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79026B - 介质接入控制层的聚合过程 - Google Patents

介质接入控制层的聚合过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79026B
CN106879026B CN201610984165.6A CN201610984165A CN106879026B CN 106879026 B CN106879026 B CN 106879026B CN 201610984165 A CN201610984165 A CN 201610984165A CN 106879026 B CN106879026 B CN 1068790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quality
quality metric
amsdu
packet
thresh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841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79026A (zh
Inventor
E·奥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tel I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l IP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l I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879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790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790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790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04W28/065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using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of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无线传输电路和适于与无线传输电路交互以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控制处理电路,控制处理电路被配置成执行介质接入控制处理,包括: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分组聚合大小,基于分组聚合大小来选择一个或多个分组,以及生成单一介质接入控制聚合头并且使用单一介质接入控制聚合头来封装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无线传输电路被配置成经由无线信道来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以及单一介质接入控制聚合头。

Description

介质接入控制层的聚合过程
技术领域
各种实施例一般性地涉及介质接入控制层的聚合过程。
背景技术
WiFi协议栈的每层可以从上层接收业务数据单元(SDU)并且随后对SDU执行特定于层的处理,从而生成物理数据单元(PDU)以提供给下层。这样的特定于层的处理可以包括有效负载数据的头封装,其中接收端的对应协议层可以利用头来适当地解释有效负载数据。
然而,头封装处理可以通过将头数据附到层有效负载来增加开销,因而减少了吞吐量。对应地,诸如为MAC层的协议栈层可以应用聚合过程,从而用单一层头来封装多个PDU和/或SDU,作为结果,这可以减少开销并且增加吞吐量。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一般性地指代相同的部件。附图不一定按照比例,而是替代地,强调一般性地置于图示本发明的原理之上。在下面的描述中,参照下面的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聚合的介质接入控制业务数据单元(AMSDU)过程;
图2示出了聚合的介质接入控制物理数据单元(AMPDU)过程;
图3示出了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内部配置;
图4示出了根据信道质量和传输速率来选择聚合的分组大小的方法;
图5示出了在图4的方法中使用的示例性查找表;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的发送分组的方法;以及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进一步的方面的发送分组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具体描述指代通过图示方式示出可以实践本发明的特定细节和实施例的附图。
这里使用词语“示例性的”来意指“用作示例、例子、或阐述”。这里以“示例性的”描述的任意实施例或设计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优选或有利。
如果有,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词语“多个(plural)”和“多个(multiple)”用于清楚地指代大于一的数量。因此,明确地调用指代对象的数量的前述词语(例如,“多个(aplurality of)【对象】”,“多个(multiple)【对象】”)的任意术语意图清楚地指代多于一个的所述对象。如果有,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组(group)”、“组(set)”、“集合”、“系列”、“序列”、“分组”、“选择”等以及类似物用于指代等于或大于一的数量,即,一个或多个。
如这里所使用的,“电路”可以被理解为任意种类的逻辑实现实体(模拟或数字),其可以是专用电路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软件的处理器、固件、硬件、或其任意组合。进而,“电路”可以为硬接线逻辑电路或诸如为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逻辑电路,例如微处理器(例如,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ISC)处理器或减少指令集计算机(RISC)处理器)。“电路”还可以为处理器执行软件,例如任意种类的计算机程序,例如使用例如为Java的虚拟机代码的计算机程序。以下将更具体地描述的相应功能的任意其他种类的实现还可以理解为“电路”。理解到所描述的电路中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电路可以组合到具有实质上等价的功能性的单一电路中,并且相反地理解到任意单一的所描述的电路可以分成具有实质上等价的功能性的两个(或更多个)单独的电路。因此,理解到对“电路”的引用可以指代合起来形成单一电路的两个或更多个电路。
如这里所使用的“处理电路(circuit)”(或等价地,“处理电路(circuitry)”)被理解为指代执行一个或多个信号上的操作的任意电路,诸如,例如,执行电信号或光信号上的处理的任意电路。处理电路因而可以指代改变电或光信号的特性或性质的任意模拟或数字电路,所述电或光信号可以包括模拟和/或数字数据。处理电路因而可以指代模拟电路(明确地称作“模拟处理电路”)、数字电路(明确地称作“数字处理电路”)、逻辑电路、处理器、微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集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或其任意组合。因此,处理电路可以指代以硬件或软件来执行电或光信号上的处理的电路,诸如在硬件上运行的软件(例如,处理器或微处理器)。如这里所利用的,“数字处理电路”可以指代使用执行例如为电或光信号的信号上的处理的数字逻辑来实现的电路,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逻辑电路、(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标量处理器、(一个或多个)矢量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控制器、(一个或多个)微控制器、(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PU)、(一个或多个)图形处理单元(GPU)、(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一个或多个)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其任意组合。进而,理解到单一处理电路可以等价地分离成两个单独的处理电路,并且相反地理解到两个单独的处理电路可以组合成单一等价的处理电路。
如这里所使用的,“存储器”可以被理解为其中能够存储数据或信息以供获取的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这里所包括的对“存储器”的引用因而可以理解为指代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器,包括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闪存、固态存储器、磁带、硬盘驱动、光驱等、或其任意组合。进而,意识到寄存器、移位寄存器、处理器寄存器、数据缓冲等在这里还通过术语存储器来包括。意识到称作“存储器”或“一个(a)存储器”的单一组件可以由多于一个的不同类型的存储器组成,并且因而可以指代包括一个或多个类型的存储器的集合组件。容易理解到任意单一的存储器组件可以分成多个全体上等价的存储器组件,并且反之亦然。进而,虽然将存储器描述为与一个或多个其他组件分离(诸如在附图中的),理解到存储器可以集成在另一组件内,诸如公共集成芯片上。
引用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点中所使用的术语“基站”可以被理解为宏基站、微基站、节点B、演进节点B(eNB)、家庭eNodeB、远程射频头(RRH)、中继点等。
如这里所使用的,通信上下文中的“小区”可以被理解为由基站服务的扇区。对应地,小区可以是一组对应于基站的特别分区的地理上共置的天线。基站可以因而服务一个或多个小区(或扇区),其中每个小区的特征在于不同的通信信道。进而,术语“小区”可以被利用来指代宏小区、微小区、毫微微小区、微微小区等中的任意者。
意识到下面的描述可以详述涉及根据某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规范操作的移动设备的示例性的场景,尤其是长期演进(LTE)和长期演进-先进(LTE-A)。理解到这样的示例性的场景本质上是演示性的,并且因此可以类似地应用于其他移动通信技术和标准,诸如WLAN(无线局域网)、WiFi、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蓝牙、CDMA(码分多址)、宽带CDMA(W-CDMA)等。这里所提供的示例因而被理解为可应用于各种其他移动通信技术,包括已有的和尚未提出的,特别是在其中这样的移动通信技术与关于下面的示例所公开的内容共享类似的特征的情况下。
为了本公开内容的目的,无线电通信技术可以被分类为短程无线电通信技术、城域系统无线电通信技术、或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技术中的一个技术。短程无线电通信技术包括蓝牙、WLAN(例如,根据任意IEEE 802.11标准)、以及其他类似的无线电通信技术。城域系统无线电通信技术包括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例如,根据IEEE 802.16无线电通信标准,例如固定WiMax或移动WiMax)以及其他类似的无线电通信技术。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技术包括GSM、UMTS、LTE、LTE-先进(LTE-A)、CDMA、WCDMA、LTE-A、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增强数据速率GSM演进(EDGE)、高速分组接入(HSPA)、HSPA Plus(HSPA+)、以及其他类似的无线电通信技术。
如这里所利用的术语“网络”例如为在诸如为移动通信网络的通信网络中所引用,其包括网络的接入组件(例如,无线接入网(RAN)组件)和网络的核心组件(例如,核心网组件)。
如这里所利用的,在引用移动终端时使用的术语“无线空闲模式”或“无线空闲状态”指代其中没有给移动终端分配移动通信网络的至少一个专用通信信道的无线控制状态。在引用移动终端时使用的术语“无线连接模式”或“无线连接状态”指代其中给移动终端分配移动通信网络的至少一个专用上行通信信道的无线控制状态。
除非明确规定,术语“发送”和“发射”包括直接和间接发送/发射。类似地,除非明确规定,术语“接收”包括直接和间接接收。
WiFi协议栈中的介质接入控制(MAC)层可以应用数据单元聚合,从而在单一头中封装多个业务数据单元(SDU)和/或物理数据单元(PDU)。这样的MAC聚合过程可以通过减少开销与负荷数据之比来增加吞吐量。
给定协议层可以从上层接收SDU并且对每个接收到的SDU执行特定于层的处理以产生PDU,从而提供给下层。在WiFi协议栈的MAC层的上下文中,MAC层可以从逻辑链路控制(LLC)层接收MAC SDU(MSDU),并且在执行MAC层处理之后可以提供MAC PDU(MPDU)给物理(PHY)层。传统上,MAC层可以对从LLC接收的MSDU执行MAC头封装以生成MPDU,从而提供给PHY层以用于PHY层处理以及随后的传输。由PHY接收的每个PSDU可以因而包括MAC头,其可以特征化为开销。
为了减少这一开销从而增加吞吐量,MAC层可以采用前述的MAC聚合过程。在聚合MSDU(AMSDU)方案中,MAC可以将多个MSDU聚合到单一MPDU(因而用单一的MAC头来封装多个MSDU)并且提供得到的AMSDU给PHY层,作为MPDU(从PHY层的角度,PSDU)。可替代地,在聚合MPDU(AMPDU)方案中,MAC可以首先用MAC头来封装各MSDU以生成MPDU并且随后将多个MPDU聚合到AMPDU中以提供给PHY层。MAC层还可以执行组合AMPDU和AMSDU,其可以包括聚合多个MSDU到AMSDU中,从各AMSDU中生成MPDU,以及将各MPDU一起聚合为AMPDU。
图1示出了如由MAC层执行的AMSDU过程的图示。MAC层可以首先从例如为LLC层(层2/数据链路层中的MAC以上的子层)的上层接收MSDU。MAC可以首先通过在阶段100附加子帧头来生成AMSDU子帧,其可以包括发送地址(SA)、目标地址(DA)、以及有效负载长度域,并且随后填充数据单元到预定义的边界长度。
MAC可以识别具有相同的SA和RA的附加的MSDU并且等价地使用这些MSDU来生成AMSDU。如在阶段110处所示的,MAC可以接着将AMSDU子帧彼此附加以生成AMSDU。MAC可以接着通过在阶段120处在AMSDU的前面附加MAC头以及在AMSDU的后面附加帧校验和(FCS)来执行MAC头封装。
MAC可以接着提供得到的MPDU给PHY层,该PHY层可以随后执行PHY层处理,包括在PLCP PHY子层处使用分组层汇聚协议(PLCP)的头封装以生成PPDU,从而在随后提供给物理介质依赖(PMD)PHY子层。
对应地,与使用MAC头来封装各MSDU的常规(非聚合)过程相反,AMSDU可以附加单一MAC头到多个MSDU。在由于减小的头与有效负载数据之比而可以减少开销的同时,如在阶段120处所示的,各AMSDU可以仅仅包括一个错误校验域(例如,FCS)。对应地,在接收端接收的AMSDU可以仅仅能够对整个AMSDU执行错误校验(诸如循环冗余校验(CRC))。由于接收端可能不能识别产生错误的单一MSDU,接收端可能替代地需要请求重传整个AMSDU,这可以随后由发送端MAC层来处理。结果,过量的重传可以显著影响吞吐量,因为要求重传整个AMSDU。进而,由于可比较的更大的分组大小,用于AMSDU的分组错误率(PER)相比于常规MSDU而言可能更高,并且因此在低链路质量状况下,对于AMSDU,可以观察到高PER。
图2示出了如由MAC层执行的AMPDU过程的图示。相比于AMSDU,AMPDU方案中的MAC层可以用MAC头和FCS封装每个MSDU以在执行任意MAC聚合之前生成MPDU。MAC接着可以附加MPDU分隔符并且填充每个MPDU以生成210中的AMPDU子帧。MAC接着可以聚合210中的多个AMPDU子帧以生成220中的AMPDU,从而作为MPDU/PSDU提供给PHY层。
对应地,AMPDU中的每个AMPDU子帧可以具有单个的CRC和FCS,因为MAC层封装每个MSDU以在AMPDU聚合之前生成MPDU。结果,接收端能够单独地对每个MSDU(即,每个AMPDU子帧)执行错误校验,并且因此,与限于在AMDSDU聚合方案中请求重传整个AMSDU相反,可以请求单独重传特定的AMPDU子帧。AMPDU可以因而更适于其中普遍重传的差的链路质量情景,但是,由于每个MSDU的单个头封装,可能无论如何都要求相对比AMSDU更多的开销。
对应地,AMSDU可以更适于其中重传概率(即,PER)低的强信道条件,因为MAC层能够通过使用单一MAC头来封装多个MSDU而不必执行整个AMSDU的过量的耗成本的重传来减少开销。结果,开销减少可以提高吞吐量。在AMSDU中聚合更高数量的MSDU可以增加吞吐量(通过减少由更高的头数据比例引起的开销)的同时,由于更大数量的数据被发送,更大的AMSDU分组可以更趋于错误。由于甚至单个错误可能随后要求整个AMSDU的重传,使用大的AMSDU分组在以高PER为特征的低信道质量条件中可以带来不满意的吞吐量。
由于吞吐量对PER和AMSDU大小的这一依赖性,MAC层可以通过基于信道条件来做出AMSDU大小的直观选择(即,将多少MSDU聚合到单一AMSDU中)来优化AMSDU性能。具体地,MAC层可以分析信道PER度量,诸如针对常规MSDU传输而测量到的PER,并且选择合适的AMSDU大小,从而最大化吞吐量。如将详述的,更高的MSDU PER值可以批准更小的AMSDU大小,而更小的MSDU PER值可以批准更大的AMSDU大小。MAC层可以附加地考虑用于AMSDU大小选择的当前的无线传输速率(由PHY层利用来无线传输),因为开销(头)与有效负载之比可以取决于PHY速率而变化。
图3示出了图示无线电通信设备300的内部配置的框图。无线电通信设备300可以被配置成操作于WiFi网络,并且可以为网络接入点或终端设备。对应地,理解到这里详述的实现可以应用于WiFi通信路径的任一端,并且可以因而在路由器到设备通信、设备到路由器通信、或者设备到设备通信(诸如,共享(tethering))中采用。
如图3中所示,无线电通信设备300可以包括天线系统302、射频(RF)/PHY处理电路304、控制处理电路306、以及存储器308。尽管没有在图3中示出,无线电通信设备300还可以包括主机设备组件,诸如被配置成运行无线电通信设备300的主机侧的操作系统的CPU、以及用于一个或多个进一步的无线接入技术的附加的无线电通信组件(例如,附加的RF电路、PHY电路、控制电路等)。无线电通信设备300可以包括附加的硬件、软件、或固件元件,包括处理器/微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存储器、其他专用或通用硬件/处理器/电路等。无线电通信设备300还可以包括大量用户输入/输出设备((一个或多个)显示器、(一个或多个)键盘、(一个或多个)触摸屏、(一个或多个)扬声器、(一个或多个)外部按钮、(一个或多个)摄像头、(一个或多个)麦克风等)、(一个或多个)外围设备、存储器、电源、(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接口、(一个或多个)用户识别模块(SIM)等。虽然仅仅通信。
如将详述的,在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中,无线电通信设备可以包括无线传输电路(RF/PHY处理电路304)和适于与无线传输电路交互的控制处理电路(控制处理电路306)以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控制处理电路可以被配置成执行介质接入控制处理,包括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分组聚合大小,基于分组聚合大小来选择一个或多个分组,以及生成单一介质接入控制聚合头并且用单一介质接入控制聚合头来封装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无线传输电路可以被配置成经由无线信道来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以及单一介质接入控制聚合头。
在本公开内容的另一方面中,无线电通信设备可以包括无线传输电路(RF/PHY处理电路304)和适于与无线传输电路交互的控制处理电路(控制处理电路306)以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控制处理电路可以被配置成根据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聚合介质接入控制业务数据单元(AMSDU)分组大小,根据分组聚合大小来选择一个或多个分组,以及根据AMSDU分组聚合方案来用AMSDU头封装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无线传输电路可以被配置成经由无线信道来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和AMSDU头。
在无线电通信设备300的操作的简略的概述中,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被配置成控制无线电通信设备300的操作以用于无线电通信目的。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被配置为WiFi驱动,并且可以被配置成执行WiFi协议栈,从而支持与一个或多个附加的无线电通信设备的通信链路。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因而为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被配置成从存储器308获取定义协议软件和/或固件模块的程序代码,并且执行程序代码,从而根据协议栈来操作。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因而被配置成执行被程序代码定义为指令的各种算术、逻辑、控制、以及输入/输出(I/O)操作。
尽管在图3中将RF/PHY处理电路304示为单一组件,RF/PHY处理电路304可以由两个单独的组件组成,诸如例如RF前端电路(RF)和调制解调器电路(PHY)。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被配置成控制RF/PHY处理电路304和天线系统302(直接地或间接地)以与无线电通信网络上的一个或多个进一步的无线电通信设备进行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地,天线系统302可以为单一天线或由多个天线组成的天线阵列,其可以接收射频信号并且提供射频信号给RF/PHY处理电路304,所述RF/PHY处理电路304可以被配置成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执行射频和基带处理(例如,分别根据RF前端和调制调解器),包括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的混频、放大、模数转换(ADC)、解调/解码、数字信号处理等。RF/PHY处理电路304可以提供得到的通信数据给控制处理电路306以用于协议栈层处理。相反地,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提供通信数据给RF/PHY处理电路304以用于在经由天线系统302的射频传输之前的射频和基带处理,所述射频和基带处理可以包括RF/PHY处理电路304处的混频、放大、数模转换(DAC)、调制/编码、数字信号处理等,从而以射频信号来准备用于无线传输的通信数据。RF/PHY处理电路304可以由被配置成对应地处理射频和基带信号的各种模拟、数字、以及混合电路组件组成。
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因而控制如由协议栈所规定的无线电通信设备300的通信操作,除了上层(层3及以上)之外,所述协议栈可以包括MAC和LLC子层(层2,还称作数据链路层)。如之前所指出的,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根据从存储器308获取的程序代码中定义的指令来操作。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因而被配置成根据控制栈提供的控制逻辑来建立和实现与一个或多个进一步的无线电通信设备的通信链路。
如图3中所示,在示例性的场景中,无线电通信设备300可以被配置成与对等通信设备310(其可以为用于解释目的的任意对等设备并且可以为网络接入点或终端设备)进行无线电通信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因而被配置成根据每个协议栈层的特定于层协议来实现无线信道312上的通信链路。除了层3及以上的相应的特定于层处理之外,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在提供MPDU给RF/PHY处理电路304的PHY部分以用于随后的PHY层处理(由PLCP和PMD子层处理以附加前导、PHY头,以及根据调制方案和PHY速率来调制通信数据组成)之前执行LLC和MAC层处理。
如关于图1和图2所详述的,MAC层(在控制处理电路306上实现的MAC软件模块)可以从LLC层(在控制处理电路306上实现的LLC软件模块)接收MSDU并且执行MAC头封装以提供MPDU给PHY层(RF/PHY处理电路304的PHY部分,其可以为硬件和软件)。
与对每个MSDU执行MAC头封装相反,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替代地如针对图1详述地使用单一MAC头将多个MSDU聚合到AMSDU中。通过使用AMSDU聚合来减少头与有效负载(MSDU数据)之比,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减少开销并且增加吞吐量。
控制处理电路306可能需要选择用于AMSDU聚合的AMSDU大小,其中AMSDU大小定义了聚合到单一AMSDU分组的总的MSDU数量。如之前所介绍的,有关吞吐量的AMSDU聚合的有效性可以基于信道质量和PHY速率而变化。例如,如果无线信道312具有差的信道质量(即,高BER/PER),由于每个相对大的AMSDU分组将包含至少一个错误的可能性增加,控制处理电路306可能需要重传高百分比的AMSDU分组到对等通信设备310。进而,对等通信设备310可能不能对AMSDU中的每个MSDU执行错误校验(因为与用于AMPDU中的每个MSDU的CRC/FCS相反,AMSDU仅仅提供单一CRC/FCS),并且因此可能需要请求整个AMSDU的重传。由于对于每个重传而言高重传率和显著的需要重传的数据量,吞吐量可能因而相对差,并且因此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最佳地适于选择小的AMSDU大小或利用常规的MSDU。
相反地,如果无线信道312具有强信道质量(即,低BER/PER),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通过选择大的AMSDU大小来增加吞吐量。由于PER将低,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仅仅需要重传小数量的AMSDU分组,这可以是在吞吐量方面由由于AMSDU所需的减少的MAC头数据而带来的开销节省来补偿。
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附加地在AMSDU大小选择中考虑当前的PHY速率(由RF/PHY处理电路304的PHY部分利用的传输速率)。如将详述的,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根据PHY速率来发送(经由RF/PHY处理电路304)AMSDU的MSDU和MAC头,同时附加地附加多个开销序列到AMSDU,其中每个开销序列不论PHY速率而以恒定时间发送。由于这些“恒定的”开销序列的持续时间不受PHY速率影响,假设由于更短的有效负载数据传输而带来的较大部分的整体AMSDU传输时间(根据高PHY速率),高PHY速率可以带来恒定的开销序列,并且对应地,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更佳地适于利用大的AMSDU大小,从而补偿对高恒定开销序列与有效负载数据之比的吞吐量的某些负面影响。相反地,低PHY速率可以带来更高的有效负载数据传输时间与恒定开销序列传输时间之比(例如,由于MSDU和MAC头将根据低PHY速率而在更长的持续时间上发送),并且AMSDU的吞吐量改进益处可能因此消除。
对应地,由于吞吐量对信道质量和PHY速率的依赖,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被配置成评价当前的信道质量(例如,以PER为特征)和PHY速率,从而选择有效的AMSDU大小以在MAC层优化吞吐量。由于PER和/或PHY速率可以取决于AMSDU分组的目标对等通信设备而不同,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被配置成选择用于每个对等通信设备的AMSDU大小。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附加地能够根据信道质量和/或PHY速率的变化来动态地在时间上调整AMSDU大小。
如之前所详述的,由于与更小的常规MSDU分组相比、相对大的AMSDU分组将包含至少一个错误的增加的概率,AMSDU在差信道质量条件中可能不是有效的。
例如,给定BER概率b(任意给定比特将失败的概率),成功概率可以表示为1-b。对于长度为B个字节的分组,分组将不包含错误的概率(以分组错误率给出)
Figure GDA0002506474120000141
因而为
Figure GDA0002506474120000142
因为对于任意给定比特的成功概率1-b独立分布在分组的所有8B个比特上。
类似地,分组将包含错误的概率PER在以下给出
PER=1-(1-b)8B (2)
对应地,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计算给定用于AMSDU分组的PER下的对应的估计的吞吐量,从而选择产生优化吞吐量的AMSDU大小。然而,BER通常在大多数WiFi驱动(例如,控制处理电路306)处不可用,所述大多数WiFi驱动替代地可以经由所接收的确认(ACK)来监控重传,从而获得PER。对应地,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收集对常规MSDU分组的PER统计(其可以附加地包括来自隐藏终端的碰撞影响,尽管这可能基本上不影响收集的PER的准确性)并且随后利用所收集的MSDU PER来估计AMSDU PER。例如,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从MSDU PER中提取所估计的BER,并且应用所估计的BER,从而估计AMSDU PER。
具体地,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为长为L个字节的MSDU分组收集MSDU分组错误率PERMSDU,并且估计BER为b(通过以L来重组织等式(2)):
Figure GDA0002506474120000143
控制处理电路306接着可以应用BER估计b来估计长度为B的AMSDU分组的分组错误率PERAMSDU
Figure GDA0002506474120000151
对应地,AMSDU分组的PER PERAMSDU仅仅取决于PERMSDU和B与L之比,其等价于AMSDU内包含的MSDU的数量。比例B/L可以表示为
Figure GDA0002506474120000152
其中x因而给出AMSDU大小。x的可能值可以取决于无线电通信设备300利用的特别的WiFi标准,诸如例如,对于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802.11n,x∈[1,2,...,5],以及对于IEEE 802.11ac,x∈[1,2,...7]。
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因此基于针对MSDU分组PERMSDU而观察到的PER来估计AMSDU分组错误率为PERAMSDU,从而选择将最大化吞吐量的AMSDU大小x。AMSDU的吞吐量TPT可以按照以下给出
Figure GDA0002506474120000153
其中Dpayload为发送的有效负载中的总数据量(例如,以字节、千字节、兆字节等)以及Toverall为成功发送包含Dpayload数据的AMSDU所要求的总体时间。从MAC层的角度,有效负载数据可以为AMSDU聚合分组中包含的MSDU分组(如图1中所表示的)。非MSDU分组的剩余数据包括子帧头、填充、MAC头、以及FCS,其可以因而从MAC层的角度被当作开销。
整体AMSDU传输时间Toverall可以包括重传,并且对应地可以计算为单一AMSDU传输时间(其还包括来自重传的贡献)乘以在对等通信设备310成功接收AMSDU之前要求的重传次数。如之后将详述的,可以将重传次数假设为根据所估计的AMSDU分组错误率PERAMSDU的期望的重传次数。
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因而需要考虑单一AMSDU传输时间TAMSDU和期望的AMSDU重传次数以确定整体AMSDU传输时间Toverall。单一AMSDU传输时间TAMSDU对于非常高的吞吐量(VHT)AMSDU可以按照以下给出
TAMSDU=TBackoff+Ttraining+TSIG+THTSIG+THTTraining+ (6)
TService+TMACHeader+xTMSDU+TTail
其中TBackoff为平均回退时间,TTraining为非HT(高吞吐量)/传统短训练序列持续时间加非HT/传统长训练序列持续时间,TSIG为非HT/传统信号域持续时间,THTSIG为HT信号域持续时间,THTTraining为第一HT信号域持续时间,TService为服务时间,TMACHeader为MAC头时间,x为如之前介绍的AMSDU大小,TMSDU为单一MSDU的传输时间,以及TTail为尾时间。
按照AMSDU,仅仅TMACHeader和TMSDU取决于传输速率,即PHY速率。对应地,高PHY速率将减少TMACHeader和TMSDU,而低PHY速率将增加TMACHeader和TMSDU。相反地,剩余开销TBackoff、TTraining、TSIG、THTSIG、THTTraining、TService以及TTail可以是无论PHY速率而假设相应的恒定值的前述“恒定的”开销序列。
由于每x个MSDU分组仅仅存在一个MAC头,当评价单一AMSDU传输时间TAMSDU和整体AMSDU传输时间Toverall时MAC头可以忽略。结果,等式(6)中表达的单一AMSDU传输时间TAMSDU可以近似为
Figure GDA0002506474120000171
其中Toverhead和Y表示恒定开销序列的传输时间,L为单一MSDU的字节大小,以及r为PHY速率。
如之前所指出的,整体AMSDU传输时间Toverall取决于单一AMSDU传输时间TAMSDU和重传次数。可以将重传次数假设为根据PER(即,PERAMSDU)的期望的重传次数,并且因此可以将整体AMSDU传输时间Toverall估计(即,为期望的整体AMSDU传输时间)为单一AMSDU传输时间TAMSDU和期望的重传次数的乘积。
期望的重传次数可以通过将传输过程模型化为几何概率函数来确定,所述几何概率函数给出了给定每个独立尝试的失败概率p的情况下首次发生成功将发生在第k次独立尝试处的概率,即k-1次连续的失败将在第k次尝试时首次成功之前发生。第k次尝试为首次成功的概率Pk可以给定为
Pk=pk-1(1-p), (8)
其中期望的k值E(k)给定为
Figure GDA0002506474120000181
类似地,传输过程将由一定数量的初始失败(重传)和最终的成功组成,其中每次传输的失败概率可以给定为分组错误率。用AMSDU分组错误率PERAMSDU代入,给定AMSDU分组的期望重传次数(类似于E(k))给定为
Figure GDA0002506474120000182
给定期望的重传次数,整体传输时间Toverall可以给定为
Figure GDA0002506474120000183
并且结果来自等式(5)的吞吐量TPT可以重写为
Figure GDA0002506474120000184
将来自等式(4)和(7)的结果PERAMSDU和TAMSDU以及有效负载长度Dpayload=L·x(AMSDU长度和AMSDU大小的乘积)代入等式(11)得到
Figure GDA0002506474120000185
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在选择AMSDU大小x以优化吞吐量中考虑等式(12)提供的关系。如在等式(12)中表达的,除了静态项Y(恒定开销序列)和L(MSDU的大小,以字节为单位),吞吐量可以取决于可变量PERMSDU(MSDU分组错误率)、x、和r。
有效负载发送时间与开销发送时间之比可以取决于当前的PHY速率r而变化,其中如之前所详述的,开销时间Y可以不论r而保持恒定,并且有效负载传输时间
Figure GDA0002506474120000186
可以与r成反比。这一有效负载发送时间与开销发送时间之比可以定量表示为MAC效率μ,其中低PHY速率可以得到高MAC效率μ,因为恒定开销序列的传输时间与低PHY速率处的有效负载传输相比可以是瞬间或可忽略的。相反,高PHY速率可以得到低MAC效率μ,因为与高PHY速率处的相对简短的有效负载传输时间相比,恒定开销序列可以占据较大部分的传输时间。
由于吞吐量对PERMSDU、x、和r中的每个的多变量依赖,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在选择AMSDU大小x中考虑当前的PERMSDU和r。如之前所详述的,高的PERMSDU值可以批准小的AMSDU大小x,并且对于低的PERMSDU值反之亦然。进而,高PHY速率(对应于低MAC效率μ)可以批准大的AMSDU大小x以相对于有效负载传输时间而言补偿过量的开销传输时间,并且对于低PHY速率(高MAC效率μ)反之亦然。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因此评估PERMSDU和μ(与r成反比)以选择x,从而最大化吞吐量。如之前所详述的,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具有容易经由重传统计获得的PERMSDU,而可以不具有可利用的PERAMSDU和/或BER b,并且因而可以利用PERMSDU来按照等式(12)来评估吞吐量。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应用下面的选择准则来选择AMSDU大小x:
高μ(低PHY速率r),低PERMSDU:任意AMSDU大小x
高μ(低PHY速率r),高PERMSDU:小的AMSDU大小x
低μ(高PHY速率r),低PERMSDU:大的AMSDU大小x
低μ(高PHY速率r),高PERMSDU:以PERAMSDU为条件来选择AMSDU
图4示出了图示按照以上介绍的a-d来选择AMSDU大小的方法400的流程图。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以从存储器308获得的程序代码提供的MAC层控制逻辑来执行方法400,并且因此可以被配置成根据方法400来执行必需的算术、逻辑、控制、以及I/O操作。
在402中,控制处理电路306的MAC层可以接收来自上层的新数据帧,诸如通过在MAC层接收来自LLC层的MSDU。MSDU可以去往特定的对等设备,诸如例如,图4的示例性场景中的对等通信设备310。控制处理电路306接着可以在404处确定对等通信设备310是否支持AMSDU,并且,如果不,可以在406中以单一MSDU帧发射MSDU。对应地,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执行MSDU的MAC层头封装并且提供得到的MPDU给RF/PHY处理电路304的PHY部分以用于PHY层(PLCP和PMD)和射频处理传输。
如果对等通信设备310支持AMSDU,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进行到分析当前的PERMSDU和PHY速率r,从而选择AMSDU大小。如之前所指出的,无线驱动可以具有经由重传统计可获得的单一MSDU传输PER PERMSDU,以及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因此获得当前的PERMSDU,获得当前的PERMSDU可以包括从重传统计中获取PERMSDU值和/或计算PERMSDU。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附加地获取当前正由RF/PHY处理电路304利用的PHY速率r,或者如果控制处理电路306被配置成利用MAC效率作为AMSDU大小x的选择准则,可以计算当前的MAC效率μ。
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对应地在408中识别与对等通信设备310的通信链路的当前的PERMSDU和PHY速率x,即,无线信道312的PERMSDU和PHY速率r。控制处理电路306接着可以在410中确定PHY速率r是否高(或者等价地,MAC效率μ是否低),这可以涉及比较在408中识别的PHY速率r与PHY速率阈值(或者等价地,比较MAC效率μ与MAC效率阈值)。例如,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将μ>90%特征化为“强”MAC效率以及将μ<50%特征化为“差”MAC效率。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因而选择MAC效率阈值以用于410的比较,诸如例如,50%、60%、70%、80%、90%,并且将当前的MAC效率μ与所选择的MAC效率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MAC效率μ是否“高”(并且相反地,PHY速率r是否“低”)。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可选地利用代表等价的或类似的MAC效率的PHY速率阈值,其可以取决于特别的Y和L值。
如果控制处理电路306在410中确定PHY速率r高(MAC效率μ低),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进行到412以评价PERMSDU是否高。类似于如以上所详述的,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将PERMSDU与PER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PERMSDU是否以“高”为特征,其中一般性地,PERMSDU=1%可以为低,PERMSDU=10%可以为高,以及PERMSDU=30%可以为非常高。因此,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利用例如在1%与10%之间的PER阈值作为412中的准则以确定PERMSDU是否高。控制处理电路306接着可以基于在412中控制处理电路306确定PERMSDU是否高来进行到414或416。
在410中PHY速率r低(MAC效率μ高)的情况中,来自等式(12)的Y可以近似为Y≈0,因为相比于有效负载,开销可以忽略。等式(12)可以因而近似为
Figure GDA0002506474120000211
对应地,给定低PERMSDU,(1-PERMSDU)x可以近似为(1-PERMSDU)x≈1。结果,由等式(13)近似的吞吐量可以不受x的选择而深远影响。如果PHY速率r低(410)并且PERMSDU低(412),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因而在414中选择任意AMSDU大小x。
相反,给定PERMSDU高,项(1-PERMSDU)x为分数。如等式(13)中给出的吞吐量可以因而随着x增加而减少。如果PHY速率r低(410)并且PERMSDU高(412),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因而通过在416中选择最小的AMSDU大小x来最大化吞吐量,即x=1。
在410中PHY速率r高(MAC效率μ低)的情况中,开销项Y不可以如在412-414中地被当作可忽略。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因而在418中首先确定418中PERMSDU是否高,从而随后选择AMSDU大小x以最大化吞吐量。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利用类似于针对412所详述的阈值的PERMSDU阈值,以在418中确定PERMSDU是否高。
如果r高并且PERMSDU低(422),(1-PERMSDU)x可以近似为(1-PERMSDU)x≈0并且项
Figure GDA0002506474120000221
可以近似为
Figure GDA0002506474120000222
如等式(12)中给出的吞吐量可以因而重写为:
Figure GDA0002506474120000223
对应地,吞吐量将关于AMSDU大小x成线性。如果r高(410)并且PERMSDU低(422),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因此在422中选择最大的AMSDU大小x,从而优化吞吐量。由于最大的AMSDU大小x可以取决于所利用的特别的IEEE 802.11标准而变化,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在422中选择标准所允许的最大AMSDU大小x,诸如例如,对于IEEE 802.11n,x=5,对于IEEE802.11ac,x=7等。
相反地,如果r高并且PERMSDU高(420),项
Figure GDA0002506474120000224
可以类似地近似为
Figure GDA0002506474120000225
尽管没有这样的(1-PERMSDU)x的近似是合适的。等式(12)因而变为
Figure GDA0002506474120000226
由于L和Y为静态的,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考虑最大化项x·(1-PERMSDU)x的AMSDU大小x,对于给定为以下的x而言,所述项被最大化
Figure GDA0002506474120000227
对应地,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在420中基于当前的PERMSDU来选择优化AMSDU大小x以最大化吞吐量。由于x必须取整数值(聚合到每个AMSDU中的MSDU数目的整数值的数量),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对应地在420中根据等式(16)来计算x并且选择与所计算的x最接近的整数值。如将在以下详述的,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可选地利用查找表,从而减少处理要求。
伴随414、416、420或422之一中的AMSDU大小x的选择,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应用所选择的x,从而执行AMSDU聚合。如关于图1所详述的,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获得x个MSDU(具有匹配SA和RA域),生成x个AMSDU子帧,以及使用MAC头和FCS将x个AMSDU子帧封装在一起。控制处理电路306接着可以以MPDU/PSDU来提供AMSDU给RF/PHY处理电路304的PHY部分。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附加地通过附加MPDU分隔符到一组生成的AMSDU中的每个AMSDU并且将所得到的MPDU一起聚合到AMPDU中以提供给RF/PHY处理电路304的PHY部分来执行AMPDU和AMSDU过程。
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因此取决于当前的PHY速率r和PERMSDU来选择优化的AMSDU大小x并且应用所选择的AMSDU大小x,从而发送AMSDU分组到对等通信设备310。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周期性地基于更新值来重新评价PHY速率r和PERMSDU,并且对应地可以在重复的AMSDU大小选择过程期间重新选择414、416、420、或422之一中的AMSDU大小x(如果需要)。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附加地被配置成在更新的选择期间考虑过去的r和PERMSDU值,诸如通过平均和/或加权过去的r和PERMSDU值。进而,注意到410、412、以及418中的r和PERMSDU的“比较顺序”是任意的,并且可以切换(例如,在410中PER高以及在412和418中PHY速率高),而没有影响。
总之,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在方法400中如下地计算x
Figure GDA0002506474120000241
其中xmax为取决于IEEE 802.11标准的所允许的最高AMSDU大小,以及
Figure GDA0002506474120000245
代表最近的整数函数(其可以附加地束缚于x∈{1,2,...,xmax})。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将
Figure GDA0002506474120000242
确定为计算或者从诸如为查找表500的查找表来确定
Figure GDA0002506474120000243
等式(17)还可以使用PER和μ(或r)的阈值准则来表达。应用PER阈值THPER和MAC效率阈值THμ,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在方法400中将x计算为
Figure GDA0002506474120000244
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利用PER的PERMSDU或PERAMSDU(其中每一个可以实行不同的阈值THPER),或者可以可选地利用b。类似地,通过利用对应的PHY速率阈值THr并且相应地切换高μ/低μ到低r/高r或者μ>THμ/μ<THμ到r<THr/r>THr,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可选地利用r来替代μ。事先校准在针对优化的性能而言的阈值选择中可以是有益的。
注意到可以采用经修改的AMSDU大小选择准则,其类似地考虑分组错误率和MAC效率/PHY速率。例如,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利用等式来计算x,所述等式使用更多或更少的“分段”条件,其可以包括提供给定所有PER和r值的情况下对x的选择。在这样的修改中,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以单一的处理来替代410-422,其中控制处理电路306使用x的连续等式来从PER和r中直接计算x。无论如何,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基于所观察到的分组错误率和PHY速率来选择x。
可替代采用计算来确定x,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可选地利用查找表(例如,存储在存储器308中),从而基于PERMSDU来直接选择x。对应地,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利用PERMSDU作为查找表的输入,从而确定AMSDU大小x以最大化如在等式(15)中所表达的吞吐量。由于x的可能值可以受所采用的标准约束,查找表对于控制处理电路306减少计算而言可以是方便的机制。
例如,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采用允许AMSDU大小x∈[1,2,...,7]的IEEE802.11ac标准。对应地,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利用包含根据等式(16)的用于不同的PERMSDU值的x值的查找表。图5示出了示例性的查找表500,其给出了用于各种不同PERMSDU值的AMSDU大小x。由于在418中可以将PERMSDU>10%当作“高”,查找表500可以仅仅包含10%.以上的PERMSDU。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因而利用类似于查找表500的查找表来最小化从PERMSDU中确定x所需的计算。由于x受限于整数值,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附加地需要量化由查找表供应的x值,从而获得所允许的AMSDU大小值内的整数值。
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可选地利用一组PERMSDU阈值,有类似于查找表500的能力,诸如通过分配一组PERMSDU阈值,其中每对PERMSDU阈值限定AMSDU大小“区域”并且每个区域被分配一特定整数值x,该特定整数值x与针对AMSDU大小区域内(即,落入该对PERMSDU阈值之间)的PERMSDU值的优化AMSU大小x一致。控制处理电路306接着可以比较所观察到的PERMSDU与该组阈值以确定所观察到的PERMSDU值落入哪对阈值之间,并且随后选择所分配的x值作为AMSDU大小。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因此根据等式(16)来从PERMSDU中计算x或者基于所观察到的PERMSDU利用查找表来选择x值。可选地,如果控制处理电路306具有可用的PERAMSDU或b,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可选地利用AMSDU分组错误率PERAMSDU或者BERb来替代方法400中的PERMSDU(用于412/418中的阈值判决以及计算/查找表以确定x)。
进而,当如上所详述的方法400规定PERMSDU和PHY速率r中的AMSDU大小x的两准则判决时,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被配置成在方法400中仅仅利用PERMSDU或PHY速率r中的一个。例如,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被配置成对于低MAC效率μ(或等价地,高PHY速率r)而言选择更大的AMSDU大小x,从而抵消与有效负载数据相比头数据的过量出现,或者可以被配置成对于低PERMSDU而言选择更大的AMSDU大小x和/或对于高PERMSDU而言选择更小的AMSDU大小x。然而,由于吞吐量依赖于PER和PHY速率,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通过在选择AMSDU大小x中考虑PER和PHY速率来显著提高性能。
附加地,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使用可选的信道质量度量来替代用于方法400(412和418)的判决准则中的PER,诸如量化与对等目标设备的无线信道(例如,与对等通信设备310的无线信道312)的另一信号质量和/或信号功率度量。例如,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估计这样的可选的信道质量度量以确定无线信道具有强还是差信道质量,其可以最终指示分组错误率和所得到的吞吐量。PER可能无论如何对于预测分组错误而言都是最相关的。
进而,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被配置成根据方法400来独立地处理与多个对等设备的通信。由于每个对等设备可以具有唯一的无线信道和配置,每个对等设备可以因此具有唯一的PER和PHY速率。因此,控制处理电路306可以根据方法400来观察并考虑用于每个对等设备的唯一PER和PHY速率,从而发送数据到每个对等设备。
图6示出了用于发送分组的方法600。方法600可以包括介质接入控制处理,包括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分组聚合大小(610),基于分组聚合大小来选择一个或多个分组(620),以及生成单一介质接入控制聚合头并且使用单一介质接入控制聚合头来封装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630)。方法600可以进一步包括经由无线信道来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以及单一介质接入控制聚合头(640)。
在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或多个进一步的示例性方面中,以上参照图1-5所描述的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可以进一步并入到方法600中。特别地,方法600可以被配置成执行如关于无线电通信设备300所详述的进一步和/或可替代的处理。
图7示出了用于发送介质接入控制分组的方法700。如在图7中所示的,方法700包括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聚合介质接入控制业务数据单元(AMSDU)分组大小(710),基于分组聚合大小来选择一个或多个分组(720),基于AMSDU分组聚合方案来使用AMSDU头来封装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730),以及经由无线信道来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和AMSDU头(740)。
在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或多个进一步的示例性方面中,以上参照图1-5所描述的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可以进一步并入方法700中。特别地,方法700可以被配置成执行如关于无线电通信设备300所详述的进一步和/或可替代的处理。
术语“用户设备”、“UE”、“移动终端”、“用户终端”、“移动通信设备”、“终端设备”等可以应用于任意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蜂窝电话、平板电脑、膝上型电脑、个人计算机、可穿戴设备、多媒体回放设备、消费/家庭器械、车辆等、以及能够无线电通信的任意数量的附加的电子设备。
意识到这里所详述的方法的实现本质上为演示性的,并且因而被理解为能够在对应的设备中实现。同样地,意识到这里所详述的设备的实现被理解为能够实现为对应的方法。因而理解到这里所详述的对应于方法的设备可以包括被配置成执行所涉及的方法的每个方面的一个或多个组件。
下面的示例属于本公开内容的进一步的方面:
示例1为用于发送分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介质接入控制处理,包括: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分组聚合大小,基于分组聚合大小来选择一个或多个分组,以及生成单一介质接入控制聚合头并且使用单一介质接入控制聚合头来封装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经由无线信道来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以及单一介质接入控制聚合头。
在示例2中,如示例1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发送聚合分组和单一介质接入控制聚合头为物理层处理的一部分。
在示例3中,如示例1或2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进一步包括:使用物理层头来封装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以及介质接入控制聚合头,其中经由无线信道来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以及介质接入控制聚合头包括经由无线信道来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介质接入控制聚合头、以及物理层头。
在示例4中,如示例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分组聚合大小包括从预定义的多个分组聚合大小中选择分组聚合大小。
在示例5中,如示例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分组聚合大小表示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的分组数量。
在示例6中,如示例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分组聚合大小包括将信道质量度量和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与预定义的准则进行比较。
在示例7中,如示例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分组聚合大小包括将信道质量度量和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与多个预定义的准则进行比较,以识别信道质量度量和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都满足的预定义的准则,以及基于预定义的准则来选择分组聚合大小。
在示例8中,如示例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分组聚合大小包括将信道质量度量与信道质量度量阈值进行比较以获得指示信道质量度量是否超过信道质量度量阈值的第一判决结果,将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与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阈值进行比较以获得指示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是否超过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阈值的第二判决结果,以及基于第一判决结果和第二判决结果来选择分组聚合大小。
在示例9中,如示例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分组聚合大小包括如果信道质量度量指示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小于预定义的信道质量阈值并且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指示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大于预定义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阈值,则选择分组聚合大小为最小的分组聚合大小。
在示例10中,如示例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分组聚合大小包括如果信道质量度量指示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大于预定义的信道质量阈值并且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指示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小于预定义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阈值,则选择分组聚合大小为最大的分组聚合大小。
在示例11中,如示例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分组聚合大小包括如果信道质量度量指示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大于预定义的信道质量阈值并且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指示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小于预定义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阈值,则基于分组聚合大小、信道质量、以及有效负载传输效率之间的预定义的关系来计算分组聚合大小。
在示例12中,如示例11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基于分组聚合大小、信道质量、以及有效负载传输效率之间的预定义的关系来计算分组聚合大小包括计算分组聚合大小为最大化预定义的关系的候选的分组聚合大小。
在示例13中,如示例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分组聚合大小包括如果信道质量度量指示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大于预定义的信道质量阈值并且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指示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小于预定义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阈值,则基于信道质量度量和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从查找表中选择分组聚合大小。
在示例14中,如示例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进一步包括,分配单一纠错校验给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
在示例15中,如示例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生成单一介质接入控制聚合头并且使用单一介质接入控制聚合头来封装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包括聚合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到具有单一纠错校验的聚合分组中。
在示例16中,如示例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信道质量度量为无线信道的分组错误率或无线信道的比特错误率。
在示例17中,如示例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信道质量度量为用于传输非聚合分组的无线信道的分组错误率。
在示例18中,如示例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指示相对有效负载数据发送时间与相对开销数据发送时间之比。
在示例19中,如示例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为物理传输速率。
在示例20中,如示例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为有效负载数据发送时间与开销数据发送时间之比。
在示例21中,如示例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介质接入控制处理为聚合介质接入控制(MAC)业务数据单元(AMSDU)分组聚合处理。
在示例22中,如示例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介质接入控制处理为无线局域网协议处理的一部分。
在示例23中,如示例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为多个无线局域网分组。
示例24为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无线传输电路和适于与无线传输电路交互以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的介质接入控制处理电路,无线电通信设备被配置成执行如示例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在示例25中,如示例24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被配置为无线局域网通信设备。
示例26为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当由处理器执行时引起处理器执行如示例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指令。
示例27为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当由通信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引起通信设备执行如示例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指令。
示例28为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无线传输电路和适于与无线传输电路交互以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的介质接入控制处理电路,介质接入控制处理电路被配置成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分组聚合大小,基于分组聚合大小来选择一个或多个分组,以及生成单一介质接入控制聚合头并且使用单一介质接入控制聚合头来封装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无线传输电路被配置成经由无线信道来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以及单一介质接入控制聚合头。
在示例29中,如示例28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无线传输电路被配置成经由无线信道来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以及单一介质接入控制聚合头,作为物理层处理的一部分。
在示例30中,如示例28或29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无线电通信电路包括:物理层处理电路,被配置成使用物理层头来封装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以及介质接入控制聚合头,无线传输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通过经由无线信道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介质接入控制聚合头、以及物理层头来经由无线信道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以及单一介质接入控制聚合头。
在示例31中,如示例28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介质接入控制处理电路被配置成从预定义的多个分组聚合大小中选择分组聚合大小。
在示例32中,如示例28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分组聚合大小表示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的分组数量。
在示例33中,如示例28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介质接入控制处理电路被配置成将信道质量度量和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与预定义的准则进行比较以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分组聚合大小。
在示例34中,如示例28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介质接入控制处理电路被配置成通过将信道质量度量和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与多个预定义的准则进行比较以识别信道质量度量和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都满足的预定义的准则、并且基于预定义的准则选择分组聚合大小来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分组聚合大小。
在示例35中,如示例28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介质接入控制处理电路被配置成通过将信道质量度量与信道质量度量阈值进行比较以获得指示信道质量度量是否超过信道质量度量阈值的第一判决结果、将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与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阈值进行比较以获得指示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是否超过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阈值的第二判决结果、以及基于第一判决结果和第二判决结果来选择分组聚合大小来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分组聚合大小。
在示例36中,如示例28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介质接入控制电路被配置成通过如果信道质量度量指示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小于预定义的信道质量阈值并且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指示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大于预定义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阈值则选择分组聚合大小为最小的分组聚合大小来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分组聚合大小。
在示例37中,如示例28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介质接入控制处理电路被配置成通过如果信道质量度量指示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大于预定于的信道质量阈值并且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指示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小于预定义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阈值则选择分组聚合大小为最大的分组聚合大小来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分组聚合大小。
在示例38中,如示例28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介质接入控制处理电路被配置成通过如果信道质量度量指示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大于预定义的信道质量阈值并且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指示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小于预定义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阈值则基于分组聚合大小、信道质量、与有效负载传输效率之间的预定义的关系来计算分组聚合大小来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分组聚合大小。
在示例39中,如示例38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介质接入控制处理电路被配置成计算分组聚合大小为最大化预定义的关系的候选的分组聚合大小,以基于分组聚合大小、信道质量、与有效负载传输效率之间的预定义的关系来计算分组聚合大小。
在示例40中,如示例28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介质接入控制处理电路被配置成通过如果信道质量度量指示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大于预定义的信道质量阈值并且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指示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小于预定义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阈值则基于信道质量度量和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从查找表中选择分组聚合大小来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分组聚合大小。
在示例41中,如示例28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介质接入控制处理电路被进一步配置成分配单一纠错校验给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
在示例42中,如示例28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介质接入控制处理电路被进一步配置成通过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聚合到具有单一纠错校验的聚合分组中来生成单一介质接入控制聚合头并且使用单一介质接入控制聚合头来封装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
在示例43中,如示例28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信道质量度量为无线信道的分组错误率或者无线信道的比特错误率。
在示例44中,如示例28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信道质量度量为用于传输非聚合分组的无线信道的分组错误率。
在示例45中,如示例28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指示相对的有效负载数据发送时间与相对的开销数据发送时间之比。
在示例46中,如示例28至45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为物理传输速率。
在示例47中,如示例28至46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为有效负载数据发送时间与开销数据发送时间之比。
在示例48中,如示例28至47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介质接入控制处理为无线局域网协议处理的一部分。
在示例49中,如示例28至48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为多个无线局域网分组。
在示例50中,如示例28至49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被配置为无线局域网通信设备。
示例51为用于发送介质接入控制分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聚合介质接入控制业务数据单元(AMSDU)分组大小,基于分组聚合大小来选择一个或多个分组,基于AMSDU分组聚合方案来使用AMSDU头来封装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以及经由无线信道来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以及AMSDU头。
在示例52中,如示例51中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进一步包括:使用物理层头来封装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以及AMSDU头,其中经由无线信道来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和AMSDU头包括经由无线信道来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AMSDU头、以及物理层头。
在示例53中,如示例51或52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AMSDU分组大小包括从预定义的多个AMSDU分组大小中选择AMSDU分组大小。
在示例54中,如示例51至53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AMSDU分组大小表示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的分组数量。
在示例55中,如示例51至54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AMSDU分组大小包括将信道质量度量和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与预定义的准则进行比较。
在示例56中,如示例51至54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AMSDU分组大小包括将信道质量度量和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与多个预定义的准则进行比较以识别信道质量度量和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都满足的预定义的准则,以及基于预定义的准则来选择AMSDU分组大小。
在示例57中,如示例51至54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AMSDU分组大小包括将信道质量度量与信道质量度量阈值进行比较以获得指示信道质量度量是否超过信道质量度量阈值的第一判决结果,将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与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阈值进行比较以获得指示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是否超过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阈值的第二判决结果,以及基于第一判决结果和第二判决结果来选择分组聚合大小。
在示例58中,如示例51至54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AMSDU分组大小包括如果信道质量度量指示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小于预定义的信道质量阈值并且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指示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大于预定义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阈值则选择AMSDU分组大小为最小的AMSDU分组大小。
在示例59中,如示例51至54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AMSDU分组大小包括如果信道质量度量指示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大于预定义的信道质量阈值并且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指示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小于预定义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阈值则选择AMSDU分组大小为最大的AMSDU分组大小。
在示例60中,如示例51至54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AMSDU分组大小包括如果信道质量度量指示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大于预定义的信道质量阈值并且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指示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小于预定义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阈值则基于分组聚合大小、信道质量、以及有效负载传输效率之间的预定义的关系来计算AMSDU分组大小。
在示例61中,如示例60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基于分组聚合大小、信道质量、以及有效负载传输效率之间的预定义的关系来计算AMSDU分组大小包括计算AMSDU分组大小为最大化预定义的关系的候选的AMSDU分组大小。
在示例62中,如示例51至54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AMSDU分组大小包括如果信道质量度量指示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大于预定义的信道质量阈值并且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指示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小于预定义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阈值则基于信道质量度量和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从查找表中选择AMSDU分组大小。
在示例63中,如示例51至62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进一步包括分配单一纠错校验给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
在示例64中,如示例51至63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基于AMSDU分组聚合方案来使用AMSDU头来封装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包括使用单一纠错校验来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聚合到AMSDU分组中。
在示例65中,如示例51至64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信道质量度量为无线信道的分组错误率或者无线信道的比特错误率。
在示例66中,如示例51至64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信道质量度量为用于传输非聚合分组的无线信道的分组错误率。
在示例67中,如示例51至66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指示相对有效负载数据发送时间与相对开销数据发送时间之比。
在示例68中,如示例51至67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为物理传输速率。
在示例69中,如示例51至67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为有效负载数据发送时间与开销数据发送时间之比。
在示例70中,如示例51至69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为多个无线局域网分组。
示例71为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无线传输电路以及适于与无线传输电路交互以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的介质接入控制处理电路,无线电通信设备被配置成执行如示例49至7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在示例72中,如示例71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被配置为无线局域网通信设备。
示例73为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当由处理器执行时引起处理器执行如示例49至7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指令。
示例74为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当由通信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引起通信设备执行如示例49至7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指令。
示例75为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无线传输电路以及适于与无线传输电路交互以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的介质接入控制处理电路,介质接入控制处理电路被配置成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聚合介质接入控制业务数据单元(AMSDU)分组大小,基于分组聚合大小来选择一个或多个分组,以及基于AMSDU分组聚合方案来使用AMSDU头来封装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无线传输电路被配置成经由无线信道来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以及AMSDU头。
在示例76中,如示例75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无线传输电路被配置成经由无线信道来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以及AMSDU头,作为物理层处理的一部分。
在示例77中,如示例75或76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无线传输电路包括被配置成使用物理层头来封装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以及AMSDU头的物理层处理电路,无线传输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通过经由无线信道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AMSDU头、以及物理层头来经由无线信道来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以及AMSDU头。
在示例78中,如示例75至77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介质接入控制处理电路被配置成从预定义的多个AMSDU分组大小中选择AMSDU分组大小。
在示例79中,如示例75至78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AMSDU分组大小表示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的分组数量。
在示例80中,如示例75至79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介质接入控制处理电路被配置成将信道质量度量和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与预定义的准则进行比较以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AMSDU分组大小。
在示例81中,如示例75至79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介质接入控制处理电路被配置成通过将信道质量度量和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与多个预定义的准则进行比较以识别信道质量度量和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都满足的预定义的准则、并且基于预定义的准则选择AMSDU分组大小来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AMSDU分组大小。
在示例82中,如示例75至79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介质接入控制处理电路被配置成通过将信道质量度量与信道质量度量阈值进行比较以获得指示信道质量度量是否超过信道质量度量阈值的第一判决结果、将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与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阈值进行比较以获得指示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是否超过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阈值的第二判决结果、以及基于第一判决结果和第二判决结果来选择分组聚合大小来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AMSDU分组大小。
在示例83中,如示例75至79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介质接入控制处理电路被配置成通过如果信道质量度量指示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小于预定义的信道质量阈值并且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指示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大于预定义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阈值则选择AMSDU分组大小为最小的AMSDU分组大小来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AMSDU分组大小。
在示例84中,如示例75至79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介质接入控制处理电路被配置成通过如果信道质量度量指示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大于预定义的信道质量阈值并且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指示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小于预定义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阈值则选择AMSDU分组大小为最大的AMSDU分组大小来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AMSDU分组大小。
在示例85中,如示例75至79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介质接入控制处理电路被配置成通过如果信道质量度量指示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大于预定义的信道质量阈值并且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指示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小于预定义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阈值则基于分组聚合大小、信道质量、与有效负载传输效率之间的预定义的关系来计算AMSDU分组大小来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AMSDU分组大小。
在示例86中,如示例85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介质接入控制处理电路被配置成通过计算AMSDU分组大小为最大化预定义的关系的候选AMSDU分组大小来基于分组聚合大小、信道质量、与有效负载传输效率之间的预定义的关系来计算AMSDU分组大小。
在示例87中,如示例75至79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介质接入控制处理电路被配置成通过如果信道质量度量指示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大于预定义的信道质量阈值并且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指示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小于预定义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阈值则基于信道质量度量和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从查找表中选择AMSDU分组大小来基于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和无线信道的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来选择AMSDU分组大小。
在示例88中,如示例75至87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介质接入控制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分配单一纠错校验给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
在示例89中,如示例75至88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介质接入控制处理电路被配置成通过使用单一纠错校验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聚合到AMSDU分组中来基于AMSDU分组聚合方案来使用AMSDU头来封装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
在示例90中,如示例75至89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信道质量度量为无线信道的分组错误率或者无线信道的比特错误率。
在示例91中,如示例75至89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信道质量度量为用于传输非聚合分组的无线信道的分组错误率。
在示例92中,如示例75至91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指示相对有效负载数据发送时间与相对开销数据发送时间之比。
在示例93中,如示例75至92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为物理传输速率。
在示例94中,如示例75至92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有效负载传输效率度量为有效负载数据发送时间与开销数据发送时间之比。
在示例95中,如示例75至94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包括,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为多个无线局域网分组。
在示例96中,如示例75至95中任一项所述的主题,能够可选地被配置为无线局域网通信设备。
在以上描述中定义的所有首字母缩写词附加地在这里所包括的所有权利要求中持有。
虽然已经结合具体的实施例特别地示出并且描述了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到可以做出各种形式和细节上的变化,而不脱离如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本发明的范围因而由所附权利要求指示并且因此意图包括进入权利要求的等价物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

Claims (12)

1.一种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无线传输电路以及适于与无线传输电路交互以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的介质接入控制处理电路,所述介质接入控制处理电路被配置成:
将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与信道质量度量阈值进行比较,以获得指示所述信道质量度量是否超过所述信道质量度量阈值的第一判决结果;
将所述无线信道的物理传输速率与物理传输速率阈值进行比较,以获得指示所述物理传输速率是否超过所述物理传输速率阈值的第二判决结果;
基于所述第一判决结果和所述第二判决结果来选择分组聚合大小,其中,所述介质接入控制处理电路被配置成:
如果所述物理传输速率大于所述物理传输速率阈值且所述信道质量度量大于所述信道质量度量阈值,则选择分组聚合大小为最大分组聚合大小;
如果所述物理传输速率大于所述物理传输速率阈值且所述信道质量度量小于所述信道质量度量阈值,则基于信道质量度量来选择分组聚合大小;
如果所述物理传输速率小于所述物理传输速率阈值且所述信道质量度量大于所述信道质量度量阈值,则选择分组聚合大小为任意分组聚合大小;以及
如果所述物理传输速率小于所述物理传输速率阈值且所述信道质量度量小于所述信道质量度量阈值,则选择分组聚合大小为1;
基于所述分组聚合大小来选择一个或多个分组;以及
生成单一介质接入控制聚合头并且使用所述单一介质接入控制聚合头来封装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
所述无线传输电路被配置成经由无线信道来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以及所述单一介质接入控制聚合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其中,所述介质接入控制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通过以下方式,生成单一介质接入控制聚合头并且使用所述单一介质接入控制聚合头来封装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
使用单一纠错校验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聚合到聚合分组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其中,所述信道质量度量为无线信道的分组错误率或者无线信道的比特错误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其中,所述介质接入控制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配置成:
将单一纠错校验分配给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通信设备,被配置为无线局域网通信设备。
6.一种用于发送分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介质接入控制处理,包括:
将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与信道质量度量阈值进行比较,以获得指示所述信道质量度量是否超过所述信道质量度量阈值的第一判决结果;
将所述无线信道的物理传输速率与物理传输速率阈值进行比较,以获得指示所述物理传输速率是否超过所述物理传输速率阈值的第二判决结果;
基于所述第一判决结果和所述第二判决结果来选择分组聚合大小,其中,选择分组聚合大小的步骤包括:
如果所述物理传输速率大于所述物理传输速率阈值且所述信道质量度量大于所述信道质量度量阈值,则选择分组聚合大小为最大分组聚合大小;
如果所述物理传输速率大于所述物理传输速率阈值且所述信道质量度量小于所述信道质量度量阈值,则基于信道质量度量来选择分组聚合大小;
如果所述物理传输速率小于所述物理传输速率阈值且所述信道质量度量大于所述信道质量度量阈值,则选择分组聚合大小为任意分组聚合大小;以及
如果所述物理传输速率小于所述物理传输速率阈值且所述信道质量度量小于所述信道质量度量阈值,则选择分组聚合大小为1;
基于所述分组聚合大小来选择一个或多个分组;以及
生成单一介质接入控制聚合头并且使用所述单一介质接入控制聚合头来封装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经由无线信道来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以及所述单一介质接入控制聚合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生成单一介质接入控制聚合头并且使用所述单一介质接入控制聚合头来封装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的步骤包括:
使用单一纠错校验将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聚合到聚合分组中。
8.如权利要求6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质量度量为无线信道的分组错误率或者无线信道的比特错误率。
9.如权利要求6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介质接入控制处理为聚合介质接入控制MAC业务数据单元AMSDU分组聚合处理。
10.一种非瞬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当由处理器执行时引起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6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指令。
11.一种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无线传输电路和适于与无线传输电路交互以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的介质接入控制处理电路,所述介质接入控制处理电路被配置成:
将无线信道的信道质量度量与信道质量度量阈值进行比较,以获得指示所述信道质量度量是否超过所述信道质量度量阈值的第一判决结果;
将所述无线信道的物理传输速率与物理传输速率阈值进行比较,以获得指示所述物理传输速率是否超过所述物理传输速率阈值的第二判决结果;
基于所述第一判决结果和所述第二判决结果来选择聚合介质接入控制业务数据单元AMSDU分组大小,其中,所述介质接入控制处理电路被配置成:
如果所述物理传输速率大于所述物理传输速率阈值且所述信道质量度量大于所述信道质量度量阈值,则选择分组聚合大小为最大分组聚合大小;
如果所述物理传输速率大于所述物理传输速率阈值且所述信道质量度量小于所述信道质量度量阈值,则基于信道质量度量来选择分组聚合大小;
如果所述物理传输速率小于所述物理传输速率阈值且所述信道质量度量大于所述信道质量度量阈值,则选择分组聚合大小为任意分组聚合大小;以及
如果所述物理传输速率小于所述物理传输速率阈值且所述信道质量度量小于所述信道质量度量阈值,则选择分组聚合大小为1;
基于所述分组聚合大小选择一个或多个分组;以及
基于AMSDU分组聚合方案使用AMSDU头来封装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
所述无线传输电路被配置成经由无线信道来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分组以及所述AMSDU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其中,所述信道质量度量为无线信道的分组错误率或者无线信道的比特错误率。
CN201610984165.6A 2015-12-09 2016-11-09 介质接入控制层的聚合过程 Active CN1068790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963,383 2015-12-09
US14/963,383 US10021595B2 (en) 2015-12-09 2015-12-09 Aggregation procedures for a media access control lay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79026A CN106879026A (zh) 2017-06-20
CN106879026B true CN106879026B (zh) 2020-11-10

Family

ID=59018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84165.6A Active CN106879026B (zh) 2015-12-09 2016-11-09 介质接入控制层的聚合过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021595B2 (zh)
CN (1) CN1068790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16840B2 (en) * 2019-02-15 2024-02-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ort protocol ACK aggregation
CN112073146A (zh) * 2019-05-25 2020-1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重传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2601255B (zh) * 2020-12-16 2023-05-26 北京银牧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Mac帧发送方法及装置、phy帧聚合方法及装置
WO2023239342A1 (en) * 2022-06-06 2023-12-14 Zeku, Inc. Adaptive voip packet clustering control framework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7354A (zh) * 2005-11-30 2008-12-03 微软公司 基于数据传输错误预测通信信道低于阈值的降级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89410B2 (ja) * 2006-06-12 2008-12-03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送信制御方法
US8811411B2 (en) * 2008-12-24 2014-08-19 Entropic Communications, Inc. Packet aggregation and fragmentation at layer-2 over a managed network
US8144720B2 (en) * 2009-04-24 2012-03-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Uplink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power limited users
US8509193B2 (en) * 2009-07-21 2013-08-13 Microsoft Corporation Packet aggregation
CN102355324B (zh) * 2011-08-10 2013-11-06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帧聚合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US9219569B2 (en) * 2013-03-09 2015-12-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rate control based on packet aggregation considerations
CN105337893B (zh) * 2014-05-30 2020-12-01 索尼公司 电子设备、中心节点和网络侧设备、传输方法和配置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7354A (zh) * 2005-11-30 2008-12-03 微软公司 基于数据传输错误预测通信信道低于阈值的降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79026A (zh) 2017-06-20
US10021595B2 (en) 2018-07-10
US20170171069A1 (en) 2017-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99852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quest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for implementing multiple user uplink 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933796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very high throughput WLAN acknowledgment frames
US20180191480A1 (en) Block acknowledgement with fragmentation acknowledgement signaling
CN110089148B (zh) 聚合mpdu、用于发送对其的响应帧的方法及使用其的无线通信终端
KR20190004287A (ko) 무선 로컬 영역 네트워크(wlan)에서의 버퍼 상태 보고
CN113411831B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US9071992B2 (en) Signaling for extended MPDU, A-MPDU and A-MSDU frame formats
US20200280882A1 (e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du formatting according to sdu segmentation
US20130107895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pressing headers and payloads
CN106879026B (zh) 介质接入控制层的聚合过程
CN108886712B (zh) 支持多用户级联传输的无线通信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无线通信终端
JP2015508981A (ja) ブロック確認応答圧縮の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KR20170134458A (ko) 제어 프레임 어그리게이션 프레임
CN114009094B (zh) 分组历时的选择性调整
US11108503B2 (en) Multiple traffic class data aggregation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TW202123756A (zh) 資料發送的裝置和方法
WO2016077615A1 (en) Enhancing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selection and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protocol data unit aggregation using mac efficiency information
JP5738883B2 (ja) データ送信に対して異なる周波数帯域を使用する無線リンク間のシームレスな移行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8886710B (zh) 使用分段的无线通信方法和使用其的无线通信终端
WO2020226931A1 (en) Data frame generation and combination in multi-b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228195A (zh) 一种在聚合网络中发送业务数据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KR101770598B1 (ko) 무선랜에서의 패킷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20220039104A1 (en) Multi-Band Single Mac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2155795A1 (en) 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 forwarding
CN112567801A (zh) 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05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INTEL Corp.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before: INTEL IP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