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901713B - 一种基于气囊的植入式无线颅内压监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气囊的植入式无线颅内压监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01713B
CN106901713B CN201710128667.3A CN201710128667A CN106901713B CN 106901713 B CN106901713 B CN 106901713B CN 201710128667 A CN201710128667 A CN 201710128667A CN 106901713 B CN106901713 B CN 1069017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air bag
intracranial pressure
data
implan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286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901713A (zh
Inventor
姜汉钧
王志华
吴泽亮
张春
李福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12866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017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901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017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9017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017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luid pressure within the body other than blood pressure, e.g. cerebral pressure; Measuring pressure in body tissues or organs
    • A61B5/031Intracranial press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46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brought in contact with an internal body part, i.e. invasiv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46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brought in contact with an internal body part, i.e. invasive
    • A61B5/6867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brought in contact with an internal body part, i.e. invasive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attached or implanted in a specific body part
    • A61B5/6868Brai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eurology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气囊的植入式无线颅内压监测系统,由三部分构成: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体外颅内压数据记录仪、数据管理终端;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包括:外壳、气体导管、气囊、气体单向阀、气体绝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控制电路、无线收发电路、电池、天线。体外颅内压数据记录仪包括:天线、无线收发电路、气体绝压传感器、控制和数据处理电路、显示屏、电池。体外颅内压数据记录仪接收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测得的颅内压数据和颅内温度数据。数据经处理后在显示屏实时显示;数据管理终端对颅内压数据进行长期的存储、管理;本发明克服了非植入式颅内压测量方式易导致感染等缺点;基于气囊的测压方式具有颅骨上开孔小、电路易与液体隔离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气囊的植入式无线颅内压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电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颅内压测量系统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气囊的植入式无线颅内压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颅内压(ICP,全称intracranial pressure)增高是颅内疾病或颅内继发性疾病的一种反映,如果能够持续监测到颅内压数据,并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的现象,有利于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颅内压增高和颅内疾病,并提高疗效。测量颅内压时,探头可以放置在颅内不同的位置: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蛛网膜下腔、脑实质、脑室等。探头放置在不同位置时,测量效果有区别。颅内压的监测方法分植入式和非植入式两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颅内压检测方法大部分属于非植入式、有创的监测方法,虽然其精度较高,但具有易引发出血、故障、栓塞和感染等并发症的缺点。即使是目前使用的植入式的颅内压监测方法,大部分的植入式颅内压监测方法都是基于液压传感器式的监测原理,要求直接将传感器放置到颅内待测部位,如申请号为201420812564.0的中国发明专利《植入式颅内压无线监护装置》、申请号为201510106070.X的中国发明专利《植入式无线颅内压自动监测系统及方法》等。基于液压传感器来监测颅内压有以下缺点:该方法要求液压传感器直接与颅内液体接触,增大了植入装置中的电路元器件与液体隔离的难度,容易导致植入装置中电子元器件接触到液体而发生损坏,电子元器件直接接触到颅内液体也会危害到被监测病人的健康;该方法要求直接将液压传感器放置到颅内待测部位,液压传感器本身的体积往往不能做得很小,故进行植入手术时,颅骨上的开孔会比较大,增大了病人被感染的风险。
综上所述,有必要进一步改善现有的技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气囊的植入式无线颅内压监测系统,可大大减小病人被感染的风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气囊的植入式无线颅内压监测系统,包括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100,所述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100包括:
外壳1,带有压强传导孔11和充气孔12;
外壳1内的结构与电路,包括电池21、气体单向阀22和电路模块23,其中,电路模块23包括:气体绝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控制电路和无线收发电路、天线;电池21接电路模块23实现供电;气体单向阀22的入口221连接充气孔12;
气体导管,包括压强传导管31和气囊植入辅助管32,气囊植入辅助管32的一端是气囊植入辅助管开口321,另一端封闭,气囊植入辅助管32中用于插入气囊植入辅助棒322推送气体导管和气囊4至指定检测部位;压强传导管31的一端是压强传导管上开口311,另一端封闭,压强传导管31的管壁上开有压强传导管下开口312,压强传导管31用于通过压强传导孔11使压强传导管上开口311伸入到外壳1内部的腔体内,压强传导管31外壁与压强传导孔11接触的部分不留缝隙;压强传导管31和气囊植入辅助管32管壁贴在一起连接但互不连通。
气囊4,两端开口,内壁紧贴在气体导管下端的外壁上,不留缝隙,将压强传导管下开口312包在封闭的腔体内。
所述外壳1、气囊4、压强传导管31和气囊植入辅助管32均采用具有生物兼容性的材料制作而成,呈光滑、无棱角的形状。
所述气体绝压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将测得的颅内绝对压强数据P1和温度数据T传给控制电路和无线收发电路,无线收发电路内既有发射机,也有接收机,无线收发电路内的发射机通过天线将测得的颅内绝对压强数据P1和温度数据T发射给体外,无线收发电路接受外部无线传来的配置信息,改变颅内压数据和颅内温度数据的采样频率。
所述气体单向阀22有2个端口:出口222和入口221;只有超过设定压强值的气体才能从入口221处打开并通过气体单向阀22,最后从出口222流出;气体无法从相反方向通过气体单向阀22;气体压强小于设定压强值时,也无法从入口221处打开并通过气体单向阀22;所述充气孔12接充气装置5,充气装置5向气体单向阀22的入口221打入气体,充气装置5只在进行手术植入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的过程中使用,并不会被植入到颅内。
所述压强传导管31和气囊植入辅助管32为软管,所述气囊植入辅助棒322为硬棒,所述气囊4为薄壁气囊,植入前未充气,呈干瘪状态,植入后通过充气装置5、气体单向阀22充气,呈鼓起状态,以使手术时颅骨上的开孔尽量小。
本发明监测系统还可包括:
体外颅内压数据记录仪200,通过无线方式,接收电路模块23测量的颅内绝对压强数据P1和颅内温度数据T,体外颅内压数据记录仪200包含有一个实时测量当前环境下的大气压强P2的气体绝压传感器,所述体外颅内压数据记录仪200还包含天线、无线收发电路、控制和数据处理电路、显示屏和电池,控制和数据处理电路根据公式P3=P1-P2得到未经校准的颅内压数据P3,再用同一时刻测得的颅内温度数据T和手术植入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时记录下的偏差值Poff对P3进行校准,得到经过校准的当前颅内压数据P,并将经过校准的当前颅内压数据P和颅内温度数据T传到显示屏,在显示屏上实时显示。
本发明监测系统还可包括:
体外进行颅内压数据存储和管理的数据管理终端300,通过数据通讯接口与体外颅内压数据记录仪200进行通讯,对颅内压数据和颅内温度数据进行长期的存储、管理。
本发明将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100植入到颅内后,充满气体的气囊4的外壁与待测位置的颅内液体相接触,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气囊4内的气体压强与颅内待测位置液体的绝对压强相等,由于气囊4、压强传导管31和外壳1的内部空间彼此互相连通,构成一个封闭的气体空间,因此外壳1内的气体绝压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绝对压强数据等于气囊4内的气体压强,从而等于颅内待测位置液体的绝对压强。
所述电路模块23还包括唤醒电路,唤醒电路通过外部无线电磁波信号启动,进而启动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100内部的所有电路。
所述电路模块23还包括低频数字控制电路,低频数字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整体电路处于周期性间歇工作模式:当需要测量、采集颅内绝对压强数据和温度数据时,低频数字控制电路启动传感器数据接口、数字基带电路和无线收发电路;当不需要测量、采集颅内绝对压强数据和温度数据时,低频数字控制电路使传感器数据接口、数字基带电路和无线收发电路处于休眠状态,以节省功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不需要直接将传感器放置到颅内待测部位,只需要放置在颅骨外、头皮下。这样,在进行植入手术时,颅骨上的开孔会比较小,减小了病人被感染的风险。
2、本发明能够自动地、以一定的采样频率连续不断地采集颅内压数据和颅内温度数据。按照实际需求,该采样频率可以通过配置进行改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气体导管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气体导管和气囊组装后的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的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植入到颅内后的位置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核心电路实现方案的框图。
图9为本发明的基于气囊的植入式无线颅内压监测系统的使用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气囊的植入式无线颅内压监测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由三部分构成: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100、体外颅内压数据记录仪200、体外进行颅内压数据存储和管理的数据管理终端300。
其中,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100包含四大部分:外壳1、外壳内的结构和电路、气体导管、气囊4。
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100的外壳1采用具有生物兼容性的材料制作而成。由于外壳1的外表面与人体组织和体液直接接触,需要做成光滑、无棱角的形状,才不会对人体组织造成损伤。如图2所示,外壳1上有2个孔:压强传导孔11和充气孔12。压强传导孔11连接气体导管的压强传导管31,充气孔12连接充气装置5。
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100的外壳1内的结构和电路见图3。外壳1内包括:电池21、气体单向阀22、电路模块23。电路模块23里包括:气体绝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控制电路和无线收发电路、天线。气体绝压传感器可以采用很多种类型的传感器,比如电容式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等等。气体绝压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将测得的颅内绝对压强数据P1和温度数据T传给控制电路和无线收发电路。无线收发电路内既有发射机,也有接收机。无线收发电路内的发射机通过天线将测得的颅内绝对压强数据P1和温度数据T发射给体外颅内压数据记录仪200。无线收发电路可以接受外部无线传来的配置信息,改变颅内压数据和颅内温度数据的采样频率。在具体设计电路时,由于控制电路是数字电路,控制电路和无线收发电路之间要有一定的隔离,以减小数字信号对无线信号的干扰。
电池21可以采用很多种类型的电池,如纽扣锂电池等等。电池21要尽量远离天线,这是因为:电池21一般是大体积的金属,如果离天线太近,会影响天线辐射无线信号。
气体单向阀22具有如下特征:气体单向阀22有2个端口:出口222和入口221;只有超过设定压强值的气体才能从入口221处打开并通过气体单向阀22,最后从出口222流出;气体无法从相反方向通过气体单向阀22;气体压强小于设定压强值时,也无法从入口221处打开并通过气体单向阀22。
气体导管包括2个导管:压强传导管31和气囊植入辅助管32。如图4所示,压强传导管31与气囊植入辅助管32虽然管壁贴在一起,但这2个导管是不连通的。气囊植入辅助管32的一端是气囊植入辅助管开口321,气囊植入辅助管32的另一端是封闭的。气囊植入辅助管321用于插入气囊植入辅助棒322。压强传导管31的一端是压强传导管上开口311,压强传导管31的另一端是封闭的。压强传导管31的管壁上还有另外一个开口:压强传导管下开口312。压强传导管31和气囊植入辅助管32都是用具有生物兼容性的材料制成,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压强传导管31和气囊植入辅助管32的管壁较薄,2个管子都比较柔软。当在不同位置测量颅内压时,需采用不同长度的压强传导管31和气囊植入辅助管32。
气囊4是用很薄的材料制成,具有很好的密封性、柔韧性和伸缩性。制作气囊4的材料具有生物兼容性。气囊4的两端是开口的。如图5所示,气囊4两端的内壁紧贴在气体导管下端的外壁上,不留缝隙,将压强传导管下开口312包含在封闭的腔体内。
充气孔12连接着气体单向阀22的入口221处。充气装置5可以采用前端带有充气软管、且本身标有刻度的医用注射器,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气体注射装置。充气装置5可以往气体单向阀22的入口221处打入气体。充气装置5只在进行手术植入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100的过程中使用,并不会被植入到颅内。
外壳1、气体导管、气囊4、充气装置5、气囊植入辅助棒322组装后的结构图见图6。压强传导管上开口311通过外壳1上的压强传导孔11伸入到外壳1内部的腔体内。将压强传导管31外壁与压强传导孔11接触的部分粘紧,不留缝隙。由于充气孔12连接着气体单向阀22的入口221处,当充气装置5被拔掉后,没有足够大的压强可以打开气体单向阀22的入口221,从而气囊4、压强传导管31的内部、外壳1形成一个连通、密封的空间。气囊植入辅助棒322采用硬度较大的材料(比如坚硬的钛丝等等)制成,气囊植入辅助棒322的作用:气囊植入辅助棒322插入到气囊植入辅助管32中,将气体导管和气囊4送到颅内指定的检测部位后,将气囊植入辅助棒322拔出。气囊植入辅助棒322只在进行手术植入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100的过程中使用,气囊植入辅助棒322不会被植入到颅内。气囊植入辅助棒322的直径比气囊植入辅助管32的内径稍小一些。充气装置5的作用:往外壳1内充入气体,从而使气囊4膨胀起来。由于气囊4、压强传导管31的内部、外壳1形成一个连通、密封的空间,充气装置5往外壳内充入气体后,气囊4会膨胀起来。
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100被植入到颅内后的位置示意图见图7。图7所示的植入方案针对测脑实质的颅内压。包含有电池21、气体单向阀22、气体绝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控制电路、无线收发电路和天线的外壳被放置在受监测对象的颅骨外、头皮下。在受监测对象的颅骨上开一个小孔后,将气囊4、压强传导管31和气囊植入辅助管32穿过小孔,植入到颅骨以下。将气囊4植入到待测位置,该待测位置在图7的示例中是脑实质。除了脑实质,该待测位置还可以是脑室、蛛网膜下腔、硬脑膜下和硬脑膜外。当在不同位置测量颅内压时,需采用不同长度的压强传导管31和气囊植入辅助管32。
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100通过高频(如400M Hz)的电磁波将测量到的颅内绝对压强数据P1和颅内温度数据T实时发送出去,体外颅内压数据记录仪200上的天线接收到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100发出的数据。体外颅内压数据记录仪200也包含有一个气体绝压传感器。体外颅内压数据记录仪200上的气体绝压传感器实时测量当前环境下的大气压强P2。
除了天线、无线收发电路和气体绝压传感器,体外颅内压数据记录仪200还包含控制和数据处理电路、显示屏和电池。无线收发电路将接收到的颅内绝对压强数据P1和颅内温度数据T传送给体外颅内压数据记录仪200上的控制和数据处理电路。同时,体外颅内压数据记录仪200上的气体绝压传感器将实时测量到的当前环境下的大气压强P2传送给体外颅内压数据记录仪200上的控制和数据处理电路。体外颅内压数据记录仪200上的控制和数据处理电路根据公式P3=P1-P2得到未经校准的颅内压数据P3,再用同一时刻测得的颅内温度数据T和手术植入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100时记录下的偏差值Poff对P3进行校准,得到经过校准的当前颅内压数据P。体外颅内压数据记录仪200上的控制和数据处理电路将经过校准的当前颅内压数据P和颅内温度数据T传到显示屏,在显示屏上实时显示。
体外进行颅内压数据存储和管理的数据管理终端300通过数据通讯接口(如USB接口)与体外颅内压数据记录仪200进行通讯,对颅内压数据和颅内温度数据进行长期的存储、管理。
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100测量颅内压的原理:将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100植入到颅内后,充满气体的气囊4的外壁与待测位置的颅内液体相接触,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气囊4内的气体压强与颅内待测位置液体的绝对压强相等。由于气囊4、压强传导管31和外壳1的内部空间彼此互相连通,构成一个封闭的气体空间,因此外壳1内的气体绝压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绝对压强数据等于气囊4内的气体压强,从而等于颅内待测位置液体的绝对压强。
基于气囊的植入式无线颅内压监测系统的核心电路方案的框图如图8所示。电路里包含了气体绝压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气体绝压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将测得的颅内绝对压强数据和温度数据传给传感器数据接口。电池为电源管理模块提供电源电压。电源管理模块可以提供若干个不同电平的电压源。电路中其他模块的电源都由电源管理模块提供。高频晶振电路为数字基带电路和无线收发电路提供时钟信号。唤醒电路可以通过外部无线电磁波信号启动,进而启动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内部的所有电路。无线收发电路同时包含无线发射机和无线接收机。无线发射机可以将测得的颅内绝对压强数据和颅内温度数据发射到体外颅内压数据记录仪。无线接收机可以接受外部无线传来的配置信息,改变颅内压数据和颅内温度数据的采样频率。低频数字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整体电路处于周期性间歇工作模式。当需要测量、采集颅内绝对压强数据和温度数据时,低频数字控制电路启动传感器数据接口、数字基带电路和无线收发电路。当不需要测量、采集颅内绝对压强数据和温度数据时,低频数字控制电路使传感器数据接口、数字基带电路和无线收发电路处于休眠状态,以节省功耗。
如图9所示,本发明基于气囊的植入式无线颅内压监测系统的使用步骤分6步。
步骤1:启动电路,获取偏差值。植入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100前,将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100和体外颅内压数据记录仪200放置在相同的大气环境下,通过外部无线电磁波信号启动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100内部的唤醒电路,从而使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100内部的电路工作起来,确保体外颅内压数据记录仪200能够接收到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100发射出来的压强和温度数据。记录下此时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100内的气体绝压传感器测得的压强值P4、体外颅内压数据记录仪200上的气体绝压传感器测得的压强值P5,计算偏差值Poff=P4-P5。此偏差值Poff用于校准后面使用此系统过程中测量得到的颅内压数据。
步骤2:插入气囊植入辅助棒322。将气囊植入辅助棒322通过气囊植入辅助管开口321插入气囊植入辅助管32中。气囊植入辅助棒322的作用:由于压强传导管31和气囊植入辅助管32是柔软的管子,植入过程中需要有坚硬的气囊植入辅助棒322进行辅助,将气囊4送到颅内待测位置。进行步骤2时,此时的气囊4是瘪着、没有充入气体的状态。这样处理的原因:气囊4处于瘪着、没有充入气体的状态时体积小,方便将其植入到颅内待测位置,颅骨上开孔的面积比较小。将充气装置5按照图6所示组装到外壳1上。充气装置5内存储的气体的体积等于将气囊4膨胀鼓起所需要的气体的体积。
步骤3:植入气囊4、放置好外壳1的位置。在受监测对象的颅骨上适当的位置开一个小孔,小孔的面积根据手术需要而定。用气囊植入辅助棒322将瘪着的气囊4送到被监测对象颅内待测位置后,将气囊植入辅助棒322从气囊植入辅助管32中抽出来,拿到体外。将外壳1放置在颅骨外、头皮下。
步骤4:充气、剥离充气装置5、缝合头皮。将气囊植入辅助棒322从气囊植入辅助管32中抽出来后,将充气装置5内存储的气体全部充入到气囊4中,使瘪着的气囊4鼓起来。气囊4内的气体不能充得太满。这是因为:如果气囊4内的气体充得太满,气囊壁的表面张力会比较大,从而影响到测量到的颅内压数据的准确性。接着将充气装置5与外壳1剥离,拿到体外。此时缝合头皮,正式完成将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100植入颅内的过程。
步骤5:观察测量结果。通过体外颅内压数据记录仪200上的显示屏实时监测受监测对象的颅内压数据和颅内温度数据。同时可以使用数据通讯接口连接数据管理终端300和体外颅内压数据记录仪200,对颅内压数据和颅内温度数据进行长期的存储、管理。
步骤6:取出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100。当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100内的电池21的电量消耗完或者不再需要监测受监测对象的颅内压时,进行手术取出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100。
至此,结束所述的基于气囊的植入式无线颅内压监测系统的使用。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改进、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气囊的植入式无线颅内压监测系统,包括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100)包括:
外壳(1),带有压强传导孔(11)和充气孔(12);
外壳(1)内的结构与电路,包括电池(21)、气体单向阀(22)和电路模块(23),其中,电路模块(23)包括:气体绝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控制电路和无线收发电路、天线;电池(21)接电路模块(23)实现供电;气体单向阀(22)的入口(221)连接充气孔(12);
气体导管,包括压强传导管(31)和气囊植入辅助管(32),气囊植入辅助管(32)的一端是气囊植入辅助管开口(321),另一端封闭,气囊植入辅助管(32)中用于插入气囊植入辅助棒(322)推送气体导管和气囊(4)至指定检测部位;压强传导管(31)的一端是压强传导管上开口(311),另一端封闭,压强传导管(31)的管壁上开有压强传导管下开口(312),压强传导管(31)用于通过压强传导孔(11)使压强传导管上开口(311)伸入到外壳(1)内部的腔体内,压强传导管(31)外壁与压强传导孔(11)接触的部分不留缝隙;压强传导管(31)和气囊植入辅助管(32)管壁贴在一起连接但互不连通;
气囊(4),两端开口,内壁紧贴在气体导管下端的外壁上,不留缝隙,将压强传导管下开口(312)包在封闭的腔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气囊的植入式无线颅内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气囊(4)、压强传导管(31)和气囊植入辅助管(32)均采用具有生物兼容性的材料制作而成,呈光滑、无棱角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气囊的植入式无线颅内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绝压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将测得的颅内绝对压强数据P1和颅内温度数据T传给控制电路和无线收发电路,无线收发电路内既有发射机,也有接收机,无线收发电路内的发射机通过天线将测得的颅内绝对压强数据P1和颅内温度数据T发射给体外,无线收发电路接受外部无线传来的配置信息,改变颅内压数据和颅内温度数据的采样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气囊的植入式无线颅内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单向阀(22)有2个端口:出口(222)和入口(221);只有超过设定压强值的气体才能从入口(221)处打开并通过气体单向阀(22),最后从出口(222)流出;气体无法从相反方向通过气体单向阀(22);气体压强小于设定压强值时,也无法从入口(221)处打开并通过气体单向阀(22);所述充气孔(12)接充气装置(5),充气装置(5)向气体单向阀(22)的入口(221)打入气体,充气装置(5)只在进行手术植入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的过程中使用,并不会被植入到颅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气囊的植入式无线颅内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强传导管(31)和气囊植入辅助管(32)为软管,所述气囊植入辅助棒(322)为硬棒,所述气囊(4)为薄壁气囊,植入前未充气,呈干瘪状态,植入后通过充气装置(5)、气体单向阀(22)充气,呈鼓起状态,以使手术时颅骨上的开孔尽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气囊的植入式无线颅内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体外颅内压数据记录仪(200),通过无线方式,接收电路模块(23)测量的颅内绝对压强数据P1和颅内温度数据T,体外颅内压数据记录仪(200)包含有一个实时测量当前环境下的大气压强P2的气体绝压传感器,所述体外颅内压数据记录仪(200)还包含天线、无线收发电路、控制和数据处理电路、显示屏和电池,控制和数据处理电路根据公式P3=P1-P2得到未经校准的颅内压数据P3,再用同一时刻测得的颅内温度数据T和手术植入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时记录下的偏差值Poff对P3进行校准,得到经过校准的当前颅内压数据P,并将经过校准的当前颅内压数据P和颅内温度数据T传到显示屏,在显示屏上实时显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气囊的植入式无线颅内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体外进行颅内压数据存储和管理的数据管理终端(300),通过数据通讯接口与体外颅内压数据记录仪(200)进行通讯,对颅内压数据和颅内温度数据进行长期的存储、管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气囊的植入式无线颅内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将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100)植入到颅内后,充满气体的气囊(4)的外壁与待测位置的颅内液体相接触,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气囊(4)内的气体压强与颅内待测位置液体的绝对压强相等,由于气囊(4)、压强传导管(31)和外壳(1)的内部空间彼此互相连通,构成一个封闭的气体空间,因此外壳(1)内的气体绝压传感器测量得到的绝对压强数据等于气囊(4)内的气体压强,从而等于颅内待测位置液体的绝对压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气囊的植入式无线颅内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模块(23)还包括唤醒电路,唤醒电路通过外部无线电磁波信号启动,进而启动颅内压植入监测装置(100)内部的所有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气囊的植入式无线颅内压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模块(23)还包括低频数字控制电路,低频数字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整体电路处于周期性间歇工作模式:当需要测量、采集颅内绝对压强数据和温度数据时,低频数字控制电路启动传感器数据接口、数字基带电路和无线收发电路;当不需要测量、采集颅内绝对压强数据和温度数据时,低频数字控制电路使传感器数据接口、数字基带电路和无线收发电路处于休眠状态,以节省功耗。
CN201710128667.3A 2017-03-06 2017-03-06 一种基于气囊的植入式无线颅内压监测系统 Active CN1069017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28667.3A CN106901713B (zh) 2017-03-06 2017-03-06 一种基于气囊的植入式无线颅内压监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28667.3A CN106901713B (zh) 2017-03-06 2017-03-06 一种基于气囊的植入式无线颅内压监测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01713A CN106901713A (zh) 2017-06-30
CN106901713B true CN106901713B (zh) 2019-07-12

Family

ID=59186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28667.3A Active CN106901713B (zh) 2017-03-06 2017-03-06 一种基于气囊的植入式无线颅内压监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017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6300A (zh) * 2018-04-17 2018-11-20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压力检测系统及测压方法
CN109259753A (zh) * 2018-09-30 2019-01-25 珠海亚特兰生命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体内压力传导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9259754A (zh) * 2018-09-30 2019-01-25 珠海亚特兰生命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体内压力监测仪及其控制方法
CN109717862A (zh) * 2018-12-29 2019-05-07 江苏集萃智能传感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植入式颅内压监测装置与监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0623654B (zh) * 2019-07-08 2022-04-15 亚特利斯(厦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充气球囊导管自动监测颅内压的方法和装置
CN111166334A (zh) * 2019-12-31 2020-05-19 深圳大学 一种呼吸测量方法和装置
CN111166335A (zh) * 2019-12-31 2020-05-19 深圳大学 一种绝压传感器组件和气囊式呼吸测量装置
CN111905238A (zh) * 2020-09-15 2020-11-10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一种气囊压力监控装置
CN116439683A (zh) * 2023-06-15 2023-07-18 深圳长久康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校正的颅内压监护仪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00369A2 (de) * 1992-11-30 1994-06-08 Fehling Medical Ag Pneumatischer Sensor für den intrakraniellen Druck
CN201085807Y (zh) * 2008-01-09 2008-07-16 李雪丽 一次性颅内压监护仪
CN104274170A (zh) * 2014-10-23 2015-01-14 万鹏 一种颅内压监测仪
CN104665805A (zh) * 2015-03-11 2015-06-03 杭州创辉医疗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植入式无线颅内压自动监测系统及方法
CN205359457U (zh) * 2016-01-27 2016-07-06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一种简易监测颅内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00369A2 (de) * 1992-11-30 1994-06-08 Fehling Medical Ag Pneumatischer Sensor für den intrakraniellen Druck
CN201085807Y (zh) * 2008-01-09 2008-07-16 李雪丽 一次性颅内压监护仪
CN104274170A (zh) * 2014-10-23 2015-01-14 万鹏 一种颅内压监测仪
CN104665805A (zh) * 2015-03-11 2015-06-03 杭州创辉医疗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植入式无线颅内压自动监测系统及方法
CN205359457U (zh) * 2016-01-27 2016-07-06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一种简易监测颅内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01713A (zh) 2017-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01713B (zh) 一种基于气囊的植入式无线颅内压监测系统
CN101239010B (zh) 用于胃束带压力测量的外部机械压力传感器
US8016744B2 (en) External pressure-based gastric band adjustment system and method
CN101612036B (zh) 对可植入限制装置和数据记录器的生理参数分析
US777521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implanted device positioning and obtaining pressure data
Coleman et al. Development of a wireless intra-vaginal transducer for monitoring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in women
BRPI0700640B1 (pt) Sistema de restrição para formar uma restrição em um paciente
Tan et al. Development of a fully implantable wireless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Sun et al. Fecobionics: A novel bionics device for studying defecation
EP3107445A1 (e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ravesical urodynamic analysis
US20110144531A1 (en) Gastric Band System Injector with Accelerometer
US11298038B2 (en) In-vivo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CN105832327B (zh) 一种植入式无线无源颅内压监测系统
CN102485167A (zh) 超微型植入式血压测量监测方法和装置
WO2003071944A1 (en) Measurement systems for urodynamics
CN109259754A (zh) 一种体内压力监测仪及其控制方法
Coleman et al. A Gel filled intravaginal transducer for extended measurements of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CN206365886U (zh) 一种微创颅内压、颅内温度监护系统
Johnson et al. Development of a novel intra-vaginal transducer with improved dynamic response
Wu et al. Wireless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an air pressure sensor
CN216317591U (zh) 生命体内压力监测装置
CN210228281U (zh) 一套新型的腰椎穿刺装置
CN208852219U (zh) 一种导尿管检测系统
CN208017909U (zh) 无线测温导尿管
US20190192280A1 (en) System for Adjusting the Shape of a Breast Impla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