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69247B - 一种提高管网漏失控制效率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管网漏失控制效率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869247B CN106869247B CN201710082550.6A CN201710082550A CN106869247B CN 106869247 B CN106869247 B CN 106869247B CN 201710082550 A CN201710082550 A CN 201710082550A CN 106869247 B CN106869247 B CN 10686924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nf
- minimum flow
- ave
- night
- average valu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5—Leakage reduction or detection in water storage or distribut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Pipeline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管网漏失控制效率的方法及系统,通过获取每个独立计量区域的基础属性M,最小夜间流量MNF以及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值P,建立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通过获取任意一个独立计量区域的基础属性M1、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以及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平均值P1,并结合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对该独立计量区域进行评价,确定相应的管网漏失控制措施,解决在漏失控制工作中存在漏失控制策略选择缺乏科学依据的问题,避免因盲目采取控制措施而降低供水管网漏失控制效率。因此,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及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供水管网漏失控制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水管网漏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管网漏失控制效率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供水管网漏失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是一个严重的行业问题,为了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必须减少管网漏失。而在漏失控制中,必须选取适当的控制手段,来提高漏失控制的经济有效性。目前减少管网漏失的两个主要常规手段是:检漏修漏和压力调控。检漏修漏是查找管网中的漏水点,并对其进行修复。压力调控是通过安装减压装置来降低管网中的水压,使漏水点泄漏速度减慢。
但是,在漏失检漏修漏方面,主要依赖于在管道历史破损记录(而非漏失水量)的基础上得到的经验或模型。但管道破损与漏失水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存在破损点检出很多,但漏失水量并没有减少很多的情况;在管网压力控制方面,往往是根据管网的平均压力来确定,经常选择压力较高的管网进行控制。但是,压力高不代表漏失高,所以有时会存在压力控制对漏失控制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以上两方面的缺点,导致在漏失控制工作中漏失控制策略的选择缺乏科学的依据,使得供水管网漏失控制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管网漏失控制效率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及系统充分考虑管网的基础属性与运行压力,通过定量的计算可以明确不同特征管网的漏失水平,确定最优控制策略,提高管网漏失的控制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管网漏失控制效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每个独立计量区域的基础属性M;
实时监测每个所述独立计量区域的入水口流量和压力,获取每日最小夜间流量MNF以及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值P;
根据所述基础属性M、所述最小夜间流量MNF以及所述压力值P,建立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
获取任意一个独立计量区域的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以及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平均值P1;
根据所述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以及所述压力平均值P1,确定相应的管网漏失控制措施。
可选的,在所述获取每日最小夜间流量MNF以及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值P之前,还包括:对每个所述独立计量区域进行全面漏失检测,直至无法检出新的漏水点为止。
可选的,所述实时监测每个所述独立计量区域的入水口流量和压力,获取每日最小夜间流量MNF以及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值P,具体包括:
选择一定的监测周期和固定的监测时间间隔,实时监测每个所述独立计量区域的入水口流量和压力,获取多组数据;每组数据包括所述每日最小夜间流量MNF以及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值P。
可选的,所述建立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具体包括:
根据获取的所述多组数据,计算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以及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平均值Pave;
根据所述基础属性M、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以及所述压力平均值Pave,采用多元统计回归方法,建立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所述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表示为MNFave=f(La,Lb,N,A,Pave);其中,MNFave表示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Pave表示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压力平均值;所述基础属性M包括铸铁管总长La、非铸铁管总长Lb、用户数N、按管长加权的平均管龄A。
可选的,所述确定相应的管网漏失控制措施,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任意一个独立计量区域的基础属性M1;
根据所述基础属性M1、所述压力平均值P1以及所述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计算当前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1;
判断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是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1,得到第一判断结果;
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1时,不采取检漏修漏措施;
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大于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1时,采用所述检漏修漏措施并判断所述压力平均值P1是否小于或者等于当地水压标准值P2,得到第二判断结果;
当所述第二判断结果表示所述压力平均值P1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当地水压标准值P2时,不采取管网压力调控措施;
当所述第二判断结果表示所述压力平均值P1大于所述当地水压标准值P2时,将所述当地水压标准值P2代入所述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得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2,并根据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2和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1,计算为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2时所述管网压力调控措施的投资回报期值;
判断所述投资回报期值是否低于系统预期值,得到第三判断结果;
当所述第三判断结果表示所述投资回报期值低于所述系统预期值时,采用所述管网压力调控措施,使漏水点泄漏速度减慢;
当所述第三判断结果表示所述投资回报期值不低于所述系统预期值时,不采用所述管网压力调控措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提高管网漏失控制效率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每个独立计量区域的基础属性M;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实时监测每个所述独立计量区域的入水口流量和压力,获取每日最小夜间流量MNF以及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值P;
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础属性M、所述最小夜间流量MNF以及所述压力值P,建立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任意一个独立计量区域的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以及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平均值P1;
管网漏失控制措施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以及所述压力平均值P1,确定相应的管网漏失控制措施。
可选的,还包括漏失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获取每日最小夜间流量MNF以及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值P之前,对每个所述独立计量区域进行全面漏失检测,直至无法检出新的漏水点为止。
可选的,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包括:
多组数据获取单元,用于选择一定的监测周期和固定的监测时间间隔,实时监测每个所述独立计量区域的入水口流量和压力,获取多组数据;每组数据包括所述每日最小夜间流量MNF以及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值P。
可选的,所述模型建立模块具体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所述多组数据,计算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以及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平均值Pave;
模型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基础属性M、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以及所述压力平均值Pave,采用多元统计回归方法,建立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所述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表示为MNFave=f(La,Lb,N,A,Pave);其中,MNFave表示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Pave表示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压力平均值;所述基础属性M包括铸铁管总长La、非铸铁管总长Lb、用户数N、按管长加权的平均管龄A。
可选的,所述管网漏失控制措施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基础属性M1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任意一个独立计量区域的基础属性M1;
当前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1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基础属性M1、所述压力平均值P1以及所述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计算当前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1;
第一结果得到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是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1,得到第一判断结果;
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1时,不采取检漏修漏措施;
第二结果得到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大于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1时,采用所述检漏修漏措施并判断所述压力平均值P1是否小于或者等于当地水压标准值P2,得到第二判断结果;
当所述第二判断结果表示所述压力平均值P1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当地水压标准值P2时,不采取管网压力调控措施;
当所述第二判断结果表示所述压力平均值P1大于所述当地水压标准值P2时,将所述当地水压标准值P2代入所述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得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2,并根据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2和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1,计算为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2时所述管网压力调控措施的投资回报期值;
第三结果得到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投资回报期值是否低于系统预期值,得到第三判断结果;
当所述第三判断结果表示所述投资回报期值低于所述系统预期值时,采用所述管网压力调控措施,使漏水点泄漏速度减慢;
当所述第三判断结果表示所述投资回报期值不低于所述系统预期值时,不采用所述管网压力调控措施。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管网漏失控制效率的方法及系统,通过获取每个独立计量区域的基础属性M,最小夜间流量MNF以及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值P,建立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通过获取任意一个独立计量区域的基础属性M1、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以及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平均值P1,并结合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以及压力平均值P1,对该独立计量区域进行评价,确定相应的管网漏失控制措施,解决在漏失控制工作中存在漏失控制策略选择缺乏科学依据的问题,避免因盲目采取控制措施而降低供水管网漏失控制效率。因此,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及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供水管网漏失控制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提高管网漏失控制效率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管网漏失控制措施确定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提高管网漏失控制效率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管网漏失控制效率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及系统充分考虑管网的基础属性与运行压力,通过定量的计算可以明确不同特征管网的漏失水平,确定最优控制策略,提高管网漏失的控制效率。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提高管网漏失控制效率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管网漏失控制效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每个独立计量区域的基础属性M;
其中,所述步骤101具体包括:选择一定数量(根据分析的需要,以20个以上为宜)的独立计量区域,统计每个独立计量区域的基础属性M,可包括铸铁管总长La、非铸铁管总长Lb、用户数N、按管长加权的平均管龄A等(如果以上信息不全,只统计部分也可以)。
独立计量分区,是指供水管网中划分出的一小块区域,该区域一般只有一个入水口,即区域内所有的用水均来自于这一入水口。一般区域大小为3000-8000户居民。
步骤102:实时监测每个所述独立计量区域的入水口流量和压力,获取每日最小夜间流量MNF以及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值P;
其中,步骤102具体包括:在操作步骤102之前,先对每个所述独立计量区域进行全面漏失检测,直至无法检出新的漏水点为止;
选择一定的监测周期(连续7日为宜)和固定的监测时间间隔(15min监测一次为宜),实时监测每个所述独立计量区域的入水口流量和压力,获取多组数据;每组数据包括所述每日最小夜间流量MNF(即每日发生的最小流量,一般发生在1:00am至5:00am之间)以及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值P。
步骤103:根据所述基础属性M、所述最小夜间流量MNF以及所述压力值P,建立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
其中,步骤103具体包括:根据获取的所述多组数据,计算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以及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平均值Pave;
根据所述基础属性M、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以及所述压力平均值Pave,采用多元统计回归方法,建立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所述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表示为MNFave=f(La,Lb,N,A,Pave);其中,MNFave表示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Pave表示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压力平均值;所述基础属性M包括铸铁管总长La、非铸铁管总长Lb、用户数N、按管长加权的平均管龄A。
步骤104:获取任意一个独立计量区域的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以及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平均值P1;其中,步骤104中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以及压力平均值P1的获取方法与步骤102和步骤103所述的方法相同,在此不再重复。
步骤105:根据所述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以及压力平均值P1,确定相应的管网漏失控制措施。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管网漏失控制措施确定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确定相应的管网漏失控制措施,具体包括:
步骤201:获取任意一个独立计量区域的基础属性M1、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以及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平均值P1;
步骤202:根据所述基础属性M1、所述压力平均值P1以及所述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计算当前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1;
步骤203:判断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1,得到第一判断结果;
步骤204: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1时,不采取检漏修漏措施;
步骤205: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大于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1时,采用所述检漏修漏措施;
步骤206:判断所述压力平均值P1是否小于或等于当地水压标准值P2,得到第二判断结果;
步骤207:当所述第二判断结果表示所述压力平均值P1小于或者等于当地水压标准值P2时,不采取管网压力调控措施;
步骤208:当所述第二判断结果表示所述压力平均值P1大于当地水压标准值P2时,将当地水压标准值P2代入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得到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2;并根据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2和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1,计算为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2时管网压力调控措施的投资回报期值;
其中,计算为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2时所述管网压力调控措施的投资回报期值具体包括:首先用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1减去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2得到一年节水量;
其次,将根据该节水量,计算所取得的经济效益;
再者,将该所取得的经济效益除以压力控制设备的投入成本,计算投资回收期。
步骤209:判断所述投资回报期值是否低于系统预期值,得到第三判断结果;
其中,系统预期值根据当地经济情况或者其他因素确定的,不是固定值。
步骤210:当所述第三判断结果表示所述投资回报期值低于所述系统预期值时,采用所述管网压力调控措施,使漏水点泄漏速度减慢;若否,则执行步骤207。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提高管网漏失控制效率系统结构图。如图3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每个独立计量区域的基础属性M;
第二获取模块302,用于实时监测每个所述独立计量区域的入水口流量和压力,获取每日最小夜间流量MNF以及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值P;
其中,在所述第二获取模块302之前,还包括漏失检测模块,所述漏失检测模块,用于对每个所述独立计量区域进行全面漏失检测,直至无法检出新的漏水点为止。
第二获取模块302,具体包括:
多组数据获取单元,用于选择一定的监测周期和固定的监测时间间隔,实时监测每个所述独立计量区域的入水口流量和压力,获取多组数据;每组数据包括所述每日最小夜间流量MNF以及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值P。
模型建立模块303,用于根据所述基础属性M、所述最小夜间流量MNF以及所述压力值P,建立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
其中,模型建立模块303,具体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所述多组数据,计算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以及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平均值Pave;
模型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基础属性M、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以及所述压力平均值Pave,采用多元统计回归方法,建立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所述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表示为MNFave=f(La,Lb,N,A,Pave);其中,MNFave表示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Pave表示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压力平均值;所述基础属性M包括铸铁管总长La、非铸铁管总长Lb、用户数N、按管长加权的平均管龄A。
第三获取模块304,用于获取任意一个独立计量区域的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以及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平均值P1;
其中,第三获取模块304中的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以及压力平均值P1的获取方法与第二获取模块303和模型建立模块304提供的获取方法相同,在此不再重复。
管网漏失控制措施确定模块305,用于根据所述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以及压力平均值P1,确定相应的管网漏失控制措施。
其中,管网漏失控制措施确定模块305,具体包括:
基础属性M1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任意一个独立计量区域的基础属性M1;
当前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1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基础属性M1、所述压力平均值P1以及所述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计算当前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1;
第一结果得到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是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1,得到第一判断结果;
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1时,不采取检漏修漏措施;
第二结果得到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大于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1时,采用所述检漏修漏措施并判断所述压力平均值P1是否小于或者等于当地水压标准值P2,得到第二判断结果;
当所述第二判断结果表示所述压力平均值P1小于或者等于当地水压标准值P2时,不采取管网压力调控措施;
当所述第二判断结果表示所述压力平均值P1大于所述当地水压标准值P2时,将所述当地水压标准值P2代入所述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得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2,并根据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2和所述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1,计算为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2时所述管网压力调控措施的投资回报期值;
第三结果得到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投资回报期值是否低于系统预期值,得到第三判断结果;
当所述第三判断结果表示所述投资回报期值低于所述系统预期值时,采用所述管网压力调控措施,使漏水点泄漏速度减慢;
当所述第三判断结果表示所述投资回报期值不低于所述系统预期值时,不采用所述管网压力调控措施。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漏失评估方法是根据管网基本特征和运行压力确定的,该方法不仅可以确定管网中漏失严重的区域,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漏失控制的效率;同时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漏失控制策略是在漏失水平科学评估基础上得到,根据管网特征的不同,可以给出不同的控制策略,可以在一定的成本投入基础上,得到更好的控制效果,提高投资回报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提高管网漏失控制效率的方法或系统,通过获取每个独立计量区域的基础属性M,最小夜间流量MNF以及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值P,建立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通过获取任意一个独立计量区域的基础属性M1、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以及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平均值P1,并结合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以及压力平均值P1,对该独立计量区域进行评价,确定相应的管网漏失控制措施,解决在漏失控制工作中存在漏失控制策略选择缺乏科学依据的问题,避免因盲目采取控制措施而降低供水管网漏失控制效率。因此,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及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供水管网漏失控制效率。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或系统,可以根据管网的基础属性与运行压力,通过定量的计算明确不同特征管网的漏失水平,确定最优控制策略,提高管网漏失的控制效率。
实施例一:
第一步:在某管网选择了20个独立计量区域,统计了每个独立计量区域的铸铁管总长La、非铸铁管总长Lb、用户数N;
第二步:连续7日实时监测了每个独立计量区域入水口流量和压力,监测时间间隔为每15min监测一次,提取每日最小夜间流量MNF与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P;
第三步:将上述7日的MNF与P分别求平均值,记作MNFave,Pave;
第四步: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MNFave与La、Lb、N、Pave的关系,如下所示:MNFave=(0.02La+0.00134Lb+0.0336N)·Pave(1)
式中,MNFave的单位为L/s;La、Lb的单位为km;N的单位为千户;Pave的单位为m。
第五步:选择任一独立计量区域进行分析,统计其铸铁管总长La=1.45km,Lb=0km,N=1.56千户,Pave=35.3m,将上述变量代入的公式(1)中,得到MNFave,sim1=2.87L/s。,实际监测到的MNF1=1.12L/s,可以看出MNF1<MNFave,sim1,表明目前该独立计量区域的漏失情况不严重,不必采取控制措施。
实施例二:
对某独立计量区域进行分析,统计其铸铁管总长La=9.3km,Lb=0.4km,N=7.36千户,Pave=28.8m,将上述变量代入公式(1)中,得到MNFave,sim1==12.5L/s。而实际监测到的MNF1=17.3L/s,可以看出MNF1>MNFave,sim1,表明目前该独立计量区域的漏失情况高于应有的水平,应当进行漏失检测。
实施例三:
对某独立计量区域进行分析,统计其铸铁管总长La=3.7km,Lb=0km,N=2.33千户,Pave=35.7m,将上述变量代入公式(1)中,得到MNFave,sim1=5.44L/s。而实际监测到的MNF1=9L/s,可以看出MNF1>MNFave,sim1,表明目前该独立计量区域的漏失情况高于应有的水平,应当进行漏失检测。另外,当前管网压力Pave(35.7m)高于当地压力标准值P2(28m),将P2代入公式(1)中的Pave,得到MNFave,sim2=4.26L/s,与上述MNFave,sim1=5.44L/s相比,可进一步降低漏失1.18L/s,则全年可节水3.7万立方米,假定单位供水成本为3元/立方米,则该独立计量区域的压力控制所取得效益为3.7*3=11.1万元/年,而压力控制设备的投入成本约为10万元,则该投资回收期为0.9年。本次实施例设定的系统预期值为2年,可以看出投资回收期低于系统预期值,故该独立计量区域应该进行压力控制。
本实施例是通过管网基本特征和运行压力确定的漏失评估方法,不仅可以确定管网中漏失严重的区域,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漏失控制的效率;同时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漏失控制策略是在漏失水平科学评估基础上得到,根据管网特征的不同,可以给出不同的控制策略,可以在一定的成本投入基础上,得到更好的控制效果,提高投资回报率。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提高管网漏失控制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每个独立计量区域的基础属性M;
实时监测每个所述独立计量区域的入水口流量和压力,获取每日最小夜间流量MNF以及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值P;
根据所述基础属性M、所述最小夜间流量MNF以及所述压力值P,建立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所述建立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具体包括:根据获取的多组数据,计算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以及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平均值Pave;根据所述基础属性M、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以及所述压力平均值Pave,采用多元统计回归方法,建立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所述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表示为MNFave=f(La,Lb,N,A,Pave);其中,每组数据包括所述每日最小夜间流量MNF以及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值P;MNFave表示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Pave表示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压力平均值;所述基础属性M包括铸铁管总长La、非铸铁管总长Lb、用户数N、按管长加权的平均管龄A;
获取任意一个独立计量区域的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以及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平均值P1;
根据所述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以及所述压力平均值P1,确定相应的管网漏失控制措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每日最小夜间流量MNF以及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值P之前,还包括:对每个所述独立计量区域进行全面漏失检测,直至无法检出新的漏水点为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监测每个所述独立计量区域的入水口流量和压力,获取每日最小夜间流量MNF以及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值P,具体包括:
选择一定的监测周期和固定的监测时间间隔,实时监测每个所述独立计量区域的入水口流量和压力,获取多组数据;每组数据包括所述每日最小夜间流量MNF以及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值P。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相应的管网漏失控制措施,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任意一个独立计量区域的基础属性M1;
根据所述基础属性M1、所述压力平均值P1以及所述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计算当前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1;
判断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是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1,得到第一判断结果;
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1时,不采取检漏修漏措施;
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大于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1时,采用所述检漏修漏措施并判断所述压力平均值P1是否小于或者等于当地水压标准值P2,得到第二判断结果;
当所述第二判断结果表示所述压力平均值P1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当地水压标准值P2时,不采取管网压力调控措施;
当所述第二判断结果表示所述压力平均值P1大于所述当地水压标准值P2时,将所述当地水压标准值P2代入所述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得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2,并根据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2和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1,计算为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2时所述管网压力调控措施的投资回报期值;
判断所述投资回报期值是否低于系统预期值,得到第三判断结果;
当所述第三判断结果表示所述投资回报期值低于所述系统预期值时,采用所述管网压力调控措施,使漏水点泄漏速度减慢;
当所述第三判断结果表示所述投资回报期值不低于所述系统预期值时,不采用所述管网压力调控措施。
5.一种提高管网漏失控制效率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每个独立计量区域的基础属性M;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实时监测每个所述独立计量区域的入水口流量和压力,获取每日最小夜间流量MNF以及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值P;
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础属性M、所述最小夜间流量MNF以及所述压力值P,建立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
所述模型建立模块具体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多组数据,计算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以及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平均值Pave;每组数据包括所述每日最小夜间流量MNF以及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值P;
模型建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基础属性M、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以及所述压力平均值Pave,采用多元统计回归方法,建立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所述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表示为MNFave=f(La,Lb,N,A,Pave);其中,MNFave表示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Pave表示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压力平均值;所述基础属性M包括铸铁管总长La、非铸铁管总长Lb、用户数N、按管长加权的平均管龄A;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任意一个独立计量区域的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以及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平均值P1;
管网漏失控制措施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以及所述压力平均值P1,确定相应的管网漏失控制措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漏失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获取每日最小夜间流量MNF以及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值P之前,对每个所述独立计量区域进行全面漏失检测,直至无法检出新的漏水点为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包括:
多组数据获取单元,用于选择一定的监测周期和固定的监测时间间隔,实时监测每个所述独立计量区域的入水口流量和压力,获取多组数据;每组数据包括所述每日最小夜间流量MNF以及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发生时对应的压力值P。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网漏失控制措施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基础属性M1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任意一个独立计量区域的基础属性M1;
当前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1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基础属性M1、所述压力平均值P1以及所述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计算当前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1;
第一结果得到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是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1,得到第一判断结果;
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1时,不采取检漏修漏措施;
第二结果得到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表示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1大于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1时,采用所述检漏修漏措施并判断所述压力平均值P1是否小于或者等于当地水压标准值P2,得到第二判断结果;
当所述第二判断结果表示所述压力平均值P1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当地水压标准值P2时,不采取管网压力调控措施;
当所述第二判断结果表示所述压力平均值P1大于所述当地水压标准值P2时,将所述当地水压标准值P2代入所述管网漏失控制效果评价模型,得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2,并根据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2和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1,计算为所述最小夜间流量平均值MNFave,sim2时所述管网压力调控措施的投资回报期值;
第三结果得到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投资回报期值是否低于系统预期值,得到第三判断结果;
当所述第三判断结果表示所述投资回报期值低于所述系统预期值时,采用所述管网压力调控措施,使漏水点泄漏速度减慢;
当所述第三判断结果表示所述投资回报期值不低于所述系统预期值时,不采用所述管网压力调控措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82550.6A CN106869247B (zh) | 2017-02-16 | 2017-02-16 | 一种提高管网漏失控制效率的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082550.6A CN106869247B (zh) | 2017-02-16 | 2017-02-16 | 一种提高管网漏失控制效率的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869247A CN106869247A (zh) | 2017-06-20 |
CN106869247B true CN106869247B (zh) | 2019-04-23 |
Family
ID=59166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082550.6A Active CN106869247B (zh) | 2017-02-16 | 2017-02-16 | 一种提高管网漏失控制效率的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86924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94621B (zh) * | 2017-07-14 | 2024-01-26 | 水联网技术服务中心(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供水管网管理系统和方法 |
CN109027700B (zh) * | 2018-06-26 | 2020-06-09 | 清华大学 | 一种漏点探漏效果的评估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22914A (zh) * | 2001-05-25 | 2001-11-21 |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胜利采油厂 | 输油管线泄漏报警及漏点定位系统 |
WO2008016697A2 (en) * | 2006-08-01 | 2008-02-07 | Cidra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monitoring a flowing fluid |
CN102072409A (zh) * | 2009-11-23 | 2011-05-25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一种结合漏失概率计算与记录仪监测的管网漏失监测方法 |
CN104929191A (zh) * | 2015-06-12 | 2015-09-23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供水管网的漏损控制方法 |
CN106195646A (zh) * | 2014-09-03 | 2016-12-07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漏水分布推定装置、推定系统和推定方法 |
CN106287233A (zh) * | 2016-08-11 | 2017-01-04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一种管网漏失预警方法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BRPI0705710B1 (pt) * | 2007-06-12 | 2019-07-02 | Asel-Tech Tecnologia E Automação Ltda. | Sistema para detecção de vazamentos em dutos de transporte de fluidos monofásicos e multifásicos |
-
2017
- 2017-02-16 CN CN201710082550.6A patent/CN10686924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22914A (zh) * | 2001-05-25 | 2001-11-21 |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胜利采油厂 | 输油管线泄漏报警及漏点定位系统 |
WO2008016697A2 (en) * | 2006-08-01 | 2008-02-07 | Cidra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monitoring a flowing fluid |
CN102072409A (zh) * | 2009-11-23 | 2011-05-25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一种结合漏失概率计算与记录仪监测的管网漏失监测方法 |
CN106195646A (zh) * | 2014-09-03 | 2016-12-07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漏水分布推定装置、推定系统和推定方法 |
CN104929191A (zh) * | 2015-06-12 | 2015-09-23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供水管网的漏损控制方法 |
CN106287233A (zh) * | 2016-08-11 | 2017-01-04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一种管网漏失预警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869247A (zh) | 2017-06-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205103B1 (ko) | 상수관망 운영 관리 시스템 | |
CN107355688B (zh) | 一种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管理系统 | |
Kanakoudis et al. | The role of leaks and breaks in water networks: technical and economical solutions | |
CN111027730B (zh) | 一种基于阀门操作和在线用水计量的供水管网漏失高效定位方法 | |
CN106287233B (zh) | 一种管网漏失预警方法及系统 | |
CN108894282A (zh) | 市政管网运行安全动态预警方法 | |
CN110991942A (zh) | 智慧水务dma漏损分析系统 | |
Behzadian et al. | Urban water system metabolism assessment using WaterMet2 model | |
Kanakoudis et al. | Water volume vs. revenues oriented water balance calculation for urban water networks: the “Minimum Charge Difference” component makes a difference | |
CN103810532B (zh) | 优化城市排水系统运行状况的方法 | |
CN106869247B (zh) | 一种提高管网漏失控制效率的方法及系统 | |
Kanakoudis et al. | Assessing the performance of urban water networks across the EU Mediterranean area: the paradox of high NRW levels and absence of respective reduction measures | |
CN113390583B (zh) | 用于水表的漏水检测方法、水表、供水系统及应用方法 | |
Agathokleous et al. | The impact of intermittent water supply policies on urban water distribution networks | |
Benjamin et al. | Influencing factors on electricity demand in Chinese nonmetallic mineral products industry: A quantile perspective | |
CN110848578B (zh) | 一种基于pdd模型的城市供水管网既有漏损定位方法 | |
Ociepa-Kubicka et al. | Water Loss Reduction as the Basis of Good Water Supply Companies’ Management | |
Marques et al. | Rehabilitation in Oeiras & Amadora: a practical approach | |
KR100871725B1 (ko) | Pla 기반의 블록별 누수량 산정 전문가 시스템 및 누수 산정 방법 | |
CN107386422B (zh) | 一种智能化城市排水方法及系统 | |
CN105183013A (zh) | 多蒸汽管网系统及多蒸汽管网系统的蒸汽平衡方法 | |
Kadu et al. | Infrastructure leakage index and challenges in water loss manage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 |
Li et al. | Precondition Study of a Sponge City: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the Vulnerability of an Urban Rainwater System | |
Bicik et al. | Operational perspective of the impact of failures in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s | |
Sorbello et al. | Applications for intelligent water network system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