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96518A - 一种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96518A
CN106896518A CN201710233542.7A CN201710233542A CN106896518A CN 106896518 A CN106896518 A CN 106896518A CN 201710233542 A CN201710233542 A CN 201710233542A CN 106896518 A CN106896518 A CN 1068965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ore hole
backlight
display systems
emitting z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335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96518B (zh
Inventor
周建英
张佺佺
周延桂
陈海域
李焜阳
何杰勇
梁浩文
王嘉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23354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965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965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965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965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965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该裸眼3D显示系统包括背光源单元,沿所述背光源单元的发光方向还依次设有指向性扩散膜层、透镜单元阵列和图像显示层,所述背光源单元包括若干列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发光区域,并且相邻的发光区域至少部分沿第二方向交错设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通过在背光源单元的相邻的发光区域交错设置,有效降低了立体图像观察视区之间的光学暗区,提高了图像显示质量和均匀性。

Description

一种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立体图像显示领域,尤其是一种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
背景技术
裸眼3D显示技术是最具有前景的下一代显示技术之一,技术上主要通过空间复用的方法,在屏幕前形成两个以上的一系列视区,为观看者两眼提供不同的图像。当观看者在预定的位置上观察屏幕时,左眼图像进入左眼,右眼图像进入右眼,从而产生双目视差,产生立体感,实现裸眼3D显示效果。目前主流的自由立体显示主要基于视障光栅、柱状透镜阵列和指向式背光技术。
视障光栅技术的原理主要是在液晶显示面板交替竖直显示左右眼图像,在液晶显示面板和观看者直接预先放置一层多狭缝视障光栅。当观看者位于预定的位置时,视障光栅将一部分图像遮挡,未遮挡的左眼图像进入左眼,右眼图像进入右眼,从而实现自由立体显示。
柱状透镜阵列技术的原理主要是在液晶显示面板交替竖直显示左右眼图像,在液晶显示面板贴合柱状透镜阵列。当观看者位于预定的位置时,经过透镜折射,左眼图像进入左眼,右眼图像进入右眼,从而实现自由立体显示。
指向式背光的基本原理是采用了时空混合复用的方法,采用可以对光传播方向进行一定的规范的,使之能在观看距离形成一系列可独立开关的照明区域的光学器件,与高刷新率(不低于120Hz)的液晶显示面板构建显示装置。上述的照明区域被称为视区,当观察者的眼睛处于任一个视区内时,开启该视区的照明,可以观看到液晶显示面板当前显示的图像;当观察者的眼睛处在该视区外时,则不能看到液晶显示面板上的图像。由于在任一个时刻(左眼子图像帧或右眼子图像帧)的图像显示都利用了所有的像素,指向式背光技术克服了视障光栅和柱状透镜阵列技术中水平显示像素减半的缺陷,同时也克服了后者的图象畸变问题。
但是,由于传统的指向式背光的光源存在一定的分隔(往往是独立的一列或一组光源对应一个视区,即使将光源紧贴排布,其发光区域也会受到封装结构或光学隔板隔断),形成的视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光学暗区,如果观看者的瞳孔位于这些暗区,将无法正常观看屏幕内容。这导致了显示质量的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旨在解决现有裸眼3D显示领域中观察视区存在光学暗区的技术缺陷。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包括背光源单元,沿所述背光源单元的发光方向还依次设有指向性扩散膜层、透镜单元阵列和图像显示层,所述背光源单元包括若干列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发光区域,并且相邻的发光区域至少部分沿第二方向交错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正交。
优选地,所述发光区域设于一朝向所述透镜单元阵列的平面上。
优选地,所述发光区域包括若干离散的子区域,所述发光区域的子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并且相邻的发光区域的至少部分子区域沿所述第二方向交错设置。
优选地,所述子区域包含至少一个发光单元。
优选地,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发光二极管。
优选地,所述发光区域的边界为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芯片封装结构的边界。
优选地,所述发光区域包括发光单元,以及沿所述发光方向依次设置的光学隔板和光学扩散膜,所述光学隔板上设有与所述发光单元对应的通孔阵列,所述发光单元从所述光学隔板的一侧嵌入所述通孔阵列内,所述光学扩散膜从远离所述发光单元的侧面覆盖在所述光学隔板上。
优选地,所述指向性扩散膜层采用能够在一个方向上具有弱光学扩散性质,在正交方向上具有强光学扩散的光学扩散材料。
优选地,所述透镜单元为菲涅尔柱透镜,所述图像显示层为液晶显示面板或者无光源的透射式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通过在背光源单元的相邻的发光区域交错设置,有效降低了立体图像观察视区之间的光学暗区,提高了图像显示质量和均匀性。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的背光源单元的发光单元配合指向性扩散膜形成完全连续照明区域,使得背光源单元具有更好的光效,能提高屏幕亮度和均匀性,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一种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一实施方式中背光源单元的发光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所述一种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一实施方式中发光区域的理论亮度分布示意图;
图3b是现有的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一实施方式中发光区域的理论亮度分布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一种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一实施方式中背光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一种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另一实施方式中背光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背光源单元;11:发光区域;11a:子区域;12:电路板;13:光学隔板;13a:开孔阵列;14:光学扩散膜;20:指向性扩散膜层;30:透镜单元阵列;40:图像显示层;50:视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包括背光源单元10,沿所述背光源单元10的发光方向还依次设有指向性扩散膜层20、透镜单元阵列30和图像显示层40。
图2是本发明所述一种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一实施方式中背光源单元10的发光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背光源单元10包括若干列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发光区域11,并且相邻的发光区域11至少部分沿第二方向交错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正交。所述发光区域11设于一朝向所述透镜单元阵列30的平面上,而且,背光源单元10的发光区域11为开关和亮度可以独立控制的发光区域11。在图2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两条虚线所示为发光区域11的横向范围,虚线内的每个子区域11a内至少设置了一个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可以是发光二极管,尤其是贴片型的直下式发光二极管芯片。在本实施例中,所有的发光区域11整体处于一个平面上,平面整体朝向图像显示层4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子区域11a的边界由预定的光学隔板13和扩散材料结构确定。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子区域11a的边界由发光二极管的芯片封装结构确定。
具体的,由于相邻的背光源单元10的发光区域11有一定交叠,每个发光区域11优选包括多个离散的子区域11a,所述发光区域11的子区域11a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并且相邻的发光区域11的至少部分子区域11a沿所述第二方向交错设置。所述子区域11a包含至少一个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发光二极管。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指向性扩散膜层20采用能够在一个方向上具有弱光学扩散性质,在正交方向上具有强光学扩散的光学扩散材料。指向性扩散膜(LSD)被设置在透镜单元阵列30和背光源单元10之间,其强扩散方向和透镜单元阵列30的透镜单元的柱透镜轴向平行。发光区域11中离散的子区域11a发出的光线在经过指向性扩散膜后,在强扩散方向上扩散成均匀的矩形发光区域11,从而实现连续的照明。例如在图2中,发光区域11经过指向性扩散膜扩散后,等效于两条虚线范围内的连续条形发光区域11。
所述透镜单元为菲涅尔柱透镜,所述透镜单元被放置于图像显示层40与背光源单元10之间,所述的透镜单元阵列30为一个或者若干个柱透镜组成的阵列。透镜单元阵列30的透镜单元的轴向与背光源单元10发光区域11的分布方向平行。具体而言,透镜单元可以是菲涅尔透镜。透镜单元被紧贴放置于图像显示层40靠近背光源单元10的一侧。
所述图像显示层40为液晶显示面板或者无光源的透射式显示面板。图像显示层40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是液晶显示面板,当图像信号传输到图像显示层40时,图像显示层40的各像素的透射率发生改变,对来自背光源的光线做具有一定分布的调制,从而显示图像。
工作时,背光源单元10上位于不同横向位置的发光区域11发出的光线经过指向性扩散膜层20时,由于指向性扩散膜层20具有各向异性的扩散性质,发光区域11的各个子区域11a发出的光线在指向性扩散膜层20的强扩散方向上发生散射,形成均匀的条带状发光区域11,而在其弱扩散方向上发光区域11的边界则不发生明显改变。扩散后的光线经过透镜单元阵列30后发生偏折,再被图像显示层40进行调制后,到达预定的观看位置,使得左眼立体子图像和右眼立体子图像分别进入相应的视区50。
图3a是本发明所述一种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一实施方式中发光区域11的理论亮度分布示意图,图3b是现有的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一实施方式中发光区域11的理论亮度分布示意图。图1中示意性地标注出9个发光区域11,其中相邻的2个发光区域11组成的一组,当这些发光区域11被点亮时,在观看位置上形成的照明区域的理论亮度分布如图3a所示。作为对比,当采用非交错式的指向式背光裸眼3D显示系统点亮相邻的视区50时,形成的理论亮度分布如图3b所示。由图3a和图3b的对比可以看出,交错式背光的效果使得在观看视区50上形成的视区完全连续地均匀分布,由于光源隔断导致的亮度不均匀产生的光学暗区被完全补偿。
图4是本发明所述一种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一实施方式中背光源单元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发光区域11的边界为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芯片封装结构的边界。背光源单元10由一系列若干个离散的发光区域11组成的纵列构成,其中,每一纵列的发光区域11可以单独控制点亮或熄灭,相邻的纵列其发光区域11在横向上有一定交叠。图4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每个发光区域11内至少设置了一个发光单元,所述的发光单元为发光二极管。预先布置了包括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单元的印刷电路板12。发光二极管阵列由一系列可以独立控制的纵列组成,相邻纵列的发光二极管其芯片发光区域11在横向上有一定的交叠。在本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的芯片封装决定了发光区域11的大小,背光源单元10的发光区域11由一系列若干个离散的发光二极管组成的纵列构成,其中,每一纵列可以单独控制点亮或熄灭。图中用虚线标注出来其中一个发光区域11的范围,虚线内发光二级管属于同一发光区域11。
图5是本发明所述一种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另一实施方式中背光源单元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发光区域11包括发光单元,以及沿所述发光方向依次设置的光学隔板13和光学扩散膜14,所述光学隔板13上设有与所述发光单元对应的通孔阵列,所述发光单元从所述光学隔板13的一侧嵌入所述通孔阵列内,所述光学扩散膜14从远离所述发光单元的侧面覆盖在所述光学隔板13上。具体而言,图5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布置了发光二极管阵列的印刷电路板12、与发光二极管阵列对应的开孔阵列13a的不透光材料制作的光学隔板13、光学扩散膜14。如前文描述,发光二极管阵列由一系列可以独立控制的纵列组成,不透明材料制作的光学隔板13上的预留了开孔阵列13a,开孔阵列13a由一系列离散的矩形开孔组成的纵列,相邻的纵列在横向上有一定的交叠。在本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阵列发出的光线在经过光学隔板13上的开孔后,经过光学扩散膜14扩散,形成一系列均匀的发光区域11。更具体地,由一系列若干个离散的发光区域11组成的纵列构成,其中,二极管阵列的每一纵列可以单独控制点亮或熄灭,相邻的纵列其发光区域11在横向上有一定交叠。如图5中两条虚线所示为其中一个发光区域11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中中只是以背光源单元101中的发光区域11为例说明其原理,实际的显示效果是由若干乃至更多发光区域11共同形成,发光区域11开启的方式也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方式,其原理同样适用于其他发光区域11。
本发明提供的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通过在背光源单元10的相邻的发光区域11交错设置,有效降低了立体图像观察视区之间的光学暗区,提高了图像显示质量和均匀性。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的背光源单元10的发光单元配合指向性扩散膜形成完全连续照明区域,使得背光源单元10具有更好的光效,能提高屏幕亮度和均匀性,节约能源。
应该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对本发明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味着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包括背光源单元,沿所述背光源单元的发光方向还依次设有指向性扩散膜层、透镜单元阵列和图像显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单元包括若干列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发光区域,并且相邻的发光区域至少部分沿第二方向交错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正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区域设于一朝向所述透镜单元阵列的平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区域包括若干离散的子区域,所述发光区域的子区域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并且相邻的发光区域的至少部分子区域沿所述第二方向交错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区域包含至少一个发光单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发光二极管。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区域的边界为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芯片封装结构的边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区域包括发光单元,以及沿所述发光方向依次设置的光学隔板和光学扩散膜,所述光学隔板上设有与所述发光单元对应的通孔阵列,所述发光单元从所述光学隔板的一侧嵌入所述通孔阵列内,所述光学扩散膜从远离所述发光单元的侧面覆盖在所述光学隔板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向性扩散膜层采用能够在一个方向上具有弱光学扩散性质,在正交方向上具有强光学扩散的光学扩散材料。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单元为菲涅尔柱透镜,所述图像显示层为液晶显示面板或者无光源的透射式显示面板。
CN201710233542.7A 2017-04-11 2017-04-11 一种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 Active CN1068965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33542.7A CN106896518B (zh) 2017-04-11 2017-04-11 一种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33542.7A CN106896518B (zh) 2017-04-11 2017-04-11 一种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96518A true CN106896518A (zh) 2017-06-27
CN106896518B CN106896518B (zh) 2020-06-16

Family

ID=59196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33542.7A Active CN106896518B (zh) 2017-04-11 2017-04-11 一种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96518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66825A (zh) * 2017-12-26 2018-04-27 广州弥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拼接型指向性背光源及使用该背光源的显示系统
CN108398801A (zh) * 2018-03-19 2018-08-14 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裸眼3d显示结构及其显示屏
CN109752857A (zh) * 2019-03-22 2019-05-14 句容福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背光三维显示器及其显示方法
CN110456430A (zh) * 2019-08-12 2019-11-15 中山大学 多焦点菲涅尔透镜阵列及具有该阵列的多视显示装置
CN111624785A (zh) * 2019-02-28 2020-09-04 绍兴图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背光立体显示装置的提高背光照明均匀度的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88008A1 (en) * 1996-01-31 1997-08-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whose observation area is widened
CN101576215A (zh) * 2009-03-30 2009-11-11 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3d显示的背光模组
CN102654259A (zh) * 2011-03-04 2012-09-05 株式会社东芝 背光装置和显示设备
CN103760677A (zh) * 2014-02-14 2014-04-30 佛山市英视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均匀无暗区的背光指向式裸眼3d显示方法、装置、单元与系统
WO2014125793A1 (ja) * 2013-02-12 2014-08-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CN104049374A (zh) * 2014-07-05 2014-09-17 福州大学 一种可实现面发光的led屏及其裸眼立体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88008A1 (en) * 1996-01-31 1997-08-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whose observation area is widened
CN101576215A (zh) * 2009-03-30 2009-11-11 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3d显示的背光模组
CN102654259A (zh) * 2011-03-04 2012-09-05 株式会社东芝 背光装置和显示设备
WO2014125793A1 (ja) * 2013-02-12 2014-08-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CN103760677A (zh) * 2014-02-14 2014-04-30 佛山市英视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均匀无暗区的背光指向式裸眼3d显示方法、装置、单元与系统
CN104049374A (zh) * 2014-07-05 2014-09-17 福州大学 一种可实现面发光的led屏及其裸眼立体显示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66825A (zh) * 2017-12-26 2018-04-27 广州弥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拼接型指向性背光源及使用该背光源的显示系统
CN107966825B (zh) * 2017-12-26 2023-12-19 广州弥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拼接型指向性背光源及使用该背光源的显示系统
CN108398801A (zh) * 2018-03-19 2018-08-14 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裸眼3d显示结构及其显示屏
CN111624785A (zh) * 2019-02-28 2020-09-04 绍兴图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背光立体显示装置的提高背光照明均匀度的方法
CN109752857A (zh) * 2019-03-22 2019-05-14 句容福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背光三维显示器及其显示方法
CN110456430A (zh) * 2019-08-12 2019-11-15 中山大学 多焦点菲涅尔透镜阵列及具有该阵列的多视显示装置
CN110456430B (zh) * 2019-08-12 2021-03-16 中山大学 多焦点菲涅尔透镜阵列及具有该阵列的多视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96518B (zh) 2020-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96518A (zh) 一种交错式背光的裸眼3d显示系统
CN103760677B (zh) 均匀无暗区的背光指向式裸眼3d显示方法、装置、单元与系统
CN104216133B (zh) 一种视区纵深可调的裸眼3d显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197428B (zh) 基于弧形背光与透镜的裸眼立体影像显示光学装置
US10616564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CN106199987A (zh) 一种基于连续背光指向的裸眼3d显示系统
CN104216130A (zh) 一种具有纵深视区的裸眼3d显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384338A (zh) 显示单元和电子设备
CN107783305A (zh) 一种时分复用的3d显示器及其应用
CN102736318A (zh) 光源装置、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2809088A (zh) 显示装置以及其背光模块
EP1705927B1 (en)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using time-sequential method
CN104536145A (zh) 2d/3d可切换显示装置
CN103091855B (zh) 立体显示装置的像素结构
CN108415173A (zh) 基于背光阵列生成器的指向性背光立体显示装置
US9817239B2 (en)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lens-switching function
US10324301B2 (en) 2D/3D switchable display device
JP2012252937A (ja) 光源デバイス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5842906A (zh) 显示面板、包含其的头戴式显示装置
CN207799250U (zh) 一种3d显示器
JP2009265309A (ja) 三次元画像表示装置
JP2019532315A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表示方法
CN209560212U (zh) 一种动态背光三维显示器
CN207752251U (zh) 一种拼接型指向性背光源及使用该背光源的显示系统
TW201437687A (zh) 光源裝置及顯示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