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73102B - 一种光缆及光缆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缆及光缆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73102B
CN106873102B CN201611250020.XA CN201611250020A CN106873102B CN 106873102 B CN106873102 B CN 106873102B CN 201611250020 A CN201611250020 A CN 201611250020A CN 106873102 B CN106873102 B CN 1068731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sub
optical cable
cable
ferr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5002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73102A (zh
Inventor
赵大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5002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731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73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731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731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731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59Ducts; Conduits; Hollow tubes for air blown fib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71Terminating devices ; Cable clamp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79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optical cab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缆及光缆制作方法,该光缆包括第一插芯、第二插芯以及至少两根子光缆,每根子光缆包括:光纤和柔性套管;所述光纤包括第一部分、第三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的第二部分,柔性套管包裹所述光纤的第二部分;所述每根子光缆的第一部分以第一形态与第一插芯连接,所述每根子光缆的第三部分以第二形态与第二插芯连接。本发明通过分缆处理,缩小每根子光缆外径,使子光缆转弯半径变小,便于在产品内部布缆。

Description

一种光缆及光缆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缆及光缆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光缆是光信号的传输通道,光缆通信的关键材料。在光缆走缆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光缆转弯半径的要求,否则会导致光缆损伤甚至折断,影响光信号传输。
目前,在产品内部有使用光缆的需求,但是产品内部空间有限,现有光缆外径较大,导致光缆转弯半径也较大,很难在产品内部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缆及光缆制作方法,解决光缆在产品内部转弯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缆,所述光缆包括第一插芯、第二插芯以及至少两根子光缆,
每根子光缆包括:光纤和柔性套管;所述光纤包括第一部分、第三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的第二部分,柔性套管包裹所述光纤的第二部分;
所述每根子光缆的第一部分以第一形态与第一插芯连接,所述每根子光缆的第三部分以第二形态与第二插芯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光缆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连接所需光纤数量将光纤打散;
将打散后的光纤穿入至少两根柔性套管;
将每根柔性套管一端的光纤制作成第一形态的第一部分,另一端的光纤制作成第二形态的第三部分;
将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插入第一插芯,所述第三部分的一端插入第二插芯。
由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将一根光缆分成若干子光缆,减少每根子光缆内光纤数量,使子光缆外径变小,则相应转弯半径变小,便于光缆在产品内部转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光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MT插芯插孔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光缆制作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24芯光缆制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发明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光缆,该光缆可应用于产品内部的单板上,通常用于连接单板上的光模块与产品的前面板。例如,可以应用于路由器或者交换机的内部,印刷电路PCB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上通常载有光模块,光缆从光模块阵列中穿过。该光缆由至少两根子光缆组成,每根子光缆的中间部分为外径较小的束状光缆,以便于光缆在产品内部转弯。
参见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光缆结构示意图,结合该示意图进行光缆介绍。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包括光缆结构的正视图(a)和侧视图(b),图1中虽然仅示出了两根子光缆11,但其仅仅是本发明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子光缆的数量可以超过两根,而并不应当以附图中子光缆的数量作为限制。
本发明中,光缆包括第一插芯12、第二插芯13以及至少两根子光缆11,每根子光缆11包括光纤31和柔性套管32,光纤31包括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2以及第三部分23,其中,第二部分22位于第一部分21与第三部分23之间,柔性套管32包裹光纤31的第二部分22,使得光纤31的第二部分22呈束状。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2、第三部分23仅仅是为了描述方便,其并不代表分成三段光纤。该光纤31通常在打散后穿入柔性套管32。每根子光缆11的第一部分21以第一形态与第一插芯12连接,每根子光缆11的第三部分23以第二形态与第二插芯13连接。
可见,本发明将光缆分成若干子光缆11,缩小了每一根子光缆11的直径,由于光缆的转弯半径与光缆直径成正比,因此,直径较小的子光缆11转弯半径也相应较小,便于在有限空间内灵活布缆。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部分21以第一形态与第一插芯12连接时,其第一形态与第一插芯12的插孔的分布形态有关,例如,当第一插芯12的插孔成排分布时,第一形态为带状形态,子光缆11的第一部分21的一端以带状形态穿入第一插芯12的插孔;同理,第三部分23的第二形态与第二插芯13的插孔的分布形态有关,当第二插芯13的插孔成排分布时,第二形态为带状形态,子光缆11的第三部分23的一端以带状形态穿入第二插芯13的插孔。而当第一插芯12的插孔不呈排分布,而仅为一个圆形插孔时,此时第一形态为束装形态。
也就是说,本发明子光缆11两端的形态由具体连接需求决定,例如,当光缆两端需要连接MT端子时,则第一插芯12为MT插芯,第二插芯13也为MT插芯,参见图2,为MT插芯插孔的示意图,该MT插芯的插孔成排分布(上下两排),上一排可以连接带状光缆,下一排也可以连接带状光缆,因此,子光缆11两端以带状形态与MT插芯连接。当然,MT插芯的插孔也可以呈一排分布,相应的,子光缆也呈一排分布。
可选的,第一插芯12和第二插芯13的结构可以基本相同,仅二者插孔的排布不同。当然,第一插芯12和第二插芯13的结构(包括二者插孔的排布)也可以完全相同。具体的,可以根据产品的需求进行调整。
为了解决产品内部空间有限,现有的光缆外径较大,导致的光缆转弯半径大,很难在产品内部使用的问题。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选择带纤在产品中应用,带纤的体积较小,也可以转弯。但是,带纤的弯曲具有方向性,沿带纤厚度方向的弯曲性好,沿带纤宽度方向的弯曲性差。在产品中应用时,一般来说,带纤与插芯连接的位置呈平铺的带状,而为了满足转弯和空间上的需求,需要将带纤扭转。而扭转带纤,通常会造成带纤的损伤。
基于上述问题,作为一个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缆,该光缆包括第一插芯12、第二插芯13以及两根子光缆,其中,第一插芯12的插孔分上下两排分布,第二插芯13的插孔也分上下两排分布。两根子光缆中的一根子光缆(记为第一子光缆)的第一部分21以带状形态与第一插芯12的上排插孔连接,第一子光缆的第三部分23以带状形态与第二插芯13的上排插孔连接;两根子光缆中的另一根子光缆(记为第二子光缆)的第一部分21以第一形态与第一插芯12的下排插孔连接,第二子光缆的第三部分23以第二形态与第二插芯13的下排插孔连接;两根子光缆11的第二部分22均由柔性套管32包裹。
从本实施例的描述可知,光缆的第一部分21和第三部分23为带状光缆,第二部分22为束状光缆,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光缆存在由带状光缆变为束状光缆再变为带状光缆的形态变化,由于第二部分22束状光缆的存在,使本实例光缆相对于现有纯带状形态的光缆更便于在产品内部转弯,不会出现拧纤、易折断等现象。
其中,光缆包括的两根子光缆11,其中的一根可以作为信号输入的子光缆,另外一根作为信号输出的子光缆。
作为一个实施例,当本实施例光缆包括两根子光缆11,且每根子光缆11包括12芯光纤时,则柔性套管32的外径可控制在1mm到1.75mm之间,该外径尺寸相对于现有的24芯标准圆缆的3.5mm的外径尺寸要小很多,由于光缆的转弯半径正比于光缆的外径,因此,本发明光缆的转弯半径小,便于产品内部使用。
此外,本发明光缆还包括两个转接部件33,分别记为第一转接部件和第二转接部件,其中,第一转接部件套设于至少两根子光缆11的第一部分21与柔性套管32的转接端的外侧,用于固定至少两根子光缆11的第一部分21与第二部分22;第二转接部件套设于至少两根子光缆11的第三部分23与柔性套管32的转接端的外侧,用于固定至少两根子光缆11的第二部分22与第三部分23。
作为一个实施例,转接部件33为热缩管,通过加热收缩分别固定在柔性套管32与第一部分21的转接端的外侧,以及,柔性套管32与第三部分23的转接端的外侧。两个转接部件33可以在光缆发生转弯时,对转接端起到保护的作用,从而防止光缆折断。
需要说明的是,“转接端”指的是未被柔性套管32包裹的第一部分21(或第三部分23)与被柔性套管32包裹的第二部分22的连接处,也就是带状形态的第一部分21(或第三部分23)与束状形态的第二部分22形态发生变化的转接部分。另外,即使子光缆的数量超过两根,但转接部件一般仍然选为两个,起到缩小体积、同时兼顾保护的作用。
参见图3和图1,其中,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光缆制造方法流程图,通过以下步骤完成光缆制作。
步骤301,根据连接所需光纤数量将光纤31打散。
例如,当需要24芯光缆时,可直接选用24根散状光纤31,如果光纤31非散状形态,需将光纤31打散后使用。作为一个实施例,若最终制作的光缆两端为带状形态,则可直接选择带状光缆,将带状光缆的一端打散,减少后续制作工序。
步骤302,将打散后的光纤31穿入至少两根柔性套管32。
例如,24根散状光纤31分别穿入两根柔性套管32,每根柔性套管32穿入12根光纤31,光纤31穿管后套管32外径相对于标准圆缆外径大大缩小,便于有限空间内光缆转弯,具体参见前述光缆结构部分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柔性套管32可选择柔性好、厚度薄的通用塑料管材即可,也可选择其它满足空间、温度等环境要求的管材,对此本发明不作限定。
步骤303,将每根柔性套管32一端的光纤31制作成第一形态的第一部分21,另一端的光纤31制作成第二形态的第三部分23。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部分21和第三部分23是为了描述方便,同时与光缆结构相对应而做出的描述。其中,被柔性套管32包裹的光纤即对应光缆结构实施例中的第二部分22。
步骤304,将所述第一部分21的一端插入第一插芯12,所述第三部分23的一端插入第二插芯13。
本发明中,柔性套管32两端散状光纤的形态由插芯上插孔的分布形态决定,当第一插芯12的插孔成排分布时,第一形态为带状形态;当第二插芯13的插孔成排分布时,第二形态为带状形态。
此外,本发明在对柔性套管32两端散状光纤进行处理之前,可将本发明中的至少两根柔性套管32穿入两个转接部件33,记为第一转接部件和第二转接部件,并在完成第一部分21和第三部分23的制作后,使用第一转接部件套设于第一部分21与至少两根柔性套管32的转接端的外侧;使用第二转接部件套设于第三部分23与至少两根柔性套管32的转接端的外侧,以达到对光缆转接部分进行防护覆盖的目的。
现以24芯光缆制作为例,详细介绍光缆制作过程。
本实施例中,光缆两端要求连接24芯MT插芯,MT插芯的插孔成上下两排分布,如图2所示。
若采购的为12芯带状光缆,则制作过程如图4所示。
步骤a,裁剪指定长度的12芯带缆;
步骤b,将12芯带缆一端打散;
步骤c,将散状光纤穿入柔性套管,作为一根12芯子光缆待用;重复步骤a~步骤c,制作第二根子光缆;
步骤d,将两根子光缆穿入两个热缩管;
步骤e,每一根子光缆打散的一端进行并带处理;
步骤f,将两个热缩管加热后分别固定在光缆的两个转接端;
步骤g,将两根子光缆分上下排插入24芯MT插芯,完成24芯光缆制作。
该24芯光缆由两根12芯子光缆组成,子光缆外径远小于标准圆缆外径,便于在狭小空间内转弯。此外,采用热缩管对光缆转接部分进行防护,加工工艺简单,易于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缆包括第一插芯、第二插芯以及至少两根子光缆,
每根子光缆包括:光纤和柔性套管;所述光纤包括第一部分、第三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的第二部分,柔性套管包裹所述光纤的第二部分;
所述每根子光缆的第一部分以第一形态与第一插芯连接,所述每根子光缆的第三部分以第二形态与第二插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插芯的插孔成排分布,所述第一形态为带状形态,所述子光缆的第一部分的一端以带状形态穿入所述第一插芯的插孔;
所述第二插芯的插孔成排分布,所述第二形态为带状形态,所述子光缆的第三部分的一端以带状形态穿入所述第二插芯的插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插芯为MT插芯;所述第二插芯为MT插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缆包括两根子光缆;
所述第一插芯的插孔分上下两排分布;
所述第二插芯的插孔分上下两排分布;
所述两根子光缆中的第一子光缆的第一部分以带状形态与第一插芯的上排插孔连接,所述第一子光缆的第三部分以带状形态与第二插芯的上排插孔连接;
所述两根子光缆中的第二子光缆的第一部分以带状形态与第一插芯的下排插孔连接,所述第二子光缆的第三部分以带状形态与第二插芯的下排插孔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缆包括两根子光缆,且每根子光缆包括12芯光纤,所述柔性套管外径在1mm到1.75mm之间。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光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缆还包括第一转接部件和第二转接部件;
所述第一转接部件套设于所述至少两根子光缆的第一部分与柔性套管的转接端的外侧,用于固定所述至少两根子光缆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
所述第二转接部件套设于所述至少两根子光缆的第三部分与柔性套管的转接端的外侧,用于固定所述至少两根子光缆的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接部件和第二转接部件均为热缩管。
8.一种光缆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连接所需光纤数量将光纤打散;
将打散后的光纤穿入至少两根柔性套管;
将每根柔性套管一端的光纤制作成第一形态的第一部分,另一端的光纤制作成第二形态的第三部分;
将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插入第一插芯,所述第三部分的一端插入第二插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插芯的插孔成排分布时,所述第一形态为带状形态;
当所述第二插芯的插孔成排分布时,所述第二形态为带状形态。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每根柔性套管一端的光纤制作成第一形态的第一部分,另一端的光纤制作成第二形态的第三部分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至少两根柔性套管穿入第一转接部件和第二转接部件;
所述将每根柔性套管一端的光纤制作成第一形态的第一部分,另一端的光纤制作成第二形态的第三部分之后,还包括:
使用所述第一转接部件套设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至少两根柔性套管的转接端的外侧;使用所述第二转接部件套设于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至少两根柔性套管的转接端的外侧。
CN201611250020.XA 2016-12-29 2016-12-29 一种光缆及光缆制作方法 Active CN1068731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50020.XA CN106873102B (zh) 2016-12-29 2016-12-29 一种光缆及光缆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50020.XA CN106873102B (zh) 2016-12-29 2016-12-29 一种光缆及光缆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73102A CN106873102A (zh) 2017-06-20
CN106873102B true CN106873102B (zh) 2020-05-12

Family

ID=59164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50020.XA Active CN106873102B (zh) 2016-12-29 2016-12-29 一种光缆及光缆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7310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49465U (zh) * 2009-04-28 2010-05-05 中天宽带技术有限公司 缆式光分路器
CN203337884U (zh) * 2013-07-11 2013-12-11 国电南瑞吉电新能源(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光缆束
CN203759332U (zh) * 2014-04-03 2014-08-06 四川九洲线缆有限责任公司 集束光缆组件
CN205846394U (zh) * 2016-07-26 2016-12-28 上海珖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电缆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49465U (zh) * 2009-04-28 2010-05-05 中天宽带技术有限公司 缆式光分路器
CN203337884U (zh) * 2013-07-11 2013-12-11 国电南瑞吉电新能源(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光缆束
CN203759332U (zh) * 2014-04-03 2014-08-06 四川九洲线缆有限责任公司 集束光缆组件
CN205846394U (zh) * 2016-07-26 2016-12-28 上海珖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电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73102A (zh) 2017-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48057B1 (en) Techniques and devices for low-loss, modefield matched coupling to a multicore fiber
CA2058203C (en) Indented tube for optical ribbon
US11703652B2 (en) Fiber optic cable assembly with integrated shuffl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US7537393B2 (en) Connectorized fiber optic cabling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the same
US7590321B2 (en) Mid-span breakout with helical fiber routing
US8600205B2 (en) Optical fiber array cables and associated fiber optic cables and systems
US8155490B2 (en) Fiber optic cable furcation assemblies and methods
US6600860B2 (en) Method of cross-connecting optical fibers
EP3699661A1 (en) Fiber optic cable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the same
US7555181B2 (en) Fiber optic cables having at least one tether optical fiber
EP2244115A1 (en) Furcation bodies and fiber optic assemblies using the same
WO2011139948A1 (en) Optical fiber cables having reversal point banding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reof
JPH08304675A (ja) 光ファイバ心線
CN107407786B (zh) 光纤扇出型/分支型组件封装/外壳
WO2012166466A1 (en) Cable assemblies having label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CN100592121C (zh) 光缆、用于光缆的连接系统以及用于连接多个光波导的组件
CN106873102B (zh) 一种光缆及光缆制作方法
CN102707397A (zh) 双芯皮线缆冷接分支一体化保护器
CA3104657A1 (en) High density bundled optical fiber cable with preconnectorized drop points
JP4237079B2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接続方法
AU2017237914B2 (en) Assembly for distributing trunk cable to furcated cable
KR20050027149A (ko) 분기장치 제조방법
TW202119075A (zh) 光學連接器及修飾光學連接器之方法
JPH1153959A (ja) 光・メタル複合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JP2009162814A (ja) 光ファイバ配線部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