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36974B - 一种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生物信息识别报警的方法及装置、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生物信息识别报警的方法及装置、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36974B
CN106936974B CN201710351584.0A CN201710351584A CN106936974B CN 106936974 B CN106936974 B CN 106936974B CN 201710351584 A CN201710351584 A CN 201710351584A CN 106936974 B CN106936974 B CN 1069369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social media
software
distress signals
biometric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515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36974A (zh
Inventor
屈喜龙
黄丽蓉
谷今杰
彭慧
孙光
甘露
刘胜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filed Critical Hu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Priority to CN20171035158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369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369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369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369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369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6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or fraudulent calling
    • H04M1/667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from a telephone set
    • H04M1/67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from a telephone set by electronic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22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using geographical location information, e.g. messages transmitted or received in proximity of a certain spot or are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2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for supporting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1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for supporting emergency services
    • H04M1/724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for supporting emergency services with manual activation of emergency-service fun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智能手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生物信息识别报警的方法及装置、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移动终端上设置并存储生物识别信息及其对应的社交媒体软件的求救信息;S2,在待机状态下检测用户是否输入所述生物识别信息;S3,当用户输入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后,与所述存储的生物识别信息进行比对;S4,当比对成功后,向所述社交媒体软件发布求救信息。本发明通过生物特征识别以“静默”的方式向社交媒体平台发送求救信息,由于信息的发送对网络信号要求低于通话,可短时延时,因此求救信号发出去的概率大大增加。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生物信息识别报警的方法及装置、 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手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生物信息识别报警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呈上升趋势,为了保障老人们的安全,市面上出现了带有SOS功能的老人手机,该手机上设置一个SOS按键,紧急情况下,老人们通过按下SOS按键发出求救信息。除了老人意外安全事故频发之外,年轻女性的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人们的安全意识也在逐渐加强,在智能化产业发展迅速的当今,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绝大部分人都在使用智能手机,然而市面上还没有具有SOS功能的智能手机,而将传统的SOS功能触发方式应用于智能手机时,意外发生时,人们往往还需要在智能手机相关界面上点击相关功能按钮来启动SOS功能,这个操作过程复杂且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无法在视线范围外操作且操作动作大,很容易暴露给不法分子,紧急情况下成功发出求救信息的可能性极低。
现有技术中,文献CN106027777 A提出了一种手机指纹识别报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信息设置,在手机上通过信息设置模块设置指纹信息、多组电话号码以及求救信息;步骤2.指纹识别,指纹识别模块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并与存储的指纹信息进行比对,当指纹识别通过时,系统自动查询预存的电话号码并按顺序拨打,同时启动定位功能,向所有预存的电话号码发送求救信息及地理位置信息;当指纹识别未通过时,触发警报铃声,等待用户旁边的人员救援。
然而,上述方法仍然存在许多缺陷,比如,首先,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手机信号如果较弱,拨号求救的方式并不一定有效,这样会耽误最佳的救援机会;其次,触发警报铃声会导致危险分子做出过激行为,进一步威胁受害人的安全;最后,由于指纹信息是数量有限,导致与其对应的电话号码数量也很有限,求救信息的发出对象具有很大局限性,进一步影响了求救效率。综合以上分析,现有技术当中并未提出一种真正的“静默”救援方法,既保证受害人的安全,又具有较高的求救效率。
发明内容
一种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生物信息识别报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移动终端上设置并存储生物识别信息及其对应的社交媒体软件的求救信息;
S2,在待机状态下检测用户是否输入所述生物识别信息;
S3,当用户输入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后,与所述存储的生物识别信息进行比对;
S4,当比对成功后,向所述社交媒体软件发布求救信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具体为指纹、面部表情特征、虹膜信息其中的一种;所述社交媒体软件具有信息发布功能。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社交媒体软件有一个或多个;当所述社交媒体软件有多个时,设定向所述社交媒体软件发布求救信息的优先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生物识别信息有多个;当某个生物识别信息比对未成功时,用户可以比对其他生物识别信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当比对成功后,向所述社交媒体软件发布求救信息及地理位置信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S4之后还包括:所述社交媒体软件接收其他用户的救援反馈信息,并以特定方式反馈给用户。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生物信息识别报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如下模块:
设置模块,在移动终端上设置并存储生物识别信息及其对应的社交媒体软件的求救信息;
识别模块,在待机状态下检测用户是否输入所述生物识别信息;
比对模块,当用户输入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后,与所述存储的生物识别信息进行比对;
求救模块,当比对成功后,向所述社交媒体软件发布求救信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具体为指纹、面部表情特征、虹膜信息其中的一种;所述社交媒体软件具有信息发布功能;所述社交媒体软件有一个或多个;当所述社交媒体软件有多个时,设定向所述社交媒体软件发布求救信息的优先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反馈模块:所述社交媒体软件接收其他用户的救援反馈信息,并以特定方式反馈给用户。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生物信息识别报警的系统,采用上述方法实现的生物信息识别报警的系统。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生物信息识别报警的方法、装置、系统,通过生物特征识别以“静默”的方式向社交媒体平台发送求救信息,由于信息的发送对网络信号要求低于通话,可短时延时,因此求救信号发出去的概率大大增加;此外,用户可以设置多个社交媒体平台来发送求救信息,因此求救信号发出去的灵活性大大增加;此外,由于社交媒体平台具有大量的用户群体,能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更多人的关注,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到人员的救援,提高了救援的效率;最后,软件发送求救信息和反馈信息采用静默的方式,极大的保护了用户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生物信息识别报警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发明的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生物信息识别报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移动终端上设置并存储生物识别信息及其对应的社交媒体软件的求救信息;
S2,在待机状态下检测用户是否输入所述生物识别信息;
S3,当用户输入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后,与所述存储的生物识别信息进行比对;
S4,当比对成功后,向所述社交媒体软件发布求救信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具体为指纹、面部表情特征、虹膜信息其中的一种;也可以为其他常规、常见的人体生物特征识别信息,用于识别为终端用户的求救操作,这里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社交媒体软件具有信息发布功能;该信息发布功能保证了用户发布的求救信息能被特定的或不特定的多个其他用户获取该求救信息,以便该其他用户做出救援行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社交媒体软件有一个或多个;例如,所述社交媒体软件可以设定为微博、QQ空间、微信朋友圈、MSN或者推特等具有社交功能的可以发布媒体信息的软件,还可以是具有社交功能模块的软件,如支付宝中的好友空间模块等。
当所述社交媒体软件有一个时,用户直接在该软件中的媒体信息发布平台上发布求救信息。所述求救信息可以为用户预先设定的内容。
当所述社交媒体软件有多个时,设定向所述社交媒体软件平台发送求救信息的优先级;例如,可以先设置第一优先级社交社交软件微博中的信息发布平台进行求救请求设置,在向微博发送求救信息预定的时间间隔后,若仍未收到任意一个或几个微博好友或其他用户的求救反馈信息,则向第二优先级的社交软件微信朋友圈发送预先设置的信息发布平台的求救信息;若仍未收到任意一个或几个微信好友的求救反馈信息,则向第三优先级的QQ空间或其他社交媒体软件的信息发布平台发送预先设置的求救信息。这里对优先级的级数不做限制。这样设置多个优先级的目的是尽可能向更多社交媒体软件发出救援请求,最大限度的让用户脱离危险;此外,用户对不同社交媒体软件的使用频率不同,因此,优先设置使用频率较大的社交媒体软件作为高优先级软件同样有助于最大限度的让用户脱离危险。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生物识别信息有多个;当某个生物识别信息比对未成功时,用户可以比对其他生物识别信息。例如,当用户预先设置了多个指纹信息用于识别,当食指未识别成功时,用户可以改用拇指进行识别,如果还未识别成功,则可以尝试中指等其他同类生物识别信息。此外,还可以是不同类型的生物识别信息之间的识别切换,例如,终端同时检测用户是否在进行指纹识别、是否在进行面部特征识别、是否在进行虹膜特征识别,其中之一检测成功即可进入下一步骤。此外,还可以设置不同类型的生物特征对应不同的社交媒体软件;例如,指纹信息对应QQ,面部特征信息对应微信,当用户对面部特征信息进行识别时,如果检测成功,则可以进入下一步骤。在此可以灵活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当比对成功后,向所述社交媒体软件的信息发布平台发送求救信息及地理位置信息。地理位置信息通过终端的定位模块获取,用于向所述信息发布平台的其他用户实时展示求救用户所在地理位置。定位功能的启用可以基于终端自带的功能的调用,也可以是对应社交媒体软件定位功能的启用,这里不做限制。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S4之后还包括:社交媒体软件接收其他用户的救援反馈信息,并以特定方式反馈给求救用户。该反馈信息可以是常规的其他救援用户评论的方式展示给求救用户。求救信息的展示方式可以为“为他/她报警”、“在忙”、“为他/她联系紧急联系人”等备选框,以供其他用户进行选择;备选框的方式可以是其他类型或内容,但都是用于给其他用户可能的选项,以供其他用户做出选择。进一步的,例如,如果其他用户选择“为他/她报警”选项,可以自动拨号报警电话110,以在线实时给警方提供受害人所在位置或其他状态信息;如果其他用户选择“在忙”选项,则默认为该其他用户暂时不能提供救援帮助;如果其他用户选择“为他/她联系紧急联系人”选项,则自动弹出该求救用户的联系人信息,以供商讨救援方案,优选的,弹出的联系人信息依次为求救用户联系频繁度从高到低排序来展示给救援用户,以便快速做出选择。
此外,反馈信息的展示方式也有多种,例如,“为他/她报警”备选框设置一种震动频率、“在忙”备选框设置一种震动频率、“为他/她联系紧急联系人”备选框设置一种震动频率,以供用户感知,这种展示方式同样是静默的,极大的保护了用户的安全。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生物信息识别报警的方法,通过生物特征识别以“静默”的方式向社交媒体平台发送求救信息,由于信息的发送对网络信号要求低于通话,可短时延时,因此求救信号发出去的概率大大增加;此外,用户可以设置多个社交媒体平台来发送求救信息,因此求救信号发出去的灵活性大大增加;此外,由于社交媒体平台具有大量的用户群体,能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更多人的关注,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到人员的救援,提高了救援的效率;最后,软件发送求救信息和反馈信息采用静默的方式,极大的保护了用户的安全。
实施例二: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生物信息识别报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如下模块:
设置模块,在移动终端上设置并存储生物识别信息及其对应的社交媒体软件的求救信息;
识别模块,在待机状态下检测用户是否输入所述生物识别信息;
比对模块,当用户输入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后,与所述存储的生物识别信息进行比对;
求救模块,当比对成功后,向所述社交媒体软件发布求救信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具体为指纹、面部表情特征、虹膜信息其中的一种;也可以为其他常规、常见的人体生物特征识别信息,用于识别为终端用户的求救操作,这里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社交媒体软件具有信息发布功能;该信息发布功能保证了用户发布的求救信息能被特定的或不特定的多个其他用户获取该求救信息,以便该其他用户做出救援行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社交媒体软件有一个或多个;例如,所述社交媒体软件可以设定为微博、QQ空间、微信朋友圈、MSN或者推特等具有社交功能的可以发布媒体信息的软件,还可以是具有社交功能模块的软件,如支付宝中的好友空间模块等。
当所述社交媒体软件有一个时,用户直接在该软件中的媒体信息发布平台上发布求救信息。所述求救信息可以为用户预先设定的内容。
当所述社交媒体软件有多个时,设定向所述社交媒体软件平台发送求救信息的优先级;例如,可以先设置第一优先级社交社交软件微博中的信息发布平台进行求救请求设置,在向微博发送求救信息预定的时间间隔后,若仍未收到任意一个或几个微博好友或其他用户的求救反馈信息,则向第二优先级的社交软件微信朋友圈发送预先设置的信息发布平台的求救信息;若仍未收到任意一个或几个微信好友的求救反馈信息,则向第三优先级的QQ空间或其他社交媒体软件的信息发布平台发送预先设置的求救信息。这里对优先级的级数不做限制。这样设置多个优先级的目的是尽可能向更多社交媒体软件发出救援请求,最大限度的让用户脱离危险;此外,用户对不同社交媒体软件的使用频率不同,因此,优先设置使用频率较大的社交媒体软件作为高优先级软件同样有助于最大限度的让用户脱离危险。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生物识别信息有多个;当某个生物识别信息比对未成功时,用户可以比对其他生物识别信息。例如,当用户预先设置了多个指纹信息用于识别,当食指未识别成功时,用户可以改用拇指进行识别,如果还未识别成功,则可以尝试中指等其他同类生物识别信息。此外,还可以是不同类型的生物识别信息之间的识别切换,例如,终端同时检测用户是否在进行指纹识别、是否在进行面部特征识别、是否在进行虹膜特征识别,其中之一检测成功即可进入下一步骤。此外,还可以设置不同类型的生物特征对应不同的社交媒体软件;例如,指纹信息对应QQ,面部特征信息对应微信,当用户对面部特征信息进行识别时,如果检测成功,则可以进入下一步骤。在此可以灵活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救援模块具体包括:当比对成功后,向所述社交媒体软件的信息发布平台发送求救信息及地理位置信息。地理位置信息通过终端的定位模块获取,用于向所述信息发布平台的其他用户实时展示求救用户所在地理位置。定位功能的启用可以基于终端自带的功能的调用,也可以是对应社交媒体软件定位功能的启用,这里不做限制。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救援模块之后还包括反馈模块:社交媒体软件接收其他用户的救援反馈信息,并以特定方式反馈给求救用户。该反馈信息可以是常规的其他救援用户评论的方式展示给求救用户。求救信息的展示方式可以为“为他/她报警”、“在忙”、“为他/她联系紧急联系人”等备选框,以供其他用户进行选择;备选框的方式可以是其他类型或内容,但都是用于给其他用户可能的选项,以供其他用户做出选择。进一步的,例如,如果其他用户选择“为他/她报警”选项,可以自动拨号报警电话110,以在线实时给警方提供受害人所在位置或其他状态信息;如果其他用户选择“在忙”选项,则默认为该其他用户暂时不能提供救援帮助;如果其他用户选择“为他/她联系紧急联系人”选项,则自动弹出该求救用户的联系人信息,以供商讨救援方案,优选的,弹出的联系人信息依次为求救用户联系频繁度从高到低排序来展示给救援用户,以便快速做出选择。
此外,反馈信息的展示方式也有多种,例如,“为他/她报警”备选框设置一种震动频率、“在忙”备选框设置一种震动频率、“为他/她联系紧急联系人”备选框设置一种震动频率,以供用户感知,这种展示方式同样是静默的,极大的保护了用户的安全。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生物信息识别报警的装置,通过生物特征识别以“静默”的方式向社交媒体平台发送求救信息,由于信息的发送对网络信号要求低于通话,可短时延时,因此求救信号发出去的概率大大增加;此外,用户可以设置多个社交媒体平台来发送求救信息,因此求救信号发出去的灵活性大大增加;此外,由于社交媒体平台具有大量的用户群体,能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更多人的关注,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到人员的救援,提高了救援的效率;最后,软件发送求救信息和反馈信息采用静默的方式,极大的保护了用户的安全。
实施例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生物信息识别报警的系统,采用上述方法实现的生物信息识别报警的系统。该系统与上述方法或装置具有对应的功能单元,在此不做具体重复说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生物信息识别报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移动终端上设置并存储生物识别信息及其对应的社交媒体软件的求救信息;
S2,在待机状态下检测用户是否输入所述生物识别信息;
S3,当用户输入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后,与所述存储的生物识别信息进行比对;
S4,当比对成功后,向所述社交媒体软件发布求救信息;
所述社交媒体软件有一个或多个;当所述社交媒体软件有多个时,设定向所述社交媒体软件发布求救信息的优先级,设置第一优先级社交软件的信息发布平台进行求救请求设置,在发送求救信息预定的时间间隔后,若仍未收到任意一个或几个用户的求救反馈信息,则向第二优先级的社交软件发送预先设置的信息发布平台的求救信息;若仍未收到求救反馈信息,则向第三优先级的社交媒体软件的信息发布平台发送预先设置的求救信息;
所述社交媒体软件接收其他用户的救援反馈信息,并以特定方式反馈给用户;
所述反馈信息的展示方式有多种,为每一种反馈信息设置不同的震动频率,以供用户感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具体为指纹、面部表情特征、虹膜信息其中的一种;所述社交媒体软件具有信息发布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识别信息有多个;当某个生物识别信息比对未成功时,用户可以比对其他生物识别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当比对成功后,向所述社交媒体软件发布求救信息及地理位置信息。
5.一种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生物信息识别报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如下模块:
设置模块,在移动终端上设置并存储生物识别信息及其对应的社交媒体软件的求救信息;
识别模块,在待机状态下检测用户是否输入所述生物识别信息;
比对模块,当用户输入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后,与所述存储的生物识别信息进行比对;
求救模块,当比对成功后,向所述社交媒体软件发布求救信息;
所述社交媒体软件有一个或多个;当所述社交媒体软件有多个时,设定向所述社交媒体软件发布求救信息的优先级,设置第一优先级社交软件的信息发布平台进行求救请求设置,在发送求救信息预定的时间间隔后,若仍未收到任意一个或几个用户的求救反馈信息,则向第二优先级的社交软件发送预先设置的信息发布平台的求救信息;若仍未收到求救反馈信息,则向第三优先级的社交媒体软件的信息发布平台发送预先设置的求救信息;
反馈模块:所述社交媒体软件接收其他用户的救援反馈信息,并以特定方式反馈给用户;
所述反馈信息的展示方式有多种,为每一种反馈信息设置不同的震动频率,以供用户感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具体为指纹、面部表情特征、虹膜信息其中的一种;所述社交媒体软件具有信息发布功能。
7.一种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生物信息识别报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5-6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生物信息识别报警的装置。
CN201710351584.0A 2017-05-18 2017-05-18 一种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生物信息识别报警的方法及装置、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9369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51584.0A CN106936974B (zh) 2017-05-18 2017-05-18 一种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生物信息识别报警的方法及装置、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51584.0A CN106936974B (zh) 2017-05-18 2017-05-18 一种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生物信息识别报警的方法及装置、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36974A CN106936974A (zh) 2017-07-07
CN106936974B true CN106936974B (zh) 2018-03-20

Family

ID=59429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5158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936974B (zh) 2017-05-18 2017-05-18 一种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生物信息识别报警的方法及装置、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36974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10607A2 (ko) * 2009-03-25 2010-09-30 엘지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harq 수행 장치 및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3251A (zh) * 2013-05-13 2013-08-28 美合实业(苏州)有限公司 带求救功能的医疗仪器
CN103428634A (zh) * 2013-08-13 2013-12-04 苏州数字地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报警主动推送位置的方法及系统
WO2015149326A1 (zh) * 2014-04-03 2015-10-08 吉瑞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电子烟的信息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05577925A (zh) * 2015-12-22 2016-05-11 北京天诚盛业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应急拨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5448056A (zh) * 2015-12-23 2016-03-30 深圳市嘉兰图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预报警功能的报警按键系统
CN106027777A (zh) * 2016-05-11 2016-10-12 惠州市中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指纹识别报警系统及报警方法
CN106331334A (zh) * 2016-08-19 2017-01-11 刘统红 基于微信的呼救信息发送和管理方法及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10607A2 (ko) * 2009-03-25 2010-09-30 엘지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harq 수행 장치 및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36974A (zh) 2017-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37733B2 (en) Mobile terminal for implementing monitoring management and monitoring implement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6027777A (zh) 一种手机指纹识别报警系统及报警方法
US7251470B2 (en)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with personal emergency device
US20160094967A1 (en) End to end design of personal emergency service utilizing m2m cellular, xmpp/xml technologies on mobile help button
CN104123814B (zh) 主动报警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464406A (zh) 基于可穿戴装置的报警方法、系统及相应的可穿戴装置
CN105321514A (zh) 一种告警方法和终端
CN106817475A (zh) 一种隐蔽的基于智能终端/手机及其附属或关联设备的求救方法
CN105577925A (zh) 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应急拨号的方法和装置
US11670152B2 (en) Alarm notification system
CN107104885B (zh) 一种基于社交软件的生物信息识别报警的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05847561A (zh) 一种环境监测方法、装置及手机
US20220159443A1 (en) Personal safety and responder notif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6327792B (zh) 报警方法和报警系统
CN106936969A (zh) 智能来电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7995381A (zh) 一种报警终端、云端及其报警处理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06936974B (zh) 一种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生物信息识别报警的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09428804A (zh) 一种账号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9831445A (zh) 一种紧急呼救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89970A (zh) 一种用户状态监测方法、颈部按摩仪及装置
CN105592224A (zh) 一种通讯信息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618856A (zh) 一种智能救援方法及系统
CN106355834A (zh) 一种便于联系老年人家属的通讯系统
CN106297185A (zh) 一种便携式安全防护系统及其方法
CN106657632A (zh) 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紧急呼救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Qu Xilong

Inventor after: Huang Lirong

Inventor after: Gu Jinjie

Inventor after: Peng Hui

Inventor after: Sun Guang

Inventor after: Gan Lu

Inventor after: Liu Shengzong

Inventor before: Zhao Yuha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208

Address after: Two road 410000 in Hunan Province, Yuelu District City, No. 139 Changsha Fenglin

Applicant after: HU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ddress before: 410000 Tongzi Poe Road, Yuelu District,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No. 408

Applicant before: Zhao Yuha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0

Termination date: 201905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R01 Reinstatement of patent right

Former decision: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unpaid annual fee

Former decis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8

RR01 Reinstatement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0

Termination date: 202105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