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49606A - 空调器风速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风速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49606A
CN106949606A CN201710231744.8A CN201710231744A CN106949606A CN 106949606 A CN106949606 A CN 106949606A CN 201710231744 A CN201710231744 A CN 201710231744A CN 106949606 A CN106949606 A CN 1069496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value
conditioner
cold
wind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3174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屈金祥
赖想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3174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49606A/zh
Publication of CN106949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496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风速控制方法,包括步骤:在空调器开启运行后,获取室内环境温度T1;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风速值,并控制空调器按照所述确定的风速值运行;在按照所确定的风速值运行预设时间后,获取冷热感计算参数,并根据所述冷热感计算参数计算冷热感值;控制空调器按照与所述冷热感值对应的风速值运行。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风速控制装置和空调器。本发明通过对运行自动舒适前期的风速进行控制,不会导致在进入自动舒适之后,发生风速突变的情况,进而不会存在用户舒适和噪音不舒适的问题,提高了空调器风速控制的准确度。

Description

空调器风速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空调器风速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的自动舒适开机后,由于考虑开机前的房间内比较冷或者比较热,所以风速会比较高的运行。在采用红外传感器的冷热感控制中,由于开机后,红外传感器需要找到热源后,才能进行冷热感控制。传统的做法是开机后一段时间,先不运行冷热感功能,按自动风运行,当找到热源后然后再进行冷热感的控制。
但是如果用户在开自动舒适以前,或者在睡觉前开自动舒适(进入睡眠模式),风速仍然会以较大风速运行,用户本身已经比较舒适了,风速的突然变大导致用户在热舒适和噪音方面很不舒适,导致空调器风速控制准确度下降。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风速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旨在解决目前如果用户在开自动舒适以前,或者在睡觉前开自动舒适(进入睡眠模式),风速仍然会以较大风速运行,用户本身已经比较舒适了,风速的突然变大导致用户在热舒适和噪音方面很不舒适,导致空调器风速控制准确度下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空调器风速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在空调器开启运行后,获取室内环境温度T1;
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风速值,并控制空调器按照所述确定的风速值运行;
在按照所确定的风速值运行预设时间后,获取冷热感计算参数,并根据所述冷热感计算参数计算冷热感值;
控制空调器按照与所述冷热感值对应的风速值运行。
优选地,所述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风速值,并控制空调器按照所述确定的风速值运行的步骤包括:
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冷热感值;
根据冷热感值与风速的对应关系,查找与所确定的冷热感值对应的风速值,并控制空调器按照查找出的风速值运行。
优选地,所述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风速值,并控制空调器按照所述确定的风速值运行的步骤包括:
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最大风速值;
控制空调器以小于所述最大风速值的风速值运行。
优选地,所述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最大风速值的步骤包括:
确定空调器当前工况;
在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工况时,根据制热工况下室内环境温度T1与最大风速值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最大风速值;
在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工况时,根据制冷工况下室内环境温度T1与最大风速值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最大风速值。
优选地,所述在按照所确定的风速值运行预设时间后,获取冷热感计算参数,并根据所述冷热感计算参数计算冷热感值的步骤包括:
获取房间内辐射温度以及人体表面的温度值;
根据所述人体表面的温度值和房间内辐射温度值的差值,获取人体的散热量;
按照所述人体散热量计算人体的冷热感状态。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风速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空调器开启运行后,获取室内环境温度T1;
控制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风速值,并控制空调器按照所述确定的风速值运行;
计算模块,用于在按照所确定的风速值运行预设时间后,获取冷热感计算参数,根据所述冷热感计算参数计算冷热感值;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空调器按照与所述冷热感值对应的风速值运行。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确定单元和控制单元,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冷热感值;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冷热感值与风速的对应关系,查找与所确定的冷热感值对应的风速值,并控制空调器按照查找出的风速值运行。
优选地,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最大风速值;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空调器以小于所述最大风速值的风速值运行。
优选地,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空调器当前工况;确定单元还用于
在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工况时,根据制热工况下室内环境温度T1与最大风速值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最大风速值;确定单元还用于
在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工况时,根据制冷工况下室内环境温度T1与最大风速值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最大风速值。
优选地,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房间内辐射温度以及人体表面的温度值;获取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人体表面的温度值和房间内辐射温度值的差值,获取人体的散热量;
所述计算模块,还用于按照所述人体散热量计算人体的冷热感状态。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空调器风速控制装置。
本发明通过上述的控制空调器进入自动舒适模式下的风速,而不像现有技术中在进入自动舒适模式后,直接进入自动风,这时,风速会有突变,通过在进入自动舒适前期预设时间按照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风速值运行,对运行自动舒适前期的风速进行控制,不会导致在进入自动舒适之后,发生风速突变的情况,进而不会存在用户舒适和噪音不舒适的问题,提高了空调器风速控制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空调器风速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计算冷热感值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红外阵列传感器扫描物体的热图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人体位置在房间中的区域分布图;
图5为本发明空调器风速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空调器风速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空调器风速控制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控制模块一实施例的细化功能模块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风速控制方法。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空调器风速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风速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在空调器开启运行后,获取室内环境温度T1;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有智能运行模式,在智能运行模式下空调器根据传感器检测到有热源时,才会开启智能运行,控制空调器按照自动风运行。而在这种场景下,由于在开启自动风之前,环境已经比较舒适,符合用户的需求,例如,在用户睡觉前开启自动舒适,由于考虑开机前的房间内比较冷或者比较热,所以风速会比较高的运行,用户本身已经比较舒适了,风速的突然变大导致用户在热舒适和噪音方面很不舒适。因此,在空调开启运行后,运行一段时间后,如进入自动舒适(智能运行模式)后,获取室内环境温度T1。
在空调器开启自动舒适运行后,通过设置在室内环境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环境温度T1,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为进入自动舒适模式后检测。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为用户的体表温度或者用户附近的温度,提供更加准确的用户感知的室内环境温度,可通过用户佩戴的可穿戴式设备检测得到。
步骤S20,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风速值,并控制空调器按照所述确定的风速值运行;
提前设置有室内环境温度T1与风速值的对应关系,在检测得到室内环境温度T1后,根据室内环境温度T1与风速值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风速值,并控制空调器按照所述确定的风速值运行。
步骤S30,在按照所确定的风速值运行预设时间后,获取冷热感计算参数,并根据所述冷热感计算参数计算冷热感值;
所述冷热感计算参数包括:辐射温度和人体表面的温度值;参考图2,计算冷热感值的过程包括:
步骤S31,获取房间内辐射温度以及人体表面的温度值;
上述人体表面的温度是人体体表的温度值,辐射温度为环境四周表面对人体辐射作用的温度。以人在房间内为例,此时辐射温度为房间内的周围环境如四周的墙体、窗户等对人体辐射作用的温度值,这两个温度值可通过具有测量热图像功能的传感器测量读取得到,例如阵列式红外传感器模块,其红外传感器扫描人体或者周围环境时会得到热图像,如图3所示,热图像通过阵列排布方式可以获得其中每个小区域即其中一个像素的温度值,如图3所示每个像素的颜色深浅表示了其温度值的高低不同,并可读取每个像素的具体温度值。热红外传感器扫描人体时同样会得到一定面积区域的热图像,因为人体表面的各个地方的温度是不相同的,因此反映到对应的热图像也不相同,因此测量人体表面的温度时可以通过测量人体对应热图像所有像素的温度点取平均值的方式获取,即人体表面的平均温度值表示人体表面温度值。而测量房间内辐射温度是通过红外传感器扫描房间内的四周区域如墙壁、天花板、窗户形成的热图像后,去掉人体所在热图像部分,读取剩下部分的热图像的各个像素的温度值然后取平均值就获得了房间内的辐射温度值,即房间内的平均辐射温度值表示房间内的辐射温度值。
步骤S32,根据所述人体表面的温度值和房间内辐射温度值的差值,获取人体的散热量;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人体产生的散热量基本等于人体消耗的热量,因此通过测量人体消耗的热量即可得到人体的散热量,人体消耗的热量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H=Φ(Tcl-Ta)
其中H为人体的散热量,Tcl为人体表面的温度值,Ta为辐射温度值,Φ为附加计算系数,这些计算系数为人体热舒适性研究领域的一些通用计算系数,如考虑周围环境的有效辐射面积系数f_eff、着装的人体面积系数f_cl,Φ=f_eff*f_cl,此时H=f_eff*f_cl*(Tcl-Ta),通过计算人体表面的温度值Tcl和辐射温度Ta的差值再结合计算系数Φ,得到人体的散热量H。
当然,也可以根据人体表面的温度值Tcl、辐射温度值Ta与人体散热量的映射关系,预先对温度值Tcl和温度值Ta进行取值,并设置与温度值Tcl和温度值Ta对应的人体散热量,形成映射表。当获取人体表面的温度值Tcl、辐射温度值Ta时,就可以查表获得相应的人体散热量。
步骤S33,按照所述人体散热量计算人体的冷热感状态;
由于人体的冷热感状态与人体消耗的热量相关,而人体消耗的热量等于人体的散热量,因此人体的散热量的大小反映了人的冷热感状态,通过前期空调器研发过程中对不同用户的冷热感觉进行体验测试,并根据当时计算得到的不同冷热感觉下的散热量值,可通过拟合公式获得二者之间的关系式,例如冷热感状态值M和散热量H的关系式可以表示如下:
M=a0+a1H+a2H2+a3H3+…..+anHn
其中a0、a1、a2、a3、an为根据实验获得的不同的计算系数值,n为正数值,其取值大小依据具体的H和M数据组之间的形成拟合公式确定,如N可以取值为4。通过以上公式中人体的冷热感值M与散热量H之间的关系式,当计算得到人体的散热量值H后,代入以上公式就得到了人体的冷热感状态值M。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拟合公式仅仅用来说明人体冷热感值与散热量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根据前期实验过程中H和M数据组也可以根据其他拟合方法拟合,获得其他拟合公式。根据上述方式按照所述人体散热量计算人体的冷热感状态。
所述冷热感计算参数包括:辐射温度和人体表面的温度值;计算冷热感值的过程包括:
获取房间内辐射温度值、人体表面的温度值;
获取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
根据所述人体表面温度值和房间内辐射温度的差值计算人体的第一散热量,根据所述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计算人体的第二散热量,根据所述人体的第一散热量和第二散热量,计算人体的散热量;
根据所述人体的散热量,计算人体的冷热感状态。
本实施例中,需要通过所述人体表面温度值和房间内辐射温度的差值计算人体的第一散热量,根据所述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计算人体的第二散热量。第一散热量的获取方式参考上面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一一赘述;第二散热量的获取过程为:具体地,可根据人体在房间中的位置不同,将房间内的空间分为若干个区域,如图4所示,将房间内的区域分为A至E 5个区域,其中C区域为相对靠近空调器正对位置的区域。将空调器的运行风速值大小从小到大分为若干个等级F,每个风速等级具有相应的运行风速值。本实施例中,根据房间划分区域以及运行风速的等级与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例如:
以上表格可以看出,如空调器运行某一个风速等级如60时,如果人体位于房间内的不同区域,可以看出人体相对靠近空调器正对位置的C区域的空气温度值与环境温度值相差最大,而其他A、B、D、E区域空气温度值与环境温度值相差最要小。如当人体都处在同一个区域如C区域时,空调器运行风速为100等级时要比运行风速为80等级对应的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与环境温度值偏差值小。在获得当前人体所处的区域,以及空调当前的运行风速值后,即可根据上表中的关系,获得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
在制热模式下,检测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时,由于与人体所在的位置关系很小,因此不需要考虑此参数,制热模式下对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其决定新影响的是空调器的运行风速值,由于人体对制热模式下的热风感受比制冷模式下的冷风感受要敏感,且对不同大小的热风风速感受差别明显,因此不适合采取固定的计算法则来根据环境温度值T1来获取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而需要根据不同的风速区间来区别计算。例如可以根据空调器的运行风速值按照风速从小到大分为100个等级,并将这100个等级分为10个区间,每个区间采用不同的计算法则:
风速等级区间 计算法则
[1,10] Ta=T1-c1
[11,30] Ta=T1-c2
[31,50] Ta=T1-c3
[51,70] Ta=T1-c4
[71,90] Ta=T1-c5
[91,100] Ta=T1-c6
其中Ta为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T1为环境温度值,c1、c2、c3、c4、c5、c6为正数值且互不相等。
根据实验获知,当风速越高时,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别越小,风速越低时,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别越大,即上述c1、c2、c3、c4、c5、c6的大小关系为:c1>c2>c3>c4>c5>c6,例如上面的表格列举c1、c2、c3、c4、c5、c6的具体值时可以如下:
风速区间 计算法则
[1,10] Ta=T1-11
[11,30] Ta=T1-9.3
[31,50] Ta=T1-8.4
[51,70] Ta=T1-4.1
[71,90] Ta=T1-2.4
[91,100] Ta=T1-0.9
第二散热量=A1*Mh*(A2-Ta)
第二散热量的计算主要与人体代谢率Mh和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Ta相关,其中人体代谢率Mh于人的年龄相关,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如老人和青年不同,A1和A2为引入的固定计算系数,可通过实验获得。通过确定了第一散热量和第二散热量,再求和就得到了人体的总散热量。根据散热量计算冷热感在上述实施例已描述详尽,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步骤S40,控制空调器按照与所述冷热感值对应的风速值运行。
在计算得到冷热感值后,根据冷热感值确定对应的风速值,确定过程包括:
确定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
当空调器获取到用户的冷热感值后,确定所获取的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器中存储有冷热感值与冷热感区间的映射关系表。在该映射关系表中,一个冷热感区间可对应一个冷热感值,也可对应一个冷热感的范围值,而一个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着一个冷热感区间或者对应着多个冷热感区间。在本实施例中,一个冷热感区间对应一个冷热感范围值,并且冷热感区间的个数不做限定,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相应个数。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理解整个方案,以8个冷热感区间为例进行详述。其中,冷热感区间与冷热感范围值之间的映射关系表可参考表1,表1为:
表1
由表1可知,8个冷热感区间按照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相应地,冷热感值的变化趋势是从大到小,且8个冷热感区间的热舒适度是先从热到舒适,再从舒适到冷的变化过程,而区间保持时间也是从短到长,再从长到短的变化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在冷热感区间的热舒适感处于舒适状态(包括有点暖、有点凉)时,区间保持时间最长,越往两边,区间保持时间越短。当然,也可将中间四个区间的区间保持时间设置为一样的值,相当于该四个区间属于舒适区间。需要说明的是,区间保持时间是各个冷热感区间的保持时间,当处于该冷热感区间的时间大于对应的区间保持时间时,空调器重新获取当前设定风速下的冷热感值,根据重新所获取的冷热感值,重新确定冷热感区间。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冷热感区间以及其对应的冷热感值范围仅仅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置成其他值,在此不做限定。
按照预设算法调节设定风速,其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在所述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
当空调器确定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后,空调器按照预设算法调节当前的设定风速,得到调节后的设定风速。每个冷热感区间范围都对应着不同的风速阈值,调节后的设定风速要在其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而冷热感区间范围所对应的风速阈值可根据具体情况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按照预设算法调节设定风速包括:
步骤a,根据所述设定风速和预设数值得到所述空调器的风速变化量;
步骤b,根据所述设定风速和所述风速变化量之间的差值调节当前所述设定风速,得到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
空调器按照预设算法调节当前的设定风速的过程为:空调器确定计算风速变化量所需的预设数值,将该预设数值记为m,该预设数值可根据具体需要而设置,如设置为2、3或者4等。根据当前的设定风速和预设数值计算得到空调器的风速变化量,风速变化量用△Rate表示,当前的设定风速用JSX,则风速变化量△Rate=JSX/m。
当得到风速变化量之后,空调器计算当前的设定风速与风速变化量之间的差值,根据所得的差值调节当前的设定风速,得到调节后的设定风速。若将调节后的设定风速记为ucJSX,则调节后的设定风速ucJSX=JSX-△Rate。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还包括:
步骤c,判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是否大于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
步骤d,若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大于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则将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作为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
当空调器得到调节后的设定风速时,空调器判断调节后的设定风速是否大于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若调节后的设定风速大于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空调器则将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作为调节后的设定风速;若调节后的设定风速小于或者等于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空调器则按照调节后的设定风速运行。
本实施例通过当空调器处于冷热感睡眠模式时,确定所获取的当前设定风速下的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并按照预设算法调节设定风速,其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在所述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实现了空调器根据用户在当前设定风速下的冷热感受,自动调节当前设定风速,解决了空调器由于一直在用户设定风速下运行导致用户感到过冷过热的问题,提高了空调器风速调节的灵活性,使空调器的运行风速更适合用户的要求。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还包括:
步骤e,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基于第一调节策略,按照预设算法调节当前的所述设定风速,所述第一调节策略为:随着所述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减小对应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其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在所述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
步骤f,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基于第二调节策略,按照预设算法调节当前的所述设定风速,所述第二调节策略为:随着所述冷热感值增大而减小对应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其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在所述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的风速阈值和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的风速阈值是不一样的。
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空调器基于第一调节策略,按照△Rate=JSX/m,ucJSX=JSX-△Rate得到调节后的设定风速,调节后的设定风速在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第一调节策略为: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减小对应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
具体地,以上述8个冷热感区间为例,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将区间1记为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将区间2记为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将区间3记为第三冷热感区间范围,将区间4记为第四冷热感区间范围,将区间5、6、7和8记为第五冷热感区间范围,各个冷热感区间对应的风速阈值如表2所示,表2为:
冷热感区间 风速阈值
区间1 45%
区间2 35%
区间3 25%
区间4 10%
区间5以上(包括区间5、6、7和8) 5%
表2
由第一实施例中的表1可知,在区间1至区间8中,冷热感值是逐渐减小的。结合表1和表2可知,在制冷模式下,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减小对应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将空调器的风速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的差值分为100等份,若风速阈值为45%,则表示该风速阈值为在该差值中占45%,风速阈值的起算点为风速的最小值。
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空调器基于第二调节策略,按照△Rate=JSX/m,ucJSX=JSX-△Rate得到调节后的设定风速,调节后的设定风速在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其中,第二调节策略为:随着冷热感值增大而减小对应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
具体地,以上述8个冷热感区间为例。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将区间8记为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将区间7记为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将区间6记为第三冷热感区间范围,将区间5记为第四冷热感区间范围,将区间1、2、3和4记为第五冷热感区间范围,各个冷热感区间对应的风速阈值如表3所示,表3为:
冷热感区间 风速阈值
区间8 45%
区间7 35%
区间6 25%
区间5 20%
区间4以下(包括区间1、2、3和4) 15%
表3
结合表1和表3可知,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下,随着冷热感值的增大而减小对应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还包括:
步骤g,获取所述空调器在当前设定风速下的设定温度;
步骤h,根据所述冷热感值所在冷热感区间范围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
当空调器获取到当前的设定风速时,获取当前设定风速下的设定温度,根据当前设定风速的冷热感值所在冷热感区间范围调节设定温度。以上述8个冷热感区间为例,空调器根据冷热感值所在冷热感区间范围调节设定温度具体过程为:当冷热感值处于区间1、区间2和区间3时,降低该设定温度;当冷热感值处于区间4和区间5时,维持当前的设定温度不变;当冷热感值处于区间6、区间7和区间8时,升高设定温度。需要说明的是,降低设定温度和升高设定温度的幅度可根据具体需要而设置,各个区间降低和升高的幅度可一致,也可以不一致。制冷模式下和制热模式下降低和升高的幅度可相同,也可以不相同。通过设置调节策略,使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不同冷热感值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不一致,使调节后的设定风速在风速阈值内,从而使调节后的设定风速更符合用户的真实感受,提高了空调器的智能性。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的控制空调器进入自动舒适模式下的风速,而不像现有技术中在进入自动舒适模式后,直接进入自动风,这时,风速会有突变,通过在进入自动舒适前期预设时间按照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风速值运行,对运行自动舒适前期的风速进行控制,不会导致在进入自动舒适之后,发生风速突变的情况,进而不会存在用户舒适和噪音不舒适的问题,提高了空调器风速控制的准确度。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控制空调器的运行,提供准确的空调器风速控制,满足用户的舒适性需求。参考图5,所述步骤S20包括:
步骤S21,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最大风速值;
步骤S22,控制空调器以小于所述最大风速值的风速值运行。
与上述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是根据室内环境温度T1对风速值进行限定,而不是直接对应具体的风速值。且在对应风速值时,在制冷工况和制热工况下存在不同。具体的:确定空调器当前工况;在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工况时,根据制热工况下室内环境温度T1与最大风速值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最大风速值;在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工况时,根据制冷工况下室内环境温度T1与最大风速值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最大风速值。在制冷工况下,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最大风速值参考表4;在制热工况下,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最大风速值参考表5。
T1>30 Vmax不限定
28<T1≤30 Vmax=80%
26<T1≤28 Vmax=60%
24<T1≤26 Vmax=40%
T1≤24 Vmax=20%
表4
T1>28 Vmax=20%
26<T1≤28 Vmax=40%
24<T1≤26 Vmax=60%
22<T1≤24 Vmax=80%
T1≤22 Vmax=不限定
表5
表中的Vmax=20%、40%或80%,为空调器所能运行的最大风速的百分比,而Vmax不限定可以按照需求或者系统默认在任何风速值情况下运行即可,不会产生突变的情况。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控制空调器的运行,提供准确的空调器风速控制,满足用户的舒适性需求。参照图6,所述步骤S20包括:
步骤S23,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冷热感值;
步骤S24,根据冷热感值与风速的对应关系,查找与所确定的冷热感值对应的风速值,并控制空调器按照查找出的风速值运行。
与上述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上述第一实施例仅仅是建立了室内环境温度T1与风速值直接的对应关系,而在本实施例中,建立的是室内环境温度T1与冷热感值的对应关系,再建立冷热感值与风速值的对应关系,通过冷热感值来对应找出空调器运行的风速值。在进入自动舒适后,取消智能开机前的5分钟的自动风运行,智能开机后,先给出默认的M值给空调器运行,空调器根据给出的默认的M值找出对应的风速值,按照找出的风速值运行,一直到检测到M值后,即,在根据室内环境温度T1计算得到M值后,按照检测到的M值来控制空调器的风速值。
具体的,在制冷工况下,室内环境温度T1与冷热感值M的对应关系参考表6,在制热工况下,室内环境温度T1与冷热感值M的对应关系参表7,在不同的工况下,对应不同的冷热感值。
表6
T1>28 M=Y1
26<T1≤28 M=Y2
24<T1≤26 M=Y3
22<T1≤24 M=Y4
T1≤22 M=Y5
表7
优选地,在具体实施例中,制冷工况下,X1=1.5,X2=1,X3=0.5,X4=-0.5,X5=-1.5;在制热工况下,Y1=1.5,Y2=1,Y3=0.5,Y4=-0.5,Y5=-1.5。对应M值会对应不同的风速值。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空调器风速控制装置。
参照图7,图7为本发明空调器风速控制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风速控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10、控制模块20及计算模块30。
所述获取模块10,用于在空调器开启运行后,获取室内环境温度T1;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有智能运行模式,在智能运行模式下空调器根据传感器检测到有热源时,才会开启智能运行,控制空调器按照自动风运行。而在这种场景下,由于在开启自动风之前,环境已经比较舒适,符合用户的需求,例如,在用户睡觉前开启自动舒适,由于考虑开机前的房间内比较冷或者比较热,所以风速会比较高的运行,用户本身已经比较舒适了,风速的突然变大导致用户在热舒适和噪音方面很不舒适。因此,在空调开启运行后,运行一段时间后,如进入自动舒适(智能运行模式)后,获取室内环境温度T1。
在空调器开启自动舒适运行后,通过设置在室内环境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环境温度T1,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为进入自动舒适模式后检测。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为用户的体表温度或者用户附近的温度,提供更加准确的用户感知的室内环境温度,可通过用户佩戴的可穿戴式设备检测得到。
所述控制模块20,用于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风速值,并控制空调器按照所述确定的风速值运行;
提前设置有室内环境温度T1与风速值的对应关系,在检测得到室内环境温度T1后,根据室内环境温度T1与风速值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风速值,并控制空调器按照所述确定的风速值运行。
所述计算模块30,用于在按照所确定的风速值运行预设时间后,获取冷热感计算参数,并根据所述冷热感计算参数计算冷热感值;
所述冷热感计算参数包括:辐射温度和人体表面的温度值;所述获取模块10,还用于获取房间内辐射温度以及人体表面的温度值;
上述人体表面的温度是人体体表的温度值,辐射温度为环境四周表面对人体辐射作用的温度。以人在房间内为例,此时辐射温度为房间内的周围环境如四周的墙体、窗户等对人体辐射作用的温度值,这两个温度值可通过具有测量热图像功能的传感器测量读取得到,例如阵列式红外传感器模块,其红外传感器扫描人体或者周围环境时会得到热图像,如图3所示,热图像通过阵列排布方式可以获得其中每个小区域即其中一个像素的温度值,如图3所示每个像素的颜色深浅表示了其温度值的高低不同,并可读取每个像素的具体温度值。热红外传感器扫描人体时同样会得到一定面积区域的热图像,因为人体表面的各个地方的温度是不相同的,因此反映到对应的热图像也不相同,因此测量人体表面的温度时可以通过测量人体对应热图像所有像素的温度点取平均值的方式获取,即人体表面的平均温度值表示人体表面温度值。而测量房间内辐射温度是通过红外传感器扫描房间内的四周区域如墙壁、天花板、窗户形成的热图像后,去掉人体所在热图像部分,读取剩下部分的热图像的各个像素的温度值然后取平均值就获得了房间内的辐射温度值,即房间内的平均辐射温度值表示房间内的辐射温度值。
所述获取模块10,还用于根据所述人体表面的温度值和房间内辐射温度值的差值,获取人体的散热量;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人体产生的散热量基本等于人体消耗的热量,因此通过测量人体消耗的热量即可得到人体的散热量,人体消耗的热量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H=Φ(Tcl-Ta)
其中H为人体的散热量,Tcl为人体表面的温度值,Ta为辐射温度值,Φ为附加计算系数,这些计算系数为人体热舒适性研究领域的一些通用计算系数,如考虑周围环境的有效辐射面积系数f_eff、着装的人体面积系数f_cl,Φ=f_eff*f_cl,此时H=f_eff*f_cl*(Tcl-Ta),通过计算人体表面的温度值Tcl和辐射温度Ta的差值再结合计算系数Φ,得到人体的散热量H。
当然,也可以根据人体表面的温度值Tcl、辐射温度值Ta与人体散热量的映射关系,预先对温度值Tcl和温度值Ta进行取值,并设置与温度值Tcl和温度值Ta对应的人体散热量,形成映射表。当获取人体表面的温度值Tcl、辐射温度值Ta时,就可以查表获得相应的人体散热量。
所述计算模块30,用于按照所述人体散热量计算人体的冷热感状态;
由于人体的冷热感状态与人体消耗的热量相关,而人体消耗的热量等于人体的散热量,因此人体的散热量的大小反映了人的冷热感状态,通过前期空调器研发过程中对不同用户的冷热感觉进行体验测试,并根据当时计算得到的不同冷热感觉下的散热量值,可通过拟合公式获得二者之间的关系式,例如冷热感状态值M和散热量H的关系式可以表示如下:
M=a0+a1H+a2H2+a3H3+…..+anHn
其中a0、a1、a2、a3、an为根据实验获得的不同的计算系数值,n为正数值,其取值大小依据具体的H和M数据组之间的形成拟合公式确定,如N可以取值为4。通过以上公式中人体的冷热感值M与散热量H之间的关系式,当计算得到人体的散热量值H后,代入以上公式就得到了人体的冷热感状态值M。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拟合公式仅仅用来说明人体冷热感值与散热量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根据前期实验过程中H和M数据组也可以根据其他拟合方法拟合,获得其他拟合公式。根据上述方式按照所述人体散热量计算人体的冷热感状态。
所述冷热感计算参数包括:辐射温度和人体表面的温度值;计算冷热感值的过程包括:
获取房间内辐射温度值、人体表面的温度值;
获取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
根据所述人体表面温度值和房间内辐射温度的差值计算人体的第一散热量,根据所述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计算人体的第二散热量,根据所述人体的第一散热量和第二散热量,计算人体的散热量;
根据所述人体的散热量,计算人体的冷热感状态。
本实施例中,需要通过所述人体表面温度值和房间内辐射温度的差值计算人体的第一散热量,根据所述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计算人体的第二散热量。第一散热量的获取方式参考上面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一一赘述;第二散热量的获取过程为:具体地,可根据人体在房间中的位置不同,将房间内的空间分为若干个区域,如图4所示,将房间内的区域分为A至E 5个区域,其中C区域为相对靠近空调器正对位置的区域。将空调器的运行风速值大小从小到大分为若干个等级F,每个风速等级具有相应的运行风速值。本实施例中,根据房间划分区域以及运行风速的等级与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例如:
以上表格可以看出,如空调器运行某一个风速等级如60时,如果人体位于房间内的不同区域,可以看出人体相对靠近空调器正对位置的C区域的空气温度值与环境温度值相差最大,而其他A、B、D、E区域空气温度值与环境温度值相差最要小。如当人体都处在同一个区域如C区域时,空调器运行风速为100等级时要比运行风速为80等级对应的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与环境温度值偏差值小。在获得当前人体所处的区域,以及空调当前的运行风速值后,即可根据上表中的关系,获得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
在制热模式下,检测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时,由于与人体所在的位置关系很小,因此不需要考虑此参数,制热模式下对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其决定新影响的是空调器的运行风速值,由于人体对制热模式下的热风感受比制冷模式下的冷风感受要敏感,且对不同大小的热风风速感受差别明显,因此不适合采取固定的计算法则来根据环境温度值T1来获取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而需要根据不同的风速区间来区别计算。例如可以根据空调器的运行风速值按照风速从小到大分为100个等级,并将这100个等级分为10个区间,每个区间采用不同的计算法则:
风速等级区间 计算法则
[1,10] Ta=T1-c1
[11,30] Ta=T1-c2
[31,50] Ta=T1-c3
[51,70] Ta=T1-c4
[71,90] Ta=T1-c5
[91,100] Ta=T1-c6
其中Ta为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T1为环境温度值,c1、c2、c3、c4、c5、c6为正数值且互不相等。
根据实验获知,当风速越高时,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别越小,风速越低时,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别越大,即上述c1、c2、c3、c4、c5、c6的大小关系为:c1>c2>c3>c4>c5>c6,例如上面的表格列举c1、c2、c3、c4、c5、c6的具体值时可以如下:
风速区间 计算法则
[1,10] Ta=T1-11
[11,30] Ta=T1-9.3
[31,50] Ta=T1-8.4
[51,70] Ta=T1-4.1
[71,90] Ta=T1-2.4
[91,100] Ta=T1-0.9
第二散热量=A1*Mh*(A2-Ta)
第二散热量的计算主要与人体代谢率Mh和人体附近的空气温度值Ta相关,其中人体代谢率Mh于人的年龄相关,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如老人和青年不同,A1和A2为引入的固定计算系数,可通过实验获得。通过确定了第一散热量和第二散热量,再求和就得到了人体的总散热量。根据散热量计算冷热感在上述实施例已描述详尽,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所述控制模块20,还用于控制空调器按照与所述冷热感值对应的风速值运行。
在计算得到冷热感值后,根据冷热感值确定对应的风速值,确定过程包括:
确定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
当空调器获取到用户的冷热感值后,确定所获取的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器中存储有冷热感值与冷热感区间的映射关系表。在该映射关系表中,一个冷热感区间可对应一个冷热感值,也可对应一个冷热感的范围值,而一个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着一个冷热感区间或者对应着多个冷热感区间。在本实施例中,一个冷热感区间对应一个冷热感范围值,并且冷热感区间的个数不做限定,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相应个数。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理解整个方案,以8个冷热感区间为例进行详述。其中,冷热感区间与冷热感范围值之间的映射关系表可参考表1,表1为:
表1
由表1可知,8个冷热感区间按照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相应地,冷热感值的变化趋势是从大到小,且8个冷热感区间的热舒适度是先从热到舒适,再从舒适到冷的变化过程,而区间保持时间也是从短到长,再从长到短的变化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在冷热感区间的热舒适感处于舒适状态(包括有点暖、有点凉)时,区间保持时间最长,越往两边,区间保持时间越短。当然,也可将中间四个区间的区间保持时间设置为一样的值,相当于该四个区间属于舒适区间。需要说明的是,区间保持时间是各个冷热感区间的保持时间,当处于该冷热感区间的时间大于对应的区间保持时间时,空调器重新获取当前设定风速下的冷热感值,根据重新所获取的冷热感值,重新确定冷热感区间。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冷热感区间以及其对应的冷热感值范围仅仅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置成其他值,在此不做限定。
按照预设算法调节设定风速,其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在所述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
当空调器确定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后,空调器按照预设算法调节当前的设定风速,得到调节后的设定风速。每个冷热感区间范围都对应着不同的风速阈值,调节后的设定风速要在其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而冷热感区间范围所对应的风速阈值可根据具体情况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按照预设算法调节设定风速包括:
步骤a,根据所述设定风速和预设数值得到所述空调器的风速变化量;
步骤b,根据所述设定风速和所述风速变化量之间的差值调节当前所述设定风速,得到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
空调器按照预设算法调节当前的设定风速的过程为:空调器确定计算风速变化量所需的预设数值,将该预设数值记为m,该预设数值可根据具体需要而设置,如设置为2、3或者4等。根据当前的设定风速和预设数值计算得到空调器的风速变化量,风速变化量用△Rate表示,当前的设定风速用JSX,则风速变化量△Rate=JSX/m。
当得到风速变化量之后,空调器计算当前的设定风速与风速变化量之间的差值,根据所得的差值调节当前的设定风速,得到调节后的设定风速。若将调节后的设定风速记为ucJSX,则调节后的设定风速ucJSX=JSX-△Rate。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还包括:
步骤c,判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是否大于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
步骤d,若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大于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则将所述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作为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
当空调器得到调节后的设定风速时,空调器判断调节后的设定风速是否大于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若调节后的设定风速大于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空调器则将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作为调节后的设定风速;若调节后的设定风速小于或者等于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对应的风速阈值,空调器则按照调节后的设定风速运行。
本实施例通过当空调器处于冷热感睡眠模式时,确定所获取的当前设定风速下的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并按照预设算法调节设定风速,其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在所述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实现了空调器根据用户在当前设定风速下的冷热感受,自动调节当前设定风速,解决了空调器由于一直在用户设定风速下运行导致用户感到过冷过热的问题,提高了空调器风速调节的灵活性,使空调器的运行风速更适合用户的要求。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还包括:
步骤e,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基于第一调节策略,按照预设算法调节当前的所述设定风速,所述第一调节策略为:随着所述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减小对应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其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在所述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
步骤f,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基于第二调节策略,按照预设算法调节当前的所述设定风速,所述第二调节策略为:随着所述冷热感值增大而减小对应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其中,调节后的所述设定风速在所述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的风速阈值和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的风速阈值是不一样的。
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空调器基于第一调节策略,按照△Rate=JSX/m,ucJSX=JSX-△Rate得到调节后的设定风速,调节后的设定风速在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第一调节策略为: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减小对应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
具体地,以上述8个冷热感区间为例,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将区间1记为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将区间2记为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将区间3记为第三冷热感区间范围,将区间4记为第四冷热感区间范围,将区间5、6、7和8记为第五冷热感区间范围,各个冷热感区间对应的风速阈值如表2所示,表2为:
冷热感区间 风速阈值
区间1 45%
区间2 35%
区间3 25%
区间4 10%
区间5以上(包括区间5、6、7和8) 5%
表2
由第一实施例中的表1可知,在区间1至区间8中,冷热感值是逐渐减小的。结合表1和表2可知,在制冷模式下,随着冷热感值的减小而减小对应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将空调器的风速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的差值分为100等份,若风速阈值为45%,则表示该风速阈值为在该差值中占45%,风速阈值的起算点为风速的最小值。
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空调器基于第二调节策略,按照△Rate=JSX/m,ucJSX=JSX-△Rate得到调节后的设定风速,调节后的设定风速在冷热感值所在的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内。其中,第二调节策略为:随着冷热感值增大而减小对应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
具体地,以上述8个冷热感区间为例。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将区间8记为第一冷热感区间范围,将区间7记为第二冷热感区间范围,将区间6记为第三冷热感区间范围,将区间5记为第四冷热感区间范围,将区间1、2、3和4记为第五冷热感区间范围,各个冷热感区间对应的风速阈值如表3所示,表3为:
冷热感区间 风速阈值
区间8 45%
区间7 35%
区间6 25%
区间5 20%
区间4以下(包括区间1、2、3和4) 15%
表3
结合表1和表3可知,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下,随着冷热感值的增大而减小对应冷热感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
进一步地,所述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还包括:
步骤g,获取所述空调器在当前设定风速下的设定温度;
步骤h,根据所述冷热感值所在冷热感区间范围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设定温度。
当空调器获取到当前的设定风速时,获取当前设定风速下的设定温度,根据当前设定风速的冷热感值所在冷热感区间范围调节设定温度。以上述8个冷热感区间为例,空调器根据冷热感值所在冷热感区间范围调节设定温度具体过程为:当冷热感值处于区间1、区间2和区间3时,降低该设定温度;当冷热感值处于区间4和区间5时,维持当前的设定温度不变;当冷热感值处于区间6、区间7和区间8时,升高设定温度。需要说明的是,降低设定温度和升高设定温度的幅度可根据具体需要而设置,各个区间降低和升高的幅度可一致,也可以不一致。制冷模式下和制热模式下降低和升高的幅度可相同,也可以不相同。通过设置调节策略,使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不同冷热感值区间范围的风速阈值不一致,使调节后的设定风速在风速阈值内,从而使调节后的设定风速更符合用户的真实感受,提高了空调器的智能性。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的控制空调器进入自动舒适模式下的风速,而不像现有技术中在进入自动舒适模式后,直接进入自动风,这时,风速会有突变,通过在进入自动舒适前期预设时间按照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风速值运行,对运行自动舒适前期的风速进行控制,不会导致在进入自动舒适之后,发生风速突变的情况,进而不会存在用户舒适和噪音不舒适的问题,提高了空调器风速控制的准确度。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控制空调器的运行,提供准确的空调器风速控制,满足用户的舒适性需求。参考图8,所述控制模块20包括:确定单元21和控制单元22,
所述确定单元21,用于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最大风速值;
所述控制单元22,用于控制空调器以小于所述最大风速值的风速值运行。
与上述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是根据室内环境温度T1对风速值进行限定,而不是直接对应具体的风速值。且在对应风速值时,在制冷工况和制热工况下存在不同。具体的:确定空调器当前工况;在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工况时,根据制热工况下室内环境温度T1与最大风速值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最大风速值;在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工况时,根据制冷工况下室内环境温度T1与最大风速值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最大风速值。在制冷工况下,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最大风速值参考表4;在制热工况下,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最大风速值参考表5。
T1>30 Vmax不限定
28<T1≤30 Vmax=80%
26<T1≤28 Vmax=60%
24<T1≤26 Vmax=40%
T1≤24 Vmax=20%
表4
T1>28 Vmax=20%
26<T1≤28 Vmax=40%
24<T1≤26 Vmax=60%
22<T1≤24 Vmax=80%
T1≤22 Vmax=不限定
表5
表中的Vmax=20%、40%或80%,为空调器所能运行的最大风速的百分比,而Vmax不限定可以按照需求或者系统默认在任何风速值情况下运行即可,不会产生突变的情况。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控制空调器的运行,提供准确的空调器风速控制,满足用户的舒适性需求。参照图8,所述确定单元21,还用于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冷热感值;
所述控制单元22,还用于根据冷热感值与风速的对应关系,查找与所确定的冷热感值对应的风速值,并控制空调器按照查找出的风速值运行。
与上述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上述第一实施例仅仅是建立了室内环境温度T1与风速值直接的对应关系,而在本实施例中,建立的是室内环境温度T1与冷热感值的对应关系,再建立冷热感值与风速值的对应关系,通过冷热感值来对应找出空调器运行的风速值。在进入自动舒适后,取消智能开机前的5分钟的自动风运行,智能开机后,先给出默认的M值给空调器运行,空调器根据给出的默认的M值找出对应的风速值,按照找出的风速值运行,一直到检测到M值后,即,在根据室内环境温度T1计算得到M值后,按照检测到的M值来控制空调器的风速值。
具体的,在制冷工况下,室内环境温度T1与冷热感值M的对应关系参考表6,在制热工况下,室内环境温度T1与冷热感值M的对应关系参表7,在不同的工况下,对应不同的冷热感值。
表6
T1>28 M=Y1
26<T1≤28 M=Y2
24<T1≤26 M=Y3
22<T1≤24 M=Y4
T1≤22 M=Y5
表7
优选地,在具体实施例中,制冷工况下,X1=1.5,X2=1,X3=0.5,X4=-0.5,X5=-1.5;在制热工况下,Y1=1.5,Y2=1,Y3=0.5,Y4=-0.5,Y5=-1.5。对应M值会对应不同的风速值。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室外机、处理器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上述的空调器风速控制装置,处理器通过调用处理器存储的空调器风速控制装置执行如下过程:在空调器开启运行后,获取室内环境温度T1;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风速值,并控制空调器按照所述确定的风速值运行;在按照所确定的风速值运行预设时间后,获取冷热感计算参数,并根据所述冷热感计算参数计算冷热感值;控制空调器按照与所述冷热感值对应的风速值运行。
本发明的空调器通过上述的控制空调器进入自动舒适模式下的风速,而不像现有技术中在进入自动舒适模式后,直接进入自动风,这时,风速会有突变,通过在进入自动舒适前期预设时间按照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风速值运行,对运行自动舒适前期的风速进行控制,不会导致在进入自动舒适之后,发生风速突变的情况,进而不会存在用户舒适和噪音不舒适的问题,提高了空调器风速控制的准确度。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空调器风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在空调器开启运行后,获取室内环境温度T1;
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风速值,并控制空调器按照所述确定的风速值运行;
在按照所确定的风速值运行预设时间后,获取冷热感计算参数,并根据所述冷热感计算参数计算冷热感值;
控制空调器按照与所述冷热感值对应的风速值运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风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风速值,并控制空调器按照所述确定的风速值运行的步骤包括:
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冷热感值;
根据冷热感值与风速的对应关系,查找与所确定的冷热感值对应的风速值,并控制空调器按照查找出的风速值运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风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风速值,并控制空调器按照所述确定的风速值运行的步骤包括:
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最大风速值;
控制空调器以小于所述最大风速值的风速值运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风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最大风速值的步骤包括:
确定空调器当前工况;
在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工况时,根据制热工况下室内环境温度T1与最大风速值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最大风速值;
在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工况时,根据制冷工况下室内环境温度T1与最大风速值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最大风速值。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风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按照所确定的风速值运行预设时间后,获取冷热感计算参数,并根据所述冷热感计算参数计算冷热感值的步骤包括:
获取房间内辐射温度以及人体表面的温度值;
根据所述人体表面的温度值和房间内辐射温度值的差值,获取人体的散热量;
按照所述人体散热量计算人体的冷热感状态。
6.一种空调器风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空调器开启运行后,获取室内环境温度T1;
控制模块,用于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风速值,并控制空调器按照所述确定的风速值运行;
计算模块,用于在按照所确定的风速值运行预设时间后,获取冷热感计算参数,根据所述冷热感计算参数计算冷热感值;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空调器按照与所述冷热感值对应的风速值运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风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确定单元和控制单元,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冷热感值;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冷热感值与风速的对应关系,查找与所确定的冷热感值对应的风速值,并控制空调器按照查找出的风速值运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风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最大风速值;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空调器以小于所述最大风速值的风速值运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风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空调器当前工况;确定单元还用于
在当前运行模式为制热工况时,根据制热工况下室内环境温度T1与最大风速值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最大风速值;确定单元还用于
在当前运行模式为制冷工况时,根据制冷工况下室内环境温度T1与最大风速值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室内环境温度T1对应的最大风速值。
10.如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风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房间内辐射温度以及人体表面的温度值;获取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人体表面的温度值和房间内辐射温度值的差值,获取人体的散热量;
所述计算模块,还用于按照所述人体散热量计算人体的冷热感状态。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至10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风速控制装置。
CN201710231744.8A 2017-04-11 2017-04-11 空调器风速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Pending CN1069496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31744.8A CN106949606A (zh) 2017-04-11 2017-04-11 空调器风速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31744.8A CN106949606A (zh) 2017-04-11 2017-04-11 空调器风速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49606A true CN106949606A (zh) 2017-07-14

Family

ID=59475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31744.8A Pending CN106949606A (zh) 2017-04-11 2017-04-11 空调器风速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49606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0743A (zh) * 2017-08-15 2017-11-24 上海展扬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温度控制方法及温度控制系统
CN108195023A (zh) * 2017-12-28 2018-06-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风感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05213A (zh) * 2018-10-26 2019-03-01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CN109612033A (zh) * 2018-11-30 2019-04-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74306A (zh) * 2018-10-24 2020-05-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可移动的空调及控制方法、智能家居系统
CN113091279A (zh) * 2021-04-13 2021-07-0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制热出风设备风速控制方法、装置及制热出风设备
CN113091280A (zh) * 2021-04-13 2021-07-0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制热出风设备风速控制方法、装置及制热出风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08811A1 (de) * 2011-04-08 2012-10-10 Zehnder Verkaufs- und Verwaltungs AG Vorrichtung zur Ermittlung des von einem Ventilator transportierten Volumenstroms
CN105318504A (zh) * 2015-11-23 2016-02-1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的温湿双控方法及空调
CN106225164A (zh) * 2016-07-29 2016-12-1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225162A (zh) * 2016-07-29 2016-12-1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08811A1 (de) * 2011-04-08 2012-10-10 Zehnder Verkaufs- und Verwaltungs AG Vorrichtung zur Ermittlung des von einem Ventilator transportierten Volumenstroms
CN105318504A (zh) * 2015-11-23 2016-02-1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的温湿双控方法及空调
CN106225164A (zh) * 2016-07-29 2016-12-1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225162A (zh) * 2016-07-29 2016-12-1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0743A (zh) * 2017-08-15 2017-11-24 上海展扬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终端的温度控制方法及温度控制系统
CN108195023A (zh) * 2017-12-28 2018-06-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风感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74306A (zh) * 2018-10-24 2020-05-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可移动的空调及控制方法、智能家居系统
CN111174306B (zh) * 2018-10-24 2022-07-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可移动的空调及控制方法、智能家居系统
CN109405213A (zh) * 2018-10-26 2019-03-01 美的集团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CN109612033A (zh) * 2018-11-30 2019-04-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91279A (zh) * 2021-04-13 2021-07-0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制热出风设备风速控制方法、装置及制热出风设备
CN113091280A (zh) * 2021-04-13 2021-07-0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制热出风设备风速控制方法、装置及制热出风设备
CN113091279B (zh) * 2021-04-13 2022-09-06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制热出风设备风速控制方法、装置及制热出风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49606A (zh) 空调器风速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06016636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06225164B (zh) 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288149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196484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05222264B (zh) 空调器的舒适性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020836B (zh) 空调器的舒适性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225162B (zh) 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6225166B (zh) 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196483B (zh) 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196481B (zh) 基于冷热感值的导风条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5020835B (zh) 空调器的舒适性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18120626A1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06871360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5020837A (zh) 空调器的舒适性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225165A (zh) 基于冷热感值的导风条调节方法和装置
CN106052051A (zh) 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800471A (zh) 空气调节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705387A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JP6861366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6288146B (zh) 基于冷热感值的风速调节方法和装置
JP6937946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システム
CN107101321A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06288279B (zh) 基于冷热感值的导风条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6196490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