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79796B - 区域异常检测系统及区域异常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区域异常检测系统及区域异常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79796B
CN106979796B CN201610033409.2A CN201610033409A CN106979796B CN 106979796 B CN106979796 B CN 106979796B CN 201610033409 A CN201610033409 A CN 201610033409A CN 106979796 B CN106979796 B CN 1069797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equipment
sensor
coverag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3340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79796A (zh
Inventor
陈孟淞
罗天赐
李祥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Delta Opto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161003340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797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79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797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797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797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01M99/005Testing of complete machines, e.g. washing-machines or mobile phon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区域异常检测系统,包括多个设备、多个传感器及检测服务器,并运用于一平面空间,其中平面空间切割为多个面积相同的区块。多个区块分别用以组成平面空间中的多个区域。多个设备分别对应至各个区域,接受检测服务器的控制而运行,以分别为各个区域提供环境改善服务。多个传感器分别对应至各个区域,以感测各个区域的室内环境。当检测服务器判断一异常状况发生时,先确定异常状况所对应的异常区域及异常发生时间,再取得异常区域所对应的设备于异常发生时间的设备参数,藉此判断异常状况的发生原因。

Description

区域异常检测系统及区域异常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区域异常检测系统及区域异常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调节室内空间的舒适度,现今建筑物通常都会设置中央空调系统,藉由预冷空调箱(Pre-cooling Air Handling unit,PAH)、冷风机(Fan Coil Unit,FCU)等室内设备,将处理过的冷空气吹入建筑物中。并且,通过传感器来感测建筑物中的环境状况。
一般来说,该些室内设备与该些传感器通常会被预先对应至该建筑物中的各个不同区域,例如大厅、会议室、办公室、房间等,藉由各个传感器来感测各个区域的环境状况(例如温度、湿度及有无人员进入等),并藉由各个室内设备来对各个区域提供改善服务(例如降低室内温度、提高室内湿度等)。
更甚者,若上述中央空调系统为智能空调系统,则管理人员一般会将各个区域于该建筑物中的实际位置(例如坐标),以及该些室内设备、该些传感器及各个区域的对应关系预先写入智能控制的算法中。如此一来,一处理单元可用该些传感器回传的感测数据作为依据,自动控制各该室内设备执行改善服务(例如感测到人员进入一特定区域时,自动开启该特定区域所对应的该室内设备)。
如上所述,现有的智能空调设备通常预先记录各个区域于建筑物中的位置,并将各该室内设备及各该传感器分别对应至各个区域。惟,当该建筑物的室内空间有重大改变时(例如建筑物重新整修),管理人员即需依据室内空间的改变重新设定算法中的对应参数数据,才能够将各个室内设备及各个传感器重新对应至位置改变后的各个区域,相当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区域异常检测系统及区域异常检测方法,以多个相同面积的区块来组成平面空间中的多个区域,藉此易于设定各个区域在平面空间中的大小、数量及位置,以及多个设备与多个传感器于平面空间中的服务区域。
本发明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区域异常检测系统及区域异常检测方法,于异常状况发生时,取得异常区域所对应的多个设备的设备参数,藉此便于判断异常状况的发生原因。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揭露了具有多个设备、多个传感器及一检测服务器的一区域异常检测系统。该区域异常检测系统运用于一平面空间,其中该平面空间切割为多个面积相同的区块。该多个区块分别用以组成该平面空间中的多个区域。该多个设备分别对应至各该区域,接受该检测服务器的控制而运行,以分别为各该区域提供环境改善服务。该多个传感器分别对应至各该区域,以感测各该区域的室内环境。
当该检测服务器判断一异常状况发生时,先确定该异常状况所对应的一异常区域及一异常发生时间,再取得该异常区域所对应的该设备于该异常发生时间的一设备参数,藉此判断该异常状况的发生原因。
本发明先将该平面空间切割成多个面积相同的区块,再以多个区块来组成该平面空间中的多个区域,最后,再将该平面空间中的多个传感器及多个设备分别对应至需提供服务的各该区域。藉此,当该平面空间中的各个区域有重大改变时(例如重新装潢),系统可快速地以该多个区块来重新定义各个区域,并且轻易地令该平面空间中的该多个传感器及该多个设备与重新定义后的各该区域产生关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系统架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区块切割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设备覆盖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检测服务器方块图。
图5A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传感器服务区域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冷风机服务区域示意图。
图5C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预冷空调箱服务区域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对应关系树形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异常检测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区域对应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异常状况记录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异常处理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异常序列表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异常检测系统
2…检测服务器
21…处理单元
22…区域切割单元
23…设定单元
24…储存单元
241…平面图
242…区域对照表
243…感测对照表
244…设备对照表
245…异常序列表
25…通讯单元
3…预冷空调箱
4…冷风机
5…传感器
6…冰水主机
A1…第一区域
A2…第二区域
A3…第三区域
A4…第四区域
A5…第五区域
P1…平面空间
Si…区块
S10~S24…检测步骤
S30~S40…对应步骤
S50~S62…记录步骤
S70~S78…处理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兹就本发明之一较佳实施例,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
首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系统架构图。本发明揭露了一种区域异常检测系统(下面简称为该系统1),如图1所示,该系统1主要包括一检测服务器2、多个传感器5以及多个设备。本发明中,该多个设备为智能空调系统中的各式设备,例如预冷空调箱(Pre-cooling Air Handling unit,PAH)3、冷风机(Fan Coil Unit,FCU)4及冰水主机6等,但不以此为限。
该检测服务器2可直接连接各该设备,或是经由可程序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 Controller,PLC,图未标示)间接连接各该预冷空调箱3及该冰水主机6,并经由各个区域中的区域控制器(Zone Controller,ZC,图未标示)间接连接各个区域中的该冷风机4。并且,本实施例中该多个传感器5分别设置于各个区域中,连接各个区域中的该冷风机4,并藉由该冷风机4连接该检测服务器2。
该系统1主要是运用于一建筑物(图未标示)中,该建筑物具有多个楼层,并且每一楼层皆具有一平面空间(如图2所示的平面空间P1)。于下述说明中,将以单一个该平面空间P1为例来进行说明。
本发明中,该检测服务器2主要是将一个该平面空间P1逻辑切割为多个面积相同的区块(如图2所示的区块Si)。该平面空间P1依据实际装潢区分成多个区域(例如大厅、办公室、一号会议室、二号会议室等),并且各该区域分别由数量不同的多个该区块Si所组成。即,该检测服务器2以该多个区块Si来定义各该区域。
请同时参阅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区块切割示意图。于图2的实施例中,该平面空间P1被该检测服务器2逻辑切割为多个该区块Si。具体地,该检测服务器2将该平面空间P1逻辑切割为49个相同面积的该区块Si,即,图2中的S1至S49。换句话说,该多个区块Si={S1,S2,………,S49},且该平面空间P1的总面积等于该多个区块Si的面积总合。
由图2中还可看出,该平面空间P1具有一第一区域A1(如一号会议室(R-101))、一第二区域A2(如二号会议室(R-102))、一第三区域A3(如三号会议室(R-103))、一第四区域A4(如大厅(Lobby))及一第五区域A5(如楼梯间)。本发明中,该检测服务器2可执行一自动分析算法,或是通过一人机接口(图未标示)接收一管理者设定,以将该多个区块Si分别组合成各该区域。
具体地,于图2的实施例中,该检测服务器2将多个区块S1、S2、S3、S8、S9、S10、S15、S16及S17对应至该第一区域A1,将多个区块S5、S6、S7、S12、S13、S14、S19、S20、S21、S26、S27及S28对应至该第二区域A2,将多个区块S29、S30、S31、S36、S37、S38、S43、S44及S45对应至该第三区域A3,将多个区块S11、S18、S24、S25、S32、S33、S34、S35、S39、S40、S41、S42、S46、S47、S48及S49对应至该第四区块A4,将区块S4对应至该第五区域A5。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中各该区块Si分别具有最小不可切割的面积,较佳为20cm×20cm的面积或10cm×10cm的面积,并且各该区块Si彼此不重叠。因此,一区域的面积与组成该区域的多个区块Si的面积总合不必完全相等,亦不会影响该系统1的运行。藉此,可简化各该区域的设定难易度。
回到图1,该多个传感器5分别被对应至各该区域的其中之一,以分别感测各该区域的室内环境,并回传一感测数据至该检测服务器2。藉此,该检测服务器2可通过该感测数据来监控各该区域是否有异常状况发生。
该多个设备分别被对应至各该区域,并且接受该检测服务器2的控制而进行运行,同时于运行时记录各自的一设备参数(容后详述)。具体地,各该设备可分别被对应至一或多个该区域,不加以限定。举例来说,一台冷风机4通常仅对应至单一个区域,一台预冷空调箱3通常可同时对应至多个区域(即,涵盖多台冷风机4),而一台冰水主机6通常可同时对应至该平面空间P1中的所有区域(即,涵盖多台冷风机4及多台预冷空调箱4)。
请同时参阅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设备覆盖示意图。如上所述,不同类型的设备可涵盖不同的范围,因而可区分为不同的等级(Level)。如图3所示,各该冷风机4仅用于传输空气至单一区域,因此可视为等级一(Level1),而各该预冷空调箱3可同时输送外气给多台该冷风机4,因此可视为等级二(Level2)。于图3的实施例中,该预冷空调箱3对应的区域会同时涵盖该三台冷风机4所对应的区域。
续请参阅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检测服务器方块图。如图4所示,该检测服务器2主要包括一处理单元21,以及连接该处理单元21的一区块切割单元22、一设定单元23、一储存单元24及一通讯单元25。本实施例中,该检测服务器2的各该单元21-25可由硬件方式实现(如电子电路或已刻录数字电路的集成电路),亦可由软件方式实现(如程序(program)或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但不以此为限。
该设定单元23用以设定该多个区块Si的面积大小,该区域切割单元22依据该设定单元23的设定值将该平面空间P1逻辑切割为该多个区块Si。该设定单元23还用以将该多个区块Si分别组合为各该区域。进一步,该设定单元23还用以将该多个传感器5及该多个设备分别对应至各该区域,即,将该多个区域分别设定为该多个传感器5与该多个设备的一服务区域(Serving Area,SA)。
于一实施例中,上述该设定单元23的设定动作可经由一算法来自动执行。惟,于其他实施例中,该设定单元23亦可提供一人机接口,并经由该人机接口接收一管理者设定。如此一来,可由该系统1的管理者自行设定各该区域与各该区块Si的对应关系、各该传感器5与各该区域的对应关系以及各该设备与各该区域的对应关系,并记录于该储存单元24中。
该通讯单元25用于连接该多个传感器5及该多个设备,接收该多个传感器5回传的该感测数据,并传送控制指令至该多个设备。
该处理单元21通过该通讯单元25接收该多个传感器5回传的该感测数据,并依据该感测数据判断是否有异常状况发生。当该处理单元21依据该多个传感器5中的一特定传感器回传的该感测数据判断有异常状况发生时,先确定该异常状况对应的一异常区域及一异常发生时间,并且再取得该异常区域所对应的多个特定设备于该异常发生时间的该设备参数。本实施例中,该异常区域是指发生该异常状况的区域,并且该异常区域为该特定传感器及该多个特定设备的服务区域。
值得一提的是,该处理单元21主要是依据预设的规则来判断是否有异常状况发生。举例来说,当一区域中的多个设备启动后,该处理单元21会持续接收该感测数据以取得该区域的室内温度。并且,若于一预定时间后该区域的室内温度仍无法达到一目标温度时,该处理单元21即判断有异常状况发生。
待该处理单元21取得该多个特定设备的该设备参数后,即可依据该设定参数来判断该异常状况的发生原因。具体地,该多个设备的该设备参数包括可读可写的一控制参数以及只读的一属性参数。该处理单元21系依据该控制参数及该属性参数,判断该异常状况的发生原因是该系统1或管理人员对各该设备的控制错误、各该设备的能力(Capacity)不足或是该异常区域本身的环境因素有问题。
本实施例中,该控制参数对应至该检测服务器2发送的该控制指令,例如该冷风机4的风扇速度或阀门开度、该预冷空调箱3的风扇速度等。该属性参数对应至各该设备本身的各项数值,例如该预冷空调箱3的出风温度、该冷风机4的用电量或吹入冷盘(Coil)的空气的温度等。
该多个传感器5可包括感测各该服务区域的环境状况的环境传感器,以及感测各该设备的设备状况的设备传感器。该环境传感器设置于对应的该服务区域内,包括用以感测是否有人员进入该服务区域的人员传感器、用以感测该服务区域的室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用以感测该服务区域的室内湿度的湿度传感器以及用以感测该服务区域的CO2含量的CO2传感器等。该设备传感器设置于对应的该设备的内部或周围,用以感测该设备的该属性参数。
该储存单元24主要储存有一平面图241、一区域对照表242、一传感器对照表243及一设备对照表244。该平面图241记录该平面空间P1的空间数据,具体地,该区块切割单元22是依据该平面图241及该设定单元23设定的面积大小,将该平面空间P1逻辑切割为该多个区块Si
该区域对照表242是于该设定单元23将该多个区块Si分别组合为各该区域后产生,并且记录了各该区域与该多个区块Si的对应关系。具体地,若以图2的实施例为例,则该区域对照表242的内容可如下所示:
区域对照表
本发明藉由该多个区块Si来分别组成各该区域所能达到的技术功效在于,当该平面空间P1发生重大改变(例如重新装潢),导致各该区域的大小、数量与位置有所变化时,仅需通过该多个区块Si来重新定义新的区域,不需要另外修改该检测服务器2使用的算法。如此一来,将可省下相当可观的系统调整时间及成本。
该传感器对照表243是于该设定单元23将该多个传感器5分别对应至各该服务区域后产生,并且记录了各该传感器5与各该服务区域的对应关系。并且,若各该传感器5中具有上述设备传感器,则该传感器对照表243更可记录各该传感器5与各该设备的对应关系。具体地,若以图5A的实施例为例,则该传感器对照表243的内容可如下所示:
传感器对照表
传感器 服务区域 数据属性
Sensor-T1 R-101 温度
Sensor-C1 R-101 CO<sub>2</sub>含量
Sensor-T2 R-102 温度
Sensor-C2 R-102 CO<sub>2</sub>含量
Sensor-T3 Lobby 温度
Sensor-C3 Lobby CO<sub>2</sub>含量
Sensor-T4 Lobby 温度
Sensor-C4 Lobby CO<sub>2</sub>含量
Sensor-T5 R-103 温度
Sensor-C5 R-103 CO<sub>2</sub>含量
Sensor-T6 PAH-01入风口 入风温度
Sensor-T7 PAH-01出风口 出风温度
请同时参阅图5A,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传感器服务区域示意图。于图5A的实施例中,传感器T1与传感器C1的服务区域为第一会议室(R-101),传感器T2与传感器C2的服务区域为第二会议室(R-102),传感器T3、传感器T4、传感器C3及传感器C4的服务区域为大厅(Lobby),传感器T5与传感器C5的服务区域为第三会议室(R-103)。其中,传感器T1-T5为温度传感器,其数据属性为温度,而传感器C1-C5为CO2传感器,其数据属性为CO2含量。
本实施例中,传感器T6与传感器T7为设备传感器,分别设置于第一预冷空调箱(PAH-01)的周围(图未标示)。传感器T6与传感器T7皆为温度传感器,其中传感器T6的数据属性为该第一预冷空调箱的入风温度,传感器T7的数据属性为该第一预冷空调箱的出风温度。即,传感器T6的服务区域为该第一预冷空调箱的入风口,传感器T7的服务区域为该第一预冷空调箱的出风口。惟,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例,不应以此为限。
该设备对照表244是于该设定单元23将该多个设备分别对应至各该服务区域后产生,并且记录了各该设备与各该服务区域的对应关系。并且,该设备对照表244还记录了各该设备彼此之间的涵盖关系。
本实施例中,该多个设备至少包括了该多个预冷空调箱3及该多个冷风机4,其中一台预冷空调第3至少涵盖一台冷风机4。具体地,当一特定预冷空调箱涵盖一特定冷风机时,表示该特定预冷空调箱的该服务区域有一部分与该特定冷风机的该服务区域重叠。
具体地,若以图5B及图5C的实施例为例,则该设备对照表244的内容可如下所示:
设备对照表
<u>设备</u> <u>服务区域</u> <u>涵盖关系</u>
<u>FCU-01</u> <u>R-101</u> <u>PAH-01</u>
<u>FCU-02</u> <u>R-102</u> <u>PAH-01</u>
<u>FCU-03</u> <u>Lobby</u> <u>PAH-02</u>
<u>FCU-04</u> <u>Lobby</u> <u>PAH-02</u>
<u>FCU-05</u> <u>R-103</u> <u>PAH-02</u>
<u>PAH-01</u> <u>R-101、R-102</u> <u>冰水主机</u>
<u>PAH-02</u> <u>R-103、Lobby</u> <u>冰水主机</u>
<u>冰水主机</u> <u>R-101、R-102、R-103、Lobby</u> <u>无</u>
请同时参阅图5B及图5C,分别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冷风机服务区域示意图与预冷空调箱服务区域示意图。于图5B的实施例中,第一冷风机(FCU-01)的服务区域为第一会议室(R-101),并且该服务区域被第一预冷空调箱(PAH-01)所涵盖;第二冷风机(FCU-02)的服务区域为第二会议室(R-102),并且该服务区域被第一预冷空调箱(PAH-01)所涵盖;第三冷风机(FCU-03)与第四冷风机(FCU-04)的服务区域为大厅(Lobby),并且该服务区域被第二预冷空调箱(PAH-02)所涵盖;第五冷风机(FCU-05)的服务区域为第三会议室(R-103),并且该服务区域被第二预冷空调箱(PAH-02)所涵盖。
于图5C的实施例中,第一预冷空调箱(PAH-01)的服务区域为第一会议室(R-101)及第二会议室(R-102),第二预冷空调箱(PAH-02)的服务区域为第三会议室(R-103)及大厅(Lobby)。并且,第一预冷空调箱(PAH-01)与第二预冷空调箱(PAH-02)的服务区域皆被该冰水主机6所涵盖。
再由上述的该设备对照表244可看出,该冰水主机6的服务区域涵盖了该平面空间P1中的所有区域,即,同时包含第一会议室(R-101)、第二会议室(R-102)、第三会议室(R-103)及大厅(Lobby)。
请同时参阅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对应关系树形图。依据前述该区域对照表242、该传感器对照表243、该设备对照表244及图5A至图5C的揭示内容,该检测服务器2可自动产生如图6所示的树形图。须先说明的是,一般来说该冰水主机6会同时涵盖各该冷风机4及各该预冷空调箱3,并且直接提供处理过的冰水至各该冷风机4及各该预冷空调箱3。图6所示的是该些设备3、4、6的涵盖关系的树形图,而不是实际的连接关系图。
如图6所示,传感器T1、传感器C1及第一冷风机的服务区域为第一会议室,且第一会议室被第一预冷空调箱所涵盖;传感器T2、传感器C2及第二冷风机的服务区域为第二会议室,且第二会议室被第一预冷空调箱所涵盖;传感器T3、传感器T4、传感器C3、传感器C4、第三冷风机及第四冷风机的服务区域为大厅,且大厅被第二预冷空调箱所涵盖;传感器T5、传感器C5及第五冷风机的服务区域为第三会议室,且第三会议室被第二预冷空调箱所涵盖;并且,第一预冷空调箱及第二预冷空调箱同时被冰水主机所涵盖。
具体地,该检测服务器2依据传感器T1及传感器C1的感测数据判断第一会议室是否有异常状况发生,并于异常状况发生时,取得第一冷风机、第一预冷空调箱及冰水主机的设备参数,以判断异常状况的发生原因为何。
该检测服务器2依据传感器T2及传感器C2的感测数据判断第二会议室是否有异常状况发生,并于异常状况发生时,取得第二冷风机、第一预冷空调箱及冰水主机的设备参数,以判断异常状况的发生原因为何。
该检测服务器2依据传感器T3、传感器T4、传感器C3及传感器C4的感测数据判断大厅是否有异常状况发生,并于异常状况发生时,取得第三冷风机、第四冷风机、第二预冷空调箱及冰水主机的设备参数,以判断异常状况的发生原因为何。
该检测服务器2依据传感器T5及传感器C5的感测数据判断第三会议室是否有异常状况发生,并于异常状况发生时,取得第五冷风机、第二预冷空调箱及冰水主机的设备参数,以判断异常状况的发生原因为何。
回到图4,该储存单元24还储存有一异常序列表245,该检测服务器2系持续接收该些传感器5回传的该感测数据,并依据该感测数据定期更新该异常序列表245。具体地,该检测服务器2是于依据该感测数据判断没有异常状况发生时,将该异常序列表245中的对应字段的旗标记录为0,并且于判断有异常状况发生时,将该异常序列表245中的对应字段的旗标记录为1。
更具体地,当该检测服务器2要将旗标记录为1时,可同时于该异常序列表245的对应字段上记录异常状况所对应的该异常区域及该异常发生时间。
本实施例中,该异常序列表245的设置可有助于该检测服务器2统计各个区域发生异常状况的时段,并可产生一时段分布图。藉此,有利于该检测服务器2判断异常状况的发生原因是否与环境、时间及外部气候有关。
续请参阅图7,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异常检测流程图。本发明还揭露一种区域异常检测方法(下面简称为该方法),该方法主要是运用于前文所述的该系统1,并且具体包含下列步骤。
首先,该系统1将该平面空间P1逻辑切割为面积相同的多个该区块Si(步骤S10)。接着,将该多个区块Si分别组成各该区域(步骤S12),并且将该多个传感器5及该多个设备(该多个冷风机4及该多个预冷空调箱3)分别对应至该多个区域(步骤S14)。
于该多个区域、该多个传感器5及该多个设备设定完成后,该系统1即可开始运行。接着,该系统1可于运行过程中,持续接收该多个传感器5所回传的该感测数据(步骤S16),其中,各该传感器5所回传的该感测数据分别对应至各该传感器5所负责的该服务区域。并且,根据该感测数据的内容(例如有人员进入各该服务区域中),该多个设备可接受该系统1的控制而分别对应各该服务区域运行,并于运行时记录各自的该设备参数。
接着,该系统1依据该多个传感器5回传的该感测数据判断各该区域中是否有异常状况发生(步骤S18)。若没有异常状况发生,则该系统1不进行任何处理,并回到该步骤S14,持续接收该感测数据并持续进行异常检测。
若该系统1依据该感测数据判断有异常状况发生,则该系统1首先确定该异常状况所对应的一异常区域及一异常发生时间(步骤S20)。本实施例中,该系统1主要是由该多个传感器5中的一特定传感器所回传的该感测数据判断有异常状况发生,而该异常区域即为该特定传感器的服务区域。该异常发生时间则为该异常状况发生的时间,并且可包含年、月、日、时、分及秒,但不加以限定。
确认了该异常区域及该异常发生时间后,该系统进一步取得该异常区域所对应的多个特定设备于该异常发生时间的该设备参数(步骤S22)。本实施例中,该异常区域为该多个特定设备的服务区域,并且该多个特定设备可例如为该冷风机4、该预冷空调箱3及该冰水主机6,不加以限定。
上述的服务区域主要是指该些设备提供该环境改善服务的一目标区域,但该些设备的本体不必设置于该服务区域中。更甚者,该些设备可设置于该平面空间P1外部(例如建筑物外部或地下室),不加以限定。该步骤S22后,该系统1即可依据所取得的该设备参数,判断该异常发生的原因(步骤S24)。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该设备对照表244中还可记录各该设备的一设置区域,藉此,当该系统1判断异常状况的发生原因是各该设备的能力不足时,还可从该设备对照表244中取得各该设备的设置区域,并派维修人员前往维修或更换。并且,若该设置区域位于该平面空间P1内,则该设置区域亦可以该多个区块Si来定义。
续请参阅图8,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区域对应流程图。于对该平面空间P1进行逻辑切割时,该系统1主要先由该储存单元24取得该平面空间P1的该平面图241(步骤S30),并且由该设定单元23取得一区块设定值(步骤S32),其中该区块设定值为该多个区块Si被设定的面积大小。藉此,该系统1可依据该平面图241及该区块设定值将该平面空间P1逻辑切割为该多个区块Si(步骤S34)。本实施例中,该多个区块Si具有最小不可切割的面积,并且该多个区块Si彼此不重叠。
当该系统1要定义各该区域时,主要是执行一区域设定程序,以将该多个区块Si分别组合为各该区域(步骤S36)。当该系统1要定义该多个传感器5的该服务区域时,主要是执行一传感器设定程序,以将该多个区域分别设定为各该传感器5的该服务区域(步骤S38)。当该系统1要定义该多个设备的该服务区域时,主要是执行一设备设定程序,以将该多个区域分别设定为各该设备的该服务区域(步骤S40)。
值得一提的是,于该步骤S36中,该系统1还藉由该区域设定程序的执行产生该区域对照表242,并储存至该储存单元24。其中,该区域对照表242记录该区域设定程序所设定的各该区域与该多个区块Si的对应关系。于该步骤S38及该步骤S40中,该系统1还藉由该传感器设定程序及该设备设定程序的执行产生该传感器对照表243及该设备对照表244,并储存至该储存单元24。其中,该传感器对照表243记录该传感器设定程序所设定的该多个传感器5与各该服务区域的对应关系,该设备对照表244记录该设备设定程序所设定的该多个设备与各该服务区域的对应关系。
续请参阅图9,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异常状况记录流程图。首先,于人员进入任一服务区域后,该系统1可接收该服务区域的一目标舒适度(步骤S50)。具体地,该服务区域中的一人员传感器可于感测到有人员进入该服务区域时通知该系统1,并且该系统1可进一步接收该目标舒适度。本实施例中,该目标舒适度可为进入该服务区域中的人员所设定、该系统1的管理人员所设定或该系统1的预设值,不加以限定。
该系统1接收该目标舒适度后,即控制该服务区域所对应的多个该设备运行(步骤S52),以对该服务区域提供该环境改善服务。藉此,令该服务区域的室内环境可以在一预设时间内达到该目标舒适度。本实施例中,该目标舒适度可例如为目标温度、目标湿度、目标CO2含量或目标舒适度指数(或称预测平均表决(Predicted Mean Vote,PMV)),但不以此为限。并且,各该设备于运行时,持续记录本身的该设备参数(步骤S54)。
各该设备运行后,该系统1持续接收该些传感器5回传的该感测数据,并依据该感测数据判断是否有异常状况发生(步骤S56)。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该系统1主要仅判断具有该目标舒适度的一或多个该服务区域是否有异常状况发生,但不以此为限。
该系统1依据该感测数据定期更新该异常序列表245,于判断没有异常状况发生时,将该异常序列表245中的对应字段上的旗标记录为0(步骤S58),并且于判断有异常状况发生时,将该异常序列表245中的对应字段上的旗标记录为1(步骤S60)。该系统1于更新该异常序列表245后,判断是否要关闭各该设备(步骤S62),即,该服务区域中的人员是否离开。并且,该系统1于各该设备未关闭之前重复执行该步骤S52至该步骤S60,以持续检测异常状况并更新该异常序列表245。
续请参阅图10,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异常处理流程图。当该系统1或管理人员要对该平面空间P1中的异常状况进行分析时,可从该异常序列表245中取出所有记录为1的旗标,以得到所有异常状况所对应的该异常区域及该异常发生时间(步骤S70),接着,再取得该些异常区域对应的多个该设备于该些异常发生时间的该设备参数(步骤S72)。
如上所述,该设备参数较佳可包括可读可写的该控制参数及只读的该属性参数。本实施例中,该系统1主要是依据该属性参数及该控制参数判断该些异常状况的发生原因为管理人员或该系统1对各该设备的控制错误、各该设备本身的能力不足(例如设备老旧或区域中的设备数量不足)、或是该些异常区域本身的环境因素有问题(例如窗户没关或使用了温度极高的机器)(步骤S74)。
具体地,若该设备对照表244中可记录各该设备的该设置区域,则该系统1于判断异常状况的发生原因是各该设备的问题时,还可取得该些异常区域对应的各该设备的该设置区域,并依据该设置区域发出一维护通知(步骤S76)。藉此,维修人员可对各该设备进行维修、更新或更换。
并且,该系统1还可于该异常序列表245中取出所有记录为1的旗标,以得到所有异常状况的该异常发生时间,并产生一时段分布图(步骤S78)。通过该时段分布图,管理人员可知异常状况的通常发生时间,进而推断异常状况的发生原因。例如,若第一会议室的异常状况通常发生在星期一下午三点,则可能是星期一下午三点的会议人数太多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中,该系统1主要是将各该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该服务区域目前的室内环境输入一自定义规则中,以判断该服务区域是否有异常状况发生。举例来说,该自定义规则可预设该预冷空调箱3启动五分钟后,若该服务区域的室内温度未达到一目标温度,则视为异常状况,并于该异常序列表245中记录旗标为1。
请参阅图11,为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异常序列表示意图。该系统1系依据该多个传感器5回传的该感测数据定期更新该异常序列表245(例如每5分钟更新一次)。当有异常状况发生时,该系统1将该异常序列表245中的对应字段上的旗标记录为1。更具体地,该系统1还于该对应字段上记录该异常区域(即,回传该感测数据的该特定传感器的该服务区域)以及该异常发生时间(即,该感测数据的回传时间)。
如图11所示,当该系统1欲产生该时段分布图,或该系统1的管理人员欲了解该平面空间P1的状况时,可由该异常序列表245中取出两笔异常状况。其中,第一笔异常状况的异常区域为第一会议室(R-101),异常发生时间为PM13:05,第二笔异常状况的异常区域为第三会议室(R-103),异常发生时间为PM13:20。
承上述,该系统1可取得该第一会议室所对应的该第一冷风机(FCU-01)及该第一预冷空调箱(PAH-01)于PM13:05时的该设备参数,并输入一算法后,判断第一笔异常状况的发生原因。并且,该系统1可取得该第三会议室所对应的该第五冷风机(FCU-05)及该第二预冷空调箱(PAH-02)于PM13:20时的该设备参数,并输入该算法后,判断第二笔异常状况的发生原因。
通过本发明的该系统1与该方法,管理人员可轻易地找各个区域所发生的异常状况的发生原因。并且,即使一建筑物中的各个区域被重新定义,亦不需要改写该系统1所使用的算法,如此可有效降低系统的调整时间与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例,非因此即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发明内容所为的等效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合予陈明。

Claims (16)

1.一种区域异常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检测服务器,将一平面空间逻辑切割为多个面积相同的区块,其中该平面空间中包含多个区域,各该区域分别由数量不同的多个该区块组成;
多个传感器,分别感测各该区域的室内环境并回传一感测数据至该检测服务器;及
多个设备,分别对应至各该区域,接受该检测服务器的控制进行运行,并于运行时记录一设备参数;
其中,于依据一特定传感器回传的该感测数据判断一异常状况发生时,该检测服务器确定该异常状况对应的一异常区域及一异常发生时间,再取得该异常区域所对应的多个特定设备于该异常发生时间的该设备参数,并通过该设备参数判断该异常状况的发生原因,其中该异常区域为该特定传感器及该多个特定设备的一服务区域;
该检测服务器包括:
一区域切割单元,将该平面空间逻辑切割为多个区块;及
一设定单元,设定该多个区块的面积大小,并将该多个区块分别组合为各该区域,并将该多个区域分别设定成该多个传感器与该多个设备的该服务区域;
该检测服务器更包括一储存单元,该储存单元储存有一平面图、一区域对照表、一传感器对照表及一设备对照表,该平面图记录该平面空间的空间数据,该区域切割单元依据该平面图将该平面空间逻辑切割成该多个区块,该区域对照表记录各该区域与该多个区块的对应关系,该传感器对照表记录各该传感器与各该服务区域的对应关系,该设备对照表记录各该设备与各该服务区域的对应关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异常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区块具有该区域切割单元最小不可切割的面积,并且该多个区块彼此不重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区域异常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区块的面积大小为10cm×10cm或20cm×20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区域异常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储存单元还储存有一异常序列表,该检测服务器依据该感测数据定期更新该异常序列表,于没有异常状况发生时将该异常序列表中的对应字段上的旗标记录为0,并且于异常状况发生时将该异常序列表中的对应字段上的旗标记录为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区域异常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多个设备至少包含多个预冷空调箱及多个冷风机,该设备对照表更记录各该预冷空调箱与各该冷风机的涵盖关系,其中当一特定预冷空调箱涵盖一特定冷风机时,该特定预冷空调箱的该服务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与该特定冷风机的该服务区域重叠。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区域异常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多个传感器包括感测各该服务区域的环境状况的多个环境传感器,以及感测各该设备的设备状况的多个设备传感器,并且该传感器对照表更记录各该传感器的该感测数据的数据属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区域异常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环境传感器包括人员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及CO2传感器的至少其中之一。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区域异常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各该设备的该设备参数包括可读可写的一控制参数及只读的一属性参数,该检测服务器依据该属性参数及该控制参数判断该异常状况的发生原因是该区域异常检测系统或管理人员对各该设备的控制错误、各该设备本身的能力不足或是该异常区域本身的环境因素有问题。
9.一种区域异常检测方法,运用于一区域异常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区域异常检测系统包括多个传感器、多个设备及一检测服务器,并且该区域异常检测方法包括:
a)该检测服务器将一平面空间逻辑切割为多个面积相同的区块;
b)以多个区块分别组成该平面空间中的多个区域;
c)将该多个传感器与该多个设备分别对应至该多个区域,其中该多个传感器分别感测各该区域的室内环境,该多个设备分别接受该检测服务器的控制而对应各该区域运行,并于运行时记录一设备参数;
d)该检测服务器接收该多个传感器回传的一感测数据;
e)该检测服务器于依据一特定传感器的该感测数据判断有异常状况发生时,确定该异常状况对应的一异常区域及一异常发生时间,其中该异常区域为该特定传感器的一服务区域;
f)该检测服务器取得该异常区域对应的多个特定设备于该异常发生时间的该设备参数,其中该异常区域为该多个特定设备的该服务区域;及
g)该检测服务器依据该设备参数判断该异常发生的原因;该步骤b是执行一区域设定程序,以将该多个区块分别组合为各该区域;该步骤c是执行一传感器设定程序及一设备设定程序,以将该多个区域分别设定为各该传感器及各该设备的该服务区域;该步骤b还产生一区域对照表,该区域对照表记录各该区域与该多个区块的对应关系;该步骤c还产生一传感器对照表及一设备对照表,该传感器对照表记录各该传感器与各该服务区域的对应关系,该设备对照表记录各该设备与各该服务区域的对应关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区域异常检测方法,其中该步骤a包括下列步骤:
a01)取得一平面图,其中该平面图记录该平面空间的空间数据;
a02)取得一区块设定值,其中该区块设定值为该多个区块的面积大小;及
a03)依据该平面图及该区块设定值将该平面空间逻辑切割为该多个区块,其中该多个区块具有最小不可切割的面积,并且该多个区块彼此不重叠。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区域异常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h)接收多个该服务区域之一的一目标舒适度;该步骤c于接收该目标舒适度后,控制该服务区域对应的多个该设备运行,以对该服务区域提供一环境改善服务,并记录该设备参数。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区域异常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d之后还包括下列步骤:
i1)于判断没有异常状况发生时将一异常序列表中的对应字段上的旗标记录为0;及
i2)于判断有异常状况发生时将该异常序列表中的对应字段上的旗标记录为1。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区域异常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i2同时将该异常状况对应的该异常区域及该异常发生时间记录于该异常序列表中的对应字段。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区域异常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步骤j)取得该异常序列表中所有记录为1的旗标,以得到所有异常状况的该异常发生时间,并产生一时段分布图。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区域异常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备参数包括可读可写的一控制参数及只读的一属性参数,该步骤g是依据该属性参数及该控制参数判断该异常状况的发生原因是该区域异常检测系统或管理人员对各该设备的控制错误、各该设备本身的能力不足或是该异常区域本身的环境因素有问题。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区域异常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对照表还记录各该设备于该平面空间中的一设置区域,并且该区域异常检测方法还包括:步骤k)取得该异常区域对应的该多个设备的该设置区域,并发出一维护通知。
CN201610033409.2A 2016-01-19 2016-01-19 区域异常检测系统及区域异常检测方法 Active CN1069797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33409.2A CN106979796B (zh) 2016-01-19 2016-01-19 区域异常检测系统及区域异常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33409.2A CN106979796B (zh) 2016-01-19 2016-01-19 区域异常检测系统及区域异常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79796A CN106979796A (zh) 2017-07-25
CN106979796B true CN106979796B (zh) 2019-11-12

Family

ID=59340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33409.2A Active CN106979796B (zh) 2016-01-19 2016-01-19 区域异常检测系统及区域异常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797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02698A (zh) * 2017-12-27 2018-07-20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系统和空调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34975A (en) * 2006-03-10 2007-09-16 Ethan Ho Security system with emergency area defining effect
EP2169484A1 (en) * 2008-09-18 2010-03-31 Tac AB Control of concept zones
CN102999018A (zh) * 2011-09-08 2013-03-27 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建筑物自动监控系统
CN104063981A (zh) * 2014-07-09 2014-09-24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区域分块查找策略的输电线路杆塔山火告警定位方法
TWM510514U (zh) * 2015-06-12 2015-10-11 Taiwan Colour & Imaging Technology Corp 區域監控告警系統
CN105070015A (zh) * 2015-08-10 2015-11-18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煤田火区参数动态监测的无线传感器装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27107B2 (ja) * 2010-05-20 2014-02-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監視診断装置および監視診断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734975A (en) * 2006-03-10 2007-09-16 Ethan Ho Security system with emergency area defining effect
EP2169484A1 (en) * 2008-09-18 2010-03-31 Tac AB Control of concept zones
CN102999018A (zh) * 2011-09-08 2013-03-27 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建筑物自动监控系统
CN104063981A (zh) * 2014-07-09 2014-09-24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区域分块查找策略的输电线路杆塔山火告警定位方法
TWM510514U (zh) * 2015-06-12 2015-10-11 Taiwan Colour & Imaging Technology Corp 區域監控告警系統
CN105070015A (zh) * 2015-08-10 2015-11-18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煤田火区参数动态监测的无线传感器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79796A (zh) 2017-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173969A1 (en) Multifactor analysis of building microenvironments
US9519393B2 (en) Management system user interface for comparative trend view
CN104142630B (zh) 用于工业自动化环境的虚拟化的系统和方法
AU2009250756B2 (en) Equipment management apparatus
CN103907071B (zh) 一种用于控制hvac系统的方法
CN201374004Y (zh) 工业自动化系统和工业控制器系统
US1128875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a building energy model for a client building
US20080255681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manage process plant alarms
CN105511272A (zh) 中央控制装置、设备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7688627B (zh) 物联网数据管理方法、语义数据库和计算机系统
CN106979796B (zh) 区域异常检测系统及区域异常检测方法
CN106681194B (zh) 区域控制器的自动控制方法
Peng et al. Case study review: Prediction techniques in intelligent HVAC control systems
WO2018004777A1 (en) Tangible interface for partitioned energy consumption
CN106091293A (zh) 一种空气质量控制器
JP6359603B2 (ja) 領域異常検出システム及び領域異常検出方法
JP6039464B2 (ja) 機器管理装置および機器管理方法
KR20130071334A (ko) 온톨로지를 기반으로 하는 건물 에너지 절감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17078887B (zh) 三维模型视觉穿透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7055980B2 (ja) 空気調和制御装置、空気調和制御プログラム
US11714930B2 (en) Building data platform with digital twin based inferences and predictions for a graphical building model
US20230280771A1 (en)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with edge device common data bus
US20230280708A1 (en)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with cross-site device status monitoring
Vallathan et al. Healthcare: Energy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Using IoT and Machine Learning
US20230280061A1 (en)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with edge processing divers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