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71958A - 测量系统 - Google Patents

测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71958A
CN106871958A CN201710022602.0A CN201710022602A CN106871958A CN 106871958 A CN106871958 A CN 106871958A CN 201710022602 A CN201710022602 A CN 201710022602A CN 106871958 A CN106871958 A CN 1068719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meter
positioner
temperature
range unit
contro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2260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71958B (zh
Inventor
费香泽
欧文浩
刘彬
程永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filed Critical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Priority to CN20171002260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719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719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719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719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719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量系统。该系统包括:测距装置、定位装置、温湿度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其中,测距装置用于检测待测点与基准点之间的距离参数;定位装置用于检测待测点的地理位置参数;温湿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待测点的温湿度参数;控制装置与测距装置、定位装置和温湿度检测装置均电连接,用于接收并存储距离参数、地理位置参数和温湿度参数,以及将接收的距离参数、地理位置参数和温湿度参数与相对应的参数预设值进行比对,以及控制比对偏差大于预设偏差的参数进行重新检测。本发明中的测量系统提高了测量工作和数据处理的效率,并且保证了有效时间内测量数据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测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地测量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大地测量领域主要涉及地理位置信息、图片信息、温湿度信息、几何测量数据、时间信息等数据的测量及统计分析。目前,以上测量信息的获取需要通过多个相应的测量系统分别进行测量,测量后,由人工记录,后期再录入系统进行数据统计和数据处理,如果发现问题还需要测量人员到现场重新测量一遍。可以看出,现有测量系统功能单一,人工测量和录入的效率低,并且在测量数据出现异常时,不能实时做出判断,无法在有效时间内进行大量的数据采集和统计。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测量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测量系统功能单一、测量效率低且时效性差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测量系统,包括:测距装置、定位装置、温湿度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测距装置用于检测待测点与基准点之间的距离参数;所述定位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待测点的地理位置参数;所述温湿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待测点的温湿度参数;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测距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和所述温湿度检测装置均电连接,用于接收并存储所述距离参数、所述地理位置参数和所述温湿度参数,以及将接收的所述距离参数、所述地理位置参数和所述温湿度参数与相对应的参数预设值进行比对,以及控制比对偏差大于预设偏差的参数进行重新检测。
进一步地,上述测量系统中,还包括:服务器;其中,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服务器相连接,用于将接收的所述距离参数、所述地理位置参数和所述温湿度参数传送给所述服务器;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距离参数、所述地理位置参数和所述温湿度参数,以及将接收的所述距离参数、所述地理位置参数和所述温湿度参数与相对应的参数预设值进行比对,以及对于比对偏差大于预设偏差的参数发出重新检测信号;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重新检测信号,并对比对偏差大于预设偏差的参数进行重新检测。
进一步地,上述测量系统中,所述测距装置为激光测距仪;和/或所述定位装置为GPS定位器;和/或所述温湿度检测装置为温湿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上述测量系统中,还包括:震动检测装置;其中,所述震动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待测点的震动参数;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震动检测装置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震动参数,并在所述震动参数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启动所述测距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和所述温湿度检测装置,以及在所述震动参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关闭所述测距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和所述温湿度检测装置。
进一步地,上述测量系统中,所述震动检测装置为加速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待测点的加速度。
进一步地,上述测量系统中,还包括:地磁检测装置;其中,所述地磁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待测点的地磁参数;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地磁检测装置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地磁参数,并在所述地磁参数小于第二预设值时,启动所述测距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和所述温湿度检测装置,以及在所述地磁参数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关闭所述测距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和所述温湿度检测装置。
进一步地,上述测量系统中,还包括:图像采集装置;其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所述待测点的图像信息;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电连接,用于接收和存储所述待测点的图像信息。
进一步地,上述测量系统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为摄像头。
进一步地,上述测量系统中,还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中,所述测距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和所述温湿度检测装置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为磁铁吸合式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测量系统中,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第一EMIF接口,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一EMIF接口相匹配的第二EMIF接口;所述测距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和所述温湿度检测装置均通过所述第一EMIF接口及所述第二EMIF接口与所述控制装置通信。
本发明中提供的测量系统,通过测距装置、定位装置和温湿度检测装置可以同时检测待测点的距离参数、地理位置参数和温湿度参数,提高了测量工作的效率,通过控制装置接收并存储各测量参数并在比对偏差大于预设偏差时控制相应的装置重新检测出现异常的参数,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并且保证了有效时间内测量数据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量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量系统的又一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量系统的又一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见图1,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量系统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该装置包括:测距装置10、定位装置20、温湿度检测装置30和控制装置40。
其中,测距装置10用于检测待测点与基准点之间的距离参数,定位装置20用于检测待测点的地理位置参数,温湿度检测装置30用于检测待测点的温湿度参数。具体地,待测点可以为地面上任意一点,测距装置10可以为红外测距仪和激光测距仪等,以检测待测点与基准点之间的距离。定位装置可以为激光定位器和GPS定位器等,以检测待测点的位置信息。温湿度检测装置30可以为温湿度记录仪、温湿度测试仪和温湿度传感器等,以检测待测点的温湿度数据。
控制装置40与测距装置10、定位装置20和温湿度检测装置30均电连接,用于接收并存储距离参数、地理位置参数和温湿度参数,以及将接收的距离参数、地理位置参数和温湿度参数与相对应的参数预设值进行比对,以及控制比对偏差大于预设偏差的参数进行重新检测。
具体地,控制装置40可以为具有通信和数据处理能力的智能设备,例如具有高性能处理器和独立GPU的智能安卓设备,控制装置40可以通过3G、4G、Wi-Fi和蓝牙等多种数据通信手段与测距装置10、定位装置20和温湿度检测装置30进行数据传输,接收并存储测距装置10、定位装置20和温湿度检测装置30分别检测的距离参数、地理位置参数和温湿度参数,同时,还可以通过存储的各个参数的数据分析得出各个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距离参数、地理位置参数和温湿度参数的预设值可以分别为已检测的待测点的历史数据中的距离参数、地理位置参数和温湿度参数或者已检测的历史数据中距离参数、地理位置参数和温湿度参数的算术平均值,并且,当前测量的距离参数、地理位置参数和温湿度参数与控制装置中已经存储的相应的参数预设值进行比对时的偏差也应该小于等于相应参数的预设偏差,即不能超过允许的偏差上限值,若某一参数超过该参数的预设偏差时,就可以认为该参数的测量值存在异常,需要重新检测。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参数预设值和各个预设偏差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本实施例对其不做任何限定。
具体实施时,当测距装置10检测的距离参数与控制装置40中的距离参数预设值的比对偏差大于相应的预设偏差时,控制系统40就会发出信号,控制测距装置10重新检测该待测点的距离参数;当定位装置20检测的地理位置参数与控制装置40中地理位置参数预设值的比对偏差大于相应的预设偏差时,控制系统40就会发出信号,控制定位装置20重新检测该待测点的地理位置参数;当温湿度检测装置30检测的温湿度参数与控制装置40中温湿度参数预设值的比对偏差大于相应的预设偏差时,控制系统40就会发出信号,控制温湿度检测装置30重新检测该待测点的温湿度参数。
本实施例中,通过测距装置、定位装置和温湿度检测装置可以同时检测待测点的距离参数、地理位置参数和温湿度参数,提高了测量工作的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测量系统功能单一和时效性差的问题。此外,通过控制装置接收并存储各测量参数并在比对偏差大于预设偏差时控制相应的装置重新检测出现异常的参数,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并且保证了有效时间内测量数据的可靠性。
参见图2,上述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服务器50。其中,控制装置40与服务器50相连接,用于将接收的距离参数、地理位置参数和温湿度参数传送给服务器50。控制装置40可以通过3G、4G、Wi-Fi和蓝牙等多种数据通信手段实时和后台的服务器50进行数据传输,服务器50接收控制装置40传送的距离参数、地理位置参数和温湿度参数,并将接收的距离参数、地理位置参数和温湿度参数与相对应的参数预设值进行比对,以及对于比对偏差大于预设偏差的参数发出重新检测信号。
控制装置40用于接收重新检测信号,并对比对偏差大于预设偏差的参数进行重新检测。具体实施时,控制装置40向测距装置10、定位装置20和温湿度检测装置30中出现检测数据异常的装置发出重新检测的信号,接收到重新检测信号的装置对相应的参数进行重新检测。此外,还可以在服务器50的输出端连接数据库,以对服务器50存储的参数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并可随时查询各参数的测量值。
可以看出,通过服务器50实现数据的存储功能,能减小控制装置40的存储负荷,有利于实现控制装置40高效的大数据采集、分析及预警的功能,提高检测效率。
由于待测点各个参数的测量会受到外界震动的影响,所以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可以对上述实施例作进一步改进:参见图3,上述测量系统中还可以包括用于检测待测点震动参数的震动检测装置60,控制装置40与震动检测装置60电连接,用于接收震动参数,并在震动参数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启动测距装置10、定位装置20和温湿度检测装置30,以及在震动参数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关闭测距装置10、定位装置20和温湿度检测装置30。具体地,震动检测装置60可以为加速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待测点的加速度。当震动检测装置60获取的震动参数超过第一预设值时,测距装置10、定位装置20和温湿度检测装置30难以对待测点的各个参数进行测量或者各参数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大。只有在震动检测装置60获取的震动参数小于等于第一预设值时,测量才能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进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其不做任何限定。
可以看出,通过震动检测装置60检测的震动参数来判断测距装置10、定位装置20和温湿度检测装置30是否可以开始检测工作,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由于待测点各个参数的测量还会受到地磁因素的影响,所以为了提高测量精度,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作进一步改进:再参见图3,上述测量系统中还可以包括用于检测待测点地磁参数的地磁检测装置70,控制装置40与地磁检测装置70电连接,用于接收地磁参数,并在地磁参数小于第二预设值时,启动测距装置10、定位装置20和温湿度检测装置30,以及在地磁参数大于第二预设值时,关闭测距装置10、定位装置20和温湿度检测装置30。
具体地,地磁检测装置70可以为地磁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可以实时获取待测点的地磁参数,例如方位角、俯仰角等。当获取的地磁参数超过第二预设值时,测距装置10、定位装置20、温湿度检测装置30难以对待测点的各个参数进行测量或者各参数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大,只有当获取地磁参数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值时,测量才能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进行。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预设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其不做任何限定。
可以看出,通过地磁检测装置70检测的地磁参数来进一步判断测距装置10、定位装置20和温湿度检测装置30是否可以开始检测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继续参见图3,上述各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图像采集装置80。其中,图像采集装置80用于采集待测点的图像信息。控制装置40与图像采集装置80电连接,用于接收和存储待测点的图像信息。具体地,图像采集装置80可以为摄像头,摄像头也可以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与控制装置40连接,将获取的待测点图像实时传送至控制装置40,控制装置40可以根据接收的图像信息分析得到待测点图像信息的动态变化。
可以看出,摄像头可以提供待测点的图像数据,有利于获取更多的待测点的测量参数。
上述各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第一壳体(图中未示出)和第二壳体(图中未示出)。其中,测距装置10、定位装置20和温湿度检测装置30均设置于第一壳体,控制装置40设置于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扣合并通过磁铁吸合相连接,并且,第一壳体设置有第一EMIF接口,第二壳体设置有与第一EMIF接口相匹配的第二EMIF接口,测距装置10、定位装置20和温湿度检测装置30均通过第一EMIF接口及第二EMIF接口与控制装置40通信。
具体地,测距装置10、定位装置20和温湿度检测装置30可以均设置在第一壳体内部的任意位置,控制装置40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内部。第一EMIF接口和第二EMIF接口可以为结构相同的接口,是通过磁力保证接触可靠的压接式物理接口。第一EMIF接口和第二EMIF接口定义的接口包括了10个物理接触点,第一壳体上可以设置有10个弹针以使第一EMIF接口与第二EMIF接口对接。10个物理接触点可以包括:一个供电输出,一个接地和常用的物理接口。其中,常用的物理接口包括:1路USB Host接口(DP、DM),两路TTL电平串口(TX1、RX1、TX2、RX2),和一路IIC接口(SDA、SCL)。具体实施时,通过1路USB Host接口(DP、DM)和两路TTL电平串口(TX1、RX1、TX2、RX2),分别实现了控制装置40与测距装置10及定位装置20的通信,分别获取了距离参数和地理位置参数;通过一路IIC接口(SDA、SCL),实现了控制装置40与温湿度检测装置30的通信,获取了温湿度参数。此外,为了确保接口的安全可靠,供电引脚需要控制装置40控制才能对外输出供电,避免在未连接测距装置10、定位装置20和温湿度检测装置30等外部设备时带电输出裸露在外,导致潜在危险。具体实施时,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扣合时,控制装置40开始向测距装置10、定位装置20和温湿度检测装置30发送检测信号,测距装置10、定位装置20和温湿度检测装置30开始分别检测距离参数、地理位置参数和温湿度参数。
可以看出,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结合与分离操作方便易行,且使整个系统便于携带;通过第一EMIF接口和第二EMIF接口,保证了控制装置40与测距装置10、定位装置20及温湿度检测装置30三种外部设备之间的接触可靠。由于供电是通过控制装置40控制的,所以外部设备可以随时插入,即插即用。保证了控制装置40独立使用的便携性,并可实现外部设备的扩展功能。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测量系统,提高了测量工作和数据处理的效率,并且保证了有效时间内测量数据的可靠性,为实现高效的大数据采集、分析、预警及研究提供了可实施的方案。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距装置(10)、定位装置(20)、温湿度检测装置(30)和控制装置(40);其中,
所述测距装置(10)用于检测待测点与基准点之间的距离参数;
所述定位装置(20)用于检测所述待测点的地理位置参数;
所述温湿度检测装置(30)用于检测所述待测点的温湿度参数;
所述控制装置(40)与所述测距装置(10)、所述定位装置(20)和所述温湿度检测装置(30)均电连接,用于接收并存储所述距离参数、所述地理位置参数和所述温湿度参数,以及将接收的所述距离参数、所述地理位置参数和所述温湿度参数与相对应的参数预设值进行比对,以及控制比对偏差大于预设偏差的参数进行重新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服务器(50);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40)与所述服务器(50)相连接,用于将接收的所述距离参数、所述地理位置参数和所述温湿度参数传送给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50)用于接收所述距离参数、所述地理位置参数和所述温湿度参数,以及将接收的所述距离参数、所述地理位置参数和所述温湿度参数与相对应的参数预设值进行比对,以及对于比对偏差大于预设偏差的参数发出重新检测信号;
所述控制装置(40)用于接收所述重新检测信号,并对比对偏差大于预设偏差的参数进行重新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距装置(10)为激光测距仪;和/或
所述定位装置(20)为GPS定位器;和/或
所述温湿度检测装置(30)为温湿度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震动检测装置(60);其中,
所述震动检测装置(60)用于检测所述待测点的震动参数;
所述控制装置(40)与所述震动检测装置(60)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震动参数,并在所述震动参数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启动所述测距装置(10)、所述定位装置(20)和所述温湿度检测装置(30),以及在所述震动参数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关闭所述测距装置(10)、所述定位装置(20)和所述温湿度检测装置(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检测装置(60)为加速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待测点的加速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地磁检测装置(70);其中,
所述地磁检测装置(70)用于检测所述待测点的地磁参数;
所述控制装置(40)与所述地磁检测装置(70)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地磁参数,并在所述地磁参数小于第二预设值时,启动所述测距装置(10)、所述定位装置(20)和所述温湿度检测装置(30),以及在所述地磁参数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值时,关闭所述测距装置(10)、所述定位装置(20)和所述温湿度检测装置(3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图像采集装置(80);其中,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80)用于采集所述待测点的图像信息;
所述控制装置(40)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80)电连接,用于接收和存储所述待测点的图像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80)为摄像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中,
所述测距装置(10)、所述定位装置(20)和所述温湿度检测装置(30)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控制装置(40)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为磁铁吸合式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第一EMIF接口,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一EMIF接口相匹配的第二EMIF接口;
所述测距装置(10)、所述定位装置(20)和所述温湿度检测装置(30)均通过所述第一EMIF接口及所述第二EMIF接口与所述控制装置(40)通信。
CN201710022602.0A 2017-01-12 2017-01-12 测量系统 Active CN1068719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22602.0A CN106871958B (zh) 2017-01-12 2017-01-12 测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22602.0A CN106871958B (zh) 2017-01-12 2017-01-12 测量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71958A true CN106871958A (zh) 2017-06-20
CN106871958B CN106871958B (zh) 2021-10-01

Family

ID=59158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22602.0A Active CN106871958B (zh) 2017-01-12 2017-01-12 测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71958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0233A (zh) * 2009-12-21 2010-07-07 山东电力研究院 基于计量保证方案的统计控制方法
CN201749194U (zh) * 2010-08-12 2011-02-16 辽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便携式多功能勘测仪
CN205300619U (zh) * 2015-12-02 2016-06-08 海太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数据自动比对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0233A (zh) * 2009-12-21 2010-07-07 山东电力研究院 基于计量保证方案的统计控制方法
CN201749194U (zh) * 2010-08-12 2011-02-16 辽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便携式多功能勘测仪
CN205300619U (zh) * 2015-12-02 2016-06-08 海太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数据自动比对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马宏等: "《误差理论与仪器精度》", 28 February 2007, 兵器工业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71958B (zh) 2021-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65045C (en) Configuration tool and methods for seismic data acquisition
RU2450255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сбора сейсмических данных, система сейсмических наблюдений
CN103024663B (zh) 一种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CN103543434B (zh) 室内定位系统、手机及定位方法
EP2660561A1 (en) Geomagnetic device
WO2018058736A1 (zh) 一种海洋磁力探测方法及装置
CN107209016A (zh) 用于在爆破期间使用的岩石移动传感器
CN107395266A (zh) 分布式无人机测控数据链综合测试系统及方法
US6590834B1 (en) Local positioning system using acoustic time-of-flight and a fixed array of receivers and method for use
CN112067058A (zh) 一种探测岩溶通道的自动监测设备与使用方法
CN114814917A (zh) 基准站的位置确定方法、监控方法、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N106871958A (zh) 测量系统
KR20080105805A (ko) 자기장을 이용한 위치 추적 시스템
CN108445811A (zh) 一种高速测试转台无线数据采集仪系统
CN1971213A (zh) 遥控直升机地形检测装置
CN206174952U (zh) 一种钻孔测斜装置
KR20230024567A (ko) 배전계통에 설치된 단말장치들을 이용한 지진감지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5127592A (zh) 一种惯组测试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13303B (zh) 一种无人机飞行性能的检测设备、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10595426B (zh) 一种弹载着角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CN103364808A (zh) 一种林区巡检的终端及其系统
CN111714864A (zh) 应用于中长跑测试的跑步管理系统及方法
JP2017223606A (ja) 斜面監視システム
CN206223437U (zh) 齿轮箱寿命测试仪
EP3379208A1 (en) Magnetic fiel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