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93748B - 一种l-茶氨酸的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l-茶氨酸的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93748B
CN106893748B CN201510973289.XA CN201510973289A CN106893748B CN 106893748 B CN106893748 B CN 106893748B CN 201510973289 A CN201510973289 A CN 201510973289A CN 106893748 B CN106893748 B CN 1068937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nthesis
theanine
buffer
added
synthet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7328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93748A (zh
Inventor
祝俊
李元
刘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Tianjin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51097328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937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937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937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937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937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13/00Preparation of nitro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C12P13/04Alpha- or beta- amino acids

Landscapes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茶氨酸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和磷酸激酶为催化剂,以L‑谷氨酸钠和乙胺盐酸盐为底物合成L‑茶氨酸。本发明方法以价格相对低廉的L‑谷氨酸钠和乙胺盐酸盐为起始原料,以可大量生产的克隆表达蛋白为催化剂,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专一性强、反应转化率高、操作简便、对反应设备要求低、环境污染小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L-茶氨酸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茶氨酸的合成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微生物酶催化,以L-谷氨酸钠和乙胺盐酸盐为底物偶合酶法ATP再生系统合成L-茶氨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L-茶氨酸(C7H14O3N2,又称γ-谷氨酰乙胺)是茶叶中所含的一种特殊氨基酸,具有多种用途:在普通食品中用于改善食品风味、强化营养等;在保健食品中用于镇静放松、改善睡眠、抗疲劳、提高学习记忆能力等;在医药领域已用于降低血压、预防癌症、预防阿尔茨海默症、控制抑郁症等。因此L-茶氨酸在饮料、功能食品、功能药物等方面有着广泛的需求。
目前,L-茶氨酸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提取法、化学法和生物法。提取法就是从茶叶组织中直接提取,由于茶氨酸在茶叶中含量很低,且原材料来源受限,导致生产成本过高,因而提取法并不适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化学法合成L-茶氨酸均为谷氨酸衍生物与乙胺反应,涉及到谷氨酸的保护与脱保护,反应路线复杂,反应条件苛刻,副反应多,且容易产生消旋体,同时会有毒性物质残留,影响产品的品质。另外,会用到大量的有机溶剂,污染环境。
酶法是近年来合成L-茶氨酸的新趋势,主要包括微生物发酵法和酶催化法。LiJian的“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41,883-889利用Xerocomus badius(mushroom)发酵制备L-茶氨酸。微生物发酵法专属性强、条件温和、环境污染少,但是其存在产物浓度和转化率低、发酵时间长、产物分离难度大、设备成本高等缺点。
酶催化是一种高选择性反应,不同种类的酶可作用于不同构型和不同种类的特定底物,从而达到定向转化的目的。目前,专利和文献所报道的生产L-茶氨酸的酶主要有CN102181501 A和CN 103409475 A公开了γ-谷氨酰转肽酶,CN 1688705 A和JP 2007185132A公开了谷氨酰胺酶,“Biosci.Biotechnol.Biochem.2007,71(2),545-552”公开了谷氨酰胺合成酶,“Biosci.Biotechnol.Biochem.2008,72(5),1206-1211”和CN 104212757 A公开了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都具有生产L-茶氨酸的功能。与传统的化学方法相比,酶催化制备方法效率高、专一性强、反应条件温和,是一种理想的制备L-茶氨酸的方法。然而目前利用γ-谷氨酰转肽酶和谷氨酰胺酶合成L-茶氨酸时,通常反应pH为9.0-11.0,反应条件为碱性;所用底物为谷氨酰胺,价格相对昂贵。此外,两种酶均可使底物谷氨酰胺水解,反应转化率不高,因此,反应中需要添加过量的另一种底物乙胺(2.0-10.0eq)来抑制谷氨酰胺水解。谷氨酰胺合成酶和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虽可在中性条件(pH 6.5-7.5)转化价格低廉的谷氨酸钠和等当量的乙胺合成L-茶氨酸,但其为耗能反应,需要消耗当量的ATP。Yamamoto的“Biosci.Biotechnol.Biochem.”2005,69,784-789;Biosci.Biotechnol.Biochem.2008,72(5),1206-1211中报道,利用谷氨酰胺合成酶或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偶合酵母发酵能量循环,实现ATP再生来合成L-茶氨酸。然而此种ATP再生方法利用的是酵母内的糖酵解途径,需要多个步骤,因此效率相对较低;同时反应体系中还需要考虑细胞膜通透性的问题。另外,反应中影响活细胞代谢的因素较多,使反应体系变得复杂,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低成本且易于工业化放大的酶催化合成L-茶氨酸的新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实际的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L-茶氨酸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催化合成茶氨酸的同时实现反应中ATP再生。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L-茶氨酸的合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和磷酸激酶为催化剂,以L-谷氨酸钠和乙胺盐酸盐为底物合成L-茶氨酸。
本发明中,所述L-茶氨酸的合成方法如下:
Figure DEST_PATH_GDA0000958336680000031
利用磷酸激酶催化、以廉价易得的多聚磷酸盐为底物进行ATP再生,降低反应中ATP的添加量,实现ATP的循化利用。
优选地,所述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和磷酸激酶的基因克隆在同一表达载体上。
优选地,所述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来源于Methylovorus mays。
优选地,所述磷酸激酶来源于Eschierichia coli、Rhodobacter sphaeroides或Chloroflexus aurantiacus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克隆在同一表达载体上的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和磷酸激酶的核苷酸序列包含如SEQ ID NO.1所示的片段。
所述核苷酸序列如下:
SEQ ID NO.1:
ATGATGGCCGAAGATCGTGCTATGCCGGTTATGCCGCCGGCTGCTGAC GCTGCTGAAGCCGTCCCGGCCGCTCCGACCGCCCTGCCGGAAGAAGGTCCGGCAGGTCCGGAAGCACCGCTGCAAACCCTGCATGGTCCGCGTCACTTTCCGGCAGTTGATGCGAACGCCATTCGCCAGGCTTTCGAAGGCGGTCATTATCCGTACCCGCGTCGCCTGGGCCGTGTGGTTTATGAAGCGGAAAAAGCCCGCCTGCAGGCAGAACTGCTGAAGGTCCAGATTTGGGCGCAAGAAACCGGTCAGAAATTTGTGATCCTGATGGAAGGCCGTGATGCGGCCGGTAAAGGCGGTACGATCAAGCGCTTCATGGAACATCTGAACCCGCGTTATGCACGCGTCGTGGCTCTGACCAAACCGGGCGAACGTGAACGCGGTCAATGGTTTTTCCAGCGTTACATTGAACACCTGCCGACGGCCGGCGAAATCGTGTTTTTCGATCGCAGCTGGTATAATCGTGCAGGCGTGGAACGCGTTATGGGTTTTTGCACCCCGTCTGAATACCTGGAATTTATGCGTCAAGCGCCGGAACTGGAACGTATGCTGGTTCGCTCAGGTATTCGTCTGTATAAATACTGGTTTTCGGTCACCCGCGATGAACAGCGTGCACGCTTCCTGGCCCGTGAAACGGACCCGCTGAAACGCTGGAAGCTGAGTCCGATTGATAAAGCGTCCCTGGACAAGTGGGATGACTATACCGAAGCAAAAGAAGCTATGTTTTTCTACACCGATACGGCAGACGCTCCGTGGACGATCGTGAAGTCCAACGATAAAAAGCGTGCCCGCCTGAATTGTATGCGTCACTTTCTGAGCTCTCTGGATTATCCGGGCAAAGACCCGGAAGTTGTCGGTGTCCCGGACCCGCTGATTGTGGGTCGTGCAGCTCAGGTTATCGGTACCGCTGCCGACATTCTGGACTCCGCCACCCCGCCGGCCCTGCGTAAACCGCGTCAAGGTTGAGTCGACAAGCTTAAGGAGATATAATGAAGAGCCTGGAAGAAGCACAAAAGTTTCTGGAAGACCACCATGTCAAGTATGTCCTGGCACAGTTCGTCGATATTCACGGCGTTGCTAAAGTGAAGAGCGTTCCGGCGTCTCATCTGAATGATATTCTGACCACGGGTGCAGGTTTTGCAGGCGGTGCTATTTGG GGTACCGGTATCGCACCGAACGGTCCGGATTATATGGCAATTGGTGAACTGAGTACGCTGTCCCTGATCCCGTGGCAGCCGGGTTATGCACGTCTGGTCTGCGACGGCCACGTGAATGGTAAACCGTATGAATTTGATACCCGTGTGGTTCTGAAACAGCAAATTGCACGTCTGGCAGAAAAGGGTTGGACCCTGTATACGGGTCTGGAACCGGAATTTTCACTGCTGAAAAAGGATGAACATGGCGCGGTGCACCCGTTCGATGACTCGGACACGCTGCAAAAACCGTGTTATGATTACAAGGGTATTACCCGCCATAGCCCGTTTCTGGAAAAACTGACGGAATCTCTGGTTGAAGTCGGCCTGGACATTTATCAGATCGATCACGAAGACGCCAATGGTCAATTTGAAATCAACTATACCTACGCCGATTGCCTGAAAAGTGCAGATGACTACATTATGTTCAAGATGGCGGCCTCCGAAATCGCGAACGAACTGGGTATTATCTGTAGTTTTATGCCGAAACCGTTCTCCAATCGTCCGGGCAACGGTATGCACATGCACATGTCAATTGGCGACGGTAAAAAGTCGCTGTTTCAGGATGACTCAGATCCGTCGGGCCTGGGTCTGAGTAAACTGGCTTATCATTTCCTGGGCGGTATCCTGGCACACGCACCGGCACTGGCAGCTGTTTGCGCACCGACCGTCAATTCTTACAAACGTCTGGTCGTGGGTCGCAGCCTGTCTGGTGCTACCTGGGCTCCGGCGTATATTGCGTACGGCAACAATAACCGTAGCACGCTGGTTCGCATCCCGTATGGCCGTCTGGAACTGCGCCTGCCGGATGGTTCTTGTAACCCGTACCTGGCAACCGCAGCAGTGATTGCAGCTGGTCTGGACGGTGTTGCACGTGAACTGGATCCGGGCACGGGTCGCGATGACAATCTGTATGATTACAGCCTGGAACAGCTGGCCGAATTTGGCATTGGTATCCTGCCGCAAAACCTGGGTGAAGCACTGGATGCTCTGGAAGCGGACCAGGTCATCATGGATGCGATGGGCCCGGGTCTGTCCAAAGAATTTGTTGAACTGAAGCGCATGGAATGGGTGGACTATATGCGTCATGTGTCGGACTGGGAAATCAACCGCTATGTTCAATTCTAC TGA。
优选地,所述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和磷酸激酶加入的总酶量为1-25g/L,例如可以是1g/L、2g/L、3g/L、5g/L、6g/L、8g/L、10g/L、12g/L、13g/L、15g/L、16g/L、18g/L、20g/L、21g/L、22g/L、23g/L或25g/L,优选为2-20g/L,进一步优选为5-15g/L。
优选地,所述L-谷氨酸钠的加入量为50-400mM,例如可以是50mM、51mM、52mM、53mM、55mM、56mM、58mM、60mM、62mM、63mM、65mM、68mM、70mM、80mM、90mM、100mM、120mM、150mM、160mM、180mM、200mM、220mM、250mM、260mM、280mM、300mM、320mM、350mM、360mM、380mM或400mM。
优选地,所述乙胺盐酸盐的加入量为50-400mM,例如可以是50mM、51mM、52mM、53mM、55mM、56mM、58mM、60mM、62mM、63mM、65mM、68mM、70mM、80mM、90mM、100mM、120mM、150mM、160mM、180mM、200mM、220mM、250mM、260mM、280mM、300mM、320mM、350mM、360mM、380mM或400mM。
优选地,所述L-谷氨酸钠和乙胺盐酸盐的摩尔比为1:1-1:3,优选为1:1。
优选地,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反应器中加入L-谷氨酸钠、乙胺盐酸盐、多聚磷酸盐、ATP、Mg2+和缓冲液,调节pH,加入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和磷酸激酶,调节温度进行反应。
优选地,所述缓冲液为磷酸钾缓冲液、咪唑缓冲液或Tris-HCl缓冲液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优选为咪唑缓冲液。
优选地,所述缓冲液的浓度为20-150mM,例如可以是20mM、21mM、22mM、25mM、26mM、30mM、32mM、35mM、36mM、38mM、40mM、 50mM、60mM、70mM、80mM、90mM、100mM、110mM、120mM、13.mM、140mM或150mM,优选为50-100mM,进一步优选为75mM。
优选地,所述缓冲液的pH为7-9,例如可以是7、7.2、7.5、7.8、8、8.2、8.5或9,优选为8。
优选地,所述多聚磷酸盐的加入量为5-200mM,例如可以是5mM、6mM、8mM、10mM、20mM、25mM、26mM、30mM、32mM、35mM、36mM、38mM、40mM、50mM、60mM、70mM、80mM、90mM、100mM、110mM、120mM、13.mM、140mM、150mM、160mM、170mM、180mM、190mM或200mM。
优选地,所述多聚磷酸盐为六偏磷酸钠。
优选地,所述ATP的加入量为0.5-10mM,例如可以是0.5mM、0.6mM、0.8mM、1mM、2mM、3mM、4mM、5mM、6mM、7mM、8mM、9mM或10mM,优选为0.8-6mM。
优选地,所述Mg2+的加入量为10-300mM,例如可以是10mM、20mM、25mM、26mM、30mM、32mM、35mM、36mM、38mM、40mM、50mM、60mM、70mM、80mM、90mM、100mM、110mM、120mM、13.mM、140mM、150mM、160mM、170mM、180mM、190mM、200mM、210mM、230mM、250mM、260mM、280mM或300mM,优选为50-200mM。
优选地,所述调节pH为5.5-8.5,例如可以是5.5、6、6.5、7、7.5、8或8.5,优选为7.0-7.5。
优选地,所述调节温度为20-50℃,例如可以是20℃、21℃、23℃、25℃、26℃、28℃、30℃、32℃、35℃、36℃、38℃、40℃、41℃、42℃、43℃、45℃、46℃、48℃或50℃,优选为30-37℃。
优选地,所述反应的时间为6-24h,例如可以是6h、7h、8h、9h、10h、11h、12h、13h、14h、15h、16h、18h、20h、21h、22h、23h或24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方法利用微生物酶催化并偶合酶法ATP再生系统,在温和条件下合成L-茶氨酸,利用磷酸激酶催化、以廉价易得的多聚磷酸盐为底物进行ATP再生,降低反应中ATP的添加量,实现ATP的循化利用;
(2)本发明方法产生L-茶氨酸的转化率可高达80%以上,ee值达到99%以上,且总的酶量和ATP的添加量都明显降低;
(3)本发明方法以价格相对低廉的L-谷氨酸钠和乙胺盐酸盐为起始原料,以可大量生产的克隆表达蛋白为催化剂,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专一性强、反应转化率高、操作简便、对反应设备要求低、环境污染小等优点;
(4)本发明方法与酵母发酵能量循环体系相比,酶法ATP再生只需一步反应且无透膜问题,反应体系简单、易控,有利于工业化放大,这些特点使整个L-茶氨酸的生产方法成本较低,有利于大批量的工业制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并非局限在实施例范围内。
实施例1酶法催化合成L-茶氨酸
在50mL反应瓶中依次加入终浓度为100mM谷氨酸钠、100mM乙胺盐酸盐、150mM六水合氯化镁、75mM六偏磷酸钠、5mM三磷酸腺苷二钠(ATP)和75mM咪唑缓冲液(pH 8.0),加水溶解使终体积为10mL,用5M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反应pH为7.0,加入50mg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和40mg磷酸激酶。在37℃、200rpm下反应24h后,取样进行HPLC分析。
检测方法为:
Figure DEST_PATH_GDA0000958336680000091
TAG;UV 210nm检测;流动相:醋酸铵缓冲液(5mM,pH 6.0)/甲醇=25/75,v:v。
结果显示,L-茶氨酸的转化率为93%,ee值>99%。
实施例2酶法催化合成L-茶氨酸
在100mL反应瓶中依次加入终浓度为200mM谷氨酸钠、200mM乙胺盐酸盐、150mM六水合氯化镁、75mM六偏磷酸钠、5mM三磷酸腺苷二钠(ATP),加水溶解使终体积为50mL,用5M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反应pH为7.0,加入250mg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和200mg磷酸激酶。在37℃、机械搅拌下反应,反应过程中用2M氢氧化钠溶液维持反应pH为7.0。反应7h后,取样进行HPLC分析检测方法同实施例1。
结果显示,转化率为90%,ee值>99%。
实施例3酶法催化合成L-茶氨酸
在100mL反应瓶中依次加入终浓度为400mM谷氨酸钠、400mM乙胺盐酸盐、300mM六水合氯化镁、150mM六偏磷酸钠、5mM三磷酸腺苷二钠(ATP),加水溶解使终体积为50mL,用5M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反应pH为7.0,加入250mg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和200mg磷酸激酶。在37℃、机械搅拌下下反应,反应过程中用2M氢氧化钠溶液维持反应pH为7.0,反应1h后补加250mg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和200mg磷酸激酶。反应24h后,取样进行HPLC分析,检测方法同实施例1。
结果显示,转化率为80%,ee值>99%。
实施例4基因工程菌种的构建及酶的表达纯化
(1)pET21a(+)-ppk的构建
用质粒抽提试剂盒抽提质粒pET-21a(+),用NdeI/SalI双酶在37℃下酶切质 粒2h,酶切体系为:质粒50μL,10×buffer 10μL,NdeI 3μL,SalI 3μL,水34μL,电泳回收5.4kb的pET-21a(+)片段。
用NdeI/SalI双酶在37℃下酶切合成的含有磷酸激酶(US20050287627 A1,SEQ IDNO 125)编码基因ppk的质粒2h,酶切体系同上,电泳回收1kb的ppk片段。
将上述回收得到的5.4kb的pET-21a(+)片段与1kb的ppk片段在T4连接酶的作用下于22℃连接5h。连接产物用氯化钙法转化入感受态E.coli Top10,挑选转化子进行菌落PCR及双酶切鉴定,选择2-3个阳性转化子送测序进一步验证,测序结果显示构建成功。
(2)pET21a(+)-ppk+gmas的构建
将上述构建成功的pET21a(+)-ppk载体用HindIII在37℃水浴中酶切,酶切体系为:质粒50μL,10×buffer 10μL,HindIII 4μL,水36μL,1.5h后加入2μL碱性磷酸酶继续孵育0.5h,回收酶切产物。
使用下列引物从合成的含有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编码基因gmas(来源于Methylovorus mays NO.9,DDBJ登录号AB333782)的质粒PCR扩增gmas片段,PCR反应体系为:5×PCR buffer 10μL,dNTP 4μL,引物gmas-F和gmas-R(10μM)各2μL,模板0.5μL,
Figure DEST_PATH_GDA0000958336680000101
HS DNA Polymerase 0.5μL,加水补足至50μL条件为:94℃5min;94℃45s,58℃30s,72℃90s,30个循环;72℃10min。电泳鉴定后直接纯化回收GMAS片段。
gmas-F:CCCAAGCTTAAGGAGATATAATGAAGAGCCTGGAAGAAGCAC
gmas-R:CCCAAGCTTTCAGTAGAATTGAACATAGCGGTTG
将扩增获得的gmas片段用HindIII单酶切,电泳回收后与上述HindIII单酶 切并去磷酸化的pET21a(+)-ppk载体在T4连接酶的作用下于22℃连接5h,连接产物用氯化钙法转化入感受态E.coli Top10,挑选转化子进行菌落PCR及双酶切鉴定,选择2-3个阳性转化子送测序进一步验证。测序结果显示构建成功。
(3)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
将构建的重组质粒pET21a(+)-ppk+gmas用氯化钙法转化入宿主菌BL21(DE3),LB试管培养过夜,质粒抽提试剂盒抽提质粒,将正确的克隆子BL21(DE3)/pET21a(+)-ppk+gams保存。
(4)重组蛋白的表达
挑取重组菌BL21(DE3)/pET21a(+)-ppk+gams接种于含有氨苄青霉素的LB培养基中,37℃振荡过夜培养。将培养物以1%的接种量转接于新鲜的含有氨苄青霉素的LB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至OD600=0.6-0.8,20℃IPTG诱导(终浓度0.1mM)过夜,离心收集细胞,20mM磷酸钠缓冲液(PH 8.0)重悬细胞,超声破碎,离心后将上清冷冻干燥得到的冻干粉粗酶制剂。
实施例5酶法催化合成L-茶氨酸
在50mL反应瓶中依次加入终浓度为100mM谷氨酸钠、100mM乙胺盐酸盐、150mM六水合氯化镁、75mM六偏磷酸钠、5mM三磷酸腺苷二钠(ATP)和75mM咪唑缓冲液(pH 8.0),加水溶解使终体积为10mL,用5M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反应pH为7.0,加入50mg实施例4中制备得到的粗酶制剂,在37℃、200rpm下反应24h后,取样进行HPLC分析,检测条件同实施例1。
结果显示,转化率为88%,ee值>99%。
实施例6酶法催化合成L-茶氨酸
在100mL反应瓶中依次加入终浓度为200mM谷氨酸钠、200mM乙胺盐酸盐、150mM六水合氯化镁、75mM六偏磷酸钠、5mM三磷酸腺苷二钠(ATP), 加水溶解使终体积为50mL,用5M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反应pH为7.0,加入250mg实施例4中制备得到的粗酶制剂,在37℃、机械搅拌下反应,反应过程中用2M氢氧化钠溶液维持反应pH为7.0。反应24h后,取样进行HPLC分析,检测方法同实施例1。
结果显示,转化率为87%,ee值>99%。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方法能够生产L-茶氨酸,转化率达到80%以上,ee值达到99%以上,满足L-茶氨酸生产需要,不仅能降低ATP的用量,而且还能降低酶的总添加量,节约成本,为今后充分利用低成本的谷氨酸钠工业化生产L-茶氨酸提供了方法。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方法,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方法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Figure IDA0000884893850000011
Figure IDA0000884893850000021

Claims (28)

1.一种L-茶氨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和磷酸激酶为催化剂,以L-谷氨酸钠和乙胺盐酸盐为底物合成L-茶氨酸;
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在反应器中加入L-谷氨酸钠、乙胺盐酸盐、多聚磷酸盐、ATP、Mg2+和缓冲液,调节pH,加入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和磷酸激酶,调节温度进行反应;
所述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和磷酸激酶的基因克隆在同一表达载体上;
所述克隆在同一表达载体上的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和磷酸激酶的核苷酸序列包含如SEQ ID NO.1所示的片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来源于Methylovorus may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激酶来源于Eschierichiacoli、Rhodobacter sphaeroides或Chloroflexus aurantiacus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和磷酸激酶加入的总酶量为1-25g/L。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和磷酸激酶加入的总酶量为2-20g/L。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和磷酸激酶加入的总酶量为5-15g/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茶氨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谷氨酸钠的加入量为50-4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茶氨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胺盐酸盐的加入量为50-4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茶氨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谷氨酸钠和乙胺盐酸盐的摩尔比为1:1-1: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L-茶氨酸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谷氨酸钠和乙胺盐酸盐的摩尔比为1:1。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液为磷酸钾缓冲液、咪唑缓冲液或Tris-HCl缓冲液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液为咪唑缓冲液。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液的浓度为20-150mM。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液的浓度为50-100mM。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液的浓度为75mM。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液的pH为7-9。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液的pH为8。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聚磷酸盐的加入量为5-200mM。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聚磷酸盐为六偏磷酸钠。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TP的加入量为0.5-10mM。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TP的加入量为0.8-6mM。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g2+的加入量为10-300mM。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g2+的加入量为50-200mM。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pH为5.5-8.5。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pH为7.0-7.5。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温度为20-50℃。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温度为30-37℃。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的时间为6-24h。
CN201510973289.XA 2015-12-21 2015-12-21 一种l-茶氨酸的合成方法 Active CN1068937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73289.XA CN106893748B (zh) 2015-12-21 2015-12-21 一种l-茶氨酸的合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73289.XA CN106893748B (zh) 2015-12-21 2015-12-21 一种l-茶氨酸的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93748A CN106893748A (zh) 2017-06-27
CN106893748B true CN106893748B (zh) 2020-11-17

Family

ID=59190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73289.XA Active CN106893748B (zh) 2015-12-21 2015-12-21 一种l-茶氨酸的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937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08829B (zh) * 2020-07-28 2022-01-11 浙江华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突变体及其应用
CN113774075B (zh) 2021-09-30 2023-08-08 天津科技大学 一株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及其发酵生产l-茶氨酸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73037A (zh) * 2004-06-25 2007-05-30 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 二肽或二肽衍生物的制造方法
CN102533886A (zh) * 2012-01-11 2012-07-04 广东乐尔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固相酶催化合成l-茶氨酸的生产工艺
CN104212757A (zh) * 2014-07-04 2014-12-17 上海凯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大肠杆菌产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高效生产L-茶氨酸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73037A (zh) * 2004-06-25 2007-05-30 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 二肽或二肽衍生物的制造方法
CN102533886A (zh) * 2012-01-11 2012-07-04 广东乐尔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固相酶催化合成l-茶氨酸的生产工艺
CN104212757A (zh) * 2014-07-04 2014-12-17 上海凯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大肠杆菌产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高效生产L-茶氨酸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anine-Forming Enzyme from Methylovorus mays No.9 in Respect to Utilization of Theanine Production;Sachiko YAMAMOTO 等;《Bioscience, Biotechn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70207;第71卷(第2期);全文 *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Methylovorus mays No.9 Gene Encoding γ-Glutamylmethylamide Synthetase: An Enzyme Usable in Theanine Formation by Coupling with the Alcoholic Fermentation System of Baker’s Yeast;Sachiko YAMAMOTO 等;《Bioscience, Biotechn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80107;第72卷(第1期);第101-109页,尤其是第102页左栏第2段、第104页左栏第3段、第107页左栏第1-2段,图1 *
Emerging Enzymes for ATP Regeneration in Biocatalytic Processes;Jennifer N. Andexer 等;《chembiochem》;20150209;第16卷(第3期);第380-386页,尤其是第384页左栏第2段 *
Theanine Production by Coupled Fermentation with Energy Transfer Using γ-Glutamylmethylamide Synthetase of Methylovorus mays No.9;Sachiko YAMAMOTO 等;《Bioscience, Biotechn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80507;第72卷(第5期);第1206-1211页,尤其是第1207页左栏第2-3、6-8段 *
茶氨酸生物合成研究进展;陈林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20101101;第1-9页,尤其是第3页第2.2节 *
茶氨酸酶促生物合成研究进展;陈林等;《茶叶科学》;20110215;第31卷(第1期);第1-10页,尤其是第3节"研究与展望",第4页左栏倒数第14行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93748A (zh) 2017-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55209A (zh) 一种酶法制备β‑烟酰胺单核苷酸的方法
CN112795606B (zh) 一种β-烟酰胺单核苷酸的酶催化合成方法
CN109266595B (zh) 一种转化l-苏氨酸生产l-2-氨基丁酸的重组菌的构建及应用
CN113186142B (zh) 一种高效生产2′-岩藻糖基乳糖的大肠杆菌工程菌株
CN106536744A (zh) γ‑谷氨酰半胱氨酸及谷胱甘肽的制造方法
CN105026548A (zh) D-葡萄糖二酸生产菌及d-葡萄糖二酸的制造方法
KR20190086016A (ko) L-알라닐-l-글루타민 생합성 효소를 코딩하는 유전자 및 그 용도
CN104017784A (zh) 一种环糊精糖基转移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136377A (zh) 一种聚糖酶及其在川芎嗪生物合成中的应用
CN106893699B (zh) 一种粗酶制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6893748B (zh) 一种l-茶氨酸的合成方法
CN104178533A (zh) 一种r-3-氨基丁醇的生产方法
CN112980906B (zh) 一种用于制备β-烟酰胺单核苷酸的酶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1808829B (zh) 一种γ-谷氨酰甲胺合成酶突变体及其应用
CN114525268A (zh) 一种pH耐受性提高的谷氨酸脱羧酶突变体及其在γ-氨基丁酸合成中的应用
CN112522228B (zh) 一种来源于氨氧化假诺卡氏单胞菌的r-转氨酶及其合成方法
CN116732009A (zh) 一种重组二肽酶突变体及其在l-肌肽生产中的应用
CN113151378B (zh) 制备烟酸或其衍生物的核苷、烟酸腺嘌呤二核苷酸、烟酸单核苷酸的方法、酶组合物及应用
CN115896081A (zh) 天冬氨酸酶突变体及其应用
CN108330096A (zh) 胞外表达L-天冬氨酸α-脱羧酶工程菌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
EP2094840A1 (en) Novel n-acetylglucosamine-2-epimeras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cmp-neuraminic acid using the same
CN104846025B (zh) 一种制备(2s,3r)-2-苯甲酰氨甲基-3-羟基丁酸甲酯的方法
CN113174378A (zh) 一种谷氨酸脱氢酶突变体及其编码基因、基因工程菌以及在制备l-2-氨基丁酸中的应用
CN115125222A (zh) 利用10-去乙酰巴卡亭III10β-O-乙酰转移酶突变体催化合成紫杉醇及其类似物
JP2003093091A5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