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51771B - 联合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的全双工d2d的能效优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联合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的全双工d2d的能效优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51771B
CN106851771B CN201710034475.6A CN201710034475A CN106851771B CN 106851771 B CN106851771 B CN 106851771B CN 201710034475 A CN201710034475 A CN 201710034475A CN 106851771 B CN106851771 B CN 1068517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ll
duplex
relay
user
user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3447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51771A (zh
Inventor
陈宏滨
常怡亮
赵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1003447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517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8517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517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517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517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52/267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format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6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in multi hop networks, e.g. wireless relay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联合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的全双工D2D的能效优化方法,针对传统通信方式能量效率低的问题,首先根据全双工D2D用户组和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的位置分布来确定需要中继辅助传输的全双工D2D用户组,然后在频谱效率最低要求、最大允许传输功率的限制条件下构建全双工D2D用户组和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的功率分配矩阵,最后采用改进的匈牙利算法对全双工D2D用户组和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进行最优的中继选择,从而最大化系统总能量效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扩展到多小区的蜂窝网络场景中。

Description

联合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的全双工D2D的能效优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联合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的全双工D2D的能效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通信行业产生的能耗也呈现了爆炸式的增长。据相关研究表明,通信行业的能耗大概占全球2%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这个提倡节能减排的社会,衡量无线通信系统可持续运行能力的能量效率成为了业界的研究热点。
为了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现能量效率的提高,标准化组织和网络运营商不断探索未来新技术。其中,D2D(Device-to-Device,终端直通)和全双工技术被认为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D2D是移动通信中两个近距离的移动终端共享基站的频带并以较低的发射功率直接进行通信而不需要基站转发信号的新技术。它不但可以提供高速数据服务、分担基站流量,从而提高蜂窝通信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吞吐量,还可以降低终端的传输功率,延长用户的电池续航,从而提高系统的能量效率。但是D2D复用蜂窝用户的频谱资源会带来更加复杂的信道干扰,因此可以把中继技术引入D2D通信中以降低干扰的影响。作为提高能量效率的传统通信方式,双向中继通信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移动通信网络中。现有的研究也表明双向中继与D2D的结合可以带来显著的能量效率增益。
全双工通信允许收发机同时同频的发送与接收信号,可以带来比半双工更高的能效增益,是下一代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但是全双工技术的实施会带来强烈的自干扰,因此自干扰的消除成为了学界和产业界的研究共识。得益于自干扰消除技术的发展,并随着被动消除技术、模拟消除技术以及数字消除技术的高效结合,全双工逐渐得以实现。但是目前的通信方法大都工作在半双工状态,很少有人考虑更加高效的全双工模式。因此,在适当的自干扰消除技术下,全双工双向中继辅助的D2D通信将进一步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能量效率。
然而,传统的研究往往只限定于一个D2D用户组和一个中继用户的固定通信模型下,并对它们进行功率分配以最大化能量效率。但是在实际通信中,会存在大量的D2D用户组,以及与之配对的大量中继用户。用户数量的增多会带来更加复杂的干扰,使功率分配更加困难。同时无序的中继选择甚至可能会降低系统的能量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满足多用户D2D用户组和多用户中继用户的固定通信模型下进行功率分配以最大化能量效率的需要,提高系统的能量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联合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的全双工D2D的能效优化方法,根据全双工D2D用户组和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的分布来进行最优的功率分配和中继选择,从而有效降低了总能耗,在频谱效率和用户功耗的限制条件下,最大化能量效率,包括如下步骤:
(1)初始化所有全双工D2D用户组和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的位置;
(2)筛选出需要中继辅助传输的全双工D2D用户组;
(3)建立能量效率最大化的基本模型;
(4)求出在第m(m∈[1,M])个全双工D2D用户组与第n(n∈[1,N])个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配对时,能够使能量效率最大化的最优功率分配;
(5)根据步骤(2)中得出的需要中继辅助传输的全双工D2D用户组数M,若小于一个预定义的数量门限值MT,则采用枚举法得出最优中继选择;
(6)根据步骤(2)中得出的需要中继辅助传输的全双工D2D用户组数M,若大于一个预定义的数量门限值MT,则采用改进的匈牙利算法求出最优中继选择方案;
通过以上步骤,根据全双工D2D用户组和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的位置分布,结合频谱效率最低要求和最大允许传输功率的限制条件,在能量效率最大化的基本模型下,利用最优的迭代算法求得功率分配模型以调节各用户的传输功率,最后采用枚举法和改进的匈牙利算法来进行最优的中继选择,从而在保证最低频谱效率和最大允许传输功率的限制条件下最大化系统总能量效率。
步骤(1)中,初始全双工D2D用户组中两个全双工D2D用户的坐标分别为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21
初始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的坐标为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22
其中,K是全双工D2D用户组的个数,N是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的个数,且N>K。
步骤(2)中,根据所有全双工D2D用户组的位置,计算每个全双工D2D用户组中两个用户之间的距离,即: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23
式中,k表示第k个用户组,若dk大于预定义的距离门限值dT,则筛选出此需要中继辅助传输的全双工D2D用户组,否则,此用户组不需要中继辅助而直接进行传输。从而可以确定需要中继辅助传输的全双工D2D用户组数M以及可以为全双工D2D用户组服务的中继用户数N,且M<N。
步骤(3)中,在一个小区内,全双工双向中继辅助的D2D通信系统由M个全双工D2D用户组和N个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组成。每个全双工D2D用户组使用不同的频带,并且只能选择一个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为之服务。同样,每个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也只能为一个全双工D2D用户组服务。由于整个系统中的用户都工作在全双工状态,同时同频的传输信号,从而产生自干扰。为了有效隔离自干扰以降低对性能的影响,所有全双工用户都分别装有一根发射天线和一根接收天线。此外,频谱效率定义为吞吐量与带宽之比,能量效率定义为吞吐量与功耗之比,每个全双工D2D用户组所用的带宽均为W。
在第n(n∈[1,N])个全双工双向中继辅助传输下的第m(m∈[1,M])个全双工D2D用户组的频谱效率为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31
式中,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32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33
分别是在第n个全双工双向中继辅助传输下的第m个全双工D2D用户组中两个全双工用户的吞吐量;
在第n个全双工双向中继辅助传输下的第m个全双工D2D用户组的能量效率为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34
式中,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35
是在第n个全双工双向中继辅助传输下的第m个全双工D2D用户组完成传输的总功耗;ξ是功放系数,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36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37
是第m个全双工D2D用户组中两个全双工用户的发射功率,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38
是与第m个全双工D2D用户组配对的第n个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的发射功率,PDC是全双工用户自干扰消除所产生的功耗,Pc是静态功耗。
则系统的总频谱效率为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39
系统的总能量效率为: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310
其中,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311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312
是选择变量,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313
时,第m个全双工D2D用户组选择第n个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作为中继。
基于上述条件,能量效率最大化的基本模型为: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41
式中,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42
是全双工双向中继辅助的D2D用户组的最低频谱效率要求;Ps,max和Pd,max是全双工D2D用户组中两个全双工用户的最大允许传输功率;Pr,max是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的最大允许传输功率。
步骤(4)中,需要求解的问题为步骤(3)中的③,即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43
由于该优化问题是非凸的,不能用一般的凸优化方法来解决,因此我们把优化问题⑦分解成全双工D2D用户组和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两个能量效率子优化问题来求解,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固定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的发射功率,然后优化全双工D2D用户组中两个全双工D2D用户的传输功率,因此问题⑦的子优化问题1建立为: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44
此两变量子优化问题1也是一个非凸优化问题,首先使用分式规划技术把此非凸优化问题转化为凸优化问题,再利用拉格朗日方法解此凸优化问题,最后使用狄利克雷方法求得能够使全双工双向中继辅助的D2D用户组的能量效率最大化的全双工D2D用户的最优传输功率;
2)固定全双工D2D用户组中用户的传输功率,优化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的传输功率,建立子优化问题2: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51
此子优化问题2是一般的单变量凸优化问题,利用二分法等数值方法,来解此子优化问题,从而求得能够使全双工双向中继辅助的D2D用户组的能量效率最大化的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的最优传输功率;
3)交替迭代子优化问题1和子优化问题2的最优解,直到全双工双向中继辅助的D2D用户组的能量效率最大值收敛,从而联合求得在第m个全双工D2D用户组与第n个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配对时,全双工D2D用户的最优传输功率和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的最优传输功率。
步骤(5)中,当需要中继辅助传输的全双工D2D用户组数M比较少且小于一个预定义的数量门限值MT时,计算复杂度较低,根据步骤(4)得出的D2D用户组与中继用户之间的最大能量效率关系,使用枚举法一一列举出各种可能的组合,然后进行比较,选择能够使整个系统能量效率最大的组合即得出最优的中继选择方案。
步骤(6)中,当需要中继辅助传输的全双工D2D用户组数M比较多且大于一个预定义的数量门限值MT时,计算复杂度很高,使用枚举法效率低下,可以采用高效的改进匈牙利算法求出最优中继选择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1)列出根据步骤(4)得出的D2D用户组与中继用户之间的最大能量效率分配矩阵C,即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52
2)添加N-M个虚拟的全双工D2D用户组,并赋予各虚拟的全双工D2D用户组选择各个全双工双向中继时的能量效率为0,即在分配矩阵C中补上N-M行0元素,从而构造出新的N×N能量效率分配矩阵C′;然后将矩阵C′的每行中的每个元素减去本行中的最小元素,再从每列中的每个元素减去本列的最小元素;
3)作最少的直线覆盖所有的0元素,以确定该矩阵中能找到最多的独立0元素,如果直线数量等于矩阵C′的阶数,则转到步骤5);
4)找出没有被直线覆盖的所有元素中的最小元素,然后将没有被直线覆盖的所有元素都减去这个最小元素,同时在每个线的交叉处加上这个最小元素,以保证0元素不变;
5)将矩阵中所有0元素变为1,而其他元素变为0,则得到的新矩阵即为原中继分配问题的解矩阵,根据解矩阵中1元素所在的行和列,确定全双工D2D用户组的中继选择情况;去除添加的虚拟全双工D2D用户组,则我们可获得最优中继分配,最大的总能量效率即为每行位置为1处的能量效率之和。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根据全双工D2D用户组和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的位置分布,对全双工D2D用户组和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进行最优的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从而最大化系统总能量效率,还可以扩展到多小区的蜂窝网络场景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操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1示出了一种联合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的全双工D2D的能效优化方法,根据全双工D2D用户组和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的分布来进行最优的功率分配和中继选择,从而有效降低了总能耗,在频谱效率和用户功耗的限制条件下,最大化能量效率,包括如下步骤:
(1)初始化所有全双工D2D用户组和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的位置;
(2)筛选出需要中继辅助传输的全双工D2D用户组;
(3)建立能量效率最大化的基本模型;
(4)求出在第m(m∈[1,M])个全双工D2D用户组与第n(n∈[1,N])个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配对时,能够使能量效率最大化的最优功率分配;
(5)根据步骤(2)中得出的需要中继辅助传输的全双工D2D用户组数M,若小于一个预定义的数量门限值MT,则采用枚举法得出最优中继选择;
(6)根据步骤(2)中得出的需要中继辅助传输的全双工D2D用户组数M,若大于一个预定义的数量门限值MT,则采用改进的匈牙利算法求出最优中继选择方案;
通过以上步骤,根据全双工D2D用户组和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的位置分布,结合频谱效率最低要求和最大允许传输功率的限制条件,在能量效率最大化的基本模型下,利用最优的迭代算法求得功率分配模型以调节各用户的传输功率,最后采用枚举法和改进的匈牙利算法来进行最优的中继选择,从而在保证最低频谱效率和最大允许传输功率的限制条件下最大化系统总能量效率。
步骤(1)中,初始全双工D2D用户组中两个全双工D2D用户的坐标分别为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61
初始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的坐标为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71
其中,K是全双工D2D用户组的个数,N是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的个数,且N>K。
步骤(2)中,根据所有全双工D2D用户组的位置,计算每个全双工D2D用户组中两个用户之间的距离,即: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72
式中,k表示第k个用户组,若dk大于预定义的距离门限值dT,则筛选出此需要中继辅助传输的全双工D2D用户组,否则,此用户组不需要中继辅助而直接进行传输。从而可以确定需要中继辅助传输的全双工D2D用户组数M以及可以为全双工D2D用户组服务的中继用户数N,且M<N。
步骤(3)中,在一个小区内,全双工双向中继辅助的D2D通信系统由M个全双工D2D用户组和N个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组成。每个全双工D2D用户组使用不同的频带,并且只能选择一个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为之服务。同样,每个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也只能为一个全双工D2D用户组服务。由于整个系统中的用户都工作在全双工状态,同时同频的传输信号,从而产生自干扰。为了有效隔离自干扰以降低对性能的影响,所有全双工用户都分别装有一根发射天线和一根接收天线。此外,频谱效率定义为吞吐量与带宽之比,能量效率定义为吞吐量与功耗之比,每个全双工D2D用户组所用的带宽均为W。
在第n(n∈[1,N])个全双工双向中继辅助传输下的第m(m∈[1,M])个全双工D2D用户组的频谱效率为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73
式中,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74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75
分别是在第n个全双工双向中继辅助传输下的第m个全双工D2D用户组中两个全双工用户的吞吐量;
在第n个全双工双向中继辅助传输下的第m个全双工D2D用户组的能量效率为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76
式中,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77
是在第n个全双工双向中继辅助传输下的第m个全双工D2D用户组完成传输的总功耗;ξ是功放系数,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78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79
是第m个全双工D2D用户组中两个全双工用户的发射功率,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710
是与第m个全双工D2D用户组配对的第n个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的发射功率,PDC是全双工用户自干扰消除所产生的功耗,Pc是静态功耗。
则系统的总频谱效率为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81
系统的总能量效率为: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82
其中,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83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84
是选择变量,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85
时,第m个全双工D2D用户组选择第n个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作为中继。
基于上述条件,能量效率最大化的基本模型为: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86
式中,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87
是全双工双向中继辅助的D2D用户组的最低频谱效率要求;Ps,max和Pd,max是全双工D2D用户组中两个全双工用户的最大允许传输功率;Pr,max是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的最大允许传输功率。
步骤(4)中,需要求解的问题为步骤(3)中的③,即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88
由于该优化问题是非凸的,不能用一般的凸优化方法来解决,因此我们把优化问题⑦分解成全双工D2D用户组和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两个能量效率子优化问题来求解,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固定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的发射功率,然后优化全双工D2D用户组中两个全双工D2D用户的传输功率,因此问题⑦的子优化问题1建立为: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91
此两变量子优化问题1也是一个非凸优化问题,首先使用分式规划技术把此非凸优化问题转化为凸优化问题,再利用拉格朗日方法解此凸优化问题,最后使用狄利克雷方法求得能够使全双工双向中继辅助的D2D用户组的能量效率最大化的全双工D2D用户的最优传输功率;
2)固定全双工D2D用户组中用户的传输功率,优化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的传输功率,建立子优化问题2: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092
此子优化问题2是一般的单变量凸优化问题,利用二分法等数值方法,来解此子优化问题,从而求得能够使全双工双向中继辅助的D2D用户组的能量效率最大化的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的最优传输功率;
3)交替迭代子优化问题1和子优化问题2的最优解,直到全双工双向中继辅助的D2D用户组的能量效率最大值收敛,从而联合求得在第m个全双工D2D用户组与第n个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配对时,全双工D2D用户的最优传输功率和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的最优传输功率。
步骤(5)中,当需要中继辅助传输的全双工D2D用户组数M比较少且小于一个预定义的数量门限值MT时,计算复杂度较低,根据步骤(4)得出的D2D用户组与中继用户之间的最大能量效率关系,使用枚举法一一列举出各种可能的组合,然后进行比较,选择能够使整个系统能量效率最大的组合即得出最优的中继选择方案。
步骤(6)中,当需要中继辅助传输的全双工D2D用户组数M比较多且大于一个预定义的数量门限值MT时,计算复杂度很高,使用枚举法效率低下,可以采用高效的改进匈牙利算法求出最优中继选择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1)列出根据步骤(4)得出的D2D用户组与中继用户之间的最大能量效率分配矩阵C,即
Figure BDA0001211214270000101
2)添加N-M个虚拟的全双工D2D用户组,并赋予各虚拟的全双工D2D用户组选择各个全双工双向中继时的能量效率为0,即在分配矩阵C中补上N-M行0元素,从而构造出新的N×N能量效率分配矩阵C′;然后将矩阵C′的每行中的每个元素减去本行中的最小元素,再从每列中的每个元素减去本列的最小元素;
3)作最少的直线覆盖所有的0元素,以确定该矩阵中能找到最多的独立0元素,如果直线数量等于矩阵C′的阶数,则转到步骤5);
4)找出没有被直线覆盖的所有元素中的最小元素,然后将没有被直线覆盖的所有元素都减去这个最小元素,同时在每个线的交叉处加上这个最小元素,以保证0元素不变;
5)将矩阵中所有0元素变为1,而其他元素变为0,则得到的新矩阵即为原中继分配问题的解矩阵,根据解矩阵中1元素所在的行和列,确定全双工D2D用户组的中继选择情况;去除添加的虚拟全双工D2D用户组,则我们可获得最优中继分配,最大的总能量效率即为每行位置为1处的能量效率之和。

Claims (3)

1.一种联合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的全双工D2D的能效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全双工D2D用户组和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的分布来进行最优的功率分配和中继选择,从而有效降低了总能耗,在频谱效率和用户功耗的限制条件下,最大化能量效率,包括如下步骤:
(1)初始化所有全双工D2D用户组和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的位置;其过程如下:初始全双工D2D用户组中两个全双工D2D用户的坐标分别为
Figure FDA0002284650360000011
Figure FDA0002284650360000012
初始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的坐标为
Figure FDA0002284650360000013
其中,K是全双工D2D用户组的个数,N是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的个数,且N>K;
(2)筛选出需要中继辅助传输的全双工D2D用户组;
(3)建立能量效率最大化的基本模型,其过程如下:在一个小区内,全双工双向中继辅助的D2D通信系统由M个全双工D2D用户组和N个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组成;每个全双工D2D用户组使用不同的频带,并且只能选择一个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为之服务;同样,每个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也只能为一个全双工D2D用户组服务;由于整个系统中的用户都工作在全双工状态,同时同频的传输信号,从而产生自干扰;为了有效隔离自干扰以降低对性能的影响,所有全双工用户都分别装有一根发射天线和一根接收天线;此外,频谱效率定义为吞吐量与带宽之比,能量效率定义为吞吐量与功耗之比,每个全双工D2D用户组所用的带宽均为W;
在第n(n∈[1,N])个全双工双向中继辅助传输下的第m(m∈[1,M])个全双工D2D用户组的频谱效率为
Figure FDA0002284650360000014
式中,
Figure FDA0002284650360000015
Figure FDA0002284650360000016
分别是在第n个全双工双向中继辅助传输下的第m个全双工D2D用户组中两个全双工用户的吞吐量;
在第n个全双工双向中继辅助传输下的第m个全双工D2D用户组的能量效率为
Figure FDA0002284650360000017
式中,
Figure FDA0002284650360000018
是在第n个全双工双向中继辅助传输下的第m个全双工D2D用户组完成传输的总功耗;ξ是功放系数,
Figure FDA0002284650360000019
Figure FDA00022846503600000110
是第m个全双工D2D用户组中两个全双工用户的发射功率,
Figure FDA0002284650360000029
是与第m个全双工D2D用户组配对的第n个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的发射功率,PDC是全双工用户自干扰消除所产生的功耗,Pc是静态功耗;
则系统的总频谱效率为
Figure FDA0002284650360000021
系统的总能量效率为:
Figure FDA0002284650360000022
其中,
Figure FDA0002284650360000023
Figure FDA0002284650360000024
是选择变量,
Figure FDA0002284650360000025
时,第m个全双工D2D用户组选择第n个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作为中继;
基于上述条件,能量效率最大化的基本模型为:
Figure FDA0002284650360000026
式中,
Figure FDA0002284650360000027
是全双工双向中继辅助的D2D用户组的最低频谱效率要求;Ps,max和Pd,max是全双工D2D用户组中两个全双工用户的最大允许传输功率;Pr,max是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的最大允许传输功率;
(4)求出在第m(m∈[1,M])个全双工D2D用户组与第n(n∈[1,N])个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配对时,能够使能量效率最大化的最优功率分配,需要求解的问题为步骤(3)中的③,即
Figure FDA0002284650360000028
由于该优化问题是非凸的,不能用一般的凸优化方法来解决,因此我们把优化问题⑦分解成全双工D2D用户组和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两个能量效率子优化问题来求解,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固定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的发射功率,然后优化全双工D2D用户组中两个全双工D2D用户的传输功率,因此问题⑦的子优化问题1建立为:
Figure FDA0002284650360000031
此两变量子优化问题1也是一个非凸优化问题,首先使用分式规划技术把此非凸优化问题转化为凸优化问题,再利用拉格朗日方法解此凸优化问题,最后使用狄利克雷方法求得能够使全双工双向中继辅助的D2D用户组的能量效率最大化的全双工D2D用户的最优传输功率;
2)固定全双工D2D用户组中用户的传输功率,优化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的传输功率,建立子优化问题2:
Figure FDA0002284650360000032
此子优化问题2是一般的单变量凸优化问题,利用二分法等数值方法,来解此子优化问题,从而求得能够使全双工双向中继辅助的D2D用户组的能量效率最大化的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的最优传输功率;
3)交替迭代子优化问题1和子优化问题2的最优解,直到全双工双向中继辅助的D2D用户组的能量效率最大值收敛,从而联合求得在第m个全双工D2D用户组与第n个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配对时,全双工D2D用户的最优传输功率和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的最优传输功率;
(5)根据步骤(2)中得出的需要中继辅助传输的全双工D2D用户组数M,若小于一个预定义的数量门限值MT,则采用枚举法得出最优中继选择;
(6)根据步骤(2)中得出的需要中继辅助传输的全双工D2D用户组数M,若大于一个预定义的数量门限值MT,则采用改进的匈牙利算法求出最优中继选择方案,其过程如下当需要中继辅助传输的全双工D2D用户组数M比较多且大于一个预定义的数量门限值MT时,计算复杂度很高,使用枚举法效率低下,可以采用高效的改进匈牙利算法求出最优中继选择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1)列出根据步骤(4)得出的D2D用户组与中继用户之间的最大能量效率分配矩阵C,即
Figure FDA0002284650360000041
2)添加N-M个虚拟的全双工D2D用户组,并赋予各虚拟的全双工D2D用户组选择各个全双工双向中继时的能量效率为0,即在分配矩阵C中补上N-M行0元素,从而构造出新的N×N能量效率分配矩阵C′;然后将矩阵C′的每行中的每个元素减去本行中的最小元素,再从每列中的每个元素减去本列的最小元素;
3)作最少的直线覆盖所有的0元素,以确定该矩阵中能找到最多的独立0元素,如果直线数量等于矩阵C′的阶数,则转到步骤5);
4)找出没有被直线覆盖的所有元素中的最小元素,然后将没有被直线覆盖的所有元素都减去这个最小元素,同时在每个线的交叉处加上这个最小元素,以保证0元素不变;
5)将矩阵中所有0元素变为1,而其他元素变为0,则得到的新矩阵即为原中继分配问题的解矩阵,根据解矩阵中1元素所在的行和列,确定全双工D2D用户组的中继选择情况;去除添加的虚拟全双工D2D用户组,则我们可获得最优中继分配,最大的总能量效率即为每行位置为1处的能量效率之和;
通过以上步骤,根据全双工D2D用户组和全双工双向中继用户的位置分布,结合频谱效率最低要求和最大允许传输功率的限制条件,在能量效率最大化的基本模型下,利用最优的迭代算法求得功率分配模型以调节各用户的传输功率,最后采用枚举法和改进的匈牙利算法来进行最优的中继选择,从而在保证最低频谱效率和最大允许传输功率的限制条件下最大化系统总能量效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的全双工D2D的能效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根据所有全双工D2D用户组的位置,计算每个全双工D2D用户组中两个用户之间的距离,即:
Figure FDA0002284650360000042
式中,k表示第k个用户组,若dk大于预定义的距离门限值dT,则筛选出此需要中继辅助传输的全双工D2D用户组,否则,此用户组不需要中继辅助而直接进行传输;从而可以确定需要中继辅助传输的全双工D2D用户组数M以及可以为全双工D2D用户组服务的中继用户数N,且M<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的全双工D2D的能效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5)中,当需要中继辅助传输的全双工D2D用户组数M比较少且小于一个预定义的数量门限值MT时,计算复杂度较低,根据步骤(4)得出的D2D用户组与中继用户之间的最大能量效率关系,使用枚举法一一列举出各种可能的组合,然后进行比较,选择能够使整个系统能量效率最大的组合即得出最优的中继选择方案。
CN201710034475.6A 2017-01-17 2017-01-17 联合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的全双工d2d的能效优化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8517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34475.6A CN106851771B (zh) 2017-01-17 2017-01-17 联合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的全双工d2d的能效优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34475.6A CN106851771B (zh) 2017-01-17 2017-01-17 联合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的全双工d2d的能效优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51771A CN106851771A (zh) 2017-06-13
CN106851771B true CN106851771B (zh) 2020-04-03

Family

ID=59124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3447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851771B (zh) 2017-01-17 2017-01-17 联合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的全双工d2d的能效优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8517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3556B (zh) * 2017-09-19 2020-03-1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功率控制的全双工d2d干扰管理方法
CN113411835B (zh) * 2021-06-09 2022-10-11 上海电机学院 一种多ris场景下的通信选择方案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3529A (zh) * 2013-10-15 2014-01-2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提高d2d系统能效的资源复用的方法和系统
CN104105158A (zh) * 2014-07-08 2014-10-1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d2d中继通信的中继选择方法
CN106304364A (zh) * 2016-08-14 2017-01-04 梁广俊 一种基于能效最优的中继系统联合资源分配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66090B2 (en) * 2009-04-15 2015-02-24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roviding an indication of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availability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3529A (zh) * 2013-10-15 2014-01-2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提高d2d系统能效的资源复用的方法和系统
CN104105158A (zh) * 2014-07-08 2014-10-15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d2d中继通信的中继选择方法
CN106304364A (zh) * 2016-08-14 2017-01-04 梁广俊 一种基于能效最优的中继系统联合资源分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nergy efficiency maximization of full-duplex two-way relay-assisted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underlaying cellular networks";Yiliang Chang etc.;《EURASIP Journal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2016120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51771A (zh) 2017-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47878B (zh) 一种基于能效和谱效联合优化的认知无线电功率分配方法
Liu et al. Optimized uplink transmission in multi-antenna C-RAN with spatial compression and forward
Tang et al. Optimal design of non-regenerative MIMO wireless relays
Choi et al. Downlink performance and capacity of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in a multicell environment
CN102055563B (zh) 一种适用于多基站协作的自适应联合线性预编码方法
Ma et al. On the performance of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D2D-enabled cellular networks
Khan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s with distributed multiple antenna remote radio heads
Brante et al. Outage probability and energy efficiency of cooperative MIMO with antenna selection
CN101159462A (zh) 一种多天线多小区系统中的有限反馈预编码干扰抑制方法
Liu et al. MIMO Gaussian broadcast channels with confidential and common messages
CN107026684B (zh) 一种基于人工噪声的认知通信物理层安全能效优化方法
CN110149127B (zh) 一种基于noma技术的d2d通信系统预编码向量优化方法
CN110086515B (zh) 一种mimo-noma系统上行预编码设计方法
CN103259575A (zh) 基于多天线双向中继无线通信系统的线性处理优化方法
CN107070520A (zh) 一种基于级联预编码和esinr准则的d2d通信干扰对齐方法
CN105162503B (zh) 一种大规模mimo系统中多用户波束形成与天线选择的联合设计方法
CN106851771B (zh) 联合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的全双工d2d的能效优化方法
CN104717035A (zh) 一种基于d2d通信的蜂窝网络的干扰对齐方法
Mohammadi et al. Full-duplex cloud-RAN with uplink/downlink remote radio head association
Gharagezlou et al. Secrecy sum rate analysis and power allocation with OSTBC and artificial noise for MIMO systems
CN107959520B (zh) 一种全双工基站蜂窝网络的时隙干扰对齐方法
Zhang et al. Cooperative spatial multiplexing in 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s
CN102624498A (zh) 一种联合分布式空时编码的下行多基站协同系统干扰消除方法
CN104821840A (zh) 一种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下行系统的抗干扰方法
CN106714266A (zh) 一种基于认知无线电的多中继选择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