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96876A - 电子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子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96876A
CN106896876A CN201510952163.4A CN201510952163A CN106896876A CN 106896876 A CN106896876 A CN 106896876A CN 201510952163 A CN201510952163 A CN 201510952163A CN 106896876 A CN106896876 A CN 1068968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electronic building
electric connector
building brick
elastic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5216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介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iga Byt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iga By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iga Byt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iga By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5216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96876A/zh
Publication of CN1068968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968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3Internal mounting support structures, e.g.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nternal connecting means
    • G06F1/186Securing of expansion boards in correspondence to slots provided at the computer enclos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组件,包括一承载结构、一电路板及至少一弹性件。电路板具有至少一组装孔及一第一电连接器,电路板通过组装孔而组装于承载结构上,第一电连接器适于对接一第二电连接器。弹性件配置于组装孔,且弹性件包括相连接的至少一第一可压缩部及一第二可压缩部。第一可压缩部位于组装孔外且适于沿一第一方向被压缩于承载结构与电路板之间。第二可压缩部位于组装孔内且适于沿一第二方向及一第三方向被压缩于承载结构与电路板之间。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Description

电子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组件,且特别涉及一种包括电路板的电子组件。
背景技术
伺服器(server)是网络系统中服务各电脑或可携式电子装置之核心。一般来说,伺服器可由机架及配置于机架内的多个机箱所组成,各机箱内的基本架构和一般个人电脑类似,包含中央处理器(CPU)、记忆体(Memory)及输入/输出(I/O)设备等部件。
各机箱可从机架被拉出以进行维修或更换部件,且可被推入并连接至机架以正常运作,其中各机箱是通过其上的电路板的电连接器(如金手指)来连接机架上的连接器。然而,机架与机箱在制造与组装上的公差可能使所述电连接器与连接器未能精准地对位而导致插拔不顺,造成伺服器操作上的不便。此外,当机箱被推入并连接至机架时,机箱与机架的碰撞可能使所述电路板及其上的构件过度震动而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组件,其电路板上的第一电连接器可顺畅地插拔于对应的第二电连接器,且电子组件具有良好的避震效果。
本发明的电子组件包括一承载结构、一电路板及至少一弹性件。电路板具有至少一组装孔及一第一电连接器,电路板通过组装孔而组装于承载结构上,第一电连接器适于对接一第二电连接器。弹性件配置于组装孔,且弹性件包括相连接的至少一第一可压缩部及一第二可压缩部。第一可压缩部位于组装孔外且适于沿一第一方向被压缩于承载结构与电路板之间。第二可压缩部位于组装孔内且适于沿一第二方向及一第三方向被压缩于承载结构与电路板之间。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承载结构包括一承载板及至少一固定件,承载板承载电路板,固定件包括相连接的一贯穿部及一限位部,弹性件具有一贯孔,贯穿部穿过贯孔且连接于承载板,限位部将弹性件及电路板限位于承载板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可压缩部位于限位部与电路板之间或位于承载板与电路板之间,且适于沿第一方向被限位部与电路板压缩或沿第一方向被承载板与电路板压缩。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可压缩部位于贯穿部与组装孔的内壁之间,且适于沿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被贯穿部与电路板压缩。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限位部沿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的外径大于贯穿部沿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的外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组装孔沿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的孔径大于限位部沿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的外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弹性件沿第一方向的厚度大于或等于贯穿部沿第一方向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固定件包括一螺纹部,螺纹部连接于限位部且螺锁至贯穿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贯穿部包括至少一弹臂,限位部连接于弹臂且适于借助弹臂的弹性变形而通过贯孔。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可压缩部同时接触组装孔的内壁及贯穿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第一可压缩部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可压缩部连接于两个第一可压缩部之间,两个第一可压缩部分别位于电路板的相对两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弹性件的材质为绝缘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路板具有一开槽,开槽连接于电路板的一边缘与组装孔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电连接器配置于一架体上,第一电连接器适于借助承载结构沿架体的移动而连接至第二电连接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电连接器是一个独立设置于电路板的端子总成或一卡缘连接器(edge connector)。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电子组件中,电路板的组装孔处设置了弹性件,且此弹性件具有位于组装孔外的第一可压缩部及位于组装孔内的第二可压缩部。当电路板上的第一电连接器插拔于对应的第二电连接器时,弹性件可藉其第一可压缩部沿第一方向的弹性压缩量来吸收电子组件在第一方向上的制造与组装公差,且可藉其第二可压缩部沿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的弹性压缩量来吸收电子组件在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上的制造与组装公差,使第一电连接器能够顺畅地插拔于对应的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是空间中相互垂直的三个轴向,亦即,弹性件通过第一可压缩部及第二可压缩部的弹性压缩量而可吸收电子组件在所有方向上的制造与组装公差。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组件的局部立体图;
图2绘示图1的第一电连接器分离于第二电连接器;
图3是图1的电路板的立体图;
图4是图1的电路板及弹性件的立体图;
图5是图1的电子组件的局部侧视图;
图6A及图6B绘示图5的第一可压缩部被压缩;
图6C及图6D绘示图5的第二可压缩部被压缩;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子组件的局部侧视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路板及弹性件的局部俯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50:架体
52:第二电连接器
100:电子组件
110、210:承载结构
112、212:承载板
114、214:固定件
114a、214a:贯穿部
114b、214b:限位部
114c:螺纹部
120、220、320:电路板
120a、220a、320a:组装孔
122:第一电连接器
130、230、330:弹性件
130a、230a、330a:贯孔
132a、132b、232a、232b:第一可压缩部
134、234:第二可压缩部
320b:开槽
320c:边缘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E:弹臂
H1、H2:厚度
L1、L2:外径
L3:孔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组件的局部立体图。图2绘示图1的第一电连接器分离于第二电连接器。图3是图1的电路板的立体图。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电子组件100包括一承载结构110及一电路板120。电路板120具有一第一电连接器122及至少一组装孔120a(绘示为多个),且通过组装孔120a而组装于承载结构110上。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组件100例如应用于伺服器,承载结构110是伺服器的机箱的底板,架体50是伺服器的机架。电路板120上的第一电连接器122可借助承载结构110沿架体50的移动而如图1所示对接至架体50上的第二电连接器52,且可借助承载结构110沿架体50的移动而如图2所示分离于第二电连接器52。第一电连接器122例如是一卡缘连接器(俗称金手指连接器),亦可是一个独立设置于电路板120的端子总成,或是其他种类的电性连接端子,而第二电连接器52的种类则对应第一电连接器122的种类。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子组件100可应用于其他种类的装置,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图4是图1的电路板及弹性件的立体图。图5是图1的电子组件的局部侧视图。为使附图较为清楚,图4将一个弹性件130绘示为分离于电路板120,且图5的电路板120及弹性件130以剖面方式绘示。请参考图3至图5,电子组件100(标示于图1)更包括至少一弹性件130(绘示为多个),这些弹性件130分别配置于这些组装孔120a。各弹性件130包括相连接的至少一第一可压缩部(绘示为两个第一可压缩部132a、132b)及一第二可压缩部134。第二可压缩部134连接于第一可压缩部132a、132b之间,第一可压缩部132a、132b分别位于电路板120的相对两侧而位于组装孔120a外且适于沿第一方向D1被压缩于承载结构110与电路板120之间。第二可压缩部134位于组装孔120a内且适于沿第二方向D2及第三方向D3被压缩于承载结构110与电路板120之间。
当电路板120上的第一电连接器122(绘示于图2至图4)插拔于对应的第二电连接器52(绘示于图1及图2)时,各弹性件130可藉其第一可压缩部132a、132b沿第一方向D1的弹性压缩量来吸收电子组件100在第一方向D1上的制造与组装公差,且可藉其第二可压缩部134沿第二方向D2及第三方向D3的弹性压缩量来吸收电子组件100在第二方向D2及第三方向D3上的制造与组装公差,使第一电连接器122能够顺畅地插拔于对应的第二电连接器52。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及第三方向D3是空间中相互垂直的三个轴向,亦即,各弹性件130通过第一可压缩部132a、132b及第二可压缩部134的弹性压缩量而可吸收电子组件100在所有方向上的制造与组装公差。此外,在第一电连接器122插拔于对应的第二电连接器52的过程中,各弹性件130可缓冲插拔所造成的冲击力,使电子组件100具有良好的避震效果,以避免电路板120及其上的构件在所述插拔过程中过度震动而损坏。
请参考图5,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承载结构110包括一承载板112及至少一固定件114(图1及图2绘示为多个),承载板112承载电路板120,各固定件114包括相连接的一贯穿部114a及一限位部114b,各弹性件130具有一贯孔130a,贯穿部114a穿过贯孔130a且连接于承载板112,限位部114b将弹性件130及电路板120限位于承载板112上。
第一可压缩部132a位于限位部114b与电路板120之间且适于沿第一方向D1被限位部114b与电路板120压缩,第一可压缩部132b位于承载板112与电路板120之间且适于沿第一方向D1被承载板112与电路板120压缩。第二可压缩部134位于贯穿部114a与组装孔120a的内壁之间,且适于沿第二方向D2及第三方向D3被贯穿部114a与电路板120压缩。
图6A及图6B绘示图5的第一可压缩部被压缩。图6C及图6D绘示图5的第二可压缩部被压缩。举例来说,若图2所示的第一电连接器122在第一方向D1上的位置因制造组装公差而略高于第二电连接器52在第一方向D1上的位置,则当第一电连接器122对接至第二电连接器52时,弹性件130的第一可压缩部132b可如图6A所示沿第一方向D1被承载板112与电路板120压缩,使电路板120能够往下产生位移而让第一电连接器122与第二电连接器52能够顺畅地对接,避免第一电连接器122与第二电连接器52因第一方向D1上的对位偏差而插拔不顺。若图2所示的第一电连接器122在第一方向D1上的位置因制造组装公差而略低于第二电连接器52在第一方向D1上的位置,则当第一电连接器122对接至第二电连接器52时,弹性件130的第一可压缩部132a可如图6B所示沿第一方向D1被限位部114b与电路板120压缩,使电路板120能够往上产生位移而让第一电连接器122与第二电连接器52能够顺畅地对接,避免第一电连接器122与第二电连接器52因第一方向D1上的对位偏差而插拔不顺。
承上,若图2所示的第一电连接器122与第二电连接器52因制造组装公差而在第二方向D2上的对位略有偏差,则当第一电连接器122对接至第二电连接器52时,弹性件130的第二可压缩部134可如图6C所示沿第二方向D2被贯穿部114a与电路板120压缩,使电路板120能够产生水平位移而让第一电连接器122与第二电连接器52能够顺畅地对接,避免第一电连接器122与第二电连接器52因第二方向D2上的对位偏差而插拔不顺。此外,若图2所示的第一电连接器122与第二电连接器52因制造组装公差而在第二方向D3上的对位略有偏差,则当第一电连接器122对接至第二电连接器52时,弹性件130的第二可压缩部134可如图6D所示沿第三方向D3被贯穿部114a与电路板120压缩,使电路板120能够产生水平位移而让第一电连接器122与第二电连接器52能够确实地对接,避免第一电连接器122与第二电连接器52因第三方向D3上的对位偏差而对接不完全,以确保讯号传输的稳定性。
请参考图5,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30沿第一方向D1的厚度H1例如大于或等于贯穿部114a沿第一方向D1的厚度H2,使第一可压缩部132a能够确实地被压缩于限位部114b与电路板120之间,且使第一可压缩部132b能够确实地被压缩于承载板112与电路板120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130与贯穿部114a可为其他适当厚度,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可压缩部134同时接触组装孔120a的内壁及贯穿部114a,使第二可压缩部134能够确实地被压缩于贯穿部114a与电路板120之间。
本实施例的弹性件130的材质例如是绝缘材料,以避免电路板120与承载结构110产生非预期的电性连接。举例来说,弹性件130的材质可为橡胶、泡棉或其他适当种类的绝缘弹性材料,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114例如由螺柱与螺丝所构成。具体而言,贯穿部114a为所述螺柱,限位部114b为所述螺丝的头部,固定件114更包括一螺纹部114c,螺纹部114c连接于限位部114b且螺锁至贯穿部114a。然本发明不对固定件114的形式加以限制,以下通过附图对此举例说明。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子组件的局部侧视图。在图7所示实施例中,承载结构210、承载板212、固定件214、电路板220、组装孔220a、弹性件230、贯孔230a、第一可压缩部232a、第一可压缩部232b、第二可压缩部234的配置与作用方式类似图5的承载结构110、承载板112、固定件114、电路板120、组装孔120a、弹性件130、贯孔130a、第一可压缩部132a、第一可压缩部132b、第二可压缩部134的配置与作用方式,于此不再赘述。
图7所示实施例与图5所示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固定件214为卡榫,贯穿部214a包括至少一弹臂E(绘示为多个),限位部214b连接于弹臂E且适于借助弹臂E的弹性变形而通过弹性件230的贯孔230a。在此配置方式之下,使用者仅需将电路板220置于承载板212上方而使电路板220上的弹性件230对位于固定件214,并向下施力于电路板220以使限位部214b通过贯孔230a而如图7所示卡合于弹性件214,就能够快速地将电路板组装至承载结构210上。藉此,不需以螺锁的方式来拆装电路板220及承载结构210,而可达到快速拆装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214b沿第二方向D2及第三方向D3的外径L2大于贯穿部214a沿第二方向D2及第三方向D3的外径L1,且组装孔220a沿第二方向D2及第三方向D3的孔径L3大于限位部214b沿第二方向D2及第三方向D3的外径L2,以使限位部214b能够借助弹臂E与弹性件230的弹性变形通过贯孔230a并卡合于弹性件214。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部214b与贯穿部214a可为其他适当外径,且组装孔220a可为其他适当孔径,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路板及弹性件的局部俯视图。在图8所示实施例中,电路板320、组装孔320a、弹性件330、贯孔330a的配置与作用方式类似图4的电路板120、组装孔120a、弹性件130、贯孔130a的配置与作用方式,于此不再赘述。图8所示实施例与图4所示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电路板320具有一开槽320b,开槽320b连接于电路板320的一边缘320c与组装孔320a之间。藉此,弹性件330可通过开槽320b而从电路板320的边缘320c组装至组装孔320a处,使弹性件330的组装更为方便。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电子组件中,电路板的组装孔处设置了弹性件,且此弹性件具有位于组装孔外的第一可压缩部及位于组装孔内的第二可压缩部。当电路板上的第一电连接器插拔于对应的第二电连接器时,弹性件可藉其第一可压缩部沿第一方向的弹性压缩量来吸收电子组件在第一方向上的制造与组装公差,且可藉其第二可压缩部沿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的弹性压缩量来吸收电子组件在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上的制造与组装公差,使第一电连接器能够顺畅地插拔于对应的第二电连接器。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是空间中相互垂直的三个轴向,亦即,弹性件通过第一可压缩部及第二可压缩部的弹性压缩量而可吸收电子组件在所有方向上的制造与组装公差。此外,在第一电连接器插拔于对应的第二电连接器的过程中,弹性件可缓冲插拔所造成的冲击力,使电子组件具有良好的避震效果,以避免电路板及其上的构件在所述插拔过程中过度震动而损坏。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承载结构;
一电路板,具有至少一组装孔及一第一电连接器,所述电路板通过所述组装孔组装于所述承载结构上,所述第一电连接器适于对接一第二电连接器;以及
至少一弹性件,配置于所述组装孔,且所述弹性件包括相连接的至少一第一可压缩部及一第二可压缩部,其中所述第一可压缩部位于所述组装孔外且适于沿一第一方向被压缩于所述承载结构与所述电路板之间,所述第二可压缩部位于所述组装孔内且适于沿一第二方向及一第三方向被压缩于所述承载结构与所述电路板之间,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结构包括一承载板及至少一固定件,所述承载板承载所述电路板,所述固定件包括相连接的一贯穿部及一限位部,所述弹性件具有一贯孔,所述贯穿部穿过所述贯孔且连接于所述承载板,所述限位部将所述弹性件及所述电路板限位于所述承载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压缩部位于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电路板之间或位于所述承载板与所述电路板之间,且适于沿所述第一方向被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电路板压缩或沿所述第一方向被所述承载板与所述电路板压缩。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可压缩部位于所述贯穿部与所述组装孔的内壁之间,且适于沿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被所述贯穿部与所述电路板压缩。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的外径大于所述贯穿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的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孔沿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的孔径大于所述限位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贯穿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一螺纹部,所述螺纹部连接于所述限位部且螺锁至所述贯穿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部包括至少一弹臂,所述限位部连接于所述弹臂且适于借助所述弹臂的弹性变形而通过所述贯孔。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可压缩部同时接触所述组装孔的内壁及所述贯穿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一可压缩部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可压缩部连接于所述两个第一可压缩部之间,所述两个第一可压缩部分别位于所述电路板的相对两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材质为绝缘材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具有一开槽,所述开槽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的一边缘与所述组装孔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连接器配置于一架体上,所述第一电连接器适于借助所述承载结构沿所述架体的移动而连接至所述第二电连接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连接器是一个独立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端子总成或一卡缘连接器。
CN201510952163.4A 2015-12-17 2015-12-17 电子组件 Pending CN1068968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52163.4A CN106896876A (zh) 2015-12-17 2015-12-17 电子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52163.4A CN106896876A (zh) 2015-12-17 2015-12-17 电子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96876A true CN106896876A (zh) 2017-06-27

Family

ID=59188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52163.4A Pending CN106896876A (zh) 2015-12-17 2015-12-17 电子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9687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72440A (zh) * 2019-12-25 2020-04-07 浪潮商用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路板固定结构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7305A (ja) * 1997-06-27 1999-01-22 Sony Corp プリント配線基板
CN1208269A (zh) * 1997-08-12 1999-02-17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固持装置
CN1734851A (zh) * 2004-08-11 2006-02-15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浮动结构的连接器
CN201174843Y (zh) * 2008-03-31 2008-12-31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来固定电路板的固定结构
CN202331280U (zh) * 2011-10-06 2012-07-11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固定机构及其电子装置
CN103226996A (zh) * 2012-01-27 2013-07-31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扁平配线材料及其使用该扁平配线材料的安装体
CN103729041A (zh) * 2013-12-20 2014-04-16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伺服器
CN104571311A (zh) * 2013-10-29 2015-04-29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扩充基座及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7305A (ja) * 1997-06-27 1999-01-22 Sony Corp プリント配線基板
CN1208269A (zh) * 1997-08-12 1999-02-17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固持装置
CN1734851A (zh) * 2004-08-11 2006-02-15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浮动结构的连接器
CN201174843Y (zh) * 2008-03-31 2008-12-31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来固定电路板的固定结构
CN202331280U (zh) * 2011-10-06 2012-07-11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固定机构及其电子装置
CN103226996A (zh) * 2012-01-27 2013-07-31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扁平配线材料及其使用该扁平配线材料的安装体
CN104571311A (zh) * 2013-10-29 2015-04-29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扩充基座及电子装置
CN103729041A (zh) * 2013-12-20 2014-04-16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伺服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72440A (zh) * 2019-12-25 2020-04-07 浪潮商用机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路板固定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22394U (zh) 一种fpc软性电路板连接器
US8162673B2 (en)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pring contact for shield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CN107086383A (zh) 连接器组件、电源组件和终端设备
CN106896876A (zh) 电子组件
CN105655507B (zh) 电子设备及其电池连接装置
TWI556707B (zh) 電子組件
US20130003330A1 (en) Connection unit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103596364A (zh) 用于高速板上电路板测试、确认及验证的集成电路组合
US9083120B2 (en) Socket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US20140113491A1 (en) Audio jack connector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2013034298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expansion card of the same
CN210779277U (zh) 一种跳线组件
CN211238578U (zh) 电连接组件及其电连接器和电子组件
KR200462952Y1 (ko) 접속단자
JP2007227229A (ja) 基板接続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CN215818766U (zh) 一种带电子元器件的柔性电路板的补强压合治具
CN110416798B (zh) 连接器及应用该连接器的电子装置
CN103762454B (zh) 接插件防呆结构
CN210381430U (zh) 一种拼接式抗震电路板
CN210328329U (zh) 一种使用复合电路板作为外接接口的装置
CN107275835A (zh) 连接器组件和终端设备
CN209448148U (zh) 一种插头
CN210579470U (zh) 电路板装配组件及车载电子装置
JP2016015265A (ja) 電子部品用ソケット
US20140206235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aiwan Xindian District, New Taipei City Chinese Po Road No. 6

Applicant after: GIGA-BYT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Chinese Taiwan Taipei City store Bao Jiang Road No. 6

Applicant before: GIGA-BYTE TECHNOLOGY Co.,Ltd.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