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44260B - 电集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集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44260B
CN106944260B CN201611001339.9A CN201611001339A CN106944260B CN 106944260 B CN106944260 B CN 106944260B CN 201611001339 A CN201611001339 A CN 201611001339A CN 106944260 B CN106944260 B CN 1069442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films
conductor
dust collector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013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44260A (zh
Inventor
全勋哲
金泰润
李亮和
吉云期
朴亨镐
崔仁虎
崔智恩
李建荣
孙常赫
李钟洙
李庆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6003724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170051143A/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600372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170051142A/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6008322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170051182A/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6012174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942525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944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442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442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442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2Transportable units, e.g. for cleaning room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017Combinations of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with other proces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02Plant or installations having external electricity supply
    • B03C3/04Plant or installations having external electricity supply dry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40Electrode constru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40Electrode constructions
    • B03C3/41Ionising-electro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40Electrode constructions
    • B03C3/60Use of special materials other than liqu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66Applications of electricity supply techniqu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2201/00Details of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 B03C2201/04Ionising electrode being a wir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集尘装置。所述电集尘装置包括:膜,其汇集带电的灰尘粒子;以及壳体,其收容所述膜,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导体收容部,所述导体收容部形成供所述膜的一部分插入的插入空间,还包括电极连接部,所述电极连接部以与所述膜接触的状态填充于所述插入空间,并且与电压源电连接,由此向所述膜施加电压。

Description

电集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为了汇集带电的灰尘粒子而生成电场的电集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空气调节器包括:用于控制空气的温度的制冷机和制热机;通过除去空气中的异物来保持净化度的空气净化器;向空气中提供水分的加湿器;除去空气中的水分的除湿器等。
电集尘装置是独立地或者安装在空气调节器上,来使包含在空气中的灰尘粒子带电并汇集的装置。
电集尘装置大体上包括形成电场的带电部和汇集因带电部而带电的灰尘粒子的集尘部。空气经过带电部之后经过集尘部期间,空气中的灰尘汇集于集尘部。
带电部包括多个放电电极和与多个放电电极平行地配置的多个相向电极,灰尘通过彼此相向的放电电极和相向电极之间的电晕放电而带电。
在现有技术(韩国专利公报公开号10-2011-0088742)中,设置有包括膜形的高电位电极和膜形的低电位电极的集尘部。所述高电位电极夹着通电的导电层,前后由绝缘层涂覆,所述低电位电极由一张金属制造的膜构成。
在所述现有技术中,向所述高电位电极及所述低电位电极的两侧方向配置有多个电极支撑部,所述电极支撑部形成有多个凸起结构。多个所述凸起结构插入于多个所述高电位电极和多个所述低电位电极之间的间隔。
在所述现有技术中,用于向所述高电位电极施加高电位的电极连接结构与露出到所述高电位电极的一端的导电层接触,用于使所述低电位电极接地的电极连接结构与所述低电位电极的另一端接触。
韩国专利公报公开号10-2011-0088742(公开日2011.8.4)
发明内容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在多个高电位电极及低电位电极的各个电极需要与所述电极连接结构接触,因此需要在工程上细腻的注意,因与所述电极连接结构之间的接触程度不同而电阻增加,或者施加规定电压以上时,发生火花的问题。第一课题是解决这些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利用水来清洗电集尘装置后,在电极连接结构或者高电位电极的导电层露出部分等上会残留水分,如果无视这些水分而向电集尘装置施加电源时,存在触点或者短路等电使用上的问题。第二课题是解决这些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保持及固定膜高电位电极和低电位电极,需要使多个啮合结构彼此组装,因此需要细腻的注意。第三课题是解决这些问题。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电集尘装置包括汇集带电的灰尘粒子的膜以及收容所述膜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导体收容部,所述导体收容部形成供所述膜的一部分插入的插入空间。所述电集尘装置还包括电极连接部,所述电极连接部以与所述膜接触的状态填充于所述插入空间。所述电极连接部与电压源电连接,由此向所述膜施加电压。
所述电极连接部可通过使导体浆料固化而成,所述电极连接部可通过导体粉末彼此相粘而形成。
所述导体粉末可包括将导电性相对地的材质的粉末涂覆在导电性相对高的金属上的导体涂覆粉末。
所述膜以面彼此相向,且形成有缝隙的方式排列成多个,所述电集尘装置还包括间隔保持部,所述间隔保持部包括插入于所述缝隙的垂直杆以保持所述缝隙。
所述膜可包括被施加电压的导电层和包围所述导电层的绝缘层。所述膜可设置有所述导电层的一部分露出的露出部。所述露出部的至少一部分插入于所述插入空间,并与所述电极连接部接触。
所述电集尘装置可包括覆盖所述电极连接部的电绝缘性的盖部。
所述电集尘装置可包括成型收容部,所述成型收容部形成成型空间,所述成型空间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且填充所述盖部。
所述导体收容部及所述露出部配置在所述成型空间内。
所述膜形成有卡扣槽,所述成型收容部可包括插入于所述卡扣槽以使所述膜安装的搁置肋。
所述膜形成有卡扣槽,所述导体收容部可包括插入于所述卡扣槽以使所述膜安装的搁置肋。
所述电集尘装置还可包括金属构件,所述金属构件以与所述电极连接部接触的状态被所述电极连接部覆盖,并且固定有与所述电压源电连接的导线。
多个所述膜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卡扣槽。所述电集尘装置可包括:第一搁置肋,其插入于所述两端部中的形成在一端部的卡扣槽;第二搁置肋,其插入于所述两端部中的形成在另一端部的卡扣槽。
所述电极连接部使多个所述膜彼此电连接。
所述膜可包括施加相对高电位的多个第一膜和施加相对低电位的多个第二膜。
所述电极连接部可包括使多个所述第一膜彼此电连接的第一电极连接部和使多个所述第二膜彼此电连接的第二电极连接部。
所述导体收容部可包括:第一导体收容部,其形成供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填充的空间;第二导体收容部,其形成供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填充的空间。
本发明的制造电集尘装置的方式包括:将所述膜配置在规定位置的步骤a;以使所述露出部的至少一部分沉浸的方式注入所述导体浆料的步骤b;使注入的所述导体浆料固化的步骤c。
多个所述膜的导电层与电极连接部牢固地接合,接合部分不向外部空气露出,因此使发生火花的概率最小化。具体而言,在实验中,即便施加24kV的电压,也不产生火花。
多个所述膜的导电层通过绝缘层来与外部空气和外部水分隔绝。此外,所述膜的露出部通过所述电极连接部或者绝缘性的所述盖构件来与外部空气和外部水分隔绝。此外,所述电极连接部通过通过绝缘性的所述盖构件来与外部空气和外部水分隔绝。由此,用户利用水来清洗电集尘装置之后,对电集尘装置施加电源,能够消除触点或短路的危险,并且能够稳定地生成集尘部的电场。
在多个所述膜的导电层与电极连接部接合中,不需要一个一个膜的接合工艺,而是将多个膜一并固定,因此,在制造工艺上便利且准确。
此外,在使导体浆料固化之前,提供能够搁置多个膜的搁置肋及卡扣槽等结构,因此,工艺上便利且准确,而且,多个膜的固定更加强化。
本发明的效果不限于上述说明的多个效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通过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更加清楚地理解没有说明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电集尘装置1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A是图1的本实施例的带电部510的放电结构的图,图2B是图1的其他实施例的带电部510’的放电结构的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的带电部510的电路图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图1的集尘部540中的膜540a的排列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的集尘部540的电路图的主视图。
图6及图7是示出膜540a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第一膜541的图,图7是示出第二膜542的图。
图8是示出图1的电集尘装置1中的除了主体130以外的壳体501、502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9是从其他侧面观看图8的电集尘装置1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分解图8的电集尘装置1,并且带电部510及带电壳体501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的带电部510及带电壳体的主视图。
图12是示出分解图8的电集尘装置1,并且集尘部540及集尘壳体502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图12的集尘部540及集尘壳体502中除了成型部578、579以外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在图12中在导体收容部571的插入空间内以插入膜540a的一部分状态填充电极连接部578的示意图。图14A是本实施例的图,图14B是其他实施例的图。
图15是示出图12中除了集尘部540以外的集尘壳体502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5的集尘壳体502中除了导体收容部571以外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7是示出图15的导体收容部571的立体图。
图18是沿图17的导体收容部571的C1-C1’剖开的剖视图。
图19是根据其他实施例,在图17的导体收容部571追加金属构件5781的立体图。
图20是沿图19的导体收容部571及金属构件5781的C2-C2’剖开的剖视图。
图21是从上侧观看图8的电集尘装置1的图。
图22是沿图21的电集尘装置1的A1-A1’剖开的剖视图。
图23是沿图21的电集尘装置1的A2-A2’剖开的剖视图。
图24是沿图21的电集尘装置1的B-B’剖开的剖视图。
图25是图24的虚线部分E1的放大图。
图26是图13的虚线部分E2的放大图。
图27是图13的间隔保持部561、566的立体图。
图28是图27的虚线部分E3的放大图。
图29是图27的间隔保持部561、566的图。
图30是图29的虚线部分E4的放大图。
关于整个附图中显示的基准方向说明如下。X轴方向是指后述的集尘部的多个膜540a交替地排列的方向,Y轴方向是指多个膜540a的长度方向,Z轴方向是指多个膜540a的宽度方向。在本实施例中,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彼此垂直。在本实施例中,Z轴方向为上下方向(具体而言,Z轴的箭头方向为上,与Z轴箭头相反的方向为下),但不限于此。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电集尘装置
501:带电壳体 502:集尘壳体
510:带电部 540:集尘部
540a:膜 540b:固定部
541:第一膜 542:第二膜
555:插入部 556:卡扣槽
557:露出部,高电位连接部 558:露出部,低电位连接部
560:间隔保持部 561:基座间隔保持部
566:环间隔保持部 571:导体收容部
577:成型收容部 578:电极连接部
579:盖部 576a:插入空间
576b:成型空间 141:短路凸起
144:断路凸起 145:断路开关
148a:带电部电源端子 149a:带电部接地端子
148b:集尘部电源端子 149b:集尘部接地端子
581,581a、581b:高电压生成器 582,582a,582b:接地
583,583a,583b:接地线 584,584a,584b:高电压线
518:带电部电源收容端子 519:带电部接地收容端子
548:集尘部电源收容端子 549:集尘部接地收容端子
600:短路开关
X:膜排列方向Y:膜长度方向
Z:膜宽度方向S:缝隙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电集尘装置1可以在能够进行制冷制热/空气净化/加湿等的空气调节设备或者真空吸尘器等上作为部分装置来使用,也可以作为单独的独立的装置来使用。
此外,本发明的电集尘装置1可以形成为一个一体型结构,也可以形成为用于净化的可装卸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以收容有集尘部540的壳体501、502从主体130能够引出的结构来说明电集尘装置1,但是不限于此。
以下记载的“电位”是指电势能。以下记载的“电压”是指两点的电位的差异。以下记载的“电连接”不仅是指以彼此之间能够流动电流的方式直接接触,而且还可以包括两者之间通过导体来连接的意思。在本发明的整个说明中,“第一,第二,…”的表示用于区分构成要件,与构成要件之间的优先排序或重要程度等无关。
参照图1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装卸式电集尘装置1。
电集尘装置1包括:带电部510,其使空气中的灰尘粒子带电;集尘部540,其从带电部510除去带电的灰尘粒子;壳体501、502,将带电部510和集尘部540收容于内部。壳体501、502可形成电集尘装置1的外观。带电部510配置在下侧,集尘部540配置在上侧。
本实施例的装卸式电集尘装置1可包括支撑壳体501、502的主体130。主体130的一侧可形成有壳体插入开口部(未图示)。主体130可形成用于收容壳体501、502的内部空间。壳体501、502可通过所述壳体插入开口部插入到所述主体130的内部空间。
壳体501、502被所述主体130支撑。壳体501、502可以以能够与主体130分离的方式安装于主体13。壳体501、502可以引入主体130,并且从主体130引出。
主体130可包括引导壳体501、502安装于主体130的壳体引导件147。主体130可包括引导壳体501、502从主体130引出和向主体130引入的壳体引导件147。壳体引导件147成对地配置在壳体501、502的两侧。壳体引导件147可形成在主体130的所述内部空间。
壳体501、502可包括:带电壳体501,在其内部形成收容带电部510的空间;集尘壳体502,在其内部形成收容集尘部540的空间。带电壳体501配置在下侧,集尘壳体502配置在上侧。壳体501、502可形成为收容带电部510的所述空间和收容集尘部540的所述空间彼此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带电壳体501配置在下部,集尘壳体502配置在上部,带电部510配置在下部,集尘部540配置在带电部510的上侧,但是不限于此。
壳体501、502形成使包含灰尘粒子的空气流入的流入口506,并且形成使壳体501、502内部的空气向外部流出的流出口507。壳体501、502可形成多个流入口506。壳体501、502可形成多个流出口507。在本实施例中,流入口506形成在带电壳体501的下侧面,流出口507形成在集尘壳体502的上侧面。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501、502通过主体130,使下侧面以与地面隔开的方式被支撑。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501、502可设置有壳体支撑架(未图示),以便能够从地面隔开并被支撑,所述壳体支撑架向壳体501、502的下侧方向凸出并与地面接触。
本实施例的整体空气流动方向A从下侧到上侧的方向。空气通过流入口506流入壳体501、502的内部。经由流入口506流入壳体501、502的内部空间的空气,按顺序经过带电部510和集尘部540之后,经过流出口507向外部流出。在其他实施例,空气流动方向A从上侧到下侧的方向,或者侧面或者对焦方向。在其他实施例中,带电部510和集尘部540的配置可以调换过来,带电部510和集尘部540也可以横向配置,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设置为使空气的流动方向为从带电部510朝向集尘部540。
参照图2a及图3说明本实施例的带电部510。带电部510包括施加高电压的放电电极丝521以及与放电电极丝521隔开的相向电极板523。所述高电压是放电电极丝521和相向电极板523之间的电压非常大,使得放电电极丝521能够产生放电程度的数值。
相向电极板523可配置有多个。相向电极板523配置为隔着放电电极丝521而彼此相向地隔开。
放电电极丝521配置有多个。放电电极丝521可配置为在多个放电电极丝521彼此平行地隔开。在多个放电电极丝521之间,相向电极板523与放电电极丝521排列的方向垂直。
图2a及图3中示意性地示出了若干个放电电极丝521和若干个相向电极板523沿与空气流动方向A垂直的方向X交替地隔开配置,但是可以更多的放电电极丝521和相向电极板523交替地配置。
放电电极丝521和相向电极板523可固定于带电壳体501。可设置有保持多个放电电极丝521和多个相向电极板523的间隔的间隔保持结构(未图示)。
对放电电极丝521施加电压的情况下,放电电极丝521和相向电极板523之间产生电晕放电。空气中的灰尘粒子经过带电部510,并且被带电。
参照图2b来说明其他实施例的带电部510。带电部510’包括生成离子的至少一个离子生成器521’。离子生成器521’可以沿与空气流动方向A垂直的方向X彼此隔开地配置有多个。离子生成器521’可以使空气中的灰尘粒子带电。
离子生成器521’包括电晕放电的碳纤维电极523’。碳纤维电极523’可形成为刷状。碳纤维电极523’可以通过多个超细的碳纤维捆成刷束而成。碳纤维电极523’沿与空气流动方向A垂直方向X长长地形成。
在图2b中,两个离子生成器521a’、521b’沿与空气流动方向A垂直的方向X彼此隔开地配置,从各离子生成器521a’、521b’向彼此相向的方向凸出形成有多个碳纤维电极523’。
当碳纤维电极523’施加大的电压时,通过放电使空气中的分子离子化,产生OH-、O-等的阴离子或者H+等的阳离子。碳纤维电极523’生成的离子使空气中的灰尘粒子带电。阴离子向灰尘粒子提供电子,使灰尘粒子带电成阴极。阳离子从灰尘粒子抢夺电子,由此使灰尘粒子带电为阳极。
离子生成器521’包括保护碳纤维电极523’的电极罩525’。电极罩525’可配置于带电壳体501。电极罩525’可设置有连接有碳纤维电极523’的印刷电路板(未图示)。碳纤维电极523’可通过单独的丝来连接,也可以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直接连接。
参照图4至图7,集尘部540包括汇集带电的灰尘粒子的膜540a。集尘部540包括通过生成电场来汇集带电的灰尘粒子的多个膜540a。
在本实施例中,膜540a由绝缘层552a、552b包围导电层551a、551b而成。在其他实施例中,膜540a的表面可以构成为导电层551a。尤其,施加低电位的第二膜542的表面也可以由导电层551a构成。
膜540a包括相对施加高电位的第一膜541和与第一膜541相比相对施加低电位的第二膜542。
第一膜541可设置有多个。第二膜542可设置有多个。多个膜541、542构成为在两个绝缘层552a、552b之间配置有导电层551a、551b,在所述导电层551a、551b的两面上一一对应地涂覆两个绝缘层552a、552b。
第一膜541形成为由绝缘层552a包围施加相对高电位的导电层551a。第二膜542形成为由绝缘层552b包围相对于第一膜541的导电层551a施加相对低电位的导电层551b。
集尘部540包括将多个第一膜541和多个第二膜542固定在壳体501、502内部的后述的固定部540b。固定部540b将多个膜540a固定在集尘壳体502内部。
第一膜541及第二膜542配置为彼此交替。多个第一膜541及多个第二膜542配置为其宽度方向变成垂直方向Z,但不限于此。多个第一膜541及多个第二膜542配置为以使长度方向Y一致的方式平行。
膜540a排列成多个,以便彼此面相对,并且形成缝隙S。多个第一膜541和多个第二膜542沿与宽度方向Z及长度方向Y垂直的方向X交替地形成缝隙S。多个所述膜540a分别形成为膜长度方向Y比膜宽度方向Z长的带状,彼此面相对而且形成缝隙S,并且配置为一列,由此形成排列组。
参照图1、图3及图5说明电集尘装置1的电路结构。
主体130包括向带电部510和集尘部540供给电源的电源端子148a、148b。主体130包括向带电部510和集尘部540供给接地的接地端子149a、149b。向带电部510供给电源的带电部电源端子148a和向集尘部540供给电源的集尘部电源端子148b可以分别单独地设置。向带电部510提供接地的带电部接地端子149a和向集尘部540提供接地的集尘部接地端子149b可以分别单独地设置。
主体130包括生成高电压的高电压生成器581。主体130包括生成施加于带电部510的高电压的高电压生成器581a。主体130包括生成施加于集尘部540的高电压的高电压生成器581b。高电压生成器581b使第一导电层551a和第二导电层551b之间产生电位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高电压生成器581a和高电压生成器581b指一个高电压生成器581,形成从高电压生成器581向带电部510和集尘部540分别并列地施加电源的线路。主体130包括向高电压生成器581施加电源的电源供给线585。
电集尘装置1包括与电源端子148a、148b及接地端子149a、149b一一对应地接触的电源收容端子518、548及接地收容端子519、549。
主体130配置有电源端子148a、148b,所述电源端子148a、148b与高电压生成器581连接,并向带电部510及集尘部540供给电源。主体130配置有接地端子149a、149b,所述接地端子149a、149b与接地582连接,并向带电部510及集尘部540提供接地。
电源端子148a、148b包括带电部电源端子148a及集尘部电源端子148b。接地端子149a、149b包括带电部接地端子149a及集尘部接地端子149b。
主体130配置有带电部电源端子148a,所述带电部电源端子148a与高电压生成器581a连接,并向带电部510供给电源。主体130配置有集尘部电源端子148b,所述集尘部电源端子148b与高电压生成器581b连接,并向集尘部540供给电源。主体130配置有带电部接地端子149a,所述带电部接地端子149a与接地582a连接,并向带电部510提供接地。主体130配置有集尘部接地端子149b,所述集尘部接地端子149b与接地582b连接,并向集尘部540提供接地。
壳体501、502的外侧面配置有电源收容端子518、548,所述电源收容端子518、548与电源端子148a、148b接触,并使带电部510及集尘部540与电源连接。壳体501、502的外侧面配置有接地收容端子519、549,所述接地收容端子519、549与接地端子149a、149b接触,并使带电部510及集尘部540与接地电连接。
电源收容端子518、548包括带电部电源收容端子518及集尘部电源收容端子548。接地收容端子519、549包括带电部接地收容端子519及集尘部接地收容端子549。
壳体501、502的外侧面配置有带电部电源收容端子518,所述带电部电源收容端子518与带电部电源端子148a接触,以使带电部510与电源连接。壳体501、502的外侧面配置有集尘部电源收容端子548,所述集尘部电源收容端子548与集尘部电源端子148b接触,以使集尘部540与电源连接。壳体501、502的外侧面配置有带电部接地收容端子519,所述带电部接地收容端子519与带电部接地端子149a接触,以使带电部510与接地电连接。壳体501、502的外侧面配置有集尘部接地收容端子549,所述集尘部接地收容端子549与集尘部接地端子149b接触,以使集尘部540与接地电连接。
带电部电源收容端子518及集尘部电源收容端子548配置为在同一水平面上彼此在对角方向上隔开。带电部接地收容端子519及集尘部接地收容端子549配置为在同一水平面上彼此在对焦方向上隔开。
壳体501、502可以是引入主体130中,或者壳体501、502可以是从主体130引出。壳体501、502引入主体130时,电源端子148a、148b与电源收容端子518、548彼此一一对应地接触,接地端子149a、149b与接地收容端子519、549彼此一一对应地接触。壳体501、502仅在主体130上“就位(settlement)状态”下,电源端子148a、148b与电源收容端子518、548彼此一一对应地接触,接地端子149a、149b与接地收容端子519、549彼此一一对应地接触。所述“就位状态”是指壳体501、502不能够再引入主体130,并且完全(fully)被引入。壳体501、502引入主体130中的状态,或者壳体501、502从主体130引出中的状态都不是所述“就位状态”。
在壳体501、502的外侧面中的与带电部接地端子149a及集尘部接地端子149b一一对应的位置上一一对应地设置有带电部接地收容端子519及集尘部接地收容端子549。
在壳体501、502的外侧面中,配置有带电部电源收容端子518及集尘部电源收容端子548的侧面可以是配置有带电部接地收容端子519及集尘部接地收容端子549的侧面彼此相反的一侧。壳体501、502的左右侧面可以一一对应地配置有所述电源收容端子518、548和所述接地收容端子529、549。带电部电源收容端子518及集尘部电源收容端子548可以配置在壳体501、502的同一侧面上。带电部接地收容端子519及集尘部接地收容端子549可以配置在壳体501、502的同一侧面上。
具体而言,以仅在壳体501、502处于在主体130上就位状态时,所述电源端子148a、148b和所述接地端子149a、149b与电源收容端子518、548和接地收容端子519、549一一对应地接触的方式配置电源收容端子518、548及接地收容端子519、549。
带电部电源端子148a及集尘部电源端子148b可以配置在主体130的内侧面中的同一侧面上。带电部接地端子149a及集尘部接地端子149b可配置在主体130的内侧面中的同一侧面上。
壳体501、502处于在主体130上就位状态时,带电部电源端子148a与带电部电源收容端子518接触,带电部接地端子149a与带电部接地收容端子519接触,由此向带电部510施加高电压。壳体501、502处于在主体130上就位状态时,集尘部电源端子148b和集尘部电源收容端子548接触,集尘部接地端子149b和集尘部接地收容端子549接触,由此向集尘部540施加高电压。
壳体501、502处于从主体130引出的状态时,带电部电源端子148a和带电部电源收容端子518分离,带电部接地端子149a和带电部接地收容端子519分离,由此切断向带电部510施加电压。壳体501、502处于从主体130引出的状态时,集尘部电源端子148b和集尘部电源收容端子548分离,集尘部接地端子149b和集尘部接地收容端子549分离,由此切断向集尘部540施加电压。
电集尘装置1包括将相向电极板523和接地582a电连接的接地线583a。电集尘装置1包括将放电电极丝521和高电压生成器581a电连接的高电压线584a。设置有高电压生成器581b,以使第一导电层551a和第二导电层551b之间的电压差为大致7至9kV。
带电部电源端子148a及带电部电源收容端子518配置在高电压线584a上。带电部电源端子148a及带电部电源收容端子518发挥使高电压线584a电性开闭的开关功能。带电部接地端子149a及带电部接地收容端子519配置在接地线583a上。带电部接地端子149a及带电部接地收容端子519发挥使接地线583a电性开闭的开关功能。
电集尘装置1包括将第二导电层551b和接地582b电连接的接地线583b。电集尘装置1包括将第一导电层551a和高电压生成器581b电连接的高电压线584b。
集尘部电源端子148b及集尘部电源收容端子548配置在高电压线584b上。集尘部电源端子148b及集尘部电源收容端子548发挥使高电压线584b电性开闭的开关功能。集尘部接地端子149b及集尘部接地收容端子549配置在接地线583b上。集尘部接地端子149b及集尘部接地收容端子549发挥使接地线583b电性开闭的开关功能。
电集尘装置1包括确定电集尘装置1能够进行动作与否的断路开关145。断路开关145配置于主体130。断路开关145切换向高电压生成器581供给的电源。断路开关145可以切换向电集尘装置1的其他需要电源的构件(例如传感器、显示器等)供给的电源。
仅在壳体501、502处于在主体130上就位状态下,断路开关145使电集尘装置1能够进行动作。当壳体501、502从主体130分离时,断路开关145使电集尘装置1不能够进行动作。在壳体501、502与主体130没有完全结合的状态下(没有就位的状态)下,断路开关145使电集尘装置1不能够进行动作。
断路开关145配置在电源供给线585上。断路开关145切换向高电压生成器581a、581b施加的电源。断路开关145设置为:按压的情况下,使电源供给线585连接,在没有按压的情况下,使电源供给线585切断。
断路开关145配置在主体130的内侧面。断路开关145配置在主体130的内侧面中的壳体501、502插入于主体130的方向的侧面。断路开关145可形成为能够向壳体501、502插入于主体130的方向按压。
壳体501、502包括以按压断路开关145的方式形成的断路凸起144(参照图8及图9)。断路凸起144配置在壳体501、502插入于主体130的方向的侧面。断路凸起144向壳体501、502插入于主体130的方向凸出形成。
壳体501、502处于在主体130上就位状态时,断路凸起144按压断路开关145。当断路凸起144按压断路开关145时,断路开关打开的电源供给线585被短路,由此,可以向高电压生成器581施加电源。由此,壳体501、502从主体130分离的状态下,用户接触电源端子148a、148b及接地端子149a、149b时,能够防止触电。
电集尘装置1包括短路开关600,该短路开关600接通(ON),以使第一导电层551a和第二导电层551b彼此短路,或者断开(OFF),以使第一导电层551a和第二导电层551b彼此不短路。具体而言,多个第一导电层551a并联连接,设置有第一导电层551a的并联部位与短路开关600的一端子电连接的短路线600a。此外,多个第二导电层551b并联连接,设置有第二导电层551b的并联部位与短路开关600的其他端子电连接的短路线600b。短路开关600配置在短路线600a、600b上。
壳体501、502处于在主体130上就位状态下,短路开关600断开,壳体501、502从主体130分离的状态下,短路开关600接通。
在壳体501、502从主体130分离的状态下,第一导电层551a及第二导电层551b彼此短路,由此变成在集尘部540上带电的电荷被除去的状态。相反,壳体501、502处于在主体130上就位状态下,第一导电层551a及第二导电层551b的短路被解除,由此变成集尘部540带有电荷并产生电场的状态。
主体130包括以按压短路开关600的方式形成的短路凸起(未图示)。所述短路凸起配置在主体130的内侧面中的与壳体501、502插入于主体130的方向相向的侧面。所述短路凸起向壳体501、502从主体130引出的方向凸出形成。
短路开关600包括施压部626,所述施压部626在与所述短路凸起对应的位置上露出,在壳体501、502从主体130分离的状态下被按压。所述短路开关600可包括弹性体(未图示),该弹性体(未图示)配置在与所述施压部626的施压面相反的一侧。所述弹性体在所述施压部626被压时弹性压缩,在所述施压部626的按压解除时复原。
短路开关600设置有多个。电集尘装置1可包括多个短路开关。
多个短路开关600在短路线600a、600b上彼此并联连接。因此,多个短路开关600-1、600-2中的至少一个被短路时,第一导电层551a和第二导电层552b彼此被短路。由此,多个短路开关600中的任意一个因夹入异物或者故障等而不能够进行正常的短路动作的情况下,如果至少另一个正常地进行短路动作时,第一导电层551a和第二导电层彼此短路,从而更加强化用户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电集尘装置1包括两个短路开关600-1、600-2。两个短路开关600-1、600-2配置为沿横向隔开。电集尘装置1可包括第一短路开关600-1及第二短路开关600-2。
第一短路开关600-1包括配置在壳体501、502的外侧面的第一施压部652-1。第二短路开关600-2包括配置在壳体501、502的外侧面的第二施压部652-2。第一施压部652-1和第二施压部652-2配置为彼此隔开。
主体130包括形成在与多个所述施压部652-1、652-2一一对应的位置上的多个短路凸起(未图示)。多个所述短路凸起可包括以按压第一短路开关600-1的方式设置的第一短路凸起(未图示)和以按压第二短路开关600-2的方式设置的第二短路凸起(未图示)。壳体501、502从主体130分离的状态下,多个所述短路凸起一一对应地按压多个所述施压部652-1、652-2。
参照图8及图9,壳体501、502形成外观。壳体501、502包括把手503,所述把手503使用户能够抬起壳体501、502。把手503可以成对地形成在壳体501、502的两侧面。把手503可以以壳体501、502的表面凹陷而成。
壳体501、502形成有使空气向带电部510一侧流入的流入口506。壳体501、502形成有使空气从集尘部540一侧流出的流出口507。流出口507可配置为后述的基座间隔保持部561露出。
壳体501、502除了流入口506和流出口507,还形成有排水孔508,在进行清洗时,所述排水孔508使流入壳体501、502的内部的水容易从壳体501、502排出。排水孔508可形成有多个。多个排水孔508配置为彼此隔开。
在壳体501、502的外侧面中的形成有流入口506的侧面上,排水孔508与流入口506隔开。排水孔508可形成在壳体501、502的外侧面中的相向电极板523的长度方向Y的两侧部。排水孔508可形成在壳体501、502的外侧面中的膜540a的长度方向Y的两侧部。
参照图10和图11,带电部510包括施加高电压的放电电极丝521和与放电电极丝521隔开的相向电极板523。
在放电电极丝521被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在放电电极丝521和相向电极板523之间产生电晕放电。通过放电以使空气中的分子离子化,生成OH-、O-等阴离子或者H+等阳离子。这样生成的离子使空气中的灰尘粒子带电。阴离子向灰尘粒子提供电子,使得灰尘粒子带电为阴极。阳离子从灰尘粒子抢夺电子,以使灰尘粒子带电为阳极。
相向电极板523可配置有多个。相向电极板523可配置为隔着放电电极丝521并且彼此相向地隔开。
多个相向电极板523的两端通过电极板连接部524彼此连接。电极板连接部524配置在水平面上,多个相向电极板523配置在与电极板连接部524垂直的面上。
电极板连接部524及多个相向电极板523是通过剖开金属板的中央并以90度弯曲而一体形成。其制造方法如下。金属板的两端部切开方式如下:留下电极板连接部524的状态下,从所述金属板的中间切开与相向电极板523的一侧长边相当的长度。在切开所述一侧长边长度的部分的两端上,分别弯曲并切开相当于相向电极板523的两端短边的长度。将这样以“匚”字状切开(切开一侧长边长度的部分和在其两端分别弯曲90度并切开)的所述金属板部分以90度弯曲时,弯曲的部分构成为相向电极板523。
放电电极丝521可配置有多个。多个放电电极丝521可以配置为彼此平行并隔开。多个放电电极丝521之间可以平行地配置相向电极板523和放电电极丝521。
多个放电电极丝521可以串联连接。即,一个丝构件可以连续地构成多个放电电极丝521。在本实施例中,放电电极丝521构成方式为:一个丝构件从一侧的丝支撑部522a延伸至另一侧的丝支撑部522b,形成一个放电电极丝521。在所述另一侧的丝支撑部522b弯曲的所述丝构件延伸至与所述另一侧的丝支撑部522b相同一侧相邻的丝支撑部522b,以构成丝串联部(未图示)。在相同一侧的相邻的所述丝支撑部522b弯曲的所述丝构件延伸至与所述一侧的丝支撑部522a相同一侧相邻的丝支撑部522a,以构成另一个放电电极丝521。如上所述的方式,以在两侧分别隔开规定间隔配置的丝支撑部522a为支撑点,形成彼此交替连接的放电电极丝521及所述丝串联部。
丝支撑部522包括沿空气流动方向延伸的垂直构件,可以在所述垂直构件的侧面被所述丝构件支撑并被弯曲。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放电电极丝551和多个相向电极板523沿与空气流动方向A垂直的方向X交替地隔开。多个放电电极丝551和多个相向电极板523配置在所述流入口506的下游侧。
所述电极板连接部524在多个相向电极板523的两端上分别向与多个相向电极板523垂直的方向X延伸一个。所述丝串联部在多个放电电极丝521的两端上向与多个放电电极丝521垂直的方向X延伸。
优选为,多个放电电极丝521配置在多个相向电极板523之间的空间中的靠近上游侧的位置。所述丝串联部可以配置在与多个放电电极丝521相同的平面上。为了使所述丝串联部和电极板连接部524彼此更加隔开,优选为,电极板连接部524配置在多个相向电极板523的下游侧端的平面上。这是因为,由于对所述丝串联部施加高电压,电极板连接部524是与多个相向电极板523电连接的金属材质,因此,为了减少所述丝串联部和电极板连接部524之间发生火花的概率。
放电电极丝521及相向电极板523固定于带电壳体501。一个丝构件的两端分别从放电电极丝521的两端侧固定连接于带电壳体501,通过所述固定连接的部位向所述丝构件施加高电压。
带电部510包括支撑多个相向电极板523,并且固定于带电壳体501的火花防止部525。火花防止部525固定电极板连接部524。
火花防止部525在多个相向电极板523的两端部上分别配置一个。火花防止部525包括遮蔽构件(未图示),所述遮蔽构件(未图示)遮挡沿上下隔开配置的电极板连接部524和所述丝串联部之间。所述遮蔽构件可以是板状的板构件。优选为,所述遮蔽构件是绝缘性材质。所述遮蔽构件可以发挥减少所述丝串联部和电极板连接部524之间产生火花的概率的作用。
火花防止部525形成有供电极板连接部524插入的槽。供所述电极板连接部524插入的槽的凹陷方向是多个相向电极板523的长度方向。形成供所述电极板连接部524插入的槽的构件包裹电极板连接部524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包裹电极板连接部524的下侧面的构件通过所述遮蔽构件来形成。
参照图12及图13,集尘部540包括汇集带电的灰尘粒子的膜540a。膜540a排列成多个。集尘部540包括汇集带电的灰尘粒子的多个膜540a。
集尘部540包括将膜540a固定在壳体501、502的内部的固定部540b。壳体501、502收容膜540a。壳体501、502收容多个膜。固定部540b将多个所述膜540a固定在集尘壳体502的内部。
膜540a排列成多个,由此面彼此相向,并且形成有缝隙S。多个所述膜540a的各膜形成为膜长度方向Y比膜宽度方向Z长的带状,面彼此相向,并且形成缝隙S,而且配置为一列,由此构成排列组。多个膜540a配置为膜宽度方向Z的所述一侧朝向所述流出口507。
膜540a包括施加相对高电位的多个第一膜541和施加相对低电位的多个第二膜542。多个第一膜541及多个第二膜542彼此交替配置。多个第一膜541和多个第二膜542交替排列为面彼此相向,形成缝隙S。
固定部540b包括间隔保持部560,所述间隔保持部560配置在所述排列组的所述宽度方向两侧中的至少一侧上,以保持所述缝隙S。
间隔保持部560固定在壳体501、502的内部。在本实施例中,间隔保持部561、566仅固定于集尘壳体502。间隔保持部560能够发挥支撑多个膜540a的作用。
间隔保持部560可包括环间隔保持部566,所述环间隔保持部566配置在所述排列组的所述宽度方向Z的两侧中远离集尘壳体502的内侧面的一侧。所述间隔保持部561、566可包括配置在宽度方向Z的一侧的基座间隔保持部561和配置在所述膜的宽度方向Z的另一侧的环间隔保持部566。
所述固定部540b包括成型部578、579,在规定的空间576内插入多个膜540a的一部分的状态下,所述成型部578、579填充于所述规定的空间576。成型部578、579使规定的贴固化,以使多个膜540a固定。成型部578、579以在规定的贴上沉浸多个膜540a的一部分的状态下,使所述规定的贴固化。
多个膜540a配置为使宽度方向Z是上下方向,但是不限于此。多个膜540a可配置为以使长度方向Y一致的方式平行。沿与膜宽度方向Z及膜长度方向Y垂直的方向X,多个膜540a配置为形成缝隙S。
参照图6及图7,第一膜541及第二膜542长长地形成为带状。第一膜541及第二膜542的带状长度大致为200mm至250mm。第一膜541及第二膜542的整体形成为平板形状。第一膜541及第二膜542在两面方向X上至少一部分卷曲。
多个膜540a的导电层551a、551b由碳材料形成。导电层551a、551b的厚度可以是10um-100um。第一膜541的导电层551a构成高电位电极,第二膜542的导电层551b构成低电位电极。
绝缘层552a、552b隔着导电层551a、551b,包围除了露出部557、558以外的剩下的部分。绝缘层552a、552b可以是作为PP、PET、PEN、PU等素材,包括TiO2、Al2O3,SiO2等纳米填充料的材料,其厚度可以是100um-1500um。
导电层551a、551b以丝网印刷的图案设置在一对绝缘层552a、552b中的某一面上,一对所述绝缘层552a、552b中的另一个覆盖所述图案的一部分以外的剩下的部分,并且与所述某一个绝缘层552a、552b粘接。
膜540a包括导电层551a、551b的一部分露出的露出部557、558。膜540a的导电层551a、551b的一部分向外部露出,剩下的被绝缘层552a、552b包围。
利用第一导电层551a来施加相对高电位,利用第二导电层551b施加相对低电位时,在两个导电层551a、551b之间产生电场。带电部510上带电的灰尘粒子通过带电的极性而在电场内接收电力,并贴附于第一膜541的绝缘层552a或者第二膜542的绝缘层552b。
膜540a包括插入部555,所述插入部555配置为:长度方向Y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的膜部分延伸并插入所述规定的空间576。插入部555可形成在多个第一膜541及多个所述第二膜542的长度方向Y的两端。
参照图13及图14a,本实施例的插入部555形成为长度方向Y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的膜部分延伸并向宽度方向Z弯曲。多个膜540a包括长度方向Y的两端的膜部分延伸并向膜宽度方向Z弯曲的插入部555。后述的导体收容部571的插入空间576a的插入口形成为与插入部555弯曲的方向相向。多个膜540a形成后述的扣槽556。后述的搁置肋572插入于卡扣槽556。
参照图14b,其他实施例的插入部555’形成为长度方向Y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的膜部分沿长度方向Y延伸。多个膜540a’包括长度方向Y的两端的膜部分沿长度方向Y延伸的插入部555’。在其他实施例中,导体收容部571’的插入空间576a’的插入口形成为与插入部555延伸的方向相向。多个膜540a’可以不形成卡扣槽556。
露出部557、558形成于插入部555。膜540a包括形成露出部557、558的插入部555a。膜540a还可包括不形成露出部557、558的插入部555b。多个膜540a中的某一个膜可包括形成在长度方向Y的一端的所述插入部555a和长度方向Y的另一端的所述插入部555b。
形成于多个第一膜541的各第一膜上的露出部557配置在第一膜541的长度方向Y的一端部,形成于多个第二膜542的各第二膜上的露出部558配置在第二膜542的长度方向Y的另一端部。在这种情况下,在多个第一膜541中,在长度方向Y的一端部形成有所述插入部555a,在长度方向Y的另一端部上形成有所述插入部555b。此外,在多个第二膜542中,在长度方向Y的一端部形成有所述插入部555b,在长度方向Y的另一端部形成有所述插入部555a。
多个第一膜541设置为仅在所述两末端中的一侧末端的插入部555a上露出导电层551a,多个第二膜542设置为仅在与所述一侧末端的相反一侧的另一侧末端的插入部555a上露出导电层551b。设置于多个第一膜541的高电位连接部557仅形成在形成于所述两末端中的一侧的插入部555a上,设置于多个第二膜542的低电位连接部558仅形成在形成于所述两末端中的另一侧的插入部555a。
膜540a形成有在长度方向Y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端部上向宽度方向Z凹陷的卡扣槽556。卡扣槽556可以分别形成在多个膜540a的长度方向Y的两端部。
插入部555的一侧面可形成卡扣槽556的一侧面。卡扣槽556形成为一侧被开口的槽状。
壳体501、502包括插入于卡扣槽556的搁置肋572。搁置肋572与集尘壳体502结合。
卡扣槽556和搁置肋572彼此咬合。搁置肋572形成为从集尘壳体502向形成有卡扣槽556的方向凸出的肋状。搁置肋572可以沿膜排列方向X延伸。对该部分内容,在后面详细说明。
多个膜540a的长度方向Y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端部形成为各宽度方向Z的长度相对较小。在多个膜540a的长度方向Y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端部上,宽度方向Z的一端部向长度方向Y进一步延伸。在多个膜540a的排列组配置于集尘壳体502的状态下,所述排列组的长度方向Y的一端部形成沿排列方向X延伸的空间545。在本实施例中,在膜540a的两端部形成有各宽度方向Z的一端部被开口的空间545。膜540a的两端部根据所述空间545的形状而形成为具有高度差的形状。
多个膜540a的排列组的所述空间545可配置有壳体501、502内部的其他构件。断路开关600可配置为占有所述空间545。
所述规定的贴(paste)可以是具有导电性的导体浆料。所述规定的贴(paste)可以是电绝缘性的绝缘体贴。所述规定的贴(paste)可包括以彼此区分的方式配置的所述导体浆料和所述绝缘体贴。
成型部578、579可以是具有导电性的电极连接部578。成型部578、579可以是具有电绝缘性的盖部579。成型部578、579可包括以彼此区分的方式配置的电极连接部578和盖部579。电极连接部578和盖部579可配置为彼此构成层。电绝缘性的所述盖部579可以覆盖电极连接部578。
成型部578、579可以使所述规定的贴固化。电极连接部578可以使所述导体浆料固化。盖部579可以使所述绝缘体贴固化。
成型部578、579发挥固定膜540a的功能。
电极连接部578不仅发挥固定膜540a的功能,而且发挥在膜540a的导电层上连接电源的电线路的功能。
电极连接部578与电压源电连接,以向膜540a施加电压。
盖部579不仅发挥固定膜540a的作用,而且发挥覆盖导体从而防水和绝缘的功能。
参照图15至图18,壳体501、502包括导体收容部571。具体而言,集尘壳体502包括导体收容部571。
导体收容部571设置于壳体501、502的内部。导体收容部571也可以与壳体501、502一体注塑成型。在本实施例中,导体收容部571作为单独的部件,与壳体501、502的剩下的部分紧固。
导体收容部571形成供膜540a的一部分插入的插入空间576a。导体收容部571形成供多个膜540a的各膜的一部分插入的插入空间576a。导体收容部571形成供电极连接部578填充的插入空间576a。导体收容部571形成供所述导体浆料填充的插入空间576a。
多个膜540a的插入部555的末端插入于插入空间576a的内部。形成在多个膜540a的各膜上的插入部555从膜540a的排列组的长度方向Y的两端沿膜排列方向X以与列对齐的方式配置。插入空间576a形成为沿膜排列方向X相对较长地延伸。
导体收容部571形成为沿膜排列方向X相对较长地延伸。导体收容部571形成两个插入空间576a,所述插入空间576a在膜长度方向Y的两端向各膜的排列方向X延伸而成。导体收容部571包括:第一导体收容部571a,其形成供后述的第一电极连接部578a填充的插入空间576a;第二导体收容部571b,其形成供后述的第二电极连接部578a填充的插入空间576a。
第一膜的露出部557插入于第一导体收容部571a的插入空间576a,第二膜的露出部558插入于第二导体收容部571b的插入空间576a。
插入部555插入于插入空间576a,并通过电极连接部578而固定。搁置肋572插入于卡扣槽556,使多个膜540a安装于壳体501、502的内部。通过电极连接部578,使得所述间隔保持部560不支撑多个膜540a的自重,而只是发挥保持间隔的功能,由此,可以使间隔保持部60的结构轻量化或者最小化。
电极连接部578以与膜540a接触的状态填充于插入空间576a。电极连接部578以与插入部555接触的状态填充于插入空间576a。
电极连接部578包括:第一电极连接部578a,其以与第一膜的露出部557接触的状态填充于插入空间576a;第二电极连接部578b,其以与第二膜的露出部558接触的状态填充于插入空间576a。
第一电极连接部578a填充于第一导体收容部571a的插入空间576a。第二电极连接部578b填充于第二导体收容部571b的插入空间576a。
导体收容部571形成插入空间576a的开口部。所述导体浆料注入插入空间576a的所述开口部,并且插入部555插入于插入空间576a的所述开口部。
形成于导体收容部571的所述开口部可以向导体收容部571的膜宽度方向Z中的一侧形成。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于导体收容部571的所述开口部朝向带电部510所在的地方。导体收容部571的一侧开口并凹陷,形成插入空间576a。
导体收容部571配置在膜的长度方向Y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上。导体收容部571形成为沿膜的排列方向X相对较长。第一导体收容部571a配置在膜的长度方向Y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第二导体收容部571b配置在膜的长度方向Y的两侧中的另一侧。
导体收容部571包括插入空间576a的底面573。导体收容部571包括分别形成插入空间576a的膜排列方向X的两侧面的隔壁575。导体收容部571包括分别形成插入空间576a的膜长度方向Y的两侧面的隔壁572、574。
导体收容部571可包括插入于卡扣槽556并使膜540a安装的搁置肋572a。第一导体收容部571a包括第一搁置肋572a,所述第一搁置肋572a插入于形成在膜540a的长度方向Y的两端部中的一端部的卡扣槽556,第二导体收容部571b包括第二搁置肋572b,所述第二搁置肋572b插入于形成在膜540a的长度方向Y的两端部中的另一端部的卡扣槽556。
搁置肋572a可形成划分插入空间576a的一面。搁置肋572a构成导体收容部571的一部分。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隔壁572、574中夹入卡扣槽556的隔壁572是所述搁置肋572a。
两个所述隔壁572、574中的搁置肋572的相反一侧隔壁574也可以向膜宽度方向Z倾斜。插入空间576a的大小可以设置为越向膜宽度方向Z的所述另一侧越大。
搁置肋572a连接两个所述隔壁575的各一端连接并延伸。所述隔壁574连接两个所述隔壁575的各另一端并延伸。
所述隔壁574可包括凸出隔壁574a,所述凸出隔壁574a形成向膜长度方向Y相对凸出的插入空间576a。凸出隔壁574a形成有槽,该槽供与电极连接部578电连接的导线插入。
导体收容部571可包括紧固于壳体501、502的紧固部574b。紧固部574b可配置于所述隔壁574。
参照图12及图21,其他实施例的导体收容部571’包括插入于所述插入空间576a的内部的金属构件5781。金属构件5781以与电极连接部578接触的状态被电极连接部578覆盖。
金属构件5781固定有与电压源电连接的导线。金属构件5781与所述电压源电连接。金属构件5781与覆盖金属构件5781的电极连接部578电连接。金属构件5781可以与露出部557、558接触。配置于第一导体收容部571a的金属构件5781与第一膜的露出部557接触,配置于第二导体收容部571b的金属构件5781与第二膜的露出部558接触。
金属构件5781可以沿电极连接部578的长度方向X长长地形成。金属构件5781可配置为与导体收容部571’的底面573接触。金属构件5781可配置在插入空间576a的底部。
金属构件5781包括导线连接部579a。导线连接部579a可形成为与金属构件5781一体型的材质导线连接部579a形成为弯曲。导线连接部579a通过切开金属构件5781的一部分并抬升而成。导线连接部579a插入于导线的末端插口并与导线电连接。
金属构件5781具有减少连接有电极连接部578的电路上的电阻的效果。
参照图19及图20,壳体501、502包括成型收容部577。具体而言,集尘壳体502包括成型收容部577。
成型收容部577设置于壳体501、502的内部。成型收容部577是相对于壳体501、502独立的构件,可以紧固于壳体501、502的剩下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成型收容部577可以与集尘壳体502一体注塑成型。
成型收容部577形成成型空间576b,所述成型空间576b以与膜540a接触的状态供盖部579填充。成型收容部577形成供多个膜540a的各膜的一部分插入的成型空间576b。成型收容部577形成供盖部579填充的成型空间576b。成型收容部577形成供所述绝缘体贴填充的成型空间576b。
导体收容部571配置在成型空间576b内。成型空间576b可以比插入空间576a大。插入空间576a是占据成型空间576b内部的规定空间的空间。成型空间576b包括插入空间576a。
多个膜540a的插入部555的末端插入于成型空间576b的内部。形成于多个膜540a的各膜上的插入部555在膜540a的排列组的长度方向Y的两端上沿膜排列方向X以列对齐的方式配置。成型空间576b形成为沿膜排列方向X相对较长地延伸。
成型收容部577形成为沿膜排列方向X校对较长地延伸。成型收容部577形成两个成型空间576b,所述成型空间576b形成两个成型空间576b,所述成型空间576b在膜长度方向Y的两端沿各膜的排列方向X延伸。成型收容部577包括形成供第一电极连接部578a填充的成型空间576b的第一成型收容部557a和形成供第二电极连接部578a填充的成型空间576b的第二成型收容部577b。
露出部557、558配置在成型空间576b内。第一膜的露出部557配置在第一成型收容部557a的成型空间576b内。第二膜的露出部558配置在第二成型收容部577b的成型空间576b内。第一膜的露出部557插入于配置在第一成型收容部557a的内部的第一导体收容部571a的插入空间576a,第二膜的露出部558插入于配置在第二成型收容部577b的内部的第二导体收容部571b的插入空间576a。
插入部555插入于插入空间576a并被盖部579固定。
盖部579以与膜540a接触的状态填充于成型空间576b。电极连接部578以与插入部555接触的状态填充于成型空间576b。
一对盖部579一一对应地配置在多个膜540a的长度方向Y的两端部。一对盖部579一一对应地固定多个膜540a的长度方向Y的两端部。
在成型空间576b的内部配置有导体收容部571。在配置于成型空间576b的内部的插入空间576a填充电极连接部578。成型空间576b的内部覆盖电极连接部578,并且填充有盖部579。成型空间576b的内部覆盖电极连接部578及导体收容部571,并且填充有盖部579。(参照图22至图24)
成型收容部577形成成型空间576b的开口部。所述绝缘体贴注入成型空间576b的所述开口部,插入部555插入于成型空间576b的所述开口部。导体收容部571插入于成型空间576b的所述开口部,所述绝缘体贴注入成型空间576b的所述开口部。成型空间576b的所述开口部和插入空间576b的所述开口部形成为朝向相同的方向。
形成于导体收容部571的所述开口部可以向导体收容部571的膜宽度方向Z中的一侧形成。在本实施例中,形成于导体收容部571的所述开口部朝向带电部510所处的位置。导体收容部571的一侧被开口并凹陷,以形成插入空间576a。
成型收容部577配置在膜的长度方向Y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成型收容部577沿膜的排列方向X相对较长地形成。第一成型收容部557a配置在膜的长度方向Y的两侧中的某一侧,第二成型收容部577b配置在膜的长度方向Y的两侧中的另一侧。
成型收容部577包括成型空间576b的底面577-3。成型收容部577包括分别形成成型空间576b的膜排列方向X的两侧面的隔壁577-2。成型收容部577包括分别形成成型空间576b的膜长度方向Y的两侧面的隔壁577-1、577-4。
导体收容部571的底面573的背面可以配置为与成型收容部577的底面577-3接触。
所述底面577-3可以是构成壳体501、502的外侧面的板材。
成型收容部577可包括插入于卡扣槽556并使膜540a安装的搁置肋572b。第一成型收容部557a包括第一搁置肋572a,所述第一搁置肋572a插入于形成在膜540a的长度方向Y的两端部中的一端部的卡扣槽556,第一成型收容部557a包括第二搁置肋572b,所述第二搁置肋572b插入于形成在膜540a的长度方向Y的两端部中的另一端部的卡扣槽556。
搁置肋572b可以是划分成型空间576b的一面。搁置肋572b可以构成成型收容部577的一部分。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隔壁577-1、577-4中的夹入卡扣槽556的隔壁577-1是所述搁置肋572b。
两个所述隔壁577-1、577-4中的与搁置肋572b相反一侧的隔壁577-4可以是构成壳体501、502的外侧面的板材。
搁置肋572b可以连接两个所述隔壁577-2的各一端,并且延伸。所述隔壁577-4可以连接两个所述隔壁577-2的各另一端,并且延伸。
导体收容部571的搁置肋572a可配置为与成型收容部577的搁置肋572b接触。搁置肋572b和搁置肋572b可以配置为彼此叠。搁置肋572a和搁置肋572b叠在一起,可以一同插入于一个卡扣槽556。
成型收容部577的内侧面可包括与电极连接部578的紧固部574b紧固的结构。与所述紧固部574b紧固的结构配置在成型收容部577的底面577-3。
所述隔壁577-2可形成有槽,与电极连接部578电连接的导线插入于所述槽。所述隔壁577-2中与壳体501、502相遇的部位可形成所述槽。所述导线可以与集尘部电源收容端子548连接。所述导线可以与集尘部接地收容端子549连接。壳体501、502还包括导线安装部505,所述导线安装部505用于所述导线插入并被固定。导线安装部505可以从壳体501、502的内侧面凸出。导线安装部505可形成有槽,所述导线在与壳体501、502的内侧面之间插入于所述槽。
参照图21至图23,成型部578、579以所述规定的贴的形态装入插入空间576a及成型空间576b并固化,以使多个插入部555固定。插入部555相对于膜540a的整个面积或者宽度,以小的面积或宽度凸出,因此,具有使成型部578、579有效地固定膜540a的效果。
电极连接部578在所述露出部557、558沉浸于所述导体浆料的状态下使所述导体浆料固化,以使所述膜540a固定。所述电极连接部578与电压源电连接,由此向膜540a的所述导电层施加电压。电极连接部578使多个膜540a彼此电连接。
电极连接部578包括:第一电极连接部578a,其构成所述第一导线584中的与多个膜540a接触的部分;第二电极连接部578b,其构成所述第二导线583中的与多个膜540a接触的部分。
第一电极连接部578a使多个第一膜541彼此电连接。第二电极连接部578b使多个第二膜542彼此电连接。第一膜541及第二膜542的两端部一一对应地固定于第一电极连接部578a及第二电极连接部578b。
露出部557、558一一对应地形成在多个第一膜541的长度方向Y的一端,并且一一对应地形成在多个所述第二膜542的长度方向Y的另一端。第一电极连接部578a从多个所述第一膜541的长度方向Y的一端向膜排列方向X延伸,第二电极连接部578b从多个所述第二膜542的长度方向Y的另一端向膜排列方向X延伸。
第一电极连接部578a使多个所述第一膜541的露出部557彼此电连接,第二电极连接部578b使多个所述第二膜542的露出部558彼此电连接。即,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578a使多个所述高电位连接部557都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578b使多个所述低电位连接部558都电连接。
第一膜541的导电层551a中没有被绝缘层552a包围而露出的露出部557构成高电位连接部557。高电位连接部557与第一导线584接触。即,高电位连接部557与构成第一导线584的一部分的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578a接触。通过高电位连接部557,向第一膜541的导电层551a施加高电位。
第二膜542的导电层551b中没有被绝缘层552b包围而露出的露出部558构成低电位连接部558。低电位连接部558与第二导线583接触。即,低电位连接部558与构成第二导线583的一部分的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578b接触。通过低电位连接部558,向第二膜542的导电层551b施加低电位。
露出部557、558的至少一部分插入于插入空间576a并与电极连接部578接触。仅露出部557、558的一部分插入于插入空间576a,因此仅露出部557、558的一部分被电极连接部578覆盖,露出部557、558的剩下部分被盖部579覆盖。在其他实施例中,露出部557、558都插入于插入空间576a,由此仅被电极连接部578覆盖。即,通过电极连接部578及盖部579来覆盖露出部557、558,也可以仅通过电极连接部578来覆盖露出部557、558。
电极连接部578使露出部557、558固定。盖部579可以与电极连接部578一同使露出部557、558固定。电极连接部578使所述插入部555固定。
第一电极连接部578a使形成在多个所述第一膜541和多个所述第二膜542的长度方向Y的一端的所述插入部555固定,并且一体形成。第二电极连接部578b使形成在多个所述第一膜541和多个所述第二膜542的长度方向Y的另一端的所述插入部555固定,并且一体形成。
第一电极连接部578a使设置有多个第一膜541的高电位连接部557的插入部555a及没设置有多个第二膜542的低电位连接部558的所述插入部555b固定。第二电极连接部578b使没设置有多个第一膜541的高电位连接部557的所述插入部555b及设置有多个第二膜542的低电位连接部558的插入部555a固定。由此,第一电极连接部578a仅向第一膜的导电层551a施加相对高电位,第二电极连接部578b仅向第二膜的导电层551b施加相对低电位。
电极连接部578使所述导体浆料固化。由此,使插入部555牢固地固定,并且,电极连接部578紧贴并结合于高电位连接部557及低电位连接部558,因此,可以使接触阻抗最小化,并且,能够切断高电位连接部557及低电位连接部558与空气的接触,而且防止接触部位产生火花。
所述导体浆料通过导体粉末、有机溶剂(organic solvent)和高分子(macromolecule)树脂混合而成。所述导体浆料在固化前是具有流动性的半固体状态,在固化后是固体状态。
所述导体粉末是指具有导电性的固体较好地被粉碎,使粒子变小。具有所述导电性的固体优选为碳、铜、银等金属成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体粉末是炭黑粉末。
所述有机溶剂在常温下是液体状态。混合于所述导体浆料的所述有机溶剂根据干燥条件而被蒸发,并且,所述导体浆料固化成固体。
所述高分子树脂是粉末状态。所述导体粉末和所述高分子树脂在所述导体浆料被固化之后也变成剩下的成分。所述导体粉末及所述高分子树脂混合,但是并不是化学结合。所述导体浆料被固化之后,所述导体粉末的粒子处于彼此连接的状态,被固化的所述导体浆料具有导电性。
电极连接部578通过导体粉末彼此相粘而成。电极连接部578可以通过高分子树脂的粉末和导体粉末一同彼此相粘而成。
所述导体浆料的成分组成比是所述导体粉末大致30%,所述有机溶剂大致50%,所述高分子树脂大致20%,但是不限于此。
所述导体粉末可包括在导电性相对低材质的粉末上涂覆导电性相对高的金属涂覆的导体涂覆粉末。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体涂覆粉末通过在银(Ag)和铜(Gu)中的导电性相对低的铜粉末上涂覆导电性相对高的银而形成。在本实施例中,一般的所述导体粉末是碳粉末。
所述所述导体粉末可以是将没有向金属涂覆的一般的导体粉末和所述导体涂覆粉末混合而成。一般的所述导体粉末和所述导体涂覆粉末的组成比可以根据预设的电极连接部578的电阻值来调节。当混合所述导体涂覆粉末时,可以有效地降低电极连接部578的电阻值。
电极连接部578被盖部579以水密的方式包围。盖部579是防水材质。盖部579成型于电极连接部578中的露出到外部空气的面上。盖部579可包括环氧树脂或者聚氨酯树脂等材质,但是不限于此,如果涂覆而能够固化,则即可。
盖部579可通过主材和固化剂混合而成。所述主材可以作为成分包括Bisphenol A型EPOXY树脂、阻燃性填料和其他添加剂。所述固化剂可以是改性脂肪胺类固化剂。
盖部579可以被电极连接部578中的通过导体收容部571的所述开口部而露出的面涂覆。盖部579配置为在电极连接部578填充于插入空间576a的状态下覆盖电极连接部578露出到外部空气的面。电极连接部578配置为被导体收容部571及盖部579包围。
参照图21至图30,固定部540b包括间隔保持部560,所述间隔保持部560在膜540a的所述排列组的宽度方向Z的两侧上配置一对,并且保持所述缝隙。
间隔保持部560包括:基座间隔保持部561,其配置在所述膜540a的所述宽度方向Z的一侧;环间隔保持部566,其配置在所述膜540a的所述宽度方向Z的另一侧。
间隔保持部560包括多个垂直杆568,多个垂直杆568一一对应地从膜540a的所述排列组的宽度方向Z的某一侧插入于多个所述缝隙S。基座间隔保持部561包括多个第一垂直杆568-1,多个第一垂直杆568-1一一对应地从所述排列组的所述一侧插入于多个所述缝隙S。环间隔保持部566包括多个第二垂直杆568-2,多个第二垂直杆568-2一一对应地从所述排列组的所述另一侧插入于多个所述缝隙S。
垂直杆568可插入到膜540a的宽度方向Z的中央部。多个第一垂直杆568-1可插入到膜540a的宽度方向Z的中央部,多个第二垂直杆568-2可插入到膜540a的宽度方向Z的中央部。
基座间隔保持部561及环间隔保持部566可以以膜540a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为基准配置为彼此对称。参照图25,在相同剖面上,第一膜541及第二膜542的宽度方向Z的两端一一对应地与基座间隔保持部561及环间隔保持部566接触。
基座间隔保持部561及环间隔保持部566可形成为彼此相同的形状。以下,假设所述基座间隔保持部561及环间隔保持部566形成为彼此相同的形状,来进行说明,图27至30示出了基座间隔保持部561及环间隔保持部566的结构,但是不限于此。
垂直杆568形成有凸起569,所述凸起569以使膜540a的松紧度缩小的方式向膜540a的面方向凸出。第一垂直杆568-1及第二垂直杆568-2形成有凸起569,所述凸起569以使膜540a的松紧度缩小的方式向膜540a的面方向凸出。第一垂直杆568-1形成有第一凸起569-1,第二垂直杆568-2形成有第二凸起569-2。
在一个垂直杆568上,向一侧方向凸出的凸起569a、569b以彼此隔开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向另一侧方向凸出的凸起569c、569d以彼此隔开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在一个垂直杆568,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凸出的两个凸起569a、569d;569b、569c可以以向垂直方向Z彼此偏置地配置。
间隔保持部560沿膜540a的长度方向Y配置为多个间隔保持部彼此隔开。
间隔保持部560包括包裹所述排列组的排列方向X的两端和宽度方向Z的一侧的间隔保持主体567。间隔保持主体567支撑垂直杆568的始端。
基座间隔保持部561可包括第一间隔保持主体567,所述第一间隔保持主体567包裹所述排列组的排列方向X的两端和宽度方向Z的一侧,并且支撑第一垂直杆568-1的始端。环间隔保持部566可包括第二间隔保持主体567,所述第二间隔保持主体567包裹所述排列组的排列方向X的两端和另一侧,并且支撑第二垂直杆568-2的始端。
间隔保持主体567可包括:两端支撑部567b,其配置在所述排列方向X的两端,并与所述集尘壳体结合;水平杆567a,其与所述排列组接触,并且向所述排列组的排列方向X延伸;紧固部567c,其使间隔保持部560固定于集尘壳体502。
参照图25,第一间隔保持主体567可包括:第一两端支撑部567b-1,其配置在膜排列方向X的两端,并与集尘壳体502结合;第一水平杆567a-1,其与所述排列组接触,并且向所述排列组的排列方向X延伸;第一紧固部567c-1,其使所述基座间隔保持部561固定于集尘壳体502。
参照图25,第二间隔保持主体567可包括:第二两端支撑部567b-2,其配置在膜排列方向X的两端,并与集尘壳体502结合;第二水平杆567a-2,其与所述排列组接触,并且向所述排列组的排列方向X延伸;第二紧固部567c-2,其使所述环间隔保持部566固定于集尘壳体502。
集尘壳体502包括钩构件504。钩构件504包括钩504-1和钩固定架504-2。钩构件504从集尘壳体502的内侧面凸出。
集尘壳体502包括钩504-1,所述钩504-1使第一紧固部567c-1和第二紧固部567c-2以彼此接触的状态被卡扣。在一个钩504-1上,第一紧固部567c-1和第二紧固部567c-2以一同接触的状态紧固。
所述紧固部567c包括紧固板567c1,所述紧固板567c1形成与其他紧固部567c接触的板,所述紧固板567c1形成有所述钩504-1插入而被卡扣的钩槽567c2。
所述第一紧固部567c-1包括形成与第二紧固部567c-2接触的板的第一紧固板567c1-1,所述第一紧固板567c1-1形成有所述钩504-1插入而被卡扣的钩槽567c2-1。
所述第二紧固部567c-2包括形成与第一紧固部567c-1接触的板的第二紧固板567c1-2,所述第二紧固板567c1-2形成有所述钩504-1插入而被卡扣的钩槽567c2-2。
所述集尘壳体502包括支撑并固定所述钩504-1的钩固定架504-2。钩固定架504-2的一侧端固定于集尘壳体502,钩固定架的另一侧端凸出到所述膜540a的宽度方向Z的中央部,并与所述钩504-1连接。
所述集尘壳体502包括固定板(未图示),所述固定板(未图示)形成为在所述钩504-1和所述钩固定架504-2之间支撑所述紧固部567c并且接触的具有高度差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5,所述固定板形成为与第一紧固部567c-1接触的具有高度差的形状。
参照图12、图13及图15,说明利用所述导体浆料的所述电集尘装置的制造方法。
所述电集尘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将所述膜540a配置在规定位置上的步骤a;以使所述露出部557、558沉浸的方式注入所述导体浆料的步骤b;使注入的所述导体浆料通过规定干燥条件而固化的步骤c;在固化的所述导体浆料中露出到外部空气的面上涂覆所述绝缘体贴的步骤d;使涂覆的所述绝缘体贴通过规定干燥条件而固化的步骤e。
在所述步骤a中,优选为,首先进行壳体搁置步骤:使形成有集尘壳体502的流出口507的面配置为与地面接触,使集尘壳体502的内部空间朝向上侧。
接着,进行基座间隔保持部配置步骤:将所述基座间隔保持部561配置集尘壳体502的内部的设定的位置,以使基座垂直杆564向上侧凸出。基座间隔保持部561紧固于集尘壳体502。
接着,进行膜插入步骤:在多个膜540a的所述卡扣槽556插入所述搁置肋572,多个膜540a的各膜一一对应地插入于基座间隔保持部561的多个基座垂直杆564之间,由此,多个所述膜540a配置于所述规定位置。当在所述规定位置上配置多个所述膜540a时,多个所述插入部555的末端都插入于所述插入空间576a的内部。
优选地,接着,进行环间隔保持部配置步骤:将环间隔保持部566配置在集尘壳体502的内部的设定的位置,以便在环间隔保持部566的多个环垂直杆568之间一一对应地插入多个膜540a。环间隔保持部566紧固于集尘壳体502。基座间隔保持部561及环间隔保持部566一同紧固于集尘壳体502。
所述环间隔保持部配置步骤可以在所述步骤b或者步骤c期间进行,或者在此之后进行,但是优选为在步骤b之前进行,由此,在注入所述导体浆料之前可以更加准确地配置多个膜540a。
接着,进行所述步骤b。在所述步骤b中,向所述插入空间576a内部注入所述导体浆料,以使多个所述插入部555的末端都沉浸于所述导体浆料。即,以使所述露出部557、558都沉浸于导体浆料的方式注入所述导体浆料。
接着,进行所述步骤c。在所述步骤c中,根据作为规定干燥条件的导体浆料干燥温度及导体浆料干燥时间,使注入的所述导体浆料固化。所述导体浆料干燥温度及导体浆料干燥时间可根据所述导体浆料的具体组成物及混合比而不同,在此为防止多个膜540a变形,优选为,所述导体浆料干燥温度为摄氏75度以下,所述导体浆料干燥时间是180分钟以下。
接着,进行所述步骤d。在成型空间576b注入所述绝缘体贴,以覆盖被固化的所述导体浆料中露出到外部空气的面。
接着,进行所述步骤e。在所述步骤e中,根据作为规定干燥条件的绝缘体贴干燥温度及绝缘体贴干燥时间,使注入的所述绝缘体贴固化。所述绝缘体贴干燥温度及绝缘体贴干燥时间可根据所述防水材料的具体组成物及混合比等不同而不同,但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体贴干燥温度为摄氏60度以下,所述绝缘体贴干燥时间为180分钟以下。

Claims (14)

1.一种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膜,其汇集带电的灰尘粒子;以及
壳体,其收容所述膜,
所述膜包括被施加电压的导电层和包覆所述导电层的绝缘层,并且还包括所述导电层的一部分露出的露出部,
所述膜包括长度方向Y的两端的膜部分延伸并向膜宽度方向Z弯曲的插入部,形成有从长度方向Y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向宽度方向Z凹陷的卡扣槽,所述露出部形成在向所述膜的两端延伸的插入部中的一个上,
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成型收容部和导体收容部,所述成型收容部包括搁置肋、底面以及隔壁,由所述成型收容部的搁置肋、底面以及隔壁形成供所述膜的所述插入部插入的成型空间,所述导体收容部包括搁置肋、底面以及隔壁,由所述导体收容部的搁置肋、底面以及隔壁形成供所述膜的所述插入部插入的插入空间,所述导体收容部配置在所述成型空间内,
还包括:
电极连接部,所述电极连接部以与所述膜接触的状态填充于所述插入空间,并且与电压源电连接,所述电极连接部与所述露出部接触并向所述膜施加电压,
电绝缘性的盖部,以与所述膜接触的状态覆盖所述电极连接部,并且填充所述成型空间,
所述导体收容部的搁置肋与所述成型收容部的搁置肋配置为相接触并一同插入于所述卡扣槽,
多个所述膜以彼此的面相向并且彼此之间形成有缝隙的方式排列,所述电极连接部向多个所述膜所排列的方向延伸,
所述电极连接部通过使导体浆料固化而成,所述电绝缘性的盖部通过使绝缘体贴固化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体浆料包括导体粉末、有机溶剂和高分子树脂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连接部通过导体粉末彼此相粘接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体粉末包括在导电性相对低的材质的粉末上涂覆导电性相对高的金属而成的导体涂覆粉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间隔保持部,所述间隔保持部包括插入于所述缝隙的垂直杆,该垂直杆用以保持所述缝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露出部的至少一部分插入于所述插入空间并与所述电极连接部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体收容部及所述露出部配置在所述成型空间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连接部使所述露出部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金属构件,所述金属构件以与所述电极连接部接触的状态被所述电极连接部覆盖,并且固定有与所述电压源电连接的导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膜以彼此的面相向并且彼此之间形成有缝隙的方式排列,
多个所述膜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卡扣槽,
所述电集尘装置包括:第一搁置肋,其插入于所述两端部中的一端部上形成的卡扣槽;第二搁置肋,其插入于所述两端部中的另一端部上形成的卡扣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膜排列有多个,
所述电极连接部使多个所述膜彼此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膜包括施加相对高的电位的多个第一膜和施加相对低的电位的多个第二膜,
所述电极连接部包括使多个所述第一膜彼此电连接的第一电极连接部和使多个所述第二膜彼此电连接的第二电极连接部,
所述导体收容部包括:第一导体收容部,其形成供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填充的空间;第二导体收容部,其形成供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部填充的空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膜及多个所述第二膜分别包括施加电压的导电层和包覆所述导电层的绝缘层,还包括所述导电层的一部分露出的露出部,
多个所述第一膜的所述露出部形成在长度方向的一端部,
多个所述第二膜的所述露出部形成在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
所述第一膜和所述第二膜的两端部一一对应地固定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部和第二电极连接部。
14.一种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集尘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
将所述膜配置在规定位置的步骤a;
以使所述膜的一部分沉浸的方式注入所述导体浆料的步骤b;以及
使注入的所述导体浆料固化的步骤c。
CN201611001339.9A 2015-10-30 2016-10-31 电集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69442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248463P 2015-10-30 2015-10-30
US62/248,463 2015-10-30
US201562252017P 2015-11-06 2015-11-06
US62/252,017 2015-11-06
KR10-2015-0156254 2015-11-07
KR20150156254 2015-11-07
KR10-2015-0185846 2015-12-24
KR20150185846 2015-12-24
KR10-2016-0037235 2016-03-28
KR1020160037246A KR20170051143A (ko) 2015-10-30 2016-03-28 공기청정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
KR1020160037235A KR20170051142A (ko) 2015-10-30 2016-03-28 가습청정장치
KR10-2016-0037246 2016-03-28
US201662355118P 2016-06-27 2016-06-27
US62/355,118 2016-06-27
KR10-2016-0083227 2016-07-01
KR1020160083227A KR20170051182A (ko) 2015-10-30 2016-07-01 공기청정장치
KR10-2016-0121745 2016-09-22
KR1020160121745A KR101942525B1 (ko) 2015-10-30 2016-09-22 전기집진장치 및 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44260A CN106944260A (zh) 2017-07-14
CN106944260B true CN106944260B (zh) 2020-02-07

Family

ID=59206454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97651.1A Active CN107036197B (zh) 2015-10-30 2016-10-31 空气净化装置
CN201611001339.9A Active CN106944260B (zh) 2015-10-30 2016-10-31 电集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1610996856.8A Active CN106902985B (zh) 2015-10-30 2016-10-31 空气净化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97651.1A Active CN107036197B (zh) 2015-10-30 2016-10-31 空气净化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96856.8A Active CN106902985B (zh) 2015-10-30 2016-10-31 空气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070361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68422B2 (en) 2015-10-30 2020-06-02 Lg Electronics Inc. Air freshener
CN107036197B (zh) * 2015-10-30 2022-07-29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装置
DE102018205333A1 (de) * 2018-04-10 2019-10-10 BSH Hausgeräte GmbH Elektrostatische Filtereinheit und Lüftungsvorrichtung mit elektrostatischer Filtereinheit
CN110559751B (zh) * 2018-06-05 2022-11-01 上海欧菲滤清器有限公司 板式空气过滤器、抽屉元件、以及空气过滤组件
GB201909048D0 (en) * 2019-05-21 2019-08-07 Darwin Tech International Limited Electrostatic air filter
CN114056058A (zh) * 2020-07-30 2022-02-18 Lg电子株式会社 电集尘用起电装置
US11898777B2 (en) * 2020-12-14 2024-02-13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leaner
CA3212820A1 (en) * 2021-04-16 2022-10-20 Magnus BLADH Air filtering device
CN114749278A (zh) * 2022-04-01 2022-07-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结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及空气净化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55013A (ko) * 2006-12-14 2008-06-19 엘지마이크론 주식회사 이방성 도전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1745462A (zh) * 2008-12-01 2010-06-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力除尘器及其电极
CN101884953A (zh) * 2009-05-12 2010-11-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除尘器
CN102218373A (zh) * 2010-01-29 2011-10-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除尘装置及具有该电除尘装置的家电设备
CN202460831U (zh) * 2012-03-14 2012-10-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系统
CN102814234A (zh) * 2011-06-10 2012-12-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静电除尘器
CN104575686A (zh) * 2015-01-21 2015-04-2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低成本铜掺杂导电银浆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34167A1 (de) * 1969-07-10 1971-02-11 Miles Laboratories Ine , Elkhart, Ind (V St A) Luftreinigungsvorrichtung
WO1997029830A1 (en) * 1996-02-16 1997-08-21 Airtek Devices, Inc. Air handling system cleaning apparatus
JP2001149449A (ja) * 1999-11-26 2001-06-05 Itoki Crebio Corp テーブル型又はワゴン型の空気浄化装置
KR100926761B1 (ko) * 2002-12-23 2009-11-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청정기
KR200419443Y1 (ko) * 2006-03-17 2006-06-20 정애리 서랍형 공기청정기
KR101252163B1 (ko) * 2006-08-08 2013-04-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20080061636A (ko) * 2006-12-28 2008-07-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CN203810579U (zh) * 2014-05-09 2014-09-03 常州市伟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替换式空气净化器
CN104406235B (zh) * 2014-10-27 2017-03-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器
CN104776513B (zh) * 2015-04-26 2017-11-24 中国计量学院 可自动提示更换滤芯的内外循环空气净化器
CN204708278U (zh) * 2015-06-11 2015-10-21 漳州市云木轩家具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茶几
CN107036197B (zh) * 2015-10-30 2022-07-29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80055013A (ko) * 2006-12-14 2008-06-19 엘지마이크론 주식회사 이방성 도전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1745462A (zh) * 2008-12-01 2010-06-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力除尘器及其电极
CN101884953A (zh) * 2009-05-12 2010-11-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除尘器
CN102218373A (zh) * 2010-01-29 2011-10-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除尘装置及具有该电除尘装置的家电设备
CN102814234A (zh) * 2011-06-10 2012-12-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静电除尘器
CN202460831U (zh) * 2012-03-14 2012-10-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系统
CN104575686A (zh) * 2015-01-21 2015-04-2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低成本铜掺杂导电银浆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02985B (zh) 2019-04-09
CN107036197B (zh) 2022-07-29
CN107036197A (zh) 2017-08-11
CN106944260A (zh) 2017-07-14
CN106902985A (zh) 2017-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44260B (zh) 电集尘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1942525B1 (ko) 전기집진장치 및 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KR101839557B1 (ko) 전기집진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
EP3162445B1 (en) Electric dust colle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1485057B (zh) 离子发生装置和电气设备
US10744516B2 (en) Electrostatic dust collecting module an electrostatic air purifier thereof
EP3162444B1 (en) Electric dust collector and air conditioner including the same, air conditioner using an electric dust collector
US20170316910A1 (en) Ion genera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ic equipment including the same
CN105493361A (zh) 离子发生装置和电气设备
KR20140134167A (ko) 이온발생기 및 이를 갖는 공기조화기
CN110639702A (zh) 静电除尘装置及其电极单元
KR102035137B1 (ko) 전기집진장치
KR101860917B1 (ko) 전기집진장치
CN114056058A (zh) 电集尘用起电装置
KR101449660B1 (ko) 전기집진기용 접점장치
KR101852372B1 (ko) 전기집진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 및 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TW202130419A (zh) 電集塵機
KR20240048598A (ko) 전기 집진기
KR102046926B1 (ko) 전기집진장치
CN214390641U (zh) 带负离子功能的静电集尘装置
JP3499602B2 (ja) 空気清浄装置
CN220969472U (zh) 一种静电除尘滤芯及静电除尘设备
JP3616283B2 (ja) 静電式集塵装置における電極支持方法および電極支持装置
JP7127250B2 (ja) 電気集塵装置
KR20230129098A (ko) 멀티채널 하전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집진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