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12351A - 一种提高思茅松人工林生长的混交造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思茅松人工林生长的混交造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12351A
CN106912351A CN201710132644.XA CN201710132644A CN106912351A CN 106912351 A CN106912351 A CN 106912351A CN 201710132644 A CN201710132644 A CN 201710132644A CN 106912351 A CN106912351 A CN 1069123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xed
nursery
forestation
pinus khasys
mixed fore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3264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帅锋
黄小波
尚瑞广
苏建荣
陈文解
钟华
苏建
周灵昌
陈伟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search Institute of Resource Insects of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Original Assignee
Research Institute of Resource Insects of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search Institute of Resource Insects of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filed Crit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Resource Insects of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Priority to CN20171013264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12351A/zh
Publication of CN106912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123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3/00Forestr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2Improving land use; Improving water use or availability; Controlling eros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40Afforestation or reforestatio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思茅松人工林生长的混交造林方法,属于林木管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思茅松和旱冬瓜的育苗、混交种植模式的确定、混交造林苗木的栽培以及混交造林的幼龄抚育;混交种植模式确定为思茅松5行与旱冬瓜3行依次进行带状混交;混交造林时,思茅松树种比例占60~70%,旱冬瓜树种的比例占30~40%;混交造林密度为1667株/hm2;株距为2m,行距为3m;造林穴规格长×宽×深为30cm×30cm×40cm。本发明造林方法简单,林苗成活率高,生长性状表现良好,能有效改善土地肥力状况,既能满足林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填补相关技术空白,又可产生较大的社会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思茅松人工林生长的混交造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林木管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采伐迹地造林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思茅松人工林生长的混交造林方法。
背景技术
20世纪以来,随着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指出CO2浓度上升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森林碳汇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从而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造林和再造林成为了增加碳汇的方法,并在清洁发展机制(CleanDevelopment Mechanism,CDM)造林、再造林项目中应用。人工造林是森林重建最常见的手段,通过定向培育生长迅速、高出材率的树种,以期生产更多的木材,获取更大经济效益。传统的造林方式通常伴随着迹地清理(割除林下灌草或炼山)、整地(局部整地或全面整地),以利于林木的成活与快速生长,但是这些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对巨大的土壤碳库产生影响,导致土壤有机碳大量释放。我国亚热带地区人工造林后,植被碳库随着时间呈直线递增趋势,但森林土壤碳库却是经历了7~8年的持续降低之后才开始增加,造林20年后才基本达到了造林前的土壤碳库水平。可见,以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培育目标的营造方式必将与传统林业经营管理有所区别,未来造林将主要关注的是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物种多样性、生产力及土壤肥力等性状。
混交造林是指根据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种间关系特点,选择两个及其以上树种通过不同的混交配置模式(如星状混交、株间混交、带状混交、行间混交、块状混交、不规则混交和植生组混交等7种模式)在造林地上进行人工营造。与纯林相比,混交造林可以调整树种结构,提高林木林分蓄积量,改善地力,提高林分防火能力和减少病虫害发生,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混交造林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两个条件,造林树种和混交模式的选择。思茅松和旱冬瓜是云南省亚热带山地常见的乔木树种,既可以达到速生丰产,又材质优良,同时还是容易栽活的乡土树种。
思茅松(Pinus kesiya Royle ex Gord. var. langbianensis(A. Chev.)Gaussen)是我国西南部南亚热带的暖热性针叶树种,分布于普洱、西双版纳、临沧、保山和德宏等地,一般生长在海拔900~1800m的区域,气候主要受来自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保持了高原季风气候的基本特点,四季暖热而干湿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20℃,≥10℃的活动积温为6000~7000℃,全年基本无霜。该树种生长迅速,树干通直,木材变形小,纹理直,易加工,树干富含松脂,是重要的用材和采脂树种,木材属长纤维材,是优良的纸浆材树种,同时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也是营造碳汇林的重要树种之一。思茅松林分布于云南省的6个地州29个县市,面积共计在6.24×104hm2,其中人工林面积逐年上升,占思茅松面积的10.57%,在区域林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旱冬瓜(Alnus nepalensis D. Don)是桦木科落叶乔木,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材质较好,其根具有根瘤菌,是良好的绿化固氮树种,对山地土壤的改良有较好的作用,是云南省重要的用材树种,也是用以营建生态、用材等功能林的优良树种,在云南省各地具有天然分布。近年来,云南省开展大面积的中低产林改造工作,旱冬瓜是主要的营造林树种之一,旱冬瓜可与多种针叶树种混交,对于改变纯林结构,增加养分还田量,促进目的树种的生长,减少病虫害及增强各种防护性能具有重要作用,是良好的混交树种。
近年来,思茅松人工林发展迅速,存在着生产率低、病虫害威胁较大、生物多样性较低以及林地地力衰退等问题,因此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是目前林木管理技术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思茅松人工林生长的混交造林方法,该方法采用思茅松和旱冬瓜的混交造林方法,其造林方法简单,林苗成活率高,生长性状表现良好,造林经济效益较好,能有效改善土地肥力状况,既能满足林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填补相关技术空白,又可产生较大的社会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高思茅松人工林生长的混交造林方法,包括思茅松和旱冬瓜的育苗、混交种植模式的确定、混交造林苗木的栽培以及混交造林的幼龄抚育;
其中,混交种植模式确定为:思茅松5行与旱冬瓜3行依次进行带状混交;
混交造林苗木的栽培的具体方法是:混交造林时,思茅松树种比例占60~70%,旱冬瓜树种的比例占30~40%;混交造林密度为1660-1670株/hm2;株距为1.95-2.05m,行距为2.95-3.05m;造林穴规格长×宽×深为(29-31)cm×(29-31)cm×(39-41)cm。
进一步,优选的是,于7月上旬进行混交造林苗木的栽培。
进一步,优选的是,思茅松和旱冬瓜的育苗的具体方法是:
①于混交造林苗木栽培当年在天然林中采集思茅松育苗种子和旱冬瓜育苗种子,要求采集到的思茅松育苗种子的千粒重为16.8-17.1g,旱冬瓜育苗种子的千粒重为0.260-0.265g;
②采用山地红壤为基质对采集到的思茅松育苗种子和旱冬瓜育苗种子进行容器育苗,种子处理、催芽、消毒、苗床整理及施肥均采用常规方法,育苗时间开始于混交造林苗木栽培当年3月下旬;
③之后经常规方法炼苗,当思茅松和旱冬瓜均为百日苗时,选取平均地径大于10mm、且株高高于15cm的思茅松百日苗,同时选取平均地径大于3mm、且株高高于20cm旱冬瓜百日苗一起出圃造林;其中,所选的思茅松百日苗和旱冬瓜百日苗均要求苗木长势好,根系发达,育苗容器不破碎,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
进一步,优选的是,思茅松育苗种子和旱冬瓜育苗种子的采集时间均为混交造林苗木栽培当年1月~3月期间。
进一步,优选的是,容器育苗时,容器的长×宽×高为8cm×8cm×10cm。
进一步,优选的是,育苗时间为98-102天。
进一步,优选的是,混交造林的幼龄抚育的具体方法是:包括补苗、追肥与林内清理;
混交造林苗木栽培3个月后进行幼苗存活率的调查,对死亡的幼苗进行补苗;
在次年5~6月雨季来临前,进行施肥,施硫酸钾型复合肥9.5-10.5g/株,同时在混交造林苗木栽培的头3年的每年的12月份开始对造林地进行杂草清理;
混交造林苗木栽培4年后,对思茅松进行透光抚育,对靠近地面1~3台侧枝进行砍伐,促进思茅松的生长;
混交造林8年后,进行择伐抚育,清除频死木、被压木和枯死木。
进一步,优选的是,择伐强度为造林密度的30%。
本发明所采用的硫酸钾型复合肥含硝态氮,总养分≥45%,N、P、K比例为15-15-15.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创造性的利用两种不同特性的树苗混交造林,采用针叶树种思茅松和阔叶树种旱冬瓜进行混交造林,其中,思茅松为主要培育目标树种,旱冬瓜为混交树种。本发明方法能够提高树苗成活率,改善土壤肥力,又可以产出具有经济价值的果实,提高造林投产经济效益,适合大规模造林,用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经济效益,保护环境,推动造林技术向前发展。具体效果如下:
1、生长量高:采用本发明对提高思茅松和旱冬瓜的生长量具有显著的作用,与常规造林技术相比较(如思茅松纯林),混交造林2年半后的思茅松的平均地径为60.24mm,增加10.77mm,平均树高为229cm,增加77.88cm,平均东西冠幅为116cm,增加33cm,平均南北冠幅为112cm,增加34cm;旱冬瓜平均地径为31.64mm,平均树高为182cm,平均东西冠幅92cm,平均南北冠幅为51cm,与旱冬瓜常规造林相比,平均地径、平均树高、平均东西冠幅和平均南北冠幅分别增加了6.46mm、30.25cm、26cm和27cm。
2、适用范围广:本发明是针对我国云南省南亚热带山地,可以适用在坡地、山脊、陡坡上的土地和中低产林地改造的林地。
3、实用性好:两种林木优势互补,有效改变土质和林相,改良土壤肥力。
4、成活率高:思茅松幼苗成活率为98%以上,旱冬瓜幼苗成活率为90%以上。
5、改善土壤肥力状况:造林前土壤理化性质为,土壤pH值为4.97,土壤有机质为28.96g/kg,全氮为0.11%,全磷0.04%,全钾为1.34%,水解性氮为98.36mg/kg,有效磷为4.18mg/kg,速效钾为180.67mg/kg;造林后土壤肥力得到较大改善,其中,土壤有机质为33.4g/kg,全氮为0.92%,全磷为0.05%;全钾为1.35%,水解性氮为118.7mg/kg,有效磷为4.11mg/kg,速效钾为193.45mg/kg。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材料或设备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一种提高思茅松人工林生长的混交造林方法,包括思茅松和旱冬瓜的育苗、混交种植模式的确定、混交造林苗木的栽培以及混交造林的幼龄抚育;
步骤(1),思茅松和旱冬瓜的育苗:
①于混交造林苗木栽培当年在天然林中采集思茅松育苗种子和旱冬瓜育苗种子,要求采集到的思茅松育苗种子的千粒重为16.8g,旱冬瓜育苗种子的千粒重为0.260g;思茅松育苗种子和旱冬瓜育苗种子的采集时间均为混交造林苗木栽培当年1月;
②采用山地红壤为基质对采集到的思茅松育苗种子和旱冬瓜育苗种子进行容器育苗,种子处理、催芽、消毒、苗床整理及施肥均采用常规方法,育苗时间开始于混交造林苗木栽培当年3月下旬;
③之后经常规方法炼苗,当思茅松和旱冬瓜均为百日苗时,选取平均地径大于10mm、且株高高于15cm的思茅松百日苗,同时选取平均地径大于3mm、且株高高于20cm旱冬瓜百日苗一起出圃造林;其中,所选的思茅松百日苗和旱冬瓜百日苗均要求苗木长势好,根系发达,育苗容器不破碎,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
育苗总时间为98天;
步骤(2),混交种植模式的确定:思茅松5行与旱冬瓜3行依次进行带状混交;
步骤(3),混交造林苗木的栽培的:于7月上旬进行混交造林苗木的栽培;混交造林时,思茅松树种比例占60%,旱冬瓜树种的比例占40%;混交造林密度为1670株/hm2;株距为1.95-2.05m,行距为2.95-3.05m;造林穴规格长×宽×深为29cm×29cm×39cm。
步骤(4),混交造林的幼龄抚育:包括补苗、追肥与林内清理;
混交造林苗木栽培3个月后进行幼苗存活率的调查,对死亡的幼苗进行补苗;
在次年5~6月雨季来临前,进行施肥,施硫酸钾型复合肥9.5g/株,同时在混交造林苗木栽培的头3年的每年的12月份开始对造林地进行杂草清理;
混交造林苗木栽培4年后,对思茅松进行透光抚育,对靠近地面1~3台侧枝进行砍伐;
混交造林8年后,进行择伐抚育,清除频死木、被压木和枯死木。
结果:与思茅松纯林相比较,造林2年半思茅松的地径平均值可增加10.26mm,树高平均值可增加75.55cm,东西冠幅平均值可以增加33cm,南北冠幅平均值可增加35cm。与旱冬瓜常规造林相比,地径、树高、东西冠幅和南北冠幅的平均值分别增加了5.32mm、29.86cm、26cm和26cm。思茅松幼苗成活率为98%以上,旱冬瓜幼苗成活率为90%以上。
实施例2
一种提高思茅松人工林生长的混交造林方法,包括思茅松和旱冬瓜的育苗、混交种植模式的确定、混交造林苗木的栽培以及混交造林的幼龄抚育;
步骤(1),思茅松和旱冬瓜的育苗:
①于混交造林苗木栽培当年在天然林中采集思茅松育苗种子和旱冬瓜育苗种子,要求采集到的思茅松育苗种子的千粒重为17.1g,旱冬瓜育苗种子的千粒重为0.265g;思茅松育苗种子和旱冬瓜育苗种子的采集时间均为混交造林苗木栽培当年3月;
②采用山地红壤为基质对采集到的思茅松育苗种子和旱冬瓜育苗种子进行容器育苗,种子处理、催芽、消毒、苗床整理及施肥均采用常规方法,育苗时间开始于混交造林苗木栽培当年3月下旬;
③之后经常规方法炼苗,当思茅松和旱冬瓜均为百日苗时,选取平均地径大于10mm、且株高高于15cm的思茅松百日苗,同时选取平均地径大于3mm、且株高高于20cm旱冬瓜百日苗一起出圃造林;其中,所选的思茅松百日苗和旱冬瓜百日苗均要求苗木长势好,根系发达,育苗容器不破碎,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
育苗总时间为102天;容器育苗时,容器的长×宽×高为8cm×8cm×10cm。
步骤(2),混交种植模式的确定:思茅松5行与旱冬瓜3行依次进行带状混交;
步骤(3),混交造林苗木的栽培的:于7月上旬进行混交造林苗木的栽培;混交造林时,思茅松树种比例占70%,旱冬瓜树种的比例占30%;混交造林密度为1660株/hm2;株距为1.95-2.05m,行距为2.95-3.05m造林穴规格长×宽×深为31cm×31cm×41cm。
步骤(4),混交造林的幼龄抚育:包括补苗、追肥与林内清理;
混交造林苗木栽培3个月后进行幼苗存活率的调查,对死亡的幼苗进行补苗;
在次年5~6月雨季来临前,进行施肥,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0.5g/株,同时在混交造林苗木栽培的头3年的每年的12月份开始对造林地进行杂草清理;
混交造林苗木栽培4年后,对思茅松进行透光抚育,对靠近地面1~3台侧枝进行砍伐;
混交造林8年后,进行择伐抚育,清除频死木、被压木和枯死木。择伐强度为造林密度的30%。
结果:与思茅松纯林相比较,造林2年半的思茅松的地径平均值可增加11.28mm,树高平均值可增加80.21cm,东西冠幅平均值可以增加30cm,南北冠幅平均值可增加34cm。与旱冬瓜常规造林相比,地径、树高、东西冠幅和南北冠幅的平均值分别增加了7.45mm、30.27cm、27cm和26cm。思茅松幼苗成活率为98%以上,旱冬瓜幼苗成活率为90%以上。
实施例3
一种提高思茅松人工林生长的混交造林方法,包括思茅松和旱冬瓜的育苗、混交种植模式的确定、混交造林苗木的栽培以及混交造林的幼龄抚育;
步骤(1),思茅松和旱冬瓜的育苗:
①于混交造林苗木栽培当年在天然林中采集思茅松育苗种子和旱冬瓜育苗种子,要求采集到的思茅松育苗种子的千粒重为17g,旱冬瓜育苗种子的千粒重为0.263g;思茅松育苗种子和旱冬瓜育苗种子的采集时间均为混交造林苗木栽培当年2月;
②采用山地红壤为基质对采集到的思茅松育苗种子和旱冬瓜育苗种子进行容器育苗,种子处理、催芽、消毒、苗床整理及施肥均采用常规方法,育苗时间开始于混交造林苗木栽培当年3月下旬;
③之后经常规方法炼苗,当思茅松和旱冬瓜均为百日苗时,选取平均地径大于10mm、且株高高于15cm的思茅松百日苗,同时选取平均地径大于3mm、且株高高于20cm旱冬瓜百日苗一起出圃造林;其中,所选的思茅松百日苗和旱冬瓜百日苗均要求苗木长势好,根系发达,育苗容器不破碎,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
育苗总时间为100天;容器育苗时,容器的长×宽×高为8cm×8cm×10cm。
步骤(2),混交种植模式的确定:思茅松5行与旱冬瓜3行依次进行带状混交;
步骤(3),混交造林苗木的栽培的:于7月上旬进行混交造林苗木的栽培;混交造林时,思茅松树种比例占62.5%,旱冬瓜树种的比例占37.5%;混交造林密度为1667株/hm2;株距为2m,行距为3m;造林穴规格长×宽×深为30cm×30cm×40cm。
步骤(4),混交造林的幼龄抚育:包括补苗、追肥与林内清理;
混交造林苗木栽培3个月后进行幼苗存活率的调查,对死亡的幼苗进行补苗;
在次年5~6月雨季来临前,进行施肥,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0g/株,同时在混交造林苗木栽培的头3年的每年的12月份开始对造林地进行杂草清理;
混交造林苗木栽培4年后,对思茅松进行透光抚育,对靠近地面1~3台侧枝进行砍伐;
混交造林8年后,进行择伐抚育,清除频死木、被压木和枯死木。择伐强度为造林密度的30%。
结果:与思茅松纯林相比较,造林2年半思茅松的地径平均值可增加10.68mm,树高平均值可增加76.54cm,东西冠幅平均值可以增加35cm,南北冠幅可平均值增加30cm。与旱冬瓜常规造林相比,地径、树高、东西冠幅和南北冠幅的平均值分别增加了6.41mm、31.45cm、26cm和27cm。思茅松幼苗成活率为98%以上,旱冬瓜幼苗成活率为90%以上。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步骤(2)的具体内容是思茅松5行与旱冬瓜5行依次进行带状混交;
结果:与思茅松纯林相比较,造林2年半思茅松的地径平均值可增加3.68mm,树高平均值可增加5.5cm,东西冠幅平均值可以增加10cm,南北冠幅平均值可增加15cm。与旱冬瓜常规造林相比,地径、树高、东西冠幅和南北冠幅平均值分别增加了1.4mm、14cm、10cm和12cm。思茅松幼苗成活率为95%,旱冬瓜幼苗成活率为88%。
对比例2
对比例2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步骤(3)的具体内容是于7月上旬进行混交造林苗木的栽培;混交造林时,思茅松树种比例占50%,旱冬瓜树种的比例占50%;混交造林密度为1667株/hm2;株距为2m,行距为3m;造林穴规格长×宽×深为30cm×30cm×40cm。
结果:与思茅松纯林相比较,造林2年半思茅松的地径平均值可增加4.25mm,树高平均值可增加6.4cm,东西冠幅平均值可以增加13cm,南北冠幅平均值可增加14cm。与旱冬瓜常规造林相比,地径、树高、东西冠幅和南北冠幅平均值分别增加了1.8mm、13cm、11cm和11cm。思茅松幼苗成活率为94%,旱冬瓜幼苗成活率为85%。
对比例3
对比例3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于9月上旬进行混交造林苗木的栽培。
结果:与思茅松纯林相比较,造林2年半思茅松的地径平均值可增加3.94mm,树高平均值可增加9.5cm,东西冠幅平均值可以增加11cm,南北冠幅平均值可增加16cm。与旱冬瓜常规造林相比,地径、树高、东西冠幅和南北冠幅平均值分别增加了1.5mm、15cm、12cm和10cm。思茅松幼苗成活率为90%,旱冬瓜幼苗成活率为82%。
对比例4
对比例4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栽培时,株距为3m,行距为4m。
结果:与思茅松纯林相比较,造林2年半思茅松的地径平均值可增加4.17mm,树高平均值可增加7.2cm,东西冠幅平均值可以增加12cm,南北冠幅平均值可增加15cm。与旱冬瓜常规造林相比,地径、树高、东西冠幅和南北冠幅平均值分别增加了2.0mm、15cm、12cm和13cm。思茅松幼苗成活率为98%以上,旱冬瓜幼苗成活率为90%以上。
对比例5
对比例5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步骤(1)的第③小步为:之后经常规方法炼苗,当思茅松和旱冬瓜均为百日苗时,选取平均地径大于8mm、且株高高于17cm的思茅松百日苗,同时选取平均地径大于3.5mm、且株高高于16cm旱冬瓜百日苗一起出圃造林;其中,所选的思茅松百日苗和旱冬瓜百日苗均要求苗木长势好,根系发达,育苗容器不破碎,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
结果:与思茅松纯林相比较,造林2年半思茅松的地径平均值可增加3.77mm,树高平均值可增加6.8cm,东西冠幅平均值可以增加10cm,南北冠幅平均值可增加15cm。与旱冬瓜常规造林相比,地径、树高、东西冠幅和南北冠幅平均值分别增加了1.9mm、10cm、11cm和15cm。思茅松幼苗成活率为88%,旱冬瓜幼苗成活率为81%。
经过以上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本发明方法无论是思茅松还是旱冬瓜,其地径、树高、东西冠幅和南北冠幅均有显著增加,且成活率得到了大大提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提高思茅松人工林生长的混交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思茅松和旱冬瓜的育苗、混交种植模式的确定、混交造林苗木的栽培以及混交造林的幼龄抚育;
其中,混交种植模式确定为:思茅松5行与旱冬瓜3行依次进行带状混交;
混交造林苗木的栽培的具体方法是:混交造林时,思茅松树种比例占60~70%,旱冬瓜树种的比例占30~40%;混交造林密度为1660-1670株/hm2;株距为1.95-2.05m,行距为2.95-3.05m;造林穴规格长×宽×深为(29-31)cm×(29-31)cm×(39-41)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思茅松人工林生长的混交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于7月上旬进行混交造林苗木的栽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思茅松人工林生长的混交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思茅松和旱冬瓜的育苗的具体方法是:
①于混交造林苗木栽培当年在天然林中采集思茅松育苗种子和旱冬瓜育苗种子,要求采集到的思茅松育苗种子的千粒重为16.8-17.1g,旱冬瓜育苗种子的千粒重为0.260-0.265g;
②采用山地红壤为基质对采集到的思茅松育苗种子和旱冬瓜育苗种子进行容器育苗,种子处理、催芽、消毒、苗床整理及施肥均采用常规方法,育苗时间开始于混交造林苗木栽培当年3月下旬;
③之后经常规方法炼苗,当思茅松和旱冬瓜均为百日苗时,选取平均地径大于10mm、且株高高于15cm的思茅松百日苗,同时选取平均地径大于3mm、且株高高于20cm旱冬瓜百日苗一起出圃造林;其中,所选的思茅松百日苗和旱冬瓜百日苗均要求苗木长势好,根系发达,育苗容器不破碎,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思茅松人工林生长的混交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思茅松育苗种子和旱冬瓜育苗种子的采集时间均为混交造林苗木栽培当年1月~3月期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思茅松人工林生长的混交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容器育苗时,容器的长×宽×高为8cm×8cm×10c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思茅松人工林生长的混交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育苗时间为98-102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思茅松人工林生长的混交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混交造林的幼龄抚育的具体方法是:包括补苗、追肥与林内清理;
混交造林苗木栽培3个月后进行幼苗存活率的调查,对死亡的幼苗进行补苗;
在次年5~6月雨季来临前,进行施肥,施硫酸钾型复合肥9.5-10.5g/株,同时在混交造林苗木栽培的头3年的每年的12月份开始对造林地进行杂草清理;
混交造林苗木栽培4年后,对思茅松进行透光抚育,对靠近地面1~3台侧枝进行砍伐;
混交造林8年后,进行择伐抚育,清除频死木、被压木和枯死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提高思茅松人工林生长的混交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择伐强度为造林密度的30%。
CN201710132644.XA 2017-03-07 2017-03-07 一种提高思茅松人工林生长的混交造林方法 Pending CN1069123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32644.XA CN106912351A (zh) 2017-03-07 2017-03-07 一种提高思茅松人工林生长的混交造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32644.XA CN106912351A (zh) 2017-03-07 2017-03-07 一种提高思茅松人工林生长的混交造林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12351A true CN106912351A (zh) 2017-07-04

Family

ID=59461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32644.XA Pending CN106912351A (zh) 2017-03-07 2017-03-07 一种提高思茅松人工林生长的混交造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1235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06745A (zh) * 2017-08-11 2017-11-03 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长白山珍贵阔叶树栽培技术
CN109716994A (zh) * 2019-03-11 2019-05-07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一种提高橡胶人工林经济价值的混交造林方法
CN113785734A (zh) * 2021-09-22 2021-12-14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针叶林低产改造的丝栗栲阔叶混交林的营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7472A (zh) * 2014-04-25 2014-07-09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喀斯特地区苏木栽培的方法
CN105393892A (zh) * 2015-10-26 2016-03-16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石漠化地区任豆与降香黄檀混交造林方法
CN106358947A (zh) * 2016-08-31 2017-02-01 融安县良丰种苗有限责任公司 杉木和南方红豆杉混交造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7472A (zh) * 2014-04-25 2014-07-09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喀斯特地区苏木栽培的方法
CN105393892A (zh) * 2015-10-26 2016-03-16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石漠化地区任豆与降香黄檀混交造林方法
CN106358947A (zh) * 2016-08-31 2017-02-01 融安县良丰种苗有限责任公司 杉木和南方红豆杉混交造林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云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编著: "《云南主要树种造林技术》", 30 September 1985,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农业部农垦局编: "《国有农场现代农业技术手册》", 28 February 2008, 农业部农垦局编 *
王照平主编: "《河南适生树种栽培技术》", 30 November 2009 *
耿成泰: "《乡村林业在云南退耕还林中的运用》", 《林业调查规划》 *
陈定国,李春蕙著: "《中国松树松脂生产技术》", 30 April 2009,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06745A (zh) * 2017-08-11 2017-11-03 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长白山珍贵阔叶树栽培技术
CN109716994A (zh) * 2019-03-11 2019-05-07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一种提高橡胶人工林经济价值的混交造林方法
CN113785734A (zh) * 2021-09-22 2021-12-14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针叶林低产改造的丝栗栲阔叶混交林的营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chultz Loblolly--the pine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Sutton et al. Root and root system terminology
Matthews Silvicultural systems
CN104756820B (zh) 一种盐碱地苦楝根插造林方法
CN105850628B (zh) 桉树人工林的经营方法
CN206294619U (zh) 一种滨海沙质海岸带植被恢复系统
CN110169298B (zh) 木材生产与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协同的桉树生态营林方法
CN102860244A (zh) 南方红豆杉的山地阳坡造林方法
CN113141964B (zh) 一种亚热带地区长效碳中和林的种植方法
CN104705052A (zh) 一种康定柳扦插苗育苗栽植方法
CN102771278A (zh) 一种食用漫水河百合高产种植技术
Minghe et al. Eight hundred years of clonal forestry in China: I. traditional afforestation with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
CN105594536A (zh) 一种杨树的栽植方法
CN106912351A (zh) 一种提高思茅松人工林生长的混交造林方法
Corley Soil amendments at planting
CN104429799A (zh) 一种防治薇甘菊蔓延危害的防护林带构建方法
CN107232012B (zh) 一种核桃果材兼用林的培育方法
CN103404356B (zh) 一种榉树扦插苗的荒山造林方法
CN102415266A (zh) 黄金桧柏扦插繁殖方法
CN205143069U (zh) 一种荒地植被养护结构
CN103704093A (zh) 一种新巷梨的栽培方法
CN113973684A (zh) 一种豫东平原沙区杨树低产林改培大径级木材的方法
CN106550850A (zh) 一种八角林地间种十大功劳的方法
CN105684827A (zh) 一种林木治霾的营林方法
Gangadharappa et al. Agroforestry–A viable alternative for social,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