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77147A - 一种砂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砂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77147A
CN106977147A CN201710329092.1A CN201710329092A CN106977147A CN 106977147 A CN106977147 A CN 106977147A CN 201710329092 A CN201710329092 A CN 201710329092A CN 106977147 A CN106977147 A CN 1069771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mortar
sand
weight
addi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2909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uper Force Concre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uper Force Concre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uper Force Concre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uper Force Concre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2909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77147A/zh
Publication of CN106977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771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474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 C04B2111/00637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as glue or binder for uniting building or structural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20Resistance against chemical, physical or biological attack
    • C04B2111/27Water resistance, i.e. waterproof or water-repellent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砂浆,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水泥175‑260份;砂1290‑1320份;混合材76.65‑166.95份;水170‑185份;砂的细度模数为2.5‑2.7;水泥、砂、混合材、水的配合比为1:5.08‑7.37:0.27‑0.89:0.65‑0.97;混合材包括粉煤灰、外加剂HT‑TSA、外加剂HT‑WRB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且终凝后具有较高抗压强度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砂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砂浆。
背景技术
砂浆,是指建筑上砌砖使用的黏结物质,由一定比例的沙子和胶结材料(水泥、石灰膏、黏土等)加水和成,也叫灰浆或沙浆。
在使用砂浆进行砌墙、抹地面、抹墙时,砂浆的流动性会对以上操作产生较大影响,若流动性过大,虽然可以使操作较为轻松,但会造成强度的降低;而若流动性过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强度,但会导致砂浆整体较为粘稠,不易操作。因此,一种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且终凝后具有较高抗压强度的砂浆,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砂浆,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且终凝后具有较高抗压强度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砂浆,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水泥175-260份;
砂1290-1320份;
混合材76.65-166.95份;
水170-185份;
所述砂的细度模数为2.5-2.7;所述水泥、砂、混合材、水的配合比为1∶5.08-7.37∶0.27-0.89∶0.65-0.97;所述混合材包括粉煤灰、外加剂HT-TSA、外加剂HT-WRB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粉煤灰、外加剂HT-TSA、外加剂HT-WRB具有调节形成的本申请的整体粘度、流动性的效果。在水的作用下,粉煤灰、外加剂HT-TSA、外加剂HT-WRB跟水泥、混合材、该细度模数范围之内的砂之间形成良好的配合,减少了混合形成的本申请中的间隙,并且提高了各组分之间的粘结性。当采用本申请的砂浆进行砌筑、抹墙、抹地面时,流动性较好,操作顺利,并与砂浆或砖面之间形成良好的粘结,且当砂浆终凝后,会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有助于对建筑物的整体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砂浆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水泥175-260份;
砂1290-1320份;
混合材76.65-166.95份;
水170-185份;
所述砂的细度模数为2.5-2.7;所述水泥、砂、混合材、水的配合比为1∶5.08-7.37∶0.27-0.89∶0.65-0.97;所述混合材包括粉煤灰、外加剂HT-TSA、外加剂HT-WRB,所述粉煤灰70-155份,所述外加剂HT-TSA与外加剂HT-WRB的重量份数比为1∶3-6。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粉煤灰、外加剂HT-TSA、外加剂HT-WRB相互配合下,可对形成的本申请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和粘结效果,不易与砖面或混凝土浇筑形成的建筑物之间发生分离,还有助于提高砂浆终凝后的抗压强度。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砂浆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水泥175-260份;
砂1290-1320份;
混合材76.65-166.95份;
水170-185份;
粉煤灰70-155份;
所述砂的细度模数为2.5-2.7;所述水泥、砂、混合材、水的配合比为1∶5.08-7.37∶0.27-0.89∶0.65-0.97;外加剂HT-TSA的重量份数为1.65-1.75份;外加剂HT-WRB的重量份数为5-10.2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进一步提高本申请的砂浆的整体流动性和粘结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砂浆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水泥245-260份;
砂1300-1320份;
水175-185份;
粉煤灰70-105份;
外加剂HT-TSA为1.7-1.75份;
外加剂HT-WRB为7.5-10.2份;
所述砂的细度模数为2.7;所述水泥、砂、混合材、水的配合比为1∶5.08-7.37∶0.27-0.89∶0.65-0.97。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经研究(试验一)发现,该范围内的组分相互配合,可进一步调节粘结性和流动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砂浆中还包括重量份数为2.85-3.23份的S105级矿粉。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S105级矿粉与粉煤灰、外加剂HT-TSA、外加剂HT-WRB相互配合,可提高本申请的砂浆在终凝后的抗压强度。
进一步优选为:还包括重量份数为5.2-6.5份的粘合剂,所述粘合剂包括重量份数比为2.3-2.5∶1∶1.2-1.35的吐温80、聚氧化乙烯、有机硅树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吐温80、聚氧化乙烯、有机硅树脂相互配合,可减少砂浆体系中气泡出现的可能,若有气泡出现,还可以达到去除气泡的作用,减小间隙,提高终凝后的砂浆的抗渗能力,减少外界水分通间隙进入砖块中的可能,进而提高了对建筑的整体保护效果,有助于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还可调节砂浆体系中的剪切力,减少出现结块、搅拌困难等现象的出现,使操作过程更为顺畅。
进一步优选为:还包括重量份数为5-7.5份的加强剂,所述加强剂包括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碳纤维均具有增加砂浆中各组分之间连接效果的功能,与外加剂HT-TSA、外加剂HT-WRB相互配合,进一步提高终凝后砂浆的机械强度。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加强剂选取重量份数比为1.2-1.35∶1∶1.03-1.11的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碳纤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经研究(试验二)发现,在该重量份数比范围内,终凝后砂浆的机械强度,并且具有更好的防渗水能力。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经试验一发现,粉煤灰、外加剂HT-TSA、外加剂HT-WRB相互配合,不仅可调节砂浆的流动性和粘结性之间的关系,降低操作人员使用砂浆过程的难度,提高砂浆与砖面或者混凝土浇筑形成的建筑物之间的粘接程度;
2.经试验二发现,砂浆具有良好的抗渗能力,可减少外界潮湿的环境对其的腐蚀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一种砂浆,其中各组分及其相应的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混合材包括了粉煤灰、外加剂HT-TSA、外加剂HT-WRB三种材料,施工时,水泥、砂、混合材、水的配合比为水泥、砂、混合材、水的配合比为1∶7.37∶0.89∶0.97,砂的细度模数为2.7。且砂浆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获得:
S1,将外加剂HT-TSA、外加剂HT-WRB加入至水中,混合均匀,形成第一混合物;
S2,将水泥、砂、粉煤灰充分混合,形成第二混合物;
S3,将步骤S1中获得的第一混合物缓慢加至步骤S2中获得的第二混合物中,充分搅拌混合,制得。
表1实施例1-4中各组分及其相应的重量份数
实施例2:一种砂浆,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其中各组分及其相应的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水泥、砂、混合材、水的配合比为1∶5.27∶0.43∶0.76。
实施例3:一种砂浆,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其中各组分及其相应的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水泥、砂、混合材、水的配合比为1∶5.08∶0.27∶0.65。
实施例4:一种砂浆,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其中各组分及其相应的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
实施例5:一种砂浆,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混合材全部为粉煤灰。
实施例6:一种砂浆,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混合材全部为外加剂HT-TSA。
实施例7:一种砂浆,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混合材全部为外加剂HT-WRB。
实施例8:一种砂浆,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混合材为粉煤灰、外加剂HT-TSA、外加剂HT-WRB。
实施例9:一种砂浆,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混合材为粉煤灰、外加剂HT-TSA。
实施例10:一种砂浆,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混合材为粉煤灰、外加剂HT-WRB。
实施例11:一种砂浆,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混合材为外加剂HT-TSA、外加剂HT-WRB。
实施例12:一种砂浆,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砂的细度模数为2.5。
实施例13:一种砂浆,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砂的细度模数为2.6。
实施例14:一种砂浆,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还含有2.85份的S105级矿粉。
实施例15:一种砂浆,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还含有3份的S105级矿粉。
实施例16:一种砂浆,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还含有3.23份的S105级矿粉。
实施例17:一种砂浆,与实施例16的区别在于,还含有5.2份的粘合剂,而粘合剂中包括重量份数比为2.3∶1∶1.2的吐温80、聚氧化乙烯、有机硅树脂。
实施例18:一种砂浆,与实施例17的区别在于,粘合剂中包括重量份数比为2.4∶1∶1.25的吐温80、聚氧化乙烯、有机硅树脂。
实施例19:一种砂浆,与实施例17的区别在于,粘合剂中包括重量份数比为2.5∶1∶1.35的吐温80、聚氧化乙烯、有机硅树脂。
实施例20:一种砂浆,与实施例17的区别在于,粘合剂的重量份数为5.7份。
实施例21:一种砂浆,与实施例17的区别在于,粘合剂的重量份数为6.5份。
实施例22:一种砂浆,与实施例17的区别在于,还包括重量份数为5份的加强剂,而加强剂为玻璃纤维。
实施例23:一种砂浆,与实施例22的区别在于,加强剂为聚丙烯纤维。
实施例24:一种砂浆,与实施例22的区别在于,加强剂为碳纤维。
实施例25:一种砂浆,与实施例22的区别在于,加强剂选取重量份数比为1.2∶1∶1.03的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碳纤维。
实施例26:一种砂浆,与实施例22的区别在于,加强剂选取重量份数比为1.27∶1∶1.07的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碳纤维。
实施例27:一种砂浆,与实施例22的区别在于,加强剂选取重量份数比为1.35∶1∶1.11的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碳纤维。
实施例28:一种砂浆,与实施例27的区别在于,加强剂的重量份数为6.5份。
实施例29:一种砂浆,与实施例27的区别在于,加强剂的重量份数为7.5份。
其中,水泥为石井牌,品种为P.O,强度等级为42.5R,购自广州石井水泥公司;外加剂HT-TSA和外加剂HT-WRB购自佛山市昊科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砂的产地西江,细度模数为2.7;粉煤灰购自广州电厂。
对比例1:一种砂浆,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砂的细度模数为2.3。
对比例2:一种砂浆,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砂的细度模数为3.2
对比例3:一种砂浆,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水泥、砂、混合材、水的配合比为1∶3∶0.1∶0.2。
对比例4:一种砂浆,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水泥、砂、混合材、水的配合比为1∶9∶3∶2。
对比例5:一种砂浆,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外加剂HT-TSA与外加剂HT-WRB的重量份数比为1∶1。
对比例6:一种砂浆,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外加剂HT-TSA与外加剂HT-WRB的重量份数比为1∶8。
对比例7:一种砂浆,与实施例14的区别在于,矿粉为S95级。
对比例8:一种砂浆,与实施例14的区别在于,S105级矿粉的重量份数为1份。
对比例9:一种砂浆,与实施例14的区别在于,S105级矿粉的重量份数为5份。
对比例10:一种砂浆,与实施例17的区别在于,粘合剂全部为吐温80。
对比例11:一种砂浆,与实施例17的区别在于,粘合剂全部为聚氧化乙烯。
对比例12:一种砂浆,与实施例17的区别在于,粘合剂全部为有机硅树脂。
对比例13:一种砂浆,与实施例17的区别在于,粘合剂为吐温80、聚氧化乙烯。
对比例14:一种砂浆,与实施例17的区别在于,粘合剂为吐温80、有机硅树脂。
对比例15:一种砂浆,与实施例17的区别在于,粘合剂为聚氧化乙烯、有机硅树脂。
对比例16:一种砂浆,与实施例17的区别在于,粘合剂包括重量份数比为1∶1∶1的吐温80、聚氧化乙烯、有机硅树脂。
对比例17:一种砂浆,与实施例17的区别在于,粘合剂包括重量份数比为3∶1∶3的吐温80、聚氧化乙烯、有机硅树脂。
对比例18:一种砂浆,与实施例22的区别在于,加强剂中璃纤维、聚丙烯纤维、碳纤维的重量份数比为0.5∶1∶0.6。
对比例19:一种砂浆,与实施例22的区别在于,加强剂中璃纤维、聚丙烯纤维、碳纤维的重量份数比为1.8∶1∶1.6。
试验一:表观和物理性能试验
试验对象:选取实施例1-13作为试验样1-13,对比例1-6作为对照样1-6。
试验方法:1.选取试验样1-13各50组、对照样1-6各50组,进行稠度检测;
2.将试验样1-13分别浇筑形成的相同规格的试块(经28天养护后),每种试验样选取50组,将对照样1-6分别浇筑形成的相同规格的试块(经28天养护后),每种对照样选取50组,对每组中的试验样1-13、对照样1-6进行相应的抗压强度测试,记录数值,对比分析。
试验结果:试验样1-13、对照样1-6的稠度、抗压强度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根据试验样1-3的稠度以及相应的抗压强度,分别较为适合用于砌筑、抹灰、抹地面时使用。在试验样1-13中,流动性与抗压强度之间具有良好的配合,使两方面均受到良好的体现,呈现共同提高的趋势。而对照样1-6中,稠度较高时,其抗压强度较低,而稠度较低时,相应的抗压强度升高,均易造成降低施工效率和质量的现象。
表2试验样1-13、对照样1-6的稠度、抗压强度
试验二:抗渗性能试验
试验对象:选取实施例14-29分别浇筑形成的相同规格的试块(经28天养护后)作为试验样14-29,对比例7-19分别浇筑形成的相同规格的试块(经28天养护后)作为对照样7-19。
试验方法:1.选取试验样14-29各10组,对照样7-19各10组,按照JGJ/T70-2008对每组中的试验样、对照样进行相应的抗渗试验,记录;
2.选取同一批次的试验样14-29各10组,同一批次的对照样7-19各10组,分别对试验样14-29、对照样7-19通过抗渗性能试验中试验方法1中的操作进行渗水处理,3个月后分别进行抗压强度测试,记录数值,对比分析。
试验结果:试验样14-29、对照样7-19的抗渗等级、抗压强度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试验样14-29同时具有较为优异的抗渗性能和抗压强度,可对由混凝土浇筑出的建筑物或者由砖块砌成的建筑物进行较为长期的保护,减少外界水分对建筑物的内部结构发生侵蚀,延长建筑物的整体使用期限。而对照样7-19中的抗渗等级、抗压强度均难以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对建筑物的保护力度较低。
表3试验样14-29、对照样7-19的抗渗等级、抗压强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砂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水泥175-260份;
砂1290-1320份;
混合材76.65-166.95份;
水170-185份;
所述砂的细度模数为2.5-2.7;所述水泥、砂、混合材、水的配合比为1:5.08-7.37:0.27-0.89:0.65-0.97;所述混合材包括粉煤灰、外加剂HT-TSA、外加剂HT-WRB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砂浆,其特征在于,所述砂浆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水泥175-260份;
砂1290-1320份;
混合材76.65-166.95份;
水170-185份;
所述砂的细度模数为2.5-2.7;所述水泥、砂、混合材、水的配合比为1:5.08-7.37:0.27-0.89:0.65-0.97;所述混合材包括粉煤灰、外加剂HT-TSA、外加剂HT-WRB,所述粉煤灰70-155份,所述外加剂HT-TSA与外加剂HT-WRB的重量份数比为1:3-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砂浆,其特征在于,所述砂浆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水泥175-260份;
砂1290-1320份;
混合材76.65-166.95份;
水170-185份;
粉煤灰70-155份;
所述砂的细度模数为2.5-2.7;所述水泥、砂、混合材、水的配合比为1:5.08-7.37:0.27-0.89:0.65-0.97;外加剂HT-TSA的重量份数为1.65-1.75份;外加剂HT-WRB的重量份数为5-10.2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砂浆,其特征在于,所述砂浆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水泥245-260份;
砂1300-1320份;
水175-185份;
粉煤灰70-105份;
外加剂HT-TSA为1.7-1.75份;
外加剂HT-WRB为7.5-10.2份;
所述砂的细度模数为2.7;所述水泥、砂、混合材、水的配合比为1:5.08-7.37:0.27-0.89:0.65-0.9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砂浆,其特征在于,所述砂浆中还包括重量份数为2.85-3.23份的S105级矿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砂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重量份数为5.2-6.5份的粘合剂,所述粘合剂包括重量份数比为2.3-2.5:1:1.2-1.35的吐温80、聚氧化乙烯、有机硅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砂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重量份数为5-7.5份的加强剂,所述加强剂包括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砂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剂选取重量份数比为1.2-1.35:1:1.03-1.11的玻璃纤维、聚丙烯纤维、碳纤维。
CN201710329092.1A 2017-05-10 2017-05-10 一种砂浆 Pending CN1069771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29092.1A CN106977147A (zh) 2017-05-10 2017-05-10 一种砂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29092.1A CN106977147A (zh) 2017-05-10 2017-05-10 一种砂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77147A true CN106977147A (zh) 2017-07-25

Family

ID=59341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29092.1A Pending CN106977147A (zh) 2017-05-10 2017-05-10 一种砂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7714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53064A (zh) * 2018-11-01 2018-12-21 肥西县创玺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建筑物外墙的高品质砂浆
CN113880521A (zh) * 2021-10-21 2022-01-04 深圳市正强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抗渗混凝土及其生产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3364A (zh) * 2008-11-26 2009-05-06 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泵送湿拌砂浆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3364A (zh) * 2008-11-26 2009-05-06 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泵送湿拌砂浆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53064A (zh) * 2018-11-01 2018-12-21 肥西县创玺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建筑物外墙的高品质砂浆
CN109053064B (zh) * 2018-11-01 2020-11-27 安徽百维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建筑物外墙的高品质砂浆
CN113880521A (zh) * 2021-10-21 2022-01-04 深圳市正强混凝土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抗渗混凝土及其生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85664B1 (fr) Béton ou mortier léger structurel, son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et son utilisation en tant que béton auto-placant
CN104529333B (zh) 一种废弃烧结砖再生c30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98637A (zh) 一种新型生态透水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30465B (zh) 一种用再生砂配制的lc10陶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30347B (zh) 一种低强度回填材料配合比的控制方法
CN104556905B (zh) 废弃烧结砖再生c25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56010B (zh) 一种流动化路基土及施工方法
CN105837096B (zh) 一种混凝土生产工艺
CN108203281A (zh) 一种微膨胀注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05161B (zh) 钻井固体废弃物制免烧砖胶结剂
CN104003666A (zh) 一种高早期强度的钢渣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110730A (zh) 一种改性有机硅增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86144A (zh) 一种由建筑垃圾生产的基于硫铝酸盐水泥的快凝快硬型流动性回填材料
CN105801029B (zh) 一种混凝土新生产方法
CN108529993A (zh) 一种高强度高弹性模量的高阻尼混凝土
CN104310831A (zh) 一种抗水性磷酸钾镁水泥及其制作方法
CN103130463B (zh) 一种用再生骨料配制的c15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KR100429450B1 (ko) 토양의 공학적 성질을 향상시키는 화학제
CN112537925A (zh) 一种应用机制砂的高性能混凝土
CN108706902A (zh) 一种磷石膏压固成岩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977147A (zh) 一种砂浆
CN108101432A (zh) 一种结构梯度型水泥基透水路面砖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75931A (zh) 一种磷石膏改性材料及其在道路基层中的应用
CN106630882A (zh) 改性磷石膏基胶凝材料配制中高强度混凝土及制作方法
Jagan et al.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an experimental stud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7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