电压电极520可设置为与晶体管TR邻近。因此,在面内结构中,公共电压电极520和栅极518之间的电容可能成为大问题。如果如示例实施方式中所建议的在面内结构中的公共电压电极行之间形成分离空间510,则公共电压电极520与栅极518之间的电容可以变得更均匀。
同时,尽管示出了感测线SL和像素电极PE设置在不同的层中,但是感测线SL和像素电极PE可设置在同一层中。在这种情况下,像素电极PE和感测线SL可设置在晶体管TR上,并且公共电压电极520可形成在感测线SL上。在该结构中,感测线SL和像素电极PE设置在晶体管TR与公共电压电极520之间。因此,晶体管TR与公共电压电极520之间的耦合减弱。
图8是根据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构造图。
参考图8,显示装置800可包括显示面板500、栅极驱动器820、数据驱动器830、时序控制器840和触摸驱动器850。此外,在显示面板500中,可设置像素电极P和触摸电极TE,所述像素电极P上设置有以上参考图3至图7描述的公共电压电极,触摸电极TE通过连接多个公共电压电极而形成。
栅极驱动器820可以根据时序控制器840的控制向栅极线GL提供导通电压或截止电压的扫描信号。
如果通过栅极驱动器820导通特定栅极线GL,则数据驱动器830可将从时序控制器840接收的图像数据转换为模拟形式的数据电压,并将数据电压提供给数据线DL。
当数据驱动器830将数据电压提供给数据线DL时,数据驱动器830可将数据电压提供给像素电极,以便与形成在公共电压电极中的公共电压相对应。在这种情况下,数据驱动器830可以感测在公共电压电极中形成的公共电压或者使用预定的参考电压作为公共电压。
触摸驱动器850可以向触摸电极TE提供触摸驱动信号,并且接收响应于触摸驱动信号的响应信号,从而识别外部物体相对于触摸面板500的接近或触摸。
触摸驱动器850可以以互驱动模式或自驱动模式驱动触摸电极TE。
在互驱动模式中,触摸电极TE被分为TX电极和RX电极,触摸驱动器850可以向TX电极提供触摸驱动信号,并且通过电容耦合到TX电极的RX电极接收响应信号。
在自驱动模式中,触摸驱动器850可向一个触摸电极TE提供触摸驱动信号,并且从相应的触摸电极TE接收响应信号。
时序控制器840可向栅极驱动器820、数据驱动器830和触摸驱动器850提供各种控制信号。
时序控制器840可根据在每帧中实现的时序来开始扫描,并且将外部输入的图像数据转换为适合于数据驱动器830使用的数据信号形式。然后,时序控制器840可输出转换的图像数据到数据驱动器830,并在对应于扫描的适当时间控制数据的驱动。
栅极驱动器820、数据驱动器830和触摸驱动器850中的每一个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数据驱动器830可包括至少一个源极驱动器集成电路(SDIC)。
同时,数据驱动器830和触摸驱动器850可在一个集成电路中实现。例如,包括数据驱动器830和触摸驱动器850的显示驱动器可以以触摸显示驱动器集成电路(TDDI)的形式实现。
上面已经描述了集成触摸显示面板和集成触摸显示装置的示例实施方式。在传统的显示面板中,触摸电极内部的公共电压电极与触摸电极外围的公共电压电极之间的尺寸差异导致每个像素的栅电压的不均匀性,从而导致像素缺陷和水平线缺陷。然而,在根据上述示例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可以去除在触摸电极外围发生的水平线缺陷。此外,根据上述示例实施方式,可以均衡包括在集成触摸显示装置的触摸电极中的各个像素区域的公共电压电极的尺寸。此外,根据上述示例实施方式,可以减小位于集成触摸显示装置的触摸电极内部与外部的晶体管之间的电容差。
在这里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意指除所描述的部件、步骤、操作和/或元件之外,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部件、步骤、操作和/或元件的存在或添加,除非上下文另有规定,并且不旨在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步骤、操作、部件、部分或其组合可以存在或可以添加。包括本发明中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的所有术语实际上等同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术语,除非另有定义。在通常使用的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本领域中使用的情境意义相同的含义,但不应被解释为具有理想或过度形成的含义,除非它们在本发明中被清楚地定义。
提供以上描述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概念,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改变本发明的本质特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因此,提供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要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概念。本发明的技术构思的范围不限于此。因此,应当理解,上述示例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示例性的,而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根据随附的权利要求书进行解释,并且在其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概念应当被解释为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多个触摸电极,每个触摸电极包括位于第一层的各个像素区域中的多个公共电压电极,每个触摸电极中的多个公共电压电极在同一行中彼此连接并且在不同的行中彼此间隔开;
位于第二层中的多条感测线,所述多条感测线通过接触孔电连接在各自的触摸电极中彼此间隔开的公共电压电极,并且将触摸驱动信号传送到每个触摸电极;和
多个晶体管,所述多个晶体管将数据电压传输到像素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每个触摸电极中的公共电压电极之间的间隔距离大致等于不同的触摸电极之间的间隔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每个触摸电极中的公共电压电极在与所述感测线的纵向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
多条栅极线,所述多条栅极线被配置为向每个晶体管的栅极提供扫描信号,
其中每个触摸电极中的公共电压电极在与所述栅极线的纵向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彼此连接,并且在与所述栅极线的纵向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
多条栅极线,所述多条栅极线被配置为向每个晶体管的栅极提供扫描信号,
其中在不同行的公共电压电极之间形成的分离区域对应于所述栅极线的线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公共电压电极的对应于所述晶体管的沟道区域的部分被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公共电压电极上的液晶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感测线位于与所述像素电极相同的层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感测线位于所述晶体管上,所述公共电压电极位于所述感测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
数据驱动器,所述数据驱动器被配置为响应于在所述公共电压电极中形成的公共电压将所述数据电压提供给所述像素电极;和
触摸驱动器,所述触摸驱动器被配置为向所述公共电压电极提供触摸驱动信号,接收响应于所述触摸驱动信号的响应信号,从而识别外部物体的接近或触摸。
CN201611114461.7A 2015-12-30 2016-12-07 集成触摸显示装置 Active CN1069804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189203A KR102397765B1 (ko) 2015-12-30 2015-12-30 터치 일체형 표시장치
KR10-2015-0189203 2015-12-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80421A true CN106980421A (zh) 2017-07-25
CN106980421B CN106980421B (zh) 2020-04-28

Family

ID=59235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114461.7A Active CN106980421B (zh) 2015-12-30 2016-12-07 集成触摸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331248B2 (zh)
KR (1) KR102397765B1 (zh)
CN (1) CN10698042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92657A (zh) * 2018-01-04 2018-05-29 无锡市瀚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电极结构化的电容式触摸开关及其触发方法
CN109324709A (zh) * 2017-07-31 2019-02-1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包括触摸感测层的显示装置
CN111384117A (zh) * 2018-12-27 2020-07-0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28880A1 (en) 2018-08-03 2020-02-06 Apple Inc. Rectangular touch node design for metal mesh on-cell technology
US11366558B2 (en) 2019-07-26 2022-06-21 Apple Inc. Metal mesh touch electrodes with visibility mitigations
US10908752B1 (en) * 2020-02-14 2021-02-02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Display panel with touch senso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76266A1 (en) * 2005-01-06 2006-08-10 Sang-Jin Pak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CN101487958A (zh) * 2008-01-18 2009-07-22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横向电场型液晶显示器装置
CN102650916A (zh) * 2011-02-25 2012-08-2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集成触摸传感器的显示设备
CN103176302A (zh) * 2011-12-22 2013-06-2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364983A (zh) * 2012-03-29 2013-10-23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576368A (zh) * 2012-07-23 2014-02-12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彩色滤光片基板、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52101B2 (ja) * 2008-03-19 2013-11-27 グローバル・オーエルイーディー・テクノロジー・リミテッド・ライアビリティ・カンパニー 表示パネル
KR101790977B1 (ko) * 2010-10-08 2017-10-2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KR102151057B1 (ko) * 2012-12-31 2020-09-0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3186307B (zh) * 2013-03-26 2015-10-14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式内嵌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KR102156057B1 (ko) 2013-12-10 2020-09-1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용 표시패널
TWI534678B (zh) * 2014-11-21 2016-05-21 業鑫科技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內嵌式觸控顯示裝置及驅動方法
CN105093025B (zh) * 2015-08-18 2019-01-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In Cell触控显示面板的检测电路及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76266A1 (en) * 2005-01-06 2006-08-10 Sang-Jin Pak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CN101487958A (zh) * 2008-01-18 2009-07-22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横向电场型液晶显示器装置
CN102650916A (zh) * 2011-02-25 2012-08-2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集成触摸传感器的显示设备
CN103176302A (zh) * 2011-12-22 2013-06-2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364983A (zh) * 2012-03-29 2013-10-23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576368A (zh) * 2012-07-23 2014-02-12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彩色滤光片基板、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24709A (zh) * 2017-07-31 2019-02-1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包括触摸感测层的显示装置
CN109324709B (zh) * 2017-07-31 2023-04-2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包括触摸感测层的显示装置
CN108092657A (zh) * 2018-01-04 2018-05-29 无锡市瀚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电极结构化的电容式触摸开关及其触发方法
CN108092657B (zh) * 2018-01-04 2021-09-03 无锡市瀚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电极结构化的电容式触摸开关及其触发方法
CN111384117A (zh) * 2018-12-27 2020-07-0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US11726621B2 (en) 2018-12-27 2023-08-15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11384117B (zh) * 2018-12-27 2024-02-0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31248B2 (en) 2019-06-25
CN106980421B (zh) 2020-04-28
KR102397765B1 (ko) 2022-05-16
KR20170080733A (ko) 2017-07-11
US20170192568A1 (en) 2017-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80421A (zh) 集成触摸显示装置
US20210318778A1 (en) Flexible touch panel an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US10613664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built-in touch screen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11009977B2 (en) Sensor substrate and sensing display panel having the same
CN108020945B (zh) 触摸式显示面板及其短路修复方法
US10474262B2 (en) Touch screen-integrate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EP3187985B1 (en) Touch-integrate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3376608B (zh) 液晶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JP6655720B2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と、それを備えた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2468767B1 (ko) 터치 일체형 표시패널
US20070171512A1 (en) Electrophoretic indication display
US20120154308A1 (en) Touch display substrate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having the same
CN106908975A (zh) 液晶显示设备
US1130227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2156057B1 (ko) 표시장치용 표시패널
CN109782500A (zh) 内嵌式触控液晶显示装置
WO2017124604A1 (zh) 触摸面板以及其制造方法
CN209199077U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8164702B2 (en) Display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display substrate
CN110045881A (zh) 触控显示面板
CN104317115A (zh) 像素结构及其制造方法、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WO2017213175A1 (ja)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及び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090033998A (ko) 표시 기판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21097126A (ja)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988258A (zh) 显示器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