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62297A - 一种茶翅蝽沟卵蜂的人工繁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茶翅蝽沟卵蜂的人工繁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62297A
CN106962297A CN201710340470.6A CN201710340470A CN106962297A CN 106962297 A CN106962297 A CN 106962297A CN 201710340470 A CN201710340470 A CN 201710340470A CN 106962297 A CN106962297 A CN 1069622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ssolcus
halyomorphae
ovum
worm
breeding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404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62297B (zh
Inventor
张金平
詹海霞
张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epresentative Office British International Application Biological Sciences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Representative Office British International Application Biological Sciences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Representative Office British International Application Biological Sciences Center filed Critical Beijing Representative Office British International Application Biological Sciences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71034047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622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622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622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622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622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茶翅蝽沟卵蜂的人工繁育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如下的培养条件下培育接种有茶翅蝽沟卵蜂虫卵的蝽科虫卵及茶翅蝽沟卵蜂成虫:光照强度800~1000lx、光照时间13~15小时/天、培养温度24~26℃、相对湿度为60~80%。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易于推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优点,为茶翅蝽沟卵蜂的规模化繁育饲养奠定良好基础。

Description

一种茶翅蝽沟卵蜂的人工繁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茶翅蝽沟卵蜂的人工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全世界已知蝽科昆虫4100多种,蝽科昆虫大多数种类都是植食性的,是非常重要的农林害虫。一直以来对蝽科昆虫的防治都以化学防治为主,广谱化学杀虫剂的长期使用导致害虫防治的“3R”问题,即农药残留、害虫再猖獗和害虫抗药性的产生。而且随着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增加,生物防治已经成为了广大植保科技工作者的研究目标并在生产中进行了应用。
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寄主众多,危害严重,据统计科为害300多种植物。主要为害苹果、梨、桃、杏、山楂等果树,也可为害大豆、菜豆、甜菜等作物。此外,对榆树、梧桐、枸杞等树种亦可造成为害。茶翅蝽成虫和若虫均可为害,以其刺吸式口器刺入果实、植物枝条和嫩叶吸取汁液。成虫经常成对在同一果实上为害,而若虫则聚集为害。被为害的果实轻则会呈现部分凹陷斑,重则可造成果实畸形,不但直接影响水果品质和质量,还可造成落果。在长江以北对梨、桃的危害严重,危害率常达到50%~80%甚至更高。除了刺吸对植物造成直接为害外,被刺吸的部位很容易被病菌侵染,更重要的是在刺吸的同时可传播病毒。另外,茶翅蝽受到干扰时释放出的难闻气味及成群聚集在房屋墙壁和天花板上时的排泄物直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茶翅蝽沟卵蜂(Trissolcus halyomorphae Yang=Trissolcus japonicus)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缘腹细蜂科(Scelionidae)、沟卵蜂属,是茶翅蝽的优势天敌,该蜂是茶翅蝽卵的单性内寄生蜂。该蜂种群数量和产卵量大,发生普遍,对第二代茶翅蝽卵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田间的寄生率为54.5%,最高可达80%。产卵时雌蜂在叶片上利用触角试探前行靠近寄住,触到卵块后用触角敲打卵粒,经过一分钟左右的检查,产卵管即从腹末伸出,从卵粒的中下部刺入,产卵时间在2~3分钟。几头雌蜂可在同一粒卵上产卵,但一粒卵仅羽化一头蜂,雌蜂的怀卵量为40.6粒左右,极大的降低了下一代茶翅蝽种群数量,是控制茶翅蝽发生为害的理想天敌,因此投放茶翅蝽沟卵蜂对减少果树农药残留量,提高的水果安全性,保护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国内外对于该蜂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领域,因此导致该天敌在茶翅蝽生物防治中一直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因此,解决茶翅蝽沟卵蜂的人工大规模饲养,向茶翅蝽发生的省份和地区提供虫源,是实现茶翅蝽持续治理的有效而又关键的途径之一。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茶翅蝽沟卵蜂的人工繁育方法,所述方法安全可靠、科学合理,适合于茶翅蝽沟卵蜂的大规模养殖。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翅蝽沟卵蜂的人工繁育方法,包括:在如下的培养条件下培育接种有茶翅蝽沟卵蜂虫卵的蝽科虫卵及茶翅蝽沟卵蜂成虫:
光照强度800~1000lx、光照时间13~15小时/天、培养温度24~26℃、相对湿度为60~80%;
更优选的,光照强度900~950lx、光照时间14小时/天、培养温度24~26℃、相对湿度为65~75%。
茶翅蝽沟卵蜂对培养条件的要求较高,温湿度不仅会影响其孵化及羽化的数量,还会对雌雄比造成很大的影响。本发明确定的饲养条件,茶翅蝽沟卵蜂成活率高,且具有很高的雌雄比。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茶翅蝽沟卵蜂的人工繁育方法,茶翅蝽沟卵蜂幼虫羽化后至成虫期均以体积百分数为10~20%的蜂蜜水作为食物。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茶翅蝽沟卵蜂的人工繁育方法,所述茶翅蝽沟卵蜂成虫在养虫笼中进行交配、产卵。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茶翅蝽沟卵蜂的人工繁育方法,所述养虫笼中成虫的密度为50~100头/15.625立方分米;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茶翅蝽沟卵蜂的人工繁育方法,所述养虫笼为树脂玻璃箱式养虫笼;
更优选的,所述树脂玻璃箱式养虫笼的大小为25cm×25cm×25cm。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茶翅蝽沟卵蜂的人工繁育方法,所述养虫笼中茶翅蝽沟卵蜂的性别比例为雌:雄=(8~12):1;更优选为雌:雄=(9~11):1,或10:1。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茶翅蝽沟卵蜂的人工繁育方法,在雌蜂产卵时,放置蝽科虫卵用于接种蜂卵;每批次蜂分3~5次接种,每次接种时间为24~48小时。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茶翅蝽沟卵蜂的人工繁育方法,每次所用蝽科虫卵的数目为所述雌蜂数目的10~20倍。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茶翅蝽沟卵蜂的人工繁育方法,所述接种有茶翅蝽沟卵蜂虫卵的蝽科虫卵经5~7天培育后,移入11~15℃保存,保存时间≤50天,随后再培养得到茶翅蝽沟卵蜂成虫;
更优选的,保存时间≤20天。
在我国的一些省份,以及欧美等新入侵地由于缺乏有效的自然天敌,茶翅蝽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因此,常常需要将原产地天敌运输到特定地区。本发明提供的繁育方法,可在蝽科虫卵被接种5~7天后进行低温保存,保存时间可达50天左右,且复苏后茶翅蝽沟卵蜂存活率也能保持在很高的水平,可有效解决茶翅蝽沟卵蜂长途运输死亡率高的问题。。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茶翅蝽沟卵蜂的人工繁育方法,所述接种有茶翅蝽沟卵蜂虫卵由野外采集得到。
茶翅蝽沟卵蜂在开始饲养的前两几年内,能够较好地表现出繁殖力强、羽化率高、抗病性强等优良特性,但后来这些性状可能会出现逐渐减弱的情况,或是后代不能准确地表达亲本所具有的优良性状或性状表现不稳定。此时就需要对亲本茶翅蝽沟卵蜂进行复壮,复壮的方法通常是引入野生的茶翅蝽沟卵蜂。
优选的,如上所述的茶翅蝽沟卵蜂的人工繁育方法,所述蝽科虫卵包括茶翅蝽、麻皮蝽Erthesina fullo(Thunberg)、菜蝽Eurydema dominulus(Scopoli)、斑须蝽Dolycorisbaccarum(Linnaeus)或珀蝽Plautia fimbriata(Fabricius)的虫卵。
上述蝽类昆虫的卵都在茶翅蝽沟卵蜂的寄主范围内,其中以茶翅蝽卵的寄生率最高,因此最优选为茶翅蝽的虫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易于推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优点,为茶翅蝽沟卵蜂的规模化繁育饲养奠定良好基础。
本方法繁育得到的茶翅蝽沟卵羽化率高,蜂雌雄比也很高,所得被寄生的蝽科虫卵还可以长期保存,利于远途运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茶翅蝽沟卵蜂的人工繁育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1、寄生卵的培养:
在气候箱培育被茶翅蝽沟卵蜂寄生的新鲜蝽科害虫卵;气候箱温度为25℃,光照周期为14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相对湿度60~80%。待茶翅蝽沟卵蜂羽化后用脱脂棉蘸10~20%的蜂蜜水喂养。将获得的成虫释放进行害虫防治或进一步经步骤S12扩繁。
培育得到羽化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卵块编号 卵粒数 出蜂总数 出蜂率 雌蜂数目 雌蜂比率 发育历期
1 26 26 100.0 25 96.2 10
2 28 28 100.0 25 89.3 10
3 28 28 100.0 25 89.3 10
4 28 28 100.0 27 96.4 11
5 27 26 96.3 24 92.3 11
6 28 28 100.0 27 96.4 10
7 24 23 95.8 21 91.3 13
8 20 20 100.0 16 80.0 12
9 22 20 90.9 17 85.0 13
10 30 29 96.7 26 89.7 13
11 25 14 56.0 12 85.7 14
12 26 26 100.0 24 92.3 13
13 22 22 100.0 21 95.5 13
14 27 27 100.0 25 92.6 12
15 27 27 100.0 25 92.6 12
平均数 26 25 95.7 23 91.0 11.8
S12、扩繁茶翅蝽沟卵蜂种蜂:
将茶翅蝽沟卵蜂成虫50~100头转移到25cm×25cm×25cm的树脂玻璃箱式养虫笼中,成虫的性别比例为10F:1M。每日提供10~20%的蜂蜜水作为食物,并提供茶翅蝽新鲜卵块供茶翅蝽沟卵蜂产卵繁殖,以此建立种蜂。
将养蜂笼摆放到养虫室的寄生蜂繁殖养虫架上,每个架子分4层,每层底部垫一层质地较厚的透明玻璃,玻璃下安装2盏规格为36W的日光灯,光源向下(约900lx);每个养虫架上各层日光灯分别安装一个手动开关;调节养虫室温度为25℃,光照周期为14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相对湿度为60~80%。
S13、产卵寄生:
每批次蜂分3~5次接种,每次接种时间为24~48小时。每次所用蝽科虫卵与雌蜂比例为1:10~20,接种期间在养蜂笼中摆放含有10~20%的蜂蜜水脱脂棉棉球。
将获得的寄生卵返回步骤S11进行培养。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茶翅蝽沟卵蜂的人工繁育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21、复壮茶翅蝽沟卵蜂蜂种:
将从果园采集的被茶翅蝽沟卵蜂寄生的新鲜蝽科害虫卵,置于培养皿中带回养虫室;养虫室温度为25℃,光照周期为14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相对湿度60~80%。待茶翅蝽沟卵蜂羽化后用脱脂棉蘸10~20%的蜂蜜水喂养。
野生虫源的羽化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S22、扩繁茶翅蝽沟卵蜂种蜂:
将茶翅蝽沟卵蜂成虫50~100头转移到25cm×25cm×25cm的树脂玻璃箱式养虫笼中,成虫的性别比例为10F:1M。每日提供10~20%的蜂蜜水作为食物,并提供茶翅蝽新鲜卵块供茶翅蝽沟卵蜂产卵繁殖,以此建立种蜂。
将养蜂笼摆放到养虫室的寄生蜂繁殖养虫架上,每个架子分4层,每层底部垫一层质地较厚的透明玻璃,玻璃下安装2盏规格为36W的日光灯,光源向下(约900lx);每个养虫架上各层日光灯分别安装一个手动开关;调节养虫室温度为25℃,光照周期为14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相对湿度为60~80%。
S23、产卵寄生:
每批次蜂分3~5次接种,每次接种时间为24~48小时。每次所用蝽科虫卵与雌蜂比例为1:10~20,接种期间在养蜂笼中摆放含有10~20%的蜂蜜水脱脂棉棉球。
S24、培养发育:取出接种后的茶翅蝽卵放入气候箱内继续培养,调节气候箱温度为25℃,光照周期为14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相对湿度为60~80%。羽化后得到的成虫运输、释放或经S22继续扩繁。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茶翅蝽沟卵蜂的人工繁育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31、寄生卵的培养:
在气候箱培育被茶翅蝽沟卵蜂寄生的新鲜蝽科害虫卵;气候箱温度为25℃,光照周期为14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相对湿度60~80%。待茶翅蝽沟卵蜂羽化后用脱脂棉蘸10~20%的蜂蜜水喂养。将获得的成虫释放进行害虫防治或进一步经步骤S32扩繁。
S32、扩繁茶翅蝽沟卵蜂种蜂:
将茶翅蝽沟卵蜂成虫50~100头转移到25cm×25cm×25cm的树脂玻璃箱式养虫笼中,成虫的性别比例为10F:1M。每日提供10~20%的蜂蜜水作为食物,并提供茶翅蝽新鲜卵块供茶翅蝽沟卵蜂产卵繁殖,以此建立种蜂。
将养蜂笼摆放到养虫室的寄生蜂繁殖养虫架上,每个架子分4层,每层底部垫一层质地较厚的透明玻璃,玻璃下安装2盏规格为36W的日光灯,光源向下(约900lx);每个养虫架上各层日光灯分别安装一个手动开关;调节养虫室温度为25℃,光照周期为14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相对湿度为60~80%。
S33、产卵寄生:
每批次蜂分3~5次接种,每次接种时间为24~48小时。每次所用蝽科虫卵与雌蜂比例为1:10~20,接种期间在养蜂笼中摆放含有10~20%的蜂蜜水脱脂棉棉球。
S34、低温冷藏:
产卵及发育后5~7天,将寄主卵移入11~15℃的低温库积累保存,可保存20~50天。期间可根据放蜂日期调整孵化时间或者运输到需要释放的地区。
S35、加温发育:
根据放蜂日期,将卵继续在温度为25℃,光照周期为14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相对湿度为60-80%条件下发育后释放。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

Claims (10)

1.一种茶翅蝽沟卵蜂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如下的培养条件下培育接种有茶翅蝽沟卵蜂虫卵的蝽科虫卵及茶翅蝽沟卵蜂成虫:
光照强度800~1000lx、光照时间13~15小时/天、培养温度24~26℃、相对湿度为60~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翅蝽沟卵蜂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茶翅蝽沟卵蜂幼虫羽化后以体积百分数为10~20%的蜂蜜水作为食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翅蝽沟卵蜂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翅蝽沟卵蜂成虫在养虫笼中进行交配、产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茶翅蝽沟卵蜂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虫笼中成虫的密度为50~100头/15.625立方分米;
优选的,所述养虫笼为树脂玻璃箱式养虫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茶翅蝽沟卵蜂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虫笼中茶翅蝽沟卵蜂的性别比例为雌:雄=(8~1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翅蝽沟卵蜂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雌蜂产卵时,放置蝽科虫卵用于接种蜂卵;每批次蜂分3~5次接种,每次接种时间为24~48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茶翅蝽沟卵蜂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次所用蝽科虫卵的数目为所述雌蜂数目的10~20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翅蝽沟卵蜂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种有茶翅蝽沟卵蜂虫卵的蝽科虫卵经5~7天培育后,移入11~15℃保存,保存时间≤50天,随后再培养得到茶翅蝽沟卵蜂成虫。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翅蝽沟卵蜂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种有茶翅蝽沟卵蜂虫卵由野外采集得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翅蝽沟卵蜂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蝽科虫卵包括茶翅蝽、麻皮蝽、菜蝽、斑须蝽或珀蝽的虫卵。
CN201710340470.6A 2017-05-15 2017-05-15 一种茶翅蝽沟卵蜂的人工繁育方法 Active CN1069622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40470.6A CN106962297B (zh) 2017-05-15 2017-05-15 一种茶翅蝽沟卵蜂的人工繁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40470.6A CN106962297B (zh) 2017-05-15 2017-05-15 一种茶翅蝽沟卵蜂的人工繁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62297A true CN106962297A (zh) 2017-07-21
CN106962297B CN106962297B (zh) 2020-07-31

Family

ID=59331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40470.6A Active CN106962297B (zh) 2017-05-15 2017-05-15 一种茶翅蝽沟卵蜂的人工繁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62297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5002A (zh) * 2011-04-13 2011-07-20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盲椿象寄生蜂的人工饲养方法
CN106035245A (zh) * 2016-06-29 2016-10-26 安徽师范大学 利用玉米饲养茶翅蝽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5002A (zh) * 2011-04-13 2011-07-20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盲椿象寄生蜂的人工饲养方法
CN106035245A (zh) * 2016-06-29 2016-10-26 安徽师范大学 利用玉米饲养茶翅蝽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驭麟等: "茶翅蝽沟卵蜂和黄足沟卵蜂对茶翅蝽的寄生潜能研究", 《环境昆虫学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62297B (zh) 2020-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28853B (zh) 松褐天牛人工饲养和传代方法
CN105284747A (zh) 一种朱红毛斑蛾的室内饲养方法及装置
CN103109781B (zh) 一种台湾甲腹茧蜂人工繁育方法
CN101785445A (zh) 肿腿蜂的繁育方法
CN1954669A (zh) 茶尺蠖的人工饲养和传代方法及其幼虫人工饲料
CN102870742A (zh) 一种海氏桨角蚜小蜂的人工大规模饲养方法
CN106900656A (zh) 一种烟盲蝽工厂化生产方法
CN111903618A (zh) 一种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的人工培育方法
CN107581159A (zh) 一种花布灯蛾天敌悬茧蜂的人工繁殖方法
CN106489846A (zh) 小菜蛾人工繁殖生产方法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CN106172248B (zh) 一种日本食蚧蚜小蜂的扩繁方法
CN107980729A (zh) 一种室内繁育粉蚧及班氏跳小蜂的方法
CN105028333A (zh) 一种人工室内大量饲养果梢斑螟的方法
CN112753658B (zh) 利用樟蚕卵室内繁殖松毛虫赤眼蜂的方法
CN102499189B (zh) 茶尺蠖室内鲜叶继代饲养方法
CN106259208A (zh) 一种烟草植株多次繁育烟蚜茧蜂的方法
CN101361474B (zh) 一种家蚕实用品种转基因用蚕卵的制备方法
CN104041462A (zh) 一种调控斯氏侧沟茧蜂滞育的方法
CN104604809A (zh) 利用丽蚜小蜂防治烟草烟粉虱的一种生物防治方法
WO2015003546A1 (zh) 一种人工繁育虫草寄主昆虫的种性复壮培养方法
Mason Biology of the papaya fruit fly, Toxotrypana curvicauda, in Florida
CN106386710A (zh) 板栗象甲为中间寄主扩繁复壮管氏肿腿蜂的方法及其用途
CN106962297A (zh) 一种茶翅蝽沟卵蜂的人工繁育方法
KR100286387B1 (ko) 칠성풀잠자리붙이 성충용 사료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칠성풀잠자리붙이를 사육하는 방법
CN107182943A (zh) 一种室内大量饲养迟眼蕈蚊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