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33421A - 电子设备及其触控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其触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33421A
CN106933421A CN201710150884.2A CN201710150884A CN106933421A CN 106933421 A CN106933421 A CN 106933421A CN 201710150884 A CN201710150884 A CN 201710150884A CN 106933421 A CN106933421 A CN 1069334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module
touch control
type touch
control screen
proc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508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5088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33421A/zh
Publication of CN1069334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334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e.g. a single continuous surface or two parallel surfaces put in conta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及其触控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容式触控屏模组、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和处理器;所述触控方法包括: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电阻式触控屏模组接收触控操作;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分别识别,若电容式触控屏模组识别出触控操作,则将触控操作发送至处理器,若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识别出触控操作,则将触控操作发送至处理器;处理器根据触摸操作生成控制指令。本发明弥补了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使用的触控屏与应用程序不适合而导致触控屏和应用程序都难以发挥自身的特点的不足,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对不同特点的触控操作利用不同原理的触控屏模组来识别,满足应用程序对触控操作的要求。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及其触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触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等)都具有触控屏,以便于用户的触控操作。现阶段比较常用的触控屏有:
电阻式触控屏,主要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压力感应原理来实现对屏幕内容的操作和控制,其优点是精度可以高达1mm以内,而且对环境因素湿度、电磁干扰无依赖,其缺点是需要施加一定力度的按压,操作才能被感应;
电容式触控屏,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来实现对屏幕内容的操作和控制,其优点是无需用力按压,操作就可以快速地被感应,其缺点是精度不如电阻式触控屏高,且在遇到水之后可能产生误触发、触摸失效等问题。
通常的电子设备会从上述两种触控屏中选择一种使用。
为了充分发挥、扩展电子设备的功能,技术人员会设计开发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以在电子设备上运行。但是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电子设备的制造与应用程序的开发往往是单独、分开进行的,电子设备在制造过程中很难兼顾到将来要运行的应用程序的特点,应用程序在开发时也很难兼顾到电子设备实际使用的触控屏的特点。
因此,对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电子设备使用的触控屏与实际运行的应用程序不适合,而导致触控屏和应用程序都难以发挥自身的特点、满足操作需求的技术问题,亟需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使用的触控屏与实际运行的应用程序不适合,而导致触控屏和应用程序都难以发挥自身的特点、满足操作需求的缺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其触控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电子设备的触控方法,其特点是,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容式触控屏模组、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和处理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分别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所述触控方法包括:
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接收触控操作;
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分别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识别,若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识别出所述触控操作,则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将所述触控操作发送至所述处理器,若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识别出所述触控操作,则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将所述触控操作发送至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接收所述触控操作并根据所述触摸操作生成控制指令。
较佳地,所述触控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接收触控操作之前,所述处理器预先分别为每一应用场景设置主控触控屏模组和辅控触控屏模组,所述主控触控屏模组为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中的一个,所述辅控触控屏模组为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中的另一个;
在进入所述应用场景后,所述处理器若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则识别发送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控屏模组是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或是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并确定识别出的触控屏模组是主控触控屏模组或是辅控触控屏模组;
若确定识别出的触控屏模组是主控触控屏模组,则所述处理器生成主控制指令,若确定识别出的触控屏模组是辅控触控屏模组,则所述处理器生成辅控制指令。
较佳地,所述辅控操作包括屏幕亮度调节操作和/或音量调节操作。
较佳地,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包括第一中断接口,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包括第二中断接口,所述第一中断接口和所述第二中断接口分别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所述触控方法还包括:
所述处理器检测是否有中断触发,并在检测到有中断触发时判断触发的中断是所述第一中断接口的中断或所述第二中断接口的中断;
若是所述第一中断接口的中断,则所述处理器启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并禁用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
若是所述第二中断接口的中断,则所述处理器启用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并禁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
较佳地,在判断出触发的中断是所述第一中断接口的中断时,所述处理器检测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是否故障,若不故障则启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并禁用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若故障则启用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并禁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
在判断出触发的中断是所述第二中断接口的中断时,所述处理器检测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是否故障,若不故障则启用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并禁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若故障则启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并禁用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点是,包括电容式触控屏模组、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和处理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分别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用于接收触控操作,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识别,并在识别出所述触控操作时将所述触控操作发送至所述处理器;
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用于接收所述触控操作,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识别,并在识别出所述触控操作时将所述触控操作发送至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触控操作并根据所述触摸操作生成控制指令。
较佳地,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设于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的上方。
较佳地,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与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之间还设有隔玻璃盖板。
较佳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预先分别为每一应用场景设置主控触控屏模组和辅控触控屏模组,所述主控触控屏模组为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中的一个,所述辅控触控屏模组为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中的另一个;
在进入所述应用场景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时,识别发送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控屏模组是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或是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并确定识别出的触控屏模组是主控触控屏模组或是辅控触控屏模组,若确定识别出的触控屏模组是主控触控屏模组则生成主控制指令,若确定识别出的触控屏模组是辅控触控屏模组则生成辅控制指令。
较佳地,所述辅控操作包括屏幕亮度调节操作和/或音量调节操作。
较佳地,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包括第一中断接口,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包括第二中断接口,所述第一中断接口和所述第二中断接口分别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检测是否有中断触发并在检测到有中断触发时判断触发的中断是所述第一中断接口的中断或是所述第二中断接口的中断,若是所述第一中断接口的中断,则启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并禁用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若是所述第二中断接口的中断,则启用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并禁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
较佳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判断出触发的中断是所述第一中断接口的中断时,检测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是否故障,若不故障则启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并禁用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若故障则启用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并禁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在判断出触发的中断是所述第二中断接口的中断时,检测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是否故障,若不故障则启用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并禁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若故障则启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并禁用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本发明,电子设备可以对不同特点的触控操作利用不同原理的触控屏模组来识别,满足应用程序对触控操作的要求,使得触控屏和应用程序都最大限度的发挥功能,便于用户的准确、快速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子设备的触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电子设备的触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电子设备的触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电子设备的触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和条件,或按照商品说明书选择。
实施例1
一种电子设备的触控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容式触控屏模组、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和处理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分别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触控方法包括:
步骤101、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接收触控操作。
步骤102、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分别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识别。
步骤103a、若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识别出所述触控操作,则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将所述触控操作发送至所述处理器;
步骤103b、若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识别出所述触控操作,则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将所述触控操作发送至所述处理器。
步骤104、所述处理器接收所述触控操作并根据所述触摸操作生成控制指令。
其中,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包括利用电容式触控技术实现触控的常用组件;
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包括利用电阻式触控技术实现触控的常用组件;
所述触控操作是指用户针对电子设备上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输入的操作,其可以是,但不限于是,点击操作、滑动操作。输入触控操作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进行控制;
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
本实施例的触控方法中,对于用户输入的触控操作,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均能够接收,但是由于用户输入的触控操作的特点,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电阻式触控屏模组不能同时识别出接收到的触控操作究竟是什么样的操作,只有在触控操作的特点符合触控屏模组的触控原理时,才能有效地识别出接收到的触控操作是什么样的操作,并通知处理器作出相应的反馈。例如:在运行一个应用程序时,需要用户精准地点击屏幕上的一个点,那么用户用指甲在该点上用力按压后,由于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电阻式触控屏模组的触控原理不同,电阻式触控屏模组能够对此次触控操作做出反应,识别出此次触控操作为在该点处的点击操作并将该点击操作发送至处理器,由处理器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而电容式触控屏模组不能够对此次触控操作做出反应,无法识别出此次触控操作具体为什么操作,也就不能将此次触控操作传送给处理器进行后续处理。又如;在运行一个应用程序时,需要用户快速地从屏幕上的一个位置滑动到另一位置,那么用户用手指快速、轻轻地在屏幕上由该一个位置滑动到另一位置后,由于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电阻式触控屏模组的触控原理不同,电容式触控屏模组能够对此次触控操作做出反应,识别出此次触控操作为从该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滑动操作并将滑动操作发送至处理器,由处理器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而电阻式触控模组不能够对此次触控操作做出反应,无法识别出此次触控操作具体为什么操作,也就不能将此次触控操作传送给处理器进行后续处理。
通过本实施例的触控方法,电子设备可以对不同特点的触控操作利用不同原理的触控屏模组来识别,满足应用程序对触控操作的要求,使得触控屏和应用程序都最大限度的发挥功能,便于用户的准确、快速控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触控方法是在实施例1的控制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分别设置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电阻式触控屏模组的控制地位,利用主控触控屏模组和辅控触控屏模组的结合,共同控制电子设备。其中,电子设备上运行某个应用程序可以看作是一种应用场景,在运行某个应用程序时进入某个界面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应用场景,电子设备处于某种状态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应用场景,在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的其它可能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应用场景,在本发明中并不作具体限定。
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方法包括:
步骤201、所述处理器预先分别为每一应用场景设置主控触控屏模组和辅控触控屏模组,所述主控触控屏模组为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中的一个,所述辅控触控屏模组为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中的另一个。
步骤202、进入所述应用场景。
步骤203、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接收触控操作。
步骤204、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分别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识别。
步骤205、判断是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或是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识别出所述触控操作,若是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识别出所述触控操作,则执行步骤206,若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识别出所述触控操作,则执行步骤207。
步骤206、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将所述触控操作发送至所述处理器,然后执行步骤208。
步骤207、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将所述触控操作发送至所述处理器。
步骤208、所述处理器接收所述触控操作。
步骤209、所述处理器识别发送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控屏模组是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或是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若识别出发送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控屏模组是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则执行步骤210,若识别出发送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控屏模组是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则执行步骤211。
步骤210、确定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是主控触控屏模组或是辅控触控屏模组,若是主控触控屏模组,则执行步骤212,若是辅控触控屏模组,则执行步骤213。
步骤211、确定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是主控触控屏模组或是辅控触控屏模组,若是主控触控屏模组,则执行步骤212,若是辅控触控屏模组,则执行步骤213。
步骤212、所述处理器生成主控制指令,然后结束流程。
步骤213、所述处理器生成辅控制指令,然后结束流程。
下面,以应用场景为播放视频为例,对本实施例的触控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步骤201中,设置在应用场景为播放视频时,主控触控屏模组为电阻式触控屏模组,辅控触控屏模组为电容式触控屏模组;步骤202中,进入播放视频的应用场景;步骤203中,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接收触控操作;步骤204中,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分别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识别;
若所述触控操作为用手指在屏幕上由左向右轻轻滑动,则步骤205中,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可以识别出所述触控操作,而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不可以识别出所述触控操作,跳转至步骤206,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将所述触控操作发送至所述处理器,然后跳转至步骤208,所述处理器接收所述触控操作,步骤209中,所述处理器识别出发送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控屏模组是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跳转至步骤210,确定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是辅控触控屏模组,然后跳转至步骤213,由处理器生成辅控制指令,结束此次操作;
若所述触控操作为用指甲在屏幕上由上向下移动,则步骤205中,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可以识别出所述触控操作,而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不可以识别出所述触控操作,跳转至步骤207,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将所述触控操作发送至所述处理器,然后跳转至步骤208,所述处理器接收所述触控操作,步骤209中,所述处理器识别出发送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控屏模组是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跳转至步骤211,确定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是主控触控屏模组,然后跳转至步骤212,由处理器生成辅控制指令,结束此次操作。
同样地,步骤201中,还可以设置在应用场景为播放视频时,主控触控屏模组为电容式触控屏模组,辅控触控屏模组为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后续的步骤参照上述流程,具体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每一触控操作分别对应一个主控制指令或对应一个辅控制指令,所述主控制指令和所述辅控制指令的具体内容可以依据应用场景的需要自行设置,例如,在应用场景为播放视频时,所述主控制指令可以包括快进操作、快退操作、播放操作、暂停操作等,所述辅控制指令可以包括屏幕亮度调节操作和/或音量调节操作等;在应用场景为运行某一跑酷类游戏应用程序时,所述主控制指令可以包括向前、后、左、右移动的操作等,所述辅控制指令可以包括屏幕亮度调节操作、游戏背景音乐音量调节操作、退出游戏页面操作等。
实施例3
一种电子设备的触控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容式触控屏模组、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和处理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所述电子式触控屏模组分别与所述处理器连接。其中,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包括第一中断接口,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包括第二中断接口,所述第一中断接口和所述第二中断接口分别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触控方法包括:
步骤301、所述处理器检测是否有中断触发,若是,则执行步骤302,若否,则结束流程。
步骤302、判断触发的中断是所述第一中断接口的中断或是所述第二中断接口的中断,若是所述第一中断接口的中断,则执行步骤303,若是所述第二中断接口的中断,则执行步骤304。
步骤303、所述处理器启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并禁用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然后结束流程。
步骤304、所述处理器启用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并禁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然后结束流程。
其中,启用是指能够接收并识别触控操作;禁用是指不能够接收并识别控制操作。
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可在同时具有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电阻式触控屏模组的电子设备中,从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中择一使用。用户可以自主选择想要使用的触控屏模组,触发相应的接口的中断,应用程序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预设好运行时默认使用的触控屏模组,在运行时触发默认使用的触控屏模组的接口的中断。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是在实施例3的控制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地,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方法包括:
步骤401、所述处理器检测是否有中断触发,若是,则执行步骤402,若否,则结束流程。
步骤402、判断触发的中断是所述第一中断接口的中断或是所述第二中断接口的中断,若是所述第一中断接口的中断,则执行步骤403,若是所述第二中断接口的中断,则执行步骤404。
步骤403、所述处理器检测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是否故障,若不故障则执行步骤405,若故障,则执行步骤406。
步骤404、所述处理器检测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是否故障,若不故障则执行步骤406,若故障,则执行步骤405。
步骤405、启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并禁用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然后结束流程。
步骤406、启用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并禁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然后结束流程。
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增加了对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电阻式触控屏模组的故障检测步骤,以防止被选用的触控屏模组故障而导致用户难以操作。在被触发中断的接口对应的触控屏模组故障时,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发出提示,以通知用户实际启用的触控屏模组,防止用户出现因不知晓实际启用的触控屏模组而无法操作的情况。
实施例3、4的控制方法可以与实施例1、2的控制方法可以结合使用,如在一种应用场景中,通过步骤301-304或步骤401-406在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电阻式触控屏模组中择一启用,在另一种应用场景中,通过步骤101-104或步骤201-213同时启用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又如在同一个应用场景中,先通过步骤301-304或步骤401-406在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电阻式触控屏模组中择一启用,再通过步骤101-104或步骤201-213同时启用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电阻式触控屏模组,或是,先通过步骤101-104或步骤201-213同时启用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再通过步骤301-304或步骤401-406在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电阻式触控屏模组中择一启用。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容式触控屏模组001、电阻式触控屏模组002和处理器003,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001和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002分别与所述处理器003连接;
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001用于接收触控操作,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识别,并在识别出所述触控操作时将所述触控操作发送至所述处理器003;
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002用于接收所述触控操作,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识别,并在识别出所述触控操作时将所述触控操作发送至所述处理器003;
所述处理器003用于接收所述触控操作并根据所述触摸操作生成控制指令。
其中,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001包括现有技术中利用电容式触控技术实现触控的常用组件;
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002包括现有技术中利用电阻式触控技术实现触控的常用组件;
所述触控操作是指用户针对电子设备上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输入的操作,其可以是,但不限于是,点击操作、滑动操作。输入触控操作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进行控制。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是在实施例5的电子设备的进一步改进: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设于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的上方。
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与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之间还设有隔玻璃盖板。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预先分别为每一应用场景设置主控触控屏模组和辅控触控屏模组,所述主控触控屏模组为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中的一个,所述辅控触控屏模组为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中的另一个;
在进入所述应用场景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时,识别发送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控屏模组是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或是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并确定识别出的触控屏模组是主控触控屏模组或是辅控触控屏模组,若确定识别出的触控屏模组是主控触控屏模组则生成主控制指令,若确定识别出的触控屏模组是辅控触控屏模组则生成辅控制指令。
本实施例中,每一触控操作分别对应一个主控制指令或对应一个辅控制指令,所述主控制指令和所述辅控制指令的具体内容可以依据应用场景的需要自行设置,所述辅控操作可以包括屏幕亮度调节操作和/或音量调节操作。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是在实施例6的电子设备的进一步改进: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001包括第一中断接口01,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002包括第二中断接口02,所述第一中断接口01和所述第二中断接口02分别与所述处理器003连接;
所述处理器003还用于检测是否有中断触发并在检测到有中断触发时判断触发的中断是所述第一中断接口01的中断或是所述第二中断接口02的中断,若是所述第一中断接口01的中断,则启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001并禁用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002,若是所述第二中断接口02的中断,则启用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002并禁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001。
其中,启用是指能够接收并识别触控操作;禁用是指不能够接收并识别控制操作。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是在实施例7的电子设备上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判断出触发的中断是所述第一中断接口的中断时,检测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是否故障,若不故障则启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并禁用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若故障则启用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并禁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在判断出触发的中断是所述第二中断接口的中断时,检测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是否故障,若不故障则启用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并禁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若故障则启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并禁用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
在被触发中断的接口对应的触控屏模组故障时,本实施例的控制器还可以发出提示,以通知用户实际启用的触控屏模组,防止用户出现因不知晓实际启用的触控屏模组而无法操作的情况。
在同一电子设备中,控制器可以设置为能够实现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用于实施例7、8的控制器的功能,第二种模式用于实现实施例5、6的控制器的功能,两种模式可以自由切换,如在一种应用场景中,通过第一种模式在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电阻式触控屏模组中择一启用,在另一种应用场景中,通过第二种模式同时启用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又如在同一个应用场景中,先通过第一种模式在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电阻式触控屏模组中择一启用,再通过第二种模式同时启用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电阻式触控屏模组,或是,先通过第二种模式同时启用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再通过第一种模式在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电阻式触控屏模组中择一启用。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电子设备的触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容式触控屏模组、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和处理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分别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所述触控方法包括:
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接收触控操作;
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分别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识别,若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识别出所述触控操作,则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将所述触控操作发送至所述处理器,若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识别出所述触控操作,则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将所述触控操作发送至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接收所述触控操作并根据所述触摸操作生成控制指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接收触控操作之前,所述处理器预先分别为每一应用场景设置主控触控屏模组和辅控触控屏模组,所述主控触控屏模组为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中的一个,所述辅控触控屏模组为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中的另一个;
在进入所述应用场景后,所述处理器若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则识别发送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控屏模组是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或是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并确定识别出的触控屏模组是主控触控屏模组或是辅控触控屏模组;
若确定识别出的触控屏模组是主控触控屏模组,则所述处理器生成主控制指令,若确定识别出的触控屏模组是辅控触控屏模组,则所述处理器生成辅控制指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控操作包括屏幕亮度调节操作和/或音量调节操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包括第一中断接口,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包括第二中断接口,所述第一中断接口和所述第二中断接口分别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所述触控方法还包括:
所述处理器检测是否有中断触发,并在检测到有中断触发时判断触发的中断是所述第一中断接口的中断或是所述第二中断接口的中断;
若是所述第一中断接口的中断,则所述处理器启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并禁用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
若是所述第二中断接口的中断,则所述处理器启用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并禁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出触发的中断是所述第一中断接口的中断时,所述处理器检测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是否故障,若不故障则启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并禁用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若故障则启用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并禁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
在判断出触发的中断是所述第二中断接口的中断时,所述处理器检测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是否故障,若不故障则启用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并禁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若故障则启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并禁用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式触控屏模组、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和处理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分别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用于接收触控操作,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识别,并在识别出所述触控操作时将所述触控操作发送至所述处理器;
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用于接收所述触控操作,对所述触控操作进行识别,并在识别出所述触控操作时将所述触控操作发送至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触控操作并根据所述触摸操作生成控制指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设于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的上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与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之间还设有隔玻璃盖板。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预先分别为每一应用场景设置主控触控屏模组和辅控触控屏模组,所述主控触控屏模组为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中的一个,所述辅控触控屏模组为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和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中的另一个;
在进入所述应用场景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触控操作时,识别发送所述触控操作的触控屏模组是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或是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并确定识别出的触控屏模组是主控触控屏模组或是辅控触控屏模组,若确定识别出的触控屏模组是主控触控屏模组则生成主控制指令,若确定识别出的触控屏模组是辅控触控屏模组则生成辅控制指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控操作包括屏幕亮度调节操作和/或音量调节操作。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包括第一中断接口,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包括第二中断接口,所述第一中断接口和所述第二中断接口分别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检测是否有中断触发并在检测到有中断触发时判断触发的中断是所述第一中断接口的中断或是所述第二中断接口的中断,若是所述第一中断接口的中断,则启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并禁用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若是所述第二中断接口的中断,则启用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并禁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判断出触发的中断是所述第一中断接口的中断时,检测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是否故障,若不故障则启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并禁用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若故障则启用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并禁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在判断出触发的中断是所述第二中断接口的中断时,检测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是否故障,若不故障则启用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并禁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若故障则启用所述电容式触控屏模组并禁用所述电阻式触控屏模组。
CN201710150884.2A 2017-03-14 2017-03-14 电子设备及其触控方法 Pending CN1069334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50884.2A CN106933421A (zh) 2017-03-14 2017-03-14 电子设备及其触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50884.2A CN106933421A (zh) 2017-03-14 2017-03-14 电子设备及其触控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33421A true CN106933421A (zh) 2017-07-07

Family

ID=59432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50884.2A Pending CN106933421A (zh) 2017-03-14 2017-03-14 电子设备及其触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3342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1285A (zh) * 2017-12-22 2018-05-1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TWI643108B (zh) * 2017-08-25 2018-12-01 群邁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其觸控模式切換方法
CN112432308A (zh) * 2020-11-20 2021-03-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交互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空调机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73134A1 (en) * 2007-09-19 2009-03-19 Giga-Byte Communications, Inc. Dual-mode touch screen of a portable apparatus
TW201015397A (en) * 2008-10-07 2010-04-16 Mitac Int Corp Electronic device and display system with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2346615A (zh) * 2010-07-30 2012-02-08 深圳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电阻/电容混合式触控装置及触控装置的驱动方法
CN102707873A (zh) * 2011-03-16 2012-10-03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以及用于控制移动终端的方法
JP2013025626A (ja) * 2011-07-22 2013-02-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CN104516612A (zh) * 2014-12-29 2015-04-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切换数据采集方式的方法、触摸输入装置和用户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73134A1 (en) * 2007-09-19 2009-03-19 Giga-Byte Communications, Inc. Dual-mode touch screen of a portable apparatus
TW201015397A (en) * 2008-10-07 2010-04-16 Mitac Int Corp Electronic device and display system with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2346615A (zh) * 2010-07-30 2012-02-08 深圳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电阻/电容混合式触控装置及触控装置的驱动方法
CN102707873A (zh) * 2011-03-16 2012-10-03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以及用于控制移动终端的方法
JP2013025626A (ja) * 2011-07-22 2013-02-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CN104516612A (zh) * 2014-12-29 2015-04-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切换数据采集方式的方法、触摸输入装置和用户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3108B (zh) * 2017-08-25 2018-12-01 群邁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其觸控模式切換方法
CN108021285A (zh) * 2017-12-22 2018-05-1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432308A (zh) * 2020-11-20 2021-03-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交互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装置、空调机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93479B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885675B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130167084A1 (en) Information terminal, method of controlling information terminal, and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information terminal
CN102662554B (zh) 信息处理设备及其密码输入方式切换方法
WO2013181881A1 (zh) 触摸屏幕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199604A (zh) 一种具有触摸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及其信息处理方法
RU2011108470A (ru) Портативное электр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 режимом распознавания относительных жестов
TW201541314A (zh) 用於手勢控制之系統與方法
CN109800047A (zh) 游戏中技能的切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847369B (zh) 游戏中虚拟角色的姿势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12416137B (zh) 计算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P2955619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application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08635854A (zh) 技能释放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10780783B (zh) 一种界面元素的移动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06933421A (zh) 电子设备及其触控方法
CN103389871B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870705B (zh) 一种应用菜单的图标位置的改变方法及装置
CN108434732A (zh) 虚拟对象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CN104898880A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607784B (zh) 一种调节触摸屏灵敏度的方法、调节装置以及终端
CN103809793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7179849B (zh) 终端及其输入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40298275A1 (en) Method for recognizing input gestures
CN105867822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063142B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70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