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73830A - 一种附着水生生物的可重复利用培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附着水生生物的可重复利用培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73830A
CN106973830A CN201710141776.9A CN201710141776A CN106973830A CN 106973830 A CN106973830 A CN 106973830A CN 201710141776 A CN201710141776 A CN 201710141776A CN 106973830 A CN106973830 A CN 1069738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ached tube
attached
culture apparatus
aquatile
attach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4177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艳艺
杨婉玲
李海燕
赖子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arl Riv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AFS
Original Assignee
Pearl Riv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AF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arl Riv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AFS filed Critical Pearl Riv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AFS
Priority to CN20171014177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73830A/zh
Publication of CN1069738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738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Artificial Fish Reef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附着水生生物的可重复利用培养装置,包括固定在水体承载物上的支架和若干安装在支架上并没入水面下的附着管,各附着管的内壁设置有用于附着生物的凸起和凹槽,附着管的材料为橡胶。此附着水生生物的可重复利用培养装置利用凸起和凹槽减缓水流冲击,为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四个不同方向的附着管有利于水体从多个方向流过,进而快速实现生物聚集附着的目的;附着管的材料采用橡胶,需要取下生物时,可以将各附着管内外翻转,直接暴露出内壁,进而实现收集生物的目的;由于附着管内外翻转易于清洗,实现了重复利用。此发明用于生物培养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附着水生生物的可重复利用培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培养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附着水生生物的可重复利用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水体污染范围的扩大、污染程度的加剧以及污染物种类的不断增加,传统水体环境的化学监测方法仅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水体环境污染状况。然而,不同污染物在水体、水生生物中累积、传递特征呈现出多样化,为多角度、较全面地评价水体污染物的长期危害,对特定水域污染物生物监测显得尤其重要。
目前国内外对河流、河道、海洋等水域水生生物的生物监测分析主要采用随机瞬时采样的方法,即是某个时间点于某个研究区域采集特定水域的水生生物,大多数只能为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进行检测分析评价;其中底栖生物侧重于反映底质情况,对于许多污染物而言,底质和水体的分配吸附情况不同,因此底栖生物监测不能如实反映水体污染物状况。
而浮游生物、游泳生物的迁移能力太强,难以用于如实反映特定区域的水体污染物状况。相比之下,江河的附着藻类、沼蛤等附着贝类,近海的附着藻类、藤壶、贻贝和牡蛎等附着生物在对特定区域内污染物的生物累积情况往往能更准确地反映水体污染物状况。所以需要相应的检测设备收集上述生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生物附着、便于将附着的生物取下的附着水生生物的可重复利用培养装置。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附着水生生物的可重复利用培养装置,包括固定在水体承载物上的支架和四个安装在支架上并没入水面下的附着管,四个附着管形成十字状水平分布,各附着管的内壁设置有用于附着生物的凸起和凹槽,附着管的材料为橡胶。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四个附着管在左右侧均设置有线孔,各附着管的线孔内穿过连接绳使四个附着管绑成一体。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支架包括固定四个附着管的十字架和固定在水体承载物上的支撑杆,十字架安装在各附着管的外壁且十字架其中的一根杆插接固定在支撑杆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支撑杆包括若干级层叠嵌套且滑动伸缩的方管,每级方管均设置有若干等间距的缺刻,每相邻两缺刻之间设置有通孔。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十字架包括一根较长的长杆和一根与长杆搭接的较短的短杆,各附着管在上下侧均设置有线孔,长杆和短杆也各自设置有两个线孔分别与其中两个同轴向的附着管绑成一体。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各附着管的内壁加工出螺纹形成凸起和凹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各螺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若干半圆槽位。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橡胶为天然橡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此附着水生生物的可重复利用培养装置利用凸起和凹槽减缓水流冲击,为自然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四个不同方向的附着管有利于水体从多个方向流过,进而快速实现生物聚集附着的目的;附着管的材料采用橡胶,需要取下生物时,可以将各附着管内外翻转,直接暴露出内壁,进而实现收集生物的目的;由于附着管内外翻转易于清洗,实现了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发明为一种附着水生生物的可重复利用培养装置,包括固定在水体承载物上的支架和若干安装在支架上并没入水面下的附着管1,各附着管1的内壁设置有用于附着生物的凸起和凹槽,附着管1的材料为橡胶。本实施例中,附着管1的内壁设置有螺纹4直接形成凹槽,使得附着管1的内壁加工方便。
此附着水生生物的可重复利用培养装置利用凸起和凹槽减缓水流冲击,为自然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附着管1设置四个,四个附着管1形成十字状水平分布,使得水体中不同方向的水均可流经附着管1,进而快速实现生物聚集附着的目的;附着管1的材料采用橡胶,需要取下生物时,可以将各附着管1内外翻转,直接暴露出内壁,进而实现收集生物的目的;清洗后继续将附着管1内外翻转拼接,置于水下。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四个附着管1在左右侧均设置有线孔,各附着管1的线孔内穿过连接绳使四个附着管1绑成一体。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支架包括固定四个附着管1的十字架和固定在水体承载物上的支撑杆2,十字架安装在各附着管1的外壁且十字架其中的一根杆插接固定在支撑杆2上。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支撑杆2包括若干级层叠嵌套且滑动伸缩的方管,每级方管均设置有若干等间距的缺刻3,每相邻两缺刻3之间设置有通孔7。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十字架包括一根较长的长杆5和一根与长杆5搭接的较短的短杆6,各附着管1在上下侧均设置有线孔,长杆5和短杆6也各自设置有两个对应的线孔分别与其中两个同轴向的附着管1绑成一体。长杆5与短杆6之间可焊接也可螺栓连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各螺纹4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若干半圆槽位,更有利于饵料生物的聚集,从而吸引其他生物的栖息于附着。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橡胶为天然橡胶,也可是其它易于附着管1内外翻转的材料。
本实施例中,附着管1直径不小于10cm,其长度与直径相当,螺纹4纹路的高度不大于附着管1直径的1/4,纹路宽度不小于纹路高度。附着管1在上下左右方向各穿直径1cm的小孔。
短杆6为不锈钢等坚硬、耐腐蚀材料制成,其长度为附着管1直径的2倍,宽度不小于3cm,距其首尾两端的1/8处各穿一个直径1cm的小孔。长杆5也为不锈钢等坚硬、耐腐蚀材料制成,其长度为圆筒直径的3倍,宽度不小于3cm,厚度不小于0.3cm,距离其两端1/12处各穿一直径1cm的小孔。
支撑杆2也为不锈钢等坚硬、耐腐蚀材料,支撑杆2为中空可伸缩长方体柱,即方管,横截面为边长不小于3cm的正方形,其每节长度为30cm,自然地,面积最大节位于底端。每节方管等间距5cm处切割出缺刻3,缺刻3的宽度略宽于长杆5的厚度,便于与长杆5嵌套。各缺刻3之间设置直径1cm的通孔7;各方管首尾两端的四个管壁上均设置有直径1cm的通孔7。上述通孔7和小孔用于将支撑杆2与水体承载物,即码头、船舶停靠用的浮台、堤坝、扶栏等等,固定使用,其中连接绳用于所有主体构件之间的连接。
连接绳的连接结构、方法显而易见,未在图中多余地示出。
使用时,各附着管1沉入水下5~10cm,供生物附着;经过一段时间,将支撑杆2与水体承载物分开,将整个培养装置捞起;解开附着管1,在现场或者带回实验室利用工具采集、分析生物。待收集完毕,清洗附着管1后重新组装,继续固定在水下,进行长期跟踪监测研究应用。
当然,本设计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上述各实施例不同特征的组合,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附着水生生物的可重复利用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水体承载物上的支架和四个安装在支架上并没入水面下的附着管(1),四个所述附着管(1)形成十字状水平分布,各所述附着管(1)的内壁设置有用于附着生物的凸起和凹槽,所述附着管(1)的材料为橡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着水生生物的可重复利用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附着管(1)在左右侧均设置有线孔,各所述附着管(1)的线孔内穿过连接绳使四个附着管(1)绑成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着水生生物的可重复利用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固定四个所述附着管(1)的十字架和固定在水体承载物上的支撑杆(2),所述十字架安装在各附着管(1)的外壁且所述十字架其中的一根杆插接固定在支撑杆(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附着水生生物的可重复利用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包括若干级层叠嵌套且滑动伸缩的方管,每级所述方管均设置有若干等间距的缺刻(3),每相邻两所述缺刻(3)之间设置有通孔(7)。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附着水生生物的可重复利用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架包括一根较长的长杆(5)和一根与长杆(5)搭接的较短的短杆(6),各所述附着管(1)在上下侧均设置有线孔,所述长杆(5)和短杆(6)也各自设置有两个线孔分别与其中两个同轴向的附着管(1)绑成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着水生生物的可重复利用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附着管(1)的内壁加工出螺纹(4)形成凸起和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附着水生生物的可重复利用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螺纹(4)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若干半圆槽位。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附着水生生物的可重复利用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为天然橡胶。
CN201710141776.9A 2017-03-10 2017-03-10 一种附着水生生物的可重复利用培养装置 Pending CN1069738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41776.9A CN106973830A (zh) 2017-03-10 2017-03-10 一种附着水生生物的可重复利用培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41776.9A CN106973830A (zh) 2017-03-10 2017-03-10 一种附着水生生物的可重复利用培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73830A true CN106973830A (zh) 2017-07-25

Family

ID=59339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41776.9A Pending CN106973830A (zh) 2017-03-10 2017-03-10 一种附着水生生物的可重复利用培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7383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61473A (zh) * 2018-09-27 2019-01-08 北京观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细菌纤维素的发酵培养装置及培养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86089Y (zh) * 2009-04-14 2010-01-20 徐林波 带有活动塑胶内胆的液体发酵罐
CN102210276A (zh) * 2011-06-10 2011-10-12 浙江海洋学院 生态修复型可起降人工藻礁
CN102766567A (zh) * 2012-07-23 2012-11-07 三峡大学 一种水上无动力微藻培养方法及浮岛系统
CN102884999A (zh) * 2012-10-19 2013-01-23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一种用于防止栉江珧幼虫漂浮粘连的培育装置及其培养的方法
CN203128543U (zh) * 2013-01-24 2013-08-1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一种自然水体中藻类生理生态学研究装置
CN104877892A (zh) * 2015-05-29 2015-09-02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管式光合生物反应器内梳形柔性转子
CN106399045A (zh) * 2015-07-31 2017-02-15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一种用于微藻采收的便携式低能耗气浮装置及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86089Y (zh) * 2009-04-14 2010-01-20 徐林波 带有活动塑胶内胆的液体发酵罐
CN102210276A (zh) * 2011-06-10 2011-10-12 浙江海洋学院 生态修复型可起降人工藻礁
CN102766567A (zh) * 2012-07-23 2012-11-07 三峡大学 一种水上无动力微藻培养方法及浮岛系统
CN102884999A (zh) * 2012-10-19 2013-01-23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一种用于防止栉江珧幼虫漂浮粘连的培育装置及其培养的方法
CN203128543U (zh) * 2013-01-24 2013-08-1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一种自然水体中藻类生理生态学研究装置
CN104877892A (zh) * 2015-05-29 2015-09-02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管式光合生物反应器内梳形柔性转子
CN106399045A (zh) * 2015-07-31 2017-02-15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一种用于微藻采收的便携式低能耗气浮装置及使用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志斐等: "生物浮床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概况", 《广东农业科学》 *
袁桃等: "管道式微藻光生物反应器设计", 《现代化工》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61473A (zh) * 2018-09-27 2019-01-08 北京观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细菌纤维素的发酵培养装置及培养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azeghi et al. Microplastic sampling techniques in freshwaters and sediments: a review
Mofijur et al. Source, distribution and emerging threat of micro-and nanoplastics to marine organism and human health: Socio-economic impact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Sousa et al. Non-indigenous invasive bivalves as ecosystem engineers
CN101624820B (zh) 一种治理湖泊水华的自动化除藻船
CN103461231B (zh) 一种加固式抗风浪牡蛎养殖方法
CN106900606A (zh) 抗风浪双网壁密闭型网箱
CN102630613A (zh) 一种组合式抗风浪流网箱及其作业方法
CN1800049A (zh) 仿生水草及其水质强化净化方法
CN203530947U (zh) 移动式河面清污器
Atugoda et al. Fate and behavior of microplastics in freshwater systems
JP2013240296A (ja) 魚介類及び海藻類の複合養殖装置と、その複合養殖方法
Wang et al. Longitudinal variation in fish prey utilization, trophic guilds, and indicator species along a large subtropical river, China
CN106973830A (zh) 一种附着水生生物的可重复利用培养装置
Nielsen et al. Clearance rate of Mytilus edulis (L.) as a function of current velocity and mussel aggregation
CN205250112U (zh) 一种新型扇贝和海参组合式养殖装置
CN206629748U (zh) 一种附着水生生物的可重复利用培养装置
Elko et al. Human and ecosystem health in coastal systems
Welden Microplastics: Emerging contaminants requiring multilevel management
CN204335561U (zh) 抗风浪生态沉降养殖装置
CN201103117Y (zh) 液面拖污网
Cox Distribution, abundance,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of microplastic pollution in surface waters of Lake Superior
CN204949134U (zh) 一种排污网箱
CN211036935U (zh) 一种线型油污回收装置
Marshall et al. Comparing fish-inspired Ram filters for collection of harmful algae
CN206895612U (zh) 一种稻草帘诱捕水中钉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