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53372A - 运用云端架构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电池能源分配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运用云端架构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电池能源分配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53372A
CN106953372A CN201610009722.2A CN201610009722A CN106953372A CN 106953372 A CN106953372 A CN 106953372A CN 201610009722 A CN201610009722 A CN 201610009722A CN 106953372 A CN106953372 A CN 1069533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battery
battery power
backstage
power distrib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097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思正
郑明德
马斌严
徐睿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rad Di Lvneng Ltd Co
Original Assignee
Farad Di Lvneng Lt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rad Di Lvneng Ltd Co filed Critical Farad Di Lvneng Ltd Co
Priority to CN20161000972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53372A/zh
Priority to PCT/CN2016/111229 priority patent/WO2017118286A1/zh
Publication of CN106953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533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80Exchanging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e.g. removable batterie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8Monitoring; Safet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运用云端架构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电池能源分配管理系统,包含至少一个装设有一个以上的可携式二次锂离子电池组的电动机车、至少一个电池能源分配站、至少一个内部安装有一应用模组的手持装置及一云端后台管理平台,该云端后台管理平台包含至少一个前端应用伺服模组、至少一个后台客服模组、至少一个后台帐务模组、至少一个后台电池管理模组、至少一个后台电池能源分配站管理模组及至少一个后台电动机车管理模组,本发明能够以物联网、该云端后台管理平台提供电池充电与交换分配管理服务,能满足物联网未来快速终端装置成长所衍生的服务流与高效能需求,并能适时按客户需求导入相关加值应用服务以维持产业竞争能力。

Description

运用云端架构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电池能源分配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运用云端架构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电池能源分配管理系统,特别是一种以物联网的概念、提供电池充电与交换分配管理服务的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早期的电动机车采用铅酸电池为主,车辆有很大的空间皆被电池占据,也间接导致车体过重及续航力不足等问题,而使用者充电时必须将整台车透过充电器连结至市电。但都会区居民大多住在公寓及大楼,要将整台车牵回居住或办公空间充电有一定的困难度。纵使政府政策推广架设充电站点,但主要因为充电时间可能会花费数小时之久。要求使用者将车辆牵至充电站充电并不能被广泛接受;
为解决充电的问题,有厂商开始发展出另外两种的充电模式,分别为「分离式电池」及「电池交换」,「分离式电池」的推出主要是因为锂电池开始成为主流,体积跟重量减少,因此可将电池与车辆以模组化的方式分离,让消费者可将电池带至居住或办公空间充电,而「电池交换」则是当电池没电时,使用者可将没电的电池与服务厂商交换一颗有电的电池。
但目前这一类「电池交换」的机制会出现一个问题是当电池交换站建置未达一定经济规模前,其系统运作瓶颈难以显见、且未来加值应用服务扩充能力有限,且更有一大问题是,没有建立以云端为基础的物联网平台,因此无法应付客户快速成长下所产生的变动与需求。
因此,若能够设计出一运用云端技术架构以实现电动机车电池充电与分配管理服务的电池能源分配管理系统,将电动机车、可携式二次锂离子电池组、电池能源分配站及车主手机安装的应用模组视为电动机车物联网组成单元,并以云端技术架构的云端后台管理平台对电动机车物联网提供电池充电与交换分配管理服务,如此将能满足物联网未来快速终端装置成长所衍生的服务流与高效能需求,并能适时按客户需求导入相关加值应用服务以维持产业竞争能力,因此本发明应为一最佳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个一种运用云端技术架构以实现电动机车电池充电与分配管理服务的电池能源分配管理系统,其将电动机车、可携式二次锂离子电池组、电池能源分配站及车主手机安装的应用模组视为电动机车物联网组成单元,并以云端技术架构的云端后台管理平台对电动机车物联网提供电池充电与交换分配管理服务。
本发明还能够满足物联网未来快速终端装置成长所衍生的服务流与高效能需求,并能适时按客户需求导入相关加值应用服务以维持产业竞争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用云端架构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电池能源分配管理系统,包含:至少一个电动机车,至少装设有一个以上的可携式二次锂离子电池组及一车载无线通讯介面,该可携式二次锂离子电池组用以提供车用电力需求,而该可携式二次锂离子电池组具备一蓝牙无线通讯介面与一控制器区域网路通讯介面,另外该电动机车更能够透过该车载无线通讯介面将该电动机车的车体内部相关数据资料传输出去;至少一个电池能源分配站,用以提供该可携式二次锂离子电池组进行充电与交换服务,而该电池能源分配站具有一无线通讯介面;至少一个手持装置,内部安装有一应用模组,与该电动机车的车载无线通讯介面进行连线,并能够接收关于该电池能源分配站的位置相关资讯;一云端后台管理平台,与该电动机车的车载无线通讯介面、该电池能源分配站及该手持装置的应用模组进行连线,而该云端后台管理平台包含至少一个前端应用伺服模组,用以接收该电池能源分配站、该手持装置的应用模组或该电动机车所上传的服务请求,并会先针对服务请求者进行身份验证程序,以确认合法使用者,而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能够于完成身份验证程序后,将通过验证程序的服务流依据相关工作属性进行分派作业;至少一个后台客服模组,与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连线,于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完成身份验证程序后,该后台客服系统用以负责受理由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所分配的客服相关任务,并提供会员管理、会员交易及各项线上售后服务的后台资料库更新处理作业;至少一个后台帐务模组,与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连线,于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完成身份验证程序后,该后台帐务模组用以负责受理由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所分配的帐务相关任务,并提供各项帐务资料库处理更新作业;至少一个后台电池管理模组,与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连线,于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完成身份验证程序后,该后台电池管理模组用以负责受理由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所分配的电池相关任务,并纪录所有充电电池与交换电池的状态及交易、预约等纪录;至少一个后台电池能源分配站管理模组,与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连线,于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完成身份验证程序后,该后台电池能源分配站管理模组用以负责受理由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所分配的交换站相关任务,并纪录所有电池能源分配站的状态及交易、预约等纪录;以及至少一个后台电动机车管理模组,与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连线,于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完成身份验证程序后,该后台电动机车管理模组用以负责受理由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所分配的电动机车相关任务,并纪录所有电动机车的状态及交易、预约等纪录。
更具体的说,所述电池能源分配站更包含至少一个充电站或/及至少一个电池交换站,而该电池能源分配站能够进行进出站的二次锂离子电池组的效能检查、充电站状态管理或电池交换站安控机制。
更具体的说,所述电池能源分配站能够透过网路连线对该云端后台管理平台提供电池充电与交换资讯更新及电池充电与交换站系统维护。
更具体的说,所述电池能源分配站能够为固定式或移动式。
更具体的说,所述可携式二次锂离子电池组位于该电池能源分配站时,该电池能源分配站的其电池内部参数能够透过该电池能源分配站的无线通讯介面上传至该云端后台管理平台。
更具体的说,所述手持装置的应用模组能够提供对用户进行安全认证机制的操作介面及未来能源分配管理相关加值应用服务扩充的功能(发展异业结盟导入适地性加值服务)。
更具体的说,所述云端后台管理平台具备一系统日志核对机制,用以防范可能遭受的DoD攻击。
更具体的说,所述云端后台管理平台更包含至少一个负载平衡模组,用以监控该云端后台管理平台内部各模组的服务流负荷状态,并能够自动或手动分割与扩展该云端后台管理平台内部各模组所使用的虚拟机或伺服器配置数量。
更具体的说,所述电动机车、电池能源分配站、手持装置的应用模组能够以无线网路或有线网路与该云端后台管理平台进行连线,以达资料交换或同步的目的。
更具体的说,所述电动机车、电池能源分配站、手持装置的应用模组之间能够以蓝牙无线网路进行连线,以达资料交换或同步的目的。
通过上述结构,本发明能实现如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为一运用云端技术架构以实现电动机车电池充电与分配管理服务的电池能源分配管理系统,将电动机车、可携式二次锂离子电池组、电池能源分配站及车主手机安装的应用模组视为电动机车物联网组成单元,并以云端技术架构的云端后台管理平台对电动机车物联网提供电池充电与交换分配管理服务。
(2)本发明能够满足物联网未来快速终端装置成长所衍生的服务流与高效能需求,并能适时按客户需求导入相关加值应用服务以维持产业竞争能力。
(3)本发明能够透过负载平衡装置监控机制将能自动或手动分割与扩展相关虚拟机或伺服器配置数量以因应服务流负荷快速成长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运用云端架构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电池能源分配管理系统的整体架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运用云端架构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电池能源分配管理系统的可携式二次锂离子电池组的架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运用云端架构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电池能源分配管理系统的云端后台管理平台的架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运用云端架构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电池能源分配管理系统的负载平衡实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于本发明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请参阅图1-4,为本发明运用云端架构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电池能源分配管理系统的整体架构示意图、可携式二次锂离子电池组的架构示意图及云端后台管理平台的架构示意图,由图中可知,该运用云端架构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电池能源分配管理系统包含至少一个电动机车1、至少一个能够装设或分离于该电动机车1的可携式二次锂离子电池组11、至少一个电池能源分配站2、至少一个手持装置3及一云端后台管理平台4,其中该电动机车1内具有一车载无线通讯介面12,而该可携式二次锂离子电池组11当设置于该电动机车1上时,该可携式二次锂离子电池组11能够提供车用电力需求,另外该可携式二次锂离子电池组11内具备一蓝牙无线通讯介面111与一控制器区域网路通讯介面112(CAN BUS通讯介面),因此该可携式二次锂离子电池模组11处于电动机车车体内时,其电池内部参数可透过电动机车1的车载无线通讯介面12或藉由车主手持装置3的应用模组(APP软体)适时上传该云端后台管理平台4,而该车载无线通讯介面12或车主手持装置3的应用模组(APP软体)除了上传电池内部参数之外,更能够将该电动机车1的车体内部相关数据资料上传至该云端后台管理平台4
其中该电池内部参数,也就是该可携式二次锂离子电池组监控数据,于本实施例中能够为出厂记录、报废纪录、装入车体记录、装入交换站记录、出售记录、RMA维修纪录、退货记录、超过30天未被交换记录等)。
而该车体内部相关数据资料,于本实施例中能够为已售出交车纪录、电池更换纪录、关键零组件(车架、马达、齿轮箱、电池组)更换纪录、韧体更新纪录、RMA维修纪录、延伸保固纪录、退车记录、报废纪录、行车纪录等)。
而该电池能源分配站2用以提供该可携式二次锂离子电池组11进行充电与交换服务,而该电池能源分配站2除了具有一无线通讯介面21之外,该电池能源分配站2内更能够设置至少一个充电站22或/及至少一个电池交换站23,而该电池能源分配站2能够进行进出站的二次锂离子电池组的效能检查、充电站状态管理或电池交换站安控机制。因此,当可携式二次锂离子电池组11处于固定式或移动式电池能源分配站2体内时,其电池内部参数可透过该电池能源分配站2的无线通讯介面21适时上传云端后台管理平台4;另外该电池能源分配站2能够为固定式或移动式。
而该电池能源分配站2更能够透过网路连线对该云端后台管理平台4提供电池充电与交换资讯更新及电池充电与交换站系统维护,而供电池充电与交换资讯更新及电池充电与交换站系统维护于本实施例中能够为维护类任务(包括:系统重置记录、作业系统更新记录、资料库备份/上传/同步记录、装入电池记录更新、移出电池记录更新、更换电池记录更新、控制模组更换记录更新、充电模组更换记录更新、交换站增设记录、交换站撤除记录、异动通知配置记录、电池充电异常记录)及用户类任务(包括:预约电池交换记录、用户点数交易查询、现场用电池注册、非预约电池交换记录、现场退换电池、一键客诉、查询电动机车状态、查询交易状态纪录、会员资料异动、预约/取消电池交换、列印交易收据/纪录、显示错误警讯及引导FAQ)。
而该电池能源分配站2能够为Kiosk一类的多媒体导览机台,而该电池能源分配站2能够透过网路连线对该云端后台管理平台4提供电池充电与交换资讯更新及电池充电与交换站系统维护。
而该手持装置3为电动机车1的用户端所使用,该手持装置3内部安装有一应用模组31,该应用模组31与该电动机车1的车载无线通讯介面12进行连线,并能够接收该电池能源分配站2所推播的位置相关资讯,而该手持装置3的应用模组31用以负责提供用户端人机介面,并适时与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41、电动机车1及电池能源分配站2连结沟通,以作为用户、云端后台管理平台4及物联网终端装置(电动机车1、可携式二次锂离子电池组11、电池能源分配站2及车主手持装置3的应用模组31)的沟通介面;
另外,该应用模组31更能够提供云端后台管理平台4对用户进行安全认证机制的操作介面、提供电动机车会员适地性(Location based)电池充电与交换站电池资讯更新推播、未来能源分配管理相关加值应用服务扩充等。
其中该云端后台管理平台4与该电动机车1的车载无线通讯介面12、该电池能源分配站2的无线通讯介面21及该手持装置3的应用模组31进行连线,而该云端后台管理平台4包含至少一个前端应用伺服模组41(AP Server)、至少一个后台客服模组42(Customer Service System,CSS)、至少一个后台帐务模组43(BillingSupport System,BSS)、至少一个后台电池管理模组44(Battery ManagementSystem,BMS)、至少一个后台电池能源分配站管理模组45(Kiosk ManagementSystem,KMS)、至少一个后台电动机车管理模组46(Vehicle Management System,VMS)及一负载平衡模组47;
其中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41用以接收该电池能源分配站2、该手持装置3的应用模组31或该电动机车1所上传的服务请求,并会先针对服务请求者进行身份验证程序,以确认合法使用者,而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41能够于完成身份验证程序后,将通过验证程序的服务流依据相关工作属性进行分派作业,以延续后台资料库更新处理作业,另外,基于资讯安全考量,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41与各后台模组之间,需具备系统日志核对机制以防范可能遭受的DoD攻击。
其中该后台客服模组42于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完成身份验证程序后,该后台客服系统42用以负责受理由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41所分配的客服相关任务,并提供会员管理、会员交易及各项线上售后服务的后台资料库更新处理作业,另外,基于资讯安全考量,该后台客服系统42需具备系统日志核对机制以防范可能遭受的DoD攻击;而该后台客服系统42受理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41任务时,亦需能对其他资料库相关后台模组,包括:BSS、BMS、KMS、VMS发动资料库更新处理。
其中该后台帐务模组43于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41完成身份验证程序后,该后台帐务模组43用以负责受理由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41所分配的帐务相关任务,并提供各项帐务资料库处理作业,另外,基于资讯安全考量,该后台帐务模组43需具备系统日志核对机制以防范可能遭受的DoD攻击;而该后台帐务模组43受理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41任务时,亦需能对其他资料库相关后台模组,包括:CSS、BMS、KMS、VMS发动资料库更新处理。
其中该后台电池管理模组44于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41完成身份验证程序后,该后台电池管理模组44用以负责受理由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41所分配的电池相关任务,并纪录所有充电电池与交换电池的状态及交易、预约等纪录,另外,基于资讯安全靠量,该后台电池管理模组44需具备系统日志核对机制以防范可能遭受的DoD攻击;而该后台电池管理模组44受理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41任务时,亦需能对其他资料库相关后台模组,包括:CSS、BSS、KMS、VMS发动资料库更新处理。
而所分配的电池相关任务,于本实施例中能够为出厂记录更新、报废纪录更新、装入车体记录更新、装入交换站记录更新、出售记录更新、RMA维修纪录更新、退货记录更新、超过30天未被交换记录更新等。
其中该后台电池能源分配站管理模组45于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41完成身份验证程序后,该后台电池能源分配站管理模组45用以负责受理由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所分配的交换站相关任务,并纪录所有电池能源分配站的状态及交易、预约等纪录,另外,基于资讯安全考量,该后台电池能源分配站管理模组45需具备系统日志核对机制以防范可能遭受的DoD攻击;而该后台电池能源分配站管理模组45受理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41任务时,亦需能对其他资料库相关后台模组,包括:CSS、BSS、BMS、VMS发动资料库更新处理。
而所分配的交换站相关任务,于本实施例中能够为维护类任务(包括:系统重置记录、作业系统更新记录、资料库备份/上传/同步记录、装入电池记录更新、移出电池记录更新、更换电池记录更新、控制模组更换记录更新、充电模组更换记录更新、交换站增设记录、交换站撤除记录、异动通知配置记录、电池充电异常记录)及用户类任务(包括:预约电池交换记录、用户点数交易查询、现场用电池注册、非预约电池交换记录、现场退换电池、一键客诉、查询电动机车状态、查询交易状态纪录、会员资料异动、预约/取消电池交换、列印交易收据/纪录、显示错误警讯及引导FAQ)等等。
其中该后台电动机车管理模组46于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41完成身份验证程序后,该后台电动机车管理模组46用以负责受理由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41所分配的电动机车相关任务,并纪录所有电动机车1的状态及交易、预约等纪录,另外,基于资讯安全考量,该后台电动机车管理模组46需具备系统日志核对机制以防范可能遭受的DoD攻击;而该后台电动机车管理模组46受理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41任务时,亦需能对其他资料库相关后台模组,包括:CSS、BSS、BMS、KMS发动资料库更新处理。
而所分配的电动机车相关任务,于本实施例中能够为已售出交车纪录更新、电池更换纪录更新、关键零组件(车架、马达、齿轮箱、电池组)更换纪录更新、韧体更新纪录更新、RMA维修纪录更新、延伸保固纪录更新、退车记录更新、报废纪录更新、行车纪录更新等)。
其中该负载平衡模组47则是用以监控该云端后台管理平台4内部各模组的服务流负荷状态,并能够自动或手动分割与扩展该云端后台管理平台4内部各模组所使用的虚拟机或伺服器配置数量,因此本发明能够运用虚拟主机(VirtualMachine)架构及负载平衡(Load Balance)技术以实现云端后台管理系统的动态扩展弹性(本实施例中的虚拟主机是指AP Server、CSS、BSS、BMS、KMS、VMS)。
举例说明:当云端后台管理平台4运作初期,相关物联网终端服务流处于低负荷状态。此时,该云端后台管理平台4的虚拟主机可以共用单一伺服器设备,并透过负载平衡模组47监控各后台管理系统虚拟主机(前端应用伺服模组41、后台客服模组42、后台帐务模组43、后台电池管理模组44、后台电池能源分配站管理模组45、后台电动机车管理模组46)的服务流负荷状态;而未来随着各虚拟主机服务流日益成长,如第4图所示,透过负载平衡模组47的监控机制将能自动或手动分割与扩展相关虚拟机或伺服器配置数量以因应服务流负荷快速成长需求。
而该云端后台管理平台4及物联网终端装置各成员(电动机车1、可携式二次锂离子电池组11、电池能源分配站2及车主手持装置3的应用模组31)皆可依据服务流需求作为Server端或Client端配置,以发挥本系统最大可适应性特点,并满足相关服务流的发动可源自云端后台管理系统成员或物联网终端装置各成员。
而该云端后台管理平台4及物联网终端装置各成员(电动机车1、可携式二次锂离子电池组11、电池能源分配站2及车主手持装置3的应用模组31)可藉由无线或有线网路(无线网路包含3G/4G/LTE行动通讯网路、有线网路包含固网运营商所提供的数据专线电路服务),进行系统连线以达资料交换或同步的目的。同时,物联网终端装置间可藉蓝牙无线网路进行连线以达资料交换或同步的目的。
而该物联网终端装置除了上述提供之外,亦能够使用可连上网路的电子装置(例如平板电脑、笔记型电脑等等),而用户端则能够使用该电子装置的浏览器(Browser)与该电动机车1、电池能源分配站2及云端后台管理平台4进行连线,以对该云端后台管理平台4提出服务请求。
本发明所提供的运用云端架构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电池能源分配管理系统,与其他习用技术相互比较时,其优点如下:
(1)本发明为一运用云端技术架构以实现电动机车电池充电与分配管理服务的电池能源分配管理系统,将电动机车、可携式二次锂离子电池组、电池能源分配站及车主手机安装的应用模组视为电动机车物联网组成单元,并以云端技术架构的云端后台管理平台对电动机车物联网提供电池充电与交换分配管理服务。
(2)本发明能够满足物联网未来快速终端装置成长所衍生的服务流与高效能需求,并能适时按客户需求导入相关加值应用服务以维持产业竞争能力。
(3)本发明能够透过负载平衡装置监控机制将能自动或手动分割与扩展相关虚拟机或伺服器配置数量以因应服务流负荷快速成长需求。
本发明已透过上述的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一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了解本发明前述的技术特征及实施例,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运用云端架构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电池能源分配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至少一个电动机车,至少装设有一个以上的可携式二次锂离子电池组及一车载无线通讯介面,该可携式二次锂离子电池组用以提供车用电力需求,而该可携式二次锂离子电池组具备一蓝牙无线通讯介面与一控制器区域网路通讯介面,另外该电动机车更能够透过该车载无线通讯介面将该电动机车的车体内部相关数据资料及可携式二次锂离子电池组监控数据传输出去;
至少一个电池能源分配站,用以提供可携式二次锂离子电池组进行充电与交换服务,而该电池能源分配站具有一无线通讯介面;
至少一个手持装置,内部安装有一应用模组,与该电动机车的车载无线通讯介面进行连线,并能够接收关于该电池能源分配站的位置相关资讯;
一云端后台管理平台,与该电动机车的车载无线通讯介面、该电池能源分配站及该手持装置的应用模组进行连线,而该云端后台管理平台包含:
至少一个前端应用伺服模组,用以接收该电池能源分配站、该手持装置的应用模组或该电动机车所上传的服务请求,并会先针对服务请求者进行身份验证程序,以确认合法使用者,而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能够于完成身份验证程序后,将通过验证程序的服务流依据相关工作属性进行分派作业;
至少一个后台客服模组,与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连线,于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完成身份验证程序后,该后台客服系统用以负责受理由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所分配的客服相关任务,并提供会员管理、会员交易及各项线上售后服务的后台资料库更新处理作业;
至少一个后台帐务模组,与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连线,于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完成身份验证程序后,该后台帐务模组用以负责受理由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所分配的帐务相关任务,并提供各项帐务资料库处理更新作业;
至少一个后台电池管理模组,与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连线,于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完成身份验证程序后,该后台电池管理模组用以负责受理由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所分配的电池相关任务,并纪录所有充电电池与交换电池的状态及交易、预约纪录;
至少一个后台电池能源分配站管理模组,与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连线,于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完成身份验证程序后,该后台电池能源分配站管理模组用以负责受理由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所分配的交换站相关任务,并纪录所有电池能源分配站的状态及交易、预约纪录;以及
至少一个后台电动机车管理模组,与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连线,于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完成身份验证程序后,该后台电动机车管理模组用以负责受理由该前端应用伺服模组所分配的电动机车相关任务,并纪录所有电动机车的状态及交易、预约纪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云端架构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电池能源分配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电池能源分配站更包含至少一个充电站或/及至少一个电池交换站,而该电池能源分配站能够进行进出站的二次锂离子电池组的效能检查、充电站状态管理或电池交换站安控机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云端架构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电池能源分配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电池能源分配站透过网路连线对该云端后台管理平台提供电池充电与交换资讯更新及电池充电与交换站系统维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云端架构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电池能源分配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电池能源分配站为固定式或移动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云端架构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电池能源分配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可携式二次锂离子电池组位于该电池能源分配站时,该电池能源分配站的其电池内部参数透过该电池能源分配站的无线通讯介面上传至该云端后台管理平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云端架构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电池能源分配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手持装置的应用模组能够提供对用户进行安全认证机制的操作介面及未来能源分配管理相关加值应用服务扩充的功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云端架构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电池能源分配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云端后台管理平台具备一系统日志核对机制,用以防范可能遭受的DoD攻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云端架构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电池能源分配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云端后台管理平台更包含至少一个负载平衡模组,用以监控该云端后台管理平台内部各模组的服务流负荷状态,并能够自动或手动分割与扩展该云端后台管理平台内部各模组所使用的虚拟机或伺服器配置数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云端架构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电池能源分配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电动机车、电池能源分配站、手持装置的应用模组能够以无线网路或有线网路与该云端后台管理平台进行连线,以达资料交换或同步的目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云端架构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电池能源分配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电动机车、电池能源分配站、手持装置的应用模组之间以蓝牙无线网路进行连线,以达资料交换或同步的目的。
CN201610009722.2A 2016-01-07 2016-01-07 运用云端架构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电池能源分配管理系统 Pending CN1069533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09722.2A CN106953372A (zh) 2016-01-07 2016-01-07 运用云端架构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电池能源分配管理系统
PCT/CN2016/111229 WO2017118286A1 (zh) 2016-01-07 2016-12-21 运用云端架构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电池能源分配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09722.2A CN106953372A (zh) 2016-01-07 2016-01-07 运用云端架构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电池能源分配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53372A true CN106953372A (zh) 2017-07-14

Family

ID=59273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09722.2A Pending CN106953372A (zh) 2016-01-07 2016-01-07 运用云端架构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电池能源分配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53372A (zh)
WO (1) WO2017118286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9995A (zh) * 2017-08-31 2018-02-13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nb‑iot技术的电动汽车电池无线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9507957A (zh) * 2017-09-15 2019-03-22 进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水处理产业的云端智能节电系统
CN110281805A (zh) * 2018-03-19 2019-09-27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预约补充能源的方法及能源管理系统
CN110370976A (zh) * 2019-07-25 2019-10-25 一能充电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通信方法
TWI815059B (zh) * 2019-11-29 2023-09-11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管理系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07366B (zh) * 2019-05-10 2024-02-13 未来节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型充电设备以及智能型能源补充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3786A (zh) * 2007-12-15 2010-12-0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基于远程信息处理的用于车队的电池寄生负载确认的方法和系统
CN101950998A (zh) * 2010-09-08 2011-01-19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物联网充电系统
CN102262680A (zh) * 2011-08-18 2011-11-30 北京新媒传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海量数据存取需求的分布式数据库代理系统
CN104868565A (zh) * 2015-06-16 2015-08-26 王知康 插拔式网络电池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7832B (zh) * 2010-10-27 2013-02-06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充换电监控系统及方法
US9348381B2 (en) * 2011-10-19 2016-05-24 Zeco Systems Pte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CN104505903A (zh) * 2014-12-30 2015-04-08 蒋长叙 基于物联网的电动汽车智能加电系统
CN105182884B (zh) * 2015-10-13 2018-06-12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远程监控系统与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3786A (zh) * 2007-12-15 2010-12-0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基于远程信息处理的用于车队的电池寄生负载确认的方法和系统
CN101950998A (zh) * 2010-09-08 2011-01-19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物联网充电系统
CN102262680A (zh) * 2011-08-18 2011-11-30 北京新媒传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海量数据存取需求的分布式数据库代理系统
CN104868565A (zh) * 2015-06-16 2015-08-26 王知康 插拔式网络电池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9995A (zh) * 2017-08-31 2018-02-13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nb‑iot技术的电动汽车电池无线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7689995B (zh) * 2017-08-31 2020-01-10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nb-iot技术的电动汽车电池无线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9507957A (zh) * 2017-09-15 2019-03-22 进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水处理产业的云端智能节电系统
CN109507957B (zh) * 2017-09-15 2022-04-01 进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水处理产业的云端智能节电系统
CN110281805A (zh) * 2018-03-19 2019-09-27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预约补充能源的方法及能源管理系统
CN110370976A (zh) * 2019-07-25 2019-10-25 一能充电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通信方法
CN110370976B (zh) * 2019-07-25 2021-04-20 一能充电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通信方法
TWI815059B (zh) * 2019-11-29 2023-09-11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管理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18286A1 (zh) 2017-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53372A (zh) 运用云端架构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电池能源分配管理系统
CN111369329B (zh) 基于区块链的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租赁及运维方法
EP3065977B1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article for providing vehicle event data
CN102496213B (zh) 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流程控制系统
CN104029602B (zh) 基于td-lte网络的交流充电桩系统
CN102892617B (zh) 用于与电动车辆交换能量的系统、设备和方法
CN101895136B (zh) 插电式电动汽车自助充电系统及自助充电方法
CN102932450A (zh) 一种获取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信息的终端及方法
CN103891088A (zh) 用于提供与电能存储设备收集、充电及分配机处的电能存储设备的可用性有关的信息的装置、方法及物品
CN102930395B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资产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2311041A (zh) 共享电池系统和控制电池的方法及移动共享服务系统
CN106033901A (zh) 一种移动式电动汽车充电管理系统及方法
CN205691139U (zh) 一种空调计费系统
CN206077454U (zh) 一种充电桩后端维护与信息集成系统
EP2755845B1 (de)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elektrischen laden von geräten
CN106505655A (zh) 充电设备网络接入装置及其网络激活方法
Gjelaj et al. Multifunctional applications of batteries within fast‐charging stations based on EV demand‐prediction of the users’ behaviour
CN114026579A (zh) 管理电池的系统及方法
CN103439931A (zh) 一种电动汽车与电网实时信息交互系统
Pinto et al. Space-aware modeling of two-phase 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CN104715527B (zh) 市民卡智慧校园一卡通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CN110341538A (zh) 互助充电控制/管理方法、系统、介质、车机/服务端
TW201723979A (zh) 運用雲端架構以物聯網為基礎的電池能源分配管理系統
CN112491899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充电桩边缘计算系统及方法
CN204895168U (zh) 基于分布式的多协议可降级电动汽车充电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