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98833B - 充电方法和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充电方法和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98833B
CN106898833B CN201710162206.8A CN201710162206A CN106898833B CN 106898833 B CN106898833 B CN 106898833B CN 201710162206 A CN201710162206 A CN 201710162206A CN 106898833 B CN106898833 B CN 1068988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battery core
connectivity port
charging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6220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98833A (zh
Inventor
高秀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ku Interne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ku Interne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ku Interne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ku Interne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6220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988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98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988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988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988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8Battery or charger load switching, e.g. concurrent charging and load supply
    • H02J7/0077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onic circuits, e.g. control of current or voltage to keep battery in healthy state, cell balanc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充电方法和充电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充电时,判断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是否正在放电;当第一连接端口正在放电时,判断耗电电流是否大于电流阈值;当耗电电流大于电流阈值时,断开电池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连接,并通过电池的第二连接端口对电池充电;当耗电电流小于或等于电流阈值时,通过充电管理模块对外供电并控制第一连接端口停止放电,连接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并通过第二连接端口对电池充电;当第一连接端口没有放电时,连接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并通过第二连接端口对电池充电。从而,使得连接一个连接端口的用电系统与连接另一个连接端口的充电管理模块被电池隔开,避免了两大发热源的热量叠加而导致局部过热。

Description

充电方法和充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充电方法和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充电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电池和充电管理模块,电池只有一个连接端口,充电管理模块连接该连接端口,通过该连接端口对电池充电,同时电池也通过该连接端口对外放电。充电管理模块还连接充电系统,以对用电系统供电。
移动终端的充电系统与用电系统的布局结构普遍如图2所示,由于电池只有一个连接端口,充电管理模块与用电系统均需要通过电池上的同一个连接端口送电或取电。考虑到电流路径最短原则,充电管理模块和用电系统都需要尽量靠近电池,导致充电管理模块和用电系统的布局受到限制,必然使得二者靠得很近。这样两个发热源(充电管理模块和用电系统)的热量叠加在一起而导致局部过热,使得移动终端的温度迅速升高,一方面影响用户体验,另一方面使得充电电流无法进一步提高,进而无法进一步提高充电速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充电方法和充电系统,旨在解决终端充电时局部过热的技术问题。
为达以上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充电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充电时,判断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是否正在放电;其中,所述电池还具有第二连接端口,所述电池包括并联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所述第一电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口,所述第二电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口,所述第二连接端口连接充电管理模块;
当所述第一连接端口正在放电时,判断耗电电流是否大于电流阈值;当所述耗电电流大于所述电流阈值时,断开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的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端口对所述电池充电;当所述耗电电流小于或等于所述电流阈值时,通过所述充电管理模块对外供电并控制所述第一连接端口停止放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端口对所述电池充电;
当所述第一连接端口没有放电时,连接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端口对所述电池充电。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供电时,判断所述电池是否正在充电;
当所述电池正在充电时,判断需要的供电电流是否大于所述电流阈值;
当需要的供电电流大于所述电流阈值时,断开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的连接,并通过所述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对外放电;
当需要的供电电流小于或等于所述电流阈值时,通过所述充电管理模块对外供电。
可选地,所述判断所述电池是否正在充电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电池没有充电时,连接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并通过所述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对外放电。
可选地,所述判断所述电池是否正在充电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电池没有充电时,直接通过所述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对外放电。
可选地,所述直接通过所述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对外放电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电芯的电量是否低于电量阈值;
当所述第一电芯的电量低于电量阈值时,连接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
可选地,所述断开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的连接,并通过所述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对外放电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当充电结束时,连接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
可选地,所述断开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的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端口对所述电池充电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连接端口停止放电时,连接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
可选地,所述断开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的连接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的正极连接通路是否处于接通状态;
当所述正极连接通路处于接通状态时,切断所述正极连接通路。
可选地,所述断开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的连接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的负极连接通路是否处于接通状态;
当所述负极连接通路处于接通状态时,切断所述负极连接通路。
可选地,连接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的正极连接通路是否处于断开状态;
当所述正极连接通路处于断开状态时,接通所述正极连接通路。
可选地,连接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的负极连接通路是否处于断开状态;
当所述负极连接通路处于断开状态时,接通所述负极连接通路。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端口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口分置于所述电池相对的两端。
可选地,所述电流阈值的取值范围为40-60毫安。
可选地,所述电流阈值为50毫安。
本发明同时提出一种充电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电池,具有第一连接端口和第二连接端口,并包括并联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之间的并联开关电路,所述第一电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口,所述第二电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口;
供电模块,连接所述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
充电管理模块,连接所述电池的第二连接端口,并外接充电器;
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并联开关电路、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充电管理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充电控制模块,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充电请求时,判断所述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是否正在放电;
充电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连接端口正在放电时,判断耗电电流是否大于电流阈值;当所述耗电电流大于所述电流阈值时,控制所述并联开关电路断开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的连接,并控制所述充电管理模块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端口对所述电池充电;当所述耗电电流小于或等于所述电流阈值时,通过所述充电管理模块对外供电并控制所述供电模块停止供电,以使所述第一连接端口停止放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端口对所述电池充电;当所述第一连接端口没有放电时,控制所述并联开关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并控制所述充电管理模块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端口对所述电池充电。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供电控制模块,所述供电控制模块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当接收到用电系统的供电请求时,判断所述电池是否正在充电;
供电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电池正在充电时,判断需要的供电电流是否大于所述电流阈值;当需要的供电电流大于所述电流阈值时,控制所述并联开关电路断开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的连接,并控制所述供电模块对所述用电系统供电,以使所述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对外放电;当需要的供电电流小于或等于所述电流阈值时,通过所述充电管理模块对外供电。
可选地,所述供电处理单元还用于:
当所述电池没有充电时,控制所述并联开关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并控制所述供电模块对所述用电系统供电,以使所述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对外放电。
可选地,所述供电处理单元还用于:
当所述电池没有充电时,直接控制所述供电模块对所述用电系统供电,以使所述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对外放电。
可选地,所述供电处理单元还用于:
当直接控制所述供电模块对所述用电系统供电后,判断所述第一电芯的电量是否低于电量阈值;当所述第一电芯的电量低于电量阈值时,控制所述并联开关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
可选地,所述供电处理单元还用于:当充电结束时,控制所述并联开关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
可选地,所述充电处理单元还用于:
当所述第一连接端口停止放电时,控制所述并联开关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
可选地,所述并联开关电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的正极连接通路上,所述充电处理单元用于:
当所述第一连接端口正在放电时,判断所述正极连接通路是否处于接通状态;
当所述正极连接通路处于接通状态时,控制所述并联开关电路切断所述正极连接通路。
可选地,所述并联开关电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的负极连接通路上,所述充电处理单元用于:
当所述第一连接端口正在放电时,判断所述负极连接通路是否处于接通状态;
当所述负极连接通路处于接通状态时,控制所述并联开关电路切断所述负极连接通路。
可选地,所述并联开关电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的正极连接通路上,所述充电处理单元用于:
当所述第一连接端口没有放电时,判断所述正极连接通路是否处于断开状态;
当所述正极连接通路处于断开状态时,控制所述并联开关电路接通所述正极连接通路。
可选地,所述并联开关电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的负极连接通路上,所述充电处理单元用于:
当所述第一连接端口没有放电时,判断所述负极连接通路是否处于断开状态;
当所述负极连接通路处于断开状态时,控制所述并联开关电路接通所述负极连接通路。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
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配置为用于执行前述充电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通过为电池设置两个电芯以及分别连接两个电芯的连接端口,分别利用两个连接端口进行充电和放电,因此可以将电池的两个连接端口分别设置于电池的两端,从而,使得连接一个连接端口的用电系统与连接另一个连接端口的充电管理模块被电池隔开,分置于电池两端,避免了两大发热源的热量叠加而导致局部过热,使得热量被分散于不同的区域,有利于快速散热,进而可以提高充电电流,加快充电速度。并且,充电状态下,大电流供电时通过离用电系统较近的第一连接端口放电,以减少电流损耗和发热,小电流供电时通过充电模块放电,以实现同时对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充电。
同时,受益于本方案中充电管理模块和用电系统在布局上不受限制,可以把充电管理模块放在尽可能靠近充电端口(第二连接端口)的位置,从而减小充电路径阻抗,有利于提高充电效率,以及有利于采用大电流充电方案而加快充电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充电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的充电系统与用电系统的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充电系统与用电系统的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用电系统供电时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用电系统供电时的另一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充电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控制模块的模块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充电控制模块的模块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的供电控制模块的模块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里所使用的“终端”、“终端设备”既包括无线信号接收器的设备,其仅具备无发射能力的无线信号接收器的设备,又包括接收和发射硬件的设备,其具有能够在双向通信链路上,执行双向通信的接收和发射硬件的设备。这种设备可以包括:蜂窝或其他通信设备,其具有单线路显示器或多线路显示器或没有多线路显示器的蜂窝或其他通信设备;PCS(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ervice,个人通信系统),其可以组合语音、数据处理、传真和/或数据通信能力;PDA(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其可以包括射频接收器、寻呼机、互联网/内联网访问、网络浏览器、记事本、日历和/或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计算机或其他设备,其具有和/或包括射频接收器的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计算机或其他设备。这里所使用的“终端”、“终端设备”可以是便携式、可运输、安装在交通工具(航空、海运和/或陆地)中的,或者适合于和/或配置为在本地运行,和/或以分布形式,运行在地球和/或空间的任何其他位置运行。这里所使用的“终端”、“终端设备”还可以是通信终端、上网终端、音乐/视频播放终端,例如可以是PDA、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移动互联网设备)和/或具有音乐/视频播放功能的移动电话,也可以是智能电视、机顶盒等设备。
实施例一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电池进行了改进,改造为可控两并式电池。该电池具有第一连接端口(P1+,P1-)和第二连接端口(P2+,P2-),且电池包括并联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以及连接于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之间的并联开关电路。并联开关电路可以连接于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正极连接通路或负极连接通路上,其中,正极连接通路,即第一电芯的正极B1+与第二电芯的正极B2+的连接通路,负极连接通路,即第一电芯的负极B1-与第二电芯的负极B2-的连接通路。第一电芯与第一连接端口(P1+,P1-)连接,作为优选,第一电芯通过第一保护电路连接第一连接端口(P1+,P1-),第一连接端口(P1+,P1-)用于对外放电,以对终端设备的用电系统供电。第二电芯与第二连接端口(P2+,P2-)连接,作为优选,第二电芯通过第二保护电路与第二连接端口(P2+,P2-)连接,该第二连接端口(P2+,P2-)连接终端设备的充电管理模块,以使充电管理模块通过该第二连接端口(P2+,P2-)对电池充电。也就是说,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P1+,P1-)用于供电,第二连接端口(P2+,P2-)用于充电。
由于电池供电和充电为两个不同的端口,因此可以将第一连接端口和第二连接端口分别设置于电池两端,如相邻的两端或相对的两端,从而可以避免将充电管理模块和用电系统布局在一块而导致热量集中。
如图4所示,以终端设备为手机为例,可以将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和第二连接端口分别设置于电池相对的两端,从而,使得连接第一连接端口的用电系统与连接第二连接端口的充电管理模块被电池隔开,分置于电池两端,避免了两大发热源的热量叠加而导致局部过热,使得热量被分散于不同的区域,有利于快速散热,进而可以提高充电电流,加快充电速度。
并且,受益于本方案中充电管理模块和用电系统在布局上不受限制,可以把充电管理模块放在尽可能靠近充电端口(第二连接端口)的位置,从而减小充电路径阻抗,有利于提高充电效率,以及有利于采用大电流充电方案而加快充电速度。
参照图5,基于上述改进后的电池,提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充电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充电时,判断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是否正在放电。当第一连接端口正在放电时,进入步骤S12;当第一连接端口没有放电时,进入步骤S15。
本步骤S11中,终端设备检测到有合法的适配器(充电器)连接到充电接口时,启动充电流程,立即判断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是否正在放电。具体实施时,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判断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是否正在放电:
可选地,检测第一连接端口是否有电流输出或者是否有大于预设电流值的电流输出,若是,则判定第一连接端口正在放电,否则判定第一连接端口没有放电。
可选地,检测当前是否有应用正在运行,若当前有应用正在运行,则判定第一连接端口正在放电,否则判定第一连接端口没有放电。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方式判断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是否正在放电,在此不再一一列举赘述。
S12、判断耗电电流是否大于电流阈值。当耗电电流大于电流阈值时,进入步骤S13;当耗电电流小于或等于电流阈值时,进入步骤S14。
本步骤S12中,当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正在放电时,终端设备首先检测用电系统的耗电电流,比较耗电电流与电流阈值的大小,判断耗电电流是否大于电流阈值。具体实施时,可以检测第一连接端口的输出电流(放电电流),将该输出电流作为用电系统的耗电电流。
电流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例如可以设定于40-60毫安之间,优选设定为50毫安。
S13、断开电池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连接,并通过电池的第二连接端口对电池充电。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连接端口为主要的放电端口,因此用电系统布局在第一连接端口附近。基于电流路径最短原则,在非充电状态下系统默认通过第一连接端口放电,即利用第一电芯供电;而在充电状态下,对于大电流供电,仍然优选通过第一连接端口放电,以减少电流损耗和发热。
本步骤S13中,当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正在放电,且用电系统的耗电电流大于电流阈值时,终端设备认定为大电流供电,则断开电池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连接,通过电池的第二连接端口对电池的第二电芯充电,同时电池的第一电芯继续通过第一端口对外放电,从而使得充电和供电同时进行,二者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具体实施时,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断开电池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连接:
可选地,当并联开关电路连接于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正极连接通路上时,终端设备首先判断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正极连接通路是否处于接通状态(如检测并联开关电路是否处于接通状态);当正极连接通路处于接通状态时,切断正极连接通路;当正极连接通路处于断开状态时,则不执行任何动作,保持断开状态。
可选地,当并联开关电路连接于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负极连接通路上时,终端设备首先判断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负极连接通路是否处于接通状态(如检测并联开关电路是否处于接通状态);当负极连接通路处于接通状态时,切断负极连接通路;当负极连接通路处于断开状态时,则不执行任何动作,保持断开状态。
进一步地,当第一连接端口停止放电,即不再对用电系统供电时,终端设备则连接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同时对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充电。
S14、通过充电管理模块对外供电并控制第一连接端口停止放电,连接电池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并通过第二连接端口对电池充电。
本实施例中,对于充电状态下的小电流供电,考虑到电流损耗和发热较小,可以通过靠近第二连接端口的充电管理模块对用电系统供电,从而可以对第一电芯充电。
本步骤S14中,当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正在放电,且用电系统的耗电电流小于或等于电流阈值时,终端设备认定为小电流供电,则首先通过充电管理模块对外供电并控制第一连接端口停止放电,然后连接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最后通过第二连接端口对电池充电。
具体实施时,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连接电池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
可选地,当并联开关电路连接于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正极连接通路上时,终端设备首先判断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正极连接通路是否处于断开状态(如检测并联开关电路是否处于断开状态);当正极连接通路处于断开状态时,接通正极连接通路;当正极连接通路处于接通状态时,则不执行任何动作,保持接通状态。
可选地,当并联开关电路连接于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负极连接通路上时,终端设备首先判断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负极连接通路是否处于断开状态(如检测并联开关电路是否处于断开状态);当负极连接通路处于断开状态时,接通负极连接通路;当负极连接通路处于接通状态时,则不执行任何动作,保持接通状态。
S15、连接电池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并通过电池的第二连接端口对电池充电。
本步骤S15中,当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没有放电时,终端设备首先连接电池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然后通过电池的第二连接端口同时对电池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充电。其中,终端设备连接电池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方式与步骤S14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计算整个系统的电量G时,可以首先通过电量计1测量第一端口(P1+P1-)的放电电量g1,通过电量计2测量第二端口(P2+P2-)的充电电量g2,然后通过公式G=g2-g1计算出整个系统的电量。
进一步地,当接收到用电系统的供电请求时,终端设备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启动供电流程对用电系统进行供电:
如图6所示,终端设备可以采用以下步骤进行供电:
S101、供电时,判断电池是否正在充电。当电池正在充电时,执行步骤S102;当电池没有充电时,执行步骤S105。
本步骤S101中,终端设备接收到用电系统的供电请求时,立即判断电池是否正在充电。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检测充电接口是否连接了充电器、电池的第二连接端口是否有电流输入等方式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结合来判断电池是否正在充电。例如,当电池的第二连接端口有电流输入时,判定电池正在充电,否则判定电池没有充电。
S102、判断需要的供电电流是否大于电流阈值。当需要的供电电流大于电流阈值时,进入步骤S103;当需要的供电电流小于或等于电流阈值时,进入步骤S104。
本步骤S102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当前运行的应用来判断需要的供电电流的大小,例如:若当前运行的应用为第一类应用,则判定需要的供电电流大于电流阈值;若当前运行的应用为第二类应用,则判定需要的供电电流小于或等于电流阈值。其中,第一类应用如游戏、视频、相机、音乐等耗电量大的应用,第二类应用如电子书、日历、相册、短信、电子邮件等耗电量小的应用。
S103、断开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连接,并通过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对外放电。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连接端口为主要的放电端口,因此用电系统布局在第一连接端口附近。基于电流路径最短原则,对于大电流供电,优选通过第一连接端口放电,以减少电流损耗和发热。
本步骤S103中,当电池正在充电,且需要的供电电流是否大于电流阈值时,终端设备认定为大电流供电,则断开电池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连接,通过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对外放电,即利用第一电芯对用电系统供电,同时继续通过第二连接端口对电池的第二电芯充电,从而使得充电和供电同时进行,二者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终端设备断开电池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连接的具体方式与前述充电流程中的步骤S13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在放电过程中,继续检测电池的充电状态,当检测到充电结束时,终端设备则连接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以同时利用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对用电系统供电,防止第一电芯的电量耗尽。
S104、通过充电管理模块对外供电。
本实施例中,对于充电状态下的小电流供电,考虑到电流损耗和发热较小,可以通过靠近第二连接端口的充电管理模块对用电系统供电,从而可以对第一电芯充电。
本步骤S104中,当电池正在充电,且需要的供电电流是否小于或等于电流阈值时,终端设备认定为小电流供电,则直接通过充电管理模块对外供电,同时继续通过第二连接端口对电池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充电。
S105、连接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并通过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对外放电。
本步骤S105中,当电池没有充电时,终端设备首先连接电池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然后通过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对外放电,即同时利用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对用电系统供电。
终端设备连接电池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具体方式与前述充电流程中的步骤S14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终端设备还可以采用以下步骤进行供电:
S201、供电时,判断电池是否正在充电。当电池正在充电时,执行步骤S202;当电池没有充电时,执行步骤S205。
S202、判断需要的供电电流是否大于电流阈值。当需要的供电电流大于电流阈值时,进入步骤S203;当需要的供电电流小于或等于电流阈值时,进入步骤S204。
S203断开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连接,并通过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对外放电。
S204、通过充电管理模块对外供电。
步骤S201-S204分别与前述步骤S101-S104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S205、直接通过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对外放电。
本步骤S205中,当电池没有充电时,终端设备立即通过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对外放电,即对用电系统供电。
进一步地,在通过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对外放电的过程中,终端设备检测第一电芯剩余的电量,判断第一电芯的电量是否低于电量阈值;当第一电芯的电量低于电量阈值时,则连接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以同时利用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对用电系统供电,防止第一电芯的电量被耗尽。电量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如可以设置为10%-50%。
终端设备连接电池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具体方式与前述充电流程中的步骤S14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方法,通过为电池设置两个电芯以及分别连接两个电芯的连接端口,分别利用两个连接端口进行充电和放电,因此可以将电池的两个连接端口分别设置于电池的两端,从而,使得连接一个连接端口的用电系统与连接另一个连接端口的充电管理模块被电池隔开,分置于电池两端,避免了两大发热源的热量叠加而导致局部过热,使得热量被分散于不同的区域,有利于快速散热,进而可以提高充电电流,加快充电速度。并且,充电状态下,大电流供电时通过离用电系统较近的第一连接端口放电,以减少电流损耗和发热,小电流供电时通过充电模块放电,以实现同时对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充电。
同时,受益于本方案中充电管理模块和用电系统在布局上不受限制,可以把充电管理模块放在尽可能靠近充电端口(第二连接端口)的位置,从而减小充电路径阻抗,有利于提高充电效率,以及有利于采用大电流充电方案而加快充电速度。
实施例二
参照图8,提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充电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包括电池、供电模块、充电管理模块和控制模块。
电池如图3所示,具有第一连接端口(P1+,P1-)和第二连接端口(P2+,P2-),并包括并联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以及连接于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之间的并联开关电路,第一电芯连接第一连接端口(P1+,P1-),第二电芯连接第二连接端口(P2+,P2-)。供电模块连接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P1+,P1-);充电管理模块连接电池的第二连接端口(P2+,P2-),并外接充电器;控制模块分别连接电池的并联开关电路、供电模块和充电管理模块。
如图9所示,控制模块包括充电控制模块,该充电控制模块用于处理充电流程。如图10所示,充电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判断单元和充电处理单元,其中: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当接收到充电管理模块的充电请求时,判断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是否正在放电。
具体的,充电管理模块连接上充电器时,立即通过信号线向控制模块发送充电请求,以通知控制模块。第一判断单元接收到充电请求后,立即判断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是否正在放电。具体实施时,第一判断单元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判断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是否正在放电:
可选地,检测供电模块是否处于供电状态,当供电模块处于供电状态时,则判定第一连接端口正在放电,否则判定第一连接端口没有放电。
可选地,检测第一连接端口是否有电流输出或者是否有大于预设电流值的电流输出,若是,则判定第一连接端口正在放电,否则判定第一连接端口没有放电。
可选地,检测当前是否有应用正在运行,若当前有应用正在运行,则判定第一连接端口正在放电,否则判定第一连接端口没有放电。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方式判断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是否正在放电,在此不再一一列举赘述。
充电处理单元:用于当第一连接端口正在放电时,判断耗电电流是否大于电流阈值;当耗电电流大于电流阈值时,控制并联开关电路断开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连接,并控制充电管理模块通过第二连接端口对电池充电;当耗电电流小于或等于电流阈值时,通过充电管理模块对外供电并控制供电模块停止供电,以使第一连接端口停止放电,连接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并通过第二连接端口对电池充电;当第一连接端口没有放电时,控制并联开关电路连接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并控制充电管理模块通过第二连接端口对电池充电。
具体的,当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正在放电时,充电处理单元首先检测用电系统的耗电电流,比较耗电电流与电流阈值的大小,判断耗电电流是否大于电流阈值。具体实施时,充电处理单元可以检测第一连接端口的输出电流(放电电流),将该输出电流作为用电系统的耗电电流。
电流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例如可以设定于40-60毫安之间,优选设定为50毫安。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连接端口为主要的放电端口,因此用电系统布局在第一连接端口附近。基于电流路径最短原则,在非充电状态下系统默认通过第一连接端口放电,即利用第一电芯供电;而在充电状态下,对于大电流供电,仍然优选通过第一连接端口放电,以减少电流损耗和发热;对于小电流供电,考虑到电流损耗和发热较小,可以通过靠近第二连接端口的充电管理模块对用电系统供电,从而可以对第一电芯充电。
因此,当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正在放电,且用电系统的耗电电流大于电流阈值时,充电处理单元认定为大电流供电,则首先发出控制信号给并联开关电路,要求并联开关电路断开电池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连接,然后反馈控制信号给充电管理模块,告知充电管理模块准备就绪,充电管理模块则通过电池的第二连接端口对电池的第二电芯充电,同时电池继续通过第一端口对外放电,即利用电池的第一电芯对用电系统供电,从而使得充电和供电同时进行,二者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具体实施时,充电处理单元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断开电池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连接:
可选地,当并联开关电路连接于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正极连接通路上时,充电处理单元首先判断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正极连接通路是否处于接通状态(如检测并联开关电路是否处于接通状态);当正极连接通路处于接通状态时,控制并联开关电路切断正极连接通路;当正极连接通路处于断开状态时,则不执行任何动作,保持断开状态。
可选地,当并联开关电路连接于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负极连接通路上时,充电处理单元首先判断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负极连接通路是否处于接通状态(如检测并联开关电路是否处于接通状态);当负极连接通路处于接通状态时,控制并联开关电路切断负极连接通路;当负极连接通路处于断开状态时,则不执行任何动作,保持断开状态。
当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正在放电,且用电系统的耗电电流小于或等于电流阈值时,充电处理单元认定为小电流供电,则首先发送控制信号给充电管理模块,要求充电功率模块对用电系统供电,并发送控制信号给供电模块,要求供电模块停止供电,以使第一连接端口停止放电,然后发送控制信号给并联开关电路,要求并联开关电路连接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最后反馈控制信号给充电管理模块,告知充电管理模块准备就绪,充电管理模块则通过第二连接端口同时对电池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充电。
具体实施时,充电处理单元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连接电池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
可选地,当并联开关电路连接于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正极连接通路上时,充电处理单元首先判断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正极连接通路是否处于断开状态(如检测并联开关电路是否处于断开状态);当正极连接通路处于断开状态时,控制开关并联电路接通正极连接通路;当正极连接通路处于接通状态时,则不执行任何动作,保持接通状态。
可选地,当并联开关电路连接于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负极连接通路上时,充电处理单元首先判断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负极连接通路是否处于断开状态(如检测并联开关电路是否处于断开状态);当负极连接通路处于断开状态时,控制开关并联电路接通负极连接通路;当负极连接通路处于接通状态时,则不执行任何动作,保持接通状态。
当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没有放电时,充电处理单元首先发出控制信号给并联开关电路,要求并联开关电路连接电池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然后反馈控制信号给充电管理模块,告知充电管理模块准备就绪,充电管理模块则通过电池的第二连接端口同时对电池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充电。
进一步地,充电处理单元控制并联开关电路断开电池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连接后,当检测到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停止放电,即供电模块不再对用电系统供电时,充电处理单元则控制并联开关电路连接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以使充电管理模块同时对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充电。
本发明实施例中,充电控制模块在计算整个系统的电量G时,可以首先通过电量计1测量第一端口(P1+P1-)的放电电量g1,通过电量计2测量第二端口(P2+P2-)的充电电量g2,然后通过公式G=g2-g1计算出整个系统的电量。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控制模块还包括供电控制模块,该供电控制模块用于处理供电流程。如图11所示,供电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判断单元和供电处理单元,其中: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当接收到用电系统的供电请求时,判断电池是否正在充电。
具体的,当用电系统需要用电时,则向供电模块发送供电请求,供电模块则通过信号线将供电请求转发给供电控制模块,供电控制模块接收到供电请求后,第二判断单元立即判断电池是否正在充电。
具体实施时,第二判断单元可以通过检测充电接口是否连接了充电器、电池的第二连接端口是否有电流输入、充电管理模块的输出端是否有电流输出等方式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结合来判断电池是否正在充电。例如:当电池的第二连接端口有电流输入时,判定电池正在充电;当充电管理模块的输出端有电流输出时,判定电池正在充电。
供电处理单元:用于当电池正在充电时,判断需要的供电电流是否大于电流阈值;当需要的供电电流大于电流阈值时,控制并联开关电路断开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连接,并控制供电模块对用电系统供电,以使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对外放电;当需要的供电电流小于或等于电流阈值时,通过充电管理模块对外供电。
具体的,供电处理单元可以根据当前运行的应用来判断需要的供电电流的大小,例如:若当前运行的应用为第一类应用,则判定需要的供电电流大于电流阈值;若当前运行的应用为第二类应用,则判定需要的供电电流小于或等于电流阈值。其中,第一类应用如游戏、视频、相机、音乐等耗电量大的应用,第二类应用如电子书、日历、相册、短信、电子邮件等耗电量小的应用。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连接端口为主要的放电端口,因此用电系统布局在第一连接端口附近。基于电流路径最短原则,对于大电流供电,优选通过第一连接端口放电,以减少电流损耗和发热;对于充电状态下的小电流供电,考虑到电流损耗和发热较小,可以通过靠近第二连接端口的充电管理模块对用电系统供电,从而可以对第一电芯充电。
因此,当电池正在充电,且需要的供电电流是否大于电流阈值时,供电处理单元认定为大电流供电,首先发出控制信号给并联开关电路,要求并联开关电路断开电池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连接,然后反馈控制信号给供电模块,要求供电模块对用电系统供电,以使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对外放电,即利用第一电芯对用电系统供电,同时充电管理模块继续通过第二连接端口对电池的第二电芯充电,从而使得充电和供电同时进行,二者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供电处理单元断开电池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连接的具体方式与前述充电处理单元的处理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在放电过程中,第二判断单元继续检测电池的充电状态,当检测到充电结束时,供电处理单元则连接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以同时利用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对用电系统供电,防止第一电芯的电量耗尽。供电处理单元连接电池的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的具体方式与前述充电处理单元的处理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当电池正在充电,且需要的供电电流是否小于或等于电流阈值时,供电处理单元认定为小电流供电,则直接向充电管理模块发送控制信号,要求充电管理模块对用电系统供电,同时充电管理模块继续通过第二连接端口对电池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充电。
当电池没有充电时,供电处理单元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供电:
方式一:供电处理单元首先控制并联开关电路连接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然后控制供电模块对用电系统供电,以使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对外放电,即同时利用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对用电系统供电。
方式二:供电处理单元直接控制供电模块对用电系统供电,以使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对外放电。
进一步地,当直接控制供电模块对用电系统供电的过程中,供电处理单元还检测第一电芯剩余的电量,判断第一电芯的电量是否低于电量阈值;当第一电芯的电量低于电量阈值时,则控制并联开关电路连接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以同时利用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对用电系统供电,防止第一电芯的电量被耗尽。电量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如可以设置为10%-50%。
本发明实施例的充电系统,通过为电池设置两个电芯以及分别连接两个电芯的连接端口,分别利用两个连接端口进行充电和放电,因此可以将电池的两个连接端口分别设置于电池的两端,从而,使得连接一个连接端口的用电系统与连接另一个连接端口的充电管理模块被电池隔开,分置于电池两端,避免了两大发热源的热量叠加而导致局部过热,使得热量被分散于不同的区域,有利于快速散热,进而可以提高充电电流,加快充电速度。并且,充电状态下,大电流供电时通过离用电系统较近的第一连接端口放电,以减少电流损耗和发热,小电流供电时通过充电模块放电,以实现同时对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充电。
同时,受益于本方案中充电管理模块和用电系统在布局上不受限制,可以把充电管理模块放在尽可能靠近充电端口(第二连接端口)的位置,从而减小充电路径阻抗,有利于提高充电效率,以及有利于采用大电流充电方案而加快充电速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配置为用于执行充电方法。所述充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充电时,判断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是否正在放电;其中,所述电池还具有第二连接端口,所述电池包括并联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所述第一电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口,所述第二电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口,所述第二连接端口连接充电管理模块;当所述第一连接端口正在放电时,判断耗电电流是否大于电流阈值;当所述耗电电流大于所述电流阈值时,断开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的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端口对所述电池充电;当所述耗电电流小于或等于所述电流阈值时,通过所述充电管理模块对外供电并控制所述第一连接端口停止放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端口对所述电池充电;当所述第一连接端口没有放电时,连接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端口对所述电池充电。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充电方法为本发明中上述实施例所涉及的充电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包括涉及用于执行本申请中所述操作中的一项或多项的设备。这些设备可以为所需的目的而专门设计和制造,或者也可以包括通用计算机中的已知设备。这些设备具有存储在其内的计算机程序,这些计算机程序选择性地激活或重构。这样的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存储在设备(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存储在适于存储电子指令并分别耦联到总线的任何类型的介质中,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但不限于任何类型的盘(包括软盘、硬盘、光盘、CD-ROM、和磁光盘)、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闪存、磁性卡片或光线卡片。也就是,可读介质包括由设备(例如,计算机)以能够读的形式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用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这些结构图和/或框图和/或流图中的每个框以及这些结构图和/或框图和/或流图中的框的组合。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将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方法的处理器来实现,从而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方法的处理器来执行本发明公开的结构图和/或框图和/或流图的框或多个框中指定的方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具有本发明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他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与本发明中公开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充电时,判断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是否正在放电;其中,所述电池还具有第二连接端口,所述电池包括并联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所述第一电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口,所述第二电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口,所述第二连接端口连接充电管理模块,所述第一连接端口(P1+,P1-)用于供电,所述第二连接端口(P2+,P2-)用于充电;
所述第一连接端口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口分别设置于电池两端,所述充电管理模块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端口设置;
当所述第一连接端口正在放电时,判断耗电电流是否大于电流阈值;当所述耗电电流大于所述电流阈值时,断开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的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端口对所述电池充电;当所述耗电电流小于或等于所述电流阈值时,通过所述充电管理模块对外供电并控制所述第一连接端口停止放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端口对所述电池充电;
当所述第一连接端口没有放电时,连接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端口对所述电池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供电时,判断所述电池是否正在充电;
当所述电池正在充电时,判断需要的供电电流是否大于所述电流阈值;
当需要的供电电流大于所述电流阈值时,断开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的连接,并通过所述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对外放电;
当需要的供电电流小于或等于所述电流阈值时,通过所述充电管理模块对外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电池是否正在充电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电池没有充电时,连接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并通过所述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对外放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电池是否正在充电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电池没有充电时,直接通过所述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对外放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通过所述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对外放电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电芯的电量是否低于电量阈值;
当所述第一电芯的电量低于电量阈值时,连接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
6.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具有第一连接端口和第二连接端口,并包括并联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之间的并联开关电路,所述第一电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口,所述第二电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口,所述第一连接端口(P1+,P1-)用于供电,所述第二连接端口(P2+,P2-)用于充电;
所述第一连接端口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口分别设置于电池两端,所述充电管理模块靠近所述第二连接端口设置;
供电模块,连接所述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
充电管理模块,连接所述电池的第二连接端口,并外接充电器;
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所述并联开关电路、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充电管理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充电控制模块,所述充电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充电请求时,判断所述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是否正在放电;
充电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连接端口正在放电时,判断耗电电流是否大于电流阈值;当所述耗电电流大于所述电流阈值时,控制所述并联开关电路断开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的连接,并控制所述充电管理模块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端口对所述电池充电;当所述耗电电流小于或等于所述电流阈值时,通过所述充电管理模块对外供电并控制所述供电模块停止供电,以使所述第一连接端口停止放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端口对所述电池充电;当所述第一连接端口没有放电时,控制所述并联开关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并控制所述充电管理模块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端口对所述电池充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供电控制模块,所述供电控制模块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当接收到用电系统的供电请求时,判断所述电池是否正在充电;
供电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电池正在充电时,判断需要的供电电流是否大于所述电流阈值;当需要的供电电流大于所述电流阈值时,控制所述并联开关电路断开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的连接,并控制所述供电模块对所述用电系统供电,以使所述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对外放电;当需要的供电电流小于或等于所述电流阈值时,通过所述充电管理模块对外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处理单元还用于:
当所述电池没有充电时,控制所述并联开关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并控制所述供电模块对所述用电系统供电,以使所述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对外放电。
9.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处理单元还用于:
当所述电池没有充电时,直接控制所述供电模块对所述用电系统供电,以使所述电池的第一连接端口对外放电。
10.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
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配置为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方法。
CN201710162206.8A 2017-03-17 2017-03-17 充电方法和充电系统 Active CN1068988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62206.8A CN106898833B (zh) 2017-03-17 2017-03-17 充电方法和充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62206.8A CN106898833B (zh) 2017-03-17 2017-03-17 充电方法和充电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98833A CN106898833A (zh) 2017-06-27
CN106898833B true CN106898833B (zh) 2019-09-10

Family

ID=59192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62206.8A Active CN106898833B (zh) 2017-03-17 2017-03-17 充电方法和充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988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63794A (zh) * 2017-10-26 2018-03-3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和终端电池控制方法
US20200266643A1 (en) * 2019-02-15 2020-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ual port battery charging
CN110446194B (zh) * 2019-07-02 2023-05-23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笔控制方法及智能笔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66610U (zh) * 2013-03-07 2013-08-28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设备及电子终端
CN104218269A (zh) * 2014-09-22 2014-12-1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方法、系统及终端
CN105656141A (zh) * 2016-02-29 2016-06-0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终端
CN205622251U (zh) * 2016-01-29 2016-10-05 王燕 用于能够无限扩展连接的包括多个电池模块的电池组
CN106340927A (zh) * 2016-10-01 2017-01-18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双端口充电电池及其充电系统
CN106451669A (zh) * 2016-11-25 2017-02-2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快速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多电芯电池和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66610U (zh) * 2013-03-07 2013-08-28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设备及电子终端
CN104218269A (zh) * 2014-09-22 2014-12-1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方法、系统及终端
CN205622251U (zh) * 2016-01-29 2016-10-05 王燕 用于能够无限扩展连接的包括多个电池模块的电池组
CN105656141A (zh) * 2016-02-29 2016-06-0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终端
CN106340927A (zh) * 2016-10-01 2017-01-18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双端口充电电池及其充电系统
CN106451669A (zh) * 2016-11-25 2017-02-2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快速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多电芯电池和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98833A (zh) 2017-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98833B (zh) 充电方法和充电系统
KR101540909B1 (ko) 전력 제어 관리기 및 제어 방법
WO2017092265A1 (zh) 一种双通道充电方法、系统和终端
EP2736755B1 (en) A system for monitoring a battery charger
CN106340927B (zh) 双端口充电电池及其充电系统
US11416059B2 (en) Multimode USB-C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version supporting improved battery utilization
CN106230050B (zh) 一种多设备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及充电优先级判断方法
JP2013110823A (ja) 電子機器、充電制御方法、充電システム、並びにデータ転送システム
CN101657782B (zh) 多电池充电系统和方法
CN105549712B (zh) 一种供电方法、供电模组和电子设备
US11422600B2 (en) Adaptive multimode USB-C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version
CN103033751B (zh) 一种电池检测方法、电池及电子设备
CN101977115B (zh) 一种实现以太网供电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10892575B (zh) 具有耦接识别功能的电池组
CN104135053A (zh) 电量共享方法和装置
CN109358548A (zh) 一种汽车诊断装置、汽车诊断及汽车诊断器的充电方法
CN106532795A (zh) 终端usb接口设置方法及终端
US9252618B2 (en) Terminals, terminal systems and charging/discharging methods thereof
CN104065281B (zh) 一种供电设备及基站
CN106876816A (zh) 充电方法和充电系统
US20130093385A1 (en) Mode changing power control
KR101721202B1 (ko) 충전시에 광고 콘텐츠가 표시되는 보조 배터리 상태 정보 알림 장치
EP3155707A1 (en) Usb energy harvesting
US11573618B2 (en) Multimode USB-C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version
CN104160579A (zh) 基于存储的电池特性对电池充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