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73146A - 一种重传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重传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073146A CN112073146A CN201910442763.4A CN201910442763A CN112073146A CN 112073146 A CN112073146 A CN 112073146A CN 201910442763 A CN201910442763 A CN 201910442763A CN 112073146 A CN112073146 A CN 11207314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pdu
- bits
- retransmission
- sub
- co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0267 cellular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000576989 Homo sapiens Mannose-P-dolichol utilization defect 1 prote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2100025297 Mannose-P-dolichol utilization defect 1 protei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476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31 aggre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800 disodium phosph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46 mem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22 operating i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22 packag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04L1/000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by modifying the frame leng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54—Maximum-likelihood or sequential decoding, e.g. Viterbi, Fano, ZJ algorith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9—Convolutional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84—Formats for payload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6—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the same, encoded, messa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45—Combining techniques, e.g. code combin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重传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相关装置,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本本方案中,发送端发送第一A‑MPDU,第一A‑MPDU包括M个A‑MPDU子帧和M个尾比特部分,一个尾比特部分位于一个A‑MPDU子帧对应;确定第一A‑MPDU中需要重传的N个MPDU,N个MPDU分别包含于第一A‑MPDU的N个A‑MPDU子帧中;发送第二A‑MPDU,所述第二A‑MPDU包括N个A‑MPDU子帧和与N个A‑MPDU子帧相对应的N个尾比特部分,一个尾比特部分包括至少6比特,至少6比特为预设值,接收端可以直接对重传MPDU的编码比特的LLR与上次错误接收的MPDU的编码比特的LLR进行合并译码或联合译码,提升了传输效率和传输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重传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信系统中,由于无线信道的时变特性和多径衰落,会导致信号传输失败。通常采用前向纠错(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编码技术和自动重传请求(ARQ,Automatic Repeat-reQuest)等方法来进行差错控制。比如在WLAN(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无线局域网),当接入点(Access Point,AP)向站点(Station,STA)发送数据时,若STA成功接收数据,则STA会向AP反馈确认(Acknowledge,ACK)帧;若STA没有成功接收数据,则不会反馈任何帧。若AP没有收到任何反馈,则会对发送的数据进行重传,通过重传进行差错控制。
在ARQ的基础上,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等标准中,又引入了Hybrid ARQ(HARQ,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接收端预存第一次接收到的数据,再接收到重传数据时,对第一次和重传时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合并,从而增加解码的成功率。因为HARQ可以进一步增加重传数据接收的成功率,无线网络中通常在深衰区域或者边缘区域采用HARQ机制,该机制往往可以使得发送端采用更加高的编码调制策略(Modulation and CodingScheme,MCS),提升传输效率。
由于重传需要一定的缓存来存储需要合并的数据,因此在之前的802.11a/g/n/ac/ax等标准中,都没有引入重传机制。在未来的WLAN系统中,例如下一代WLAN,802.11be系统中,由于硬件性能的提升,可以提升传输可靠性和效率的重传技术很有可能会被选为下一代WiFi标准的技术之一。因此,如何设计适应于WLAN系统的HARQ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传数据方法及装置,可以适用于WLAN系统,可实现WLAN的HARQ传输,提升传输的可靠性。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重传数据的发送方法,用于发送端,方法包括:发送第一A-MPDU,第一A-MPDU包括M个A-MPDU子帧和M个尾比特部分,一个尾比特部分与一个A-MPDU子帧对应,M大于等于1;确定第一A-MPDU中需要重传的N个MPDU,N个MPDU分别包含于第一A-MPDU的N个A-MPDU子帧中;N大于等于1,所述M大于等于N;发送第二A-MPDU,第二A-MPDU包括N个A-MPDU子帧和与所述N个A-MPDU子帧相对应的N个尾比特部分;一个尾比特部分包括至少6比特,至少6比特为预设值。预设值例如为全0。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重传数据的接收方法,用于接收端,包括:接收第一A-MPDU,第一A-MPDU包括M个A-MPDU子帧和M个尾比特部分,一个尾比特部分与一个A-MPDU子帧对应,所述M大于等于1;接收第二A-MPDU,第二A-MPDU包括N个A-MPDU子帧和与N个A-MPDU子帧相对应的N个尾比特部分;一个尾比特部分包括至少6比特,至少6比特为预设值;N个A-MPDU子帧包含第一A-MPDU中需要重传的N个MPDU;N大于等于1,所述M大于等于N;对第一A-MPDU中的N个A-MPDU子帧对应的先传编码比特的LLR和第二A-MPDU中的N个A-MPDU子帧对应的重传编码比特的LLR进行合并译码或联合译码,得到N个A-MPDU子帧。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装置,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第一A-MPDU,所述第一A-MPDU包括M个A-MPDU子帧和M个尾比特部分,一个所述尾比特部分与一个所述A-MPDU子帧对应,所述M大于等于1;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A-MPDU中需要重传的N个MPDU,所述N个MPDU分别包含于所述第一A-MPDU的N个A-MPDU子帧中;所述N大于等于1,所述M大于等于N;发送模块,还用于发送第二A-MPDU,所述第二A-MPDU包括所述N个A-MPDU子帧和与所述N个A-MPDU子帧相对应的N个尾比特部分;其中:一个尾比特部分包括至少6比特,所述至少6比特为预设值。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A-MPDU,所述第一A-MPDU包括M个A-MPDU子帧和M个尾比特部分,一个所述尾比特部分与一个所述A-MPDU子帧对应,所述M大于等于1;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二A-MPDU,所述第二A-MPDU包括所述N个A-MPDU子帧和与所述N个A-MPDU子帧相对应的N个尾比特部分;一个所述尾比特部分包括至少6比特,所述至少6比特为预设值;所述N个A-MPDU子帧包含所述第一A-MPDU中需要重传的N个MPDU;所述N大于等于1,所述M大于等于N;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A-MPDU中的N个A-MPDU子帧对应的先传编码比特的LLR和所述第二A-MPDU中的N个A-MPDU子帧对应的重传编码比特的LLR进行合并译码或联合译码,得到所述N个A-MPDU子帧。
结合上述任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A-MPDU中的N个A-MPDU子帧对应采用先传编码参数编码进行BCC编码得到的先传编码比特;所述第二A-MPDU中的N个A-MPDU子帧对应采用重传编码参数编码进行BCC编码得到的重传编码比特;所述重传编码参数与所述先传编码参数相同或存在预设关系。
结合上述任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个所述尾比特部分位于所述一个A-MPDU子帧内最后至少6比特。
结合上述任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个所述A-MPDU子帧包括填充字段,若所述填充字段大于0字节,小于4字节,所述尾比特部分位于所述填充字段中的最后至少6比特。
结合上述任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所述A-MPDU子帧包括的填充字段为0字节,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A-MPDU子帧的填充字段额外填充4字节,所述尾比特部分位于所述额外填充4字节的最后至少6比特。
结合上述任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一个所述尾比特部分位于所述一个A-MPDU子帧之后填充的至少6比特。
结合上述任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尾比特部分包括6比特,所述6比特的值为000000。
结合上述任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A-MPDU子帧承载于第二PPDU,所述第二PPDU包括包括物理层前导,所述物理层前导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重传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PPDU是否包括重传的MPDU,所述重传指示取第一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二PPDU中包括重传的MPDU;调制编码方案指示,若所述调制编码方案指示为特殊值,所述特殊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二PPDU中仅包括重传的MPDU;重传长度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PPDU中包括的所述N个A-MPDU子帧的总长度或总时长;尾比特部分位置指示,用于指示所述N个A-MPDU子帧中的最后一个A-MPDU子帧所对应的尾比特部分的位置。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装置,用于发送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装置,用于接收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实现如第二方面任一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至少一段代码,该至少一段代码可由计算机执行,以控制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任一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八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任一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可选地,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存储在与处理器封装在一起的存储介质上,也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存储在不与处理器封装在一起的存储器上。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通信设备执行上述任一方面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芯片,该芯片可以为接收端或发送端的一部分,该芯片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和电路,所述输入接口、所述输出接口与所述电路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相连,所述电路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方面的方法。
第十一面,提供另一种芯片,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处理器,可选的,还包括存储器,所述输入接口、输出接口、所述处理器以及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相连,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代码,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装置,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方面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发送端和至少一个接收端,所述发送端包括如第三方面所述的发送装置,所述接收端包括如第四方面所述的接收装置;或,发送端包括如第五方面的发送装置,接收端包括如第六方面的接收装置。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基于A-MPDU结构的MPDU重传,能够支持WLAN中的重传,进一步提升了WLAN系统的传输可靠性和传输效率,且使得接收端可以直接将重传的编码比特的LLR与先传的编码比特的LLR进行合并译码或联合译码,降低了接收端的复杂度,节省了接收端译码的时间,提升了传输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A-MPDU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传数据的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A-MPDU的信息比特及编码比特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传数据的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A-MPDU的结构示意图;
图6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A-MPDU的结构示意图;
图6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A-MPDU的结构示意图;
图6d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二A-MPDU的结构示意图;
图7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A-MPDU的结构示意图;
图7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二A-MPDU的结构示意图;
图7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二A-MPDU的结构示意图;
图7d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二A-MPDU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一种重传数据的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重传数据的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重传数据的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重传数据的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A-MPDU的结构示意图;
图12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二A-MPDU的结构示意图;
图12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二A-MPDU的结构示意图;
图12d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二A-MPDU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重传数据的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重传数据的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重传数据的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于无线信道的时变特性和多径衰落,会导致信号传输失败,因此通常采用前向纠错(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编码技术和自动重传请求(ARQ,Automatic Repeat-reQuest)等方法来进行差错控制。
重传技术指的是发送端重新发送先前未被接收端成功接收或正确接收的数据。重传技术可包括ARQ和HARQ。相比于ARQ,HARQ可以进一步增加重传数据接收的成功率。在LTE中的HAQR技术大体上包括两种实现方式:追逐结合(Chase Combining,CC)和增量冗余(Incremental Redundancy IR)两种类型。
追逐结合,又称做软合并。在CC类型的重传过程中,发送端会重新传输与之前错误传输的先传编码比特相同的编码比特,该重传的编码比特包括信息比特以及校验比特。接收端将重传编码比特与之前接收到的先传编码比特进行合并。这里将上次错误传输的编码比特的LLR(Log-Likelihood ratio,对数似然比)同当前收到的编码比特的LLR进行合并,然后再将合并的LLR值进行解码。
在增量冗余的重传过程中,发送方会重新传输重传编码比特,该重传编码比特区别于先前传输的先传编码比特,比如发送方重传额外的校验比特或重传新生成的校验比特,或者发送方重传信息比特及校验比特的一部分,或者重传编码码字的另一部分,其中重传编码比特可能会存在不同的冗余版本(Redundant Version)。接收端将原始信息同额外接收到的重传编码比特的信息进行联合解码。由于HAQR IR重传的比特数较少,因此HARQIR相比HARQ CC效率更高,但是需要重新对编码码本进行重新设计,复杂度更高。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例如支持LTE或5G的蜂窝通信系统中,发送端发送单个数据包,该单个数据包仅包括一个数据子包,不聚合多个数据子包。若数据包发送错误、接收错误或未成功接收,则发送端先对待重发的数据包进行编码,然后对编码比特进行扰码,扰码后再进行星座点映射调制、上载频等,最后通过发射天线发送给接收端。接收端接收到信号后,相对应地,依次进行星座点解映射,解扰,将解扰后的每个编码比特的LLR与上次接收到的每个编码比特LLR进行合并译码或者联合译码,译码出数据包的信息比特。对于数据包聚合多个数据子包,或数据帧聚合多个数据子帧的情形,如何对多个数据子帧中的部分子帧进行重传,以提升传输可靠性和传输效率,仍是未解决的技术问题。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重传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以及装置,使得接收端可以对重传的编码比特的LLR和先前传输的编码比特的LLR进行合并译码和联合译码,提升了重传的效率,从而提升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适用多种无线通信系统中,例如,蜂窝通信系统,无线局域网(WALN)通信系统中等。其中,蜂窝通信系统可以支持多种通信协议,例如,5GNR通信标协议,还可以是支持未来的蜂窝通信协议;WLAN通信系统也可多种WLAN通信协议,例如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802.11ax协议,以及IEEE802.11ax协议的下一代协议或更下一代的协议。
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应用于上述通信系统中的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通信。其中,发送端和接收端可以是支持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或芯片,例如可以是蜂窝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终端等或基站终端中的芯片,还可以是WLAN通信系统中的接入点和站点,或接入点和站点中的芯片等。例如,终端和站点也可以称作用户终端、用户装置,接入装置,订户站,订户单元,移动站,用户代理,用户装备或其他名称,其中,用户终端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移动台(Mobilestation,简称MS),终端(terminal),终端设备(Terminal Equipment),便携式通信设备,手持机,便携式计算设备,娱乐设备,游戏设备或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设备或被配置为经由无线介质进行网络通信的任何其他合适的设备等等。基站或接入点又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无线接入点等。
为描述方便,本申请实施例以WLAN为例进行说明。WLAN中可以包括多个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BSS),图1示出的一个基本服务集中包括接入点类的站点(accesspoint,AP)和非接入点类的站点(None access point station,Non-AP STA),其中,接入点类的站点通常简称为接入点,即AP,非接入点类的站点通常简称为站点,即STA。每个基本服务集可以包含一个AP和关联于该AP的多个STA。接入点为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装置,可以为站点提供服务。站点为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装置,可以基于接入点接入无线局域网。因此,在该应用场景中,发送端可以是接入点或是站点,接收端也可以是接入点或站点。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既可以用于接入点与接入点之间的通信,接入点与站点之间的通信,还可以应用于站点与站点之间的通信。
在WLAN中,AP和STA之间通过媒体介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MAC Protocol DataUnit,MPDU)来传递数据、控制信令或管理信令等。MPDU通常包括帧头、帧体(Frame Body)和帧校验序列(Frame Check Sequence,FCS)。其中,帧体用于承载上层传递下来的数据、管理信息或控制信息。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MPDU,其帧体可能不存在,如确认帧。FCS用于校验该MPDU是否传输正确。帧头可以包括帧控制(Frame Control)字段、时长或标识(Duration/ID)字段、地址信息字段、序列控制(Sequence Control)字段、服务质量控制(Quality ofService Control,QoS Control)字段和高吞吐率控制(High Throughput Control,HTControl)字段中的至少一个字段。其中各个字段的解释可参考IEEE802.11协议,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为了提高WLAN性能,目前在MAC层采用帧聚合技术将多个MPDU聚合成一个聚合MPDU(Aggregated MPDU,A-MPDU)。A-MPDU将多个MPDU聚合到一起,通过一个统一的物理层前导进行发送,有效的降低了竞争信道以及物理层前导带来的开销,提升了传输效率。图2是IEEE802.11标准中A-MPDU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A-MPDU包括n个A-MPDU子帧,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可选地,参见图2,A-MPDU还可以包括位于n个A-MPDU子帧之后的结束帧(end of frame,EOF)填充(pad)字段。其中,每个A-MPDU子帧包括MPDU分隔符(delimiter)和MPDU。可选地,A-MPDU子帧还可以包括填充字段。其中,MPDU分隔符用于对多个聚合的MPDU进行分隔。
可选地,MPDU分隔符包括EOF字段、保留位(reserved)字段、MPDU长度(MPDUlength)字段、循环冗余码(Cyclic Redundancy Code,CRC)字段和分隔符签名(delimitersignature)字段中的至少一个字段。本申请实施例对MPDU分隔符所包含的内容以及各个字段的排列顺序均不做限定。
特别的,对于只包含一个分隔符和一个MPDU的A-MPDU,此时MPDU分隔符中的EOF字段设置成1,也被称作Single MPDU(S-MPDU,单独媒体介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802.11标准针对MPDU和S-MPDU,采用简单的Ack确认帧进行回复的机制,通过是否发送确认帧,指示该MPDU或S-MPDU是否成功接收;而对于包括至少两个的MPDU的A-MPDU,则采用块确认帧(Block Ack)(包括块确认帧的变种,比如基本块确认帧,压缩块确认帧,多业务类型块确认帧,多站点块确认(Multi-STA Block Ack)帧等等)进行回复。其中上述块确认帧中包括比特位图,比特位图中的一个比特与一个MPDU对应,用于指示A-MPDU中所对应的MPDU是否正确接收,其中1表示对应的MPDU正确接收,0表示对应的MPDU错误接收。如果聚合帧A-MPDU中的每个MPDU都没有正确接收或者没收到,则STA不进行确认信息反馈。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对一般的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流程进行说明。由于加扰和解码的顺序不同,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的流程可以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流程,先编码,再加扰;第二种流程:先加扰,再编码。
第一种流程的一种实现方式:发送端生成媒体介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的MAC帧,例如A-MPDU帧;MAC帧包括多个信息比特,将MAC帧传递到物理层(Physicallayer,PHY),在PHY层,再添加物理层前导码,封装成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hy protocoldata unit,PPDU)或物理层数据包,对PPDU编码,加扰,星座点映射等处理后,经由天线发送出去。接收端接收到信号后,相对应的,在PHY层依次进行星座点解映射、解扰、解码等处理后得到PHY层PPDU,对PPDU解封装后得到MAC帧,从而获得信息比特。
第二种流程的一种实现方式:发送端生成媒体介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的MAC帧,例如A-MPDU帧;MAC帧包括多个信息比特;PHY层可以对MAC帧封装成PPDU后,先进行加扰,再编码等处理,经由天线发送出去;相对应地,接收端对收到的信号先进行解码,再进行解扰,得到PHY层数据单元,再解封装以得到MAC帧。
需要说明的是,发送端和接收端还可以包括其他基带处理,及射频处理等。本申请实施例不详细说明。在数据收发流程中,可采用的编译码类型有多种,为描述方便,本申请实施例以二进制卷积码(Binary convolutional code,BCC)为例进行说明。卷积码是信道编码(channel coding)技术的一种,在电信领域中,属于一种纠错码(error-correctingcode)。相对于分组码,卷积码维持信道的记忆效应(memory property)。卷积码编码器实质上是一个有限状态的线性移位寄存器。线性移位寄存器存储有输入的信息比特,寄存器按一定的规则连接到代数运算单元。这样,信息比特按顺序依次输入寄存器,运算单元通过接收这些输入到寄存器的信息比特,进行代数运算,将运算结果作为编码比特输出。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卷积码编码器的寄存器中的初始输入值称为初始状态,将卷积码编码器的寄存器中的结束输入值称为结束状态。目前WiFi采用的编码方式之一是BCC编码,BCC编码器初始状态为6位全0,结束状态是6个全0填充尾比特(tail bits)进行结尾。码率有1/2,2/3,3/4和5/6,其中码率为1/2的BCC编码生成多项式为g0=1338以及g1=1718。其他码率2/3和3/4和5/6的码率是通过码率1/2的BCC生成的编码比特进行周期性打孔。BCC编码器输出的每一编码比特与6个寄存器此时储存的6位状态值以及此时输入的1比特信息相关;BCC编码器每输出一编码比特,6个寄存器的储存的6位状态向右移,最左的一位状态由此时输入的1比特信息替换,最右边的一位状态移除,不再存在。
从WiFi的802.11n开始,为了提高效率,数据包的传输已经演进到多个MPDU聚合的A-MPDU传输方法,由于物理层并不不去识别A-MPDU中的每个A-MPDU子帧,而只是把整个A-MPDU当成一个整体,并在A-MPDU后添加6个全0的填充比特,然后进行进行BCC信道编码。本申请实施例为描述方便,记第一A-MPDU为先前传输的A-MPDU,第二A-MPDU为重传的A-MPDU;其中,第一A-MPDU包括M个A-MPDU子帧,发送第一A-MPDU出去之后,通过接收到的确认信息确定其中的N个A-MPDU子帧包括需要重传的N个MPDU,称为N个重传MPDU,第二A-MPDU包括所述N个A-MPDU子帧。可选的,第二A-MPDU中还可以包括其他MPDU,为非重传的MPDU。MPDU先前传输所采用的扰码序列称为先传扰码序列,先前传输所采用的编码参数称为先传编码参数,先前传输时N个A-MPDU子帧所对应的编码比特称为先传编码比特;重传N个MPDU所采用的扰码序列称为重传扰码序列,重传N个MPDU所采用的参数称为重传编码参数,重传时N个A-MPDU子帧所对应的编码比特称为重传编码比特。第一A-MPDU承载于第一PPDU的数据字段,第二A-MPDU承载与第二PPDU的数据字段。先前传输可以是重传的前一次传输,也可以是第一次传输。重传MPDU包括单个重传MPDU和/或至少两个连续待重传MPDU,单个重传MPDU可记为第一种重传MPDU,至少两个连续待重传MPDU可记为第二种重传MPDU。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既适用于多个MPDU需要重传,但同时适用于一个MPDU需要重传情况。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重传MPDU是用来给接收端做HARQ操作的,如果重传MPDU仅是用来做ARQ操作,不属于这里的重传MPDU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重传数据的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交互的流程包括:
S101:发送端发送第一聚合媒体介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A-MPDU,第一A-MPDU包括M个A-MPDU子帧,其中第一A-MPDU采用BCC编码。
S102:接收接收端对第一A-MPDU反馈的确认信息,根据确认信息确定第一A-MPDU中存在N个A-MPDU子帧发送失败,其中N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M。
发送端确定第一A-MPDU中的N个A-MPDU子帧包括的N个MPDU需要重传,称为N个重传MPDU。可选的,M个A-MPDU子帧还可以包括其他A-MPDU子帧,其他A-MPDU子帧中的MPDU不需要重传。
发送端可以基于多种方式确定先前传输的A-MPDU中的哪些MPDU需要重传。例如可以基于接收端发送的确认信息,或者,可以结合自身的业务需求,或者,还可以根据接收端发送的确认信息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先前传输的哪些MPDU需要被重传。
一种方式:发送端基于接收端反馈的确认信息确定哪些MPDU需要重传。因此,可选的,接收端反馈的确认信息,用于向所述发送端指示先前传输的A-MPDU中哪些MPDU为接收成功。例如,接收端可以通过否定确认(NACK)信息,或者,块确认(Block Ack)帧中的比特位图,或者,多用户块确认(Multi-STA Block Ack)帧中的比特位图告知发送端哪些MPDU没有接收成功或接收失败。
可选的,需要被重传的MPDU可以是先前传输中未被接收端成功接收(接收失败)的MPDU,不需要重传的MPDU可以是先前传输中被接收端成功接收(接收成功)的MPDU或者不再需要重新传输的未被正确接收的MPDU,例如,MPDU的实效时间结束了。
S103:发送端发送第二A-MPDU,第二A-MPDU包括的所述N个A-MPDU子帧,所述N个A-MPDU子帧采用重传编码参数,进行BCC编码。
为描述方便,称第一A-MPDU采用的编码参数称为先传编码参数,其中,所述重传编码参数与所述先传编码参数相同或存在预设关系;重传所述N个A-MPDU子帧进行BCC编码的N个初始状态,与,先传所述N个A-MPDU子帧进行BCC编码的N个初始状态分别相同。
可选的,重传所述N个A-MPDU子帧进行BCC编码的N个结束状态,与,先传所述N个A-MPDU子帧进行BCC编码的N个结束状态分别相同;其中,所述初始状态为BCC编码寄存器的初始输入值,所述结束状态为BCC编码寄存器的结束输入值。
可选的,第二A-MPDU还可以包括新传的MPDU(非重传的MPDU),对新传的MPDU所对应的A-MPDU子帧进行编码所采用的编码参数可以与重传编码参数相同,也可以不同,对新传所采用的周期扰码序列可以与重传时采用的周期性的扰码序列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可选的,这N个A-MPDU子帧在第二A-MPDU中的顺序与这N个A-MPDU子帧在第一A-MPDU子帧中的顺序相同。这N个A-MPDU子帧可以位于第二A-MPDU中预设位置,例如,位于开始位置,中间位置或者结束位置。预设位置可以由协议规定或者AP指定,或者AP与STA协商决定。由于A-MPDU可能包含管理帧,控制帧,数据帧的一种或多种,如果只有数据帧的支持HARQ传输,那么重传的MPDU只要放在所有数据帧的预设位置或者其他所有A-MPDU子帧前面,比如开始位置,中间位置或者结束位置。其中预设位置可以有协议规定或者AP指定,或者AP与STA协商决定。另一种实施方式重传的MPDU对应的A-MPDU子帧放在现有PPDU前导之后,服务字段前。可选,PPDU还包括物理层填充比特以及包拓展字段。
在重传中,将重传A-MPDU子帧进行BCC编码的初始状态,即重传A-MPDU子帧进行BCC编码的编码寄存器的初始输入值,称为重传初始状态,将重传A-MPDU子帧进行BCC编码的结束状态,即重传A-MPDU子帧进行BCC编码的编码寄存器的结束输入值,称为重传结束状态。
由于对N个A-MPDU子帧进行重传时,其每个A-MPDU子帧重传初始状态与先传初始状态相同,重传编码参数和先传编码参数相同或存在预设关系,使得接收端可以对先传编码比特的LLR与重传编码比特的LLR进行合并译码或联合译码,降低了接收端的复杂度,节省了接收端译码的时间,提升了重传的效率,实现了WLAN中的支持A-MPDU结构的HARQ传输。
可选的,编码参数(重传编码参数和先传编码参数)包括:码率,以及,码率对应的生成多项矩阵;可选的还包括打孔模式。重传编码参数与先传编码参数相同可以指的是:码率,以及,码率对应的生成多项矩阵相同,可选的,若编码参数包括打孔模式,则重传和先传的打孔模式也相同。重传编码参数与先传编码参数存在预设关系指的是:码率,以及,码率对应的生成多项矩阵相同,若编码参数包括打孔模式,则重传和先传的打孔模式存在预设关系,重传打孔模式得到的编码比特与先传打孔模式得到的编码比特可以合并成新的打孔模式后得到的编码比特。
重传MPDU可以为连续的MPDU,也可以为非连续的MPDU,因此,这N个重传MPDU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种:
第一种重传MPDU:为一个单独的重传MPDU。这个单独的重传MPDU,在第一A-MPDU子帧中,不与其他任何一个重传MPDU相邻或连续。
第二种重传MPDU:为至少两个连续的重传MPDU;至少两个连续的重传MPDU指的是在第一A-MPDU中具有相邻MPDU或者具有相邻序号(Sequence Number)的重传MPDU,比如说第一A-MPDU依次包括MPDU 1,MPDU 2,MPDU3,MPDU 4以及MPDU5,并且MPDU 2和MPDU 3相邻,则MPDU2和MPDU3可以称为连续的MPDU;若MPDU2和MPDU3未被接收端成功接收或传输错误,需要被重传,其他MPDU正确接收,不需要被重传,则MPDU 2和MPDU 3可以称为连续待重传的MPDU。
可以理解的,N个重传MPDU可以包括上述两种重传MPDU中的至少一种,当然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一种重传MPDU和/或多个重传第二种MPDU,例如:N个重传MPDU为至少一个单独的第一MPDU,和,至少两个连续的第一MPDU。比如说第一A-MPDU依次包括MPDU 1,MPDU 2,MPDU3,MPDU 4以及MPDU5,并且MPDU 2和MPDU 3相邻,则MPDU2和MPDU3可以称为连续的MPDU;若MPDU2和MPDU3未被接收端成功接收或传输错误,需要被重传,MPDU5与MPDU2和MPDU3不连续,且未被成功接收,MPDU1和MPDU4正确接收,不需要被重传,则MPDU 2和MPDU 3可以称为连续的重传MPDU(第二种重传MPDU),MPDU5为单独的重传MPDU(第一种重传MPDU)。
本申请实施例,使得N个重传初始状态和N个先传初始状态相同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种:
第一种实施方式:第一A-MPDU的M个A-MPDU子帧对应M个尾比特部分;每个尾比特部分包括至少6个比特,至少6个比特为预设值。例如,该至少6比特的尾比特部分取值为全0,该预设值还可以是其他值,由协议约定或由AP和STA之间协商约定。可选的,M个尾比特部分可以是被添加于所对应的M个A-MDPU子帧之后的;除了最后一个A-MPDU子帧,M-1个尾比特部分还可以是包含于所对应的前M-1个A-MPDU子帧中,且位于所对应的(M-1)个A-MPDU子帧的填充字段最后几比特;最后一个A-MPDU子帧的尾比特部分为整个A-MPDU帧的尾比特部分,不作其他改变。由于现有的WiFi协议中,BCC编码器包括6位寄存器,因此尾比特部分可以为6比特,其取值为全0,可以理解的,当然BCC编码器还可以包括多于6位寄存器,因此尾比特部分也可以大于6比特,预设值当然还可以为非全0的其他值。
对于第一种传输流程(先编码,再加扰):重传N个A-MPDU子帧的初始状态为尾比特部分,结束状态也为尾比特部分。先传初始状态为尾比特部分,结束状态也为尾比特部分。
对于第二种传输流程(先加扰,再编码):重传N个A-MPDU子帧的初始状态为置为预设值的已加扰的尾比特部分,结束状态也为置为预设值的已加扰的尾比特部分;一个示例中,对M个A-MPDU子帧中的N个A-MPDU子帧采用重传编码参数,进行BCC编码得到重传编码比特,包括:对N个A-MPDU子帧以及N个A-MPDU子帧所对应的N个尾部比特部分,采用重传扰码序列进行加扰,得到已加扰的N个A-MPDU子帧以及已加扰的N个尾部比特部分;将已加扰的N个尾比特部分置为预设值,对已加扰的N个A-MPDU子帧以及置为预设值的N个尾比特部分,采用重传编码参数进行编码,得到重传编码比特;其中,重传初始状态为置为预设值的已加扰尾比特部分,重传结束状态置为预设值的已加扰尾比特部分。需要说的是,为了保障下先加扰再编码后仍然可以进行HARQ,重传扰码序列与先传扰码序列需要相同,即相同的周期性扰码器序列(取决于扰码器种子),以及重传时对N个A-MPDU子帧加扰的序列的第一比特或第n比特与先前传输时对该N个A-MPDU子帧加扰的序列的第一比特或第n比特相同。一个示例中,扰码序列为周期性的127比特序列。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种实施方式,第一A-MPDU和第二A-MPDU都需要添加为预设值的尾比特部分,且第一A-MPDU与第二A-MPDU的传输流程是相同的。
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由于重传时BCC编码器对N个A-MPDU子帧进行编码的初始状态和结束状态,与先前传输时BCC编码其对N个A-MPDU子帧进行编码的初始状态和结束状态分别相同,使得接收端可以直接对先传编码比特的LLR和重传编码比特的LLR进行合并译码或联合译码,提升了传输效率。
第二种实施方式:不需对A-MPDU中的每个A-MPDU子帧后面添加尾比特,而是利用N个重传MPDU的前后正确接收(或不需要重传的)A-MPDU子帧的信息比特作为BCC编码器的初始状态和结束状态。对于第一种传输流程(先编码,再加扰):对MPDU进行重传时,重传初始状态为在第一A-MPDU中,与重传MPDU相邻的,且位于重传MPDU之前的已被正确接收倒的MPDU所在的A-MPDU子帧的至少后6个比特,所述重传结束状态为在第一A-MPDU中,与重传MPDU相邻的,且位于重传MPDU之后的已被正确接收的MPDU所在的A-MPDU子帧的至少前6个比特;
对于第二种传输流程(先加扰,再编码):对MPDU进行重传时,重传初始状态为第一A-MPDU中,与重传MPDU相邻的,且位于重传MPDU之前的非重传MPDU所在的A-MPDU子帧的已加扰的至少后6个比特,所述重传结束状态为第一A-MPDU中,与重传MPDU相邻的,且位于重传MPDU之后的非重传MPDU所在的A-MPDU子帧的已加扰的至少前6个比特;且重传扰码序列与先传扰码序列相同,即相同的周期性扰码器序列(取决于扰码器种子),以及重传时对N个A-MPDU子帧加扰的序列的第一比特或第n比特与先前传输时对该N个A-MPDU子帧加扰的序列的第一比特或第n比特相同。一个示例中,扰码序列为周期性的127比特序列。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对于N个重传MPDU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种重传MPDU和至少一个第二种重传MPDU,或,N个重传MPDU包括多个第一种重传MPDU,或,N个重传MPDU包括多个第二种重传MPDU的情形,重传编码得到的重传编码比特不是一个完整的BCC编码比特,而是由多个部分组成。
对于第二种实施方式,不需要添加额外的尾比特,而是利用N个重传MPDU的前后正确接收(或不需要重传的)MPDU所对应的A-MPDU子帧的信息比特或已加扰的信息比特作为BCC编码器的初始状态和结束状态,因此不需要对现有的A-MPDU的结构进行修改,具有较好的兼容性。
第三种实施方式:在先前传输时,发送端缓存第一A-MPDU编码后的比特,其中包括N个A-MPDU子帧编码后的先传编码比特,在重传时,发送端可直接获取缓存的该N个A-MPDU子帧的先传编码比特,并作为重传编码比特,从而不需要重新对该N个A-MPDU子帧进行BCC编码,降低了发送端的复杂度,提升了接收端的效率。第三种实施方式需要结合第一种或第二种实施方式以使得BCC编码时的初始状态相同,可选的,以使得结束状态也相同。
对于第一种实施方式,尾比特部分的添加方式包括多种:
1)PHY填充方法:在每个A-MPDU子帧结束后增加一个尾比特部分,尾比特部分包括6比特或更多的尾比特,值为预设值,比如全0。
2)MAC填充方法:在现有A-MPDU结构中,如图2所示,每个A-MPDU子帧都包含MPDU间隔符,MPDU以及填充,其中填充字节为0~3字节,填充的比特值不做规定。除了最后一个A-MPDU子帧不需为4字节的整数倍,其他A-MPDU子帧需为4字节的整数,主要用来接收端快速通过4字节滑窗寻找MPDU分隔符,以免在某些MPDU错误的时候,仍然能找出其他正确接收的MPDU。具体MAC填充方法至少包括:
I.若A-MPDU子帧需要填充0字节的时候,在该A-MPDU子帧内额外填充4字节,可以使用额外填充的4字节中最后的至少6比特作为尾比特部分,该至少6比特的尾比特部分需设置成预设值,比如全0。其他填充的比特的也可以设置成预设值。
II.若A-MPDU子帧需要填充1~3字节的时候,该A-MPDU子帧不需填充额外字节,使用已有填充的1~3字节中最后的至少6比特作为尾比特部分,该至少6比特的尾比特部分需设置成预设值,比如全0。其他填充的比特的也可以设置成预设值。
承载N个A-MPDU子帧的第二A-MPDU在MAC层被组装完成后,被传递到PHY层。在PHY层,后再添加物理层前导,组成PPDU。
为了支持HARQ传输,可选的,PPDU的物理层前导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可选的,重传指示信息。所述重传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PPDU中是否承载重传MPDU,或者说,所述重传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是否需要针对本次PPDU中的重传MPDU与上次错误的接收的对应MPDU进行HARQ LLR合并译码或者联合译码。这里的重传MPDU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例如,所述MPDU重传指示取第一值,用于指示所述PPDU中包括重传的MPDU,所述MPDU重传指示取第二值,则指示所述PPDU不包括重传的PPDU。需要重传的MPDU可以是先前传输中未成功接收的MPDU,用来HARQ传输,接收端会将该重传的MPDU和上次对应的失败的MPDU进行LLR合并译码或联合译码,非重传的MPDU(或者称之为初传MPDU))可以是先前传输中成功接收的MPDU,还包括用来ARQ传输的重传MPDU,该MPDU虽然是重传的,但接收端不需对重传MPDU进行相应的HARQ接收处理。可选的,接收到该重传指示的接收端,可以确定是否需要针对本次PPDU中的重传MPDU与先前错误接收的对应MPDU进行HARQ LLR合并译码或者联合译码。
可选的,所述PPDU的物理层前导(phy preamble)或前导(preamble)包括调制编码方案指示,若所述调制编码方案指示为特殊值,指示所述PPDU中仅包括重传的MPDU,这里重传的MPDU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如果A-MPDU中包含MPDU都是重传的MPDU,可以通过物理层前导码中使用一种特殊的数据的调制编码方案进行指示,该特殊的调制编码方案指示取特殊值,比如未使用的值或暂未定义的值。目前在802.11ax中调制编码方案用4比特表示,目前已使用调制编码方案0~11,调制编码方案12~15是未使用的。因此该特殊值可以取12~15。
可选的,所述PPDU的前导包括:重传长度指示,用于指示所述PPDU中包括的重传MPDU的N个A-MPDU子帧的总长度;该总长度以字节单位,本申请实施例中,总长度也可以是虚拟总长度,其传输时间是等于该虚拟总长度除以固定速率,比如WIFI支持的最小速率,6Mbps,也就是说,一个示例中,虚拟总长度可以是根据传输时长和wifi支持的最小速率计算得到的长度,或者该重传长度指示指示重传MPDU的N个A-MPDU子帧的总时长。在后续的实施例中,总长度即可指实际的长度,还可以指虚拟总长度。
对于第一种实施方式,可选的,所述PPDU的前导包括:尾比特位置指示,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重传MPDU的A-MPDU子帧中最后一个A-MPDU子帧的尾比特位置。可选的,尾比特所包括的比特个数可以由协议协商约定,例如6比特,尾比特位置指示可仅指示这6比特中第一个比特的位置(首比特)或最后一个比特(末比特)的位置,该尾比特位置指的是尾比特部分在第二A-MPDU中的位置。在物理层前导中携带尾比特位置指示可方便接收端快速找到BCC编码器的结束状态,即尾比特。
对于第二种实施方式,可选的,所述PPDU的前导包括:结束状态位置指示,用于指示包括N个重传MPDU的每个第一种重传MPDU和/或每个第二种重传MPDU所对应的A-MPDU子帧的结束状态位置。对于N个重传MPDU只包括一个第一种重传MPDU或只包括第二种重传MPDU的情形,结束状态位置指示可仅指示一个或多个重传MPDU的A-MPDU子帧中最后一个A-MPDU子帧的结束状态位置。
可选的,PPDU的前导也可以不包括重传指示,对于第一种实施方式,可以由重传长度指示,或,尾比特位置指示复用指示该PPDU中是否包括重传MPDU。例如,重传长度指示可以取特殊值,例如取0值,则指示该PPDU不包括重传MPDU,重传长度指示取其他值,则指示该PPDU包括的重传MPDU,且该值可以指示包括重传MPDU的A-MPDU子帧的总长度。又例如,尾比特位置指示可以特殊值,例如取0值,则指示该PPDU不包括重传MPDU,尾比特位置指示取其他值,则指示该PPDU包括重传MPDU,且该值可以指示包括重传MPDU的A-MPDU子帧中的最后一个A-MPDU子帧所对应的尾比特部分的位置。对于第二种实施方式,可以由重传长度指示或结束状态位置指示复用指示该PPDU中是否包括重传MPDU,其原理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所述PPDU的前导包括:扰码器种子指示,用于指示重传的MPDU进行扰码所采用的扰码器种子。
可选的,重传时,对所述N个A-MPDU子帧进行BCC编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方式:
1)对HARQ CC,对单个待重传的MPDU或者至少两个连续待重传的MPDU对应的A-MPDU子帧采用同样编码参数(包括码率,及码率对应的生成多项矩阵,以及可选的打孔模式),进行BCC编码。重传编码参数与先传编码参数相同指的是:重传和先前传输所采用的码率,码率对应的生成多项矩阵相同,可选的,还包括,所采用的打孔模式相同。
BCC编码参数(例如重传编码参数和先传编码参数)包括码率,和生成多项矩阵,可选的,还包括打孔模式。通常来讲,对用应用产品的标准协议来讲,一种码率对应一种生成多项矩阵,还可选的包括打孔模式。而在学术讨论中,每个码率可以对应不同的生成多项矩阵和打孔模式。
2)对于HARQ IR,对单个待重传的MPDU或者至少两个连续待重传的MPDU对应的A-MPDU子帧进行同样参数的BCC编码,包括码率,及其对应的生成矩阵。然后把编码后的比特按照与先前传输的打孔模式不同的另一种打孔模式对编码比特进行周期性的打孔,生成打孔的编码比特。重传采用的打孔模式与先前传输采用的打孔模式不同,存在预设关系,重传的打孔模式和先前传输的打孔模式生成的编码比特可以合起来看成另一个新的打孔模式或者没有打孔操作而生成的编码比特。因此,重传编码参数与先传编码参数存在预设关系指的是:重传和先前传输所采用的码率,码率对应的生成多项矩阵相同,重传采用的打孔模式与先前传输采用的打孔模式存在预设关系。
S104:接收端对所述重传编码比特和所述先传编码比特的最大似然比LLR进行合并译码或联合译码,得到所述N个A-MPDU子帧。
接收端可以基于多种方式获得BCC编码的初始状态和结束状态,具体方式可参考后续实施例。
在一种简单的重传方法中,若接收端反馈其中一个MPDU接收错误,则发送端通常会重传该MPDU,对该MPDU对应的A-MPDU子帧进行编码。然而发送端即使对重传的MPDU的A-MPDU子帧采用的同样码长,码率的BCC进行编码,由于重传的MPDU对应的A-MPDU子帧在先前传输A-MPDU中的位置和本次传输的A-MPDU位置不一同,导致对该MPDU对应的A-MPDU子帧先前传输与重传时的两次BCC编码的初始状态和结束状态不一样。因此,接收端无法将重传的编码比特和之前接收的编码比特进行LLR合并译码或者联合译码。例如,假设采用的BCC码率为1/2,由于BCC编码是非块编码,没有固定的码长,编码后通常看成一个整体初始状态和结束状态都为全0的BCC码字。如图4所示,在先前传输中,第一A-MPDU包括A-MPDU子帧1至5,分别对应MPDU1至5,如果MPDU 2接收错误,A-MPDU子帧2包括信息比特16至28比特,共13比特,先前传输时,A-MPDU子帧23对应的BCC编码比特有19比特,该部分BCC编码比特的初始状态是A-MPDU子帧2相邻的前面A-MPDU子帧1的后6比特,即比特10至比特15,结束状态是A-MPDU子帧2的后6比特,即比特23至比特28。重传时,则发送端若对MPDU 2进行重新BCC编码,若此时没有其他传输的MPDU,则BCC编码器的初始状态和结束状态都为全0。由于两次传输的BCC编码采用的初始状态和结束状态都不同,因此A-MPDU子帧2在两次传输的编码比特不一样,因此接收端无法将给重传编码比特与先前传输的先传编码比特进行LLR合并译码或者联合译码。
而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使得接收端可以将重传编码比特的LLR与先传编码比特的LLR进行合并译码和联合译码,在WLAN中实现了支持A-MPDU结构的HARQ传输,提升了WLAN的传输效率和传输可靠性。
下面结合更多的附图,并对本申请提供几种实施方式详细说明。其中,实施例二至实施例五针对实施例一中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添加尾比特部分)进行详细说明,且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针对第一种流程,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五针对第二种流程。实施例六至实施例九针对实施例一中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不添加尾比特部分)进行详细说明,且实施例六和实施例七针对第一种流程,实施例八和九针对第二种流程。实施例十介绍重传信令。
实施例二针对前述第一种流程(即发送端先进行编码,再加扰,相对应地,接收端先进行解扰,再解码),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重传数据的发送方法。由于对信息比特先编码之后再加扰,因此,每次A-MPDU的传输都可以采用扰码序列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重传数据的发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S201:发送第一A-MPDU,所述第一A-MPDU包括M个A-MPDU子帧和M个尾比特部分,一个所述尾比特部分与一个所述A-MPDU子帧对应,所述M大于等于1;
每个A-MPDU子帧包括一个MPDU,每个A-MPDU子帧与一个尾比特部分相对应,该尾比特部分包括至少6比特,取值为预设值,例如为全0。一个尾比特部分可以位于一个A-MPDU子帧之后,还可以位于A-MPDU子帧中的最后几个比特。可以理解的,尾比特部分的值还可以是其他值,尾比特部分的值可以由协议约定,还可以由AP和STA协商确定,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
一个示例中,在每个A-MPDU子帧后新添加6比特或更多的预设尾比特,比如全0,其中最后一个A-MPDU子帧除外,因为整个A-MPDU最后会添加6比特全0尾比特。
对于尾比特部分添加方法包括但不限于:PHY填充方法和MAC填充方法。采用PHY填充方法,则一个尾比特部分位于所对应的A-MPDU子帧之后;采用MAC填充方法,则一个尾比特为一个A-MPDU子帧中的最后几比特。
1)PHY填充方法:在每个A-MPDU子帧结束后增加6比特或更多的尾比特,值为预设值,比如全0。
2)MAC填充方法:在现有A-MPDU结构中,如图2所示,每个A-MPDU子帧都包含MPDU间隔符,MPDU以及填充字段,其中填充字段的字节数为0~3字节,填充的比特值不做规定。除了最后一个A-MPDU子帧不需为4字节的整数倍,其他A-MPDU子帧需为4字节的整数,主要用来接收端快速通过4字节滑窗寻找MPDU分隔符,以使得在某些MPDU错误的时候,仍然能找出其他正确接收的MPDU。MAC填充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种实施方式:
I.当A-MPDU子帧需要填充0字节的时候,A-MPDU子帧需要额外填充4字节,可以使用额外填充的4字节中最后的至少6比特作为尾比特部分,该至少6比特的尾比特部分需设置成预设值,比如全0。额外填充的4字节中其他填充的比特的也可以设置成预设值。也就是说,A-MPDU子帧的填充字段不存在,但A-MPDU子帧包括额外填充的4字节,额外填充的4字节中的最后至少6比特作为尾比特部分,设为预设值。
II.当A-MPDU子帧需要填充1~3字节的时候,A-MPDU子帧不需填充额外字节,使用已有填充的1~3字节中最后的至少6比特作为尾比特,该至少6比特的尾比特需设置成预设值,比如全0。其他填充的比特的也可以设置成预设值。
发送端对第一A-MPDU子帧采用先传编码参数进行BCC编码,得到编码比特,其中,包括对N个A-MPDU子帧采用先传编码参数进行BCC编码后的先传编码比特。
第一A-MPDU包含于第一PPDU的数据字段。可选的,发送端可以通过单用户SU(Single User)模式传输发送该第一PPDU,也可以是多用户MU(Multiple User)模式发送该第一PPDU,其中多用户模式又分为OFDMA传输,MU-MIMO模式,或者OFDMA与MU-MIMO的混合模式。
S202:确定第一A-MPDU中需要重传的N个MPDU,所述N个MPDU分别包含于所述第一A-MPDU的N个A-MPDU子帧中;所述N大于等于1,所述M大于等于N;
接收到第一A-MPDU的接收端,基于自身的实际接收情况,向发送端发送确认反馈信息,以告知发送端此次传输的第一A-MPDU中哪些MPDU未接收成功。发送端结合确认反馈帧和自身的发送情况,确认重传哪些MPDU。未接收成功也可称作接收失败,或发送失败等。可选的,在步骤S202之前还包括,接收端向发送端反馈确认信息以指示所述N个MPDU未接收成功。
本申请不限定接收端发送确认反馈方法,接收端可以通过否定确认NACK信息,或者,块确认Block Ack帧中的比特位图,或者,Multi-STA Block Ack帧中的比特位图告知发送端哪些MPDU没有接收成功或接收失败,但是其对应的传统前导码正解接收或者能识别该所有MPDU的发送端和接收端,即告知发送端哪些MPDU可以基于HARQ规则进行重传。其中NACK可以为单个帧或者Multi-STA Block Ack中的一部分,区别于现在的确认帧和不回复两种回复方式,告知发送端此次发送的所有MPDU都没正确接收,所有MPDU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但是其对应的物理层前导码正确接收或者能识别该该次传输的所有MPDU的发送端和接收端。
例如图6a所示,第一A-MPDU子帧中的A-MPDU子帧2中的MPDU2和A-MPDU子帧3中MPDU2未成功接收,确认反馈帧中携带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该A-MPDU中的MPDU2和MPDU3未接收成功。例如,若指示信息为比特位图,包括5个比特,其中第一比特至第五比特分别对应A-MDPU子帧1至5中的MPDU,一个示例中,取值为0表示未接收成功,取值为1表示接收成功,则该5比特的取值可以为10011;当然也可以令取值为1表示未接收成功,取值为0表示接收成功,本申请实施例不限。
对于A-MPDU中包括的所有MPDU都未接收成功的情形,可以有多种反馈方式。第一种反馈方式:可以采用不回复的方式,即接收端不向发送端反馈确认信息,接收端即可知晓所有MPDU未被成功接收。第二种反馈方式,与第一种反馈方式不同,采用NACK信息作为确认反馈,以告知接收端此次发送的A-MPDU中包括的所有MPDU都未接收成功。可选的,NACK信息可以单独封装为一个帧或者可以为Multi-STA Block Ack帧中的一部分,以告知此次发送的A-MPDU中包括的所有MPDU都未接收成功。
在步骤S202中,发送端确定第一A-MDPU中的N个MPDU需要重传,可选的,第一A-MPDU还包括其他MPDU,其他MPDU不需要重传。与前述实施例相类似的,N个重传MPDU也可以包括第一种重传MPDU和/或第二种重传MPDU。
S203:发送第二A-MPDU,所述第二A-MPDU包括所述N个A-MPDU子帧和与所述N个A-MPDU子帧相对应的N个尾比特部分;一个所述尾比特部分包括至少6比特,所述至少6比特为预设值;N个A-MPDU子帧包括N个重传的MPDU。
确认N个MPDU需要重传后,发送端在S203中重传该N个MPDU;可选的,第二A-MPDU除包括该N个重传MPDU外,当然还可以包括其他MPDU,其他MPDU为新传的MPDU(非重传MPDU)。包括N个重传MPDU的N个A-MPDU子帧位于第二A-MPDU的预设位置,比如位于第二A-MPDU的开始位置,中间位置或者结束位置。由于A-MPDU可能包含管理帧,控制帧,数据帧的一种或多种,如果只有数据帧的支持HARQ传输,那么重传的MPDU只要放在所有数据帧的预设位置,比如开始位置,中间位置或者结束位置。其中预设位置可以有协议规定或者AP指定,或者AP与STA协商决定。N个A-MPDU子帧在第二A-MPDU中的顺序与N个A-MPDU子帧在第一A-MPDU中的顺序相同。
第二A-MPDU中包括的每一个A-MPDU子帧也都对应一个尾比特部分,该尾比特部分包括至少6比特,取值为预设值,例如一个尾比特部分可以位于一个A-MPDU子帧之后,还可以位于A-MPDU子帧中的最后几个比特。在步骤S203中,尾比特部分的填充方法与步骤S201中尾比特填充方法相同,且重传和先前传输所采用的尾比特填充方法是一致的。
第一A-MPDU承载于一个第一PPDU的数据字段。第二A-MPDU承载于一个第二PPDU的数据字段中。该第一PPDU还包括物理层前导,第二PPDU也包括物理层前导。
可选的,为支持HARQ传输,任何一个PPDU的物理层前导还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重传指示,用于指示所述PPDU是否包括重传的MPDU,所述重传指示取第一值,用于指示所述PPDU中包括重传的MPDU;所述重传指示取第二值,用于指示所述PPDU中不包括重传的MPDU;或者说,重传指示用于告诉接收端是否需要针对本次PPDU中的重传MPDU与上次错误接收的MPDU进行HARQ LLR合并译码或者联合译码。
调制编码方案指示,若所述调制编码方案指示为特殊值,所述特殊值用于指示所述PPDU仅包括重传的MPDU;也就是说,该PPDU中不包括非重传的MPDU。
重传长度指示,用于指示所述PPDU中包括的N个A-MPDU子帧的总长度或总时长;可选的,若重传指示指示该PPDU不包括重传MPDU,该重传长度指示可以省略,还可以置为保留值。若重传指示指示该PPDU包括重传MPDU,则重传长度指示用于指示重传N个MPDU所对应的N个A-MPDU子帧的总长度或总时长。另外重传指示信息,也可以包含在N个A-MPDU子帧的总长度或总时长字段中,即N个A-MPDU子帧的总长度,总虚拟长度或总时长字段等于0时,则指示该PPDU不包括重传MPDU,为其他值是,则指示该PPDU包括重传MPDU,值为N个A-MPDU子帧的总长度,或总时长。
尾比特部分位置指示,用于指示所述N个A-MPDU子帧中的最后一个A-MPDU子帧所对应的尾比特部分的位置。可选的,若MPDU重传指示指示该PPDU不包括重传MPDU,该尾比特部分位置指示可以省略,还可以置为保留值。若MPDU重传指示指示该PPDU包括重传MPDU,则尾比特部分位置指示用于指示重传N个MPDU所对应的N个A-MPDU子帧中最后一个A-MPDU子帧所对应的尾比特部分的位置。尾比特部分位置指示也可以复用于指示该PPDU是否包括重传MPDU,具体可参考实施例一中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指示信息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例中,并不仅限于本实施例。可以理解的,第一PPDU不包括重传MPDU,因此,第一PPDU的重传指示指示第一PPDU不包括重传MPDU。第二PPDU包括重传MPDU,因此,第二PPDU的重传指示指示第二PPDU包括重传MPDU。
将A-MPDU子帧封装成A-MPDU后,发送端需要对A-MPDU进行BCC编码。一个示例中,第一A-MPDU中的N个A-MPDU子帧对应采用先传编码参数编码进行BCC编码得到的先传编码比特;第二A-MPDU中的N个A-MPDU子帧对应采用重传编码参数编码进行BCC编码得到的重传编码比特;其中,重传编码参数与所述先传编码参数相同或存在预设关系。可选的,发送端还可以对A-MPDU子帧编码后的比特进行加扰,星座点映射等处理后,经由天线发送出去。
编码参数(重传编码参数和先传编码参数)包括:码率,以及,码率对应的生成多项矩阵;可选的还包括打孔模式。重传编码参数与先传编码参数相同可以可以是:码率,以及,码率对应的生成多项矩阵相同,可选的,若编码参数包括打孔模式,则重传和先传的打孔模式也相同。重传编码参数与先传编码参数存在预设关系可以是:码率,以及,码率对应的生成多项矩阵相同,若编码参数包括打孔模式,则重传和先传的打孔模式存在预设关系,重传打孔模式得到的编码比特与先传打孔模式得到的编码比特可以合并成新的打孔模式后得到的比特或未打孔的编码比特。
可选的,对所述N个A-MPDU子帧进行BCC编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方式:
1)对HARQ CC,对单个重传MPDU或者至少两个连续重传MPDU对应的A-MPDU子帧采用同样编码参数(包括码率,及码率对应的生成多项矩阵,以及可选的打孔模式),进行BCC编码。重传编码参数与先传编码参数相同可以是:重传和先前传输所采用的码率,码率对应的生成多项矩阵相同,可选的,还包括,所采用的打孔模式相同。
BCC编码参数(例如重传编码参数和先传编码参数)包括码率,和生成多项矩阵,可选的,还包括打孔模式。通常来讲,对用应用产品的标准协议来讲,一种码率对应一种生成多项矩阵,还可选的包括打孔模式。而在学术讨论中,每个码率可以对应不同的生成多项矩阵和打孔模式。
2)对于HARQ IR,对单个重传MPDU或者至少两个连续重传MPDU对应的A-MPDU子帧进行同样参数的BCC编码,包括码率,及其对应的生成矩阵。然后把编码后的比特按照与先前传输的打孔模式不同的另一种打孔模式对编码比特进行周期性的打孔,生成打孔的编码比特。重传采用的打孔模式与先前传输采用的打孔模式不同,存在预设关系,重传的打孔模式和先前传输的打孔模式生成的编码比特可以合起来看成另一个新的打孔模式或者没有打孔操作而生成的编码比特。因此,重传编码参数与先传编码参数存在预设关系可以是:重传和先前传输所采用的码率,码率对应的生成多项矩阵相同,重传采用的打孔模式与先前传输采用的打孔模式存在预设关系。
下面举例进行说明。图6a,图6b,图6c以及图6d以一个尾比特部分位于(或填充于)一个A-MPDU子帧之后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6a所示,先传传输的第一A-MPDU依次包括A-MPDU子帧1至5,还包括与这5个A-MPDU子帧相对应的5个尾比特(tail bits),分别为尾比特1至尾比特5,每个尾比特部分的取值都为预设值,例如尾比特包括6比特,取值为00000。采用先传编码参数对第一A-MPDU进行编码后得到BCC编码比特。
例如,发送端确定第一A-MPDU中的连续的MPDU2和MPDU3需要重传,且MPDU2包含于A-MPDU子帧2,MPDU3包含于A-MPDU子帧3,且发送端还需要传输A-MPDU子帧6和A-MPDU子帧7。如图6b所示,发送端发送第二A-MPDU,第二A-MPDU包括A-MPDU子帧2,A-MPDU子帧3,A-MPDU子帧6和A-MPDU子帧7,其中A-MPDU子帧2之后包括尾比特2,A-MPDU子帧3之后为尾比特3,A-MPDU子帧6之后为尾比特6,A-MPDU子帧7之后为尾比特7,且每一个尾比特都为预设值,与第一A-MPDU中尾比特的预设值相同。对第二A-MPDU进行BCC编码,得到BCC编码比特,其中,对A-MPDU子帧2和A-MPDU子帧3采用重传编码参数,重传编码参数与先传编码参数可以相同或存在预设关系。
又例如,发送端确定第一A-MPDU子帧中非连续的MPDU2和MPDU4需要重传,且MPDU2和MPDU4分别包含于A-MPDU子帧2和A-MPDU子帧4中。如图6c所示,发送端发送A-MPDU子帧2和A-MPDU子帧4,以及,还发送A-MPDU子帧6和A-MPDU子帧7,且A-MPDU子帧2之后包括尾比特2,A-MPDU子帧4之后包括尾比特4,A-MPDU子帧6之后包括尾比特6,A-MPDU子帧7之后包括尾比特7,对A-MPDU子帧2和A-MPDU子帧3采用重传编码参数进行BCC编码得到重传编码比特,重传编码参数与先传编码参数可以相同或存在预设关系。
再例如,发送端确定第一A-MPDU子帧中连续的MPDU1和MPDU2需要重传,单个的MPDU4需要重传。如图6d所示,发送端发送A-MPDU子帧1,2和4,以及,还发送A-MPDU子帧6和7,且A-MPDU子帧1之后包括尾比特1,A-MPDU子帧2之后包括尾比特2,A-MPDU子帧4之后包括尾比特4,A-MPDU子帧6之后包括尾比特6,A-MPDU子帧7之后包括尾比特7,对A-MPDU子帧1,A-MPDU子帧2和A-MPDU子帧4,采用重传编码参数进行BCC编码得到重传编码比特,重传编码参数与先传编码参数可以相同或存在预设关系。
图7a,7b,7c,7d以尾比特部分位于一个A-MPDU子帧的最后几比特为例进行说明,该最后几比特的填充方法可参考前述实施例,此处不赘述。
如图7a所示,第一A-MPDU依次包括A-MPDU子帧1至5,其中每个A-MPDU子帧的最后几比特为尾比特部分,且每个尾比特部分为预设值,例如全0。
如图7b所示,发送端确定连续的MPDU2和MPDU3需要重传,第二A-MPDU包括A-MPDU子帧2和3,以及A-MPDU子帧6和7;
如图7c所示,发送端确定非连续的MPDU2和MPDU4需要重传,发送端发送第二A-MPDU,第二A-MPDU包括A-MPDU子帧2和4,以及A-MPDU子帧6和7;
如图7d所示,发送端确定连续的MPDU1和MPDU2需要重传,单个的MPDU4需要重传,发送端发送第二A-MPDU,第二A-MPDU包括A-MPDU子帧1,2和3,以及A-MPDU子帧6和7。
由于第一A-MPDU和第二A-MPDU中的尾比特部分都为预设值,先前传输A-MPDU子帧进行BCC编码的初始状态与重传A-MPDU子帧的初始状态都为尾比特部分,且结束状态都为尾比特部分,因此对第二A-MPDU进行编码可得到一个整块的BCC编码比特,降低发送端的编码复杂度。并且使得接收端可以对先传编码比特的LLR与重传编码比特的LLR进行合并译码和联合译码,从而实现了支持WLAN中的A-MPDU结构的HARQ,并提升了WLAN系统的传输可靠性。
实施例三针对前述第一种流程(即发送端先编码,再加扰,相对应地,接收端先进行解扰,再解码),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重传数据的接收方法,以提升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和传输效率。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相对应。由于对信息比特先编码之后再加扰,因此,每次A-MPDU的传输采用的扰码序列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重传数据的接收方法,包括:
S301:接收第一A-MPDU,所述第一A-MPDU包括M个A-MPDU子帧和M个尾比特部分,一个所述尾比特部分与一个所述A-MPDU子帧对应,所述M大于等于1。
相对应地,可选的,接收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进行星座点解映射、解扰、解码等处理后,解析得到该第一A-MPDU。对于第一A-MPDU的详细介绍以及尾比特填充方法可参见前述实施例S201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接收端可以确定第一A-MPDU中哪些MPDU正确接收,哪些MPDU未正确接收,因此,接收端可以向发送端反馈确认信息,用于指示第一A-MPDU中哪些MPDU接收成功,哪些接收失败。确认信息可以为块确认帧,确认帧或其他帧等。接收端接收到该确认信息后,可确定第一A-MPDU中哪些MPDU需要重传。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202,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接收端确定第一A-MPDU中的N个MPDU需要重传,N个MPDU分别包含于所述第一A-MPDU的N个A-MPDU子帧中;所述N大于等于1,所述M大于等于N。
S302:接收第二A-MPDU,第二A-MPDU包括所述N个A-MPDU子帧和与所述N个A-MPDU子帧相对应的N个尾比特部分;一个尾比特部分包括至少6比特,至少6比特为预设值;N个A-MPDU子帧包括N个MPDU,N个MPDU为第一A-MPDU中需要重传的MPDU,N大于等于1,M大于等于N。
对于第二A-MPDU的详细介绍以及尾比特的填充方法可参见前述实施例S203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303:对所述第一A-MPDU中N个A-MPDU子帧采用先传编码参数编码后的先传编码比特的LLR,与,所述第二A-MPDU中N个A-MPDU子帧采用重传编码参数编码后的重传编码比特的LLR,进行合并译码或联合译码,得到N个A-MPDU子帧;其中,所述重传编码参数与所述先传编码参数相同或存在预设关系。
可选的,第二A-MPDU除包括该N个重传MPDU外,当然还可以包括其他MPDU,其他MPDU为新传的MPDU。可选的,重传的MPDU采用的BCC编码参数与新传的MPDU采用的BCC编码参数可能不同,包括码率,打孔模式可以不同。如果对于HARQ CC,包含重传MPDU的A-MPDU子帧采用的码率,打孔模式是与先前传输该MPDU的A-MPDU子帧所采用的码率,打孔模式一样。如果对于HARQ IR,包含重传的MPDU的A-MPDU子帧与包含先前传输该MPDU的A-MPDU子帧采用不同码率和打孔模式,但编码后的比特可以看做来自于一个低码率的BCC编码比特的不同部分。
接收端对第二A-MPDU中N个A-MPDU子帧所对应的重传编码比特的LLR,和第一A-MPDU中先前传输的N个A-MPDU子帧的先传编码比特的LLR,进行合并译码或联合译码。接收端还会对可能存在的第二A-MPDU中新传的MPDU的A-MPDU子帧所对应的编码比特进行BCC译码。
针对于N个重传MPDU所对应的N个A-MPDU子帧的BCC编码比特进行BCC译码时,接收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知第二A-MPDU中包括重传MPDU的A-MPDU子帧所对应的尾比特位置。
第一种方式:接收端通过重传长度指示,获知包括N个重传MPDU的N个A-MPDU子帧的总长度,或总时长。
第二种方式:接收端通过尾比特部分位置指示,获知N个A-MPDU子帧中最后一个包含重传MPDU的A-MPDU子帧所对应的尾比特位置。
第三种方式:接收端MAC层通过每4字节滑窗搜索每个A-MPDU子帧的开始4字节MPDU分隔符(MPDU分隔符是4字节,包含MPDU长度指示信息。另外A-MPDU子帧也是4字节的整数倍)获取包括重传MPDU的所有A-MPDU子帧的总长度;如果整个先前传输的第一A-MPDU全错,则接收端可以通过承载第一A-MPDU的第一PPDU的传统前导(Non-HT前导)的L-SIG字段中的长度字段以及PPDU的前导固定长度推算第一A-MPDU中所有A-MPDU子帧的总长度,从而获取第一A-MPDU中最后一个包含重传MPDU的A-MPDU子帧所对应的尾比特位置。
可选的,采用第三种方式来获知尾比特的位置,则PPDU的前导可不包括:重传长度指示和/或尾比特位置指示,且N个A-MPDU子帧在第一A-MPDU中的顺序与N个A-MPDU子帧在第二A-MPDU中的先后顺序依次相同。
对于HARQ CC,接收端会对包含重传MPDU的A-MPDU子帧(前述第二A-MPDU中的N个A-MPDU子帧)的BCC编码比特的LLR与上次包含错误接收的MPDU的A-MPDU子帧(前述第一A-MPDU中的N个A-MPDU子帧)的BCC编码比特的LLR进行合并译码。
对于HARQ IR,接收端会对包含重传MPDU的A-MPDU子帧(前述N个A-MPDU子帧)的BCC编码比特的LLR与上次包含错误接收的MPDU的A-MPDU子帧(前述第一A-MPDU中的N个A-MPDU子帧)的BCC编码比特的LLR进行联合译码。比如先前传输第一A-MPDU时采用现有wifi协议中的5/6码率的BCC编码(是通过母码本码率为1/2的BCC编码比特打孔得到的),重传的BCC编码比特也是通过母码本码率为1/2的BCC编码比特打孔得到的,两次获得的BCC编码比特可以组成另一个码率的BCC编码,比如码率3/4的BCC编码,该码率3/4的BCC编码可能与现在WiFi协议中使用的码率3/4的BCC编码不同,也可能相同。
基于接收到的第二A-MPDU中的每个MPDU是否接收正确,接收端可以对第二A-MPDU中的每个MPDU进行确认反馈,包括不回复,NACK,ACK,Block ACK以及Multi-STA Block Ack等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由于第一A-MPDU和第二A-MPDU中的尾比特部分都为预设值,先前传输A-MPDU子帧进行BCC编码的初始状态与重传A-MPDU子帧的初始状态都为尾比特部分,且结束状态都为尾比特部分,因此使得接收端可以对先传编码比特的LLR与重传编码比特的LLR进行合并译码和联合译码,从而实现了支持WLAN中的A-MPDU结构的HARQ传输,并提升了WLAN系统的传输可靠性。
实施例四针对前述第二种流程(即发送端先加扰,再编码,相对应地,接收端先进行解码,再解扰),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重传数据的发送方法,以提升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和传输效率。由于对信息比特先进行加扰之后再编码,因此,在一个示例中,重传扰码序列需要与先传扰码序列相同。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传数据的接收方法。
S401:发送端发送已加扰的第一A-MPDU,所述已加扰第一A-MPDU包括M个已加扰的A-MPDU子帧和M个尾比特部分,一个所述尾比特部分与一个所述已加扰的A-MPDU子帧对应,所述M大于等于1;
一个尾比特部分可以位于一个已加扰的A-MPDU子帧之后,也可以位于一个已加扰的A-MPDU子帧中的最后几比特。每个尾比特部分为预设值,包括至少6比特,例如,尾比特部分为6比特,且为全0。可以理解的,尾比特的值还可以是其他值,尾比特的值可以由协议约定,还可以由AP和STA协商确定,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
在发送已加扰的第一A-MPDU之前,包括:发送端生成第一A-MPDU,第一A-MPDU包括M个A-MPDU子帧和M个尾比特部分,一个尾比特部分与一个A-MPDU子帧对应,M大于等于1。发送端对第一A-MPDU,采用先前传输的扰码序列进行加扰,得到已加扰的第一A-MPDU,已加扰的第一A-MPDU包括已加扰的M个A-MPDU子帧和M个为预设值的尾比特部分。可选的,扰码序列的周期是127比特,例如,127比特序列为00001110 11110010 11001001 0000001000100110 00101110 10110110 00001100 11010100 11100111 10110100 0010101011111010 01010001 10111000 1111111,加扰过程可以为:将A-MPDU的信息比特从第一位到最后一位与周期为127比特的加扰序列进行异或,比如说A-MPDU含有200比特,首先将A-MPDU中的前127比特与127比特序列进行异或,然后再将A-MPDU中的后73比特与127比特的前73比特异或。
进一步的,发送端发送编码比特,编码比特包括先传编码比特,先传编码比特为已加扰的所述第一A-MPDU中的N个已加扰的A-MPDU子帧采用先传编码参数进行BCC编码得到的。
对于尾比特的填充方法,可以包括PHY填充方法和MAC填充方法,采用PHY填充方法,则一个尾比特部分位于所对应的A-MPDU子帧之后;采用MAC填充方法,则一个尾比特为位于一个A-MPDU子帧中的最后几比特。
需要说明的是,为保障已加扰的第一A-MPDU中包括的尾比特部分的值仍为预设值,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式填充和设置尾比特部分:
1)PHY填充方法:在每个A-MPDU子帧结束后增加6比特或更多的尾比特,值为预设值,比如全0。可以理解的,尾比特的值还可以是其他值,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进一步的,将第一A-MPDU封装成第一PPDU。一种实施方式:对第一PPDU包含的服务字段和数据字段进行加扰,最后发送端在每个已加扰A-MPDU子帧结束后增加的6比特或更多的比特替换成预设值;或者,另一种实施方式:仅对第一A-MPDU中A-MPDU子帧进行加扰,而不对A-MPDU子帧之后的尾比特部分进行加扰,因此已加扰的第一A-MPDU包括的尾比特部分仍为预设值;又一种实施方式:不在每个A-MPDU子帧后添加至少6比特的尾比特部分,而是先对第一A-MPDU加扰,得到已加扰的第一A-MPDU,再在每个已加扰的A-MPDU子帧之后添加至少6比特的尾比特部分,设为预设值。
2)MAC填充方法:在现有A-MPDU结构中,如图2所示,每个A-MPDU子帧都包含MPDU间隔符,MPDU以及填充,其中填充字节为0~3字节,填充的比特值不做规定。除了最后一个A-MPDU子帧不需为4字节的整数倍,其他A-MPDU子帧需为4字节的整数,主要用来接收端快速通过4字节滑窗寻找MPDU分隔符,以免在某些MPDU错误的时候,仍然能找出其他正确接收的MPDU。具体MAC填充方法为:
I.当A-MPDU子帧需要填充0字节的时候,A-MPDU子帧需要额外填充4字节,可以使用额外填充的4字节中最后的至少6比特作为尾比特部分,该至少6比特的尾比特部分需设置成预设值,比如全0。其他填充的比特的也可以设置成预设值。
II.当A-MPDU子帧需要填充1~3字节的时候,此时A-MPDU子帧不需填充额外字节,使用已有填充的1~3字节中最后的至少6比特作为尾比特,该至少6比特的尾比特需设置成预设值,比如全0。其他填充的比特的也可以设置成预设值。
采用上述两种MAC填充方式后,由发送端的MAC层告知PHY层第一A-MPDU中的每个A-MPDU子帧中包含的至少6比特尾比特的位置,然后发送端的PHY层对MAC层下递给它的第一A-MPDU封装成第一PPDU,发送端对包含服务字段和数据字段进行加扰,接着PHY对包含服务字段和数据字段进行加扰,最后发送端在每个已加扰A-MPDU子帧结束后增加的6比特或更多的比特替换成预设值。
值得注意的是,现有802.11PPDU都包含前导码,服务字段和数据字段,本申请不做次限制,为了支持HARQ传输,服务字段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
S402:确定所述第一A-MPDU中需要重传的N个MPDU,所述N个MPDU分别包含于所述M个A-MPDU子帧的N个A-MPDU子帧中;所述N大于等于1,所述M大于等于N。
步骤S402可参考前述步骤S202,此处不再赘述。
S403:发送已加扰的第二A-MPDU,已加扰的第二A-MPDU包括N个已加扰的A-MPDU子帧和与N个A-MPDU子帧相对应的N个尾比特部分;一个尾比特部分包括至少6比特,至少6比特为预设值。
确认N个MPDU需要重传后,发送端在S403中重传该N个MPDU;可选的,第二A-MPDU除包括该N个重传MPDU外,当然还可以包括其他MPDU,其他MPDU为新传的MPDU。
在重传中,一个尾比特部分可以位于一个已加扰的A-MPDU子帧之后,也可以位于一个已加扰的A-MPDU子帧中的最后几比特。每个尾比特部分为预设值,包括至少6比特,例如,尾比特部分为6比特,且为全0或全1。尾比特的填充和设置方法可参考S401。
在发送已加扰的第二A-MPDU之前,包括:发送端生成第二A-MPDU,第二A-MPDU包括N个A-MPDU子帧和N个尾比特部分,一个尾比特部分与一个A-MPDU子帧对应,N大于等于1,N个A-MPDU子帧包括N个重传的MPDU。进一步的,发送端对第二A-MPDU,进行加扰,得到已加扰的第二A-MPDU,已加扰的第二A-MPDU包括已加扰的N个A-MPDU子帧和N个为预设值的尾比特部分。进一步的,发送端发送第二A-MPDU对应的编码比特,编码比特包括重传编码比特,所述重传编码比特为已加扰的这N个A-MPDU子帧采用重传编码参数得到的。
对于包含重传的MPDU的A-MPDU子帧需与包含先前传输该MPDU的A-MPDU子帧采用相同的扰码序列,即相同的周期性扰码器序列(取决于扰码器种子),且重传时对N个A-MPDU(包含重传MPDU)子帧的加扰的加扰序列的第一比特或第n比特与先前传输中对该N个A-MPDU子帧进行加扰所采用的扰码序列第一比特或第n比特分别相同。
可选的,在第二A-MPDU中,包括新传MPDU的A-MPDU子帧可采用与重传扰码序列不同的另一个新的周期性扰码序列进行加扰,比如,扰码器种子采用现有的802.11ac/ax方法产生,扰码器与802.11ac/ax采用的一样,生成周期性的127比特序列。当然,包括新传MPDU的A-MPDU子帧也可以采用与重传的扰码器序列相同的周期性扰码序列来进行加扰。
可选的,实施例四中的第一PPDU和第二PPDU的前导码也可以包括如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一中所示的重传指示,调制编码方案指示,重传长度指示,或尾比特部分位置指示等。此处不再赘述。可选的,实施例四还可以包括:扰码器种子指示,用于指示重传的MPDU进行扰码所采用的扰码器种子。
由于第一A-MPDU和第二A-MPDU中的尾比特部分都为预设值,先前传输A-MPDU子帧进行BCC编码的初始状态与重传A-MPDU子帧的初始状态都为尾比特部分,且结束状态都为尾比特部分,使得接收端可以对先传编码比特的LLR与重传编码比特的LLR进行合并译码和联合译码,从而实现了支持WLAN中的A-MPDU结构的HARQ,并提升了WLAN系统的传输可靠性。
实施例五针对前述第二种流程(即发送端先加扰,再编码,相对应地,接收端先进行解码,再解扰),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重传数据的接收方法,以提升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和传输效率。由于对信息比特先进行加扰之后再编码,因此,在一个示例中,重传扰码序列需要与先传扰码序列相同。实施例五与实施例四相对应。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重传数据的接收方法,包括:
S501:接收已加扰的第一A-MPDU,已加扰的第一A-MPDU包括M个已加扰的A-MPDU子帧和M个尾比特部分,一个尾比特部分与一个A-MPDU子帧对应,M大于等于1。
相对应地,可选的,接收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星座点解映射、解码、解扰等处理后,解析得到该第一A-MPDU。对于第一A-MPDU的详细介绍以及尾比特的填充方法可参见前述实施例S401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接收端可以确定第一A-MPDU中哪些MPDU正确接收,哪些MPDU未正确接收,因此,接收端可以向发送端反馈确认信息,用于指示第一A-MPDU中哪些MPDU接收成功,哪些接收失败。确认信息可以为块确认帧,确认帧或其他帧等。接收端接收到该确认信息后,可确定第一A-MPDU中哪些MPDU需要重传。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202,此处不再赘述。
此处,接收端确定第一A-MPDU中的N个MPDU需要重传,N个MPDU分别包含于所述第一A-MPDU的N个A-MPDU子帧中;所述N大于等于1,所述M大于等于N。
S502:接收已加扰的第二A-MPDU,已加扰的第二A-MPDU包括N个已加扰的A-MPDU子帧和与已加扰的N个A-MPDU子帧相对应的N个尾比特部分;一个尾比特部分包括至少6比特,至少6比特为预设值;N个A-MPDU子帧包括N个MPDU,N个MPDU为第一A-MPDU中需要重传的MPDU,N大于等于1,M大于等于N。
对于第二A-MPDU的详细介绍以及尾比特填充方法可参见前述实施例S403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503:对已加扰的第一A-MPDU中已加扰的N个A-MPDU子帧采用先传编码参数编码后的先传编码比特的LLR,与,已加扰的第二A-MPDU中N个已加扰的A-MPDU子帧采用重传编码参数编码后的重传编码比特的LLR,进行合并译码或联合译码,得到已加扰的N个A-MPDU子帧;其中,所述重传编码参数与所述先传编码参数相同或存在预设关系。
进一步,还包括,对已加扰的N个A-MPDU子帧解扰,以得到所述N个A-MPDU子帧,从而实现N个A-MPDU子帧包括的N个MPDU的HARQ传输。
可选的,第二A-MPDU除包括该N个重传MPDU外,当然还可以包括其他MPDU,其他MPDU为新传的MPDU。可选的,重传的MPDU采用的BCC编码参数与新传的MPDU采用的BCC编码参数可能不同,包括码率,打孔模式可以不同。如果对于HARQ CC,包含重传MPDU的A-MPDU子帧采用的码率,打孔模式是与先前传输该MPDU的A-MPDU子帧所采用的码率,打孔模式一样。如果对于HARQ IR,包含重传的MPDU的A-MPDU子帧与包含先前传输该MPDU的A-MPDU子帧采用不同码率和打孔模式,但编码后的比特可以看做来自于一个低码率的BCC编码比特的不同部分。
接收端对第二A-MPDU中N个A-MPDU子帧所对应的重传编码比特的LLR,和第一A-MPDU中先前传输的N个A-MPDU子帧的先传编码比特的LLR,进行合并译码或联合译码。接收端还会对可能存在的第二A-MPDU中新传的MPDU的A-MPDU子帧所对应的编码比特进行BCC译码。
第一A-MPDU承载于第一PPDU的数据字段中。第二A-MPDU承载于第二PPDU的数据字段中。该第一PPDU还包括物理层前导,第二PPDU也包括物理层前导。可选的,实施例五中的第一PPDU和第二PPDU的物理层前导也可以包括如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一中所示的重传指示,调制编码方案指示,重传长度指示,或尾比特部分位置指示等。此处不再赘述。可选的,实施例五的PPDU还可以包括:扰码器种子指示,用于指示重传的MPDU进行扰码所采用的扰码器种子。并且实施例五中,接收端也可以基于多种方式获知尾比特位置,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二的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第二种方式和第三种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由于进行BCC编码的初始状态与重传A-MPDU子帧的初始状态都为尾比特部分,且结束状态都为尾比特部分,因此使得接收端可以对先传编码比特的LLR与重传编码比特的LLR进行合并译码和联合译码,从而实现了支持WLAN中的A-MPDU结构的HARQ传输,并提升了WLAN系统的传输可靠性。
实施例六针对前述第一种流程(即发送端先编码,再加扰,相对应地,接收端先进行解扰,再解码),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重传数据的发送方法,以提升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和传输效率。由于对信息比特先编码之后再加扰,因此,每次A-MPDU的传输采用的扰码序列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传数据的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S601:发送第一A-MPDU,所述第一A-MPDU包括M个A-MPDU子帧,所述M大于等于1。
第一A-MPDU包含于第一PPDU的数据字段,第一PPDU还包括物理层前导。
S602:确定所述第一A-MPDU中需要重传的N个MPDU,所述N个MPDU分别包含于所述M个A-MPDU子帧的N个A-MPDU子帧中;所述N大于等于1,所述M大于等于N。
步骤S602可参考前述步骤S202,此处不再赘述。
S603:发送第二A-MPDU,所述第二A-MPDU包括所述N个A-MPDU子帧,N个所述A-MPDU子帧包括所述N个重传MPDU;
第二A-MPDU包含于第二PPDU的数据字段,第二PPDU还包括物理层前导。
包括N个重传MPDU的N个A-MPDU子帧位于第二A-MPDU的预设位置,比如位于第二A-MPDU的开始位置,中间位置或者结束位置。由于A-MPDU可能包含管理帧,控制帧,数据帧的一种或多种,如果只有数据帧的支持HARQ传输,那么重传的MPDU只要放在所有数据帧的预设位置,比如开始位置,中间位置或者结束位置。其中预设位置可以有协议规定或者AP指定,或者AP与STA协商决定。N个A-MPDU子帧在第二A-MPDU中的顺序与N个A-MPDU子帧在第一A-MPDU中的顺序相同。
N个重传MPDU包括第一种重传MPDU和第二种重传MPDU中的至少一种。其中,N个A-MPDU子帧中的第一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或第二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进行BCC编码的初始状态为:所述第一A-MPDU中,位于所述第一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或第二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之前已正确接收的A-MPDU子帧的至少后6比特,所述第一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或第二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进行BCC编码的结束状态为:所述第一A-MPDU中位于所述第一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或第二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之后且已被正确接收的A-MPDU子帧的至少前6比特,该至少前6比特作为信息尾比特。
在对N个重传MPDU进行重传时,分别对包括第一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和,包括第二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进行BCC编码。不论是哪一种重传MPDU,进行BCC编码的初始状态和结束状态分别都为该第一种或第二种重传MPDU相邻前后正确接收的至少6比特信息,这相邻前后正确接收的至少6比特分别包含于与包括重传MPDU的A-MPDU子帧相邻的之前和之后已正确被接受的A-MPDU子帧中。重传和先前传输采用的BCC编码参数可以包括码率,以及生成多项矩阵,可选的还包括打孔模式。可选的,重传编码参数与先传编码参数相同或存在预设关系。
可选的,为支持HARQ,第一PPDU和/或第二PPDU的物理层前导还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重传指示,用于指示所述PPDU是否包括重传的MPDU,所述重传指示取第一值,用于指示所述PPDU中包括重传的MPDU;重传指示取第二值,用于指示所述PPDU中不包括重传的MPDU;或者说,重传指示用于告诉接收端是否需要针对本次PPDU中的重传MPDU与上次错误接收的MPDU进行HARQ LLR合并译码或者联合译码;
调制编码方案指示,若所述调制编码方案指示为特殊值,所述特殊值用于指示所述PPDU仅包括重传的MPDU;也就是说,该PPDU中不包括非重传的MPDU;
重传长度指示,用于指示在所述PPDU中包括N个重传MPDU的N个A-MPDU子帧的总长度,或总时长;可选的,若重传指示指示该PPDU不包括重传MPDU,该重传长度指示可以省略,或,还可以置为保留值。若重传指示指示该PPDU包括重传MPDU,则重传长度指示用于指示重传N个MPDU所对应的N个A-MPDU子帧的总长度,或总时长。
结束状态位置指示,用于指示所述N个A-MPDU子帧中的第一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和/或第二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进行BCC编码的结束状态,即对包括第一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或对包括第二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重传时,采用BCC编码时额外传输的至少6个信息比特的位置,该至少6个信息比特是已被正确接收的;该至少6个信息比特是包括第一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或包括第二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之后的已被正确接收的A-MPDU子帧的至少前6比特。可选的,若重传指示指示该PPDU不包括重传MPDU,该尾结束状态位置指示可以省略,还可以置为保留值。若重传指示指示该PPDU包括重传MPDU,则结束状态位置指示用于指示重传N个MPDU所对应的N个A-MPDU子帧所对应的结束状态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结束状态位置指示需要指示每一个第一种重传MPDU和每一个第二种MPDU的结束状态。若N个重传MPDU只包括一个第一种重传MPDU(单个重传MPDU)或一个第二种重传MPDU(连续的多个重传MPDU),则结束状态位置指示只需要指示一个第一种或第二种重传MPDU所对应的结束状态的位置,但如果N个重传MPDU包括多个第一种重传MPDU和/或多个第二种重传MPDU,则结束状态位置指示需要指示每一个第一种重传MPDU和/或每一个第二种重传MPDU所对应的结束状态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PPDU的前导中携带的上述指示信息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例中,并不仅限于本实施例。
可选的,为支持HARQ,对所述N个A-MPDU子帧进行BCC编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方式:
1)对HARQ CC,对待重传的MPDU(第一种重传MPDU)或者连续待重传的MPDU(第二种重传MPDU)对应的A-MPDU子帧及该A-MPDU子帧后的已被正确接收的至少6比特信息进行同样参数的,含码率,及其对应的生成多项矩阵,以及可选的打孔模式,进行BCC编码。BCC编码的初始状态为该A-MPDU子帧前的已被正确接收的至少6比特信息,结束状态为该A-MPDU子帧后的已被正确接收的至少6比特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BCC编码参数包括码率,和生成多项矩阵,以及打孔模式。通常来讲,对用应用产品的标准协议来讲,一种码率对应一种生成多项矩阵(目前认为最优的),还可选的包括打孔模式。而在学术讨论中,每个码率可以对用不同的生成多项矩阵和打孔模式。
2)对于HARQ IR,对待重传的MPDU(第一种重传MPDU)或者连续待重传的MPDU(第二种重传MPDU)对应的A-MPDU子帧及该A-MPDU子帧后的已被正确接收的至少6比特信息进行同样参数的BCC编码,包括码率,及其对应的生成矩阵。BCC编码器的初始状态为该A-MPDU子帧前的已被正确接收的至少6比特信息,结束状态为该A-MPDU子帧后的已被正确接收的至少6比特信息。
然后发送端按照不同于先前传输所采用的打开模式的另一种打孔模式对编码比特进行周期性的打孔,生成打孔的编码比特。重传所采用的打孔模式与先前传输所采用的打孔模式不同,这两次或多次打孔模式生成的编码比特可以合起来看成另一个新的打孔模式或者没有打孔操作而生成的编码比特。
可选的,发送端还可以对N个A-MPDU子帧编码后的编码比特进行加扰,星座点映射等基带和射频操作后经由天线发送出去,可选的,N个A-MPDU子帧还可以与其他新传的MPDU对应的A-MPDU子帧聚合,发送出去。
下面举例进行说明。如图12a所示,在先前传输中,发送端发送的第一A-MPDU依次包括A-MPDU子帧1至5。
发送端确定A-MPDU子帧2和3包括的MPDU2和MPDU3需要重传,且还需要新传A-MPDU子帧6和7。例如图12b所示,发送端发送的第二A-MPDU包括A-MPDU子帧2,3,6和7,发送端对A-MPDU子帧2,3以及A-MPDU子帧4的至少前6比特进行BCC编码得到第一部分BCC编码比特(重传编码比特),BCC编码的初始状态为A-MPDU子帧1的至少后6比特,结束状态为A-MPDU子帧4的至少前6比特;对A-MPDU子帧6和7进行BCC编码得到第二部分BCC编码比特,其初始状态可以为值全0的至少6比特,结束状态为A-MPDU子帧7的尾比特。结束状态指示信息可指示A-MPDU子帧2和3的结束状态的位置为A-MPDU子帧4的至少前6比特。
又例如图12c所示,发送端确定A-MPDU子帧2和4中包括的MPDU2和MPDU4需要重传,且还需要新传A-MPDU子帧6和7,则发送端发送的第二A-MPDU包括A-MPDU子帧2和A-MPDU子帧4,A-MPDU子帧6和7。对A-MPDU子帧2以及A-MPDU子帧3的至少前6比特进行BCC编码,得到第一部分BCC编码比特,BCC编码的初始状态为A-MPDU子帧1的至少后6比特,结束状态为A-MPDU子帧3的至少前6比特;对A-MPDU子帧4以及A-MPDU子帧5的至少前6比特进行BCC编码,得到第二部分BCC编码比特,BCC编码的初始状态为A-MPDU子帧3的至少后6比特,结束状态为A-MPDU子帧5的至少前6比特,编码得到第二部分BCC编码比特;对A-MPDU子帧6以及A-MPDU子帧7进行BCC编码得到第三部分BCC编码比特,其初始状态可以为值全0的至少6比特,结束状态为A-MPDU子帧7的尾比特。结束状态指示信息可指示A-MPDU子帧2的结束状态的位置为A-MPDU子帧3的至少前6比特,A-MPDU子帧4的结束状态的位置为A-MPDU子帧5的至少前6比特。
又例如图12d所示,发送端确定A-MDPU子帧1,2和4中包括的MPDU1,MPDU2和MPDU4需要重传,且还需要新传A-MPDU子帧6和7,则发送端发送的第二A-MPDU包括A-MPDU子帧1,2和4以及A-MPDU子帧6和7。其中,对A-MPDU子帧1,2以及A-MPDU子帧3的至少前6比特进行BCC编码得到第一部分BCC编码比特,且其的初始状态为预设值,该预设值与先前传输的时候相同,例如都为全0,结束状态为A-MPDU子帧3的至少前6比特;对A-MPDU子帧4以及A-MPDU子帧5的至少前6比特进行BCC编码得到第二部分BCC编码比特,其初始状态为A-MPDU子帧3的至少后6比特,结束状态为A-MPDU子帧5的至少前6比特,编码得到第二部分BCC编码比特;对A-MPDU子帧6以及A-MPDU子帧7进行BCC编码得到第三部分BCC编码比特,其初始状态可以为值全0的至少6比特,结束状态为A-MPDU子帧7的尾比特。结束状态指示信息可指示A-MPDU子帧1和2的结束状态的位置为A-MPDU子帧3的至少前6比特,A-MPDU子帧4的结束状态的位置为A-MPDU子帧5的至少前6比特。
由于重传A-MPDU子帧的初始状态为相邻的已被正确接收的A-MPDU子帧的信息比特,与先前传输该A-MPDU子帧的初始状态相同,因此使得接收端可以对先传编码比特的LLR与重传编码比特的LLR进行合并译码和联合译码,从而实现了支持WLAN中的A-MPDU结构的HARQ,并提升了WLAN系统的传输可靠性。
实施例七针对前述第一种流程(即发送端先编码,再加扰,相对应地,接收端先解扰,再解码),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重传数据的接收方法,以提升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和传输效率。实施例七与实施例六相对应,应用于接收端。由于对信息比特先编码之后再加扰,因此,每次A-MPDU的传输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扰码序列进行加扰。
如图13所示,包括:
S701:接收第一A-MPDU,所述第一A-MPDU包括M个A-MPDU子帧,所述M大于等于1。
接收端接收端确定所述第一A-MPDU中需要重传的N个MPDU,并发送反馈信息给发送端,N个MPDU分别包含于M个A-MPDU子帧的N个A-MPDU子帧中;N大于等于1,M大于等于N。发送反馈信息的具体方式可参考步骤S202中的描述。
S702:接收第二A-MPDU,第二A-MPDU包括所述N个A-MPDU子帧;
N个重传MPDU包括第一种重传MPDU和第二种重传MPDU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N个A-MPDU子帧中的第一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或第二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进行BCC编码的初始状态为所述第一A-MPDU中位于第一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或第二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之前已正确接收的A-MPDU子帧的至少后6比特,所述N个A-MPDU子帧中的第一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或第二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进行BCC编码的结束状态为所述第一A-MPDU中位于第一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或第二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之后且已被正确接收的A-MPDU子帧的至少前6比特。
第二A-MPDU包含于第二PPDU的数据字段,第二PPDU还包括物理层前导。
S703:对第一A-MPDU中N个A-MPDU子帧采用先传编码参数编码得到的先传编码比特的LLR,与,第二A-MPDU中N个A-MPDU子帧采用重传编码参数编码得到的重传编码比特的LLR,进行合并译码或联合译码,得到所述N个A-MPDU子帧。
接收端对第二A-MPDU中N个A-MPDU子帧所对应的重传编码比特的LLR,和第一A-MPDU中先前传输的N个A-MPDU子帧的先传编码比特的LLR,进行合并译码或联合译码。接收端还会对可能存在的第二A-MPDU中新传的MPDU的A-MPDU子帧所对应的编码比特进行BCC译码。
接收端可以多种方式获得N个A-MPDU子帧进行BCC编码的初始状态和结束状态,包括但不限于:
第一种方式:接收端通过重传MPDU的A-MPDU子帧的长度和连续重传的MPDU的多个APDU子帧总长度获知相应BCC编码的初始状态和结束状态,其中BCC编码的初始状态和结束状态为包含对重传MPDU的A-MPDU子帧或连续重传的MPDU的多个APDU子帧的相邻的前面已被正确接收的至少6比特信息和相邻的后面已被正确接收的至少6比特信息;
第二种方式:接收端通过结束状态位置指示,获知包含重传MPDU的A-MPDU子帧进行BCC编码的结束状态;
第三种方式:接收端MAC层通过每4字节滑窗搜索每个A-MPDU子帧的开始4字节MPDU分隔符(MPDU分隔符是4字节,包含MPDU长度指示信息。另外A-MPDU子帧也是4字节的整数倍)获取包含重传MPDU的A-MPDU子帧的长度(可选的包括)和连续重传的MPDU的多个APDU子帧总长度(可选的包括);如果整个A-MPDU全错,则接收端可以通过传统前导码(Non-HT前导码)的L-SIG字段中的长度字段以及PPDU的前导固定长度推算所有A-MPDU子帧的总长度;重传该这个A-MPDU时,采用的BCC编码的初始状态和结束状态都为全0。MAC层将该初始状态和结束状态信息反馈给物理层进行BCC译码。
相类似的,如果采用第三种方式,接收端可不利用重传指示和/或重传长度指示获得结束状态,因此,PPDU的物理层前导也可不包括重传指示和/或重传长度指示。但此时,N个A-MPDU子帧在第一A-MPDU中的先后顺序需与N个A-MPDU子帧在第二A-MPDU中的先后顺序相同。
根据初始状态和结束状态,接收端译码得到待重传的MPDU或者连续待重传的MPDU对应的A-MPDU子帧,以及后面已被正确接收A-MPDU子帧的至少前6比特信息,接收端将该至少前6比特信息删除,以得到待重传的MPDU或者连续待重传的MPDU所对应的A-MPDU子帧。例如,如图12d所示,接收端对第一部分BCC编码比特进行译码得到A-MPDU子帧1和2以及A-MPDU子帧3中的至少前6比特,删除A-MPDU子帧3中的至少前6比特,得到A-MPDU子帧1和2;接收端对第二部分BCC编码比特进行译码得到A-MPDU子帧4以及A-MPDU子帧5的至少前6比特,删除该至少前6比特,得到A-MPDU子帧4。
可选的,支持HARQ的译码方法包括:
对于HARQ CC,接收端会对包含重传MPDU的A-MPDU子帧的BCC编码比特的LLR与上次包含错误接收的MPDU的A-MPDU子帧的BCC编码比特的LLR进行合并译码。
对于HARQ IR,接收端会对包含重传MPDU的A-MPDU子帧的BCC编码比特的LLR与上次包含错误接收的MPDU的A-MPDU子帧的BCC编码比特的LLR进行联合译码。比如第一次传输用的现有wifi协议中的5/6码率的BCC编码(是通过母码本码率为1/2的BCC编码比特打孔得到的),第二次重传的BCC编码比特也是通过母码本码率为1/2的BCC编码比特打孔得到的,两次获得的BCC编码比特可以组成另一个码率的BCC编码,比如码率3/4的BCC编码,该码率3/4的BCC编码可能与现在WiFi协议中使用的码率3/4的BCC编码不同。
基于接收到的第二A-MPDU中的每个MPDU是否接收正确,接收端可以对第二A-MPDU中的每个MPDU进行确认反馈,包括不回复,NACK,ACK,Block ACK以及Multi-STA Block Ack等方式。
由于重传A-MPDU子帧的初始状态为相邻的A-MPDU子帧的信息比特,与先前传输该A-MPDU子帧的初始状态相同,因此使得接收端可以对先传编码比特的LLR与重传编码比特的LLR进行合并译码和联合译码,从而实现了支持WLAN中的A-MPDU结构的HARQ,并提升了WLAN系统的传输可靠性。
实施例八对应第二种流程。实施例八不同于实施例七的是,发送端对第一A-MPDU先加扰再编码,对第二A-MPDU也是先加扰再编码。因此在先前传输的中,是对已加扰的N个A-MPDU子帧进行BCC编码,在重传时,也是对已加扰的N个A-MPDU子帧进行BCC编码。相对应的,接收端先解码,再解扰。由于对信息比特先进行加扰之后再编码,因此,在一个示例中,重传扰码序列需要与先传扰码序列相同。
图14示出又一种重传数据的发送方法,包括:
S801:发送已加扰的第一A-MPDU,已加扰的第一A-MPDU包括已加扰的M个A-MPDU子帧,M大于等于1。
发送已加扰的第一A-MPDU之前,包括:生成第一A-MPDU,采用先传扰码序列,对第一A-MPDU进行加扰,得到已加扰的第一A-MPDU;进一步的,再采用先传编码参数,对第一A-MPDU进行BCC编码,得到编码比特,其中包括:对第一A-MPDU中的N个A-MPDU子帧采用先传编码参数进行BCC编码得到的先传编码比特。
第一A-MPDU承载于第一PPDU的数据字段,第一PPDU还包括物理层前导。
S802:确定第一A-MPDU中需要重传的N个MPDU,N个MPDU分别包含于M个A-MPDU子帧的N个A-MPDU子帧中;N大于等于1,所述M大于等于N。
S802可参考前述步骤S202,此处不再赘述。
S803:发送第二A-MPDU,第二A-MPDU包括N个A-MPDU子帧;
N个重传MPDU包括第一种重传MPDU和第二种重传MPDU中的至少一种。其中,N个A-MPDU子帧中的第一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或第二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进行BCC编码的初始状态为第一A-MPDU中位于第一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或第二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之前已正确接收的A-MPDU子帧的已加扰至少后6比特,所述N个A-MPDU子帧中的第一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或第二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进行BCC编码的结束状态为所述第一A-MPDU中位于第一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或第二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之后且已被正确接收的A-MPDU子帧的已加扰的至少前6比特。
发送已加扰的第二A-MPDU之前,包括:生成第二A-MPDU,采用扰码序列,对第二A-MPDU进行加扰,得到已加扰的第二A-MPDU;进一步的,再对第二A-MPDU进行BCC编码,得到编码比特,其中包括:对第二A-MPDU中的N个A-MPDU子帧采用重传编码参数进行BCC编码得到的重传编码比特。第二A-MPDU除包括N个重传MPDU之外,可选的,还包括其他非重传MPDU,因此编码比特还可以包括对其他非重传MPDU的A-MPDU子帧采用新传编码参数进行BCC编码得到的编码比特。包括N个重传MPDU的N个A-MPDU子帧位于第二A-MPDU的预设位置,比如位于第二A-MPDU的开始位置,中间位置或者结束位置。由于A-MPDU可能包含管理帧,控制帧,数据帧的一种或多种,如果只有数据帧的支持HARQ传输,那么重传的MPDU只要放在所有数据帧的预设位置,比如开始位置,中间位置或者结束位置。其中预设位置可以有协议规定或者AP指定,或者AP与STA协商决定。可选的,N个A-MPDU子帧在第二A-MPDU中的顺序与N个A-MPDU子帧在第一A-MPDU中的先后顺序相同。
N个重传MPDU包括第一种重传MPDU和第二种重传MPDU中的至少一种。在对N个重传MPDU进行重传时,分别对包括第一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和,包括第二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进行BCC编码。不论是哪一种重传MPDU,先加扰后再进行BCC编码的初始状态和结束状态分别都为该第一种或第二种重传MPDU相邻前后正确接收的已加扰至少6比特信息,这相邻前后正确接收的至少6比特分别包含于与包括重传MPDU的A-MPDU子帧相邻的之前和之后已正确被接受的A-MPDU子帧。重传和先前传输采用的BCC编码参数可以包括码率,以及生成多项矩阵,可选的还包括打孔模式。可选的,重传编码参数与先传编码参数相同或存在预设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包括第一A-MPDU的第一PPDU和包括第二A-MPDU的第二PPDU的物理层前导也都可包括实施例六中的一项或多项指示信息,此处不再赘述。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的PPDU还可以包括:扰码器种子指示,用于指示重传的MPDU进行扰码所采用的扰码器种子。
由于发送端对A-MPDU包括的信息比特先进行加扰,再进行编码,因此为了使得接收端可以进行合并译码和联合译码,可选的,先传扰码序列和重传扰码序列相同。
由于重传已加扰的A-MPDU子帧的初始状态为相邻的已被正确接收的A-MPDU子帧的已加扰的信息比特,与先前传输该已加扰的A-MPDU子帧的初始状态相同,因此使得接收端可以对先传编码比特的LLR与重传编码比特的LLR进行合并译码和联合译码,从而实现了支持WLAN中的A-MPDU结构的HARQ,并提升了WLAN系统的传输可靠性。
实施例九针对前述第二种流程(即发送端先加扰,再编码,相对应地,接收端先进行解码,再解扰),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图15提供一种重传数据的接收方法,以提升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可靠性和传输效率。由于对信息比特先进行加扰之后再编码,因此,在一个示例中,重传扰码序列需要与先传扰码序列相同。实施例九与实施例八相对应。该方法包括:
S901:接收已加扰的第一A-MPDU,已加扰的第一A-MPDU包括已加扰的M个A-MPDU子帧,M大于等于1。
发送已加扰的第一A-MPDU之前,包括:生成第一A-MPDU,采用先传扰码序列,对第一A-MPDU进行加扰,得到已加扰的第一A-MPDU;进一步的,再采用先传编码参数,对第一A-MPDU进行BCC编码,得到编码比特,其中包括:对第一A-MPDU中的N个A-MPDU子帧采用先传编码参数进行BCC编码得到的先传编码比特。
接收端确定第一A-MPDU中需要重传的N个MPDU,N个MPDU分别包含于M个A-MPDU子帧的N个A-MPDU子帧中;N大于等于1,所述M大于等于N。可参考前述步骤S202,此处不再赘述。
S902:接收第二A-MPDU,第二A-MPDU包括N个A-MPDU子帧;
其中,N个A-MPDU子帧中的第一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或第二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进行BCC编码的初始状态为:第一A-MPDU中位于第一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或第二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之前已正确接收的A-MPDU子帧的已加扰至少后6比特,所述N个A-MPDU子帧中的第一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或第二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进行BCC编码的结束状态为:所述第一A-MPDU中位于第一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或第二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之后且已被正确接收的A-MPDU子帧的已加扰的至少前6比特。
S903:对第一A-MPDU中N个A-MPDU子帧采用先传编码参数编码得到的先传编码比特的LLR,与,第二A-MPDU中N个A-MPDU子帧采用重传编码参数编码得到的重传编码比特的LLR,进行合并译码或联合译码,得到所述已加扰N个A-MPDU子帧。
接收端可以多种方式获得N个A-MPDU子帧进行BCC编码的结束状态,可参考前述步骤S703中的几种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接收端对包含重传的MPDU的A-MPDU子帧的编码比特的LLR和包含上次传输该MPDU的A-MPDU子帧的编码比特的LLR进行合并译码或联合译码;可选的,采用现有802.11协议规定的方法,对包含新传的MPDU的A-MPDU子帧的编码比特进行译码。
根据初始状态和结束状态,接收端译码得到已加扰的N个A-MPDU子帧,以及后面已被正确接收的已加扰至少6比特信息。一个示例中,接收端将该已加扰的至少6比特信息删除,以得到已加扰的N个A-MPDU子帧,解扰后得到该N个A-MPDU子帧,从而获得N个重传的MPDU。另一个示例中,接收端先对已加扰的N个A-MPDU子帧以及已加扰的至少6比特进行解扰后,再删除该至少6比特信息,得到该N个A-MPDU子帧,从而获得N个重传的MPDU。
对包括重传MPDU的A-MPDU子帧进行解扰时,采用与包含上次传输该MPDU的A-MPDU子帧相同扰码序列对合并译码或联合译码后获得信息比特进行解扰,从而得到N个A-MPDU子帧。对包括新传MPDU的A-MPDU子帧进行解扰时,采用与现有802.11协议同样的方式对译码后的包含新传的MPDU的A-MPDU子帧进行解扰,比如通过服务字段获得扰码器种子,即对应周期性的扰码序列,然后进行解扰。
基于接收到的第二A-MPDU中的每个MPDU是否接收正确,接收端可以对第二A-MPDU中的每个MPDU进行确认反馈,包括不回复,NACK,ACK,Block ACK以及Multi-STA Block Ack等方式。
由于重传A-MPDU子帧的初始状态为相邻的A-MPDU子帧的已加扰的信息比特,与先前传输该A-MPDU子帧的初始状态相同,且重传扰码序列与先传扰码序列相同,因此使得接收端可以对先传编码比特的LLR与重传编码比特的LLR进行合并译码和联合译码,从而实现了支持WLAN中的A-MPDU结构的HARQ,并提升了WLAN系统的传输可靠性。
实施例十提供一种重传信令的指示方法。该方法包括:发送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该PPDU包括物理层前导和数据字段,所述数据字段包括A-MPDU,该A-MPDU包括至少一个重传的MPDU,和/或,至少一个非重传的MPDU,所述物理层前导包括多种重传指示信息。相对应的,接收端接收该PPDU,基于多种重传指示信息解析该PPDU。
可选的,所述PPDU的前导包括:
重传指示,用于指示所述PPDU中是否包括重传的MPDU,这里的重传MPDU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例如,所述MPDU重传指示取第一值,用于指示所述PPDU中包括重传的MPDU,所述MPDU重传指示取第二值,则指示所述PPDU不包括重传的PPDU。需要重传的MPDU可以是先前传输中未成功接收的MPDU,用来HARQ传输,接收端会将该重传的MPDU和上次对应的失败的MPDU进行LLR合并译码或联合译码,非重传的MPDU(或者称之为初传MPDU))可以是先前传输中成功接收的MPDU,还包括用来ARQ传输的重传MPDU,该MPDU虽然是重传的,但接收端不需对重传MPDU进行相应的HARQ接收处理。可选的,接收到该重传指示的接收端,可以确定是否需要针对本次PPDU中的重传MPDU与先前错误接收的对应MPDU进行HARQ LLR合并译码或者联合译码。
可选的,所述PPDU的前导包括调制编码方案指示,若所述调制编码方案指示为特殊值,所述特殊值用于指示所述PPDU中仅包括重传的MPDU,这里重传的MPDU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如果A-MPDU中包含MPDU都是重传的MPDU,可以通过物理层前导码中使用一种特殊的数据的调制编码方案进行指示,该特殊的调制编码方案指示取特殊值,比如未使用的值或暂未定义的值。目前在802.11ax中调制编码方案用4比特表示,目前已使用调制编码方案0~11,调制编码方案12~15是未使用的。因此该特殊值可以取12~15。
可选的,所述PPDU的前导包括:重传长度指示,用于指示所述PPDU中包括的重传MPDU的A-MPDU子帧的总长度;该总长度以字节单位,或者该重传长度指示包括重传MPDU的A-MPDU子帧的总时长。需要说明的是,该总长度可以是虚拟总长度,可以是根据传输时长和最小传输速率计算得到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PPDU的前导包括:尾比特位置指示,用于指示所述重传MPDU所对应的A-MPDU中的最后一个A-MPDU子帧所对应的尾比特部分的位置。可选的,若重传指示指示该PPDU不包括重传MPDU,该尾比特部分位置指示可以省略,还可以置为保留值。若重传指示指示该PPDU包括重传MPDU,则尾比特部分位置指示用于指示重传MPDU所对应的A-MPDU子帧中最后一个A-MPDU子帧所对应的尾比特部分的位置。重传长度指示和/或重传尾比特指示可方便接收端获取尾比特位置,方便接收端进行解码。
可选的,所述PPDU的前导包括:结束状态位置指示,用于指示所述N个A-MPDU子帧中的第一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和/或第二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进行BCC编码的结束状态,即对包括第一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或对包括第二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重传时,采用BCC编码时额外传输的至少6个信息比特的位置,该至少6个信息比特是已被正确接收的;该至少6个信息比特是包括第一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或包括第二种重传MPDU的A-MPDU子帧之后的已被正确接收的A-MPDU子帧的至少前6比特。可选的,若重传指示指示该PPDU不包括重传MPDU,该尾结束状态位置指示可以省略,还可以置为保留值。若重传指示指示该PPDU包括重传MPDU,则结束状态位置指示用于指示重传N个MPDU所对应的N个A-MPDU子帧所对应的结束状态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结束状态位置指示需要指示每一个第一种重传MPDU和每一个第二种MPDU的结束状态。
可选的,所述PPDU的前导包括:扰码器种子指示,用于指示重传的MPDU进行扰码所采用的扰码器种子。
重传的MPDU对应的A-MPDU子帧需要放在PPDU所包括的A-MPDU的预设位置,比如开始位置,中间位置或者结束位置。由于A-MPDU可能包含管理帧,控制帧,数据帧的一种或多种,如果只有数据帧的支持HARQ传输,那么重传的MPDU只要放在所有数据帧的预设位置或者其他所有A-MPDU子帧前面,比如开始位置,中间位置或者结束位置。其中预设位置可以有协议规定或者AP指定,或者AP与STA协商决定。另一种实施方式重传的MPDU对应的A-MPDU子帧放在现有PPDU前导码之后,服务字段前。注:现有PPDU前后包含的字段依次有物理层前导码,服务字段以及A-MPDU,可选还包括物理层填充比特以及包拓展。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十的方案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前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九的方案中,还可以与其他实施方式相结合。
实施例十一提供一种第二A-MPDU的构造方法,该第二A-MPDU包括重传MPDU所对应的A-MPDU子帧,还包括非重传的MPDU所对应的A-MPDU子帧。
1.对包括重传MPDU的A-MPDU子帧进行BCC编码采用的BCC编码参数与对包括新传MPDU的A-MPDU子帧进行BCC编码采用的编码参数可能不同,编码参数包括码率,以及生成多项式(或生成多项矩阵),可选的,还包括打孔模式。
由于实际产品中的BCC,只会规定一种生成多项式,比如802.11系列之规定码率1/2的BCC的生成多项式,其他码率都是通过在该基础上打孔实现的。但是学术理论中,不同码率可能对应不同的生成多项式,所以此时还需要生成多项式。
2.如果对于HARQ CC,包含重传的MPDU的A-MPDU子帧采用的码率,打孔模式是与包含先前传输该MPDU的A-MPDU子帧采用的码率,打孔模式一样。如果对于HARQ IR,包含重传的MPDU的A-MPDU子帧与包含初传该MPDU的A-MPDU子帧采用不同码率和打孔模式,但编码后的比特可以看做来自于一个低码率的BCC编码比特的不同部分。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发送装置可以用于发送端或发送端内的芯片,该发送装置1600包括处理模块1601,发送模块1602,和,接收模块1603。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发送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前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四、实施例六、实施例八中任一实施例中的发送端的任意功能,例如:
处理模块1601,用于确定第一A-MPDU中的N个A-MPDU子帧包括的N个MPDU需要重传,例如,用于执行前述S202,或,S402,或S602,或S802;处理模块1601还用于对第一A-MPDU进行编码,或,处理模块1601还用于对第二A-MPDU进行编码。
发送模块1602,用于发送第一A-MPDU,或第二A-MPDU,例如,用于指示S101,S103,S201,S203,S401,S403,S601,S603,S801,或S803。
接收模块1603,用于接收确认反馈信息,确认反馈信息用于指示A-MPDU中哪些MPDU未接收成功,例如用于执行S102。
可选的,还包括存储模块1604,用于存储指令。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该发送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前述实施例十中发送端的任意功能。
处理模块1601:用于生成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该PPDU包括物理层前导和数据字段,所述数据字段包括A-MPDU,该A-MPDU包括至少一个重传的MPDU,和,至少一个非重传的MPDU,所述物理层前导包括支持HARQ传输的指示信息。
发送模块1602:用于发送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
本申请实施例以图16所示的数据传输装置为例,对用于发送端的数据传输装置中的各个模块进行说明。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发送端的发送装置具有实施一、实施例二、实施例四、实施例六、实施例八或实施例十中任一个所示的重传数据的发送方法中发送端的任意功能。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接收装置1700可以用于接收端或接收端内的芯片,该接收装置1700包括处理模块1701,发送模块1702,和,接收模块1703。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接收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前述实施例一,三、五、七和九中任一实施例的接收端的任意功能,例如:
处理模块1701,用于确定第一A-MPDU中的N个A-MPDU子帧包括的N个MPDU需要重传;处理模块1701还用于对重传编码比特的LLR和先传编码比特的LLR进行合并译码或联合译码,得到所述N个A-MPDU子帧。例如,用于执行前述S104,,S303,S503,S703,或S903。
发送模块1702,用于发送确认反馈帧,例如用于执行前述S102,其中,确认反馈用于指示A-MPDU中哪些MPDU未成功接收。
接收模块1703,用于接收第一A-MPDU和第二A-MPDU,例如,用于接收S102,S103发送的信息,或,用于执行S301或S302,或用于执行S501或S502,或用于执行S701或S702,或用于执行S901或S902。
可选的,还包括存储模块1704,用于存储先传编码比特对应的LLR,可选的,还用于存储指令。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发送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前述实施例十中接收端的任意功能。
处理模块1701:用于解析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该PPDU包括物理层前导和数据字段,所述数据字段包括A-MPDU,该A-MPDU包括至少一个重传的MPDU,和,至少一个非重传的MPDU,所述物理层前导包括支持HARQ的重传指示信息。
接收模块1703:用于接收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
支持HARQ的重传指示信息可参考前述实施例十或实施例一的具体描述,此次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以图17所示的数据传输装置为例,对用于接收端的数据传输装置中的各个模块进行说明。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接收端的接收装置具有实施例一,三、五、七、九和十中任一个的实施例中接收端的任意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装置(用于发送端)或接收装置(用于接收端)可以有多种产品形态来实现,例如,发送装置或接收装置可配置成通用处理系统;例如,发送装置或接收装置可以由一般性的总线体系结构来实现;例如,发送装置或接收装置可以由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来实现等等。以下提供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装置或接收装置可能的几种产品形态,应当理解的是,以下仅为举例,不限制本申请实施例可能的产品形态仅限于此。
在一个示例中,图1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发送装置1800的示意性框图。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1800可以是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发送端,也可以是发射端内的一个或多个芯片。装置18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发送端的部分或全部功能。
装置18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发送端的部分或全部功能。该装置1800可以包括:处理器1810,基带电路1830,射频电路1840以及天线1850,可选的,该装置18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820。装置1800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1860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1860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860。
处理器1810可用于实现对发送端的控制,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发送端进行的处理,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涉及发送端的处理过程和/或用于本申请所描述的技术的其他过程,还可以运行操作系统,负责管理总线以及可以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或指令。
基带电路1830、射频电路1840以及天线1850可以用于支持发送端和上述实施例中涉及的接收端之间收发信息,以支持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
一个示例中,在发送端,重传或初传MPDU,由处理器1810进行处理,经由基带电路1830进行按协议封装成A-MPDU后,再进行加扰,编码等基带处理,进一步由射频电路1840进行模拟转换、滤波、放大和上变频等射频处理后,经由天线1850发射出去。又一个示例中,来自接收端发送的确认反馈信息经由天线1850接收,由射频电路1840进行滤波、放大、下变频以及数字化等处理后,再经由基带电路1830解码、按协议解封装数据等基带处理后,由处理器1810进行处理来恢复接收端所发送的确定反馈信息;
存储器1820可以用于存储发送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存储器1820可以是图18中的存储模块1830。可以理解的,基带电路1830、射频电路1840以及天线1850还可以用于支持发送端与其他网络实体进行通信,例如,用于支持发送端与核心网侧的网元进行通信。图18中存储器1820被示为与处理器1810分离,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明白,存储器1820或其任意部分可位于信道资源分配装置1800之外。举例来说,存储器1820可以包括传输线、和/或与无线节点分离开的计算机制品,这些介质均可以由处理器1810通过总线接口1860来访问。可替换地,存储器1820或其任意部分可以集成到处理器1810中,例如,可以是高速缓存和/或通用寄存器。
可以理解的是,图18仅仅示出了发送端的简化设计。例如,在实际应用中,发送端可以包含任意数量的发射器,接收器,处理器,存储器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发明的发送端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实施例详细描述接收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在一个示例中,图1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接收装置1900的示意性框图。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1900可以是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接收端,也可以是接收端内的一个或多个芯片。装置19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接收端的部分或全部功能。
装置19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接收端的部分或全部功能。该装置1900可以包括:处理器1910,基带电路1930,射频电路1940以及天线1950,可选的,该装置19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920。装置1900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1960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1960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960。
处理器1910可用于实现对接收端的控制,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接收端进行的处理,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涉及发送端的处理过程和/或用于本申请所描述的技术的其他过程,还可以运行操作系统,负责管理总线以及可以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或指令。
基带电路1930、射频电路1940以及天线1950可以用于支持接收端和上述实施例中涉及的发送端之间收发信息,以支持接收端与发送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一个示例中,来自发送端发送的信号经由天线1950接收,由射频电路进行滤波、放大、下变频以及数字化等处理后,再经由基带电路解码、按协议解封装数据等基带处理后,由处理器1910进行处理来恢复发送端所发送的业务数据和信令信息,例如,接收端对接收到的PPDU进行解码解封装后得到A-MPDU,再经由处理器解析得到重传的MPDU或首次传输的MPDU;又一个示例中,接收端的确认反馈信息可由处理器1910进行处理,经由基带电路1930进行按协议封装,编码等基带处理,进一步由射频电路1940进行模拟转换、滤波、放大和上变频等射频处理后,经由天线1950发射出去,存储器1920可以用于存储发送端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存储器1920可以是存储模块。可以理解的,基带电路1930、射频电路1940以及天线1950还可以用于支持接收端与其他网络实体进行通信。
可以理解的是,图19仅仅示出了接收端的简化设计。例如,在实际应用中,接收端可以包含任意数量的发射器,接收器,处理器,存储器等,而所有可以实现本发明的接收端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上述装置1800和装置1900中涉及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通用中央处理器(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微处理器等,也可以是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BIt,简称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控制器/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处理器通常是基于存储器内存储的程序指令来执行逻辑和算术运算。
上述装置1800和装置1900中涉及的存储器还可以保存有操作系统和其他应用程序。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更具体的,上述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磁盘存储器等等。存储器可以是上述存储类型的组合。并且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还可以在处理器的外部,或在包括处理器或处理电路的多个实体上分布。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器可以具体体现在计算机程序产品中。举例而言,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封装材料中的计算机可读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发送端或第二接收端以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生成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发送端或接收端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上述各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中涉及发送端或接收端的方法和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执行上述各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中涉及发送端或接收端的方法和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装置,用于执行上述各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中涉及接收端或发送端的方法和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涉及的至少一个发送端和至少一个接收端。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作为又一种可能的产品形态,数据传输装置也可以使用下述来实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控制器、状态机、门逻辑、分立硬件部件等、任何其它适合的电路、或者能够执行本申请通篇所描述的各种功能的电路的任意组合。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或数字用户线)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或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 Disk)等。
Claims (28)
1.一种重传数据的发送方法,应用于发送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第一聚合媒体介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A-MPDU,所述第一A-MPDU包括M个A-MPDU子帧和M个尾比特部分,一个所述尾比特部分与一个所述A-MPDU子帧对应,所述M大于等于1;
确定所述第一A-MPDU中需要重传的N个MPDU,所述N个MPDU分别包含于所述第一A-MPDU的N个A-MPDU子帧中;所述N大于等于1,所述M大于等于N;
发送第二A-MPDU,所述第二A-MPDU包括所述N个A-MPDU子帧和与所述N个A-MPDU子帧相对应的N个尾比特部分;
其中:一个尾比特部分包括至少6比特,所述至少6比特为预设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A-MPDU中的N个A-MPDU子帧对应采用先传编码参数编码进行BCC编码得到的先传编码比特;所述第二A-MPDU中的N个A-MPDU子帧对应采用重传编码参数编码进行BCC编码得到的重传编码比特;
所述重传编码参数与所述先传编码参数相同或存在预设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尾比特部分位于所述一个A-MPDU子帧内最后至少6比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A-MPDU子帧包括填充字段,若所述填充字段大于0字节,小于4字节,所述尾比特部分位于所述填充字段中的最后至少6比特;或,
若所述A-MPDU子帧包括的填充字段为0字节,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A-MPDU子帧的填充字段额外填充4字节,所述尾比特部分位于所述额外填充4字节的最后至少6比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尾比特部分位于所述一个A-MPDU子帧之后填充的至少6比特。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比特部分包括6比特,所述6比特的值为00000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A-MPDU子帧承载于第二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第二PPDU包括包括物理层前导,所述物理层前导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重传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PPDU是否包括重传的MPDU,所述重传指示取第一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二PPDU中包括重传的MPDU;
调制编码方案指示,若所述调制编码方案指示为特殊值,所述特殊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二PPDU中仅包括重传的MPDU;
重传长度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PPDU中包括的所述N个A-MPDU子帧的总长度或总时长;
尾比特部分位置指示,用于指示所述N个A-MPDU子帧中的最后一个A-MPDU子帧所对应的尾比特部分的位置。
8.一种重传数据的接收方法,应用于接收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A-MPDU,所述第一A-MPDU包括M个A-MPDU子帧和M个尾比特部分,一个所述尾比特部分与一个所述A-MPDU子帧对应,所述M大于等于1;
接收第二A-MPDU,所述第二A-MPDU包括所述N个A-MPDU子帧和与所述N个A-MPDU子帧相对应的N个尾比特部分;一个所述尾比特部分包括至少6比特,所述至少6比特为预设值;所述N个A-MPDU子帧包含所述第一A-MPDU中需要重传的N个MPDU;所述N大于等于1,所述M大于等于N;
对所述第一A-MPDU中的N个A-MPDU子帧对应的先传编码比特的LLR和所述第二A-MPDU中的N个A-MPDU子帧对应的重传编码比特的LLR进行合并译码或联合译码,得到所述N个A-MPDU子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A-MPDU中的N个A-MPDU子帧对应采用先传编码参数编码进行BCC编码得到的所述先传编码比特;所述第二A-MPDU中的N个A-MPDU子帧对应采用重传编码参数编码进行BCC编码得到的所述重传编码比特;
其中,所述重传编码参数与所述先传编码参数相同或存在预设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尾比特部分位于所述一个A-MPDU子帧内最后至少6比特。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A-MPDU子帧包括填充字段,若所述填充字段大于0字节,小于4字节,所述尾比特部分位于所述填充字段中的最后至少6比特;或,
若所述A-MPDU子帧包括的填充字段为0字节,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A-MPDU子帧的填充字段额外填充4字节,所述尾比特部分位于所述额外填充4字节的最后至少6比特。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尾比特部分位于所述一个A-MPDU子帧之后填充的至少6比特。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比特部分包括6比特,所述6比特的值为000000。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A-MPDU子帧承载于第二PPDU,所述第二PPDU包括包括物理层前导,所述物理层前导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重传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PPDU是否包括重传的MPDU,所述重传指示取第一值,用于指示所述PPDU中包括重传的MPDU;
调制编码方案指示,若所述调制编码方案指示为特殊值,所述特殊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二PPDU中仅包括重传的MPDU;
重传长度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PPDU中包括的所述N个A-MPDU子帧的总长度;
尾比特部分位置指示,用于指示所述N个A-MPDU子帧中的最后一个A-MPDU子帧所对应的尾比特部分的位置。
15.一种重传数据的发送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第一A-MPDU,所述第一A-MPDU包括M个A-MPDU子帧和M个尾比特部分,一个所述尾比特部分与一个所述A-MPDU子帧对应,所述M大于等于1;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A-MPDU中需要重传的N个MPDU,所述N个MPDU分别包含于所述第一A-MPDU的N个A-MPDU子帧中;所述N大于等于1,所述M大于等于N;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发送第二A-MPDU,所述第二A-MPDU包括所述N个A-MPDU子帧和与所述N个A-MPDU子帧相对应的N个尾比特部分;
其中:一个尾比特部分包括至少6比特,所述至少6比特为预设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A-MPDU中的N个A-MPDU子帧对应采用先传编码参数编码进行BCC编码得到的先传编码比特;所述第二A-MPDU中的N个A-MPDU子帧对应采用重传编码参数编码进行BCC编码得到的重传编码比特;
所述重传编码参数与所述先传编码参数相同或存在预设关系。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尾比特部分位于所述一个A-MPDU子帧内最后至少6比特。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A-MPDU子帧包括填充字段,若所述填充字段大于0字节,小于4字节,所述尾比特部分位于所述填充字段中的最后至少6比特;或,
若所述A-MPDU子帧包括的填充字段为0字节,所述装置还包括:在所述A-MPDU子帧的填充字段额外填充4字节,所述尾比特部分位于所述额外填充4字节的最后至少6比特。
19.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尾比特部分位于所述一个A-MPDU子帧之后填充的至少6比特。
20.根据权利要求15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比特部分包括6比特,所述6比特的值为000000。
21.根据权利要求15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A-MPDU子帧承载于第二PPDU,所述第二PPDU包括包括物理层前导,所述物理层前导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重传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PPDU是否包括重传的MPDU,所述重传指示取第一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二PPDU中包括重传的MPDU;
调制编码方案指示,若所述调制编码方案指示为特殊值,所述特殊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二PPDU中仅包括重传的MPDU;
重传长度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PPDU中包括的所述N个A-MPDU子帧的总长度或总时长;
尾比特部分位置指示,用于指示所述N个A-MPDU子帧中的最后一个A-MPDU子帧所对应的尾比特部分的位置。
22.一种重传数据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A-MPDU,所述第一A-MPDU包括M个A-MPDU子帧和M个尾比特部分,一个所述尾比特部分与一个所述A-MPDU子帧对应,所述M大于等于1;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二A-MPDU,所述第二A-MPDU包括所述N个A-MPDU子帧和与所述N个A-MPDU子帧相对应的N个尾比特部分;一个所述尾比特部分包括至少6比特,所述至少6比特为预设值;所述N个A-MPDU子帧包含所述第一A-MPDU中需要重传的N个MPDU;所述N大于等于1,所述M大于等于N;
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A-MPDU中的N个A-MPDU子帧对应的先传编码比特的LLR和所述第二A-MPDU中的N个A-MPDU子帧对应的重传编码比特的LLR进行合并译码或联合译码,得到所述N个A-MPDU子帧。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所述第一A-MPDU中的N个A-MPDU子帧对应采用先传编码参数编码进行BCC编码得到的所述先传编码比特;所述第二A-MPDU中的N个A-MPDU子帧对应采用重传编码参数编码进行BCC编码得到的所述重传编码比特;
其中,所述重传编码参数与所述先传编码参数相同或存在预设关系。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尾比特部分位于所述一个A-MPDU子帧内最后至少6比特。
25.根据权利要求22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A-MPDU子帧包括填充字段,若所述填充字段大于0字节,小于4字节,所述尾比特部分位于所述填充字段中的最后至少6比特;或,
若所述A-MPDU子帧包括的填充字段为0字节,所述装置还包括:在所述A-MPDU子帧的填充字段额外填充4字节,所述尾比特部分位于所述额外填充4字节的最后至少6比特。
26.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尾比特部分位于所述一个A-MPDU子帧之后填充的至少6比特。
27.根据权利要求22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比特部分包括6比特,所述6比特的值为000000。
28.根据权利要求22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A-MPDU子帧承载于第二PPDU,所述第二PPDU包括包括物理层前导,所述物理层前导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重传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PPDU是否包括重传的MPDU,所述重传指示取第一值,用于指示所述PPDU中包括重传的MPDU;
调制编码方案指示,若所述调制编码方案指示为特殊值,所述特殊值用于指示所述第二PPDU中仅包括重传的MPDU;
重传长度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PPDU中包括的所述N个A-MPDU子帧的总长度;
尾比特部分位置指示,用于指示所述N个A-MPDU子帧中的最后一个A-MPDU子帧所对应的尾比特部分的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42763.4A CN112073146B (zh) | 2019-05-25 | 2019-05-25 | 一种重传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
PCT/CN2020/092073 WO2020238845A1 (zh) | 2019-05-25 | 2020-05-25 | 一种重传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
EP20813458.5A EP3968550A4 (en) | 2019-05-25 | 2020-05-25 | METHOD FOR SENDING RETRANSMISSION DATA, METHOD FOR RECEIVING RETRANSMISSION DATA, AND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42763.4A CN112073146B (zh) | 2019-05-25 | 2019-05-25 | 一种重传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73146A true CN112073146A (zh) | 2020-12-11 |
CN112073146B CN112073146B (zh) | 2024-08-23 |
Family
ID=73552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442763.4A Active CN112073146B (zh) | 2019-05-25 | 2019-05-25 | 一种重传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968550A4 (zh) |
CN (1) | CN112073146B (zh) |
WO (1) | WO2020238845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65047A1 (en) * | 2023-02-10 | 2024-08-15 | Mediatek Inc. | Time domain symbol repetition for enhanced long range wi-fi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241657A1 (en) * | 2022-06-17 | 2023-12-21 | Mediatek Inc. | Bcc low coding rate designs for next-generation wlan |
CN116015553B (zh) * | 2022-12-29 | 2024-09-27 | 重庆御芯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信号编码方法和装置、信号解码方法和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246543A1 (en) * | 2009-03-27 | 2010-09-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frames |
US20160365952A1 (en) * | 2015-06-12 | 2016-12-15 | Apple Inc. |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for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
CN106879026A (zh) * | 2015-12-09 | 2017-06-20 | 英特尔Ip公司 | 介质接入控制层的聚合过程 |
CN107070599A (zh) * | 2017-04-06 | 2017-08-18 |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 一种长距离链路变速率选择重传方法 |
US9876614B1 (en) * | 2014-01-20 | 2018-01-23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WO2010140192A1 (ja) * | 2009-06-03 | 2012-11-15 | 株式会社東芝 | 通信装置 |
US10412744B2 (en) * | 2014-08-21 | 2019-09-10 | Lg Electronics Inc.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
2019
- 2019-05-25 CN CN201910442763.4A patent/CN112073146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5-25 WO PCT/CN2020/092073 patent/WO2020238845A1/zh unknown
- 2020-05-25 EP EP20813458.5A patent/EP3968550A4/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246543A1 (en) * | 2009-03-27 | 2010-09-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frames |
US9876614B1 (en) * | 2014-01-20 | 2018-01-23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
US20160365952A1 (en) * | 2015-06-12 | 2016-12-15 | Apple Inc. |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for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
CN106879026A (zh) * | 2015-12-09 | 2017-06-20 | 英特尔Ip公司 | 介质接入控制层的聚合过程 |
CN107070599A (zh) * | 2017-04-06 | 2017-08-18 |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 一种长距离链路变速率选择重传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65047A1 (en) * | 2023-02-10 | 2024-08-15 | Mediatek Inc. | Time domain symbol repetition for enhanced long range wi-fi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968550A1 (en) | 2022-03-16 |
WO2020238845A1 (zh) | 2020-12-03 |
EP3968550A4 (en) | 2022-07-06 |
CN112073146B (zh) | 2024-08-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565151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 |
JP6938632B2 (ja) | 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データ送信装置 | |
EP2540024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 |
EP3955489A1 (en) |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etransmission data, and device | |
CN106899390B (zh) | 基于harq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9363047B2 (en) | Technique of encoding HARQ feedback information with two separate codewords with 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for DTX and ACK/NACK | |
EP3968550A1 (en) | Retransmission data sending method, retransmission data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 |
CN108633014B (zh) | 数据发送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US10433287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carrier aggregation environment | |
US11309998B2 (en) |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 |
EP3996300A1 (en) | Data unit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s | |
EP2403174B1 (en) |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data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first network node and second network node thereof | |
US12126444B2 (en) | Apparatus for retransmission of a media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 (MPDU) of an aggregated media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 (A-MPDU) | |
WO2022050019A1 (ja) |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復号化方法 | |
EP4210256A1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 |
WO2024165143A1 (en) |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with pre-configured redundancy versions | |
CN117426060A (zh)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11988118A (zh) | 一种无线局域网中的通信方法及设备 | |
WO2010012298A1 (en) | Transmission of redundant arq feedback message in unused space of a data transmission slo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