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26741A - 新能源汽车电力驱动系统及其电池电量主动均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新能源汽车电力驱动系统及其电池电量主动均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26741A
CN106926741A CN201710291999.3A CN201710291999A CN106926741A CN 106926741 A CN106926741 A CN 106926741A CN 201710291999 A CN201710291999 A CN 201710291999A CN 106926741 A CN106926741 A CN 1069267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dge arm
module
circuit
battery pack
switch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9199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29199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26741A/zh
Publication of CN1069267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26741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84203 priority patent/WO2018196732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8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f two or more battery modu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8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f two or more battery modules
    • B60L58/22Balancing the charge of battery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1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力驱动系统及其电池电量主动均衡方法,电力驱动系统包括三个星形连接的模组电路;每个所述模组电路包括多个串联的模组;每个所述模组均包括电池组和与所述电池组连接的逆变器;所述逆变器接入开关控制电路;所述电池组中的所有电池均与BMS电路连接;所述BMS电路通过信号隔离电路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信号隔离电路与控制中心连接。本发明将动力电池组和电机驱动逆变器划分成多个完全相同的模组然后再将它们集成为一体,降低了BMS复杂度、延长了电池组寿命、电池单元电量可主动均衡、逆变器兼做车载大功率充电器、提高逆变器整机效率,模组的一致性能够方便的实现冗余备份,提升电机驱动系统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新能源汽车电力驱动系统及其电池电量主动均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力系统,特别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力驱动系统及其电池电量主动均衡方法。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可以划分为纯电动汽车(EV)和混合动力汽车(HEV),由电力驱动系统为汽车运行提供全部或者部分动力。新能源汽车的电力驱动系统包括动力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车载充电器、电机驱动逆变器、电机等高压部件,除此以外一般还有低压电子系统包括整车控制器VCU/HCU、辅助电源DC/DC等。
现有的高压电池组采用大数量的电池单体串并联成组,其输出为单一端口的高直流电压。高压电池组必须附带电池组管理系统(BMS),用于对电池单体的电压电流、剩余电量、运行温度、电池健康度等参数进行监测和保护,必要时还要对电池单体的剩余电量进行主动或被动均衡。由于高压电池组的电池单体数量很多,故其成组电路结构和BMS系统的结构非常复杂,往往采用并-串-并三层以上的架构,必须要数十个电路板组成。
高压电池组的高压直流输出电压连接到电机驱动逆变器,将直流电源变换为新能源汽车运行所需要的交流电源供给电机。交流电源的电压、电流、频率等由整车控制系统的驾驶指令决定。新能源汽车一般都配有车载充电电源,用来将市电变换成高压直流电源给高压电池组充电。
高压电池组、BMS、电机驱动逆变器、车载充电器从电气结构上来说是独立的部件,相互之间通过高压直流母线连接。除了高压电池组以外,所有部件又通过车载的CAN总线等信息总线相互连接,与整车控制器连接并受其控制。
当前的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存在如下困难或者问题:
1)电池成组困难,电池组整体寿命降低
由于工艺、安全、经济性等方面的限制,锂离子电池的单体容量都有限,新能源车车载电池均采用单体电池串并联成组使用。并联使用时不同支路由于参数不一致会导致充放电不均衡,即使能够精密检测每条支路的电流,由于端电压一致,无法对各条支路进行有效的电流均衡控制。无论先串后并还是先并后串,由于电机工作电压高达5百伏特以上,而电池单体电压较低都在4伏特以下,因此电池组中的串联级数都很高,基本都在100级以上。巨大的串联级数对电池管理系统(BMS)的要求很高,所以在串联级数较高时,BMS往往采用分段管理的方式,系统架构也分为数层,电路单元数量可能达到数十个,结构极其复杂。电池组的串联支路在串联充放电电流相同的条件下,其内部电池单体间由于参数不一致,会出现容量不均衡,如果不能有效均衡会大大降低电池寿命。另外电池单体的动态劣化是随机的,单凭BMS的主、被动均衡,也很难解决复杂电池组的有效管理。以上都大大增加了BMS系统的复杂度。从现实来看,大容量的串并联成组使用时,电池包的寿命和容量会大大低于电池单体,对于电池来说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2)电池组中电池单体间剩余电量均衡需要额外电路且效果不理想
传统串并联成组电池包中电池单元之间的均衡都是采用外置电路完成,包括被动均衡与主动均衡两种方式。被动均衡就是将电池组中剩余电量高的电池单元接通耗能电阻,将多余电量转换成热量消耗掉,其平衡电路较为简单,但仍需要每个电池单元均配置有一个开关器件加一个耗能电阻。主动均衡就是将剩余电量高的电池单元的电量转移到剩余电量较低的单元中去,实现均衡,或者在充电过程中通过电流旁路的方法少给某些电池单元充电,实现均衡。电池组的均衡电路都需要附加的电路板,均衡控制功能往往包含在BMS系统电路中,大大提高了BMS的功能和电路复杂程度,增加了电能浪费,且效果并不理想。
3)充电速度慢且库伦效率降低
基于电池单元串并联成组的高压电池组必须作为整体进行充电,充电器会根据电池组状态采用涓流、恒流、恒压等方式对电池组充电,这种充电方式无法最大化充电速度和充电效率,对电池单体的寿命也不是最优的。单纯提高恒流充电的电流数值情况下,由于电池内部极化效应的影响,电池组的库伦效率会大幅下降,可利用的电池最大容量会减少,因此充电电流值不能无限提高,充电速度也就无法达到电池单体的理论最高水平。
4)电机驱动逆变器整机效率较低
传统新能源汽车中电池组与电机驱动器是分离的,由于电池组直流电压较高所以只能选择高耐压开关器件如IGBT,IGBT有2~5V固定的压降,形成较大的导通损耗,并且IGBT工作在较高频率(5kHz以上),其开关损耗比导通损耗大得多。现有方案中仅电机驱动逆变器部分的效率损失都在3%以上。较高开关频率导致逆变器的EMI问题突出,需要复杂的滤波电路,对电机寿命也有非常严重的不利影响。
5)单个器件损坏导致驱动逆变器失效
传统新能源汽车中的电机驱动逆变器主电路采用三相全桥拓扑,任意开关器件的损坏都会导致逆变器失效,汽车不能行驶。
6)需要额外配置车载充电器且充电功率很小
高压电池组充电所需要的高压直流电源,有两种途径可以提供:一是外置的直流充电机,可以直接为电池组提供高压直流电源;二是交流充电桩,只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交流市电,由车载充电机将交流市电转换为高压直流电源。为了适应新能源汽车的移动特性,新能源汽车都配置车载充电机。受限于新能源汽车的车身重量和空间、散热等条件限制,车载充电机的额定功率比电机驱动逆变器小一个数量级,致使交流充电桩充电时速度非常慢、充电时间很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力驱动系统及其电池电量主动均衡方法,简化BMS电路,提高电池组寿命,实现电池组件电量的主动均衡和大电流脉冲充电,提高电力驱动系统的整体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力驱动系统,包括三个星形连接的模组电路;每个所述模组电路包括多个串联的模组;每个所述模组均包括电池组和与所述电池组连接的逆变器;所述逆变器接入开关控制电路;所述电池组中的所有电池均与BMS电路连接;所述BMS电路通过信号隔离电路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信号隔离电路与控制中心连接;所述三个模组电路的输出端各与电机的三相定子绕组对应连接。
所述每个模组电路上的模组数量相同,更加方便均衡控制,电路结构更加可靠。
本发明中,每个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串联的单体电池,且各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数量相同,各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数量为8~32节。每节电池单体的电压和电池组的电流通过相应采集电路接入简化的BMS系统,根据需要电池组还可以配置均衡电路并由BMS系统进行控制。
本发明中,每个所述模组电路的输出端上均接有电流传感器,所有电流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中心连接。方便检测模组电路的输出电流。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电池组与所述逆变器之间的线路上接有电流传感器,该电流传感器与所述BMS电路连接。方便检测电池组的输出电流。
本发明中,为了保护电机,防止电流过大烧损电机,三个模组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机的三相定子绕组之间均接有电机监测保护电路;所有的电机监测保护电路均与所述控制中心连接。
本发明的逆变器包括两个并联的桥臂;每个桥臂包括链各个串联的开关管;每个开关管与一个二极管反向并联;当第一桥臂的第一开关管、第二桥臂的第二开关管导通,第一桥臂的第二开关管、第二桥臂的第一开关管关断时,对应的模组输出正电压;当第一桥臂的第一开关管、第二桥臂的第二开关管关断,第一桥臂的第二开关管、第二桥臂的第一开关管导通时,对应的模组输出负电压;当第一桥臂的第一开关管、第二桥臂的第一开关管导通,第一桥臂的第二开关管、第二桥臂的第二开关管关断,或者第一桥臂的第二开关管、第二桥臂的第二开关管关断,第一桥臂的第二开关管、第二桥臂的第二开关管导通时,对应模组输出零电压,处于旁路状态。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新能源汽车电力驱动系统的电池电量主动均衡方法,该方法主要实现过程如下:中心控制电路定期收集每个模组电路上所有模组的剩余电量和当前电池组电压,并对所有模组的剩余电量进行排序和平均值计算,根据每个模组剩余电量与平均值的偏差多少确定充电和放电的优先级,超出平均值者优先放电,低于平均值者优先充电;根据电机运行状态和驾驶操控指令,通过矢量控制或者直接转矩控制算法得到下一控制周期的输出指令电压矢量,将该指令电压矢量通过坐标变换得出下一周期内三相输出指令电压的数值及其持续时间,对任意相模组电路来说该数值与模组输出电压的比值,决定了该模组电路上参加输出的模组数量及其持续时间;如果下一周期该模组电路处于充电状态,则输出指令电压时尽量选择优先充电的模组参加输出,如果下一周期该模组电路处于放电状态,则尽量选择优先放电的模组参加输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BMS简化且电池组效率寿命大幅提高:每个模组由一组小数量电池单体串联后与H桥逆变器直流侧连接,该电池组数量可随需设置,并且只需要简单的BMS模块电路。由于电池串联数量较少,电池组管理大大简化,并且电池组使用效率和寿命更加接近电池单体,与现有方案相比有大幅度提升;
2)电池组间电量可主动均衡:在驱动器逆变器工作过程中,稳态条件下每一相模组电路的输出电压均为正弦电压波形,该波形由所在模组电路上所有串联的模组的输出电压累加而成,因此每个模组的放电时间、放电电流大小都不相同,中心控制电路采集各个模组BMS的剩余电量数据,并据以计算每个模组的放电时长,剩余电量多的放电时长增加、剩余电量少的放电时长减少,就能够达到在电池组间主动均衡的目的。电池组内部由于电池单元数量很少,可以采用常规的均衡方法;新能源汽车刹车时,电机工作在再生制动状态下,此时电机驱动逆变器能够为各个电池组充电,同样中心控制电路根据电池组剩余电量多少可以控制其充电多少,也能够起到主动均衡的作用;
3)能够实现大电流脉冲充电方式:无论是驱动电机工作中,还是兼做车载充电器工作状态,本发明所述电机驱动逆变器均可以满负荷工作,比单独的车载充电器充电功率高一个数量级。在充电过程中,模组中的H桥逆变器工作在整流状态,通过斩波控制电池组的充电电流,做到大电流脉冲充电方式,能够有效避免电池单元内部的极化现象等损害电池寿命的因素,实现对动力电池来说最优的充电方式;
4)电力驱动系统整体效率大幅度提高:电力驱动系统每相模组电路由n个模组串联工作,模组中H桥逆变器工作频率与电机转速相当,从0Hz到数百Hz之间,因此其组成器件的开关损耗非常低可以忽略不计。另外由于每个模组的直流电压很低,可以采用低耐压、大电流、超高效的开关器件,比如大功率MOSFET的导通电阻达到毫欧级别,即使2n个MOSFET串联起来导通压降也比IGBT器件要低,造成的导通损耗更少。综合来说,本发明所述方案的导通损耗更小,开关损耗几乎为0,因此可以实现更高的驱动逆变器工作效率。较低的开关频率和谐波含量使得逆变器输出滤波电路更加小型化,对电机寿命影响降至最低;
5)模组串联可靠性、可维护性大幅度提高:本发明中驱动逆变器由3个完全相同的模组电路组成,其电路参数与控制方式完全一致,具有完全的可替代性,非常便于维修更换。电机驱动逆变器的工作状态允许将模组配置成N+1冗余备份,单个器件或者模组损坏后,甚至多个模组故障后,仍然可以通过降低逆变器有效输出电压的方法,汽车能够继续低速行驶到维修地点,从根本上提高了驱动逆变器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6)能够兼做大功率车载充电器:本发明中的电机驱动逆变器可以兼做充电器,对所有的电池组进行充电,具体原理为作为充电器时,控制电机驱动逆变器工作于整流模式,实现电能从交流侧向直流侧电池组的流动。整流工作模式对于所有全控型的逆变器来说,都是可以很容易实现的功能;本发明中的驱动逆变器作为车载充电器使用时,外接市电电压最高值只要高于单个模组的直流电压就能够实现充电,对市电电能质量要求很低,市电电压高低只会影响充电的速度,不会影响充电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新能源汽车电力驱动系统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模组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控制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系统结构见图1。三个模组电路星形连接;每个模组电路包括多个串联的模组;每个模组均包括电池组和与电池组连接的逆变器;逆变器接入开关控制电路;所述电池组中的所有电池均与BMS电路连接;所述BMS电路通过信号隔离电路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信号隔离电路与控制中心连接;所述三个模组电路的输出端各与电机的三相定子绕组对应连接。
电机驱动逆变器有U,V,W三相桥臂(即模组电路),对应连接所驱动电机的R,S,T三相定子绕组。逆变器每一相桥臂由n个完全相同的模组串联组成,以U相桥臂为例:模组1的V+极通过电机监控保护电路与电机的R相连接,其V-极与同相模组2的V+极连接,相似的依次连接,模组(n-1)的V-极与模组n的V+极连接。V相与W相的电路构成与U相相同,最后U,V,W相桥臂各自的模组n的V-极连接在一起,构成驱动逆变器的N点。U,V,W桥臂的输出交流母线也有电流传感器。每个模组的通信端口通过数字通信比如CAN总线,连接到中心控制电路的通信端口,而开关驱动、故障反馈等模拟信号则需要单独连接到中心控制电路的相应端口。每相桥臂的电流信号连接至中心控制电路。
如图2所示,电池组由B1、B2到Bi的i个电池单体串联组成,i的数值一般不低于8,不高于32,电池组的总电压为Vdc,是所有电池单体电压的累加。每节电池单体的电压和电池组的电流通过相应采集电路接入简化的BMS系统,根据需要电池组还可以配置均衡电路并由BMS系统进行控制。BMS的通信系统要经过信号隔离电路接入控制电路的数字通信总线。
电池组的输出直流电压连接到由S1~S4以及各自的逆导二极管D1-4构成的H桥全桥逆变器电路,作为该电路的直流输入/输出电源,其中S1,S3的源极接直流电压的正极,S1,S3的漏极分别接S2,S4的源极,S2,S4的漏极接直流电压的负极。S1的漏极作为模组的强电输出正极V+,S3的漏极作为模组的强电输出负极V-。S1~S4采用低导通压降的超高效率MOSFET或者宽禁带器件,其栅极驱动信号由开关控制电路提供,S1,S3的驱动电路必须与S2,S4的驱动电路进行电气隔离并提供足够的死区时间保护。每个模组的电池组直流母线上有电流传感器,用于BMS系统的剩余电量检测。模组中D1~D4为MOSFET中的体二极管,为了降低旁路状态中主电路电流续流造成的固定压降损耗,可以为S1~S4反向并接肖特基或SiC等宽禁带二极管,与上述体二极管位置和作用完全相同,故仍以D1~D4表示。
中心控制电路的功能单元组成结构如图3所示。
对应于电机驱动逆变器的U,V,W三相桥臂,中心控制电路有三个配置完全相同的驱动保护功能单元。以U相的驱动保护功能单元为例,包含了n路驱动信号和n路故障反馈信号,分别连接到n个模组。另外还有相电流检测信号输入到中心控制电路。
通信总线采用CAN总线,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数字通信总线。通信总线连接到每一个模组通信接口。
中心控制电路还有处理电机监测保护、控制信息的单元电路,能够检测电机运行状态、转速等信息,通过数字或者模拟IO口与电机监测控制电路连接进行交互。
中心控制电路还有人机互动功能单元,接收驾驶系统的油门和刹车信息,用以调整控制电机工作状态,还有与外置继电器、接触器、电磁阀等进行交互控制的电路。
电机监测保护电路包括电机的安全状态包括过热、短路、缺相等监测和保护电路,所有的监测信号和控制信号都连接到中心控制电路。电机通过检测保护电路与驱动逆变器连接。电机可配置光电码盘等转速检测传感器,连接到中心控制电路。
本发明模组共有4种工作模式:模式1中S1与S4导通,S3与S2关断,模组输出正电压Vdc;模式2中S1与S4关断,S3与S2导通,模组输出负电压-Vdc;模式3中S1与S3导通, S2与S4关断;模式4中S1与S3关断,S2与S4导通。后面两种情况下,模组输出零电压,处于旁路状态。
驱动逆变器输出电压调制算法的最常用的是移相载波调制方法,为了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动态性能,采用SVPWM调制方式更有优势,无论哪种调制方式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形由部分或全部的模组输出正负电压或者零电压组合构成期望的输出电压,并且尽量使得每个模组中开关器件的开关频率和导通时长尽量相同,这样器件寿命和电池组的剩余电量也接近相同。
从SVPWM调制的工作原理来看,实现相同的输出电压有很多种不同的模组电路工作模式组合,也就是说每个模组电路中的模组工作脉冲宽度有多种选择,为剩余电量均衡提供了技术途径。以常见新能源大巴540V直流母线电压为例,采用SVPWM调制方式能够形成540V线电压输出,采用本方案级联方式以8个模组组成一相桥臂,每个模组采用16节电池(3.4~3.7V)串联就能够形成310V相电压和540V线电压。
由于电机的功率因数不可能为1,因此即使在电动状态,逆变器内部各个电池组也有可能处于充、放两种状态,具体的充放电状态由模组的开关模式和主电路电流方向决定,如下表1所示。
表1 电池组充放电状态
中心控制电路通过数据总线能够定期收集所有模组的剩余电量信息Sij(i=U,V,W,j=1,2..8),对所有的电池组进行剩余电量排行,并得到每个模组的剩余电量平均值Si(i=U,V,W),还可以收集到每个模组当前电池电压及其平均值UDCi(i=U,V,W)。确定每相桥臂的输出电压时,可以根据电量偏差确定主动均衡的优先度和力度,针对剩余电量的差别,通过精确计算比对选择合适的脉冲宽度组合,达到输出电压符合预期的同时精确调整剩余电量的目的。具体的实现方式是:根据驾驶操作指令及电机当前的工作参数,通过矢量控制或者直接转矩控制算法获得下一周期的输出电压矢量预期值U*,根据SVPWM算法一般会得到下一周期内两个工作电压矢量U1及其工作时长T1、U2及其工作时长T2,用以合成U*。对于确定的工作电压矢量来说对应U、V、W三相电压数值Uij(i=U,V,W,j=1,2)也是确定的,对任意相桥臂来说,Uij与UDCi的比值,就是下一周期内需要参加工作(输出电压不为零)的模组数量Pij(i=U,V,W,j=1,2)。根据当前状态和预测能够判断出下一周期该桥臂处于放电还是充电状态,如果是充电状态则按照Sij的排序优先选择电量最低的模组参加工作,如果是放电状态则按照Sij的排序优先选择电量最高的模组参加工作。由于单个工作周期能够平衡的电量有限,因此即使说超出或者低于Si的模组数量超过了Pij也没有关系,电量平衡的操作持续进行,在初始电量差别不大的情况下,该平衡操作是趋向收敛的,最终会将所有模组的剩余电量平衡至差别细微的程度。
新能源汽车运行中,经常在电动和再生制动状态间切换,两种状态对驱动逆变器和电池组来说工作模式都一样,都可能处于充、放两种状态,两者的差别在于电动状态中电池组处于放电状态的几率更高,再生制动状态中电池组处于充电状态的几率更高。
将驱动逆变器与电机断开连接后,驱动逆变器能够接入市电充当车载充电器使用,由于不需要考虑电机控制的限制,其充电控制方法不同:首先用移相调制方法确定每个模组电路的充电脉冲,这种方法可以对所有模组的电池组进行普遍的脉冲式充电。普充接近尾声后,所有电池组接近充满,再根据电池组BMS的剩余电量信息进行电量均衡,此时的脉冲产生方式可以采用梯形波调制方式,产生的脉冲波有明显的宽窄区别,可以根据电池充满度选择适当的脉冲宽度,充满度低的模组使用宽脉冲,充满度高的模组采用窄脉冲。注意独立充电模式下电池组只有充电模式,没有放电模式。
经过适当电路改造,独立充电器既可以接受三相电也能接受单相电,市电种类和电压质量只会影响充电速度。市电电压较低时,移相调制算法要做适当修改,每个市电周期中,只有部分电池组能够充电。移相循环方式可以保证所有电池组都能够均衡充电。

Claims (8)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星形连接的模组电路;每个所述模组电路包括多个串联的模组;每个所述模组均包括电池组和与所述电池组连接的逆变器;所述逆变器接入开关控制电路;所述电池组中的所有电池均与BMS电路连接;所述BMS电路通过信号隔离电路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信号隔离电路与控制中心连接;所述三个模组电路的输出端各与电机的三相定子绕组对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模组电路上的模组数量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池组包括多个串联的单体电池,且各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数量相同,各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数量为8~32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模组电路的输出端上均接有电流传感器,所有电流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中心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与所述逆变器之间的线路上接有电流传感器,该电流传感器与所述BMS电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模组电路的输出端与电机的三相定子绕组之间均接有电机监测保护电路;所有的电机监测保护电路均与所述控制中心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包括两个并联的桥臂;每个桥臂包括链各个串联的开关管;每个开关管与一个二极管反向并联;当第一桥臂的第一开关管、第二桥臂的第二开关管导通,第一桥臂的第二开关管、第二桥臂的第一开关管关断时,对应的模组输出正电压;当第一桥臂的第一开关管、第二桥臂的第二开关管关断,第一桥臂的第二开关管、第二桥臂的第一开关管导通时,对应的模组输出负电压;当第一桥臂的第一开关管、第二桥臂的第一开关管导通,第一桥臂的第二开关管、第二桥臂的第二开关管关断,或者第一桥臂的第二开关管、第二桥臂的第二开关管关断,第一桥臂的第二开关管、第二桥臂的第二开关管导通时,对应模组输出零电压,处于旁路状态。
8.一种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力驱动系统的电池电量主动均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主要实现过程如下:控制中心定期收集每个模组电路上所有模组的剩余电量和当前电池组电压,并对所有模组的剩余电量进行排序和平均值计算,根据每个模组剩余电量与所有模组的电量平均值的偏差确定充电和放电的优先级,偏差超过平均值的模组优先放电,低于平均值的模组优先充电;根据电机运行状态和驾驶操控指令,通过矢量控制或者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得到下一控制周期的输出指令电压矢量,将该指令电压矢量通过坐标变换得出下一周期内三相模组电路参加输出的模组的数量及其持续时间;对任意模组电路而言,如果下一周期该模组电路处于充电状态,则输出指令电压时选择优先充电的模组参加输出,如果下一周期该模组电路处于放电状态,则选择优先放电的模组参加输出。
CN201710291999.3A 2017-04-28 2017-04-28 新能源汽车电力驱动系统及其电池电量主动均衡方法 Pending CN1069267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91999.3A CN106926741A (zh) 2017-04-28 2017-04-28 新能源汽车电力驱动系统及其电池电量主动均衡方法
PCT/CN2018/084203 WO2018196732A1 (zh) 2017-04-28 2018-04-24 新能源汽车电力驱动系统及其电池电量主动均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91999.3A CN106926741A (zh) 2017-04-28 2017-04-28 新能源汽车电力驱动系统及其电池电量主动均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26741A true CN106926741A (zh) 2017-07-07

Family

ID=59437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91999.3A Pending CN106926741A (zh) 2017-04-28 2017-04-28 新能源汽车电力驱动系统及其电池电量主动均衡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26741A (zh)
WO (1) WO2018196732A1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2064A (zh) * 2017-08-10 2017-12-15 杭州衡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动汽车
WO2018196732A1 (zh) * 2017-04-28 2018-11-01 胡楷 新能源汽车电力驱动系统及其电池电量主动均衡方法
CN109217421A (zh) * 2018-09-27 2019-01-15 苏州唯控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级联式逆变器旋转脉宽输出电池平衡主动控制方法
CN110014815A (zh) * 2019-05-14 2019-07-16 王文龙 一种模块化动力总成一体化底盘
CN110120558A (zh) * 2019-03-07 2019-08-13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主动均衡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10154829A (zh) * 2019-06-17 2019-08-23 帝亚一维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包电芯的均衡控制方法和动力电池系统
CN110556848A (zh) * 2018-06-04 2019-12-10 周锡卫 一种基于蓄电池组串调控的bms及储能系统
CN110605979A (zh) * 2019-06-26 2019-12-24 长沙起克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气系统
CN111049252A (zh) * 2019-11-22 2020-04-21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一种多站融合数据中心的备用电源系统
CN112937368A (zh) * 2019-12-11 2021-06-1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电池的行车均衡方法、装置及汽车
CN114454776A (zh) * 2020-03-18 2022-05-10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车辆的驱动电路及充放电方法
CN116979164A (zh) * 2023-09-21 2023-10-31 共模半导体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节电池串联结构的芯片管理系统
TWI827379B (zh) * 2022-11-23 2023-12-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電動車輛之馬達控制器及馬達控制方法
WO2024036685A1 (zh) * 2022-08-16 2024-02-22 南京合智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储能系统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1693A (zh) * 2011-06-07 2011-09-28 天宝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车载充电系统
JP2012157156A (ja) * 2011-01-26 2012-08-16 Toshiba Mitsubishi-Electric Industrial System Corp 電力変換装置の保護装置
CN102709945A (zh) * 2012-06-04 2012-10-03 胡楷 一种鼠笼发电机直驱式可储能风力发电系统
JP2013243898A (ja) * 2012-05-23 2013-12-05 Fuji Electric Co Ltd 充電装置
CN103441553A (zh) * 2013-09-11 2013-12-11 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基于电池并联的电动汽车模块化动力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4578266A (zh) * 2014-12-24 2015-04-29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电池均衡方法
CN104553809A (zh) * 2013-10-24 2015-04-29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及纯电动汽车用拖车保护系统
CN104953675A (zh) * 2015-07-14 2015-09-30 北京友信宏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能源管理设备、电控系统和电控方法、电动汽车
CN105162199A (zh) * 2015-09-15 2015-12-1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电池组分层均衡电路
CN105437995A (zh) * 2015-12-07 2016-03-30 北京友信宏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模块智能检测和识别方法、多路校验容错通讯方法
CN205160159U (zh) * 2015-12-07 2016-04-13 北京友信宏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量主动利用型双层式电池管理系统
CN105610209A (zh) * 2015-10-21 2016-05-25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组的被动均衡方法
CN106230045A (zh) * 2016-07-28 2016-12-14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一种基于同步反激dc/dc变换器的双向主动均衡电路
CN106356927A (zh) * 2016-09-19 2017-01-2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锂电池组soc均衡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85252Y (zh) * 2005-04-27 2006-05-31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车用交流感应电机牵引逆变器
CN103715734B (zh) * 2013-09-30 2016-06-01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星形连接级联储能系统两级均衡控制方法
CN104608649B (zh) * 2015-02-06 2017-03-15 山东大学 集成式电动汽车电能变换系统
CN106926741A (zh) * 2017-04-28 2017-07-07 胡楷 新能源汽车电力驱动系统及其电池电量主动均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57156A (ja) * 2011-01-26 2012-08-16 Toshiba Mitsubishi-Electric Industrial System Corp 電力変換装置の保護装置
CN102201693A (zh) * 2011-06-07 2011-09-28 天宝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车载充电系统
JP2013243898A (ja) * 2012-05-23 2013-12-05 Fuji Electric Co Ltd 充電装置
CN102709945A (zh) * 2012-06-04 2012-10-03 胡楷 一种鼠笼发电机直驱式可储能风力发电系统
CN103441553A (zh) * 2013-09-11 2013-12-11 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基于电池并联的电动汽车模块化动力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4553809A (zh) * 2013-10-24 2015-04-29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及纯电动汽车用拖车保护系统
CN104578266A (zh) * 2014-12-24 2015-04-29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电池均衡方法
CN104953675A (zh) * 2015-07-14 2015-09-30 北京友信宏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能源管理设备、电控系统和电控方法、电动汽车
CN105162199A (zh) * 2015-09-15 2015-12-1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电池组分层均衡电路
CN105610209A (zh) * 2015-10-21 2016-05-25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组的被动均衡方法
CN105437995A (zh) * 2015-12-07 2016-03-30 北京友信宏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模块智能检测和识别方法、多路校验容错通讯方法
CN205160159U (zh) * 2015-12-07 2016-04-13 北京友信宏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量主动利用型双层式电池管理系统
CN106230045A (zh) * 2016-07-28 2016-12-14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一种基于同步反激dc/dc变换器的双向主动均衡电路
CN106356927A (zh) * 2016-09-19 2017-01-2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锂电池组soc均衡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96732A1 (zh) * 2017-04-28 2018-11-01 胡楷 新能源汽车电力驱动系统及其电池电量主动均衡方法
CN107472064A (zh) * 2017-08-10 2017-12-15 杭州衡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动汽车
CN110556848A (zh) * 2018-06-04 2019-12-10 周锡卫 一种基于蓄电池组串调控的bms及储能系统
CN109217421A (zh) * 2018-09-27 2019-01-15 苏州唯控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级联式逆变器旋转脉宽输出电池平衡主动控制方法
CN110120558A (zh) * 2019-03-07 2019-08-13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主动均衡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10014815A (zh) * 2019-05-14 2019-07-16 王文龙 一种模块化动力总成一体化底盘
CN110154829B (zh) * 2019-06-17 2022-12-09 帝亚一维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包电芯的均衡控制方法和动力电池系统
CN110154829A (zh) * 2019-06-17 2019-08-23 帝亚一维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包电芯的均衡控制方法和动力电池系统
CN110605979A (zh) * 2019-06-26 2019-12-24 长沙起克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气系统
CN110605979B (zh) * 2019-06-26 2024-04-16 长沙起克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气系统
CN111049252A (zh) * 2019-11-22 2020-04-21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一种多站融合数据中心的备用电源系统
CN112937368B (zh) * 2019-12-11 2023-03-14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电池的行车均衡方法、装置及汽车
CN112937368A (zh) * 2019-12-11 2021-06-1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电池的行车均衡方法、装置及汽车
CN114454776A (zh) * 2020-03-18 2022-05-10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车辆的驱动电路及充放电方法
CN114454776B (zh) * 2020-03-18 2023-06-27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车辆的驱动电路及充放电方法
WO2024036685A1 (zh) * 2022-08-16 2024-02-22 南京合智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储能系统
TWI827379B (zh) * 2022-11-23 2023-12-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電動車輛之馬達控制器及馬達控制方法
CN116979164A (zh) * 2023-09-21 2023-10-31 共模半导体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节电池串联结构的芯片管理系统
CN116979164B (zh) * 2023-09-21 2023-12-29 共模半导体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多节电池串联结构的芯片管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96732A1 (zh) 2018-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26741A (zh) 新能源汽车电力驱动系统及其电池电量主动均衡方法
Zheng et al. A hybrid cascaded multilevel converter for battery energy management applied in electric vehicles
CN102442220B (zh) 在混合动力车或电动车中管理多个电池组的方法和设备
CN104953675B (zh) 能源管理设备、电控系统和电控方法、电动汽车
US9673654B2 (en) Multi-stage quick charging system
WO2014132321A1 (ja) 電源装置
CN102648105B (zh) 车辆及车辆的控制方法
CN103153687B (zh) 具有可可变地调节的中间电路电压的蓄电池系统
CN107848430A (zh) 用于电力供应的设备和方法
CN108808754A (zh) 分布式电池、电池控制方法与电动汽车
CN103580214A (zh) 充电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3348553B (zh) 储能器的充电
CN102771029A (zh) 车辆
CN106992558A (zh) 一种充放电控制装置
KR20140007349A (ko) 제어 가능한 에너지 저장 장치와 제어 가능한 에너지 저장 장치의 작동 방법
CN105934867A (zh) 车载电网和用于驱动车载电网的方法
CN103109449B (zh) 用于为储能器充电的系统和用于运行充电系统的方法
US20210078415A1 (en) Power supply device
JP2020005389A (ja) 電源システム
CN104584370B (zh) 用于确定能量存储装置的能量存储电池的充电状态的控制装置和方法
CN217607526U (zh) 一种动力电池充电切换系统、动力车辆
CN110605979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气系统
CN21070691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气系统
CN207000190U (zh) 新能源汽车电力驱动系统
CN107645195A (zh) 车载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