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80171A - 摄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摄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80171A
CN106980171A CN201710386589.7A CN201710386589A CN106980171A CN 106980171 A CN106980171 A CN 106980171A CN 201710386589 A CN201710386589 A CN 201710386589A CN 106980171 A CN106980171 A CN 1069801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pick
focal length
effective focal
optica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8658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80171B (zh
Inventor
杨健
闻人建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8658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80171B/zh
Priority to CN202210111098.2A priority patent/CN1144422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80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801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801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801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具有有效焦距f和入瞳直径EPD,并沿着光轴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在近轴处为凹面,且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以及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f/EPD≤1.85。

Description

摄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摄像镜头,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由五片镜片组成的摄像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对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摄像镜头的需求逐渐增大。由于便携式电子产品趋于小型化,限制了镜头的总长,而且终端对镜头相对亮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大大增加了镜头的设计难度。目前光学系统常用的感光元件有电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及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图像传感器的性能提高及尺寸减小,对应的摄像镜头也需满足高成像品质、高相对亮度及小型化的要求。
为了满足小型化、高相对亮度的要求,现有镜头通常配置的F数均在2.0或2.0以上,实现镜头减小尺寸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对成像镜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针对光线不足(如阴雨天、黄昏等),手抖等情况,故此2.0或2.0以上的F数已经无法满足更高阶的成像要求。
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具有超薄大孔径,高相对亮度,良好的成像质量且低敏感度的光学系统。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部分地解决了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具有有效焦距f和入瞳直径EPD,并沿着光轴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在近轴处为凹面,且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以及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摄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ImgH≤1.7,例如,TTL/ImgH≤1.655。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具有有效焦距f和入瞳直径EPD,并沿着光轴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在近轴处为凹面,且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以及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与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0.7≤T45/CT5≤1.2,例如,0.771≤T45/CT5≤1.106。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入瞳直径EPD之间可满足f/EPD≤1.85。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0.52≤f5/f<0,例如,-0.501≤f5/f≤-0.406。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摄像镜头的成像高度对应的主光线入射电子感光组件的角度满足:20°<cra(1.0)<34°,例如,20.583°≤cra(1.0)≤33.732°。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摄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与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相对亮度ri之间可满足:cos^4(HFOV)–ri≤0.11,例如,cos^4(HFOV)–ri≤0.103。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物侧面至第五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D与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0.95<TD/f<1.1,例如,0.970≤TD/f≤1.016。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与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1.2<f12/f<2.2,例如,1.292≤f12/f≤2.102。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2<f2/f<-1.5,例如,-1.993≤f2/f≤-1.632。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所属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与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之间满足:T12/T23<0.5,例如,T12/T23≤0.392。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之间满足:2.5<f/R10<4.0,例如,2.916≤f/R10≤3.922。
本申请采用了多片(例如,五片)透镜,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可使摄像镜头具有超薄大孔径、高相对亮度、良好成像品质、低敏度感、平衡像差中的至少一个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以下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以上及其它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附图旨在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
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2E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
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4E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5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
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6E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7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
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8E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9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
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10E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11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
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12D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12E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13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4A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
图14B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14C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14D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14E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15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6A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
图16B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16C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16D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16E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17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9的摄像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8A示出了实施例9的摄像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
图18B示出了实施例9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18C示出了实施例9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18D示出了实施例9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18E示出了实施例9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图19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10的摄像镜头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0A示出了实施例10的摄像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
图20B示出了实施例10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
图20C示出了实施例10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
图20D示出了实施例10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
图20E示出了实施例10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但应理解各部件的尺寸不由附图限制,而是可在一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此外,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第一透镜是最靠近物体的透镜而第五透镜是最靠近感光元件的透镜。在本文中,每个透镜中最靠近物体的表面称为物侧面,每个透镜中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像侧面。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以/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以下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摄像镜头。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该摄像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成像侧可依次设置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该摄像镜头可具有有效焦距f和入瞳直径EPD。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可选地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在近轴处为凹面,且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通过合理的控制系统中各个透镜的光焦度的正负分配,可有效地平衡控制系统的低阶像差,使得系统获得较优的成像品质。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摄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可满足:TTL/ImgH≤1.7,更具体地,可满足TTL/ImgH≤1.655。TTL与ImgH的比值越小表示在同样成像面大小下TTL更短,那么在满足成像质量的要求下可实现光学系统的超薄特性。通过对系统的光学总长度和像高比例的控制,可有效地压缩成像镜头的总尺寸,以实现成像镜头的超薄特性与小型化,从而使得上述成像镜头能够较好地适用于例如便携式电子产品等尺寸受限的系统。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入瞳直径EPD之间可满足f/EPD≤1.85。这样的配置可在加大通光量的过程中,使系统具有大光圈、大孔径优势,从而在减小边缘视场的像差的同时增强暗环境下的成像效果,使得系统具有低敏感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可满足:-0.52≤f5/f<0,更具体地,可满足-0.501≤f5/f≤-0.406。通过对系统和各镜片的焦度进行合理配置,可有效地压缩系统的尺寸,保证镜头的超薄特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摄像镜头的成像高度对应的主光线入射电子感光组件的角度可满足:20°<cra(1.0)<34°,更具体地,可满足20.583°≤cra(1.0)≤33.732°。在半视场角确定的情况下,通过合理选择主光线角度,使光学系统有更好提升相对亮度的能力。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摄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与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相对亮度ri之间可满足:cos^4(HFOV)–ri≤0.11,更具体地,可满足cos^4(HFOV)–ri≤0.103。通过合理地降低半视场角,能够降低光线在镜片表面上的入射角,减小相对亮度的损失,从而更好得提升系统的相对亮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物侧面至第五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D与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0.95<TD/f<1.1,更具体地,可满足0.970≤TD/f≤1.016。通过合理选择光学长度和焦距的比值,在达到光学性能的前提下,可最大限度地缩短光学长度,达到系统小型化的要求。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与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1.2<f12/f<2.2,更具体地,可满足1.292≤f12/f≤2.102。通过合理分配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可有效减小光线的偏转角,降低系统的敏感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与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可满足:0.7≤T45/CT5≤1.2,更具体地,可满足0.771≤T45/CT5≤1.106。通过合理的分布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可有效地压缩系统的尺寸,保证镜头的超薄特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2<f2/f<-1.5,更具体地,可满足-1.993≤f2/f≤-1.632。通过合理选择第二透镜的焦距,使系统有更好地矫正色差的能力。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之间可满足:2.5<f/R10<4.0,更具体地,可满足2.916≤f/R10≤3.922。通过合理设置第五透镜的曲率半径,使其能较容易的匹配常用芯片。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所属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与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之间可满足:T12/T23<0.5,更具体地,可满足T12/T23≤0.392。通过合理分配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可有效压缩系统的前端口径。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摄像镜头还可设置有用于限制光束的光圈STO,以调节进光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光圈STO可根据需要设置于任意透镜位置处,即,光圈STO的设置不应局限于附图中所示的位置。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文所述的五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可有效扩大摄像镜头的孔径、降低系统敏感度、保证镜头的超薄性和小型化并提高成像质量,从而使得摄像镜头更有利于生产加工并且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曲率从透镜中心到周边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周边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能够使得视野变得更大而真实。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另外,非球面透镜的使用还可有效地减少光学系统中的透镜个数。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镜头的构成数量,来获得下面描述的各种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描述中采用由五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摄像镜头不限于包括五个透镜。如果需要,该摄像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至图2E描述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的实施例1。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摄像镜头的实施例1沿着光轴包括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排列的五个透镜L1-L5。第一透镜L1具有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第二透镜L2具有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以及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可选地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在近轴处为凹面,且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该摄像镜头还可设置有用于滤除红外光的、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的滤光片L6。在本实施例的摄像镜头中,还设置有光圈STO以调节进光量,提高系统的成像品质。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下表1中示出了实施例1中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摄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摄像镜头的成像面S13在光轴上的距离TTL。
表1
参照表1,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摄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ImgH=1.652;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f5/f=-0.465;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2/f=-1.808;以及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与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f12/f=1.419。
表2示出了该实施例1中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和圆锥系数。
表2
本实施例采用了5片透镜作为示例,通过合理分配5个镜片的焦距与面型,有效扩大镜头的孔径,缩短镜头总长度,保证镜头的大孔径与小型化;同时校正各类像差,提高了镜头的解析度与成像品质。各非球面面型x由以下公式限定: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2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在上表1中已给出);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3示出了可用于该实施例1中的各透镜的各球面或非球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表3
参照表1和表2可知,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之间满足f/R10=3.640。
在该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f/EPD=1.79;摄像镜头的成像高度对应的主光线入射电子感光组件的角度满足cra(1.0)=31.868°;摄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与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相对亮度ri之间满足cos^4(HFOV)–ri=0.051;第一透镜物侧面至第五透镜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D与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TD/f1=0.982;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所属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与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之间满足T12/T23=0.237;以及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与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T45/CT5=0.863。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其表示在镜头的光轴上,也就是画面中心的影像的明亮程度。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2E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综上所述并参照图2A至图2E可以看出,根据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可实现超薄大孔径、高相对亮度、良好的成像质量且低敏感性的特征。
实施例2
以下参照图3至图4E描述本申请的上述摄像镜头的实施例2。除了摄像镜头的各镜片的参数之外,例如除了各镜片的曲率半径、厚度、圆锥系数、有效焦距、轴上间距、各镜面的高次项系数等之外,在本实施例2及以下各实施例中描述的摄像镜头与实施例1中描述的摄像镜头的布置结构相同。为了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根据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五透镜L1-L5。
下表4中示出了实施例2中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摄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摄像镜头的成像面S13在光轴上的距离TTL。表5示出了该实施例2中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和圆锥系数。表6示出了可用于该实施例2中的各透镜的各球面或非球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
A14、A16、A18和A20。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
公式(1)限定。
表4
表5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TO 球面 无穷 -0.3528
S1 非球面 1.6179 0.5939 1.547/56.11 -9.8705
S2 非球面 11.9962 0.1045 -14.0994
S3 非球面 3.7537 0.2052 1.668/20.37 -78.7797
S4 非球面 2.0066 0.4228 -4.7957
S5 非球面 -18.6745 0.8532 1.547/56.11 18.9457
S6 非球面 -6.6951 0.4839 -65.4805
S7 非球面 9.8244 0.6065 1.547/56.11 -46.5607
S8 非球面 -1.4067 0.2275 -9.3732
S9 非球面 -10.5415 0.2700 1.537/55.80 0.3375
S10 非球面 1.0564 0.3880 -6.3524
S11 球面 无穷 0.2100 1.517/64.17
S12 球面 无穷 0.4565
S13 球面 无穷
表6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其表示在镜头的光轴上,也就是画面中心的影像的明亮程度。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4E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综上所述并参照图4A至图4E可以看出,根据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可实现超薄大孔径、高相对亮度、良好的成像质量且低敏感性的特征。
实施例3
以下参照图5至图6E描述本申请的上述摄像镜头的实施例3。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根据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五透镜L1-L5。
下表7中示出了实施例3中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摄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摄像镜头的成像面S13在光轴上的距离TTL。表8示出了该实施例3中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和圆锥系数。下表9示出了可用于该实施例3中的各透镜的各球面或非球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7
表8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TO 球面 无穷 -0.3639
S1 非球面 1.6106 0.6008 1.55/56.1 -10.4836
S2 非球面 13.5993 0.1017 10.8770
S3 非球面 3.4957 0.2000 1.67/20.4 -72.7085
S4 非球面 1.9001 0.4255 -4.8639
S5 非球面 -16.5018 0.8513 1.55/56.1 69.1405
S6 非球面 -6.3420 0.4614 -45.3560
S7 非球面 6.5231 0.6759 1.55/56.1 -43.7527
S8 非球面 -1.5688 0.2183 -11.0028
S9 非球面 -9.0000 0.2700 1.54/55.8 1.9524
S10 非球面 1.0388 0.3691 -7.9871
S11 球面 无穷 0.2100 1.52/54.2
S12 球面 无穷 0.4376
S13 球面 无穷
表9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其表示在镜头的光轴上,也就是画面中心的影像的明亮程度。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6E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综上所述并参照图6A至图6E可以看出,根据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可实现超薄大孔径、高相对亮度、良好的成像质量且低敏感性的特征。
实施例4
以下参照图7至图8E描述本申请的上述摄像镜头的实施例4。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根据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五透镜L1-L5。
下表10中示出了实施例4中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摄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摄像镜头的成像面S13在光轴上的距离TTL。表11示出了该实施例4中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和圆锥系数。下表12示出了可用于该实施例4中的各透镜的各球面或非球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10
表11
表12
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其表示在镜头的光轴上,也就是画面中心的影像的明亮程度。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8E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综上所述并参照图8A至图8E可以看出,根据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可实现超薄大孔径、高相对亮度、良好的成像质量且低敏感性的特征。
实施例5
以下参照图9至图10E描述本申请的上述摄像镜头的实施例5。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根据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五透镜L1-L5。
下表13中示出了实施例5中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摄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摄像镜头的成像面S13在光轴上的距离TTL。表14示出了该实施例5中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和圆锥系数。下表15示出了可用于该实施例5中的各透镜的各球面或非球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13
表14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TO 球面 无穷 -0.3779
S1 非球面 1.6105 0.6173 1.55/56.1 -9.4941
S2 非球面 12.0903 0.0878 -40.2456
S3 非球面 3.5332 0.2000 1.67/20.4 -71.7936
S4 非球面 1.9803 0.4568 -4.6349
S5 非球面 -25.7771 0.8498 1.55/56.1 97.9660
S6 非球面 -28.0000 0.3543 99.0000
S7 非球面 5.1292 0.7064 1.55/56.1 -36.4717
S8 非球面 -1.4917 0.2621 -6.8417
S9 非球面 -9.0028 0.2700 1.54/55.8 6.7382
S10 非球面 1.0722 0.3695 -7.8692
S11 球面 无穷 0.2100 1.52/54.2
S12 球面 无穷 0.4380
S13 球面 无穷
表15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其表示在镜头的光轴上,也就是画面中心的影像的明亮程度。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0E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综上所述并参照图10A至图10E可以看出,根据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可实现超薄大孔径、高相对亮度、良好的成像质量且低敏感性的特征。
实施例6
以下参照图11至图12E描述本申请的上述摄像镜头的实施例6。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根据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五透镜L1-L5。
下表16中示出了实施例6中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摄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摄像镜头的成像面S13在光轴上的距离TTL。表17示出了该实施例6中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和圆锥系数。下表18示出了可用于该实施例6中的各透镜的各球面或非球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16
表17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TO 球面 无穷 -0.3772
S1 非球面 1.6084 0.6211 1.55/56.1 -9.3514
S2 非球面 12.1317 0.0843 -42.7510
S3 非球面 3.5382 0.2000 1.67/20.4 -70.5967
S4 非球面 2.0230 0.4890 -4.5973
S5 非球面 -25.7771 0.8188 1.55/56.1 99.0000
S6 非球面 19.8988 0.2960 90.3661
S7 非球面 4.6392 0.7339 1.55/56.1 -30.6156
S8 非球面 -1.3623 0.2639 -5.9444
S9 非球面 -9.0142 0.2700 1.54/55.8 9.7890
S10 非球面 1.0744 0.3832 -7.9601
S11 球面 无穷 0.2100 1.52/54.2
S12 球面 无穷 0.4517
S13 球面 无穷
表18
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其表示在镜头的光轴上,也就是画面中心的影像的明亮程度。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D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2E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综上所述并参照图12A至图12E可以看出,根据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可实现超薄大孔径、高相对亮度、
良好的成像质量且低敏感性的特征。
实施例7
以下参照图13至图14E描述本申请的上述摄像镜头的实施例7。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根据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五透镜L1-L5。
下表19中示出了实施例7中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摄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摄像镜头的成像面S13在光轴上的距离TTL。表20示出了该实施例7中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和圆锥系数。下表21示出了可用于该实施例7中的各透镜的各球面或非球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19
表20
表21
图14A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其表示在镜头的光轴上,也就是画面中心的影像的明亮程度。图14B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4C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4D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4E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综上所述并参照图14A至图14E可以看出,根据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可实现超薄大孔径、高相对亮度、良好的成像质量且低敏感性的特征。
实施例8
以下参照图15至图16E描述本申请的上述摄像镜头的实施例8。图1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根据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五透镜L1-L5。
下表22中示出了实施例8中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摄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摄像镜头的成像面S13在光轴上的距离TTL。表23示出了该实施例8中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和圆锥系数。下表24示出了可用于该实施例8中的各透镜的各球面或非球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22
表23
表24
图16A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其表示在镜头的光轴上,也就是画面中心的影像的明亮程度。图16B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6C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6D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6E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综上所述并参照图16A至图16E可以看出,根据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可实现超薄大孔径、高相对亮度、良好的成像质量且低敏感性的特征。
实施例9
以下参照图17至图18E描述本申请的上述摄像镜头的实施例9。图1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9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根据实施例9的摄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五透镜L1-L5。
下表25中示出了实施例9中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摄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摄像镜头的成像面S13在光轴上的距离TTL。表26示出了该实施例9中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和圆锥系数。下表27示出了可用于该实施例9中的各透镜的各球面或非球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和A12。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25
表26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TO 球面 无穷 -0.2876
S1 非球面 2.0448 0.3830 1.55/56.1 -0.0024
S2 非球面 76.7888 0.2154 -0.1456
S3 非球面 2.6056 0.2268 1.67/20.4 -6.1656
S4 非球面 1.5224 0.5492 -7.4562
S5 非球面 8.9070 0.7409 1.55/56.1 -0.0566
S6 非球面 108.6983 0.5343 0.0000
S7 非球面 11.1802 0.6358 1.55/56.1 -10.5491
S8 非球面 -0.9340 0.2355 -4.8498
S9 非球面 -6.6786 0.2130 1.55/56.1 -0.1817
S10 非球面 0.9369 0.5653 -6.4253
S11 球面 无穷 0.2100 1.52/54.2
S12 球面 无穷 0.4343
S13 球面 无穷
表27
图18A示出了实施例9的摄像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其表示在镜头的光轴上,也就是画面中心的影像的明亮程度。图18B示出了实施例9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8C示出了实施例9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8D示出了实施例9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8E示出了实施例9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综上所述并参照图18A至图18E可以看出,根据实施例9的摄像镜头可实现超薄大孔径、高相对亮度、
良好的成像质量且低敏感性的特征。
实施例10
以下参照图19至图20E描述本申请的上述摄像镜头的实施例10。图1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0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9所示,根据实施例10的摄像镜头包括分别具有物侧面和像侧面的第一至第五透镜L1-L5。
下表28中示出了实施例10中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摄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摄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以及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摄像镜头的成像面S13在光轴上的距离TTL。表29示出了该实施例10中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和圆锥系数。下表30示出了可用于该实施例10中的各透镜的各球面或非球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28
表29
面号 表面类型 曲率半径 厚度 材料 圆锥系数
OBJ 球面 无穷 无穷
STO 球面 无穷 -0.3561
S1 非球面 1.4462 0.6536 1.55/56.1 -9.3625
S2 非球面 7.6359 0.1020 -21.6649
S3 非球面 24.3480 0.2375 1.67/20.4 48.7991
S4 非球面 3.9898 0.1682 -73.2961
S5 非球面 无穷 0.1795
S6 非球面 9.5055 0.4099 1.55/56.1 99.0000
S7 非球面 11.1602 0.3103 -99.0000
S8 非球面 -11.4919 0.8279 1.55/56.1 -12.9298
S9 非球面 -1.0718 0.2622 -2.2536
S10 非球面 -4.9213 0.3400 1.54/55.8 -1.3657
S11 球面 1.2347 0.4420 -6.7940
S12 球面 无穷 0.2100 1.52/54.2
S13 球面 无穷 0.3547
表30
图20A示出了实施例10的摄像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其表示在镜头的光轴上,也就是画面中心的影像的明亮程度。图20B示出了实施例10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0C示出了实施例10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0D示出了实施例10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20E示出了实施例10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摄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综上所述并参照图20A至图20E可以看出,根据实施例10的摄像镜头可实现超薄大孔径、高相对亮度、良好的成像质量且低敏感性的特征。
综上所述,参照表1至表30,实施例1至实施例10的各参数之间分别可满足下表31所示的关系。
表31
实施例\公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f/EPD 1.79 1.85 1.85 1.85 1.79 1.79 1.79 1.79 1.82 1.79
TTL/ImgH 1.65 1.66 1.66 1.66 1.66 1.66 1.66 1.66 1.64 1.55
f5/f -0.47 -0.46 -0.44 -0.44 -0.46 -0.46 -0.44 -0.48 -0.41 -0.50
cra(1.0) 31.87 29.11 29.61 29.84 31.24 29.23 30.75 32.10 20.58 33.73
cos^4(HFOV)-ri 0.02 0.04 0.06 0.06 0.06 0.06 0.06 0.05 0.03 0.05
f2/f -1.81 -1.76 -1.68 -1.74 -1.84 -1.93 -1.85 -1.77 -1.63 -1.99
T45/CT5 0.86 0.84 0.81 0.79 0.97 0.98 0.90 0.91 1.11 0.77
f/R10 3.64 3.64 3.76 3.74 3.60 3.59 3.76 3.92 3.92 2.92
T12/T23 0.24 0.25 0.24 0.20 0.19 0.17 0.18 0.22 0.39 0.29
TD/f 0.98 0.98 0.97 0.98 0.99 0.98 0.98 0.99 1.02 0.97
f12/f 1.42 1.39 1.35 1.33 1.33 1.29 1.32 1.36 2.10 1.31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其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摄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探测距离相机的独立摄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探测距离设备上的摄像模块。该摄像装置装配有以上描述的摄像镜头。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3)

1.一种摄像镜头,具有有效焦距f和入瞳直径EPD,所述摄像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成像侧依次设置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以及
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所述摄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ImgH≤1.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的所述有效焦距f与所述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f/EPD≤1.85。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的所述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满足:-0.52≤f5/f<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在靠近所述光轴处为凹面,且具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的成像高度对应的主光线入射电子感光组件的角度满足:20°<cra(1.0)<34°。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HFOV与所述最大视场角对应的相对亮度ri之间满足:cos^4(HFOV)–ri≤0.11。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D与所述摄像镜头的所述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0.95<TD/f<1.1。
8.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与所述摄像镜头的所述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1.2<f12/f<2.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与所述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0.7≤T45/CT5≤1.2。
10.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所述摄像镜头的所述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2<f2/f<-1.5。
11.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属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与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之间满足:T12/T23<0.5。
12.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镜头的所述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之间满足:2.5<f/R10<4.0。
13.一种摄像镜头,具有有效焦距f和入瞳直径EPD,所述摄像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成像侧依次设置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光焦度;以及
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与所述第五透镜的中心厚度CT5之间满足:0.7≤T45/CT5≤1.2。
CN201710386589.7A 2017-05-26 2017-05-26 摄像镜头 Active CN1069801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86589.7A CN106980171B (zh) 2017-05-26 2017-05-26 摄像镜头
CN202210111098.2A CN114442278B (zh) 2017-05-26 2017-05-26 摄像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86589.7A CN106980171B (zh) 2017-05-26 2017-05-26 摄像镜头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11098.2A Division CN114442278B (zh) 2017-05-26 2017-05-26 摄像镜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80171A true CN106980171A (zh) 2017-07-25
CN106980171B CN106980171B (zh) 2023-02-17

Family

ID=5934406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11098.2A Active CN114442278B (zh) 2017-05-26 2017-05-26 摄像镜头
CN201710386589.7A Active CN106980171B (zh) 2017-05-26 2017-05-26 摄像镜头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11098.2A Active CN114442278B (zh) 2017-05-26 2017-05-26 摄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4442278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27954A (zh) * 2018-05-15 2018-10-09 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透镜组
CN109031626A (zh) * 2018-10-23 2018-12-18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组
WO2019037413A1 (zh) * 2017-08-21 2019-02-28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WO2019153696A1 (zh) * 2018-02-11 2019-08-15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471170A (zh) * 2019-08-27 2019-11-1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2114418A (zh) * 2020-09-24 2020-12-22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透镜组
CN113031214A (zh) * 2021-03-19 2021-06-25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WO2021127899A1 (zh) * 2019-12-23 2021-07-01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JP7026766B1 (ja) 2020-09-03 2022-02-28 エーエーシー オプティックス (ソシュウ)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撮像光学レンズ
CN114326026A (zh) * 2021-12-29 2022-04-12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0207A (zh) * 2009-12-28 2010-05-1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低敏感度高解像薄型镜头
CN103364929A (zh) * 2012-03-30 2013-10-23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3389568A (zh) * 2012-05-07 2013-11-13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微小型镜头
CN104375260A (zh) * 2014-11-25 2015-02-25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高像素摄像镜头
US20150185436A1 (en) * 2014-01-02 2015-07-02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Lens module
CN106405796A (zh) * 2016-11-15 2017-02-15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及摄像装置
CN206930823U (zh) * 2017-05-26 2018-01-2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53577A (ja) * 2013-02-08 2014-08-25 Konica Minolta Inc 撮像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JP5917431B2 (ja) * 2013-03-29 2016-05-1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CN105445899B (zh) * 2014-08-27 2017-10-20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TWI537631B (zh) * 2014-10-20 2016-06-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透鏡系統、取像裝置以及電子裝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0207A (zh) * 2009-12-28 2010-05-1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低敏感度高解像薄型镜头
CN103364929A (zh) * 2012-03-30 2013-10-23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3389568A (zh) * 2012-05-07 2013-11-13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微小型镜头
US20150185436A1 (en) * 2014-01-02 2015-07-02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Lens module
CN104375260A (zh) * 2014-11-25 2015-02-25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高像素摄像镜头
CN106405796A (zh) * 2016-11-15 2017-02-15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及摄像装置
CN206930823U (zh) * 2017-05-26 2018-01-2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37413A1 (zh) * 2017-08-21 2019-02-28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US10921560B2 (en) 2017-08-21 2021-02-16 Zhejiang Sunny Optical Co., Ltd Optical imaging lens assembly
WO2019153696A1 (zh) * 2018-02-11 2019-08-15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627954A (zh) * 2018-05-15 2018-10-09 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透镜组
CN108627954B (zh) * 2018-05-15 2024-01-23 辽宁中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透镜组
CN109031626A (zh) * 2018-10-23 2018-12-18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组
CN110471170A (zh) * 2019-08-27 2019-11-19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WO2021127899A1 (zh) * 2019-12-23 2021-07-01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JP7026766B1 (ja) 2020-09-03 2022-02-28 エーエーシー オプティックス (ソシュウ)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撮像光学レンズ
JP2022042935A (ja) * 2020-09-03 2022-03-15 エーエーシー オプティックス (ソシュウ)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撮像光学レンズ
CN112114418B (zh) * 2020-09-24 2023-08-15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透镜组
CN112114418A (zh) * 2020-09-24 2020-12-22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透镜组
CN113031214A (zh) * 2021-03-19 2021-06-25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031214B (zh) * 2021-03-19 2022-08-02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4326026A (zh) * 2021-12-29 2022-04-12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326026B (zh) * 2021-12-29 2023-09-05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2278A (zh) 2022-05-06
CN106980171B (zh) 2023-02-17
CN114442278B (zh) 2024-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42512B (zh) 摄像镜头
CN106980171A (zh) 摄像镜头
CN106646833B (zh) 摄像镜头
CN107643586A (zh) 摄像透镜组
CN107315236B (zh) 摄像透镜组
CN107367827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07123646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7462977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7621681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07153257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7219610A (zh) 成像镜头
CN107490841A (zh) 摄像透镜组
CN107219613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06450894U (zh) 摄像镜头
CN107092077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6842511A (zh) 摄像镜头
CN107300756A (zh) 摄像镜头
CN107144943A (zh) 摄像镜头
CN207264009U (zh) 摄像透镜组
CN106842513B (zh) 成像镜头
CN207336900U (zh) 成像镜头
CN208110147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06990889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6802474A (zh) 成像镜头
CN107608057A (zh) 摄像透镜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